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认证

2024-07-31

计量认证(精选十篇)

计量认证 篇1

为适应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 (验收) 制度的改革,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与实验室管理司于2000年10月24日以质技监[2000]046号文发布了《产品质量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 (验收) 评审准则》 (试行) (以下简称《评审准则》) 。评审准则于2001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届时, 环境监测站的计量认证工作按照评审准则开展, 对环境监测站检测能力、检测行为以及质量管理方面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评审准则》简介

近10多年以来, 计量认证工作在规范我国质检机构的行为、提高检测水平、保证数据可靠、促进管理水平提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计量认证工作急需上台阶、上档次。《评审准则》充分吸收了过去成功的经验, 以目前国际通行的做法为基础, 不仅涵盖了GB/T15481-1995《校准和检验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等同采用ISO/IEC导则25-90) 全部内容, 并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同时满足了《计量法》对检验机构计量认证的要求和《标准化法》对检验机构审查认可 (验收) 的特殊要求, 也参照了ISO/IECl7025-199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的有关规定。

《评审准则》包含有组织和管理、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人员、设施和环境、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量值溯源和校准、检验方法、检验样品的处置、记录、证书和报告、检验的分包、外部支持服务与供应以及抱怨等13个质量要素, 检测/校准机构通过对影响实验室全过程的各种要素 (或过程) 进行控制来实施质量管理, 确保整个过程的质量, 从而使实验室最终成果——报告/校准证书质量得到有效、可靠的控制。

3 环境监测站实施《评审准则》的准备

3.1 质量体系的建立

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就是通过质量体系来运作的, 因此建立质量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是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要建立一个有效质量体系, 须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3.1.1 思想准备阶段

环境监测站站长对质量体系的建立、改进等方面发挥着决策作用, 还要依靠环保局领导的支持, 把实施评审准则, 建立质量体系列入议事日程, 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同时还要进行全员培训动员, 通过学习, 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和对建立质量体系重要意义的认识。

3.1.2 质量体系总体设计阶段

质量体系总体设计的目的是根据《评审准则》要求, 结合环境监测站的具体情况, 内容一般包括体系的组织结构、体系要素、质量活动、质量职责和权限、质量体系文件层次和纲目、应该配备的人员和资源等。

1) 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由站长组织制订本站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这是体系的决策环节。

2) 现状调查、对比、分析。环境监测站结合自身特点, 根据《评审准则》的相应条款对本站的现状进行调查、对比、分析, 确定质量体系的过程和要素, 找出主要差距, 做出分析结论, 选择性地保留过去质量体系中的精华部分, 提出改进措施或处理意见。

3) 确定机构, 分配质量职责。环境监测站的部门设置要求每一质量要素要有专人或部门负责, 若为四级站, 人员较少, 部门设置不宜多。落实其质量职责, 解决职责不清、职责重复、职责不全等问题, 同时配备开展监测业务所需的有关资源。

有了明确的方针政策, 机构现状清楚, 职责划分明确, 就可以提出包括以下主要内容的质量体系总体方案, 供站长决策:本站质量体系应描述的体系要素及其裁减情况;本站现行文件的适用情况及修改工作量;新制定体系文件工作量及文件清单、构成情况 (层次、数量) ;组织机构调整方案及岗位职责清单。

3.1.3 质量体系文件化阶段

质量体系通过文件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计划、质量记录四方面内容。质量手册是环境监测站的内部“法规”, 也是应长期遵循的文件, 位于体系文件的第一层次。程序文件规定了本站质量活动的方法和要求, 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 位于体系文件的第二层次, 内容与质量手册的规定相一致。质量计划和质量记录是体系文件的第三层次, 包括标准、操作规程、记录等。质量体系文件具符合性、可操作性和协调性, 应符合并覆盖《评审准则》条款的要求和本站的实际情况, 文件之间应相互协调, 避免产生不一致的地方。

3.2 质量体系的运行和改进

质量体系的运行就是执行质量体系文件、贯彻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保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通过依靠组织协调、质量监督、信息反馈以及体系审核与评审等几个环节来实现。环境监测站可以通过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来发现体系运行中的问题, 通过管理评审由站长来确认问题, 作出决策, 再通过纠正和预防措施来解决问题, 从而形成不断实施环境监测站质量体系改进的自我完善机制。

3.2.1 领导组织协调, 全员参与

环境监测站长要以身作则, 做好管理评审。要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 还要充分发挥环境监测站每个成员在质量体系中的作用, 制订激励措施, 使员工在质量体系运行中, 始终有参与质量体系改进的积极性和能力, 主动分析自身体系的差距, 以求不断进取。

3.2.2 建立监督机制, 保证工作质量

根据实际情况, 环境监测站可根据检测项目考虑设立质量监督员, 记录并保存质量体系运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使用有效的校核方法对质量结果进行控制, 以便改进和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3.2.3 开展审核和评审活动, 完善和改进质量体系

环境监测站可根据部门和检测工作量设置内审员, 按要求编制质量体系审核计划, 在监测站质量负责人组织下, 统筹安排质量体系各个要素的审核内容、顺序、要求、进度和频次。对不合格的部门、人员, 发出不合格通知书, 在规定的时间内采取纠正措施, 并实施跟踪检查, 内审结果及时报告站长。站长应及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 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纠正措施, 以改善和提高质量体系运行水平。

4 小结

计量认证工作汇报 篇2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今天,省计量认证评审组对我中心计量认证进行评审,首先,我代表中心干部职工,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各位领导和专家多年来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是XXXX年X月X日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XXXX年X月通过资质认证专项监督检查,XXXX年X月又通过监督评审。我们根据以上3次检查工作所发现的问题,以及我中心最高管理者变更,技术负责人更换等实际,为确保中心检测检验不间断并以高质量的要求运行,我中心继续坚持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与实事求是的公正作风,标准规范的技术操作,正确及时的结果报告的工作方针,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制定了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机制,确保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保证了卫生检测检验和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全社会提供了优质、便捷、高效的公共卫生技术服务。下面,将我中心计量认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中心是一级全额事业单位,现有XX名检测人员,其中高级职称X人,中级职称XX人,初级职称XX人。中心设有办公室、财务科、总务科、质量管理科、健康教育科、检验科、职业卫生科、卫生监督科、学校卫生科、医疗监督科、艾滋病防治科、传染病、慢病地病科、免疫规划、接种门诊科、查体科、结防科、皮防科、车辆管理科、药械科、稽查科等科室。办公用房建筑面积 XX m,检验用房XX m,恒温面积XXm,固定资产XX万元。目前拥有原子荧光光度计、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气相色谱、紫外分光光度计、酶标仪等仪器设备,总价值XX多万元。目前,设备性能良好,运转正常,基本满足当前卫生检测检验等业务工作开展需要。我中心担负着全市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检测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科研培训

搞好培训工作,提高专业人员素质,是搞好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的关键和保证。为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按照计量认证的工作要求,结合我中心部分人员调整的实际,制定了培训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每年1、2月集中重新学习宣贯《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实验室资质认定法律法规部分”、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每年两次组织有关科室对新聘用的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上岗上机考核。在我中心每周五下午的业务学习中,适当增加对管理体系文件、计量认证知识的学习培训,各责任部门、科室、岗位人员能按体系文件的要求,明确各自职责。

五、加强仪器设备管理,为确保检测质量提供资源保证。为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我们对中心所有的仪器设备进行了清理,建立了台账,按类别进行唯一性标识,进一步完善了仪器设备档案,对新购的仪器设备严格按照《设备管理程序》的要求进行运作。编制了仪器设备的检定计划,按计划分别送省、地区和本市计量测试所进行了仪器检定,满足了检测活动及结果质量要求。按程序文件要求对提供服务和供应品的供应商进行评价和选择,编制了合格供应商名录,对影响检测质量的仪器及配件、消耗材料的采购和服务在合格供应商范围内选择,同时,加强了对采购计划的审批和供应品的验收,以保证了采购物品的质量。

六、严格落实岗位职责,加强质量监督管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

中心质量方针、目标、质量手册的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心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但我们按照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要求和各岗位职责,将计量认证工作任务分解到科室和个人,并定期召开调度会,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使质量体系得到正常运行。一是按照程序文件要求,规范检测检验程序,从样品的接收到检测报告的签发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检测报告的规范性。二是认真执行《文件资料控制程序》,将本中心与质量体系有关的内部文件均做了受 的指导帮助下,在计量认证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三年来省质监局评审组各位专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宝贵意见,通过纠正检查中给我们提出的基本不符合项和不符合项,使我们一是规范了管理和操作,二是进一步加深了对质量工作的认识,三是提高了我们的整体业务水平,推动了整体工作。但由于计量认证工作的面广、量大、过程细,工作中稍一不慎就会出偏差的特点,我们的工作中肯定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恳请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在评审过程中多指导,多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按照提出的意见和要求,认真整改,使我们的检测检验工作再上新台阶。

谢谢大家!

计量认证 篇3

计量认证是对实验室一种法定认可活动.是对实验室从事检测能力的评价和承认。随着质量管理体系的推进和运行.逐步增强质量意识与管理意识.明确各项管理职责和工作程序,明确不符合工作的控制要求,为客户提供了“公正、准确、规范、满意”的服务,促进实验室全方位的规范管理势在必行。

鹿泉市农产品综合质检站成立于2008年12月,2010年10正式投入运行,总投资560余万元,配备了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谱仪等一批国际先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仪器设备122台(套),改扩建检测实验室652.57 m2,建立了一支高素质检测技术人员队伍,对鹿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了监测工作,显著提升了鹿泉市农产品质量水平。并于2013年10月14日取得了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实现了检测能力和管理水平双提升,促进质量安全再上新台阶。开展实验室认证做法与体会如下:

1 全面谋划,整体推进

我们把实验室检测认证工作做为全站工作的亮点和重点工作,全力以赴推进质检站检测认证工作。一是组织专家开展论证。邀请专家出谋划策,明确了质检站检测认证工作的整体思路和努力方向。二是突出重点,明确专人负责。我们明确专人负责实验室认证具体工作的业务联络,落实认证要求,又抽调四名学历高、懂业务的技术骨干全力开展认证工作。三是统筹人员安排,解决认证工作时间紧与常规检测任务大的矛盾,实现了检测认证工作与常规检测同进行、共促进目标。

2 标准化实验室是实现资质认证的硬件基础

2.1 合理配备实验室检测设备

我站对检测楼相关功能室的硬件设施进行改进,对原有功能室重新进行整合,调整设置精密仪器室、气相色谱室、液相色谱室、试剂室等22个功能室,初步实现了蔬菜、畜产品跨类分区、有机融合。

2.2 专家指导,积极整改

我们多次邀请市畜产品检测中心专家到我站就实验室建设进行现场指导,对部分不符合要求的设备进行了改造,增加实验室边台23.73 m、安装通风设备3套、防爆报警装置2套,并有效改善实验室运行有环境。

2.3 积极争取资金,完善配套设备

为满足行标NY/T 761-2008 农药残留定量测定要求,我站向鹿泉市政府争取资金13.8万元,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了采购FPD检测器,实验室的设置及设备基本满足了认证检测项目工作需要。

2.4 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保证实验室设备和人员安全,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常态性管理工作。我们针对实验室内水、气、电及有毒有害试剂等因素,采取有效措施给予有效防控。一是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明确职责,随时检查运行状态,及时排查安全隐患。二是实验室配置灭火器、灭火毯,对检测人员配备了防护装置及医用防护应急箱,并制订了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三是试剂存储在安装防盗门室试剂库中,采用双人双锁保管,从存储、信用、标识、交接、实验等各环节建立严密的安全控制措施。四有毒有害废弃品存放在专用回收容器,并与上级部门签定了有毒有害物质协议书,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不会对检测人员和公共安全造成危害 。

3 加强软件建设,实行规范管理,完善管理体系

3.1 明确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和目标

我站实验室制定了《鹿泉市农产品综合质检站质量手册》,提出了“科学,严谨,准确,公正”的质量方针,制定了持证上岗考核合格率100%、客户抱怨处理率100%、在用仪器设备受检率100%、报告差错率<1‰的质量目标和“科学管理、行为公正、方法规范、数据准确、服务热情、工作高效”的服务承诺,并公正性声明,保证检测结果和分析材料的公正性和独立性。

3.2 完善质量体系建设

质量体系文件是实验室规范管理的准绳。我站根据实验室自身的规模大小、人力资源,结合《评审准则》具体要求,制定出了涵盖《评审准则》中规定的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两个方面19个要素的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表格式》等。

3.3 强练兵,提升实际操作水平

实验室现场评审是以盲样试验、见证试验方式对检测参数进行现场检测,所考核仪器覆盖面和产品类别覆盖面100%,是对实验室样品管理及流转规范性、检验人员的操作能力和标准执行情况以及数据处理能力、出具报告的准确性、可靠性等人员综合技术能力进行审查。检测人员操作熟练、准确,直接关系到这个项目是否通过计量认证。为此,要求检测人员一定要非常熟悉自己所从事的标准和试验方法,并且对检测所用的仪器设备性能要非常了解。我们采取多观摩、强练兵方式,多检多练多比对,通过强化训练,逐步达到操作娴熟、称量精、数据准。

3.4 积极开展内审和管理评审

为保证实验室运作持续有效,符合《评审准则》和质量体系要求,我们采用抽样和现场查看的方法,定期对照评审准则,查找质量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我站自2012年申请资质认证以来已进行了2次全要素的内部审核。同时组织了管理评审。由实验室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提交与质量体系文件的不适宜方面,出具不合格整改项及改进措施,以期修订出更适合的质量体系文件。

3.5 加强档案管理

一是技术档案。检测标准必须是最新有效版本,并定期跟踪检测标准的有效性即检测标准的定期查新;对质量体系文件、检测标准等受控文件的发放进行登记,对原始记录、检测报告等检测活动记录及时归档。二是健全人员档案,一人一档。实验室保存工作人员资格、培训、岗位等资料外,还要求有上岗证、业务培训合格证等体现技术能力的证书。三是完善仪器档案,及时检定校准。实验室仪器建档包括设备及名称、制造商名称、唯一性标识及对设备的核查记录、检定证书、维护记录等9个方面内容。我站设有专人负责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保管、检定、校准工作及食品设备的档案管理工作。

4 实验室计量认证工作体会

4.1 领导重视,协调顺畅是推进实验计量认证工作的前提

实验室认证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系统化工作,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各级领导协调、沟通、检查督导,都是顺利取得资质认证的助力器。

4.2 搞好技术培训,提升检测能力是关键

实验室资质认证是对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和检测人员的检测能力的认可。实验室负责人、授权签字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以实验室体系文件为重点、检测员以检测参数仪器配置、仪器操作、检测方法为重点进行技术培训练兵和技能比武,掌握质量体系文件相关知识,提升检测能力。

4.3 主动沟通是顺利资质的手段

在现场评审前,注意加强与评审组的沟通。主要有评审时间的沟通 、现场试验项目和方式的沟通、接待的沟通,这样考核与被考核方都对考核项目、程序、时间安排形成共识。

(收稿日期:2013-10-29)

地质实验室计量测试与计量认证 篇4

1地质实验室计量测试的内容及特征

1.1计量测试的内容

计量测试的主要内容是对地质进行计量测试,其目的是对地下矿物物质进行探测。计量工作时,可采用的方法较多,对地质样本初次勘察过后需要进性稀有元素测试,其中涉及的物质有土壤、矿物质、岩石等方面。

1.2计量测试的特征

第一,计量测试的对象绝大对数都是自然产物,例如:地下水样本,土壤样本等,在对以上产物进性勘测时,要将其作为微观地质体来进行分析。

第二,在实际的测试过程中,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又因为这些物质本身具有的不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其他的物理参数,这就决定了其设计的范围比较广泛,在一定程度上让实验室计量测试成为了一项综合性的学科。

第三,计量测试的工作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需要测量的参数也相对较多,这种情况往往会对计量测试的结果产生误差,因此,在进行测试实验时,需要设计一个参数作为标准,以保证测量的数据准确。

第四,计量测试工作测试的数据较多,每一次设定都需要十个参数左右,例如:水系沉积物的测试,需要想选取1600多个样品进行测试,而每一个样品需要进行的测试则要进行测试的元素也有40多种,这就加大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第五,地质实验室计量测试的而工序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进行测试,由于计量测试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因此,需要从业人员具有专业的技术知识与操作技能,才能够确保测量数据符合实际的工作需要。

2地质实验室计量认证的管理准则

由于地质实验室计量测试所具有的特征,根据国内外的相关数据标准,正在逐渐形成适合实验室计量设计的管理准则。通常情况下,评价实验室计量测试结果好坏的准则是计量数据的精密度以及准确度,而在这两项之中,最为重要的是该实验数据的误差如何,一般利用数值表示。由此可知,地质实验室计量认证的管理准则主要有数据的误差,数据的标准数差值以及数据之间存在的相对大小。

为提高地质实验室计量测试的水平,要不断的引进西方先进国家的管理技术以及其准则体系,促使我国的地质实验室计量测试水平能够接近国际标准。目前,我国主要利用《Z0130-945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作为地质实验室的计量标准,在这一标准中,基本上规范了地质计量测试的术语,参数术语、单位数值等,而且,根据以上数值确立了统一的函数模型,进一步明确了测量的试验标准原则。除此之外,在测量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计量数据的准确性,促使地质试验计量测试能够达到更高的水平。

3地质实验室计量认证的获取准则

根据我国计量法的相关规定,地质实验室进行计量测试工作需要获得省级以上政府的准许,并且对其可靠性要进行考核,这种考核也叫作计量认证。从我国的相关法律条文可知,属于地矿类的省级中心试验室等国家级的实验室需经过国家计量认证的审核,省级的实验室则需要经过省级认证,这项审核工作每五年进行一次复核。

经过审核的地质实验室不仅能够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而且能够更加快速有效的完成地质检测任务,创造更高的社会以及经济效益。地质实验室的审核工作项目是多方面的,例如:油气类计量测试、金属矿石类的计量测试以及地质矿石类的计量测试等,这些不同的审核仙项目共同组成计量认证审核工作。

利用地质实验室所得的数据可以为有关部门提供更多的科学数据,有利于提高其对矿物质的分析能力,加快对地质矿物的开发工作,给社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地质矿物的数据也能够获取一定的报酬,并且根据不同的专业可以为实际的工作起到导向作用,既节约了时间又解决了实际问题。

结束语

纵观全文,通过总结地质实验室的内容以及特点,提出计量测试的核心工作是保证其数据的精密性与准确性,而针对这一项复杂、专业性强的测量工作来说,减少测试误差是现阶段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因此,计量测试的工作人员需要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高超的专业技能,才能提高测试计量的质量。随着地质行业的发展,计量测试的管理准则愈来愈趋于国际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我国地质实验室计量测试的发展,基于此需要相关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才能够使其得到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摘要:在地质行业中,地质实验室计量测试和认证是最常见的工作之一,本篇文章通过对其测量项目、特征及相关准则进行阐述。以期对日后的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在工作中能够最大限度的确保计量的准确性。进而促使计量测试能够规范的进行。

关键词:地质实验室,计量测试,计量认证

参考文献

[1]闫怡昕,吴雪.地质实验室计量测试与计量认证[J].化工管理,2014(20):265-265.

[2]李玲.浅析地质实验室计量测试与计量认证[J].地球,2013(10):142-142.

计量认证考核理论试卷 篇5

单位名称:

姓名:

分数:

一、判断题(每题1分 共15分)

1、实验室所有质量体系文件都应受控,受控的文件都应有控制编号。

(√)

2、为对出具的数据和报告负责,应由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对检验检测报告签字批准,以示负责。

(×)

3、预防措施是指为了防止不符合工作的再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4、技术记录是进行检测或校准活动的记录,包括抽样记录、检测 或校准的原始记录、观测记录、人员培训记录、环境条件控制记录等。

(√)

6、作业指导书是用以指导某个具体过程、技术性细节描述的可操作性文件。

(√)

7、参考标准是一种供参照的检测方法标准。

(×)

8、实验室在接收检测或校准的样品时,应记录样品的状态,包括与正常(或规定)条件的偏离。(×)

9、不能按照产品标准对产品的全部指标检验的,有时可对该产品出具不合格报告,但不能出具判定产品合格的报告。(√)

10、实验室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的对象是人、机、样、法、环、溯等因素。

(√)

11、水泥安定性检验,沸煮的恒沸时间为210 min±5min。(×)

12、水泥抗压强度计算结果应精确至0.01MPa。(×)

13、水泥细度检验时,当试验筛的修正系数为1.25时,试验筛可继续使用。(×)

14、热轧带肋钢筋的现行有效标准是GB1499.1-2008。(×)

15、水泥细度达不到要求按不合格品处理。(×)

二、选择题:(下面每题的选项中,有一个或几个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编号填入括号中,每题1分共20分)

1.计量认证的法律依据是(A)。

A:计量法 B:质量法 C:标准化法 2.授权签字人是(B C D)的人员。

A实验室的最高管理者;B 由实验室任命;C 评审组考核合格; D 经认证机构认可,可在被认证实验室出具的报告/证书上签字

3、选择提供校准服务机构应是(D)

A 有资格的单位;B 有能力的单位; C国家计量院; D 有资格、有测量能力、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单位。

4、实验室的内部审核活动是由(C)负责策划和组织。

A 最高管理者; B技术负责人; C 质量负责人; D 实验室管理层的任何人

5、实验室所购买的、影响检测和/或校准质量的供应品、试剂和消耗性材料,(D)投入使用。

A 可以立即; B 有合格证就可; C 有CMC标志就可; D 经检查或证实后方可。

6、当使用租借的仪器设备时,实验室没有校准该仪器设备的能力,实验室应(D)方可使用。

A 在看到租借单位提供的校准证书; B 必须在校准后; C 通过适当的核查后;

D 在看到租借单位提供的校准证书或获得客观证据后

7.实验室的环境要(C)

A:控制温度和湿度 B:不允许外人进入 C:使检测和校准有效 8.为社会提供具有证明作用数据的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A)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测试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A:省级 B:地(市)级 C:县级

9.阐明一个组织的质量方针并描述其质量体系的文件是(C)A:程序文件

B:质量计划 C:质量手册

10.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叫(B)A:程序

B:过程

C:组织 11.面积单位km2的含义是(A)

A:平方千米 B:千平方米 C:万平方米 12.对实验室质量体系的评审应(B)

A:根据体系运行的具体情况进行; B: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C:每年进行2次; D:在总经理要求时进行 E:在最高管理者要求时进行

13.应定期进行(B)以证实运行能持续地符合质量体系的要求 A:管理评审

B:审核

C:监督

15.实验室管理体系应覆盖其(C)进行的工作。A、所有人员 B、所有办公地点 C、所有场所

16.实验室(A B)的变更需报发证机关或其授权的部门确认。

A、最高管理者 B、技术负责人 C、质量主管 D、内审员 17.实验室管理体系应形成文件,阐明与质量有关的政策,包括(ACD),使所有相关人员理解并有效实施。A、质量方针 B、作业文件 C、目标 D、承诺

19.所有质量记录和原始观测记录、计算和导出数据、记录、以及证书 /证书副本等技术记录均应归档并按(C)保存。

A、3年 B、5年 C、适当的期限 D、质监局规定的期限 20.实验室应优先选择(B C D);如果缺少指导书可能影响检测和/或校准结果,实验室应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

A、国际标准 B、国家标准 C、行业标准 D、地方标准

21.水泥终凝试验中,临近终凝时每隔(D)分钟测定一次。

A.2

B.3

C.4

D.15

12.GB5101-2003强度等级规定,当变异系数δ>0.21时,采用(AB)评定试样的强度等级。A.抗压强度平均值

B.单块最小值 C.强度标准值

D.方差 14.蒸加压气块的主要技术指标有(BC)。A.坍落度

B.强度等级

C.密度等级

D.含水率

三、问答题:

1、实验室如何才能做到对检测工作实施有效监督? 参考答案:

1、对监督人员应有资质要求,由熟悉各项检测/校准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担任;

2、开展监督工作要有监督计划,过程和方法正确,突出监督重点,做好监督的记录和评价;

3、在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领域均有监督员;

4、监督人员的比例恰当,满足监督工作需要;

5、在一定时期就形成监督报告,将监督工作情况纳入管理评审的输入。

2、在有效数字运算中,数字修约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数字修约规定:末位为4的和4以下的数字舍去。末位为6和6以上的数字进位,遇到末位为5的数字,则需要看前面的一个数,如果前的数是单数则进一位,如果是双数(包括零)则舍去,但不可连续修约,即不能从最后一位数字开始连续进行取舍。

3、何为标准物质?并描述其主要用途。

参考答案:标准物质定义: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的确定了的特性,用以校准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式或给材料赋值的一种材料或物质。

标准样品(参考物质):是具有足够均匀的一种或多种化学的、物理的、生物学的、工程技术的或感官的等性能特征,经过技术鉴定,并附有说明的有关性能数据证书的一批样品。

标准物质主要用途为:(1)校准测量装置或测量设备;(2)设备验证或评价测量方法;(3)用于室内比对或能力验证;(4)用于定性或定量分析的参照物;

(5)用于实验室的人员考核评价,设备期间核查或测量结果质量保证监控。

4、何为有证标准物质?有证标准物质的作用有哪些?

参考答案:附有证书的、经过溯源的标准物质称为有证标准物质,有以下作用:(1)作为校准物质用于仪器的定度(标准曲线);(2)作为已知物质用以评价测量方法(方法可信);(3)作为控制物质,评价待测物质(结果可信)。

5.某一烧结砖的抗压强度为15MPa左右,用60吨的压力试验机,有0~120KN,0~300KN,0~600KN三个量程范围,简要说明试验时应选哪个量程?

答:烧结砖的受压面积大概是(115×115)mm2,15MPa×(115×115)mm2≈200kN,使用范围应为总量程的20%~80%,所以应该 选用0~300kN的量程。

6、砂石质量应主要控制哪些指标? 四.计算题

1、φ20热轧光圆钢筋进行拉力试验,测得其直径为20.18mm,屈服点力值90.5 kN,抗拉破坏力130.6 kN,请分别计算其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公称横截面面积314.2 mm2)答:屈服强度90.5 kN÷314.2 mm2=288 MPa

修约为290 MPa 抗拉强度130.6 kN÷314.2 mm2=416 MPa

如何做好防雷所计量认证工作 篇6

1 成立机构

花都区防雷设施检测所于1990年7月3日经上级批准成立, 经过2个月时间的组建, 于1990年8月正式开展检测工作, 后经花都区编委于2002年12月24日以花编发字[2002]53号文批准成立广州市花都区防雷设施检测所, 为区气象局下属科级单位。我所分别于2005年12月、2007年12月、2009年4月完成了防雷所计量认证的审评、监督评审和证书到期的复评审。今年4月按照要求完成了计量认证复评审, 取得《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

2 准备工作

2.1 建立工作小组

为保证计量认证工作的顺利实施, 检测所首先要建立计量认证工作小组, 负责实验室岗位设置及职责等重大事宜决策, 协调各部门衔接, 制定迎审工作计划, 组织检查软、硬件的准备情况等。

2.2 确定质量方针及目标

实验室要结合工作内容、性质、要求, 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本所检测工作坚持以“科学、准确、公正、完整”为质量方针, 为使我所检测工作质量科学、准确、可靠, 确保检测结果科学、准确、公正、完整, 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写入质量手册, 要求全所人员都知道并贯彻执行。

3 建立管理体系

3.1 领导重视, 全所宣贯

要做好计量认证工作, 领导重视是关键。为了使我所顺利通过计量认证复评审, 我所计量认证工作小组, 制定计量认证工作方案, 对计量认证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的19个要素中进行工作任务分解, 明确了责任人及完成时限。工作小组对计量认证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察, 确保任务的完成。

3.2 体系文件的建立

管理体系基本是通过文件的形式表现的, 我所的体系文件分为:质量手册、质量手册附录、程序文件、记录文表、检测细则。体系文件编制完成后管理体系进行试运行阶段, 通过试运行考验体系文件的有效性和协调性。对试运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才去改进措施和纠正措施, 对文件中不切合实际进行修改后, 发布第二版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进行正式运行。

4 技术要求准备

4.1 做好人员培训, 提高人员素质

实验室水平高低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员素质和水平, 特别是关键人员如技术负责人和授权签字人的任职资格应加以规定, 我所对技术负责人和授权签字人的任职资格要求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在本专业领域从业3年以上。

我所全体检测人员都要求参加相关培训, 具有检测员资格证, 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 有计划的安排人员参加其他与岗位相适应的业务培训, 从而提高全所人员的素质。

4.2 技术能力及仪器的准备

首先要明确开展检测项目的标准, 编制检测方法细则, 经确认后使用。2008年10月1日实施了《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21431-2008) , 我所将其作为检测工作的作业指导书。检测工作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开展。

其次要规范仪器设备的管理。仪器设备是检测工作的物质保证, 实验室应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规范化的管理, 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所有仪器设备都应有明显的标识来表明其状态。每台仪器都应有唯一性标识。每台仪器设备必须有使用记录及使用和维护的有关技术资料。包括操作规程及使用注意事项等, 以便设备使用人员使用。我所的仪器设备由设备管理员专人负责保管、检定、校准以及设备档案管理。

5 管理体系的运行

管理体系的运行实际上是防雷所执行体系文件贯彻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保持管理体系持续有效的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体现为质量活动要处于受控状态, 通过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评审、内部审核、验证试验等方式进行自我完善, 同时要有预防和纠正质量缺陷的措施, 使整个防雷所质量活动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

6 实验室环境及档案管理

6.1 实验室环境

防雷所属于户外检测的实验室, 固定场所为办公场所。良好的办公环境有利树立良好的精神面貌及保证工作人员健康。

6.2 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包括技术资料档案、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检测技术规范、有关受控文件、检测技术人员档案及仪器设备档案等。档案柜指定专人管理, 档案应按档案号排放整齐, 取和放应有规律。档案柜有防潮、防虫蛀、防火等措施。

7 评审结果及体会

今年的复评审是转版后花都区防雷设施检测所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到期换证的复评审, 我所对此次复评审做了精心的准备, 经过专家评审组的严格评审, 顺利通过了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计量认证复评审, 取得了《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

通过此次复评审笔者也对计量认证工作有了新的体会:1) 领导重视、全员参与。计量认证工作的前提和关键就是领导必须起带头作用, 激发起全体人员的参与意识, 分工协作, 才有可能取得计量认证复评审的成功。2) 做好培训工作, 提高人员素质。应加强全所人员对质量体系文件的宣贯学习, 只有全所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尤其是全体人员都确实理解评审准则的要求, 才能保证计量认证工作的顺利进行。3) 加强监督机制, 落实纠正措施。实验室要严格实施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及质量监督等工作, 对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偏离规定的现象要及时监督并纠正, 使改进工作落到实处从而提高工作质量。4) 做好日常工作中各种管理记录和技术记录。计量认证现场评审一般分为软件组和硬件组以查看资料为主, 所以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把基础工作做好, 尤其是原始记录、仪器设备管理资料、各种管理记录和技术记录要齐全。

摘要:根据在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中积累的实践经验, 围绕计量认证工作, 按照计量认证《评审准则》规定的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 对“组织、管理体系、人员、设施和环境条件、仪器设备”等要素的计量认证工作进行了浅要地总结。

实验室开展计量管理认证的思考 篇7

通常情况下, 衡量一个实验室水平高低, 官方计量认证是重要的评价标准。也许有人认为, 学校是教学场所, 只要满足课程教学需要就行。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只有通过计量认证, 才能提升高校实验室检测水平, 进而提升管理水平。

1 实验室计量认证的可行性分析

高职院校中, 无论人员素质、资金情况等都具备计量认证的前提条件。首先, 学院人才济济, 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掌握最新科技动态。其次, 实验室有着完善的检测手段和设备。近年来, 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 资金上也有了保证。设备方面, 以陕西工院化工与纺织学院为例, 纺织检测设备从纤维分析仪到织物检测, 应有尽有, 代表了先进的检测水平。此外, 高校作为第三方具有公正性, 易被社会各界接受认可。

管理层也希望进一步拓展实验室的业务。几年前, 学院领导就设想成立纺织品检测中心, 向社会开放。只要进一步配备精干的人员, 加强人员培训, 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就可以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纺织检测中心设备一览如表1所示。

2 实验室计量认证的必要性分析

人类早期在从事生产活动时就对度、量和衡进行检测, 最初用自身生理特点即脚长作为长度计量单位。英文中“foot”既表示脚也表示长度单位英尺, 至今仍在使用。通过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人们得出时间计量单位:年、月、日等等。所谓量值, 是表示一个量大小的计量单位和数值。计量认证是政府为保证、控制和监督各行各业产品质量和科学实验, 发展经济所采取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逐步完善, 高职实验室不仅要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而且必须面向社会, 走自我积累、自行发展的道路。衡量高校硬件设施之一的实验室已凸显其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 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对实验室的要求越来越高, 实验数据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科研工作的成败。一个高水平的实验室必然有助于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争取科研项目、资金和聚集高、精、尖人才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经政府部门计量认证的高校实验室, 也可得到社会的认可, 服务于社会, 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 产生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应。

3 计量认证的基础工作

3.1 人员培训

为了不断提高实验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适应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需要, 必须编写人员培训程序, 制定人员培训计划。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一般应包括检测知识的、计量法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宣贯等多方面知识的培训。

要做到人员分工明确, 贯彻落实岗位责任制。

按照计量法规要求, 严格执行持证上岗, 加强对各类人员的业务考核并将成绩记录存档。

3.2 规范实验室环境

实验室必须进行规范化管理, 改善工作环境, 使实验室环境满足科研的要求。

实验室的环境要满足工作任务的需要, 工作间的分布要合理。

实验室内水、电、气管道的布置要整齐并有严格有效的管理措施。对要求较高的检测空间应有环境条件记录。

检测所用各种器皿及试剂应分类存放, 备用试剂应有专门的存储仓库。

待测样品应存放于专用的样品存储室内, 并防止其受到任何污染。

实验室必须配有“三废”处理措施和器具, 对“三废”的处理应满足环保要求, 做到无害排放。

3.3 加强仪器设备 (标准样本) 管理

仪器设备和标准样本是进行检测工作的物质保证, 实验室应配备开展检测项目所需的全部仪器设备和标准样本, 确保达到检测工作规定要求。

国家强制检定或自行校准的仪器设备应贴有统一标志, 即合格、准用和停用。各种标志的内容应包括编号、检定日期、结论、下次检定日期以及检定单位等内容。

每台 (套) 仪器必须建立一份档案, 设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的保管、检定、校准以及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仪器设备档案的内容应包括:使用说明书、验收记录、检定合格证书、检定或校准记录、检测前后使用情况记录以及故障维修记录等。

每台仪器设备除有使用记录外, 还要编写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及使用注意事项。

加强标准物质管理, 确保所有标准物质来自有资质的机构并在有效期内, 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3.4 加强资料档案管理

按文件资料控制程序对质量体系文件、检测技术规范和检测分析方法等文件进行发放登记和标识, 审核文件的有效性, 定期跟踪, 保证在用标准是有效版本。对有关法律、标准、规范、仪器设备、检测报告、检测技术人员、原始记录和供应商等档案进行分类管理。

4 结语

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要深刻体会计量认证的内涵, 持续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将国家权威部门的反馈信息作为管理工作推进剂, 逐步完善并建立符合实验室特色的管理机制, 使之良性循环, 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龚婕, 吕卫兵.提高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的探索与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8) :15-18.

[2]康立涛.计量认证后的高校测试中心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1, (5) :34-37.

[3]许春兰.高职院校实验室及实验教学的质量理体系研究[J].天津大学, 2006, (5) :24-26.

计量认证 篇8

一、扎实做好计量认证的相关准备工作

1. 突出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是从事检测工作必须遵守的准则, 而质量目标包含于质量方针中, 是质量方针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室的相关负责人要根据建筑检测实验室的工作性质、工作方式, 结合自身工作特点, 制定详细合理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并把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以达到指导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和保障日常实际工作。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一旦制定并纳入质量手册, 实验室所有人员都应该严格按照其要求, 认真贯彻执行。

2. 合理分配职责, 优化各项资源

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目的是提供科学、公正、真实可靠的检测报告, 而检测报告依赖于各个检测过程。因此, 实验室应根据检测报告的要求, 把握好相关环节并加以控制。为了对各个质量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应将各个过程的质量活动分配落实到相关部门, 根据各部门承担的质量活动确定其质量职责和各个岗位职责, 并赋予相应的权限。实验室在质量活动展开的过程中, 必须涉及相应的硬件、软件和人员配备。根据需要应及时进行适当的调配和充实。

3. 建立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 明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建筑检测工作的各项重要过程, 和各主要环节紧密结合并执行起来, 实现有法可依, 形成一个合理的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是计量认证必备的内容, 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体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多项内容,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即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用书、质量记录等。

质量手册是规定了管理体系中最基本的内容, 提出对各过程和活动的管理要求, 是各检测实验室检测工作的主要依据, 相关检测活动必须严格按照质量手册的要求执行。程序文件是规定各实验室质量活动方法和要求的文件, 主要起的作用是支持质量手册, 其内容不能与质量手册内容相矛盾, 必须起到支持质量手册的作用。作业指导书是规定质量基层活动途径的操作性文件, 主要针对的是相对具体的活动, 是对有关内容的细化, 其内容主要包括相关的操作规程、自校规程等。作业指导书是针对具体工作内容制作的, 操作性强是其主要特点。主要质量记录主要涵盖了检测报告、记录表格、原始记录等, 起到的是见证质量活动作用。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必须具备可操作性、实用性、权威性、应符合建筑检测实验室的实际情况, 并涵盖了评审准则的所有内容。制定相关文件时, 要使其各部分相互支撑, 避免相互矛盾。

4.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顺畅运行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就是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贯彻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 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相关问题, 对影响检测工作质量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较严重问题, 开具不符合项目的报告, 要求责任部门采取纠正措施进行必要的整改;通过管理评审对现行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进行评价, 找出内部的薄弱环节和质量管理体系的不适宜处, 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必要的修订或换版, 制定出更适应于本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从而形成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机制。

二、严格落实计量认证的各项基础工作

1. 扎实开展业务人员培训和考核

一是针对人员的实际需求与工作需要, 制定切实可行的人员培训计划, 主要内容可以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检测标准、培训时间、培训科目、考核标准等。

二是要采取有效的评价手段, 对培训工作, 进行及时的检查验收, 检查人员培训的成果。评价时可以采取多种手段, 包括能力测试、对比训练、内外评审、互相比对等方式, 验证培训工作的成果。

三是实验室的人员应该严格按照《评审准则》, 坚持持证上岗, 确保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 以保障计量认证的结果客观公正, 同时各类人员的考核成绩要定期公布, 存档记录, 动态掌握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2. 按照要求规范实验室的软硬件环境

一是根据任务和工作需要, 合理分配各检测区间的位置, 科学确定其布局, 避免相互间产生影响和污染, 影响到检测的结果。

二是涉及到化学检测项目的实验室, 各种仪器和设备必须分类存放, 做到定位、定物、尤其是部分有毒、有害物质必须要有专门的地方存放, 做好通风, 采取双人双锁的手段将这部分有害物质加以保管, 尽量减少其它人员的接触。

三是水、电、管道等布置要根据工作需要布置整齐, 并制定专人制定管理措施, 并加以严格管理。对环境要求严格的地方, 要有相应的环境记录设备及时记录周围温度、湿度数据, 比如水泥检测室、养护室等。

四是制定“三废”处理措施, 制作相关存放器具, 确保“三废”无害排放。

五是经常清扫和检查, 保持清洁状态。

六是通过整理、整顿、清扫, 使物品状态一目了然, 达到环境清洁。

三、其它注意事项

1. 全员参与是计量认证工作成功的关键

实验室的管理者应该科学决策、合理谋划、带头工作, 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全体人员的参与意识, 这样才能提高计量认证工作的成功效率。

2. 人才是关键, 提高全体人员能力素质是计量认证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培养人才一靠引进, 二靠培训。要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 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广泛引进社会上的相关专业人员, 进入实验室工作。培训过程中, 要突出特色, 掌握标准, 严格按照, 相关文件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内容培训相关人员, 。要严格培训标准, 从难控制培训内容, 只有把好培训关, 才能全面提高现有人员的综合素质, 保证计量认证工作顺利进行。

3. 要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严格按照管理体系的要求运行, 从一点一滴做起, 把日常基础工作做扎实, 收集好各类基础数据, 细化各类记录, 按照程序文件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计量认证工作是实验室开展检测工作的前提条件, 通过计量认证工作可以使实验室检测工作得到全面提高, 从根本上提升实验室的整体管理水平, 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为社会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

参考文献

[1]李德建, 魏勇作, 李汉城.浅谈建设工程检测室的质量管理[J].广东土木与建筑, 2005 (10) .

[2]姜冰, 李阳.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四川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竞争分析[J].四川建筑, 2012 (06) .

[3]徐澜, 胡泳东.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施[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 (07) .

计量认证 篇9

一、档案资料的分类

档案资料是实验室质量体系管理、运行及质量体系有效性、符合性、真实性的反映和记载。它不仅是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基础资料, 也是日常工作及认证评审的重要凭据。计量认证评审过程中, 档案管理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 与审核准则有关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和其他信息由档案管理部门提供。其次, 档案材料也是编写质量体系文件的依据。

根据实验室工作类型、特点、范围, 档案资料可分为技术资料和质量资料两类。

(一) 技术资料包括技术文件及受控文件两部分。

技术文件:指外来的文件, 如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与检测工作有关的标准、规范、检测方法、手册、图纸、软件等。受控文件:指内部制定的文件, 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及各项规章制度。

(二) 质量资料包括实验室整个质量体系活动过程所形成的各种记录。

一般分为技术记录与质量记录。技术记录:指检测协议书、检验任务单;原始记录、图谱、导出数据、人员签字记录、检测报告及卫生学评价报告;能力验证、比对和质量控制结果记录;收样登记、留样保管及处理记录;新项目和非标准方法开发验证记录;允许偏离记录;标准物质与菌毒种的管理记录;标准物质与重要物资采购、验收记录;仪器使用记录;检测设备期间核查、自校、检定、维修记录等。质量记录:指内审和管理评审记录;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抱怨处理记录;人员教育培训考核记录;合格供应商评审记录;检测分包机构评审、分包协议记录;实验室内务管理和事故分析处理记录;监督检查记录;文件发放、文件宣贯、各项质量活动计划及质量体系管理活动等记录。

二、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

档案资料的收集应遵循质量体系管理实施程序, 即何事、何人、何时、何处、何故、如何控制的要求, 收集各部门从事质量体系管理活动过程所形成的各类资料。

(一) 技术文件是实验室为社会提供准确、可靠检测数据的重要依据。

各职能部门应通过参加会议、查询、交流、进修学习等途径, 注意追踪、收集、更新及使用国家实施的最新版本, 保证与国家标准的一致性。如应用非标准方法, 应收集非标准方法的来源、刊物或杂志, 及方法的验证、评审记录等。

(二) 质量文件是实验室质量体系管理的纲领性、指导性、证实性文件, 是各项质量活动实施的依据。

为确保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符合性, 实验室应在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 不断进行自我审核、自我完善。因此应注意收集有关质量体系文件修订的记录, 及更新后的版本资料, 保证各部门都能方便使用最新版本。

(三) 技术记录检测记录是检测过程的真实反映。

收集内容包括样品检测委托、受理合同评议、检测任务单、检测原始记录、图谱、结果导出数据等。

三、做好档案资料管理的作用

计量认证 篇10

1 组织和管理

实验室应建立满足工作所需的组织机构, 有一个质量保证体系。为了保证质量体系正常运行, 应设立负责人保证检测质量的各种措施及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记录和检查, 有保证检测工作公正性的措施:对所有用户的检测服务, 都能保证同样的服务水平, 用户要求保密的技术资料和数据, 要能做到保密。

2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

2.1 仪器设备应建立管理档案。

仪器设备档案内容包括:仪器设备管理台帐包括仪器设备名称, 制造商名称、型号、序号和内部统一编号、保管人、放置地点、校准和/或检定 (验证) 的日期限和结果。

2.2 运行记录。

保证仪器设备在测定有效期内正常运行, 在二次检定周期内仪器设备应做功能性正常检查记录、仪器设备运行检查记录。特别是运行检查, 运行检查方法可采用高1等级精度的计量标准, 如标准砝码检查电子称允许误差, 用标准物质检查原子吸收光谱仪和原子荧光分光度计精密度和准确度、用标准晶检查液相和气相的标准偏差、最低检出限。

2.3 使用记录。

故障及维修情况记录。使用记录、故障及维修情况记录应详细、规范, 特别是故障及维修记录, 要把故障现象、检查过程、维修过程、更换零配件情况、最后结果及参与人员等进行详细记录。

2.4 仪器设备标识管理。仪器设备应有明显的标志表明其校准和/或检定状态。应有“合格”“准用”“停用”等计量检定标志。

3 人员

人员素质与水平的考察对实验是至关重要的。人员是最宝贵的资源, 一个实验室的水平高低优劣,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员素质与水平, 特别是对关键人员的任职资格条件应加以规定, 如受教育程度、理论基础、实际工作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技术能力) 、工作经验等。

3.1 人员选配。

根据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工作方式、工作类型、工作范围和工作量确定各个工作岗位, 并给每个岗位配备数量足够的人员。每个检测项目应配备至少2名以上检测人员。

各个岗位人员应满足与其岗位职责相对应的任职资格和条件, 并提供足够证据来证明其受过的教育、培训, 具有的技术知识和经历能与其承担的任务相适应。这些证据包括学历、培训证明或证书、工作经历、考核材料、技术任职资格等。

3.2 人员培训。

年初应制订培训计划, 内容包括检测人员开展有关领域的专业技术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 误差理论, 数据处理:抽 (采) 样方法和理论, 质量控制和监督管理知识, 有关法律法规,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 上级业务部门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知识。要紧密结合行业发展的要求, 有针对性对检测人员开展各类业务知识及技能培训, 注重知识的更新。

3.3 建立技术档案。应建立人员技术档案包括有关资格证书、培训记录、毕业 (结业) 证书等到有关证明其能力和经历的资料。

3.4 定期考核。建立对各类人员的定期考核制度、持证上岗制度确保人员素质与质量。

4 质量体系, 审核和评审

4.1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的实验基础条件必须满足专业分析所要求的标准。所有检测用的小容量玻璃器皿在使用前必须经过法定计量检测检定单位的有效检测, 并按《常用玻璃器皿洗涤规程》要求洗涤干净。

4.2 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实验方法的采用执行和/或参考国家标准。

空白样对照控制。每次样品分析应同时做1-2个空白样对照, 空白试验值出现异常时, 该次样品分析的结果无效, 同时必须重做空白样对照与样品分析试验, 待空白试验值正常时才能确认该次检验的有效性。

4.3 校准曲线控制。

每次试验分析前, 必须用一个试剂空白和曲线上限浓度值50%的标准点校核该校准曲线, 因操作误差导致的曲线斜率变化不应超过一定的允许范围, 否则应重新制作校准曲线图。对一般待测组分较稳定的样品, 其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应r≥0.999, 对由于仪器精度不够, 待测组分不稳定等情况的相关系数r≥0.995。当校准曲线达不到要求, 应找出原因并加以纠正。

准确度控制。一种情况是加标准样回收控制, 检测样品的相对偏差和加标准样回收率应分别在分析方法的规定值范围之内, 另一种情况是对已知的标准样品的检测作为检测质量控制, 通过对标准物质或权威部门制备的合成标准样进行平行分析, 将测定结果与已知浓度值进行比较, 以控制分析准确度。

定期使用质控样品 (有证标准物质或次级标准物质) , 质控样品的前处理必须与待测样品同批进行, 使用同一方法同时测定, 对质控样品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应在标准要求之内。

精密度控制。对于大批量的检测样品, 用平行样的相对偏差的百分比来控制。在测定成批样品时, 随机抽取10%样品进行平行样测定, 所测定的相对偏差不得大于标准分析方法规定数值。当平行样测定的偏差不符合规定的要求时, 除对于本批检测样品重新测定外, 应再增加测定1-2个平行样, 如此累计, 直至符合要求。

4.4 检测分析后数据处理的控制。原始记录一律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在统一格式的原始记录表上填写, 不得随意涂改

如确系需要修改时, 应用双横线将错误横向划掉, 在其上方填上更改后的数字, 再在划掉的数字上盖上修改人的印章。

为确保分析数据的准确有效, 应正确记录有效数字的位数, 分析数据的位数、结果的导出等应严格按照GB8170-87《数字修约规则》要求进行。

5 检验样品的处置

样品是检验工作的主要对象, 样品状态和特性的变化对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将带来直接的影响。实验室在样品的抽取、接收、贮存、处置、流转和检验过程等各个环节都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确保样品的有效, 安全和保密。

5.1 检验样品应由综合室统一接收。

在样品接收时, 收样品员应该检查样品及其附件 (包括相关技术资料) 的完整性, 并记录样品的相关信息。必要时, 收样品员应该就样品制备方式、检验方法、检验场所、以及检验完毕样品的处理方式与委托方达成协议。

5.2 样品的唯一性标识。

收样品员负责对送检样品的唯一性标识, 样品唯一性标识由样品唯一性编号和样品检验状态组成。现场检验的样品由检验员负责唯一性标识。检测室在领取样品后, 对样品的状态应进行记录并确认, 包括是否异常或是否与相应的检验方法中所描述的标准状态有所偏离。

5.3 明确样品的检验状态。

样品的检验状态用“未检、检毕、备样”检毕样品与未检样品要分开存放, 对留样的样品应遵守检验样品的特性配备适当的环境条件和设施对样品进行防护和存贮。防止样品在处置、准备、检验过程中变质和损坏。如发现有毒有害样品, 应做无害化处理。

改进计量技术服务功能是提高服务质量和竞争优势的前提。改进服务功能, 一方面需要全员参与, 另一方面需要改善服务环境、服务设施, 提高服务标准化水平。改进和提高计量检测技术服务功能的基础是建立和完善信息接收和反馈网络, 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 出具公正准确的检测产品, 实现诚信服务, 才能让我国的计量技术机构直面入世后的全球竞争。

摘要:参本文首先从计量认证的意义进行阐述, 围绕《评审准则》的组织和管理、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人员、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检验样品的处置几个方面就认证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

上一篇:会展人才下一篇: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