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疗法

2024-08-08

辨证疗法(精选七篇)

辨证疗法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2名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 对照组32例。其中, 男性16例, 女性46例;年龄最小23岁, 最大74岁;病程最短4 d, 最长15 d。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以中国针灸学会公布的“耳穴标准化方案”为定位依据。选穴主穴取膈、胃、交感、皮质下。辨证加减:呃声沉缓有力, 得热则减, 得寒愈甚, 舌苔白润, 脉象迟缓, 证属胃中寒冷者加肺;呃声洪亮, 冲逆而出, 口臭烦渴, 舌苔黄, 脉象滑数者证属胃火上逆加小肠、大肠;呃逆连声, 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 舌苔薄白, 脉象弦证属气机郁滞者加肝、脾、神门;呃声低弱无力, 气不得续, 面色苍白, 舌淡苔白, 脉象沉细弱, 证属脾胃阳虚者加脾、肾、三焦;呃声急促而不连续, 舌质红而干或有裂纹, 脉象细数, 证属胃阴不足者加脾、肾、内分泌。操作:常规消毒耳廓, 先用探棒在所选部位上寻找压痛敏感点, 然后用小镊子将皮内针刺入相应穴位, 行提插手法2~3次后, 取0.7 cm×0.7 cm大小医用胶布固定针尾部, 留针时间可酌用3~5 d。

1.3.2 对照组

取患者足三里、膈俞、内关、中脘、胃俞为主穴, 毫针刺根据辨证施以补法、泻法及平补平泻法, 每日针刺1次, 5次为1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

按《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痊愈:呃逆消失, 愈后两周无复发。有效:呃逆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或愈后两周内偶有复发。无效:呃逆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无明显改变。

2 结果

统计学处理:统计方法采用Ridit分析, 将两组的总数作为标准组, 分别计算耳针治疗组和毫针对照组的Ridit值, 再检验两组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的平均Ridit值为0.36, 对照值的平均Ridit值为0.63, 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t=4.45, P<0.01) , 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呃逆是由于膈肌痉挛引起, 祖国医学认为呃逆总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景岳全书·呃逆》:“然致呃之由, 总由气逆, 气逆于下, 则直冲于上, 无气则无呃, 无阳亦无呃, 此病呃之源所以必由气也。”“然病在气分, 本非一端, 而呃之大要, 亦惟三者而已, 则一曰寒呃, 二曰热呃, 三曰虚脱之呃。”《证治汇补·呃逆》:“火呃, 呃声大响, 乍发乍止, 燥渴便难, 脉数有力;寒呃, 朝宽暮急, 连续不已, 手足清冷, 脉迟无力;痰呃, 呼吸不利, 呃有痰声, 脉滑有力;虚呃, 气不续接, 呃气转大, 脉虚无力;瘀呃, 心胸刺痛, 水下即呃, 脉芤沉涩。”总括其病因可分为虚实两类。实者因寒热痰食瘀气诸邪, 内犯机体, 以致气机逆乱, 气逆上冲而成。虚者或因大病后胃气败绝, 或因病而误用伤气之剂, 耗伤中气, 或损及胃阴均可使胃失和降而发生呃逆[2]。治疗上以和胃降气平呃, 补虚泻实、调理阴阳, 畅达气机为取穴原则。耳针疗法已自成体系, 从西医定位来说是胚胎倒像学说。根据祖国医学全息理论, 耳与经络脏腑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认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为听。”《灵枢·经脉篇》则论述了六条阳经在耳廓的分布走行:“足太阳膀胱经之支脉……其支者从巅顶至耳上角”, “足阳明之脉……上耳前”, 足少阳胆经“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 出走耳前”, “小肠手太阳之脉其支者……却入耳中”, “手阳明之别者, 入耳合于宗脉”, 手少阳三焦经“其别行支, 从耳后入耳中, 出走耳前”。正如《灵枢·口问》曰“耳者, 宗脉之所聚也”[3]。故耳部的相应穴位可作为针灸的刺激点。通过刺激相应穴位而调节脏腑, 疏通经络, 调和阴阳, 从而达到阴平阳秘而治疗各种疾病。

呃逆取膈、胃、交感、皮质下以和胃止呃。有学者[3]认为“皮质下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 有止痛、镇静、消炎等作用。交感相当于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功能。不但有着互相对抗作用, 还有互相调节功能, 对内脏器官有较强的镇痛作用, 能缓解平滑肌痉挛……”胃中寒冷者加肺取外感风寒首先袭肺;手太阴肺经之脉, 还循胃口, 上膈, 属肺;肺胃之气又同主于降, 且膈居肺胃之间故加肺可祛除风寒, 疏通肺膈之气以助胃气复降。胃火上逆多因嗜食辛辣炙煿及醇酒, 或过用温补之剂, 胃肠蕴积实热而致。加用大肠、小肠为釜底抽薪, 通腑泄热, 腑气通则胃气降, 而呃逆自止。气机郁滞加肝、脾、神门, 可疏肝健脾安神, 顺气解郁化痰以和胃降逆。脾胃阳虚与胃阴不足者均选脾、肾。因脾为后天之本, 脾胃互为表里, 且肾“并能调节电解质平衡, 有再呼吸功能, 对各种慢性疾病有强壮作用。此穴为全身强壮穴”。而三焦“综合了五脏六腑的功能, 常用于脏腑的各种疾病……自汗, 腹胀, 吸收功能障碍及利水等作用”有助阳气的作用。内分泌“相当于内分泌系统, 常用于内分泌紊乱疾患……并有较好的排泄、吸收和代偿等功能”。诸穴合用则温补脾胃或生津养胃而止呃[4]。

耳针治疗呃逆, 尤其是顽固性呃逆, 操作简单, 效果明显, 体现祖国医学的辨证施治的特点。

摘要:目的:探析辨证施治用耳针治疗呃逆的效果。方法:将62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耳针辨证施治和毫针辨证治疗。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 经Ridit统计分析,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平均Ridit值差异显著, P<0.01, 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用耳针辨证施治治疗呃逆疗效肯定。

关键词:耳针,辨证治疗,呃逆

参考文献

[1]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87.373.

[2]马兰花.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肿瘤化疗后呃逆的临床研究[J].2007, 45 (6) :71.

[3]陈巩荪.耳针的临床应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2-3.

牛泄泻症的辨证中药疗法 篇2

2.湿热泄泻暑热天,劳役过度。多食热草热料,或误食霉烂草料,或饮污浊水。以致湿热郁结。胃肠功能紊乱,形成热泻。患牛泻下秽臭,形如粥状,常带泡沫,精神倦怠,小便短黄,鼻镜干燥。口渴喜饮,口津黏少,口色赤红,舌苔黄腻,脉象洪数。热泻征候与肠黄类似,常相混淆,须注意区别。药方宜清热燥湿,利水止泻。可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白头翁、金银花、黄芩各45克,马齿苋60克,滑石、黄连、黄柏各30克,甘草20克,水煎服。腹痛加白芍45克,木香、槟榔各30克。热甚伤津加麦冬30克,石斛45克。粪稀恶臭加地榆30克,诃子45克。粪便带血加仙鹤草60克。

3.伤食泄泻过食难以消化的草料,伤害脾胃,脾不磨、草不化,而成泄泻。患牛食欲减少或废绝,反刍减少或停止,肚腹胀满,隐隐作痛,大便稀溏,气味酸臭,且带泡沫,小便黄赤,口色发红,口津黏少,舌苔黄腻,脉象滑数。药方宜消食导滞,健脾止泻。可用保和散加减:炒麦芽60克,神曲、炒山楂、莱菔子、陈皮、连翘、滑石各45克,茯苓、车前子各30克,水煎服。腹痛加砂仁20克,枳壳、木香、厚朴、延胡索各30克。

4.脾虚泄泻长期饲喂失调,劳役过度,令脾胃虚弱,成脾虚泄泻。病初饮食如常,后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饮水增多,鼻寒耳冷,腹响肠鸣,粪稀渣粗无臭

味,后期体瘦毛焦,两眼凹陷,小便短小,四肢浮肿,口舌淡白,舌质如绵,脉象微弱。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白术、白扁豆、山药各45克,桔梗、茯苓、薏苡仁、陈皮各30克,炮姜60克,砂仁24克,甘草20克,大枣15枚,水煮服。

5.肾虚泄泻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助脾阳化谷,可发生肾虚泄泻。患牛长期慢性泄泻,夜间泄甚。腰背板硬,或背弓腹吊,四肢无力,有时后肢浮肿,口色淡白,脉象沉细。药方宜温脾暖肾,利水止泻。用四神丸加减:破故纸、白术、茯苓、肉豆蔻各50克,吴茱萸、五味子各20克,以上各药共焙干研末,开水冲,候温后灌服。

猪高热病的中兽医辨证疗法 篇3

猪高热病是指由猪瘟、蓝耳病等一种或多种病毒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等多种细菌或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等多种病原的混合感染。临床上较难控制, 治疗效果不好。每年6~10月是该病的高发流行季节主要表现体温升高, 精神不振, 最初烦躁不安, 继而卧地不起, 呼吸喘粗, 体温41~42.5℃之间, 呈稽留热, 流黄色鼻涕, 厌食, 因心、肺、脾、肾功能衰竭而亡。

2典型病例

2008年8月笔者对母猪场38头患高热病的待孕母猪运用中兽医辨证疗法, 取得显著疗效, 使疫情得到迅速控制。

8月2日, 发现该猪场部分母猪体温升高, 食量减少。随对发病猪只进行隔离观察、治疗。并采用阿莫西林粉、氟本尼考和电解多维拌料或饮水治疗。连续使用2d病情没用好转反而加重。8月4日, 发病的猪只继续增多, 体温升高到41℃以上, 腹下和腿内侧潮红, 出现猪瘟症状, 早期发病病情严重的2头母猪死亡。剖检:混合感染肺炎肺有化脓灶, 淋巴结广泛肿大, 肾土黄色有出血点。用猪瘟疫苗进行超免, 并采取病料送化验室进行病原分离鉴定。8月5日, 化验室检测出放线杆菌。猪瘟病毒呈阳性。确定为猪瘟病毒和传染性胸膜肺炎细菌混合感染。8月6日, 使用阿莫西林粉拌料或饮水并用圆环瘟毒康、氟甲砜霉素和安乃近进行肌肉注射治疗, 2次/d, 饮水中加电解多维和葡萄糖。连续3d病没有好转的迹象, 发病猪只继续增加, 病情加重。8月8日, 改用中兽医卫、气、营、血辨证疗法, 根据病情轻重进行分圈治疗, 症状较轻的主要表现呼吸急促、高热、喜卧湿地、烦躁不安、继而精神萎顿, 或喜饮凉水, 不欲食饲料, 鼻流黄色脓涕, 鼻盘发热而无汗, 口色鲜红, 舌苔黄干, 皮肤潮红, 病情已进入卫气阶段。对22头病猪采用辛凉解表和清热解毒的银翘散 (连翘30g、金银花30g、桔梗18g、薄荷18g、竹叶12g、生甘草15g、芥穗12g、淡豆鼓15g、牛蒡子18g) 。取方5剂大锅熬煎3次去渣留液早晚2次自饮。2d后病情没有加重, 但效果不佳。8月10日改用南京中医药大学研发的清瘟口服液 (大青叶、金银花、青蒿、野菊花、野趾草、知母、生石膏、赤芍、大黄、白茅根等) 咳嗽、流黄色浓涕者加服麻杏石甘汤 (麻黄6g、杏仁9g、石膏24g、甘草6g;气急喘甚者, 加葶苈子、桑白皮、枇杷叶以泻肺平喘;肺热甚者, 加栀子、黄芩;痰涎多者, 加贝母、瓜蒌以清肺化痰) ;大便干结者加服大承气汤 (大黄12g、厚朴15g、枳实12g、芒硝9g) 熬煎后取汁混饲料连续使用2d, 病情开始好转, 气喘转轻, 体温下降到39.5℃。在使用中药的同时, 使用血针疗法, 在耳尖、尾尖、鼻中等穴位针刺放血, 一次多个穴位放血总量在100ml。8月10日, 此法救治的猪只开始活动, 采食趋于正常。

病情严重的猪只四肢内侧、腹下、皮肤出现出血斑点, 高热不退, 病已至营血症阶段, 这些病猪烦躁不安、行走摇摆、呼吸急促、食欲不振、口色深红, 更严重者, 倒地抽搐, 粪便秘结, 呈球状带血, 尿黄而少、浑浊, 颜色加深, 舌红绛而干。对此类病猪8月8日选用南京中药大学研制的地丹凉血针 (鲜生地、丹皮、丹参、赤芍、水牛角片、紫珠草、大黄、栀子、人中白、白茅根) 。对气喘痰涎多着加服麻杏石甘汤 (方同上) 酌加葶苈子、桑白皮、枇杷叶、黄芩、贝母、瓜蒌大锅熬煎去渣留液早晚2次胃管灌服, 大便干结者加服大承气汤 (用法如上) 。连续使用2d, 除5头病情太重的瘫猪外, 大多数患病猪只能够勉强站起, 开始饮水并少量进食, 体温下降到39℃左右。8月11日, 改用南京中医药大学研制的清气凉营注射液。8月13日, 该场38头母猪除少数死亡之外, 其它痊愈, 病情得到控制。

3治疗结果

辨证疗法 篇4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性29例, 女性17例;18~28岁14例, 29~40岁28例, 41~60岁4例。病程3个月~3年。全部排除神经系统及其他内科疾病。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中关于“偏头风”的诊断要点拟定[1]。

2 治疗方法

将46例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服用中药, 同时配合针灸疗法。

2.1 基本处方

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偏头痛, 药用:川芎12g、荆芥10g、防风16g、白芷20g、羌活10g、蔓荆子15g、延胡索20g、甘草6g。

2.2 辨证分型

2.2.1 实热型

偏头部呈跳动性疼痛, 疼痛如裂, 面红目赤, 性情急躁, 舌红苔腻, 脉象弦劲等。《丹溪心法头痛》云:“头痛多主于痰, 痛甚者多火”, 治疗上合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基本方的基础上加用:柴胡12g, 一为祛风散邪, 二为疏肝解郁;白芍10g, 柔肝缓痉止痛;丹参30g, 活血止痛, 有“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之效, 栀子10g, 可达解郁除烦之功。表邪盛者, 重用白芷、荆芥;日久热盛, 舌苔黄, 脉浮数者加黄芩、菊花以清热祛风;寒邪重者, 可酌加吴茱萸。肝火偏旺者, 治宜清肝降火, 可加郁金。病程较长有寐差者, 可加夜交藤、合欢皮养心安神。

2.2.2 湿痰型

偏头钝痛, 胀闷如裹, 多兼胸脱痞闷, 恶味少食, 舌苔厚腻, 脉象弦滑或迟滑。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活用, 法半夏15g, 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天麻15g, 平肝熄风, 而止头眩, 李杲《脾胃论》[2]说:“足太阴痰厥头痛, 非半夏不能疗, 眼黑头眩, 风虚内作, 非天麻不能除。”故以此二味一祛其痰, 二熄其风;茯苓20g, 健脾渗湿, 与白术配伍, 尤能治生痰之本。头痛剧烈者加延胡索、川芎;痛甚者为热重, 酌加黄芩;脘闷恶心, 头胀者为痰湿重, 加竹茹、胆南星, 疗效显著。

2.2.3 外风型

出现头部偏侧持续性胀痛, 每遇风寒则加重, 更有风池穴位部痰痛, 拘紧等, 或兼咳嗽, 项强畏寒, 全身骨节疼痛等症, 脉多浮弦。方多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10g, 红花10g, 偏于活血化瘀, 调经止痛, 当归15g, 补血养肝, 使血归其经, 根据导师之临床经验, 改熟地为生地, 偏头痛反复发作时间久者, 尊“瘀久化热”, 故取生地清热凉血养阴之功效;久病气血不足, 加黄芪;癖积较甚, 可用破血逐癖之三棱、莪术, 癖久有热象加用川牛膝。情绪波动较甚, 适当用柴胡, 一取其疏肝解郁, 调畅情志;二取其引经之功, 因偏头痛多位于两颞侧部之少阳经行部位。

2.4 针灸疗法取太阳、率谷、百会、风池,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 穴位常规消毒后, 用30号1~2寸毫针, 太阳 (患侧) 穴针尖向率谷方向斜刺约0.5寸, 使同侧颞部有胀痛感;率谷 (患侧) 穴针尖向枕部平刺约1寸, 使局部有胀痛感;百会穴针尖向后平刺约0.5寸, 使局部有胀痛感;风池 (患侧) 穴针尖向脊柱方向斜刺约0.8寸, 使局部有胀痛感或胀痛感向同侧颞顶部放散, 以上4穴均行平补平泻手法, 留针30min, 其间行针1~2次, 针1次/d。10d后进行疗效评定。

3 结果

3.1 疗效判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中关于“偏头风”的诊断要点拟定[1]。

3.2 治疗结果治愈9例, 占19.6%;显效16例, 占34.8%;好转19例, 占41.3%;无效2例, 占4.3%。

4 典型病例

王某, 男性, 25岁。初诊时间:2007年10月5日。自述6日前突然右侧头痛, 有跳动感, 牵及耳根及遇风加重, 两脉弦缓。证属外风侵袭, 客于少阳经脉, 予祛风止疼法。柴胡10g、当归10g、白芍20g、白术10g、茯苓10g、川芎15g、生牡蛎30g、丹参20g、香附10g、白芷10g、甘草6g。1剂/d, 水煎, 分3次服。1个月为1疗程。同时, 按上方行针10d。11月5日复诊时头痛明显好转, 再针痊愈。

5 体会

偏头痛在门诊中占有相当多的数字, 剧烈发作的时候, 能严重地影响患者的工作和学习, 因此在门诊中, 如何提高该病的疗效, 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病发生, 内因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头为诸阳之会, 精华升降之所, 外有毛, 发, 肉, 筋, 骨所卫, 内有清阳煦化, 若外固内充, 诸邪不能上犯, 必待卫外失职, 或清阳窒塞, 诸邪方能侵袭。细言之, 有风邪乘虚客于少阳者, 多属风寒, 有阳气窒寒, 少阳经脉不通者, 多属脾虚湿盛, 有肝胆风热, 挟痰上逆者, 多属痰火。实为风, 痰, 火合而为病。因此, 对偏头痛进行辨证分型服用中药, 同时配合针灸疗法有着积极而有效的临床应用意义。

另外,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观点, 对合并有严重的焦虑、抑郁的患者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焦虑、抑郁制剂, 对偏头痛发作时, 胃肠蠕动减退, 出现频繁的恶心、呕吐, 故同时应加用止吐药物。避免诱因, 预防复发, 避免饮含有酒精和咖啡因的饮料, 少吃可能引发头痛的食物, 如乳酪、巧克力、味精、腌制食品或是脂肪过多、过油的食物;避免熬夜, 摄取足够的铁质与维生素B族;保持稳定心情, 避免情绪起伏过大, 可以寻求放松心情的方式, 如旅游、听音乐、冥想、静坐等。

参考文献

[1]朱文锋.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2:227-229.

辨证疗法 篇5

1 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机制研究

AMI后LVR被人为地分为早期阶段 (6周以内) 和晚期阶段 (超过6周) 。早期阶段是指梗塞区伸展, 它将导致早期心室破裂和室壁瘤形成;晚期重构是指左室整体扩张、左室形态的改变和心肌肥厚。其病理基础为: (1) 心肌细胞坏死, 局部胶原沉积, 梗死区愈合及疤痕形成; (2) 胶原酶和金属蛋白酶激活, 胶原支架损伤及心肌细胞滑行; (3) 心肌细胞肥厚及伸长; (4) 心肌细胞凋亡[1]。AMI后LVR的具体机制非常复杂, 其中包括多个环节,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AS) :在心肌梗死后激活, 出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管紧张素原m RNA和血管紧张素受体的上调。血管紧张素II (Ang II) 是心血管重塑的重要原因, 可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 促进血管收缩及血管平滑肌及心肌细胞的增生, 促进胶原纤维合成, 最终使间质胶原沉积和心肌纤维化, 即发生LVR。 (2) 钙蛋白酶 (calpain) 系统:Calpain系统是一种钙依赖的特殊的胱氨酸蛋白水解酶, 由两个亚单位即calpainⅠ、Ⅱ及其抑制蛋白calpastain组成, calpainⅠ、Ⅱ在细胞内分别在微摩尔和毫摩尔游离钙水平时被激活, 调节细胞内一些起关键作用的酶及结构蛋白的水解, 导致细胞损伤甚至死亡。杨永健[2]等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建立心肌梗死模型方法。 (3) 醛固酮:醛固酮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与成纤维细胞, 使环氧化酶2、前列腺素E2、白细胞介素6增加。慢性醛固酮增多可增加氧化酶还原酶 (NADPH) 的表达, 促进超氧负离子的产生, 降低内皮功能, 促进炎症反应。

2 中药干预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实验研究

2.1 应用黄芪治疗后, 全心重量与左室重量均明显下降, 差异显著;

梗死区室壁略有变薄, 游离区厚度稍有增加, 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与AMI对照组比较两者差异显著。心肌局部AngⅡ含量明显下降, 羟脯氨酸含量亦有所下降, 证实黄芪可减轻或逆转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构型的重塑, 且对心肌梗死后的胶原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可能是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发挥作用的。实验发现黄芪可以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 抑制心肌纤维化, 还发现黄芪可以降低凋亡基因。

2.2 刺五加

刘冷等[2]观察刺五加叶皂苷 (ASS) 对急性心肌梗塞大鼠心室重构的作用, 结果发现ASS能使左室重构大鼠的左心室容积比梗塞模型组减少15.8%~36.6%, 表明ASS可有效地防止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心室扩张和肥厚。另外ASS可明显降低血清脂质过氧化物 (LPO) 及心肌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和肾上腺素 (E) 含量, 提高超氧物歧化酶 (SOD) 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 活性, 提示其可以提高心肌的抗氧化能力达到预防心肌重构作用的目的。

2.3 复方芪丹液

史大卓[2]等观察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脏结构的变化和动物血浆、心肌组织的内皮素 (ET) 、血管紧张素I (Ang I) 的水平, 探讨具有益气活血、补肾填精之功效的复方芪丹液防治AMI后LVR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复方芪丹液可干预AMI大鼠VR的病理过程, 能显著降低AMI大鼠左室重量、心脏指数, 抑制大鼠左室心肌细胞的增大, 降低大鼠血浆及心肌组织中ET和Ang II的含量。从实验得出抑制血管活性物质 (生长促进因子) 可能是其防止AMI后心室肥大和膨展的机理之一。

总之, 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是一个多环节, 多靶点的病理过程,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是重要环节。目前中药防治尚处于起步阶段, 仅对少数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有较深入研究, 而中药复方多着眼于益气活血, 缺乏系统深入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研究。今后应深入探索LVR的发生机制, 针对其主要发生环节用药。从益气, 温阳, 滋阴及化瘀, 祛痰, 利水等多角度入手, 筛选干预左室重构的有效方药, 从细胞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 同时应进行前瞻性, 多中心, 寻找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永健, 速晓华, 李刚, 等.中国药理学通报[J].Chinese Pharm acological B ulletin, 2006, 15.

辨证疗法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甘肃中医院2013 年10 月至2015 年4 月, 膝骨关节炎患者160 例, 按就诊顺序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0 例, 男18 例, 女62 例, 年龄51~78 岁, 平均年龄63.3 岁;对照组80 例, 男15 例, 女65 例, 年龄52~80 岁, 平均年龄65.1 岁。2 组患者均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属早期病变, 2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 (2007 年版) 》中KOA的诊断标准[6]。

(1) 近1 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 Ⅹ线片 (站立或负重位) 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 (或) 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 关节液 (至少2 次) 清亮、黏稠, WBC <2 000 个/m L;

(4) 中老年患者 (≥40岁) ;

(5) 晨僵≤30 min;

(6) 活动时有骨摩擦音 (感) 。

符合 (1) (2) 或 (1) (3) (5) (6) 或 (1) (4) (5) (6) 即可诊断。

1.3 纳、排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 符合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 (2) 属于膝骨关节炎早期病变患者; (3) 同意本研究,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4) 膝部皮肤无破溃、对酒精及药物无过敏者。

1.3.2 排除标准

(1) 合并膝关节结核、肿瘤、感染等其他病症者; (2)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疾病者; (3) 合并严重全身性疾病者; (4) 经治疗无效或病情加重退出本研究者。

1.4 干预措施

(1) 对照组给予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中药, 局部理疗的治疗方案。

(2)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辨证施药火龙疗法。风寒湿痹证给予祛寒逐风方;风湿热痹证给予清热逐风方。

火龙疗法操作方法:将中药打成药粉, 加适量蜂蜜及开水调和成药饼, 厚度约1 cm, 并置于疼痛部位, 一条干毛巾覆盖药饼, 另备一条湿毛巾和半盆温水, 用注射器抽取95%酒精20 mL, 沿药饼环状凹陷内表面滴撒, 然后点燃酒精, 待药物发热至患者难以耐受时, 用另一条湿毛巾扑灭火焰, 待温度降低再点燃酒精重复以上步骤, 反复点火3 次为1 次疗程, 1 次疗程/天, 7 天为一个疗程。

1.5 评价指标

(1) 参照2002 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疗效评定标准:疗效= (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 /治疗前评分×100%。治愈:膝关节肿胀疼痛相关症状消失, 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显效:改善率≥50 且<75%;有效:膝关节肿胀疼痛相关症状消失减轻, 部分恢复工作, 但停药后有复发;改善率≥25 且<50%;无效:膝关节肿胀疼痛相关症状体征无改善, 或者加重, 改善率<25%。

(2) 视觉模拟疼痛 (VAS) 评分量表。

0 分~10 分, 0 分:无痛、10 分最痛;3 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 患者能忍受;4~6 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 尚能忍受;7~10 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 疼痛难忍。

1.6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用均数±标准差 (±s) 进行统计描述, 正态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 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2.1 2 组患者疼痛治疗前后评分情况对比

经统计 (见表1 所示) , 观察组治疗前疼痛评分5.55±0.16, 治疗后1.39±0.088, 治疗前、后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疼痛评分5.5±0.16, 治疗后1.91±0.14, 治疗前后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2 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由表2 中2 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可看出, 观察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而无效率小于对照组, 2 组比较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论

辨证火龙疗法在整体治疗肝肾亏虚的基础上, 辨证论治, 风寒湿痹证给予祛寒逐风方火龙疗法;风湿热痹证给予清热逐风方火龙疗法。经观察比较, 辨证施药火龙疗法在缓解疼痛、临床疗效总体对比等方面效果显著, 有利于膝骨关节炎急性期症状的改善, 促进患者康复。

4 讨论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进展性疾病[7], 疼痛是最突出的症状, 但因其病因复杂, 治疗效果尚不理想。目前中、西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广泛运用, 主要是缓解疼痛、延缓病情发展、保存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8], 而大量的研究资料证实中医药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方面具有独特优势[9]。

火龙疗法是一种中医特色技术, 属于灸法范畴, 以中医经络学说和生物全息理论为基础, 将热疗与中药结合发展而来的一种自然透皮给药疗法。它通过火性炎上, 达到疏通经络、祛风散寒、调理脏腑的作用;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强新陈代谢, 加快透皮给药药物吸收, 且体外给药, 不经胃肠道消化吸收, 避免首过效应和胃肠道刺激, 高效、安全。

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 恶风寒, 得热则舒, 而风湿热痹证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 得冷则舒。辨证施药火龙疗法运用于早期膝骨关节炎的疼痛症状治疗, 辨证施药, 风寒湿痹证给予祛寒逐风方;风湿热痹证给予清热逐风方。达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 并且膝部火龙疗法按照就近取穴的原则, 选取鹤顶、内外膝眼、犊鼻、血海、梁丘、足三里、阿是穴等穴位, 在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方面效果显著, 火龙疗法操作简单、易学易用。

摘要:目的:分析辨证施药火龙疗法干预早期膝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将160例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按中医诊疗规范给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运动治疗、健康教育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辨证施药火龙疗法治疗。以痛疼指数和临床疗效作为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效果。结果:疼痛干预效果:观察组治疗前疼痛评分5.55±0.16, 治疗后1.39±0.088, 治疗前后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疼痛评分5.5±0.16, 治疗后1.91±0.14, 治疗前后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而无效率小于对照组, 2组比较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辨证施药火龙疗法有助于患者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改善, 有助于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辨证施药,火龙疗法,膝骨关节炎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ZYYXH/T372-415-2012中医骨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

[2]苏阳, 朱志刚, 蔡裕兴, 等.广州地区中老年人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0, 4 (4) :438-444.

[3]Neogi T, Zhang Y.Epidemiology of osteoarthritis[J].Rheum Dis Clin North Am, 2013, 39 (1) :1-19.

[4]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科专业委员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关节工作委员会.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2015年版) [J].中医正骨, 2015, 27 (7) :4-5.

[5]刘献祥.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J].中医正骨, 2012, 24 (1) :3-7.

[6]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 (2007年版) [J].中华骨科杂志, 2007, 27 (10) :793.

[7]马金忠.骨关节病[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9.

[8]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0, 14 (6) :416-419.

辨证疗法 篇7

本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 好多原因都可引起本病发生, 以夏季发病较多, 其他季节也有发生, 过肥的母猪发病较高, 饲养管理不同的猪场发病率存在较大差异, 管理不善或未病先防意识淡薄的猪场发病率较高。对本病不会全面的辩证施治对猪场损伤较大。

2 原因

2.1 配种过早, 初产母猪的乳腺发育未全, 导致促进泌乳的激素和神经机能失调。

2.2 在母猪的怀孕期间未能满足供给其营养需要的全价饲料, 可直接导致母猪产后消瘦和无乳。

2.3 喂养过盛, 能量过高导致猪饲养过肥, 运动不足, 以致气血瘀滞, 经络不畅, 也可患病。

2.4 母猪在泌乳期间受过惊吓和强烈刺激, 使母猪的泌乳机能受到了一定的抑制。

2.5 母猪产后感染, 出现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和精神不振等全身症状, 这也会导致泌乳机能发生紊乱。如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会引起的乳房炎, 全身性疾病和子宫炎等疾病都会引起该病的发生。

3 预防

3.1 把握母猪的初配年龄。母猪的初配年龄需根据品种来定, 品种不同, 其初配年龄亦不同。本地 (河北张家口) 母猪为6~8月龄, 体重60~70千克;外来良种母猪和改良母猪为8~10月龄, 体重80~90千克。

3.2 在母猪的怀孕期间, 注意分阶段逐步补充营养全面的全价饲料, 因为随着体内胎儿体重和年龄的增长, 其营养需要也逐步增加。一般来说, 根据母猪的实际体况适当增减精料, 使母猪的肥瘦适度。到后期有条件可喂适量青绿多汁饲料, 对预防泌乳机能障碍和产前不食有好处。

3.3 严禁外界的强烈刺激, 保持猪舍的安静, 注意冬季保暖和夏季降温。

3.4 注意环境卫生和饲料的质量, 饮水要充足, 加强母猪孕期的护理, 防止发病。

3.5 在预产期前一星期如发现乳房发育不完全, 要及时喂服调理下奶的中药, 每天人工按摩刺激乳房, 做好提前预防工作。

3.6 产前一周如母猪满膘要减食, 多喂青绿饲料, 产后逐渐加料。

3.7 母猪产后最好及时打一次预防量的青霉素和安乃近注射液。对乳房和产道起预防消炎作用, 促进乳房血液循环。

3.8 母猪产后及时喂麸皮, 添加少量食盐和少量小苏打, 混合稀汤喂服。

3.9 产后用温热的0.2%高锰酸钾溶液及时清洗和消毒母猪的乳房、腹侧和臀部, 并按摩乳房, 把每个乳头的奶挤出少许弃掉。

3.1 0 及时诊断, 表现为仔猪变得瘦弱, 逐渐死亡, 哼叫不断, 寻乳次数增加, 母猪对仔猪哺乳热情淡漠或爬着拒哺, 手挤乳头无乳或少乳。

4 诊断

母猪均在产后2~3天后发病, 表现乳房松软或肿胀, 挤不出乳汁。对仔猪的吮乳要求没反应, 感情冷漠, 喜趴卧, 仔猪吮乳时间延长, 经常用嘴撞击拉扯乳头, 经常抢吸其他乳头并不安的发出尖叫声。小猪因缺水和营养不足而消瘦, 鼻吻干燥, 背毛粗乱, 皮肤苍白无光泽, 粪便少而干, 嗜睡无力。母猪缺乳或无乳通过临床表现和仔猪饥饿脱水等一系列表现及流行病学分析, 一般易诊断, 关键是要及时发现, 及时辩证施治。

5 辨证施治

5.1 气血虚弱型

表现为乳房及乳头小, 乳房及皮肤松弛, 乳腺组织松软, 乳房不胀, 用手挤乳汁很少或无乳。治则要补气养血和增加营养, 佐以通乳。治疗如下:

5.1.1 增加营养。

补充富含蛋白质的精料 (以动物性饲料为好) , 增喂优质多汁饲料, 同时取母猪的胎衣洗净煮烂分2次喂服, 可促其下乳。

5.1.2 补气养血, 佐以通乳。

方药:党参30克, 生黄芪30克, 当归40克, 麦冬25克, 通草20克, 川芎15克, 桔梗15克。共为末加熟羊肉汤喂服, 每日两剂, 连服2~3天。

5.2 经络瘀滞型

表现在膘肥体壮, 乳房胀满或微胀, 饮食如常。治则要通经下乳, 佐以活血行气。治疗如下:

5.2.1 食疗:

产后喂麸皮500克, 食盐30克, 小苏打10克, 水5千克一次喂服, 多喂青绿多汁饲料。

5.2.2 方药:

当归30克, 王不留行30克, 路路通30克, 木通25克, 川芎30克, 木香20克, 生元胡20克, 白芍15克, 甘草15克。共为末混饲喂服, 每日两剂, 连服2~3天。

5.3 产后并发炎症引起缺乳

包括乳房炎和其他疾病, 乳房炎的母猪可见乳房肿大, 触诊热痛。对于这种情况要对症治疗, 及时控制病情。

5.3.1

用青霉素, 链霉素或磺胺类药物消除炎症。

5.3.2 方药:

党参30克, 生黄芪30克, 当归40克, 麦冬25克, 通草20克, 川芎15克, 桔梗15克, 蒲公英30克, 柴胡30克。共为末加熟肉汤喂服, 每日两剂, 连服2~3天。

5.4 其他治疗方法

5.4.1 用具有催乳作用的催产素或血管加压素, 但此药只有短暂的催乳作用, 不宜大量使用或长期使用。例如:肌肉注射乙烯雌酚5毫升, 一日两次;或肌肉注射缩宫素5~7毫升, 一日两次。

5.4.2 农村用黄米煮粥喂产后母猪, 效果也很好。或用鸡蛋6个, 红糖6两, 赤豆5两, 白酒适量, 每天一次, 治虚弱型顽固性无乳效果也不错。

5.4.3 按摩疗法:用温热的0.2%高锰酸钾溶液沾湿毛巾按摩乳房, 每日3~5次, 每次15~20分钟。乳房炎用凉的0.2%高锰酸钾溶液沾湿毛巾按摩乳房, 每日3~5次, 每次15~20分钟。

5.5 人工哺乳

在母猪的泌乳功能恢复正常之前, 需用人工哺乳法, 让仔猪得到充足的水分、能量和蛋白质。要控制好代乳品的饮用温度, 防止低温拉稀。要少喂勤喂。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辨证疗法】相关文章:

中医辨证疗法07-22

辨证关系04-20

辨证意义06-24

辨证八要范文05-15

中医辨证分型05-17

中医分期辨证06-13

辨证护理干预07-12

中医辨证用药08-31

辨证施治09-07

泄泻的辨证护理09-10

上一篇:大学生职业指导下一篇:物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