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竞争力分析

2024-07-20

国际竞争力分析(精选十篇)

国际竞争力分析 篇1

一、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本文在可获得的数据的基础上, 建立包括三项指标的测评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将相对数指标和绝对量指标结合起来, 即反映进出口的比较优势指数、反映出口所占比例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反映市场占有率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

(一)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RCA) , 是研究产业竞争力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有力工具, 该指数认为i国在j产业或产品上的比较优势可以由j产业或产品在i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当期世界贸易中该产业或产品占世界贸易总额之比“显示”出来。该指数的计算式为RCAij= (Xij/Xit) / (Xwj/Xwt) 。如果RCA大于1, 说明i国第j种商品具有“显性”比较优势, RCA小于1则说明没有“显性”比较优势, 或者认为“显性”了比较劣势。

(二) 比较优势指数

比较优势指数 (CA) , 即一国某一产业或产品的净出口总额与进出口总额之比, 它是一个剔除了各国通货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的影响, 也排除了因国家大小不同而出现的国际间数据的不可比较性, 因此, 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之间, 比较优势指数具有相当的可比性。该指标的理论值域为 (-1, 1) , 在值域内, 竞争力单调递增。取值大于0, 说明比较优势大, 且越接近1, 表明该国该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反之, 则说明比较优势小, 行业竞争力也越小。该指标的计算式为CAij= (Xij-Mij) / (Xij+Mij) 。

(三) 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 即一国某产业或产品的出口总额占世界市场出口总额的比率, 在综合考虑该国整体规模和实力的基础上, 可以简洁地表明该国该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该指标的计算式为Aij=Xij/Xwj。

二、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本文选取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代表发达国家, 韩国和香港代表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与我国进行对比。在时间段的选取上, 选择了1997~2007年为计数阶段, 考察最近几年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一)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国际比较

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主要的服务行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具体情况如表1。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 (UNCTAD) 的数据库整理计算得出

从表1可以看出, 我国总体服务竞争力在9个国家和地区中最弱, 保险服务、金融服务、版税和许可证服务排名倒数第一, 只有旅游处于前列, 具有比较强的竞争优势。尽管我国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低于德国和美国, 但由于在建筑、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出口具有比较优势, 从而使得按照贸易量比重加权后的RCA指数超过这两个国家。日本在旅游、建筑和专利服务, 韩国在运输和政府服务方面的优势使得他们的总体RCA指数高于我国。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 (UNCTAD) 的数据库整理计算得出

(二) 比较优势指数的国际比较

服务贸易通常分为三大重要类别, 即运输、旅游和其他 (包括通讯、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文体娱乐和其他商业服务8项) 。其中第3项大都是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的服务项目。我国与其他国家主要的服务行业CA指数比较如表2所示。

表2结果显示, 我国服务贸易行业CA指数的国际排名落后于发达国家。2006年我国运输业的CA指数为-0.24, 低于美、英等发达国家水平, 在所考察的9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最后。我国旅游业的CA指数为0.17, 在9国和地区排序中名列第3, 说明我国旅游业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 并不十分乐观。在包括金融服务、保险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行业在内的其他服务贸易行业的CA指数方面, 我国为0.05, 在9国和地区排序中名列第4, 处于中等水平, 这表明我国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还有待提高。

(三) 服务出口市场占有率的国际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 虽然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占有率还不是很高, 最多只占到3.90%, 其比较优势并不明显, 但从时间序列上观察可以得出,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明显处于上升过程, 竞争能力正逐渐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从1997年的1.78%增加到2007年的3.70%, 增长了近3倍, 世界排名也上升到2007年的第7位。这充分反映出, 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服务贸易总体上竞争力不断增强。

从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比较来看,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增长也很突出。1997年我国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排名最后一位, 大大落后于当时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 至2005年就已经超过韩国和中国香港, 最近两年我国的服务贸易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 已经逐步拉开了与韩国和中国香港的差距, 甚至超过了意大利。在发展中国家中,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上升也是最快的, 11年中提高了2.12个百分点。虽然目前我国是惟一排名在前10名的发展中国家, 而且已经表现出良性的发展势头, 但是要看到我国的服务贸易市场份额与美英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资料来源:根据UNCTAD数据库和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1997-2007) 整理计算得出

三、结论

通过对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以及对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考察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各部门的竞争潜力与竞争实力, 综合上述指标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 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较弱

我国的服务贸易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具备竞争优势的, 虽然服务贸易竞争力近年来上升的幅度越来越大, 但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仍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 竞争力还很弱, 尤其在服务贸易质量上。因此,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 尤其是英美发达国家的经验, 用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二) 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处于劣势

在大多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 我国都不具备竞争优势。例如, 金融、保险、咨询和专有权等领域, 指数都较低, 说明竞争劣势非常明显。不仅如此, 我国贸易量大的都是运输、旅游等低附加值的产业, 而这些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都正在逐步萎缩。相反, 在全球服务贸易中欣欣向荣的商业服务行业, 我国的国际参与程度非常低, 如金融、通讯、电影等。保险、咨询虽然贸易额比较大, 但基本是处于贸易逆差地位, 完全没有出口竞争优势。

1.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力急剧滑坡, 说明在银行业逐步开放的情况下, 外资商行强占我国本土市场的规模程度远远强于中资银行的对外扩张。脆弱的我国金融业如何应对全球竞争是我们必须对应的严峻挑战。

2.通讯行业在最近几年的竞争力也在逐步下滑, 可以看出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贸易保护逐步消除的趋势下, 我国原先享有垄断地位的通讯服务商需要改进其经营方式, 未雨绸缪。

3.专有权利使用费、特许费和保险这两个行业一直竞争力较弱, 没有任何改观。由于这涉及我国司法和社保体系的改革, 这种深层次的体制改革困难重重, 所以短期内它们的国际竞争力应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尤其是保险业, 国家宏观调控使其经营模式的不确定性极大, 例如保监会对其销售产品种类的限制、对其投资品种的限制等。未来大金融格局的出台, 如保险银行证券混业经营、协同监管等都有可能对金融保险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三) 产业竞争力分析——劣中取次劣

我国具有竞争力的项目主要集中于传统的劳动或资源密集型产业。从CA指标上看, 在我国的服务贸易中, 大额贸易项目中具备出口竞争力的是旅游、计算机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而缺乏出口竞争力的是运输、保险和专利。在小额贸易项目中, 具备出口竞争力的是建筑、广告和电影, 而缺乏出口竞争力的是通讯、金融和咨询。

1.旅游服务业的优势

旅游服务比较优势较为突出, 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强。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是开展得最好的, 也是开放程度最高的。我国的旅游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中上游位置, 尤其是入境旅游, 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三大指数在近几年基本处于波动中有所上升的状态, 说明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在逐渐提高。旅游业是我国服务贸易中有优势的产业之一, 是增加国家财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2.建筑服务业地位提升

建筑服务业在最近几年地位有所提升, 三大指数表现出强劲的上升趋势, 尤其是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的较快发展, 使该行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现已发展成为我国服务贸易中的优势产业之一。

(四) 有潜在竞争力的幼稚产业

1.电影、咨询的竞争力在逐步好转, 说明这些行业正在逐步走出国门。尤其是电影行业, 随着我国打击盗版力度的加大以及国产商业片的兴起, 中国电影传媒行业正处于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2.计算机服务业的竞争力提升也体现了我国科研总体实力的提升, 这个行业具有很强的外包效应, 因此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潜力, 这和最近几年国家的政策扶持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外包就其本质来说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我国大批的软件从业人员只能从国外拿到底层的项目, 通过机械重复的劳动而赚取微薄的利润。因此需要考虑如何由单纯的外包出口转向品牌出口。

摘要:在研究了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基础上, 从RCA和CA指数以及国际市场占有率三个指标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 通过中外比较分析的方法找出我国服务贸易中的优势行业和潜在优势行业, 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优势

参考文献

[1]傅京燕.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特征的国际比较及提升对策[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2008 (3) :31-35.

[2]吕世平, 范蕾.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比较分析[J].国际贸易, 2006 (2) :20-22.

[3]鲁晓东.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济探索, 2007 (10) :23-27.

湖北汽车国际竞争力分析 篇2

关键词:湖北省 汽车产业 国际竞争力 对策 ABSTRACT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economy is the automobile industry.Its industr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ntent, many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related enterprises, and many jobs.It plays a role that cannot be ignored in China's economic system.In recent years,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n Hubei Province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industrial clusters have gradually formed and improved.They have become the sixth largest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base in China and have played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entire national economy.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Hubei automobile industry and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Hubei Automobile International,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and consults relevant literature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utomobile development,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The concept was defined, and then the status quo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n Hubei Province was introduced.The status quo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n Hubei Province and the main problems were analyzed.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with strong persuasiveness and reliability were put forward.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Hubei's automobile industry has made a prospect.Keyword:Hubei Province Automobile industry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Methods 目 录 1 引言 1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概念界定 2 2 湖北省汽车产业现状 4 2.1 湖北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 4 2.2 湖北省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5 2.3 湖北省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 6 3 汽车产业竞争力所面临的问题 7 3.1 自主品牌不如合资品牌竞争力强 7 3.2 有优势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及规模不足 7 3.3 零部件实力较整车实力弱太多 7 3.4 产能规模难以进一步扩大 7 4 提高湖北汽车国际竞争力的建议及对策 8 4.1 巩固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的实力 8 4.2 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 8 4.3 优化汽车产业布局 9 4.4 建立完善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体系 9 5 湖北省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前景 10 结束语 11 致 谢 12 参考文献 13 1 引言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汽车工业与国家总体发展规划的实施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它将内外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联系起来。它的发展不仅彰显国家的工业水平、经济实力,更体现生活生产方式的变革。湖北省作为我国第六大汽车制造地,提高其国际竞争力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行业的竞争力与国家生活水平甚至国家的工业安全密切相关,如果有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国际竞争力将会不足,并影响国际经济的安全。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湖北省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国际竞争力指标,对湖北现阶段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做出判断找出其存在问题,并就其国际竞争力水平的提升给出建议。

中国和俄罗斯是国际上的邻居,贸易往来频繁,同时又都是金砖国家的成员,当前中国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自由化,但是和俄罗斯没有贸易自由化。两国关系密切,自金融危机后,双方会晤更加密切,战略伙伴关系日趋紧密,中国应当抓住机会,将与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合作提上日程。

汽车行业的发展愈加迅猛,正在成为现阶段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主要经济增长点。

湖北一直是中国的汽车大省,但在世界汽车上没有地位,其现有的发展一直存在局限。如今,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的汽车工业都在飞速发展,所以湖北汽车发展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增进对湖北汽车贸易知识的认识,从而为湖北汽车在国际贸易中创造更好的发展。利用汽车行业的高利润为湖北经济带来进一步发展,并且能够使中国汽车企业制造的汽车成为全世界汽车的主要来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顾玲玲学者的《中国汽车产业外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分析到随着国际贸易的逐渐深化,汽车产业作为工业中的龙头产业,已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重要标识,而我国的汽车产业外贸竞争力偏弱,在竞争中位于相对劣势地位,在自主创新、研发支出、专利发明等方面的水平都有待提高。

李荣飞学者的《提升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品牌国际竞争力对策研究》一文中,对我国的汽车品牌的竞争力的提升进行深层次挖掘,对国际市场占有率低、整车技术薄弱、对外依赖性强等问题都给出了解决对策。

方春英学者的《湖北省汽车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一文中指明了湖北的支柱产业正是汽车工业,同时湖北省汽车工业正在飞速发展,逐步建立了汽车的产业集群,制造基地在全国可以排上第六名,但湖北省由于一些:汽车产业布局分散和规模较小不成体系等问题,并不能算是汽车产业最强的省份之一,这些问题限制了湖北汽车的发展,降低了国际竞争力。

段晶明学者的《湖北省汽车产业出口发展战略研究》从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汽车出口基地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湖北省汽车出口产业的现状,分析了当前湖北省汽车产业出口的面临的形式和其存在的问题。

国外研究现状:

Cai,Chun学者的《A research on Chinese automobile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首先分析了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做出判断,以期为汽车制造企业业务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信息,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Wang, Fen学者的《Development Status and Competitiveness Analysis of Automobile Industrial Cluster in Xiangyang》汽车工业具有较长的产业链、配套环节和复杂的生产方式。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襄阳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前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襄阳具有新能源的绝对优势。提出了襄阳汽车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战略建议,包括优化和调整汽车产业内部结构、细化汽车产业链、与武汉、十堰等协调发展汽车产业从而提高竞争力。

1.3 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概念界定 在分析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时,现有文献将引用四个主要理论和评估系统:

首先,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估体系。主要根据相关进出口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如在国际上市场占有份额,显示比较优势和贸易竞争力指数等,均以某进出口比例为基础。工业对总贸易量,或出口数量与国内产出的比率,计算数据更加一致,因此计算结果大致相同。

第二,钻石模型评估系统。在经济,社会,文化,体制和政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创造和维持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产业与产业内部的协调发展对产业竞争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该理论旨在表明,国家竞争力的微观基础是企业的竞争力。相信企业的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还可以提高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第三,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国际管理学院(IMD)评估系统。他们关为产业竞 争力提供理论和方法论支持。WEF从竞争力来源评估一个国家的竞争力,这个过程属于动态分析过程;

IMD侧重于从结果中评估各国的竞争力,属于静态分析。两者都将竞争力视为一个综合概念,并认为企业的内部效力,商业环境,获取财富的能力以及增加人均收入的能力都是决定性因素。

第四,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分为两类(裴昌红,王磊,2002)。第一类指标用于表明其是否具有竞争力,这类似于基于比较优势的指标;第二类是分析国际竞争力的直接和间接原因的分析指标。

湖北省汽车产业现状 2.1 湖北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 最近几年湖北省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在四所城市中发展了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分别在武汉市和十堰市等地。同时在宜昌市、荆门市等四个城市形成了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2016年主要汽车产能情况见下表:

武汉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武汉经济开发区和江夏汽车城是东风本田和上汽通用所需的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基地,我国最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就包括现在的武汉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

武汉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东风汽车公司最早开始研发新能源技术之后,东风乘用车加大了研发投资,目前已经可以批准生产超过十万辆新能源汽车,部件的生产能力已经形成了“三合一”的工业系统,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制造和示范运行。

十堰重型商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通过加强集团建设,十堰一带整体形成了有多个汽车企业组成的工业园,特种车辆有限公司等企业是工业体系的支柱,拥有完整的车辆建造能力54万辆,成为湖北省中重型商用车和功能部件的研发和生产基地。

襄阳轻型商用车,中高端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通过投资,公司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组建了轻型商用车,汽油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产业体系,整车生产产能达到了四十万。是目前重要的中高端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2.2 湖北省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1.汽车产销量领先,成为支柱产业 2016年,湖北省生产汽车超过了两百多万辆,接近全国汽车产量的十分之一,产销量在全国排名中,产量和销量排在了第6名。商用车的产量突破了四十万,专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分别突破了二十万和两万,达到了新的高度。

2.投资力度加大,后劲十足 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2006—2010年),投入了超过一千亿元的固定资产进入汽车行业,年均增长高达百分之三十。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结构,包括国有,民营以及外资企业。也包含多个重点项目如:神龙汽车有限公司第二工厂项目,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自主品牌乘用车项目,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三期扩建项目,完成这些项目的基础上还进行了运行,全省汽车产能突破了一百五十万。主要汽车零部件产能突破130万台,比“十一五”末增加一倍多。

3.不断创新,技术及实力不断增强 该行业已建立260多个研发机构,包括一个国家研发中心和14个省级研发中心。拥有各种货运卡车,专用车辆和基本乘用车以及大部分关键部件的研发能力。专用车辆的制造水平再提升一步,在安全气囊等关键汽车零部件上面取得了有效的研究成果。产品逐渐能够做到轻量化,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节能环保,也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汽车材料的回收再利用。

4.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从刚开始的探索阶段进入到技术取得突破,突飞猛进的发展阶段,现已经开始工业化生产。武汉和襄阳等地被列为示范城市,城市使用的公交车也逐步转向电动、天然气等新能源汽车方向发展,混合动力公交车,场地车辆等基本已有量产容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准备工作基本准备就绪,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和应用推荐模型目录中包括一些纯电动城市公交车和公共服务车辆。

2.3 湖北省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 在全国汽车工业中,湖北汽车产业一直都是顶梁柱一般的存在,汽车产品结构非常全面,但却并不是完全合理。最开始,湖北汽车的产品结构就是为了一种单一卡车的生产而设计的,那么必然不能适用于逐渐发展起来的各种类型的商用车型,更不用说汽车零部件和汽车设备了。目前湖北汽车有五大品牌:与东风合作的雪铁龙、标致、日产、本田以及悦达起亚,产品结构也细分了三个类别:小轿车系列,经济舒适是第一要求;

爱丽舍轿车系列,更希望外形精美;

莎拉毕加索多功能轿车系列,追求新颖独特。汽车产业是湖北传统的支柱型产业,随着持续性的发展和更新换代,湖北汽车产业的体系里包含的品种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分布越来越广。要想优化湖北省的汽车产业结构,就需要深入全面地分析目前湖北省汽车产业的整体现状。目前东风汽车是整个湖北汽车产业的核心,在十堰、武汉和襄樊等地都有相对应的车型生产基地;

截止20世纪末,东风汽车公司旗下汽车已经有重型、轻型、中型三款轿车产品。东风汽车轻型轿车的产能达到了十五万辆,中重型汽车的产能突破了三十万。湖北汽车产业的主导产品是中小型轿车,可以推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营业额再创新高,轿车在汽车中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

从产业结构来看,虽然湖北汽车产业结构相对完整,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湖北汽车产业的组织结构是一个相互合作的封闭式垄断结构,同时是在政府监督下的纵向一体化结构。世界上发展较为先进的国家在汽车工业上普遍具有以下特点:集团经营,更为专业和大众化,产品和品牌全球化,在优化汽车行业组织结构上占据优势。在兼并重组方面,与国际汽车产业明显不同的是,湖北汽车产业是在政府的干预和监管下进行的,而国际汽车行业的合并和重组整体上是在整个国际市场的监督下进行的。所以湖北汽车产业结构的优化需要全面和根本性地调整,逐渐使其规范和合理化,提高整个湖北汽车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对于目前湖北汽车产业结构存在的诸多问题,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打破垄断局面,开放结构,打造非垂直一体化结构的合作式运营模式。同时,应该像国际汽车巨头看齐,独立自主研发和创新,形成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另一方面,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公司的生产模式也必须改变,分离和独立可以使专业分工更加明确和有针对性。只有汽车产业和市场结构都能够更加完善和合理,湖北汽车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并且带动提高整体的市场效率,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规模经济也可以早日实现。

汽车产业竞争力所面临的问题 3.1 自主品牌不如合资品牌竞争力强 中国汽车协会公布的相关数据表明,2015年全国自主品牌乘用车接近乘用车总销量的百分之五十,主要集中在长安,长城,吉利,奇瑞,比亚迪,GAC 乘用车和其他车辆。公司自有品牌仅占不到五分之一,依靠的是其自主品牌:东风乘用车和东风小康等汽车品牌。

3.2 有优势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及规模不足 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和发展上,湖北省处于领头羊的地位,有较大优势,但总体上还不具备大体量规模。2016年的数据表明,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仅仅只有不到2.5万的产量,在全国新能源汽车的总体产量中不足5%,在湖北省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中也不足10%。

3.3 零部件实力较整车实力弱太多 据有效统计数据表明,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具有外资背景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5500家外资企业和4500家中外合资企业)占据了绝大部分的份额,基本是实现了垄断和控制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市场。在科技含量最密集的领域,如汽车发动机的相关零件,外资企业几乎掌握了绝对的技术和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在一些核心零部件如:安全气囊,发动机,ABS防抱死系统等关键部件上占有巨大份额,中国难以自己制造。在这些科技最密集的技术领域,湖北的汽车产业还缺乏自主研发和创新的技术,目前只能依靠进口,开发高科技产品难以满足汽车产品更新换代的需求。

3.4 产能规模难以进一步扩大 国家在相关文件中有规定,需严格控制新型传统燃料汽车的生产。现有汽车企业申请建设投资项目,扩大传统燃料汽车产能,应当符合以下条件:前两年的产能利用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比例也较前一年有所增长。上一年度研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超过300%;产品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

除区域产能利用率外,湖北省汽车制造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研发强度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果要扩大产能,企业需要调整产品组合。

提高湖北汽车国际竞争力的建议及对策 国家有关“十三五”规划要求必须在汽车产业结构上有质的突破和超越,把“供给侧结构改革”放在重要位置,促进汽车制造业的发展 走向汽车生产力。我省要适应汽车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注重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注重节能,减重,安全,舒适,智能化,提高适量的车辆生产能力,并专注于提高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和研发能力,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产业集群。

4.1 巩固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的实力 依托武汉和襄阳乘用车产业集群,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低油耗,小排量,轻量化,小型化的汽车,加快高性能运动型多功能车(SUV)的发展,适度开发多功能车(MPV)和其他高端车。依托重点企业的科研院所,企业技术中心和科研院所,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品牌竞争力;依托随州,十堰汽车生产基地,推动专用汽车和商用车的发展,差异化和高端化发展。扩大特种车辆的范围。重点发展道路养护车辆,环卫车辆,电动维修车辆,矿山专用车辆,桥梁施工车辆,快递物流,冷链运输,应急救援,消防,警察,机场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专用车辆,升级商用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节能水平将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

4.2 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 湖北省汽车零部件发展空间比较大。从目前来看,湖北省汽车零部件整体水平还比较低,零部件自主研发和系统集成能力较弱。中国大部分零部件企业仍然依赖模仿生产,高层次的系统开发和模块化整合难以实施。因此,湖北省必须实现从大汽车省向强势汽车省的转变。除了一定规模的整车外,还要注重汽车零部件的发展,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强创新,提高零部件的配套组装的能力。

汽车零部件主要从机械零件的发展转变为机械零件和电子零件的发展,打破了国际巨头在高端零部件领域的垄断地位。专注于高端汽车零部件,如控制系统,制动系统,汽车动力,转向系统,研发和生产,扩大零部件企业的生产规模,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升级汽车核心部件的市场竞争力。重点推进武汉凌电汽车电控系统有限公司汽车电喷系统技术产业化,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上汽通用武汉分公司9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东方特拉克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有限公司7速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项目的建设和武汉远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ABS产业化的建设。

4.3 优化汽车产业布局 原则上,国家政策要求不再批准新的传统燃料汽车制造商,并严格控制新传统燃料汽车的生产能力。积极引导新能源汽车健康有序发展。新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电力系统,车辆研发能力等关键技术,并符合“新型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

一方面,湖北省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汽车产业政策。另一方面,也必须促进湖北省汽车产业的合理布局。从产业布局来看,武汉的汽车产业规模过大,不利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要积极推动湖北省汽车产业的合理布局。“宜荆荆黄”(宜昌,荆门,荆州,黄石)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基础,当地政府和企业开发整车的积极性很高。从发展自主品牌的角度出发,重点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内企业在湖北省部署自主品牌汽车。

4.4 建立完善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体系 目前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大力发展的阶段,市场还未饱和,前景非常广阔。全国多个城市都有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生产能力毋庸置疑,但考虑到新能源汽车仍存在的风险,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及中小型纯电动汽车的生产上,湖北省应稍稍扩大其生产规模。电池的回收系统应该更加完善,并且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应加大力度,形成独立的创新体系。汽车的驱动和控制系统是最为关键的,要大力进行技术创新和质量把控。同时也可开展氢燃料电池堆,发动机和燃料电池组的技术研发。这对投资来说吸引力较强。5 湖北省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前景 要提高湖北省的国际竞争力,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创新发展是需要一直坚持的,国家在汽车领域的长期发目标就是构建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平台,这可以真实反映目前国家对汽车领域的需求,急需突破和提高。所以该创新发展平台的建设,需要考虑到汽车行业发展的整体需求和方向,结合国家振兴汽车行业的相关策略。根据目前湖北省汽车行业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改善,大力发挥现有的优势,结合汽车产业链的现状和特点,遇到的问题和整个行业需要发展的内容,再进行针对性地发展和改革。最重要的是要解决汽车行业中的关键问题或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重点研究新车产品开发中的研发以及技术的升级和创新,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提高其产量和质量,积极稳妥地发展分阶段改善湖北省汽车国际竞争力。

中国处于改革中最关键的阶段,其经济发展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汽车产业是中国目前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湖北省的汽车产业放眼全国都是不可小看的中坚力量,为了提高湖北汽车产业在世界汽车工业中的地位,为了显著提高以湖北为代表的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推动中国一直倡导的贸易全球化水平上升,提出的改善湖北省汽车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等相关意见和建议将大大改善现状。为了促进中国国力的提升,让我们共同期待吧!结束语 汽车产业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上下游相关产业链长、技术含量高、带动的就业人数多,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湖北省汽车产业保持快速发展趋势,产业集群逐步建立,成为全国第六大汽车制造基地,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前文的分析,湖北省汽车国际竞争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有:自主品牌综合竞争力较弱、新能源汽车产量及规模不足、零部件实力不足、技术创新不足、产能不足等,为了提高湖北省汽车的国际竞争力,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巩固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的实力、优化汽车产业布局、建立完善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体系、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等措施,通过各项对策,提高湖北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也同时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出新的思路。应以此为契机,加快湖北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由汽车大省向汽车强省的跨越。

致 谢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从一开始对整篇文章的构思不清楚、不清晰到渐渐明朗、渐入佳境,这中间离不开指导老师xx讲师的帮助,xx讲师点拨了我、启发了我,在后期的改进中,xx讲师也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在这里很感谢指导老师对我的帮助,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帮助我、指导我,很感谢老师在四年的时间里对我的教诲,我受益匪浅。

中国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篇3

一、创意产业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

(一)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贡献,在国际贸易中,其相关产品的贸易增长很快

根据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2014年1月发布的英国创意产业统计数据,2012年,英国创意产业就业人数占到英国总就业人数的5.6%,与2011年相比,英国创意产业的就业增长了8.6%,同期英国整体经济的就业仅增长0.7%;2012年英国创意产业的增加值占英国GDP的比重达到了5.2%,创意产业增加值与2008年相比,增长了15.8%,而英国的GDP则仅增长5.2%。根据美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美国的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3.2%。在中国,与创意产业概念相近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63%,2014年达到3.77%,2014年与2013年比,中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增长速度达到12.7%,大大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创意产品贸易已成为最为活跃的部门之一,已成为全球贸易的新引擎,2008—2012年间,所有创意产品的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了5.34%。

(二)创意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非货币收益,对于推动我国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是经济创新的源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2013创意经济报告》中的导言中指出,“21世纪以来,个人、群体的创意和创新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成为世界各国的真正财富。” 创意产业不仅通过创造价值驱动经济增长,而且还是整体经济内部创新体系的关键元素。创意产业的首要意义不仅源于其经济价值,还来自于对新观念、新科技出现的刺激,来自于它是能够培养激发创意和创新的总体社会情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3,PP2-3)。2014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内在要求,是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催生新兴业态、带动就业、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中国创意产业的竞争力

分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常用指标包括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这三类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一个经济体的产业竞争力状况。在分析中国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时,本文也将采用这三类指标,以从多个侧面反映中国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

所用数据来源UNCTADSTAT数据库。数据所包括的时段为2003—2012年。该数据库是目前全球创意产业最权威和最全面的数据库。就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而言,其竞争力的变化是渐进式的,所以,虽然数据存在时滞,但仍能反映中国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状况。

(一)中国创意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呈持续增加之势,中国创意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首位,但创意产品市场占有率呈两极化格局,部分创意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一直在低位徘徊

2012年中国创意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约为32%,要高于美国、德、英、法和印度,2012年这些国家创意型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7.98%、6%、4.8%、4.1%和5.45%。中国创意产品就总体而言,其市场占有率较高,但部分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却很低,包括视听产品、出版等(详见表1)。

中国的创意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无论是对发展中经济体或发达经济体都一直呈增长之势,但中国创意产品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占有率要高于发达国家。就产品类型考察,中国在发达经济体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产品包括工艺品,设计,主要是时装和玩具,新媒体产品等,其市场占有率都在28%以上,中国的此类产品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占有率都在30%以上;此外,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市场上占有率较高的产品还包括表演艺术和视觉艺术品,其市场占有率超过了40%。中国的视听产品和出版物虽然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占有率要高于发达国家,但其竞争力相对较弱,特别是电影、报纸等的市场占有率,低得可以忽略不计。

(二)以贸易竞争力指数衡量,中国创意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十分强劲,但创意密集型产业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偏低

以贸易竞争力指数衡量,从2007年中国创意产品竞争力开始出现走弱迹象,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虽然出现恢复性增长,但仍没有恢复到2006年的水平。2005年中国创意产品对发达经济体的贸易竞争力指数约为0.88,2012年约为0.82。中国创意产品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一直低于发达国家,近年来却呈现出恢复性增长态势。2005年中国创意产品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为0.77,2012年中国创意产品对发展中家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为0.79,与2006年相当(详见表2)。

分产品类型,中国创意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最低是视听产品、出版和新媒体,视听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为负值,其中电影贸易竞争力指数最弱,CD、DVD、磁带的贸然竞争力相较于电影虽然略强,但同样呈现为负值;出版的贸易竞争力指数总体呈现为正,但报纸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为负值。从发展趋势看,设计、新媒体产品、表演艺术等贸易竞争力指数有所下降。按经济发展程度考察,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电影贸易竞争力指数提升最快,而作为贸易竞争力指数同为负值的报纸,对发达国家的贸易竞争力指数虽然基本稳定,但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则出现了下降(见表2)。

(三)部分传统的优势创意产业有出现转为劣势产业的迹象,新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并没有广泛兴起

以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来衡量何种创意产业有比较优势,标准是如果某种产品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大于1,由表明该种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在各类创意产品类型中,大于1的创意产品类型包括工艺品、设计和新媒体。进一步细分,工艺品中庆典产品、柳编产品、纺织品,设计中的时装、玻璃工艺品、室内设计、玩具,新媒体中的视频游戏等都具有比较明显的比较优势。视听产品、出版等属于比较劣势产业。

从变动趋势看,新媒体和表演艺术等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开始出现转向比较劣势行业的迹象,显示比较优势指数从大于1开始滑向少于1的轨道。那些处于劣势的行业除视觉艺术表现出向比较优势行业转化的迹象外,其它的行业仍处于显著的比较劣势行业类型(详见表3)。

(四)中国的创意服务竞争力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目前国际贸易统计对创意服务的统计包括六类:广告、市场研究和民意调查,建筑、工程和其他技术服务,研发,个人、文化与娱乐服务,视听及相关服务以及其他个人、文化与娱乐服务。总体而言,就像中国服务业的竞争力低于制造业的竞争力一样,中国创意服务的竞争力相对于创意产品的竞争力要低。在这六类创意服务中,中国广告、市场研究和民意调查服务,出口量最大,其出口规模超过了法国、美国等,略低于英国和德国。这与发达国家有所不同,发达国家出口规模最大的是建筑、工程和其他技术服务或研发,如美国、德、法出口规模最大的是研发,英国出口规模最大的是建筑、工程和其他技术服务。中国在六大类创意服务出口中,除广告、市场研究和民意调查服务外,其他创意服务与美、英、德等存在极大差距,甚至比不过印度。在中国的“文化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中,按行业分,文化制造业增加值9166亿元,占42.9%;文化批零业增加值2146亿元,占10.1%;文化服务业增加值10039亿元,占47.0%;按活动性质分,“文化产品的生产”创造的增加值为12695亿元,占59.5%;“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创造的增加值为8656亿元,占40.5 %。在文化产业增加值中,“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 创造的增加值为3495亿元,占16.4%。

三、提高中国核心创意产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影响中国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很多,影响创意产业的核心因素,概括起来就是3Ts,就是包容性(Tolerance)、人才(Talent)和技术(Technology)。包容性指的是一个经济体对新思想、新观念、对失败的容忍度和企业精神;人才是发明新思想,推动创新的主体力量。一个经济体的人才状况,通常用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在创意产业中就业的人数来衡量;技术是推动经济与社会高效运行、提升生产率的关键因素,一般用研发投入、研发部门的就业人数以及专利数是技术。马丁繁荣研究所(Martin Prosperity Institute)用这三个指标,创建了一个全球创意指数。根据这一指数,中国2005年45个国家中,排名第36位,高于金砖四国的巴西(第43位)、印度(第42位),低于俄罗斯(第25位)。

要破除影响中国核心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障碍,关键在于能否建立一种有效的政府激励机制。建立这种激励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经济发展与人才培育、技术进步和包容性的拓展协调起来,根据联合国2008年提出的国民经济核算办法调整GDP的核算方法,无疑是建立这种激励机制的最有效的办法。

在2008年联合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中国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比,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把知识产权产品纳入到固定资产中进行统计。知识产权产品的例子包括研究和开发的成果,矿藏勘探和评估,计算机软件和数据库以及娱乐、文学或艺术品原件。其中矿藏勘探与评估,计算机软件与大型数据库,娱乐、文学和艺术品原件在1993年SNA中已经被归入固定资产,2008年SNA最主要的变化是将研究与开发支出由原来作为中间消耗不计入GDP修改为作为固定资本形成计入GDP(联合国,2008)。

按新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对GDP进行核算,无疑将更有利于提高各级政府对核心创意产业的重视。2014年7月31日,美国依据2008年SNA,重新修订了它的GDP数据,最主要的修订内容是将研究与开发支出以及娱乐、文学和艺术品原件支出等作为固定资本形成计入GDP,其结果是GDP的总量增加了。按新的对研发投资的核算方法,2007年,美国的GDP增加了3000亿美元,按新的对文化娱乐产品的核算方法,GDP总量增加了700亿美元。按新的核算方法,中国的GDP总量也会有所增加,而且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以及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按新的核算方法核算的GDP与按现行方法核算的GDP的差异会越来越大。当然,按新的核算方法核算GDP不是纯粹是做数字上的文章,它反映的是研发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大的作用,以及创意产业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大的作用,是为了更真实地反映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这一调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波及面不仅是创意产业,但对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更加直接。

中国水果国际竞争力分析 篇4

( 一) 水果生产规模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为水果种植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我国是水果生产大国,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水果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水果总产量稳步增长,从2002 年的6951. 98 万吨上升到2011 年的14083. 30 万吨。苹果、柑橘、梨、葡萄是我国主要的水果品种,其中柑橘增幅最大,10 年间产量增加了1745. 03 万吨,增长了145. 54% ; 苹果产量增加了1674. 38 万吨,增长了87. 02% ; 梨、葡萄的产量分别增长了69. 67%和102.42%。

(二)水果出口贸易规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水果的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国水果出口量占全球总产量比重较低,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也偏低。2002—2011年,中国水果出口量总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1年比2002年增长了156.49%,2009年达到历史最高值329.9万吨,此后有小幅下降。水果出口额也由2002年的4.63亿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28.38亿美元,见表1。

单位: 万吨 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 中国农业年鉴

二、我国水果国际竞争力分析

( 一) 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

国际市场占有率(MPR)是指一国某产品出口额占世界该产品出口总额的百分比。MPR值越大,说明该产品国际竞争力越强。2002—2011年,我国苹果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稳步增长,从2002年的6.17%上升至2011年的13.37%,年均占有率为9.97%,意大利年均占有率12.71%,虽高于中国,但增幅已减小。我国柑橘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先减少后增加,但年平均值较小,仅为2. 11% ,而西班牙为34. 41% ,美国为12. 76% 。我国梨的年均国际市场占有率为8. 67% ,由2002 年的6. 08% 增至2011 年的11. 39% ,而意大利、西班牙、美国的年平均占有率分别为9. 95% 、5. 98% 和8. 28% 。我国桃、油桃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较小,年平均为0. 61% ,远低于意大利的22. 97% 和西班牙的35. 05% 。我国葡萄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由2003 年的1. 57% 上升至2011 年的5. 60% ,整体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意大利、美国则呈现下降趋势。我国香蕉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非常小,年均仅为0. 41% ,意大利、西班牙、美国香蕉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也较小,年均分别为1. 55% 、0. 50% 、3. 89% ,具体见表2。

单位: %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数据整理计算得出

( 二) 贸易竞争指数分析

贸易竞争指数( TSC) ,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某产品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差除以该产品进口额和出口额之和。TSC > 0 表示该国是该产品的净出口国,反之则为净进口国,TSC值越大竞争力越强。2002—2011 年,我国苹果的贸易竞争指数均大于零,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且略有波动,年平均为0. 42,意大利、西班牙、美国年平均分别为0. 86、- 0. 50、0. 53。我国柑橘的TSC值在10 年间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年平均指数较小,西班牙、美国柑橘的贸易竞争指数常年大于零,年平均TSC值分别为0. 84、0. 63。中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4 国梨的平均贸易竞争指数分别为0. 76、0. 20、0. 42 和0. 15,我国梨的TSC值10 年间均为正值,且变化幅度不大。我国桃、油桃的TSC值常年为负,年平均为- 0. 68,西班牙年平均为0. 96,且常年大于0. 95。中国、美国葡萄的贸易竞争指数常年为负,属于葡萄的贸易入超国,意大利葡萄的贸易竞争指数较高,年平均为0. 87。从香蕉贸易来看,中国与其他三个国家的贸易竞争指数常年为负数,都属于香蕉贸易的入超国,具体见表3。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FAOSTAT数据整理计算得出

( 三)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RCA) ,是指一个国家某种商品出口占该国商品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种商品出口占世界商品出口总值的份额之比。RCA值越大,则竞争力越强。2002—2011 年,我国苹果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呈上升趋势,但增速较小,最低为2002 年的1. 03,最高为2009 年和2011 年的1. 32,意大利苹果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较高,年平均为3. 69。我国柑橘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有小幅波动且总体水平较低,年平均为0. 13,意大利、美国则围绕其平均水平波动变化。我国梨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年度间小幅波动,年平均为1. 07,意大利也出现波动变化,年平均为2. 86。我国桃、油桃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一直很低,10 年间在0. 04 ~ 0. 09 间波动,年平均为0. 07,西班牙年平均RCA值较高,为19. 39。我国葡萄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总体水平较低且增长缓慢,意大利较高,年平均为3. 93。4 个国家香蕉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都很低,意大利、美国相对较高,年平均分别为0. 43、0. 45,我国香蕉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最低,年平均值仅为0. 05,具体见表4。

( 四) 国际竞争力的基本判定

通过综合MPR、TSC和RCA三个指标10 年间的平均值,可对我国水果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基本判定。我国梨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强,苹果的国际竞争力一般,而其他4 种水果的国际竞争力都较弱。可见,虽然我国是水果生产大国,但是水果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却与之不匹配,具体见表5。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FAOSTAT数据整理计算得出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FAOSTAT数据整理计算得出

三、影响我国水果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 一) 价格因素

价格是影响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最基本因素,我国水果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优势。首先,较低的生产成本,使我国水果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价格优势。其次,我国水果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我国水果均衡价格较低。自我国加入WTO后,随着生产成本的上涨和供求关系的变化,水果的价格优势被逐步削弱。

( 二) 非价格因素

1. 水果品质

水果品质是影响我国水果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首先,外观品质因素直接影响我国水果的国际竞争力。气候、地理、人为等因素造成的水果外观品质的破坏,导致大量水果无缘国际市场,只能在国内销售。其次,内部品质因素对我国水果的国际竞争力具有决定作用。施肥是影响水果内部品质的主要因素,水果的贮藏保鲜也是影响其内部品质的关键。第三,环保等绿色壁垒也成为制约我国水果出口规模扩大的瓶颈,农药、化肥使用量、时间和次数的不合理导致水果中农药化肥残留量超标,致使我国水果较难进入国际市场。

2. 水果结构

我国以生产大宗水果为主,热带、亚热带和特优水果种类少、种植面积小,且成熟期较集中。以2011 年为例,苹果、柑橘和梨的种植面积占当年水果总面积的46. 9% ,产量占当年水果总产量的57. 67% 。而香蕉、菠萝、荔枝三大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面积为996. 1 千公顷、产量为1342. 8 万吨,分别占全部水果的8. 4% 和9. 5% 。苹果、柑橘、梨三大水果的成熟期主要集中在秋、冬季节,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水果市场造成了巨大压力。当超出市场的承受能力时,会导致鲜果积压,腐烂变质,使水果生产者、经销商遭受巨大的损失。

3. 组织化程度

我国耕地面积人均占有量少,水果生产、经营主体多数是个体农户,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生产规模小,管理水平落后,严重阻碍了我国水果品质与产量的提高。由于个体农户生产成本高、产品品质低、生产预测弱、自我保护能力差,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会面临更多的风险。

四、提高我国水果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 一) 加大产业扶持,提高水果品质

首先,依据栽培区地理环境及果品特性科学种植,大力推广种植优良品种,提高市场中特优水果的比例,建立、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水果标准体系,对水果种植环境、农药与化肥施用量做严格限定。其次,充分利用“绿箱政策”,增加对水果业的技术支持与资金投入。建立一套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完善运输网络,提高套袋、洗果、打蜡、挑选、包装等工艺水平,加强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最后,强化品牌战略,加大宣传力度。企业应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品牌水果在国际市场的宣传力度,扩大品牌水果的影响力。

( 二) 均衡种植品种,优化水果结构

应在保持传统优势品种竞争力的前提下,适当调整苹果、柑橘、梨、葡萄等几种大宗水果的种植面积。调整早、中、晚熟品种比例,完善大棚种植技术,加大淡季时令水果比重和反季节水果种植力度。引进国外优势品种,主要包括特优品种和适合加工类品种。模拟国外种植环境新增种植试点,推广适合我国种植的新品种,改造或淘汰老化、劣势品种。

( 三) 整合农耕土地,实现规模经营

国际竞争力分析 篇5

关键字:人才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论文指导思路;毕业论文指导步骤中国信息大学在2009-2010学年的第一个学期,笔者指导的42名学生基本能够按照指导方案规定的时间进度展开论文誊写并完成毕业论文指导的第一阶段目标,其中,学生的开题报告与论文的文献综述是本学期论文指导的标志性成果。现就本命题的选题目的、人才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论文指导思路和具体步骤以及本学期毕业设计工作进行总结,以便对未来的毕业设计工作能够更好地进行组织和管理。

一、选题目的外向型企业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是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在国际市场上实现这种竞争力。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包括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和非价格竞争力两个方面。从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外向型企业,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并在国际市场上实现这两种竞争力的最佳手段就是具有后发优势的技术引进。因此本毕业设计选题旨在指导学生通过调研,一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二是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完成的作品可供相关企业借鉴,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未来的发展。

二、人才定位和培养目标

从该课题的名称的分析来看,首先该课题定位于研究外向型企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能够对世界的经济、贸易局势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和掌握经济趋势的能力,符合外向型人才的定位目标。其次,该课题着眼于对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分析,要求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不仅涉及经济贸易,还要涉及经营管理,甚至要求学生深入到产品的生产技术层面进行研究。因此,该课题的另一培养目标符合培养适应

市场经济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最后,该课题要求学生拟定研究计划,并深入企业做实地调查与分析,旨在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解决和处理实际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真正成为应用型的人才。

该毕业设计选题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理论、具有较敏锐的全球思维、较强的国际形势适应性以及具备解决经济管理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在外向型企业从事外贸销售、企业经营管理以及产品生产监督等岗位。

三、指导思路

本课题拟定在四个学期内分三个阶段完成对毕业作品设计的指导。三个阶段分别为:指导学生如何认识毕业选题,如何研究毕业选题以及如何撰写毕业论文。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重在引导和点拨,同时强调对学生独立研究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四个学期的主要任务安排如下:

第五学期将重点指导学生更全面的认识毕业选题。第六学期将把论文指导的侧重点放在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指导学生搜集论文所需的数据。第七学期的主要任务是对比搜集的数据,通过选择的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并确立自己的论文观点。第八学期指导学生对论文进行撰写,要求学生分阶段完成论文初稿、二稿和最终稿。

四、中国信息大学本学期论文指导的具体步骤

本学期的指导工作以如何认识选题为指导的重点和核心,共分为三个时间段展开,细述如下:

1.第一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0月):理论基础学习与选题价值分析

(1)9月第四周:进行论文动员工作,学生与指导教师见面。主要布置毕业论文的写作格式、要求、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并确定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联系方式。初步拟定将学生分为6个研究小组,每组7人,并指定各组的小组长。

(2)10月第一周: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广泛地查寻、收集与论题相关的资料。在浏览中要注意勤做笔录,随时记下资料的纲目,记下资料中可鉴借的观点、论据、论证方法等。学生在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了解其他学者就外向型企业产品国际竞争力方面都做了什么样的工作,他们研究方向都是什么,从而能够找出自己对该命题研究的兴趣点在哪里。

(3)10月第二周:指导学生选择与课题相关的专业课程进行学习,以便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指导教师建议学生应该选择的专业课为:国际贸易概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商务管理和企业战略管理等。对于学校没有开设的课程,指导学生组成研究学习小组,进行自主学习。

(4)10月第三周:组织研究小组学习竞争优势理论。指定学习的参考书为:迈克尔.波特编写的波特竞争三部曲《竞争优势》、《竞争战略》、《国家竞争优势》。

(5)10月第四周:组织小组学习讨论产品竞争力的分析模型。指导学生结合相关案例,就各种分析模型的优缺点展开小组讨论,并分析各种分析模型的适用条件。

2.第二阶段(2009年11月):完成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在学生初步理解选题价值并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后,组织学生探讨研究的具体问题、范围、方法、步骤和毕业论文的架构,并指导学生按以下时间完成开题报告:

(1)11月第一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确定开题报告初稿的写作框架;

(2)11月第二周:学生誊写开题报告,并于11月18日前上交指导教师;

(3)11月第三周:教师对学生开题报告初稿提出意见并返回学生,要求学生完成修改;

(4)11月第四周: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再次修改开题报告,并于11月31日前提交指导教师。

3.第三阶段(2009年12月):完成文献综述

指导学生通过扩展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学习该领域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思路,了解该领域已经解决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大量阅读的同时,学习和掌握新的研究方法。在这个阶段,教师可推荐必要的研究资源(如期刊数据库、会议论文集、专业网站等)和核心文献给学生,以方便他们更好的展开自主学习。

(1)12月第一周:学生通过自己的渠道搜集文献材料,在周末组织学生进行组内讨论,分享文献资源的获得渠道。

(2)12月第二周:学生根据上一周获得的资料渠道,进行更广泛的文献查阅和分析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自己阅读过的参考文献,分析学者的研究观点,并指出自己对该观点的看法。

(3)12月第三周:指导学生整理合适的文献参考资料,并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和总结提炼,列出文献资料和写作提纲。要求各小组通过PPT演说的方式对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交流和讨论。

(4)12月第四周:学生根据文献资料写作提纲,开始撰写文献综述。

五、本学期的指导体会

从9月份开始,笔者便按照毕业设计指导方案的安排对学生进行指导。截至目前,除了文献综述还在进行阶段,拟定于12月底上交之外,学生已基本按照指导计划完成了各项任务。回顾一个学期的指导工作,以下几点是促成本学期的工作顺利展开的关键所在:

1.及时检查学习效果,确保学生作业质量

本学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一共要求学生上交1份资料日志、1份论文、1份分析报告、1份文献综述和一次PPT 演示。具体的作业包括:资料查阅日志;论文——关于“外向型企业国际产品竞争力分析”的研究价值分析;分析报告——关于竞争力分析模型的比较分析;以及最后的文献综述。

在学生上交作业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观点,对于上网下载甚至不假思索生搬硬套的作业给与严厉的批评,并扣除相关学生的论文分数;对不及时完成和未按进度完成作业的学生,提出批评警告并要求其尽快完成作业。在文献综述部分,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几乎是全抄参考资料。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要求他们到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参考学术论文并消化吸收,总结成自己的文字。

2.分成小组,形成竞争氛围

从大家认识的第一天,笔者便随机将学生分为5组,并指定其中一位学生任组长,由组长负责小组的作业讨论和任务的具体安排。对在每一次的作业讲评过程中,对表现良好的小组给予分数上的奖励。这种直接的分数刺激比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如在关于竞争力分析模型的PPT陈述讨论会中,各组分工明确,都表现出极强的团体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另外,通过组成小组的形式,每一个组员都可以在小组范围内大胆的发表自己意见,从而可以进行充分的讨论。

3.学生多锻炼,教师多引导

在论文指导过程中,教师尽量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通过学生展示学习研究成果,一方面可以在全班范围内展开讨论和交流,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做好充分准备的学生,能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励学生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在每一个时间段,教师都要求学生定期将研究结果以讲演的方式(PPT陈述)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汇报,老师和其他同学提问。这样做不仅促使他们认真总结一段时间内的研究结果,也锻炼了学生在公众场合的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当学生碰到难题时,指导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而应善于启发、循循善诱,指导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去查阅参考资料,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刺激和督促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独立思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指导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

在对学生的指导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其中论文创新性不足和学生思想上的不重视是本学期出现的两大难题。

1.创新性不足

作为系统进行了四年专业学习的大学生,应当具备运用该学科的基本原理剖析客观事物的前因后果、提出观点、指导实践等基本能力,而这种能力集中体现在毕业论文的写作环节。从近几次学生的作业来看,总体情况基本能够达到教学要求,但在创新性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观点陈旧、简单重复、没有自己的见解。有些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没有形成自己的心得认识,发现什么资料多就写什么,整个作业只是资料的堆积。有些同学甚至在拼凑或抄袭文章,以至于文章的观点前后矛盾。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在学术上的严谨性,在本学期的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要把自己的思索、独特的发现和新颖的创造通过小论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比如在查阅资料阶段,笔者要求学生在阅读完一篇参考文献后,就将该文献的核心论点、论据和作者的结论记录下来,并以“文献查阅资料日志”的方式上交。并且要求学生把自己参阅资料的心得以及由此想到的论点及时向指导教师进行汇报,在与教师的讨论切磋中找出不足和修正的方法。再进行查阅资料、再思考,直到得出有一定新意的观点。在通过多次小组讨

论、师生讨论以及小组学习成果展示后,笔者发现学生上交的论文中,确实存在部分学生在观点陈述中不拘泥于课本和形式,大胆的加入自己的独特见解。

2.学生思想准备不充分

经过一个学期的指导,笔者发现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等”和“靠”的思想比较严重。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初,普遍存在“等老师安排好,按要求做就行了”,“相关的知识不太懂,老师会讲的”等想法,这反映了学生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另一种是急躁心理,有的学生任务完成的非常快,但是作业质量却不高,甚至有学生只有几句话就算是一篇论文。在每次的集中指导中,总有一些学生因各种理由推脱不来参加,这也说明学生存在着“只要完成任务就行”的思想。对于这部分学生,笔者将在下学期的指导中重新安排他们所在的学习小组,并在小组中刻意安排对他们负责部分工作,目的在于引起他们对毕业设计的重视并增加他们的精力投入。在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应特别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变化并随时与他们进行沟通,督促他们的论文进度并要求他们按时按质的完成每个阶段布置的任务。

七、结束语

我国乐器出口现状与国际竞争力分析 篇6

乐器是一种特殊商品,是生产、技艺与艺术的结合产物。中国乐器市场经过改革开放20年来,特别是2000年后,我国的乐器产业得以迅速发展,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世界乐器厂商的介入,促进了我国乐器行业快速发展,乐器产业已初具规模。截至到2010年12月,我国乐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17家,工业总产值达150亿美元,工业销售产值达到209.82亿元,实现利润10.83亿元,从业人数73210人。出口174个国家,出口额达到15亿美元,是全球乐器出口最多的国家,乐器产业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行业,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研究我国乐器出口贸易如何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乐器的出口结构与规模

(一)出口贸易总量

随着乐器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乐器的贸易出口总体上一直保持增长势态,尽管增长率较不稳定。入世后的前几年,乐器产品出口保持高速增长势态,出口金额从2000年的3.81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7.99亿美元,乐器出口额实现翻翻;随后两年出口增加额有所下降,但之后两年出口增加额又大幅上升,到2008年出口额增加到15.21亿美元;经历2009年的出口锐减(出口额降为12.18亿美元)后,2010年和2011年,我国乐器出口有所恢复,到2011年出口总额增加到16.24亿美元。总体上看,入世后,我国乐器出口除2009年因国际金融危机,出口下降外,其余年份尽管涨幅有起伏,但都保持增长。我国乐器出口额由1998年的3.04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16.24亿美元,增长了5倍多,年均增长率为14.33%。

(二)乐器出口的地区结构

2010年的数据显示,中国乐器出口的地区有天津、广东、浙江、河北、江苏、山东等地区,其中超过1亿美元的地区有:天津(占全国乐器出口总额的27.67%)、广东(占全国乐器出口总额的26.24%)、浙江(占全国乐器出口总额的12.36%)。其次依次为河北、江苏、山东、辽宁等地区,出口总额为35803.86万美元,占全国乐器出口总额的33.74%。从总体上看,天津,广东,浙江为乐器出口的主要地区,三个省市乐器出口总额占全国乐器出口总额的66.26%(见表 2)。

(三)乐器出口的产品结构

乐器产业出口主要包括电声乐器、弦乐器、乐器零附件、管乐器、打击乐器、键盘乐器和百音盒及未列名乐器。2010年,电声乐器出口数量为997.4万只或个,出口金额为5.20亿美元,占我国2010年全部乐器出口额的35.44%;弦乐器出口数量为1259万只,出口金额为3.25亿美元,占乐器出口总额的22.14%;乐器零附件出口数量为2563万千克,出口金额为1.30亿美元,占乐器出口总额的8.84%;管乐器出口数量为991万只,出口金额为1.11亿美元,占乐器出口总额的7.59%;打击乐器出口数量为1376.5万只,出口金额为1.4亿美元,占乐器出口总额的9.57%;键盘乐器出口数量为1042万台,出口金额为1.19亿美元,占乐器出口总额的8.13%;百音盒及未列名乐器出口数量为11467万个,出口金额为1.22亿美元,占乐器出口总额的8.29%。

表1 2000-2011年我国乐器出口增长情况(单位:亿美元、%)

表2 2010年我国乐器出口地区结构 (单位:万美元、%)

表3 2000-2011年我国与主要乐器出口国(地区)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单位:%)

(四)乐器出口的市场结构

我国乐器出口的市场分布情况,北美洲、欧洲和亚洲是我国乐器出口的主要地区。2010年北美洲市场占我国乐器出口总额的29.30%,欧洲市场占29.15%,亚洲市场占26.21%,这三大市场的出口总额占我国乐器出口市场份额的84.66%。

在具体的出口国家或地区分布上,我国乐器出口主要以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位为主要市场。据中国海关统计显示,2011年我国乐器向美国出口4.2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6.23%;向欧盟出口4.27亿美元,占26.29%,向日本出口0.95亿美元,占5.85%;向中国香港出口0.7亿美元,占4.31%;向以上四个市场的出口占我国乐器出口总额的62.68%。

二、我国乐器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I M S)

国际市场占有率通常指一国某产品出口额占世界该产品出口总额的份额,其计算公式通常表示为:

其中MSij表示i国(或地区)j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j和Xwj分别表示i国j商品的出口额和世界j商品的出口总额。MSij值位于[0,1]之间,数值越高说明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越强。

从乐器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来看(表 3),2000至 2011年,我国乐器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基本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从2000年的世界第四(10.04%)稳步上升,到2004年超过日本,一直位居世界第一,截至到2011年国际市场占有率为25.09%,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总体而言,我国乐器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从2004年后一直居世界第一位,其次是美国、日本及欧盟,随后是韩国,港澳和加拿大等国(地区)。

(二)贸易竞争力(TC)指数

贸易竞争力(TC)指数,是指某国进出口贸易差额与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值,表明某国生产的某种产品是净进口还是净出口,从而反映一国某一产业相对于世界市场上其他国家的同类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TCij表示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取值范围为(-1,1),Xij、Mij分别表示i国j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TCij值大于零,表示i国j种产品为净出口,说明该国的这种产品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其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TCij愈接近1,国际竞争力越强;TCij愈接近-1,越缺乏国际竞争力。

从表4中可以看出,从2000年至2011年,我国乐器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具有稳步上升态势,从2000年的0.63上涨到2011年的0.71,均为正值,平均值为0.72,比较接近1,且远远高于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地区),说明我国乐器的生产效率明显高于国际平均水平,我国是乐器产品的净出口国,在全球乐器贸易中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就贸易竞争力指数而言,我国乐器的竞争力最强,其次是日本,随后是港澳、韩国,最后是欧盟、美国和加拿大。

(三)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即 RCA指数,它是一个国家某种商品的出口值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商品出口值占世界出口总值的份额的比例,用以反映一国某种商品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RCAij为i国j种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Xij是i国j商品的出口额,Xwj是世界j商品的出口总额,Yi是i国所有商品的出口额,Yw是世界所有商品的出口总额。RCA反映了i国(地区)出口总额中j产品的出口比例相对于世界出口总额中j产品的出口比例的大小,它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能较好地反映所研究产品的相对优势,因而被广泛采用。

一般认为,当RCA>2.5时,说明i国(地区)在j产品上具有极强的出口竞争力;当1.25

由表5可以看出,日本乐器产品的RCA指数尽管从2000年的5.2下降至2011年的4.5,但是一直维持在我国的RCA指数的2倍以上,明显高于我国,一直位居世界第一位。我国乐器产品的RCA指数基本稳定在2.5左右,近年略有下降,明显高于除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地区),排名世界第二。美国乐器的RCA指数呈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0.9上升至1.43,均值为1.29,位居世界第三。韩国和欧盟乐器产品的RCA指数具有下降的态势,分别从2000年2.86和1.04下降至 2011年的 0.72和0.84,位列世界第四和第五。港澳和加拿大乐器产品的RCA指数分别基本维持在0.85和0.45。

表4 2000-2011年我国与主要乐器出口国(地区)的贸易竞争力指数

表5 2000-2011年我国与主要乐器出口国(地区)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三、增强我国乐器出口竞争力的途径

第一,提高乐器生产工艺。乐器行业是劳动密集产业,各企业都是全能加工厂,从原材料采购、处理、加工、直至成品,工艺生产周期长,产品质量提高不快。为此,乐器生产企业一方面要加强质量管理,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加强技术改造,改革传统加工工艺,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率,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依靠科学技术和知识智力对经济增长做贡献,改善整个乐器行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升国际竞争力。

第二,调整出口国家和地区。我国乐器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地区,形成了对欧美市场的过度依赖,因此,我国乐器产业要从依赖少数目标市场转向多个国家和区域,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拓展新的目标市场,例如,可以进一步开拓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市场。多元化市场,可以降低由于目标市场的衰落所造成的出口风险,也可以避免出口地区过于集中所引发的反倾销,更有利于我国乐器产业扩大生产规模,达到规模效应。

第三,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以适应出口市场需要。美国是中国乐器出口的第一大国,据近几年海关统计资料显示,中国乐器出口美国的比重占乐器出口总额的35%左右。剖析2010年中国向美国出口产品的结构发现,按出口金额统计,尽管在22大类乐器商品中,有10类产品同比下降,几乎占了一半,但是却有12类产品同比上升,同样几乎占了一半,其中电声乐器出口数量上升了305.72%;其它管乐器出口数量增加了109.58%,这反映出美国乐器市场的消费需求正在发生变化,乐器生产企业要调整产品结构以适应出口市场需求。

第四,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尽管我国乐器出口额逐年上升,截止到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但是大部分乐器厂商进行的是OEM生产,随着出口额的上升,行业利润却不断下降,这个现实清楚地说明,更多地追求出口量不见得会增强企业的利润,所有国内乐器行业人士已认识到,在原材料与用工成本以及汇率的影响下,市场向着品牌化的方向发展已成必然。只有加强品牌建设,拥有属于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增强乐器生产厂商的国际竞争力。

[1]中国乐器协会.中国乐器年鉴2011[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15~60.

[2]肖嵘.我国植物油籽出口结构及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0(5):12~18.

[3]陈昌洪.我国猪肉出口结构与国际竞争力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7~42.

[4]张振乔娟.影响我国猪肉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7):39~48.

[5]侯媛媛王礼力.中国蔬菜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1):115~118.

[6]吴宗书.我国玩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9):84~89.

福建茶叶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篇7

福建是中国重要的茶叶生产省份,在中国茶叶生产与出口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茶园面积位于全国第三位,1996年福建取代浙江成为中国第一产茶大省,茶叶出口数量居全国前4位,出口金额居全国前3名。在国内茶叶市场需求相对稳定和供大于求的国际市场环境中,如何保持和进一步提高茶叶国际竞争力就成为社会各届关注的问题。学者们对此也作了许多研究和探索。许月丽,汤一指出影响我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政策体制、市场条件、茶叶卫生质量等方面的原因[1]。福建省茶叶竞争力调研课题组认为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设置、茶叶生产企业规模偏小、茶叶缺乏知名品牌、单产低、成本比国内中西部省份高等因素影响福建茶叶国际竞争力[2]。许咏梅用国际市场价格、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法对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认为中国茶叶目前仍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总体趋势有所下降[3]。国内学者对茶叶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主要是从整个中国茶叶现状来研究,专门针对福建茶叶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则较少。本文将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行探讨。

1 茶叶国际竞争力测算指标及国际市场竞争对手选择

国际竞争力的直接反映是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等,其中最主要的指标是市场占有率和盈利率[4]。由于生产产品的企业获利情况资料难以取得,而且分析国际竞争力结果时可以假定其所获利润与市场占有率为正相关关系。本文主要利用贸易竞争力指数(TC)、国际市场占有率(IMS)和国际市场价格(P)建立茶叶国际竞争力结构评价体系,测算福建茶叶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本文选择的国际市场竞争对手是世界主要茶叶出口大国,包括: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度等国。由于资料收集有限像英国、德国和法国等进口茶叶再出口的国家没有进行比较。

2 福建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测算及与竞争对手的比较

2.1 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包含两个概念:第一是按出口金额计算的市场占有率,即以美元计价的茶叶出口创汇占同期世界茶叶出口总额的比重;第二是按出口量计算的市场占有率,即茶叶出口数量占同期世界茶叶出口总量的比重。由于出口金额更能全面反映茶叶出口的市场绩效,本文采用第一种算法,先计算我国茶叶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然后再通过福建茶叶出口占中国茶叶出口的位次来探讨福建茶叶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份额。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反映国际竞争力结果的最直接和最简单的实现指标,可以表明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所具有的竞争实力,反映了国际竞争力实现程度。也可用来分析国际竞争力强弱的动态变化,如果在一定时期内国际市场占有率提高,则说明其国际竞争力在增强;反之,则说明国际竞争力呈下降趋势。由于中国进口茶叶与出口相比微乎其微,因此计算茶叶国际市场占有率时国内市场不考虑。其公式为:

IMSij=XijXiw

IMSij表示ji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XijXiw表示ji产品的出口额和世界i产品出口额。IMSij越大,表示国际竞争力越强。

从世界上主要茶叶出口大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看,中国茶叶国际市场占有率在斯里兰卡、肯尼亚之后,印度之前。出口量在斯里兰卡、肯尼亚之后,与印度的出口量相当,甚至在大多数年份出口量超过印度(表1)。

1995-2003年中国茶叶国际市场占有率基本保持稳定,其数值在17%左右,2004年和2005年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18%。近年中国茶叶国际市场率保持小幅增长趋势,但与斯里兰卡和肯尼亚相比在国际市场上仍处于劣势,四个主要茶叶出口国中市场占有率排在第三,仅高于印度(表1)。由于福建茶叶出口额在全国茶叶出口比重基本保持在第三的位置,随着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份额的增加,福建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份额也在扩大。

注:1995-2005年数据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有关数据计算得出。

2.2 国际市场价格

从出口产品价格看,福建茶叶出口单价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比斯里兰卡出口茶价高20%左右。20世纪80年代保持在3.0美元/kg 左右,90年代受国际市场需求影响茶价稳定。1995-1999年福建茶叶出口单价保持在2.56美元/kg,高于全国1.64美元/kg的平均价,也高于斯里兰卡2.44美元/kg的出口单价,2000-2002年福建茶叶出口单价在2.56美元/kg左右,高于全国2000-2002年1.37美元/kg的平均价, 高于斯里兰卡2.46美元/kg平均出口单价,2003年福建茶叶出口价格跌入近年低谷,2004年之后经过各部门努力,福建茶叶出口单价出现恢复性增长(表2)。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与斯里兰卡、印度、肯尼亚茶叶出口单价相比,福建茶叶出口价格竞争力不占优势。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整理得出。

福建茶叶出口单价总体高于全国水平。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第一,福建茶叶出口以乌龙茶为主,80%以上出口到日本。乌龙茶是中国特有茶类品种,也是福建出口最多的茶类,占全国乌龙茶出口量的70%~80%。就整个茶叶品种而言,可以把福建乌龙茶看成是一个垄断厂商,对日本出口由于其垄断地位可以获得垄断利润。第二,出口目的地集中,福建茶叶出口50%以上到日本。日本是乌龙茶主要消费地,市场上的乌龙茶大部分来源于福建,其他三个茶叶出口大国主要是以红茶生产和出口为主。因此,福建乌龙茶在最终消费地市场没有其他同类产品进行替代,使得这类产品在目的地市场的需求弹性较小,供给方供给弹性较大,可以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第三,福建茶叶出口企业成立行业协会,形成行业自律。目前由于我国外贸管理机制不健全,为了争夺有限的国际市场,出口企业削价竞销现象常有发生,使我国茶叶出口价格受到影响。为了稳定茶叶出口价格,保护福建茶叶在日本市场及其他国外市场上的合法利益,避免茶叶出口企业削价竞销现象出现,福建成立茶叶行业自律协会,对茶叶出口价格进行控制,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采取一系列措施之后,2004年开始福建茶叶出口单价止住了下跌趋势并逐步回升。

2.3 贸易竞争力指数

贸易竞争力指数可以表明某国(地区)生产的某种产品是净出口,还是净进口,以及净进口或净出口的相对规模,从而反映某国(地区)生产的某种产品相对于市场上其他国家提供的同类产品来说,是处于生产效率的竞争优势还是劣势以及优劣势的程度。其公式为:

ΝΤBij=Xij-ΜijXij+Μij

NTBij表示ji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XijMij表示ji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NTBij大于-1小于1,NTBij>0表示产品具有国际竞争优势,产品贸易的显著特征是贸易顺差。NTBij越大表示ji产品的生产效率越高,竞争力越强,竞争的主要市场在j国外程度较高。NTBij<0表示处于国际竞争劣势, NTBij越小表示ji产品的生产效率越低,出现产品逆差,竞争的主要市场在国内。

1995-2005年期间福建茶叶NTBij数值均接近于1,2003年降为0.98(表3)。福建生产的茶叶2/3用于国内直接消费,1/3出口到国外。据有关资料表明福建茶叶98%以上是采取一般贸易形式出口,来料加工和其他进口茶叶极少,进口茶叶与出口茶叶相比极少。按照NTB计算公式算出福建茶叶多年NTBij值接近1.0,2003年NTBij数值为0.98为历年的最低值。对照NTB概念和含义,福建茶叶NTBij数值多年接近1.0,表明福建茶叶主要市场在国外的程度较高,NTBij>0也说明福建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

说明:根据 1996-1998年《福建年鉴》,1999-2006《福建统计年鉴》有关数据计算得出。

综合三个指标可知,福建茶叶在整个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较低,但在日本市场上的占有率较高。与其他茶叶出口大国相比福建茶叶出口不具备价格竞争优势。以NTB指标进行分析,福建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极强竞争优势。综合三个指标所代表含义可以得出结论,福建茶叶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整体竞争力较强,但随着竞争环境及竞争要素的改变,福建茶叶国际竞争力正面临下降趋势。

3 影响福建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3.1 国际茶叶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

世界茶叶市场上近年来一直都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目前世界茶叶年生产量为300万吨,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年需求量保持在250万吨左右,国际茶叶市场竞争激烈。世界市场销售的茶叶80%以上是红茶。世界茶叶销售大国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度等国生产红茶的技术和水平远高于中国。尽管中国绿茶在国际市场占垄断地位,绿茶只占国际市场的10%左右。福建绿茶出口在全国居第四位,乌龙茶占福建省茶叶出口份额大,日本市场上60%以上乌龙茶从福建进口,仅从日本市场看福建乌龙茶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高具有较强竞争力,自20世纪90年代起,日本市场对乌龙茶需求量进入相对稳定时期,福建输往日本的乌龙茶保持在相对稳定状态。据有关资料显示,福建输往日本的乌龙茶从2001年开始以年均10%的速度下降,到2005年跌入低谷。而在世界其他茶叶主消费地由于消费品种与福建茶叶主要出口品种不符影响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2 福建茶叶生产中的质量问题

福建茶叶以小农生产为主,对茶园管理水平的缺乏及农药喷洒不规范,致使茶叶中存在农药残留,对福建茶叶国际竞争力造成不利影响。2000年欧盟逐步加强对进口茶叶农残检测,福建绿茶因为农残检测达不到要求,产品在当地销毁或是直接退货,出口到欧盟市场的绿茶数量自此后迅速下跌。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和国际市场上竞争加剧,进口国对茶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注重进口茶叶的品质质量及卫生状况。发达国家通常制定严格的茶叶进口卫生、安全等方面的检测标准,提高茶叶进入本国市场的门槛。为突破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门槛,主要竞争对手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度等国利用现代化生产手段和高科技对茶叶进行加工和生产,成为福建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3.3 福建茶叶生产中的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初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和非熟练劳动力,高级要素包括高科技、通讯基础设施、专业技术劳动力和熟练劳动力等[5]。

初级要素方面的优势,福建全省森林覆盖率60.52%,居全国首位,森林绝大部分在山区,森林面积占全省80%,耕地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0%,是全国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省份之一。福建由于地处低纬度,又临太平洋,温度适宜、雨水充足,具有发展茶叶种植的良好生态环境[6]。

高级要素缺乏,首先是茶叶加工企业及茶农发展资金缺乏,贷款不易,政府对扶持茶叶产业的专项资金力度不够,制约茶叶生产的发展。其次为茶叶生产基础设施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较落后,如通往茶园道路不畅,加工企业用电价格高,茶厂设备陈旧等,福建茶叶加工企业大多是20世纪70、80年代建立,不少上世纪50、60年代建立的茶厂仍在使用,加工机械以上世纪从日本进口的茶叶加工机械为主。而斯里兰卡等国政府拨专款修建从茶园通往机场、港口的道路,加快茶叶流通速度,降低茶叶流通成本。再者,福建虽有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福建农科院茶科所及天福茶学院作为福建茶叶科研支撑机构,但仍然存在科研与市场转化之间的难题。

3.4 相关支持性产业发展状况

福建省素有“茶树良种宝库”的美誉,闽南、闽东、闽北三大老茶区蕴藏丰富的种资源,为茶树良种选育提供基础素材。在三批审定的国家级良种中福建有15个,占全国77个总数的19.48%,列全国第一,全省良种普及率为93.8%,高于全国5%的比重[7]。同时福建在良种优势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适宜乌龙茶的新良种推广难度加大,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已出现乌龙茶销售饱和状态,目前国内市场消费以绿茶为主,乌龙茶国内拓展困难,出口市场又不可能出现大的突破,乌龙茶新良种在全省无法得到进一步推广。其次为适制绿茶良种后续不足,中小叶类芽数型良种制作的内质好、个头小的绿茶在国际市场上据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而福建省的绿茶生产主要是来自大叶类良种,这也是福建绿茶产量高于浙江,出口却少于浙江绿茶的一个重要原因。

4 提升福建茶叶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措施

4.1 提高茶叶品质

发达国家提高茶叶检测标准,其影响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从战略高度重视茶叶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将危机转变为机会,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

实行茶叶产业化经营。实现纵向市场一体化,使分散的利益集团成为统一的利益共同体,消除茶叶生产过程中农残成本外部性问题。对茶叶质量从源头加以控制,从根本上解决贸易技术壁垒对福建茶叶出口造成的负面影响,促进茶叶国际竞争力提升。

利用WTO绿箱政策,政府大力扶持茶叶农残检测技术与设备的开发研究,提供茶叶技术服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培训茶农、给予国外促销等方面的财政支持力度,为茶叶安全生产和流通提供政府支持。

4.2 培育高级生产要素

高级生产要素是茶叶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的关键。产品要想取得高层级的竞争优势,必须借助高级生产要素。高级生产要素需要通过对人力和资本进行大量投资,并需要民间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参与。如运输系统、茶叶基础研究、通讯设施提供、国民素质培育、高等院校设置、专门人才培养等非私人物品主要是由政府部分提供。受茶叶行业发展影响,从事茶叶生产的员工为让自己获得更好的待遇和跟上技术变革也会对自身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4.3 提高财政对茶叶基础研究和相关产业支持力度

为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及新产品研制开发,增强茶叶国际市场竞争力,政府财政科研投资强度应上升到与茶叶在地方经济中的地位相当,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提高茶叶或相关产业的科研投资强度。以福建近年茶叶主要出口企业出口值看,出口企业规模偏小,单纯依靠企业难以对茶叶科技研究进行持续投资,政府财政拨款到茶叶科技研究的比例应维持在50%以上。

参考文献

[1]许月丽,汤一.我国茶叶出口贸易条件之实证分析[J].茶叶科学,2002,22(2):93-97.

[2]福建茶叶竞争力调研课题组.福建茶叶竞争力分析及发展对策[J].福建茶叶,2003(1):34-36.

[3]许咏梅.中国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J].世界农业,2006(1):26-29.

[4]海闻.国际贸易[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48、55、80、166.

[5]波特.国际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25-29、65-67.

[6]林卿.WTO框架下闽台农业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6-20.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篇8

(一)已有相当规模,发展势头良好

中国服务贸易的起步虽然较晚,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发展势头良好。2011~2013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比世界服务进出口平均总额高出10.8%,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5.6%。统计表明,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保持迅速增长,增速高于货物贸易8.4个百分点。服务进出口总额6043.4亿美元,比2013年高出12.6%,其中出口额2222.1亿美元,同比增长7.6%;进口3821.3亿美元,同比增长15.8%;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为12.3%,较2013年增加0.8%。2012年、2013年、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分别为10.8%、11.5%、12.3%。

(二)逆差进一步扩大

2013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1599.3亿美元,比前一年相较增加35%。其中旅游类逆差为1078.9亿美元,大幅增长40.2%,占服务贸易逆差总额的67.4%,是服务贸易逆差的最大来源。然后是运输、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逆差额分别是579亿美元、219.7亿美元,均比2013年稍有增加。保险服务逆差179.4亿美元,较2013年略有下降。2014年,中国加工服务顺差达212.7亿美元,对顺差的贡献率最大。同时咨询、建筑服务顺差为166亿美元和104.9亿美元。计算机和信息、其他商业服务分别为98.6亿美元以及97.4亿美元的顺差。广告宣传则实现了12亿美元的小额顺差。

(三)高附加值服务进出口增长迅速

2014年,中国高附加值服务发展快速,金融、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增速分别为59.5%、24.6%、25.4%。其中金融服务出口大幅提高57.9%,为46亿美元;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提升19.3%,达183.6亿美元。咨询服务出口增加5.82%,达429亿美元,在整个服务出口的比例中是19.9%,比例只小于旅游业;电影音像出口增长22.4%,达1.8亿美元。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通信服务、广告宣传进口分别提高61.1%、42.2%、40.8%和21.3%。高附加值的服务贸易有利于推进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公司成长,也有助于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成效明显

从商务部统计中得知,2014年中国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金额第一次突破1千亿美元。达到1072.2亿美元,执行金额813.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12.3个百分点和27.3个百分点。其中承接离岸合同金额718.4亿美元,执行金额559.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2%和23.2%。云技术、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方式开始被广泛接受并运用。推动中国服务外包产业高端化。离岸知识流程外包金额有186.6亿美元,占离岸执行总额百分比为33.5%。离岸外包市场也触及了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从原有的美国、欧洲、日本、中国香港到东南亚、大洋洲和中东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中国在美日欧传统市场上提供的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一共346.4亿美元,占执行总额的62个百分点,同比减少2.9%。并且在这一时期,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包合作迅速发展。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125亿美元与98.4亿美元。较去年这一时期依次提高25.2%和36.3%,都远超过整体发展速度。

二、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得出

由表1可以得到,从单个年份来看,2000年,中国的旅游,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广告和宣传服务的NRCA大于等于0而其余的部门的指数值小于0,表明中国只有四个部门服务贸易在国际中存在竞争优势,而且值分别为0.00573、0.00386、0.00022以及0.0000,值都是刚刚超过0或恰好等于0,说明竞争优势不大。到了2006年,中国服务部门中,还是仅有四个部门的NRC值大于0,它们是旅游,建筑,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广告宣传,NRCA值依次为0.0035,0.0004、0.0009以及0.0002,表现出其他7个项目存在的竞争劣势。2013年中国的通信服务,建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咨询、广告和宣传的NRCA指数大于0或恰好等于,值是0.0000、0.0027、0.0038、0.0064、0.0007,其余的服务部门NRCA值均小于0,值为-0.0573、-0.0258、-0.0003、-0.0089、-0.0003,这表明中国大部分服务部门在国际贸易中不具备竞争优势。

从时间顺序上来说,中国的运输、保险、金融、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以及电影影像的NRCA值均在13年之间小于0,表明了这些类的部门在服务贸易竞争力上一直存在劣势。而数值上来说,运输部门的NRCA从2000年的-0.0282到2013年的-0.0258,总体上来说竞争劣势是得到改善,但是中间过程起伏比较厉害,2008年时达到最低值-0.0164,但之后数值又更加靠近-1,说明竞争劣势的加剧。保险部门则从2000年的-0.0097到2013年的-0.0080,同样的在竞争力的劣势上有微弱的改善,数值则一直在-0.0090左右徘徊,说明该部门的竞争力劣势较稳定,没有多少波动。金融服务则较保险服务情况好一些,数值上均小于0但是绝对值较小,主要在0.0000附近,劣势没有那么明显。专有权使用费从2000年的-0.0047下降到了-0.0089,整体上竞争劣势进一步扩大。除此外的6个部门在13年间的NRCA值有正也有负。旅游行业在2000的0.00573到2006年的0.0035,数值下降但是总归是大于0,表明旅游行业在这6年中存在国际竞争力,但能力在下降,2007年开始后变为负数,到2013年达到最低值-0.0351。通信服务则波动更加剧烈,从2000年的0.00386到2005年的-0.0004,竞争优势转化成了竞争劣势,但是到了2010年后又转化成了竞争优势达到2013年的0.0000。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则仅在2005年为-0.0008,其余年份都大于0,到2013年是0.0038,表明中国在计算机服务上有一定竞争力。咨询业则由竞争劣势转化成了竞争优势,从2000年的-0.0013上升到2013年的0.0064。最后,广告宣传之间存在波动频繁,近几年则一直是稳定上升,从2010年的0.0002增加到2013年0.0007,但是竞争优势不明显。

三、对策建议

(一)巩固服务业的产业基础,充分利用货物贸易带动效用

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发展向来相辅相成。尤其中国2013年已经成为世界最大货物贸易出口国,货物贸易发展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服务业发展。尤其包括了与货物贸易匹配的运输、仓储、通迅、咨询等部门。本文回归模型也证明了货物贸易发展对服务业发展的重大影响,然而一方面我们必须认识到它们之间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对服务业本身的发展的重视程度。

(二)加大对人才要素的重视程度

当今社会对高级要素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大,因为现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不单单是价格的竞争,而且逐渐转移到了包括科学技术与高智力方向的竞争。中国一直以来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在很多的贸易竞争方面均以价格低廉作为竞争优势,但是如今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这种优势将渐渐减弱,中国对高素质的人才和不断创新的高水平技术有迫切需求。

(三)扩大服务外包

服务贸易和传统贸易很不相同,所以,在贸易形式也有很大差别。传统贸易通常使用直接贸易的方式,而服务贸易还能用“外包”的方式进行贸易。我国要提升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可以通过服务外包方式来实现。首先,修改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为服务外包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减少我国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成本。另外,可以成立外包行业协会,会员是服务业行业的企业,使这个协会在与政府和公众进行沟通与对话,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举办一些交易活动方面发挥作用,这样一定程度上能够为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莹.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与对策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2]陈虹,章国荣.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0,(10).

法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篇9

本文衡量国际竞争力使用了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出口显示比较优势指数这3个指标。某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的计算方法是该产品的出口额除以该产品世界的出口总额。某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的计算方法是用该产品的出口额减去进口额再除以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某产品的出口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是用该产品的出口额与该国各行业的出口总额的商除以该产品的世界出口总额与世界各行业的出口总额的商得到, 它衡量了一个国家的某个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这3个指标都以国家的出口额衡量国际竞争力, 海外投资的活动也能体现国际竞争力, 却很难从进出口数据中显现出来, 来料加工再出口会改变原料和成品两个行业的进出口, 所以这是这3个国际竞争力指标的衡量缺陷。

国际市场占有率

法国制造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在2013年为3.6%。自1995年以来, 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2010年, 有一个明显的下降, 约0.4个百分点。2010年之后继续下降。法国制造业国际市场占有率在发达国家中并不算高, 而且下降速度也比较明显。这说明法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在不断减弱。

法国出口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是飞机等其他运输设备, 在2013年的出口国际市场份额是16.6%。与1995年相比, 飞机等其他运输设备的国际市场份额从1995年的12.7%上升到2013年的16.6%, 提升了近4个百分点。法国出口具有竞争力的行业还有香精油、香料及清洁制剂, 2013年的出口国际市场份额为12.4%, 是法国第二大出口行业。香精油、香料及清洁制剂曾经是法国最大的出口产品。

贸易竞争力

贸易竞争力指数是某产业的进出口差额与该产业进出口总额之比, 衡量国际竞争力时将进口额考虑在内。而且该指标是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 因此剔除了通货膨胀等同时期宏观因素的影响。该指标在-1至1之间, 值接近于0表示竞争力接近于平均水平, 接近于-1表示竞争力弱, 接近于1则表示竞争力强。

法国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在2013年为-0.039。自1995年以来, 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2005年, 贸易竞争力指数从正值转为负值, 说明国际贸易由顺差转为了逆差。在2011年达到近年最低值-0.06, 2012年以后, 又出现了回升

显示比较优势

显示比较优势指数这一指标的计算方法是用某国家某产品在该国所有产品出口中所占的比例, 除以世界各国在该产品上的总出口占全部产品总出口的比例。如果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值接近1表示没有相对优势或劣势, 如果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值大于1表示该国家的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 如果值小于1表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法国制造业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在2013年为1.21, 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而且与国际市场占有率和贸易竞争力指数不同的是, 自1995年以来, 法国制造业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比较优势在提高 (见图1) 。法国具有显示比较优势的行业是饮料 (5.6) , 其他运输设备 (5.5) , 香精油、香料及清洁制剂 (4.1) , 旅行用具、手提包 (3.1) , 医用和药用产品 (2.4) , 化学材料和产品 (2.2) , 动力机械及设备 (2) 等。这些优势行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在近20年保持稳定或缓慢增长。

法国制造业的特点

在高技术水平的制造业具有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 法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呈下降趋势。虽然制造业的比重下降了, 但其结构向高技术水平转化, 先进制造业的比重提高。为了进一步考察法国在细分行业的竞争力变化, 本文按照SITC3分类的157个工业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贸易数据库。表2列示了法国2013年出口额占世界比例最大的5个工业行业。飞机和相关设备 (31.2%) , 香料、化妆品 (17.1%) , 矿物油用精制添加剂、润滑油、防冻液 (14.1%) , 非电动的发动机及零件 (11.8%) , 杀虫剂 (11.3%) , 行李箱、手包 (9.4%) , 香精油、香料 (9.3%) , 放射性材料 (8.9%) , 皮革或合成革制品 (8.8%) , 艺术品及古董 (8.6%) 是法国2013年国际市场竞争力最大的10个工业行业。与2008年相比, 飞机和相关设备的国际竞争力有非常明显的上升, 是法国目前最具竞争力的工业行业。而放射性材料及相关材料5年间出口下降了20.6个百分点, 竞争优势不再突出了。香料、化妆品行业的国际市场份额也有所下降。其他优势行业的竞争力变化不大。

高技术水平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危机期间保持稳定

法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大多属于中等和高等技术水平, 低等技术水平和劳动密集和资源型行业没有竞争力。从近20年的变化情况看, 法国制造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在下降。法国在高技术水平行业的竞争力保持比较稳定, 低等技术水平和劳动密集型行业被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所取代。

法国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和经验

推出高新技术行业鼓励政策

法国在近几十年推出了大量促进高新技术行业发展的政策。在上世纪中期法国实施了核电、高速铁路、发电站等大型战略工业发展计划, 直接对这些高技术产业项目进行投资, 奠定了法国目前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的竞争优势, 还进一步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上世纪末期, 法国政府推动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 制定并实施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计划。本世纪以来, 法国推出了光电子技术发展计划、国家创新计划、国际合作创新计划等。法国总统在2013年宣布了未来十年振兴工业行动计划, 提出要建设“新的工业法国”, 通过工业创新和增长促进就业, 推动法国企业竞争力提升, 使国家竞争力跻身世界最前列。

制定科技产业规划

上世纪末期, 法国政府推动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 制定并实施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计划。本世纪以来, 法国推出了光电子技术发展计划、国家创新计划、国际合作创新计划等。2005年宣布《法国新工业政策及革新的基本方针》并成立工业创新署, 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法国总统在2013年宣布了未来十年振兴工业行动计划, 提出要建设“新的工业法国”, 通过工业创新和增长促进就业, 推动法国企业竞争力提升, 使国家竞争力跻身世界最前列。

独立自主研发核心技术

独立自主的技术创新发展模式是法国制造业在高技术领域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法国航空航天领域的研发投入约占销售额的15%, 大型医药集团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15%-20%, 汽车与高速火车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6%。法国政府在发展制造业过程中不仅重视自主开发, 也要求对外来引进的技术采取引进后消化吸收和再开发创新的模式, 以摆脱外国在技术上的控制和垄断。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篇10

1 国际市场占有率(MS)

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某类产品出口额占全世界该类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某类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越高,表明该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在竞争力比较中被广泛的采用。用公式表示为:

undefined

式中:MSij表示i国j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j表示i国j产品的出口总额;Xwj表示世界j产品的出口总额。

数据来源:根据WTO国际贸易统计数据库计算整理。

从表1可以看出,从2003年开始,中国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一直在六国中最大,具有规模经济的优势。中国、加拿大、爱尔兰、俄罗斯、印度和菲律宾,2007年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是2000年的191.63%、70.94%、215.32%、184.38%、245.37%和100.00%。印度、爱尔兰是六国中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增长速度最快的两个国家,中国紧随其后,加拿大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在缩小。

2 贸易竞争力指数(TC)

贸易竞争力指数是一个国家某类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差额与该国该类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之比,表明该国是某类产品的净出口国还是净进口国以及净进口或净出口的相对规模,用以衡量一国某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国家之间同种产品的竞争力。计算公式为:

TCundefined

式中:TCij表示贸易竞争力指数;Xij表示i国第j种商品的出口额;Mij表示i国第j种商品的进口额。

TC指数取值范围为(-1,1),如果TC>0,说明贸易竞争力大,且越接近1竞争力越强,反之则说明竞争力越小;如果TC=-1,说明该国相应的商品只有进口而没有出口;如果TC=1,说明该国相应商品只有出口而没有进口;当TC指数接近0时,说明该国相应商品的贸易竞争力接近国际平均水平。

数据来源:根据WTO国际贸易统计数据库计算整理。

从表2可以看出,从2000—2007年,中国、加拿大、爱尔兰、俄罗斯TC指数都小于零,说明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小。印度的TC指数在2004年开始变为正数,并且逐渐增大,说明印度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较强,具有逐渐增强的趋势。菲律宾的TC指数在2006年开始变为正数,但比印度的小,说明菲律宾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仅次于印度。中国的TC指数有逐年减少的趋势,2007年达到-0.0087,说明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接近国际平均水平,在六国中次于印度和菲律宾。

3 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

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是一个国家某种产品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种产品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率,用来表现一国某种产品的比较优势程度。计算公式为:

RCAundefined

式中:RCAij表示i国j产品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Xij表示i国j类产品的出口额;Xit表示i国全部产品的出口额;Xwj表示世界上第j种产品的出口总额;Xwt表示世界上所有产品的出口总额。

如果RCAij>1,表示i国j产品具有显示比较优势,其数值越大,显示比较优势越明显;RCAij<1,表示i国j产品不具有显示比较优势,其数值越小,显示比较劣势越明显。一般认为,如果RCA>2.5,表明该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极强;如果2.51.25,表明该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强;如果1.250.8,表明该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中度;如果RCA<0.8,表明该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数据来源:根据WTO国际贸易统计数据库计算整理。

从表3可以看出,中国、加拿大、俄罗斯、菲律宾的RCA指数几乎全部小于0.8,该四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印度、爱尔兰的RCA指数介于1.25和2.5之间,该两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强。

4 结 论

综合上述三个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标情况可知,虽然中国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比较大,发展速度比较快,但其竞争优势却不强。印度是六国中服务贸易竞争力最强的一个国家,是中国服务贸易的最强劲对手。在进一步比较中印服务贸易的差异时,我们认为,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需要制定服务贸易出口促进战略与策略,扶持重点行业,发展重点项目,优化服务贸易内部结构;建立发达的服务贸易促进机构体系,优化服务业要素,加快服务行业专业人才培养,完善服务贸易法规体系;强化服务贸易的品牌意识,积极提升企业自身发展和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吕世平,范蕾.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J].国际贸易,2006(2).

[2]赵书华,李辉.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定量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上一篇:投影变换下一篇:亚甲基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