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职称教材

2024-08-16

中级职称教材(精选四篇)

中级职称教材 篇1

一、企业集团内涉及不同企业的股份支付交易的会计处理

集团股份支付可能同时涉及母公司职工和子公司职工, 因此结算企业一般是母公司, 而接受服务企业可能是子公司, 也可能是母公司和子公司。其账务处理如下:

(1) 结算企业 (母公司) 以其本身权益工具结算, 接受服务企业 (子公司) 没有结算义务。结算企业借记“长期股权投资”, 贷记“资本公积 (按权益结算股份支付计量原则确认资本公积) ”;接受服务企业借记“管理费用等”, 贷记“资本公积 (按权益结算股份支付计量原则确认资本公积) ”。合并报表中应编制抵销分录:借记“资本公积”, 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中反映的是, 相当于母公司授予母公司职工权益结算股份支付的结果。 (2) 结算企业 (母公司) 不是以其本身权益工具结算, 接受服务企业 (子公司) 没有结算义务。结算企业借记“长期股权投资”, 贷记“应付职工薪酬 (按现金结算股份支付计量原则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接受服务企业借记“管理费用等”, 贷记“资本公积 (按权益结算股份支付计量原则确认资本公积) ”。合并报表中应编制抵销分录:借记“资本公积”、“管理费用等 (差额也可能在贷方) ”, 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中反映的是, 相当于母公司授予母公司职工现金结算股份支付的结果, 合并报表中最终体现的是按现金结算股份支付计量原则确认的应付职工薪酬和管理费用, 因接受服务企业确认的管理费用是按权益结算股份支付计量原则确定的, 所以合并报表中会出现差额计入管理费用。 (3) 结算企业和接受服务企业均为母公司, 且授予本企业职工的是其本身权益工具。借记“管理费用”, 贷记“资本公积 (按权益结算股份支付计量原则确认资本公积) ”。 (4) 结算企业和接受服务企业均为母公司, 且不是以其本身权益工具结算。借记“管理费用”, 贷记“应付职工薪酬 (按现金结算股份支付计量原则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

[例1]甲集团由甲公司 (系上市公司) 和乙公司组成, 甲公司为乙公司的母公司。2009年1月1日, 经股东大会批准, 甲公司与甲公司50名高级管理人员和乙公司10名高级管理人员签署股份支付协议。协议规定: (1) 甲公司向集团60名高级管理人员每人授予10万份股票期权, 行权条件为这些高级管理人员从授予股票期权之日起连续服务满3年, 甲集团3年平均净利润增长率达到12%; (2) 符合行权条件后, 每持有1股股票期权可以自2012年1月1日起1年内, 以每股3元的价格购买1股甲公司普通股股票, 在行权期间内未行权的股票期权将失效。甲公司估计授予日每股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为12元。2009年至2012年, 甲公司与股票期权有关的资料如下:

(1) 2009年5月, 甲公司自市场回购本公司股票600万股, 共支付款项4800万元, 作为库存股待行权时使用。 (2) 2009年, 甲公司有2名高级管理人员离开公司, 乙公司无高级管理人员离开, 本年甲集团净利润增长率为10%。该年年末, 甲集团预计甲公司预计未来两年将有2名高级管理人员离开公司, 乙公司无高级管理人员离开, 预计3年平均净利润增长率将达到12%;每股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为13元。 (3) 2010年, 甲公司有1名高级管理人员离开公司, 乙公司无高级管理人员离开, 本年净利润增长率为14%。该年年末, 甲集团预计甲公司预计未来1年将有1名高级管理人员离开公司, 乙公司无高级管理人员离开, 预计3年平均净利润增长率将达到12.5%;每股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为14元。 (4) 2011年, 甲公司和乙公司没有高级管理人员离开公司, 本年净利润增长率为15%。该年年末, 每股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为15元。 (5) 2012年3月, 57名高级管理人员全部行权, 甲公司共收到款项1710万元, 相关股票的变更登记手续已办理完成。

甲集团会计处理如下 (单位:万元, 下同) :

(1) 甲公司回购本公司股票时的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2) 甲公司2009、2010、2011年与股份支付有关的会计分录如下:

2009年应确认的费用和资本公积= (50-2-2) ×10×12×1/3=1840 (万元) 。

2009年应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和资本公积=10×10×12×1/3=400 (万元) 。

2010年应确认的费用和资本公积= (50-2-1-1) ×10×12×2/3-1840=1840 (万元) 。

2010年应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和资本公积=10×10×12×1/3=400 (万元) 。

2011年应确认的费用和资本公积= (50-2-1) ×10×12-1840-1840=1960 (万元) 。

2011年应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和资本公积=10×10×12×1/3=400 (万元) 。

(3) 乙公司2009、2010、2011年与股份支付有关的会计分录如下:2009年应确认的费用和资本公积=10×10×12×1/3=400 (万元) 。

2010年应确认的费用和资本公积=10×10×12×1/3=400 (万元) 。

2011年应确认的费用和资本公积=10×10×12×1/3=400 (万元) 。

(4) 甲集团2009年、2010年、2011年合并报表中与股份支付有关的抵消分录及各年合并报表中的结果如下:

2009年抵消分录

合并报表中结果应确认管理费用和资本公积=1840+400=2240 (万元) 。

2010年抵消分录

合并报表中结果应确认管理费用和资本公积=1840+400=2240 (万元) 。

2009年抵消分录

合并报表中结果应确认管理费用和资本公积=1960+400=2360 (万元) 。

(5) 甲公司和乙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行权时的相关会计分录

甲公司会计分录

乙公司会计分录

二、企业发行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会计处理

所发行的认股权符合权益工具定义及其确认与计量规定的, 应当确认为一项权益工具 (资本公积) , 并以发行价格减去不附认股权且其他条件相同的公司债券公允价值后的净额进行计量。如果认股权持有人到期没有行权的, 应当在到期时将原计入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 的部分转入资本公积 (股本溢价) 。其会计处理如下:发行时, 借记“银行存款”, 贷记“应付债券———面值 (债券面值)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差额)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应付债券一级科目反映的是应付债券的公允价值。“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的发生额也可能在借方。发行债券的发行费用应计入发行债券的初始成本, 反映在“应付债券———利息调整”明细科目中。期末计提利息, 每期记入“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等科目的利息费用=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每期确认的“应付利息”或“应付债券———应计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等科目”、“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贷记“应付利息 (分期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的发生额也可能在贷方。认股权证行权时, 借记“银行存款”、贷记“股本”、“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应付债券到期归还本金和利息, 借记“应付债券———面值”、“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利息) ”、“应付利息 (分期付息债券的最后一次利息) ”, 贷记“银行存款”。

[例2]甲公司有关分离交易可转债资料如下:经批准, 甲公司于2011年1月1日按面值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 期限为5年, 票面利率为2%, 按年付息, 每年付息日为12月31日, 每张面值人民币100元, 共发行1200万张债券。债券所附认股权证按比例向债券的认购人派发, 每张债券的认购人可以获得公司派发的15份认股权证, 即认股权证数量为18000万份。发行时二级市场上与之类似的不附认股权的债券市场利率为4%。认股权证的存续期自认股权证上市之日起15个月;认股权证持有人有权在认股权证存续期最后5个交易日内行权。本次发行所附每张认股权证的认购价格为5元。甲公司发行债券所筹资金用于某基建项目, 项目建设期为3年。

已知: (P/F, 4%, 5) =0.8219; (P/A, 4%, 5) =4.4518。

假定不考虑相关费用, 按年确认利息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1) 2011年1月1日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的会计分录如下:

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1200×100×0.8219+1200×100×2%×4.4518=109 312.32 (万元)

应确认的资本公积=1200×100-109312.32=10687.68 (万元)

(2) 2011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及支付利息的会计分录如下:

(3) 假定认股权证持有人于2012年3月31日全部行权, 则:

中级职称教材 篇2

一、现有教材难以满足教学需要

近年来,中级口语教材数量有所增多,但大多是传统的纸本教材,或者纸本教材配上磁带或MP3格式的音频文件。这些磁带或者音频文件大多是生词及课文的朗读。笔者选听了四种教材的相关录音发现:所听的这些录音材料,大多并非口语,只不过是书面语言口头化而已。如果学生听此种录音过多、模仿较多,就会出现教室里能听懂,出了教室难听懂的局面,甚而在语言表达时不仅会有“洋腔洋调”,还会出现“拿腔拿调”的现象。纸质教材表现的只是口语的“文本表现”也就是说,只有以多媒体的形式所记载的汉语口语才是真实的、标准的汉语口语。但由于条件所限,目前,绝大多数教材依然是传统的教材形式。

另外,从各个教材本身而言,又各有短长。马箭飞主编的《汉语口语速成中级篇》是为短期来华留学生编写的,适合以6周及6周以下为教学周期的短期班使用,体现了交际任务型教学模式,不足之处是全文字号偏小、课文较长、每课单词量略多;刘德联、刘晓雨编著的《中级汉语口语》教材使用广泛,适合来华进修的长、短期留学生使用,在课前设置热身话题、每一单元之后设置口语知识或口语常用语是其亮点,但使用前要进行仔细研读,因为北大版的教材有一定的个人风格。陈光磊主编的《汉语口语教程》,以功能为基本编写线索,上下两册,每册18课,共36个功能项目,优点是课文总量合适,功能项目明确,课文标题即为该课功能项目的一个代表性句子,利于学习,但课文类型及不同情境下同一功能的练习设置方面有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必要。而2006年6月出版的纸本教材《阶梯汉语——中级口语》比较符合学生希望教材每课能集中表达某项交际活动的需求。

由于各个学校的留学生都是混合编班,有利有弊,体现在教材上,针对性就有所欠缺,这也是他们对现有教材不太满意的一个方面;同时,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每位教师使用的方式方法也有高下之分,这也会导致留学生会将部分不满意情绪转嫁到使用的教材上;另外,教材有些内容相对陈旧,口语话题固定、单一,有些远离学习者的生活实际,有说教味,导致学生不爱说,不想说,无话说。

面对现今纸质教材占主流的情况,我们现行的教材还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因为,口语教材具有较强的时效性,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多媒体教材越来越受人们重视,虽然它不能替代纸质教材,但我们应在纸质教材的基础上,依托信息技术开发出更受学生欢迎的多媒体教材。

二、建构主义理论对中级汉语口语教材的要求

教材是教学法思想的体现,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对于教师来说,他更关心的是教材是否好用,是否有利于组织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它更是学生主动建构语言能力的支点和认知工具,容易学,语言交际能力有实实在在的提高,是他们最关心的。

建构主义批评传统教学使学习去情境化的做法,提倡情境性教学。认为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要尽量选择真实性任务。只有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形成背景性经验,学习者才能培养出对语言进行多角度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并容易激发起学习者的内部学习动机。因此,中级汉语口语教师要细心观察处于中级这一阶段留学生的生活,汲取他们切身的生活体验来设定学习情境,这样学生才会习得富于真情实感的、能动的、走出课堂能应用于真实情境的语言能力。

比如周小兵主编的《阶梯汉语——中级口语》第一册第一课的交际功能项目是“介绍”。到了中级这一阶段,学生或多或少已能进行成段表达,走出校园运用汉语进行交际,是他们的愿望,于是教材便选择了生日晚会这一典型场景,与朋友的汉语辅导老师进行交流,由于背景真实,确实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同时,在课后交际活动的练习中,又创设了有信息差(Information Gap)的交际活动情境来练习介绍与自我介绍,通过完成“任务”这一教学手段,让学习者在实际交际中学会表达思想,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接触新的语言形式并发展自己的语言系统。

我们一起来看《阶梯汉语——中级口语》四册书“以功能为纲的编写原则”的统计。

(表格见文末)

说明:“Ⅰ14.介绍 ”,是指课文第一册第一课,在赵建华主编的《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功能大纲》中为第4个功能项目“介绍”。其余类推。

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看出(仅从功能项目上来看),该纸本中级汉语口语教材的特点是:

(1)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语言的功能运用

对于刚步入中级阶段的学习者而言,社交活动对他们来说仍然是迫切需要得体表达的,于是,在中级阶段选用的“社交活动中的表达功能”8项功能中,第一册就占了5项,涉及介绍、祝贺、问候、邀请、感谢等功能;随着10周左右学习的结束, “对客观情况的表述”作为学习的重点,中级阶段四册“对客观情况的表述”共选用了8项,其中第二册就占了5项,涉及列举、比较、交涉、概括、咨询等功能;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重点转到“对理性认识的表达”,中级阶段四册“对理性认识的表达”共选用了11项,第三册就占了7项,涉及批评、估计、相信、打算、同意、反对、犹豫等功能;在这个阶段学习过程中,“对主观感情的表达”始终贯穿学习阶段的全过程,中级阶段四册“对主观感情的表达”共选用了16项,第一册选用3项、第二册选用3项、第三册选用4项到第四册更是选用6项来强化对主观感情的得体表达。

(2)中级阶段各层次学习重点不同

由上表可以看出中级阶段口语学习者学习重点依次是第一册的“社交活动中的表达功能”、第二册的“对客观情况的表述”、第三册的“对理性认识的表达”、第四册的“交际策略的表达”,而“对主观感情的表达”则贯穿于口语表达的学习全过程,并逐步增大训练不同功能的力度。

(3)根据学习难度,体现循序渐进原则

“交际策略的表达”第一、二、三册未涉及专篇,仅在第四册出现“引入话题、改变话题、结束话题这三个训练专篇”;“对理性认识的表达”第一册未涉及专篇;“对客观情况的表述”第三册未涉及专篇;“对道德情感的表达”第三、四册未涉及专篇。

由上可知,这部细分层级为四册的纸本教材,“每册教材在内容上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各册教材在语言项目上的联系不是靠简单的承接,而是靠螺旋式的小循环来实现的”。②这种螺旋式的小循环、层级递进的教材编写模式,符合建构主义的要义,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三、结语

由此可见,中级汉语口语教材应在深入学生生活的基础上,“筛选学生最需要、对他们最有用的表达方式,以具体的语言形式及其所体现的某一交际功能为先导来设计教学内容”③,并在交际中融入文化,这样才会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国家汉办(1998)在《全国对外汉语教材工作会议纪要》中曾指出:“更新传统观念,打破教材编写陈规,突破已有的编写框架,推出合乎时代需求的精品教材,成为摆在对外汉语教学界面前的突出任务。”④这就是说,对外汉语教材要创新。创新的出路,我们认为,就是教材的现代化。建构主义视野下的中级汉语口语“教材”,不应只是固定化的课文材料,而是教师在教学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它既包括标准的教科书,也包括与之匹配的其他图书教材、视听教材和多媒体教材。这些教材和媒体不只是帮助教师教学的内容和手段,更是学生主动建构语言能力的支点和认知工具。中级汉语口语教材编写应借鉴、吸收建构主义理论的营养,以功能为纲,着重培养、提高学生在词汇量、成段表达、适应不同场合、不同对象等方面的交际技能。

注释:

①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②国家汉办.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Z].2002.

③李英.编写中级阶段口语课文的设想——也谈功能与情景相结合的问题[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报.2002,(2).

④赵金铭.论对外汉语教材评估[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3).

中级职称教材 篇3

一、题目类型、分数及考点分布

(一)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涉及教材12章内容, 其中第3章1分、第4章2分、第5章1分、第6章1分、第7章1分、第8章1分、第12章1分、第14章1分、第16章1分、第18章2分、第19章2分、第20章1分。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核的是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本概念。例如, 单选题的第9题考核的是研发支出的确认, 第7题考核的是同一控制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第12题考核的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的调整。在单项选择题中, 与计算有关的题目共11题, 占73.33%, 各题的计算量不大, 比较容易得分。

(二) 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涉及教材9章内容, 其中第5章2分、第6章2分、第7章2分、第11章2分、第12章2分、第16章2分、第18章2分、第19章4分、第20章2分。多项选择题主要考核的也是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本概念。例如, 多选题中的第22题考核的是或有事项的确认;第19题考核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第23题考核的确定业务分部应考虑的因素。多项选择题需要通过简单计算分析选项的题目只有2题, 共4分。个别多选题有一定难度, 但只要概念掌握准确, 也能够作出正确选择。

(三) 判断题

判断题涉及教材8章内容, 其中第3章1分、第5章1分、第9章2分、第10章1分、第17章1分、第18章1分、第19章2分、第20章1分。判断题考核的教材中会计处理的一些基本概念, 难度不大。

(四) 计算分析题

计算分析题共2个题目。第1个题目10分, 是固定资产一章的内容, 考核的是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的核算, 此题难度不大;第2个题目12分, 是长期股权投资与合并财务报表的结合, 此题有一定难度, 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超出辅导教材的范围, 但没有超出考试大纲的范围。

(五) 综合题

综合题共2个题目。第1个题目15分, 主要考核的是收入的核算, 此外还涉及交易性金融资产、职工薪酬的核算及利润表的编制;第2个题目18分, 是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关的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涉及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等内容。

二、命题特点

(一) 严格按考试大纲命题

考试大纲将考核的知识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 试题中只有综合题1中的销售退回的处理 (估计1分) 属于熟悉内容, 其余内容均属于掌握内容, 体现了严格按考试大纲命题的要求。

(二) 重点突出

2008年《中级会计实务》考题虽然覆盖面宽, 但考试重点仍然十分突出, 即在全面考核的同时, 做到了突出重点。这些重点内容都与会计实务联系密切,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投资与合并财务报表的结合是历年考试的重点, 2008年计算分析题中的第2题考核的是这部分内容, 共12分;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是典型的会计核算的一般业务, 综合题的第2题考核的是上述资产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共18分, 计算分析题的第1题完全是固定资产一章的内容, 共10分;收入是非常重要的会计对象要素之一, 综合题的第1题涉及收入部分的分数在7分左右。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收入和合并财务报表几部分内容的分数在50分左右, 重点非常突出。

(三) 综合性较强

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面对企业大量的财务数据, 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也是会计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试题中跨章节、跨科目的综合性题目的分数较高, 综合题2个题目共33分。第1题涉及收入的确认、计量和记录, 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的核算, 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和利润表的编制等内容;第2个题目涉及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差错的更正和递延所得税的确认等内容。

(四) 回避教材中有争议的内容

教材完全按新准则编写, 是目前会计实务非常好的教材之一, 但也出现了个别争议的内容, 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增值税问题, 汇算清缴日后销售退回业务的会计处理等, 试题中没有涉及这些内容。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 《中级经济法》 篇4

1.北京的甲公司和上海的乙公司于2002年4月1日在天津签订了一份100万元的买卖合同。根据合同约定,甲公司应当在2002年5月1日之前在天津向乙公司交货,乙公司在5月10日前付款。4月30日,甲公司按照合同约定交货,但乙公司拒绝支付货款。经交涉无效后,甲公司准备对乙公司提起诉讼。

要求: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分别回答以下问题:

(1)甲公司应当在什么时间之前提起诉讼?并说明理由。

(2)甲公司可以在何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说明理由。

(3)如果乙公司对人民法院的二审判决拒绝执行的,甲公司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有多长?并说明理由。

【答案】

(1)甲公司应当在2004年的5月10日前提起诉讼。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因买卖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适用2年的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

(2)甲公司可以向上海或者天津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3)申请执行的期限为6个月。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双方均是法人的,申请执行的期限为6个月。

2.甲、乙、丙、丁、戊五人共同投资设立了一家商品贸易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2月12日,该五人订立了发起人协议,具体内容如下:该公司注册资本总额为人民币100万元,其中甲拟出资20万元人民币,乙拟以厂房作价出资20万元,丙拟以知识产权作价出资30万元,丁、戊分别拟以劳务作价出资为10万元、20万元。公司首次出资15万元,其余部分在公司成立后的2008年12月31日前缴足。公司名称为北京东亮商品贸易公司。委托甲办理公司的申请登记手续。

2006年2月20日甲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公司设立登记。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具了《登记驳回通知书》,并说明理由。后经甲与另外四人商妥均予以纠正。2006年3月6日,甲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取了标明签发日期为2006年3月1日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甲认为,依照法律规定,公司成立应当公告,于是于2006年3月10日发出公司成立的公告。公司成立后,甲主持首次股东会,并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作出决议。

2006年3月20日,庚打算加入该公司并拟投入10万元,经股东会决议,有代表60万元的股权的有表决权的股东同意增加注册资本,于是庚加入到该公司。

2006年4月,甲要求转让出资给王某,甲于2006年4月5日以书面形式向其他五位股东发出书面征求意见的通知。丙表示同意,庚在当日收到后,未予答复。丁、戊称无所谓,但并不反对。乙以前曾与王某共过事有过恩怨,故坚决反对,但出价不如王某高。2006年5月10日,甲将出资转让给王某,并办理了变更登记手续。乙不服,认为这是甲故意跟自己过不去并认为转让无效。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戊订立的发起人协议中不符合公司法规定的地方有哪些?

(2)甲认为,按照法律规定东亮公司成立应当公告,甲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3)本案中的东亮公司成立的日期应当是哪一天?如果东亮公司认为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做法不合法,那么东亮公司享有哪些救济的权利?

(4)公司成立后的首次股东会的召开程序是否合法?为什么?

(5)公司成立后,庚加入该公司的股东会决议是否合法有效?为什么?

(6)甲将其股权转让给王某的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

【答案】

(1)发起人协议中有三点不合法:第一,公司的出资方式中,不允许以劳务作为出资;第二,公司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30%;第三,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

(2)甲的观点不正确,公司成立无须公告。

(3)公司成立之日为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签发日期,即2006年3月1日。工商登记机关作出不予登记的决定的,应当出具《登记驳回通知书》,说明不予登记的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4)不合法。有限责任公司的首次股东会会议由出资最多的股东召集和主持。因此,本案中应由丙召集和主持。

(5)决议不合法。庚加入该公司,股东会进行决议的事项属于特别事项,所以要经过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同意。而本案中同意的只占60%,尚未达到法定数额,因此,庚不能加入该公司。

(6)甲将其股权转让给王某的行为有效。因为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本案中,甲书面告知其他股东后,庚在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30日未答复,视为同意转让。所以,丙、丁、戊、庚四人都是同意甲转让股权的,即使乙不同意,但乙的出价又不如王某高,所以乙不享有优先购买权。因此,甲可以将其股权转让给王某。

3.甲、乙、丙拟共同出资设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并共同制定了公司章程草案。该公司章程草案有关要点如下:

(1)公司注册资本总额为600万元。各方出资数额、出资方式以及缴付出资的时间分别为:甲出资180万元,其中:货币出资70万元、计算机软件作价出资110万元,首次货币出资20万元,其余货币出资和计算机软件出资自公司成立之日起1年内缴足;乙出资150万元,其中:机器设备作价出资100万元、特许经营权出资50万元,自公司成立之日起6个月内一次缴足;丙以货币270万元出资,首次货币出资90万元,其余出资自公司成立之日起2年内缴付100万元,第3年缴付剩余的80万元。

(2)公司的董事长由甲委派,副董事长由乙委派,经理由丙提名并经董事会聘任,经理作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在公司召开股东会会议时,出资各方行使表决权的比例为:甲按照注册资本30%的比例行使表决权;乙、丙分别按照注册资本35%的比例行使表决权。

(3)公司需要增加注册资本时,出资各方按照在股东会行使表决权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公司分配红利时,出资各方依照以下比例进行分配:甲享有红利25%的分配权;乙享有红利40%的分配权;丙享有红利35%的分配权。

要求: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公司成立前出资人的首次出资总额是否符合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并说明理由。公司出资人的货币出资总额是否符合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并说明理由。甲以计算机软件和乙以特许经营权出资的方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并分别说明理由。甲、乙、丙分期缴纳出资的时间是否符合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并分别说明理由。

(2)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由经理担任是否符合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并说明理由。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各方在公司股东会会议上行使表决权的比例是否符合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并说明理由。

(3)公司章程规定增加注册资本时,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是否违反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并说明理由。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各方分红比例是否符合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并说明理由。

【答案】

(1)公司首次出资总额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公司法,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而本题股东首次出资仅为110万,未达到20%的限额,故不符合法律的规定。

公司出资人的货币出资符合法律规定。根据公司法,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30%,本题中三位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共340万,已超过了30%的最低限额。

甲以计算机软件出资符合法律规定。根据公司法,股东可以以知识产权进行出资,而计算机软件属于著作权。

乙以特许经营权出资不符合法律的规定。根据公司法,股东不得以劳务、信用、商誉、特许使用权出资。

甲和乙分期缴纳出资的时间均符合法律规定,而丙分期缴纳出资的时间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公司法,股东分期缴纳出资的,其余部分股款应自公司成立之日起2年内缴足。甲、乙的股款都在两年内缴足,而丙则拖到了第三年。

(2)公司法定代表人由经理担任符合公司法规定。根据公司法,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经理担任。

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各方在股东会上行使表决权的比例符合法律规定。根据公司法,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故有限责任公司章程可对股东在股东会上行使表决权的比例作出规定。

(3)公司章程规定增加注册资本时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符合法律规定。根据公司法,有限责任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但全体股东可以事先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

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各方分红比例符合法律规定。根据公司法,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按照实缴出资比例分取红利,但是全体股东可以事先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红。

4.甲公司是由自然人乙和自然人丙于2002年8月共同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4月,甲公司经过必要的内部批准程序,决定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并向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报送有关文件,报送文件中涉及有关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并上市的方案要点如下:

(1)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甲公司经过审计后的财务会计资料显示: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资产总额为26000万元,负债总额为8000万元;在负债总额中,没有既往发行债券的记录;2003年度至2005年度的可分配利润分别为1200万元、1600万元和2000万元。

(2)甲公司拟发行公司债券8000万元,募集资金中的1000万元用于修建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其余部分用于生产经营;公司债券年利率为4%,期限为3年。

(3)公司债券拟由丁承销商包销。根据甲公司与丁承销商签订的公司债券包销意向书,公司债券的承销期限为120天,丁承销商在所包销的公司债券中,可以预先购入并留存公司债券2000万元,其余部分向公众发行。

要求: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甲公司是否具备发行公司债券的主体资格?

(2)甲公司的净资产和可分配利润是否符合公司债券发行的条件?并分别说明理由

[2007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 《中级经济法》]

★ 中级会计考试《财务管理》试题及答案

★ 中级会计考试试题

★ 《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

★ 中级会计考试答题技巧

★ 中级《经济法》考试大纲

★ 中级会计师考试《中级会计实务》考试真题及答案

★ 中级会计考试试题题型解析

★ 注册会计师《经济法》测试题及答案

★ 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企业破产法

上一篇: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下一篇:创新式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