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次序

2024-08-01

干预次序(精选七篇)

干预次序 篇1

关键词:电针,牵引,腰椎间盘突出症

电针与牵引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其疗效已得到广大临床工作者的认可。通常, 临床医生仅仅是将这两种疗法简单叠加, 就两种疗法介入顺序而言, 当前的各项研究中还未见到相关分析, 笔者从介入顺序的角度, 以胫神经、腓总神经F波潜伏时为指标, 观察电针与牵引疗法配合时不同干预次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及神经电生理学方面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深圳市宝安中医院康复科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12例, 随机分为2组:A组60例, 其中男36例, 女24例, 年龄32~75岁;B组60例, 其中男41例, 女29例, 年龄31岁~75岁。两组性别、年龄、治疗前JOA评分、胫神经及腓总神经F波潜伏期等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规定执行。

1.3 纳入标准

(1) 符合诊断标准, 全部以CT或MRI确诊; (2) 有单侧下肢放射性麻木、疼痛症状; (3) 年龄30岁~75岁; (4) 同意非手术疗法治疗, 并能按系统按疗程完成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腰椎椎管狭窄症、马尾肿瘤、强制性脊柱炎、腰椎滑脱等疾病所致的腰腿痛;病程处于缓解期, 腰腿痛症状不明显者;有明显骨质疏松者;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有严重疾患者;合并严重感染者;妇女妊娠期;伴有可能影响胫神经及腓总神经F波潜伏期测定结果的其他疾病者。

1.5 治疗方法

牵引:使用日本MINATO生产的TC-30D (A) 牵引器, 牵引力:患者体质量的50%左右 (根据患者体质量、体质及耐受能力调节) , 治疗时间30min, 牵引持续时99s、放松持续时间5s。针刺选穴:主穴:腰夹脊 (双侧) 、肾俞 (双) 、委中 (双) 、昆仑 (双) 。配穴:环跳 (患侧) 、承扶 (患侧) 、阳陵泉 (患侧) 、丘墟 (患侧) 。

针刺方法:腰夹脊左右各选2~3穴, 局部消毒, 用30号2.5寸毫针, 针体与皮肤呈75度角, 针尖向椎体方向刺入1.5~2寸, 捻转得气留针;委中 (双) 、昆仑 (双) 局部消毒后取30号1.5寸毫针直刺得气后留针;配穴根据具体症状选1~2穴直刺, 其中环跳、承扶、委中针刺时要求有放电感向下肢传导。针刺完毕后接电针 (G9805-C型全能脉冲电治疗仪) , 选疏密波, 频率1.4Hz, 治疗时间30min, 腰夹脊左右侧各接一对电极, 其它穴位左右各选两穴接一对电极, 调节输出使患者有针感、跳动并能接受为度。

操作方法:A组:电针-牵引-结束。B组:牵引-电针-结束。牵引与电针两种疗法间卧床休息20min。每日治疗1次, 10次为1个疗程, 疗程间休息1天, 共治疗2个疗程。

1.6 观测指标与评价

1.6.1 疗效指标

采用JOA评分[2]作为腰椎功能评定的标准。所有患者均在首次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第1天进行积分评定, JOA评分改善指数= (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 ÷ (满分29-治疗前评分) 。

1.6.2 电生理测定

60例患者均在首次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第1天测定胫神经与腓总神经F波潜伏期[3]。胫神经F波潜伏期检测方法:刺激电极阴极置于足内踝侧中间部分的后面, 记录电极置于足拇展肌, 地极置于记录电极与刺激电极之间。腓总神经F波潜伏期检测方法:刺激电极阴极置于足内外踝连线的中间、趾长伸肌腱的外侧, 记录电极置于趾短伸肌上, 地极置于记录电极与刺激电极之间。采用keypoin多功能肌电图机, 检查时室温为20~25℃。F波检查时, 患者取俯卧位, 以矩形脉冲电流刺激, 脉宽为0.2ms, 重复频率为1Hz, 记录灵敏度为0.05~0.2Mv/cm, 扫描速度10cm/ms, 给予连续的超强刺激 (即较引出完满M波阈值强度大20%~25%) , 引出F波后, 记录平均F波潜伏期。

1.6.3 统计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 合理选择数据集, 进行临床疗效的数据分析。两组疗效比较采用Ridit分析, 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计量指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

2 治疗结果

2.1 治疗后A、B两组JOA评分改善指数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A组明显优于B组 (P<0.01) , 详见表1。

注:治疗后, A、B两组JOA评分改善指数比较, ※P<0.01, A组明显优于B组。

2.2 A、B两组腓总神经、胫神经F波潜伏期治疗前后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治疗后A、B两组腓总神经F波潜伏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见表2。A组明显优于B组。治疗后A、B两组胫神经F波潜伏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详见表3。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 ▲P<0.05;治疗后A、B组间比较, △P<0.01, A组优于B组。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 1, 治疗后A、B组间比较, △P<0.05, A组优于B组。

3 结论

本研究提示, 在以J0A评分及胫神经、腓神经F波潜伏时为观察指标时, 以先电针后牵引组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及神经根功能改善更明显, 这提示我们目前临床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多种保守疗法配合的综合性治疗中, 不同疗法干预次序的研究将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1994:201-203.

[2]Chen Q, Baba H, Kamitanti I, et al.Postoperative bone regrowth inlumbar spinal stenosis a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48 patients[J].Spine (Phila Pa 1976) , 1994, 19 (19) :2144-2149.

培训市场:次序混乱潜力巨大 篇2

北京八方永信学校校长苏志强分析认为,会计取得资格证书后,年检制度缺乏真正约束力。会计的继续教育之所以被冷落,简单地看似乎是学生以工作忙没时间为借口,的确有部分学生取得资格证书后,并没有从事会计职业,因此继续教育对他们的意义不大,这部分人光为“保证”而敷衍继续教育课程,对他们可以制定比较灵活的认证政策。

但对于多数从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吸引力不足,内容与实际脱节,实际上是培训机构的“内功”没有做好。首先培训的内容应该有实用性,才能吸引学生,其次培训服务还要更加精细,例如会计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工作内容和方法也是区别很大的,如果继续教育能分门别类地提供培训服务,对于学生来说也就有的放矢了。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培训单位负责人认为,服务的不到位和客观因素的局限,也使继续教育难以吸引人。例如,新准则的实施的确应该是继续教育应关注的内容,但是为何很多学校却不能真正及学生所需呢?因为新准则的全套教材就需要几千元,而且内容庞杂繁细,而继续教育现状是仅仅24课时、学费维持150元左右,市场与需求脱节,好课程无人问津,由于受这些限制很难把这部分内容在继续教育。

一位会计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培训的收费也不够统一,高的学校收费到300元左右,而低的则只有几十元,所以大家为图年检过关,也就花钱买个简单,有多少人会真正在乎学习效果呢。

有人认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不举行统一考试,教学质量无法衡量。这给一些培训单位钻了空子,他们为了少花成本费用,多赚培训费,任意减少培训内容,减少教学环节,对培训对象应该记考勤的不记,应该组织测试的不组织,随便编造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测试成绩给财政部门,只要千方百计让财政部门认可就行,认为会计人员即使学无所获,也不会无聊地去投诉。一些培训单位聘用教师滥竽充数,教师上课不仅不受学员欢迎,而且讲课出现出错。如某位教师讲“或有事项就是确认或有负债”,这不仅违背准则定义,而且有语法逻辑毛病。

对于众多的网站举办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因为没有统一考试,教学质量更是一团迷雾。会计人员在网上学了多少时间不好认定,学习环境缺乏互动性,测试不在集中场所,任何人都可以代考。县级财政部门组织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问题更为突出,主要是没有固定的培训场所,“打一枪换个地方”,师资力量严重缺乏,有些相当于讲师的公务员,其讲课水平还不如普通的会计人员。

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也应是两个方面:一是地方财政部门没有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质量制定评价程序和方法,并按其去进行考核检查。二是过大地开放了培训市场,对于有行政许可的培训项目,应该由非营利组织承办,如果将其交给营利组织承办,他们难以把社会利益摆在首位,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

然而在次序喧嚣的背后,会计继续教育市场的潜力显露无疑。据统计,全国范围内1200多万会计人员为参加会计继续教育的范畴之内,需参加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的人员约为30万人,另外还有大量的财会人员需要定期进行专业知识更新和学习。不难预期,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市场十分庞大。

传统的集中面授的教学形式往往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于培训时间的紧迫性和培训地点的紧缺性,培训工作往往进行得很仓促,难以进行系统、深入地教学,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当面授培训的实际内容、形式和效果备受各方诟病之时,网络远程继续教育成为后起之秀。会计继续教育要求会计人员脱产3~5天,往往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要求与会计人员紧张的工作时间相冲突。

远程教育的学习时间、地点可以自由选择,学习进度也可以随意安排,更重要的是网络教育可以把全国的优秀师资汇集到一起,使各个地区的的学员都能分享名师讲授的优质教育资源。正是在这种现实情况下,会计远程教育在近两、三年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001年,当中华会计网校刚刚成立时,几百万元的投资扔进去,第一期只招了10名学员,总收入不过几千元。然而一个细节坚定了中华会计网校校长朱正东的决心:“我们教育网站承办的是考前培训,考试的前一天,还有人来交费报名,我们特别惊讶,告诉他明天就考试,他说,我知道明天就考试了,但是我有许多疑难问题,一直找不到老师,听说你们网站能随时在线辅导,所以我来报名,考试之前能问一点是一点吧。通过这件事,验证了我原来投资的想法,远程教育的存在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应大众需求而产生的。”两年之后,该校学员超过10万。

目前,中华会计网校的日访问量超过10万IP/每天,页面流量达500万/每天,拥有注册学员超过50万人。而今与中华会计网校成立之初相比调查数据,显示出学员选择网上辅导课程已经逐渐成为主流,并且正在不断的侵蚀传统考试辅导方式的市场,选择网上辅导的比例每年的增速约为7%,而选择本地面授的会计人员每年约减少4%,购买辅导书或辅导光盘等读物的每年减少了7%。而在此开通的网络继续教育的数量从无到有,达到目前56个省、市,菜单式课程表中包含“小企业会计制度课程”、“财政政策与财政改革”、“办税实务操作”、“消费税条例讲解及案例分析”等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作用的内容。

随着网络远程教育市场潜力逐步发掘,包括继续教育在内的国内各项会计认证培训远程教育市场的竞争正日益激烈,小型培训机构的生存空间收到挤压,而一些有着深厚传统渠道的大型培训机构则已经将目光投向了逐渐正规化的远程培训市场。

逐级走访——信访次序的规范分析 篇3

一、信访制度的意义

毛泽东主席曾经指出:“各级政府的工作要坚持群众路线, 始终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 ”而我国从1951年就开始建立的信访工作制度就是上述出发点的有力体现。信访工作是反映社会民情民意的“晴雨表”, 信访工作做得好就是一道社会问题的“减压阀”。古人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历代治理经验告诉我们, 面对群众问题, 堵不如疏。如果没有信访制度, 人民群众的问题得不到实质性的解决, 日积月累, 最终会汇成摧毁千里之堤的洪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1条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 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信访制度就是一种对宪法赋予的群众的批评建议权, 申诉和检举权利的实现的有效途径。群众之事无小事, 信访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形象, 关系到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作为信访工作者, 一定要把好第一道关, 有责任有意识的力争将问题解决在第一层, 打牢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我国信访目前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来, 我国信访制度一直围绕改革的主题正在逐步完善和推进, 改革理念越来越科学先进, 改革成果也越来越丰硕, 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但依然面临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大量问题超出信访工作范围

“小马拉大车”成为困扰信访工作的一个大难题。在不少人眼中, 信访最容易联想到的场景可能是呼天喊地、场面乱糟糟、人群乱哄哄, 此类场景不能等同全部现实, 却是某些现实问题的折射。多年以来, 由于多种复杂因素影响, 部分群众习惯选择信访途径反映和解决权益类诉求, 而在特定历史阶段信访部门从行政维稳思维出发, 承担了超出《信访条例》规定范围的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信访办并不是“全能办”也不能且不应该成为“全能办”。

(二) 部分领导对信访责任意识有待加强

统计资料显示, 城乡建设、劳动社保、国土资源、农村农业等领域问题占信访问题总量的60%以上, 而每年的重复信访量占信访总量的20%以上, 这无疑是基层信访工作失败的反映。很多群众的问题完全可以在信访之初就解决和落实, 结果因为地方政府推诿等原因没有将问题解决在第一线, 等闹大了才想到围追堵截, 是典型的一错再错。地方政府领导对信访问题的重视要切实加强, 初访办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应有提升。

(三) 群众非正常上访越来越多

近几年来, 由于网络和媒体监督的实现, 群众的越级上访、闹访等非正常上访现象增多, 主要还是以越级上访为主。之所以产生这种局面, 一是因为基层政府的一些部门的法定职责、法定途径、法定程序仍不够清晰, 存在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甚至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 导致基层信访部门转办、交办不畅。群众初信初访不能就地及时解决问题, 结果很容易导致越级上访、群体上访, “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二是因为群众固有思想观念认为越级上访, “官”越大就越能解决问题, 结果最后既浪费了行政资源, 也浪费了自身财力人力。

我国现阶段信访工作的3个问题, 归根结底, 解决办法都是落在人民群众的身上。只有进行责权明晰, 加强群众有关上访的基础概念和关系的落实和教育, 才能使信访办该办的;只有群众逐级走访, 才最终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反之, 问题的解决效率则越低。所以在我国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在整体谋篇布局上已迈出关键步伐, 改革正能量驱动信访形势持续稳中向好的大背景下, 引导群众依法逐级走访具有重要意义。

三、逐级走访对于解决信访问题的意义

面对问题, 我国近几年来先后提出“把矛盾化解在当地”和网上受理信访新制度。针对小马拉大车的问题, 应该明确信访职责和权限, 对群众反映的各类事项按照规定和各部门的权力职责进行梳理分流, 厘清信访事项受理范围, 分别导入相应的解决途径。这不仅是信访部门“一家之事”, 还需要诸多职能部门和司法机关的参与和支持。除此之外, 一些部门和地方特别是领导干部工作中应加强责任意识和紧迫感, 严格要求, 落实到位, 要做好这信访第一责任人。

依法逐级走访, 规范信访秩序, 才是解决群众问题的有效途径。2014年4月9日国家信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明确上访者不许越级上访, 规范信访次序, 遵守逐级信访的次序。这是对行政成本的节约, 对群众的保护, 也是对人民群众解决和落实的有力保障。引导人民群众逐级走访, 自觉遵守规范合法的信访次序, 才能从源头上预防闹访, 越级上访等等非正常上访问题的发生。依法逐级走访的实质和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加迅速和有效率有质量的解决群众所反映的问题。我国实行逐级走访, 人民群众在上访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向本级有关机关反映情况, 也可向上级机关提出来访的事项, 并没有限制基层机关只能解决本基层的矛盾和问题。我国法律条例规定, 信访人员若不满基层机关的处理意见, 可以向上级申请复查, 这表明群众有权利向上级机关上访, 上级机关也有义务依法对处理不当的群众问题进行纠正。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是信访工作的核心, 也是衡量和检验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准。开弓没有回头箭, 改革只能加速不能降挡, 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未来将继续落实属地责任、加强督查督办、推进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加强和规范联合接访, 进一步聚焦实现信访秩序的根本好转, 提升信访工作信息化规范化水平。因此, 各级政府要认真对各种社会矛盾、各方面的诉求认真梳理分析, 既要依法按政策解决合理诉求、保障合法权益, 又要正确引导和真正落实人民群众的逐级走访的教育和工作, 防止以闹求决、以访谋利等现象发生。

逐级走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于改善当前我国信访工作的局面具有战术性意义。逐级走访, 是建立科学规范的信访次序的应有之义, 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和改善各地方责任部门的权利和义务及工作质量, 提高各级机关解决问题的效率, 节约人民群众信访的人力物力, 优化我国群众的信访环境。

四、结语

信访工作的成败, 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形象问题。信访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的大问题。信访制度, 既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现实问题又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 承载着群众的“中国梦”。只有走上逐级走访之路, 才能解决问题规范信访次序, 改善我国现阶段的信访工作局面, 依托逐级走访才有环境有条件有能力在信访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今天为下一个目标和成果努力前进。

摘要:随着我国政治的法制的发展, 我国信访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信访有利于领导机关深切了解和体会民意, 是坚持群众路线、群众工作的重要体现, 引导人民群众依法逐级信访反映利益诉求, 及时解决各类矛盾纠纷, 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持续发展。本文从我国现有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出发, 分析了逐级走访在规范信访次序中的必要性。

关键词:逐级走访,信访次序,规范

注释

1[1]谷少勇.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信访稳定工作要点分析[J].办公室业务, 2015, 12:45.

2[2]周新国.石油企业推行信访代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社会科学, 2015, S1:298-299.

3[3]张笑宇.从纵向维稳到横向维稳——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信访制度改革的分析[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5, 01:5-13.

4[4]本报记者.全面推行依法逐级走访制度推动群众合理诉求及时就地解决[N].河南法制报, 2014-11-27003.

汉语语篇次序衔接规律探析 篇4

关键词:语篇衔接,次序衔接,小句

一、对衔接手段问题的再思考

目前, 对衔接手段研究的角度越来越多, 分类越来越详尽, 但是大家很少提及这种形式衔接的本质到底是什么?通过阅读大量的汉语语篇, 得出一个结论:以往的语篇衔接理论不是从语义关系入手, 而是从形式入手, 这样显得有些本末倒置了。譬如, 以往的衔接理论将照应手段分为指称、替代、省略和词汇衔接。其实这四种衔接手段往往表示同一种语义关系, 即“同指”关系。一言以蔽之, 形式衔接是假象, 信息照应是实质。形成这一认识后, 我们不妨来探讨一种更能体现衔接本质的分类体系。

探究分类体系之前必须弄清楚一个问题:衔接手段发挥什么作用?也许有人会毫不犹豫地说:衔接是连贯的必要条件。这个答案究竟正确与否?恐怕我们必须搞清楚语言学界存疑的一个问题——衔接与连贯的关系问题。关于这一问题, 语言学界存在着这样两种看法:有人认为衔接是连贯的必要条件, 有人认为衔接并非是连贯的必须和必要条件。想要判断这两种观点谁是谁非, 首先必须明确连贯的含义。作为一篇合格的语篇必须具备统一性、连贯性、流畅性、条理性和适切性。

语篇的统一性是说每一个合格的语篇是围绕某个主题展开的。连贯性是说一个合格的语篇必须是前后相续, 信息前后照应的。流畅性是一个合格的语篇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指的是语篇读起来不拗口。条理性是说一个合格的语篇必须是循序渐进, 有条不紊的。适切性是说一个合格的语篇应当能够满足情境的要求。实际上“连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连贯指的是语篇同时具有上文提到合格语篇必须具备的连贯性和流畅性。连贯性主要通过语篇的基本衔接手段实现, 流畅性则与辅助衔接有很大的关系。狭义的连贯仅仅指的是语篇具有上文提到的合格语篇必须具备的连贯性。构成语篇时有的衔接手段是建立在语义信息基础上的, 这样的衔接手段我们称之为基本衔接手段;有的衔接手段是建立在非语义信息基础上的, 这样的衔接手段我们称之为辅助衔接手段。明确了这些概念的含义, 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我们把连贯理解为狭义连贯还是广义连贯, 衔接都是连贯的条件, 在这里我们把连贯理解为狭义的连贯, 即语篇的连贯性。基本衔接手段可以实现语篇连贯性, 而语篇的流畅性需要通过辅助衔接手段的支持方能实现。

二、汉语语篇基本衔接手段的调查和分析

本文探讨的基本衔接规律是基于语篇层面的一种句际衔接规律。文中所谓的句并不是传统语法中所说的句子, 也不是单句或分句, 而是小句。正如徐赳赳在篇章回指中指出的那样:“在篇章回指研究中, 经常需要先把某个篇章或某个段落划分成一个个小句, 然后再进行分析研究。”

既然小句在篇章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我们如何界定小句才能更适用于反映汉语语篇的衔接规律?这恐怕是探讨汉语语篇衔接规律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了。关于小句, 有不少语言学家作过研究。陈平对小句的定义是:“本文一般以标点符号为标记, 把用逗号、句号、问号等断开的语段算作小句。”吕叔湘指出:“从形式方面着眼, 复句往往可以中途停顿, 每一个这样的停顿, 假如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词结, 我们称之为‘小句’, 假如不够一个词结, 我们称之为‘顿’……”屈承熹也说过:“我们将小句定义为至少有一个不同形式谓语组成的句子。”

对小句的划分的研究, 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划分标准, 本文对小句的定义和划分以陈平先生的划分为主要依据, 也就是说以标点符号为标记, 同时在每个小句中至少要有一个不同形式的谓语。本文探讨的汉语语篇的基本衔接规律就是指我们所确定的这样一些小句之间的衔接规律。次序衔接规律就是这些小句之间的次序衔接规律。根据调查, “次序衔接”一般地讲只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况:

1. 小句与小句之间为“背景事件关系”

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特定的背景, 特定的背景下会发生特定的事件。一般情况下, 语篇构建者在叙述事件时会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 背景描写对推动事件的发展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描写背景和事件的两个小句之间具有前后承接的关系可以从认知的角度来解释,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判断出前后两个小句之间的这种前后相继的关系。这样, 如果先行小句是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的, 而后续小句是叙述事件的, 那么这样的两个小句的衔接是不需要传递词语也可以实现的。来看下面的例子:

例:夜已经深了。何丹整理了衣物, 书籍和讲稿, 在记事牌上写下明天要办的事, 准备睡觉。

例句中读者读完后续小句“何丹整理了衣物, 书籍和讲稿, 在记事牌上写下明天要办的事, 准备睡觉”后, 读者凭借经验和常识就可以知道先行小句“夜已经深了”是交代后续小句中的事件发生的背景。从认知的角度看, 前后两个小句的衔接同样不需要传递词语就可以实现。

2. 小句与小句之间为“广义因果关系”

一般情况下, 语篇中小句与小句之间的各种不同的逻辑关系, 包括因果关系、并列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等在语篇中的出现大都是有一些语言形式标记的, 这些语言形式标志也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关联词语。这里我们先来看一下“因果关系”:

胡裕树先生在他的《现代汉语》中指出:“因果关系有两种:一种是就既定的事实来说明其中的因果关系, 可以称为‘说明因果’;另一种是就一定的根据来推论出因果关系, 可以称之为‘推论因果’。‘说明因果’常用‘因为’、‘所以’、‘因此’、‘由于’、‘因而’、‘以致’等来表示。‘推论因果’的复句, 偏句在前, 提出前提;正句在后, 加以推论。常用‘既然……就’、‘可见’来表示。”

我们提到“因果关系”时, 一般想到的就是胡裕树先生提到的这种因果关系。但是我们在阅读语篇时会发现小句之间深层语义关系为因果关系不仅仅包括说明因果和推论因果这两种情形。为了研究方便, 我们把胡裕树先生指出的这种因果关系称为“狭义因果关系”。另外, 由于“事实的因果固然属于因果聚合, 假定的因果也属于因果聚合, 说明性的因果固然属于因果聚合, 推论性的因果也属于因果聚合, 已然性因果固然属于因果聚合, 期盼性因果也属于因果聚合。”所以“排除现实性和假设性、说明性和推断性、已然性和期盼性等等差异, 甲乙两事之间只要存在因与果相互顺承的关系, 都是广义因果关系。”

“狭义因果关系”在后面提到的次序加传递词语衔接规律中涉及到的“异形近义传递词语与先行词彼此为逻辑关系”这个部分将会有详细的介绍。这部分我们只分析不需要传递词语, 只要建立在正确安排句序基础上就可以实现语篇连贯的小句与小句之间为“广义因果关系”的情形。来看下面的例子:

例:祥子昏昏沉沉的睡了两昼夜, 虎妞着了慌。 (老舍《骆驼祥子》)

例句中, 两个小句之间的因果关系没有通过关联词语的传递来实现, 读者可以凭借经验和常识判断出这两个小句之间是因果关系。这样看来, 并不是所有的因果关系的体现都要借助关联词语作传递词语的, 以上例子都是只凭借人的经验和常识就可以意识到前后两个小句具有广义因果关系。那么在构建语篇时, 语篇构建者就可以仅仅通过安排小句的次序来实现语篇的连贯。

3. 小句与小句之间为“概述详述关系”

关于“概述详述关系”, 彭宣维先生在他的著作《英汉语篇综合对比》中“英汉语概念功能对比”中第三章“英汉小句复合体——兼及句群对比”中作过一些相关论述:“详述指小句复合体中一个小句对另一个小句的部分或全部作语义详述, 包括用别的方式加以重新陈述, 使前面表达的内容更具体, 或评述、或提供例证。”

本文提出的次序衔接中小句与小句之间为“概述详述关系”这种情况中的“详述”的含义的界定采用彭宣维先生的定义, 不过我们在次序衔接这个部分提到的小句与小句之间的关系为“概述详述关系”仅仅指的是前后两个小句之间不需要传递词语衔接就可以体现“概述详述关系”的情形。这一点在彭宣维先生的论述中也能得到佐证, 他在论述“详述”时指出“汉语缺乏两个小句之间的形式衔接手段, 这是汉语的特点之一, 也是人们谈得最多的所谓的‘意合句’, 即两个小句从语义内容上讲是密切关系的, 却缺乏形式成分。”

例:打扮好了, 一共才花了两块二毛钱。近似搪布的一身本色粗布裤褂一元, 青布鞋八毛, 线披儿织成的袜子一毛五, 还有顶二毛五的草帽。 (老舍《骆驼祥子》)

例句中“近似搪布的一身本色粗布裤褂一元, 青布鞋八毛, 线披儿织成的袜子一毛五, 还有顶二毛五的草帽。”是对先行小句的进一步阐释, 属于彭宣维先生提到的阐发式详述。这部分我们只分析小句与小句之间为“概述详述关系”但是小句之间的连贯不需要传递词语来实现的情形。其他的小句与小句之间是“概述详述关系”。采用了传递词语来实现前后小句的连贯的情形, 不属于本文探究的范畴。

以上提到的这三种不需要依靠传递词语就可以实现语篇连贯的衔接手段实际上可以用程琪龙先生提到的信息流理论来解释。程琪龙先生认为“没有新信息的语篇, 受话者没有兴趣, 新信息太多, 受话者又无法理解。信息新的程度就是信息的量, 就是该信息激活语言系统中信息的能力。输入信息越新, 信息量就越大, 激活内部系统信息的能力就越小。输入信息新的程度可以从连接关系和在线激活两个角度来定义。”以上提到的三种不需要传递词语就可以实现语篇连贯的衔接手段从连接关系的角度看, 小句与小句之间为“背景事件关系”属于程琪龙先生提到的概念连接关系中的第三种, 即“概念的抽象关系已经存在, 但具体的关系是新构建的。”具体背景与具体事件之间的关系是新构建的。小句与小句之间为“广义因果关系”属于程琪龙先生提到的概念连接关系中的第四种, 即“概念的连接关系是内部语言系统的一部分, 这些关系在语篇信息处理时可以处于激活的操作状态之中。”这种情形是概念连接关系中最强的一个等级, 激活是最容易的。小句与小句之间为“概述详述关系”也属于概念连接关系中的第四种。激活也是最容易的。以上这几种衔接手段都是连接关系较强和激活较容易的情形, 所以不需要传递词语, 仅仅依靠句序就可以实现语篇的连贯。

干预次序 篇5

1 区块概况

实验区是一个短轴背斜区块, 大体北宽南窄, 含油面积为272.6 km2, 构造整体较平缓, 最大倾角5°。断层分布较少且基本为正断层。无活跃的边水和底水分布。实验区油层处于河流入湖口三角洲附近, 由于该位置处的水进、水退现象比较常见, 而导致沉积相环境在纵向和平面上差异较大, 且油层厚度和砂体规模大小不一。

2 方案及方案结果预测

目前区块含水90%, 累计产油453.23×104t, 采收率为32.13%。采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针对二类油层和三类油层总共制定了水驱、化学驱两组总共12套方案, 其中水驱基础方案总共3套;化学驱方案总共9套。如表1所示:

水驱方案1截止2023年5月二类油层含水达到98%, 该过程累计产油量约为50.89×104t, 之后转入三类油层水驱至2029年1月含水98%, 全过程累计产油88.16×104t, 采收率为37.74%;方案2截止2022年2月三类油层含水达98%, 该阶段累计产油量42.31×104t, 之后转二类油层水驱至2030年3月含水达98%, 全程累计产油90.56×104t, 采收率为37.93%;方案3截止2024年9月含水达98%, 累计产油94.43×104t, 采收率为38.23%。

化学驱方案中, 方案4、5、6含水90%时开始化学驱, 其中:方案4先开发二类至2025年5月含水98%后转三类至2036年7月含水98%;方案5先三类至2024年1月含水98%后转二类至2035年1月含水98%;方案6中二、三类同时开发至2027年8月含水98%。三种方案阶段采出程度分别为16.73%、17.35%、18.17%。方案7、8、9先注水开发至含水94%时开始化学驱, 方案7至2025年2月二类含水98%后转三类至2030年4月含水98%;方案8至2024年2月三类含水98%后转二类至2031年2月含水98%;方案9二、三类同时开发至2026年7月含水98%。阶段采出程度分别为10.59%、11.06%、11.62%。方案10、11、12先注水开发至含水98%时开始化学驱, 方案10至2028年10月二类含水98%后转三类至2031年12月含水98%, 方案11至2027年5月三类含水98%后转二类至2032年8月含水98%;方案12二、三类同时开发至2030年1月含水98%。阶段采出程度分别为7.28%、7.55%、7.96%。其中二类油层用三元复合驱开发, 三类油层应用聚合物驱开发。注入浓度均是2000mg/g, 注入速度均是0.15pv/a。

分析化学驱方案发现:不同油层同一注入时机, 二类油层和三类油层同时开发效果最好, 主要原因是同时开发二、三类油层时可以缓解二、三类油层间的矛盾, 二者相互影响产生协同效应而使得油层动用效果更好;先开发三类油层再开发二类油层开发效果好于先二类后三类, 主要原因是先开发三类油层可以保证三类油层地层压力较大, 进而有较大的驱油动力, 后开发的二类油层虽然地层压力较三类油层开发时低, 但由于其渗透率较大, 均质性好于三类油层, 因此二类油层也可以得到较好的驱替。三采方案不同注入时机相同开发次序时, 注入时机越早, 开发效果越好, 主要是注入时机越早, 化学驱所发挥的增油作用就越明显。

3 结语

区块含水90%条件下, 同一注入时机不同开发次序时, 同时开发二类和三类油层的开发效果最好;不同注入时机相同开发次序时, 化学驱开展的时机越早, 油田的开发效果越好。

参考文献

[1]赵国.二、三类油层合理开发次序的数值模拟[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8, 32 (1) :72-78.

[2]文华.萨中二三类油层开发效果及二三结合开发调整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 2008.

浅析抵押权次序的主要法律问题 篇6

一、从概念上认识抵押权次序

从学理上看, 抵押权次序还可以称之为抵押权顺序、抵押权位序以及抵押权顺位等, 具体来说就是在同一个抵押物上进行抵押权的有效设定, 然后抵押权人针对抵押物变价实际价值情况进行优先受偿的相关顺序。

二、抵押权次序存在的法律依据

1995 年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三十五条第二款规定“财产抵押后, 该财产的价值大于所担保债权的余额部分, 可以再次抵押, 但不得超出其余额部分”, 从法律上明确了抵押物可以再次出抵。2000 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一条规定“抵押人所担保的债权超出其抵押物价值的, 超出的部分不具有优先受偿的效力。”2007 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九十九条规定“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 拍卖、变卖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依照下列规定清偿: ( 一) 抵押权已登记的, 按照登记的先后顺序清偿; 顺序相同的, 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 二) 抵押权已登记的先于未登记的受偿; ( 三) 抵押权未登记的, 按照债权比例清偿。”也都从法律上对抵押权次序进行的确认, 从而使得各顺序抵押权人将依法得到保护。

三、同一抵押财产上的数个抵押权的抵押价值

从上述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和物权法的规定来看, 虽然都承认抵押权并存, 但是对于抵押价值规定并不一致。

从理论上看, 抵押人以同一财产抵押担保两个以上债权的, 对于抵押价值的确定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各国无论在理论还是立法上均一致认可的“余额再抵”, 又称余值再抵或再次抵押、复合抵押, 具体来说就是抵押财产的价值大于所担保的债权的情况下, 可以就抵押价值余值再次抵押; 另一种是“重复抵押”, 也就是说抵押人针对抵押财产所具有的部分价值来重复设定另一方的抵押情况, 在此过程中, 不仅包含完全价值重复, 还有部分价值重复的情况, 关于重复抵押的效力, 很多国家的立法上并不否定, 主要是通过规制抵押权的顺位来解决并存的抵押权之间的效力关系。从上述担保法的“但不得超出其余额部分”规定来看, 是禁止重复抵押的, 但从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五十一条规定来看, 却是承认重复抵押的, 我国《物权法》再次确认了重复抵押的法律效力, 也就是说, 借助一种抵押财产来实现多个债权的合理化担保, 其中抵押人担保好的债权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超出所抵押财产的具体价值。

四、同一抵押财产上数个抵押权的清偿顺序

同一抵押财产上数个抵押权同时存在如何清偿呢?

根据我国物权法第一百九十九条的规定, 抵押权并存情况下清偿原则及顺序如下:

首先要看是否登记, 已登记的抵押权效力优先于未登记的。不论是不动产比如房屋、土地使用权等, 还是动产, 比如机器设备、产品等, 登记程序或者是设立抵押权的必要条件, 或者是对抗善意第三人的必要条件。对于不动产而言, 不登记, 抵押权未设立, 对于动产而言, 未登记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 抵押权效力减弱, 因此已做抵押登记的债权先于未登记的受偿。

其次要看抵押登记时间先后, 数个抵押权都需要进行登记的, 需要优先受偿最先抵押登记者, 之后再是第二个登记的; 如果顺序一致, 则会根据规范化的债权比例进行科学化清偿。那么问题来说, 应该怎样明确抵押权登记顺序?我们可以将登记机关相关登记簿中所记载的时间作为标准进行判断, 除非有证据证明登记部门的登记时间确有错误。如果两个当事人在登记的时候是在不同部门进行登记的, 但是登记时间是相同的, 在同一天, 则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将其看作顺序相同, 之后我们只需要按照规范化的债权比例执行清偿工作就可以。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我们必须要注意, 由于登记部门方面存在的原因造成抵押物出现连续登记情况的, 则抵押物在首次登记的时间就是抵押登记最终时间。

第三, 抵押权都未登记的, 按照债权比例清偿。此项原则不适用于不动产。对于不动产而言, 未经登记的, 不发生抵押权的效力, 也就谈不上优先受偿的问题了。依照我国现行物权法的规定, 同一抵押财产上设定数个抵押权时, 且如果每一个抵押权都没有办理登记, 那么数个抵押权无论设立先后, 按债权比例受偿。也可以说, 在此情况下数个抵押权都是同顺位的, 没有次序的先后。

五、同一抵押财产上的数个抵押权在并存期间的相互影响及相关建议

从我国法律规定来看, 同一抵押财产上的不同顺位的抵押权在并存期间的相互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 一) 根据《物权法》第一百九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抵押权人可以放弃抵押权或者抵押权的顺位。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可以协议变更抵押权顺位以及被担保的债权数额等内容, 但抵押权的变更, 未经其他抵押权人书面同意, 不得对其他抵押权人产生不利影响。”由此规定可以看出, 对于一般抵押而言, 债权人若变更主债权合同, 比如主债权数额增加、主债权期限延长等, 将对其他抵押权人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 需征得其他抵押权人同意。以我行为例, 如果我行同意我行作为第一顺位抵押权人的抵押物同时抵押给他人, 那么当我行需要与债务人延长贷款合同期限或增加担保债权数额时, 就要征得其他顺位抵押权人的同意, 这无疑会限制我行变更担保项下主债权的灵活性。

( 二) 根据《物权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最高额抵押担保的债权确定前, 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可以通过协议变更债权确定的期间、债权范围以及最高债权额, 但变更的内容不得对其他抵押权人产生不利影响。”也就是说, 对于最高额抵押来说, 在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协商一致的基础上, 抵押权人能在债权确定前, 确定扩大债权范围与调高最高债权额。

( 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的解释》第三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同一财产上设立多个担保物权, 登记在先的担保物权尚未实现的, 不影响后顺位的担保物权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由此可见, 在抵押权人行使抵押权利前, 后顺位抵押权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实现担保物权, 这样将直接危机前顺位债权的安全。当我行遇到此类情况, 作为前顺位抵押权人就要对担保项下主合同是否继续履行做出决策, 而且这样抵押权的实现时间及可实现的担保主债权价值等都将受到不利影响。

鉴于以上内容, 若借款人因融资需要与第一顺位抵押权人协商, 将同一抵押财产再抵押或重复抵押给其他债权人, 作为前顺位的抵押权人应谨慎同意, 应从多抵押物价值、抵押物处理难易程度、债务人偿债能力等多方面考虑, 方可决定是否同意其他抵押权的存在。另外, 我们需注意的是即使在不需要登记的情况下, 也会面临按比例清偿的问题, 因此, 同时建议严格履行登记手续, 不论登记的作用是设立物权还是对抗其他权利, 对于无法进行登记的抵押物建议谨慎接受作为押品。

参考文献

[2]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精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3 (1) .

干预次序 篇7

从事书籍装帧工作多年, 深知书之可爱等同此理。无论此书是文学、历史之类或是自然科学之列, 要论之精彩必定条理清晰而又构思巧妙, 情节有舒缓有紧凑, 有平静有高潮, 故事中的冲突矛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可以说感性让故事精彩, 理性让逻辑合理。如此才能将内容准确而又非呆板地传达给读者, 还能引人入胜让读者欲罢不能。如此好书就像一件好的设计作品将灵动与次序恰好拿捏。一本书常常通过封面就能吸引读者, 而封面是通过视觉语言来传达信息的, 而表现信息的语言必定是要精简并贴合书籍内容的。文字、图形、色彩甚至包括空白都可以传递和体现书的信息与特点, 但存于脑中的信息如此之多如何沙里淘金才是真正的设计过程。设计既策划, 是一个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工作。过于感性容易使画面产生混沌感, 造成信息的拥挤、繁琐和混乱;过于理性又会出现画面过于规整而失去灵气和艺术感染力的问题。设计者需要将脑中庞杂的信息与混沌的灵感理出头绪, 从一片“混沌”之中寻求次序, 从而突出最“灵动”的创意点和最有价值的信息。这种“灵”与“序”的对比反映到视觉上就是一种强烈的节奏感与平衡的心理感受。

那么, 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从混沌中找出条理, 将有序与无序巧妙结合呢?这是对设计者协调性的考验, 而这种掌控力的形成确实是需要时日与天赋的。它要求的是设计者的判断力、敏锐度、文学和美学修养。设计师都知道, 设计作品的风格与气质需要明确的定位, 而对于风格、气质的定位除了需要良好的文学素质外还需要及其理性的思考。而最终将气质、风格完美体现则需要借助感性的美学之手, 设计的过程就是这样环环相扣的。协调“理性”与“感性”是将设计中的一切矛盾和谐化;一切信息条理化;一切视觉语言次序化。特别是对空间的掌控, 使其既生动有趣又和谐清晰。出版物的设计尤其如此, 它不但要吸引人们的眼球更要简洁易懂。

书籍装帧自然不例外, 不管是封面设计、板式设计我们应该关注的都是如何让读者的阅读更加流畅、轻松。这需要我们有能力判断哪些是最有价值的信息, 哪些是次要信息, 这都需要我们对于空间的良好掌控。在此基础上, 设计者才能敏锐的反应出最贴切的表现形式、手段、素材及风格。而协调空间就是划分层次, 层次是用来区分信息条理的, 和谐的视觉层次让平面设计不仅仅可在单纯的二维空间中完成, 也可以运用透视、色彩明度与纯度的差异、重叠、轮廓的清晰和模糊等手法来制造一个更加丰富的三维空间, 这样更加符合人类的视觉习惯。

但视角越多要处理的关系也就越复杂越需要我们来协调掌

进行照搬和堆砌, 而是给传统赋予新的意义, 把传统变成时尚。人们都有求新求美的思想意识, 只有符合时代的发展, 将传统进行创新, 土特产包装设计才会有新的生命力。

运用现代科技, 提高包装工艺。有些精美土特产品的包装受传统手工作坊技术影响, 工艺简单, 效率低下, 与产品质量不符。因此, 在土特产品的包装上应整合资源、引进现代科技, 改造传统工艺, 去粗取精, 使土特产品重焕光芒, 向高档次发展。

4.结语

土特产在市场竞争激烈和人们消费需求日益变化的环境下, 只有创新, 运用现代设计方法演绎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 设计出控, 使其既丰富又明快。这就是为什么说设计就是不断地从一片“混沌”之中寻求次序, 以稳托动、以变破呆。我们说一件设计作品有“灵气”, 是指它静止的状态却又好像充满话语, 就像我们形容一双有神的眼睛会说话一样。复杂的版面看似更加有趣, 但若让人难以看懂就只是哗众取宠。而太过一成不变的呆板风格似乎又让人提不起精神。这些设计都不能拥有“灵气”, “灵气”是游离于混沌与次序之间的精灵, 但也非不可琢磨, 当你将次序与热情、和谐与变化协调得当时它就会展现。

书装设计者们运用文字、图形、空白、色彩形成点、线、面的视觉语言, 在空间中营造这种和谐与灵动的对比, 刺激读者阅读的欲望。而这些要素之间又有着微妙的关系, 画面中的点、线、面它们都可胜任, 有时文字就是图形, 图形就是空白, 正是这种有趣的转换才让设计妙不可言。当你将它们安排巧妙且得当时, 每一个元素都可以帮助我们更精彩地诠释作品。一般来说, 封面上的文字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有时还几句甚至几段吸引人的书籍简介、广告或是部分原文, 内文中的信息更是庞杂。信息的不同条理会影响读者对于它的吸收, 需要读者最优先接收的信息是什么, 其次又是什么, 都需要一清二楚。所以信息需要被分为重点以及次重点, 设计者可以用过字体、字号、间距和行距的安排来决定信息的层次。在信息条理清晰的前提下, 我们也可以做一些活泼有趣的版式吸引读者, 首先要“易读”再“乐读”, 因为让读者吃力地阅读是不可能快乐的。而图形, 可能是和书籍相关的插图、一个色块, 甚至就是文字本身。它们可能是自然形也可能是有机形, 我们需要对两种形态的比例以及位置仔细斟酌。轮廓过于自由的图形, 可以通过有次序的排列或是规整的元素穿插来达到平衡。再有时候, 空白也是图形。因为空白是相对的, 当一个物体放入空间就产生了空白。空白的外形及比例掌握得好将帮助我们和谐其他元素的关系, 若对空白失控则会使页面杂乱无章。色彩的搭配可依不同书籍类型有不同气质, 色彩的语言本身就很丰富, 它可以冷艳可以热情, 可以深沉可以活泼。我们要做的是利用这些元素的特点将画面安排的有疏有密、有静有动、稳中有变。就像美妙的音乐一样, 韵律优雅、节奏清晰。

不同的设计作品有不同的气质特点, 但无论我们采用哪一种表现手法, 需要体现哪一种风格, 和谐画面的道理都是相同的。人类同时受到外界与内心的控制, 理性与感性就不可分离。设计就是如此的一个矛盾体, 时刻充满着对立与统一。太“过”或太“寡”的设计是没有对信息和灵感进行选择和淘汰, 同时不懂得协调手中资源的产物。所以, 没有经过策划的设计是不会成功的。优秀的设计是游历在“序”与“混沌”之间的尤物, 没有对比就没有韵律与节奏, 那么, 也没有了生气。所以“对立”并不是坏的东西, 将冲突的火花完美而不露痕迹地平衡在和谐之中就是成功。

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土特产, 才能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坚.“土特产”与“洋包装”[J].民族工作, 2000, 04期.[2]百度百科.

[3]薛天祥.中国旅游发展战略[J].旅游, 2004, 20 (10) :11-13.

[4]陈琛.地域性文化与旅游纪念品设计及包装策略探讨[J].包装工程.2010.20期.

上一篇:资产选择行为下一篇:煤炭机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