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法

2024-07-25

电子商务法(精选十篇)

电子商务法 篇1

一、电子商务法的基本原则

电子商务是利用信息技术构筑的互联网平台, 电子商务法是调整与电子商务有关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构建电子商务法, 要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 实现公平的目标, 应了解电子商务法的基本原则, 其基本原则如下。

(一) 中立原则

电子商务法的中立原则包括技术中立、媒介中立和实施中立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 技术中立要站在宏观的法律观看待技术, 以传统技术为基础, 不对其他的技术产生歧视, 同时给未来技术的发展留下空间, 兼顾法律的可用性。媒介中立是中立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且与技术中立联系密切。在遵循市场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 电子商务法允许各种媒介相互融合发展, 使各种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避免行业垄断和媒介垄断的产生。另外, 实施中立是指电子商务法和其他相关法律在实施上, 应一视同仁, 中立对待, 不可偏废。

(二) 功能等同原则

功能等同原则是实施中立原则的延伸。电子商务法的功能等同原则在立足于分析传统的书面要求的目的和作用的基础上, 应兼顾好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数据电文的要求。就数据电文而言, 数据电文与书面文件具有不同的性质, 二者不能作用并不是全部相同, 采用功能等同原则时应对电子数据不同程度的要求功能相等。二是对书面文件的功能要求。在数据电文中使用书面文件时, 将数据电文简单地等同于书面形式在法律上没有实际意义, 应挑出与书面形式要求中的基本作用作为标准, 数据电文按照此标准享受同等的法律认可。

(三) 信息安全原则

信息安全原则是电子商务交易的内在要求, 电子商务在各种商事交易中, 保障电子商务的安全进行, 必须以安全为前提, 不仅需要技术上的安全措施, 还需要在法律上制定信息安全规范。电子商务安全性方面的法制建设应涉及到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消费者权益体和数字签名与认证机构等, 贯穿信息安全原则和理念, 规定认证机构的资格及其职责等具体的制度, 建立起反映其特点的操作性规范, 创造一个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法规环境, 有利于保障电子商务安全迅速发展。

二、构建电子商务法体系

电子商务法是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构建电子商务法律体系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至关重要。构建电子商务法的体系, 规范电子商务发展, 主要包括对信息流的规范、资金流的规范和对物流的规范, 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 对信息流的规范

对信息流的规范是立法的重点, 电子商务的信息流涉及电子合同、安全认证、隐私权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在电子合同方面, 通过电子代理人订立的合同与自然人直接交流订立的合同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在安全认证方面, 电子商务的安全是电子商务立法的重要内容, 对安全认证应作出相关规定, 并建立配套的认证机制。在隐私权的保护方面, 对于违反该法律规定者予以相应制裁的一种法律制度。另外, 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 也应在法律上制定相关制度规范保护知识产权。

(二) 对资金流的规范

对资金流的规范, 有利于保障资金流动的安全。电子商务的发展必然带来支付方式的变革, 随之而来的电子货币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顺应而生, 在电子商务法的构建中, 制定电子货币法律规范就成为必然。合法规范、稳妥安全的电子支付, 才能防范电子商务的资金结算和流转风险。因此, 电子商务法应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货币管理机构, 规范第三方电子支付服务行为, 调整交易双方的关系, 规范交易方之间的电子支付行为, 进而防范电子支付的金融风险。

(三) 对物流的规范

电子商务发展中出现的新型的物流是指电子商务企业的商品配送行为, 主要涉及通过在线以数据形式传送的商品或服务。对电子商务物流的规范, 可以提高物流服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优化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法制环境。对电子商务物流的法律规范应健全物流支撑体系, 制订相应的条款规范商品配送行为, 逐步建立面向网上商户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配送机构, 主要包括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瑕疵担保, 售后服务等, 以提高商品配送能力, 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

三、结语

综上所述, 电子商务法的构建是一项长期地系统地工程, 目前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许多技术和法律问题还有待研究。在实际工作中, 需要我们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形势需要, 制订出适合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法规, 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电子商务交易的法律法规, 强化电子商务的安全管理, 严厉打击各种违法交易行为, 规范买卖双方和中介机构的交易行为, 才能确保电子商务快速、稳定、安全的发展。

参考文献

电子商务法课件 篇2

第一章 电子商务基本原理

第一节 电子商务的概念与特征

一,电子商务的概念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电子商务做出不同的解释.人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电子商务进行了解释,从技术角度或者从商务角度,虽然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其实质内涵却基本一致,都强调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来开展商贸活动.广义的电子商务是指所有利用电子技术手段和信息技术进行的商业贸易活动.广义的电子商务中的电子技术,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它包括但不限于电子通讯与电子计算技术.电子,是指电讯,数字,磁力,无线,光学,电磁技术,以及与相关或相似的技术.狭义的电子商务是指基于网络所进行的各种商贸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服务活动的统称.这是当前发展最快的电子商务形式,是全新的商贸活动,也是企业和消费者认同的“电子商务”.本书所说的电子商务是一种广义上的电子商务,是指所有利用包括电讯,数字,磁力,无线,光学,电磁技术手段和信息技术进行的商贸活动,金融活动和服务的统称.尽管以因特网为运行平台的商事交易活动,已经成为电子商务的主导潮流,但是它并不与电讯,电子数据交换等电子商务形式相抵触.因此无论是以电子数据交换为代表的封闭型的计算机网络,还是开放型的因特网;亦不管是模拟式的电子通讯,还是数字化的数据交换,只要它们被运用于商事交易活动,都将是电子商务法调整的内容.二,电子商务的商务特征

1.交易无纸化.电子交易以电子媒介取代了传统商务的纸张媒介,并以电子形式取代了传统的书面,签名形式.同时,信息的交流,记录,存储通过光,磁,电等技术手段完成.2.交易环境发生了变化.传统交易是“面对面”的交易,在特定地点与特定对象之间进行,交易双方或者由于在场,或者通过电话等必然地发生某种物理联系.电子交易则在很多情况下表现为“机对机”的交易,交易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易对象可能是互联网上遇到的任何人.在此情景中,传统的时空界限被突破,交易的环境具有更大的开放性.3.交易内容发生了变化.在电子商务时代,信息本身成为交易标的物.信息产品既可以有形载体存在,也可以无形的载体存在,而电子技术又使得没有任何载体的信息交易成为可能.数字化技术使许多原来需要纸,磁介质,物理介质传递信息制品,如书,软件,音乐,影视剧等,现在可以在线下载,阅读,收看等,使信息脱离了载体成为独立的可交易“财产”.而传统有关贸易的法律基本上是针对有形货物的,而不针对无形信息产品.三,电子商务的类型

(一)按照电子商务交易双方主体不同划分,电子商务可以划分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政府,政府与个人等四类电子商务.1,企业与企业(Business to Business,B TO B)的电子商务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利用网络进行的各种商务活动.这种电子商务正在成为电子商务的主流,企业之间利用网络可以完成采购,信息沟通,付款,发货等工作.2,企业与消费者(Business to Consumer, B TO C)的电子商务是指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发生的商务活动,包括企业对消费者和消费者对企业两种形式.这种商务的基本形式是电子零售业,即企业借助网络开展在线销售活动,它是消费者通过网络参与经济活动的高级形式.目前这类电子商务发展很快,不但一些传统企业开展了网上销售,而且还出现了专门的网站从事网上销售.在发达国家,网上购物已具有相当规模,最近两年我国也有一定的发展.随着上网人数的急剧膨胀,它将是未来最有潜力的商务.3,企业与政府(Business to Government,BG)的电子商务是指企业与政府之间发生的电子商务活动.这种商务活动可以覆盖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许多事务,如政府通过网络从企业采购物品,向企业发放许可证,向企业传递政府管理信息,企业通过网络向政府传递统计资料或企业的相关信息,交纳税款,办理进出口业务等.当前,各国的政府信息化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为企业与政府开展电子商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预计在未来这种电子商务会有较快的发展.我国的电子报关,网上交税,政府网上采购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4,政府与个人(Government To Consumer,GC或G-C)的电子商务是指政府与个人之间发生的电子商务.这类电子商务发展比较缓慢,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有些国家已经在进行探索.如在美国一些政府网站向消费者推销产品,在澳大利亚一些个人纳税通过网络进行.未来这种电子商务应集中在个人报税,社会福利基金的发放等方面.(二)按照商务活动的内容分类:电子商务主要包括两类商业活动:一类是贸易型电子商务,一类是服务型电子商务.贸易型电子商务是移转财产权利的电子商务,包括有形货物的贸易和无形的信息产品的贸易.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有形货物的电子交易仍然需要利用传统物流配送渠道,如邮政,快递和物流配送系统;而无形信息产品的交易则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标的物的交付.信息产品是指以数字形式存在的信息,知识,娱乐产品等,在网络环境下,所有的信息产品都可以通过以数字的形式表现,传递,复制,成为电子商务领域最核心和最活跃的领域.服务型的电子商务包括为开展电子商务提供服务的经营活动和通过网络开展各项有偿服务活动的经营活动.服务型电子商务区别于贸易型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不移转任何财产,而只提供某种设施,因特网接入,传输,信息服务等.网络服务提供商主要是为电子商务提供基础性服务的主体,提供网络接入服务,交易平台服务,电子邮件,主机服务等各种服务;认证机构即是为电子商务提供信息安全服务的主体.就提供信息服务而言,许多主体往往是兼顾信息转让和服务,甚至可以说,在许多情形下,提供信息服务是贸易还是服务界线并不十分清楚,或者没有必要加以明确区分.第二节 电子商务的发展沿革

一.电子商务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电子商务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各国经济增长的重点领域,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正是看到了电子商务的巨大潜能,因而对电子商务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从国际组织来看,1996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就制定了《电子商务示范法》;1998年5月,WTO 132个成员国签署了《电子商务宣言》;1999年9月,在巴黎召开了许多大企业参加的全球电子商务会议.从1996~1999年,在有关国际组织共同努力下,为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欧盟各国也十分重视电子商务发展,1996年欧盟设立了一个工作小组来统筹欧洲的电子商务行动,1997年4月,欧盟出台了《欧洲电子商务行动方案》.1999年12月,欧盟15国负责欧洲统一市场的部长通过了一项电子商务的统一法规.在亚洲,由于各国信息网络发展的基础不一样以及各国经济相差太大,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呈不平衡状态,主要集中在日本,新加坡,韩国,中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二.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1991年,国务院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办公室牵头,发起成立“中国促进EDI应用协调小组”,标志着电子商务已经在我国起步.1996年成立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1996年2月,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成立.1999年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关键的一年,在制定电子商务框架的同时,政府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特别是在年初启动的政府上网工程,将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2000年我国电子商务再上一个新的台阶.2000年1月12日,国家经贸委和信息产业部共同发起“企业信息化工程”,把企业电子商务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并启动中国国家重点企业电子商务网站(http: //),与此同时,还启动了企业上网工程.2000年2月,我国颁布了《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纲要》,纲要是我国企业利用互联网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的指导性文件.2000年6月22日,中国电子商务委员会在京成立.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人WTO以后,加快了与世界接轨的步伐,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不但会阻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还会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第二章 电子商务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电子商务法的概念与特征

一,电子商务法的概念

广义的电子商务法,是与广义的电子商务概念相对应的,它包括了所有调整以数据电文方式进行的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其内容极其丰富,至少可分为调整以电子商务为交易形式的,和调整以电子信息为交易内容的两大类规范

狭义的电子商务法,是调整以数据电文为交易手段而形成的因交易形式所引起的商事关系的规范体系.本课程讨论的是广义的电子商务法.二,电子商务法的特征

(一)商法性

商法是规范商事主体和商事行为的法律规范.电子商务法规范主要属于行为法,如数据电文制度,电子签名及其认证制度,电子合同制度,电子信息交易制度,电子支付制度等.但是,电子商务法也含有组织法的内容,如认证机构的设立条件,管理,责任等,就具有组织法的特点.(二)技术性

在电子商务法中,许多法律规范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技术规范演变而成的.比如一些国家将运用公开密钥体系生成的数字签名,规定为安全的电子签名,这样就将有关公开密钥的技术规范,转化成了法律要求,对当事人之间的交易形式和权利义务的行使,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另外,关于网络协议的技术标准,当事人若不遵守,就不可能在开放环境下进行电子商务交易.(三)开放和兼容性

所谓开放性,是指电子商务法要对世界各地区,各种技术网络开放;所谓兼容性,是指电子商务法应适应多种技术手段,多种传输媒介的对接与融合.只有坚持了这个原则,才能实现世界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保证各种先进技术在电子商务中及时应用.(四)国际性

电子商务固有的开放性,跨国性,要求全球范围内的电子商务规则应该是协调和基本一致的.电子商务法应当而且可以通过多国的共同努力予以发展.通过研究有关国家的电子商务法规,我们发现其原则和规则包括建立的相关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协调一致的.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的《电子商务示范法》为这种协调性奠定了基础.第二节 电子商务法的性质

一.电子商务法是私法

电子商务法调整的对象是一种私法上的关系.从总体上应属于私法范畴.1,作为电子商务法对象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都是私法的主体

2,电子商务法调整的电子商务法律关系是发生在商事活动中的个人之间的关系.电子商务法所调整的电子商务法律关系实质上是发生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即私法调整对象的必要组成部分.3,电子商务法规定的权利是主体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权利.确保主体的权利实现,是电子商务法作为私法的任务.二.电子商务法是一个渗透着公法因素的私法领域

电子商务法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法律体系,涉及诸多领域.既包括传统的民法领域,又有新的领域,如电子签名法,电子认证法等.这些法律规范以私法规范为基础,同时有诸多公法规范.这些公法规范主要体现在一些具有行政管理性质的规范,如认证机构的许可与监管,对违反电子商务法进行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的规定,电子商务法中的有关行政机关审批,登记的规定等.所以,电子商务法是一个渗透着公法因素的私法领域.第三节 电子商务法的调整对象和基本原则

一,电子商务法的调整对象

电子商务法的调整对象为以下两个方面.(一)电子商务交易形式

作为商事法新的表现形式,它必然以商事关系为其调整对象,但是这种商事关系又有着以下一些特点:(1)它是以数据电文为交易手段的商事关系.(2)这种商事关系是由于交易手段的使用而引起的,一般不直接涉及交易方式的实质条款.(3)该商事关系并不直接以交易的标的为其权利义务内容,而是以交易的形式为其内容,(二)电子商务交易内容

电子商务交易内容规范,涉及到当事人在电子商务中的权利义务关系.电子商务中交易的对象有有形货物,也有无形的信息产品.有形货物的交付仍然可以沿用传统合同法的基本原理.而信息产品的交付则具有不同于有形货物交付的特征,对于其权利移转,退货,交付的完成等需要作详细的探讨.二,电子商务法的基本原则

(一)中立原则

电子商务法的基本目标,归结起来就是要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建立公平的交易规则.这是商法的交易安全原则在电子商务法上的必然反映.1,技术中立

电子商务法对传统的口令法与非对称性公开密钥加密法,以及生物鉴别法等,都不可厚此薄彼,产生任何歧视性要求.同时,还要给未来技术的发展留下法律空间,而不能停止于现状,以至闭塞贤路.2,媒介中立

媒介中立,是中立原则在各种通讯媒体上的具体表现.技术中立侧重于信息的控制和利用手段:而媒介中立则着重于信息依赖的载体.电子商务法,应以中立的原则来对待媒介体,允许各种媒介根据技术和市场的发展规律而相互融合,互相促进.3,实施中立 实施中立是指在电子商务法与其他相关法律的实施上,不可偏废;在本国电子商务活动与跨国际性电子商务活动的法律待遇上,应一视同仁.(二)自治原则

在电子商务法的立法与司法过程中,都要以自治原则为指导,为当事人全面表达与实现自己的意愿,预留充分的空间,并提供确实的保障.《电子商务示范法》的任意性条款,从正面确定权利,以鼓励其意思自治,而强制性条款,则从反面摧毁传统法律羁绊,使法律适应电子商务活动的特征,更好的保障其自治意思的实现.(三)安全原则

电子商务法要把维护电子商务的安全放在重要位置.电子交易安全是电子商务主体决定选择利用网络进行电子商务的最重要的因素,维护网络安全,既需要先进的安全技术,更需要严密的安全法律规范支持.第三章 电子商务立法概况

第一节 电子商务对传统法律的挑战以及电子商务法产生的必然性

一.传统法律的发展存在的障碍

传统民商事法律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构成的障碍主要有三种情况.1,法律规则的缺位.体现在基于纸介质的传统法律规则对合同和其他文件的“书面形式”,“签名”以及“原件”,“保存”等的要求,数据电文的合法性及其效力没有法律上的依据.2,法律规则的模糊.体现在现行程序法及证据规则对待数据电文的证据力及其可执行力的不确定性,电子合同是作为书面证据还是其他类型的证据,如果作为书面证据,是否承认其作为“原件”的性质,等等,都还没有明确的界定.3,法律规则不协调.体现在合同成立的时间,地点上的不同规定.在传统商务环境中,这种不协调可以通过冲突规则等予以缓解或在某种程度上予以解决,而在电子数据的发送,传输情况下,规则不协调的冲突与矛盾又一次显现出来.正是由于这样一些法律障碍,使人们难以建立起对电子商务的信心.而信心的缺乏,则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的普及和运用.二,电子商务法产生的必然性

电子交易具有不同于传统交易的法律上的表象.为了保证其规范和有序进行,法律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消除传统民商事法律对电子商务运作构成的障碍.但是,就电子商务交易形式法律制度而言,由于数据电文在商事交易中的运用,特别是因特网这一开放性商事交易平台的建立,对商事法律关系带来了的一系列新问题.为解决这些特殊问题而形成的电子商务法律制度,都是区别于传统商事交易制度的特有的制度:一是数据电文法律制度,二是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问题,三是电子认证法律制度.这些法律制度所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在因特网上建立起商事交易的法律平台.总之,电子商务立法已成为我国立法机关和法学理论界共同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二节 电子商务立法概况

一,联合国电子商务立法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于1996年通过了《电子商务示范法》.在这份极有借鉴价值的法律文件中,电子商务形式及其法律承认,书面形式,签名,原件的要求,数据电文的可接受性和证据力,数据电文的留存,电子合同的订立和效力,当事人对数据电文的承认,数据电文的归属,确认收讫,发出与收到时间,当事人协议优先适用等重要问题均有明确规定.其最重要的贡献是从法律上全面承认数据电文的法律效力,有效性和可执行性.《电子商务示范法》的颁布,标志着电子商务法在全球范围内的成立,对于推动各国电子商务立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电子商务示范法》的目的是要向各国立法者提供一套国际公认的规则.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于2001年通过了《电子签名示范法》.《电子签名示范法》是贸法会在推动电子商务立法方面的又一重大成果.在联合国《电子商务示范法》的推动下,一些国际组织也纷纷制定各种电子商务法律规范,使国际电子商务立法达到了高潮.二.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现状

电子商务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为了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政府已经着手解决电子商务的有关法律问题,虽然还没有出台专门的电子商务法,但也对一些法规做了一定的修改,并出台了一系列网络管理的规则,把电子商务初步纳人健康的发展轨道.但是,我国的电子商务立法滞后于世界上电子商务发展较快的国家.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正在制订过程中,并于2004年3月24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第一次审议.三.我国电子商务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1,尚未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

为了调整电子商务环境中的各种矛盾,规范管理秩序,各部门已经或者将要制定相应的法规或规章.但是,由于在立法实践中,缺乏纵向的统筹考虑和横向的有效协调,特别是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的牵头起草制定部门出于自身工作的考虑,忽视了其他相关部门的职能及相互间的交叉等问题,致使出台的法规和规章虽然数量不少,但内容重复交叉,难以形成体系性的法律法规.我国的这种现状,一方面造成部门间更多的职能交叉,协调难度也随之加大,影响了整体的执法效果.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法律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也说明了我国现行的电子商务法律基本上还处于法规规章的层次上,在法律层面上的电子商务立法还比较少,而且很不完善.2,不具开放性和兼容性

我国的法律结构比较单一,层次较低,难以适应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和不断出现的电子商务问题.3,难以操作

我国的电子商务法律中就存在难以操作的现象.四.电子商务立法的完善

解决电子商务特殊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制定新的立法,这方面的立法主要是涉及电子商务交易形式的狭义电子商务法,最典型的是关于数据电文效力,电子签名法,电子认证等方面的立法.目前,我国应该尽快制订这种狭义上的电子商务法.二是对传统法律进行修改,补充,比如对法律适用和管辖规则加以修改,以适应对网络案件的管辖和审理.我国应当系统的清理阻碍电子商务法律的现行法律法规,使得电子商务法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总之,电子商务法并不是一套完全取代过去法律的规则,而是在现行法律

基础上建立的适应网络环境的特殊规则.第三节 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

一,电子签名的功能等同原则

(一)《电子商务示范法》中的签名等同功能

除一般的签名应具备的功能之外,视所签文件的性质不同,签字还有多种其他功能:例如,签字可以证明一个当事方愿意受所签合同的约束;证明某人认可其为某一文件的作者;证明某人同意一份经由他人写出的文件的内容;证明一个人某时身在某地的事实.为了确保须经过核证的电文不会仅仅由于未按照纸张文件特有的方式加以核证而否认其法律价值,联合国贸法会《电子商务示范法》采用了一种综合办法.第7条规定:

“(1)如法律要求要有一个人签字,则对于一项数据电文而言,倘若情况如下,即满足了该项要求:

(a)使用了一种方法,鉴定了该人的身份,并且表明该人认可了数据电文内含的信息;和

(b)从所有各种情况看来,包括根据任何相关协议,所用方法是可靠的,对生成或传递数据电文的目的来说也是适当的.”

上述规定它确定了在何种一般情况下,数据电文即可视为经过了具有足够可信度的核证,而且可以生效执行,视之达到了签字要求.第7条侧重于签字的两种基本功能:一是确定一份文件的作者;二是证实该作者同意了该文件的内容.根据《电子商务示范法颁布指南》的解释,第(1)(a)款确立的原则是,在电子环境中,只要使用一种方法来鉴别数据电文的发端人并证实该发端人认可了该数据电文的内容,即可达到签字的基本法律功能.关于通过第(1)(a)款所述方法达到的安全可靠程度,第(l)(b)款规定了灵活性原则.按照第(1)(a)款规定所使用的方法,根据各种情况看,包括根据数据电文的发端人与收件人之间的任何协议,应是可靠的,而且适宜于生成或传递该数据电文所要达到的目的.在决定根据第(1)款所采用的方法是否适宜时,可予考虑的各种法律,技术及商业因素包括:

(1)每一当事方所使用的设备的先进程度;

(2)他们所从事的贸易活动的性质;

(3)当事方之间进行商业交易的频度;

(4)交易的种类和数额;

(5)在特定的法规环境下签字要求的功能;

(6)通信系统的能力;

(7)是否遵循由中间人提出的核证程序;

(8)可由中间人提供的各种核证程序;

(9)是否遵循贸易惯例和做法;

(10)有无防范未经授权而发出电文的保险机制;

(11)数据电文所含信息的重要性和价值;

(12)利用其他鉴别方法的可能性和实施费用;

(13)有关行业或领域在商定该鉴别方法时以及在数据电文被传递时,对于该鉴别方法的接受或不接受程度;

(14)任何其他有关因素.《示范法》第7条并不区别电子商业用户之间订立有通信协议的情况,也不区别当事方之间对于电子商业的使用并无事先的合同关系的情况.因此,第7条可视为对在事先并无合同关系情况下交换的数据电文的核证,而确立了一个基本标准,另一方面,对于当事方之间在订有通信协议后使用电子通信时可以何种方法来妥当地代替签字,也可提供指导.因此,《示范法》的用意是对于下述两种情况均提供有益的指导:一种情况是本国法律对于数据电文的核证完全由各当事方自行决定,另一种情况是本国法律对签字要求通常有强制性规定,此种要求不得经由当事方之间的协议而作出改动.(二)功能等同原则的意义

对于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从实践看,只解决它具有手写签名同等地位的问题;从法律上看,就是解决合法性问题.就电子签名而言,合法性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它应具有哪些功能,发挥哪些作用,才能取代手写签名.这是合法性的基础;二是,它如何才能保证其功能,作用的发挥,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这是合法性的重要条件.之所以这样提出问题,是因为在手写签名情况下,这两个层面是统一的.手写签名既可以将签名与签名人联系起来,表示签名人对其意思表示的认可,进而作出承诺,又因为签名基于实施签名人的生理特征而具有独特性,一旦被篡改,就可察觉,从而保证了安全性.而在电子签名的情况下,这两个层面并不是统一的.电子签名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签名功能,但要保证其安全性又是另一回事.因此,要在法律上兼顾二者,将两个层面的问题统一起来不容易.这就是对电子签名进行法律界定的难点所在.《电子商务示范法》第7条利用“功能等同”和“技术中立”的方法,比较恰当的解决了电子签名合法性基础问题,从而扫除传统民商事法律在签名问题上规定的桎梏,确立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可执行性和证据力.《电子商务示范法》的功能等同法,只能说是解决了从法律上界定电子签名的第一层面的问题——合法性的基础.但是,“功能等同法”难以解决第二层面的问题.正如《电子商务示范法颁布指南》指出,根据《示范法》,仅仅通过手书签字的功能等同手段来签署一项数据电文,它本身不赋予数据电文以法律有效性.符合签字要求的一项数据电文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问题,应按《示范法》以外的适用法律解决.二,电子签名法律效力的确定性

(一)贸法会消除数据电文不确定性的努力

正是由于《电子商务示范法》本身不赋予数据电文以法律有效性,贸法会随即着手解决《电子商务示范法》采用完全技术中立立场带来的法律不确定性,开始考虑在“技术中立”与“技术特定”之间达到某种平衡,即在《电子商务示范法》“高度总括性与涉及特定签字技术时可能所需的专门性之间,处理电子签字问题的法律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贸法会经过5年的工作,于2001年通过了《电子签名示范法》.根据《电子签名示范法及其颁布指南》的说明,《电子签名示范法》的目标是:在《电子商务示范法》第7条关于在电子环境中履行签字功能的基本原则基础上,旨在协助各国建立现代化,协调和公正的立法框架,更加有效地解决电子签字问题.《电子签名示范法》对《电子商务示范法》的一点补充,就是采取了可预先确定某项电子签字法律效力的方式,意在增进对电子签字的了解,使人们更加确信在具有法律效力的交易中,某些电子签字技术是可以信赖的.(二)数据电文的法律确定性规则

原则上,法律赋予数据电文以有效性,其目的是确保任何真实的电子签名具有与手写签名同样的法律后果,以消除数据电文本身的不确定性,也是为了消除技术中立原则所产生的数据电文不确定性.具体来讲,数据电文的法律有效性体现在几下几个方面:

1.电子签名能够满足法律的要求

在法律要求某人签名的情形下,对数据电文使用电子签名也同样能满足法律要求.在各种情形下(包括任何有相关协议约定的情形),符合数据电文生成或传送目的的电子签名过去和现在都同样可靠.不论所提及的要求是否是以义务的形式还是规定欠缺签名时的法律后果出现,这项规则都将适用.2.电子签名是可靠的

只要满足下列条件,电子签名就可视为是可靠的:

(1)在使用电子签名的情形下,签署电子签名的方式只与签名人相关,而非他人.在签署人同意认可电子签署信息,却没有明确的接受法律约束的意图的情形下,使用电子签名技术是否会产生任何法律效果,仍是一个疑问.因此,在某条信息后面附上签名(不论是手写还是电子的),都将推定签名人认可本人与该信息之间的某种联系.(2)在签名的时候,签署电子签名的方式处于签名人,而非他人的控制之下.在签名器使用时,必须处于签名人的单独控制之下.关于签名人单独控制这一概念,尚存的疑问是,签名人是否保留授权他人以自己的名义签名的权利.这种情形在公司法人实体作为签名者需要使用签名设施时经常出现.因为,公司作为法人实体,需要自然人以其名义从事签名行为.(3)任何在电子签名后作出的篡改都是有迹可察的.这里主要是对有关电子签名的完整性和被签署的信息的完整性问题的要求.用两个条款来规定这一问题是为了强调在某一文件被签署的情形下,文件的完整性和签名的完整性如此紧密相连,以至于很难想象缺少对方结果会怎样.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标准,一旦符合该标准就表明某种特定的电子签名方法的可靠程度足以满足法律对签名的要求.在此情形下,即便不用表明整个文件的完整性也可以算作符合法律的要求.(4)在对一个电子签名有法律上要求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与之相关信息的完整性的情形下,任何在签署后对信息作出的篡改都是有迹可察的.这种规则主要在下列情况下适用:如果法律有调整手写签名使用的法律规范,但没有对签名的完整性和所签署的信息的完整性作出区别.(三).我国的立法模式

我国《电子签名法》(征求意见稿)也采取了折中“技术中立”和“技术特定”的立法模式:

(1)电子签名的“技术中立”.规定广义的电子签名,是指在电子信息中用于识别签名者身份并表明签名者认可其中信息内容的声音,符号和程序等.与签署目的相适应的安全的电子签名具有与书写签名同等的效力.电子签名要达到书写签名的法律效果,须具备两个方面:一是电子签名应具有哪些功能,发挥哪些作用,才能取代手写签名,这是合法性的基础;二是它如何才能保证其功能,作用的发挥,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这是合法性的重要条件.(2)电子签名的“技术特定”.法律以功能等同原则解决了电子签名的合法性问题,但是它并不能保证电子签名具有确定的法律效力,这就需要法律规定电子签名具有法律确定性的条件,因此规定: 符合下列条件的电子签名可视为是安全的:

(一)签名生成数据用于电子签名时,应当属签名人独有;

(二)签署时签名生成数据由签名人所控制;

(三)签署后,对签名的任何改动均可被发觉;

电子商务法 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 电子商务法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05-02

电子商务的迅猛崛起促进了电子商务法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电子商务法的保障[1-2]。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大学生了解和掌握电子商务法是非常必要的,在电子商务法培养方案中,目前大多数高校把电子商务法列为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学习电子商务法可以系统的掌握相关的理论、法律制度等,培养学生利用法律知识解决电子商务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4]。电子商务法课程的设置担负着培养电子商务学生法律素养、法律意识的使命。目前电子商务法尚缺少系统的理论,没有完善的立法可供借鉴,要提高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法课程的教学质量,关键是对电子商务法课程进行优化改革,使课程教学效果达到最优。本文结合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法课程的教学实践,对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和研究。

一、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广大高校的共同努力,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在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在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教材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缺少老师与学生双向互动

在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实践中多以任课教师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教,而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教育过程不是单向的传输,而是教师和学生两个教学主体自由的交流、讨论,深化对知识要点的理解。电子商务法涉及的法律基本知识比较枯燥,教师如果一味的只注重教,而缺乏与被教对象的思想沟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则容易产生疲劳、厌倦等负面的情绪,学生一旦失去对所学知识学习的激情,那么教学质量必然大打折扣。教学案例时效性不强,部分老师使用的案例是七八年前的案例,教学案例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教学需要。

(二)学生法律基础知识薄弱

大多数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仅开设电子商务法这一门法律课程,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没有学习任何法律的相关课程,学生的法律知识十分欠缺,给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缺少法律常识,对一些法律术语难以理解,教师不得不占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补充法律基本知识。目前大多数高校电子商务法课程只有36课时,教师花费太多时间讲解法律术语,介绍法律基本知识,这样必然影响电子商务法课程的教学计划。有的高校电子商务法课程在大二开设,学生对电子商务相关知识了解较少,然而电子商务法课程涉及电子商务的方方面面,学生在没有掌握电子商务专业的情况下学习电子商务法显得尤为吃力。学生由于缺乏法律基本知识,学习电子商务法课程十分吃力,逐渐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教会学生法律基本知识以及电子商务法知识变的十分困难,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提高。

(三)教师缺少教学实践经验

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电子商务法课程的开设历史较短,电子商务法课程的任课教师选择具有电子商务和法律教学经验的老师较为理想,然而,现实教学实践中极少有教师同时具备电子商务和法律两个学科的教学背景。很多高校电子商务法任课教师是由电子商务专业老师兼任,部分教师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缺少法律教学实践经验和相应知识储备,对相关法律术语不能讲解透彻,对学生的疑惑不能很好的给予解答。部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甚至由其他学科教师承担,电子商务教研室缺少师资进行电子商务法研究。近些年高校不断扩招,师生比例进一步下降,教师教学任务也在不断加重,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更是紧缺,有的老师同时承担四五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师们没有时间学习电子商务法律知识来增加专业知识储备及实践经验。

(四)教材专业性不强

目前可供电子商务专业选择的电子商务法教材较少,电子商务和电子商务法发展迅速,而教材更新确很慢,教材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要。教材普遍忽略对电子商务法理的分析,仅仅对具体概念和法律条文进行解释。教材中涉及到实际电子商务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时没能用相应的案例进行佐证,学生对所学知识仅处于感性认识,难以理解相应的法律条文。开设电子商务法课程是为了与电子商务实践的需要相联系,然而由于电子商务法教材专业性不强,教材时效性较差使得此课程难以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

二、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近年电子商务法发展迅速,电子商务法保障电子商务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进行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新形势的挑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进行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学互动,双向沟通

教学方法是一门艺术,优秀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教育模式不但教师辛苦,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也不高,课程教学效果较差。教学互动,双向沟通,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参与课堂的设计、参与问题的讨论、参与课程的总结。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可以避免传统教学的教学盲目,使得教学真正的做到教与学的结合。电子商务法课程宜采用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等灵活多样的互动教学方法,学生参与课程的设计及讨论,调动学生大胆探索其他能够提高教学效果的新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真正的把电子商务法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对于重点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设计相关问题,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对问题进行讲解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要点。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课程中应精心设计案例讨论,发挥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教学效果。

(二)调整教学内容,加强法律基础知识学习

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调整电子商务法教学内容,鉴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法律知识薄弱,建议在开设电子商务法课程前开设一门法律基础课程,这样学生在学习电子商务法时已经掌握了法律基础知识,学习电子商务法时就不会那么吃力。或者在电子商务法教材中添加法律基础知识章节,同时适当增加课时数,这样教师有较多的时间讲解法律基础知识,又不影响电子商务法课程的教学。电子商务法课程应在高年级开设,高年级学生有了基本的专业素养,理解能力较强。电子商务法课程的课时数根据专业的不同进行弹性设置,例如对法学专业学生可以适量减少课时数,而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则应增加课时数,上课时数和教学内容应有一定的灵活性。

(三)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高校和教师应该共同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任课教师的再学习、再教育。高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高校教师走出去接触企业,与企业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习,向实践学习。电子商务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合理利用慕课、微课等网络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能力。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空暇时间,多关注电子商务法、电子商务的最新动态,与学生就热点问题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在互动交流中提升教学能力,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学到知识。

(四)加强电子商务法教材建设

加强电子商务法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材内容要具有时效性,能够紧跟学科发展的最新趋势,又符合教育规律。加强电子商务法教材建设,提供丰富多样的优秀教材供师生选择,国家政策上要鼓励出版社和高校在出版质量较高的教材,解决优秀教材短缺问题。电子商务法教材的国际化需要进一步推进,借鉴国外优秀的教材,为我国教材的创新增添活力。教材建设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不能千篇一律,同时根据学科的发展及时进行修订,充分发挥教材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别黎.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和微课的结合探讨[J].电子商务,2016,(2)

[2]王文博.浅析电子商务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时代教育学理论,2011,(3)

[3]刘善连.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法教材体例设计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4]方文超.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训创新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6)

作者简介:

论电子商务法的基本概况 篇4

关键词:电子商务,法律制度,安全贸易,完善

一、电子商务法的概论与特性

(一) 电子商务法的定义和特性

电子商务法以电子网络媒介为交易手段, 是一种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交易产生的法律规范。由于电子商务本身是一个弹性较大, 多元而开放的体系, 因此电子商务法也直接或间接地由其技术规范演变而来。

电子商务法的特性:

1. 商法性。电子商务法是一种把电子商业贸易活动进行规范的法令。

2. 技术性。因为电子商务的特殊性, 由此产生的电子商务法令也是由其技术范例演变形成的。

3. 开放和兼容性。

电子商务法对世界各地区开放, 对各种技术也是网络技术开放, 是具备开放性的法律条例;电子商务法适用于多种媒介, 并适用于多种技术, 故具有兼容性。

4. 国际性。电子商务具有开放和跨国的特殊性, 由此产生的电子商务法规性质也是与之适应的。

(二) 电子商务法的原则

1. 公平原则。商法的买卖公平原则反映在电子商务法上的必然是要建立公平的贸易规则。

2. 自由原则。电子商务法允许贸易双方和谈制定交易规则, 这也是商务法的根基属性。

3. 安全原则。电子商务法作为法律, 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证电子商务活动安全的进行。

(三) 电子商务法的作用

电子商务法有利于当局的宏观计划和指导电子商务的成长, 有利于电子商务活动形成安全可靠, 积极向上, 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 建立用户和消费者信任的可靠外观形象。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而特殊的商务形式, 要想长远的发展, 其用户必须对数字化市场具有信心, 才能积极地参与电子商务的交易活动。现如今, 电子网络下的商务活动发展愈来愈好, 这就更要求网络服务环境的安全可靠。没有消费者会信赖一个不安全的消费环境, 没有商家会希望看到一个不靠谱的服务平台。因此, 电子商务法理应对此做出规范, 打造出一个安全可靠, 没有风险的法制交易环境。如此也能促进其它经济贸易的长远发展, 也能提高网络基础结构的创新和其他基础服务行业的发展。

二、电子商务法的背景现状

(一) 当前环境下电子商务法的状况

我国的电子商务起步相对较晚, 发展也比较落后, 自然立法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也滞后且不完善。我国现行的其他有关法律, 法规中尚无相关的内容和规定, 即使新合同法已经正式承认电子合同的有效。然而, 新兴的商务环境急需的安全保障法制环境还尚未形成, 相应的法律制度亟待完善。我国现在已经进入电子商务的推广和运作阶段, 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特点的法律制度, 将有助于电子商务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和发挥其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

(二) 电子商务法的问题与对策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却并没有得到预想程度的普及和深入。电子商务的安全性问题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缘由。没有人会通过一个不安全的网络进行商务交易。电子商务利用电子网络的手段进行交易活动, 活动的核心毫无疑问是交易, 但围绕着交易活动进行的还有宣传、谈判、履行、税收的交纳等许多问题。我国特殊的国情及发展模式与其他国家相比在技术、文化等多方面存在很大差别, 因此不能盲目的套用其他国家发展电子商务的模式和政策。必须结合我们独特国情,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政策,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道路。

(三) 电子商务法的地位

电子商务法是一门新兴的法律门类, 是电子商务法学的基本理论。它用来调整网络环境下平等的当事人之间进行的交易活动。电子商务法的学科体系由电子商务法原理和具体制度两部分组成, 具体制度包括电子合同法、电子签名法、电子支付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知识产权法。

电子商务法是调剂以电子网络媒介形成的商务贸易的规范体系。它从总体上理应属于私法的管辖范畴, 不过由于其特殊性, 在其规范体系中, 电子商务法又包含一些如认证机构的许可与监管等具有行政管理性质的规范。而且, 行政管理规范是电子商务法中尤为重要的部分。

三、电子商务法的发展前景

作为二十一世纪人类信息世界的焦点之一, 电子商务以不可估量的速度在迅速发展。跟随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脚步, 电子商务要想可持续而不断创新的发展进步, 必须依赖于健康的法制环境, 这就要求电子商务法必须牢牢结合电子商务贸易发展具体情况, 不断更新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制度, 才能走出一条更美好健康的道路。

四、总结

二十一世纪是电子信息迅速发展创新的时代, 以此为媒介的电子商务也正在快速发展, 这就要求相关法律法规———电子商务法不断与之适应并完善。相信在不久的未来, 电子商务法会实现其价值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伟光.电子商务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电子商务法学习心得 篇5

人类已经跨入由原子向比特转变的信息化、网络化的21世纪。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融合与发展,所引起的人类社会的变革,反映在商事法律制度上,就是电子商务法的形成与发展。

从技术上讲,电子商务是商事交易中一种媒介的改变,即以电子信息方式代替了传统的书面形式。表面上看,它充其量只是在商事交易中媒介形式的改变。然而,这一小小的变革,却带来了广泛的、深刻的革命,一切交易形式都随之发生了不可避免的演变。从要约、承诺的作出,到合同的履行方式,都变得面目一新;从公司的设立到清算,从证券的发行到上市交易,以至于票据、货币的流通,都将产生前所未有的改变。

促使电子商务迅速更替传统交易手段的动因,首先在于经济方面。每份交易文件的处理成本下降了许多倍,相反速度却又提高了数倍。这就是商家和消费者们纷纷采用电子商务的根源。虽然,电子商务从形式上抛弃了以纸面为媒介的手段,但从实质上看,它却仍然,并且也必须保持着千百年来,人们在书面形式交易中所形成的法律价值观。因为以书面形式所构成的,当事人之间的风险分担与证据提供方法,已经在人们的观念里根深蒂固,并形成了具体的公平观念。因此,要吸引广大消费者加入这一新兴的市场,无论是技术开发或供应商,还是立法与司法者,仅仅从电子商务的快捷上入手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如何使之同传统的法律价值相对接、相吻合。于是,就在技术上产生了电子信息收到告知、电子签名、电子认证等功能,与此同时,也在相关的法律制度中,出现了以数据电讯代替书面概念,以电子签名取代手书签名,以电子认证取代传统的身份鉴别方法等法律手段应运而生的情况。这些将书面交易形式所具有的基本法律功能抽象出来,并在电子交易形式中寻找出具有类似价值的技术与法律手段,经过重新组合,而对电子商务关系进行调整,所形成的法律领域,就是所谓的电子商务法。

一、电子商务法的现实及其意义 1.电子商务法的现实状况

关于电子商务法这一新兴法律领域的发展状况,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描述。其一,从实证法上看,近年来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了为数不少调整电子商务活动的法律规范,形成了许多电子商务法律文件。

其二,从电子商务法的研究上看,自8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的法律学者就已经开始了对电子商务法的探讨,虽然当时还并没有称之为电子商务法。目前世界各国关于电子商务法研究的学术会议、期刊,已经是层出不穷,蔚为大观。至于综合性法学杂志开辟的关于电子商务法的专集、专栏,或刊登的电子商务法的论文,就更是不胜枚举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因特网上专门介绍、讨论电子商务及其法律问题的站点,已经达到了目不暇接的地步。电子商务不仅催生了电子商务法,同样也促进着对电子商务法的研究。总之,电子商务法存在于迅速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一全球化的立法现象,充分反映了电子商务法在调整各国与国际之间的电子商务活动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它也为法学界提供了一个不可回避的研究课题。

2.关于电子商务法的简要解释

由于电子商务活动的发展变化异常迅速,而人们对它的认识需要有个过程,况且个人的观察角度不同。因而很难设想会出现一个普遍被接受的定义。

(1).广义的电子商务法包括了所有调整以数据电讯方式进行的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其内容极其丰富,至少可分为调整以电子商务为交易形式的,和调整以电子信息为交易内容的两大类规范。虽然,广义的电子商务法概念,有时比较通俗、方便,特别是在对涉及到将电子商务法作为一个法律群体给予称谓时,似乎易于使用。但是,在具体的理发与司法中却比较难以运用。一方面,不可能制定一部调整对象如此广泛的电子商务法,同时,也不可能在某一具体的案件中,将这样广义的电子商务法适用于其中。

(2).狭义的电子商务法是指调整以数据电讯为交易手段而形成的因交易形式所引起的上市关系的规范体系。

二.电子商务法的调整对象与范围 1.调整对象

任何法律部门或法律领域,都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其调整对象。电子商务法作为新兴的商事法律制度概莫能外。

电子商务法,是商法在计算通讯环境下的发展,是商事法新的表现形式,它必然以商事关系为其调整对象。

2.电子商务法的适用范围

(1).从交易手段上观察,电子商务法的适用范围就是以数据通讯所进行的、无纸化的商事活动领域。

(2).从行为主体上考察,有一般而言,电子商务法作为商法的分支,应调整平等主题的当事人之间的交易关系。无论是商人(商事主体)之间的电子商务关系,还是商人或非商人(通常指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关系,都应属于电子商务法的适用范围。

三.电子商务法的特征

电子商务法本质上是21世纪的商人法,它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 1.它以商人的行业管理为其规范标准。

2.它具有跨越任何国界、地域的,全球化的天然特性。

3.程序性。电子商务法作为交易形式法,它是实体法中的程序性规范,主要解决交易的形式,一般不直接涉及交易的具体。

4.技术性。在电子商务法中,许多法律规范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技术规范演变而成的。5.开放性。它具体表现在:电子商务法的基本定义的开放、基本制度的开放,以及电子商务法律结构的开放这三个方面。

6.复合性。电子商务交易关系的复合性,导源于其技术手段上的复杂性和依赖性。它表现在通常当事人必须在第三方的协助下,完成交易活动。

四.电子商务法的基本原则 1.中立原则

电子商务的基本目标,归结起来就是要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建立公平的交易规则。要实现公平的目标,就有必要做到如下几点:(1).技术中立;(2).媒介中立;(3).实施中立

2.自治原则

允许当事人以协议方式订立其间的交易规则,是交易法的基本属性。因而,在电子商务法的立法与司法过程中,都要以自治原则为指导,为当事人全面表达与实现自己的意愿,预留充分的空间,并提供切实的保障。

3.安全原则

《电子签名法》尚需三大推力 篇6

作为适应网络安全需求而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电子签名和电子认证可以有效解决网络环境下的身份认证,解决信息被假冒、截取、篡改和否认等问题,保障网络安全。

但是,在《电子签名法》正式实施的两年中,这部被认为是“中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法律”,似乎并未充分发挥效用。信息产业部副部长苟仲文坦言,目前电子签名和电子认证并未被社会各界完全认知,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还没有完全展开,应用潜力没有被充分挖掘,对信息化发展的作用也还没有得以完全体现。

推力一 企业要转变观念

《电子签名法》实施两年来,以信息产业部为首的各有关部门组织了多种形式的会议和培训来宣传《电子签名法》,向社会各界普及电子签名和电子认证知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都还没有完全行动起来。

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的相关统计显示,目前,在一些信息化应用的重点行业和领域,已经有大量的用户在使用数字签名、数字证书。例如银行业,数字证书的使用已经达到了很高比例,网上银行、网上支付、网上交易等领域的应用尤为广泛,2006年,使用网上银行的个人用户数增长了14.2%,企业用户数增长了19.9%。

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累计发放的数字证书总量达到了546万张,这些数字证书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以及网上社区服务等领域,涉及到工商、税务、海关、外贸、质检、药监等政府部门。

尽管如此,“人们对电子签名的概念还是不强,尤其是个人用户,还没有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不愿意为了一笔交易支付数字证书费用。”天威诚信公司马志伟告诉记者,与个人用户相比,企业用户对安全的需求比较迫切,如果有大的系统集成商或厂商采用了数字签名,也能带动其合作伙伴的应用。

然而,企业并没有大规模地行动起来,目前一些企业单位,不是通过已经存在的认证机构来保障安全,而是千方百计地自建CA,信息产业部副部长苟仲文认为,这“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也为政府的监管和执法造成了困难”。他强调,信息化应用单位要首先转变观念,通过安全责任外包等方式,享受社会化、专业化的第三方机构提供的电子认证安全服务,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自己承担过重的安全责任。

推力二 同步环境建设亟待完善

“虽说企业是主体,但单靠数字认证企业自己去拉动,市场应用也很难做起来。” 马志伟表示,《电子签名法》的具体落实,关键还要靠应用环境的构建,“出台配套法律法规来规范电子认证服务市场,提高电子认证服务机构依法经营意识,形成依法经营、依法服务的良好氛围,这些都很重要。”

《电子签名法》是一部综合性的法律,对于电子签名推广、电子认证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并没有详细的规定,而是通过法律授权方式交由效力层级较低的配套规章等去解决。因此,配套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标准规范不统一也会使《电子签名法》遇到瓶颈。

据了解,为了增强《电子签名法》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2005年以来,信息产业部和相关部委已经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的法律规范,包括《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电子认证服务密码管理办法》和《电子认证业务规则规范(试行)》等。

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陈伟表示,针对电子认证发展中的问题,加快配套规章和标准规范的研究制订,创造良好的应用环境,也是信息产业部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陈伟透露,信息产业部正在研究制订《电子认证服务承接管理办法》、《境外证书法律效力核准办法》、《电子认证交叉认证管理办法》等配套法律规范。他同时指出,作为技术性很强的产业,标准规范对于电子认证的发展也是至为重要的。因此有关电子认证服务机构运营规范管理、证书注册机构规范管理、证书介质KEY的性能标准等相应标准也是政府主要部门下一步重点研究的对象。

推力三 认证服务体系尚需加强

电子认证在我国属于初始产业,截至2006年底,我国获准从事电子认证服务的机构有22家,分布在全国17个省市,虽然基本上能够满足我国对电子认证服务的需求,但仍存在产业应用市场狭窄、应用模式单一等问题。

我国电子认证服务业是由密码技术供应商、系统方案供应商、安全产品服务商、相关硬件提供商,电子认证服务运营商,公共服务机构等组成的完整产业链。而由于产业发展不够充分,市场尚未进一步细分,人才培养、共性技术研发等职能都由认证机构承担,导致面向全行业的公共服务发展滞后。

陈伟表示,各认证机构对公共服务的需求非常强烈,因此要积极培育行业公共服务机构,尤其是共性技术服务机构,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专利池,为全行业技术共享提供服务。一些机构在服务过程中,针对行业应用做了有益的探索,例如北京的认证机构提出了应用于电子政务的数字证书地方标准、浙江的认证机构开发了大量的网证通应用产品、广东的认证机构则开发出很多安全中间件等。

另外,人为的市场条块分割也是阻碍我国电子认证服务业发展的因素之一。信息化的本质是共享,共享和安全看似矛盾,实际上是统一的。陈伟表示,下一步的工作会从三方面入手推动互信、互认、互操作: 加强标准规范建设,着力解决证书格式统一等问题,推动“一证多用”的实现; 引导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在利益共享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互信、互认模式;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逐步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域分割,推动形成全国统一、规范有序的大市场。

毫无疑问,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电子认证服务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电子签名法》效用的充分发挥,还有待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新闻链接

《电子签名法》实施两周年见成效

一些错误认识还需调整

本报讯(记者王臻)4月29日,由信息产业部政策法规司、信息化推进司、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公室共同主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实施两周年成果展示暨电子认证服务业发展论坛”在京召开。论坛通过“电子认证服务应用”主题展览,总结回顾了《电子签名法》两年来的实施情况,同时,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陈伟也指出,社会各界对《电子签名法》的贯彻落还实存在一些错误认识。

陈伟指出,由于《电子签名法》第16条规定,“电子签名需要第三方认证的,由依法设立的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提供认证服务。”因此有观念认为,电子签名存在不需要第三方认证的情况,这种观念需要改变。

陈伟特别强调,虽然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活动中广泛采用的PKI体系,其技术特性决定了必然会产生电子签名人、电子签名依赖人和CA认证机构这三种角色,但这并不意味着在PKI体系下就不需要进行第三方认证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陈伟还指出,如果是PKI体系下三个角色由两个实体来扮演,即自建CA认证机构,身兼电子签名认证方与电子签名依赖人,一旦发生法律纠纷,根据《电子签名法》第28条规定,认证机构是要承担举证责任的。而由于二者角色合一,其举证的法律效力不足,所以自建认证机构首先要面对极大的法律风险。

电子商务法 篇7

进入21世纪以来,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 其飞速发展正在全方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同时也对世界各国的传统商务立法提出了挑战。跨国互联网业务不断扩大, 同时伴随产生了大量的法律冲突问题。电子商务的快速革新步伐与法律缓慢适应新发展的步伐形成明显对比。

欧盟在电子商务领域的立法意图包含在1997年的政策文件中, 与电子商务有关的主要法律文件有:《电子商务指令》、《电子签名指令》、《远程销售指令》和《数据保护指令》。美国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主导国家。早在1994年, 美国就宣布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2000年, 美国制定了《国际和跨州电子签名商业法》 (简称电子签名法) , 同年,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宣布将在本国制定全面保护数据的法律。中国政府也很早就关注并介入的电子商务法的立法的构想。早在1998年11月18日, 江泽民同志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就电子商务问题发言, 明确表明了中国政府发展电子商务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态度。2001年8月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 (示范法) 》它借鉴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电子商务立法, 从而减少了我国与国外电子商务立法的冲突。这是我国电子商务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对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然而, 不可否认的是, 我国电子商务法律体系还处于初级阶段, 尚有很多环节需要逐步地丰富、发展和完善起来。扩大电子商务的知识宣传, 让更多的人了解电子商务法, 同时理论界和实务界应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法学研究和立法进程以外, 在高校开设这门课程, 让学生充分系统地系统掌握电子信息技术在商务活动中广泛应用所产生的系列法律问题, 不仅可以培养扎实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法律人才, 使学生能尽快适应信息和网络技术给人们生活包括法律带来的巨大变革, 而且也有利于推动法学观念的转变、法学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2 电子商务法教学现状

目前, 大多数教师在“电子商务法”课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时, 选取的案例一般源于教材、网络或报刊;在案例教学方法的选择上, 一般采用四种方法:a.例举式案例教学;b.讨论式案例教学;c.模拟法庭式案例教学;d.多媒体案例教学。列举式和讨论式案例教学都需要在课堂讲授中举例一些典型性案例, 让学生理论和实例有机的结合起来, 使枯燥的理论更容易理解, 并且使学生学会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去处理案件。这两种教学方式是传统的教学过程, 在课堂上由教师布置任务, 指导学生如何理解和回答。多媒体教学方式一般综合到例举式讨论式教学当中, 运用PPT等计算机软件, 组织学生通过现代化教学网络观看。这类教学方法的优点是图文并茂、形象生动, 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模拟法庭式案例教学, 是在课堂以活动形式开展的教学过程, 让学生融入的案例当中, 给学生提供系统综合的训练机会, 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

但是由于我国的电子商务立法起步晚, 电子商务法这门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在高校开设的课程也都在探索阶段, 使教师在从教过程中遇到如下一些问题。首先, 案例教学过程过于书面化理论化, 案例不够灵活, 缺乏大量生动的案例做参考。多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过多的罗列理论知识, 但是和具体的实例衔接的不够好, 或者没有, 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作答情况不多, 多半是对理论理解的不够深刻, 或者没有理解, 最后造成了填鸭式教学, 课堂反应不强。其次, 教师在寻找案例教材的时候过于困难, 笔者曾经到当地教材最全的图书销售部门去选够案例教材, 但是90%的教材是没有案例或者随堂有一个案例分析, 没有找到相关的案例配套教材, 这使得教师只能通过其他途径自己组织案例, 比如到互联网中寻找, 但是材料组织花费了大量精力, 情况也不尽人意。再者, 介于现在电子商务法的发展情况, 本身就处于不完善的阶段, 可能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进行完善, 因此, 在此课程的授课过程中, 如情景模拟, 只能用没有法律漏洞的案例进行教学, 一部分案例进行分析时, 可能还会出现存在法律监管真空范围, 这样学生提出此类问题时, 每个教师解答情况可能只靠自己分析, 这样就大大增加的教学的难度。

3 电子商务法教学内容改革探索

电子商务这门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 大量的案例教学与具体实践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 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理论教学中注重运用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尤其是要结合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具体案例, 在学生中展开广泛讨论, 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进行课程项目化改革首先要打破传统的观念束缚, 以实践需要为导向、完善教学机制, 编排弹性教学计划。在教学目标不变的情况下, 教学计划可以根据学生参与项目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适当变更。

3.1 日常注重搜集和积累案例。

现阶段由于这门学科的局限性, 查阅资料的范围太小,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平时生活中的案例积累, 比如, 周围人群的发生的亲身经历, 通过电视法律相关频道的报道, 报纸以及互联网上的报道等等, 这些都可以作为课堂讲授的案例, 同时, 也希望参加编写过电子商务法相关教材的专家们应从教学的角度考虑, 编写一些适用的教学案例, 对教材不断加以完善。

3.2 合理利用多媒体软件教学。

PPT演示法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形、图像等, 以替代传统板书教学的一种方法。优点是能将文本、图形、图像和动画有机结合, 清楚明了。在电子商务信息资源的法律法规教学过程中, 数据电文与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均需要图文并茂, 即采用PPT演示法, 才能使这些学生更好理解这些法律法规。在电子商务法教学中引入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 具有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关键在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针对电子商务法课程的特征, 在课件制作过程中, 既要注重声、光、电的综合应用, 通过图片、视频等生动化的教学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改善教学效果;同时要更多的引入网页超链接技术, 插入有关电子商务交易网站、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网站等网页链接, 提升课件的内容深度, 增加课件的时效性

3.3 课堂中多采用情景模拟。

电子商务法的理论枯燥不容易理解, 光靠课堂教师讲授很难让学生加深印象,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内容, 教师在课堂中应该简化理论, 多多运用情景模拟的手段, 让学生多参与多互动,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思维, 最后一起进行总结和讨论, 让学生明白案例分析的结果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分析案例的过程。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知识与能力相结合, 教师讲授与学生自我认知的有机结合, 使学生的课题内容丰富多彩,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最大限度的提升了实践能力。总之, 电子商务法这门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未来还有很长的路需要探索, 随着国家对电子商务法的不断完善, 相信这门课程也会与时俱进, 日趋完善。

摘要:近几年来,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全方位的影响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也加快了全球经济融合速度, 但是, 伴随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相关法律却亟待完善和更新。高校开设电子商务法这门课程, 可以系统充分的让大学生了解电子商务和电子商务法的性质和特征, 这样就大量储备了的这方面的人才, 有利于推动电子商务法的改革和完善。阐述了高校开设电子商务法这门课程的现状, 分析了现阶段这门课程授课过程中的弊端和难点, 并且初步设想了以后对这门课程教学改革的手段, 为今后的教学提供的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电子商务法,高校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胡治芳.“电子商务法”课程案例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电力教育.2010 (18) , 73-74.

[2]刘丽华, 方澜.大学《电子商务法》.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J].湘潮, 2008 (4) 102.

[3]JaneWinn.全球电子商务法的比较[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1:6-10.

浅析电子商务法的调整范围与特点 篇8

近十几年来, 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 制定了为数不少的调整电子商务活动的法律法规, 形成了许多电子商务法律文件。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 (简称贸法会) 主持制定了一系列调整国际电子商务活动的法律文件, 主要包括《计算机记录法律价值的报告》、《电子资金传输示范法》、《电子商务示范法》、《电子商务示范法实施指南》, 以及《电子签名统一规则》等。它们是世界各国电子商务立法经验的总结, 同时又指导着各国的电子商务法的实践。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世界上已有几十个国家与地区制定、颁布了实质意义上的电子商务法。而正在酝酿、起草、审议电子商务法的国家和地区就更多了。总之, 电子商务这一全球化的立法现象, 充分反映了电子商务法在调整各国与国际之间的电子商务活动方面的重要作用。

1 电子商务法的调整范围

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 以及它们广泛的商业化应用, 商事交易形式问题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 已经到了必须由专门的法律规范对其调整的地步。无论是证券交易、票据流通、公司的运作, 还是银行、保险、投资等行业的经营, 都丝毫不能离开数据电文手段, 以产生实体交易法律关系。特别是随着因特网的广泛应用, 甚至会出现如果不以专门的电子商务法对其进行调整的情况, 就可能严重阻碍商事关系发展。也就是说电子交易形式关系已经成为由法律调整的重要的社会关系, 这是电子商务法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电子商务法的基本含义中已经涉及了电子商务法的调整对象问题。电子商务法是调整以数据电文为交易手段而形成的商事关系的规范体系。贸法会在《电子商务示范法》中所给数据电文的定义是:就本法而言, 数据电文是指以电子手段、光学手段或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存储的信息。数据电文包括但不限于电子数据交换 (EDI) 、电子邮件、电报、电传或传真所传递的信息。当以数据电文为交易手段, 即为无纸化形式时, 一般应由电子商务法来调整。从广义上来理解, 电子资金传输、网络证券交易等, 都属于电子商务关系, 这些具体的商事交易关系, 也由电子商务法来调整。

2 电子商务法的特点

电子商务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2.1 国际性

电子商务是一种世界范围的商务活动, 不应以一国或几国的法律来规范它, 应该建立一种全球性的电子商务法律框架, 使全世界的电子商务活动受到统一的法律规范的约束, 这样才能使电子商务真正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活动, 从而有利于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所以, 电子商务法最终要以适应全世界的要求为特征, 自然而然的, 国际性就成为电子商务法的特征之一。在世界范围内统一使用的电子商务法出现之前, 各国制定其关于电子商务的国内法律也很有必要, 但需要注意的是将来与国际接轨的问题。

2.2 技术性

电子商务是现代高科技的产物, 它需要通过互联网来进行, 规范这种行为的电子商务法必然要适应这种特点。在电子商务中, 许多法律、规范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技术规范演变而成的。应运而生的电子商务法将传统法律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对电子商务的有关技术问题做出合理的规定, 使电子商务这个信息时代的新生儿逐渐走上法制化的轨道上来。例如, 网络协议的技术标准, 当事人若不遵守, 就不可能在开放环境下进行电子商务交易。所以, 技术性是电子商务法的重要特征之一。

2.3 开放性

电子商务法还在不断发展之中, 必须以开放的态度对待任何技术手段与信息媒介, 设立开放型商务规范, 让所有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设想和技巧都能容纳进来。目前, 国际组织及各国在电子商务立法中, 大量使用开放性条款和功能等同性条款, 其目的就是为了开拓社会各方面的资源, 以促进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应用的广泛发展。它具体表现在电子商务法的基本定义的开放、基本制度的开放, 以及电子商务法律结构的开放等方面。

2.4 安全性

计算机网络的技术性和开放性也使得它具有极大的脆弱性。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各行各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具有极强的依赖性, 与此同时, 计算机“黑客”和计算机病毒也变得越来越猖獗, 它们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侵入或攻击有可能使商家的商业秘密被窃取、经营数据被破坏和丢失, 甚至使计算机信息网络陷入瘫痪, 这将给商家乃至整个社会造成极大的损失。电子商务法以解决电子商务的安全性为己任, 通过对电子商务安全性问题进行规定, 有效地预防和打击各种计算机犯罪, 切实保证电子商务乃至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所以, 安全性是电子商务的又一特征。

2.5 复合性

电子商务交易关系的复合性, 来源于其技术手段上的复杂性和依赖性, 它表现在通常当事人必须在第三方的协助下, 完成交易活动。例如, 在合同订立中, 需要有网络服务商提供接入服务, 需要有认证机构提供数字证书等。此外, 在线合同的履行, 可能需要第三方加入协助履行。例如, 在线支付, 往往需要银行的网络化服务, 这就使得电子交易形式具有复杂化的特点。最后还有第三方提供的物流配送。实际上, 每一笔电子商务交易的进行, 都必须以多重法律关系的存在为前提, 这是传统口头或纸面条件下没有的, 它要求多方位的法律调整。

2.6 程序性

电子商务法中有许多程序性规范, 主要解决交易的形式问题, 一般不直接涉及交易的具体内容。从联合国贸法会《电子商务规范法》和新加坡的《电子交易法》来看, 也都是以规定电子商务条件下的交易形式为主的。电子商务法所调整的是当事人之间因交易形式的使用而引起的权利义务关系, 即有关数据电文是否有效、是否归属于某人、电子签名是否有效、是否与交易的性质相适应、认证机构的资质如何、它在证书的颁发与管理中应承担何种责任等问题。随着电子商务立法的发展, 会有更多的实体法加入, 电子商务应该朝着程序法和实体法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不断涌现, 对于新生事物, 是改变原有的法律观念去适应, 还是建立新的法律观念去规范它, 电子商务活动的产生和广泛应用再次向人类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原有法律部门的有关规定和基本原则对它都不适用的情况下, 制定专门的法律来规范电子商务活动实属必要, 而且也是历史的必然。

参考文献

[1]秦成德.电子商务法[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0.

[2]郭懿美.电子商务法律与实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刍议中国电子认证制度及电子签名法 篇9

一、电子认证及电子签名

1. 电子认证。

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制定完善的电子认证制度。虽然各国政府都制订了适用于自己本国国情的认证准则, 但这些准则能否在不同国家、相同国家不同部门之间通用就变得十分重要。实际上, 认证业务作为一种原则已经贯穿于我们生活中。从以上可以看出, 我们的生活与认证已经分离不开了。如今, 在互联网上利用电子商务、电子交易等进行交易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了。如何确保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过程中情报信息的安全性、公平性、时效性, 如何确保其具有法律效应等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解决此问题的技术是以应用电子认证技术为主的暗号技术。它的显著特征就是电子签名。在电子交易过程中, 除了交易一方本人以外, 其他人不能使用以暗号技术处理过的文件。在传送过程中, 电子认证制度能确保文件不会被篡改。政府在网络上办理业务时, 也是采取此方法来确保情报信息的安全的。所以, 电子认证制度的完善势在必行。

2. 电子签名。

电子签名是电子认证制度的核心部分。随着人们走入网络世界, 电子签名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但是, 什么是电子签名,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不同的解释。从法律上讲, 签名具有两个功能:即对签名人身份的标识和表示签名人对文件内容的认可。2001年联合国贸发会颁布的《电子签名示范法》中对电子签名的定义是:“在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 或在逻辑上与数据电文有联系的数据, 它可用于鉴别与数据电文相关的签名人和表明签名人认可数据电文所含信息。”;在线小词典的解释为:“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 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通俗点说, 电子签名就是通过密码技术对电子文档的电子形式的签名, 并非是书面签名的数字图像化, 它类似于手写签名或印章, 也可以说它就是电子印章。”;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解释为:“电子签名, 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等。不同行业根据自己行业独特的特点对电子签名的解释有所不同, 但其实质是一样的。实际上都是保证了交易过程中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可靠性, 起到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同等效力。

二、中国电子认证制度及电子签名法的现状

1. 电子签名的国际立法的现状。

世界上的第一部关于电子签名的法律, 是在1995年由美国的犹他州制定的《数字签名法》。从此以后, 各国先后制定了关于电子交易、电子商务等的法律。例如, 欧盟EU在1997年提出了《欧洲电子商务行动方案》, 为规范欧洲电子商务活动制定了框架;1998年颁布《关于信息社会服务的透明度机制的指令》;1999年通过了《关于建立有关电子签名共同法律框架的指令》。俄罗斯1995年的《俄罗斯联邦信息法》赋予通过电子签名鉴别的、经由自动信息与通讯系统传输与存储的电子信息文件的法律效力, 并规定电子签名的认证权必须经过许可。德国2001年实施《电子签名框架条件法》;意大利于1997年制定了《数字签名法》;加拿大1999年制定《统一电子商务法》。亚洲各国也先后制定了关于电子交易的法律及法规。亚洲最早关于电子交易的立法是马来西亚于1997年制订的《数字签名法》。马来西亚早在九十年代中期就提出了建设“信息走廊”的计划, 并在1997年制订了《数字签名法》。新加坡在1998年制定了《电子交易法》, 又于1999年制订了“新加坡电子交易 (认证机构) 规则”和“新加坡认证机构安全方针”, 此法主要以电子交易、电子签名为核心。印度于1998年颁布了《电子商务支持法》。2000年日本国会审议通过了《电子签名法》及其与之相配套的《电子签名法的实施》、《电子签名法有关指定调查机关的省令》和《基于商业登记的电子认证制度》、《政府认证基磐》 (公共密钥) 等相关法律, 并于2003年4月1日起开始生效。2000年菲律宾制订了《电子商务法》。中国香港2000年制定了《电子交易条例》。2001年11月台湾有了《电子签章法》。

2. 中国电子认证制度及电子签名法的现状。

中国的电子认证制度及电子签名法与其他先进国家相比, 起步比较晚、发展也相对的落后, 仅处于起步阶段。从1994年开始, 中国相继创建了“教育科学研究网”和“邮电部公众信息网”。到1998年10月为止, 以[gov]作为域名的网址就有1200个, 而且发展势头迅猛。1999年是中国的“政府上网年”, 中国的电子政务开始全面地建构。到2008年为止, 中央部委政府网站的普及率达到96.1%, 省市级政府网站的普及率是100%, 地市是99%。现在的中国已经基本完成了电子政务初步阶段的构建任务, 正朝着下一步目标快速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商务交易中, 电子商务、电子交易等具有比传统商务更为便捷、高效、覆盖面广、交易费用低廉等明显优势, 更能适应信息时代和全球一体化的需要。但电子商务所带来前所未有的贸易方式, 却遇到了传统法律、法规等的阻碍, 因此, 产生了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如, 书面形式问题、签名问题、原件和保存问题等。所以,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急需制定一部具有保障电子商务、电子交易等顺利进行, 确立保证网上交易安全的立法。同时, 随着电子政务不断完善、不断推广, 在网上办公的业务范围也将会越来越广泛, 这也急需制定一部立法来确保它们的法律效力。所以, 中国制定一部关于“电子签名的法”是势在必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以下简称《电子签名法》) 已于2004年8月28日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并自2005年4月1日起开始正式施行。它的实行标志着中国的电子商务、电子交易等有了法律保障, 彻底摆脱了缺乏法律保障的窘困的局面, 同时进一步加快了与国际化接轨的速度。《电子签名法》是中国信息化领域的第一部法律, 它的诞生是在中国信息化领域内实施法制化管理的良好的开端。《电子署名法》的实施, 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电子交易的进程, 普通的商业契约也能通过电子方式来进行交易。但是, 电子商务、电子交易等存在着很大的市场风险和法律风险。《电子签名法》的发布实施为中国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新的生机。在2005年3月10日央行召开电视电话会议, 重点强调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在全国的推广和大额网上支付管理系统接入农村信用社的决定后, 仅安徽农村信用联社一家, 开通网上支付服务的当天交易量就达到了1217万元人民币, 第二天就迅速上升到2086万元。各级地方政府为了适应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的发展需求, 纷纷推出网上支付业务。《电子签名法》的实施, 不仅为电子政务的有效运行提供了法律依据, 而且为大力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了法律保障。

目前,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和完善电子政务, 打造一个透明的“阳光政府”, 从而有效地遏制了在传统政府管理中所容易滋生的腐败现象。在中国, 发展和健全电子政务, 不仅提高了政府运作的效率、增强了政府的透明度、提高了政府的行政能力、降低了行政成本, 而且也为民众找到了一个和政府沟通的快捷途径。而《电子签名法》的颁布, 为推行电子政务有了法律保障。电子政务不仅是一个热门的新领域, 也是未来世界发展的潮流。如今, 民众对它的意义、利用方法等认识比较低。因此, 在不断修订和完善电子签名立法的同时, 如何实施和运用电子签名法已经成为社会的当务之急。

摘要:当今社会, 随着人类对信息及通信技术手段的不断开发与利用, 各国政府开始意识到建立电子认证制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并加大对电子认证制度的建设力度, 完善电子政务法律制度、制定电子签名的相关法律、法规。本文力图从电子认证制度与电子签名法的基本理论入手, 分析中国电子认证制度的现状和中国《电子签名法》的实施情况, 最后, 介绍了世界各国对电子签名的立法情况。从而, 为今后中国认证制度与电子签名法的发展与完善起到借鉴作用。

电子商务法中消费者权利的保障 篇10

一、网上消费的现状分析

网上消费是一种较为流行的购物方式, 尤其是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网络消费已在大众消费中占有一定的地位[1]。然而, 就现阶段网上消费的情况来分析, 经常会出现消费者受到欺骗, 商品和财产两空的现象, 同时也存在商品质量、性能、规格等达不到相应要求的问题, 这些都将会侵害消费者的权利, 尤其是在网络商品多样化的发展之下, 更多违规的操作、不合格的产品以及诈骗行为一一在网络上出现, 将会给消费者权利造成一定的侵害, 从而影响到消费者网上购物的信心, 不敢再次涉足网络购物, 这不仅会影响到网络购物的发展, 同时也影响到网络银行的发展, 因此, 针对这类现象, 必须完善电子商务法, 确保网络消费者的权利。

二、电子商务法中对消费者权利的保障分析

(一) 公平交易权

所谓公平交易权主要是指, 交易双方能够在交易的过程中获取相应的利益, 而从消费者的角度上来分析, 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就是指所获取的商品以及服务是与交付的货币价值相当[2]。电子商务法中对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的保障, 主要是消费者在网上消费的过程中享有公平的交易, 包括合理的价格、质量的保障等公平交易条件, 然而, 如果从传统的消费领域上来看, 相同的产品在应用到不同消费的环境下, 其消费价格也有所不同, 例如, 可乐饮料, 在市场上消费的最低价格为2.5元, 最高价格则达到30元, 相同的产品在价格落差10多倍, 主要是由消费场合来决定的, 不同的消费场合下商品所产生的价格也有所不同。网络交易是一种新的消费环境, 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购物空间, 具有快捷、简单的特点, 尤其是在网上购物的初期, 也为消费者带来一种新奇的购物感觉, 消费者会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在网上购买相应的产品, 而在这个过程中, 不管消费者是以什么心态在网上购物, 网络经营者都不能因为消费者购物空间的特殊性故意抬高商品的价格, 这也是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的最基本原则。另外, 由于消费者在网上所购买的产品仅能通过一些相关信息来了解产品, 商品的质量却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因此, 公平交易权要求保证消费者在网上所购买的商品或是接受的服务都必须具有相应的质量保障, 这也是影响到消费者公平交易的关键因素, 因此, 在新的网络购物环境下, 要坚决反对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不合格的产品充当合格产品的现象, 为消费者的公平交易做好保障工作。

(二) 安全权

消费者的安全权是消费者在网上购物的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权、财产安全权、隐私安全权等, 电子商务法中所提出的规范要求是保证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 安全权不会受到威胁。

所谓消费者的人身安全权, 主要是消费者在网上购买的产品不能对自身的健康或生命构成威胁[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 网络商品的种类也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而且, 消费者在网上购买商品的范围也将愈来愈广,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安全权, 应确保网上的各类商品都具有质量保障, 就如同实体店在进行商品销售之前必须要经过质检, 确保质检全部过关才允许商品经营, 网络经营也应该如此, 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安全。一旦商品侵犯了消费者的安全权, 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经营者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权, 主要指的是消费者在进行网上购物的过程中, 确保消费者财产不会受到侵害[4]。网上购物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全新的消费环境, 当然, 付款方式也主要以网络银行支付为主, 由于互联网是一个较为开放的系统, 再加上网络银行的经营主要是以资金流动的方式进行, 这样很容易遭到网络黑客的攻击, 从而侵犯到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权, 这也是很多消费者不敢在网上利用网上银行支付消费的主要原因。从当前网络消费中对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权保障的情况来看, 网络消费是消费者权益保障的重点和困难点, 要确保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权不受侵犯, 则主要应对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 确保消费者在网上消费过程中支付密码不会被泄漏, 切实有效的抵制网络黑客的攻击, 从而保证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权。当然, 《电子商务法》要求如果在这个环境下相应的网络银行达不到规范要求的话, 要对消费者承担赔偿责任, 确保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权不受到侵犯。

消费者的隐私安全权, 主要是消费者在网上消费的过程中, 确保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以及私人事务等不会被泄漏。而就现阶段网上消费的情况来分析, 很多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泄漏, 被他人进行非法利用等, 侵犯了消费者的隐私安全权。针对以上所提到的情况, 电子商务法应严格按照《隐私权法》的规定, 确保网络消费者的个人隐私信息不被泄漏, 如, 照片、录像、身份证等机密性的个人信息, 确保消费者的隐私安全保障。

(三) 知情权

知情权是消费者的重要权利之一, 更是消费者要购买商品所要了解商品真实情况的权利[5]。现阶段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之下, 网络也成为诸多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主要场所, 而网络上却有很多商家对消费者实施欺骗, 消费者看到商品信息之后, 却不能对商品的性能、效应、规格等有着一个准确的定位, 在较为模糊的情况下购买商品, 会导致商品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购买需求, 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因此, 在电子商务法中, 要求网络经营方必须将商品各方面信息详细说明, 要让消费者根据信息充分了解到商品的效用、功能、等级、外观设计、主要成份、规格、产品日期以及使用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等, 这样消费者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来权衡商品的信息, 了解商品是否能够达到自己的购买需求, 这样才能对商品的买卖做出正确的选择。另外, 由于网络是一个特殊的购物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下, 消费者并不能直接的去接触商品、亲身的感受商品, 而消费者能够了解到商品信息的最有力途径就是商品的广告, 因此, 网络广告的宣传应根据商品的实际情况来设计, 不能过于夸张, 必须做到客观真实, 这样才能让消费者根据广告来真正的了解商品, 在购买后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一般情况下, 消费者的知情权主要是有权了解商品或服务的相关信息,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消费者对商品技术指标的了解, 主要包括商品的性能、等级、使用方法、检验合格证明、用途、规格、所含成分、使用说明书等; (2) 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基本情况的了解, 主要包括商品的注册、名称、产地、商标、服务内容、生产者名称、费用、规格等; (3) 消费者对商品售后服务的了解, 这将关乎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也是每个消费者需要了解的关键内容。

(四) 损害赔偿权

通过对以往网络消费者购买商品的调查中发现,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交易的过程中或是使用商品的过程中, 可能会对自身的财产和安全造成一定的损害, 而在这种情况下, 消费者有权享有损害赔偿权, 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行使损害赔偿权弥补自身的损失[6]。在传统的消费模式中, 如果消费者的人身或财产权受到损害, 消费者可以直接找到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一方, 请求赔偿。根据《民法通则》第119条有关侵权法的规定, 可以追究商家的侵权责任, 就能获得损害赔偿。而在网络交易中, 由于消费者和商家互不见面, 我们首先要考虑到, 当消费者利益受损时, 应该找谁请求赔偿?目前消费者对商家信誉的信心只能寄托于为交易提供服务的第三方, 如CA中心 (电子商务认证机构) 和收款银行。其中CA中心能够核实商家的合法身份, 收款银行则能掌握商家的信誉情况。一旦因商家不付货、不按时付货或者货不符实, 或因货物的质量问题而给消费者带来损失时, 可以由银行先行赔偿消费者, 再由银行向商家追索损失, 并降低商家在银行的信誉。另外, 如果商家屡次出现违规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的现象, 网络银行可以取消该商家的电子支付帐号, 并且, 要将商家所出现的违规情况及时通报至CA中心, 并将其加入到黑名单, 情境严重者应取消商家数字证书, 这将意味着商家也将失去电子商务开展的权利。此外, 如果商家对消费者的权利侵害较为严重, 应给予一定的惩罚, 尤其是一些欺诈广告, 会使消费者对商品的认识产生误导, 针对这种情况, 商家应承担赔偿责任, 进一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总结

综上所述,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网络技术的发展也极为迅速, 而且, 网络经过多年的发展也成为消费者购物的主要场所, 消费者不用出门就能买到心仪的商品, 具有一定的便利性。然而, 通过本文对电子商务法中消费者权益保障的分析, 现阶段网络消费者的权利经常会受到损害, 针对这类问题, 电子商务法必须进行不断的完善, 确保消费者的权利不受到侵犯, 对此, 本文主要从公平交易权、安全权、知情权、损害赔偿权等几方面内容展开分析, 进而通过合理应用电子商务法合理的维护消费者的权力。

摘要: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 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极为迅速, 也为人们提供一个新的商业交易方式, 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给消费者提供更加便利、快捷的购物条件。当然, 网络购物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会侵犯到消费者的权利, 因此, 在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应完善电子商务法, 做好消费者的权益保障工作。

关键词: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利,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惠荣, 张敏, 宋杰.电子商务法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05) .

[2]黄伟斌.网高一尺, 法高一丈——网络时代中崛起的电子商务法[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14 (04) .

[3]雷鑫, 谢利平.互联网语境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J].消费经济, 2014 (01) .

[4]庞敏英.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J].河北法学, 2013 (07) .

[5]潘军, 崔宏利.网络点击合同下在线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04) .

上一篇:婴幼儿急性腹泻下一篇: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