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引领安全

2024-08-21

文化引领安全(精选十篇)

文化引领安全 篇1

认识“有感领导”

杜邦公司对“有感领导”的定义是指企业各级领导通过以身作则的良好个人安全行为, 使员工真正感知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感受到领导做好安全的示范性, 感知到自身做好安全的必要性。塔里木油田理解的“有感领导”是指有安全感召力和安全领导力的领导。即:通过领导的言行向员工传递企业和领导者本人对安全的信念、决心和热情, 并产生感召力、感染力, 激发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同时, 领导还应具备驾驭本单位安全管理的能力, 其中包括:了解本单位的安全管理状况, 及时研究解决问题;掌握安全技能;有主动意愿并能够亲自参与安全实践, 不断更新了解安全知识和安全管理的状况;有清晰的管理思路, 始终把握安全管理发展的方向并作出正确的决策;等等。

在推进“有感领导”之前, 塔里木油田在促进各级领导发挥安全管理的引领示范作用方面缺少方法手段, 特别是部分单位还没有真正落实“管工作就要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 部分领导仍然将安全管理视为是单纯安全部门、安全人员的事情, 作为下级, 安全人员很难要求和影响上级领导的观念和行为, 当然企业领导就很难发挥出引领安全管理的作用。

塔里木油田安全文化建设之初, 就意识到文化建设必须始自“有感领导”, 否则无法开始, 因此将实践“有感领导”视为企业各级领导履行安全职责的具体体现、企业领导管理素质的体现、提高驾驭安全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引领全员参与的重要抓手, 在全油田掀起了实践、展示“有感领导”的风尚, 企业各级领导在安全方面以身作则, 并从关心员工健康安全的角度出发, 积极参与安全实践, 改善企业安全管理, 产生了强烈的示范效应, 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营造出遵章守纪和全员参与的浓厚氛围。“有感领导”成为油田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推动力和根本保障, 并形成安全文化建设的“动车效应”, 即:不仅车头有动力, 而且每一节车厢都产生动力, 使安全文化建设这辆动车加速前进。

听到看到感受到

推动“有感领导”形成氛围,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塔里木油田, 推进“有感领导”氛围的形成主要从“听到、看到、感受到”3个层次入手, 即:让员工听到领导在各种场合强调安全、看到领导亲身实践安全、感受到领导从关心员工健康的角度重视安全。这既是推进“有感领导”的原则, 也是评价“有感领导”的标准。按照这一原则, 塔里木油田在“有感领导”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具体实践。

制定个人安全行动计划

“有感领导”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 而是必须体现在行动上, 要让员工“看到”塔里木油田各级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编制和落实个人安全行动计划就是这样一个推进和展示“有感领导”的重要平台。个人安全行动计划是各级领导亲自制定个人参与安全实践的计划。塔里木油田各级领导在每年年末都要亲自制定第2年的个人安全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内容完全由领导自己根据油田要求和本单位安全管理实际确定, 但要体现高标准和持续改进的原则;个人安全行动计划包括一年中各位领导拟亲自参与或组织的安全工作, 相应的频次及时间计划, 编制计划的过程就是反映领导本人对待安全工作的态度以及统筹考虑全年安全工作的过程;个人安全行动计划一旦制定, 必须以各种方式公示并付诸实施, 公示既展示了领导对安全工作的决心, 同时又有助于形成群众监督氛围, 逐渐使其成为自觉行为。

强化“有感领导”技能培训

展示“有感领导”需要掌握一些安全理念和安全管理技巧, 必要的培训不可少。塔里木油田采取了“瀑布式”的集中强化培训和“手把手”式的一对一辅导培训方式, 迅速让各级领导掌握要领并开始“有感领导”的行动。随着对“有感领导”理解的加深以及行动的升级, 培训内容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如增加了事故调查方法、工艺安全分析、变更管理, 以及针对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理解和执行落实的偏差开展一些纠偏式的提高培训。塔里木油田还强化了安全人员素质建设和对直线领导的培训辅导作用。安全人员首先要理解安全文化的相关理念和制度标准, 时刻掌握安全文化推进现状, 并随时为各级领导提供指导和当好参谋, 陪同领导深入现场, 结合生产实际就如何落实安全理念和标准进行指导。在与各级领导密切接触和沟通的过程中, 使其逐渐能够熟练运用展示“有感领导”的工具和方法, 共同研究解决基层安全管理问题, 增进领导对安全管理现状了解、增强安全管理技能、强化自身以及基层单位安全文化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为展示“有感领导”提供载体

塔里木油田在推进“有感领导”氛围形成的过程中, 不断创新展示“有感领导”的工具和手段, 积极为各级领导展示“有感领导”搭建平台、提供载体和帮助。比如规定各级主要领导必须亲自组织安委会会议。会议首先要进行安全经验分享和会议安全提示, 由各部门及公司领导亲自做安全工作汇报, 领导亲自制定具体、可测量的安全方针、目标并与员工沟通。现场作业时, 领导的首要工作是进行安全观察与沟通, 带头遵守安全标准制度, 亲自组织并参与事故事件调查, 亲自对员工的安全工作表现进行表扬激励, 亲自对直接下属进行安全绩效的评估考核及辅导, 亲自开展安全培训以及参与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等。通过这些亲力亲为的工作, 既展示了“有感领导”, 又能提高各级领导对安全的认知和技能水平。

建立持续改进机制

为推进“有感领导”氛围的形成, 塔里木油田建立了促进氛围加快形成的持续改进机制, 定期对“有感领导”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对“有感领导”的效果最有评价资格的是员工, 因此塔里木油田每年都会以访谈和调查问卷的形式, 对各级领导展示“有感领导”的效果进行员工测评, 并就评价的结果与单位领导进行沟通。油田规定, 员工测评的结果要与领导的安全绩效考核挂钩。油田为此专门制定关键领导岗位人员变更的管理办法, 当领导职务升迁或进行岗位调整时, 都会对其以往的安全业绩、“有感领导”效果及安全领导力进行综合测评, 作为判断其是否具备适应新岗位要求的重要依据, 以此引导各级领导的价值取向, 落实安全核心价值理念。

“有感领导”见成效

经过近5年的发展, 塔里木油田推进“有感领导”, 在培育企业特色安全文化方面取得很大成效。在基层, 员工听到、看到、感受到领导重视安全的机会明显增多, “有感领导”的效果得到广泛认同和欢迎, 影响力与日俱增。

提高全员参与安全工作主动性

在“有感领导”作用下, 员工安全观念的转变进程加快, 对安全文化的理解和支持成为主流, 员工自我约束、自主管理的主动意识增强, 参与安全管理的热情高涨, 涌现出大量安全创新、革新案例, 良好的氛围为安全文化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强化领导安全履职能力

各级领导在参与“有感领导”实践的过程中, 增强了对安全工作的理解, 加强了对基层安全管理状况的了解, 提高了安全知识和技能掌握水平, 提升了安全领导力, 由过去的被动状态转变为主动积极状态, 对待安全工作更加自信和得心应手。

丰富企业管理内涵

安全文化建设中“有感领导”的推进方法和实践经验, 丰富了企业管理内涵, 已经从单纯安全管理延伸应用到油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 目前“有感领导”正在成为油田各级领导一门必修的领导技能, 构筑了油田发展的软实力。

塔里木油田对培养“有感领导”有几个关键认识, 一是“有感领导”必须始于主要领导, 要自上而下推动。二是“有感领导”是对企业各级领导层的统一要求, 仅仅主要领导做到还不够, 必须通过主要领导的带动和压力传递, 让其他分管领导都行动起来, 形成不可逆转的“有感领导”氛围。三是做“有感领导”必须要付诸行动, 不能停留在表面和口头上, 要循序渐进地设计一些领导的个人行动计划。四是必须建立一套“有感领导”的评估考核机制, 定期在员工中开展对领导层展示“有感领导”效果的评价, 因为员工的感受是评判“有感领导”的惟一标准, 并将评价结果与领导的业绩考核挂钩, 表现好的及时激励, 表现差的加以鞭策。通过实行由员工主导的公开公正和可量化的评估考核, 促进“有感领导”起步并逐渐发展形成持续改进机制和氛围。五是积极鼓励各级领导和员工互动氛围的形成, 互相监督、互相带动, 形成长期推动力。同时, 在与员工的互动过程中, 使各级领导逐渐认识到践行“有感领导”是一种责任、义务, 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促进其由被动变为主动, 由主动形成习惯。当做安全工作的“有感领导”成为各级领导的习惯的时候, 自然就解决了领导的安全技能问题, 也达到了“让员工感受到领导重视安全”的效果。六是实践“有感领导”没有固定模式, 而是方式多样, 因人而异的。只要充分认识到“有感领导”的意义和重要作用, 从“听到、看到、感受到”的角度去体会和实践, 以安全感召力和安全领导力为衡量指标, 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展示“有感领导”的最佳方法。

(图片由塔里木油田提供)

以安全文化引领矿区和谐发展 篇2

全面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矿区,是广大干部职工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只有各个企业、各个地方的和谐发展,才能保证和实现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

安全生产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国有煤矿,因其生产内容和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管理方式的不同,在长期的生产建设中,形成了以安全、质量、成本为核心理念的文化模式,最突出的当数安全文化。比如“安全 盘江集团火铺煤矿在不断总结完善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尤其是2009年初以矿发文件下发实行的《火铺矿安全质量管理办法》,将安全质量的监督检查、现场验收,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责任追究,安全应急预案的处理,“三违”人员教育培训、处罚和罚款返还及工伤管理等制度汇聚一体,共50多项,800多条。紧紧围绕矿井的作业标准,将采掘开机运通的生产工艺、工序中的不可为和应该采取的措施,对“三违”人员的帮助教育和工伤职工利益的维护,都作了详尽的规定,进一步形成了火铺矿的安全工作管理体系,把安全管理理念的培育、安全行为的养成、安全形象的识别等安全文化实践活动与安全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安全文化建设融入到安全管理的全过程,提高了安全工作的执行力。当年一季度就成为多年来完成任务最好的一次,不仅实现了首季开门红,杜绝了重伤以上事故,轻伤同比下降50%,到年底一直保持50%优势。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其次是要以人为本,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干部职工抗御安全风险的能力为己任,最终达到构建和谐矿区的目的。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安全生产环境需要由全体干部职工来共同构建,安全文化建设的程度,与安全生产各项方针政策的顺利实施、构建和谐平安矿区的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为此,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质作为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和落脚点。2009年以来,火铺矿把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当作走科学发展道路、实现“安全、优质、高效”矿井生产的重要途径和基础保证,多措并举全面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该矿针对占职工总数2/3生产单位从业人员大都是是农民轮换工,或从农民轮换工转为合同制的工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采掘机械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安全

和瓦斯的检测监控以及抽排放工作,加大了治水、顶板管理和机电运输管理工作,实行一区一面,提高机械化采掘水平,减少用工,提高效率。在一二水平架设了四条架近4000米空人车,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区队班认真执行“手指口述”安全管理法,不断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认知度及执行力。在采掘班队实行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全年2000余名一线职工,除部分工伤和“三违”职工外,95%的每月都获得了2~2.5倍的安全奖,成为安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中整体效应得到发挥,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矿区提供坚强的安全文化保证。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中,有形的安全文化载体也重要,火铺矿自编20万字的《火铺矿安全文化手册》是火铺矿干部职工学习安全知识,规范行为的工具书,尤其书中由职工自己提出的安全警句,潜移墨化地影响着职工的行为。“安全连着你我他,安全幸福千万家;违章作业就是自杀,违章指挥就是杀人;不顾安全只图快,人身设备遭危害”等几百条安全理念、警句格言和亲情寄语从地面延伸到井下。每月的安全通报、安全宣讲、安全宣传专栏等安全文化载体,时时影响和提醒职工安全,成为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塑造安全文化氛围的目的在于调动每一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处处洋溢着的浓厚安全质量文化氛围,将企业的安全理念和管理内容溶入到职工的潜意识里,将被动的安全工作转化为主动的安全作为。该矿还利用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三违”人员现身说法、事故案例宣讲、安全文艺演出等活动,大张旗鼓宣传党的安全生产法规,使干部职工树立起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的思想认识,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的不断进步,从而进一步发挥起安全文

化在安全生产和构建和谐矿区中的重要作用,全年“三违”人员同比下降50%多。

强化文化引领 体现文化责任 篇3

文化建设,从大文化的概念来讲,是与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工作相一致的。从小文化的角度来说,文化工作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基础工作和重要内容。当前,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文化系统应该及时跟进大势,自觉肩负起文化工作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重要引领和责任担当,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应有作用。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夯实基层文化阵地,传播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区各级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在加强自治区、盟市、旗县馆站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嘎查村和街道社区文化站室建设,尽快消除盲点和空白,实现网络全覆盖,不断延伸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触角。坚持管建并重,充实内容、丰富形式,推进规范优质服务,吸引更多群众走进来,使其成为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的没有围墙的大学。依托各类文化阵地,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主题的文化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加强对各族群众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不断强化“两个巩固”,增强“三个自信”。出台政策,扶持文化大院、文化户、业余文艺团队发展,培育一批文化示范点、示范户,举办健康向上、普及性强、参与面广的群众文化活动,让老百姓登舞台唱主角,激发群众内生的文化活力,扩大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知和认同。

加强艺术精品创作和演出,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艺术创作结合起来,把作品的价值追求与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结合起来,做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把精品剧(节)目创作放在首位,通过草原文化节优秀剧(节)目展演、组织赛事、开展评奖、资金扶持等引导激励手段,鼓励和引导广大艺术工作者,立足草原文化深厚底蕴和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强区的生动实践,深入一线采风,寻找艺术素材和创作灵感,不断提高艺术水平,创作演出一大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凝心聚气的优秀作品。各级文艺院团特别是基层乌兰牧骑,要创作更多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小戏、小品、曲艺等艺术作品,向群众传递健康文明的新知识、新观念、新风尚,发挥作品鼓舞人、教育人、塑造人的作用。在文艺院团改革中,一定要坚持正确方向,鼓励院团面向市场的同时,更要坚守艺术追求,体现社会责任,防止简单迎合市场,出现粗制滥造,甚至是低俗媚俗庸俗的作品。要加强对全区节庆演出和大型文化活动的审核监管,抵制豪华文艺晚会,反对浮华奢靡之风。

加强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增强各族群众的文化认同。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不断推进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大力发展民族特色博物馆事业,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和保护制度,实施抢救性、生产性和整体性保护,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使我区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得以传承发展,维系民族的精神血脉和文化记忆。在做好资源普查、考古发掘的基础上,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文化遗产的梳理研究和宣传阐释上,通过文物遗址公园、文物展览、文化遗产保护日、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方式,讲清楚我区各民族文化的历史脉络、演变路径,讲清楚草原文化的历史地位、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讲清楚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全区各族人民的文化认同和精神归依,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同时,要增强民族文化的传播力,通过举办民族歌舞演出、文物精品展览、民俗文化展示展演等方式,推动民族文化“走出去”,向国内外宣传展示我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反映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充分赢得世人对我区民族文化的了解、理解、尊重和认同。

加强对文化产业的规划和引导,促进市场繁荣,营造健康环境。当前,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多样,在政府满足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还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通过市场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文化产业是服务业的一个特殊门类,既有产业属性,又有意识形态属性。这就需要我们把控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调节,尽快推动出台自治区文化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细化中央和自治区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每一个园区、基地和项目都要坚持内容优先、创新引领的原则,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要认真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依托民族优秀文化资源,积极培育和发展重点特色文化产业。特别是与旅游相融合,打造文物旅游线路,建设文化遗址公园、非遗生态休闲区,发展民族演艺业、影视业、动漫、游戏等产业,逐步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要本着繁荣有序、健康发展的原则,规范文化市场秩序。要继续清理和下放行政许可项目、非行政审批项目,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公平竞争;要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合理流动、有序运行;要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提高综合执法能力,有效监管各门类文化市场,为人民群众享有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强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牢牢掌握文化改革发展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主导权。中央和自治区党委都强调,要建设一支有守有为、有担当的宣传思想文化队伍,确保文化建设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主导权不丢失、不旁落。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狠抓系统干部职工的理论武装和业务学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做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政治敏锐感,增强分析判断能力、洞察把握能力和科学预测能力,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精神,自觉做到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中央和自治区党委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文化系统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与党中央、自治区党委保持一致的人手中。要加快培养、选拔和使用干部,增强流动性,树立正风向,优化结构,释放活力。深入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建立人才培训机制、激励机制,努力建设德艺双馨、结构合理的文化人才队伍。和文化工作者、艺术家们交朋友,解决现实问题,提供良好服务,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生动局面。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企业安全文化 篇4

关键词:企业安全文化,科学发展观,安全管理,创新发展

企业安全文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安全发展、持续发展的体现;是一个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它塑造的安全意识被全体职工自觉接受和遵循,具有独特企业个性的安全思想和意识、严谨作风和态度的科学安全管理体系;是细化可控的安全生产目标指标,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行为;是保护职工安全与健康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创造安全可靠舒适环境、各种应急救援的安全设备和抢险救护措施等的企业安全生产的形象;是企业的安全价值观、人性化管理和企业的安全风貌等企业安全物质因素和安全精神因素之总和。

1 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安全文化的创新发展

科学发展首先需要安全发展,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实践证明,企业和职工要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就是解放思想,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只有我们充分理解认识解放思想具有的重大意义,时刻把解放思想融入贯穿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坚持运用科学发展观健全企业安全文化,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统领大局,构建企业安全文化体系,摒弃一切不利于企业安全发展的管理制度,运用企业安全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从而大力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创新。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科学认识正确把握企业安全文化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才能保障企业安全文化可持续创新发展。

企业安全文化发展创新建设是企业一项基础性、具有战略性的工程,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完全符合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新观念、新思路。着力全面打造成熟的企业安全文化、报告型的企业安全文化、学习型的企业安全文化,这些重大战略思想调整,奠定了安全生产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全新管理模式为企业安全生产发展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为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发展必须要做好三项工作:

(1)拓宽思路和眼界,加强安全理论基础的学习。

(2)及时更新观念,树立有利于安全发展的六种意识,即以人为本意识、责任意识、宗旨意识、法制意识、协调意识和持续改进意识,从而符合科学发展的新要求。

(3)理论联系实际,去分析解决问题,推动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建设。

要搞好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首先要立足于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从企业的自身环境和发展目的出发,以建立完善的本质安全型企业为目标,以安全管理行为为重点,以管理控制为主线,创建本质安全型的企业安全文化。始终坚持管人先从思想教育入手,进行全面系统的安全职业培训工作,是培养安全文化的基础,是渗透强化安全发展理念保障,把塑造企业职工安全观、价值观作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管理工作常抓不懈。在企业安全目标方面,本质型的企业安全文化就是要全面提升安全技术,是对传统安全管理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对传统安全管理的全面否定,突出人在安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树立起“人是安全的动力,人是安全的主体,人是安全的目的”的基本理念,进而塑造本质型安全人,最终实现本质安全型企业。在塑造本质安全的基础上,加大防护措施落实,进一步减少危险源,实现本质安全型企业达到减少和消除危险源的目的。

始于细节的企业安全文化,始终把发展企业安全文化作为安全建设的重点工程,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牌板、灯箱、标志牌、安全文化长廊、工作现场安全栏、简报等形式,广泛进行理念灌输,使安全文化建设根基更加扎实,内涵更丰富。确立了安全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就要积极开展整体的筹备计划、投入必需的资金来保障,使之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企业管理机能中的控制机能,使安全理念融入每一名职工心中,培养遵章守纪、按章作业的安全行为。坚持在企业安全管理中抓目标分解、抓业务规范、抓工作创新、抓目标指标控制和绩效考核。全面有效地控制危险源,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防止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企业安全文化的发展也应与时俱进,时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企业状况、不同行业、不同的从业人员,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有区别地建立和发展,而且要及时更新和完善。同时,一个企业的各个职能层次也应建立起具有不同特点的安全文化,基层安全文化要有基层的特点,适合于基层工作,适合于基层人群,能形成对安全生产的正确指导和警示作用,但必须保证基层的安全文化在整个企业安全文化的覆盖范围内,不能偏离大局。

2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科学发展之本,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和灵魂

卓越型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非朝夕之功,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特别是在抓制度落实,要注重企业领导者在安全管理中的决定性作用,要建立起以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在制度运作和监督上下真功夫,建立完善安全文化管理监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做到谁主管谁负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企业安全活动持之以恒开展下来,就逐步形成了安全文化,使之成为培育、宣贯安全文化的有效载体,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教育品牌,努力构建安全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把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激励职工的士气和发挥其能动作用方面,使企业的每一位职工都能感受到安全生产带来的幸福感、归属感和成就感。以危险源辨识、控制和评价为管理核心,不断改善安全劳动生产条件,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从企业的整体出发,把管理重点放在危险源控制的整体效应上,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模式,认真落实好全员型的企业安全文化,使每一位职工都能够自觉提高安全意识,并能够积极主动不断地在工作中去识别和排除各种安全隐患,使企业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努力开展学习型的安全文化,企业鼓励努力学习、教育人员掌握他们使用的装置和设备的基本知识和机能,使安全意识渗透到所有的员工头脑中,有效地增进员工的自我保护责任感,提升自我安全意识。研究并运用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提高安全生产与管理水平,企业依靠各种管理手段不断更新和充实职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各个岗位的安全职责与员工形成书面材料进行宣贯签收,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每一个人的本职岗位中去,从而全面夯实安全管理的根基。

安全工作的原则是严肃认真、持续改进。安全工作一定要认真、严肃、仔细,一定要落实到基层。要保证全员都能学习安全、懂得安全。一定要不断思考,持续改进安全管理水平、工作作风以及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要以安全为切入点来抓好工作质量和现场管理。把公正型的安全文化与基础建设相结合,班组是安全文化的重点和落脚点,是安全文化的基石,要把班组基础建设作为安全文化的突破点,放到突出位置。在抓班组方面,要采取政治、经济、精神三重激励手段,强化班组安全建设,真正使安全工作落实到班组。经过探索实践,逐步形成制度、规程、文化“三位一体”的班组管理体系。推广岗位隐患防控、诚信安全文化体系创建、安全精细化管理等安全文化创新应用成果,实行安全自主管理模式,实施安全“防控口述”和“岗位描述”,促进职工操作行为的日益规范。建立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实施员工素质提升工程,利用网络优势,创建网络教程,创新安全培训模式,定期举办大规模的“演讲比赛、全员练兵、技术技能比武”活动,激发职工学技术、强素质、保安全的热情。积极采取主动应急救援预防演习,从而提高应急救护的效果,使安全管理工作公开、公正、透明。完善企业安全文化管理模式和科学的运行机制,进一步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

3 企业安全文化管理的核心是基层的执行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是执行文化,对安全来讲,基层的执行是最基本的要求,全员性的执行是基础,没有执行一切都是空谈,更谈不上细化安全系统管理。所以说执行文化也是安全文化和安全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执行文化在安全管理中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企业文化,深刻领悟其重要性,才能有高度重视安全的意识,才能有积极重视安全的心态,才会把安全工作做到位,从促使职工“懂安全、会安全、保安全”,使之成为融安全理念、安全技能和安全防范于一体的本质安全人。制定本质安全企业文化考核办法,明确建设本质安全企业文化的标准体系,制订并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实施措施,实施强化企业安全文化、责任落实、安全教育培训、事故责任追究、隐患排查等措施。坚持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安全诚信责任体系。加大薄弱环节和特殊时期的安全管控力度,逐步打造了安全长效机制。

安全是综合的管理系统,同时又是一个独特的专业系统,在工作中不断加深理解,认识领悟它的真正内涵,在持续改进和完善体系中发挥作用。企业安全管理的执行力高低、职工队伍素质的好坏与企业的兴衰成败息息相关,企业要针对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需求组织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突出安全意识,包括自我保护意识和相互保护意识、作业规范、行为准则、应急处置内容,做到全面具体、通俗易懂、便于掌握,全面提高一线职工的安全意识,促进一线职工安全行为习惯养成,只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认真细致和敢较真的态度,具有高度的主人翁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就能够把安全工作做好,所以说企业安全和安全管理工作通过人人参与,是可以做到位的,关键是在管理人员和企业职工的执行力上。通过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化管理,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危险源排查识别、控制与管理,实现安全系统无缺陷、排查管理无漏洞、机械设备无故障,逐步达到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发挥执行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作用,最终实现本质安全企业。

4 结束语

企业始终要树立生命至尊的观念,把保护好人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企业安全文化的推进和塑造,要和战略目标、安全管理结合起来,用制度来保证,用机制来推进,要有企业安全文化管理人才来贯彻和落实。因此,必须持之以恒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运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和提升企业安全文化,才能进一步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持续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

[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3]辽宁省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

[4]现代职业安全.

文化引领安全 篇5

以特色安全文化引领本质安全型矿井创建

(作者:唐绍安 黑沟煤业公司总经理)

黑沟公司自2006年10月成立以来,就深刻认识到安全文化建设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公司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安全文化建设,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突出‚以人为本‛这条主线,全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在公司全体干部职工中牢固树立了安全生产观。截止目前,公司连续三年实现安全生产,先后被评为‚国家级质量标准化矿井‛、‚山东省煤炭系统04—08文体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先进集体‛、‚安全生产先进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及瓦斯治理示范矿井‛、‚陕西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我们:

一、领导重视是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基础。

管理者对安全工作的态度,企业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自成立以来,黑沟公司主要领导班子就十分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始终把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深入扎实开展。公司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核心思想,不断促进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坚持安全文化建设工作一把手负责制,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增强做好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公司制定并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了各级责任人职责、各级责任人负责领 域的安全工作管理。公司主要领导班子对总体安全生产工作负责,确保安全隐患整改、安全培训、劳保用品等方面的安全投入。

二、不断健全工作制度,切实保障安全文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为实现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持续化、规范化、制度化,黑沟公司以制度建设为核心,在内部管理上做文章,在制度创新上下功夫,不断健全和深化安全生产、管理的机制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安全自己管,指望别人不保险‛的自主保险管理理念,先后制定并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井下走动式管理制度》、《职工岗位职责》、《员工企业文化手册》、《职工安全培训制度》、《职工监督评价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等共计20余项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有力保障了安全生产工作的不断规范。

三、全方位加大投入,确保安全文化建设得到有力保证。良好的硬件设施是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四年来,黑沟公司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坚持依托新矿集团公司自1986年以来大搞质量标准化积累的丰富经验,全面推行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

在职工生活方面,我们投资400余万元建成了一流的职工洗浴中心,职工澡堂全部采用新型安全可靠的‚吊篮式‛ 换衣箱;修建了可容纳数百人同时进餐的标准化职工食堂;对职工单身宿舍进行了安全检修,并实行公寓化管理;严格按照各项安全规定改建了大学生公寓。另外,为活跃矿区安全文化氛围,公司投巨资建立了标准化职工文艺活动厅、职工书屋、乒乓球室、棋牌室、安全文化宣传长廊、文 2 体广场等职工文化活动中心。自建了电视台,开创了自办电视节目,使职工在宿舍就能看到矿井安全生产的电视节目和文艺节目。

在生产工作方面,黑沟公司坚持‚科技大投入换企业安全发展‛的理念,不断加大先进技术及设备的引进,为公司的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公司在先后在陕西省创下了六个第一:第一个使用运输单轨吊机车;第一个运用双膜防爆手机,进行隐患治理可视化剖析,可视化教育的矿井;第一个实现了全员无线定位考核;第一个实行培训课堂到井下;第一个建立综合自动化系统;第一个实现区段小煤柱实验成功。

通过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及科技投入,经过领导班子科学的规划布局,如今,黑沟公司已经顺利通过了国家级质量标准化矿井验收,真正做到了‚井上是花园,井下是工厂‛,确保了公司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坚持以职工为本,切实强化安全文化建设实效。职工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实践主体,也是本质安全四大要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黑沟公司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始终坚持‚以职工为本‛,尊重职工、理解职工、关心职工,把职工视为公司安全发展的成功之本。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使之成为创建公司安全文化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第一,公司通过‚自上而下的引导推动和自下而上的实践探索‛,切实在安全文化建设工作中做到了‚以职工为本‛。一方面,对职工在生产工作中容易产生的各类安全隐患,有的放矢的进行宣传指导工 作,合理的引导和推动职工接受公司安全生产的各项规和措施;另一方面,公司充分利用工会‚职工之家‛的作用,深入广大职工内部,通过对职工在日常生产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行为特征、心里动因等进行系统的梳理、提炼、整合,并广泛听取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想法和建议,真正做到公司的安全理念与职工的所想产生共鸣。

第二,加强职工安全知识教育培训。根据公司发展的形势,我们适时地提出了:建:科学的管理机制;创:一流的和谐矿井;有:超前的时代意识;树:知名的企业品牌;做:优秀的员工队伍;循:卓越的企业文化的口号。建立了‚六个一‛的安全教育培训阵地。即:以区队、班组学习室为主的安全教育培训‚一个点‛;从检身房到井下运输大巷为主的安全教育培训‚一条线‛;以井下综采、综掘为主的安全教育培训‚一个面‛;以地面文化广场、生活区为主的安全教育培训‚一条街‛;以广播、电视、板报为主的安全教育培训‚一载体‛;以培训课堂到井下为‚一模式‛。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定期不定期对公司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培训教育。

除内部组织教育培训外,我们黑沟公司还积极联系邀请集团公司及其他社会专业技术人员对全矿部分职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据不完全统计,公司仅2010年就开展28期大规模培训,培训职工430多人。举办了全员培训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班7期,累计培训40课时,参加人员1878人次,经考核合格率达到95%以上。对全矿皮带司机、溜子司机、信号挂钩工等3个工种共70余人进行了内部培训并颁发了上岗证。使全公司特种作业人员持证率达到了100%。第三,全面实施职工安全知识宣传活动。黑沟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定期开展安全理念宣传教育活动。以‚警钟长鸣‛为主题,通过国内外其他矿井事故案例,并结合公司矿井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有对比性的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加深职工对安全理念的理解。在安全文化的宣传过程中,重视多途径、全方位宣传。在电视台、宣传栏、网站上开辟安全专栏,传播安全知识。将安全文化理念和职工安全格言制作成横幅、标语、灯箱、牌板,放在公司广场、浴室、井下主要大巷显著位置,在井下现场悬挂安全警语,在井口建立了安全漫画长廊,时刻提醒职工强化安全意识。另外,由公司工会组织策划并制作了公司企业安全文化宣传片,如:反映公司三年发展历程的《足迹》、手指口述安全教育片、公司安全文化建设成果展览等。通过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电视宣传片对广大干部职工进行公司安全文化宣传。

五、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深刻挖掘安全文化建设新思路。创建煤矿安全文化,不仅要着眼现在,更要展望未来,要不断改革创新,建立与现代企业管理相适应的煤矿安全文化。近年来,黑沟公司顺应时代要求,不断开拓创新安全文化建设的新思路。

第一,创新了‚以生活安全带动生产安全‛的新思路。我们在公司内部持续开展了家庭安全用电、家庭电器安全使用等宣传和检查活动,对公司全体干部职工进行生活中的安全宣传和检查,带动公司干部职工安全意识提高,从而推动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创新了‚安全培训到井下‛的新思路。为了确保安全培训效果得到进一步加强,我们黑沟公司创新了井下工作岗位培训的新思 路,在职工工作岗位现场培训,现场指导,现场规范,更有效地使职工在日常工作中形成规范化操作的良好习惯。

第三,创新了‚矿井事故展模拟展示‛的新思路。建立专门的矿井事故教育基地,通过大幅图片、矿井事故现场模拟展示等手段,将国内外各类矿井事故展现给公司职工,以鲜活的事实,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对职工进行反面教育。

第四,创新了‚‘三型十化’煤矿建设‛的新思路。三型即:安全高效型、稳定和谐型、学习创新型,十化即:矿井本质安全化、井下质量标准化、生产系统自动化、经营管理高效化、煤销管理智能化、区域管理封闭化、职工宿舍公寓化、党群活动经常化、人文管理和谐化、矿井建设现代化。

六、以工会为建设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在实践中强化安全文化建设工作。

将安全文化理念深植职工心中,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黑沟公司在创建安全文化工作中,建立了以工会为核心的企业安全文化活动建设阵地,形成了‚年年有精彩,月月有活动‛的工会安全主题活动机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不断强化职工安全意识,以职工易于接受的方式,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文化氛围。

第一,通过安全知识竞赛、征文等形式巩固提高职工安全意识。自公司成立以来,黑沟公司工会就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安全文化不同时期的特点,持续不断地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征文等活动。不仅激发 了职工对安全知识的学习热情,增强和检验了职工安全知识水平,也促使公司干部职工在日常安全生产中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第二,以安全主题文体活动熏陶职工安全意识。黑沟公司工会充分运用在广大职工心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职工业余文体活动,加强对职工安全意识的熏陶和教育。自2007年起,黑沟公司工会就牵头组织创建了职工业余文工团,利用职工业余时间,举办诸如了‚和谐之歌‛大型演唱会、‚新矿集团创业之歌‛文艺演出、庆祝集团公司‚双十年‛文艺晚会、‚数字电影进矿区‛、‚周末联欢晚会‛、‚职工乒乓球比赛‛、‚职工越野赛‛等一系列文体活动。通过丰富职工的业余文体生活,在公司内部形成一套完整的安全文化熏陶体系。

校园文化需要书香文化的引领 篇6

因此,每一所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在其他硬件设施还难以一时配套的情况下,把学校建设成书香气息浓厚的地方,对引领校园文化的形成,引领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无疑有着现实的积极意义。我校作为一处农村学校,几年来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对培养师生乃至家长的良好读书习惯,对于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其一,“开放”把班级图书角和学校图书室的建设落到实处。实现中不少学校面临的问题是:一是图书资料少,少有书读;二是虽有书,但管理、开放的措施没能跟上,使原有的书籍报刊只能躺在书架上睡大觉。为了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学校在资金已很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拿出相当大的比例来添置新的图书及报刊,并让书架走近学生,让书籍在教学楼的走廊里开放陈列,变成了“开放”的图书馆,使学生随时能读上自己喜欢的书籍,从而促进了更多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要学生喜欢阅读,我们就不必担心他的学习成绩上不去。在实践中,学校员工也深深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哲理所在,通过倡导读书,不但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他们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校园的文明风尚更是因得到好书的滋养而有了提升。

其二,“激励”促教师在读书文化中成长。有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让教师自觉地乐于与书为伴,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书卷气的养成,不爱读书的教师在教学成长的路上是不会走得很远的。而现实中浮躁的风气也不免影响到教师的心态,怎样让教师静下心来读点书便成了如今急需破解的一大难题。而其中,用活动来贯穿始终,用激励来激活员工自觉读书的内动力无疑是一条有效的办法。为此,学校每学期都拿出一定的资金来报销教师买的书籍,以此来激励引导教师多读书;同时倾听教师建议,制定让教师喜闻乐见的活动计划并把活动贯彻到底,如开展读书演讲、心得评比及展览、读书沙龙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对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员工给予物质及精神上的奖励,让“读书明星”倍感光荣,从而激发教师的读书热情,促进整个团队的专业成长。

其三,两代“牵手”读书活动让“亲子共读”走进学生家庭。正如德育那样,要想让学生的读书激情得到进一步激发,家庭的配合无疑是重要的,而这一点又往往为我们所忽视。为此,学校将读书的安排及需采取的措施用各种现代化渠道与家长进行了沟通,使大多数家庭营造了一种两代牵手、全家共读的浓郁氛围,并隆重开展评比“书香家庭”的活动,从而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使这项家庭读书的活动搞得持久而热烈。

引领学生走进“文化语文” 篇7

传递文化信息——《安塞腰鼓》教学片段

(课件出示:“它使你惊异于那些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 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 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师:读读这句话, 有什么问题要问呢?

生:这些农民吃的是红豆角、老南瓜, 身体内怎会产生那么大的能量?

师:你真会读书, 从文中发现了问题。是呀, 一边是“红豆角、老南瓜”等简单、能量不高的食物, 一边却是“奇伟磅礴”的能量。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这是为什么呢?

(点击课件, 出示精心剪辑的关于西北腰鼓的历史沿革的视频, 并配以如下解说:西北, 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 陕北的高原自古就是边关要地, 于是, 西北高原的腰鼓, 在战场上, 遇敌时, 是报警的讯号;失利时, 是求援的呼号;对垒时, 是助威的角号;胜利时, 是庆功的笙号。如今, 古战场上擂鼓鸣金的壮烈场面永远消失了, 然而这种张扬激情与力量的仪式, 却深深根植于陕北高原古老的土地上。)

师:知道了这能量从何而来了吗?

生:这奇伟磅礴的能量就是从这块土地摄取的。

生:这能量是从他们的祖先那里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生:这能量是从他们的骨子里迸发出来的。

师:说得好。“消耗了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也代表贫穷落后, 这里作者又想说明什么?

生:他们虽然贫穷, 但却释放出“奇伟磅礴的能量”, 说明他们对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

生:说明贫穷是暂时的, 只要有希望, 他们就会像敲鼓时那样, 搏击不止, 总有一天会打破落后的枷锁, 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

师:说得太好了, 从这鼓声中, 我们听出的是一种精神, 一种不屈的精神, 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一种张扬着生命力的精神, 这种精神, 正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

[评析]“鼓文化”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艺术形式, 文化内涵极其深厚。千百年来, “鼓文化”上至天神祭祀, 下至农耕军旅, 渗入社会生活各个层面, 并因地域、时代、民族的差异而展现出不同的美感, 蕴含着不同的文化信息。安塞腰鼓, 在初读课文的学生眼里, 也许仅仅是陕北高原农民们文化娱乐的简单道具, 对此, 本片段的教者, 有针对性地引进了介绍西北腰鼓历史沿革的音像和文字资料, 让学生从中获取厚重而又丰富的文化信息, 并借助这些信息领悟到鼓声中传达出的不屈与抗争, 感悟鼓声表达的其实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营造文化氛围——《望月》课堂片段

(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分角色对读课文中外甥和舅舅对诗部分后)

师:古人说得好, 一切景语皆情语呀!此情此景中, 一定有许许多多吟诵月亮的诗句也在我们的耳畔回响, 让我们也加入到他们的吟诗中去, 也来你一句我一句, 怎么样?

生:好!

师:准备一下吧。 (学生在座位上准备, 师巡视)

师:准备好了吗?

生: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生: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生: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生: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 此乐何极!

……

师:老师也带了一组月亮的诗。 (点击课件, 出示诗句及相应的画面, 并配以《春江花月夜》的古筝曲) 这是“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的边塞月, 这是“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的海上月, 这是“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的关山月, 这是“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的深夜月……

师: (点击课件:响起了迈克·杰克逊演唱的《儿童时代》, 画面上出现了神奇的一幕:孩子们乘着船儿飞向了月亮, 一艘小木船腾空而起, 船上坐着男孩、女孩, 有白皮肤的、黑皮肤的、黄皮肤的, 还有一只大狗。一个男孩沿着长长的绳子爬上了小木船, 月亮就像一盏明灯挂在前方, 孩子们满怀憧憬地向着月亮飞去。)

师: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生:太美了!我都不敢呼吸了。

[评析]千百年来, 在同一轮明月下“对诗”成了有趣又有韵味的乐事。本片段的教学, 先巧妙延续课文中“我”和外甥的“月下吟诗”情景, 开展了“月亮诗句”接龙的活动, 从文中诗到书中诗, “月亮诗”在小小的课堂得到汇聚, 师生共同沉醉在月亮文化的欢吟中;接着, 教师带着学生欣赏诗配画, 清幽的画面, 优美的音乐, 意蕴深邃的诗句烘托出一种宁静、厚重、高远的文化氛围;最后, 在迈克·杰克逊演唱的《儿童时代》的歌声中, 大屏幕上呈现出了童话仙境般的精美的追月画面, 学生如梦般沉浸其中。这样的课堂, 借助诗句、音乐、画面等营造的“月文化”氛围越来越浓, 置身其中的学生, 接受着“月文化”的浸染, 感受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丰厚文化积淀——《清平乐·村居》教学片段

师:学了《清平乐·村居》, 我们被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深深陶醉, 让我们记住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大家一定很想了解这位了不起的词人,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的隧道, 回到宋朝, 去看看词人波澜壮阔的一生。

课件出示:

○辛弃疾, 号稼轩,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与南宋朝廷当权派发生了冲突, 怀才不遇, 42岁被罢免, 长达20年之久, 64岁被再次起用, 不久罢归, 68岁病逝。在这40余年间, 他大半不受重用。《清平乐·村居》是他42岁遭受排挤、打击、罢免后退隐江西上饶闲居农村时所写。

○就在离上饶不远的地方, 就在写这首词的前后一段时间, 辛弃疾还写了另一首《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词作内容:绕床饥鼠, 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 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 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 眼前万里江山。

○有人提出, 《清平乐·村居》不是词人现实生活的村居, 而是他理想生活中的村居。

○辛弃疾一生写下了大量的爱国词作, 他继承并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派”词作风格, 给我们留下了优美的《稼轩长短句》。

师:阅读了这一组材料, 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从《清平乐·村居》看出作者隐居江西上饶期间好像是悠闲自在, 醉心于田园生活。可是, 同时期的词作《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分明表现出他的潦倒、失意。

生:结合辛弃疾的生平和他同时期的作品, 我感觉《清平乐·村居》不是他现实生活中的村居, 而是他理想生活中的村居。他是借这首词来表达自己的理想, 或者说是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

师:真有见地, 不简单, 连老师也佩服你了。

生:我从最后一则材料中感觉到他的词作在当时影响不小。

师:是的, 辛弃疾的词作辛词不仅在宋代广为传唱, 而且在宋代以后的词史上仍然居高临下。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这些作品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评析]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 关于词作主旨的解读通常抒发了词人对乡村安宁平静生活的喜爱之情。应该说, 这样理解似无不妥, 因为词作描写的乡村环境清新秀丽、朴素恬静, 描写的翁媪一家的生活和谐、融洽。读了上面的教学片段后, 才感觉如果解读至此便作罢真显得有失肤浅。以上教学, 教者引入了一组有关辛弃疾生平、词作等方面的文字资料, 借助这些资料, 将《清平乐·村居》的学习置于文化的大背景下, 引导学生以更全面和开阔的视野在原先解读的基础上拓展, 无论是词人自身的阅历, 还是情怀;无论是词作的语言风格, 还是蕴含的深邃意蕴, 都给学生以文学的濡染和文化的浸润, 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品味, 丰厚了学生传统文化的积淀。

丰富文化意蕴——《枫桥夜泊》教学片段

师:孩子们, 在张继之前, 没有人这样写过钟声;在张继之后, 尽管很多人写过钟声, 但没有一个人写得像张继这样扣人心弦, 感人肺腑。这正是《枫桥夜泊》能够流传千古的秘密所在。让我们再次满怀深情地走进这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生齐读)

师:于是, 从张继之后, 从《枫桥夜泊》之后, 除了“明月千里寄相思”, 在中国诗人心中, 又多了一种寄托愁绪的美好景物, 那就是——钟声!这钟声穿越时空, 穿越历史, 在一代又一代的诗人笔下悠然回荡。

(大屏幕出示:七年不到枫桥寺, 客枕依然半夜钟。[宋]陆游《宿枫桥》)

师:听, 四百年过去了, 这夜半钟声在陆游笔下悠悠回荡—— (生齐读诗句)

(大屏幕出示:几度经过忆张继, 月落乌啼又钟声。[明]高启《泊枫桥》)

师:听, 八百年过去了, 这钟声在高启的笔下悠悠回荡—— (生齐读诗句)

(大屏幕出示:十年旧约江南梦, 独听寒山半夜钟。[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

师:听, 一千多年过去了, 这空灵的钟声在王士祯的笔下悠悠回荡—— (生齐读诗句)

(大屏幕出示:留连的钟声, 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 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陈小奇《涛声依旧》)

师:听, 一千两百年过去了, 这温暖的钟声在陈小奇的笔下悠悠回荡—— (生齐读诗句)

师:孩子们, 这就是经典, 这就是文化! (板书:文化) 今天, 你读了《枫桥夜泊》, 你心里有了一种感触、一种感动。所以, 我想, 假如你以后有机会去苏州, 你一定会去看一座桥, 哪座桥?

生:枫桥。

师:来到枫桥, 你一定会想到一个人, 谁?

生:张继。

师:想到张继, 你定会情不自禁、充满深情地吟诵一首诗, 那就是——

生齐答:《枫桥夜泊》。

师:来, 我们一起边走边吟。 (生背诵)

师:从此, 你对张继不再陌生, 尽管你和张继相隔千年;从此, 你对枫桥、你对寒山寺的钟声不再陌生, 尽管你和枫桥相隔千里, 甚至万里。孩子们, 这就是经典的力量!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浅析以先进文化引领群众文化工作 篇8

一、群众文化群众办, 社会文化社会办

群众文化活动的产生与发展同其他事物一样, 有自身的规律。“群众性”“自愿性”与“多样性”是群众文化的基本原则。而这个基本原则与人们的需要和兴趣有着密切联系。了解了群众文化生活中人们的需要, 使我们在工作中增强科学性, 克服盲目性, 有效的引导群众文化活动, 使之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需要, 是群众文化的原动力, 一项活动, 符合了群众的需要, 群众就积极参加, 否则就不参加或不情愿参加。如马斯洛博士提到的有关于人的需要满足的理论。参加文化活动是社会群众共同的需要, 但每一个成员由于年龄、职业、文化修养、性格等各种因素的差异, 多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需要就各不相同, 即使同一个人, 由于时空的变化, 其需要也会发生变化。另外, 一种低层次的需求满足后, 同时又产生新的需要。因此我们组织群众文化活动一定要首先考虑群众的需要, 符合哪个职业, 哪种年龄阶段的群众的需要, 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活动, 吸引群众来自愿参加。使群众有原来的欣赏型向参与型转变, 创造群众文化群众办, 社会文化社会办的文化氛围。因此, 需要是原动力, 兴趣是助推剂。

二、加强自身建设是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保证

文化馆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此需强化文化馆的建设, 充分发挥文化馆在群众文化中的龙头作用, 时时处处发挥其组织发动功能, 热情辐射功能, 辅导提高功能和示范指导功能。

改革大潮正在推动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在这样形势下, 作为一个意识形态的事业单位应抓住机遇, 深化改革, 在这安居乐业的年代里, 人们对物质享受和精神的追求已经不是十几、二十几年前的那样单调的、低档次的形式和产品, 面对欣赏水平不断提高的群众, 只有出奇招怪招才能制胜, 这应该引起县区文化 (艺术) 馆的思考, 领导者要高层建瓴, 时刻站在本地区文艺欣赏的最高点, 引领本地的文化活动。

三、争取政府的支持, 是搞好群众文化的有力保证

文化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以先进化引领文化设施建设, 搭建文化平台, 以高起点绘制文化建设蓝图尤为重要。千方百计的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工作, 争取政府支持是文化馆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地经济搞上去了, 实现了物质文明, 那么这样的社会需要谁来装饰——群众文化, 只有当地群众的文化素质、个人修养提高了, 才能真正实现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 人们常说的“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 现在文化也要唱戏, 在这样的情况下, 了解有关部门或单位急需用某种形式来扩大宣传的工作意图, 为街头宣传、图片展、专题演出的。主动上门联系, 协力办好活动。当社会效益大大超过经济投入时, 就能顺利得到各级政府的协助, 让领导知道, 教育群众, 寓教于乐, 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 用自己的行动体现自己的价值, 获得政府在政策方面的支持是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有力保障。

四、各种形式发展是做好群众文化的有力补充

根据群众工作的性质和特点, “以文补文”“多种经营”“多业助文”等虽是短期行为, 是权宜之计, 在历史的转折变革时期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不相适应的产物。可以预言, 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强, 文化地位会随之提高, 社会也就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实力。它厚实而知礼仪。因此, “以文补文”只是短期行为, 在适当的时候会逐渐消失, 但现在是自身存在的一个过程, 高瞻远瞩的领导定能从容应对他的现在和未来。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辩证的、物质的、客观的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纯文学都不能躲进象牙塔里要, 何况群众文化呢,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就自甘放弃, 因为我们相信, 道路是曲折的, 通向成功的道路布满荆棘, 但我们会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

高校文化对城市文化引领和推动作用 篇9

一、发展高校文化与建设城市文化息息相关

首先, 高校文化是城市独特的文化景观。近几年来, 我国许多城市掀起了大规模的学校布局调整和校园改建热潮, 很多城市形成了大学城。大部分高校的新建和扩建, 都体现了一种高起点的规划, 高标准建设, 融入了城市规划建设和城市文化建设的要求。大学校园中的实验楼、图书馆、电教馆等硬件设施的建设, 显示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也成为城市的标志之一。

其次, 高校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做好高校文化建设, 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也对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教育, 通过大众传媒的渗透以及学生的社会实践等活动, 宣传高校文化, 把校园的文化精神带向社会, 加快推进城市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城市风气, 对城市居民素质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二、高校文化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文化是维系现代城市生存的基本要素。我国所有的高校都集中在城市。所以, 高校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关系十分的密切。高校文化具有较高的层次、较强的活力, 具有独特的个性和社会影响力。而城市文化也会渗透到高校文化之中。高校文化置身于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 以其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促进城市文化的变迁和发展, 从而促进城市的文化建设。

第一, 先进的校园文化对城市文化有着强烈的影响作用。这种影响作用集中体现在思想文化的中, 高校是汇集了大批人文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的地方, 他们具有深厚的修养和博大的文化知识, 在高校的文化发展中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引领作用。高校文化和大学精神, 对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有着深远的影响。高校文化中的科学精神、人文传统、创新知识、高雅娱乐形式对外界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引领城市文化像更高的层次发展, 为城市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增添新的内容与成分。

第二, 高校文化建设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文化品位。文化是城市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源泉, 是城市的灵魂, 一个城市形象的树立和品位的提高, 主要靠文化。最能体现文化的物质载体就是大学及大学园区, 而高校文化越来越成为高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和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 大学的人才优势可以促进一个城市文化事业的发展。大学的设施优势也能弥补城市文化设施的不足。大学里的图书馆、体育馆等设施, 也是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第三, 高校文化的超前性具有对城市文化的引领作用。大学是社会和城市主导精神的发源地。高校文化从大学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 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不仅为社会输送人才, 还要创造新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大学人在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及行为规范上有不同于社会其他群体的特征。高校文化作为城市文化中的一种, 它为社会主流文化提供新的文化要素, 引领城市文化的发展和塑造。

三、以先进的高校文化推动城市文化发展

文化是城市的领跑者。只有充分发挥高校文化对城市文化的推动作用, 才能创造出更加和谐的城市文化。

第一, 逐步开放公共高教资源。建立开放式校园, 让市民领略高等学府的特色和魅力, 感受大学的气氛。开放公共高等教育资源, 构筑城市文化助推平台, 以先进文化影响社会。经常性的在大学校园举办开放式的学术讲座、文艺表演、体育竞赛等活动。大学的图书馆、实验室、研究中心等地方向社会上有需要的人士开放, 让社会共享高校文化资源, 构建学习型城市。

第二, 着力加强高校文化建设, 精心造就优秀文化人才。高校文化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不断地更新与完善。要弘扬大学的文化, 不断提升高校文化的品位, 重点是要实行开放办学, 主动参与所在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 以开放的姿态传播高校文化, 扩大高校文化的辐射面, 提升高校文化影响力。地方高校坚持服务地方的办学方向, 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 积极承担文化人教育任务, 培养具有特色的创新型人才。

摘要:高校文化是城市独特的文化景观, 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在推动城市文化发展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文化的发展依托与城市文化的发展, 同时城市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也需要高校文化的引领。两者共同发展, 相互依存, 互相支持, 实现高校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双赢。

关键词:高校文化,城市文化,引领,推动

参考文献

[1]马忠石,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城市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发展,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8.9

[2]邱相君, 以大学文化建设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 2008.10

[3]叶云明, 高校校园文化如何促进城市社区文化的和谐发展,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06.10

[4]房喻, 大学文化的内涵发展及建设实践, 中国高等教育, 2009.07

森诺胜利:文化引领公司发展 篇10

构建创新文化

森诺胜利面对严峻的生存压力, 从改制开始就制定了建设先进企业文化, 用文化引领发展的战略思路。组织员工进行文化理念和发展战略大研讨, 通过全员参与, 集思广益, 形成了公司的文化理念体系。即:“打造百年品牌, 创建百年企业”的企业愿景;“对外专注服务于石油行业, 促进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使命;“诚信、创新、业绩、和谐”的经营理念;“独立、科学、公正, 为客户提供超值服务”的经营宗旨;“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人才战略;“立足石油市场, 面向社会市场, 深化工程咨询, 发展管理咨询”的市场战略。

公司加强文化引领, 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通过实施“五个一” (一份月报、一面文化墙、一部文化宣传片、一本文化手册、一集文化故事) 工程, 丰富和完善文化建设的内容, 创立文化建设的载体, 提升文化理念的内涵。力求把森诺文化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固化于制。通过全体员工的参与, 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企业文化体系。围绕生产经营、管理及服务、工作及生活等方面的价值导向, 构建了诚信文化、创新文化、业绩文化、和谐文化、超值文化、协作文化、合作文化、创先文化、共享文化和美德文化。

通过企业文化引领, 森诺胜利全体员工明确了目标, 统一了思想。凝心则聚力, 短短几年, 公司实现了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发展, 业务范围不断扩大, 产品类型不断丰富, 开始驶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以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

1、实施“影子股份”, 调动员工积极性

针对改制方案以工龄量化股权的弊端, 森诺胜利经过广泛研讨和深思熟虑, 在国内率先实施“影子股份”的激励方案, 即每年从税后利润中拿出一定比例奖励给当年评出的骨干员工作为股份, 不论新老员工机会均等。实施“影子股份”方案以来, 累计有403人次获得“影子股份”的激励, 其中有258人次为非原始股东, 这项举措, 进一步调动了全体员工以公司为家, 为企业发展做奉献的积极性。改制以来, 公司骨干员工流失率不到6%, 还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加盟, 真正发挥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的作用, 公司发展的后劲更足了。公司“影子股份”的管理创新成果2010年被评为“第十七届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2、推行“绩效工资”, 加强科学考核

智力劳动如何量化, 是绩效考核成功与否的关键。对此, 森诺胜利于2003年开始推行“绩效工资”制度。从最初每年几十个项目, 单一的评估评价业务, 到目前每年近1500个项目, 100多个业务类型, 公司始终保持将所有业务都集中到一套系统中考核。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 广泛征求员工意见, 全员参与, 持续改进。如今绩效考核制度已经深入人心, 成为岗位工资调整、薪酬支付、影子股份发放等主要依据。

3、构筑“V”字型通道, 促进知识共享

咨询企业中智慧、经验和信息是不可或缺的三要素, 森诺胜利构筑的“V”字型人才成长通道, 为员工搭建了广阔多样施展才华的平台。传统组织结构为“金字塔”型, 员工成长通道单一, 越往上, 发展空间越小, 直接导致了员工间的恶性竞争, 增加了企业内耗。在森诺胜利“V”字型人才成长通道中, 按照专业技术分工和行政管理职责, 划分了无数的成长路线, 且向上发展空间无限, 上不封顶。此项举措消除了组织内耗, 解决了知识的积累与传承问题。大家团结协作、合作共赢, 每个人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成才, 创造了良好的工作软环境。

4、开展业务创新, 增强核心竞争力

改制时, 胜利油田承诺在项目评估业务上对森诺胜利进行保护, 但随着中石化投资决策体制的变化, 评估业务不断萎缩直至为零。面对困境, 森诺胜利未雨绸缪, 服务范围向前向后延伸, 编项目建议书、编可研, 编产能建设“4+1”方案, 开展能评、环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清洁生产审核、工程设计、工程总包、项目管理、后评价、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环境管理、信息咨询软件开发等业务。传统业务的缺失, 不仅未导致公司生存的危机, 反而演变成为公司发展的机遇。现在森诺胜利已发展成能为客户提供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服务的工程公司。公司的油田产能建设方案编制、后评价、海外项目咨询、采油污水资源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等业务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系统工程咨询、环评、能评业务处于石油行业领先;工程设计业务发展迅猛, 初步形成特色。经过改制十年的发展,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 生存发展的根基更加牢固。

促进“三基”上水平

在企业文化理念的指引下, 森诺胜利不断加强基础管理工作。

1、推进基层建设规范化、民主化

一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根据各业务流程的特点, 为各部门、各岗位和各专业系统健全了规范的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和行为规范。

二是全面推行中层轮岗制度。森诺胜利根据业务发展要求设置部门和岗位, 采取全员竞聘的形式选择中层管理者, 每位中层管理者都是在公开、公正、透明的环境中凭工作能力竞争产生。公司还立足“打造百年品牌、创建百年企业”的愿景, 着力提升中层管理队伍的综合水平, 每三年组织一次中层管理岗位的轮岗竞聘工作, 保证了民主化建设的持续推进。

三是畅通沟通渠道。森诺胜利开通经理信箱与博客、交流论坛、森诺微信群。借助网络平台, 公司领导经常在网上和员工进行互动交流, 发布国家和行业发展动态, 共同探讨公司改革发展大计, 及时沟通协调解决员工关心的问题。营造了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 为公司的民主管理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2、加强基础工作制度化、标准化

智力劳动如何量化是绩效考核的关键, 公司广泛征求员工意见, 不求绝对准确, 但求相对合理, 配套完成了《项目工时计算标准》, 始终保持所有业务工作都在一个平台上考核, 使工时计算标准的公平、公正对公司的分配制度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森诺胜利学习“台塑”管理经验, 系统建设符合公司实际的管理信息化工作, 积极推行“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发动全员讨论, 广泛参与, 依靠内部专业化团队梳理完善制度, 通过持续创新、自主开发,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管理信息化。管理信息化使公司真正做到在生产上精耕细作, 经营上精打细算, 技术上精益求精, 有效地提升了公司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3、坚持基本功训练全员化、常态化

森诺胜利重视对员工的培训, 从2011年起, 规定每月15日和30日为公司的“固定培训日”, 除开展专业知识的培训外, 公司还组织商务礼仪、医疗保健、心理健康和传统文化等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 以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公司每年举办一次劳动竞赛, 参赛员工要挑选当期正在运行的项目参加比赛, 公司还会邀请项目委托方技术人员做现场评委。这样, 在“比”的同时, 员工不仅锻炼了项目现场汇报能力, 还更注重经验交流和与客户的交流, 发现问题大家一起分析, 共同解决问题, 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上一篇:制度规范化下一篇:新闻伦理与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