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

2024-08-04

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精选十篇)

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研究组)和同期前来检查身体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53例。研究组男30例,女23例,年龄(55.5±1.5)岁;心功能分级Ⅰ级8例,Ⅱ级16例,Ⅲ级19例,Ⅳ级1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54.5±1.3)岁。2组患者及家属均知晓并且签署同意书。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检查前1天晚餐后禁食,于空腹的状态下抽取静脉血5ml,分成2份。将抑肽酶和EDTA放置预冷试管,并且保证两者的具体规格为30μl和10%,将静脉血样放置于试管中摇匀。于4℃下3000r/min,离心15min行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测定。应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所用仪器为贝克曼库尔特生产的LS13320系列的激光散射比浊仪(美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脑钠肽,仪器为博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Triage Meter Plus系列检测仪(美国)。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血浆脑钠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肺心病心力衰竭不同心功能患者血浆脑钠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血浆脑钠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研究组血浆脑钠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不同心功能患者血浆脑钠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着患病病程不同,其心功能分级会随之改变,心功能分级主要分成Ⅰ、Ⅱ、Ⅲ、Ⅳ级,随着心功能水平平的升高,患者血浆脑钠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逐渐升高,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注:与Ⅰ级比较,*P<0.05;与Ⅱ级比较,#P<0.05;与Ⅲ级比较较,△P<0.05

33讨论

通常情况下,肺心病根据其不同性质类型可以分成急性肺心心病和慢性肺心病,两者界定主要参考患者起病缓解情况[2]。就就目前而言,肺心病已经成为我国临床常见病及高发病之一,肺肺心病患者在患病初期主要表现为患者肺部或者是胸部出现不不同程度不适感,随着患病病程的推进、患者患病持续时间的延延长等其临床症状逐渐明显,患病后期患者会出现心肺功能衰竭竭的情况,威胁生命安全。肺心病的患病原因多为患者患有支气气管、肺疾病,或者个别患者患有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等。

肺心病患者在患病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中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肺心病患者一旦出现肺部感染其血液受受到影响较大,相比于之前血液黏稠[3]。长此以往,患者容易出出现微血栓的情况,严重者还会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这在很很大程度上增加患者患病风险,凝血阻塞微循环,最终诱发肺动动脉高压,通常这种情况下,患者病情就会较快发展为心力衰竭竭。肺心病心力衰竭病情较为严重,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较大大威胁,发病初期能够有效明确、诊断患者的具体患病情况及心心功能分级情况尤为重要,有利于在最佳治疗时间选取有针对性性的方案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发展,降低患病风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生存质量。查阅大量资料发现,心室重构、血流动力学异常等原因是造成患者心功能衰竭的原因,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医护人员及专家开始对血浆脑钠肽和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这两项指标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存在一定联系[4]。

根据研究发现,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主要用于表现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变化情况,通常情况下,患者机体受到一定损伤后,其在恢复的过程中会对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浓度造成较大影响,其会随着机体炎性反应的变化而变化[5,6]。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合成过量可以直接对患者的血管内皮造成影响,导致其组织结构受损,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机体出现心肌供血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患者机体能够有效激活自身的凝血系统,上述情况相互影响后导致患者心力衰竭。另外血浆脑钠肽属于多肽类物质的一种,其具体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患者机体排钠、排尿,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调节患者血管舒张的情况[7,8,9,10]。临床研究发现,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左心功能不全的情况下,机体的血浆脑钠肽的分泌相比于正常状态下速度更快,这一指标能够随着左心室功能的变化而变化,能够直接反映患者左心室实际情况,因此,在对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检查左心室功能情况时可以参考血浆脑钠肽指标,心室内分泌系统的激活改变是导致肺心病患者病情发展,出现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血浆脑钠肽和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其血浆脑钠肽和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均升高。

综上所述,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血浆脑钠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可用于肺心病心力衰竭的辅助诊断。

摘要:目的 分析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血浆脑钠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 选取53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组;再选取同期检查身体的健康体检者53例作为对照组,2组接受血浆脑钠肽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查(24h内)。对比2组及不同心功能患者血浆脑钠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研究组血浆脑钠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随着心功能级别升高,血浆脑钠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上升,各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可用于肺心病心力衰竭的辅助诊断。

关键词:血浆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肺心病,心力衰竭

参考文献

[1]刘静.血浆脑钠肽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关系的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5,3(8):129-131.

[2]杨晓曼.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血浆脑钠肽、C-反应蛋白的关系[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11):36-37.

[3]江云东,杨思进,白雪.肺心胶囊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7):1-2.

[4]卢敏,张梦玺,曹军香.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C反应蛋白与心功能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5):658-660.

[5]王螺,范姝丽,孟馨,等.B型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与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0):1726-1727.

[6]陈都,徐峰,陆士奇,等.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前白蛋白与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关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1):75-78.

[7]马明,宋鉴清,金国江,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42(5):406-407,411.

[8]叶关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0,8(3):260-261,270.

[9]周文君,姚亚丽,邓爱云,等.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对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诊断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3):254-256,259.

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概况 篇2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 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593.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266-02

C反应蛋白(CRP)是由肝脏和上皮细胞产生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极微。它的升高可以提示许多炎症事件的发生,随着CRP在一些疾病中生理病理的研究进展。大量的臨床研究表明,它在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病及糖尿病等多种疾病诊断和预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在对超敏c反应蛋白在各种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研究。

1 超敏C反应蛋白质与感染性疾病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超敏C反应蛋白质不仅能灵敏地鉴别感染的类型,而且可通过超敏C反应蛋白质测定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当机体被细菌感染时,血清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质浓度明显升高,升高的幅度与细菌感染的程度相符合。而被病毒感染时,超敏C反应蛋白质增高不明显,血清浓度正常或轻微升高。特别是小儿感染性疾病,超敏C反应蛋白质可灵敏地鉴别感染的类型。 超敏C反应蛋白质在正常人的血液中的含量极其微少,且超敏C反应蛋白质测定不受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激索的影响,可直接反应机体的感染程度。直到病症得到控制、炎性反应得到吸收时CRP水平才下降,故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质水平对鉴别小儿疾病性质非常有意义[1]。Sasaki K, Fujita I[2]等的研究表明,在感染的急性期,可以同时监测超敏C反应蛋白质和寡聚腺苷合成酶,将超敏C反应蛋白质与寡聚腺苷酶比值的10倍作为一个鉴别指标,在细菌感染时该指标为3.9-50,而病毒感染时明显降低为0-0.9,这个指标可以在发病最初的5d内测定,从而区分感染的类型。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赢得时间。

超敏C反应蛋白质升高持续时间与几乎与病程相当,一旦疾病恢复,超敏C反应蛋白质含量即迅速下降,对临床预测病情有很好的帮助。 郜小岳, 张维莲等[3]通过对超敏C反应蛋白对血液病患者细菌真菌感染鉴别的研究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质的变化水平可了解病情的发展方向,如超敏C反应蛋白质值下降缓慢、徘徊不定或骤然升高,说明可能合并其他感染或治疗无效。若超敏C反应蛋白质持续升高或再度回升,提示病情不稳定,必须予以重视。为此,在病程中作一系列的超敏C反应蛋白质测定,对观察病情是否加重、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治疗监控等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此外,超敏C反应蛋白质还能用来观察抗生素的疗效。

2 超敏CRP与心血管疾病

2.1超敏CRP对健康人群首发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4]前瞻性研究证实,超敏C反应蛋白质不仅可用来评估未来6~10年出现心血管疾病发作的危险性,而且还是首次发生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非常有效的预测指标。VanderMeer等[5]对临床超敏C反应蛋白质常规检测在预测冠心病发病的危险性作用进行研究,他们将超敏C反应蛋白质与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校正了年龄和性别因素的影响后,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超敏C反应蛋白质高值人群是低值人群的2倍,在校正了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后,超敏C反应蛋白质的预测价值增加不明显。这是因为hsCRP的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不尽如人意,因此在临床上用于疾病预测时,还要与其他危险因子综合考虑,才能获得更准确的结论。在众多变量分析中,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及各种生化指标中,超敏C反应蛋白质和TC/HDLC有单独的预测价值,而且hsCRP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明显高于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如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等。对[6]240例冠心病患者联合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质浓度和TC/HDLC 2种指标判别,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阳性率(95.0%)高于分别应用hsCRP(85.0%)、TC/HDLC(76.7%)单一指标。虽然hsCRP与血脂均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研究表明:两者联合预测模式是目前冠心病危险评估的最佳模型。

2.2 超敏CRP对冠心病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不管在住院期间或出院时,超敏C反应蛋白质检测对于冠心病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均有预测价值。[7]对72例AMI患者心功能按Killip分级测定CRP峰值,心脏事件组(包括出院后随访6个月内的心衰、再发心梗,严重心律失常、住院期间及随访期内的死亡)与出院后随访6个月内无心脏事件组相比,血清CRP峰值差异非常显著(P<0.01),检测CRP峰值水平除反映患者当时的心功能状态以外,尚可作为评价患者的近期预后指标之一。李爱华等[16]对17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研究发现,CRP可以判断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是冠心病形成的独立危险因子。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CRP>4 mg/L,提示预后不佳,易发生急性心血管并发症,应积极预防。在UA患者中早期使用氟伐他汀可减少斑块炎症,加强斑块的稳定性,防止新的粥样斑块形成,减少急性心血管并发症的产生。从目前的资料看,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冠心病患者入院时hsCRP>10 mg/L提示再发事件可能性大,出院患者hsCRP>3 mg/L即有预测价值[8]

3 超敏C反应蛋白质与脑血管疾病

超敏C反应蛋白质作为反映血管炎症状况的非特异性指标,在评估脑血管疾病患者危险性及预后方面有一定价值。超敏C反应蛋白质可与脂蛋白结合而激活补体系统,继而产生大量终末攻击复合物,造成血管内膜受损,细胞损伤,并可造成机体凝血—纤溶机制失衡,增加脑血管缺血事件的危险。研究显示,急性脑卒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质水平显著升高,脑梗死与脑出血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超敏C反应蛋白值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均呈显著相关:超敏c反应蛋白值与收缩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呈显著正相关[9]。

另外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质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证实超敏C反应蛋白质水平升高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对于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脑血管病高危人群,超敏C反应蛋白质水平的明显升高预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和破裂,可作为脑梗死发生的重要预测指标[10]。还有研究结果表明,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的高低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提示超敏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判定患者病情轻重的指标之一[11]。超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相关,早期监测超敏C反应蛋白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有警示意义[12]。

4 超敏C反应蛋白质与糖尿病

临床研究表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质水平与糖尿病存在协同作用,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质水平升高的人群易患糖尿病,而糖尿病病人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质水平普遍升高。1-型糖尿病人群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质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A1c、总体血脂控制情况显著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脂代谢障障、腹壁多脂症等高代谢综合征表现时,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质水平也相应升高。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质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而单纯糖尿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质又高于正常水平。这些均提示超敏C反应蛋白质作为炎症介质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2-型糖尿病是免疫和慢性炎症性疾病[13],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重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认为糖尿病肾病是一种低度炎症性疾病,发病原因是在代谢紊乱与血流动力学机制基础上,慢性炎症是其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14]。因而探讨亚临床炎性反应在代谢综合征、肥胖与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具有广泛用途。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游离脂肪酸增加和胰岛素抵抗,直接损伤到血管内皮,由于血管收缩、炎症反应、脂蛋白沉积、泡沫细胞脂质斑块形成和血栓形成,从而产生动脉粥样硬化和发生大血管病变。

因而超敏C反应蛋白质作为一个低水平炎症的重要筛选指标,对于预测2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及在其治疗和预后中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其优于单独检测血脂来判断这方面的作用。因此,定期联合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质及血脂,对于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早期诊断、预防、治疗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5 超敏C反应蛋白质与颅脑损伤

超敏C反应蛋白质可以用来观察颅脑损伤的程度和疗效。国内张吉平,王长平等[15]对129例颅脑损伤患者不同时期超敏C反应蛋白质的变化研究显示,颅脑损伤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质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伤情越重,升高越明显。这说明超敏C反应蛋白质不仅是一种疾病标记物,同时也参与创伤性疾病的致病过程,且创伤越严重,伤情越重,超敏C反应蛋白质的下降速度越慢。超敏C反应蛋白质蛋白会随伤情的好转而逐渐下降。可见,颅脑损伤后超敏C反应蛋白质升高幅度和持续时间是反映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和观察疗效的理想指标,对判断伤情轻重、预测预后有重要意义。

6 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质的临床意义

目前有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可以明显降低血浆CRP。预防心肌梗死的作用在CRP浓度最高时最强,这种作用随着CRP浓度的降低而降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物(他仃类药物)可以通过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质浓度来抑制炎症反应,阻碍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进程,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同时也可减少新发2型糖尿病。国内的研究也认为,联合普罗布考用药后,急性冠状动脉硬化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质降低幅度较单独治疗组大,提示二者联合可能有进一步抑制ACS患者炎症反应、稳定斑块的作用[16-17]。

总之,超敏C反应蛋白质作为炎症标志物之一,由于其在血液中浓度一般相对稳定,不受放疗、化疗、皮质激素治疗影响。同时检测不受时间的影响。随著检测方法的更新和精确度及灵敏度的提高,目前超敏C反应蛋白质的应用领域己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拓展到心脑血管疾病以及代谢性疾病的预测、诊断和监测等多方面,随着超敏C反应蛋白质标准化的检测技术的发展,其临床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这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使超敏C反应蛋白质能更好的为大众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自武.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与外周血碱性磷酸酶积分在细菌感染中应用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8):572.

[2] Sasaki K,Fujita I, Hamasaki Y, et al. DiferentiaLing between bacterial and viral infection by measuring both C-reactive protein 2'-5'-oligoadenylate synthetase as inflammatory markers[J]. Infect Chemother, 2002, 8: 76-80.

[3] 郜小岳, 张维莲,宫敬智.超敏C反应蛋白对血液病患者细菌真菌感染鉴别的意义[J].华北国防医药,2010,22(1):25.

[4] 刘刚.冠状动脉硬化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胆红素检测的临床意义.蚌埠医学院学报,2007,32(5): 614-615.

[5] 万惠,姚伟峰.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超敏c反应蛋白及脂联素相关性研究[J].右江医学,2006,34(5): 459-461

[6] 王茸,肖春洁.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8,5(5): 432-433.

[7] 奚耀,钱义明,顾晓刚,等.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血浆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6):524-526.

[8] 李波,王学敏,李献良.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J]. 山东医药,2007,47(19):102-103.

[9] 周伟君,童建菁,叶静等.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9 (6): 325-328.

[10] 林忠荣,林德琳.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华中医学杂志,2008,32 (2): 135.

[11] 詹建梅,俎德玲.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07,7(5):334-335.

[12] 薛静,吕丽霞. 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与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 血栓与止血学,2007,13(1):12-13.

[13] 张恩丽,岳卫平,柴华旗.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等生化指标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9):4558-4559.

[14] 杨世峰,尹爱萍.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8,14(3):432-434.

[15] 张吉平,王长平,刘颉,等.超敏C反应蛋白与颅脑损伤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检验杂志,2007,8(5):329-330.

[16] 谢荣宇.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 61-62.

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48例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符合阵发性房颤的诊断标准, 经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确诊。排除标准: (1) 左心房内径≥55mm; (2) 急性心肌炎或近期 (3个月内) 患过急性心肌梗死; (3)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4) 瓣膜性心肌病; (5) 电解质紊乱; (6) Q T间期延长大于0.5s, 有肺纤维化, 或肝功能明显异常; (7) 3个月内有心胸外科手术引起的房颤。剔除标准:中途退出或失访者。按照双盲随机对照的原则将148例分为两组。观察组75例, 男43例, 女32例;年龄27~81岁, 平均59岁。对照组73例, 男43例, 女30例;年龄29~80岁, 平均5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大体一致。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常规给予纠正电解质紊乱、去除诱因、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胺碘酮 (赛若菲, 安万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第1周600mg/d, 第2周4 0 0 m g/d, 此后2 0 0 m g/d直至试验结束。观察组给口服辛伐他汀 (舒降之, 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20mg, 1次/d。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h s-C R P水平的变化, 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

1.3 观察指标

1.3.1血浆hs-CRP水平

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3~5ml, 2500r/min低温离心后取血浆, 置-80℃冰箱保存待检。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试剂盒由上海申能生物公司提供。

1.3.2临床疗效

参照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房颤处理指南的E H R A分级进行评定。I级为无症状;Ⅱ级为症状轻微, 不影响正常的日常活动;Ⅲ级为症状严重, 影响正常的日常活动;Ⅳ级为症状更严重, 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显效:E H R A分级减少2级;好转:E H R A分级减少1级;无效:E H R A分级无改变。临床总有效=显效+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有计量数据以 (±s) 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浆h s-C R P水平变化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hs-CRP水平接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 对照组患者血浆hs-CRP水平无明显变化, 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患者h s-C R P水平较前下降, 且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临床疗效比较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接近, 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 2, P>0.0 5) 。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6例 (8.0%) , 主要有腹胀、便秘、乏力等;对照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9例 (12.3%) , 主要有角膜微沉淀、乏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程度均较轻, 未影响治疗过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76, P>0.05) 。

3 讨论

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之一。我国房颤患病率约为0.77%, 标准化率为0.61%[1]。按此计算, 我国目前有房颤患者超过800万。阵发性房颤也可显著降低心脏功能, 是引起中风及外周动脉栓塞的重要原因。房颤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主要有心房泵血功能丧失、快速心室反应及心室律不规则3个方面。治疗目的是减少复发, 预防血栓栓塞等并发症, 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 提高运动耐量, 改善心功能, 降低病死率和脑卒中发生率。临床常用药物是胺碘酮, 该药能够逆转起搏导致的心房重构, 抑制心房颤动的可诱导性, 并增加稳定性;但长期应用会引起诸多不良反应, 且有效率仅为4 0%~6 0%。因此, 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房颤的发生及维持与炎症水平密切有关, hs-CRP的升高可以作为预测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因素[2]。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hs-CRP水平, 其预防房颤发生和复发可能与其减低房颤时心房压、调节hs-CRP和炎症因子、影响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改变细胞膜及跨膜离子通道的性质等因素有关[3,4]。因此, 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房颤动处理指南中提倡上游治疗, 即预防或延迟高血压、心衰和炎症 (如心脏手术后) 相关的心肌重塑可防止房颤的发生 (一级预防) , 降低房颤复发或进展为持久性房颤的几率 (二级预防) 。上游治疗的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醛固酮拮抗药、他汀类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等。本文结果显示,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浆hs-CRP水平较前明显下降, 且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不良反应均较轻, 未影响治疗。提示辛伐他汀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相当, 安全性较好, 辛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房颤患者的血浆hs-CRP水平, 抑制炎症反应过程而缓解房颤症状, 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周自强, 胡大一, 陈捷.中国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 2004, 43 (7) :491.

[2]石桂良, 潘闽, 吴建华.C-反应蛋白及其-717A/G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J].天津医药, 2009, 37 (7) :553.

[3]鲁其良.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阵发性房颤患者CRP和房颤复发率的影响[J].四川医学, 2010, 3l (7) :961.

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 篇4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C反应蛋白;预后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5-112-0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生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密切相关,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不是简单的脂质沉积,而是心血管系统的一种慢性炎症反应结果[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炎症病变的敏感标志物,与ACS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且对评价ACS严重程度、进行危险分层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2010年1月~2012年6月我院连续收治的ACS患者,均符合2007年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心脏病学会(AHA/ACC)关于ACS的诊断标准。(2)非ST段抬高ACS病例有静息时心肌缺血的典型胸痛(≥10 min),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为12 h内接受再灌注治疗(注射血栓溶解剂或紧急血管介入性治疗)以及初期无症状之有接受再灌注治疗的病例(>12 h)。(3)至少获得6个月随访,临床资料完整。(4)所有患者均有以下至少一个高危因素:年龄>65岁、糖尿病、既往冠状动脉或外周动脉疾病、既往有中风病史、有复发心绞痛伴有ST段改变,出院前应力试验阳性、或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排除标准:(1)还原酶抑制剂治疗史;(2)肾功能障碍;(3)严重的脑血管病;(4)感染、凝血机制障碍;(5)肿瘤或者其他炎症性疾病;(6)服用过影响hsCRP浓度的药物(抗凝剂、降脂药物等)的患者。

共纳入127例患者,男71例,女56例,年龄65~84岁,平均(69.8±7.2)岁。

1.2 研究方法

患者于入院当天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浆hsCRP水平(参考值为0~10.0 mg/L)。根据测定的血浆hsCRP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10.0 mg/L组,10.1~20.0 mg/L组,>20.0 mg/L组。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率、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主要评价指标:三组患者住院期间、30 d内以及3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顽固性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继发心衰和再入院的复合终点)以及死亡事件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5.0软件包完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随着血浆CRP水平的升高,各组患者死亡率也明显升高。在对冠心病危险因素如吸烟、性别、年龄、高脂血症、糖尿

病、高血压等进行调整后,CRP预测住院期间死亡率无意义;而CRP预测30 d死亡率(OR=3.4,95%CI:1.8~12.5,P<0.05)和预测3个月死亡率(OR=3.1,95%CI:1.6~10.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另外,随着血浆CRP的升高,各组的MACE发生率亦呈明显递增趋势。CPR独立于吸烟、性别、年龄、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危险因素,预测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无意义;预测30天MACE发生率(OR=1.3,95%CI:1.1~6.1,P<0.05)和预测3个月MACE发生率(OR=1.2,95%CI:1.1~5.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炎症反应是导致斑块破裂的重要机制[3]。ACS病理过程是冠脉病变不稳定,内皮损伤、斑块破裂、血管痉挛、血小板聚集,导致血管重度狭窄或血栓形成的一组临床综合征[4]。由于ACS病理生理机制与炎性反应密切相关,所以hsCRP可以为ACS患者的提供相应的病理、生理情况的个性化的信息,对其诊断、预后评估及危险分层进行分析,并根据化验结果指导临床治疗。

本研究发现,在ACS发病后3个月内进行检测,hsCRP水平与之后的临床预后相关。ACS后随访期内炎性反应弱的患者的临床预后比hsCRP高的患者更好。提示发生ACS后随访期内hsCRP水平是患者临床预后结果的独立预测指标。hsCRP从其功能、特征来看该蛋白因子与炎症反应相关,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意外事件的发生呈正相关,可以预测冠状动脉斑块的炎性反应及斑块的不稳定性,并支持hsCRP能作为炎症强度的指征的假说,可以对ACS患者在早期诊断及治疗方面起到关键作用。能够鉴定与ACS后持续性炎症高度相关的临床特征(包括高龄、女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而且这些特征中的多数都是可以改善的,如对肥胖的治疗能降低炎症标志的水平,也为治疗近期ACS患者新的抗炎药物的和干预措施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在血栓性疾病中都有hsCRP的变化,外源性hsCRP能刺激细胞和机体炎性反应的改变,如激活炎症细胞加重血管内皮损伤、降低一氧化氮功能致使局部血栓形成、血管發生痉挛、脂质代谢紊乱,进而导致、促进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狭窄引起心肌缺血[5-6]。所以血清hsCRP水平越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情越重、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概率越大。提示CRP是血栓形成的一种诱导物而不仅仅是炎症过程中的一种标志。

本研究结果显示,CRP升高的水平不仅与ACS临床事件的发生率存在相关性,进一步研究发现,血浆CRP水平升高可独立于吸烟、性别、年龄、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冠心病危险因素,预测30 d和3个月病死率和MACE发生率,说明CRP在ACS患者的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中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蔡湘丽,韩同亮,李梅,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及超敏C反应蛋白与斑块易损性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7):23-26.

[2]Kiefer CR,Stock RE,Flanagan SS,et al.Early verification of myocardial ischemia with a novel biomarker of acute tissue damage:C-reactive protein fractional forms[J].Clin Chim Acta, 2012,413(19-20):1536-1541.

[3]庄晓峰,许朝祥,杜心清.纤维蛋白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40(2):150-153.

[4]倪洪波,翁志远,李大鹏.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改变[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78(20):184-185.

[5]Sisakian AS,Davtian AR,Pepoian SK,et al.The influence of beta-adrenoblocking therapy on the markers of systemic inflamm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Klin Med (Mosk),2011,89(4):56-59.

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 篇5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观察组为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AD患者48例, 年龄50岁~85岁, 平均年龄 (61.1±14.9) 岁, 其中男29例, 女19例。首先对其进行痴呆诊断, 主要依据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 即Folstein的简短精神状态检查法, 并结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 (第三版修订版) 判断, 最终临床确诊AD主要是依据美国国立神经病语言障碍和卒中研究所AD及相关疾病协会 (NINCDS-ADRDA) 的AD临床诊断标准。观察组患者住院各项检查均没有表现出肝、肾、贫血、肿瘤等疾病, 但CT检查结果显示脑萎缩。

为了与观察组比较, 特选取36例2013年3月体检健康人群48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22例, 女14例, 年龄51岁~86岁, 平均年龄 (63.4±13.6) 岁。对照组的肝和肾检查均为健康状态, 也没有肿瘤和贫血等表现。2组年龄及性别比例无显著差异 (P>0.05) 。

1.2 标本与仪器

观察组A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所有对象在空腹状态下, 分别采集4 m L的静脉血作为研究标本, 进行肝素抗凝, 然后在室温环境下放置20 min, 再经过30 min的离心, 离心速度为3 000转/min, 最后将标本在-20℃下放置备用。研究中主要用到的仪器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品牌型号为日立7080, 对于仪器分析的各项参数均依照试剂说明进行严格设置。

1.3 研究方法

1.3.1 Hcy测定方法

试剂盒购自北京九强公司, 由于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是由小分子捕获技术 (SMT) 被小分子捕获形成的, 变为游离状态的Hcy通常会与共价底物起作用, 经过循环这种作用不断增强, 并伴随着腺苷的生成。而腺苷在遇到水后会进一步分解为次黄嘌呤与氨, 经过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作用, 由于分解物氨的存在,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H) 将被进一步转化为氧化型 (NAD) , 而NADH转化率可以用于同型半胱氨酸Hcy指标的测定, 因为样本中的Hcy浓度与其成正比关系[1]。

1.3.2 CRP测定方法

试剂盒为芬兰Orion Diagnostica公司的产品, 测定时需要具有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和具有高度催化功能的酶, 对底物共同起作用, 使用酶标仪定量测定和分析作用过程中酶的颜色变化, 最后对照标准曲线测算CRP含量。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表示为±s形式,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血浆Hcy水平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2组血浆CRP水平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

3 讨论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 AD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 其发病机制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不断探索的内容。对患者进行神经病理检查可以有效诊断AD, 但由于AD破坏了相关生物分子, 所以只有在患者死后才能确诊。如果我们使用AD的生物学指标进行检测, 可以精确可靠、经济易行地将其检测出来。这样就能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 有可能会终止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展。

Hcy于1932年由De Vgneaud首次发现, 被称为高半胱氨酸, 是一种含硫氨基酸, 也是甲硫氨酸 (又称蛋氨酸) 、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的前体。人体内不能合成同型半胱氨酸, 另外甲硫氨酸、半胱氨酸也不能在人体内合成, 所以甲硫氨酸在人体内的存在只有通过食物的供给, 并最终间接转变为Hcy。

从本文对照组与观察组血浆Hcy水平比较结果可以看出, 2组之间的血浆Hcy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 其他学者的研究资料也证明, 血浆中Hcy升高与AD的发病有密切关联[2], 然而目前尚不清楚Hcy水平的升高是AD的形成原因, 还是AD导致了Hcy水平的升高。无论怎样, 可以肯定的是血浆Hcy水平与认知功能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英国学者Seshadri等[3]和荷兰研究者[4]对此分别进行了研究和印证, 一般而言, 随着Hcy浓度增大容易导致认知能力下降, 认知障碍者的Hcy浓度要明显高于正常者。研究表明, 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症状过程中, 血浆Hcy主要起到以下三方面作用: (1) Hcy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对于这一问题, Selley等通过实验研究发现,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首先是由于Hcy水平的升高造成了血清一氧化氮含量下降, 导致患者内皮功能出现障碍, 从而产生动脉粥样硬化[5]。 (2) Hcy对神经元细胞会产生毒性。有关研究人员在孵育海马神经元实验模型中发现, Hcy会产生大量毒性, 直接杀死神经元细胞[6,7]。 (3) Hcy会导致神经递质、磷脂等的甲基化。无论是弗明汉医学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 还是英国OPTIMA项目的研究都表明:Hcy水平越高, 患痴呆危险性增加, 大脑会出现萎缩趋势[7]。

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是肝细胞生成、白细胞介素6介导的急性炎症蛋白标志物, 通过活化免疫应答产生抗炎作用。研究发现, CRP可以调节许多动脉硬化因子的表达, 增强细胞黏附分子, 淋巴细胞的活化及增殖出现的黏附和吞噬细胞, 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不仅如此, CRP还可促使单核细胞结合, 巨噬细胞吸取氧化后的低密度脂蛋白 (LDL) 转化成泡沫细胞, 最后造成动脉粥样硬化。hs-CRP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反过来又可使认知功能下降, 导致痴呆的发生。在AD患者大脑的微血管及淀粉样蛋白斑中, 炎症因子hs-CRP高水平表达, 这些患者脑组织的神经病理学改变已渐趋于慢性炎症。高炎症水平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加速, 并且导致认知功能的减退, 其可能就是形成AD等不良结果的发病机制。超敏CRP升高增加了认知功能受损的发生率, AD的发病概率亦明显增高。由此可见:慢性炎症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进而容易造成AD发病[8]。AD与慢性炎症的关系, 最早始于一项临床研究, 非甾体类抗炎药能够大大减低风湿病患者AD的发病率[9], 这也进一步说明了炎症反应与AD具有重要的关系。国内学者原铁铮[10]的研究结果显示, 与健康人群相比较, AD患者的hs-CRP呈现升高趋势, 这与之前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

在AD的早期诊断上, 作为相关生物学指标的检测会起到很重要的参考作用, 但要想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 一方面要对AD的生物学变化清晰检测, 另一方面还要能精确表达各项生物学指标的独有特征, 这样才能对AD早期和老年人的正常老化特征进行快速有效的认识和辨别, 也能帮助区分是否存在其他痴呆。对于AD的诊断, 虽然hs-CRP和Hcy不具备独有的明显特征, 但不能否认这两项生物学指标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11]。另外综合以上研究也表明, 在AD患者中, 与痴呆紧密相关的血浆Hcy和hs-CRP水平都会明显升高。所以, 在AD的临床诊断上, 血浆Hcy和hs-CRP水平共同检测是一种有效指标。当然寻找更为敏感、可靠的生物学预测指标, 及早发现并及早干预AD患者也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王豪, 瞿正万, 朱莉娜, 等.阿尔茨海默病血浆总抗氧化状态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 2011, 25 (1) :50-51.

[2]王豪, 瞿正万, 倪培华, 等.阿尔茨海默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ApoE基因多态性关系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 2009, 23 (3) :214-216.

[3]SeshadriS, BeiserA, SelhubJ, etal.Plasmahomocysteineasariskfactorfor dementia and Alzheimer&apos;s disease[J].N Engl J Med, 2002, 8 (7) :320-324.

[4]TuckerKL, QiaoN, ScottT, etal.HighhomocysteineandlowBvi-tamins predict cognitive decline in aging men:the Veterans Affairs Normative Agingstudy[J].AmJClinNutr, 2005, 16 (3) :285-288.

[5]陈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选择性注意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D].山东大学, 2008.

[6]王善信, 王仁峰, 赵贵芳.老年人认知功能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J].中国临床康复, 2005, 9 (20) :156-157.

[7]顾炳权, 王多宁.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临床诊断意义[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04, 14 (4) :630-634.

[8]胡霞, 赵梅.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清C-反应蛋白、补体C3测定及其意义[J].中国临床研究, 2012, 25 (7) :669-670.

[9]TrollorJN, SmithE, BauneBT, etal.Systemicinflammationisassociated with MCI and its subtypes:the Sydney Memory and Aging Study[J].DementGeriatrCognDisord, 2010, 15 (6) :1120-1123.

[10]原铁铮.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血脂及CRP水平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 (8) :1439-1440.

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 篇6

关键词:冠心病,B型钠尿肽前体,超敏C反应蛋白

近年以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 脏病 (以下简称“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1]。目前 , 对诊断冠心病主要依赖一些有创的检查方法,如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血管内部超声检查等, 不但花费昂贵,且由于创伤较大,不易被患者接受[2,3]。因此 ,临床上对简单易行、微创甚至无创的检查方法尤其青睐。国外研究发现,B型钠尿肽前体 (pro-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在冠心病的诊断、病情程度的判断中有着显著的效果[4,5,6]。本研究通过对不同临床类型 及病变程 度的冠心 病患者进 行pro-BNP、hsCRP的检测、比较 ,探讨其临床变化的规律及意义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河北 北方学院附属 第一医院 ( 以下简称 “我院”) 住院且明 确诊断为冠心 病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确诊为冠心病,排除合并急慢性感染性 疾病 ,恶性肿瘤 ,严重的肝 、肾等脏器 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50%,年龄<75岁。100例冠心病患者年龄34~73岁,平均(55.7±10.2)岁;其中男53例,女47例。依据 美国心脏 病学会/美国心脏 病协会(ACC/AHA)制订的相关标准将患者分为3组 : 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9例(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组41例 (UAP组 ), 急性心肌 梗死 (AMI) 组30例 (AMI组 );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 按照冠脉血管病变的数目,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32例、双支病变组35例、三支及以上病变组33例。100例冠心病患者中吸烟者82例, 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者89例 ,合并2型糖尿病者47例。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明确除外冠心病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7~75岁,平均(54.9±10.1)岁。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冠脉造影100例冠心病患者均采用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检查中发现的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及以上病变; 采用Gensini评分法对病变的冠脉血管给予量化评分:未见狭窄者为0分,狭窄程度≤25%为1分,狭窄程度>25%~50%为2分, 狭窄程度>50%~75%为4分, 狭窄程度>75%~90%为8分, 狭窄程度>90%~99%为16分 ,完全堵塞为32分 ,患者冠脉狭窄程度总分为各病变血管评分相加[7,8,9]。

1.2.2 pro-BNP及hs-CRP测定各组入选者于入院后次日或体检当天在空腹状态下抽取肘静脉血约3 m L,并置于乙二胺四乙酸(EDTA)管内,在3000 r/min速度下离心10 min,分离血浆用以检测pro-BNP及hsCRP含量水平。应用加拿大瑞邦生物医学有限公司生产的“锐普”心梗/心衰荧光干式定量分析仪检测血浆pro-BNP水平 ; 血浆hs-CRP水平使用德国西门子BN-P全自动特种蛋白仪,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试剂盒购自德国西门子医学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严格按照上述仪器及试剂盒说明书的方法进行各项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法。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 pro-BNP 及 hs-CRP 水平及 Gensini 评分比较

SAP组、UAP组及AMI组间pro-BNP及hs-CRP水平及Gensin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SAP组pro-BNP、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UAP组pro-BNP、hs-CRP水平及Gensini评分明显高于SAP组 ,AMI组pro-BNP、hsCRP水平及Gensini评分明显高于U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 < 0.05;与 SAP 组 比较 ,△P < 0.05;与 UAP组比较,*P < 0.05; “- ” 表 示无数据 ;SAP: 稳 定型心绞痛 ;UAP: 不 稳定型心绞痛;AMI:急性心肌梗死;pro-BNP:B 型钠尿肽前体;hs-CRP:超敏 C 反应蛋白

2.2 各组 pro-BNP、hs-CRP 水平及 Gensini 评分比较

不同病变支数各组pro-BNP及hs-CRP水平及Gensini评分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组间比较,双支病变组、三支及以上病变组pro-BNP、hs-CRP水平及Gensini评分均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三支及以上病变组proBNP、hs -CRP水平及Gensini评分均高 于双支病 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注: 与单支病变组比较,▲P < 0.05; 与 双支病变组比较 ,*P < 0.05;pro-BNP:B 型钠尿肽前体 ;hs-CRP:超敏 C 反应蛋白

2.3 pro-BNP、hs-CRP 水平与 Gensini 评分的相关性

pro-BNP水平分别与SAP组、UAP组和AMI组的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 = 0.462、0.738、0.646,P < 0.05);hs -CRP水平与SAP组、UAP组和AMI组的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 = 0.307、0.706、0.764,P < 0.05)。pro-BNP水平分别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及以上病变组的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 = 0.551、0.627、0.535,P < 0.05);hs-CRP水平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及以上病变组的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 = 0.469、0.664、0.426,P < 0.05)。

3 讨论

pro-BNP是主要由心室肌细胞产生的一类多肽激素,其分泌受到心肌收缩能力的调节,因此,当心肌细胞由于冠脉供血不足出现局部心肌细胞收缩功能障碍及后期心室修复重构导致的室壁张力升高均可能导致pro-BNP分泌的增加[10,11,12,13,14,15]。因此,pro-BNP在不同临床类型及病变程度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逐渐得到重视[16,17,18]。hs-CRP是在肝脏中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的炎症反应性蛋白,虽然其没有特异性,但其在血中的含量水平却能较为精确地反映机体炎性反应的程度,因此hs-CRP常常被用作非特异性炎性反应的敏感标志物[20,21,22,23,24,25,26],在临床常被用来反映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发展变化。

在本研究中,按照临床分类的不同将冠心病患者分为SAP、UAP、AMI组,方差分析发现,三组间pro-BNP、hs-CRP水平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组间比较发现, 随冠心病疾病程度的加重,pro-BNP、hs-CRP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三组间Gensini评分的变化趋势与pro-BNP、hsCRP相同。

另外, 本研究对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pro-BNP、hs-CRP水平也进行了比较分析 ,根据结果 ,双支病变组、三支及以上病变组pro-BNP、hs-CRP水平均高于单支病变组;三支及以上病变组pro-BNP、hs-CRP水平均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另外,且三组间Gensini评分的变化趋势与pro-BNP、hs-CRP相同。

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 篇7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血浆微小RNA-499,心肌肌钙蛋白I,超敏C反应蛋白,早期诊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冠心病的发病率会逐年增加,及时准确地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抢救更多的患者。目前,临床通过检测血清超敏心肌肌钙蛋白I和cTnI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通常要在胸痛发作后3~6 h才能明确诊断[1,2]。本研究通过动态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miRNA-499、cTnI和hs-CRP,旨在了解miRNA-499、cTnI和hs-CRP与AMI的相关性及对AMI预后的预测价值,现将材料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资料来自于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67.34±9.76)岁。入选标准符合2000年ACC/AHA(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指南[3],并经临床、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证实,该57例均为发病24 h内并入住CCU的患者,剔除起病后24 h内死亡及住院未满7 d无法动态观察hs-CRP变化者。另选择我院同期进行体检的无心脑血管疾病史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65.27±8.34)岁,心电图检查无心肌缺血及异常Q波,在我院体检血糖、血脂、心肌酶(CK-MB)、hs-CRP、肝肾功能、胸片、B超等。2组性别、年龄、血脂、肌酐等无统计学差异,P值>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正常对照组空腹12 h采集肘静脉血3 mL备用。发病在4 h以内的AMI患者于入院后即刻采肘静脉血3 mL,并于AMI发病后第2、4、6、8、10、12、16 h分次抽血,分离血清后待用,直至miRNA-499峰出现;发病在4 h以后的患者,于入院后即刻采血及AMI发病后第2、4、6、8、10、12、16 h分次抽血,直至miRNA-499峰出现,依次类推。继续于第2、3、4、5、6、7天每天采血2次,直至miRNA-499峰、cTnI峰和hs-CRP峰值下降,抽血检测频率改为每天为1次,直至hs-CRP水平恢复正常。

1.2.2 检测方法:

血清h s-C R P测定采用透射比浊法,使用日本OLYMPUS 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试剂盒由浙江夸克医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cTnI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采用美国Beckmen公司Access全自动微粒子免疫化学发光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检测,采用qRT-PCR检测方法检测miRNA-499,采用TAKARA公司的Two Step qRT-PCR Kit.。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AMI组与对照组资料比较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简单直线相关统计,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健康体检者与心肌梗死者miRNA-499、cTnI和hs-CRP水平比较:

心肌梗死者miRNA-499、cTnI和hs-CRP等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时间心肌梗死患者miRNA-499、cTnI和hs-CRP水平变化:

miRNA-499相对表达量于发病0~2 h开始升高,2~4 h达到最高峰,4~8 h开始持续回落,c Tn I和hs-CRP水平均在0~2 h开始升高,8~12 h达到高峰,12~16 h开始回落,见表2。

3 讨论

微小RNA是一类长21~25个核苷酸的小分子非编码RNA,主要通过与靶mRNA的3'-非翻译区的碱基互补配对对抑制靶mRAN翻译,在转录后水平调节靶基因表达。已有研究证明,某些miRNA稳定存在于血液循环中,并可用定量PCR的方法进行测定,血浆中组织特异的miRNA可能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帮助。目前国外有关miR-499与急性心肌梗死关系的研究较少。相关研究发现miR-499在冠状动脉结扎1 h后检测到明显的增加,6~12 h血浆中含量达到高峰[4,5]。随后在小样本的人群中,发现miR-499在血浆中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人群中明显高于非心肌梗死人群,但未发表miR-499水平是否在急性心肌梗死极早期也明显增加的报道。本研究采用miRNA-499、cTnI和hs-CRP检测50例AMI患者与正常人血清水平对比,结果显示,心肌梗死者miRNA-499、cTnI和hs-CRP等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NA-499相对表达量于发病0~2 h开始升高,2~4 h达到最高峰,4~8 h开始持续回落,cTnI和hs-CRP水平均在0~2 h开始升高,8~12 h左右达到高峰,12~16 h开始回落。miRNA-499、cTnI和hs-CRP等水平均于3 d后回到正常水平[6]。表明miRNA-499、cTnI和hs-CRP各有优缺点,三者联合应用能取长补短,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检测方法,对早期诊断AMI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胜利,何秉贤.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3):187-188.

[2]涂海健,谢志勇,林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2007,4(12):1145-1147.

[3]陈纪林.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方向[J].中国循环杂志,2001,16(3):163-165.

[4]Yeh ET,willerson JT.Coming of age of C-reactive protein using inflammation narkers in candiology[J].Circulation,2003,107(3):370.

[5]李蕾,郭艳红,王贵松,等.超敏C反应蛋白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6,6(7):483-485.

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 篇8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来我院诊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作为试验组以及同期的40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1 ~ 78岁,平均 ( 65. 20 ± 2. 90) 岁,高血压12例,糖尿病12例,22人有吸烟史, 19人有饮酒史; 试验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61 ~ 79岁,平均( 65. 30 ± 3. 10) 岁,高血压13例,糖尿病11例,23人有吸烟史,18人有饮酒史。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 2入选与排除标准( 1 ) 符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2009) 标准; ( 2) 排除心肌梗死并发其他脏器功能衰竭或严重病变( 如肝癌、肝肾功能衰竭) 及过敏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 ( 3) 排除精神异常者; ( 4) 患者均自愿配合。

1. 3标本采集清晨空腹情况下,采集试验组患者入院时、入院第1、2、3、5、7、10天及治疗结束后的静脉血各4 ml,对照组直接采集静脉血4 ml,注入已预先加入EDTA及抑肽酶的试管中,立即进行超高速离心20 min后,分离出血浆,置于 - 70 ℃ 冰箱保存,避免反复冻溶。并于2 h内检测血浆TNF-α、hs-CRP水平。

1. 4检测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原理, 检测血清中TNF-α 水平和hs-CRP水平[3],检测时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方法检测。TNF-α、hs-CRP试剂盒由上海申能德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测试仪器为日立7600-020E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上海凯创KD-I型金标读数仪。

1. 5疗效判定标准试验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判断。治愈: 经冠脉造影并做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 PTCA) 或静脉溶栓后冠脉再灌注,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ST段恢复正常; 好转: 病情明显好转、稳定,或偶有心绞痛发作,各项并发症好转, 心电图ST-T持续改善; 无效: 经治疗后梗死症状无好转或出现严重心脏并发症。

1. 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 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2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 2组患者血浆TNF-α 与hs-CRP水平比较试验组患者入院时、入院第1、2、3、5、7、10天的血浆TNF-α 与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血浆TNF-α 水平在入院第1天达到最高,hs-CRP水平在入院第2天达到高峰。见表1。

2. 2不同临床疗效患者TNF-α、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结束后,治愈患者和好转患者血清TNFα、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无效者TNF-α、hs-CRP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 ( P < 0. 05) ,见表2。

注: 与对照组比较,*P < 0. 05

注: 与对照组比较,*P < 0. 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危害性大的疾病,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身心健康。老年人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好发人群,及时诊断并采取正确的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心脏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从而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致的心肌坏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猝死率显著增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4]。

既往文献报道,血清TNF-α 是一种较为重要的评估因子,它由多种细胞分泌,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被临床公认为是炎症反应中起核心作用的细胞因子之一[5]。该因子一旦释放,将会使组织细胞的损伤持续存在。研究表明,血清TNF-α 的浓度水平与冠状动脉的病变严重程度有关,受累冠状动脉越多,血清TNF-α 水平越高,这表明TNF-α 参与了冠心病的形成过程[6]。还有研究表明血清TNF-α 水平可能与冠脉斑块的稳定性有关[7]。本研究发现,试验组患者的血清TNF-α 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升高,且较长时间处于高水平状态,进一步说明了TNF-α 参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形成过程。血清hs-CRP是机体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组织损伤等炎症性刺激时肝细胞合成的急性相蛋白[8,9],已经证实对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转归有意义。血浆hs-CRP是一种影响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10,11]。

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 篇9

【摘要】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37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19例)。对照组按照重症手足口病诊治指南进行常规救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乌司他丁进行辅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组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明显降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救治中具有抗炎治疗价值。

【关键词】 乌司他丁;重症手足口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

【中图分类号】R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4-0084-02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患儿多数表现为皮疹、疱疹等,轻症者预后良好,如病情进展为以呼吸、循环系统及神经系统受累为主,表现为急性肺水肿、肺出血、脑干脑炎、重症心肌炎等,则已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若不及时治疗,将大大增加其死亡率。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EV71和柯萨奇A组16型(CoxA16)感染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为3岁以下儿童)的常见传染病。由于乌司他丁具有稳定溶酶体膜、抑制心肌抑制因子产生、清除氧自由基以及对抗炎症介质的释放等作用。本研究主要观察乌司他丁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降钙素原(PC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以探讨乌司他丁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救治中治疗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入住我院ICU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37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儿都符合2011年版卫生部颁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诊断标准。将37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其中男9例,女9例)和观察组19例(其中男10例,女9例)。所有患儿的危重病评分均采用太原小儿危重症病例评分法(PCIS)。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及病情(年龄、性别、体重和PCIs评分等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治疗方法按照2011年版卫生部颁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对两组患儿进行积极救治;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进行辅助治疗,将乌司他丁注射液(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万U/支)1万U/kg加入20ml O.9%氯化钠中采用微泵以20ml/h的速度静脉泵人,1次/12h,连用5d。

1.3 检测指标两组患儿均在入ICU及时治疗5d后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PCT及HS-CRP的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儿PCT及HS-CRP水平比较结果显示,人ICU时两组患儿PCT及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值,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即人ICU时与Sd后)比较,可见两组患儿经5d治疗后PCT及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经辅助治疗Sd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CT及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见表2)。

3 讨论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体内会释放出大量的炎症因子,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致脓毒症等并发症的发生。在合并肺水肿的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和外周血中检测出^y干扰素(IFN-γ)、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IL-1β、IL-10、IL-13等炎症因子表达增多。HS-CRP属于急性炎性反应期的急性期反应蛋白,作为临床上炎性反应的常用标志物,在SIRS时该指标浓度会迅速上升,当机体的炎症反应逐渐得到有效控制后该指标又能快速下降。PCT是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炎症因子之一,其不具有激素活性,半衰期约24h,正常患者血清内的含量维持较低水平。属于降钙素前肽类糖蛋白,通过酶切作用在体内转化成降钙素而产生其生物学功能;当机体受到感染时,一系列炎性介质会诱导刺激PCT的释放与分泌,因此,临床上已将PCT作为监测和评估机体感染以及炎性反应情况的重要指标。

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已明确诊断为AMI的患者98例,均进行溶栓治疗,其中男61例,女37例;年龄43~75岁。排除严重肝肾疾病、心功能不全、内分泌疾病、免疫性疾病或肿瘤、接受激素治疗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2组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行溶栓及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麝香保心丸(上海和黄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31020068)2粒,每天3次,成分:麝香、苏和香、冰片、人参、蟾酥、牛黄;银杏达莫(湖北民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2022870)20ml加入5%葡萄糖(糖尿病患者用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调脂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溶栓等治疗,并常规处理其他合并症。

1.3 检测指标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含量,试剂盒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防免所提供。采用胶乳凝集法测定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试剂盒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4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查(HPSONOS500,探头为2.5MHz)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ET-1及hs-CRP水平

治疗后2组ET-1及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LVEF水平

4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示,治疗组LVEF水平为(63±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AMI溶栓再通后,冠状动脉管腔多存在严重的残余狭窄,部分心肌仍可能因严重缺血及再灌注损伤而发生心肌细胞坏死或凋亡。缺血再灌注后内皮功能受损导致内皮素(ET)大量释放,ET是心肌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因素,ET拮抗剂可防止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微血管血流情况。因此,防治心肌再灌注损伤、尽快恢复心功能是AMI再灌注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AMI发生、发展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而动脉粥样硬化属于一种低度慢性炎症状态[1]。hs-CRP是最强的心血管事件预报因子,hs-CRP作为一个灵敏的慢性炎性指标对于评价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及评价治疗、转归具有积极意义。麝香保心丸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管内皮增生,促进血管新生,健全侧支循环,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预防心室重构,减轻和延缓心肌缺血的发生和发展,对缺血的心肌有保护作用[2]。银杏达莫注射液主要成分是银杏总黄酮及双嘧达莫,银杏总黄酮具有扩张冠状动脉血管、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双嘧达莫能抑制血小扳聚集,高浓度(50mg/ml)时可抑制血小板释放,抑制血小板、上皮细胞和红细胞摄取腺苷,抑制血栓烷素A2(TXA2)形成;TXA2可预防微血管强烈收缩和微血管内血栓形成与堵塞[3]。

本结果显示,麝香保心丸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可显著降低血浆ET-1及hs-CRP水平(P<0.05),提高心肌细胞对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的防御功能。总之,麝香保心丸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能明显改善AMI溶栓再通患者预后,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症损伤及改善心功能。

参考文献

[1]Ross R.Arteriosclerosis-an inflammatory disease[J].N EngI J Med,1999,340(2):115.

[2]曾郡英.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06,22(12):18.

上一篇:乳腺包块下一篇:网上办公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