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

2024-05-26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精选十篇)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 篇1

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基本方法

1.加大阅读量,提升学生赏析水平。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忽略的就是学生阅读量的积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如果没有一个好的阅读量的积累,那么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对于文章的把握就无法准确。由于读写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的一个重点,那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就应该着重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例如在小学语文《掩耳盗铃》这篇寓言故事的教学中,学生如果有一定量的阅读积累,那么学生对于文章的主旨就能够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假如学生阅读量匮乏,那么学生对于文章的赏析能力就达不到基本的要求,也就无法理解文章的内涵。因此小学语文教育阶段加大学生阅读量,对于提高学生的文章赏析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2.增加写作量,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阅读和写作永远都是分不开的,有了一定阅读量的积累就需要通过写作真正掌握。学生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就应该适当的增加写作量,学生练得多了,学生写作水平就能够通过练习逐步提高。例如在小学语文叙事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就需要教师重视学生叙事文写作的一个积累,学生通过长期的练习就能够对于叙事文写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就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因此加大写作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提高修改量,增强学生读写能力。学生在小学时期由于对文章的把握不够完善,导致不会区分文章的好坏。因而在日常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就应该提高修改量,将学生日常写作的文章及时修改,提出修改意见,增强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例如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欠缺,教学中教师普遍会增加学生的写作量,可是一味的增加写作量而忽略修改,那么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学生写作水平也就无法提高,从而导致学生的读写能力欠缺。

二、提高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

1.根据学生兴趣,制定教学计划。学生的兴趣决定了学习的状态,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关键。例如在《曾子杀彘》这一课中,由于古诗文普遍生涩难懂,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那么在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时,就需要考虑运用那种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就不能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忽视学生的兴趣,多举办一些类似朗诵比赛的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对于古诗文学习的热情,从而真正提高古诗文教学的实际效果。总之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于古诗文学习的兴趣。

2.根据学生反馈,创新教学理论。教学的实际效果如何,学生是最有评价的权力,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不能忽视学生的反馈。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也可以采用一些创新的教学理论,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捞铁牛》这一课教学时,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内涵难有准确的理解,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就不能忽视这一点,充分考虑到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实际理解。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课程的导读,读完之后再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及时的给学生传递《捞铁牛》这一课的内涵,从而让学生理解这一课的中心思想。

3.根据学生能力,分配训练内容。学生在日常教学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教师最不能忽视的,小学语文日常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真实水平,采取合理的教学训练方法,才能起到提高学生能力,促进教育教学顺利开展的作用。例如在《陶罐和铁罐》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对文章内涵缺乏准确的把握,那么日常教学训练中就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能力素质,合理的分配训练内容。比如可以让学生写一些对陶罐和铁罐的认识,增强他们对文章把握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通过这种训练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看法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由此可见针对学生水平采取的训练内容,才能起到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效果。

总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效果,在日常的教学中需要教师大胆的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满足教学需求,从而真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真实效果。

摘要: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忽视的重点,因为它关系到了学生在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实际效果。那么在小学语文的日常教学中就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从而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的读写结合能力。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谈 篇2

【内容提要】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进而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落实素质教育。孩子的写作总是先从读书开始的,读与写两者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转化 ,这就构成了读与写的结合。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显然,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关键词】以读促写 仿写结合

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者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总是将它们孤立起来进行教授,所以导致大多数学生写起作文来愁眉苦脸,难以动笔或语言生涩。而每一单元才进行一次的作文训练,学生因为练笔次数少,很容易产生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脱节。下面就从“以读促写,仿写结合”的角度,浅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读写结合的一些思路及做法:

一、多作积累 夯实基础

多多积累,夯实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有丰富语言积累的认识,通过语文学习从而具有较丰富的积累”。“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让学生明白:对课文的理解、感悟、鉴赏及仿写是积累语言的基本方法。教学课文时,我提倡学生做摘抄,把书中的好词佳句拿来为我所用。每篇课文学完之后,我给学生指出一些比较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要求学生背诵,并且有意识地在写话和作文中进行运用。每学完一个单元,我还围绕这个单元的主题让学生把一个单元的优美词语、句段整理并要求学生背诵积累,初步学习运用。只有这样,才能让优美的词句,深邃的思想,精警的智慧化为自己的血肉,才能迁移运用,随心所欲,才能呼之欲出,挥洒自如。例如:学了《桂林山水》后,让学生以《我爱家乡的山》、《我爱家乡的水》、《美丽的家乡》等为题,选写一篇赞美家乡的文章,并要求学生写作时,运用本文的写作方法及优美的词语。因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我平时督促学生诵读优秀诗文,阅读儿童读物,等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逐步培养学生养成随手摘录、写心得体会、记日记的好习惯,这些素材的积累,为今后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同时,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搜集写作方法,从一句话,到一段话,到一个片段,甚至一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学生在将来的作文中都可将其内化,为自己所用,巩固、提高写作能力。

二、学会仿写 掌握技能

学会仿写,掌握技能。有的老师认为:学生作文不能模仿,理由是模仿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仿写不是抄袭,也不是生吞活剥式的搬用。老师不要怕学生模仿,而是要教会学生模仿,并在模仿的过程中提高、发展、创造、再创造。我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以范例的章法为章法,依章循法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通过对范例进行分析、理解和仿写,从而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思想脉络和写作方法,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技能,学会仿写,掌握技能,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多多练笔 获得提升

多读多练,获得提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在学生理解、领悟课文内容和语言形式之后,教师要让学生运用刚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形式,去转换、丰富、发展课文内容,通过练笔的方式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课文,比如每周一篇的作文,可以改为两篇。这第二篇作文学生自由来命题,写对一件事的感受、看法均可,均要求当堂完成。同时要求每天一篇日记;每学完一篇课文做一次片段小练笔等等。由此,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仿写结合,既能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又能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参考文献】

①禹秀丽.深化课堂阅读教学改革,和内容分析的阅读教学说再见。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读写结合 教学策略

在现在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的运用对于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是起到非常好的作用的。对于读写能力的培养方面,要求教师们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形式,通过应用灵活的教学形式,根据学生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对学生们的读写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训练和培养。

1目前小学生读写现状分析

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高科技产品的出现牵扯了学生们太多的精力,学生们放学后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玩手机或游戏上,很少有学生能在课后的时间多读一些课外的读物来丰富自己的知识量,所以没有阅读基础是现在很多学生共同的问题,并且他们在阅读的时候还没有思考的习惯,只是一味的在读书,没有对不明白的地方进行细致的研究,最后累计起来的阅读量极少,没有重视阅读,读书的效率不高。现在学生们还受到网络小说的影响,在阅读上都会选择他们比较喜欢的,故事性强的内容,他们把关注点都放在了故事内容上,忽视了文中出现的精美语句和文章造句等应该让学生们学习的地方,所以就忽略了文学作品而投身于内容精彩的网络小说中。

现在的学生们出现了阅读量小、知识面窄的问题,使得学生们都不喜欢写作,他们总是在写作上挑选自己比较拿手的自主命题来进行写作。这样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某方面进行写作,写出来的文章内容也是翻来覆去没有新意,这也与学生们生活经历单一、写作素材缺乏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我们时常会看到学生们在写命题作文的时候就会因为命题的选材而苦恼,没有办法用富有感情的語言把自己的想法精准的表现出来。

2读写结合策略研究

2。1多读勤写"相互促进

教师们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贯彻读写相结合的方式,增加学生们的阅读量,来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和写作素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去体会文章的含义和语言文字的魅力,写作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强化对阅读的理解和文字的应用。通过读写的应用让学生们能够树立正确的读书和写作的观点,提高自身的读写兴趣,使学生们的各项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

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够为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能为学生们的日后阅读的知识量打好基础。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们理解知识的程度由浅入深,最后让学生们能够多读、多写。针对学生们的年龄阶段入手,低年级的学生主要多读书积累素材,中年级的学生应该以学习语法、语句为主,而高年级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向就应该是重视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整个情感基调。只有确定了学生们在不同的阶段学习的侧重点,才能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多接触学生们简单易懂的童话故事或是情景剧等,让学生们一下就能理解。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阅读一些名家著作的简易版或者是连环画。此外除了要加强学生们的阅读和写作兴趣外,还要用多样的方式加强练习,提高书写能力,然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能力。

2仿写训练。读写统一

在前期的写作教学过程中应该有适当的模仿写作的训练,让学生们对于读写结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让学生们能够在读过的文章中找到具有代表性的、优美的语句,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分析和理解,然后进行仿写,并应用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学生们提高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在仿写锻炼中也应该引导学生,让学生对于语句的创新,根据实际的应用情况来进行进一步的发散,这时候要求教师们给学生们足够的想象空间。这对于学生来说也具有一定的挑战,但如若能够通过这样的锻炼,对于学生们来说必定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鸟岛》这篇文章为例。《鸟岛》主要描写了中国青海湖鸟岛春夏两个季节下鸟类的活动情况,在介绍青海湖鸟类活动的同时还强调了人与鸟之间的关系,在文章中也是通过对鸟岛的喜爱之情传递出了要爱鸟、护鸟的情感。教师通过这篇课文的讲解,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来感受一下文章带来的意境,让学生们通过文字还原作者描绘的景象,让学生们能够也如作者一样加强对鸟类的喜爱之情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们掌握一下作者所用的写作技巧,让学生们对自己身边熟悉并喜爱的事物进行类似的仿写,这样不仅能够给学生们提供参考的范例,还能检测出学生们学习的成果。长此下去通过这样的锻炼,可以让学生们加强对文章的认识程度,也能通过写作加强学生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2。3结合教材。以读带写

教师们要根据学生们的语言水平和语言运用的实际情况对读写相结合的锻炼进行循序渐进的开展。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低年级的同学,他们接触的知识都还非常有限,鉴于这种情况就要让学生们读懂书本上的文章,然后以改写课本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其实语文课本上的文学作品,都可以为学生们日后的写做提供参考和帮助。教师们可以根据课本上出现文章的内容进行应用,不仅要把握住文字的应用,还要注重文章中应用到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让学生们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来构建出自己的文章架构。

例如在课本中的《庐山的云雾》一课是一篇借描写庐山美景来抒发作者情怀的文章,在描写庐山云雾神韵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对祖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讲解这样的文章的时,可以根据文章中出现的优美的文字,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们,让学生们能够把图片与文字相结合起来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和图像,只有当学生们置身文章中时,教师再根据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一步步的讲解和指导,学生们就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领悟出作者所要表达出的情感。这篇文章最主要的学习重点是能够掌握文中那些描写美景的文字,教师们抓住重点,对学生们进行分析,不仅对文字进行剖析,还要让学生们了解文章主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让学生们在理解文章寓意的情况下对文中精彩的文字进行良好的吸收。通过以上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的写作水平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陆新宏。浅谈新课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J]。吉林教育,2013(17)。

[2]卢凯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学刊,2013(18)。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前言

所谓读写结合, 主要是以文字为载体, 根据教学目标, 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 启发学生的思维, 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读写结合是一种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方式, 教师通过相关练习, 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 积累知识, 为提高写作能力奠定坚实基础。但值得注意的是,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定性不够, 自制能力不足, 因而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 有简入难, 不可操之过急, 否则将取得相反的教学效果。以下从以下将结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 , 进行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

1.结合教材, 以读带写

读是写的基础, 写是读的提升。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 应立足教材, 根据教学目标, 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 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小学课本中所选的教材都是优秀的精华作品, 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加以利用, 通过制定科学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 掌握文章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等, 为写作打好基础。同时, 教师还要对教材进行适当扩展和延伸, 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及作者遭遇与文章思想的内在联系, 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联系实际表达个人思想感情的能力。例如: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 作者的意图是赞美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 抒发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写到桂林的水时, 作者并非开门见山, 而是从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娓娓道来, 后用一个“却”字转折, 将漓江之水的美淋漓尽致表现出来。接着, 作用运用了排比句式, 将漓江之水“静、清、绿”的特点灵活展现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除了带领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 还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词句, 反复诵读积累语言, 并在写作过程中加以灵活应用。

2.仿写训练, 读写统一

对刚接触写作技巧和能力的中年级的学生, 语文教学的重点应是文章的掌握理解、语义的表达及对语言文字的处理等。在课堂教学中, 应通过提高阅读量, 提高仿写能力, 让学生领会和感悟更多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从而促进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语文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并将所读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发挥学生的丰富想象力, 实现读写的有机统一, 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知识灵活应用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 教师要有针对性挑选出经典的句、段, 分析其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思想情感等, 让学生大声朗读、有感情朗读, 再让学生以自己熟悉事物进行仿写训练。这样, 学生不仅掌握了语文表达技巧, 在朗读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还能在仿写训练中巩固知识, 实现语文素养和能力水平的综合提升。例如:《鸟的天堂》解释为什么叫鸟的天堂时, 文章写道:“到处都是鸟声, 到处都是鸟影。大的, 小的, 花的, 黑的, 有的站在枝上叫, 有的飞起来, 有的在扑翅膀。”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引领学生阅读, 让学生去体会“鸟的天堂”, 感受文字中展现的美景。同时, 还要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并以身边事物为写作对象进行仿写。这样, 不仅课堂质量和效率都得到全面提高, 学生的领悟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写作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等都有了全面提升。

3.多读勤写, 相互促进

写作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而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小学是实现自我认识、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基础阶段, 广泛阅读能够为写作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在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 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 由简到繁, 由浅入深, 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 有针对性的让学生多读、勤写。对中年级学生的教学, 应以句段、语段为侧重点, 而高年级则应致力于篇章阅读, 并突出情感基调。此外, 还应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方式, 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 使学生抱有持续的热情, 从而实现读写的共同进步。

4.小结

语文学习是一项长期、持续、渐进的过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侧重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学习能力的培养及语文素养的提高。而读写结合的实质是根据特定需要学习课文的结构特点、表现手法, 让学生进行阅读时, 提高写作能力, 以读带写;在写作练习中, 加强思考, 以写引读, 实现两者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唐桂华.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研究[J].都市家教 (上半月) , 2013, (10) :76.

[2]朱海龙.强化语境意识训练读写结合——特级教师于永正《再见了, 亲人》教学片段赏析[J].广西教育A (小教版) , 2011, (11) :31.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现“读写结合” 篇5

——实现“读写结合”有效性之我见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逐渐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也是广大教师不断追求和实现的目标。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们发现,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读,其最终的目的是读为写服务,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读写结合”不但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且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读是吸收,写是倾吐,读影响和制约着写,写又反过来促进了读,所以在课堂上不仅要书声朗朗,议论纷纷,更要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练习写,从而实现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体验。在教学中如何实现“读写结合”并能有效,让“读写结合”不再是我们的一种理念,不再只是我们的一句口号,现以我的亲身经历谈一谈对“读写结合”的实践和体会。

一、深入挖掘文本,寻找读写结合的切入点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要想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利用好教材,找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入钻研文本,要在把握课文主旨、感悟人文内涵、体会思想感情的同时,还要领悟其在表达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即既要弄明白文本写的是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还要弄明白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文本,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表达方法,找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如某位教师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时,就找到了我们

以往忽略的读写结合的训练点。文章的作者在写青年观鱼和画鱼时,不仅有真实的描写,还由此展开了联想,使文章的表达显得更加具体、生动。教师就着重抓住这一点,不仅训练学生的朗读,还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法,描写生活中见到的情景,使文章显得更加具体生动。

还有教师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时,抓住作者采用大量的幻象来描写小女孩的心里活动的写作方法展开教学,让学生学到描写心理活动的又一方法,显得那么有趣和有效。

以上两个例子表明读写训练的结合点,有时不是显而易见的,而是教师在备课时,解读教材时,结合学生的学情挖掘出来的,从而实现读为写服务,读为实践服务。

二、读写结合灵活安排,加大训练密度

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处而蹴,而是经常训练才能得到提高。除了教师要深挖教材中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外,一些常规的小练笔应常抓不懈。

如课文后明确要求写的小练笔。就以四年级上册为例,课文后明确要求写的小练笔有4处:第11课《去年的树》中的小练笔“我有很多话要对鸟儿说,我先说一说,再写下来。”第18课《颐和园》中的小练笔“我要学习《颐和园》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第21课《搭石》中的小练笔“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中的小练笔“我要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把这些写的训练渗透于阅读教学中,随文安排这些小练笔,给学生搭建一座座桥梁,营造一种良好的写作氛围。

除了教材明确要求写的小练笔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的提示,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小练笔,引导学生从读学写,以写促读。

灵动补白——打开封闭的心灵,补出灵动的火花。如教学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这一课时,当了解到爸爸要求“我”把刚钓到的大鲈鱼放了的时候,“我”先急切地问,再大声争辩,最后无奈地乞求,这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地插入说:“如果你就是文中的作者,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你的心里会怎样想,会怎样做?请把你的感受写一写。”这样的一个写作练习与语文阅读密切结合在一起,不仅对学生全面、完整的把握课文内容有推动作用,还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对写作的兴趣,从而实现读写结合。

真情表白——情到深处自然浓,书写下来最动人。语文教材中的大多数课文都是因“情”而作,字字句句都浸透着作者的“情”,流动着作者的“情”。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有益的启示,一个激发灵感唤起写作冲动的具体情景,使他们通过实际的体验,唤起兴趣,自然就有话可说。如我在教学《给予是令人快乐的》这篇文章时,首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然后我就向同学们提了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请将它写下来。学生从读学写,既加深了对“给予是令人快乐的”这句话 的认识,又学到了在生活中如何去实践“给予是令人快乐的”这个道理,有效实现读写结合。

想象续写——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故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课文不仅情节生动,而且故事性强。学生学到结尾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续写。如学完《小木偶的故事》后,我就提出问题:小女巫把人类所有的表情都给了小木偶后,在小木偶的身上又会发生哪些故事呢?请你接着编下去。实践证明,故事性强的文章学生喜欢读,而趣味性的写作,学生也“乐”写,“愿”写。

三、读写有的放矢,不能厚此薄彼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不是新鲜话题,但是个常青的话题。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崔峦先生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是“生本、师生、生生” 多维对话的平台,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佳径。

一、读写结合的实际意义和作用

1.读写结合是检验阅读效果最有效的方法

人们常把一些学生读书的状态戏称为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当然,这样读书的效果很不理想。探究其中的原因;一是读者不用心,二是教者检查方法不到位。如果要求读者按照一定的方法把读过的内容写出来,那么只要读者能写出来,这样就说明他不仅读了,而且理解了。理解的是否全面与深刻,是否把书本知识变成了自己的知识,这些在写的内容中就会准确地表现出来。因此只有把读写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检验出阅读效果如何。

2.读写结合夯实了语文基本功

先读后写可以完成许多语文基础教学任务:如字词积累、语言积累、材料积累、概括总结等,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写作能力等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这些基本任务的完成夯实了语文基础,可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读写结合提高了写作水平

学生读读写写,边读边写,读的多了视野开阔了,写的多了语言丰富了。目前学生写作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写的太少。学生平时不练笔,没有平时书面语言的积累,没有平时写作的积累,单靠每周一次的作文,学生的写作水平怎么容易提高呢?因此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一定要从平时的读写结合做起。

4.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和细腻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文以载道”。文章是作者情感的外化,心灵的表露,是“缘情感物”的结构。道是文章之魂,文是道的形体。阅读中通过“破文悟道”提高学生的道德操行,提升精神品味,形成完美人格,丰富学生细腻的情感,感受高尚的人格魅力,是会有一定帮助的。善于引导学生从阅读体验中丰富其心灵世界和细腻的情感,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克服心理浮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提升人文精神,提高语文素养是大有裨益的,让个体生命得到完善与发展,其意义是深远的。

二、读写结合实际操作策略

1.拓宽读写结合的范围。新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这一全新概念,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综合性学习”的提出使读写结合的范围更加宽广,同时也让学生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感悟生活,体验写作和生活的乐趣。一方面,它打破了传统的关于读、写、说、听分开训练的习惯做法,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进行读、写、说、听的整体训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另一方面,它冲击了传统的教材中心,突破教材的禁锢,在生活这一更为广阔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提高其对生活和文本的认识,写出具有深度的文章。

2.立足于学生语文素养整体提高的角度来把握读写结合。首先,要防止“两个中心”的错误观点,即阅读中心论和写作中心论。“阅读中心论”认为多读能够促进写作,所以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及年龄心理特点而强硬地向学生灌输各种阅读知识,生硬地认为“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同时更多的是重视泛读,忽视精读,这对于学生写作方法的学习、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都是不利的,容易起到事倍功半的负面效果。而“写作中心论”则提倡读什么、学什么就写什么,这种训练只是达到了形式上的读写结合,只不过是把阅读的材料作为写作的范本和仿效的对象来看待,阅读成了写作的附庸,失去了增长学生知识、陶冶其高尚情操,进行思想、情感教育的本体地位。

3.加强读写结合的深度迁移。读写结合有显性结合和隐性结合两种。显性结合以短期的随学随用的结合为主,如学习了“有的……有的……”这一句型,接着让学生进行模仿造句。这种学习易于巩固新知,形成浅层次的迁移,但过于零碎,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达不到预期效果。隐性结合以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结合为主,如思想态度,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和读写结合的自觉性等,这种结合是基础性质的,更多的是属于战略性的、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的结合,更能显现其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促进作用。

4.重视技巧,适度点拨。教师在教学中作为一个引导的作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阅读方式,更能让学生找到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在读写结合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的阅读一篇文章,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文章中的内容和含义,如资历较高的教师通常会教授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一种名为快速阅读的方式,简言之就是一目十行,这种阅读方式能力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读完一篇文章,且能够理解文章中的大意,但这种阅读形式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在完成阅读后,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在写作前教师可以適当给予学生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写什么、怎么去写,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并适度点拨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写作中逐渐找到自信,这样一来,教师也能更好地将读写结合教学方式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研究 篇7

一、拓展阅读, 促进读写结合

实施拓展阅读教学来为读写结合提供动力, 这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掌握知识, 积累材料。仅仅是课堂上的阅读是不够的, 课外的阅读也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将拓展阅读的内容深入学生心中, 使得其成为有效的阅读资料, 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在拓展阅读中实现读写结合的训练。

比如, 在学习《驴小弟变石头》一课中, 教师可以从学生原来学过的故事开始,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然后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教师可以先出示图文, 进行师生互动。了解故事中驴小弟变石头上部分的内容, 然后给学生设置悬念:石头要怎么样才能变化驴小弟呢?通过这种悬念来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交流的过程中, 让学生想象一下石头怎么样才可以变回驴小弟。在读完这一故事之后, 学生有什么样的感受, 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表演等进入阅读世界。最终让学生动笔来继续讲故事编写下去。以此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拓展阅读指导, 使得读和写有机结合。

二、调动感官, 激发读写兴趣

激发学生对读写的兴趣在于:

1.实现学生多感官的参与。如果学生不认识事物, 那就不能去反映事物。作为老师, 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学会眼看耳听、口说手做, 让学生能够通过五官对事物有直接和具体的认识。这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培养他们写作的自信。

2.实施多样化的训练。小学低段的读写训练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 而且爱好也十分的广泛。教师将一些指令性的作文训练变成多样化而且多渠道的训练, 学生的兴趣才会被激发出来, 而且还能够确保训练的效果。

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喜欢童话故事, 教师因此可以从这点出发设计想象写话。比如, 在学习了《谁的本领最大》这一课之后, 让学生写一些话去劝劝嘴巴和手。或者在学习完《蜗牛学艺》之后, 让学生将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这些话题对于学生而言是具有吸引力的, 生成于课文中, 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在乐写的同时, 读写也得到了训练。

3.练习生活和活动进行读写训练。要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 结合生活是一个重要的方法。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生活中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进行捕捉, 以为写作积累资料。

比如, 对于刚进学校的一年级学生, 他们对学校的环境、同学都是充满好奇的。教师可以利用他们的新鲜感和好奇心, 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让学生每天练说一句比较简单的话。如:我们学校的环境很漂亮, 我们教室很干净, 今天我结交了很多好朋友。经过一段段时间的训练之后, 学生就会积累一定的汉字和词语, 也就能开始进行练笔了。每天练习一句话, 让学生把自己生活中的各种事件记录下来。这不仅贴近学生生活, 而且还不会让其感到负担。通过结合生活这样的训练途径,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写和语文表达能力, 还有利于其养成写作的好习惯。

三、设计作业, 服务读写结合

作业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也是教学的课外延伸, 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和运用。通过作业来检测课堂教学情况是常用的一种手段。而且, 作业也是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体验生活的途径。

小学生的作业设计要具有吸引力, 应该具有个性化。语文学习环境应当得到优化, 让作业成为学生发展能力的桥梁。在教学中实现读写的结合, 应该在作业设计上下工夫, 让学生通过课内外学习提高读写能力。作业设计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可通过自主选择作业的方式实现。例如, 学习完关于春天的内容后, 教师给出了以下几个作业:

(1) 从课文中摘取优美的句子进行朗读。

(2) 通过查资料或者咨询爸爸妈妈, 了解春雷的形成。

(3) 找一首自己喜欢的关于春天的歌曲唱给同学听。

(4) 写出春天的特点。

这些题目都是让学生自己选择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作业。这样的作业设计考虑到了不同学生的兴趣, 也考虑到了不同学生的完成能力。

摘要:读写结合是符合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 是有着生命力且植根于我国语文教学中的精华。在语文阅读中通过读来促进写, 实现读写结合也得到了众多语文界学者的认同。实现读写结合的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 找好读写的切点, 并以学生的兴趣为主捕捉学生的感受, 进而拓展其写作的空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语文教学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从学生发展出发, 如何进行有效的读写训练是必须思考的问题。对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策略加以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读写结合

参考文献

[1]欧雯.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3.

[2]高会然.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3.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研究 篇8

一、培养学生读写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本身活泼好动, 十分容易被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所吸引, 并乐于对其付出时间, 因此, 教师应首先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 以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 在阅读对话较多的文章时,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模仿文章中人物的语气进行阅读, 满足学生角色扮演的欲望, 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很多小学生对画画十分感兴趣, 因此, 在写作过程中, 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配上图画, 激发学生想象力, 使学生能够一边轻松的绘画, 一边进行写作, 提升其对写作的兴趣。 另外, 在学生完成阅读和写作任务后, 教师也应对学生给予积极地评价, 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使其抛下对阅读和写作的恐惧心理。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读写习惯

正确的读写习惯对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结合学生兴趣, 采用适当的方法, 鼓励学生养成正确的读写习惯。 例如, 小学生对故事十分感兴趣, 教师可以为学生挑选其感兴趣, 并适合其阅读的故事或书籍, 要求学生在自习课或是课后进行阅读, 记录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词语、句子、段落, 为日后的写作收集素材, 并在阅读后写出读后感, 培养自身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同时, 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所写的读后感了解学生目前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从而适当调整自身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真正含义。

三、加强学生读写实践训练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读写训练机会, 以提升其读写水平。小学生课外时间较为充足,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读一些课外读物, 并在班级开展读书会, 请学生分享自己阅读过的书籍。 同时, 对学生写作能力进行训练, 为学生布置短篇写作任务, 要求学生在每日阅读过的文章中选出三个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并将这些词语或句子以一种创新的形式引用在所写的文章中, 锻炼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 提升其写作水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读与写两个教学难点充分结合, 采用有效的读写策略, 提升学生的兴趣, 培养其良好的读写习惯, 加强读写训练, 以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摘要:读与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 也是教师教学中的难点, 读写结合的策略对于解决这一难点有重要作用。就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进行了研究分析。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 篇9

一、加强课内指导, 注重读写有机结合

1.抓住读写链接点, 铺设习作支架

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使读写结合, 和谐共赢, 扎扎实实地务“本”, 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抓住读与写的对应性, 从使用教材中寻找“结合点”, 才能得法于课内。因此, 教师了解单元阅读课特点、把握单元训练点就显得十分关键。近年来,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凭借文本, 认真研究读写结合的实施途径, 在课堂上抓住了课内读写结合的六个联结点:阅读中的审题与作文的拟题相联结;阅读中材料的品评与作文中材料的选择相联结;阅读中区分文章主次与作文中详略安排相联结;阅读中归纳中心与作文中突出中心相联结;阅读中语言赏析与作文中遣词造句相联结;阅读中品评文章组织结构与作文时布局谋篇相联结。引导学生从宏观上了解读写间的对应关系, 给学生以习作结构、方式方法上的指导, 构建了写作上的共性“建筑支架”。

2.挖掘文本空白点, 搭建读写桥梁

课堂上, 我们除了从宏观上引导学生了解读写关系、把握读写联结点、构建习作支架外, 还根据教材与学生年龄特点, 深度挖掘文本, 抓住学生兴奋点, 找准文本的空白点, 拓展写的空间, 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 于细微处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读写训练, 使阅读积累有效化。

(1) 感悟文本内涵, 批注自我真情。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中, 笔者积极倡导学生批注读书, 将读写结合于无痕中。鼓励学生将一时的所思、所想、所感呈现于书, 做到情动笔动, 品美写美。对学生批注内容的深浅、长短没有严格要求, 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几句话。也许学生的批注显得稚嫩, 但却宣泄出阅读时的真情实感, 体现出个体阅读的深度, 较好地将读写结合起来。

(2) 寻找文本空白, 挖掘习作“源泉”。为了丰富学生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笔者在阅读教学中不断给学生创造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的机会, 努力寻找文本空白, 从内容上挖掘、从形式上寻找、从中心上拓展, 不断挖掘习作“源泉”, 带领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总结出了一些填补文本空白的写作训练方法。如还省略号的真面孔, 练补写;恢复情节略写的原形, 练扩写;填补列举的空缺, 练仿写;钻文尾的空白, 练续写;复活静态情感, 练综合表达方式;等等。

(3) 抓思路悟结构, 临摹美文佳篇。他山之石可攻玉。古今中外的许多名篇佳作, 都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的同时, 首先要求教师抓住范文本质特征, 再结合学生年龄实际, 引导学生抓思路悟结构, 剥茧抽丝, 从范文中发现写作规律, 再指导学生进行仿句子、仿句式、仿段落、仿篇章结构等训练, 使学生了解、掌握文章的结构、写法这些共性知识。如果说教材给学生一个个生动可感的例子, 那么仿写则给孩子一个个写作的支点。如果, 教师能够潜心研究教材, 把握教材的写作规律, 深层次引领学生感受作者是如何表情达意的, 让学生一课一得, 那么, 学生在阅读量的不断积累中, 定会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写作能力发生质的飞跃。

(4) 放手真情习作, 倡导仿中求创。习作源于模仿, 但最终的目的是仿中求创。在进行临摹仿写的基础上, 笔者要求学生把知识整合并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自己的思想,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自由表达, 以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行真情习作。对构思新颖、有创意的习作, 教师不仅欣赏、表扬, 还将它推荐编排到班级习作文集中, 作为范文打印出来与大家共享。这对学生也是一种唤醒与激励。仿中求创, 使作文有“序”可循, 有“本”可务。

二、拓展课外阅读, 夯实读写教学基石

课标指出, 语文课程应该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 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可见量变决定质变, 学生阅读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写作的宽度, 学生阅读的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写作的厚度。基于以上认识, 笔者拓宽了学生读书领域, 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分年段帮助学生选择课外精品读物, 采用长短课结合的形式促进学生课外读书积累。

1.重视“短课”

“短课”是笔者为丰富学生精神生活,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而开发的校本课程。各班每天早晨利用十分钟背诵国学经典。低年级主要背诵弟子规、成语, 并练习用积累的词句说话;中高年级主要背诵唐诗宋词, 优美片段, 并进行适当的仿写、缩写、扩写、续写、改写练习。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日积月累中, 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很大提高。“短课”也成为孩子益德启智的平台、读写能力提高的舞台。

2.布局“长课”

“长课”指的是读书活动。笔者每天利用中午半小时时间, 开展书香伴我行读书活动。一二年级主要培养学生读书兴趣, 使学生喜欢读书, 集体读《木偶奇遇记》《爱的教育》《昆虫记》《小王子》《论语》;中高年级主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增加适合他们阅读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集体读《一个灵魂出窍的小猪》《小学生必背诗文140首》《改变一生的砺志故事》《智慧的背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读书活动中, 我们要求学生一边读书, 一边积累名言佳句或写读后感, 及时将自己的感悟内化成外在的语言文字, 促进学生读思结合, 读写结合。

三、强化双向评价, 构建核心师生关系

评价具有激励、唤醒、导向功能, 因此, 笔者十分注重对学生的激励与评价。批改评价时, 笔者遵循表扬激励原则, 把批改的重心放在兴趣的激发、自信心的树立、方向的引导上。教师应俯下身子看习作, 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欣赏, 多鼓励、少指责, 尽量寻找孩子的闪光点, 给学生以信心。有的教师还匠心独运, 突破传统批改方式, 邀请家长加盟参与评价, 允许他们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在习作本上。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对老师、对家长本身都是一种激励。在习作讲评课时, 除了遵循表扬激励原则外, 还要遵循共性与个性兼顾原则。即评价时不仅对学生选择材料、布局谋篇等共性问题进行评价, 还对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等个性语言表达这些软性问题进行评价与指引, 根据学生语言风格, 有针对性地推荐他们读相应名家作品, 努力把学生语言风格推向极致, 使学生习作的软硬件同步提高。

总之, 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科学地实施读写结合策略, 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和书面口头表达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真正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 留住了语文教学的魂。当然, 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如由于学生的基础与学习能力存在着客观差异, 如何让尖子生“吃得饱”, 程度差的“吃得好”, 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佳的发展, 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研究中, 我们重视丰富语言, 积累写作方法, 但是感觉部分学生的积累还处于无序、无用状态, 没有真正成为随心所用的有效知识, 如何能让学生将储备的知识运用自如, 让习作成为有形、有趣、有用的学习过程, 这是亟待研究的深层次问题。

参考文献

[1]刘立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 2012 (33) .

[2]周乐.读写结合, 写在当写之处[J].教学与管理, 2013 (17) .

[3]崔福余.关于小学生写作现状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 (上) , 2012 (06) .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 篇10

一、重视读写教学,培养读写结合观念

学校可以借助广播、校园报、学生会议等形式,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播放一些与学生读写教育有关的信息和内容,发挥宣传的积极作用;在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时,教师可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向小学生展示一些与读写结合有关的视频,促进小学生对于读写结合方式的认识和了解,了解其基本要求以及应用目的、意义等;学校应该主动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深入进行交流,引导家长充分认识和了解读写结合方法对于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让家长发挥其对于小学生读写训练的监督作用,打造良好的读写结合环境。

二、全面分析教材,明确读写结合点

首先,站在词汇的角度上,主动引导学生采用精读方法, 仔细琢磨和研究文章中某个词语使用的目的和作用,让学生思考假如以其他词汇替代该词语,是否能够具有同样的表达效果,使学生在此类比较当中感受到行文用词的重要性,培养严谨用词的语文学习观念,为其写作训练的开展提供良好的词汇保障。其次,站在标点符号的角度上对小学生进行读写训练,因为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性教育的范畴,标点符号的运用在该教学阶段占据重要比重,我们必须深入了解标点符号的具体用法,研究其在情绪表达上所发挥的功效,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打下良好基础。最后,站在文章结构视角上,引导学生综合分析文章的具体结构,明确不同结构文章存在的差异,为小学生写作训练中的写作布局提供参考。

三、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加强读写结合教学

教学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要积极转变过去的传统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充分促进阅读训练以及写作培训的有效结合, 达到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的目的,同时改善语文教学效果。例如,在《秋姑娘的信》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可以先要求小学生自己阅读几次文章,尽可能将其完整背诵,为其具体应用提供保障;其次,保证学生熟悉该文章后,针对文章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从文章写作特点、具体内容以及中心思想等方面全面解析,让学生明白课文中的“秋姑娘”是一种拟人的手法,并不是现实中的人,而指的是季节中的秋天,鼓励学生在语文写作过程中效仿使用此类拟人写作方法;再次,该课文中阐述了秋姑娘给大雁以及松鼠等动物写信的过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具体的通信对象,例如,给长颈鹿等动物也写一封信,老师可以针对信的具体格式以及内容提出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的同时,加强对小学生的写作训练,该方法有利于带动小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并思考文章的具体写作方式,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促进阅读与写作的充分结合。

四、注重作业设计,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

必须将读写结合训练扩展至课堂之外,尤其要加强作业设计中的读写训练。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课内阅读的前提下对阅读进行拓展,之后再从阅读训练进阶至写作培训。例如, 在学习《赵州桥》一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围绕“桥”这一中心开展全面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借鉴文章的写作手法对自己周围的桥架进行写作。又如,在针对《九色鹿》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对课外作业进行开放性设计,要求学生扮演“小小评论家”,针对文章中相关人物的具体形象进行综合评价,此时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看法以及观念,部分学生在写作中认为九色鹿十分勇敢,部分学生则认为它十分机智。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其自主思考能力以及文字组织能力,真正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上一篇:农村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下一篇:内检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