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的数字化城市管理

2024-08-05

南宁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精选七篇)

南宁的数字化城市管理 篇1

1 旧式城市基本情况

1.1 管理的效率低

传统的城市模式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我国人口的急速增加还有农村人口的大量流入城市, 城市人口大大增加。因此, 对人口的管理也越来越困难, 传统的人口的统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基本状况, 还有就是在其他的事务管理上, 传统的管理方式会消耗过多的人力, 物力, 财力, 不仅浪费时间, 还会对工作效率有一定的影响, 传统的城市想对于管理这一方面, 效率低下, 且消耗的资源很大。随着传统模式的实行, 也会暴露出许多问题, 比如在城市管理过程之中, 会有许多的工作职责会相互交叉, 在这个交叉的地带, 人们可能会相互推脱责任, 从而导致这一交叉地带无人管理, 是这个区域成为了灰色地带。在城市的管理上, , 又由于在获得信息的速度上, 速度过慢, 消息接受滞后, 因此, 有些需要处理的事情就会推后, 延误, 导致了在处理事情的效率上变得缓慢。而在处理事情上要经过多个步骤和程序, 比较繁琐。总而言之, 旧式的城市管理方法的工作效率低下, 不如数字化城市的建设。

1.2 信息接收的速度慢

数字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以及设计是任何一个城市进入数字城市的先决条件和战略准备。一个城市的数字化水平, 首先取决于它的信息获取能力, 以及与该能力有充分联系的信息产生、信息传递和信息应用等各个环节。要想跟上现代化的步伐, 就应该跟得上信息的脚步, 现在的时代, 是信息的时代, 信息的更新速度决定着一个人, 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进步速度并且决定着他们的成功与否。尤其是对于发展数字化城市, 信息是这个城市的心脏, 因此很重要。但是传统旧式的城市管理信息的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步伐, 更新速度也会比较慢, 消息滞后, 因此需要对城市进行信息上的改革。还有就是我国的城市的发展水平也有所不同, 信息的接收速度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也导致了数字化的差异性。

1.3 人们满意的程度低

随着一些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丰富, 娱乐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 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也变得更高。但是旧式城市的管理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现在生活水平的高要求。比如一些垃圾的随便倾倒问题和常见, 但是因为政府的不合理治理, 导致环境质量大大降低, 人们生活的让环境也不是很干净。还有就是一些城市居民对政府或者身边的食物会提出一些建议或者想法, 但是他们对于提出意见的方式无从下手, 也导致政府不能更好地改善, 而人们对此的态度也会越来越差, 最后导致对政府的信任降低, 如果市民们对政府的信任降低的话, 那么政府的各项政策又怎么能够更好地实行。

2 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思考与展望

2.1 数字化人口的管理

数字化这个词只有在信息技术上才最常见, 但是把数字化用在了城市发展的身上, 也就意味着将城市的发展与计算机进行相互连接, 从而产生了数字化城市的概念。数字城市是从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转换的基本标志之一。数字化城市是现代化城市所追寻的目标, 因此, 国家对数字化城市的建设及其关注, 在管理上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索。我国地大物博, 人口众多, 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有很多。城市尤其标志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 它在与国外的经济、文化、政治……的交流上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更好地发展城市对我们国家的建设有着一定的好处。数字化城市的出现意味着城市的发展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但是人口的大大增已经成了不可避免的问题, 管理也逐步艰难。因此, 应用数字化的人口登记管理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还是工作效率更高。针对人口, 要准确把握人口的结构、人口数量、人口流动变化情况……准备一个电子档案, 随时掌握人口的一切动态, 要度每一个人都应该了解他们的职位, 身体情况, 家庭情况等信息, 将这些输入到电脑之中, 实现从宏观到微观, 从局部到全面的新格局。

2.2 数字化土地的管理

土地在我们中国人的生命之中起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中国在以前是一个农业大国, 也就意味着土地就是人们的生命。虽然现在工业化的生产占主导地位, 但是土地的问题还是主要问题。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 土地都是核心问题。城市要想合理规划, 就首先应该规划土地。首先要对城市的土地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对城市的地理进行编码。在这里可以运用数字化进行了解, 一般采用DOM等计算机技术对地理进行研究勘探, 了解地形的基本秦光, 还有空间布局, 土地的优劣等级, 和周围环境对土地的优势劣势等一系列情况。另外, 对土地的使用情况也应该有具体的了解。, 这样才能更好得进行规划和合理分配。还有要对居民的住所有所了解。要了解居民的居住地方, 门牌号码, 街道······还有就是对于从外地打工的人口要及时登记他们的住所, 及时了解情况, 租赁的变化, 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他们或者及时发现不法分子的进入。这些都是运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档案的记录还有情况的调查。数字化城市的建设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2.3 数字化监督的管理

对于一些落后城市, 城市的监督体制不够完善, 监督人员不足, 不能够更好地照顾到全局, 监察到所有情况, 因此, 在监督上城市存在着很大的漏洞。但是数字化的应用和数字化城市的建设就大大避免了这一问题。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使城市管理者对管理对象做到一清二楚, 为维护城市公共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在维护治安上, 只需要几个警察巡逻, 然后通过监视器的视线就可以观测到城市的不同地区出现的不同问题, 然后马上派遣工作人员予以解决。而对于城市的交通安全, 应该在每个十字路口或者交通公路上安装摄像头, 及时了解公共道路上出现的事故, 还有驾驶人员违规的现象并予以相应的惩罚。这样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只需在监控器后观看就可以准确地掌握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的动态, 不仅节省时间和人力, 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 数字化的优点也越来越明显, 数字化城市也会占据我国。通过计算机对城市的准确掌握, 政府一定会更加合理地规划好城市的建设。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 数字化城市的建设一定会推广到全国乃至全世界。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 对城市的期望已经远远不止在经济建设上,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字化已经不可阻挡了, 数字化城市的发展成了先进城市的新趋势。那么对数字化城市的管理也就更加重要。下面将对数字化城市的管理系统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先进城市

参考文献

[1]张晓东, 陆红, 王建国, 基于GIS与工作流技术的图文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169-173.

南宁的数字化城市管理 篇2

1. 空间定位技术的应用与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 在城市的发展中, 提出了数字化管理的新模式, 创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基础是地理空间信息技术, 这项技术也是数字化城市管理实现的基本技术手段。城市管理对象精细化管理和责任区域的精细化管理, 对数字化城市管理来讲是非常有效的, 在城市化数字管理模式中GIS技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GIS技术包括:嵌入式地理信息系统引擎、地理编码定位和单元网络定位。

(1) 嵌入式地理信息系统引擎关键技术。这种技术主要运用于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以及信息采集员对各种事件的查询和定位。嵌入式地理信息系统引擎支持各种智能手机平台, 具体的功能如地图浏览功能、读取GPS定位信息和引擎搜索功能等。

(2) 地理编码定位。地理编码技术这种技术要进行数字化、空间化和规范化管理, 在地址空间和地址实际之间建立一种对应关系, 对地址空间进行定位。地理编码这种技术能够把城市中的各种资源反映到空间位置上来, 能够对信息进行整合。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可以对城市部件和时间进行分类管理、可以对城市进行精确管理。

(3) 单元网格定位。对城市进行分层次精确管理, 采用了单元网络这项技术, 在城市管理的角度对单元网格进行划分, 对城市的小区、道路和公司等等建立单元网格进行直接管理。在城市数字化管理中, 可以运用Web GIS的查询功能, 对城市进行定位, 同时, 可以通过坐标获得编码信息。

2. 空间数据的应用和创新

在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中, 最基本的工作是完善城市空间数据。空间数据在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大大提高了这种模式的效率。

在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建设中, 最重要的是建立并行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包含的空间数据主要有:数字化城市管理专题数据、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和相关的元数据。

对城市进行数字化管理的建设, 不仅仅要建立单元网格数据和部件数据, 同时还要建立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 能够为城市数字化管理系统提供公共空间数据集。第二, 为部件和事件的精确定位提供支撑。

3.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城市通”设备的开发

“城市通”把手机作为基础, 是为信息采集和传送而开发的主要工具, 这种工具的功能具有很多种, 具体的功能如下:可以拨打电话、能够进行短信群发和信息提示等多种功能。信息采集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这种这些功能与监管中心取得联系, 对工作进行汇报, 通过手机把信息传送给监管中心, 还可以在“城市通”上对表格进行操作, 通过手机传送给监管中心, 能够及时地把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发送给监管中心。

城市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工作, 不仅仅要对部件和事件进行精确定位, 并且及时进行工作汇报, 在做工作时要把GPS定位技术和智能终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对技术进行创新。

4. 标准的制定与创新

建设数字化城市要依靠先进的技术, 在推广时要以标准体系的建立为前提, 如果对相关标准没有及时地进行发布, 就不能发挥先进性、示范性和积极性, 数字化城市管理就不能发展的如此快速。

当前, 我国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创建还处在初级阶段。在建设数字化城市中涉及八项标准, 其中, 有六项已经对外进行了发布。这些标准的发布, 对建设数字化城市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这些标准的大力宣传, 为我国今后建设数字化城市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5. 总结

对城市进行数字化管理, 能够对城市进行高效、全方位的管理和监管。本文首先分析了空间定位技术的应用与创新, 其次对空间数据的应用和创新进行了分析研究, 接着对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城市通”设备的开发进行了说明, 最后对城市数字化管理的标准的制定与创新进行了研究, 为我国建设数字化城市提供了参考意见。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对城市进行数字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对城市进行数字化管理, 可以实现科学有效地监督和管理, 在建设数字化城市中, 科学技术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主要对空间网格、地理编码和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进行了分析研究, 并且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新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城市管理,新模式,数字化

参考文献

[1]刘助仁.数字城市基本理论与框架[J].云南科技管理, 2002 (02) :78—96.

[2]罗建宾.谈谈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J].中国城市经济, 2006 (02) :44.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篇3

1. 系统目标

按照建设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系列标准, 结合城市的具体现状,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将应用、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 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 (图1) , 再造城市管理流程 (图2) , 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2]。彻底改变城市管理理念, 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方法, 有效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专业管理部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职责不到位的现象, 实现城市管理监督与服务一体化, 提高政府执政能力和水平,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2. 系统架构

从总体架构上看, 数字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共分为数据层、平台层和应用层[3]。数据层主要是系统的数据支撑层, 为系统提供真实的基础数据支持, 主要包括:部件数据、事件数据、各种业务数据、基础地理数据和地形图数据、各专业数据等空间信息和非空间信息;平台层是在数据层的基础上建立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 是系统业务应用系统的支撑平台, 是将来系统功能和数据扩展的基础, 由核心模块和扩展模块组成;应用层是基于平台层扩展的城市综合管理和综合执法管理的应用系统, 如图3所示。

3. 系统设计

3.1 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管系统

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管系统是“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平台, 是整个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中枢, 是各类应用扩展的基地。主要包括无线数据采集、监督受理、协同工作、监督指挥、综合评价、在线更新、地理编码、基础数据管理和应用维护等十三大模块[4]。

其中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是“XX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采集终端, 主要用于实现监督员在自己的管理范围内巡查过程中向监督中心上报城市管理问题信息, 接受城市管理监督中心的任务指令并反馈。该系统依托移动设备, 采用中国移动的GPRS数据传输技术, 通过城市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体系、地理编码体系, 完成城市管理问题文本、图像、声音和位置信息实时传递, 如图4所示。

3.2 行政管理和执法信息系统

在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同时, 通过建设行政管理和执法信息系统, 将行政许可、执法检查、行政执法等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该系统包括移动执法子系统、执法案卷审批子系统、行政许可审批子系统、资料库管理子系统和构建维护子系统, 大大提高执法力度和执法效率。

3.2.1 移动执法子系统

移动执法作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移动终端扩展, 可以更好地支持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一方面可以直接接收来自指挥中心的任务派遣, 另一方面可以建立起行政执法与行政许可的有机互联。实现移动办案、办公, 使执法过程更加快捷、高效、透明。

移动执法子系统包含的功能主要包括:任务接收、任务反馈、执法信息采集、执法处置。

3.2.2 执法案卷审批子系统

该子系统主要用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对检查的违章事件立案、案卷处理、结案的逐级审批。通过中队与大队、支队互联办公, 实现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案卷的网上流转、网上审批。该子系统可以根据行政执法案件的不同类型, 分别构建每个行政执法类别的处理流程、业务表单, 提供查询、浏览等功能。

3.2.3 行政许可审批子系统

行政许可窗口受理人员使用该系统登记社会公众的行政许可申请, 并检查申请人提交的材料是否齐全, 是否符合审批要求。审核合格则发放相应许可证;需要相关人员到现场核实情况或需要领导逐级权限审批的, 受理人员将申请内容和相关资料录入系统并转到相关处室核查, 待核查通过后再发放相应许可证。

3.2.4 资料库管理子系统

资料库管理子系统设计用于管理和维护城市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办事指南、指挥手册等各种材料。通过资料库的建立使得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业务办理人员、监督员、行政执法队员、社会公众随时查阅相关信息。资料库管理子系统将建设成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电子词典”。

资料库管理子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

(1) 后台管理模块。用于资料的增加、修改、删除。

(2) 查询和检索模块。采用服务的方式构建, 给其他系统提供查询和检索接口, 实现不同的系统查询和检索的需要。

3.2.5 构建维护子系统

系统管理员通过该子系统, 可以快速搭建、维护行政执法业务, 定制业务工作流程, 设置组织机构, 并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工作表单内容样式调整、业务流程修改、人员权限变动等日常维护工作。

3.3 城市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

城市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包括公文流转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和人事管理子系统, 主要用于城管局内部人、财、物的自动化管理。系统间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 瞬间即可完成信息的传递。

3.3.1 公文流转子系统

公文流转子系统主要用于内部公文流转的信息化管理, 实现内部业务系统的无纸化办公需要, 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公文管理包括表单填写、公文流转、过程查阅、公文查询功能, 通过简单的键盘、鼠标操作可以方便的管理各项业务, 可以查看所有公文的办理过程, 并配备强大的功能, 根据关键字 (如, 证件编号) 可以快速查到经办的公文。

3.3.2 财务管理子系统

财务管理子系统用于记录财务的收支管理, 确保各项资金的支出都有明确记录。局系统各项业务费用、办公费用的支出, 工资及上级规定的各种奖金、津贴、补贴等的发放, 差旅费的报销等形成记录, 保存到数据库当中。

财务管理子系统满足财务审批流程, 并且在流转过程中严格控制人员权限, 实现基于部门、岗位和人员的分别管理, 分级控制, 不同的人员登录系统只能修改本人权限之内的信息;权限控制可以具体到人员、业务、流程、表单。

3.3.3 人事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用于对人员基本资料、调动信息的录入和维护, 并可通过各种条件组合进行查询、统计。具有管理权限的用户负责人事信息的录入及维护, 授权用户可以对人事档案信息进行浏览、查询和统计, 以便及时了解系统内部人员情况。

4. 结语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实施应用必将对于城市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 使得城市面貌大大改观, 管理成本大大降低, 管理效率大大提升, 不仅仅有最直接的良好经济效益, 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不可限量的社会效益及其深远影响[5]。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日渐成熟, 高效科学管理城市的重要性日渐凸现,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重要性将越来越突出。本论文给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具体设计方案, 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王佃利.政府创新与我国城市治理模式的选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5, (01) :31-34.

[2]吴开松.论数字城市政府管理理论创新[J].城市问题, 2002, (01) :27-29.

[3]沈兰.杭州数字化城市管理的9条经验[J].中国信息世界, 2007, 2 (12) :29-31.

[4]任志儒.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 2007.

南宁的数字化城市管理 篇4

这期首先从南宁城市规划的问题谈起。我们邀请了三位南宁本土建筑师来对话交流, 他们身处本土建筑生产与城市建设的第一线, 无疑对南宁的城市规划问题有着深入的体会与认识。对中国城市的现实境况稍有了解的读者或也知道, 他们在这里所说的南宁规划问题, 其实并不仅仅是南宁的问题, 同时也是广西乃至中国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们希望, 从这个访谈开始, 更多更广泛和具体的问题能一个个在这里得以提及, 同时有所澄清。这些问题将涉及中国城市化的整体进程和本土城市建设的诸多方面。我们更希望, 通过这一系列的访谈, 能构造一个与城市化、城市建设同步进程, 同时可以进行最即时反应的舆论平台。 (栏目主持:梁颢蓝)

→非亚 原名谢建华, 建筑师, 诗人, 1987年湖南大学建筑系毕业。

_南宁规划的现状与问题

这样的城市会越来越孤独, 人与人的情感交流越来越淡漠, 每逢节日, 大家都习惯于隐藏在一座空城里, 穿梭在街道的是电流声。

F_城市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作为一座位于南方亚热带的城市, 广西的首府, 你们眼中的南宁, 它的城市规划结构是怎么样的?有着什么特点和问题?

T_国内的大部分城市似乎都进入了一种全球化、同质化发展的模式, 南宁也逃离不出来。这里虽然有很强的地域性元素和民族文化特点, 但到处都充斥着“北上广”的影子, 地域性正在慢慢地被蚕食掉, 或者说很少有人关注和意识到南宁自身的这些特点, 比如《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1—2020) 》中的发展模式为:“一轴两带多中心”, 城市发展带是东西向, 整体向东, 重点向南。埌东—凤岭片区是三大城市中心之一, 南宁的东面是丘陵起伏的山地, 以及带有亚热带特征的森林, 然而在总规中, 这些片区域被划分为高密度的住宅区, 所以很容易出现大面积开挖山体、破坏亚热带植被的问题, 最终导致“多中心”过于紧凑, 缺少绿地和开放空间的过渡。

X_我在南宁工作生活不过3年多, 刚到时最先被灌输到大脑的关于这座城市的印象就是民族大道。民族大道为南宁东西向主干道, 当时我认为南宁就是沿着这条道路不断地发展, 不断地延伸。在这条道路的西端, 连着朝阳路——南宁老城区中心地带的主干道, 而且朝阳路最北端就是火车站;自西向东延伸过去, 民族大道两旁建设有广西人民大会堂、科技馆、梦之岛百货、广西区博物馆、广西区图书馆、五象CBD、国际会展中心、东盟商务区、埌东汽车站……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整个南宁市的重要公建, 均在这条道路附近建设与发展, 而且是线性发展, 这样的发展优势在于交通便利, 让人容易在主干道上找到需要的地方, 而且容易辨识。但南宁毕竟不像兰州那样, 只能沿着黄河发展为线性都市, 民族大道南北两个方向大部分都是平原, 城市的高速发展终究会使南北两部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现在民族大道上贯通南北两部分的一些主要道路, 如古城路、园湖路、朝阳路等在上下班高峰期均拥堵不堪, 原有道路级别由于早期规划原因难以提高, 对于这个交通难题, 政府也一直在努力改善。

F_我理解你们所说, 其实我个人最担心的, 就是这种城市蔓延式的发展, 既然是“多中心”, 最理想的状态, 应该是分散中心之间预留出大量的森林绿地, 通过快速路相互连结各区域, 预留的森林绿地可以让城市形成花园与森林般的环境……南宁最大的特点是有江有湖, 周边有连绵的山脉, 城市往东发展方向之后, 最大的问题是贯通东西的道路及其稀少, 而由于地理的原因, 南北贯通的道路也几乎没有, 这造成了城市规划结构上的先天不足。

_民族大道为南宁东西向主干道。民族大道南北两个方向大部分都是平原, 城市的高速发展终究会使南北两部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现在民族大道上贯通南北两部分的一些主要道路, 如古城路、园湖路、朝阳路等在上下班高峰期均拥堵不堪, 原有道路级别由于早期规划原因难以提高, 对于这个交通难题, 政府也一直在努力改善。

而最近十年,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尤其是《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1—2020年) 》的颁布, 南宁的城市规模, 将在现在的基础上, 往东再扩大一倍, 人口规模将达到300万, 这样超大城市的规模和数据, 你们觉得会带来什么问题?

T_这样的城市会越来越孤独, 人与人的情感交流越来越淡漠, 每逢节日, 大家都习惯于隐藏在一座空城里, 穿梭在街道的是电流声。这种城市发展的现象类似于“摊大饼”, 一圈一圈往外扩大, 最终形成大都市圈或者大都市连绵带。显而易见, 外来人口会不断增长, 时间和交通成本也将增加。从而使得汽车数量剧增, 伴随着交通堵塞、雾霾天气等社会环境问题, 人们就会变得越来越不愿意出行、交往, 而城市, 也许并不会因为扩大而美丽。

X_无论是南宁的老城区或者新区, 都给我感觉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老城区内路面很少有平整的, 路面修补痕迹明显, 坑坑洼洼;人行道被占用停车, 或者残破不堪;公共停车场地过少, 导致汽车乱停放, 影响交通……没有那种舒适的感觉。老城区尚且如此, 新区的规划建设我觉得也未必能尽如人意。如同自家旧屋脏乱破旧, 不愿打扫, 想着买新房住就能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家吗?我看未必, “家”是否能舒适整洁, 原因在于自己, 即使买了新房过不了多久也一样会步老屋后尘的。

南宁市规模扩大之后, 意味着有限的资源将被用于大规模开发, 城市有可能不是变得舒适, 而是变得更臃肿, 不紧凑。不知道南宁市往东扩大一倍的规划是否符合城市自我生长变化的规律, 否则有可能带来的是更加拥堵的交通以及极低的资源利用率。

F_我也不喜欢城市的盲目扩张, 因为它不是自然生长的结果。紧凑、高质量的城市, 会更加适合生活。而城市规模的扩大, 意味着城市外环以及高速公路的一部分将来要纳入城市, 这种已有的交通系统会给城市带来什么?我的意思是, 道路如何与城市融合, 而不是对空间的割裂?比如我看到的一个资料, 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由于规划的不足, 城市中太多的快速路给出行安全带来很多问题, 每年都会造成很多居民被撞身亡……

T_道路和城市的延续性始终都是有冲突的,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肯定会加剧这种矛盾, 增加开放空间和绿地可以有效地缓解这种矛盾, 立体交通或者地下轨道交通比较容易在这种融合与割裂中寻找到平衡点。将环城高速架起来或者通过建地下轻轨, 预留桥下或地面空间, 使其成为共享空间和绿地景观, 提供给市民休憩和交流的场所。倘若相反, 城市就很容易产生空间断裂带。在杭州和武汉, 新建的环城高速都是采取立交的方式, 立交桥两侧采用吸音板围护, 有效地降低了交通噪音, 同时对桥下的空间进行很好的景观设计, 不仅便于被高速分隔成两片的居民穿梭, 还能提供交流空间, 消除城市的被割裂感。

X_其实在很多地方, 高速公路早已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当城市发展遇到高速公路时, 高速公路就像是一道墙, 阻碍着城市的发展。要想避免空间被割裂的感觉, 首先得改变高速公路的特征:呆板、单一的指路牌, 简单的绿化。将高速公路变为环城快速路, 要统一考虑高速路的景观如何与城市的肌理相结合, 这样才能将高速路与城市有机结合起来。

F_目前的南宁, 正在构筑城市快速交通, 也就是地铁系统, 大量增加的人口和快速扩展的城市, 使得城市交通拥堵成为常态, 由此也带来城市效率的低下, 地铁的修建在未来也许可以减轻这种拥堵的状况, 但城市建设如何更有前瞻性, 我觉得值得思考, 毕竟, 目前地铁的修建, 已经极大地影响到了人们的出行和城市面貌, 你们个人的看法呢?

T_本来从城市建设的一开始就要考虑规划的前瞻性和统一性, 在国内, 往往后续的规划总是在解决前段规划所遗留的问题和弊病, 总是让人有种“亡羊补牢”的感觉。也有可能考虑规划的前瞻性时, 会在规划的实施过程开始阶段, 付出较大的建设成本, 但对后续的规划就不必做出较大的修改, 一次性的投入成本可能会比分期或多阶段的投入成本更低, 而且城市发展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对于发展阶段的南宁, 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X_往往城市的变革总要经历一些阵痛。在我看来地铁的修建导致交通拥堵是正常的, 只要在修建地铁期间交通部门多为市民考虑, 解决好上下班疏导问题就好。但地铁的修建是否可以给南宁交通现状带来根本性的转变呢?我觉得这个问题尚待考证。在我看来目前南宁市的交通拥堵的现状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无序, 二是道路设计已跟不上交通工具的变革。

无序不是说信号灯、指示牌等硬件方面导致的问题, 而是指人。几年下来, 我发现南宁人的心态大多较为浮躁, 生怕退一步就吃了大亏似的, 在交通上表现为紧逼路界, 压灯甚至闯灯通行, 试想司机开车时路边行人或电动车距汽车只有不到30公分时, 通行速度能快吗?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是通行效率能提高吗?

再有道路设计的问题, 由于大部分市民出行工具已由自行车改为电动车, 电动车车速一般都有20km/h~40km/h, 这样的车速无形中会加大车距, 南宁市支路一般非机动车道也就5m左右, 加上路边时不时停放一辆小车, 我相信很多人将电动车越界开上机动车道也是无奈之举。我希望新区规划的非机动车道能解决好这个问题。

F_有一个问题, 南宁整体往东发展, 但在城市结构上, 我发现, 这个城市非常缺乏可以快速沟通东西的主干道, 当然南北的主干道也非常缺乏, 这导致了城市东西方向沟通的不顺畅, 比如, 我现在往往很头痛去埌东客运站坐车, 从我住的火车站附近到客运站, 公车往往要一个小时, 这种低效的交通结构, 怎么去改善?

T_现今的南宁出现了关于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等问题, 其实就是规划缺少前瞻性和统一性造成的,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 城市规模和城市定位的不断改变, 农业人口不断涌向城市, 前期规划已不能适应性新规划所提出的要求, 早在上世纪30年代国际建筑协会提出的《雅典宪章》就已经把这些问题罗列出来了, 如缺少功能区分的道路, 街道之狭窄, 交叉路口过多, 使得今日的交通工具 (汽车、电动车等) 不能发挥他们的效能。这些问题不能就现有的街道加以修改 (如加宽街道、限制交通或其他办法) 来解决, 唯有实施新的城市计划才能解决。在很多国家, 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 从发展中国家过渡到发达国家时, 都是利用有机疏散的原理, 建设新城或卫星城来分散城市的功能, 以缓解城市的过度压力。

X_我在去广州、上海、香港等地旅游的时候, 优先选择的出行方式是地铁。因为地铁不会晚点, 不会堵车, 不会有交通管制等临时情况。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是几乎恒定的。对于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都市生活, 合理分配利用自己的时间是非常必要的。因此, 地铁的建设势在必行, 而且地铁属于公共交通, 拥有专属线路的公共交通才是解决出行难问题的正确方法。

_埌东—凤岭片区是三大城市中心之一, 南宁的东面是丘陵起伏的山地, 以及带有亚热带特征的森林, 然而在总规中, 这些片区域被划分为高密度的住宅区, 所以很容易出现了大面积开挖山体, 破坏亚热带的植被的问题, 最终导致“多中心”过于紧凑, 缺少绿地和开放空间的过渡。

_南宁周边大部分属于丘陵地带, 在规划城市道路的同时就应该把握地形特点, 依山就势, 高低起伏也很正常, 像青秀山庄这个小区也是顺着城市道路建设, 小区内建筑没有高层, 都是高低错落有致。

_绿城与水城

南宁的“绿城”和“水城”概念, 其本质上是城市景观, 是我们赋予了城市什么。

F_经过多年建设, 南宁已经把“绿城”作为自己的定位和目标, 而最近两年, 政府又开始努力营造“水城”, 你们认为南宁真正属“绿城”吗?对于“水城”这个概念, 你们又有什么看法?

T_南宁的“绿城”和“水城”概念, 其本质上是城市景观, 是我们赋予了城市什么。南宁从来都不缺少绿, 但是南宁的“绿城”概念的实施, 让人感觉到的重点似乎只是体现在街道上的植被和广场的绿化上。有一次, 我在邕江桥南一带进行城市摄影采风, 寻遍了周边, 一无所获, 后来沿江顺流而下, 快到石埠时, 邕江两岸的风景才渐渐地令人心声跃动, 那些原生态的似乎比人造的更为感人。

南宁也不缺水, 但缺的是河。水城, 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应该是意大利的威尼斯和中国的苏杭, 为什么呢, 众所周知, 其周边拥有上千条河流的地域资源, 这些特质上的优势很容易给予城市肌理和景观, 不需要很大的成本投入就可以形成很独特的城市风景, 从经济学的收益比的角度来说, 这个概念不一定适合南宁, 靠水系连通工程, 打造大相思湖环、南湖—竹排冲环、五象环等六大连通水系的人造景观, 不仅投资成本巨大, 最终是否真能实现“水绕城郭”的景象呢?

X_我不知道“绿城”的标准是什么, 我只看到在南宁市用地规划图中, 一半以上都是居住用地, 公共绿地 (公园) 所占的比例很少。而且依照《南宁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要求, 居住、商业、工业等用地的绿地指标也是与国家标准相同, 未见有什么地方性特色。照此看来, 整个南宁的绿化建设与其他城市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若说南宁市绿化重点在于邕江两岸的改造以及一些小水道绿化改造工程, 那和柳州相比还是相差太远。

我是柳州人, 从小在柳江边长大, 柳江两岸的柳堤、江滨公园的变化我是亲眼所见。从我记事起, 柳江两岸一直都是绿树成荫, 是小孩大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人气极旺。但我到南宁后确实吃了一惊, 同样是一条江, 沿江两岸的颓败、冷清让我有点难以置信。

我不知道南宁市政府今后会怎样努力去改变邕江两岸, 但希望在建设“水城”的同时, 不要忽略了绿化建设, 天空的颜色将是南宁环境是否改善的最好证明。

_我们需要一座什么样的城市

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根据, “城市让生活美好”的口号的初衷是要考虑到城市为大众服务, 给人的交往提供舒适性。当大家在和这些地方产生联系的时候, 是否感觉到舒适性和人性化, 是衡量南宁是否达到“城市让生活美好”的标准。

F_不久前中国大部分城市, 尤其是北方的城市, 比如北京, 陷入一场空前的空气污染, 雾霾的PM2.5等数据, 一再刷新记录;而南宁, 相比2005年, 空气质量由于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大、大量建设导致的粉尘, 以及城市扩大带来的汽车增加, 导致汽车尾气排放的增加, 空气质量已经呈现下滑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 怎么通过城市规划去控制不利的因素, 让城市环境重新变得美好?

T_有时雾霾天气严重的时候, 一大早从窗口望去, 一片迷茫, 不知是身处人间还是仙境中。人的最最根本需求就是呼吸, 当呼吸都出问题的时候, 城市化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城市化不是通过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高层 (超高层) 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来体现城市发达、文明程度高, 城市风景化更可能是城市存在的一种理想形式。

南宁市提了城市美化工程, 围绕“水城”和“绿城”的概念, 目标在2020年打造出“生态双城”, 如今已经到了第二步的提高完善阶段, 环顾四周的扬尘, 试问这种大规模的景观改造工程, 真的让城市变得生态了, 变得美好了吗?

因此, 从城市规划方面去控制来这些不利的因素, 就需要政府有正确的决策, 需要专业人士有更加职业的操守, 同时也离不开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机制变得更加法制化、公开化、透明化。

X_一般从城市规划布局层面来看, 对大气有污染的企业工厂应处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这是第一步, 也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城市规模越来越大的今天, 原来的郊区乡村都有可能变成城市的一部分, 因此国家根据社会发展需不断提高法律法规对污染控制的要求。其实导致中国大气污染的根源, 还是在于法律的滞后及执行力的缺乏。

F_有一次我在微博上看一个“鸟瞰德国”的视频, 我发现德国的城市, 大都属于分散城市的模式, 不像中国这么高度集中, 城市中有大量的森林与绿地, 即使是乡村也是如此, 这种城乡模式, 更类似一种花园城市的模式, 从这个角度, 有什么值得南宁借鉴?

T_建筑——城市——园林绿地的再统一是城乡统一的结果, 为了要与自然环境, 现有资源和形式特征相适应, 每一特定城市与区域应当制定合适的标准和开发方针。保护现有水体、山体等自然“绿肺”, 必须同城市建设过程结合起来, 以保证这些绿地具有经济意义并继续具有生命力。

南宁的“绿城”概念, 在绿化的物种上也没有做到突出重点和特色, 在层次上也并不是很多样性。举两个例子, 到了南京, 法国梧桐树可以让人记忆一生;到了杭州, 街道的绿化、广场的景观、西湖的风景都很讲究, 原生态的和人工的植被相得益彰, 草坡自然深入水体, 人们触手可及, 而不是石头堤岸, 彼此相隔。乔木、灌木、花卉的不仅要求多层次的高低搭配, 还考虑红、黄、绿等色彩的组合, 追求令人赏心悦目的效果。作为一名摄影师或者游客, 在这些地方都是极其容易的捕捉到浪漫而又感人的瞬间。

X_若说是分散模式, 应该就像南宁市区与其管辖范围内的周边县、镇的关系差不多吧。若是把更多发展的机会留给周围城镇, 同时搞好城镇间的公路建设、景观设计, 我想南宁变成“花园城市”也是有可能的。

我之前在河北邯郸读书, 刚到学校时确实被那个城市给“震”住了, 简单地说就像是柳州10年前的样子。后来听说是因为很多资源都给了北京, 同时很多领导以邯郸为跳板, 市长更换频繁……我想南宁市这几年发展迅速, 也离不开周边乡镇的支持吧, 但资源高度集中换来的城市发展, 硬件是上去了, 无数的高楼正在建设当中, 但市民的心态、习惯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 在我看来, 均衡、有序的发展才是最有效的, 切勿拔苗助长。

F_事实上我理想的南宁, 或者说作为绿城南宁, 城市中的大面积绿地与绿化, 应该成为城市整体结构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 也就是说, 在规划之初, 这些绿地系统就必须明确下来, 而不只是把街头绿化作为城市主要的部分, 而不考虑城市中可保留的山头、湿地, 边缘地带作为主要的绿化因素。从这个角度, 城市往东所面临的大量的丘陵山体, 原有的森林, 在整体规划上, 部分可以予以保留, 将其作为绿地系统融入城市之中, 而不是每一块用地, 都想去快速变现、拍卖、出售。

T_在国外很多发达城市, 不难发现城市都是填充在绿地中, 湿地、河道不会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而改变, 两岸始终是原生态的景象。

目前南宁的开发模式却与几年来相继提出了“绿城”和“水城”概念似乎有些冲突, 南宁城区内除了青秀山保留下来了, 凤岭片区的山头已经被高密度的住宅代替, 民歌湖、南湖、心圩江湿地公园都是人工挖凿的, 邕江上两岸依然是脏乱差。一种是与用地的地形地貌相违背的开发形式, 另一种是过度的开发模式, 这样为之付出的成本可想而知。

X_听说凤岭一带的发展差不多就是铲平了现状丘陵地貌, 这样做土方工程量应该是花了不少钱。其实政府可以多弄几块城市绿地、活动场所供市民休闲娱乐, 密密麻麻的高楼之中总该有些放松的地方吧。其实这种城市绿地不一定要做成公园的类型, 几块自由的小广场供市民聚集, 周围绿树成荫, 有人唱点小曲, 有人对弈下棋, 市民间相互交流, 其乐融融, 就好似朝阳广场般。我有一次路过那里, 特意在里面逛了一会, 发现那里才是真正的市民生活, 那里才有着真正的民歌, 没有华丽的修饰, 只有淳朴的民风。若是城市一直过度的追求着商业利益, 那么生活在其之下的人们, 眼中最后也只有利益。

F_总体上, 我还是希望控制城市的人口, 城市不要高度集中, 采用分散的城市的结构, 以快速的道路连接各个区域, 每个区域以及快速路之间, 有大量的绿化系统对个区域予以缓冲, 以此营造高质量的城市景观, 像现在凤岭片区的城市蔓延模式, 我觉得是失败的, 从高速公路入口, 迎接每一个人的, 是密密麻麻的楼盘, 而不是大量的绿地和低密度的建筑, 作为一个南方城市, 南宁应该改变自己的城市发展思路, 追求舒适的、适合生活的城市, 城市因地制宜, 而不是北方平原城市蔓延式的模式。你们认为呢?

T_《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要求, “争取2015年末城区人口达到300万, 兴宁区、青秀区、西乡塘区、江南区、邕宁区、良庆区建成区人口分别达到40万人、70万人、85万人、50万人、20万人、35万人左右”。未来南宁市的城市人口还将急剧增长, 不可避免出现许多城市问题。

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的城市, 理想城市除了要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等基本问题外, 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也是城市存在的基本根据, 如果城市中缺少绿地等公共空间, 很容易减少交往, 逐渐散失情感, 人与人之间会随着城市的扩大而变得冷漠, 随之而来也会增加污染、道德缺失、犯罪等环境和社会问题。像南宁这样, 具有非常强烈的地域性和民族文化特点的城市, 应该尽量避免“摊大饼”或“地毯式”的扩展模式。城市应该围绕着绿地、河流等自然赋予的优势进行发展, 在靠近山地的区域里, 应尽量布置多层住宅或者公共文化设施, 将中国—东盟国际金融、会议中心等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布置在城市的最核心区, 高密度的住宅应该在外围平坦的区域, 围绕山体和绿地形成多个副中心, 人口分散到各个副中心, 轨道交通和快速路可以在预留出的绿地和公共空间中得到很便利的实施和运行, 以解决人口剧增、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

X_南宁周边大部分属于丘陵地带, 在规划城市道路的同时就应该把握地形特点, 依山就势, 高低起伏也很正常, 像青秀山庄这个小区也是顺着城市道路建设, 小区内建筑没有高层, 都是高低错落有致, 感觉非常好。若是用地不适宜做建筑, 做成公园绿地也是可以的, 但像现在一律铲平做高密度住宅的做法就非常失败。规划部门应该在规划用地性质的时候充分考虑现状地形特点, 规划其为低密度住宅。过度地追求高效益, 高密度, 这样的城市并不舒适。

_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根据, “城市让生活美好”的口号的初衷是要考虑到城市为大众服务, 给人的交往提供舒适性。当大家在和这些地方产生联系的时候, 是否感觉到舒适性和人性化, 是衡量南宁是否达到“城市让生活美好”的标准。

_城市绿地不一定要做成公园的类型, 几块自由的小广场供市民聚集, 周围绿树成荫, 有人唱点小曲, 有人对弈下棋, 市民间相互交流, 其乐融融, 就好似朝阳广场般。那里才是真正的市民生活, 那里才有着真正的民歌, 没有华丽的修饰, 只有淳朴的民风。

F_很多年来, 南宁是一座适合生活的城市, 几年前上海世博“城市让生活美好”的口号, 也表明营造适合生活的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根本, 你们觉得在这个问题上, 我们的城市发展, 有没有偏离这个原则?

T_可能是职业关系, 我经常会关注到南宁的基础设施, 比如公厕设施的服务半径, 公交车站台的设置, 无障碍设施的设置, 人行道的铺砖, 道路的铺设材料等等, 甚至行道树是不是布满灰尘。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根据, “城市让生活美好”的口号的初衷是要考虑到城市为大众服务, 给人的交往提供舒适性。当大家在和这些地方产生联系的时候, 是否感觉到舒适性和人性化, 是衡量南宁是否达到“城市让生活美好”的标准。

数字化工程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篇5

1 城市规划管理存在问题

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 会出现很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下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数据不规范。由于目前国内对城市规划管理没有一个明确的制度, 在具体操作过程也常常因为采用软件不同、文档填写格式以及具体实施人员的习惯和做法不同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或误差, 城市规划管理未形成统一标准, 导致数据的误差。

计算精度差。在审批过程中, 常常因为计算工具不够先进, 而造成经济指标核算时工作人员要先利用测量工具对每个实体进行现场测量, 然后再进行公式计算, 在此工程中, 就存在了人为误差以及员工工作态度所导致的计算精度不准。

成果管理难度大。随着城市增容, 工程量的增加, 纸质材料也越来越多, 又由于各项资料均采用纸质, 所以就造成了大量的资料难以短时间控制, 这样就增大了规划成果的管理难度。

工作效率低。城市规划中, 手工对图纸数据进行核对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要求, 这样的工作方法会造成工作量的大量累计, 而且这其中还不包括打回原单位再审核的, 这样一来就延长了审批周期, 也使工作效率越来越低。

2 数字化工程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应用的优越性

2.1 项目选址

数字化系统中的定位系统, 能够快速有效的对城市范围内建筑物的可选地址进行定位, 并提供相关的信息和统计结果, 有多项选择时, 还能对不同的方案进行分析筛选, 从而选出最佳方案。

2.2 分析旧城改造

数字化系统应用广泛, 它能对城市各区域内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 所以, 此系统能充分运用到旧城改造工程中, 并统计出待拆迁的人数和面积, 并能能对改造工程进行测算, 使相关单位了解其中的损失和利益。拆迁过程中, 其范围内的户数、人数、需要改造的面积以及区域内各相关单位的改造面积或拆迁建筑面积等都要经过数字化系统的统计核算, 然后得出此过程会造成的损失, 这样就能够达到旧城改造资金透明化的效果。

2.3 市政道路应用

道路拓宽。数字化系统可确定道路拓宽时的影响区域, 并可分析道路拓宽所需的改造总面积、拆迁用地面积及相关单位的改造面积和用地面积及各单位拆迁造成的损失进行估算, 并根据系统预测出总投资量, 并进行道路结构分析。数字化系统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道路的断面结构, 并对路面结构、红线以及地下管线的相对位置、标高等相关数据进行计算, 而且还可以进行道路断面位置的确定, 并制定出结构图提供给市政建设部门。

2.4 管线控制及分析

给水管线。通过数字化系统模拟实际情况, 并在虚拟系统中选择给水阀门的位置、大小及使用效果, 这样就可以提前计算出会被影响的管线以及影响范围内的户数和单位情况, 根据结果, 来绘制相关数据和图件;排水管线。与给水管线的功能想类似, 也就是通过模拟系统来确定影响范围和程度, 并以此为根据绘制和打印相关文件和图纸。

2.5 辅助管理

在数字化工程的影响下, 公用事业以及房产在经营和管理方面, 都受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改善并逐渐实现了动态控制和监督的效果, 自动化办公的施行减少了不正之风的现象, 同时该系统可及时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实现政府从定性化、经验化逐步转向定量化、科学化, 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数字化系统还可以及时的发现城市建设中违章建筑以及违法拆除等施工现象, 并且可及时将信息反馈到管理部门以便及时给予纠正。

3 数字化工程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应用展望

3.1 统一数据信息标准

在以前的城市规划管理中, 各部门间数据标准各不相同, 在实际应用中, 任何数据都要经过处理, 未经过处理的数据是不能使用的, 这样就提高了工作部门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随着数字化时期的到来, 数字化系统能够根据数据编码进行数据的规范, 而且还能够为数据库进行必备的规范设计, 这样就使现实数据能够充分的得到使用, 并在实际业务中形成数据标准, 同时, 还能够对代码库以及对上报数据格式进行规范, 这样不仅保留了原有系统, 而且还实现了业务规则统一, 同时, 还避免了不同职能部门所提供的数据口径不一的现象。

3.2 变静态资源为网络化资源

在传统的城市规划中, 由于各部门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所以部门间的相互信息交流就极其不通畅, 导致业务信息分散, 在使用数字化系统后, 使各部门在虚拟中达到了连接, 而各部门的信息也可以通过数字化系统与各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与管理, 这样就使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更加具有协调性。

3.3 信息流数字化

传统规划管理中, 信息形式多种多样, 而且存在在不同的介质中, 在数字化管理系统中, 通过对WEB服务、应用服务和数据服务等的使用, 使规划管理形成自动化办公系统, 并对系统数据统一描述和交换, 从而彻底将管理信息数字化。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如今它以成为信息收集、加工、储存和反馈的载体, 并且形成了无纸化的办公模式, 也就是说, 文件流转和项目审批中均以计算机为工具, 而且通过网络共享来让信息高速流通, 实现管理效率的提高。

3.4 业务流标准化

实施数字化工程建设, 首先要做到管理工作的程序化和标准化, 并结合系统提升相应的要求, 为行政行为和内部办事行为设计流程, 使之简便有效, 对于原本的程序则应进行细化, 并对规划的条件技术进行标准化管理, 通过标准化对所涉及的要素进行细化, 最终实现规范化水平的提升。

4 结论

数字化工程师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条件, 数字化城市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能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便利条件, 而且, 对实施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也更高了, 实施中应将先进技术同城市规划管理相结合有利于实现城市规划管理中科学化、系统化, 实现在城市规划管理中数字化工程的充分利用, 进而, 充分体现出其优越性。

摘要: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技术得到应用, 工程方面, 数字化工程开始融入到现代化的建设中, 针对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数字化工程有利于城市规划管理。本文介绍了城市规划管理及存在问题, 并讲述了数字化工程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应用的优点, 以及对数字化工程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数字化,规划,信息

参考文献

[1]王建涛, 王家耀.基于数字城市的城市综合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设计[J].测绘通报, 2005 (6) .[1]王建涛, 王家耀.基于数字城市的城市综合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设计[J].测绘通报, 2005 (6) .

南宁轨道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探索 篇6

一、轨道交通的发展史

1.1轨道交通的发源过程

在工业革命之后, 全球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经济的工业时代。汽车也逐渐被人们开发和使用, 逐渐带动了交通出行和运输上的效率。但在全球面积陆地面积有限的前提下, 交通需求量却日益增加, 这也就导致了政府需要在交通上通入的成本增长, 管理也需要被改革。在这种情况之下, 交通水平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各种不和谐的冲突越发严重。在中国20世纪70年代正式开始出现了轨道交通这种新型交通方式。我国社会发展经济的步伐在日渐加快也意味着我国在城市交通上所做出的建设在逐渐上升。对于当前中国社会来讲,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刻不容缓[1]。

1.2轨道交通的种类分化

当前轨道交通基本上可分为地铁和轻轨两种。地铁在大型城市中已经逐渐代替了传统交通方式, 是人们工作出行的主要交通手段。地铁因在地下运行, 所以也大大减缓了地面上的交通压力, 提高了城市土地开发的效率。而轻轨与传统有轨电车比较相似。相比于地铁的地下运行, 轻轨要据情况而定, 可在地面上, 也可在地面运行。两种轨道交通方式都极大的改善了出行方式, 便捷、迅速等特点也被广泛利用和开发[2]。

二、南宁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的衔接联系

2.1南宁市轨道交通现状

南宁市作为广西省省会, 代表着整个省份的发展动态。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进程中, 南宁市的成功与否关乎着整个省份的交通发展走向。南宁市占地面积22122平方公里, 共有常驻人口729.66万, 是广西省第一大城市。如何保证一个大城市的交通稳定, 缓解交通压力, 是一个严肃的问题。轨道交通的出现在一个省会城市中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但南宁市是处在一个发展中的城市, 在交通建设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南宁市处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省会这一特殊位置, 对于轨道交通的完善与规划显得刻不容缓。通过调查数据表明, 南宁是未来将以轨道交通方式引导整个城市交通发展走向。在这一过程中结合好南宁市自身地形, 不影响其他城市建设, 将南宁市轨道交通效率开发到最大化是关乎整个南宁市发展的首要任务。

2.2南宁市交通对城市进程的影响

在大力开发某项工程时必然少不了的就是对城市其他方面的影响。根据南宁市的自身条件来看, 在开发过程中也将会影响整个城市的经济价值。如在交通线路方便的路段, 房屋价格会因此上涨, 商业街门市价格也会发生变化, 对传统交通领域有着一定威胁。所以, 南宁政府需要衡量好这之间所带来的连锁效应。将现有的轨道交通线路加以完善, 在新的规划上做好严谨的估量与合理的财政通入。轨道交通建设的成功将带动南宁市整个城市交通的飞速发展。

三、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性

3.1轨道交通的具体优势

目前最被人所关注的仍旧以传统交通为主。当今社会人们所面临的交通压力也多来自与传统交通方式。但轨道交通依旧被人们所重视。它快捷、方便, 它的出现也为社会贡献了一批工作机会。在带动经济领域上, 轨道交通所做出的贡献不容忽视。更重要的是减轻了城市整体的环境压力[3]。

3.2南宁轨道交通的未来发展动向

南宁市作为省会城市, 未来交通上将会与其他大中型城市一样以轨道交通为公共交通主。轨道交通的发展也将会帮助南宁市在整体上的建设, 减少传统交通压力, 缓解南宁缓解污染, 为南宁的整体发展加快前进步伐

总结:综上所述, 南宁市在交通领域上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是必要的, 对于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建设越来越快的今天, 交通所面对的问题需要被加以重视, 轨道交通也是南宁市城市未来和谐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 需要被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摘要: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 城市轨道交通方式相对于其他传统交通方式有着特点鲜明的优势。轨道交通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方式, 给城市的交通情况带来了巨大的改观, 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随着这样的新型交通方式崛起, 为加强对城市交通的建设, 轨道型交通同样也在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何能在人口不断增加, 交通状况不断令人堪忧的今天将轨道交通建设加以完善是关乎着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也是象征着城市整体经济实力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对轨道交通与南宁市城市协调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谈论。

关键词:轨道交通,城市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源, 秦科.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沿线土地综合开发问题探讨[J].交通节能与环保, 2014, 03:82-85.

[2]叶红.轨道交通与城市协调互动发展探讨[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 (工程技术版) , 2010, 03:68-71+77.

数字化城市管理解决方案 篇7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效率,精简现有机构

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复杂的问题, 需要多个部门在城市管理中协同配合才能有效解决各种问题, 而传统的城市管理各职能部门存在职责不清和职能交叉等问题, 导致发生了城市管理问题, 在处理中各职能部门互相推诿, 解决问题效率低下等情况, 往往事件需要多次流转、重复处置。只有在城市管理中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 从而避免职能交叉混乱, 使多部门通力协同配合, 有效解决城市管理重点各种问题。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是结合应用计算机技术、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技术以及移动通讯技术等现代化科技手段, 将城市管理采用城市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与城市部件、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通过使用“城管通”手机, 通过一种创新的实时信息采集、传输的手段, 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为两个轴心的管理新体制, 再造城市管理流程, 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通过结合4G、无线视频、物联网和实景三维地理等多种最新地理信息技术, 更精确地发现和定位问题, 加快问题的解决速度, 实现第一时间发现、处置和解决问题, 更有效发挥城市管理效应。

数字城管系统通过万米网格管理办法与事件管理办法相结合, 有效的避免城市管理中各相关部门职责划分不清、职能交叉和多头管理的弊端, 以流程化、精细化、时间化管理, 从而更有效的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

数字城市管理系统通过监督、指挥、管理、网络四级城市管理模式, 有效发挥市、区、县等各部门的联动效应, 在面对城市公共危机事件、突发事件处理中, 可及时、高效、妥善处置。通过再造城市管理流程, 促进城市管理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模式演进。

数字化城市管理业务流程可划分为以下七个阶段:

一、信息采集阶段

此阶段的工作以监督员每天在管辖的责任工作网格内进行不间断巡查, 将发现的城管问题立即通过城管通手机上报至指挥中心为主;以领导批办、服务热线、市民举报等为辅。

二、案卷建立阶段

指挥中心受理员对监督员上报的案卷信息及时登记, 对符合立案条件的案卷, 可直接立案, 对于难以判断是否该立案的案卷, 可先进行预立案, 然后转交至值班长判断是否该立案;对于其他途径上报的案卷, 受理员可向问题所在责任网格的监督员发送现场核实指令, 核实通过后受理员可进行立案。

三、指挥派遣阶段

对于处置部门明确的案卷, 受理员根据案卷信息直接将案卷处理任务派遣至各处置部门;对于处置部门不明确的案卷, 由受理员先进行预派发, 转交至监督指挥中心派遣科, 由派遣科工作人员进行协调派遣。

四、案件处理阶段

处置部门处理员按照规定的处置时限和要求对案发现场进行处置, 并及时将处置完成后的结果反馈至指挥中心。

五、信息反馈阶段

处置部门将处置完成后的案卷信息反馈至指挥中心受理员。当审核通过后, 受理员可进行审核通过转核查操作, 并安排监督员进行现场核查, 同时也可选择审核通过转结案操作, 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另行安排监督员进行现场核查。当受理员对审核结果不明确时, 可选择预审核, 将处置后的案卷信息转交至派遣科, 由派遣科工作人员进行审核。当审核未通过时, 受理员可直接将处置后的案卷信息进行回退, 回退至原处置部门重新处置, 直至处置完成。

六、核查结案阶段

受理员对处置后的案卷进行审核通过转核查操作后, 向案卷所在责任区域的监督员发出现场核查指令, 监督员到达现场进行核查, 将核查结果和现场照片反馈至指挥中心, 由值班长根据案卷结案标准、现场处置前后照片的比对和核查描述等信息判断该案卷否可结案, 符合结案要求的案卷由值班长直接进行结案。对于案卷没有处置或已处置但不符合结案标准的, 值班长可选择重新派发, 由受理员将案卷再次派发至相关处置部门, 直至问题彻底解决。如果值班长对监督员提交的核查结果不满意, 可选择重新核查, 由受理员重新安排监督员进行现场核查, 直至提交满意的核查结果。

七、综合评价阶段

监督指挥中心根据数字城管系统评价体系的各类考核指标及案卷处理结果、工作效率等数据, 对各区域、各工作岗位、各处置部门等设置考核评价方案和评价等级, 由系统自动生成各项考核结果。

数字化城市管理单位及角色职责对照表:具体问题处置单位在数字城管系统中接口人, 负责本单位问题的接收处理和反馈。使用施工通插件, 处置单位在外的现场施工人员, 负责问题的施工解决。

服务热线作为数字城市管理平台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事件语音受理, 并与平台对接、派发、协调处理、反馈等功能。主要实现收集各类投诉意见信息、整理分类、派遣任务、统计和综合评价并通过短信、邮件、语音等形式下派任务, 根据城市管理部门分类派发, 并进行调遣处理。通过城市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 有效的将12345市民服务热线、“12319”城市服务热线、交警视频监控、路灯节能监控等已有资源进行整合, 使得城市管理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 考核评价体系起到重要作用, 可保障管理体系长效运转, 按照划分, 具体可分为区域评价、部门评价和岗位评价三类。

1) 区域评价是指对行政区、街道 (镇) 、社区、单元网格等不同区域案件发生和处置情况进行的评价。

2) 部门评价是指对专业处置部门处置案件情况进行的评价。

3) 岗位评价是指对监督员、受理员、值班长、派遣科工作人员、监督科工作人员等岗位的工作情况进行的评价。

数字城管系统的建设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数字城市化管理体系, 各部门通力合作, 资源共享, 提升城市管理体系事件管理效率, 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保障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有效运行。

数字城管系统革命性的创立了监管分离的闭环工作流程和高位的监督指挥体系, 这是数字城市管理系统能够发挥其改变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手段, 完善监督流程是体现数字城管系统执行力的主要方式。

作为监督流程的深化,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整个系统得以顺利运营的基础保障, 只有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监督体系的优势和作用才能够得到支持, 数字城管的长效保障机制才能够得以建立。

城市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减少城市问题, 数字城管系统在有了完善的体制保障、制度支持的情况下, 如何提高专业部门的处置能力就成了影响数字城管系统效率的重要因素, 通过成熟技术的集成应用可以大大提高专业部门处置城市管理问题的效率, 促进了数字城市管理系统的成熟的发展。

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系统综合运用现了代数字信息技术, 结合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技术, 实现以数字地图和单元网格划分为基础, 集成地理编码、市政社区等信息, 创建了城市管理平台, 实现了跨部门协同工作, 在城市管理体系资源共享、快捷沟通、责任到位, 高效的管理体制, 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玉.深圳:数字化城市管理之旅.中国建设信息, 2007.

[2]王娟.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情报探索, 2009.

[3]吴楠, 杨永崇, 高佳.数字化城市部件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3.

[4]郭燕.模糊综合评判的城市网格化管理绩效研究.现代商业, 2013.

[5]程鸿, 屈军锁.中国移动M2M业务及WMMP协议综述.数字通信, 2012.

上一篇:高速传输下一篇:方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