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监控防范金融风险

2024-07-15

财务监控防范金融风险(精选八篇)

财务监控防范金融风险 篇1

一、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及产生的原因

金融企业财务风险指的是金融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由于不可预测或难以预测的原因,导致其不能实现经营目标,可能无法按期支付负债融资所应负的利息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金融企业财务风险是贯穿于其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的,在进行生产经营目标的制定、实施的过程中都可能面临着财务风险,如资金的筹集阶段、投资阶段等。造成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人员风险意识不高

部分企业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对金融企业造成的影响,对于金融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往往没有及时更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或对审核和复核不认真,缺乏严格的流程和程序,也可能是在进行决策时没有综合考虑财务风险的影响。或者人为财务风险与自身不无关,因由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负责。对于财务工作人员来说,仅仅完成自身的工作,没有考虑到其自身工作是否与金融企业内控制度相协调、是否影响企业的整体财务管理。

(二)金融企业面临着信用风险

金融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离不开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因此可能面临着信用风险。例如在进行借款给其他企业时,若对方不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还款义务,可能造成金融企业资金链断裂、资金回流出现困难等情况,进一步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三)市场波动造成财务风险

当前,市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影响金融企业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由于市场的波动可能会造成物价的变动、利率的变化及汇率的波动,进一步影响到金融企业股票、债券、期货等的稳定性,使得金融企业难以获得预期的利益。

二、金融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现状

(一)未能正确认识造成财务风险的原因

造成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既包括其内部的管理不当、认识不足等,也包括外部的市场、政策等。当前,我国许多金融企业,尤其是中小型金融企业着重于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加注册资本,而忽视了其资产财务的管理,甚至有些公司对于自身的经营模式和目标都不明确,导致企业战略制定缺乏长远性,财务管理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二)缺乏明确的财务风险防控目标

我国许多金融企业都没有设立明确的财务风险防控目标,财务风险防控目标也未能和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很好地适应,也不能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如我国部分金融企业在制定财务风险防控目标时,没有与资产组合风险管理等相结合,目标过于空泛,也没有结合财务风险防控目标制定财务风险管理预测系统、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系统。而部分金融企业将财务风险与其他风险隔离开来,使得财务风险防控目标与企业内部整体风险防控目标不一致,影响了财务风险的防控。

(三)财务风险防控制度不健全

健全的制度是企业进行管理的基础,金融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制度不健全,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管理。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应的财务风险防控制度,但没有认识到财务风险防控制度与企业其他内部制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应当将其割裂开来;部分企业在建立财务风险防控制度时,仅仅着眼于企业发展的其中一个或几个环节,没有将不同环节联系起来,进行统一的管理。

由于缺乏健全的财务风险防控制度,金融企业也面临着信息不透明、信息失真等情况,导致财务工作效率的降低和准确率的降低,造成企业其他部门工作量的增加。

(四)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防控重视力度不足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进行自我管理的重要制度,更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制度。然而,许多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财务风险防控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部分金融企业财务开支较为混乱,还存在着浪费的现象,不同的费用名目众多,造成了财务工作人员工作量的增加,影响了企业统一的内控系统。由于企业内控制度对财务风险防控没有进行严格的规定,不同会计师核算出来的结果可能存在差异,不利于管理者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决策。

三、提高金融企业财务风险防控能力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防控意识

对于造成金融企业外部财务风险的原因,金融企业应当有正确的认识,积极做好准备,应对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的财务风险防控制度;对于造成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金融企业应当着重关注,并使内部因素最小化。

金融企业工作人员应当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防控意识,对于管理者来说,积极把握国际金融市场及我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变化,学习最新的财务风险防控理念与知识,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与此同时,金融企业应当对其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财务风险培训,针对的对象不仅仅包括财务工作人员,还包括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提高企业全体工作人员对财务风险防控的重视度。可实行风险落责机,如哪个环节出现

(二)健全财务风险防控制度

财务风险防控制度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制度,而是与其他的风险防控制度相联系、相结合的一个全面的风险防控制度。在财务风险防控制度中,应当将部分分散的信息、零散的信息结合起来,进行全面的追踪与管理,最终进行整合,为管理者制定相应的企业制度提供有效的信息。

健全财务风险防控制度,首先需要明确金融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目标,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框架、风险防控政策及风险预警系统。此外,为了确保财务风险防控制度得到有力的执行,需要结合相应的内部监督部门进行,如企业的审计监督部门。

其次,改变传统的财务风险防控模式,实行横向与竖向将相结合的制度,提高财务风险防控的综合力度和灵活性。金融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制度是一个贯穿于金融企业各个环节的有机制度,不仅在制定时考虑制度自身的综合性,还需要考虑与其他风险防控制度的配合度,加强制度之间的配合,提高整体的效用。

(三)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在金融企业财务风险防控制度中,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如何更好地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制度,是金融企业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金融企业应当在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情况基础上,了解不同的风险预警模型,选择最为适合的,将企业整体风险防控纳入风险预警机制中,将财务风险防控预警机制作为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合理化的检验和评估,并结合我国当前的法律、法规及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

(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风险防控能力

我国金融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如问责机制不健全、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审批过程繁琐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得财务风险防控制度发挥其应用的作用,金融企业应当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内控来提高财务风险防控该制度的执行力。

探索运行模式和结构的改革,使企业治理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实现企业组织架构的更新与再造,简化业务流程,通过不断地探索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得金融企业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结合国际金融发展的趋势,改变传统的治理模式,全面提高企业的内控能力。

四、结束语

为了全面提高金融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的能力,需要金融企业全体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在革新自己的观念的前提下,逐步树立起正确的金融财务风险防控意识。此外,通过有效的财务风险防控制度,对财务风险进行合理准确的预测,提高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并通过内控制度为企业财务风险防控制度的执行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确保财务风险防控制度能切实有效地发挥其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企业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温永新.论金融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J].商业文化,2014

[2]张金春加强现代金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4

[3]段丽君.对加强金融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

强化财务监控机制 防范财务风险 篇2

中国经济已迈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企业经营发展将面临众多挑战,其中企业时刻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财务风险,本文侧重分析了大中型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问题及其现状,并提出了加入WTO以后中国大中型企业强化财务监控机制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

作 者:吴健 刘再明 作者单位:吴健(中南大学,研究生院,湖南,长沙,410077)

刘再明(中南大学,铁道校区数理力学系,湖南,长沙,410077)

建立财务监控体系防范财务风险 篇3

【关键词】财务监控体系;防范财务风险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要求,在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地堪单位职能定位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对市场经济规律,地质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建立有效的财务监控体系,防范财务风险是推进地质找矿向科学、和谐、有效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内在要求。下面,就如何建立有效的财务监控体系,谈几点认识。

一、市场化是地勘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市场经济成份的多元化,经营单位的不稳定性,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单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外条件充满变数和风险。主要表现在:个别单位风险管理制度有缺陷,不能严格遵循风险操作规范,缺乏监控机制,管理制度名存实亡,单位权力没有受到监控等,使得所有的风险都无所畏惧的挣脱了监控的束缚。导致了财务舞弊和经营风险时有发生。而改革创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市场经济规律和地质工作规律的认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构建有利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推进地质勘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转变,加快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地勘单位财务监控体系,完善单位财务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单位外部财务监控与内部财务约束相结合的监控机制,把财务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勘单位财务监控体系

财务监控体系是地勘单位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通过一系列相关制度安排,对各单位财务活动进行约束性监控,以确保地勘单位合法、合规。而对地勘单位战略制定和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予以管理的相关制度安排,从而加强经营活动的监督与控制,使财务监控扩展到整个经营领域,是贯彻资源开发市场化、资源应用产业化、资源效益最大化、资源利用持续化的“四化”要求,一个完善的治理结构有利于内部财务监控体系发挥有效的作用,治理结构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总会计师的权责安排等。

修整现有财务监控体系,建立统一的监控体系,形成监管合力,对现有制度的细化与补充,建立健全地勘单位外部财务监控与内部财务约束相结合的监控体制,把各项财务活动纳入法治轨道,并使其监控与评价的范围不仅限于财务方面的问题,凡属地勘单位的一切经济活动和管理事务,都可以成为监控对象。因而在违反财经法规,支出结构不合理,盲目投资、盲目借款和提供担保、盲目搞基建、资产流失等方面,都应实行监控。同时,利用财务预算,财务预警等管理工具,检测单位经济运行,控制单位财务风险,确保单位财务活动符合国家有关社会经济政策,在实现自身目标的同时,促进单位加强财务管理。

三、地勘单位财务监控体系的构建

国家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于2008年共同制定下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部被誉为中国式的“萨班斯”法案早在2009年7月1日起就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中实施,并明确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地勘单位要以此为契机,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范围》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与财务监控。

单位内部财务监控体系可通过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制度监控、预算监控、对外投资监控、核算监控、固定资产监控、担保监控、合同监控、权力监控、内部审计监控等来实现,特别是对各个环节的关键监控点更应作为重中之重来设计制度,以便充分发挥单位内部财务监控的协同作用,促进单位“自我约束”机制的形成,具体还应从以下八个方面开展工作,确保制度的贯彻落实。

1.树立风险意识,在即定的经营目标下,分析和判别各种潜在的风险,根据设定的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和优先监控点,然后综合运用风险规辟、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实行对风险的有效监控。

2.构建财务监控体系中的独立审计机构,着眼于经常性、预防性检查,以主动监控为主,以法律服务为辅,以防止单位违法为目的,审计人员深入到单位管理的各个方面,深入调查研究,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利用审计人员相对熟悉国家法律制度的条件,有针对性的提供法律服务。

3.以审计单位市场风险和特有风险为目标,研究、了解单位管理、工程技术、经济活动分析、法律统计学相关知识等,不断了解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新情况。在重视风险审计的同时,创新审计方法和手段,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进行远程审计,不断提高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4.打破审计人员按岗位进行薪酬分配的模式,以工作业绩进行绩效分配,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建立配套的问责制度,问责制度应当与单位整体实施的激励约束机制相衔接,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工作人员实施内部控制的优劣,纳入绩效考评体系,赏罚分明。

5.设立独立于被查单位的财务稽查委员会,实行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明确各稽查岗位职责,各相关稽查人员应对自己负责范围内的稽查活动负完全责任并签字。如果稽查范围有重大问题未被发现或未被揭露,有关人员应负失职责任,按规定程序严肃处理。同时,加强对单位不定期地实行突击性稽查,以及时纠正各单位的错误行为。

6.强化内部监控检查的作用,通过健全内部监督制度,加强对单位规章制度和重大经营决策贯彻执行情况的过程监控,特别是将监控检查融入资金管理工作之中,保证单位各项资金活动都在严格的程序下进行。

7.积极探索与中介机构合作,注重对合作中介的筛选,学习和借鉴中介的思路、方法和技术,以便更多关注单位发展的问题,识别判断重大风险,追踪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提升审计价值。

8.执行制度是财务监控的生命,大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设计本身没有问题,但个别单位还是造成了不良的后果,其关键就在于制度没有得到贯彻执行。所以财务稽查要坚持性地对单位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检查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及实际运行情况,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运行情况,单位资本运作及成效,单位是否由一个人独立处理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会计人员是否按规定进行轮岗等,以使制度的执行力得到有效的保障。

通过以上八大项措施,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审计机构和财务督查。将监控的过程和结果,定期直接反馈给主管财务部门的领导,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纪委的作用,落实举报、离任审计等,建立“以查为主”的监控防线,对于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单位财务风险,将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年6月28日

财务监控防范金融风险 篇4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特征

1、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金融危机之后, 货币战争、贸易战争不断。资源的全球化争夺、对汇率政策的相互指责、贸易壁垒的纠纷、产业资本的不断迁移、投机资本的全球漂移, 都在显示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程度的加深, 国内政策对抗整个大趋势的力度和作用在不断降低。如何顺应全球化大趋势, 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这些都是摆在各国政府和各个企业面前的课题。

2、产业发展节奏加快。

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和通信方式的革新, 使知识和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世界传递、普及。一种产品被新产品替代的速度越来越快, 一个企业、一个产业从萌芽、成长, 至成熟、衰退的周期越来越短, 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中, 谁能够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竞争优势, 谁就能生存得更好, 生存得更久。

3、实体经济生存更加困难。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经济前景的预期十分模糊, 导致各类资本不愿意在周期较长的实体经济领域投资, 而更倾向于可以快进快出的虚拟经济领域, 或者进行某类资源产品的投资炒作, 或者炒作某类资产, 比如大蒜、红豆、绿豆的炒作, 房产的炒作等。资本流向虚拟经济和资产、资源、特定产品炒作, 相比之下, 实体经济反而缺乏资本支持, 生存困难。

4、通货膨胀预期日趋明显。

金融危机带来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预期, 使得各国货币竞相恶性贬值, 全球通货膨胀压力持续上升, 各国的通胀率普遍上扬, 资产价格相继推高, 再度加剧了资产泡沫。为应对金融危机, 我国也不得不采取扩张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 进入流通领域的货币数量巨大, 造成流动性过剩。目前来看, 全球通货膨胀问题无法回避, 未来压力有增无减, 这将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1、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指的是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 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融资难、贷款难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通胀压力, 对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加大了其筹资风险。为应对通胀压力、回收过剩流动性, 2010年初以来, 我国央行已经连续4次加息、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我国很多中小企业都是负债经营的, 一方面加息后贷款利率的增长必然增加企业现有贷款的资金成本, 从而抵减了预期收益;另一方面加息也加大了企业再融资的成本。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则冻结了银行大量的资金, 制约了银行的放贷能力。在信贷资源稀缺的背景下, 很多中小企业不得不走民间借贷的路子。民间借贷利率相对来讲都非常高, 这就造成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一路水涨船高, 财务风险加大。

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 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对于投资风险, 我们可以从资产的盈利能力来理解, 如果企业投资不能带来更多的收益, 那么企业的总资产无疑是减少的, 这就会给企业带来投资风险。当前, 很多中小企业为了追求市场占有率, 盲目投入资金购买固定资产, 扩大规模, 开发新的生产线, 从而给企业带来投资风险。如, 温州知名餐饮连锁企业波特曼因为盲目扩张, 开了许多连锁机构, 因资金链跟不上而于2011年4月倒闭。还有不少中小企业干脆偏离主营业务, 将资金投向不熟悉的领域, 结果不仅使得大量资金被套牢, 而且还使企业损失大量的潜在收益, 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风险。比如, 浙江霸力集团因为南下广西“开矿”, 先后将数千万元砸在了矿上, 最终因资不抵债导致霸力集团老总外逃。

3、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又称营业风险, 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 供、产、销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 产生企业价值变动的风险。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通胀压力下, 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工人工资调高、银行贷款利率提高等因素推高了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 很多中小企业先后陷入经营困境。国家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 2011年前两个月, 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亏损面达15.8%, 同期增长0.3%, 亏损额度增长率高达22.3%。而这仅仅是规模以上企业的经营状况, 工信部表示, 规模以下的小企业, 亏损情况可能更加严重。

4、管理风险。

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不善也会带来财务风险。众所周知, 国内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不足, 财务管理机构设置不完善, 权责分工不明确, 检查稽核制度不完整。企业内部材料、周转料管理不到位, 材料以领代销或期末盘点不及时、不认真, 责任不明确, 导致成本上升, 材料、周转料丢失情况时有发生, 二次购置成本增加, 实物流转不清晰增加了财务风险。再加上历史遗留呆坏账多, 相关责任人不清, 清理困难, 应收账款比例过大, 资产质量不高, 增加财务风险。这次起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国内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1、强化内部监控制度, 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

中小企业要防范财务风险就必须强化企业内部监控制度建设, 确保财务监控制度健全有效, 筑起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一方面企业要强化会计控制职能, 即必须严格执行会计法律法规, 真实的反映会计信息, 保证会计核算的合法合规, 避免由于财务数据失真而引发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保证内审机构的独立性, 使其独立于其他经营管理部门。对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再监督, 对其他的控制进行再控制。同时, 企业要合理规划每个部门的工作, 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职责, 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企业还要让财务管理人员认识到财务风险的重要性, 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并充分调动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使工作人员主动工作。

2、构建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 避免盲目投资。

中小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 要发挥民主, 在认真调查和研究之后, 运用系统的分析手段, 运用科学的决策手段, 使人的主观意志和客观达到统一。为了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 企业应成立一个由专家、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职工代表共同参加的决策机构, 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 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来实施决策。企业可以通过收益法评估未来现金流, 对未来收益情况进行合理预测。企业应运用投资组合理论, 分散投资, 使多项投资在时间、空间以及利润上相互抵消降低非系统风险。企业还可以采用转移风险法, 遵循合理和公平公正的原则, 选用保险转移或者是非保险转移。企业也可以采用回避法, 在选择财务管理方案的时候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风险, 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 选择风险小的方案, 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3、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避免盲目举债扩张。

预防财务风险的一个关键方式就是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 一般可以通过调整负债与权益资本的比例, 使之有利于资本收益率的提高, 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同时, 中小企业要预防财务风险, 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要跑得太快, 企业的经营行为要以稳健为第一原则。在后金融危机时代, 我国经济复苏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 中小企业应谨慎扩张, 对变现速度较慢的固定资产 (如土地、建筑) 的投资更应谨慎。特别是不要进行力不从心的举债扩张, 因为高负债极有可能带来管理效率的流失和利润率的下降。从理论上讲, 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在50%以下为宜。同时, 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企业还要考虑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匹配的问题, 并合理运用银行借款、债券和商业信用等不同的筹资方式, 从不同来源取得资金, 以规避相应的财务风险, 使得债务在企业中发挥最大的效用。

4、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加强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一种成本低廉的诊断工具, 它通过财务风险指标体系来预知财务风险, 分析企业的实际财务运行数据, 及时向管理层汇报相关的风险, 以便做出预防风险的决策。在后金融危机时代, 广大中小企业企业要注重发挥企业财务信息的预警作用, 建立和运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时, 要灵活选择合适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既要有反映国家行业等状况的宏观指标如GDP, 也要有针对企业特点的微观经济指标如现金流量指标;既要有准确的定量指标, 也要有客观的定性指标。运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时, 发现重大经营风险或财务风险, 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总之, 企业要合理运用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方法, 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提升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

摘要:在后金融危机时代,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产业发展节奏加快, 实体经济生存更加困难, 通货膨胀预期日趋明显, 中小企业面临着筹资、投资、经营、管理等财务风险, 本文据此提出防范对策。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夏芬娟.3家温州中小企接连倒闭引出一串思考[N].民营经济报, 2011.4.28.

[2]赵鹏飞.长三角中小企业普遍停工半停工[N].文汇报, 2011.5.16.

[3]孙晓媛.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J].中国经贸导刊, 2011.2.

财务监控防范金融风险 篇5

一、金融危机给我国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一) 企业筹资困难, 面临流动性危机

受金融危机影响, 全球范围内出现流动性危机, 各国中央银行向金融机构的大量注资只能起到缓解危机的作用, 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危机。2009年上半年,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本外币贷款7.72万亿元, 但大部分贷款投向体现国家宏观调控方针政策的基础设施行业, 出于对风险的考虑, 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 再加上企业产品积压、资金回笼慢, 导致企业流动性严重短缺, 现金比率过低, 在巨大的偿债压力下面临倒闭风险。

(二) 出口额减少, 企业利润减少甚至亏损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我国企业的出口额总体呈下降趋势, 2009年2月, 出口额仅为648.7亿美元, 不足2008年9月份出口额的一半。造成出口额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国外失业率升高, 造成收入及产品需求减少;二是在严重的金融危机重创下, 美元严重贬值, 相对而言, 人民币升值, 导致我国产品的价格优势丧失。特别对于外贸企业, 产品大量积压, 利润不断下滑甚至出现严重的亏损, 财务风险越来越大。

(三) 对外投资风险及信用风险增加

国内的企业为了投资的分散化, 一般会购买国外的股票、债券等投资产品来分散风险。但金融危机导致国外大量的资产担保公司、信托机构和商业银行倒闭, 国内持有这些机构的股票、债券的企业必然损失惨重。再加上有一些出口企业为了更好地占领国际市场, 给予国外进口商一定的商业信用额度, 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得国外进口商偿债困难, 应收账款收不回来, 到国外追讨账款又需要花费很高的成本, 其结果是企业产生大量的坏账, 资金周转困难, 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二、我国目前企业财务风险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差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企业的财务活动不再局限于本企业、本行业之内, 而是处在全球经济运行的链条之中, 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变, 外部环境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和威胁, 如此次金融危机带来的银行利率变化, 汇率波动、通货膨胀程度等等。目前,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意识差, 对未来利率、汇率以及国际经济形势不能准确预测, 当外部环境发生改变时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 只能被动地承担财务风险的损失。如果能建立起有效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和化解利率、汇率等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一系列的风险, 那么在面对金融危机时, 就能把企业的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保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二) 资本结构不合理, 容易造成流动性短缺

企业的资本结构主要是指企业的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包括属性结构和期限结构两个方面。目前, 我国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属性结构的不合理和期限结构的不合理两个方面。

1. 资本属性结构的不合理

资本属性结构的不合理是指企业债务资本比例过大, 由于杠杆效应, 企业在获得较高预期收益的同时会面临相当于债务资本数倍的风险, 一旦经营不善, 企业将面临巨大的偿债压力。

2. 资本期限结构的不合理

资本期限结构不合理是指企业的债务资本的期限结构没有实现与产生现金流的资产期限结构相匹配, 例如企业存在大量的短期应付债券或应付账款, 而流动资产较少, 这会导致企业到期的利息或债务没有足够的流动性予以支付, 资金链断裂, 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之中。

(三)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指对导致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以及财务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 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建立起有效的财务风险预测和防范体系,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使企业能够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及时和必要的处理, 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目前, 我国对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应用还处于不完善的阶段, 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定量分析适用性和实效性差

我国目前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大多没有结合企业的行业和市场特性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建立适用于本企业的定量分析指标体系。此外, 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与企业的生产、销售系统相互独立, 造成数据传递不及时, 定性分析不能包含应有的数据, 影响了定量分析结果的实效性。

2. 忽视定性分析的作用

我国大多数企业都建立有定量分析的指标体系, 采用数理统计的评价方法, 使得财务风险预警信号较为客观和精确, 但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一个由人来控制的过程, 很多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是无法进行有效量化的, 如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财务人员素质、人员流动状况和顾客满意度等, 这就需要企业进行有效的定性分析, 通过建立适用于本企业实际的定性分析体系, 结合定量分析的指标体系, 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预警。

三、加强财务风险防控的措施

(一) 增强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

企业要应对的外部环境不仅包括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利率变化、通货膨胀等与财务风险相关的因素以及企业的债权人、供货商和客户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情况, 而且要关注全球的经济形势、外汇汇率变化以及进口商所在国的情况等。面对如此复杂的外部环境, 企业应该建立起完善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通过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和配备高素质的财务风险防控人员, 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系统性的、连续性的观察和分析, 通过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合理预测, 实现主动性的、前瞻性的风险规避和转移, 并且尽可能地利用预测结果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例如, 在通过银行贷款 (浮动汇率贷款) 进行企业融资后, 如果预测未来利率会升高, 企业就要准备更多的流动性以备支付到期的利息, 避免由于流动性不足以支付增加的利息而导致企业再融资成本的增加或遭受诉讼的风险。

(二) 优化资本结构, 降低财务风险

流动性风险会引起企业资金链的断裂从而直接危及企业的生存。引起企业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不合理的资本结构, 包括不合理的资本属性结构和资本期限结构。因此, 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成为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

1. 优化企业资本属性结构

在企业的资本属性结构中, 如果只进行权益资本融资, 则风险最小而成本最高。如果只进行债务融资, 则成本最低而风险最大。因此, 最优的资本属性结构即实现以上两者的平衡, 这就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资产规模、可融资渠道和经营情况等因素, 通过数理模型确定企业最优的资本属性结构, 在适度可控的财务风险内, 充分发挥债务资本的杠杆作用, 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2. 优化企业资本期限结构

要对企业筹集的资本进行统一的核算, 对债务资本结构与企业资产的现金流的期限进行合理匹配, 保证企业的利息或到期债务有足够的流动性进行支付。对资本的期限结构要进行动态管理, 根据时间的变化, 对资本期限结构进行实时的匹配管理, 确保企业时时保持足够的流动性水平。

(三)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加强财务风险防控

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预防财务风险发生的有效措施, 企业要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不断完善, 定性与定量相互配合, 在财务风险出现征兆时及时预警并采取控制措施。

1. 完善定量分析指标体系, 扩大数据来源

要结合企业的行业和市场特性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 建立适用于本企业的定量分析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要包括反映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和营运能力等几个方面的指标, 从多个角度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此外, 还要建立起顺畅的企业内部信息的沟通渠道, 以保证企业的管理、生产和销售等各方面的信息能够及时地被纳入到定量分析指标中去, 增加定量分析预测的实效性和财务预警机制的有效性。

2. 重视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配合使用

在进行定量分析指标体系建设的同时, 也要重视定性分析, 对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财务人员素质、人员流动状况、顾客满意度等非定量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 配合定量分析结果, 更好地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警。

财务监控防范金融风险 篇6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及金融危机的影响

企业财务风险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形成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而狭义的财务风险仅指筹资风险。财务风险以资本运动环节的存在形态分析,可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类。

(一)筹资风险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债务性质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支出有抵税作用,债务资本比较低,又不会稀释股权,客观上促使企业依靠债务杠杆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现金需求,但易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偿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下降,如果企业没有有效的现金流入量支持,就会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因此,企业可能会因为举债经营而产生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现实中,许多企业往往过度利用财务杠杆带来不合理的资本结构,加重了企业的财务负担,而金融危机会影响到银行的放贷行为,从而加大企业资金短缺现象,不但可能会使企业失去信用而加大其财务风险,且会因逾期还款而加大融资成本。

(二)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即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而无法取得期望投资报酬的可能性。由于许多企业没有通过周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未经深入了解投资项目的风险,只注重眼前利益,不顾自身能力和发展目标,投资决策随意性大,将资金大量投资在回收期长、风险高的项目中,往往不能获得预期收益,且投资无法按期收回,将会使企业无法按期偿还债务,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金融危机会对投资者与消费者的预期产生重大影响,带来更大的系统性风险,可能会使企业原本合理的投资项目无法实现预期的投资报酬,使企业蒙受损失。

(三)信用风险

在现代激烈的竞争机制下,企业往往大量运用商业信用促销,但部分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在事先未对付款人资信情况做深入调查的情况下,盲目采用赊销策略,同时过于宽松的信用政策、赊销过多且信用期限较长会产生大量应收账款。应收账款高居不下,一方面会降低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金融危机的出现会影响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预期,进而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致使企业的产品难以销售出去,同时,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部分企业信用失衡,客户不能及时足额偿还贷款,从而使企业资金链断裂。

(四)分配政策风险

利润分配的实质是股利派发和企业留存彼此间的分割问题,会对企业的现金流产生重大影响。若企业实施不当的分配政策,势必迫使企业不断从外部获取满足企业扩张的资金需要,可能会加大企业到期偿债的风险,使企业承受更大的财务风险,尤其是当企业处于资金紧缺时期,大量派现会大大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金融危机环境下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为了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企业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范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一)客观分析宏观环境变化,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当前金融危机环境下,企业应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认真分析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尤其是对国家的产业政策、行业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及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充分分析,探索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出各种应变措施,从而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系统因素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加强财务预警和监测

企业应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收支情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通过定量指标的计算和定性问题的分析,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并适时对风险信号进行监测,根据其形式原因及发展趋势,制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如通过分析资产负债率、现金流等指标变动情况,对可能出现的资金风险,提前做好应急预案;通过加强存货及应收账款管理,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对企业经营状况和经济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对不同的风险程度设定不同级别的财务预警信号,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使管理者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三)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

企业要防范财务风险就要抓好企业内控制度建设,应通过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职责,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监管工作程序,落实好分级负责制,筑起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

(四)积极进行纳税筹划,优化资金流量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应及时了解最新税制变动情况,尤其应关注企业税收减免方面的税制变动,同时,企业应保持与税务人员的联系,及时反映企业的经营现状,尽可能申请到对企业有利的税收优惠,从而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同时,企业应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筹资等各项活动进行事先谋划,进行纳税筹划,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既要做到依法纳税,又要避免资金过快地流出,从而优化企业现金流量,为企业减轻纳税负担。

(五)将风险管理意识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防范财务风险应当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自觉树立风险管理观念,充分评估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

1. 重新审视和评估企业发展战略,避免盲目举债扩张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应特别注意保证资金链的完整性。企业在财务预算中应重新审视和评估企业发展战略,在慎重考虑资金成本、财务风险等因素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资本结构和合理筹资方式,争取把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保证既能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要、降低综合资本成本率,又能将企业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2. 科学地进行投资决策

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避免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提前做好投资预算,充分考虑到投资项目所包含的风险,做好投资项目现金流量预测,对各种可行方案认真进行分析评价,充分考虑收益和风险的关系,从而合理确定资金的需要量和投入时间并合理预测投资效益,通过实行严密的可行性研究,降低实际投资收益偏离预期投资收益的可能性和程度,尽量将风险高而收益低的方案排除在外,以有效控制投资项目风险;同时,企业应对投资项目的风险采取规避措施,如利用出售或外包实现风险的对外转移,通过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及时分散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使企业以最小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

3. 加强对企业信用风险的控制,提高资金运行速度

企业应该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在保证产品的质量和销量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销售方式和结算方式,保证顺利实现产品销售,完成由产品资金向结算资金的转变。同时,企业必须加强对应收账款管理,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注重对客户信用状况调查,提高信用分析能力,根据客户信用等级制定不同标准的信用政策,控制应收账款规模,减少坏账的发生;密切关注应收账款回收状况,根据其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企业坏账准备金制度,适当提高坏账准备金比率,同时,保证正确及时地进行坏账冲销,避免某一会计期间发生巨额坏账损失给企业带来的财务危机,充分体现财务管理的稳健性原则;在应收账款催收工作中,企业应建立应收账款回收责任制,激发销售人员及相关财务人员的工作责任感,财务部门应定期编制账龄分析表,及时掌握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定期采取相应的催款措施,以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

4. 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控制收益分配风险

在收益分配方面,企业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以调动各部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积极应对金融危机。股利政策的制定既要有利于保护投资者(股东)的合法权益,又要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因此,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企业应采取低股利政策,同时,通过建立健全企业的积累分配机制,及时足额增补企业的自有资金、壮大企业经济实力、提高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使企业安然度过危机。

财务监控防范金融风险 篇7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 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指企业筹集资金时受到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 到期无法偿还债务本息的可能性。金融危机后, 全球经济市场萎缩, 需求大幅下降。企业出口压力增大, 销售急剧减少, 而材料、人力资源成本上升导致企业净资产减少。同时, 金融危机后, 全球资本市场萎靡, 企业难以融资或融资成本较高, 企业资金压力陡增, 债务本息无法偿还的可能性增大。

(二) 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投资后, 受到市场风险因素影响带来的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甚至本金损失的可能性。投资活动是企业重要的理财活动, 企业投资成功, 将获得长足发展;企业投资失败, 则将对自己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倒闭。金融危机后, 全球市场受到严重冲击。原油、证券、房地产等多个投资市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 投资环境更加恶劣, 投资风险日益增大。

(三) 资金回收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的主要表现就是应收账款风险, 虽然应收账款可以带来利润, 但并未带来企业现金流的增加, 还会使企业因为垫付利税而加速现金的流出, 导致财务风险水平上升。金融危机后, 很多企业受到冲击生产难以为继, 纷纷倒闭, 大量企业应收账款变成呆账、坏账, 进一步恶化企业生存环境。金融机构也因为企业纷纷破产而产生大量坏账、呆账, 从而导致其缩小信贷空间, 使企业融资更加困难。

(四) 汇率、利率风险

汇率、利率风险是指企业因汇率、利率波动而引起的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或可能导致的损失。金融危机后, 美元贬值, 人民币相对升值, 导致我国出口企业产品成本上升, 竞争力减弱, 企业经营风险增大。而国内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带来的利率波动, 也会对企业现金流造成影响。

(五) 经营管理风险

经营管理风险是指企业因运营管理的波动而引起的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或可能带来的损失。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 很多企业管理水平有限, 权责不明确, 机构设置不完善, 管理结构不合理, 内部制度不健全, 这些在经济高速增长期尚能因为外部环境的良好而遮掩过去, 而在金融危机爆发则往往会成为企业的致命漏洞。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一) 风险意识不强

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 之前又经历了一轮高速增长期。很多企业在面临长期经济繁荣的大好形势下, 缺乏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 不去加强自身风险管理, 健全财务制度, 建立财务预警, 在市场一片叫好声中看不到面临的危险。当危机爆发时, 企业往往因为不能及时防范应对而导致企业处于高度风险状态, 企业运营受到极大影响, 甚至走向破产倒闭。

(二) 财务结构不合理

金融危机前我国经济经历了一轮长期高速的增长, 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追求自身的快速发展, 往往选择高负债运营。同时, 在之前经济形势良好的局面下, 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增长和开发新的增长点, 往往盲目扩大投资。金融危机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高负债、多投资的现象, 财务结构极不合理。后金融危机时期, 受市场不景气影响, 企业融资风险和投资风险加剧, 之前债负过重和投资规模过大将为企业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 企业的资金链面临崩断的可能。一旦发生资金周转不畅, 不能及时偿还到期债务, 财务风险变为现实危机, 企业很可能因此而破产倒闭。

(三) 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市场经济中, 企业必须接受市场环境的制约。不同市场环境中, 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水平是不同的。当市场经济整体向好时, 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小, 企业经营压力较轻。当市场经济整体向差时, 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加剧, 企业经营压力增大。金融危机爆发后, 市场环境严峻, 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恶劣, 财务活动中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企业财务风险急剧上升。

三、企业的风险控制及应对策略

(一)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市场经济下,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无时无刻不存在风险。企业必须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念, 建立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 积极应对企业财务活动中面临的风险。企业管理层要重视财务风险管理, 健全内部制度, 完善财务预警机制和监督机制建设, 做好积极应对财务风险的充足准备。企业可以外派专门的财务总监对企业进行财务管理, 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和监督, 及时反馈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大风险事项, 有效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同时管理层要密切关注市场环境变化, 在外部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 防止企业因为应变滞后而步入财务危机。企业应密切同上下游合作企业的关系, 保持企业外部环境稳定, 同时积极创新, 依靠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等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开发利润蓝海, 提高企业整体抗风险能力。

(二) 优化企业财务结构

后金融危机时代, 企业必须着力优化自身财务结构, 降低负债比例, 加强现金流管理, 提高企业流动性, 才能增强自身抗御风险能力。从企业生产经营来看, 负债运营虽然能有效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 为企业带来资金杠杆效应, 但其隐含的风险也不能忽视。过高的负债比例会加重企业负担和财务成本, 引发企业资金链断裂。企业必须优化配置资产结构, 合理控制负债水平, 调整企业长期负债与短期负债结构比例, 考虑长期债务与企业自身的匹配问题, 规避短期债务不能偿还的风险, 充分发挥负债杠杆的最大效用。同时企业应积极加强现金流管理, 建立财务预算编制计划, 控制企业资金流出, 提高应收账款流动性, 保证企业有充足的资金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后金融危机时代, 企业还应避免盲目扩大规模和进行多远投资, 因为危机时代, 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扩张带来的资金压力和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大。而经济危机带来的全球资本市场低迷, 也导致投资市场不确定性增加, 投资风险加大。这时, 企业应避免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和投资, 应保持充足的流动性以应对财务风险。

(三) 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缺乏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是企业财务风险水平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 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 提高约束力。企业可以通过委派财务总监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大项目和重大问题及时向上反馈。同时企业可以实施内部制约制度, 对互斥的岗位实行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如会计和出纳不得由同一人担任。建立回避制度, 财务人员的亲属不得担任出纳。严格收支管理, 实行印章分开保管, 严禁由一个人独自保管。重大资金使用审批实行集体决策和联签制度, 防止个人擅自决策和签批。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管理。完善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定期核对应收账款, 严格控制贷款发放, 做好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加大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和风险意识培养, 选任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 加强内部财务监督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来加强对企业内部财务活动的管理和监督。内部审计控制是衡量企业经济活动是否合理、合法的独立评价系统, 是对其他监督控制的再监督。内部审计应保证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避免与其他部门的利益关系, 以确保审计部门规避陷阱, 将发现的重要问题及时反馈管理层。小微企业不具备建立内部审计控制条件的, 可以通过聘请外部审计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 不少企业面临财务困境, 生存空间进一步收缩。当前, 世界经济整体呈现复苏回暖态势, 但金融危机影响仍在持续, 外部环境依然恶劣, 企业财务风险形势依旧严峻。文章将以后金融危机时代为背景, 分析金融危机后我国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据此提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及防范对策, 为企业有效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财务风险, 加强自身财务管理, 防范财务危机, 实现企业既定经济效益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金融危机后,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防范

参考文献

[1]李羽佳.后危机时代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J].国际商务财会, 2010, (5) .

财务监控防范金融风险 篇8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 金融风暴的寒流席卷全球, 全球经济迅速衰退, 很多国家一夜之间就跌落到濒临破产的边缘。随后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 使得欧债危机不断恶化, 欧洲经济前景愈发黯淡, 全球经济都面临严峻挑战。金融海啸已经走过了第五个年头, 但是它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仍然历历在目, 遭到强破坏的全球经济需要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复苏过程。在后金融危机时期, 我国经济总体上也放缓了前进的步伐, 实体经济增长呈现疲软状态。作为被世界关注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如何进行经济复苏, 长期以来都是很多学者在思考和关注的问题。在新经济形势下, 一方面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使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小企业资本规模小、融资难、成本高、利润低等一系列经营困境暴露无疑, 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一座大山。面对极其复杂而又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问题日益突出。在后金融危机时期, 中小企业为了更好的持续稳定发展下去, 不断提升防范财务风险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 企业财务风险的含义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种财务活动中, 由于各种难以预测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存在, 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目标有所差异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可以分为狭义的财务风险和广义的财务风险。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通过举债的方式筹集资金, 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中, 由于环境及其他难以预料的因素的影响, 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取得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有所差异。对于本文来说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广义的财务风险。

3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3.1 企业投资决策的失误

中小企业本来就资金链紧张, 所以投资就更需谨慎。企业一旦由于投资决策失误, 借债无门, 经营周转不灵, 很容易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 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一方面, 一些中小企业为了想做大做强, 盲目的投资新项目, 不断的扩大企业生产经营。每当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投资者就重新建厂, 购置机器设备扩大生产规模, 却因为缺乏对投资项目和整个市场的分析和评估, 导致产品还没投放入市, 却已日渐被市场所淘汰, 从而使资金全部都压死在不动产上, 造成存货过多, 产品无销路, 资金周转不灵, 最终导致破产。另一方面, 一些中小企业则过多的将资金集中在中长期项目, 虽然这些项目从长远来看收益大、报酬多, 但需投入的资金多、时间长, 使企业很难保持现时的竞争优势, 严重时可能会陷入资金短缺、财务周转不济的困境, 从而形成财务风险。

3.2 流动资产管理的控制力不足

流动资产管理混乱无序几乎成为中小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通病。有些中小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 无形中增大了资金的闲置成本。有些企业在资金使用时缺少预算安排, 过量购置不动产, 导致经营中资金周转不灵, 无法到期偿还银行贷款, 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一些中小企业不重视应收账款的管理, 导致资金的大量占用。在市场激烈竞争情况下, 中小企业往往忽略了自身的财务状况, 盲目的放宽信用政策, 通过商业信用、赊销、分期付款等方式扩大销售, 抢占市场份额, 提高销售收入, 获得利润。虽然增大了利润, 但却使应收账款逐渐增多, 居高不下, 最终造成大量应收账款沉淀, 回收困难或形成呆账。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对存货的有效管理。在生产经营中, 很多中小企业对原材料市场和产品销售市场不能准确预测, 不能很好地维持供需平衡, 造成很多中小企业盲目生产, 存货积压现象严重。同时中小企业也缺乏专业的存货管理人员, 往往不考虑存货的持有成本和最佳存货量, 没有完善的存货控制系统。混乱的存货管理, 轻者会影响资金的正常运营, 重者会完全中断资金链, 造成资金周转不灵、呆滞、甚至停产。

3.3 管理者对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意识淡薄

由于许多中小企业都是属于个体、私营性质的, 并且以家族化企业居多, 管理者往往一手遮天, 独揽大权, 是典型的集权制管理模式。他们往往自身就缺乏风险意识, 财务人员也多采用自家亲戚或请代帐公司, 造成账目混乱, 没有完善的财务制度。对财务风险更是全然不知, 根本不设立财务风险的预警分析系统。由于企业管理者本身就缺乏对财务风险预警的认识, 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又太低, 对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差, 导致风险管理工作较为落后, 大部分企业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就因为这样, 一旦发生财务危机, 就会毫无招架之力, 乃至危及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4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4.1 加强投资风险的控制

作为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在投资时要冷静对待。不要只重视眼前利益, 更要论证投资风险与收益是否匹配, 未来项目的发展前景是否良好, 在决策中尽量做到稳健性、风险性和收益性的最佳组合。要注重投资决策者的素质培养, 加强市场调研, 一定要对市场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对将要实施的一系列新举措进行充分的分析评估, 而不能按自己的意愿不切实际的盲目行动, 生搬硬套, 要寻求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同时, 要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作用, 在确定投资前要对项目财务风险进行评估, 分析投资的可行性, 让财务分析发挥其作用。再则, 管理者不要将资金投放在很多个项目上, 这样不仅会分散投资, 而且会使资金变得更加紧张。要尽可能将资金多投放在一些精、专、特的产品项目上, 在核心技术研发上下功夫, 加强自主创新, 培养自主品牌, 拥有更多的知识产权, 加快升级转型, 这才是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硬道理。

4.2 提高流动资产管理的控制力

财务人员要定期培训, 提高财务素质, 做好本职工作。做到银行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的日清月结, 定期与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 月末编制好现金流量表, 以便于对企业整体的现金流量状况做出客观评价。同时加强对现金流入、流出的动态管理与控制, 现金余缺时进行及时调整, 保持最佳现金持有量。中小企业可以对应收账款实施追踪分析, 做好应收账款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赊销前要了解客户的信用评级, 应收账款一旦形成, 企业就有必要对客户赊购后的经营情况、偿付能力进行追踪分析。另外, 中小企业应该对现有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 制定科学的讨债政策, 努力提高应收账款的收现效率, 降低坏账损失。财务部门要尽力做好存货成本与存货收益之间的权衡, 既要保证储备一定量的原材料和产品, 来应对市场的变化, 又要避免存货积压, 控制好存货的最优进货批量, 并且争取能够达到一定期间内存货总成本最小。此外, 企业要保持必要的保险储备, 减少和避免意外事件所造成的损失。

4.3 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对于没有预警体系的中小企业, 应该及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对于已经建立预警体系的中小企业要总结以往经验, 去调整、完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力求保证建立实时、全面、动态、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财务预警系统包括短期财务预警系统和长期财务预警系统。短期财务预警系统主要是通过现金预算发现和控制财务风险。现金预算是以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为依据编制的, 用来反映预算期内企业现金收入和支出情况, 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 一旦发现现金余缺的现象, 经营者能够及时查找原因、尽早防范, 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则是运用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监控财务风险。构成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财务指标通常应包括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经济效率和发展潜力四个方面, 以便从不同的财务角度, 科学、合理、综合的反映财务状况。长、短期财务预警体系的配合使用, 能有效的对企业日常财务运行情况进行连续监测, 从根本上消除财务隐患, 将财务危机遏制在萌芽中。

摘要:主要对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进行分析, 提出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旨在更早地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因财务风险而产生的财务危机和生存危机, 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研究结论对于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社会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成因,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高楠.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策略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 2008.

[2]曹璐.浅谈中小企业存货管理问题[J].时代金融, 2013, (2) .

上一篇:荣昌校区下一篇:计算机考试系统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