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黄疸护理

2024-06-25

新生儿的黄疸护理(精选十篇)

新生儿的黄疸护理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中有30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22±0.56)d,平均体质量为(2.81±0.42)kg,平均黄疸发生时间为(2.56±0.41)d。实验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实验组中有29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21±0.55)d,平均体质量为(2.80±0.41)kg,平均黄疸发生时间为(2.54±0.40)。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干预措施:

(1)用药护理。新生儿黄疸症状出现一般采用口服西药的方式来治疗黄疸,西药一般有茵栀黄口服液(北京华润高科天然药物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1020607,10毫升一只装),护理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按照相关医嘱来掌握用药剂量,口服药物的调节温度以28~38°为最佳;喂药时需要抬高患儿的头部,服药后一旦出现呕吐情况时需要进行轻微拍背处理,及时做好睡眠记录以及有无呕吐记录等。

(2)抚触护理。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抚触,1d2次,每次10min~15min左右;轻轻按摩患儿的四肢、胸部以及腹部等;

(3)基本病情观察与护理。护理工作人员需要仔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情况,详细记录患儿的体温、黄疸出现的时间、体表分布以及呼吸状况等;

1.2.2 实验组

实验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下几种干预措施:

(1)患儿家属心理护理。医护工作人员应该积极主动地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与交流,尤其是对心理压力比较大的患儿家属,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语言,以最为真挚地态度来缓解患儿家属的紧张感与不安感,希望患儿家属能够树立起信心;

(2)蓝光照射护理。脱去患儿衣服,使用眼罩遮盖患儿的眼部,让患儿能够逐渐适应黑暗,将调节箱的温度调整至30℃;

(3)健康教育护理。详细地向患儿家属介绍患儿的生理特点,让患儿家属能够采取正确地措施来护理患儿;与此同时告知患儿家属出现黄疸的主要原因,叮嘱患儿家属能够观察患儿的吃奶情况以及皮肤颜色等;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黄疸指数以及护理总满意度率。

1.4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患儿接受相关治疗后,黄疸症状完全消失、血清胆红素恢复正常;有效:患儿接受相关治疗后,黄疸症状基本消失、血清胆红素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患儿接受相关治疗后,黄疸症状未消失、血清胆红素未恢复正常。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50/52),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8.85%(41/52),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第1d、3d、6d黄疸指数比较

实验组第1d、3d、6d黄疸指数分别为(6.14±1.73)、(8.41±1.32)、(9.13±1.31),对照组第1d、3d,6d黄疸指数分别为(6.89±1.85)、(8.82±1.37)、(13.34±1.15),实验组第1d、3d、6d黄疸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患儿转黄时间与胎便初排时间比较

实验组转黄时间与胎便初排时间分别为(31.42±1.00)h、(2.14±0.13),对照组转黄时间与胎便初排时间分别为(57.11±2.32)h、(5.31±0.45),实验组转黄时间与胎便初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一旦未进行及时处理,发展成核黄疸,严重者会直接导致患儿死亡或者智力出现障碍[2,3]。从上述角度来看,密切观察新生儿黄疸的病情发展,与此同时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法能够显著降低患儿的胆红素水平,改善疾病的预后效果。护理干预的最终目的在于能够有效减轻患儿的黄疽程度,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输液通畅;(2)保持呼吸通畅;(3)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第1d、3d,6d黄疸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能够降低黄疸指数。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疽治疗效果及黄疸指数的影响较为显著,能够显著降低黄疸指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闫艳,姬生芹,陈展等.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及黄疸指数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15(5):3097—3097.

[2]张晓芳.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及黄疸指数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11(21):26—27.

新生儿黄疸的中医临床护理 篇2

34. 94%[1]。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多不用治疗,而病理性则可能引起后果严重的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导致患儿出现死亡或神经系统后遗症。我院对该病采取中医治疗、预防、护理,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选取 年1 月~ 年10 月我院出生的全部新生儿黄疸病例,,共27例。其中生理性黄疸16 例,病理性黄疸11 例。根据临床表现,轻度黄疸15 例,中度9 例,重度3 例。患儿住院天数最短5天,最长10天。27例患儿中,足月儿19 例,早产儿8 例;女婴12 例,男婴15例。

1.2护理方法

1. 2. 1 一般护理 每天在护理时至少要测4 次体温,观察是否有发热,若发热说明有并发症产生,应及时处理;嘱产妇及时给新生儿供给奶水,注意患儿吮乳情况,若患儿吮乳有力,进食量亦可,并多喂水保证热量供应。在护理时应注意脐部清洁,并每日勤换柔软的尿布。

1.2.2重点护理 皮肤是重点观察项目,应注意观察其皮肤面目黄染的发生时间、颜色深浅,消退及加深时间等。若黄染的发生时间过早、过晚或时间过长,其颜色较深,或该退不退,均说明其黄疸为病理性黄疸,病情较重,应及早治疗。观察小便时,应注意小便的`颜色深浅。

1.2.3 辨证施护 护理人员掌握好药物的性能与禁忌,根据不同分型辨证施治施护,如湿热熏蒸型选用茵陈蒿汤加味;感受邪毒型选用犀角散加减;寒湿阻滞型选用茵陈理中汤加味,瘀血内阻型常选用血腑逐瘀汤加减。

2. 结果

2. 1 护理结果 全部病例均痊愈,无一例发生胆红素脑病。随访患儿均生长发育正常,无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2.2 护理疗效判定

依据高等医学院校4 版教材《儿科学》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2] ,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05/ umol/L ,早产儿>256umol/ L 为病理性黄疸;如小于以上数字则为生理性黄疸。痊愈:辨证施护后黄疸消失,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 ≤17. 1umol/ L) ; 好转:肉眼观察皮肤黄疸消退,血清胆红素下降,但未降至正常值( ≤17. 1umol/ L) ; 无效: 黄疸未消退,血清胆红素持续不降。

3. 讨论

中医认为:黄疸的出现多由孕母感受湿热或寒湿传入胎儿,或小儿出生后感受湿热邪毒所致。无论孕母怀胎,还是小儿出生后,感受湿热或寒湿之邪而致病发病,皆有湿在其中。其治法为热则清之,寒则温之,湿则化之、祛之。临床常将其分为湿热熏蒸、感受邪毒、寒湿阻滞、瘀血内阻四个证型进行治疗。

祖国医学的精髓在于辨证施护,而中医护理的关键也是辨证施护,在本组患儿的治疗中,中药茵陈至为关键。茵陈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是治疗黄疸的主药。由于其作用突出,故可配伍用于各型黄疸。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茵陈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在增加胆汁分泌的同时,也增加胆汁中固体物、胆酸和胆红素的排出量。因此,茵陈在治疗黄疸时,是必不可少的药物。在辨证治疗新生儿黄疸要注意小儿年少,用药时宜轻宜小,中病即止[4]。虽然用药是医生的职责,护理人员也要掌握好药物的性能与禁忌,对临床观察病情、判断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很有帮助。

新生儿黄疸主要表现为: 皮肤黄、目黄、小便黄,大便颜色淡或呈白色,出现发热、拒食、精神不好、嗜睡、两眼呆滞等症状。因此在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中,皮肤是重点观察项目。应注意观察患儿皮肤面目黄染的发生时间、颜色深浅,其颜色是逐渐加深,还是逐渐消退,加深及消退的时间等。如果黄染的发生时间过早、过晚或时间过长,且颜色较深,或该退不退,均说明其黄疸为病理性黄疸,病情较重,应及早治疗。观察小便时,应注意小便的颜色深浅,闻尿味臊淡或重,如颜色深黄,尿味臊重,说明湿热较重;如颜色淡黄,尿味不大,说明其湿热不重。患儿大便的颜色为黄色味大,说明其热象较重;若为灰白,说明有瘀血内阻[3]。

总之,新生儿黄疸除给以及时积极治疗外,临床护理也非常重要,特别是辩证施护,更能有效地促进黄疸婴儿的康复,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本组27 例新生儿黄疸经合理的护理,收到很好的疗效,说明辨证施护在本病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高桂娥,综述,吴曙粤,新生儿黄疸的中医药治疗概况,广西医学,,11月,29(11):1732-1734

[2]王慕逖,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05.

新生儿的黄疸护理 篇3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260-02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的累积而引起皮肤、巩膜黄染的现象,分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两类。

1临床表现 生理性黄疸表现为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出现巩膜黄染,4-6天后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第3周;病理性黄疸表现为黄疸可发生在出生后24小时内,或持久不退,或退而复现,或进行性加重,可伴有其他疾病表现,如核黄疸:黄疸明显加重,开始有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继而出现呻吟、尖叫、抽搐,若治疗不及时,部分患儿可死于呼吸衰竭,幸存者也可出现智力障碍、脑瘫等后遗症。因此,对新生儿黄疸不容轻视,现就其护理总结如下:

2护理

2.1 密切观察病情 观察患儿的皮肤颜色、巩膜、大小便的色泽变化和生命体征,可评估黄疸进展情况、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若有拒食、嗜睡、肌張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2.2促进胎粪排泄

2.2.1尽早喂养,保证营养供给。初乳可促进胎粪排泄[1],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母婴同室,早接触,早吸吮,母乳不足可添加配方奶粉,增加摄入量,促进肠蠕动,加快胎粪排出,减轻黄疸[2]。

2.2.2 使用肛表测量体温,即可准确测量体温,又能刺激肛门和直肠,引起排便反射,促进排便。

2.2.3 增加新生儿游泳次数,通过游泳全身运动,可增加摄奶量,促进肠蠕动,加快胎粪排出。

2.3 病室环境 适当通风,室温适宜,注意保暖,保持室内安静,对于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室内配备吸氧装置、急救车及急救药品、病室每日消毒一次。

2.4 用药护理 生理性黄疸患儿可喂葡萄糖水帮助退黄,也可遵医嘱给予口服苯巴比妥那、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有助于建立肠道正常菌群,促进排便,有利于预防和治疗黄疸;病理性黄疸,除给予一般的退黄处理外,还应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肝酶诱导剂;及时纠正酸中毒,输液时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切忌快速 输入高渗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2.5 光疗护理 蓝光治疗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的方法[3]。蓝光治疗前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充分了解蓝光治疗的意义。蓝光治疗时用黑色眼罩保护眼睛,同时保护好会阴,按时哺喂,以防脱水。光疗结束后,除去眼罩,用消毒纱布覆盖眼睛3-5min,以适应光线,并检查全身皮肤有无损伤。

2.6 心理护理 及时向患儿家长解释病情、治疗效果及预后,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对留有后遗症者,指导家长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3 小结

对所有的新生儿,不论是否出现黄疸,都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素重吸收。对早产儿,黄疸出现早、发展快的新生儿应高度重视。做好健康宣教,让家属懂得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更好地配合治疗,是预防核黄疸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李彩霞,王世爱. 两种喂养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8):36-37.

[2] 汤文君,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0例临床分析. 广西医学,2008,30(1):117-118.

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新生儿黄疸50例, 男27例, 女23例;早产儿14例, 足月儿36例;其中18例在出生3 d~5 d出现黄疸;轻者可见面颈部和巩膜黄染, 重者黄染可涉及躯干、四肢, 有时呕吐的胃内容物呈黄色, 粪便多呈黄色。

1.2 结果

50例新生儿黄疸中3例在蓝光治疗出现轻微皮疹, 蓝光治疗停止后皮疹自行消退, 2例出现轻微腹泻, 停止蓝光治疗后症状减轻, 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2 护理

2.1 治疗前准备

2.1.1 蓝光荧光灯准备

光源采用蓝光, 单面照光用40 W蓝光荧光灯5支~10支, 平列成排或成弧形;双面照光时上下各装20 W蓝光荧光灯4支~9支, 灯管距皮肤33 cm~50 cm。

2.1.2 蓝光治疗箱的准备

检查灯管是否全亮, 不亮应及时调换, 保持灯管和反射板清洁, 如有灰尘时应先擦去, 以免影响治疗效果。蓝光治疗箱要预热, 如果是单面照光应以软棉垫垫于箱内, 双面照光时用软布固定在箱内的四周, 以防患儿活动时撞伤。待箱内温度为30 ℃ (早产儿及极低体重儿箱内温度为32 ℃~34 ℃) 、湿度在50%~60%时才将患儿放入内。在登记本上记录治疗开始时间, 因灯管连续使用2 000 h~2 500 h后蓝光能量输出减弱需要换新灯管。

2.1.3 患儿准备

光照前一般先洗澡, 以减少感染, 禁忌在皮肤上涂粉和油类, 以免阻碍光线照射皮肤。治疗前测体温, 然后将患儿裸体放于箱内, 尽量暴露皮肤, 使之与蓝光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以提高疗效。治疗时应使患儿四肢尽量舒展, 尿布面积要小 (根据患儿的体重选择合适的纸尿裤) , 单面照光时每隔2 h给患儿翻身1次, 使其背部皮肤轮流照射。应剪短患儿指甲, 防止因两手舞动而抓破皮肤。双面照光时应给患儿戴上棉制手套和足套, 防止其因哭闹而手脚舞动抓破皮肤, 头部枕上头圈, 防止头部直接接触平硬的玻璃板而引起不适。治疗前用眼罩遮盖患儿双眼, 防止损害视网膜, 会阴部用纸尿裤裹好, 男婴要注意保护阴囊, 用黑遮光布将男婴阴囊周围遮住。

2.1.4 心理护理

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 因患儿是裸体接受蓝光治疗, 家长会担心光辐射对患儿的影响, 担心患儿烫伤, 担心治疗效果, 担心有无后遗症等, 要耐心详细地给家长介绍治疗效果, 减轻家长的心理负担, 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2.2 治疗中的护理

2.2.1 严密监测体温和箱温

蓝光治疗下箱内温度应保持在32 ℃, 湿度保持在50%~60%, 巡视时注意纠正。每隔2 h测体温1次或根据病情需要随时测体温, 使体温保持在36 ℃~37 ℃。一般超过38 ℃需做降温处理。

2.2.2 保证水分及营养的供给, 防止脱水

蓝光治疗过程中要保证水分及营养供给, 定时喂奶或按医嘱静脉输液, 由于蓝光治疗下的小儿易哭闹、易出汗, 显性及不显性失水增加40%, 稀便中水分比正常儿也要损失2倍以上, 所以, 蓝光治疗时水的需要量增加全日总量的15%~20%。应耐心喂养患儿并记录出入量。黄疸期间患儿常表现为吸吮无力、食欲不振。护理人员应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 保证奶量及水的摄入。对于特别好动者可遵医嘱口服苯巴比妥, 既可减轻黄疸, 又可以起到镇静的作用。蓝光治疗时喂养会有一定困难, 喂养时应密切观察患儿呕吐、腹泻情况, 防止误吸。

2.2.3 严密观察病情

蓝光治疗前后需抽静脉血测血清胆红素, 以观察疗效。蓝光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体温、心率、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 尤其在蓝光照射时加强监测次数, 注意保暖, 确保体温稳定, 及时发现呼吸变化并积极处理。注意黄疸的部位、程度变化。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 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 以促进大便及胆红素排出。如患儿呕吐、出汗、大小便等污染应及时清除, 以免影响光疗。神经系统主要观察患儿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 从而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观察皮肤有无发红、干燥、皮疹, 患儿是否烦躁、嗜睡、发热、腹胀、呕吐、拒食。注意吸吮能力、哭声变化等, 若有变化应及时采取措施通知医生, 并做好记录。对特别瘦小的患儿骶骨部可因长时间压迫或摩擦而引起皮肤受损, 应及时为患儿更换体位并按摩。

2.2.4 预防感染

医务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 护理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要认真洗手, 做好患儿皮肤护理, 及时更换尿布, 预防尿布疹和臀红的出现。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必要时以0.5%碘伏擦拭。及时清除眼部分泌物, 以生理盐水棉球清洗眼部及其周围皮肤, 每日3次, 预防眼结膜炎发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技术, 以防止感染。

2.3 治疗后的护理

在蓝光治疗结束前将包裹用的衣服预热, 蓝光治疗结束后应以轻柔的动作摘取患儿眼罩, 再次给患儿洗澡或温水擦浴, 并检查患儿全身皮肤的颜色及有无破损, 继续观察皮肤黄疸有无反跳现象, 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意识、四肢肌张力、吃奶等情况, 及时向医生反映病情。停用蓝光箱后做好终末消毒, 箱内外用含氯制剂消毒擦拭;灯箱及有机玻璃罩每日用75%乙醇擦拭。在登记本上记录蓝光治疗结束时间。

2.4 出院指导

让家长知道生理性黄疸是一种生理现象, 当发现孩子有黄疸时不要着急, 此期间可用些葡萄糖冲水喝, 糖水的利尿作用可使胆红素加速排出。吃奶不好及饥饿可能使生理性黄疸加重、延长。各种急慢性疾病也可使生理性黄疸加重或延长, 应积极治疗这些疾病。应注意与迅速出现的严重病理性黄疸相鉴别, 观察黄疸进展情况, 出生后黄疸发生的时间、部位、程度变化, 有无肌张力低下、嗜睡、吸吮反射减弱、发热、呕吐等情况。若出现上述表现, 切莫延误病情, 失去治疗时机。若为母乳性黄疸, 可继续母乳喂养, 如吃母乳后仍出现黄疸, 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正常母乳喂养。若黄疸严重, 患儿一般情况差, 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 黄疸消退后再恢复母乳喂养。

3 小结

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疗效可靠且安全, 但也有不良反应, 如发热、腹泻、红疹等, 因此治疗时做好护理非常重要。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蓝光治疗的知识及操作规程, 熟悉患儿的病情。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病情变化, 勤巡视, 做好护理记录,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进行相应处理, 以保证获得最佳疗效, 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摘要:对50例新生儿黄疸采取蓝光治疗, 并认真进行护理, 即治疗前做好准备及心理护理, 治疗中严密监测体温和箱温、保证水分和营养供给、严密观察病情、积极预防感染, 治疗后检查皮肤有无破损、观察病情、做好终末消毒, 同时做好出院指导, 50例新生儿黄疸中3例在蓝光治疗时出现轻微皮疹, 蓝光治疗停止后皮疹自行消退, 2例出现轻微腹泻, 停止蓝光治疗后症状减轻, 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护理

参考文献

[1]李有莲.舒适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7, 21 (10C) :2768-2769.

新生儿黄疸讲稿 篇5

一、新生儿黄疸定义:

新生儿黄疸是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其原 因很多

二、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

1、胆红素生成较多

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约8.8mg/kg,而成人仅为3.8 mg/kg.其原因是:①、胎儿期处于氧分压偏低的环境,故生成的红细胞多,出生后环境氧分压提高,红细胞相对过多、破坏也多;②、胎儿血红蛋白半衰期短,新生儿红细胞寿命比成人短20-40天,形成胆红素周期短。③、其他来源的胆红素较多,如肝脏等器官的血红蛋白和骨髓中的无效造血的胆红素前体较多。

2、运转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刚分娩的新生儿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影响血中胆红素与血红蛋白的连接,早产儿白蛋白的数量较足月儿为低,均使运送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3、肝功能发育未完善

①、新生儿肝细胞内摄取胆红素必需的Y、Z蛋白含量低,5-10天后才达到成人水平;②、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转移酶的含量低且活力不足,不能有效的将脂溶性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

葡萄糖醛酶结合成水溶性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③、排泄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差,易致胆汁淤积。

4、肠肝循环的特性

肠道内细菌数量少,不能将肠道内的胆红素还原粪胆原、尿胆原;肠腔内葡萄糖醛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又被肠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脏。

由于上述原因,新生儿在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能力仅为成人的1%-2%,因此容易出现黄疸,尤其处于饥饿、缺氧、胎粪排除延迟、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等状态时,血肿加重。

三、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1、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的特点:

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出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足月儿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到3-4周。血清胆红素的标准:足月儿<205.2umol/L(12mg/dl)早产儿<257umol/L(15mg/dl)。提出异义,因较小的早产儿胆红素<171(10mg/d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国外规定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20.59umol/L(12.9mg/dl),为界限,国内的限在205.2-256.5umol/L(12-15mg/dl)。

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①、黄疸出生后24小时内。②黄疸重。血清胆红素>205.2-256.umol/L 5(12-15 mg/dl),或每日胆红素上升85 umol/L(5 mg/dl),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③、黄疸退而复现。④、清结合胆红素>26 umol/L(1.5 mg/dl)。④、新生儿溶血检验:网织红细胞正常<6%,新生儿血红蛋白170-200g/L,直接胆红素

0-6.8mol/L,释放抗体试验阳性,提示有可能溶血,但不能确诊,只有释放抗体阳性才能确诊

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

1、感染性

①、新生儿肝炎;感染经胎盘传给胎儿或在通过产道分娩时被感染。常在1-3周或更晚出现黄疸,病重时大便色浅或灰白,尿色深黄,患儿可有厌食、呕吐、肝脏轻度或中度增大

②、新生儿败血症及其他感染,是细菌毒素的侵入加快红细胞的破坏、损坏肝细胞所致

2、非感染性 ①、新生儿溶血 轻重不

一、重者胎儿水肿。

(1)黄疸:出现早,进展快,程度重(2)贫血:轻重不一,Rh溶血病出现早、重(3)肝脾肿大

(4)胆红素脑病:胆红素≥342μmol/L,分 警告、痉挛、恢复、后遗症四期。

②、胆道闭锁:由于宫内病毒感染所致的出生后进行性胆管炎、胆管纤维化和胆管闭锁。生后二周黄疸渐加重,结合胆红素增高,大便灰白色,肝进行性增大、3月后致肝硬化。

③、母乳性黄疸

约1%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特点是非溶血性为结合胆红素增高,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血清胆红素可高达342 umol/L(20 mg /dl),婴儿一般状态良好,黄疸于4-12周后下降,停止母乳喂养3天后,如黄疸下降即可确诊。目前认为母乳内B-葡萄糖醛酶活性过高,使胆红素在肠道内重吸收增加引起。

④、遗传性疾病

红细胞G-6-PD缺陷症所致,遗传家族史,表现间接胆红素↑,核黄疸发生率高,溶血性贫血,G-6-PD活性↓。⑤、药物性黄疸

维生素K3、K4,新霉素等药物所致

四、治疗要点:

1、找出病因,治疗基础疾病

2、降低血清胆红素,给予蓝光疗法;减少肠肝循环;减少肠壁对胆红素的再吸

3、保护肝脏

4、控制感染、注意保暖、供给营养

5、及时纠正酸中毒和缺氧

6、适当用酶诱导剂、输血浆和白蛋白,降低游离胆红素

五、黄疸患儿蓝光治疗的护理

光照时,婴儿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除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外,其余均裸露,光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血清胆红素浓度,一般12~24 h测定1次,对溶血病及血清胆红素浓度接近换血指征者,应每4~6 h测定血清胆红素和红细胞压积。照射时间以不超过3天为宜。

光疗注意事项:由于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因此光疗时液体入量需增加15%一20% [以ml/(Kg.d)计]。

光疗的副作用:基本无明显并发症,有一些相对较轻和一过性的并发症。常见表现有发热、腹泻、皮疹、核黄素缺乏、青铜症及低血钙等。

六、新生儿黄疸护理新进展

观点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66例黄疸的新生儿,其中:男106例,女60例;早产儿66例,足月新生儿100例;24h内黄疸的患儿32例,24~72h内黄疸的患儿82例,3~7d内黄疸的患儿52例。

1.2 诊断标准 根据儿科医生每天经皮黄疸测定仪测黄疸指数,凡黄疸指数>15(12.2mg/dl),则抽取静脉血测血清总胆红素,如果血清总胆红素>12.9mg/dl[3],就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

1.3 蓝光治疗的指征 在出生24h就出现的黄疸;早产儿出现黄疸的时间持续且超过了28d仍然没有消退;足月产儿出现黄疸的时间持续超过了14d没有消退;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总胆红素>12.9mg/dl。只要出现以上任何一项症状的患儿,就可以采取蓝光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

2 临床观察

2.1 了解黄疸程度 观察生理学黄疸患儿的皮肤颜色,是黄色还是柠檬黄色,生理性黄疸一般局限在面部、躯干部,不过膝不过肘;病理性黄疸皮肤的颜色黄的比较深,往往是橘黄色或者是金黄色,而且黄的范围会涉及到膝、肘、手心和脚心。

2.2 观察患儿大、小便颜色的变化 尿液的颜色变化可以反映黄疸的轻重变化,尤其是注意观察有无“胆红素肾病”的出现。所以仔细观察二便颜色的变化,可以为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2.3 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 通过观察患儿的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可以早期发现有无感染和核黄疸的发生。

2.4 观察患儿肌张力的变化 通过观察患儿的吸允力和肌张力的变化,判断有无神经系统的损害,也可以作为早期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的迹象。

3 护理体会

3.1 光疗前的护理

3.1.1 心理护理 仔细给患儿家属讲解黄疸的发生、发展、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预后、蓝光照射的作用机理、副作用、治疗疗程及费用等等,以取得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3.1.2 蓝光箱的准备 根据患儿的年龄调节适宜的箱温,一般温度设在30~32摄氏度,相对湿度在55~65%之间,蓝光箱水槽内加水2/3满,将蓝光箱放置在病室整洁、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房间温度设置在20~24摄氏度;仔细检查检查蓝光箱的电源,蓝光箱灯管是否良好,灯管照射累计时间是否过期,照射前使用95%的酒精擦拭灯管,避免因灯管上有灰尘影响照射效果。

3.1.3 患儿的准备 给患儿洗澡,保持皮肤清洁,禁忌在皮肤上涂粉剂或者油剂,以免影响蓝光的照射穿透效果;剪短患儿的指甲,避免患儿抓破皮肤;患儿的眼睛使用黑色眼罩或者黑布遮盖,以免蓝光损伤视网膜;男婴注意保护阴囊,给患儿穿好尿不湿,除了会阴、肛门外,其余部位需要最大限度的裸露。

3.2 光疗中的护理

3.2.1 一般护理 患儿放于蓝光箱中间,患儿的尿不湿及眼罩越小越好,目的是为了充分暴露蓝光照射部位;患儿的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时引起窒息,在光疗过程中随时观察患儿的尿不湿及眼罩是否脱落;由于光疗时环境的改变,患儿会出现哭闹,如果哭闹较为严重,可以遵医嘱给予注射鲁米那,因为鲁米那具有增加肝酶活性的作用,可增加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功能,同时又有镇静的作用。

3.2.2体温护理 由于患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易受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所以在蓝光治疗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儿的体温及箱温的变化,应该每2h测量体温1次,必要时根据病情和体温随时测量,使患儿体温保持在36~37摄氏度,光疗时如果患儿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要暂停光疗,待患儿的体温降至正常时再进行蓝光治疗。

3.2.3 体位及皮肤的护理 为了避免患儿局部皮肤持续受压,可采取平卧位与侧卧位交替,这样既可以使全身皮肤接受光疗,同时可以避免局部皮肤受压引起坏死;在光疗过程中一定注意做好皮肤护理,注意观察皮肤有无发红、干燥、皮疹及多汗等情况的出现,间隔2h给患儿变换体位一次,并随时记录,;由于光疗后,促进了代谢产物的排泄,患儿的大便次数会有所增加,所以要做好肛周皮肤的护理,每次大便后温水清洗,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3.2.4 加强巡视 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呼吸、心率、哭声、肤色、有无腹胀以及对输液治疗的患儿还有注意观察有无输液部位的液体外渗等情况的出现,如果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由于蓝光照射时,不显现失水达到40%,所以在光疗过程中注意给患儿补充水分,避免患儿出现脱水现象;如果在光疗过程中患儿出现呕吐、出汗、大小便污染时要及时清除,避免影响光疗的效果[4]。

3.3 光疗后的护理 光疗治疗结束后,首先切断蓝光箱的电源,并记录光疗的开始和结束时间;用皮胆仪测量新生儿前额及胸部的黄疸指数并做好记录;检查全身皮肤有无损伤以及有无光疗不良反应[5];取出眼罩,穿好衣服,注意保暖;测量呼吸、体温及心率并做好记录;蓝光箱使用后,将箱内的剩余水倒掉,做好终末消毒,便于下一次使用,并记录蓝光箱使用时间及灯管累计的使用时间,如果灯管累计使用时间达到1000h需要更换新的灯管。

4 疗效观察

因经皮黄疸测定仪对新生儿具有简便、快速、无痛苦、可多次重复使用的优点,所以临床上多采用经皮黄疸测定仪与蓝光照射相配合,作为诊断与治疗新生儿黄疸最有效的方法,因其具有可靠的疗效,所以越来越被临床医生及患儿家属所接受。患儿经蓝光照射治疗后,如果全身皮肤、黏膜黄染明显减轻,伴随症状消失,黄疸指数降至正常或者痊愈;如果黄疸部分消退,伴随症状好转,黄疸指数下降,但是未降至正常为有效;如果黄疸消退不明显,伴随症状仍存在,黄疸指数下降不明显为无效。

5 结果

所有患儿在经过蓝光治疗和临床护理后,黄疸全部消退,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也恢复到了正常水平。166例患儿每日经过12~24h有效的蓝光照射,连续治疗3~7d黄疸明显消退,无一例核黄疸的发生。

6 讨论

新生儿黄疸发病率高,主要与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有关。首先要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围产因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对所有的新生儿,无论是否出现黄疸,都应该采取预防护理措施,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素的吸收;对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积极处理,促进胆红素尽快排泄。因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安全、方便、疗效好的特点,是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光疗也有其不良反应:如发热、腹泻、皮疹、核黄素缺乏以及青铜症等不良反应,所以这就要求在光疗过程中,护士应加强责任心,勤巡视、多观察、精心护理患儿、注意补充水分,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梁秀兰 新生儿黄疸护理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8):2299-2300.

[2] 王波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25(8):114-115.

[3] 郭霞 84例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33(1.):98-99.

[4] 进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247-251.

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 篇7

1 一般资料

我科2008年1月—10月应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68例, 男46例, 女22例, 发病年龄为生后12 h~28 d, 原发病为新生儿窒息30例, 新生儿肺炎13例, 新生儿败血症9例, 溶血病2例, 母乳性黄疸14例, 均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入院后除对症治疗外, 采用蓝光照射, 每天12 h, 治疗2 d~4 d, 均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健康教育

告诉家长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机制、治疗方法, 蓝光治疗的目的、作用、操作步骤、注意事项, 使家长尽快接受治疗方案, 适应新的角色, 并积极配合治疗。尽早给予母乳喂养, 增加哺乳次数以增强肠蠕动, 并减少胆红素的吸收[1], 有利于患儿康复, 应及早开奶并给予母乳喂养。

2.2 蓝光灯的准备

设备性能的完好是治疗成功的前提条件。先检查灯管是否全亮, 不亮或超时的要及时更换, 以免影响治疗, 并检查蓝光箱是否清洁, 特别注意清除灯管的灰尘, 灯管每周用95%酒精擦拭1次, 以免影响光线的穿透力。检查灯管的亮度和灯管是否超过使用期, 每次照射后记录累计时间。灯管使用300 h后其灯光能量输出减弱20%, 900 h后减弱35%, 2 700 h后减弱45%[2], 一般灯管使用1 000 h必须更换。箱内湿化器加水至2/3满, 室温低时要预热, 待箱内温度升到并控制在30~32℃时, 才能将患儿放入蓝光箱内;蓝光箱放在避光、通风处, 如窗旁、门口等。

2.3 患儿的准备

应给患儿洗温水澡, 擦干皮肤后不要扑粉, 以免影响蓝光照射效果。给患儿换上清洁尿布, 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肤。用小块尿布遮挡会阴, 充分暴露患儿的照射体表面积, 并用黑色不透光纸片或黑布制作的眼罩遮挡眼部, 为防止脱落, 用胶布固定于两鬓边。

2.4 光疗期间的护理

2.4.1 一般护理

采用双面光疗箱, 将患儿裸放于床中间, 使患儿皮肤均匀受光, 并尽量使身体广泛照射。灯管与患儿皮肤的距离为33 cm~50 cm.将患儿头偏向一侧, 防止溢乳呛咳后窒息。观察患儿反应, 有无四肢颤抖、惊厥、异常哭闹、呕吐及观察大小便颜色, 有无腹胀, 皮肤弹性, 有无皮疹, 黄疸有无减轻, 是否出现青铜色[当血清结合胆红素>68μmol/L (4 mg/d L) 并且血丙氨酸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增高, 光疗可使皮肤呈青铜色, 即青铜症[3]]。如有上述反应及时通知医生, 并做好记录。光疗尽量选择患儿安静睡眠状态, 若患儿烦躁、哭闹明显, 应及时报告医生, 必要时应用苯巴比妥镇静剂。及时清除呕吐物及大小便等污染物。一般光照12 h~24 h才能使血清胆红素下降, 光疗总时间按医嘱执行。当血清胆红素<10 mg/d L时可停止光疗。

2.4.2 补充水和钙剂

光疗会增加新生儿不显性失水, 加之新生儿哭闹、出汗、呕吐、腹泻等使水分丢失更加严重。在2次喂奶间加喂适量糖水予以补充, 对每个光疗新生儿均要采用静脉补液, 防止水、电解质紊乱。补液量根据进食量、有无呕吐、腹泻及失水情况而定, 适当补充钙剂, 避免发生低钙惊厥。

2.4.3 体温观察

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 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因此, 要随时观察患儿的体温和箱温的变化, 以保持适宜的温度。患儿体温控制在36~37.5℃, 如>38℃应给予物理降温;成熟儿的箱温一般控制在30~32℃, 早产儿的箱温以32~34℃为宜。

2.4.4 病情观察

(1) 严密观察意识、呼吸、体温、面色及病情变化, 30 min巡视1次。 (2) 患儿光疗时必须裸睡在蓝光箱中, 且与母亲分开, 缺乏安全感, 常常哭闹。因此, 要多巡视, 严密观察意识变化及反应是否灵敏, 呼吸是否平稳、规律, 有无急促及暂停现象。颜面及口唇有无紫绀, 有缺氧表现时应及时吸氧并报告医生处理并记录。 (3) 观察皮肤及巩膜黄染的程度;有无腹胀、腹泻;检查皮肤有无发红、干燥、皮疹;四肢有无颤抖;大小便颜色及量并记录;监测血清胆红素。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以便检查原因, 及时处理。

2.5 光疗后的护理

解除眼罩, 检查眼睛有无感染。光疗结束后切断电源, 包好患儿抱出蓝光箱外, 记录照射时间, 并再次检查全身皮肤颜色及有无破损。保持蓝光箱清洁, 每日用95%的酒精擦拭蓝光箱和灯管, 用0.1%新洁尔灭擦拭箱内, 停用蓝光箱后, 做好终末消毒。蓝光箱应放在干净、温湿度变化较小、无阳光直射的地方。

2.6 注意事项

(1) 在光疗中特别要注意水及钙剂的补充, 防止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低钙抽搐; (2) 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 注意喂养, 防止呕吐物吸入引起窒息; (3) 注意光疗箱温度, 防止过高或过低, 因箱温过高会引起新生儿体温增加导致水分过多丢失而产生脱水, 过低则使新生儿消耗过多热量, 易受凉而感染或发生硬肿症; (4) 防止患儿烦躁哭闹, 过度哭吵会引起呕吐、闷热综合征、过度换气、皮肤擦伤等; (5) 注意眼睛的护理, 防止眼罩脱落。用洁霉素眼药滴眼, 预防结膜炎; (6) 保持患儿皮肤清洁, 应使患儿皮肤均匀受光, 并尽量使身体广泛照射, 禁忌在皮肤上涂油类或粉类, 否则将降低光疗效果, 同时油类也会增加光热的吸收, 使皮肤产生灼红[4]; (7) 治疗和护理操作应尽量在箱内完成, 工作人员为保护自己眼睛, 应戴墨镜操作, 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原因与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摄取和结合胆红素功能低下、胆汁排泄障碍三方面有密切关系,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治疗方法。在此治疗过程中, 护理尤为重要, 需要我们护理人员了解新生儿黄疸的病理生理、临床疾病的预后, 以便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保证蓝光照射的治疗效果。通过164例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 我们体会到蓝光箱仪器性能的完好、家属的配合、良好的环境是治疗成功的前提, 护理人员正确的操作方法, 以及对患儿的精心观察与护理, 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仪器的维护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37-444.

[2]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92-128.

[3]杨锡强.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 003:153-156.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正常出生的新生儿9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例, 2组新生儿体质量2.6~4.4 kg, 日龄1 d~28 d, 母亲无妊娠和产后并发症, 排除有溶血、产伤感染、窒息史等疾病的新生儿。2组新生儿在性别、年龄、体质量及身体状况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产科一般常规护理, 包括:早接触、早吸吮、母婴同室、按需哺乳, 对产妇实施健康教育, 指导产妇正确饮食等。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 (1) 健康教育: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相关知识、饮食指导、新生儿护理和科学育儿知识等的健康教育。 (2) 满足营养:在新生儿每次充分吸吮母乳后, 按照新生儿需要添加配方奶粉以增加新生儿摄食量, 待母乳分泌量充足后可完全母乳喂养。 (3) 抚触护理:对新生儿进行背部和腹部抚触护理。新生儿全身裸露, 室温28~30℃, 在安静、舒适、温馨的环境下进行操作, 操作方法:背部, 操作者双手宜暖, 用婴儿润肤油润滑, 将被抚触者左侧卧位, 胸部垫小垫。抚触者右手扶持被抚触者, 左手拇、示指捏脊柱两侧从臀部至颈部, 按顺序由上而下, 捏12~15下, 右侧卧位, 操作方法同左;然后使被抚触者俯卧位, 头偏向一侧, 双手平放于背部, 从颈部向下按摩至臀部, 再从臀部向上迂回运动, 反复4~6次。腹部:被抚触者平卧a) 右手从宝宝腹部的右下侧滑向右上腹 (似I形) ;b) 右手从宝宝腹部的右上侧水平滑向左上腹, 再滑向左下腹 (似L形) ;c) 右手从宝宝腹部的右下侧滑向右上腹, 再水平滑向左上腹, 再滑向左下腹 (似U形) , 每次15 min, 每日2次, 按摩时间应在喂养后1 h进行 (脐带未掉痂前禁止做) 。 (4) 观察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 若长时间未排便可按摩肛门5 min~10 min, 以促进排便。 (5) 新生儿游泳。水质:新生宝宝游泳时的用水要经过专门消毒。水温:水温要求在38~40℃。室温:室温应保持在28~30℃。肚脐:游泳前要对新生宝宝的肚脐进行护理后再贴上防水肚脐贴, 以免被感染。游泳时间:选择适当的时间让宝宝游泳, 勿在生病、饥饿、哭闹或进食后1 h内游泳。专用游泳项圈:新生宝宝游泳专用项圈是根据新生儿生理特点设计的, 经过科学指导且有规范化的保护装置, 可避免宝宝发生呛水。新生儿游泳时, 必须有专人一对一全程监护, 新生儿与看护者的距离必须在监护人的一臂之内。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新生儿首次排出胎便时间, 胎便转黄时间;并观察2组新生儿黄疸指数变化情况, 黄疸测定采用经皮胆红素测量仪进行监测, 取额部和颈部平均值, 予以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比较

见表1。

2.2 2组新生儿5 d内黄疸指数比较

见表2。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新生儿疾病, 其发生原因主要为新生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而导致血液中胆红素被肝细胞摄取, 在肝脏合成胆红素后进入小肠。虽然胆红素不易被小肠吸收, 但若在小肠停留时间过长, 则会被小肠内β-葡萄糖醛酸还原后被小肠吸收[2,3], 导致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程度与其胎便排出时间有密切关系, 尽早排出胎便, 促进肠道循环对减少血胆红素含量, 降低新生儿黄疸有重要意义[4]。

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是促进尽早排出胎便、刺激肠道循环的一种较佳方法。新生儿背部抚触可刺激皮肤神经引起脊髓排便中枢兴奋, 加速胎便尽早排出, 腹部抚触可增加迷走神经的紧张性, 促进肠蠕动, 增加婴儿的肠道吸收能力, 从而增加其摄奶量[5], 大便次数增多、黄疸减轻。新生儿游泳能使婴儿的肠胃消化力增强, 增进食欲, 较全面地吸收营养, 有利于胎便早排出。我科近年来对新生儿黄疸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主要为健康教育、足量饮食、抚触护理新生儿游泳等,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观察结果显示:干预组首次排便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1 d~5 d干预组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减轻新生儿黄疸程度, 促进患儿康复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韩华, 陈淑平, 刘燕玲, 等.正常新生儿黄疸与围产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河北医药, 2008, 30 (7) :994-995.

[2]王和平.纯母乳喂养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中原医刊, 2003, 30 (12) :43-44.

[3]庞玲, 李刚, 陈红, 等.经皮测疸的临床应用[J].云南医药, 2006, 27 (5) :471.

[4]黄翠萍, 徐鹏.新生儿高胆红素的护理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2) :272-273.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出现黄疸的新生儿中, 其中男52例, 女38例, 诊断均符合《儿科学》 (第7版) 中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2]。其中, 早产儿22例, 足月儿68例, 就诊年龄产后1~31d。体质量最低1.3kg, 最高4.7kg。

1.2 方法

采用宁波戴维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双面光疗箱 (I类BF型) , 光亮度为40W的蓝光灯管, 上下灯管各6只, 间距约2cm, 上下灯管距离床的距离分别为40cm和20cm, 均采用间断照射疗法。.

2 结果

9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均临床治愈出院, 无严重并发症。

3 护理

3.1 光疗前的护理

(1) 心理护理:向患儿家长讲解黄疸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 蓝光照射的作用、副作用, 取得家长的理解与配合。 (2) 蓝光箱的准备:根据患儿的年龄调节适宜的箱温, 一般温度设置在30~32℃, 相对湿度55%~65%, 蓝光箱水槽内加水至2/3满, 将蓝光箱置于病室整洁, 通风良好的环境, 房间温度在20~24℃。检查蓝光箱灯管是否良好, 灯管时间是否过期, 照射前用95%酒精擦拭灯管, 避免灯管上有灰尘影响照射效果。 (3) 患儿的准备:给患儿洗澡, 保持皮肤清洁, 禁忌在皮肤上涂粉剂或油剂, 以免影响蓝光的穿透效果。剪短患儿的指甲, 避免抓破皮肤, 用黑色眼罩或黑布遮盖眼睛, 以免蓝光损伤视网膜, 穿上尿不湿, 男婴要保护阴囊。除会阴、肛门外, 其余部位均需最大限度的裸露。

3.2 光疗中的护理

(1) 一般护理:将患儿放于蓝光箱中间, 患儿尿布及眼罩越小越好, 头偏向一侧, 避免患儿呕吐引起窒息, 随时观察患儿的尿布及眼罩是否脱落。由于不适应环境, 患儿可能会哭闹, 所以, 在光疗早期可根据医嘱给予苯巴比妥钠3mg/kg口服, 2次/天, 可增加肝酶活性, 即可增加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结合、排泄功能, 又有轻微的镇静作用。 (2) 体温护理:由于小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 易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 所以要随时观察患儿体温及箱温变化, 应每小时测量体温1次, 必要时根据体温及病情随时测量, 使体温保持在36~37℃, 光疗时体温超过38.5℃, 要暂停光疗, 待患儿的体温降至正常后再进行蓝光照射。 (3) 输液的护理:由于蓝光照射时, 不显现失水增加40%左右, 再加上患儿哭闹、出汗, 光疗残物经肠道排出产生稀便, 均增加了失水量, 需要静脉补充液体、电解质。因此, 要经常观察输液部位, 有无液体外渗。 (4) 体位及皮肤护理:为避免患儿局部皮肤持续受压, 可采取平卧位与侧卧位交替, 这样可以使全身皮肤均能受光, 有利于胆红素下降, 并避免皮肤受压过久引起坏死。加强皮肤护理, 注意皮肤有无发红、干燥、皮疹、多汗等, 并随时记录。由于蓝光照射后, 代谢产物经肠道排出, 大便次数增多, 所以要做好肛周皮肤护理, 每次大便后要用温水清洗, 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 (5) 加强巡视, 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呼吸、心率、哭声大小、皮肤颜色, 注意有无烦躁、腹胀等, 如有异常情况, 及时报告医师。

3.3 光疗后的护理

蓝光治疗结束后, 用皮胆仪测量新生儿皮胆并做好记录, 检查全身皮肤有无损伤, 除去眼罩, 穿好衣服, 注意保暖。测量体温、心率、呼吸。停用蓝光箱后, 将水槽内剩余的水倒掉, 做好终末消毒, 并记录蓝光箱使用时间及灯管累计使用时间, 灯管累计达到1000h需要更换灯管。

4 讨论

新生儿黄疸发生率高, 主要与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有关。首先要加强围产期保健, 降低围产因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对所有的新生儿, 无论是否出现黄疸, 都应采取各种预防护理措施, 促进排便, 减少胆红素的吸收;对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都应积极处理, 促进胆红素尽快排泄。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安全、方便、疗效好的特点, 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重要措施之一, 所以在光疗过程中, 护士应加强责任心, 勤巡视, 多观察, 精心护理患儿, 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护理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92-128.

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篇10

1 临床资料

2014年1~4月我院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42例, 其中男24例, 女18例, 其中早产儿5例, 年龄1~25d, 中位年龄9.7d, 出生平均体质量2843g, 发生黄疸时间5h~22d。患儿在临床上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轻度或者是中度的皮肤黏膜、巩膜、四肢等出现了黄染现象, 排泄物 (粪便) 呈黄色。

2 结果

生理性黄疸35例 (83.3%) , 母乳性黄疸2例 (4.8%) , 病理性黄疸5例 (11.9%) 。经过精心护理, 42例均在2周内消褪, 未引起核黄疸和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平均住院7.2d。

3 护理

3.1 常规护理

3.1.1 密切观察病情:

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观察皮肤颜色, 根据皮肤黄染的部位、范围和深度, 估计血清胆红素增高的程度, 判断其转归。当血清胆红素达到85.5~119.7μmol/L (5~7mg/dl) 时, 在自然光线下, 可观察到面部皮肤黄染, 随着胆红素浓度的增高, 黄疸程度加重, 逐步由躯干向四肢发展, 当血清胆红素达307.8μmol/L (18mg/dl) 时, 躯干呈橘黄色而手足呈黄色;当手足转为橘黄色时, 血清胆红素可高达342μmol/L (20mg/dl) 以上[1]。此时易发生胆红素脑病。

3.1.2 保暖:

将患儿置于36℃~37℃温湿环境中, 低体温影响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

3.1.3 喂养:

早开奶, 做好母乳喂养, 婴儿出生后半小时开始哺乳, 刺激肠道蠕动, 促进胎便排出, 在做好母乳喂养的同时, 多喂水, 增加尿量, 促进胆红素的排出[2]。应耐心、细致喂养患儿, 少量多次, 保证患儿营养及热量摄入的需要。

3.1.4 处理和预防感染:

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 脐部如有脓性分泌物, 可用3%过氧化氢清洗局部后, 涂以2%碘酊, 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脐带脱落后仍擦拭3d, 防止脐炎的发生[3]。

3.2 光疗护理

3.2.1 光疗前护理:

(1) 建立消毒隔离制度, 完善清洗设备要求, 并且严格遵守, 每天用空气消毒机消毒2次, 每次30min, 并定期全面消毒; (2) 准备光疗箱, 灯管全亮, 水槽水位在标准线内, 箱内温度保持适中, 湿度为55%~65%, 并将光疗箱放在避光通风处; (3) 为患儿剪短指甲, 清洁皮肤, 用光疗专用护眼罩遮盖双眼, 使用不透光的尿布遮挡会阴和肛门; (4) 治疗前了解患儿基本资料, 评估黄疸情况和胆红素检查结果, 做好家长心理护理, 介绍新生儿黄疸的基本知识和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消除其顾虑,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3.2.2 光疗中护理:

将患儿裸体放入已预热好的光疗箱中, 睡于床中央、以获得最佳光照位置。头偏向一侧, 防止溢乳呛咳后窒息。静脉输液的要固定好患儿的双手, 防止拔脱输液针头。治疗可持续照射8~10h后停1~2h再照射, 记录起止时间, 光疗期间患儿体温控制在36.7℃~37.3℃的中性温度。每2小时测体温1次并据此调节箱温, 发热时暂时关闭蓝光, 体温正常后继续照射。照射期间血清胆红素每天监测。由于光疗下的患儿易哭吵、易出汗、显性以及在光疗时的不显性失水增加40%, 故光疗时水的需水量增加全日总量15%~20%, 可通过输液和口服葡萄糖来补充[4]。光疗过程中会引起稀便及排便次数增多, 粪便及尿液产生的氨类物质对新生儿皮肤刺激大, 易引起红臀。用湿巾清洁臀部, 再用鞣酸软膏涂于臀部给予保护, 勤换尿片。

3.2.3 光疗后护理:

蓝光治疗结束后, 双眼除去黑布后应用消毒小纱布覆盖3~5min, 帮助眼睛适应光线, 用皮胆仪测量新生儿皮胆并做好记录, 检查全身皮肤有无损伤。

3讨论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症状, 特别是生理性黄疸。光疗是最简单易行的疗法, 能有效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 且经济方便, 患儿无痛苦。但在光疗过程中, 护士必须做到精心护理, 记录好开始光疗的时间, 勤巡视, 注意观察患儿的意识反应。定时测量体温、箱温并做好记录,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 做好喂养工作和重视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增进医护患的信任, 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4 小结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虽然发病率比较高, 但大多都是可逆的, 应及早在产后监测其血清胆红素, 必要时进行光疗, 以避免核黄疸的发生, 这是产科医护人员必须把好的第一关, 使患儿尽早接受相应的治疗并健康出院。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 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114-117.

[2] 崔焱.儿科护理学[M].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99-100.

[3] 胡健儿, 施红霞.预防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临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2) :41-42.

上一篇:医学物理学教学下一篇:多自由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