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质量

2024-07-08

种业质量(精选十篇)

种业质量 篇1

关键词:种业,质量管理,体系

0 引言

种子作为非常关键的农业生产内容,若其优良便给农作物增产与改善做出深远影响。控制种子,便控制住了农业竞争的主动权所以,目前世界内,各国政府均将提高种子科技研究以及种子产业发展当成改善农业发展的关键手段我国作为全球最大农业生产国与种子需求国一份子,其每年全部用量在125亿公斤上下,经营量45亿公斤,总销售额在200~300亿元,大约占到全球市场的百分之十五,生产总量是世界第二,其中美国以四十六亿千克的产量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其实种业市场的潜在值大约在五百亿元以上,潜力是的非常巨大的。二零零二年,我们国家加入WTO以后,给我们国家种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会,同时我国种子集团也将面临着资金充足以及技术优势较高的的国外集企业的竞争,随着我们国家的种子法的公布,同时随着我们国家经济体制的发展,这也给种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势,其产业多元化的格局现在已经初步形成,种子市场出现了一种蓬勃发展的现象。但是种业的迅速发展也存在着种种弊端,例如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相关生产加工水平的落后。这也给国外企业的入驻提供了机会,怎么才能解决种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让我们国家的种子行业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必须加快相关技术上的研究,争取把我们国家的种子行业在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

1 种业发展质量管理理论

1.1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概念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在全面社会的推动下,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即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途径。[1]在全面质量管理研究方面,戴明、朱兰、克劳士比被称为“质量管理三人行”。根据戴明、朱兰、克劳士比的观点,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赞同高质量的产品会导致成本增加的观点,而是认为高质量能够节省成本;二是,质量不仅仅是需要满足标准,还应该充分考虑客户需求;三是,质量问题来自于系统,一般则是领导层面,而不是一线工人;四是,质量应重视预防,不能单纯依靠检验;五是,应该重视不同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这样才能共同推进质量管理工作;六是,应该关注质量管理的动态化需求,并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七是,应该充分发挥人在质量管理中作用,杜绝出现见物不见人的情况。

1.2 产业链概念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2]这种“对接机制”是产业链形成的内模式,作为一种客观规律,它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2]供应链包括了很多个方面,比如指出了价值链以及空间关系上的概念,这几个节点在运作对结合地过程中,这也出现了这种结合的运作方式,这种方式往往体现的是客观规律,有时候它就像一个无形之手来监管着各方面产业的连接,从而出现一个完整的供需链条,它反映的是公司上各种供应链条上的关系。但是仅仅是在技术方面进行划分讲述的是生产环节中的各个连接点,它关注的是产业链上的节点与节点的关系,包括了三个部分:需求链、供应链和技术链。

种业产业链是由以下的五个部分构成:种子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和售后服务。如图2所示。

2 我国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宏观管理环境不畅

在种业宏观管理过程中,借鉴先进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已经具备初步的法律框架,但是,还存在品种保护力度不够、政企责任不分、执法环境较差、不能满足WTO发展要求等问题。其中,政企不分则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控制着国有种子公司,根据“政企分开”的规定要求,但是,实际在公司的运营过程中,并不能够将行政管理和经营进行分离,大部分还是在统一主管部门中进行,这样的情况,就造成了分工不明确,不能适应现代化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不能满足分设的效果。同时,针对新品种选育来说,也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研究的经费主要是由国家进行拨化,育种者并没有很强的保护意识,这样的情形下,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育、繁、销的脱节问题。

2.2 企业研发能力弱,核心竞争力缺失

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了我国的企业在自主创新和改革这方面处于弱势,在销售市场体现出了不够主动的形式,常常处于被动的形态,并且缺乏长期的投资,在企业的发展中缺少长期的规划和布局,一味的只看得到眼前的利益,没有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做准备,其中,还在技术研发方面有欠缺,没有培养相关的意识,就更加难以投入到实际中,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导致企业没有竞争力,难以适应多变的、复杂的经济环境,所以还是应该要考虑到企业的产期发展与竞争力。

2.3 进入壁垒低,退出壁垒高

当前时期来说,国内的育种产业进入的主要限制为具备新品种的保护、种子生产售卖许可机制、行业风险、市场行情、高新技术、种子品质等因素的制约,并且对种子行业的经销商实施进行许可管理,然而市场经营中存在管理的难题,在执法中有较大的阻碍,资本不高,育种技术也不先进,相同的产品较多,市场的大小就完全的呈现出来了,在进入育种产业超低的限制的同时,因为当地政策和国家公司不分离的因素导致育种产业撤离的限制太苛刻,由于这个形式的影响出现了国内育种公司数量很多,但是并没有竞争优势的因素。

3 对策

3.1 全面质量管理在种业产业链中的应用

产品质量要以终端农户的需求为目标质量要始于农户需要,终于农户理解。只有生产出种植户需要的优良产品,并能一切以种植户利益为中心,满怀热忱关心客户!种子经销商、终端农户的利益,才能最终得到顾客的认可。

依据国际质量标准创立的公司质量监控系统,对产品的检查不单单在生产这个进程中,还延伸到开发加工以及向外销售和后期保障等各个环节。

3.1.1 种子研发

新品种的选育是种子生产的源头,直接关系到种子亲本的质量和种子的品种特性等内在质量。好的新品种遗传稳定性高,抗性,产量,商品性状,品质性质优良所以必须通过强化品种选育为龙头的种子工程研发体系建设,筛选出质量稳定的亲本材料,选育出种子的内在质量的稳定性在研发方面,公司有三个方面的选择:①利用股东单位科研优势。秋乐公司是以河南农科院为主、联合全省40家农业科研院所成立的,所有股东单位是公司的技术依托单位,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公司享有对股东单位所育出优良品种的优先开发权。②独立培养新品种。公司花费很大的成本构建了郑州、海南研发部,组建新品种研发平台,在国内玉米产区组建50多个试验站,每年组配玉米组合3500份以上,并把优选组系进行了南繁加代,选育的新品种秋乐151通过了河南省审定。③采用竞争与合作的方式,与另外的的优秀企业和种子公司一起研究新品种。现在,公司和其他企业以及种子公司的玉米种类分别是良玉二十二与天泰五十八。多家公司联合开发,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优势互补。

3.1.2 种子生产

种子生产有以下方法:①企业繁育部门从事生产。在生产时要按照生产规定进行:按部就班各司其职、不串岗,明确每个制种环节责任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制定的生产、检验规程,对自交系的繁制材料和亲本种子质量进行控制达到或超过国家质量标准;严格执行制种基地的选择标准,制种田的隔离制度;并对生产过程中的亲本播种、间苗、去杂、去雄、花检、晾晒情况等进行监控,发现异常及时排除并向领导汇报。②委托基地公司生产。依据公司制定的评级标准对基地公司进行考评,选择那些实力大、信誉好、质量高且稳定的公司合作。在种子生产的过程中,派技术员到基地公司对亲本播种、间苗、去杂、去雄、花检、晾晒情况等进行监督,保证了生产基地的标准化。

3.1.3 种子加工

生产加工中心根据检验中心出具的检测结果和客户需求,对批次种子进行生产加工。生产加工可分为干燥、洗涤、精选分类和种子处理等过程。①对于加工生产中所有环节(分级别进行选取、烘干晾晒、包装然后分装)上面所有工序质量要求的制定。②让工人以及管理人进行培训,把工作中方法以及技术都能更好的达到标准要求。③让员工以及管理人尽职尽责,严格要求质量,通过业绩进行严格考核,优者得到提拔,弱者降职。④有更好的设备以及工具去让工作高质量完成。

3.1.4 种子销售

①做好新品种展示宣传。②帮助选好示范户、做好示范田。通过地块条件(交通便利、肥料优良、灌溉方便等)与从事农作物种植人员自身素质和是否乐于接受新的作物品种来确定模范户与示范农田,持续指导并加强示范田的种植工作,另外分析获益情况,鼓舞示范田种植人员增加资金投入。关于传授农作物种植知识的人员,管理人员应该多与其到田地里进行种植指导。这样不仅可以鼓励模范农户,还可以让传授者更好的理解增产的农作物的知识,以后可以更好的进行工作。

3.1.5 售后服务

良种配良法,良种只有与好的栽培管理技术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优势。为此,公司售后服务做到:①义务开展栽培技术、配方施肥、病虫防治技术指导及培训。②随时提供农业技术咨询服务。③现场示范种植。④一旦出现问题,派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指导解决。

优质的种子以及优良的服务并非检验出来的,而是融于规划设计之中。所以种业有关部门和人员都要“以质量为中心”、“以农户价值为中心”进行管理,这样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才能发挥了巨大作用。

3.2 政策方面

3.2.1 良种补贴

随着我国财政实力的增强,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良种补贴政策是不可动摇的,采用良种补贴政策不仅仅是给予农民钱财的补助,更重要的是其带来的附加效果,这类附加效果不仅能够带动农业的发展,还能够提高农作物的竞争力,改进农村补贴制度就需要在策略实行过程中做到公平,这就要制定一种实行规范、过程公开、严格要求的规章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行需要许多机构与乡村民众的共同合作。另外还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真正使良种补贴政策有利于农,使良种补贴政策的效用最大化。

3.2.2 财政扶持

根据《种子法》的规定对品种选育、生产、示范推广、种质资源保护、种子储备以及制种大县给予扶持。鼓励推广使用高效、安全的制种机械,将对农机具的补贴纳入购机补贴范围。还有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种业。

3.3 法律方面:完善种业企业标准

让生产销售种子公司在注册上更好的提出资金要求,而且把注册资金里面规定的比例第一次做出了明确要求,把仓库储备、经营地点、检验场所大小、一些有关设备的规格以及类型、加工种子的房子做出了规定,而且上面讲述的资产要求规定为公司自己拥有的产权,显著提高了标准。

3.4 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敦煌种业简介 篇2

甘肃省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种子生产量和销售额最大的上市公司,是国家八部委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玉米制种生产、加工、销售公司。总资产33亿元,分(子)公司28家,行业涉及种子、棉花、食品、房地产、证券投资等领域。公司依托河西走廊优越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实行 “公司联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了60万亩稳定的制种基地和国内一流的大型种子加工生产线,拥有一整套国内同行业领先的从亲本提纯、扩繁、田间去杂、去雄授粉、清杂晾晒到收贮保管等过程的质量控制技术操作规程,建立了完善的种子质量控制体系,并通过委托育种、合作育种、联合开发、合资合作、整体吸纳、买断产权品种等形式,拥有玉米、小麦、水稻等自有知识产权品种共六十多个,形成了覆盖全国不同生态区的市场营销网络,年产销玉米、小麦、水稻、瓜类蔬菜、棉花等各类农作物种子近1亿公斤。2006年,公司与世界500强企业美国杜邦集团先锋良种公司合资合作,投资2000万美元设立了敦煌种业先锋良种有限公司,利用先锋优势品种,扩大和提升中国玉米杂交种市场份额和品位,市场竞争实力大幅提升。近年来,公司以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又先后投资近4亿元建成建成果蔬制品、番茄制品、包装制品、棉蛋白油脂和脱水蔬菜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生产的番茄粉、番茄酱、脱水洋葱等产品远销北美、欧洲、中东、东南亚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不断培育新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公司的主要种子产品包括有玉米、小麦、棉花、瓜类、蔬菜、花卉、牧草、马铃薯等8大系列、20多个种类、1000多个品种。棉花相关产品主要是皮棉、棉籽、棉短绒。公司投资建设的棉蛋白油脂项目、使用喷雾干燥技术生产的番茄粉等产品也已投产上市。公司生产的“敦煌飞天”等品牌的种子、棉花产品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区),为美国、荷兰、韩国、日本、德国等10多个国家代繁的瓜类蔬菜种子。邀请选聘了2名国内玉米育种专家做指导。目前引育审定的玉米品种有敦玉

46、敦玉10号、敦甜1号等,参加国家及省级区域试验品种10多份,在各区域表现突出,有望在2-3年内获得国审品种1-2份,省审品种3-4份,并且有一大批苗头表现优异的品种和优秀种质资源,玉米育种后劲较足,成长性较好,为敦煌种业未来科技发展可起到较好的提升作用。公司年玉米制种面积20万亩,在玉米种子产业化领域具有非常雄厚的基础。2005年开始进行甘肃河西固体废弃物资源种类、数量、分布特点和养分含量,固体废弃物开发有机营养改土剂技术、固体废弃物开发盐碱土改良材料的技术的研究工作,于2009年11月由甘肃省科技厅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10年5月获酒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开始进行了“甘肃河西内陆灌区百万亩产业化玉米制种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广”的研究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摸清了甘肃河西内陆灌区玉米制种田土壤速效氮磷钾现状、丰缺指标,土壤速效养分利用系数,土壤供肥量,不同种植年限玉米制种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研究提出了制种玉米平衡施肥方案,氮磷钾最佳经济施用量和糠醛渣、沼渣、牛粪、生物菌肥、改土营养剂等化肥减量玉米制种技术。研究了制种玉米黑束病、玉米裂轴病、霜霉病、丝黑穗病、黑粉病、玉米苗枯病、大斑凸脐孺孢病害田间危害和识别方法,提出了防治措施。研究制定了河西走廊玉米杂交制种技术规范,累计推广面积2万hm2,新增纯收益为5151.93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2010年 8月21 日,由甘肃省科技厅组织、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公司保存了10多个适合制种玉米的复合肥配方,随时可供该项目生产使用,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较坚实的技术基础。

种业质量 篇3

如何对草种市场进行有效管理才能促进草种业发展,又能保证用种安全和市场公平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农业部《草种管理办法》明确了国家对种子管理的重点由许可审批转向市场监管,监管侧重于规范种子市场,通过对市场种子的监督抽查来实现。越来越多的牧草种子质量检测机构的建立为监督抽查提供了技术支撑。因此,开展草种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确保农牧业生产用种和生态建设工程用种安全就显得尤其重要。

当前我们开展监督抽查的做法是,依据国家牧草种子检验规程进行抽样,并对种子的净度、发芽率、水分、其他植物种子数四项进行检测;对抽检结果汇总后按国标和《草种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判定分级,统计合格率;行政部门依据检测结果对不合格的产品和生产经营不合格草种企业采取处理措施。

可以看出,以这种方式进行草种质量监管当然也可以,但是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效果不是很好。草种业是比较弱势的行业,受政策影响很大,尤其是农林政策如退牧还草和农林地补贴等对草业发展影响极大。我国草种生产“小农性”特点很突出,草种种类多,生产分散,群众性种子生产田多,生产加工水平低,商品草种依据发芽率等质量指标判定则有许多不合格。草种生产经营企业利润薄,生存艰难。当前的监管方式不利于草种业的发展,从而会影响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草地畜牧业的发展。

种业基金释放种业活力 篇4

立冬, 标志着冬季开始。这个时节, 秋季作物已完成了收晒入库, 大多数动物也藏起来准备越冬。而在这个静谧的季节, 种业人也要紧张地作新一年的打算。

当前, 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破冰时期, 在这个新阶段, 具有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的特点。资源、环境的约束逐步趋紧, 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集约化水平持续提高, 先进科学技术和农业装备快速推广应用, 农业经济对金融支持和服务的需求显著增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金融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近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政策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底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 “财政再困难也要有限保证农业支出, 开支再压缩也不能减少‘三农’投入”。李克强总理批示指出, “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支持, 对于强化粮食安全保障、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具有重要意义。”足见党中央对农业发展的坚定信念。

目前, 现代种业基金的成立已经为种业的壮大注入新的活力, 当然, 作为农业发展的一份子, 种业人还需要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地进行探索, 比如“如何为自己定好位, 如何用好财政资金, 如何更好地发展……”这一系列的疑问, 将是种业人如今亟需回答的。

种业简报2012-12-27 篇5

■ 洋玉米种子种植已占15% 外资种企步步紧逼

农业部24日消息,农业部连续三年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带来的结果是种子市场秩序和环境逐步改善。在今年第三年的种子执法年活动中,各地共立案查处种子案件7900多起,同比2009年减少17%。假冒侵权品种数量由2010年的30%以上下降到今年的10%左右

■南繁基地杂交种两年助农增收6700万

仅2011至2012,在南繁育种基地,省科技厅资助的15个南繁育种科研单位共用地3100亩,创新材料9500份,生产的杂交种在省内外推广应用达190万亩,增加农民收入6700多万元。

■美国玉米遭许多商家抵制

近日,芝加哥玉米期货一直下跌,一个月内降了5个点,持续了上周美国作物海外疲软的销量。一连串的不温不火的出口销售报告,美国玉米延续上周进口商不惜粮食价格。尽管近期的跌势,美国玉米价格持续高价,从经验来看,促使了许多玉米买家到别处寻找。在最近几个月中,包括日本进口商、买家纷纷转向更便宜的来源,如巴西,现在巴西是仅次于美国玉米出口国。

■农业部12月24日发布的信息显示,在国务院8号文件及其配套政策带动下,种子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呈现竞相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年农业部首批许可的32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实力显着提升,注册资本累计48亿元,固定资产31亿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462个,平均每个企业有14.4个;年销售收入达到70亿元,育种研发投入3.5亿元,占销售收入的5%。

【企业动态】

■今年种业前十强总营收将逾100亿

随着相关政策的持续推进,中国种子企业的良好发展态势初步显现,预计今年排名前10位种子企业的营业收入总和将首次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 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物技术中心经理吕玉平透露,未来5年集团将投资7亿元建立玉米、水稻的种质资源评估与育种研发体系,投资6亿元创建先进的良种生产与加工体系。

■ 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兼并了河南维特种子有限公司(主营小麦种子)、河南豫研种子科技有限公司(主营棉花、油料作物种子)、河南金娃娃种子有限公司(主营玉米种子,拥有郑单958经营权),独家注资3000万元成立了甘肃秋乐种业有限公司(玉米制种),注册成立了河南秋乐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育种科研),经过初步整合运作,已逐步成为具备完整产业

内蒙古中农种子科技有限公司

链的综合性种业企业。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尚泓泉介绍,2011年以来已投入2000多万元,在郑州种子加工中心新建2条全自动现代化种子加工生产线;计划再投资2.7亿元,在甘肃省张掖市再建一个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目前一期工程已开工。

■ 隆平高科一年多来,公司建立了以分子生物技术和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平台、生态测试和农艺性状测试组成的测试网络等较为完善的商业化育种体系,率先完成了从依托研发到自主研发的转变,改变了“中国种子企业基本无科研”的历史;投资800多万元建设了种质资源库,成立了由营销、制种、加工、科研、管理等人员组成的“育种方向决策委员会”,逐步形成了体系化育种的格局;投资3亿多元建成了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水稻、玉米种子全自动生产线及仓储检测中心,使公司种子加工和贮存能力从4000万公斤提高至1亿公斤,极大提高了供种保障能力。今后隆平高科将加大研发投入,使其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0%,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实现“中国种业第一、世界种业十强”的奋斗目标,并率先实现杂交水稻产业全面升级。”

■湖北惠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了鼓励研发人员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吸引优秀科技人才加盟惠民,建立了骨干员工持股制度、研发人员专项奖励制度,出台了《湖北惠民研发人员薪酬制度》,实行奖金与科研成果直接挂钩,每年按研发成果当年创造的税后利润的1―2%提成,上不封顶,奖给成果研发人员。

【一句话了解种业】

■ 张世煌:“没有创新力就没有竞争力”。

■ 中国种子协会秘书长李立秋:“广东年种子销售量近1亿公斤,销售额20多亿元,品牌占有率迅速集中”。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邓光联:“种企要抓住机遇、找准定位、各显其能,合力组成我国的种业舰队”。

■张学“加快农作物种业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是实施科技兴农、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玉米收购价格】

种业质量 篇6

业内人士指出,外资种子公司的进入对国内种子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而国内种业发展的主要掣肘在于科研机制,应该加强科研机构的公益性、基础性研究,并让企业成为商业育种的主体,这样国内种业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能力。

生存现状跨国种业巨头竞相进入中国

国外种业巨头竞相进入中国市场,很多本土企业只能“夹缝中求生存。”吉林农大科茂种业负责人李殿申说,以前在吉林省的种子销售量每年有1000万斤至1200万斤,自从先锋公司的玉米品种先玉335在吉林推广后,他们只能去黑龙江第三、第四积温带销售种子,销售量减少到了每年400万斤。

不过,退守黑龙江的农大科贸种业公司又遭遇到了新的竞争对手——德国KWS。2009年开始,黑龙江垦丰种业与德国KWS公司合作,进口“德美亚”亲本并在国内制种,德美亚1号、德美亚2号在黑龙江第三至第五积温带推广迅速,其中德美亚2号播种面积达到300万亩。

“北边是KWS公司,南边是先锋公司,有点束手无策。”李殿申说。

先锋公司的先玉335品种近几年来在“洋种子”中扮演着“先锋”的角色。2006年,先玉335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因发芽率高、米质好、收购价稍高等优点而得以快速推广,到2010年单品种种植面积超过3000万亩,占到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7%。

吉林省扶余县种子代理商吴传君告诉笔者,目前在干度和米质上还没有可以和先玉335抗衡的国内品种,今年扶余县新增玉米种植面积2000公顷,用的大部分种子都是先玉335。

据了解,从东北、黄淮海到西南是中国玉米的一条产业带,在东北和黄淮海地区占据了较大市场份额后,先锋公司有意开拓西南玉米种业市场。

与此同时,孟山都也开始将目光从西南转向东北地区的“黄金玉米带”。早在10年前,孟山都与中国种子集团合资成立中种迪卡种子公司,在广西推广杂交玉米品种迪卡007。记者从吉林省种子管理总站了解到,孟山都旗下的迪卡516玉米品种于2010年通过了吉林省的品种审定,目前孟山都已在吉林省各县找好了经销商,明年将开始销售种子。

其他跨国种业巨头在玉米种子市场也有不少动作。2008年,主营蔬菜种子的瑞士先正达公司收购三北种业49%的股权。2010年,玉米品种先正达408通过了吉林省的品种审定。作为世界第四大种业集团,法国利马格兰通过与隆平高科合作,2010年开始在中国销售其选育出来的玉米品种利合16。

实力凸显外资种企彰显市场影响力

对于长期以来“多、小、散”的中国种业来说,外资的进入促进了国内农业和种业发展,在市场上的影响力日益显现。辽宁省种子管理局负责人认为,外资公司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成熟营销模式成为国内种子企业的样板,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和设施设备及管理制度、手段成为行业标杆。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拥有品种和技术优势的外资种子企业通过成立合资公司、科研公司以及与国内科研院所合作等方式,掌握了较大的话语权。单纯从数字上看,国外种子占的市场份额并不大,但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却很大。

按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关于设立外商投资农作物种子企业审批和登记管理的规定》等政策规定,外资设立农作物种子企业,中方投资比例应大于50%,由中方控股。

“由于育种技术和品种权都没有进入合资企业,中方虽然占有51%的股份,但实际上对品种没有控制权。”吉林省种子管理总站站长丁万志说。

以先玉系列品种为例,该品种的研发由先锋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独资研究机构铁岭先锋种子研究有限公司负责。铁岭先锋培育出的新品种产权属于先锋公司,先锋公司将品种交给登海先锋、敦煌先锋两家合资公司并收取品种使用费,合资公司负责制种和在黄淮海、东北地区的销售。

中国农科院教授、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世煌说,和外资种子企业的合作,主导权不在中国这边。科研没有进入合资公司,生产和市场都将受制于外资种子企业。

除了成立独资研发机构,国外种业巨头还将研发的触角伸向国内各大科研院所,进行种质资源搜集、评价等方面的工作,这被看作是对种业“源头”的掌控。

农业部官员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外资企业本来在技术方面具有优势,通过与国内科研单位合作,挖掘人才和资源,再反过来培育更适合中国的品种,优势会更加明显。对于外资企业与科研单位的合作,法律法规上还需要进行规范。

由于农业部还没有向外资企业发放水稻种子生产许可证,外资在水稻领域更多是进行科研“储备”。据了解,2008年先锋公司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取得了在亚洲地区进行杂交水稻品种推广的权利。特别是在2009年,全球排名前几名的种子公司孟山都、先锋、先正达、拜尔在中国密集开展水稻研究合作,分别与湖南大学、国家杂交水稻工程中心、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中国水稻研究所达成合作协议。

打破瓶颈科研是国内种业发展掣肘

张世煌认为,中国种业最大的拖累在于科研,国内科研是一流的设备、二流的人才、三流的品种。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国内种子科研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种质资源鉴定、改良、创新和分子育种等基础性研究薄弱,没有基础研究的支撑,商业育种也难以持续创新;二是很多科研单位不进行公益性研究,都蜂拥而上聚焦在低端培育杂交品种、然后卖种子赚钱;三是相比国外“工厂流水线式”的育种方式,国内育种是“家庭作坊式”的,缺乏各类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

业内人士指出,4月份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很重要一点是提出了种业科研体制方面的改革要求。国务院的意见称,目前我国商业化的农作物种业科研体制机制尚未建立,科研与生产脱节,育种方法、技术和模式落后,创新能力不强。到2020年,要形成科研分工合理、产学研相结合、资源集中、运行高效的育种新机制,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

张世煌认为,科研管理应明确该公益的归公益,该商业的归商业。科研单位进行公益性研究,科研成果社会化,支持企业进行商业性开发。商业育种则要逐渐交给企业,通过5到10年的时间,让企业成为产品创新和商业育种的主体。

在科研方面,设立合资公司将有新的政策要求。据从有关部委消息,《关于设立外商投资农作物种子企业审批和登记管理的规定》正在修订之中,修订后的《规定》将引导合资公司“育繁推一体化”,即外商设立种子企业在合资企业进行品种研发。

种业质量 篇7

“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作为一名在农业科技领域奋斗了多年的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旭坚信“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

近年来, 我国生物种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良种繁育、加工及供应能力显著提高, 良种科研体系和种子产业体系初具规模, 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目前, 我国农作物种子市场市值650亿元, 仅次于美国, 已位居世界第2位。可以说, 我国已经成为一个种业大国。

“随着种子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到2015年, 这一市场销售额将突破900亿元人民币。届时, 中国将超过美国, 成为全球最大的种子销售市场”, 刘旭说。

国际巨头强势进入:民族种业差距何在

然而, 对于民族种业, 国内种业界人士依然有着自己的“忧虑”, 这份“忧虑”来自真切的现实挑战。

自2001年实施《种子法》、国内种业市场开放以来, 跨国种业公司纷纷来华开展业务、抢滩市场。特别是近年来, 国际跨国种业巨头聚集进军我国种业市场并加快知识产权布局, 民族种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美国的孟山都、先锋, 瑞士的先正达, 德国的拜耳……截至目前, 世界排名前20的种业外商全部进入我国, 在我国投资设立持有有效种子经营许可证的农作物种子企业共25家。2001—2011年, 外国玉米种子在我国推广面积由2.3万hm2发展到333.6万hm2, 占全国玉米种植总面积比例由0.13%上升到10%。

与跨国公司相比, 民族种业差距何在

专家指出, 与外资种业大举进攻我国市场份额相比, 我国种业市场集中度明显不足, 行业发展“小散乱”的现象仍需进一步改善。“从整体上看, 我国种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种业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 种子企业研发能力相对较弱, 育种资源和高端人才不足, 与国际大型种业公司差距较大”, 刘旭说。

反观国外的种业公司, 采取的都是以企业为主导、育繁推一体的商业化育种模式。这一模式使新品种的选育、繁殖、推广环环相扣、有机衔接, 形成了高投入、高产出、高回报的良性循环, 从而使企业得以迅速扩张。

当前, 面对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求, 面对与种业强国在育种水平上的巨大差距, 面对跨国种业公司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 做大做强民族种业已经迫在眉睫。

种业强国梦想之路:根本上要依靠科技和人才

5月25日, 北京市为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等北京种业十强企业授牌。2012年, 十强企业农作物种子总销售额达38亿元, 占北京农作物种子销售额的75%。

据北京市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宝新介绍, 围绕全力发展现代种业, 北京正在努力打造“种业之都”。未来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策为依托, 集聚科技、资金、人才等种业优势资源和要素, 不断出品种、出企业、出机制, 把民族种业做大做强。

和北京一样, 在党中央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 我国民族种业已经吹响了建设现代种业强国的号角, 踏上了从“种业大国”走向“种业强国”的新征程。

2012年, 国家发改委启动了“生物育种和产业化”专项, 扶持41家企业开展生物育种与产业化;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关于扶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的减免税收政策, 建立了总额15亿元的现代种业发展基金;农业部修订了《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 大幅提高了种子企业的准入门槛, 有效推进了企业的兼并重组。

种业质量 篇8

★山西大丰种业正是循着这样一个轨迹跨越式发展壮大的。从1994年创建伊始, 山西大丰种业团队, 已经在玉米种业前沿整整奋战了20个春秋, 靠科技、靠创新、靠实力开拓了山西人自己的玉米种子商标———“博力”, 在种子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与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品牌一争高下, 谱写了一个个既平凡又感人的大丰人故事。

南繁走向成功之路

已近花甲之年的郭国亮, 是大丰种业的董事长。从和农业科研工作打交道开始, 他在玉米栽培研究道路上已经挥洒了30几载汗水。回想起当年与玉米育种研究结缘, 他激情澎湃。1977年郭国亮毕业于山西农学院农学专业。几年的大学生涯, 让郭国亮深深懂得了严谨与周密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也使他对育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学毕业后, 他在村里自己搞起了玉米育种。育种的成功, 让郭国亮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 感受到了杂交品种的广阔前景。

两年后, 郭国亮进入山西农科院玉米研究所工作。那个时候, 玉米研究所里育种岗位没有空缺, 郭国亮被安排在玉米栽培中心搞起了玉米栽培研究。尽管不是自己最喜欢的岗位, 但怀着对玉米品种的钟爱, 他干一行, 爱一行, 一头扎进玉米栽培研究第一线, 一干就是5年, 并且取得了累累硕果, 获得了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然而在他内心深处, 依然保留着对玉米育种那份执著的梦想。

1984年, 已经在玉米栽培领域小有名气的郭国亮调入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 时任副所长兼玉米研究室主任, 从事玉米育种及开发创收工作, 正式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玉米育种研究。之前, 国外的玉米种子一直以绝对优势主导着我国玉米种子市场, 国内种子企业只能在仅有微利且科技含量不高的种子代繁和加工中分一杯羹。面对国际种业的雄厚资金和强大的科研实力, 如何发展民族种业, 让中国人自己的玉米种子领跑市场, 一直以来是种业工作者的理想, 也是郭国亮投身玉米种业的不灭夙愿。

然而, 现实中的育种道路却是艰辛的。一个新品种从开始培育到投入市场, 通常需要8~10年时间, 为了加快育种速度,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山西省的玉米育种工作者, 每到秋季, 就要带上自己刚收获的种子, 到海南省进行加代育种, 等到第二年4月, 再带着育成的种子赶回来播种。不停地追着太阳北移南归地工作, 与时间赛跑, 使育种周期大大缩短。这种创造性的育种方式, 被业内人士称为“南繁”。20世纪80年代, 郭国亮也背着自己培育的30~40 kg种子, 加入到了南繁队伍。那个时候交通不便, 到海南, 需先乘火车, 再坐汽车, 最后换乘轮船, 整整8天, 才能到达距三亚约30 km的乡村。和所有南繁工作人员一样, 郭国亮白天顶着烈日在租到的地里耕地、播种、授粉;夜晚, 住在破旧的茅草屋, 忍受蚊虫叮咬;特别是万家团圆的春节, 他们还得在玉米地里忙着杂交授粉。以这样的方式过春节, 在郭国亮看来, 已经习以为常。因为在以后的30年里, 他几乎每年都是伴着南繁育种过年的。

1999年郭国亮从谷子所调到大丰种业后, 依然坚持进行科研育种, 先后培育并通过审定了17个玉米品种, 多次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奖, 在山西省累计推广面积达200万hm2, 为全省农民种植玉米增产约12亿kg。

执著成就大丰种业

在大丰种业成长壮大的历程中, 与郭国亮一样, 总经理钮笑晓同样功不可没。他是大丰种业的元老, 也是功臣, 他把自己的青春岁月和满腔热忱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大丰。据他介绍, 公司创建之初, 主要业务是代繁加工种子, 利润十分微薄。2000年《种子法》出台前后, 为了适应现代种业发展的需求, 让企业摆脱困境, 企业领导班子依托农科院的科研实力, 创办了自己的科研育种机构, 开发自主玉米品种。

经过公司上下几年的共同努力、顽强拼搏, 到2003年, 大丰种业自主研发的“大丰1号”、“大丰2号”、“大丰高油303”等3个玉米品种通过了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从此大丰种业一改以往被动代繁、代制杂交种子的局面, 开辟了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逐步走上了以科技创新为主导, 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发展之路, 努力向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迈进。2012年,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 适应种子市场需求, 大丰种业在整合资源、创新制度、引进人才的基础上, 以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 进行了重组, 注册资本从500多万元扩展到3 369万元, 成为了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全资子公司。

一项实践胜过一打宣言, 当年的正确决策, 指引着大丰种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用不到十年的时间, 企业拥有了自己的品牌, 形成了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 拥有了在市场中立足的硬件条件。目前由大丰种业自主研发并通过山西省审定的玉米品种有“大丰1号”、“大丰2号”、“大丰3号”、“大丰5号”、“大丰14号”、“大丰16号”、“大丰20号”、“大丰高油303”、“诚信6号”、“大丰26”、“大丰30”、“大丰青贮1号”、“大丰132”“大丰133”等十几个品种。同时大丰还购买了“晋单65”和“并单16”两个新品种, 形成强大的种业供应企业。其中郭国亮亲手研发的高产密植新品种“大丰26号”, 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09年经国家级测产验收, 平均产量15 771 kg/hm2, 最高达17 239.5 kg, 创下了山西省玉米种植单产纪录。“大丰30”2012年通过省级产量验收, 产量为18 378 kg/hm2, 以其优良品质, 当年在全省推广4.7万hm2, 创造了山西省玉米新品种推广纪录。目前公司年推广玉米新品种13.3万hm2。公司在山西、甘肃、宁夏、陕西、新疆等地建立了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1 300 hm2, 并配置了功能齐备的办公、加工、藏贮、检验场所5 000 m2。

大丰人永不自满、永不止步, 坚持以科技为先导, 通过长期的科学实践, 积累和引进了大量国内外优质种子资源, 结合现代高科技手段, 开展多角度、全方位研发, 特别在粮饲兼用型玉米和高油玉米的研发上, 取得显著成绩, 居山西省领先水平。目前公司又把目标定位在高产耐旱密植新品种研发上, 正努力通过多种现代育种科技手段多渠道研发, 取得更为显著的业绩, 争取跃居国内领先水平。

大丰人深知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一是必须保证拥有高品质的产品, 二是必须具备正确的经营理念。为此大丰人在严把大田繁育各道关口的同时, 努力完善加工过程的整个程序, 确保从大丰种业出去的玉米品种安全、优势、信得过。为此公司加大投入购置了国内最先进的种子成套加工生产流水线和高标准的种子检验设备, 建立了玉米种子脱粒、烘干、精选、比重选、包衣、包装、检验、发运一条龙完成的加工体系, 在全国各个繁育基地年生产经营种子500万kg以上, 所经营的玉米优种经过连续5年国家质检部门的抽检, 合格率达100%。

大丰种业在生产经营中, 不拘泥守旧, 不孤芳自赏,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在行业中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合作。大丰人更注重诚实守信, 多年来他们信守的原则是:规范地头科研程序, 生产不出次品;严把入库加工工序, 营销不出赝品。就这样, 大丰人多年来始终把顾客当做企业的衣食父母, 始终坚持利用自身科研实力, 为农民朋友打造优质的希望之种、丰收之种。把产品和真诚服务当做唯一生命, 将客户、员工和企业之间连接成一条利益与命运的共同体, 路子越走越宽, 业务越做越大。先后在山西、宁夏、广西、内蒙、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玉米生产区建立起强大的营销网络体系, 所产种子畅销我国15个省市, 深受广大经销商和用户的赞誉和认可。

信心聚合大丰人心

众所周知, 农业产业是弱质产业, 同时承受着市场竞争和自然灾害两大风险, 尤其育种行业更是本大利薄, 市场不稳。大丰种业一班人坚持用正确的导向引领人, 不断教育广大职工要居安思危、勤勉敬业、周密严谨, 不能因自己工作的一时疏忽败坏整个企业的声誉, 给农民朋友造成一年的损失。领导的身体力行, 加上潜移默化的训育, 使大丰种业形成了人人以企为家、个个奋力争先的氛围。公司上下, 无论领导还是职工, 不管技术人员还是普通员工, 都能够把心扑在工作上, 把爱放在企业上, 工作不分份内份外, 需要就是命令。

一年初夏, 试验田“地老虎”虫害严重, 为了不影响试验效果, 工作人员必须身背沉重的喷雾器, 在田间不间断药物灌根。从天刚蒙蒙亮, 连续喷洒到天黑, 除了吃饭, 职工们都持续在烈日下工作, 从始至终, 没有人抱怨过一句, 更可贵的一点是, 这些, 全靠自觉自愿。

2013年的年底, 公司领导为了犒劳奋战了一年的全体员工, 和大家共进晚餐。饭后, 职工没有一人主动回家, 因为天气预报说第二天要下雪, 大家都尽快赶回加工厂, 连夜把晾晒在晒台上的种子收回来, 以防雨雪殃及种子质量。第二天果然下起了小雪。

类似这样的平凡小事, 数不胜数, 大丰人始终不渝地以积极的工作态度, 拥戴和维护着大丰种业这个大家共同的家。

采访中, 钮笑晓总经理满怀喜悦地告诉记者, 全公司种子产品2013年销售额已经达到7 000万元以上, 预计2014年销售总额可以过亿。眼下, 公司自有的17个审定品种, 品牌价值大, 市场占有率高, 特别是“大丰26”和“大丰30”, 在山西省内销售得特别好, 可以与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并驾齐驱。

对于未来, 大丰种业的总体目标是:依靠科技进步, 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注重产品质量, 努力扩大品种市场份额;强化企业管理, 日臻完善市场管理秩序。最终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企业模式。

从某种意义上讲, 种子的力是世界上最大的, 而科技之力更是无穷的, 如何游刃有余地利用与掌握这两个“力”是大丰种业新的科研目标, 我们也期待看到它们交集碰撞出的一个又一个精彩。

现在, 我们愿意等待。我们愿意等待大丰人用持续创新的动力, 培育出更多优质的种业新品;我们愿意等待大丰人承继前人的开拓进取精神, 创造出更多的种业奇迹;我们愿意等待大丰人承传伟大的勤勉敬业精神, 营造出更多的种业传奇……

《中国畜禽种业》理事 篇9

主任委员:

张延喜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副部长 (原任)

委员:

吴常信中国科学院院士

熊远著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子仪中国工程院院士

盛志廉东北农业大学教授

马宁 (女) 吉林农业大学教授

赵有璋甘肃农业大学教授

陈瑶生华南农业大学教授

杜玉川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张英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

梅方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

陈幼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冯维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许尚忠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李东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杨炳壮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牛研究所研究员

陈宽维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研究员

宫桂芬 (女) 中国畜牧业协会农业推广研究员

陈化兰 (女)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理事单位

王家圣湖北桑梓湖种猪场场长

田赋北京大风家禽育种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柴国祥北京金星鸭业中心总经理

李如冲宁夏农垦鲁宁小尾寒羊种羊繁育中心总经理

苏雷云南中科胚胎工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曾浩北京养猪育种中心主任

陈国宇天津宝迪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养猪分公司总经理

陈建峰托佩克 (中国) 国际种猪公司总经理

林印孙江西正邦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姚彤河北飞龙家禽育种有限公司总经理

胡朝阳北京四方顺通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屠友金宁波市振宁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樊维军河南华罗家禽育种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伟中国农业大学涿州种鸡场场长

任相全山东得利斯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世伟辽宁省辽宁绒山羊育种中心主任

李建生内蒙古超大畜牧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董领全新疆玛纳斯新澳肉用种羊纯繁有限公司总经理

潘欣爱山东省莒南县东峰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孙旭初丰城市鹌鹑良种繁育场总经理

许典新广西畜禽品种改良站站长

余弟和安徽和威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清伟重庆市渝太Ⅰ系猪原种场总经理

《中国畜禽种业》理事 篇10

主任委员:

张延喜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副部长(原任)

委员:

吴常信中国科学院院士

熊远著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子仪中国工程院院士

盛志廉东北农业大学教授

马宁 (女) 吉林农业大学教授

赵有璋甘肃农业大学教授

陈瑶生华南农业大学教授

杜玉川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张英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

梅方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

陈幼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冯维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许尚忠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李东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杨炳壮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牛研究所研究员

陈宽维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研究员

宫桂芬 (女) 中国畜牧业协会农业推广研究员

陈化兰 (女)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理事单位

王家圣湖北桑梓湖种猪场场长

田赋北京大风家禽育种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柴国祥北京金星鸭业中心总经理

李如冲宁夏农垦鲁宁小尾寒羊种羊繁育中心总经理

苏雷云南中科胚胎工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曾浩北京养猪育种中心主任

陈国宇天津宝迪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养猪分公司总经理

陈建峰托佩克 (中国) 国际种猪公司总经理

林印孙江西正邦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姚彤河北飞龙家禽育种有限公司总经理

胡朝阳北京四方顺通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屠友金宁波市振宁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樊维军河南华罗家禽育种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伟中国农业大学涿州种鸡场场长

任相全山东得利斯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世伟辽宁省辽宁绒山羊育种中心主任

李建生内蒙古超大畜牧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董领全新疆玛纳斯新澳肉用种羊纯繁有限公司总经理

潘欣爱山东省莒南县东峰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孙旭初丰城市鹌鹑良种繁育场总经理

许典新广西畜禽品种改良站站长

余弟和安徽和威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清伟重庆市渝太Ⅰ系猪原种场总经理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种业质量】相关文章:

种业科技05-08

水稻种业05-11

蔬菜种业05-28

种业保护07-10

种业基地07-19

种业现状08-18

中国种业08-27

发展现代种业04-07

国内种业发展论文04-16

种业发展形势浅析04-09

上一篇:扩大应用下一篇:太极与运动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