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品位

2024-08-21

欣赏品位(精选五篇)

欣赏品位 篇1

关键词:阅读教学,审美情趣,欣赏品位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学课堂时间的有限,教师们常常不会给学生们足够的时间来对阅读文本进行详细地品读, 这就使得学生们很难对阅读课上教师所讲的文本有一个主观上的认识。在很多情况下,他们甚至还没有搞清楚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师们就已经开始讲述其中的一些知识或是技巧,这对他们的阅读学习的有效性是十分不利的。

一、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一些学生们的思想水平的不够成熟以及知识水平的低下, 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他们看不懂的意象,再加之教师们可能给学生们思考问题的时间比较少,所以他们也很难对相关阅读文本进行深刻的思考。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的阅读能力是很难得到提升的。

同时,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们讲课的方式和内容往往都比较保守甚至死板。他们一般都是根据相关考试要求来对学生们进行一系列的阅读考试技巧的培训,而很少会就阅读本身来让学生们加以相关问题的思考,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们感受到阅读文本的一种趣味和美感。如此下来,学生们阅读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的培养也就受到了限制。

二、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们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的具体方式

(一)联系文本的背景故事

一个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掌握往往和他们对这个文本的背景的了解程度有很大关系,很多情况下,我们所遇到的一些阅读文本都是有其一定的写作背景的,它们或是一种乱世的背景,或是乡村悠闲生活的背景等等。但凡学生们能抓住文章的一个故事背景,他们就能对文章的一个概况做出一个揣测,这对他们进行相关文章的品读和审美是有很大帮助的。

例如,在我讲到阅读文本《邮差先生》的时候,我会将文本的一个大背景详细分析给学生们听。由于这是一个发生在宁静小城上的一个邮差的日常缓慢生活形态,所以故事就应该以缓慢宁静的小城生活背景,而不要去考虑一些其他的时代背景,如抗日战争的背景等等。在这样的分析下,学生们就能排除很多假想,而很好地感知文章的一种乡村的悠闲之美,从而有利于他们对文章欣赏品位的提高。

(二)以朗读的形式对文章进行深入的探索

我们常常会发现,当我们认真并深情地去朗读一篇文章的时候, 我们的心思就会特别容易集中的这篇文章中去,我们的思维常常会随着朗读这一过程而在文章的内容和深意上不断地探索。所以,教师们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们去尝试着大声朗读相关文本,这样他们就能很好地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从精神的领域上更容易达到一个审美的阶级。也就是说,朗读是一个能很好地让学生们投入文章的方式,而学生们越是投入,他们对文章就越能有发挥其审美的情趣和欣赏品味。

例如,在我讲到一些对话场景较多且文章人物形象特别丰富突出的阅读文本时,我常常会让学生们模仿文章说话人的一个语气来进行相关内容的朗读。在这样一个尝试着模仿的朗读过程中,学生们就能很好地去感受到文章中人物的一个心理状态和变化过程,这对他们提高对文章的阅读理解程度是很有帮助的,而对文章理解的深度达到一定的程度,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就得到提升。

(三)掌握文章情境

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位, 教师们还不得不去对文章的情境进行一定的分析。学生们只有学会感知文章的一个意境,这样他们才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去做一些遐想, 才能完美融入作者所讲述的一个环境中,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融入感。而当学生们对文章的情境相当熟知并产生自己的一些想法之后, 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及欣赏品味就能得到极大的感应并被诱发出来, 以至于达到一种忘我的阅读境地。

例如,在我讲到《最后的常春藤叶》这篇小说的时候,我会极力将文章中主人公所处的一个生命随时可能凋零的环境渲染出来, 学生们了解故事发生的情境后,就会产生一种怜悯和慌乱之感,他们会担心这最后一片的落叶会掉落下来。而随着文章的深入,担忧慢慢转变为苏珊成功活下来的喜悦,但主人公贝尔曼的付出和最后的死亡却又成功地将学生们的情绪带入低谷,让他们在文章悲伤的情境中沉思。

(四)把握文章内涵

当然,一篇文章最重要的还是其内涵的一个体现,教师们应当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们去关注文章所要讲的一个深刻意蕴, 学生们之后将阅读文本的内涵看懂了,他们才有可能得到一些审美情趣的激发。可以这么说,文章的思想内涵是这一作品的灵魂,这一灵魂深刻与否是影响欣赏品位高低的关键因素。

三、结语

以文化品位提升 城市品位的思考 篇2

作者:李增坡 文章来源:超然台 更新时间:2005-12-14 16:41:30

当前,我国的城市建设已进入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然而,城市面貌在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又常常遭到社会的质疑——建筑千篇一律,布局毫无新意,没有自身特色,缺乏品位魅力,成为质疑中最广泛的声音。改变“千城一面”的现象,成为专家们的共同呼声;提升城市品位,成为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普遍关注的课题。

什么是城市品位?所谓城市品位,就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教育、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生态、传统以及市民的文明程度、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共同社会心理的总和,是人们综合各种要素而给予城市的整体评价。简而言之,城市品位就是一个城市的建设档次和魅力,直接关系到城市未来发展的水平和潜力。中央电视台于2004年组织开展了一次“最佳中国魅力城市”评选活动,评选标准分7项:科学的城市发展规划,充满活力的经济,富有创造力的城市建设,优雅的城市环境,独特的民俗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从中可以看出,人们评价一个城市的品位和魅力,最注重的还是其内涵。秦皇岛、鄂尔多斯、宁波、绍兴、沈阳、邯郸、大理、长沙等10多个城市在这次评选中脱颖而出,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在影响城市品位的诸多要素中,文化品位首当其冲。一个高品位、有魅力的现代化城市,必然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文化就是一个城市的气质、风骨和灵魂,是一个城市品位的主要标志,它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并成为民众为这个城市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源泉。专家断言:现代城市以文化论输赢。高品位的人才喜欢高文化品位的城市,高文化品位的城市也必然吸引高品位的人才。因此,以文化品位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展示城市品牌,推动城市发展,理应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中之重。

如何以文化品位提升城市品位?综合国内外的实践和经验,至少应该做好以下几点: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高度重视城市文化建设。当今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发展水平,除了用GDP外,还提倡用HDP这个人文发展指数作为衡量标准,包括人均寿命、人均教育和人均收入,把生态质量、文化质量和生活质量作为发展的重要参数。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忽视文化建设的问题,究其根源,是对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是“先经济后文化”的思维定式所使然。经济和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双翼。城市发展固然需要经济的支撑,但也应该看到文化的积极能动性。我们今天所处的是知识经济时代,而文化经济的一体化正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文化兴,则人气旺;人气旺,则经济活。我们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要求,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事业,在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经济中心、政治中心的同时,更要将其建设成为人们愉悦生活和工作的美好家园。

立足长远,科学规划,确保城市文化健康有序地发展。城市的文化建设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不可逆性。一个文化景点,一座历史文化遗址,一旦毁掉,就很难恢复;一条街道,一栋楼房,一个公园,一旦建成,就很难改变。二是社会性。城市文化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步调一致,共同努力。这两个特征决定了立足长远,科学规划,是城市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关键。立足长远,就是要具有大视野、大境界,不能有短视行为或急功近利思想。科学规划,就是要强调科学性、权威性,注重特色化、个性化。城市文化建设规划一旦形成,就要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不能因人而易。改革开放给今天的城市建设决策者提供了发挥才能的广阔空间和良好机遇。城市建设的文化品位如何,深刻地折射出他们的文

化素养的高低。因此,作为城市建设的决策者,有必要强化文化、审美、环境三种意识,把制定具有高文化品位的建设规划作为一个科研课题来抓。制定长远的科学规划,应该立足实际,扬长避短。每个城市都有着自己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并在发展的过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历史文化积淀。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建设规划,只有综合分析这些资源,抓住其中最有优势的部分,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近年来,浙江绍兴以鲁迅、茅盾等文化名人的作品为背景,通过“复制”鲁镇等景区,大搞文化旅游开发,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赞誉。入选“中国魅力城市”的多数城市,虽然规模不能列入大城市行列,但是它们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建筑风格、独特的民俗风情、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各地游客产生着巨大的吸引力。这主要得益于持之以恒的城市文化建设和保护。

兼容并举,集约开掘,促进城市文化协调持续发展。城市文化是多元文化的综合群体,它既有精神文化,又有物质文化;既有本地文化,又有外来文化;既有现代文化,又有传统文化。要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就必须对各种文化兼容并举,集约开掘。有国际著名城市文化学者指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鲁迅先生曾有“拿来主义”之说。城市文化建设也要实行一些“拿来主义”,既要深刻挖掘其历史文化沉淀底蕴,找出现存的精华亮点,大力继承和发扬,也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做法,结合自身实际,予以变通和创新。一个城市的建筑要形成文化特色,不但要珍惜和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旧建筑,也要建起一批具有时代感和创新意识的新建筑。一个城市的文化活动,既要立足传统,尊重民风民俗,又要不断创新,注入新的内涵。人们游苏州,看到的并不全部是古老的园林,也有许多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人们参加潍坊风筝会,既可以到放飞场上享受纸鸢飞天的乐趣,也可以到鲁台经贸洽谈会上去寻求发展的商机。据报道,近年来,有很多历史悠久的古城,为了营造发展空间,为了多建几栋高楼,多修几条大道,而大肆拆毁富有地方特色的古老建筑乃至文化遗存。殊不知,越来越多的人们对大楼广场并无兴趣,而那些带有历史文化烙印的古老建筑才是吸引他们的本钱。这些事实证明,城市的文化建设,必须兼容有度,既不能排斥外来文化,也不能来者不拒。历史是一个接续过程。我们今天对待历史文化的方式,决定了我们走向未来的步伐。为了不愧对祖先和后人,我们应善待历史文化,并科学地发展现代文化。

健全体制,多措并举,努力提升市民的文化品位。文化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人文文化。体现在城市建设风貌上的主要是物质文化,体现在市民身上的主要是人文文化。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市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城市文明的水平。因此,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不但要建设具有文化神韵的城市风貌,也需要不断提高市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城市建设与提升市民素质必须“同时做”、“两手抓”。要健全体制,加强组织领导,保证资金投入,落实激励措施,用制度的方式,把提升市民的文化品位纳入正常轨道上来。每一个城市,都应该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一个奋斗目标,一方面,通过制定出台《城市文明公约》、开展“文明市民评选”活动等各种措施,大力营造提升市民文化素质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配备一批公众文化设施,坚持开展一些群众文化活动,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这样,既有地方政府的鼎力推行,又有丰富的文化载体,提升市民的文化品位就会事半功倍,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就会水到渠成。

提高学生欣赏文言文品位之策略思考 篇3

【关键词】文言文欣赏品位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72(2014)06-028-01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文言文是情文并茂的作品,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其积累、感悟、运用。但我们又必须看到的现实是:初中学生对文言文还有一定的“天书”之感,这就从一定程度对学生的积累、感悟、运用带来一定难度。但又不能以为深奥难懂,佶屈聱牙,就去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而是想方设法达到提高学生欣赏品位的目的。

一、“读”字当先是提高学生欣赏品位之必备

我们都知道,学生对现代白话文,“读”总是“悟”的基础和根本,有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那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深奥难懂,佶屈聱牙,又何其不需要我们学生去读呢?但在我们诸多的课堂教学中,初中学生是未曾能够去比较理想地读的,我们一般的做法是扫除了一定的文字障碍以后,就直接给学生以串讲,直译成与之相应的白话。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对学生,即使是我们初中阶段的学生,还只能是甚至就完全是“囫囵吞枣”着那一篇篇情文并茂的文言文,根本也就达不到真正意义的感悟效果。所以,从一定的层面去讲,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花大气力让学生以充足时间去读,以充分的精力去读,甚至要比现代白话文读得更为认真。让学生去读文言文,应引导学生去用心读,多数文言文的韵味极浓,也多为短句,读起来学生极为容易琅琅上口。而有些比较长的句子,多为在语法与情感上的名句,这些句子倘若我们认真指导学生去读了,那读将会促进学生去真正地悟的。

二、“释”字当准是提高学生欣赏品位之必需

古今汉语存有差异是正常的,有时还显得比较大。如果学生不能去正确解释文言文中的关键词句,那学生是不能去正确感悟的,有时还完全因为所出现的一字误解影响了学生对整篇文学作品的感悟。这就必须求得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文言文中的字字意义,特别是古今意义差距比较大的意义。对于初中学生去正确解释,其方式和方法还可以说是比较多的,但作为老师要注意为学生去积累。

(一)为学生从课堂上积累理解文言文的思想

我们都知道数学教学必须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初中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当不当提出这样的话题“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文言文理解的思想”,也许这样的提法不当或者就是欠于科学,但笔者的用意应当说是比较明显的。就拿文言文中的一些字来说,不去正确理解字的通假用法,那很难将句子理解正确的;再拿句子去说一些古汉语比较特殊的语法句式,它的构成跟现代汉语有着极为明显的区别,假如误将古汉语“宾语前置”的句式当成普通陈述句式去解释,那么施事者和受事者就会发生截然相反的变化,试问这对理解感悟古文学作品将会是怎样的影响,那是不言而喻的。对于文言文我们也比较多地看到它们的意义在不同语境中的差异,而这些意义的理解有时还显得相对复杂。就是一个字,有时用的是本义,有时我们则必须从比喻义以及转借和引申的角度去理解;就是一个字在文言文的前后可以出现多次,但多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也是明显有异的。

(二)扩大学生理解古今汉语异同的视域

人们尤其是我们学生在接触一定古汉语内容和常识时,几乎总会这样认为:古汉语、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白话文有着不少的迥异,有这样的认识是不为奇怪的。但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们也必须去比较多地增进学生对白话文中古汉语现象的挖掘和了解。古今汉语有等同也不是很鲜见的,一些物品的商标就有许多沿用的是古汉语词汇或表现形式,譬如古汉语的使动用法,在“坚尔齿”的牙膏等诸多产品的使用则让人感到十分的屡见不鲜。

(三)形成学生链接时代的创新感悟

在解决学生“释”的问题上,我们还必须去认真思考的话题是怎样让学生去形成链接性的感悟,让编者的编撰意图能够在我们学生的心理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譬如我们教学《木兰诗》,这是一篇怎样的古文学作品,也许是我们所不言而喻的,如果不从创新的角度去考虑学生的阅读感悟,应当说还是比较省力的。但从自身教学的实践看,稍许考虑了这方面的问题,其学生的感悟乃至教学效果则大不一样。笔者在教学时,不仅仅就是简单地让学生去感悟木兰作为一个古民族女英雄的“壮士”形象以及孝长之特征,而是引领学生链接我们的时代去创新性的感悟,学生则比较完美的感悟出木兰之形象的时代特征。

三、“悟”字当活是提高学生欣赏品位之必要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初中学生的阅读尤其是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达到这样的目标,最为基础性的是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这情感体验又必须是独到的,甚至必须带有强烈的创新创造意识。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以及现在学生学习资源丰富的大背景下,学生的独到体验从相关层面上讲还是很有问题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坚持创新阅读和创造性感悟的前提下,做实学生独到体验形成创新情感的相关工作。新教育的积极倡导者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梦提纲》中说:“理想的智育,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学习工具,拓宽智育途径,让学生在风格世界的时空中纵横驰骋。”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我们也不能再去比较简单地直译了,要让学生能够在一定意义上自主性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悟性。

[ 参考文献 ]

[1] 祁智.剥开教育的责任.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06.

[2] 曹津源.曹津源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欣赏品位 篇4

3 月27日起, 黑龙江卫视开始对晚间节目进行改版。原创人文节目《发现》首创“用空间讲故事”的节目形式, 设计了通道、机要室、会客室、放映室、陈列室和再现空间等不同区域, 讲述历史故事。相继推出了“解放东北系列”之《鏖战锦州城》, 《血战辽西走廊》、《解放沈阳》, 讲述辽沈战役关键节点究竟是怎样展开的, 毛主席“关门击敌”的战略思想又是怎样实施的, 一波三折的讲述, 悬念迭起的故事, 让观众看后大呼过瘾。之后又推出连续节目《龙潭三杰》, 讲述被周恩来总理誉为“龙潭三杰”的钱壮飞、李克农、胡底三人的传奇经历, 革命者的机智果敢, 动人心魄、发人深省, 节目影响力和收视稳步上升。大型音乐励志节目《歌声嘹亮》让有着感人事迹的普通人走到台前讲述自己的故事, 这些普通人的故事, 深深感动了歌手, 让他们自愿帮助这些普通人实现音乐梦想。原创栏目剧《开心麻花街》邀请“开心麻花”团队加盟, 用幽默的形式展现人们努力实现中国梦的生活态度和奋斗路径, 营造乐观、积极的氛围。全新改版的《爱笑会议室》则通过喜剧表演方式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时代新风。国内顶尖时尚节目《美丽俏佳人》让观众了解到世界的精彩和生活的多姿, 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

在其他频道的文艺娱乐节目中, 撤掉了个别品位不高、不被认可的节目, 剔除低俗、媚俗、以挖苦取笑缺陷为乐的小品和二人转, 推广具有浓郁黑土文化特色、以唱腔优美著称的黑龙江北派二人转, 让观众观赏到健康向上, 具有艺术性, 富有文化底蕴的优秀作品。

品位生活作文 篇5

“知道吗?我每想你一次,天上便落下一粒沙,从此便有了撒哈拉。”

这是他对撒哈拉沙漠来历的重新定义,不真实,却很浪漫,令人向往。

走遍中国的大江南北,可不曾走过沙漠。

听说,那儿荒芜,凄凉,忧郁,是个野草也不眷顾的地方。

但我想,若是有机会,一定会先去那走走――那片考验真情的圣土。

橙红色的晴空,半个即退的夕阳,一片无垠的沙漠。

一对恋人,手牵着手,彼此相依,翻越着一座座的沙丘,毫无畏惧。只因,在这方被赋予浪漫意义的土地上,伴在自己身旁的,是一个可以共患难,常相斯守的爱人。

我渴望沙漠,在那撒哈拉上。

即使我将迷失方向,即使我将不会找到绿洲。

只要,有他相伴,在那浪漫的沙漠上。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欣赏品位】相关文章:

品位生活04-26

品位人生05-03

学习品位05-07

艺术品位06-20

品位06-27

经济品位09-04

品位生活范文05-17

学校提升品位05-15

广告品位研究08-07

中低品位磷矿08-13

上一篇:城镇发展与社区建设下一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