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能源

2024-07-19

石油能源(精选十篇)

石油能源 篇1

能源形式的发展革新,是人类文明变迁的重要推力。

我们可以把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能源分为三类,依次是:地上能源、地下能源、天上能源。有时它们也被戏称为“人间能源”、“地狱能源”和“天堂能源”。

人间能源,就是早先用来产生出“人间烟火”的地上能源——薪柴。这种古老的能源形式几乎被现代人们遗忘,但不要忘记,薪柴在人类能源利用史上曾扮演着绝对主角,它被我们的祖先使用了上万年之久。在古代,进行此类能源获取工作极为重要,这一行业的从业者“樵夫”的重要性,丝毫不比从事耕种的农夫或从事渔业的渔夫差,说起来,这个行当在古代时称得上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了。

薪柴的最核心功效就是生火。从现有资料看,人类在早期时不会用火,“茹毛饮血”。直到后来的某一天,根据中国古代传说,一位叫“燧人氏”的圣人才教会了人们通过“钻木”的办法来获取“火”,自此,国人才逐渐从漫漫长夜中被解放出来。人类懂得用火之后,很长时间里是把树枝、杂草这些常见的“地上能源”作为燃料来煮食、取暖,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从远古时代直至中世纪,人类拥有的最“先进”交通工具不过是马车而已,显然它不需要除了“马”之外的任何能源做动力,因而在悠长的历史岁月中,薪柴始终占据着第一代主体能源的位置。

18世纪中后期,人类文明进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巨变时代,一种革命性的新型能源——“煤炭”,逐步成为新的时代能源主角。“薪柴”这一使用了万年的古老能源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向以煤炭为主的碳基能源方向转变。煤炭、石油、天然气这类能源都是由千百万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地质年代变化而形成的,它们的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在使用过程中伴生出大量二氧化碳,所以称为碳基能源。碳基能源的发现和利用,开创出人类文明发展变迁的新纪元。

相对于薪柴这类“地上能源”而言,煤炭、石油等碳基能源都来自于地下矿藏,因而它们也被称为“地下能源”。又由于自从人类大量使用这些“地下能源”以来,开始出现各种严重的环境污染,人类的生活环境逐渐从诗情画意的村庄农舍,向河流遭受污染、空气日渐污浊的工业化城镇方向发展,人类的生活空间都变“黑”了,因而这些地下能源又被戏称为“地狱能源”。

人类的能源消费结构从“地上”向“地下”方向转变,其核心诱因是蒸汽机与内燃机的发明应用。1769年,瓦特制成了第一台蒸汽机。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声称:“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可以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由于蒸汽机的驱动需要以煤炭燃烧为动力,于是,人类开始把探寻能源的目光从地上向地下转移,煤炭逐渐成为了促进工业社会发展的新血液。

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煤炭显得日益重要。工业革命早期,判断一个国家强盛与否的重要标志就是它的煤炭储量和产量,它可以决定一个国家能开多少工厂,生产多少轮船大炮,甚至是拥有多少殖民地!

由于当时英国的煤炭储藏量非常丰富,英国在工业革命时期一直保持着持续蓬勃发展,成为强大的“日不落帝国”。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英国已能每年生产出1000万吨煤,而法国在当时仅能生产70万吨,因而法国的整体国力也就远逊于英国。到1846年,英国煤炭年产量已达到4400万吨,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的第一大产煤国。当那些欧洲工厂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了缕缕烟雾,当那些工厂机器发出的隆隆轰鸣声打破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人类历史开始翻开新的一页——持续了数千年的农业时代过去了,工业化时代来临了!

煤炭在工业化时代里“一统天下”的日子,大约持续了一个多世纪。之后,另一种新的升级型替代能源——“石油”出现了。人类到底是从何时开始进入石油时代的?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多个不同的版本。

美国人声称,是1859年一位名叫埃德温·德雷克的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泰斯维尔小镇打出一口深21米的油井,这口井日后被美国册封为“世界第一口现代油井”,而德雷克也被奉为了“石油工业之父”。所以美国人认为石油时代大门开启的起点是在美国。

前苏联却有另外一番解释:他们认为俄国人谢苗诺夫早在1848年就开凿出了世界第一口现代油井,因此苏联时代的百科全书毫不客气地把“石油工业之父”这顶桂冠封给了谢苗诺夫。

而据中国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250年的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发现了石油这种可燃液体。宋人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世界上最早记录石油性能和用途的书籍,书中第一次使用了“石油”的名称,并沿用至今。沈括认为“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并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当然,不管这顶“第一”的帽子归谁,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人类规模化利用这种液体燃料不过是近一百多年的事。石油登上历史舞台归功于内燃机,内燃机的出现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大门。上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石油的应用价值受到广泛重视。人们发现,石油燃烧效能高且轻便,是最合适的现代燃料,对于提高军队战斗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20世纪20年代以后,全世界对石油的需求量和贸易量迅速扩大。

人类正式踏入“石油时代”的准确时间是在1967年。那一年, 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一举突破了40%, 而煤炭所占的比例却下降到了40%以下, 至此石油正式取代煤炭, 成为了第三代主体能源。正是石油这种新型工业血液的注入, 使得世界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前人所无法看到、也无法想象的壮丽景观出现了:汽车的奔跑、船舰的巡弋、飞机的翱翔乃至飞船的上天, 人类文明在短短的一百年间有了巨大的、奇迹般的突破发展。

福祸历来相伴。碳基能源一方面推动了经济和科技高速增长,为人类带来福利;另一方面,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问题也让人类吃尽了苦头,正如《双城记》中的那句名言,人们“原本以为自己走向天堂,未想却奔向地狱的方向”。碳基能源开始展现出它狰狞的地狱面目。

人类开始寻求能够替代石油、天然气等碳基能源的其他形式的能源, 包括风能、太阳能、海洋潮汐能等等。相对于来源于地下的煤炭、石油而言, 风能、太阳能等多来自于天上, 故而它们也被称为“天上能源”;又由于这些新型能源不像碳基能源一样在燃烧后会产生污染、释放出二氧化碳, 它们又被称为“清洁能源”或“天堂能源”。

人类又一次新的工业革命即将开始!

能源对手的博弈

在英文中, “对手 (rival) ”这个词的来源是“使用同一条河流的人”。古代人处于农业社会, 用于灌溉的河流是农业生产的“血液”, 对气候干旱的地方来说, 河流显然是极其稀缺的资源, 自然成为不同部落甚至不同国家间争夺的对象。于是, “对手”出现了。人类文明发展到工业社会后, 河流的作用退居次席, 但“对手”依然存在, 他们之间彼此争夺的是另一种稀缺资源:石油, 工业生产的血液。

国际能源对手间围绕石油进行的博弈争夺,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乃至军事上一个持久不衰的热点。为了石油,世界在近三十年来打了大大小小多场战争,也爆发了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石油俨然成为了当今世界最硬的“硬通货”。谁掌握了它,谁就奇货可居,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强硬的声音;谁缺少了它,谁就不得不降低姿态,仰人鼻息,那些油少但力大的国家,急眼时甚至抡起拳头诉诸武力。中东是世界上石油贮藏最多的地方,所以,这里也成为世界上是非最多的地方,成为被那些“油少但力大”的国家修理最多的地方。

对石油资源的争夺博弈让世界逐渐形成了两大阵营:石油的购入方和石油的出售方。前者主要由欧美发达国家组成,它们是国际石油的主要消费国,每年要进口大量的石油,由于其强大的国际政治与经济地位,二战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国际石油市场价格上起主导作用;后者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欧佩克)为代表,该组织成员由11个富油国组成,多是第三世界国家,其出口石油占到世界石油出口总量的50%以上。随着西方国家对石油需求量的日渐增加,OPEC组织对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拥有了巨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从博弈的结果来看,双方形成了一种相互妥协的态势:一方面,西方国家能够容忍富油国在经济上进行结盟——OPEC可以通过控制原油产量来提升原油价格,从而最大限度提升富油国经济国力;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并不允许富油国在政治上、军事上做大。基本上,西方国家是旨在让富油国能够“听话的”、以市场化的模式为其安全输送石油。经过一次次的对手过招,世界石油格局逐渐由混沌向有序发展,多数富油国认识到自己的地位角色,趋向于“闷头发财”,低调参与国际政治;一些有其他想法的国家比如伊拉克,也逐渐被修理服帖,被纳入到西方为其设定的框架轨道上来。历数当今世界富油国版图,能继续保持高调、甚至敢向西方“叫板”的,大约只剩三个国家。

第一个是伊朗。在这个神权高于一切的伊斯兰国家中,国民财富的大部分来源于政府控制的石油工业,伊朗原油出口产值占到其全部商品出口的80%,因此,该国的选民们更关注的是石油这块蛋糕的归属问题,而非政府的经济管理能力。当石油价格达到每桶60美元时,石油对伊朗GDP贡献率就达到28%,可以想见,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波动会对伊朗人民的生活水平造成多么大的影响。随着世界石油价格的逐步提升,有了经济底气的伊朗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态度日渐强硬,近几年来彼此关系一直剑拔弩张,成为继伊拉克之后被美国重点关注的又一目标。

第二个是委内瑞拉。这个南美最重要的产油国,近年来在总统查韦斯领导下频出惊人之举:2006年3月,委内瑞拉要求在该国开采石油的外国公司上交更大的利润份额;2007年,委内瑞拉宣布将4个重油项目国有化,本国的资本要占到至少60%;2008年初,一度威胁要终止向美国供油。

第三个要数俄罗斯。俄罗斯是世界上仅次于沙特的第二大产油国。自苏联解体以来,俄对石油贸易的依赖逐渐增强。普京尤其擅打能源牌,他一再强调:由国家控制战略资源更符合俄罗斯的利益,这对恢复俄罗斯国内经济,及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更大影响力尤为重要。为此,普京向素有“石油帝国”之称的私有石油企业尤科斯石油公司开刀,将尤科斯公司总裁、俄罗斯前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问罪入狱,把尤科斯公司全部资产以低于市场价格的成交价纳入俄国有石油公司版图。尤科斯公司在当时备受西方投资者青睐,普京的这一举动在国际政坛上引起轩然大波,西方国家纷纷对俄政府提出疑议,但凭着普京的铁腕政策,俄政府最终完成了对国家能源系统的绝对垄断。

国际石油市场背后隐藏的这些博弈,让石油价格大起大落。以2008年为例,国际石油价格在这一年一波三折:先是2008年1月22日创出86.6美元/桶的调整低点后一路上涨,至7月2日欧佩克油价创下每桶140.73美元的历史高位,7月11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盘中甚至创出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新高。此后油价又一路走低,至12月23日,欧佩克市场监督原油一揽子价格创下每桶34.49美元的低价,是自2004年7月以来首次降到35美元以下。2009年迄今,国际石油价格又呈现一路上升的局面,10月19日达到每桶72.21美元,创下年初以来的新高。

按照博弈论,对手之间博弈的结果有好有坏,这取决于博弈双方的参与态度。一般来说,当西方国家与富油国和平相处时,国际油价就比较稳定;而一旦双方出现摩擦,就会引起国际油价的飙升。从全球经济市场发展状况来看,历史上几次油价的大幅飙升,对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都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冲击,甚至导致西方主要经济体陷入衰退。第一次石油危机时,国际油价比危机前大约增长了2倍,达到48.92美元/桶。由于国际油价的大幅上涨,1974年全球进入高通胀期。发达国家经济体的通胀水平达到了13.95%,其中美国的通胀率达到11%,日本达到了23.95%;发展中经济体的物价水平也上涨了15.76%。2008年上半年,油价上涨导致全球经济运行成本提高,产品价格普遍上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发达国家通胀率普遍超过预期,发展中国家大都偏高,一些国家更是陷入了恶性通货膨胀。■

工业革命早期, 判断一个国家强盛与否的重要标志就是它的煤炭储量和产量, 它可以决定一个国家能开多少工厂, 生产多少轮船大炮, 甚至是拥有多少殖民地!

石油能源 篇2

冯玉军

[内容提要] 未来,国际石油战略格局可能呈现美国主导、供应方三分天下的局面。在新格局下,产油国与石油进口国之间的共同利益与矛盾分歧相互缠绕,相互依赖进一步增强,既斗争又妥协将成为其相互关系的主要特征。中俄能源合作是中国能源安全能否得到保障的重要一环。在普京第二个任期,俄罗斯能源外交将进一步得以强化,目标将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手法更加多样。尽管近年来中俄能源合作经历过一些波折,但前景看好。

[关键词] 石油战略格局;中俄能源合作;能源安全;能源外交

[作者介绍] 冯玉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保障能源安全是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在21世纪,中国必须面对的两个问题却是“石油消费量显著增加和受石油资源的约束需要大量进口石油以满足国内需要”[1]。随着中国油气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如何实现能源来源的多元化、保障海外油气资源的稳定供应已成为中国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中国的对外能源合作是在国际石油战略格局的大背景下开展的,而加强与地缘接近的世界油气出口大国俄罗斯的合作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选择。那么,当前的国际石油战略格局有何特点?中俄能源合作的前景如何?当前学术界对这些问题有 着不同的看法,大多数认为国际石油战略环境恶化,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堪忧。而由于俄罗斯远东石油管线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国际媒体对中俄能源合作前景都不看好,有的是忧心忡忡、有的幸灾乐祸。但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分析国际石油战略格局的变化,准确把握俄罗斯能源产业以及能源外交发展趋势的话,就可以认为中国的能源安全环境并非一片漆黑,中俄能源合作前景依然看好。

国际石油战略格局

石油安全问题对于中国而言,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准确把握国际石油战略格局的脉动自然是有着重要意义。

21世纪之前的国际石油战略格局演进史,大致 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世纪60年代世界石油工业诞生,到20世纪70年代初。其主要特征是,西方发达工业国家凭借其经济优势、政治权力甚至军事实力垄断着国际石油战略格局,世界石油的生产、运输、销售及使用几乎完全操纵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在这个阶段里,石油甚至丧失了其商品的意义,而成为西方宗主国向殖民地产油国索取的“贡物”。第二个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20世纪末。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以欧佩克为核心的第三世界产油国以收回原油标价权、提高油价、减产、禁运及国有化等措施不仅 保障了产油国的合理收入,而且第一次以石油为武器沉重地打击了西方发达国家,促发了1973一1974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80年代后,欧佩克成员国还在石油运输、提炼、化工和销售等领域加快合作步伐,以增强对世界石油战略格局的影响。可以说,欧佩克的崛起,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长期垄断国际石油经济的局面,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中的一支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2]

而21世纪初的“伊拉克战争”以及近来石油地缘政治环境的一系列变化,预示着国际石油战略格局正酝酿着新的重要变动。未来的国际石油战略格局可能呈现美国主导、供应方三分天下的局面:伊拉克影响回升,并在美国直接控制下成为调节国际油市的重要杠杆;欧佩克影响渐成衰势,但影响仍不可小觑;俄罗斯、非洲等非欧佩克产油国地位上升、影响增强。在新格局下,产油国与石油进口国之间的共同利益与矛盾分歧相互缠绕,相互依赖进一步增强,既斗争又妥协将成为其相互关系的主要特征。一方面,产油国既要争夺市场份额,又要避免油价急剧动荡。石油供应格局的多元化必然导致产油国为市场份额展开角逐,但同时,国际石油市场多年形成的运作机制和对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担心,也使各产油国避免进行恶性竞争。欧佩克已制定价格稳定 机制,划定油价波动范围为22一28美元之间,意在防止油价大起大落。俄罗斯曾一度对欧佩克的“限产保价”政策进行抵制,但近来考虑到伊拉克战争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也加强了与欧佩克在油价问题上的协调。另一方面,石油进口国既有促进石油供应多元化、联合自保的共同需求,也有争夺石油进口来源的潜在矛盾。面对供应多元化形势,石油出口国和进口国也加强了多方位合作,中东、俄罗斯、非洲、拉美产油国都与美、欧、日、中等石油消费国建立起不同层次的合作关系。同时,为降低市场风险,主要 消费国也通过国际能源机构等多边组织加强了相互合作。在石油消费和进口增势迅猛的亚太地区,推动能源网络建设、建立区域能源储备也成为热门话题。但同时,能源消费国在能源进口渠道方面的竞争仍在继续。

从长远看,石油多元供应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首先,世界石油将具备更充足稳定的供应,油价呈现稳中有降趋势,总体上符合石油消费国的利益。其次,美国石油安全得以巩固,其对国际石油市场的控制能力增强。如何处理与美国的能源合作,成为石油需求国面临的重要课题。第三,能源需求国对外能源合作面临更多选择,但同时能源外交棋局也更加复杂,博弈变数更多,因而进行对外能源合作需要在大棋局下做通盘考虑。[3]

有学者认为,“随着中国继续保持其显著的经济增长,它不可避免地会在许多领域与美国发生越来越严重的利益冲突,尤其是在能源领域”[4]。但通过分析我们看到,当前国际石油战略格局的“天平”并未完全向美国倾斜,而中美在共同维护能源市场稳定方面还有诸多的共同利益。美在世界石油格局中的地位上升,固然增加了其影响世界油价、影响他国经济的可能,但“庄家”亦须遵守游戏规则,世界石油市场的经济规律和美维护“霸权秩序”的政治考虑使其不愿看到石油秩序的混乱。正如国际著名能源专家丹尼尔·耶金所言,“事实上世界仅有一个石油市场,美国仅是全球石油市场的一部分„„美国的石油安全有赖于全球石油市场的稳定”,而为了保障美国的能源安全,应“寻求与其他石油进口国建立能源合作关系,不管这些国家是工业化国家、新的‘全球化国家’,还是贫穷国家。可以在多边的基础上建立关系,也可以建立双边关系”。[5]美国海军军事学院托马斯·巴奈特教授也认为,“美国对中国进行石油遏制”的观点是一种非常近视单一的思维,“美国为什么要堵截中国的石油渠道呢?中国是美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是美国跨国公司最重要的劳力源泉。虽然中美之间的经济竞争在未来会变得更加激烈,但这种竞争并不能通过军事对立来解决”。[6]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其在国际能源市场上作用的增强,中国正在成为影响自身能源安全的重要变量,换句话说,中国的能源安全能否得到保障,不仅取决于国际能源安全环境的变化,更取决于自身的能源战略地位、能源战略思维与能源战略举措,而能否顺利推进中俄能源合作正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俄罗斯能源外交走向

“能源是俄罗斯发展经济的基础和推行内外政策的工具。”[7]在普京的第二任期内,能源产业的发展和能源外交的拓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新任俄罗斯工业与能源部长赫里斯坚科在上任后表示,新政府在能源领域的首要任务是“加快速度、增强力度”。可以说,俄罗斯以能源产业带动经济振兴的战略没有改变,其加强对外能源合作的力度还将不断加强,而“俄罗斯石油的安全意义在于,在今后十年,俄罗斯石油产量和出口量的增长有利于扩大世界石油的供应来源,有利于抑制欧佩克的‘高价减产’政策对国际石油安全和世界经济的有害影响,也有利于世界石油供应的多元化和油价的稳定”[8]。

去年出台的《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已经为俄罗斯能源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普京在第二任期内的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有效地贯彻这一战略。从目前看,普京的能源政策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第一,为实现《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近期,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将审议《管道运输法》,它将成为规范俄管线建设的主要法规;今年上半年,俄罗斯工业与能源部将向政府提交新的《矿产法》草案。俄工业与能源部长赫里斯坚科称新法案具有“革命性质”,其意义在于使矿产利用与开发从行政法领域转向民法领域。新法案通过后,矿产开发者将与行政权力机关就矿产利用签订民法合同,这将更好地规范双方的权利、责任与义务,为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更稳定的法律制度环境。[9]

第二,密切关注国际石油市场动态,以灵活的税率政策调节石油出口。在近日召开的俄罗斯财政部与经济发展部联席会议后,普京明确指出未来四年俄罗斯面临的经济环境可能要比前四年差,其重要原因就是国际油价将从目前的高位降至每桶23—抖美元甚至更低。因而普京要求政府密切关注国际油价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决策。[10]俄财政部长库德林表示,未来俄罗斯政府将以灵活的税率政策应对国际市场油价的变化。如果油价保持在每桶20—25美元之间,石油出口税将是35—45%,如果油价超过每桶25美元,出口税将升至45—65%。[11]

第三,加强国家对油气公司与油气管道的控制。自去年底以来,围绕着俄罗斯石油大亨霍多尔科夫斯基的被捕和对尤科斯石油公司的司法调查,俄罗斯政界、财界掀起了轩然大波。可以说,“尤科斯事件”展现了普京对“能源大政治”的总体思路。笔者认为,未来加强对油气战略资源的国家控制将成为俄发展能源产业和开展对外能源合作的重要原则,具体说来包括:避免私营公司过度扩张,尾大不掉;决不允许外资在俄能源领域占主导地位;尽管俄要增加石油出口量,但最终决定权要掌握在国家而非私营公司手里;油气管线的控制权要控制在国家手中。[12]

众所周知,自2田2年以来,围绕着尤科斯公司倡议的“安大线”和俄五大私营石油公司倡导的“摩尔曼斯克管线”,俄罗斯国内产生了激烈的争论。私营石油公司认为,他们有权投资石油管线建设并拥有所有权,但政府将油气管线视为调控能源运输与出口的命脉,坚决反对放松对它的控制。目前,俄罗斯绝大部分石油管道归石油运输公司所有,绝大部分天然气管道归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所有。去年俄罗斯几位石油大亨曾致信当时的总理卡西亚诺夫,要求自己建设油气管线,遭到拒绝。今年3月初,“俄罗斯石油出口商联盟”又致信新总理弗拉德科夫,提出了同样的要求。但政府的立场不大可能改变。[13]4月29日,普京强调,“目前还没有理由解除国家对管道运输系统的控制”,但他同时也表示“这并不妨碍吸引私人投资,私人投资还可能受到欢迎。在保持国家对管理运输系统的控制和国有制的基础上,可以引人私人资本”。[14]

根据《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俄罗斯对外能源政策的根本目标是:“使俄从单纯的原料供应者转变为可在国际能源市场执行独立政策的重要参与 者。”[15]这一表述清晰地勾勒出了俄罗斯能源外交的战略目标,其实质就是俄罗斯不仅仅要通过油气出口赚取外汇,更要通过有力的外交运筹成为国际能源市场规则的制定者,成为国际能源战略格局的“操盘人”。俄罗斯认为,只有这样,俄罗斯才不会成为只输出初级产品的“资源附庸国”,才会在国际劳动分工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在普京第二个任期,俄罗斯能源外交将进一步得以强化,目标将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手法更加多样。今年2月下旬,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马尔格洛夫在柏林参加“俄罗斯与欧盟的对外政策目标及挑战”国际研讨会时就明确表示,在可预期的未来,俄罗斯将“充分发挥自己的自然资源与地缘优势,俄罗斯的能源外交将继续加强”。他认为,这主要包括几个内容:首先是加强与美国的能源对话;其次,要通过向中国、或者通过纳霍德卡的深水港向能源需求增速远远超过欧洲国家的亚太国家出口石油实现远东的腾飞;第三,要继续深化与欧盟的能源对话。马尔格洛夫强调,“能源问题不仅是使俄欧接近,更是将俄罗斯与欧盟的利益密切相连的因素,未来俄欧能源对话将更加显著。俄罗斯将在可接受的条件下参与到维护欧洲能源安全的进程当中”。他表示,俄罗斯公司进人欧洲市场将为解决俄欧之间的政治问题,包括整个欧洲安全问题创造良好条件;而欧洲安全是建立统一的大欧洲经济的基础。[16]从马尔格洛夫的表述当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俄罗斯不仅将能源外交作为拓展海外市场、获取实际经济利益、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手段,而且也将其视为实现对外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

与亚洲地区的合作是俄罗斯21世纪对外能源政策的另一个重点。[17]无论是中国、韩国、日本,还是印度,都对俄罗斯的能源外交有着重要意义。从市场层面来说,在国际石油战略供应格局呈现三足鼎立的形势下,亚太市场对于俄罗斯来说有着重要的吸引力,俄罗斯不可能总是捂着自己的“油桶”待价而沽,需要大力开拓亚太能源市场。从投资来说,未来20年俄罗斯能源领域需要大规模的外资投人,而对于急需保障能源安全的亚太国家来说,在可接受的条件下加大对俄罗斯能源领域的投资也是其重要选择。

中俄能源合作前景

由上可知,俄罗斯借能源产业加速国家经济复兴的既定方针不仅不会改变,而且实施的力度还会加强。尽管近年来中俄能源合作经历过一些波折,但前景依然看好。

在“安大线”由于种种原因被迫拖延的时候,普京总统对提高向中国的输油量十分重视。正是在他的亲自关注下,今年2月中旬,俄中双方商定加大铁路输油量,预计今年达386万吨,2005年达550万吨,2006年达1000万吨。俄罗斯铁路公司计划制订通过“贝阿铁路”的更大规模的铁路输油计划,最终使对中国的铁路输油量达到每年3000万吨。[18]此外,尤科斯公司也准备与中石油和中石化签署年供油量达1500万吨的七年期协议。[19]如果这些协议能够商定并且落实的话,“安大线”原定的对华石油出口量可以得到有效的替代。

俄罗斯酝酿出台的远东油气管线新方案也顾及到了中国的利益。在2月26日召开的俄罗斯远东与后贝加尔地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会议上,普京总统委托萨哈共和国总统什德罗夫负责制订远东油气出口管线具体方案,称这是“事关全国的战略问题”,[20]并命令俄联邦政府近期就此做出最终决策。[20]4月14日,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表示,俄将信守在能源项目上对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的承诺。俄罗斯政府正在进一步研究向中国出口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问题,预计在今年下半年俄中政府总理第九次定期会晤时,俄方将向中方宣布有关能源合作的决定。俄外交部副部长费多托夫近日访问上海时也强调:“俄罗斯赋予俄中能源合作以优先意义。目前正 在制订各种方案,以使俄中能源合作更加有效、更加具体。”[21]

萨哈共和国总理鲍里索夫表示,受总统委托制订的“萨哈方案”将建设油气管线统—“走廊”并将其纳人“俄石油运输公司”的系统。具体走向是:从下波伊马(邻近泰舍特)经尤鲁布切诺—托霍姆斯克油气田、上聂琼斯克油气田、塔拉坎油气田、恰扬金油气田、连斯克、奥廖克明斯克、阿尔丹、涅留恩格里、腾达、斯科沃罗季诺、布拉格沃申斯克、哈巴罗夫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直至纳霍德卡。[22]萨哈共和国总统什德罗夫在接受普京总统委托后称,新方案将成 为“安大线”与“安纳线”的替代物(见图)。[23]

与“安大线”和“安纳线”相比,“萨哈方案”有诸多优势:(1)穿越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几乎所有的重要油气产区,可以最大限度地使资源潜力与管线优势相结合,推动整个东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能源产业发展;(2)起点从安加尔斯克改为下波伊马,可以更方便地利用西西伯利亚的石油,以解决短期内东西伯利亚油源不足的问题。(3)新方案中的油气管线不经过国家公园,远离贝加尔湖,只穿越勒拿河,因而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保障生态安全。(4)新管线不经过地震高发区,只有402公里经过低震级区,所经地区地貌简单,只有765公里穿越山区,因而建设难度较安纳线更小。

此次由萨哈共和国提出的新方案更加符合《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的设想及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因而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它的实施将对中俄能源合作产生深远影响:

其一,管线连接远东和东西伯利亚所有重要油气产区,对中国的出口也考虑在内。新管线全长6224公里,以后还可与科维克金、杜尔西米宁斯克和亚克金斯克油气田相连。鲍里索夫称,将远东和东西伯利亚所有大型油气田纳人统一管线运输网,有利于该地区油气田的综合开发,既可以保障俄罗斯东部地区自身的能源需求,又可以解决长期油气 出口问题。未来,对日、美的出口可直接在纳霍德卡港装船,对朝鲜和韩国的出口可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建设分管道。对中国的出口有两种可能:一是建设通向大庆的分管道;二是从纳霍德卡用油轮装载。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提出的“泰舍特一纳霍德卡方案”也考虑到了建设通往中国的分管线的问题,该公司副总裁2月24日说,酝酿中的管道距离中国边界60公里,因此有可能修支线管道,“如果在政治上做出决定,公司就会去修”。[24]

其二,战略规划较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俄能源合作的不确定性。新方案将能源出口线路与地区总体发展相结合,摆脱了在“安大线”与“安纳线”上的纠缠,结束了因俄罗斯的战略模糊而导致的中日之间的“较量”,增强了中国与俄开发油气合作的可预测性。

其三,新方案规模庞大,实施周期长,中俄油气合作不可能一缴而就。新管线方案与远东及东西伯利亚油气开发结合,是名符其实的“世纪工程”,其管线铺设、油气田开发都将是一个长期过程。按照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2003年制订的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天然气开采、运输和供应统一网络建设计划,2007年开始修建从恰扬金油气田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天然气管道,2010年开始工业开采,2011年管线才能竣工。这说明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是一个长期的项目,既定的油、气管线建设都将延迟。

其四,油气管线合一,科维克金—中国—韩国既定管线可能改向。俄天然气探明储量占世界总量的30%,而最靠近亚太市场的就是萨哈共和国。新方案将油气出口综合考虑,并将美国视为未来俄最重要的天然气市场。俄罗斯科维克金经中国到韩国的天然气管线意义因此下降,其既定走向可能遭受冲击。

新油气管线方案的酝酿出台预示着俄罗斯与亚太地区能源合作战略思路的转变。面对俄罗斯的变化,我认为中国应制订综合性对策,促进东北亚地区 能源合作,保障中国能源安全。首先,要制订对俄能源合作大战略。新方案的出台预示着俄已放弃在“安大线”与“安纳线”上的两难选择,将能源开发及出口与远东及东西伯利亚的区域振兴、管线建设、能源安全统筹安排,与亚太国家的能源合作必须符合俄的这一战略规划。俄“亮出底牌”使中国可以摆脱“安大线”的困扰,根据中国能源需求及俄战略走向制订对俄油气合作的长远规划。目前可考虑:(1)积极争取建设从布拉戈维申斯克经黑河到大庆的分管线。(2)与俄商定《中俄长期供油协议》的替代方案。(3)进一步加大铁路输油力度。俄计划制订通过贝阿铁路的更大规模的铁路输油计划,最终使对中国的铁路输油量达到每年3000万吨。中国宜以此为契机,加紧与俄讨论中长期铁路供油方案。

其次,要谋划东北亚能源合作的大思路。新方案的出台使“安大线”、“安纳线”均成泡影,为中日俄从“恶性竞争”到“互利共赢”提供了契机。中国应发挥主动性,倡议成立类似“欧洲能源宪章”的东北亚能源合作组织,共同解决东北亚能源安全问题,分享俄能源供应配额。可考虑建立东北亚发展银行,对俄管道建设提供国际融资并与未来石油出口配额挂钩。目 前,日本对俄罗斯的工作力度未减,日本国际协力银行驻莫斯科代表称乐见俄罗斯新政府就管线问题决策,日本石油资源公司表示愿意在政府担保下参与俄罗斯远东和东西伯利亚的石油勘探。同时,有的日本学者也提出,“从亚洲整体能源安全的角度来看,日本不宜独占东西伯利亚的原油资源,而应让国际石油资本也参与该地区的原油开发„„日本既是世界经济大国,又是亚洲的一员。因此,加强亚洲的能源安全保障是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的。日本不应给人以追求‘一花独放’的印象,而应努力让国内外感到日本追求的是亚洲的整体利益”[25]。可以肯定,未来,东北亚 地区的能源安全不可能仅通过双边合作来维护,开展东北亚多边能源合作已是大势所趋。

总之,普京连任对中俄能源合作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俄罗斯以最大限度维护国家利益为根本目标、以油气资源开发和管线建设均衡发展为核心、全方位发展与亚太国家能源合作的战略思路更加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俄能源合作的不确定性,为俄罗斯开展与亚太国家的能源合作提供了较清晰的“路线图”,从而增强了中俄开展油气合作的可预测性。

(责任编辑:吕新国)

注释:

[1]陈清泰:“中国的能源战略和政策”,《国际石油经济》,2003年第12期。

[2]宿景祥等:“国际石油的战略影响”,《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第2期。

[3]冯玉军:“国际石油战略格局面临‘洗牌’”,《人民日报》,2田3年4月10日。

[4]秦家弛:“石油压力”,[香港」《南华早报》,2(X只年2月11日。

[5]Dr.Danial Yergin, “Global Encurity”, Testimonyto the US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 Sub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 Export, and Trade Promotion, 2003.04.08.[6]美国智库聚集中国石油问题”,[美]《华盛顿观察》,2004年4月14日。

[7]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ая стратегия России на период до 2020 года.[8]吴磊:《中国石油安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60—261页。

[9]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и энергетики до конца 1 полугодия 2004 года внесет в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о новую редакцию закона о недрах.РИА ТЭК.2004.03.22.[10]Владимир Путин заявил, что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о должно оперативно реагировать на колебания мировых цен-на нефть.РИА ТЭК.2004.03.19.[11]А.Кудрин: Экспорная пошлина на нефть при цене $ 20-25 за барр.Составит 35-45% от цены.http://.ru/pirnt.php

[25]中津孝司:“西伯利亚原油导演东亚新秩序”,[日]《经济学人》,2004年4月6日。

石油专业解读:能源推动世界 篇3

最近两年,国际原油价格“高烧不退”,国内93号汽油也自国家发改委于3月20日宣布提高成品油零售价格之后迈入了“8元时代”。一时间,全国一片哗然,一方面,消费者们对高油价谴责不断,另一方面,石油企业皆大欢喜,利润又创新高。成品油价格已经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国际关注焦点。能源产业,既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又是保障国计民生的系统工程,而石油专业以及石油院校,也越来越受到广大考生的青睐,逐渐成为报考热门。石油人关键词:高薪、勤恳、健康、吃苦耐劳

自打石油从打进入新世纪以来,就一直成为了国人瞩目的焦点。如同今天上市的创业板。红得发紫,很多股票硬生生翻了一倍或更多。不过,石油行业虽然热门,但其艰苦也不能漠视,石油的油井建设、开采、运输一般都在偏远边区、西部地区。一线员工必须做好常驻边区的准备,两三个月回一次家是工作的常态。即便是学历较高的工程师,也要经常出差,长年奔走在新疆、西藏等产油大区,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因此石油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该专业并非每个人都适合报考。且听师兄师姐为你道来:

石油行业工资比较高,虽然辛苦但有回报。一般来说,大学毕业非常好找工作,工作三四年后,年薪一般都有十多万。如果你看重工资待遇,选择这个专业绝对没错,就是工作环境不太好,想留在大城市比较难。

——西安石油学院周杰

适合身体比较健康、强壮的人,因为工作量大,非常辛苦。相对来说,对女生的需求不大,一般以男生为主,少量女生会被安排在较为轻松的机关工作。

——西南石油大学张涛

所有石油相关公司的招聘启事上都会加上一句“吃苦耐劳”,该行业适合能吃苦、忍受寂寞的人。我所说的吃苦可跟一般意义上的吃苦不一样,而且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虽然工资不低,但是选择了它就选择了寂寞,很长时间才能回家一趟。

——中国石油大学李传亮

石油相关专业简介

与石油相关的专业很多,但核心专业莫过于石油工程。做“石工”的学生,那是一种荣耀,其优越感是不言而喻的,不管学习好坏,找工作是绝对不用发愁的。在石油工程专业学子中一直流传着一个经典笑话:一位石油工程的毕业生去参加双选会,用人单位问他:“有四六级证吗?”“没!”“有计算机证吗?”“没!”“有学位证吗?”“没!”“那你有身份证吗?”“这个有!”用人单位说:“好!签了吧?”那学生说了一句令他们难以忘怀的话:“我再考虑考虑行吗?”

这笑话虽然夸张,但几年前石油工程专业就业大概就是这样红得发紫,不过到了现在,石油相关专业毕业生越来越多,已经不可能这么好了,但和不少工科专业比起来,还是有一定优势。

从发展历史来看。石油工程或者叫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的称谓一直就不怎么专业。新中国最早一批开采石油的是什么人?是军人。军人有良好的纪律和作风。这是油田开始建设时期所需要的。

我说的“不专业”,并不是说国家起初没有石油这么个专业。而是学得比较笼统。后来才细化分为开发、钻井、采油三个专业,在培养了一大批各自领域的大学生后,又意识到新的问题:钻井的不懂采油行不行?采油的不懂油藏行不行?答案肯定是不行。于是石油工程这个专业就诞生了。

石油工程专业覆盖面很大,有点像基础学科。在课上不仅要学钻井、采油、油藏的专业主干课程,还要学岩石力学、渗流力学、物理化学、普通地质学、油气田开发地质、石油工程中的数值方法、测井、技术经济学、运筹学、石油企业管理概论、文献检索和应用等等。这些课程看似没用,在工作的最初,却是工作起步的基石。

就目前来说,我国的石油一半是进口的,一半是自给的。不久的将来,当这个比例大于1的时候,石油工程专业还会添加涉外方向,这个时候对学生英语的要求也会提高。

当然。除了石油工程之外。还有不少石油相关专业值得一说:

(1)油气勘探

顾名思义,油气勘探专业通俗说法就是“寻找石油和天然气”的专业,油气勘探的方法主要有地质法、物探、化探和钻探等,其中物探又以地震为主。在石油高校中油气勘探专业主要有“石油地质”“石油物探”“石油测井”。或叫“资源与环境勘查”“勘查技术与工程”等名称,从各学校招生简章上面的专业描述上可知具体专业内涵。

(2)油气田开发工程

石油与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一次性战略资源。如何提高已探明储量的采出程度是高效开发油气资源的关键环节。油气田开发专业以实现油气藏的高效开采,通俗一点说就是将石油和天然气从地下开采出来的专业。石油高校中相关专业名称多为“采油工程”“油气开发”等,从名称上容易与其他专业区分。

(3)油气钻井工程

勘探发现地下有油气了,需要钻油井或气并将其开采出来,钻井工程就是做这个事。油气钻井是油气田勘探与开发的重要手段。石油高校中本专业名称比较容易与其他专业区分,有些综合性学校可能将本专业纳入石油工程院系。

(4)油气井下作业工程

井下作业是钻井完成后,需要在井筒中进行一些施工,用于了解地下真实的地质、油气藏状况,或作用于钻井过程中的钻井事故处理,或对老油井、油气藏进行改造,使其提高产量。石油高校中本科阶段一般不单列该专业,通常纳入“石油工程”专业,硕士和博士阶段才会单列该专业。

(5)油气地面工程

石油和天然气从地下开采到地面后,需要做一系列的事情,那就是油气田地面工程专业的事了,其主要包括原油(气)集输、注水、给排水、污水处理、电力、通信、道路、消防、土地等。

石油专业的就业前景

与其他专业相比,选择石油行业有一些明显的优势:其一,石油是国家资源,石油单位是国企,所以许多就业单位都是国有企业或国际石油公司,比较稳定:其二,国内石油院校较少,竞争小,压力小:其三,石油单位待遇比较好。员工收入在当地城市中应该在中上等。

在国内,国企主要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集团,三者均为中央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CNPC)。被人称为“亚洲最赚钱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SINOPEC)有全资企业、控股企业、参股企业和直属事业单位95个: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CNOOC)是中国海上石油和天然气的最大生产者。

还有其他一些大公司,如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陕西省政府,是在国内拥有勘探开发资质的第四家企业:振华石油控股有限公司隶属于北方工业集团,近年来在国外购买了几个油田,发展势头良好。此外还有一些国企与地方或与民企合资创立的公司,也有不错的发展前景。

知名外企主要有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Mobil)、英国石油公司(BP)、皇家荷兰壳牌公司集团(shell)、美国康菲公司(ConocoPhillips)、美国雪佛龙公司(chevron)、道达尔石油公司(Total)、全球最大的油田技术服务公司斯伦贝谢(Schlumberger)公司。

在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中,石油工程毕业生规模在4000~5000人。211院校就业率区间处于A+,就业率在95%以上:普通院校就业率区间处于A-,就业率也在90%以上。

由于担负为国家培养人才和解决就业的义务,石油国企通常以招聘应届毕业生为主,应届本科毕业生大部分都是去油田现场工作,工作地区一般都较偏远。较辛苦,工资待遇各油田有差异,但年薪三万以上没有问题。如果是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不想一辈子待在偏远的野外工作,那么他通常会考虑跳槽到外企或私企,其工作环境和待遇会好很多。应届研究生(硕士和博士)通常会签到油田研究院或研究所工作,相比本科生,其工作环境和待遇会好很多,一般都在城市里面,年薪普遍也能到五六万。较高的会超过十万,这与各企业内部经营有很大关系。有经验的研究生到外企或私企,往往年薪能超过十万甚至更高。由此可知,当前这个行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还是很大的。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行业确实不太适合女生。除了从事油田开发的工作者能过上有规律的、朝九晚五的生活,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大多过着游击战般的生活,真的很辛苦。

石油高校推荐

国内的石油高校不多,笔者从学校规模、名气和总体教学水平等,列出我国石油高校十强。

论石油能源的未来发展 篇4

关键词:石油能源,可持续发展,石油战略

1 中国石油能源的现状分析

1.1 中国石油能源的需求现状

自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使用今后石油以来, 伴随中国国民经济的急剧增长, 石油的需求量和进口量也在急剧增加。总体上看, 目前中国正处于原油进口快速增长期。在2004年, 中国的原油进口数量达到12 000万t,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进口依存度超过令人不安的40%, 而在2010年, 中国的原油进口数量达到了惊人的2.393亿t, 比2009年增加了17.5%, 进口依存度也将随之突破了50%。据预计到2030年, 中国原油的净进口数量将增加到4.9亿t左右, 对外依存度也将激增到80%左右。对此, 中国应将能源多元化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1.2 中国石油能源的产油现状

据相关资料显示, 已探明油田的产油量服从发现到低产, 由低产到高产, 再由高产到衰减、枯竭的发展过程, 中国是世界第五大石油生产国, 自大庆油田建成投产, 中国原油产量由1963年的643万t提升到1983年的10 607万t, 彻底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然而从1993年开始, 中国石油开采数量正常减缓, 开采数量很难再实现大的突破。

2 中国石油能源未来发展面对的问题

2.1 石油战略储备体系还不够完善

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主要是为了防止石油供应中断、油价大幅异常波动, 在一定时间内调节原油供需上的矛盾, 减少对一国经济的损害, 保持石油供给的稳定性。战略储备体系在中央政府近几年的筹备下, 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还不够完善, 这就使得中国石油的供给还暴露在很大的矛盾和高风险的威胁之下, 尤其是近几年油价的大幅波动和原油突发性供应中断, 给国家和人民的政治经济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例如油价的持续上升、“柴油荒”等, 由于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的不够完善, 政府缺乏足够的应变能力和应对措施。除此之外, 企业也应当有自己的储备体系, 可以起到保证生产、稳定市场等作用。

2.2 石油能源需求急剧增大, 进口依存度不断攀升

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直接导致石油需求的急剧增大。但是, 中国从上世纪80年就已经很难通过自产来保证石油能源的供给, 中国对石油的需求, 越来越依存于进口, 进口依存度还在不断加大。在当今中国油田产出的分布上, 大部分主力油田都已经进入了中后期的开发, 产量下降明显, 中国东部油田的产量开始逐年递减, 西部开发还未形成未能形成有限的战略规模, 虽然海上石油产量在逐年增加, 但是所占份额仍较低。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 石油能源的需求将逐年增大, 石油供需之间的矛盾也将逐年加大。

2.3 面临着激烈的石油竞争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 石油能源仍将是世界能源消费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近几年来, 欧洲与北美对原油的供需变化不大, 而亚太地区的快速发展增加了世界能源的需求量, 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中心开始向亚太地区转移, 其中最主要的是中、日、韩三国, 而日本与韩国的石油几乎完全依赖进口。虽然三国在稳定石油市场方面有共同的利益可言, 但是三国原油的对外依赖度已经远远偏离正常状态, 在石油资源的争夺上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未来中国石油外部需求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3 中国石油未来发展的建议及策略

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保障国内石油供给的稳定、充足, 维持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 中国需要从多方面积极构建面向未来的石油能源发展战略。

3.1 逐步建立和完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石油储备对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要从自己的国情, 借鉴别国的发展经验, 建立自己的石油储备体系, 要采用国家和企业战略储备相结合的途径, 充分发挥各方的作用, 调动相关部门的积极性, 逐步建立和完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通过建立和完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可确保石油供应的安全, 提高中国能源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3.2 积极开发新能源

由于石油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 据有关专家预计, 现有的石油资源可供世界使用30年, 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世界都在面临着石油危机。所以, 要积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逐步减少煤炭、石油比重,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积极寻找石油资源的替代资源, 例如风能、生物能、太阳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还可以大力发展核能等新技术能源, 增加新能源的消费比重, 努力改变的石油资源依赖度, 改变传统的能源消费结构。

3.3 加强石油勘探开采力度

据勘探资料显示, 中国的东南海域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等待进一步开发, 西藏和新疆是中国路上未来石油勘探开发的重点, 所以中国的石油资源还有很大的潜力等待进一步发掘, 我们要依靠科技进步, 突出重点, 加强勘探力度, 努力保持增加中国石油的产量, 为我国的石油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除此之外, 我们还应当积极参与国际石油联盟的交流与合作, 拓展石油进口的渠道和方式, 为我国石油能源未来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保障。

4 结论

面对石油能源的紧张, 经济危机的影响, 国际政治经济形式的日益复杂化, 石油发展战略始终是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石油。所以, 面对中国石油能源的未来发展, 我们要加强石油勘探开采力度, 积极建立和完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力度, 积极寻找石油能源的替代能源, 建立更加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 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兵, 和金生, 王亚平.中国石油能源的未来发展战略探析[J].未来与发展, 2007 (2) .

[2]孙永祥.俄石油业2006年发展及能源新战略构想[J].教学研究, 2007 (7) .

[3]何冠明, 何国正.石油资源和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探析[J], 徐州教育, 2006 (8) .

石油能源 篇5

简 介 及 进

情 况 汇 报

公司

2013年5月6日

尊敬的西家、大家好:

我仅代表中石油

一、概述

此工程由陕计,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施工,甘肃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监理工作。

二、目前工作的进展情况

此项目于2012年4月开工建设至今,项目总体进度良好目前已经完成如下工程量;

1、土建工程现体完成、空冷岛平台浇筑到12m层;综合办公楼主体施工(目前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工作,计划6月30日入住)以及其他如车库、备品备件库独立基础等施工工作。目前土建专业综合进度达到75%左右

2、安装施工完成

炉(安装完成)、汽轮机、化水设备、引风机全部到货,附属设备如行吊、水泵也已经到货,空冷目前已经在途,到货率达到82%。

三、整体计划安排

根据我公司原计划安排,应于2013年10月30日正式并网发电,但是根据我公司电电接入及110站的建设和投运时间,此项目最终定于2014年8月18日正式并网发电。

四、进站施工计划及措施安排

我项目部根据西部管道公司相关要求,家交流和沟通,在此基础上相继编制和完善了《烟道基坑土方开挖及钢筋公司以及站内相关领导、专家的多次指正,上述两个方案相继得到西部管道公司的最终的同意批复,在此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帮助表示感谢!在得到方案批复后,我项目部及时与站内和分公司进行了沟通,员安排、体系配臵、服装配臵进行了明确和完善,连续进行了三次技术交底和安全培训,所有进站人员均通过了我项目部的最终考核。我项目部将会与分公司和站内各相关人员紧密沟通,严格按照方案中编制的各项承诺来展开施工,确保整体施工井然有序,安全、高效的完成此次施工任务。具体安排如下:

1、施工进度计划

1.土建施工周期:5月6日----6月30日 2.安装施工周期:6月20日----10月20日

2、人员及机器具计划 1.管理人员

项目部1人、监理1人,施工单位2人(土建、安装各1人)2.施工人员

土建施工人员:25人;安装施

1.土建:混凝土泵车、三轮车、蛙式夯机、钢筋、模板等 2.安装:汽车吊、平板车、电焊机、割炬、脚手架、烟道设备及保温材料等

五、安全文明施工措施1、2、3、进站人员进站前首先按压气站有 人员的相关安排与管理。

进站人员禁止乱动站内生产设备、管道、阀门及电气、仪表开关。

4、施工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了解相关岗位安全作业措施。作业前,检查作业现场和所用工具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5、施工人员正确穿戴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帽、安全带、工作鞋、、防护服、防护眼镜、面罩具等。

6、7、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

施工现场配备专职安全人员进行全程监护,现场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及防火器材。

8、施工作业人员必须坚守本岗位,不得串岗、乱岗,不得在施工现场打闹,严禁酒后上岗,非电工人员严禁乱动现场内的电气开关和电气设备。

9、施工作业人员随时注意运转中的机械设备,避免被绞伤或被尖锐物体刺伤,未经许可不得乱动非本工作范围的一切机械和设施。

10、集体操作的作业,作业前明确分工,作业时统一指挥,密切配合,步调一致。

11、对于施工现场周围的消防、巡检、逃生通道要保持畅通无阻;对于所有基坑周围都采用硬保护,防止发生坠落等意外事故。同时,一旦发生管道泄露等安全,服从站内相关人员的指导,进行安全疏散逃生。

12、其余方案中承诺的QHSE相关条款。公司 2013

石油为什么是“能源之王” 篇6

东汉时期有个叫唐蒙的人,写了一本《博物记》。既然是博物,天上地下、飞禽走兽当然无所不博。在这其中,他比较有趣地将石油比作了肉汤:有一种会流出泉水的山岩,这种山岩形成一些像竹篮那样大小的坑,有细流从坑里慢慢地流出。流出来的水像肉汤那样肥腻,像未凝结的油脂那样粘稠。用火去点,它就会燃烧,而且燃烧时的火焰非常明亮。这种水不能喝,当地的人把它叫做石洛。

不过,唐蒙当时没给石油取名字,直到北宋的杰出科学家沈括,在开始研究撰写那部大名鼎鼎的《梦溪笔谈》时,才真正将这种“石漆”,正式命名为: “石油”——“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国外,人们还称石油是“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

实际上,石油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了。小编敢打赌,同学们从每天的电视、报纸等铺天盖地的新闻里,了解到关于石油的各种信息绝对占得最多、最广,因为,石油早已渗透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来自1亿年前后的那些动、植物们首先绝对会大吃一惊:没想到自己的尸骸,名石头中腐化作“内汤”后,会成为人类维持现代社会正常运转的必备“血液”——同学甲:我对石油

的第一认识是,它可以让汽车跑起来,让飞机飞起来,是一种燃料。

雪花:让汽车跑起来的

石油,是将石油加工后做成的汽油。

汽油主要用于汽车、摩托车、快艇、直升飞机、农林用飞机的燃料。按照汽油在汽缸里燃烧时,能够抗爆震燃烧性能的

优劣,商品汽油的标记为辛烷值70、80、

90或更高。数字越大,表明该类汽油性能越好。商品汽油中还含了添加剂,这是为了改善汽油的使用和储存性能。按环保要求,今后还将限制芳烃和铅在汽油中的含量。另外,我们还

会将石油加工成柴油,作为大型车辆、船舰的燃料。现在一些小型汽车也改用柴油了。

而让飞机飞起来的,则属于将石油加工后制成的喷气燃料,专供喷气式飞机用。

同学乙:我听说,煤油也是从石油中产生的,对吗?

雪花:对呀!在中国社会早期,特别是我们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农村地区没有电的,会普遍将煤油作为生活照明。煤油就是供照明、生活炊事用。但目前产量已经不大了。

同学丙:我爸爸是做工业清洗剂的,他给我讲到,工业制造中,许多方面都要用到石油。

雪花:嗯!工业清洗剂是用来清洗仪器、仪表、机械零件的。石油还会被做成石油溶剂,用于香精、油脂、试剂、橡胶加工、涂料工业做溶剂。还有比如润滑油等。

同学丁:妈妈用的化妆品里也有石油呢!雪花:你真是见多识广呀!不单是化妆品,肥皂、洗衣粉、洗涤剂里,都有石油。因为它们的成分就是用石油加工成的石蜡。像同学们互送礼物,要用到的包装纸,还有包装零食的袋子等,都有石蜡的成分。

同学甲:我还想到了一点,不单是车,连我们的路里也有石油。

同学丙:啊?道路里怎么会有石油呢?

雪花:很简单啊。铺路的沥青,就是从石油而来。大部分建筑中都要用到沥青的哦。

同学乙:咦?我知道雪花姐姐今天的衣服为什么全是棉制的了?雪花:说来听听。

同学乙:因为你想暗示我们,穿棉

制品是一种环保节能行为。现在很多衣服是纤维制成,还有其他化工原料。这些材料的主要来源就是石油。

同学丙:除了衣服,药品的制造也需要石油。饮食烹调品中更有石油。总之是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依赖石油。

雪花:经过以上讨论,现在,同学们终于知道石油为什么是能源之王了吧?

英国某石油专家曾论断,“无论按什么标准而言,石油工业都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行业,它可能是唯一牵涉到世界每一个国家的一种国际性行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石油的需求会不断增长。据美国能源部估计,全球石油消费量预计将从2000年每天大约7700万桶增加到2020年的1.1亿桶,涨幅为43%!

因此,这也导致了近几年里因石油开发成本的急剧上涨而引发的

油价攀升。2006年4月23日,国际油价创历史新高,达到每桶75.17美元——目前已经维持在70美元/桶的高位上。对比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20-30美元/桶价格,看来我们的低价油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那同学们赶快来出出点子,想个办法吧!比如,如何节省石油用度,如何降低石油能耗,如何去开发更多不依赖石油的新能源……

相关链接

世界石油之最

世界上最早的油井是古波斯首都苏萨附近的阿尔利卡地区的油井,2500多年前,开始采油。

最早发现的海上油田是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的亨廷滩油田,发现于1920年。

世界上最深的油井,是位于俄罗斯境内科拉半岛上的科拉3井,设计于1966年,1970年开钻,至1992年7月,井深12260米。

世界上最大的油田是沙特阿拉伯的加瓦尔油田。1948年发现,总面积2300平方千米,石油可采储量112亿吨。最高年产量1981年2.8亿吨。

世界上已探明的储量最大的、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砂岩油田是科威特的布尔干油田,可采储量达99亿吨。1928年发现,1964年开发,属白垩纪砂岩,面积700平方千米,油层厚度1082-1462米。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百万吨级油田是中国青海油田,平均海拔2900-3000米(1991年建成)。

各国石油规划新举措

美国:关注低成本的传统石油的开发和战略储备,在2004年就达到7亿桶。而同期全球每天原油开采量822万吨桶。但在最近5年内,也由政府主导,启动了氢燃料和混合动力车的计划。

欧盟:鼓励能源高效使用和降低排放,特别是依赖高技术的柴油车来减少能耗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最近几年还致力于开发可再生的生物燃料和混合动力汽车。

日本:关注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车辆小型化、氢能源及混合动力车,并率先将后者实现了量产化。

中国:注重节约能源,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2010年实现新车平均百公里油耗比2005年降低15%的目标。同时提倡使用可再生能源,着手新能源的开发。

什么是欧佩克

“欧佩克” (OPEC)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它是一个自愿结成的政府间组织,对其成员国的石油政策进行协调、统一,旨在通过消除有害的、不必要的价格波动,确保国际石油市场上石油价格的稳定,保证各成员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稳定的石油收入,并为石油消费国提供足够、经济、长期的石油供应。

欧佩克是1960年9月14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成立的,创始成员国有5个,它们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1962年11月6日,欧佩克在联合国秘书处备案,成为正式的国际组织。

目前,欧佩克共有11个成员国(括号内为加入欧佩克的时间),它们是:阿尔及利亚(1969年)、印度尼西亚(1962年)、伊朗(1960年)、伊拉克(1960年)、科威特(1960年)、利比亚(1962年)、尼日利亚(1971年)、卡塔尔(1961年)、沙特阿拉伯(1960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67年)和委内瑞拉(1960年)。

欧佩克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欧佩克大会,各成员国会向大会派出以石油、矿产和能源部长(大臣)为首的代表团。大会每年召开两次,如有需要还可召开特别会议。大会奉行全体成员国一致原则,每个成员国均为一票,负责制定该组织的大政方针,并决定以何种适当方式加以执行。欧佩克大会同时还决定是否接纳新的成员国。

欧佩克组织条例要求该组织致力于石油市场的稳定与繁荣,因此,为使石油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都得到保证,欧佩克实行石油生产配额制。如果石油需求上升,或者某些产油国减少了石油产量,欧佩克将增加其石油产量,以阻止石油价格的飙升。为阻止石油价格下滑,欧佩克也有可能依据市场形势减少石油的产量。

但是欧佩克并不能控制国际石油市场,因为其成员国的石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只占世界石油、天然气总产量的40%和14%。但是,欧佩克成员国出口的石油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60%,对国际石油市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特别是当其决定减少或增加石油产量时。

天然染料新煮法卢嘉妍 辛琳钟汶欣

辅导教师 林少欣

当世界迈进21世纪,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采用人工染料染布,工厂排出的废料对环境会造成相当严重的污染,天然染料因较环保亦渐渐被人们注意。但因为自然染料稳定性偏低,所以我们决定寻找一个天然的媒染体。

1.目的

(1)利用自然的媒染体,令自然染料更能上色,以此帮助解决商业染料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2)确保所采用的媒染体能产生一定的结合效果,令自然染料在日常染布过程中得以应用。

2.基本思路

寻找卵磷脂含量较高的天然媒染体,并测试其不同含量对叶绿素在棉布上的结合效果的影响,然后选出效果较佳的媒染体,研究光、热、酸碱和洗涤对染料的影响。

3.实验过程

我们选择蛋黄、蛋白、豆奶、豆粉和鱼胶粉作为天然的媒染体进行实验。实验分为如下两部分:

(1)找出各媒染体的最佳含量。根据叶绿素和棉布的纤维素可形成氢键及卵磷脂能有效促进氢键的产生,测试媒染体的不同含量对叶绿素在棉布上的结合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蛋黄和鱼胶粉均是较有效的媒染体,最佳含量分别是1mL蛋黄对3.5mL水和3g鱼胶粉对45 mL水。而蛋白几乎没有具体的结合力。

(2)研究光、热、酸碱和洗涤对染过的布料的影响。我们分别进行了紫外光、热、酸碱和洗涤对染料和媒染体的影响的实验,通过比较不同情况下蛋黄和鱼胶粉的结合效果,发现用蛋黄处理过再染上叶绿素的布料不但令叶绿素的色泽光鲜,而且留色度和在紫外光下的温度性也远比鱼胶粉要好。

4.结论

“石油魔咒”与新能源汽车 篇7

从绝对量看,美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但由于其推行新能源的步伐加快,石油占其能源消费的比重正在逐步下降,原油对外依存度也呈现逐年降低势头。美国总统奥巴马声称,未来10年,美国将把石油进口量再削减1/3。与美国相反,我国近年来石油消费比例快速上升,对外依存度逐年扩大。2007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为49%,2008年突破50%,2009年达到53%,2010年达55%,今年1至5月则升至55.2%。目前我国石油消费增速已经超过了GDP增速。有专家称,到“十二五”末,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接近70%。在当前国际油价受地缘政治和突发事件影响而持续高位震荡的大背景下,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增长,将对国家经济和能源安全带来威胁,需引起高度警惕。

中国的能源消耗中,强劲增长的汽车产业是原油需求增长的主要支撑。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800万辆,登上世界第一的宝座。据统计,我国新增原油需求90%都被不断增长的汽车“烧”掉了。虽然由于政策、市场等原因,今年汽车增幅已有所回落,但市场的消费潜力和厂家的生产积极性都存在。如何在既保持汽车产销增长以满足市场需求又抑制甚至减少原油进口之间保持相对平衡,汽车产业必须要想法走出一条“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发展新路。

从国内和世界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来看,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各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首选课题。作为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自然也不例外。发展新能源汽车已被党中央国务院列为重大科技发展专项,在“十二五”规划和《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都给以了高度关注。

但鉴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无论是研发、生产还是市场消费,新能源汽车都还处在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地位。究其原因,各汽车集团各自为政,分兵作战,重复投资,新能源汽车研发资金和人员分散,导致研发进展缓慢。有的虽然已研发出新产品,但由于核心技术未能取得突破,离批量化生产尚有较远距离;有的产品虽已面世,但电池续航能力、充电、服务等方面问题不少,用户少有问津。除此以外,一个深层次的原因也应引起重视,为了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前一段时间各汽车厂家纷纷增产扩能,投入巨资建设新的生产基地,近5年左右,各大汽车集团已经在全国各地新增数百万辆的产能。企业的资金不是无限的,已投入巨资增产扩能,其目的就是要收回更多的效益,这一过程需要10—15年左右,在此期间再要企业拿出更多的资金去投资新能源,企业也许有其心无其力。石油进口是国家的事,收回既有投资是企业自家的事,两者之间,企业首先想到的会是谁呢?

发展新能源汽车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美国等国的做法可资借鉴。本刊认为,国家应适时出台具有刚性的政策措施,从资金、税收、土地、消费政策、油耗标准等各方面对汽车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行限制和引导,使其将投资热情和投资冲动从单纯的增产扩能转移到实实在在地研发新能源汽车上来。同时,发挥国家体制优势,组织产、学、研等各方面的力量在新能源研发上集团作战,改变企业各自为战的不利局面,力争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

冷静看待石油巨头“弃”可再生能源 篇8

世界五大石油巨头中的四家——埃克森美孚、雪佛龙、英国石油、荷兰皇家壳牌, 近年相继宣布退出可再生能源, 到目前, 唯有欧洲第三大石油公司道达尔还没有表态。这促人思忖:世界石油巨头为何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上打退堂鼓?

正如雪佛龙公司的前可再生和分布式能源业务部总监在离职前所言:“当核心的石油和天然气业务非常成功和赚钱时, 公司很难找到充分理由投资再生能源。”而BP中国副总裁安杰逻博士则称:“公司在光伏领域没有竞争力, 退出光伏是正确的选择。”荷兰皇家壳牌也表示:“可再生能源业务的盈利能力不足以支撑起壳牌的财务报表”。埃克森美孚更是毫不掩饰, 在今年5月的年度董事会上, 当股东问及为何公司不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投入更多资金时, 其CEO雷克斯·蒂勒森直言:“因为我们不想把钱白白扔进水里。”

有专家曾分析测算, 与同类技术相比, 可再生能源生产成本比化石燃料高得多。比如发电技术, 若以燃煤发电成本为1, 则小水电发电成本约为煤电的1.2倍, 生物质发电 (沼气发电) 为煤电的1.5倍, 风力发电成本为煤电的1.7倍, 光伏发电为煤电的11~18倍。高成本、高价格, 无疑是制约可再生能源技术商业化和推广应用的最大障碍。以赚钱为基本追求的西方石油巨头, 从不来钱的可再生能源领域退出, 不足为怪。

曾经, 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盟、英国、美国、丹麦、澳大利亚等国家都确立了以新世纪、新能源、新政策为主题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 并纷纷建立以立法为基础, 出台了一些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2013年, 全球可再生能源补贴达到965亿美元, 创下历史新高。然而, 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财政困难, 加之技术进步使风电、光伏发电的成本显著降低, 一些国家开始下调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或减少财政补贴, 同时增加对可再生能源设备及发电的税负, 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减弱。政策的不连续性, 加上原油进入低价时代, 可再生能源的高成本劣势进一步凸显, 令石油巨头感到无利可图, 这就必然促使其纷纷打退堂鼓。

西方石油巨头纷纷退出可再生能源, 带给我们多重思考。

思考之一:世界能源结构也将呈多元化, 有一个很长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并存的过渡期。可再生能源发展初期运营成本高、风险大, 其低排放与可循环等优势并不能体现在价格上, 因此与传统能源相比没有竞争优势。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 传统能源不仅储量仍保持较大潜力, 也在经济性上仍占据优势地位, 这决定了可再生能源取代传统能源双方之间的博弈不太可能出现一边倒的局面, 更可能随着成本、规模、政策支持的变化而呈钟摆式运动。

思考之二:可再生能源政策支持分化。随着世界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 以及国际经济形势、传统化石能源紧缺和地缘政治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变化, 各国在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支持上可能会进一步分化。在全球能源一体化的大背景下, 各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不可能独善其身, 会或多或少受到大潮流影响 (比如目前发达国家改变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政策、减少对光伏发电的补贴, 就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光伏出口, 进而影响中国的光伏产业) 。对此, 中国应该有充分的估计, 相应的对策。

思考之三:低油价对可再生能源的阻遏。理论上讲, 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 其稀缺性决定了价格会脱离成本, 而石油价格过高, 不仅会导致投资增长, 反过来形成产能过剩, 而且会促使替代, 因此石油价格又不能长期高于替代产品的价格。石油价格战因此不时为产油国所使用, 石油价格的波动也成为常态。去年以来, 沙特为首的欧佩克使用低价增产策略, 虽然付出巨大代价, 但也直接教育了全球非常规石油投资者:非常规石油是资本密集型产业, 如果没有把握将成本做到足够低, 投资就必须更加谨慎, 过快的投入和过高的融资杠杆可能促使产油国运用低价增产策略, 导致可再生能源投资血本无归, 打击非常规石油气的投资积极性, 延缓非常规油气的技术进步。这不利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思考之四:中国要不要继续发展可再生能源。当今世界, 各种燃料、市场及价格之间的交互作用日益加剧,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成为能源“孤岛”。能源消费巨大的中国, 要想寻找到同时能够实现能源安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目标的良方殊为不易。从长远看, 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广、开发潜力大、环境影响小、可永续利用, 是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不仅是保障能源安全、加强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也是获得未来竞争优势的战略考量。开发可再生能源因此是我们国家必须坚持的国策。中国不能像国际石油巨头和能源企业那样, 受资本逐利性的驱使, 在可再生能源投资上打退堂鼓。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笔者认为, 中国必须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基本的国策, 但是, 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必须正视与化解三大障碍。

成本障碍。可再生能源生产制造技术滞后、生产规模小, 决定了可再生能源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市场难于拓宽。要扩大市场, 获取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规模效应, 就必须逐步降低成本, 提高技术可靠性;也只有建立成长的市场, 才能使可再生能源产业在发展中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降低能源的供应成本, 形成良性循环, 进一步拓宽可再生能源的生存发展空间。

市场障碍。可再生能源同化石能源的较量, 目前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可再生能源在发展过程, 必须回避与常规能源直接竞争。这就要求对可再生能源给予政策保护与支持。但是, 在政策保护下, 可再生能源因成本过高所导致的偏高价格会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降低, 这不但会增加政府财政和社会的负担, 也会削弱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力, 或将从根本上伤害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因此, 需要根据国情, 采取适当的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市场发展机制。

石油能源 篇9

报告说,美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一直致力于为美国消费者和企业提供可靠的、可承受的能源供应。这些行业发展中所使用的先进技术已极大地改变了能源资源的开采和生产。但不管怎样,能源行业的技术革新仍然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需要不断发展更先进的勘探、采掘和生产技术。

报告指出,能源企业在当前以及未来为经济发展提供石油和天然气的同时,还需要积极开发和扩大可替代能源和再生能源的利用,包括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生物燃料,以及下一代汽车所需的氢动力和锂电池,以促进能源多样化。

石油能源 篇10

3月3日,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在产品互供、物资采购等方面开展合作。

中煤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大型能源企业, 主营业务包括煤炭生产及贸易、煤化工、坑口发电、煤矿建设、煤机制造、煤层气开发, 以及相关工程技术服务等, 是我国第二大煤炭生产企业。中煤能源是中煤集团发起成立的股份制公司, 2006年12月在香港上市, 于2008年2月回归A股。

上一篇:新课改知识下一篇:工程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