职校体育课程

2024-08-11

职校体育课程(精选九篇)

职校体育课程 篇1

一、职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界定

职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 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而形成的规范化教学程序, 包括课程设置的框架或类型及在体育实践中逐步形成典型的、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整套教学方法论体系, 它主要由主题、目标、程序、师生组合、条件、评价等要素构成的。它是以一种成熟的理论来指导实践, 又以成熟的经验来丰富理论, 是与时惧进的。

二、职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分析

1. 职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多样化

当前, 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多所职校按照《指导纲要》的要求, 结合本校实际, 制定不同的体育课程方案, 对体育课程进行大胆设计和实施, 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具有多样化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2. 职校教学模式的课程设置

我国职校在贯彻“终身体育”的思想时, 在教学内容的开设上不断根据社会和学生需求拓展教学内容, 不断根据社会和学生需求拓展教学项目。调查显示, 我国职校体育课程项目设置突破了传统、常规、单一的竞技体系, 引进、改造或创设了大量新颖的课程项目, 如休闲类、生活类、生态类、野外拓展类等项目在我国部分职校已经出现。而这些项目的设置, 也为职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3. 学校更加注重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构建

随着2002年《指导纲要》的颁布, “健康第一”教育思想和培养创新人才教育成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以课堂、教师、技能为中心的传统体育课程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体育学习的需求和终身体育的发展。因此,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校内向校外拓展, 形成课内外一体、校内外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我国职校体育改革的热点课题。进年来, 不少职校根据自身情况开始了大胆改革与实践,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三、普通职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现代社会对职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为: 一是职校教育应认真履行职校的三个基本职能, 并根据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创造性地设定出新的职能, 使职校教育的发展成为社会的发展; 二是职校教育必须“面向全球”培养人, 使其在身体、心理、社会等诸多方面能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 三是职校教育应通过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及教育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的变革, 使职校课程的发展日益科学化, 以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职校教育的上述三个发展理念为职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新世纪的职校体育将要承担前所未有的重要历史任务。因此, 职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必然会出现以下新的发展趋势。

1. 由单一性向多种模式并存的方向发展

“三基型”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是一种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在我国长期处于重要地位, 尤其在我国上世纪80年代初期, 大多数职校的体育课程以这种模式为主。其基本特征主要是注重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增强学生体质, 教学组织形式是以教学行政班为主; 其优点是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体育教学规范化, 学生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地掌握运动技能; 其缺点是与中小学所教内容重复, 学生对所学内容缺乏兴趣, 教学过程不利于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和学生缺乏互动性, 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2. 由单维构建到整体构建方向发展

这主要是就职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的重心而言的。传统职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技术知识的传授和接受为基本形式的教学结构。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强调教学的完整性、系统性、巩固性和直观性等, 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比较迅速地掌握人类长期以来积累的大量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 有利于系统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和学习。从技术知识的传授来讲, 它是一种比较经济、高效的职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但这种课程教学模式的一个突出缺点是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接受技术知识的状态, 不利于学生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展。而现代教学理论认为, 教学永远是教与学结合和统一的双边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既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应关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管能动性的发展, 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 当前普通职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从教与学双方的整体联系上构建职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认识这一趋势和特点, 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构建职校体育课程模式时, 不仅要考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教, 更应该考虑学生应该怎样学, 要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教学为学服务和“因学而教”“教为了不教”等教学思想和观念。

3. 教学模式的操作和运用更加灵活

职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特征, 为实现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确定的教学活动结构, 不同的职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了不同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的价值观, 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 也是具体教学经验的概况化, 是联系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它是人们可遵循、可效仿的样式和结构。

四、结论与建议

职校体育教学是职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 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实施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过程。职校体育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 职校体育教学模式是在其他教学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随着其他学科的发展和体育理论的发展体育教学模式也在快速的发展, 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体现了新的体育教学理念, 它正向着综合方向发展, 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职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灵活选择和运用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 超越和创新出新的体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肖焕禹, 周莉, 罗海涛.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类型及应用条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2) .

探讨职校体育教学的革新论文 篇2

虽然,在最近几年,体育课程得到了一定发展,其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但是还是没能很好解决课程内容简单重复的问题,而且在课程内容容量上也存在着分歧。在学校有限的时间内,高职院校教学计划中学生学习的内容非常多,有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武术、游泳、健美操等等一系列课程,但是学生学习的时间却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他们很难进行系统的体育学习,掌握一两项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的知识、文化、技能和方法。在这种情况下,高职体育教育课程应发挥的作用就不能体现出来,而且很多高校在高三时就会停止体育课程,导致了学生在进行锻炼时缺乏组织和引导,体质有所降低。

体育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时很多高职院校存在的共同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有:

(1)高职院校领导阶层缺乏加强师资力量引进的意识,他们更多关注专业课程,把有限的名额分配给引进专业教师上。

(2)体育高师院校毕业生对高职院校认识片面,认为这类学校的学生较为调皮,体育课不好组织,从而很多人都不愿去高职院校担任体育教师。

(3)高职院校在引进体育教师的时候盲目追求教师学历,而对于具有高学历的毕业生来说,这类学校对他们缺乏吸引力,从而招不到人。此外,由于现在用人单位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忽视,只看重他们的业务能力,学校也更加强调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使得学校专业知识课程和实习训练课程时间进一步变多,体育课程占用的课时越来越少。体育教学在高职院校教育中越来越边缘化。学生的`体育能力被学校和企业忽视,使得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和体育文化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转变,很多学生将体育课程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再多的激励也很难激发他们对于体育的兴趣。高职体育要想闯出自己的路,就要找到自身的特点,发展适合自己的体育模式。

体育教学观念的创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树立起“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都应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完善,让学生把体育作为生活中的一项内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学生能参与到体育中来,能欣赏和享受体育文化,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高职院校进行体育教学时,不仅要把目标放在传授学生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上,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在体育中体验运动的快乐,让学生真正爱上运动,让体育运动融入他们生活,成为他们生活,从而养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传统的体育教学组要是通过讲解示范,让学生进行机械模仿,学生知识在被动的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其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高职体育教师应改变以往思维,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出发点,选择和设计有效的学生为运动主体的教学方式,学生才能够自觉主动的去进行体育运动,从根本上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

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他们的爱好、习惯、体质都不一样。高职体育课程应从他们的需求角度出发,选择适合他们的健康使用的体育课程,从而体现出个人需求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所以,设置体育课程时要充分考虑不同专业的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内容和教材的选择上要因材施教,为他们以后步入职业生涯融入社会打下基础。教学内容和材料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欲望,对于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吸引力,使之更好的为教学所用。例如,在武术课程中,学生对于套路技术动作觉得不适用,而且反复练习枯燥无味;有难度的动作,学生又不敢去练习,缺乏积极性。这时,教师可以将套路中的一些技术讲解并进行示范,让学生组队演练,增强练习的游戏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愿意去学,就能容易掌握到动作要领,然后把动作串联到套路中,学生就会更加明白套路练习的内涵,从而更能掌握好技术动作,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手段的创新。体育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它有自身的特点。因学生个体在技能、体质、心理素质上存在差异,体育的教学要看到这种个体差异性,从学生角度出发,既要关注学生的特长方面,又要看到学生学习的疑难地方,根据特点进行个性化体育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循序渐进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体育教育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张弛有度,并且利用先进的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和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例如,武术课中的“腾空飞脚”示范动作,其分解存在局限性,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运用课件在屏幕上进行慢放、定格等,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运动的整个过程,更好的掌握其动作技术。

体育评价手段的创新。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包括体育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平时的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评价,还要注重学生的心态和行为等,做到评价科学合理。在评价方式上,既要对最终结果进行评价,还要对其过程进行评价;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互评和学生自评,也可以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通过自评和互评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起到激励自己,促进自身不断发展。最后,对教师进行评价,既有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评价,也有教师间的互评,使得教师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职校和谐观体育教学模式 篇3

【关键词】职校体育教学;改革;和谐;幸福

职校体育教学进入了新一轮的课改,其实效性不高,是一个一直困扰职校体育教师的难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许多学生是抱着消极混日子的情绪来到职校,所以相当多的同学存在着自暴自弃或自卑失落等不良情绪:如对体育学练偷工减料,集合整队拖拖拉拉;更有甚者则是社会官僚化倾向、社会价值观的世俗化和功利化等市侩不和谐气息居然也在职校一部分学生的身上显现出来,如班上这类学生较多,班风则不良,教师如不加以恰当的引导,班风就有可能日趋不良而让体育课沦为“放羊”课,这说明了我们职校的学生在成长过程如因其在某些方面发展尚待完善或道德错知而产生了不和谐表现,教师在教学时不加以适时引导而任凭他们为所欲为的话,不仅不利于他们自身和谐发展,同时还对某些自控能力尚差的同学发展不利,降低体育教学的实效性,由此本人构建了想到与得到和谐的幸福观职校体育教学模式,对职校学生进行和谐教育,以便提高我国职校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1.想到与得到和谐的幸福观职校体育教学模式

人与动物的主要差别就是人有灵魂,所以人除了与动物一样拥有肉身居住的物质家园外,它还有得另外一个容灵魂居住的精神家园,人的灵魂所想付诸于实践所产生的行为概括地说会产生两种后果,即以道德为桥梁的积德和无道德为桥梁的缺德。每个人道德之本都是出生时的淳朴,所以每个人原始的精神家园都是张纯洁的白纸,但是随着人由无能向有所能社会化转化过程中,他们的灵魂的想到与得到是否和谐就构画出了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是到底是高尚还是卑劣,高尚的话其想到和得到和谐,精神家园丰富多彩生活幸福:如积极进取、善良勇敢、勤劳巧干、悲天悯人;卑劣的话,其想到和得到不和谐,将精神家园的淳朴耗尽最终使自己灵魂变得虚无飘渺无处安居,所以生活不幸:如消极堕落、邪恶软弱、好逸恶劳、怨天尤人等,有的甚至还因其严重影响到其它人的利益而被法律制裁。而想到与得到和谐的“幸福观”职校体育教育模式,它是一种改变职校学生消极心理为积极心理的体育教育,也叫幸福心理体育教育,它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导向,指引着职校学生通过自己力所能及地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进行安生乐死,悲天悯人、感恩精进、节度防患、积极进取、善良勤劳、宽容创新追求个性化想到和得到和谐的幸福生活,从而让他们的所想所行能与天地正气和谐共处,从而主动改善自然环境或保持生态平衡,并成为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积极力量,同时还能有效减少现在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和学生的营养日趋良好但是体能却每况愈下的反常不和谐现象的进一步恶化。

2.找出原因,引导学生从生在福中不知福向想到与得到和谐的幸福生活转化

人类史其实就是一部追求幸福的历史,那么每个人的本意都在追求幸福,有的人得到了,而有的却忙忙碌碌辛劳一的生却没能得到,那又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原来是幸福观和谐不和谐造成的,和谐幸福观它是一种依靠人转智成慧的道德判断的生活观,在它引导下人过着有德性的生活,而不和谐的幸福观则只停留在知识或转识成智地判断金钱或权益的生存观,由此可知想到和得到和谐“幸福观”的生活,它除人要有必要的知识、智商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转智成慧的智慧来对其想到与得到行为做出的睿智判断,它是一种生于淳朴、老于睿智不断积德的人生过程,是人从无能、有所能、自立、自为、自律、自主最终到达自由的发展过程,是社会他律与个人内在自律的不断统一的过程。

纵观现在的中国社会现状和职校学生的精神家园,我们可知这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建设,国民的物质家园是得到了安置,人们已不再为必要的日常生活必要品而奔波,但是我们这种片面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不和谐的国民道德滑坡,苍白无力的精神家园,因为片面经济发展的硬道理就是有钱就幸福,有钱就成功,有钱就有政绩,于是政府为了经济不顾一切,人民为了财富不择手段,而我国传统就有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就会在金钱面前显得虚伪和当下无用,这样许多未经道德洗礼的暴富和强权就会在制度善不完善的转型期成为国民道德滑坡的毒瘤,于是想到与得到不和谐的暗箱操作的潜规则就信步登上了人们的生活、政治和社会舞台,那么各种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欺骗欺诈、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就会产生,潜规则它是一种违背自然规律人为操纵的只经权利或是金钱判断的法则,它是知行不一“劣币”驱“良币”贪官驱清官不正当的竞争法则,它已经对转型期的中国引发了诸如 “毒奶粉门”、“毒馒头门”和“烈士门”等事件,以及中国三分之一的国土已被酸雨污染,主要水系的五分之二已成为劣五类水,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到安全的水,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 1500万人因此得上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癌症,世界银行报告列举的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占了 16个等人文和生态灾难[1],而我们的职校学生就在这场人文灾难和生态灾难中成了家长“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心”的考大学就会幸福的封建功利思想的牺牲品,因为家长只要有此思想,他们就会将学生的生活能力和智慧方面的养成忽略了,有的甚至还是错误引导,由此这些本来在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上没什么天赋的学生在家中就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被动享福任性的人上人,而在学校中它们的知识和智能学习在应试教育片面评价中而被淘汰成差生,如果差生的学习积极性屡被打击,则会进一步沦为厌学生,这些厌学生他们的幼儿养性、蒙童养志、少年养正基本没得到培养,所以他们学到的只有苍白的道德知识,而没有自主道德推理和道德判断,随着年龄的增长,当遇到有些事需要自己做出道德判断时就会因道德推理和道德判断缺少和自己的任性而产生道德错知导致不和谐表现,由此可知职校所表现出的不和谐并非他们真正道德品质不好,那么在实践的职校和谐的“幸福观”体育教育中,我们教师首先就要提高自己的防冲突能力,从而能有针对性地对那些浸染上市侩不良气息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有可能产生消极的负面冲突转化为积极的建设性的冲突,然后再从多方充分了解学情,掌握了各个学生的体能、情感需求和道德错知,接着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长期处于想到与得到不和谐的被动享受幸福中所产生的道德错知所在,同时还要改变他们的归因模式:成为大学生并不是唯一追求幸福之路,条条道路通罗马,例如面对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就业路,普通大学生们往往会因没有一技之长而遭遇越来越严重的“找工作难,找好工作更难”的境遇,而大连交通技师学院举行的一场就业洽谈会上, 71家交通物流企业带着800个岗位前来“抢人”,400名应届毕业生人均两个岗位,热门专业月薪起步3000元[2];并对众多体育项目进行健身化和娱乐化改造或学生自己本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做为校本教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体育偏好项目强化训练;以增值性评价为主、即时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暗示性评价、自我评价为等多种评价方法为辅的评价方法来引导学生向积极进取方向转变,以便他们其它六大智能的开发,并让他们参与到体育课整队、带操的活动中,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并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让他们在比赛中学会判断是非,这样他们就会在各种体育学练中品尝面对困难时的心理调整,面对困惑或利益时的取舍,面对冲突时的化解,面对体育学练压力时的自我减压与增趣,同时也能在不知不觉中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一些务实的思考,他们的贪生怕死、怨天尤人、透支生命、好逸恶劳、消极索取、纵容自己任性的个性、攀比强求从何而来,这样他们就会明白他们生在福中不知福的原因,如果不加以觉醒或珍惜,不主动改变被动享福状况,那么他们将成为恨爹不成钢、未长先衰的啃老族,这样职校学生就不再为自己因为考不上高中而成不了大学生这“红花”而自卑自暴自弃,消极混日子,自尊自强自立地为“我也有自己一技之长的” 蓝领“绿叶”而努力学习,和谐发展,这样他们想到的得到的才能和谐,不再是混日子的碌碌无为,转变当下职校学生消极情绪,并在当下社会转型期充满诱惑的现实中,做到积极进取而又淡泊名利,每天有所进步而又不过分强求,逐步引导他们养成睿智的体育道德能力主动进行创造性幸福学习生活。

3.适时渗透想到与得到和谐的职校“幸福观”思想,教师提高教学艺术,师生共同创设良好的体育生态环境,养成生活化运动能力,让他们既喜欢体育又喜欢体育课

长期以来,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如何在职校学生中进行改变呢?没过过穷日子的职校学生能否主动将自己置身于需要克服体能极限的体育运动中来?由此教师不仅要适时渗透学生想到与得到和谐的“幸福观”思想来引导学生睿智体育道德能力的养成;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提高课堂管理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对学生在克服体能极限所表现出来的消极心理进行有效地干预;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不断地自我反省,对有些顽固不化“小霸王”的不良心理还得进行适时调节;师生共同引进当下学生喜闻乐见的时尚运动和便于生活化的教材:如花样跳绳、瑜伽、搏击操、拉丁操等,让学生有针对性将体育学练与自己的体能结合,适时适量地进行个性化的体育学练,逐步提高学生的长久的体育兴趣,并养成生活化运动能力。

渗透和谐的职校“幸福观”思想,就要让学生在体育学练中能正确区别欲望和希望,有切合自己实际的目标和希望的体育学练,好让学生不生分外欲,因为希望是每个人创造幸福的内在驱动力,而分外欲则是人错误创造本以为幸福而最终却是不幸的导火索,这也是有的人虽然整天忙忙碌碌,劳心又劳力,但是始终得不到幸福,而有些却怡然自得地轻松地享受到幸福,那是因为控制他们灵魂的到底是欲望还是希望的缘故,当一个的灵魂被欲望所主导时,它靠的是羡慕支撑他们的目标,因其能力所限而不能正当实现,所以他就只能靠不正当的手段来得以实现,如索取、欺骗、甚至是靠非法手段,例如人人都可羡慕自己或是自己的亲人能成为不被法办的官,人人都可羡慕自己是百万富翁等这些欲望,然而这些欲望的实现大部分都是人为的,它的边际效应会随着财富的增加而递减,所以在强求成为做官或是成为百万富翁的路上,必定会遇到很多自己能力所不能控制的失望,那么其引发的不幸感就越深,有的甚至还要走上不归路,况且欲壑难填,靠欲望支撑生命的人,即使他们的欲望得到满足,但是满足之后他们又会滋生无穷的后备欲望,欲望越多,失望的概率就越大,为了实现其想到和得到不和谐的欲望时,相当多的就会以缺德为代价,所以他的精神家园就会越发地贫瘠,幸福感就无从生起,也就不会得到幸福;而靠希望支撑的人,他们的灵魂是被欣赏所左右,为了达到其欣赏的能力,欣赏之人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有个性地更新和完善,最终靠自己的努力实现切合自己实际的目标的希望,这样他们的智商也在不断自我完善中转智成慧,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是各路状元通过希望的主导达到切合自己实际目标很好的例证,由此可知欲望不会因人而异,大家可以有相同的欲望,但是希望却要因人而异, 当人错误地将欲望当成自己的希望时,就会遭受失望,引发不幸之感,由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就要引导我们的职校学生在完成的力所能及的必修体育学练后要应因人而异地选择有希望增进自己身体健康和生活化的体育项目和目标进行学练,切不可因为自己学练成绩在班级中不佳而放弃自我完善的信心,而是将其定格在通过自己努力的学练后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有提高有所进步就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步由被动的厌学、逃学向主动的乐学、勤学改变,增进身体素质健康化,养成生活化的运动能力。

想到与得到和谐的幸福不是被赋予的,也不是某种既定的存在,而是现实生活的创造活动,它是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不断追求自由和个人能力全面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追求个人幸福的过程,所以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还要尽量为每一个职校学生提供个人能力全面发展的空间,并且适时地创设良好的体育生态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育文化生活,当然,在实践的教学中我们师生会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所以想到与得到和谐的幸福观职校体育教学模式对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也不是万能的,其它的体育教学模式它也许它更有成效,在此我只想将我在职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摸索出的教学模式与大家共同探讨,以便我们职校的体育教改之路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http://tieba.baidu.com/f?kz=500777196.

中职校体育研究文献综述 篇4

为了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 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提高体质健康水平。2014年7月18日, 教育部印发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014年修订) 》, 要求各学校每学年开展覆盖该校各年级学生的《标准》测试工作。新修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 中职学校按教育部要求进行的《标准》测试工作, 目的都是为提高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质量, 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中等职业学校是职业教育的主力军, 国家对中职教育的大力支持, 同样给职业教育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笔者利用电脑检索的方式, 以篇名中有“中职体育”为搜索条件, 对2010年至2014年中国知网所收录的全部文献进行检索, 得出相关研究共638条内容。通过对这些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阅读归类, 以期对中职体育研究的脉络、趋向及研究状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把握。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该文在中国知网上, 查阅了2010年至2014年中职学校体育的相关文献资料, 并对其认真研读、归类, 梳理出文章的总体研究趋向。

1.2 逻辑分析法

对文献资料进行逻辑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按年份统计整理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发现, 近5年来, 有关中职体育的研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以2013年和2014年居多。这与国家对中职教育的发展政策密切相关。2002年和2005年, 国务院两次做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随后, 职业教育与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一起, 作为我国教育的三大战略重点, 写入“十一五”规划纲要。 (如表1)

2014年6月23日, 教育部网站消息, 教育部等六部门公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 》并印发通知要求各地相关部门组织实施。规划要求分两步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至2015年, 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得到广泛宣传, 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政策更加完备, 人才培养层次更加完善, 专业结构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中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衔接,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基本建立, 现代职业院校制度基本形成, 职业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职业教育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到2020年, 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 (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统称, 下同) 共同推进的技术技能积累创新机制基本形成, 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结构更加科学, 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适应经济社会需求, 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制度、运行机制、重大政策更加完善,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建成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 各类职业人才培养水平大幅提升。

国家政策是科研的指挥棒, 职业教育被冷落的这么多年中, 科研几近沉寂。近几年国家产业形势的转型, 使得对劳动力的需求种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职业教育从新回归到人们的视线中, 并被提到一定的发展高度。但职业学校的体育并没有因为职业学校受到的重视而得到应有的关注, 职业学校发展的历史性、职业学校学生的特殊性都给体育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困惑, 但职业学校发展的春天同样为职业学校体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使得在近3年中, 中职体育科研论文远远超出前两年的发表数量。

2.2 按研究内容分析

在638条有关中职体育的研究内容中, 有关中职体育教学的文章588条, 中职体育学生研究类文章2篇, 中职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38篇。对中职体育教学类文献又详细分为体育教学、体育目标和体育内容同中职教育发展的适应研究、中职体育发展模式研究、体育课程评价等进行归纳整理, 具体统计如表2所示。

在统计中发现, 有关体育教学的文章居多。在此类文献中, 文章均从各自研究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对策研究, 并对中职体育教学的改革提出了诸多的意见。但归纳整理, 对策和建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可操作性差, 地域特征比较强, 没有能从学生的根本问题出发, 从本质上解决中职体育教学中的根本性问题。

黄璐在《从中职学校特点探究中职体育教学改革》一文中提到, 中职体育教学改革脱离了中职教育的职业特点及中职学生的特点, 改革成效并不明显。只有以中职学校特点及中职学生的学情为改革的立足点,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才能有新的突破。胡景星在《浅析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一文中, 从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入手, 提出中职体育发展的对策。

中职体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现存的局面, 不是单单改革体育教学手段或方法就可以解决的, 需要考虑到中职体育教育的对象、中职学生就业领域及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 只有从根本上研究了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将来的就业需求, 再以此为根据, 制定出适合中职学生的体育运动目标和运动内容, 才会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但此类有关中职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文献仅有38篇, 从中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来谈中职体育的文献更加稀少, 这是中职体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3 结语

中职学生出现的诸多问题, 都有其特定的原因, 寻得原因, 找出解决方法, 会使工作更有成效。中职体育教育任重而道远, 体育教育最能激发学生心理中的积极因素, 这种积极面对生活学习的因素也正是中职学生身上欠缺的。作为一名中职的体育教育工作者, 改善中职学校体育的现状,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责无旁贷。当即, 正值国家大力发展中职教育的良好时机, 把握好时机, 完善中职体育教育, 实现学校的良好发展是每位教师应该做的。

摘要: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给职业教育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该文对有关中职学校体育的文献进行统计整理, 研究阅读归类,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发现:近5年来, 有关中职体育的研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且以2013年和2014年居多。在对文章研究内容的统计中发现, 有关体育教学的文章居多。但对策和建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可操作性差, 地域特征比较强, 没有能从学生的根本问题出发, 从本质上解决中职体育教学中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校,体育,文献综述,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黄璐.从中职学校特点探究中职体育教学改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0 (7) :205-206.

[2]孟晓磊.浅析中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 2015 (14) :162.

[3]王晋泰.中职体育教学面临的困境和对策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 (11) :202.

[4]覃方华.从中职学生特点探析中职体育教学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29) :101-102.

[5]李会锋.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J].亚太教育, 2015 (11) :54.

[6]顾飞.从中职学校特点谈中职体育教学的改革[J].才智, 2015 (5) .

[7]杨宪强.如何提高中职体育教学实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14) :229-230.

[8]胡景星.浅析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5) :142-143.

构建职校体育高效课堂的策略初探 篇5

1.影响体育课堂高效教学的现状和因素

1.1教师方面。

在一堂体育课中, 教师潜移默化地把自己的情绪传递给学生, 从而影响学生的情绪和认知过程。体育教师的情绪波动对学生的影响不亚于语言、示范。试想, 一个体育教师如果把高超的运动技能和知识, 以认真、热情、耐心的态度传给学生, 自然而然地就会使学生处在主动积极的气氛中, 学习效果肯定显著。反之, 教师的不良情绪会使学生产生不良的课堂情绪, 出现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

1.2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仍为传统的传艺式教学, 学生学习过程缺乏自主性、独立性, 所学知识技能缺乏延续性, 致使学生一知半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客观存在, 所以要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因材施教的问题。但目前的体育教学, 对全体学生基本上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 忽视学生个体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

1.3过于重视运动技术传习, 忽视兴趣、习惯的培养。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忽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能力和锻炼习惯, 体育课堂中没有给学生锻炼身体和应用运动技术锻炼身体的方法, 使学生无收获。

2.实施有效策略

2.1课前充分备课,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备好课, 打造开放性课堂体育课堂应是以活动建构的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体育课堂是以学生的活动为载体, 教学过程不应是单纯的师生间传授知识的过程, 而应是师生间的一种交往、沟通、发展的过程;不应是教师主导下学生被动学习的过程, 而应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 更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 必须打造开放性的课堂, 让学生的学习目标开放、问题开放、空间开放、形式开放、交流开放。由于引起学生出现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的因素较多, 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心理准备, 备好课。

2.2善于更新教学方法, 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良好方式。

体育课堂教学方法不能局限在讲解—示范—练习方面。在实际教学中, 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 应用讲授、练习、引导等各种方法, 设计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教学策略, 提高各种教学方法运用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利用实物, 教材插图、模型等教学工具;充分利用幻灯机及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拓宽学生的视野, 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重视对体育问题的探究。现代心理学研究指出: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 而且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要把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过程不仅有手段价值, 本身也具有目的性价值。这种探究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所以对探究体育问题的提出———课堂教学的开始, 教师要重视创设问题的情境, “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体育问题得以展开———课堂教学的深入, 要“保持”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体育问题得以解决———课堂教学的收尾, “再现”学生的探究兴趣。

2.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天真活泼、好动, 而且兴趣广泛, 心理素质不稳定, 容易满足而导致厌学, 注意力不易集中等, 如果上课方式过于单一, 容易引起学生厌学情绪, 因此教师上课要多样多变, 以不同方法、不同形式的游戏满足学生生理、心理的需要, 使学生主动地去想、去练, 有所创造。这样学生不会浪费时间做其他的事情, 始终投入这种集体的、互相配合的、需要动脑筋的体育锻炼中, 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结语

二十一世纪的体育与健康教育, 要求体育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对成功教育的研究, 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必须牢固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 树立有效教学的学生观;体育课堂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的课堂教学活动和适宜的课堂教学评价。只有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巧用各种教学方法与策略,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加强师生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 才能真正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追求高效课堂教学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内容。高效课堂即学生想学、会学、乐学, 教师乐教, 学生不仅掌握知识, 能力也得到提高的课堂。有效教学是新时代基础教学改革的追求目标, 也是每位体育教师关注的重要话题, 提高中职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培养教师的创造意识。作者结合实践提出了构建职校体育高效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职校体育,高效课堂,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李文展.中职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13.6.17.

[2]班超.改进教学方式构建体育高效课堂有效策略探索研究, 2011.10.2.

职校如何进行课程改革 篇6

近几年来我国职业技术学校都在进行课程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然而, 就整体来看问题还是很多的, 与当前国内外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差距非常明显。

1、课程结构的改革存在问题

由于我国部分职业技术学校采用的是学年制。而且课程结构三段式比较明显, 即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课程结构刚性较强, 缺少弹性与灵活性。当前, 部分学校开始注重专业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练习。但是, 在课程结构安排上, 不同的学校均存在理论与实践衔接不够紧密,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脱节现象。再加上大部分学校的实训设备相对落后或不足, 双师型教师缺乏。在这种情况下, 实践课时安排再多, 但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2、课程内容的改革存在问题

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以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为标准, 职业学校应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地调整课程内容。然而, 不少学校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课程内容的学科逻辑性较强, 理论性较浓, 知识点重复占较多时间, 这对于本来学业不好的学生更是雪上加霜, 学习吃力, 因此厌学情绪较浓。同时课程内容滞后的问题仍然存在, 课程开发与更新的周期长, 学校没有专门机构和制度来保证课程内容的修订。

3、课改的专业设置存在问题

部分职业学校在教师力量缺乏, 专业实训设施不具备的情况下, 为了满足用人单位和学生的需求, 方便招生, 盲目地设置热门专业, 随意设置或更改课程。比如, 本来在商务财经专业上很有特色的学校, 在不具备数控技术设备的条件下, 也开设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没有汽车实训基地和专业教师, 也开设了《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

4、课程改革缺乏有效监督

由于企业很少参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从而造成有效的监督与评价缺乏, 这样的课程所体现的职业性就值得疑问。虽然有部分企业因生产的急需, 愿意接受学生实习, 也只是解决企业劳动力的不足, 很少考虑学生在校学习课程与在企业实际操作的衔接。另一方面, 学校为了吸引生源, 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 只要学生能被企业接受就感到大功告成, 缺乏主动与企业探讨实践课程实施与学生的职业适应性问题。

二、职业技术学校课程改革的的有效开展

1、树立科学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观

职业技术学校的课程改革应该有一定的理论观念来支撑的。针对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在观念层面上提出大的课程观正确的市场观和科学的成才观是指导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首先, 要具备正确的市场观。专家认为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与其他类型的学校不同, 由于其与产业部门、与物质生产领域和过程具有较为直接的联系, 其教育成果和所提供的教育劳务具有明显的商品性, 因此, 职业技术学校完全可以按照企业或企业集团机制运行和管理。为此, 职业学校必须进行课程改革。其次, 加强服务意识。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不断地推进办学思想的转变, 加强服务意识。职业学校应主动沟通与企业的关系, 真正建立“产教结合”的课程实施机制。如《工程力学》作为工科高职院校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之一, 目前正面临课时大幅度减少, 增加了课堂教学内容更新的难度等等, 如果不正确树立科学的《工程力学》课程改革观,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以培养专业技术为基础, 那么这门专业课程将不能发挥工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作用。

2、健全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体系

为了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 优化课程结构, 充实课程内容, 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体现课程与社会需求和人的发展需求紧密联系, 当前必须要立足职业能力, 以重构课程模式、完善课程体系为内容, 健全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体系。应该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各项改革。如《工程力学》课程, 任课教学必须健全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体系, 只有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 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目标体系, 才能指导课程改革的正确和深入发展。

3、改革培养专业能力的专业课教学

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与职业联系最紧密的教育形式。职业学校始终不能忽视企业的需要, 根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程度。首先, 按照大类专业和专门化方向的课程改革方案, 根据岗位职业群的需要, 进行课程开发。开发和设计一些复合性专业和大类专业通用课程;至于专门化方向, 可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培训证书的课程相结合, 或放在见习、实习环节的具体岗位实践中, 采取学分制的方式完成。其次,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问题。在《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当中, 作为职业学校, 应当加强对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也不能太弱化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其培养目标的独特性决定了其课程的特色。虽然近几年。来我国职业技术学校都在进行课程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然而, 就整体来看问题还是很多的。本文从分析我国职业技术学校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入手, 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职业有效进行课程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策略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2]鲍洁.对当前课程改革的探讨[J].职教论坛, 2004, 619-10

[3]隋学圃, 颜玉凤.关于高职课程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5, 21:33

浅谈如何开展农村职校体育教学 篇7

中职生是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他们毕业后将直接面对社会的需要, 下到生产、建设、服务、技能操作等一线岗位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对中职生不仅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对其身体体能、精神气质、意志品质等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体育课丰富的训练内容就可对学生各方面素质进行培养。

1.中职生的专业学习主要是讲究动手、动脑、一专多能, 而一些体育课, 如篮球、排球课的开展, 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反应能力;通过技、战术的学习, 动手、动脑的能力普遍得到加强;对专业学习的实际动手, 动脑、操作都是大有益处的, 特别是锻炼焊接、汽修、护理工作者手部操作等的灵活性和熟练性, 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进取精神。

2.体育课的一些项目动作优美、节奏明快, 不仅可以促进身心健康, 塑造协调匀称的体型,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韵律感、表现力和创造力, 提高审美观, 陶冶情操, 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追求美好未来的健康情绪。

3.体育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 还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体育教学通过训练使学生承受肌体的疲劳与肌肉的酸痛, 可以培养坚强的毅力和韧性。另一方面, 严格的纪律和规则要求, 有利于培养纪律性与自我控制力, 帮助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 提高注意力, 感受成功的来之不易。

4.培养体育习惯。通过体育锻炼强健体魄, 获得健康, 养成良好健身习惯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农村中职生的基本情况

农村职校的学生几乎都是来自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的偏远山区, 他们的家长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 属于半文盲甚至文盲, 有的长期在外打工, 而学生属于留守儿童, 以至于从小就疏于管教, 在初中阶段他们就成绩平平, 甚至很差。有的学生能力差, 有的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成绩稍好些, 却又家庭经济特困难, 就读职校对他们来说是无奈之举, 他们大多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什么目标和规划。他们对体育课的认识也大多在“玩”的概念, 只看到了体育爱好者的表面风光, 他们认为体育课就是在操场上“开心、好玩、放松”, 而没有看出体育对人的素质影响是多方面的, 没有认识到体育的真正作用, 没有把体育看成是一门需要进行系统学习的课程。

三、面对这种状况, 如何实施有效教育, 既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又能获得好的教学质量

1.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教师结合体育特点, 科学系统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与培养, 使学生对体育有一个正确、深刻的认识,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 使其体育意识不断提高, 满足身心的需要, 达到终身受益的效果。首先, 教师要重视体育理论教育, 特别是对农村中职生来说, 只有丰富他们的体育理论知识,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体育活动能力。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一些经典的体育比赛、具有教育意义的体育电影或图片等, 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和感受体育的精彩魅力。再讲授体育卫生保健知识, 介绍健康、健美、健心技术或技能, 使学生掌握科学健身与养护身心的方法, 使学生从理论上、从科学的角度认识体育, 同时掌握体育运动的内涵、作用价值及锻炼方法。其次, 加强学生体育素质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告诉学生练习的实际意义和锻炼价值, 从而让学生用动机的力量和顽强的意志对待困难,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健康意识, 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道德作风及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再次, 积极有效地组织丰富多彩、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以及体育知识展示和体育竞赛观摩等活动, 创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 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体育活动的行列。

2.选择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所以,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首先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地构建体育课程体系, 根据体育项目的特征和规律进行分类, 如器械体操、技巧、健身操、舞蹈、广播体操等综合为体操课程, 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综合为球类课程, 跑步、跳高、跳远、实心球等综合为田径课程, 理论课、武术、拔河、爬山、越野等综合为其他课程。再根据现有的场地器材、学生专业、男女生比例情况、年龄等来选择开设教学内容。这样既显得结构完整, 又可以使体育课遵循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既增强健康和心理素质的价值与社会需要的联系, 又适应学生对体育课的需求, 符合青少年学生各年龄阶段的身体和心理的实际。

注重教材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尽量结合学生的体育天性, 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会到心情舒畅、运动乐趣, 让学生在练习中不失去“乐趣”与“满足感”。在给学生安排学习内容时, 应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体能状况, 不能死搬照用, 可根据学生的可接受情况选择适当难度标准来进行教学。

针对学生各项目技术水平的不同、男女生性别的差异、所学专业特点, 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弹性教学、内外课堂教学相结合。如汽修专业和焊接专业的学生都是男生, 他们对竞技性、对抗性较强的体育项目比较感兴趣, 这样我便对他们开设较多的球类、田径、武术课程, 以满足他们的兴趣爱好, 也匹配他们的专业体能素质需求。而电子商务班的学生则都是女生, 她们对体育课的爱好正好与男生相反, 她们更喜欢动作欢快、柔美和节奏明朗的体育项目。因此, 对他们课程的开设可趋向于体操、舞蹈、汽排球及小球类的运动项目。

3.增加教材内容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扩充教材内容的选择面, 以满足不同条件、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要

体现教材内容的时代性、多样性、趣味性、民族性和实用性, 形成有特色的体育教育。我校在这几年的体育教学中就加入了时下群众体育开展得较为红火的汽排球运动、三人篮球运动、男子五人足球制、爬山越野、女子健身操、女子瑜伽, 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板鞋运动、竹杠舞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喜爱的项目, 这样体育课的活跃局面就更容易形成了。

4.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组织者, 其言行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学生, 通过与学生的语言沟通、情感交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因此,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更新知识, 积累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教师本身体育修养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对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起着积极的影响。

职校体育教学中的美学教育 篇8

美学教育作为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正被越来越多的体育工作者所重视,然而美学对职校体育教学的影响和意义,对完善职校学生心理结构的影响及其具有的功能的问题的深入研究上尚嫌不足。作为一名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者,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和广大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索。

(二)研究方法

首先,让学生了解体育美的作用、意义以及主要功能,懂得美学是自身需要、社会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一个人的先天不足。

其次,通过各种测试,对学生做出评价。评价方法:对每一表态题有5种选择:经常有、常有、不常有、很少有、从未有。当问题是以肯定语气问时,5种语气可能应答记分是5分、4分、3分、2分、1分。如果问题是以否定语气提出时,按1分、2分、3分、4分、5分记分。分数的高低代表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识和审美态度,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审美观和道德修养与社会是否相容。

第三,向学生传授具有美感的运动项目,把学生引入审美状态,把握运动特征的几个步骤。

第四,举行理论课题讲座,对教学实践进行了反馈调查,在美学对职校生学习体育的重要作用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三)美学教育的实践结果与分析

美学教育是通过学习和锻炼,是塑造学生符合美的教学模式。这种美的教学模式应包括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外在方面是指身体的形态结构(包括:体格、技能能力、运动能力);内在方面是指智力才能、伦理道德、感情心理等结构。在体育学习中用站姿、平衡、提前屈、韵律感、身高体重值、体质指数、50米跑、800米跑来衡量学生的外在素质;用800米跑的5次练习完成情况、课外活动出勤率、综合学习态度、考试自信心来衡量学生的内在素质。

1. 美学教育的实践结果

对授课的214名职校女学生进行了实验研究。

(1)体育美学的外部素质测试。站姿采用爱渥华姿势测验法。平衡采用 (1) 鹤立、双脚开、前脚掌着地; (2) 单脚前掌支撑前平衡; (3) 单脚全掌支撑侧平衡; (4) 单脚前脚掌支撑直立平衡等4种测验法,以上4项时间相加计算平均时间。韵律节律采用听音乐节奏、原地踏步、提前屈、50米、800米采用教学大纲要求考试方法,统计身高、体重值和体质指数。结果经1年的实验,2006年各项的指数比2005年明显更趋于标准。

(2)体育教育对学生美的内在素质的研究。其中,综合学习态度包括:同学们积极参与活动的态度、同学间的互相帮助能力、对美的认识程度。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综合学习态度进行统计,表明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的调查统计,表明体育教育对学生美的内在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3)教学中通过抓住学生身体健康、体态匀称、肌肉发达有弹性、生理机能健全而有活力,而展现人体的自然美。形体练习中不断通过正与误的对比,体现出动作的形态美;在身体练习中表现出力度、节奏、敏捷、轻巧平衡体现了动作的艺术美。运动中学生的相互协作,努力克服身体惰性,勇于拼搏体现了人体的心灵美。举行理论专题讲座,学生的听课率达到了90%。同时,通过教学反馈,有98%的学生认为开设运动美学教育内容的课程很有必要,还有很多同学提议在实习期间也可以开设运动美学、体育欣赏等内容的课程。

2. 美学教学的实践分析

(1)美学教育对体育学习的意义

第一,美学教育是人格塑造的需要。美育在人格的塑造方面具有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一定意义来说,美育是通向人格完善的必有途径。早在大约200年前,德国美学家库勒就从人道主义理想出发,指出美育对完善人格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说:“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是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

第二,美学教育是职校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因为,这个时期的学生心理上有着不成熟的水准。伴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得其心理与成年人相比,表现得更为敏感、复杂、强烈。情绪状态要较任何时期更为忧乱,这一个阶段美育可以把学生引入审美的状态,以优美的身体语言和高雅的音乐陶冶着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想象,促成审美的条件反射。(下转第138页)(上接第150页)

第三,美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职校学生的形象、气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职校生要通过加强身体锻炼和提高审美的观念,塑造理想的体魄、气质与形象,从而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和满足社会的需要。

(2)美学教育对完善职校学生心理结构的影响

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产生审美愿望、输入审美信息、进入审美状态、获得审美经验、纯化审美意识、完善审美心理结构这些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阶段。我们在教学中,首先是让学生产生运动中的审美愿望。有了愿望就会产生兴趣,有了兴趣,体育授课的效果就会得到大大的提高,学生的锻炼热情也随之上升,这就是美育功能得以发挥的良好基础。其二是输入审美信息,这是体育学习中产生美的开端。这一阶段的教师要用美感吸引学生,使学生从中接受各种审美信息。其三是进入审美状态,这是体育教学中美学教育的基础性环节。学生接受到审美信息,进入审美状态,才真正进入严格意义上的美学教育的学习过程。其四是获得审美经验。在运动练习中反复感知优美动作,获得美感,同时积累美感经验,为学习其他动作提供了协调、审美的基础。其五是完善审美心理结构。所谓完善审美辛苦结构就是是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绪和审美理解等各种心理因素及其相会协调活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培养和提高,是他们能够达到高度活跃状态与自由和谐状态。

(3)体育教学中美学教育的主要功能

(1) “以美储善”的功能。情绪活动在审美结构与理论结构之间作为一种信息通道把二者联系了起来。体育美学使审美情感成为一种行为动力,推动道德认识、道理理想、道德信念向道德行为转化,从而体现了人的行为健美。在体育活动中表现为光明磊落、遵纪守法、善于忍耐、努力奋进、富有正义感的等情感体验为基础的“以美储善”的崇高境界。

(2) “以美启真”的功能。体育美学作为形象直观教育,易于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体育美学作为情感教育能够牵动学生的理智感,激起他们对真理和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

(3) “以美助健”的功能。体育学习中注重美学教育,有助于体质结构的构成和完善,并且有调控功能,这种调控功能的机制在于内部心理和谐对外部形体动作和谐的调控。

摘要:通过在女生体育课中渗入美学教育的实践, 论证了美学教育符合职校生生理发展的需要, 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对完善职校生心理结构有积极的影响, 有助于增进职校生的健美意识。

关键词:体育教学,美学教学,审美,健美

参考文献

[1]连瑞庆.美育与人格的塑造.教育研究, 1991, (6) .

[2]季浏.体育与健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从全民健身谈高等职校体育改革 篇9

目前高等职校体育教学计划普遍存在两个主要问题, 一是内容多, 二是课时少。在这样少的课时内, 要求学生掌握众多项目的体育运动技术、技能是很困难的, 结果只能是蜻蜓点水式的走过场。二是在体育教学组织上, 仍然采取“大锅饭”的形式组织教学, 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鉴于上述情况及高等职校的学情, 笔者认为全面健身运动首先应从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抓起。

一、开设专项性体育课, 适时开设选项课

高等职校学生学习的动力主要源自于兴趣。所以, 体育教学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开设娱乐性、趣味性较强, 广大同学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笔者通过座谈和问卷调查认为, 应开设足球、蓝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 游泳健美、武术、健美操、交谊舞、气功保健等项目。其具体方法是:学生入学后, 教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及专项技能进行测试, 在自愿的基础上组合成各个专项“班”, 进行体育教学, 这样做有如下优点:

1) 开设专项体育课可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促进终身体育的实现。因项目是自己定的, 课堂上学生兴趣十分浓厚, 训练也十分积极。一改以往体育教学中“部分学生努力训练, 部分学生敷衍应付, 少数学生懈怠观望”的现象。专项训练由于针对性强, 目标集中, 既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运动技能,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心理素质。

2) 开设专项体育课能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大批专项运动人才的成长

学好专项技术, 仅仅靠课内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 学生参加课外锻炼就会比较自觉, 这就形成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互为因果、互相促进, 使整个学校体育活跃起来。长此坚持, 一方面能起到增强体质的作用, 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一技之长”, 从而推动学校各种竞赛的广泛开展。

3) 开设专项体育课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特长, 发挥其在教学中的表率作用

教师可根据自己所学专业来担任教学任务, 这有利于发挥其专长, 更好地引领带动学生参与训练。这样上课教师得心应手, 学生积极主动, 两者相互激励, 教学相长。

高职校体育课不同于普教体育课, 因为高职学生思想更为解放, 各种活动参与的欲望更为强烈, 为提高他们全面参与的积极性, 应多开设体育选项课。

4) 选项课有利于培养高职生自我启发、自我教育、自物完善

由于是自选项目, 学生是主动的, 是主体, 所以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由于选项课是“选我所需”, “选我所喜”, 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锻炼的能力, 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5) 选项课的“项”都是学生兴趣大的项目, 这样体育课学习的乐趣能得到充分的体验, 这与当今世界提倡的“快乐体育”是相吻合的。选项课的最长远的意义是能培养学生“终生爱体育的感情”与“终生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并使其终生受益。

6) 选项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 体育选项课以其特定的方式, 使学生在既有兴趣、又快乐的心境中自主接受体育教育因素,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技术, 同时学生以苦为乐, 能承受更大运动负荷的身体素质训练, 有效地增强体质, 有利于培养他们勇于克服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 使学生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 确保课外锻炼的质量

1) 课外体育活动应规定时间、地点、内容, 体育教研室 (组) 编排全校各系、各班全学期活动内容和活动场地

这样既使体育教学内容和课外活动相互促进, 又使课外活动和运动训练、竞赛相互配合。因此, 开展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 可以达到全员健身的目的, 也可以使体育竞赛水平得到提高。

2) 课外体育活动, 应选择趣味性和群众性较强的项目

选择与学生趣味相一致, 又有利于终身锻炼的活动项目, 如健美操、国际标准舞、交谊舞、太极拳、保健气功、球类等项目, 使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

3) 建立严格的达标制度, 保证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

达标制度的贯彻实施是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考核和检查, 能督促学生积极参加课外锻炼, 从而保证课外体育活动优质高效地发展。

4) 开展多样化的体育竞赛活动, 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定期举行全校性的竞赛活动。通过竞赛, 可以使学生的锻炼效果和运动能力在比赛中得以充分地表现和发挥, 同时又可促使课外活动的广泛开展和活动质量的提高, 推动体育竞赛项目运动水平的发展。

5) 实施《全民健身条例》, 加深改革力度

实施《条例》, 认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端正学风、校风, 为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同时, 我们还要注重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加强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实效性、渗透性和系统性的研究, 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智力优势, 建立以增强体质, 提高体育活动意识,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的课外体育活动体系, 达到全民健身的效果。

在全民健身浪潮的推动下, 高等职校开展专项课, 抓课外体育活动, 充分发挥了学校体育育人的环境的优势和师资力量, 进一步拓展了体育的教育和健身功能。因此, 在搞好教学的同时, 可为社会服务, 为民众健身打开校门。如此, 将对我国全面贯彻《全民健身条例》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学校体育的教学、场地、师资都将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充分体现其价值, 为全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金亚明《全民健身条例》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13 (6) .

上一篇:血液科护理下一篇:基本经济制度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