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核要注意的问题

2024-07-06

教师考核要注意的问题(精选十篇)

教师考核要注意的问题 篇1

一般来说,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存在两种价值取向。一种是功利性的,一种是精神性的。持前一种价值取向的教师在工作中视野狭窄,容易犯急功近利的毛病,也较容易过早产生职业倦怠感;而持后一种价值取向的教师则会不断自我更新,工作轻松愉悦,职业幸福感丰盈,并且能够在一定区域内起到辐射和引领作用。

教师从事教育科研能够以研究提升实力,以研究激活教育智慧,以研究提升教育效能,以研究培育名师团队,以研究打造名校品牌。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和决定教育科研工作持久性的前提。

2. 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工作繁忙,压力过大,心理问题比较普遍的现象是不争的事实,其造成的危害也是不言而喻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通常教师将工作和研究分为两条线,工作是工作,研究是研究。笔者认为如果能将工作和研究相结合,促使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以教学为例。在工作状态中,教师常常方法单一,或更换一种教学方法,但是目的性不强。而在研究状态中,则表现为有意识地选择教学方法,在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和效果,注重收集过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进行理性概括,得出结论。如果能够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研究的方法加以解决,将会使工作和研究达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

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教师职业的乐趣和成就感。有了研究的工作将改变教师的职业心态,达到静心和潜心状态;有了研究的工作将改变教师的职业体验,培养教育的志趣和乐趣。

3. 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能够助推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

众所周知,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也已经成为国家教育工作的重大战略。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单独列为一章。这代表了教育的发展方向。

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领域的应用也有着广泛的空间。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教师研究提供海量的数据库资源,如“中国期刊网”的应用;可以将教师研究的内容数据化,既便于自动操作又便于直观分析,如“SPSS”软件的应用。

归结而言,信息技术在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数据实证:研究对象数字化,研究方法实证化,研究内容数据化,研究工具自动化,研究成果可视化;二是协同创新:研究范围泛在化,研究团队协同化,研究管理平台化。

4. 阅读—思考—实践是教师科研能力提高的重要路径

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有三条路径十分重要,即阅读、思考和实践。①通过阅读培养教师的书卷气息。古人云:“腹中有书气自华。”教师的职业特点即与书为伴:读书—教书—再读书—再教书,循环往复。而教师读书要有方法。读万卷书 :有字之书—学—知识—底蕴 ;行万里路 :无字之书—习—阅历—智慧。②通过思考培养教师的学术理性。教育是十分复杂的,面对复杂的教育,需要保持冷静的思考,做出理性的判断,才能使自己不迷失方向,不违背教育规律。③通过实践培养教师修养智慧。教育活动的实践性决定了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获得对教育和人生的智慧感悟;而这种源自实践的智慧感悟就能够促成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实践—感悟—再实践—再感悟,循环往复,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5. 载体的创新是教师教育科研中的落脚点

学校在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过程中会以各种活动的形式加以推进。如“教师沙龙”“读书汇报会”等形式。这些活动作为课题研究或教师专业发展的载体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如何将这些载体做得更有生命力、凝聚力则是需要提炼和创新的。

这方面的创新可以借鉴浙江省杭州市长寿桥小学的做法。这所学校为了培养教师的专业发展制订了:主干课题的研究、一点研究、鹰架俱乐部模式。以鹰架俱乐部为例,这是其他学校平常所做的教研活动,被冠以了一个生动形象的名字。围绕“鹰架”的主题他们提出了“鹰架的愿景”,制订了教师成长“鹰架”俱乐部会标,搭建了教师读书“漂流角”“漂流卡”,组织了“学术小讲坛”。还成立了“磨课俱乐部”,提出了“独磨”“互磨”“引磨”“研磨”的系列磨课,并且提炼了磨课俱乐部的两条主线:立足课堂的磨课和提升素养的磨课。通过提炼这些载体,不仅创新了教研活动,而且使教研活动焕发出了生命力,成为了教师成长的港湾,是教师展现成就感的平台。

教师在指导活动中要注意的问题 篇2

在实践“模式“的过程中,我们感到“模式”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以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来指导幼儿的体育活动。特别是在分散活动中,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可以让孩子自由地选择器械、自由地选择玩伴、自由地选择玩法,教师的指导是宽松的、随机的。此时要充分考虑到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但是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教师对幼儿的指导并非是放任的,而是要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去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让他们在自愿的活动中体验动作。同时又要求教师让幼儿在自由的状况中调控好幼儿的运动量,教师必须同时兼顾到自由和活动量两方面。在活动中,由于幼儿享有“三个自由”,因此教师对幼儿的指导必须是因人而异、因器械而宜、因玩法而宜。随时根据幼儿出现的不同情况,予以不同的指导,使每个幼儿在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下得到不同的提高。因此,这一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其次,在指导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艺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1)要求教师会观察。由于十几个孩子甚至几十个孩子的活动是同时展开的,这就有可能在同一时间内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教师必须把孩子的各种表现尽收眼底,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然后再作出反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注意分配品质。(2)要求教师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在分散活动中,由于孩子是自由的,教师对孩子的指导不能强行介入,不能使用命令式的口吻,这就需要教师会灵活使用指导语。如:当孩子利用彩绳玩“揪尾巴”的游戏,已跑得满头大汗,此时教师说:“你是不是想试一下彩绳还有许多有趣的玩法呢?”这一句话,既起到了调控孩子活动量的作用;同时也没有强制的意思,而是启发、诱导。至于孩子接下来用彩绳怎么玩,老师没有过多的限制。教师的语言在调节幼儿活动量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除了语言,教师还可以用自己的行为、对活动的热情去影响、感染幼儿的情绪,调控幼儿的活动量。(3)要求教师具有综合把握活动的能力。在活动的指导过程中,教师的注意点、敏感点不能集中于一点,而必须是全面把握。既不能只注意活动量而忽视动作的发展;也不能只重视“体”本身而忽视意志品质的培养、交际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知识的传授、能力的提高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综观“模式”中的指导过程,我们认为,要实现幼儿体育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调控好活动 量是关键,而活动量的大小受幼儿活动情绪的影响,而调节幼儿情绪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教师的教育行为受教育观、儿童观的支配。因此,转变观念是有效地开展幼儿体育活动的根本,也是优效地实施“体育活动模式”的前提。班级体育角的创设与指导策略研究

教师的指导:在这一阶段,教师先帮助幼儿明确自己是哪组,明确交换的指令。通过第一阶段的活动,幼儿已熟悉了活动的方法,幼儿的个性、兴趣、爱好、运动能力都得到充分表现,为教师观察了解有创造了条件。教师从幼儿 运动兴趣,参与活动的专著、同伴合作等方面进行观察,并作出相应的指导。由于幼儿的动作发展、运动能力存在差异性。对动作发展慢、单小的幼儿

教师要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可以降低要求;对体质好、动作发展好的幼儿鼓励他们试着朝另一个方向努力。不同的幼儿要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例:“小兔运萝卜”和“小球星”我将幼儿按他们的队伍分成4组即梨组、苹果组、蘑菇组和南瓜组,梨组和苹果组先玩“小兔运萝卜”,蘑菇组和南瓜组先玩“小球星”。告诉他们听到老师说:“时间到,换地方了。”然后两组进行交换。这次我是在“小球星”这组里和幼儿游戏提醒幼儿要站在投掷线的后面,不能超过投掷线。投的时候眼睛要看清楚围兜的位置,要的准。观察那些老是投不中的孩子,在贴一条近距离的投掷线让他们试着投。

第三阶段(2—3次)

方法:教师简单介绍各区域的内容,幼儿自由选择区域,自由结伴,自由活动,教师巡回观察和指导。

目标:幼儿会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区域活动内容,提高自主运动的兴趣,达到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实效。

教师的指导:除了观察指导和个别帮助指导外,教师还要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还要鼓励他们要有创新,就必须根据幼儿的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用启迪思维的语言、眼睛能看到的实物给以暗示,使他们看到实物、听到语言,产生创造活动的欲望。例:“小兔运萝卜”和“小球星”我就告诉幼儿今天玩“小兔运萝卜”和“小球星”的游戏,请幼儿举手表决自己的想法,然后让 幼儿自己到指定的地方玩。在小球星的活动中引导孩子用多种实物(纸球、塑料水果、沙包、海洋球)进行投,“试一试,在投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鼓励孩子进行积极的尝试。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l 观察指导

体育角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充分活动的机会,是幼儿自主的活动,在幼儿活动时,教师可以从器材的数量是否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材料的提供是否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从幼儿的活动兴趣,个体差异,同伴交往等方面进行观察,并作出及时的指导。有的幼儿运动能力强,喜欢跑来跑去,对这些幼儿教师要鼓励他们对喜爱的活动玩的专注、通过变通材料的玩法,体验新材料玩法的快乐;对不爱运动的幼儿重在激发 幼儿的运动兴趣,教师以游戏化的语言将幼儿带入活动的情境,以自己的活动热情带动他们,让他们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对独来独往的幼儿我们多引导他们和小伙伴一起合作活动。教师在观察过程中对不同的幼儿,不同的情况进行适时适度的指导。

l 暗示指导

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如“小兔运萝卜”有的幼儿布包容易掉。这是,教师暗示:“兔宝宝,别让萝卜掉下来”用启迪思维的语言予以暗示,使他们都能很好的掌握。l 身临其境、积极投入

教师身临其境的参与可以起到带动、鼓励幼儿的榜样作用,教师以游戏中的角色去引导和启发孩子,与孩子共同游戏。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指导要把握好一个“度”,既要克服缺乏指导,导致

幼儿处于无序的状态,也要防止不合时宜的指导或指导太多,而影响幼儿的发展。教师要做到“导而不死,活而不乱。”

四、收获

1、开展班级体育角活动,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的原则。

2、班级体育角活动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的局面。而是才用自主的活动方式,让幼儿自由结伴,自由选择内容,自由活动中注重个别差异,使幼儿日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

3、改变了以为或单一,“放羊式”的松散局面,又有效的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发挥幼儿的主动能动性,幼儿在活动中的时间延长了,提高了活动能力。

4、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活动内容研究还得进一步深化。带动他们,让他们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对独来独往的幼儿我们多引导他们和小伙伴一起合作活动。教师在观察过程中对不同的幼儿,不同的情况进行适时适度的指导。

4)、注意材料的安全性

5、活动的指导

从过渡阶段到自主阶段,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过程。在这种过程中,为了对新的活动形式逐渐认识、熟悉和运用,需要循序渐进,分段实施。教师和幼儿按每阶段的目标、方法开展活动。

第一阶段(2—3次)

方法:全体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先学会游戏的方法、了解活动的规则。目标:让幼儿知道区域活动的场地范围、具体方法和 要求。

教师的指导:教师在活动开始时用生动的语言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尝试活动教师的参与可以带动鼓励幼儿的榜样作用,尤其对那些自信心不足,性格内向的幼儿。例:小班的“小球星”和“小兔运萝卜”教师先以兔妈妈的身份,并以妈妈的口吻说:“小兔宝宝,我们家里的萝卜吃完了,我们去运一点回来,好吗?”并带领全体幼儿夹包进行行进跳。让全体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知道这个游戏的具体方法。“小兔宝宝,把萝卜夹紧一点,别丢了。”同样是儿童化的语言提醒幼儿双脚要并拢。然后带幼儿到小球星的场地(靠门口的地方),让他们知道这里是另一个游戏场地“小球星”。教师和带幼儿玩小兔运萝卜一样,让全体幼儿都知道游戏的玩法。

第二阶段(2—3次)

方法:教师将幼儿分成2-3组,介绍个区域的内容、方法,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轮换。目标:

幼儿在教师的提醒下学会以小组为单位在区域内进行独立或结伴活动。

教师的指导:在这一阶段,教师先帮助幼儿明确自己是哪组,明确交换的指令。通过第一阶段的活动,幼儿已熟悉了活动的方法,幼儿的个性、兴趣、爱好、运动能力都得到充分表现,为教师观察了解有创造了条件。教师从幼儿 运动兴趣,参与活动的专著、同伴合作等方面进行观察,并作出相应的指导。由于幼儿的动作发展、运动能力存在差异性。对动作发展慢、单小的幼儿教师要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可以降低要求;对体质好、动作发展好的幼儿鼓励他们试着朝另一个方向努力。不同的幼儿要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例:“小兔运萝卜”和“小球星”我将幼儿按他们的队伍分成4组即梨组、苹果组、蘑菇组和南瓜组,梨组和苹果组先玩“小兔运萝卜”,蘑菇组和南瓜组先玩“小球星”。告诉他们听到老师说:“时间到,换地方了。”然后两组进行交换。这次我是在“小球星”这组里和幼儿游戏提醒幼儿要站在投掷线的后面,不能超过投掷线。投的时候眼睛要看清楚围兜的位置,要的准。观察那些老是投不中的孩子,在贴一条近距离的投掷线让他们试着投。

1.快乐性

幼儿快乐运动应以激发和培养幼儿的运动兴趣,丰富幼儿的运动体验,满足幼儿的运动需要,使幼儿获得快乐的运动感受和增强幼儿的体质为目标。在活动中教师应做到:

(1)教师在运动中要努力营造快乐、鼓励的气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并满足幼儿的运动兴趣与需要,能激发并扩展幼儿的运动兴趣。

(2)能给幼儿提供丰富多样以及安全、适宜的运动设备与器材,其中包括:适宜的比例、适宜的时间、适宜的内容和适宜的设备,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有益的运动经验,并努力使幼儿获得成功。2.主体性

幼儿快乐运动应重视幼儿在运动中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激发培养,为其主题性的发展提供最大可能。在活动中教师应做到:(1)探索能使幼儿获得愉快感受的运动组织形式,如在自由运动中,幼儿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材料,选择自己的伙伴,用自己决定的方式进行运动,教师的指导相对宽松和随机,而集体运动中教师的指导意向比较明确,重点突出,旨在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共同发展,为幼儿进一步的自由运动奠定基础。

(2)把握幼儿运动的“最近发展区”,快乐运动要为每个幼儿创造不同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难度适宜的技能要求,让每个幼儿“跳一跳,摘到果子”,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使幼儿获得提高的喜悦感、成就感,同时幼儿的自信心与意志力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教师要在运动过程中,适时地鼓励和赞赏幼儿积极主动的创造性行为,不断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和满足幼儿的运动需求

(3)注重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教师在活动中能否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也是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在运动中如果对幼儿的点滴进步能够加以肯定、鼓励,就会使幼儿充满信心,使幼儿感到成功的喜悦。3.挑战性

挑战性的运动环境能使幼儿持续保持活动的兴趣,不断从克服困难、掌握和发现中获得快乐。在活动中教师应做到:

(1)现有经验的挑战——创设“问题”情景,形成认知挑战。

(2)运动能力的挑战——创设的环境、提供的材料对幼儿身体运动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发挥幼儿身体运动的智能,调节、控制自身的运动方式,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师考核要注意的问题 篇3

关键词 数学 教师 预设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0092-02

一、蕴含相应的数学信息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依靠于纯语言来进行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而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而言,若采用纯语言的方式来实施教学,是达不到教学要求的。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较强的学科,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就必须要基于数学这一学科自身的特点来实施教学,借助于相应的数字符号和信息来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这些符号和信息来表达、展示以及交流学生自身的数学思维。比如,我之前听了一堂关于乘法教学的课程,在上课之前,这位教师便利用多媒体软件播放了一段动画视频,并让学生来观察,就画面上的动物数量来提出相应的问题,然而在经过几分钟以后,尽管学生能够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但是仍旧处于一种看图说话的状态,且教学秩序也非常地混乱,很多学生的注意力已转移到了视频上,而对于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并不是很在意,最终导致该节课难以驾驭。从这一案例的分析来看,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其所提的这些问题中未涉及到相应的数学信息,只是让学生对画面中的动物进行观察,并未将图片中蕴含的数学信息等提炼出来。针对这一情况,我认为,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可这样进行提问,即“画面上有几种动物,这些动物各自为几只在一起?”,借助于这一问题的提出,教师再来引导学生在画面上捕捉相应的数学信息,以此使学生通过这种数学情境创设明白这堂课所要讲解的内容,继而为学生的乘法学习打好基础。

二、所设情境以及问题不可过于广泛或者太大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为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践教学中,情境问题创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一个好且合理的情境问题,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课堂教学成效的提高。反之,若所创设的情境问题太过广泛且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出现跑题问题,且很难将学生引入到教学的正轨,最终导致课堂教学的时间出现严重的不足,使得大量学习时间被浪费,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成效。比如某位一年级的教师在进行连加内容的讲解时,采取了故事应用的方式来导入课程,并利用多媒体软件播放了相应的情境图,在这幅图中有一棵树,其中树上和树下分别有两只小鸟和四只小鸟,且在树顶上还有三只小鸟。基于此,该教师提出了问题,即通过这幅图片的观察,能够写出多少算式,在教师提出这一问题后,学生开始讨论并回答问题,但是从学生的回答情况来看,丝毫未看见连加算式这一影子,所得到的算式均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这样一来,使得后续教学工作实施变得尤为麻烦,且未在教师预设范围内,最终造成整个教学流程被打乱。通过这一案例的分析可知,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该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过大,由于学生受到已有知识的干扰以及影响,因此学生所得到的答案也就会和教师预期的不同,继而影响后续教学工作。若该教师将这一问题重新设计为“图片上共有多少小鸟,如何通过算式来表达出来?”,基于这一问题下,学生就能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来获得正确的答案。

三、所创设问题应具备一定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提问题应具备灵活性以及创造性,不管是对于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探究,还是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均有着非常大的作用,而这也要求教师在预设课堂中,必须要重视这方面的内容。比如某位教师在进行列方程解答问题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未提出相应的问题,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来列出算式,最终使得学生对于教师所讲内容仍旧一知半解。鉴于这种情况,我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提出两个问题,即“写出来了吗和做对了吗?”,且不要将标准答案公布出来,让学生自由发挥和思考,以此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继而使其能够主动且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特点,审时度势,不管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要多样化、多元化,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凸显该时期学生的活力,同时还要注意预设课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予以处理和解决,以此达到最优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喻莉.互动教学预设促进课堂生成——数学新教材教学体验[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2,(9).

[2]岳真.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以大连市玉华小学为例[D].辽宁师范大学,2009.

[3]张永虎.小学数学教师在预设课堂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商情,2013,(18).

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方法 篇4

教师进行教学, 不仅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 而且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方法。

现在有很多教师注意了学习方法的研究, 并且把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放在重要地位, 但是, 也有不少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学生采用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效率就高, 既领会得深, 又学得快, 学得活, 学习负担不重, 还学得津津有味, 兴趣浓厚, 事半功倍。再进一层说, 这也就意味着学习能力强和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生都受用无穷的。

由此可见,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要在学习方法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教师首先要了解他们是怎样学习的。

有些教师只是管教, 管布置作业, 管检查作业, 而不管学生怎样学习, 不管他们怎样复习和作业, 更不管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怎样思维, 不改变这种状况, 就谈不上学习方法的指导, 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也就很难提高教学质量。

要了解学生是怎样学习的, 就不能局限于了解学生的一些具体学习方法, 例如做题的方法、记忆的方法等, 更重要的是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 深入了解和分析研究他们的学习过程。因为学生要把学习的东西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需要通过他们的学习过程, 并且由他们的学习过程所决定。学生的学习方法优化体现或贯穿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发现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都有些什么“关卡”和问题, 就能从总体上了解学生是怎样学习的, 从而也就可以从总体上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指导了。

当然, 学习过程有大过程和小过程, 大过程中包含着小过程。例如, 一般来说, 学习一节教材的整个过程包括课前预习过程、课堂学习过程、课后复习和作业的过程等;在这些过程中又包含着一些小过程, 如阅读教材的过程、听讲的过程、做一道习题的过程;在这些小过程中, 常常会有些曲折的思维过程。所有这些大小过程, 都会有些值得注意的环节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果了解了学生在这些大小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存在问题, 在学习方法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就能更加深入具体, 能抓住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 因而也就能够取得好的效果。

要使学生掌握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和改变一种不好的学习方法, 就意味着使他们养成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和改变一种不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教师要认真地下一番功夫。

首先, 不能强迫推行学习方法, 哪怕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只能是学生自愿地接受, 自觉地结合他们的实际灵活运用。这就要激发他们的自觉性, 适当向他们进行一些介绍或说明, 并且让他们经过试用, 不仅学会这些方法, 而且体会到这些方法的好处, 这样才能使他们愿意接受。

但是, 仅仅如此, 还是很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些条件, 使学生能够持续地运用这些方法, 直到养成习惯。因为任何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也只有经常运用以致养成习惯, 才能发挥和显示出它的作用;如果只是使用一两次, 那就等于没有掌握这种学习方法。

有时, 学生已经习惯了一种不好的学习方法, 要让他们改变这种方法, 采取一种新的学习方法, 就更加困难。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应要求学生自己阅读教材, 自己寻求疑难问题的答案。

开始时有些学生很不习惯, 甚至提出“还是老师讲的好”, 所以有相当一段时间, 教学进展不是很顺利, 效率也没有快速提高。但是, 在教师的耐心指导和帮助下,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 大部分学生学习掌握并习惯了这种学习方法, 教学上出现了新的局面, 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得到了显著增强。

教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要同教师自身改变教学方法密切结合, 同步进行。

教师的教学方法, 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有重要影响;甚至可以说教师怎样教, 学生就会怎样学———至少就多数学生来说, 情况是如此。

教师只让学生呆呆地听讲, 不让他们独立思考, 学生就不会动脑筋, 以致养成懒得思考的习惯, 自然就谈不上学会正确的思想方法了。反之, 如果教师能够打开学生的思维闸门, 让他们进行充分思考, 学生就会常动脑筋, 逐步养成爱动脑的习惯, 学会一些正确的思想方法。

再者, 教师如果只顾自己教, 不管学生的学习方法如何, 学生就会不注意自己的学习方法, 因而, 也就不能自觉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反之, 教师如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注意学生的学习方法, 学生也就很注意自己的学习方法, 自觉地寻求好的学习方法, 改变不好的学习方法。

这就说明, 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 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 学生学习方法改进了, 学习效率提高了, 思想活跃了, 自然也就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他们有些好的学习方法又会使教师受到启发。这就会进一步推动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 “教学相长”, 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教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何, 是一个最根本性的问题。

如果教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好, 或者是自己没有自觉地注意学习方法问题, 说不清自己的学习方法如何, 也体会不到学习方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意义, 说不出有些什么好的学习方法, 那又怎么能在学习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呢?

所以, 教师应周详地考虑和自觉地注意自己的学习方法问题, 不断地学习一些好的学习方法, 并且逐步深入地对学习方法问题进行一些探索和研究。

一是要学习一些关于学习方法的书籍和文章, 但要结合实际进行分析, 而不是照搬。

二是要以身作则, 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并且不断地进行总结, 以加深体会, 使自己既有感性经验, 又有理性认识。

三是要把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改进备课方法结合起来。备课, 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问题, 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学生怎样学习能学得好, 自己怎样重新学习 (备课) 才能帮助学生学得更好。

教师考核要注意的问题 篇5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nx.zgjsks.com

2014宁夏教师招聘面试备考指导: 体育面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与禁忌

2014-08-11 09:57:41

来源:宁夏中公教育

一、面试中应注意的问题

中公资深讲师认为,参加体育教师面试的考生们如果想在面试中获得成功,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保持良好的成败心态应变突发情况

如果你认为自己各方面都比别人优秀,在面试时可以高枕无忧。结果考官在面试中不按套路出牌,出其不意,提了一个你前所未闻的问题。顿时,你紧张了,慌乱了,感觉自己失败了,等到主考官再提些简单的问题时,你仍无法从刚才的失败中走出来,最终名落孙山。

应试者要保持良好的成败心态,首先在思想上应注意淡化,要有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态度。保持这样的心态,才会处变不惊。如果只想到成功,不考虑失败,那么在面试中一遇到突发情况,就会惊慌失措,一败涂地。

2、从开始到结束的力量-自信阳光的你

中公资深讲师提醒广大考生,在参加面试前就要树立自信,在面试中也要始终保持自信,只有这样才能够在面试中始终保持高度注意、思维缜密、判断敏锐、充沛精力,最终夺取面试的胜利。宁夏分校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nx.zgjsks.com

3、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精神状态,能充分地反映出人的精神风貌。所以,作为应试者来说,保持了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就会感染面试你的考官,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4、我待考官如初恋-尊重

在整个面试过程中我们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考官终处于主动地位。他问你答,正因为如此,我们要注意树立对方意识。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对方,对考官要有礼貌,像对待初恋一样,尤其是考官提出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应试者脸上不要露出难看的表情。当然,尊重对方并不是要一味地逢迎对方,要看考官的脸色行事,对考官的尊重是对他人格上的尊重;其次在面试中不要一味地提到“我”的水平、“我”的学识、“我”的文凭、“我”的抱负、“我”的要求等。这样会给考官目中无人的感觉。因此,要尽量减少“我”字,要尽可能地把你所面试的单位摆进去,“贵单位向来重视人才,这次这么多人来竞争就说明了这一点。”这样说话既得体,又确立了强烈的尊重和对方意识。另外,面试结束后,千万不要忘记向考官说声“谢谢”和“再见”。

5、面试语言的艺术

面试有着严格的时间限制。因此,面试语言要做到有条理性、逻辑性,讲究节奏感,保证语言的流畅性。切忌含含糊糊,吞吞吐吐,这会给考官留下不好的印象,从而导致面试的失败。

6、打造阳光帅气、美丽动人的自己 宁夏分校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nx.zgjsks.com

大胆前卫、浓妆艳抹的装扮,尤其是男士戴戒指、留长头发等新潮的装扮不太合适,与教师职业的身份不符,会给考官留下极差的印象。在整个面试过程中切记不要出现晃腿、玩笔、摸头、伸舌头等小动作,这很容易会让考官反感。一般说来,穿着打扮应力求端庄大方,可以稍作修饰,男士可以把头发吹得整齐一点,皮鞋擦得干净一些,女士可以化个淡雅的职业妆。总之,应给考官自然、大方、干练的印象。

二、面试禁忌

在面试的过程中,个别应试者由于一些不拘小节的不良习惯,破坏了自己的形象,使面试的效果大打折扣,从而导致失败。

手:这个部位最易出毛病。如双手总是不安稳,忙个不停,做些玩弄领带、挖鼻、抚弄头发、掰关节等动作。

脚:神经质般的不停晃动、前伸、翘起等,不仅人为地制造紧张气氛,而且显得心不在焉,相当不礼貌。

眼:或惊慌失措,或躲躲闪闪,该正视时,却目光游移不定,给人缺乏自信或者隐藏不可告人的秘密的印象,容易使考官反感。

脸:或呆滞死板,或冷漠无生气等,如此僵尸般的表情怎么能打动人?这得赶紧改改啊,一张活泼动人的脸很重要。

行:其动作手足无措,慌里慌张,明显缺乏自信;反应迟钝,不知所措。宁夏分校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nx.zgjsks.com

总之,中公资深讲师认为,在整个面试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需要我们注意的也很多。坏的习惯一定要改掉,好的习惯一定要表现,并自始自终保持斯文有礼、不卑不亢、大方得体、自信勇敢。这不仅可大大地提升给考官的印象,而且往往会让成功的机会大大增加。

教师考核要注意的问题 篇6

国家明确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体育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是国家管理和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体育考试方案的设计必须正确反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表现在:正确地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 促进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健康深入地发展;体育考试内容的选择, 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能准确地把握课程的性质、特点和价值, 体育考试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与学因素。

初高中学段合理, 体系严密, 方法有效;运动负荷适宜, 对各项考试的时间、次数及强度能做出科学的具体安排;场地、器材、教具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利用, 经济、实用、有效, 符合考试的实际需要。在考试评价中, 能够正确地运用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及其他评价方法, 给学生以及时、真实、明确的学习反馈信息。

二、体育中考高考应大幅度提高体育考试项目的难度

查阅历年的考试内容和评分标准不难发现, 体育考试的难度在逐年下降, 表现为考核标准的下降, 项目更容易考试, 甚至把身高体重列为体育考试项目。这些现象不利于体育教学和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出现的初中体育教学一、二年级的“放羊”现象, 初三年级考什么练什么的应试现象和不重视体育基本技术教学的现象, 这些现象与现行体育考试项目技术含量太低不无关系。

体育考试项目设计要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与学因素。考试项目设计的技术难度 (或技术含量) 是体育考试的魅力所在, 是体育教与学的基点。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需要教学。学生也只有在攻克难度、掌握技能的学习过程中, 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与快乐的情感体验, 心理品质与社会适应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当然, 难度要适宜, 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三、体育中考高考既强调统一性, 又强调灵活性

首先是要建立科学、系统的体育考试项目体系。只有建立合理有序、科学完整的体育考试项目体系并运用于体育教学实践, 才能形成体育考试的新思维。要使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 各器官系统的技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技能都得到协调均衡的发展。在选择体育考试内容时, 要包括身体各个部位的活动, 既有上下肢, 又有腹背、全身的练习, 要尽量全面地锻炼学生的身体。考试内容可以分为必考项目和选考项目两大类。必考项目:为解决学生耐力下降问题增加了12分钟跑;为全面提高学生体能增加了三选一项目 (健美哑铃推举、1分钟跳绳和坐位体前屈) 。选考项目:设立了男生的大球项目、女生的小球项目和地方民族项目, 由地方和学校自行选择一项或几项作为考试项目, 不做统一规定, 有利于学生的选项学习, 有利于体育与健康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

体育考试项目设计提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让他们有选择地考试一项或几项运动, 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运动专长, 因为学生有了运动专长, 他们才可能体验到成功感、愉快感和自我价值感, 进而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提高, 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才可能形成, 也才会将体育活动当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 大球项目、小球项目和其他项目由学生自行选择一项或几项作为考试项目, 不做统一规定, 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

四、体育中考高考要精选考试内容, 设法让考试本身吸引学生

精选既要让学生喜爱, 又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体育考试内容, 保证学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学有专长, 并能加以运用, 以充分体现体育考试的基础性特征。

以足球运动为例, 体育考试内容选编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根据足球运动竞赛的基本特征, 选择那些在比赛中使用频率较高、实用性较强、动作技术结构与方法相对简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与运用的基本技术与战术作为主要内容。根据以往的观察可以看出, 传球、接球、运球、射门是学生进行课余比赛的基本技术, 掌握了这几项技术便会使比赛成为可能。因此, 初中的体育考试和考核要把竞赛中常运用的传球、接球、运球、射门技术 (包括:脚内侧、脚背内侧、脚背正面踢球;脚内侧、脚底停球;脚背内、外侧运球;各种射门技术) 作为考试考核项目。高中的体育考试和考核要把足球二、三人的局部攻防战术配合作为主要体育考试的内容。

五、新体育中考高考应实行“捆绑式”二三人考试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 合作意识都比较淡薄。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做到优势互补、互相提高, 同时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体育考试方案的设计可以实行“捆绑式”二三人考试的方法。所谓“捆绑式”就是把一个东西附加在另一个之上, 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涉及到体育“捆绑式”二三人考试, 就是由学生自己组队, 跟平时自己关系好的其他学生组成一队。每个小组为一个集体,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都是以小组集体的形式参加活动, 评价对象也是整个小组。实行“捆绑式”二三人考试也为体育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搭建了平台 (http://www.zjhj.net/21pdt/jthd/jthd_sample.asp?hdid=467) 。体育考试要实行“捆绑式”二三人考试, 会不会影响个人的体育考试成绩呢?不会的。我们可以这样做, 平时学习时的差异组合, 大家相互促进;体育考试时的强强联手, 人人取得最好的成绩。

六、考试要增加二三人的团体项目

新体育中考高考考试项目设计采用二三人一组的团体考试, 分组由两人或者三人一组进行考试和教学, 不会见到多人一组依次练习的排队课现象, 练习密度提高了, 运动量自然就会跟上。体育考试要增加二三人的团体项目, 改造传统体育考试项目中男生的大球项目如篮球、排球和足球等, 和女生的小球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和毽球等, 由个人考试项目改造成团体考试项目, 这样可以把身心健康、社会适应的目标通过体育考试项目设计落到实处。通过团体项目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 教会学生彼此之间的相互交往, 使学生学会尊重人、理解人, 并善于与其他学生友好相处。

七、新体育中考高考体育考试项目应重点设立女生项目

体育考试项目中女生项目的设立, 要考虑中学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满足中学女生希望健美和减肥的需要, 从中学女生喜欢的体育项目中选取。比如, 12分钟跑、1分钟跳绳、坐位体前屈、健美哑铃、健美操和毽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排球等, 这些考试项目对中学女生的体育教学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如今, 体育中考高考存在着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 中学女生缺乏自主选择权, 考试内容单一、形式机械, 不符合中学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难以调动中学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激情。体育考试项目重点设立女生项目, 能够改变体育中考高考和体育教学中的重男轻女现象。

八、项目设计要有利于选项教学、地方和校本课程的开发

体育考试项目的设计要充分尊重和满足中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 为中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考试项目的选择权利, 有助于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和更主动的发展。由于人的体育基础、体质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生活环境等不同, 对体育的需求千差万别, 中学体育考试项目的设计要为选项教学奠定基础。我国的地方体育活动方式种类繁多, 其中很多不仅具有健身价值, 而且还具有很高的娱乐价值。比如, 北方的冰雪项目和南方的水上项目等, 中学体育考试项目的设计应该利用地方传统的体育资源。

体育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和体育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要求的前提下, 通过对本校学生体育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 充分利用社区、周边环境和学校体育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体育课程方案。同样, 中学体育考试项目的设计应该利用校本课程开发的体育资源。

九、新体育中考高考体育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

体育考试必须采取体育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 一个单元结束和一个系列教学活动结束均要进行综合评价 (包括知识掌握、课堂表现、技术掌握、运动成绩等) , 只有将体育考试与平时考核结合起来, 对学生的评价才能做到客观公正,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十、体育考试项目的设计要公正公平

大数据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篇7

随着社会、经济、互联网和健康等各方面出现的数据越来越多, 还在十年前人们热衷于数据挖掘, 除了技术内容外常提到的是海量数据 (seadata) 。那么海量数据有多大?当时提到的大多是TB (1024GB) 和PB (1024TB) 。最近这几年, 国外又吹起大数据 (Big data) 之风。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到底有多大?单就“互联网上一天”的数据告诉我们, 截止到2012年, 数据量已经从TB级别跃升到PB、EB (1024PB) 乃至ZB (1024EB) 级别。随着计算机硬件成本、计算机内存成本的降低和超级集群计算机的产生, 使得处理大规模的复杂数据成为可能, 这样就产生以结构化 (股票交易数据) 、半结构化 (网络日志) 和非结构化 (文本数据、音频数据、视频数据) 为主的大数据。其中非结构化数据占互联网数据总量的80%。

国际数据公司 (IDC) 的研究报告称, 全球2011年被创建和被复制的数据总量为1.8ZB, 并预测到2020年, 全球将拥有35ZB的数据量。有人将大数据定义为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 是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 通过数据的整合共享、交叉复用形成的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大数据技术的意义在于对这些数据中发掘出真正的价值[1,2]。

大数据也可概括为“四V”:数量大 (Volume) , 数据量级已从TB发展至ZB, 可称海量、巨量乃至超量;多样性 (Variable) , 数据类型繁多, 除了结构较好的数字型数据外, 多为网页、图片、视频、图像与位置信息等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信息;速度快 (Velocity) , 录像中数据流往往为高速实时数据流, 而且往往需要快速、持续的实时处理;价值高 (Value) , 以视频安全监控为例, 连续不断的监控流中, 有重大价值者可能仅为一两秒的数据流, 360度全方位视频监控的“死角”处, 可能会挖掘出最有价值的图像信息[1]。

2012年美国政府拨款2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计划。计划最为重视的是数据工程而非数据科学, 主要考虑大数据分析算法和系统的效率。对我国而言, 大数据工程的技术挑战也应当得到重视, 但是数据内在规律, 即数据科学研究却重视不够。几百年来, 科学研究一直在做“从薄到厚”的事情, 把“小数据”变成“大数据”。李国杰院士认为现在要做的则是“从厚到薄”, 要把“大数据”变成“小数据”。“许多数据是重复的或者没有价值的, 未来, 我们的任务不是获取越来越多的数据, 而是数据的去冗分类、去粗取精[2]。牛津大学教授罗里·柯林斯认为, “要从海量数据中得出有用结论, 专业的数据分析是关键。采集到足够信息后, 需要由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与信息技术专家一起对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归纳和分析, 而这种跨学科、跨领域合作能否顺利实现, 也是大数据实际应用中的一个问题[3]。在Teredata大中华区孔宇华看来, 现如今的“大”数据与过去有一样的地方, 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一样的是, 大数据并没有清晰的界定, 它的范围会随着技术进步不断变化:历史上的某些大数据今天已经不再是大数据了”, “不一样的是数据来源更多了, 如传感器、社交网络等, 数据种类 (非结构化数据) 也更多了;但一样的是, 几乎没有方法可以直接分析非结构化的数据, 都是得通过特定的提炼处理方法, 将数据转换为结构化数据来分析。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将大数据大众化、普世化、易用化, 让它发挥更大的价值。”[4]

二、数据是否越多越好

1. 全数据也有问题

作者曾与一个国内统计学家交流, 他认为搞全国性人口普查, 是一个企图拿到全数据的过程, 但是实际上由于我国国土辽阔, 人员众多且人口流动很大, 再加庞大的调查队伍良莠不齐, 实际能拿到的全数据, 不一定比数量少、素质高的调查队进行抽样调查后的结果更好。

2. 冗余数据的问题

当大量的数据收集上来后, 我们往往发现有很多数据是重复的, 或者是没有用的, 或者是没法用的。

3. 冗余知识的问题

我们经常发现用有些数据挖掘或机器学习从大量数据中获得的知识有很多是没有什么用处, 甚至是互相矛盾的。现在我们经常上网就某个问题去查询, 有些查到的知识让你啼笑皆非, 有的是夸大其事的虚假广告, 甚至有的就是造谣。因此就出现领域驱动的数据挖掘 (domain driven data mining) , 冀望在专家帮助下, 或者使用进一步的规则知识去找到有用的知识、可以操作的知识等[5]。还有所谓智能的数据挖掘, 石勇教授认为如果把通过数据挖掘提取“粗糙知识”的过程称为“一次挖掘”过程, 那么将粗糙知识与被量化后主观知识, 包括具体的经验、常识、本能、情境知识和用户偏好, 相结合而产生“智能知识”的过程就叫做“二次挖掘”。从“一次挖掘”到“二次挖掘”类似事物“量”到“质”的飞跃[6]。

4. 数据的处理问题还要考虑到处理时间、数据可获得性和经费的问题

数据太多就需占据大量存储空间和计算时间。人们有时研究一些新的算法就是为了多节省一些存储空间和加快一些计算速度。另外关于数据可获得性问题更值得我们注意, 有不少数据是要用很多钱去买的, 更有一些涉密数据花钱也买不到, 因此近年来研究人员更注意应用开源的数据。另外人们也注意到, 在某些算法, 如多主体仿真中利用计算机去自动产生大量有用的数据。

三、要注意大数据中的系统性与复杂性

1. 有了大数据可以不建数学模型?

数据界有些学者认为有了大数据可以不用数学模型而直接解决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大数据加合适的数学模型如虎添翼, 其次从系统科学角度看, 我们更要注意大数据后面隐藏着系统性的问题, 否则把一个大问题用还原论的思想去分解成很多子问题, 由于丢失了整体性和系统性而使问题不能真正得到全面的解决。因此作者同意北京大学佘振苏教授的意见, 我们需要数学模型, 更要用系统模型:系统模型≠数学模型。

2. 钱学森开放复杂巨系统——会产生大数据, 更产生系统复杂性

钱学森按系统所含元素和子系统个数分成小系统、大系统和巨系统, 巨系统自然会产生大数据, 但按他的观点更要注意里面的复杂性, 光是巨, 如果关系简单, 也只能讲是简单巨系统, 难解决的是复杂巨系统, 如果系统是开放的, 与外界不断沟通, 也即不断地动态地在获得新数据, 而且有些数据因为系统前面人们的行为会影响后面的新数据的产生。例如人们在股票市场中的行为, 在网上社会舆情的变化和在政府管理采用任何决策, 都会产生上有决策下有对策, 而使后面得到的数据走了形。按照郭雷院士意见:核心是复杂性[7]。

四、D-I-K-W (Data-Information-Knowledge-Wisdom)

DIKW是数据data, 信息information, 知识knowledge, 智慧wisdom4个词的词头。提出DIKW这4个词, 说明人们不能停留在数据上说事。人们可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它们, 下面我们将从信息科学、知识科学和系统科学几个角度去看它们的内涵[8]。

1. 信息科学与D-I-K-W

从信息科学角度去看:数据是最基本的层次;信息则增加了上下文;知识是怎样去用它们;智慧则是什么时候去用它们。

Zeleny[9]与Ackoff[10]最早从信息科学角度去描述它们, 使信息科学界从D-I-K进入到D-I-K-W (见图1) 。

Ackoff的DIKW体系中把I理解成描述是什么 (what) , 而K则是告诉你怎么去做 (how to) , 在K与W之间又加了一个U (Understanding) , 起着理解和解释为什么的 (why) , 而W则是当作回答什么是最好。他把IKU看成把事做好 (也可看成做事要有效efficiency) , 而W则是要做对的事 (也可看成做事要有效果effectiveness) , 更详细的过程可参见图2[11]。

2. 知识科学与DIKWM

Nonaka将知识分成隐知识 (Tacit knowledge) 与显知识 (Explicit knowledge) 。为了从隐知识转化为显知识他提出了SECI model。他对知识的第二个重要观点是形成组织知识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 他认为日本一些企业并不比西方更聪明, 但他们强调组织性, 即依靠群体和组织知识。前些年他将知识又推上一步, 即智慧W, 他认为智慧有两种:理论的智慧叫Sophia和实践的智慧Phronesis (Practical wisdom) , 2011年他来北京讲学时专门介绍了如何去实现Phronesis, 他进一步对知识使用的价值提出看法, 即要求要明确知识应用的目的, 或者说做人不单要聪明, 还要讲道德 (Morality) , 而且他把讲道德放在最高层次, 由此他将DIKW变成DIKWM[12]。

3. 系统科学看大数据

前面已提到钱学森的开放复杂巨系统的概念, 他进一步提出了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论, 这个方法论要求人们将数据、信息、知识、专家经验和智慧综合起来解决问题。

从智慧层次他强调了个人智慧 (逻辑思维+直觉思维) 、机器智慧 (人-机结合以人为主) 、群体智慧、古今智慧 (特别是东方智慧) 和网上智慧, 进一步他又提出大成智慧[7,13]。他将思维科学、智能系统和系统科学结合起来, 这不单对当今处理大数据问题有指导意义, 而且对当今另一个热门词汇-智慧城市也是很有用的。

五、大数据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 要注意厚变薄、大变小。

2.要注意有针对性地归纳和分析, 需要由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与信息技术专家一起对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归纳和分析, 而这种跨学科、跨领域合作能否顺利实现, 也是大数据实际应用中的一个问题。

3. 要注意系统观点的思考和应用。

4. 要注意思维科学的作用。

5. 要注意发挥人的智慧。

6. 要注意非结构问题、要注意隐知识的挖掘。

六、大数据与管理

(其中OR为运筹学、MS为管理科学, SE为系统工程、SS为系统科学, IT为信息技术, KS为知识科学, BS为行为科学)

管理早已经从科学管理到定量管理科学时代, 而现在是进入到系统管理和智慧管理的时代 (见图3) 。

石勇教授认为在大数据环境下, 管理决策面临着两个“异构性”问题:“数据异构性”和“决策异构性”。传统的管理决定模式取决于对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日益积累的实践经验, 而管理决策又是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大数据已经改变了传统的管理决策结构的模式。研究大数据对管理决策结构的影响会成为一个公开的科研问题。除此之外, 决策结构的变化要求人们去探讨如何为支持更高层次的决策而去做“二次挖掘”。无论大数据带来了哪种数据异构性, 大数据中的“粗糙知识”仍可被看作“一次挖掘”的范畴。通过寻找“二次挖掘”产生的“智能知识”来作为数据异构性和决策异构性之间的桥梁是十分必要的。探索大数据环境下决策结构是如何被改变的, 相当于研究如何将决策者的主观知识参与到决策的过程中[6]。

大数据是一种单纯的技术形态, 还是人类社会全面进步的里程碑?要解答这些问题, 必须从大数据历史发展过程来理解大数据。全球的数据总量正呈指数级增长, 过去三年间产生的数据量超过以往总和。海量数据正在流动, 时空障碍将被打破, 个人将在大数据时代获得更大的解放。大数据之“大”, 不仅仅在于其规模容量之大, 更多的意义在于, 人类可以处理、分析并使用的数据在大量增加, 通过这些数据的处理、整合和分析, 人类可以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 带来大发展, 逐渐走向大众创新的大社会时代[14]。总之, 我们希望从更大、更系统的角度去观察和利用大数据。

摘要:大数据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但人们对它褒贬不一。本文从信息科学、知识科学和系统科学几个角度对大数据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研究大数据一些要注意的问题。

化学教学要注意教师心理换位 篇8

心理换位,是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互换位置。将心理换位引入中学化学教学中,通过心理换位能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鸣,并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能有利用原有知识对当前问题进行分析、猜测的机会,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再现思维。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猜测、大胆探索的习惯,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培养,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乐趣,也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化学教学中教师心理换位呢?

一、要从学生的思考着手

课堂上学生在想什么? 这是教师应该时刻关心的问题。他们未表露出自己的想法时,要洞察其心理,及时探查和巧妙地点出其想法,更好地实现于他们心灵上的沟通,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如在学盐类水解时,判断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学生此时会考虑到碳酸氢根会发生电离,那么溶液是呈酸性还是碱性呢? 为解决着问题,老师就要跟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理解此盐电离与水解的强弱,哪个起主导作用,使学生更清晰知识点; 又如,在讲二氧化硫的性质时,把二氧化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继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又变澄清。同学们联想到二氧化碳也有类似现象,教师随即领学生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并顺着思路和同学们一起思考: 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否一定是二氧化碳? 怎样确证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 怎样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是否有二氧化硫? 怎样检验二氧化硫中含有二氧化碳? 通过共同思考,结论很快得出,对二氧化硫性质的认识就深刻了。这样不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使所学知识也得到了提升与拓展,从而优化了教学过程。

二、要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

有些教学内容在教师看来似乎很容易,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但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接受这一知识,学习这样的内容,就有相当大的难度。教师要深入学生角色,成为学生化身,体察他们的困难,然后帮助他们实现有难到易的转化。例如,PH值为5的氯化铵溶液中水电离的氢离子是PH值为5的氯化氢溶液中水电离的氢离子的多少倍? 学生一下子很难回答这个问题,如PH = 5的氯化铵溶液中的氢离子来源于哪里? PH = 5的氯化氢溶液中氢离子来源于哪里? 有什么不同? 等等,老师与同学们一起讨论、思考,学生就很快地分辨出氯化铵溶液中氢离子来自水的电离,且由于水解氢离子浓度增大; 而氯化氢溶液中的氢离子主要来自氯化氢的电离,水电离的氢离子很少,且与氢氧根离子浓度相同,如此一来,学生就能轻松地解决难题。又如,在学习铝的关于计算时,教师就要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出发,分步讲解,突出学习的难点,特别是要利用图像进行分析降低难点,使学生学得更轻松。这也说明,在教学中教师应时刻以学生的状态和能力水平,去设置教学过程,和学生一起探讨,帮助他们化难为易,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三、要明白学生学习中的疑惑

课堂上教师在讲述时,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发现某些学生表情凝重,脸色不悦,显然是学生思维出现了问题。此时,对学生思维中出现的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必然造成心理上的不和谐,成为学生继续思维学习的障碍,使思维中断。教师就要立即意识到这一点,采取措施,重新站到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例如,在讲泡沫灭火器的原理时,学生对为什么用硫酸铝和小苏打作原料,对为什么两种盐溶液混合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不理解。这也是对盐的双水解反应不理解。这时,教师应从学生已经掌握的水的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实质,平衡移动的概念等知识方面综合思考,使学生认识到盐的双水解能促使水解进行到底,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用于灭火。

四、了解学生学习易犯的错误

教师在批改作业、试卷、或个别辅导时,常发现学生这样那样的错误,给学生指正后,为了巩固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时教师在课堂中故意错一次,错给学生看,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引以为戒。例如,在讲氯气,氯化氢气体在实验室制法时,教师在黑板上画装置图,有意从上面画起,态度一丝不苟。这时就要不是学生在下面喊: “老师,这样画不对,应当从下向上,从左到右,依次画。”又如,在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时,教师把一些学生经常易写错的反应方程式写出来,让学生去判断。这样,使学生明确错误所在,同时也使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加深,巩固了知识。

五、要充分利用学生学习中的乐趣

课堂上是师生共同表演的舞台,必须引导学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这种表演中来。教师必须想到学生的爱好,兴趣和渴望成功的心理,想学生之所乐。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凡可做的实验,尽量做,可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学生在实验中,亲眼观察到色彩斑斓的化学现象,好奇心得到满足,求知欲望更加强烈,会透过现象去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去探索物质变化的规律。如教师在讲授铝的性质时,将铝粉和氧化铁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放在铁坩埚中,用镁条引燃,同学们看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像烟花一样,教室里欢呼雀跃,上课气氛达到了顶点。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学化学的乐趣,也巩固了铝的化学性质,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企业融资要注意的五大问题 篇9

一、融资总收益大于融资总成本

企业进行融资, 首先应该考虑的是, 融资后的投资收益如何? 因为融资则意味着需要成本, 融资成本既有资金的利息成本, 还有可能是昂贵的融资费用和不确定的风险成本。因此, 只有确信利用筹集的资金所预期的总收益要大于融资的总成本时, 才有必要考虑。这是企业进行融资决策的首要前提。

二、企业融资规模要量力而行

企业在筹集资金时, 首先要确定企业的融资规模。筹资过多, 或者可能造成资金闲置浪费, 增加融资成本; 或者可能导致企业负债过多, 使其无法承受, 偿还困难, 增加经营风险。而筹资不足, 又会影响企业投融资计划及其它业务的正常发展。因此, 企业在进行融资战略之初, 要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 量力而行来确定企业合理的融资规模。

三、尽可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企业融资成本是决定企业融资效率的决定性因素,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选择那种融资方式有着重要意义。在企业的融资实践中, 融资存在优序, 一般认为的优选顺序是: 一是企业自筹资金。如中小企业投资较小, 优先考虑从存款账户提取现金; 其次才考虑短期投资变现。二是中小企业自有资金不足时, 一般优先考虑调低发放股利。三是外部融资。企业首先考虑银行贷款, 其次是发行债券; 最后是发行股票。从融资优先可以看出, 内部融资其实是最优先的一种, 而外部融资中股票融资是最后的一种选择方式。

四、选择企业最佳融资机会

( 一) 企业融资战略要有超前预见性。企业要能够及时掌握国内和国外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的各种信息, 了解宏观经济形势、货币及财政政策以及国内外政治环境等各种外部环境因素, 合理分析和预测能够影响企业融资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可能的各种变化趋势, 以便寻求最佳融资时机, 果断决策。

( 二) 考虑具体的融资方式所具有的特点, 并结合本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 适时制定出合理的融资战略。

五、寻求最佳资本结构

青绿饲料喂牛要注意的问题 篇10

1青绿饲料水分多, 干物质少, 如果只用青绿饲料不能满足长肉和沉积脂肪的需要。所以, 在用青绿饲料育肥肉牛时, 一定要补充和掺入适量干青草、谷物饲料 (玉米、高粱等) 和蛋白质饲料 (豆饼、花生饼等) 。

2用青绿多汁饲料喂牛时, 一是不要用堆积时间过长的菜叶类 (如萝卜叶、白菜叶等) , 因它们含硝酸盐, 腐败菌能把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牛吃了会中毒;二是不要喂玉米苗、高粱苗、亚麻叶, 因为它们含有氰甙, 牛吃了后在瘤胃内会生成氢氰酸而发生中毒。

上一篇:图书馆生态服务下一篇:执行网破解执行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