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建建设

2024-07-25

大学生党建建设(精选十篇)

大学生党建建设 篇1

一学生党建工作和学风建设的关系

学风建设是高校改革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一个学校向什么方向发展, 办出什么样的特色和水平, 关键是看学风。优良的学风能使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拥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勤奋、科学的学习态度;优良的学风可以形成一种无形而巨大的精神力量, 对促进大学生的成人成才等, 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和规范作用[2]。优良的学风可以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使广大学生党员相互学习, 你追我赶, 不断提高学生党员的质量。学生党建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学风建设、校风建设中的堡垒作用, 为高校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学习氛围,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帮助学生学习和成长。学风建设是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平台, 是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保障;学生党建工作为学风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 是促进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政治保障, 伴随着学风建设的深入开展而不断推进。学风建设和学生党建工作相互促进, 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过程就是学风建设的过程。

二党建带学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各大高校已经对学风建设过程中的学生党建工作引起重视,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党建工作在学风建设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首先, 学生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工作结合不够紧密, 党建工作重点偏移。当前高校不断扩招, 学生不断增多, 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的重心往往放在如何发展学生党员上面。对于党建的活动形式和程序严格规定, 发展党员建档材料也能够较为严格地把关, 但是对于改进和提高发展对象深层次的思想塑造力、党性修养的教育手段、党组织团队的凝聚能力等方面都严重欠缺[3]。党建工作其他方面的任务没有很好实施, 大都游离于形式。其次, 学生党组织在学风建设中的堡垒作用不明显。学生党组织的主要工作仅仅是完成党建的日常工作事务, 即收发通知, 传达精神、整理材料, 召开党员扩大会议、开展常规的组织民主生活会等, 在学生党员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上没有很好的引导和督促, 对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和培养不足。有些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端正, “功利性”较强。入党前积极主动, 但入党之后思想松懈, 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其他方面表现都不如以前, 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模范和带头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以党建带动学风建设的主要措施

1提高党员发展质量, 将学风建设贯穿于学生党员培育全程

严格按照《党员发展细则》, 坚持标准, 规范发展程序, 积极慎重地做好发展工作。入党积极分子是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基础, 再培养考察期间要全方位考核, 既要保证入党动机端正, 做到从思想上入党, 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 确保将品学兼优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对于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后思想有所松懈、自我要求有所放松的情况, 通过理论学习、思想教育、组织生活、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式, 加强对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和管理, 使其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同时充分认识到自身是学风建设的核心力量, 努力学习, 以身作则, 以良好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树立榜样。

2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带动学风建设

学生党员来自于学生, 生活在学生之中, 能取得同学们的信任, 有利于做好说服教育工作, 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学生党员是师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是学风建设的中坚力量, 是学生工作的排头兵, 学生工作的各项任务需要他们贯彻落实[4]。因此, 要推进高校学风建设, 就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学习上的带头作用和组织上的凝聚力, “发展一个, 带动一片”, 达到以点带面的育人效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党员典型示范性教育, 如设立党员学风示范岗, 实施学生党员挂牌制度等, 学生党员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要明示党员身份, 以起到党员示范和群众监督的作用。建立“学生党员工作站”或“学生党员之家”为广大学生服务。开展帮扶结对活动, 以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的“传、帮、带”形式对学习成绩不理想、思想后进的同学进行课后辅导和帮助, 团结与带领广大同学共同进步。

3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为高校学风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基础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 从思想建设、形象作风建设、学习榜样建设、实践创新活动建设、落实管理体制建设等方面在学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和引领作用[5]。通过基层党组织建设与高校的学风建设相结合, 打造学习型党支部, 为广大学生党员搭建优良学风建设平台, 培养党员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党员自主学习的能力, 形成在组织内部引领带动、组织外部辐射示范,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带动学风建设方面的促进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党支部之间的学风先进党支部评比。学风较为先进的党支部与其他党支部或班级之间“结对子”, 以学风班风建设为主题, 建立帮扶机制, 努力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创先进”的局面。

4严格党的组织生活, 为高校学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组织生活是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阵地, 也是学风建设的主要形式之一。将学风建设融入党支部主题组织生活中, 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 在党组织中形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氛围。创新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 改变单纯学文件、看纪录片、讨论党员发展、宣讲式教育等陈旧形式, 使活动走出教室、面向校园, 走出校门, 面向社会, 积极开展以学风建设、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为主题的活动, 丰富教育载体, 改进教育手段, 提高党员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寓教于活动, 使学生党员通过亲身体验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端正学习态度, 主动参与到学风建设中来。

5实行党支部指导员制度, 加强对学习型支部建设工作的指导

通常, 各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支部书记都由辅导员担任。但辅导员一来自身常规事物工作繁琐, 对支部工作的指导有限, 二来辅导员的专业背景与所带的学生不尽相同, 在对学生的学业指导、专业素质培养上有所欠缺, 也缺乏课堂互动机会, 不利于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可建立党支部指导员制度, 学院党委选派专业教师党员担任学生党支部的指导员, 与辅导员一道, 双管齐下, 加强对学生党支部的思想引领和学风引导。党支部指导员通过及时与院系其他专业教师及时交换意见, 充分掌握本支部学生党员的课堂表现和学习动态, 根据学生的特点个性化指导, 同时, 利用专业教师的影响力激发学生党员的专业热情和学科兴趣, 带动学生党员积极参加各类大学生课外科技学生竞赛, 以获奖学生的表率作用吸引其他学生争相学习。

6学生党建入公寓, 营造宿舍良好的学习氛围

宿舍是除了教室之外, 大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的另一重要场所。加强学风建设, 还要将相关工作延伸到学生公寓中。推进学生公寓的学风建设应该以学生党员牵头开展。比如针对目前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学习方法不得当、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等情况, 以及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社区意识不强等问题, 可在公寓内成立党员一帮一志愿服务队、党员学风督查队、党员公寓安全巡逻队以及寝室文化节、公寓自治论坛等工作载体[6];通过将学生党员形象在公寓宣传窗中公布, 增强党员责任感, 同时也加强对其监督。推行“党员示范寝室”, 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 带动室友和其他寝室同学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创造积极进取的公寓生活作风而努力[7], 借此使得提升整个公寓内的学习氛围。

学生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系着高校生存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 是一项需要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现代教育的新形势对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从学校战略高度出发, 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 以学生党建工作为抓手, 将学风建设贯穿于学生党建工作全过程, 创新以学生党建工作带动学风建设的工作思路,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努力打造党建育人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兴聪.如何提高党建育人功能的有效性[J].人民论坛, 2011 (4) :220-221.

[2]王务均, 王俊, 汪旭东, 阚永明等.抓好学生党建工作促进学风建设和人才培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8 (11) :23-24.

[3]郭强, 周南平, 等.全程性与系统性视阈下高校党建育人工作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 (11) :34-35.

[4]贺颖.发挥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带动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4) :152-153.

[5]刘蓉, 唐红秀.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20) :48-50.

[6]丁玉泉.学生公寓中党风促学风建设问题之管见[J].嘉兴学院学报, 2006, 18 (5) :143-145.

高校学生党建阵地建设工作实例 篇2

主要背景

近年来,我校党委十分重视学生党建工作,校党委书记xx同志多次对构建学生党建工作新格局提出具体要求。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探索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给广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搭建更好的成长和锻炼平台,根据学校党委部署,学生党建工作将通过“打造阵地、建强队伍、引领风尚”等举措,健全学生党建工作长效机制,最终构建“一体两翼”的学生党建工作新格局。一是积极拓展学生党建工作阵地,推动学生党建向学生社区延伸,成立“大学生党员工作站”,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与针对性。二是通过成立大学生党员先锋队和大学生党员工作站服务队,建强大学生党员队伍,以实施党员公寓挂牌制度和“亮身份守初心担使命树标杆”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切实引导学生党员增强党性修养,强化责任担当,发挥模范作用,树立良好形象,在全校范围内积极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创先进”的良好氛围,推动学生党建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高度融合,助力学校事业发展。

关于活动背景,也就是为什么要创新形式,深入二级学院学生党支部,组织开展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和授牌活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二是确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局的主要举措,三是做好迎评工作的必然要求,四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抓手。

工作进展

在前期近1个月策划筹备的基础上,经上级党组织批准,xx年6月1日至28日,校党委组织部(党校)支部先后与14个二级学院学生党支部联合举办了四次主题党日活动。活动以“亮身份守初心担使命树标杆—在青春在奋斗中彰显价值”为主题,覆盖了学生党支部第一书记、书记等近20人,学生党员200余人,邀请了基层党委、党总支书记和副书记们到会指导。6月29日,以“亮身份树标杆强监督迎评促建争当先锋”为主题的学生党员进公寓授牌活动正式启动,党委组织部、党委学工部和部分二级学院深入12间学生公寓,为首批学生党员代表授党员身份标识,意在激励党员亮明身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迎评促建贡献力量。7月5日前,由各二级学院为全部在校的292名非毕业生党员授牌挂标识,并佩戴党员徽章,同时要求全校551名入党积极分子以实际行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9月份正式启动实施“创建学生党建进社区阵地暨学生党员工作站挂牌”工作。

【第一期主题党日活动】

6月1日,党委组织部(党校)支部与幼儿教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党支部在3号教学楼307会议室举办首期主题党日活动。活动邀请了以上3个二级学院的党总支书记到会指导。活动共有四项议程,一是主持人对主题党日活动背景作说明,并对活动的基本内容进行介绍,二是集体观看视频《永远的初心》、《讲故事--半条棉被》、《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三是参会的组织部同志、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学生党员代表等围绕主题作交流发言,四是合影留念。

【第二期主题党日活动】

6月15日,党委组织部(党校)支部与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学生党支部在3号教学楼307会议室举办第二期主题党日活动。活动邀请了以上4个二级学院的党总支书记到会指导。活动共有四项议程,一是主持人对主题党日活动背景作说明,并对活动的基本内容进行介绍,二是集体观看视频《永远的初心》、《讲故事--贫困马克思写就<资本论>》、《我的信仰不平凡》、《青春与祖国同在》,三是参会的组织部同志、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学生党员代表等围绕主题作交流发言,四是合影留念。

【第三期主题党日活动】

6月22日,党委组织部(党校)支部与文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在3号教学楼307会议室举办第三期主题党日活动。活动邀请了机关党委书记和以上3个二级学院的党总支书记到会指导。活动共有四项议程,一是主持人对主题党日活动背景作说明,并对活动的基本内容进行介绍,二是集体观看视频《永远的初心》、《新时代致敬英雄》、《初心永恒》、《新时代新青年我的青春我的歌》,三是参会的组织部同志、基层党委和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学生党员代表等围绕主题作交流发言,四是合影留念。

【第四期主题党日活动】

6月28日,党委组织部(党校)支部与外国语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体育学院学生党支部在3号教学楼307会议室举办第四期主题党日活动。活动邀请了图书馆、后勤服务集团、离退处和雁塔校区综合部门党总支书记和以上4个二级学院的党总支书记到会指导。活动共分有六项议程。一是主持人对主题党日活动背景作说明,并对活动的基本内容进行介绍,二是集体观看视频《永远的初心》、《不忘初心:是什么造就了今天的》、《新时代新青年之一个基层干部的养成记》、《xx百色“第一书记”黄文秀的先进事迹》、《初心,从未改变》,三是参会的组织部同志、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学生党员代表等围绕主题作交流发言,四是为毕业生党员代表等赠送政治生日贺卡和书籍,五是共同重温入党誓词,感悟入党宣誓时的庄严承诺和坚定信心,六是合影留念。

第四期活动专门邀请了14位毕业生党员代表,他们分别作了发言,既表达了对母校深深地眷恋和感激之情,也满载着奔赴各地实现人生理想的信心和决心,终将不负韶华,不负师院。大家集体为毕业生党员和6月份入党的老师们过了一个难忘的“政治生日”,赠送了“政治生日贺卡”和书籍。

在这四期活动中,每一位学生党员介绍了自己的入党时间,并说明了入党初心或人生格言,理性而深邃,内容精彩,令人难忘。主持人详细介绍了主题党日活动内涵,并阐述了开展活动的背景、内容、方式及意义。参加活动的所有党员同志一起观看了视频。视频内容从战争到和平,从老红军到基层干部,从信仰要实践,从初心到使命,内容直击心灵深处,很多同志留下了热泪。在交流发言环节,大家结合自身的学习工作生活经历,深情回顾了自己的入党初心,动情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刻骨铭心、影响深远的人与事,认真表达了自己忠诚于党和人民、忠诚于教育事业、爱校护校为校的坚定决心。

【学生党员进公寓亮身份授牌活动】

6月29日,以“亮身份树标杆强监督迎评促建争当先锋”为主题的学生党员进公寓授牌活动正式启动,党委组织部、党委学工部和部分二级学院深入12间学生公寓,为首批学生党员代表授党员身份标识,意在激励党员亮明身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迎评促建贡献力量。7月5日前,由各二级学院为所有在校292名非毕业生党员授牌挂标识,并佩戴党员徽章,同时要求全校551名入党积极分子以实际行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学生党员进公寓亮身份授牌活动将为9月份正式启动实施的“创建学生党建进社区阵地暨学生党员工作站挂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在此期间,要求学生党员充分利用好公寓这一场所,传播党的声音,讲好师院故事,营造迎评氛围,要敢于亮身份,自觉守初心,主动担使命,始终树标杆,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切实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示范引领其他同学,使292名党员同志和551名入党积极分子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于主题党日活动】

1.主题党日。不久前,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第四章“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主要方式”第十六条规定:党支部应当运用“三会一课”制度,对党员进行经常性的教育管理。党员应当按期参加党员大会、党小组会和上党课,进行学习交流,汇报思想、工作等情况。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党支部应当每月开展1次主题党日,贴近党员思想和工作实际,组织党员集中学习、过组织生活、进行民主议事和开展志愿服务等。《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明确,党支部每月相对固定1天开展主题党日,组织党员集中学习、过组织生活、进行民主议事和志愿服务等。主题党日开展前,党支部应当认真研究确定主题和内容;开展后,应当抓好议定事项的组织落实。

2.主题党日活动。党组织和共产党员要按照明确的组织生活主题在固定时间开展党的活动,一般每月至少一次,时间不少于半天。支部党日活动参加对象为全体党员,也可根据活动主题吸收党员发展对象、群众代表和外来流动党员等群体参加。要求一是突出政治功能,开展活动时要把强化政治功能摆在首位;二是活动主题要鲜明。要围绕实现什么目标、解决什么问题创设活动主题,看看是不是紧扣上级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不是紧贴当地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三是活动形式要多样性,活动程序要规范,组织纪律要严格。

【关于党员“政治生日”主题活动】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要求完善党员过“政治生日”等政治仪式。此前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也提出了同样要求。对于普通人而言生日只有一个,就是出生的那天;而对于中国共产党党员来说,却有着两个生日,除了出生日之外,另一个特殊的生日就是“政治生日”。自然生日纪念的,是对生命的珍视和尊重;“政治生日”纪念的,是对党的热爱与忠诚。过好“政治生日”看似简单,其意义却很深远。这是在提醒每一位党员:无论时间过了多久,无论前路如何变幻,都不要忘了自己入党那天举起的右臂、许下的誓言。

一般来说,“政治生日”活动原则上应由党支部负责组织落实,在每位党员入党周年纪念日的当月或当季度内开展,以过“政治生日”为契机,让党员感受到来自党组织的温暖关怀,有利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强化身份意识、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工作和生活中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活动形式应当突出政治性,在此前提下可以结合单位业务工作和党员实际需求来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比如,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唤醒党员入党初心,组织一次集中学习帮助党员提高理论修养和实践本领,进行一次谈心谈话让党员及时发现不足并尽快改进完善,开展一次关爱行动传递党内关怀增强党员归属感,提供一次志愿服务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等等。不能让仪式变成形式,活动走了过场。要坚持严格教育管理党员与关心爱护党员相结合,解决党员思想问题与解决党员实际困难相结合,深入挖掘党员“政治生日”内涵和意义,不断完善内容、丰富形式,确保活动真正受欢迎、起作用、有效果。

【后记】

“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宣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自觉,激励着9600多万名党员不忘初心、担当使命,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砥砺前行。回首101年,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国共产党从登上历史舞台到掌握全国政权,从执政中国到领航复兴,绝不是偶然,而是初心和使命的力量,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不忘初心,将初心变为恒心,牢记使命,把使命视作生命。中国共产党必将以更加强大的领导力、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立潮头、接续奋斗,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加强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篇3

【关键词】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实例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007-03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党建信息化是适应信息网络时代对党建工作的新要求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党建信息化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开辟了新阵地和新模式,使党建工作的覆盖面越来越大,辐射力越来越强。也对党的建设的创新提供了新要求、新主题,为党建工作打开了新的视野。各级党建网站在传递信息、扩大宣传、增进交流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 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发展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客观要求。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要保持党的先进性,不仅需要在党的建设上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而且要在党的建设的活动方式、工作方式及物质载体上大力创新。在信息网络时代,一个在自身建设的活动方式和物质载体上停滞不前的党,就难以敏锐地感受和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要求;不能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去及时、全面、准确地搜集民情、反映民意,就难以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2 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发展是提高大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素质的需要。知识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器和决定因素,只有掌握了最先进的知识并拥有知识创新能力,才有可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全面提高党建工作队伍素质就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党建队伍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1.3 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发展是提高党的工作效率的需要。网络和信息处理设备的强大计算储存功能,将人力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为精简机构、优化人员结构创造条件。利用先进的信息平台和信息网络等手段,增强党的各级各类组织间的及时有效的多种交流,可以改善党自身的管理,提高党建工作效率,降低党建工作成本。1.4 大学生党建信息化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手段。网络的迅猛发展促使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的出现——网民。这一社会群体主要是青少年、大学生、知识分子、白领等。这个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接受新事物快,对社会变化敏感度高,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群众基础。因此,需要我们适应新情况,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去影响和凝聚已经形成的深受网络传播影响的大学生群体,改变传统党建工作的局部性、相对封闭性的不足,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内部以及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基础。

1.5 大学生党建信息化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重要保证。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时刻不忘通过多种方式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进行“西化”,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渗透、诋毁和攻击。我们必须加大在互联网上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力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不断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和感召力;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构建网络坚强阵地。[1]

2 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2.1 全面实现“党建上网”。实现“党建上网”首先要建立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网站传播系统和电子党务管理集成系统。网站信息传播系统的任务是传播党的理论和思想,展示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成就,使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互联网上的重要信息资源;电子化党务管理集成系统的任务是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创新党的工作方式和手段,全面提高党务工作的效率,实现党务日常工作的现代化、网络化。

2.2 在全面建成党建网络的基础上实行新的党务运行模式

2.2.1 弘扬主旋律,建立网上意识形态阵地。网络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宣传的重要阵地。要利用网络阵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要利用网络引导社会舆论,以主流意识形态引导舆论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的基本职能,网络时代更需要形成主流舆论,强化这个职能。

2.2.2 利用网络的快捷性特点,建立网上新闻发布渠道。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中的时效优势,及时、准确地发布新闻,使各级大学生党组织、党员和广大大学生可以随时获取所需的知识,迅速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信息,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党在互联网上的“喉舌”作用。

2.2.3 更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建立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网络所具有的及时性、综合性、开放性和虚拟性等特点,都会对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产生变革性影响。网络不仅可以增强党内教育的时效性,而且它可以使传统的比较枯燥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知识含量,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2.4 以学校网络为立足点,建立网上党校。单一的党校短期培训已不能完全发挥党校教育阵地的作用,传统的讲座和报告等形式显得较为单调。在继承传统教育方式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对党校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机制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深入发展新课题,增强网上党校的时代感、针对性、时效性、主动性,使网上党校成为新时代青年自我武装的新课堂。

3 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发展的保障体系

3.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建设的组织保障。大学生党建信息化的工作队伍应该由专兼结合、多层次的人员组成。这支队伍不仅应当具有较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而且又具有强烈的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不仅应当具有实际的高校党建工作经验,而且又具有较熟练使用网络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的能力与水平;不仅应当具有党的工作政治坚定性和原则性,而且又具有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开拓和创新精神。学校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党的职能部门和专职党务工作者是这支队伍的主体,高校的专业技术人才是这支队伍的技术力量支撑,教职工党员和学生党员骨干是这支队伍的骨干力量。通过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党建信息化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党建网络阵地建设中的领导决策、管理监督和宣传引导作用,以不断提高新时期大学生党建信息化的建设质量和水平。[2]

3.2 加强网络平台软硬件的建设与维护——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

3.2.1 加强网络平台软硬件的建设与维护对于大学生党建信息化而言,它要求具备较高性能的数据、图像处理能力以及高主频的CPU 等。努力解决服务器超负荷运转的问题,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加大数据存储与备份,选择多种存储途径,制订相应的备份及恢复方案。

3.2.2 借鉴引用现有的电子政务系统技术,开发新形势下适应高校党建需要的新的模块。由于电子政务系统与电子党务系统的应用技术原理和基本框架大致相同,而且系统的运行流程也基本相似,我们可以在开发电子党务系统模块的时候借鉴引用现有的相对比较成熟的电子政务系统技术,然后再根据大学生党务工作的特殊性设置具有大学生党建特色的框架及网页。[3]

3.3 合理规划运行资金——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障。推进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制定大学生党建信息化项目概算标准,保障运行、维护和培训经费按时到位,特别要合理确定和提高软件费用占项目总投资的比重。大学生党建信息化系统建设所需资金,可以采取高校专项资金扶持的方式予以解决,解决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建设的后顾之忧。

4 大学生党建信息化的实例探索

以下是笔者参与设计的一个党建信息化的实例。

从功能和内容上划分,党建信息化系统分为两个部分。其一,电子党务系统,主要是指党员发展流程的网络化管理;其二,学习、宣传系统,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开辟网上党校新形式,建设网络思想宣传和学习的阵地。

4.1 电子党务系统

4.1.1 角色分类:如表1所示。

4.1.4 数据库设计:电子党务系统设计大量的信息,因此数据库的设计极其重要。如下图3所示。

5 结束语

信息技术在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及管理提供服务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应顺应网络信息化的时代潮流,不断创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信息平台等手段,积极抢占网络制高点,构建网上阵地。高校党务工作者必须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高度统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拓展视野,把网上党建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 李雪佳,发展电子党务:信息化时代党建创新的内在要求[J].高等教育研究,2006,22(4).

[2] 林莉,胡玫艳..高校党建工作网络信息化建设创新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

[3] 申振东,龙海波.关于推进高校党建信息化的几点思考[J].理论建设,2007,(5).

大学生党建建设 篇4

一、以实践观指导大学生党建是提高大学生党建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如今新生的90后群体已成为大学生主体, 他们思维活跃、个性鲜明;他们成长在对外开放的年代, 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效果, 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日益增强。大学生党员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信仰迷茫、信念模糊、责任感缺乏等问题。面对新形势、新挑战, 创新大学生党建的教育形式, 使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党员心中扎根发芽, 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建的时代感和实效性意义重大。

当前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 理论学习与灌输体系已经日趋完善,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预备党员培训, 党的知识竞赛等等使得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已经深入人心, 如何在实践中体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与崇高, 在实践中不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有待于实践育人体系的不断完善。在党建工作中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 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 以实践的高度来理解人类与客观世界的时代联系, 即由以往单一的理论教育转变为以实践到理论的教育培养模式, 让大学生党员从实践中获取相应的理论知识并予以升华, 由以往被动接受到现今主动探索, 在增强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其对于党的认识与了解, 消除对于以往被动接受理论灌输的逆反心理, 提高培养效果, 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建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二、实践观与实践育人的内涵解析

“实践”一词源于古希腊。其基本含义是指“行”“行动”及其后果。“实践”在西方的思想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古希腊先贤柏拉图在其著作《政治学》中将“科学”划分为“行为的”和“理解的”, 其弟子亚里士多德分析考察了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 “实践”成为西方的一个自明性的基本范畴。中国古代思想家有关实践的概念, 基本上都包含在“行”之中。中国古代孔子的“知行分离”、“学”在“行”中说;孟子的“知先行后、知行分离”论;荀子的“行高于知, 知明而行”的知行统一观;实践观运用于中国古代的教育领域当推明朝中叶王阳明。“知行合一”在王阳明德育思想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今人却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 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 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工夫, 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 故遂终身不行, 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 其来亦非一日矣。”[1]需要明确的是, 王阳明所说的知与行分别是“真切笃实”的“知”和“明觉精察”的“行”, 区别于简单意义上的认知和行动, 王阳明多次提到, “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真知才能真行, 真行才能真知, 知中有行, 行中有知, 不可分割, 合一并进。

在西方哲学实践观的基础上,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从人的本质及异化、生产、物质劳动等视角阐述了实践概念, 在后来创作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明确地赋予实践概念以新的意蕴, 标志着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形成。首先, 实践创造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和意义世界。由于人类社会是实践的产物, 所以人就是实践中的环境和教育的产物, 一句话, 就是实践的产物。所以,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 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2]人在本质上也是实践的。“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基于社会的实践本质,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是可以通过而且也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来改变的。其次, 实践提供了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 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 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自己思维的此岸性。”[4]马克思将实践引入认识论, 将实践内化为认识过程的环节, 并用认识指导实践。他还指出,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 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明确而深刻地提出了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问题, 特别是将实践与人的本质联系起来。总之,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又有客观物质性;是认识的源泉, 又是将认识转化为客观现实的活动;它能够提升人的认识, 还能够检验认识。马克思正是由于彻底透视了实践的这些本质特性和作用, 才最终确立起科学的真理标准, 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育人也遵循了人的品德心理结构形成规律, 在知情意行的品德形成发展过程中, “行”即道德行为阶段是品德形成的目标和结果。杜威认为“关于道德的观念”和“道德的观念”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前者是有关道德的知识和信息, 与行为无关;而后者是指指导行为, 具有方向作用的观念, 是能驾驭行为者的一种价值信念体系。因此不付诸道德实践的观念是毫无意义的。而实践育人的理念在观念和行为当中搭建桥梁, 在实践的过程中, 升华观念, 强化行为。实践正是将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联系并结合起来的起始点和落脚点。作为学校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实践之于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 教育要注重知行统一, 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

三、大学生党建实践平台建设思考

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 大学生群体的深刻变化, 高校的发展变革都为大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一个更加开放, 更富挑战的局面。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实践育人理念为指导, 在大学生党建实践平台建设上实施“全过程, 全方位, 全覆盖”。

首先, 在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各级教育环节渗透全过程实践指导。在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普及宣讲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 例如在学生党校培训中可采用时事政治大家谈, 学习讨论小组答辩等形式提高入党申请人的主动思考与参与, 同时注重入党动机的端正, 通过大量的志愿者服务活动,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宗旨意识。将入党积极份子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以制度进行规范, 完善管理体系, 使志愿者活动真正深入入党积极分子的心里, 从活动的参与中真正体会服务的价值。在高年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中, 着眼于校外德育实践基地平台建设, 大学生党员通过深入的服务和奉献, 了解社会, 了解国情、锻炼毅力、磨练品格, 增强建设国家服务社会的忧患意识, 进而不断强化其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还可以通过给学生党员上党课, 使成熟优秀的学生党员一方面外树形象, 一方面内强素质。

其次, 构建以学生社团, 学生寝室, 校外基地为基础的全方位实践平台。注重学生社团作用的发挥, 通过调动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运用朋辈辅导的方式, 强化理论学习环节实践平台的建设。活跃学生政治类社团的氛围, 提高此类社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发挥在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寝室为阵地, 实现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延伸, 例如可以建立大学生党员之家, 通过公寓内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实现党员宗旨;可以通过大学生党员寝室标识, 接受全体同学的监督约束。党员校外基地建设以社区, 社会弱势群体福利机构, 专业对口企事业单位为依托, 实现学生党建工作的立体网络覆盖, 通过走基层, 走进最需要帮助的人, 走进专业服务对象使学生党员外树形象, 内强素质。

最后, 探索有效的网络平台建设路径, 实现大学生党建网络的有效覆盖。利用网络在大学生中的广泛渗透性, 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其中, 切合时代主题, 把握学生心理特点, 利用网络在大学生中的高接受度, 弘扬主旋律。微博, 微信作为新兴的即时通讯交互传播平台, 因其便捷性、实时性、交互性的特点广受学生青睐, 运用微博, 微信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是信息时代大势所趋, 是拓展学生党建工作新思路的需要, 微博微信可以为党建工作提供更及时的理论信息, 更轻松的交流空间, 更开放的组织形式, 更便捷的服务途径,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现实意义。

总之, 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实践育人理念为指导, 在大学生党建实践平台建设上实施“全过程, 全方位, 全覆盖”, 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 使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内化、升华, 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 提升大学生党建的时代感和实效性。加强实践认知, 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大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只有这样, 才能进一步把学生党建工作落到实处, 把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为完成高校的根本任务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阳明.传习录上王阳明全集[M].北京:红旗出版社, 1996:6.

[2][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137-140.

大学生党建建设 篇5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公寓已逐渐成为学生生活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学生的班级概念逐渐淡化,公寓概念逐渐增强,由学生公寓组成的社区已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全新空间。陈至立同志曾经在第十一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在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中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学生公寓管理制度和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学生公寓既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把党建工作延伸到学生公寓,既方便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考察,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活跃学生宿舍文化,又能够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来管理这些学生党员,如何来提高党组织的有效覆盖率,已成为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人文学院党委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学生党建进公寓的工作思路,求实创新,大胆尝试,打出“让党员身份亮起来,让鲜红的党旗飘起来”的行动口号,在学生公寓建立学生党组织,带动和促进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深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工作成效。

一、组织机构

毛泽东曾指出:“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账务政策两件事”。这一点而言,党支部最具优势,因为只有他们最了解情况,也最具有发言权。而学生党建进公寓,不一定要在学生

1公寓中建立完整独立党支部,我们创造性地提出:在学生党员所在宿舍建立“党员先锋号”宿舍,同样可以作为学生党建进公寓的战斗堡垒。人文学院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为组长,学生党支部书记为组员的领导机构,建立了教师党员值班、学生党员进宿舍的组织网络,依托全院49间学生宿舍“党员先锋号”开展了一系列的宿舍文化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二、措施与效果

学生党建进学生公寓这一做法,使高校学生党建“以学院条线为主”的单一渠道转变为“以学院为条,以公寓为块,条块有机结合”的多渠道,主动开辟和牢牢占领了高校学生党建的新阵地,完善了高校党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格局,使中央16号文件提出的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落到了实处,优化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成才环境,使他们能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得到教育和熏陶,这对于有效扩大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保证大学生这个群体能逐步成为我们党的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1、创新公寓党员先锋号服务领域

在公寓区建立党的组织机构:党员先锋号,学生党员要了解所负责宿舍责任区宿舍的同学基本情况、基本要求,把同学们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牢牢把握同学们的思想脉搏,把同学的需要作为第一需要,关心同学的冷暖疾苦,实实在在地为同学们排忧解难。把同学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标准,来衡量和评价学生公寓党员先锋号党建工作。每年的9-10月,人文学院进行学生党员标兵、学习标兵、学生工作管理标兵、志愿服务标兵和文明宿舍标兵等五大标兵的推荐、申报、评选,特别是对党建优秀个人和宿舍进行表彰。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对学生党员来讲,为同学服务就是实践党的宗旨、展示党员形象最重要的手段。学生党员把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带到每个同学身边,处处体现党员的先进性,以创建出学习风气浓厚,宿舍文化品位高,内务整理规范整齐的优秀宿舍为目标,开展对学生心理、学习及生活习惯的帮扶、指导工作,“让党员身份亮起来,让鲜红的党旗飘起来”,真正实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工作效果,为带动和促进学校的文明宿舍建设、营造勤奋上进的学习氛围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党员先锋号加强了学生党员与同学之间的联系,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感情,让普通同学真正感受到支部的温暖,感受到党对大学生的关爱,也让学生党员感受到了作为党员的真正价值,更为深刻地体味到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创新公寓党员先锋号服务模式

党员先锋号工作形式多样,如:邀请教师党员利用晚上值班进公寓,开展师生座谈会。建立学生心灵驿站――学生接待室、党员接待室,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进行心灵的沟通,使党员先锋号更贴近学生思想实际,为学生间进行平等交流提供平台。对贫困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并通过开展“同心圆”爱心帮困等工程、建立“同心圆”爱心基金,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每位党员准备一本《工作情况记录本》,按照自己负责的责任区把群众的基本信息在记录本上填

写完备;党员在走访宿舍过程中,要留意是否存在同学生病、晚睡、逃课等现象,发现近期行为异常的、情感上大起大落的同学尤要引起注意;要积极帮助同学解决困难,引导同学们过上积极健康的生活;宣传人文学院发展党员的相关程序,收集党员、群众的意见,并及时向上级党组织反映。各党支部开展了“优秀就在我身边”的主题支部活动和探访老党员活动,把党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3、创建党员先锋号特色网站,实现党建工作进网络

党员先锋号可根据工作情况建立自己的网站、主页,集中力量建设有基础、有特色的站点,使之成为探索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验基地”、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园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活动,把网络的优势和政治理论学习、校园文化建设、对内对外宣传等工作结合起来,运用网络增强政治理论学习和党员组织生活的效果。

大学生党建建设 篇6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区;党建阵地建设

学生社区亦称作学生公寓或学生宿舍,是高校校园的重要区域之一。学生社区不仅是学生用以起居休息的场所,更是学生获取信息、增进交流、促进成长的延伸课堂。近几年来,很多高校不断加大对学生社区的建设与投入,除了积极配备学生的基本生活硬件设施,还注重弘扬社区多元文化,强化社区育人功能。

一、学生社区发展的主要特征

学生社区是高校学生最集中的区域,也是大学生真实表达思想情感、表现行为举止的活跃场所之一。学生社区没有专业、班级、年级的明显界限,也没有年龄、地域、民族的区别,学生之间可以自由地进行沟通与交流。曾有一个调查显示,一名学生在校期间平均每天在宿舍要呆10个小时以上。可见,学生社区对大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学习生活场所,社区的发展建设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成长。学生社区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社区成员相近。居住在学生社区的一般都是18岁至25岁的在校大学生,成员年龄相近。而且,学生社区要求按照男女性别分开入住,所以居住在同一社区的成员性别一致。

2.学生社区功能齐全。为方便学生学习和生活,学生社区除了宿舍楼宇之外,一般都会配备生活服务、娱乐休闲、运动健身等设施或场所,社区的社会化建设模式使学生不用跨出校门便可获取基本的生活所需。

3.学生社区管理严格。为确保学生安全、维持社区秩序,学生社区一般都由所在学校有关部门的统一管理,而且各高校都会出台学生社区管理的规章制度,并选派管理人员入驻学生社区,加强社区监管,确保学生安全。

二、学生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高校党建工作是我党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管理模式与中小学差异较大,因此开展党建工作的方式与途径也有所不同。中小学的“班级”概念很强,党建工作可以通过班级党支部进行开展。而进入高校后,学生可自选课程,同班学生很可能一周只有几节课是全部一起上的,而且同一幢学生公寓或同一层学生宿舍可能是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居住,“班级”概念的淡化意味着学生集体意识的弱化,这对于传统的党建工作来说增大了工作难度。而且随着高校学分制的大力推行,大学生拥有了更多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意味着学生个体意识的凸显,这在一定层面上也会扩大党建工作的“盲区”。

学生社区一般位于高校校园的生活区,而党建工作相关部门的办公地点大多集中在高校校园的教学区。学生社区的多样化特征、学生社区与管理部门之间的区域差距、学生个体强大的自主性等,这些现实因素的存在无疑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仅凭学校党建工作有关部门的日常管理模式以及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难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也直接影响党建工作的成效。高校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队伍与学生骨干队伍的能动性,构建覆盖学生社区的党团学生组织,以学生队伍为依托,将党建工作深入学生社区。

三、学生社区党建阵地建设的思考

高校党建工作进学生社区是当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建设学生社区党建阵地是当前形势下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有利于推进高校的持续稳定与和谐发展。

1.建立党建阵地组织体系。学生社区覆盖面广,学生数量多,个体差异显著,党建阵地要涉及的范畴也比较广,如社区文化、文体活动、卫生服务、安全稳定等。因此,党建阵地的组织构建也是一个比较庞杂的体系,它应该牵涉到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首先,发挥高校党组织的主导及核心作用,设立学生社区党工委,统筹协调学生社区党建阵地的各项工作。学生社区党工委主要成员一般由学校有关部门的领导担任。其次,以学生公寓楼为单位设立党建阵地,党建阵地工作人员可以由学生党员来担任。如以楼宇为单位,每一幢公寓楼建立一个党建阵地,凡是入住该幢公寓楼的学生党员都可以参加党建阵地主要负责人与其他岗位的应聘。党建阵地负责人一般选派学生党员担任,其他岗位人员除了可以选取学生党员,还可以选取入住该公寓楼的入党积极分子或入党申请人。总之,以学生党员为中心,将学生骨干队伍作为党建阵地的组织核心。

2.明确党建阵地工作职能。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开展党建工作、建设党建阵地的根本保障,也是明确工作职能的体现方式。为使党建阵地各项工作的开展能够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应该建立如组织制度、工作制度、考核制度等一系列长效机制,不仅可以完善党建阵地的制度建设,还可以引导党建阵地工作人员明晰工作职责,明确工作范畴,做好自查互查,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与工作实效。

3.强化党建阵地育人作用。学生党建工作最重要的一个职能是为学生服务,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党建阵地也不例外,服务学生、培育学生是建设学生社区党建阵地的主要目的。党建阵地不仅为学生党员队伍提供实践平台,又可以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党建阵地工作人员可以深入学生宿舍征求学生喜好或者学生需求,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社区活动,为社区学生做好事、办实事,在发挥学生党员与学生骨干模范作用的同时,也能引导社区学生树立服务奉献意识,凸显党建阵地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郝达富,戴跃侬.高校应重视和加强学生社区党建工作[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12).

大学生党建建设 篇7

一、创新学生党建工作理念, 是实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生态化的根本

1.牢固确立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大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 具有明显的功利和现实主义倾向。针对这种情况,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的社会思潮, 对高校学生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

2.正确确立学生党建工作的“生态位”。

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借鉴“生态位”概念, 不同的教育次体系或教育要素, 适应不同的教育生态环境, 各自寻求适于自身发展要求的生态位置。高校学生党建作为教育体系中的教育次体系, 在高校整个教育体系中应该具有正确的生态位置。党组织是高等教育实施中的政治核心, 发挥着思想主导作用, 必须牢固树立“育人为本”思想[2] 。所以, 学生党建既不能凌驾于人才培养之上, 也不能游离于高校教学科研活动之外。党建工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指明方向, 为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提供组织保障和政治基础。忽视高校党建工作, 就会迷失办学方向。同样, 高校其他教育活动, 是高校人才培养活力与多样性的体现, 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内化。如果党建工作对其他教育次体系或教育要素干涉过多, 则会影响高校人才培养活力体现和潜力发挥。所以, 从生态学角度, 学生党建与高校其他教育活动应该是互动、协调、依存的生态关系, 应该在与学校的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融合过程中, 有效整合各种教育资源, 充分调动各方力量, 形成学生党建工作齐抓共管的合力机制。

3.切实确立高校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

坚持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地位, 是以人为本在党内生活中的集中体现, 是坚持党的根本性质和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是发扬党内民主、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激发党员创造活力的有效途径[3] 。但事实上, 由于学生党员双重身份特点和高校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 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弱化甚至忽视, 始终处于被管理、被领导、被教育的地位。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充分发扬党内民主, 尊重学生党员的选择和意见, 积极为他们提供参与学校管理、教学、发展的机会。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将学生党员自身发展与学校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才能真正确立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 从而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二、创新党员教育形式与内容, 是实现高校党建工作生态化的关键

1.建设生态型教育模式。

生态型教育“是要建立一种自然、和谐、开放、创新的新型的教育模式, 它更加重视和突出整体的功能和人”[4] 。党课教育作为一门集政治、信念、理想为一体的特殊教育, 更应该注重教学过程生态化的构建, 提高教育的时效性, 达到真正促使学生生态地看待自己, 生态地看待他人, 生态地看待社会和人类, 生态地看待自然和整个世界的目的。这就要求从事高校党务工作的管理者和教师, 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 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构建这种学生党员生态教育模式,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 (1) 与生涯教育相结合, 开展和谐教育。将生涯教育贯穿于党课教育, 可以使党的教育更具有生命色彩, 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具吸引力, 从而使党的政治思想教育更贴近学生实际, 更适应学生需求。 (2) 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开展体验教育。党员的课堂理论教育应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学校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了解社会、体验社会的机会, 让学生党员与引导者一道去体验, 去感悟。 (3) 与组织生活创新相结合, 开展党性教育。支部开展组织生活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力求做到:活动内容上要与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学校的建设发展、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每位党员的自身发展结合起来;活动方式上要有利于促进学院与社会的交流、学院不同系科间的交流、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研究生与本科生交流。 (4) 与社会发展形势相结合, 开展主题教育。及时抓住重大时事或重要节日等开展时政教育的有利时机, 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 设计富有创意的党日活动, 灵活多样地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形势政策教育和道德理想教育。

2.构建生态型教育内容。

党课的教育内容本来是丰富的, 但在实际教育中主要是理论阐述, 很少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 很少与党的自身发展结合起来, 很少与时事形势结合起来, 所以, 显得教育内容陈旧, 脱离学生实际, 缺乏感染力和说服力。高校党组织应按照中央要求, 坚持与时俱进, 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 结合学生特点, 从学生党员实际需要出发, 不断深化和更新党员教育内容。其内容由四部分组成: (1) 党的理论教育。 (2) 生态文明教育。 (3) 党性修养教育。 (4) 党员人生教育。

三、创新党建管理与评价体系, 是实现高校党建工作生态化的保障

针对当前大学生党员思想状况的多样性和入党动机的多元化, 只有不断发展和完善党建工作管理体系和党员综合评价体系, 才能保证学生入党后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 在思想、言行和实际工作中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建立完善的组织工作程序, 实现全程化管理。

健全、科学的组织工作程序和管理制度, 既为提高党员教育质量提供制度保证, 同时, 遵守、实施管理制度本身也是对党员进行组织性、纪律性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党组织可以结合学生党员的实际, 制定与学生这一身份密切关联的组织工作程序和党员教育管理制度, 比如发展党员工作的标准和程序、党员发展工作细则、党校培训制度与章程、党员奖惩条例、共青团推优制度、联系人制度、诫勉谈话制度等等, 力求使学生党建各项工作有章可寻, 有据可依。尤其在党员发展过程中, 为了确保发展质量, 必须严把“六个关口”, 即培养关、推荐关、考察关、公示关、审批关、转正关, 同时要大力加强入党前培养和入党后教育, 真正做到全程教育和管理, 保证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常态化。

2.建立党员多元评价体系, 实现目标化管理。

因为大学教育的周期不长, 决定了学生党员在校培养和考察的时间比较短, 存在理论功底较浅, 党性原则不强, 对党的认识还不够深刻等特点, 尤其是对党的事业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 还不能很好地处理荣誉和责任、奉献和索取的关系。面对这种情况, 如何在短暂大学教育期间, 对学生党员实行有效的目标管理, 如何用发展的眼光对学生党员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 多元评价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好的思路和工作理论依据。在该理论的指导下, 学生党员目标管理与评价体系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设计:一是在评价指标设置上, 应充分考虑到学生本身的特点、主要任务和实际发展需要, 将政治思想、组织观念、党风党纪、党员示范作用等作为目标考核和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 再将一级指标继续分解为政治理论学习、思想表现、遵守党内生活制度、增强组织观念、遵守党的纪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及发挥模范先锋作用等二级指标, 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需要继续将二级指标细化为三级、四级指标, 并对每一项指标赋予评价标准和分值。二是在评价方式方法上, 应注意评价的多层面、多角度, 最后综合多方面意见给予客观评价。

摘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生态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指明了方向, 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应以此为指导, 从创新学生党建工作理念、建设生态型教育模式、构建生态型教育内容、完善管理与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 建立更具时代特征、更具活力、更贴近学生实际的学生党建生态工作机制。

关键词:学生党建,生态工作机制,高校,创新

参考文献

[1]赵理富.社会生态环境变迁与政党文化创新[J].科学社会主义, 2007, (5) :32~34.

[2]孙辉.高校党建工作必须坚持以育人为本[J].江苏高教, 2002, (6) :112~113.

[3]方守江, 谢应喜.论大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与主体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 2008, (3) :71~73.

大学生党建建设 篇8

高校作为优秀青年的集中地, 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学风一方面体现为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表现出的精神面貌和行为风尚, 另一方面是教师教风师德、治学态度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反映, 直接关系学生价值观的确立和学校未来发展[1]。 体育院校由于专业特点, 学生往往存在重体育训练、轻文化学习的现象, 学风成为体育院校需要重抓、狠抓的主要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端正学生学习目的与动机, 是体育院校学风建设的重要课题。 充分认识体育院校党建工作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性, 踏实践行党建工作中的各项任务, 通过学术报告会、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先进分子的模范带动作用, 拉动学生学风建设, 无疑在体育院校学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2.体育院校学生学风建设现状影响分析

体育院校学生的学风问题随着我国社会发展、高校快速建设愈加凸显。 综合分析学生学风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2.1社会大环境对体育院校学生学风建设的影响。

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势使学生受到一些负面影响。 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就业形势严峻等社会风气和现象直接或间接影响高校教育, 使一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误区, 影响高校学风建设[2]。 体育院校扩招, 生源数量增加, 质量有所下降, 一些学生的学识与思想并未达到大学要求的规格, 学习缺乏主动性, 学习目标不明确, 成为体育大学生学风的主要问题。

2.2学校管理对体育院校学生学风建设的影响。

体育院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相对于市场经济体制较为落后, 对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 重视程度不够。 日益显露出的教育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老套、设备仪器落后、培养目标不明确等问题, 导致学生求知欲降低, 丧失对专业或课程的学习兴趣。 教学管理松散、校园文化匮乏等都对大学生学风建设产生很大的影响。

2.3教师素质对体育院校学生学风建设的影响。

体育院校管理体制相对落后, 使某些教师失去应有的职业道德。 教师缺乏应有的爱心和责任心, 履行职责不到位;教学态度敷衍, 教学方法单一;对学生到课情况不管不问, 上课时根据个人意愿授课, 课堂内容随意化;随意停课、调课, 对学生作业不认真批改, 对考场纪律管理不严, 使一些学生学习兴趣大减, 制约体育院校学风建设的发展。

2.4个人因素对体育院校学生学风建设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就业压力面前, 大学生既承担着家庭赋予的重托和期望, 又面临社会定位的困惑, 都显出心理适应能力较差, 不能正确定位[3]。 诸多功利主义色彩的渲染, 使一些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变得更直接和尖锐。 近年来, 生源质量降低, 文化知识欠缺, 责任观念差, 学习目的态度缺乏对体育院校学风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2.5家庭环境对体育院校学生学风建设的影响。

体育院校专业的特殊性导致学生性格外向, 自我表现意识较强, 自律能力弱, 表现为好动不好静, 重运动轻思考, 重朋友情义轻家庭约束, 不少数学生家长与子女关系疏离, 相互之间缺乏情感交流, 使其亲情淡化, 更谈不上对学生学习的关心, 间接导致体育院校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疲于应付, 直接影响体育院校学生的学风建设。

3.体育院校学生党建促学风建设工作方法探索

体育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学风建设的基础工作, 学风建设为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平台。 体育院校应以学生党建为抓手, 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引导作用和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 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式和手段, 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3.1建立“学生党员责任区”, 实施党员学习帮扶计划。

建立“学生党员责任区”, 根据学生党员实际情况, 以学生党员所在班级、活动自然区进行分片划区、分级划定、对口取向、全面覆盖, 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结合责任区成员实际情况, 在专业课程学习、英语、计算机过级、综合素质拓展等方面制订责任区党员帮扶计划, 利用党员与学生直接接触的优势实行帮扶工作, 使优秀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工作上带动相对滞后的学生[4]。 党员帮扶计划不仅能引导和促进学生转变意识形态, 坚定学习信心, 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了解学生困难, 而且能发挥党员先进性, 及时进行疏导、鼓励和支持, 锻炼学生党员的组织水平和领导能力, 使学生党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2签订“党员责任承诺书”, 建立“党员工作考核机制”。

学生党员与所在支部签订“责任承诺书”, 对于党员的责任承诺, 党支部通过网站、宣传栏等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 强化支部党员的党性意识, 相互监督、严格自律、积极上进。 制订和完善以学风为主要内容的学生党支部、班级宿舍党小组和学生党员工作考核制度。 用制度塑造人, 是对学生党员加强管理和深化教育的有效措施, 有助于树立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 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有效建设优良学风[5]。 提高考核的量化指标, 实行以学习成绩为主要指标的党员目标化管理, 有助于学生党员明确在学风建设中的责任, 促进班风和学风转变。

3.3成立党员学习兴趣小组、职业规划工作室、创新创业竞赛项目组。

指导和帮助学生党员组建学习兴趣小组、 职业规划工作室、创新创业竞赛项目组。 由党总支协调安排教师予以指导, 加强学生党员专业基础学习, 提高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 由学生党员牵头, 接受积极分子和普通同学, 形成以点带面的良好局面。 通过党支部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与“自主创新创业”讲座, 党员包干, 加强对非党学生展开职业规划和自主创新创业引导和鼓励, 按照创业计划模式组建学生创业型社会实践服务队, 并进行职业规划大赛等, 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和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为提高学风建设提供基础动力。

3.4创新学生党建活动形式, 推进“三个一工程”开展。

让学生党建工作因地制宜、合理协调地发展, 把学生党支部工作与学风建设相结合, 发挥党支部思想教育的优势, 将学生党建工作由单一型、封闭型转变为多样型和开放型, 创新工作模式, 让学风建设工作积极稳步地发展[6]。 同时, 推进“三个一工程”的开展, 提倡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听一首好音乐, 并写出心得体会, 让学生党支部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展示, 让党支部成为党员们交流思想、沟通信息、推进工作的有力平台。

3.5建立已毕业学生党员骨干信息库, 为在校学生党员创建实践和交流平台。

加强与已毕业骨干学生党员的联系和沟通, 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社会资源为在校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提供专业实践平台, 通过交流会、座谈会、走访等方式, 开阔在校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的专业视野, 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促使学风改善。

3.6成立班级和宿舍党小组, 参与班级学风建设。

在有三名以上党员的班级成立班级党小组, 明确班级党小组的职责, 要求党小组主动参与班级事务。 特别学风建设当中, 主动关心和帮助困难同学, 树立党员先进形象, 营造良好班风学风。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在宿舍、餐厅、图书馆等场所自主学习。 将党小组深入学生宿舍, 在宿舍里创造适宜的学习空间, 以弥补党建工作在日常工作中的不足, 把以党建促学风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3.7拓宽新渠道, 运用新媒体。

新媒体满足大学生对信息的需求, 学生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工具了解世界、认知世界。 应建立学生新媒体党支部工作交流平台, 在平台进行知识讨论、答疑解难等学术交流, 进一步推动新媒体视角下学生党建活动, 用这一实用有效的意识阵地将学风建设融入网络这个快速、方便、新潮的交流方式中, 用现代化科技的力量带动学风建设工作发展。

4.结语

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建设发展的永恒主题, 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支撑, 必须摆在院系教育教学的核心位置。 实践中, 学风总是与学生党建工作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推进学风建设深化与可持续发展需要学生党建工作起统领作用, 只有不断创新学生党建工作, 才能显著促进学风改善, 为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良好学风是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有力保证, 学生党建工作在促进高校学风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 是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和主战场。体育院校基层党组织通过创新学生党支部活动形式, 强化党员主体意识, 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 开展党员主题教育活动, 发挥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的作用, 在促进优良学风建设中具有核心作用。

关键词:体育院校,学生党建,学风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金晶.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学风建设中发挥作用的途径研究[J].华章, 2011 (11) :117-118.

[2]费文晓.高校学生工作与学风建设实践[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3) :41-43.

[3]段汝和, 张建明, 程丽琴.以大学生党建为统领, 深入开展高校学风建设[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2009 (1) :100-102.

[4]马祥甸.党建工作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应发挥更大的作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教通讯) , 2009 (11) :66-69.

[5]王务均, 张茜秋.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上半月) , 2007 (11) :74-76.

大学生党建建设 篇9

一、独立学院学风存在现状

第一, 独立学院学生的录取决定了大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 除了少数高考发挥失常和填报志愿失误等被独立学院录取的学生外, 大部分学生的考分远低于一本和二本。由于学习习惯不好, 学习缺乏主动性, 所以在校学习效果不是很好:独立学院的学生基本上划分为“三三三”三个层次, 即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不知道到大学是来做什么的, 对考试报无所谓态度, 白白浪费四年大学时光, 严重破坏学风和校风, 对个人及学校都产生不良影响;其次, 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有学习目标拿“两证”, 但无积极进取心, 满足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只要不违反校纪校规, 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即可, 平时学习不积极, 考前搞突击, 考试报侥幸心理, 这部分学生缺乏主见, 对学校组织的活动不感兴趣, 日子得过且过;还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虽然高考失利, 却没有丧失信心, 经过认真反思, 总结经验教训, 确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刻苦勤奋, 参加学校活动积极, 活跃在学生会、自律中心和社团等各个组织, 这部分学生学习积极主动, 综合能力强。由此可见, 独立学院学生之间差距较大。

第二, 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庭经济相对富裕, 家庭条件较好, 缺少吃苦耐劳的锻炼, 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自律性相对较差, 生活自理能力弱, 在整理和打扫宿舍卫生方面表现出严重不足。但是独立学院学生爱好广泛, 多才多艺, 在文艺体育方面尤为突出, 校内外活动参与意识强, 对学生干部的竞选及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 功利色彩浓厚, 缺乏务实精神。

第三, 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和思想的影响, 导致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 学习无用论, 找工作靠关系论等错误观点在独立学院学生头脑中占据一定的地位, 致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混日子现象严重, 学习风气衰退。此外, 社会上对独立学院学生的认识还存在误区, 很多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的学生也很排斥, 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因此独立学院的学生对自己毕业文凭的含金量、毕业后的出路等都表示怀疑, 普遍感觉到前途渺茫, 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

二、学生党建工作和学风建设的关系

学生党建工作能够在大学校园营造和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政治氛围, 是学风建设的政治保证, 加强党建的过程就是加强学风建设的过程, 是促进学风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流于形式, 需要借助载体, 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落到实处, 而且只有优良的校风学风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学校发展的党员质量才有保证, 因此学风建设是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有利平台和质量保障。学生党建工作和学风建设相互渗透, 相互依存, 把学生党建工作和学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同时也有效的促进了学风建设。

三、以学生党建工作为抓手促进独立学院学风建设创新

(一) 严格党员发展程序, 坚持党员发展标准, 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

独立学院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 但并不是说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的发展要求和标准也要降低。独立学院发展学生党员要严格按照党章要求掌握党员标准, 并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对发展对象在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成绩、行为习惯、为群众服务等方面有明确的规定。作为党员发展对象一定要是思想积极上进, 学习成绩优异, 工作踏实负责, 生活中助人为乐且有良好群众基础的品学兼优、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学生, 发展这样的学生入党, 才能在学生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风气。独立学院有其独特的学生特点和学风现状, 发展党员要坚持“成熟一个, 发展一个”的发展原则, 力求发展一名党员, 树立一面旗帜, 确立一个榜样, 带动一片学生, 抓好党员发展质量关, 将培养发展学生党员的过程作为端正学风校风建设的过程, 以党风带学风, 提高独立学院学生日常管理的有效性。

(二) 注重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 抓好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

重发展前轻发展后的做法, 容易使学生党员入党后思想上有所松懈、对自己要求有所放松, 不能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在平时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 抓好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 发挥学生党员的作用, 以党风带动学风建设。对于已经被吸收进党组织的学生党员, 教育管理形式要多样化, 要打破以往以谈话、座谈为主的教育方式:请校内外优秀党员“以身说法”, 举办经验交流会, 定期对学生党员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及对国内外时事热点了解情况进行检查, 提升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 组织学生党员结合自身的特点, 肯定成绩, 寻找差距,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对学生中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讨论, 使学生党员增强党员意识, 严格要求自己, 勤奋学习, 遵守校规校纪,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团结与带领广大同学共同进步;丰富教育载体, 改进教育手段, 引导学生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学生党员要充分认识到自身是学分建设的核心力量, 是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重要部分, 与其他学生组织骨干一起通力合作, 以促进学风建设为出发点,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归宿, 举办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 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学术创新, 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增强教育的效果。

(三) 制定考核机制, 督促学生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学生党员是学风建设的核心力量, 是教育的主体, 有其自身的先进性, 同时, 学生党员的身份也是学生, 也存在自身的弱点和局限性, 合理可行的考核机制, 可以督促帮助学生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 学生党员自身不但要始终保持学习上的先进性, 还要实行“一帮一”或者“一帮多”帮扶制, 对班级和身边学习困难和自制力差的同学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帮扶,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团结与带领广大同学取得共同进步; (2) 所有党员要“挂职”锻炼, 不在班级担任职务的, 一定要进学生会、自律中心、社团等学生组织, 从基础做起, 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 给党员划分责任区, 试行在党员所在宿舍挂“党员宿舍”牌, 促使他们主动动深入群众中去开展工作, 在工作实践中经受锻炼, 随时接受群众的监督, 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 建立党员工作站, 成立学生党员志愿者团, 利用学生党员自身优势, 全方位为广大学生服务。多层次的学生党员管理考核机制在扩大党员发挥作用范围的同时强化了党员的管理, 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 学生党员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表现及起到的作用都将定期反馈汇总到学生所在党支部, 成为党支部考评学生党员的依据, 作为评先创优的条件之一。

大学生党员是学校党组织密切联系广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 是广大同学中的先进分子和骨干, 是学风建设的的参与者、践行者、宣传者和引领者, 独立学院学风建设, 必须以抓党员队伍建设为中心, 发挥学生党员学习上的带头作用, 组织上的凝聚作用, 道德上的表率作用, 以点带面, 达到“发展一个, 带动一片”的育人效果。实践证明, 抓好学生党建, 可以有力地促进学风建设, 使独立学院学院学风明显好转;抓好学生党建, 已成为推动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张莹.高校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调查[J].中国国情国力, 2008

大学生党建建设 篇10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是衡量高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而良好学风的形成离不开扎实的学生党建工作, 学生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工作存在紧密联系, 研究独立学院党建与学风建设相结合的对策, 对促进独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独立学院学风现状分析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气质和灵魂, 学风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笔者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途径深入了解独立学院学风现状并对其进行剖析。

1.1 独立学院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独立学院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独立学院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 迟到、旷课、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 甚至出现沉迷网络游戏、厌学等不良行为[1]。当前独立学院对学风建设缺乏必要的、总体的思考与规划, 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 更多只停留在肤浅的口号上;社会上对独立学院学生的认识存在误区, 很多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学生存在偏见, 致使独立学院学生对自己毕业文凭的含金量、毕业后的出路等表示怀疑, 普遍感觉到前途渺茫[2]。

1.2 独立学院学风问题的原因分析

经过对独立学院学风现状的深入调查和分析, 笔者发现影响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社会因素, 家庭因素, 学校因素等, 但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自身。独立学院学生作为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主体, 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 在学风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进入大学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业规划, 缺乏应有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没有意识到大学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学习是提升自我价值、完善自己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 独立学院学生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学习机制来引导和督促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端正学习态度, 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

2 独立学院加强学生党建工作促进学风建设的意义

党建是学风建设的政治保证, 学风建设为党建提供重要平台。独立学院在学风建设过程中, 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创新, 注重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强化其在学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将党建与学风建设相结合, 以党建促进学风建设, 弥补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不足, 对独立学院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2.1 党建促学风是学院发展的需要

独立学院因其办学历史短, 办学经验及模式尚在摸索和形成之中, 在学风建设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以学生党支部为依托, 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和机制, 加强学生党建工作, 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可以很好地弥补独立学院学风建设中的不足。因此, 它是促进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重要手段。

2.2 党建促学风是社会形势的需要

独立学院党建促学风创新模式的实践, 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全面发展, 在加强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同时, 为党和国家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接班人。

2.3 党建促学风是众多学生的需要

独立学院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自控力较差, 学习缺乏激情。而学生党员通常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 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 他们的言行会对周围同学产生导向作用, 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将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 影响和带动其他人。因此, 可利用同伴教育和榜样的力量促进学风建设。

2.4 党建促学风是实践应用的需要

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特殊群体, 既是工作对象, 又是开展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 是推进学风建设的主力军。在学风建设进程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独特作用, 拓展党建工作新领域、新平台, 从而把党建工作和学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促进良好学习氛围与优良学风的逐步形成。

3 独立学院加强学生党建工作促进学风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3.1 加强学生党建工作促进学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学生党支部的不断发展, 支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思想、学习、工作上已成为学生中的佼佼者, “以党建促学风”, 有效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 让他们带领党支部所属院系专业学生努力学习, 营造良好而浓厚的学习氛围已成为我院党建促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实践中, 我们引入“1+2+3=1”的工作体系:表示“1个阵地+2个载体+3个创新=1个目标”。“一个阵地”, 即以学生党员党建帮扶引导为主要阵地;“两个载体”, 即以学生寝室和专业班级为重要载体;“三个创新”, 即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实现“一个目标”, 即形成了以党建促进学院学风建设的良好局面, 对加强学生党建工作促进学风建设进行了一些探索:

(1) 抓新生教育, 开展新生入党启蒙教育活动

由党支部学生党员向大一新生介绍党的基本知识, 并就学习、班级工作、学生会工作等方面授予新生一些经验, 引导新生早日端正入党动机, 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激发其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 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掌握专业技能, 全面发展。使大一新生加深对党的知识的了解, 激发了学习动力, 为培养优秀的党员打下基础。

(2) 抓党员教育, 开展支部党员学风建设活动

在学生党员当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使学生党员坚持做到“学习上是典范, 工作中是示范, 生活中是模范”, 这不仅是体现了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 也体现了党组织的先进性。在学风建设中,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学习上的榜样作用[3], 组织开展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学风现状研讨会, 贯彻“学风建设从我做起”的理念, 发挥集体智慧, 探讨促进学风建设的可行方案。在党支部所属专业班级范围内召开学风建设动员大会, 倡导同学们积极踊跃投入到学院学风建设中来。

(3) 抓阵地建设, 开展党员学风建设帮扶活动

学生党员按寝室划分学风建设小责任区, 以专业班级为单位划分学风建设大责任区。每个党员负责带动两个或两个以上“问题”学生, 包括学业有困难学生、心理障碍学生和违纪处分学生;建立学生党员“扶困助弱”考查制度, 学生党员定期交流扶助进度和好的工作方法, 汇报近期扶助成效和业绩, 表彰高质高效完成任务的先进党员;根据本人、相关同学及责任区的表现情况作为发展、转正预备党员和党员考核的依据。

(4) 抓网络载体, 开展新媒体下学习平台交流活动

将党建工作与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通信手段相结合, 以现代通信手段作为党建促学风建设工作的新载体, 创建党支部学风建设QQ群, 设置红色博客与论坛等, 把党建工作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有机结合, 由学生党员定期上传有价值的学习资料给大家共享, 彼此交流学习经验, 互相探讨。

(5) 工作成效:

“1+2+3=1”的工作体系以目标明确、形式新颖、执行便捷、涉及全面等特点, 采用广大学生普遍接受的方式, 极大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加强了寝室班级学风建设, 促进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党员综合素质的发展、支部党建工作的创新建设。通过实践, 党支部所属专业班级在大学英语四六级, 计算机二级等考证方面通过率大大提高, 期末考试不及格率明显下降。

3.2 加强学生党建工作促进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独立学院党建与学风建设相结合有巨大的优越性, 党建与学风建设二者相互渗透, 相互促进。在实践探索中, 笔者认为学生党建促进学风建设还需形成长效机制。

3.2.1 完善学生党员发展、培养和教育机制, 为党建促学风建设提供保障

学生党员作为独立学院党建促学风建设的主体, 肩负着发挥党员先进性, 促进学院学风建设等重大使命。因此, 必须严格学生党员的发展、培养、教育、监督等各个程序, 确保学生党员队伍的质量。

(1) 加强入党前期教育, 引导入党积极分子端正入党动机

各级学生党组织应对学生入党前期的教育和培训高度重视, 因为前期入党教育在学生入党动机的转化方面起关键作用, 能够使学生在发展前期做好心理和思想上的准备, 形成正确理念, 端正入党动机。

(2) 严格党员发展程序, 坚持党员发展标准, 把好党员发展的质量关

把好党员发展的质量关, 从源头上保证党员的质量, 是保证党员队伍总体素质的重要前提。独立学院发展学生党员一定要是思想、学习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 这样才能在同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形成“比赶超”的学习风气, 提高独立学院党建促学风的有效性。

(3) 制定学生党员长效监督管理机制, 抓好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

许多学生党员入党前热情高涨, 加人党组织以后, 反而对自己的要求有所降低。因此, 要全面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监督和管理, 形成长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党员的培养教育是党员素质和质量的有力保障, 要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党员树立“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 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的观念, 时刻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3.2.2 创新党建工作形式, 为党建促学风建设开辟新途径

当前, 独立学院党建工作普遍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模式阶段。传统的学生党建工作强调简单灌输和道德说教, 多采用支部会议、讲座等形式,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 挫伤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这种模式下, 党建工作很难与学风建设有机结合。因此, 党建工作急需打破传统的工作模式, 开辟新途径。

(1) 党建工作与团建工作相结合

以党建带团建, 加强团组织建设, 把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推优的必要条件。充分利用党团活动日积极开展各种学习活动, 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学习氛围。通过以党建带团建, 使一大批团的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不断增强团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4]。

(2) 党建工作与班级工作相结合

班级是学院学风建设的主体单元, 也是学生党支部的主要依托, 促进党建工作与班级工作的结合是科学地进行党建工作的必经途径。学生党支部可开展各种活动, 促进党建工作与班级工作的有机结合, 形成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的氛围。

(3) 党建工作与宿舍管理工作相结合

学生宿舍以人数少, 便于管理, 易于沟通等特点, 不失为党建工作的又一重要阵地。学生党员可以宿舍为单位, 努力创建优良学风宿舍, 推行“党员示范寝室”和“学风示范寝室”, 把学风建设的内涵延伸到同学们的生活区域, 加强学生宿舍文化阵地建设。

大学生党建工作作为独立学院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以学生为本, 勇于探索和创新, 以学风建设为新的载体, 将党建工作贯穿到学风建设的全过程,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储璧茜.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 2011.12.

[2]李雪琪, 崔源.以学生党建工作为抓手促进独立学院学风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2.

[3]游茂, 彭振兴.试探独立学院如何以党建促进学风建设[J].科教导刊, 2012.5.

上一篇:班级管理中的赏识教育下一篇:自动报警联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