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乐理

2024-07-31

公共基础乐理(精选五篇)

公共基础乐理 篇1

一、高校公共《基础乐理》教学现状与分析

(一)教学对象

高校公共《基础乐理》选修课的教学对象是在校非音乐专业学生。课程设置时间为一个学期,学生可以在就读期限内任意学期选修。每学期的课堂都是由不同年级、不同院系的学生组成。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选修该门课程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也在逐年提高。班上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同程度地接受过音乐教育,或学过乐器,或参加过合唱团,或自己组织过乐队。基础的音乐知识了解及音乐作品欣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音乐学习的需求。除了被动欣赏音乐外,他们更需要主动地参与音乐,从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中去感受、体验音乐,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应试教育下的中小学校普遍存在忽视音乐教育的现象,他们认为上音乐课就是浪费时间。对此高校公共《基础乐理》课程教学目标制定的要求也相应较低。在提倡素质教育多年以来,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断受到重视,各中小学校领导、教师都不同程度地意识到音乐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音乐课、音乐教师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重视。因此,当前大学生的音乐素质普遍得到提高,原有的公共《基础乐理》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已经不太适合他们,他们需要的是能够在主动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过程中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感受音乐。

2. 家庭音乐教育的重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普遍认识到儿童学习音乐有利于智力的开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们会主动要求自己的孩子尽早接受音乐教育,这样既提高了孩子的音乐素质又有助于孩子早期智力开发。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儿童受到音乐方面的培养,可以看出,家庭音乐教育的重视为今后大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及教学方面

高校公共《基础乐理》课程没有统一编纂的教材,各院校由任课教师自行选用教材。一般情况都选用那些大学综合音乐教材,其乐理基础知识浅显易懂。然而教科书中现有不少乐理知识的基本概念不够严谨,表述含糊不清、定义欠妥等现象出现。教材中曲例的安排中国及欧洲古典音乐几乎占95%,通俗音乐和世界各国民族音乐的内容几乎少有涉及。国际音乐教育学会提出:“所有的学习者都应该有机会参与他们自己文化的音乐,他们国家中其他文化的音乐和全世界的音乐”,“在世界的许多地区,大众传媒所传递的音乐主导着学生的日常生活。这种音乐,以及非教育机构的传递形式,并不应该受到排斥,而应该被视为音乐教育的一种潜在资源”。现行教材的内容明显已不符合国际音乐教育学会提出的要求。

在教学方面,普通高校与音乐专业院校的乐理课程有着本质上的差别。音乐专业院校的乐理课更多的是强调技术性与使用性,而普高校的乐理课程一直以来都是以普及音乐基本常识,并通过音乐鉴赏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为教学目标的。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通常采用讲授的方法,将构成音乐的基本音乐元素(如:音高、时值、强弱、音色、调式等)结合相关的音乐作品进行讲解,并将某一要素进行不同的变化,分析比较,使学生感受到不同音乐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乐理教学让学生了解表现音乐的基本材料与结构形式,从而为他们感受、鉴赏和理解音乐打下良好的音乐基础。通常担任公共《基础乐理》课的教师主要还任专业音乐教学工作,对教师而言音乐专业学生的教学更为重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花更多精力在公共素质音乐教育课程上。

二、面对高校公共《基础乐理》教学现状分析提出积极的对策

(一)改变教育观念

在今天音乐素质教育已经不能停留在原有学生音乐素质情况的基础上思考问题,而是要结合新时期的具体情况思考当前大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音乐教育不仅重视对我国民族音乐、民族戏曲、民族器乐的介绍、欣赏以及传播,更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大众性、时代性,要让音乐课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而不是出现“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的情形。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体现音乐学科的艺术性特点,以及在教学方法上的艺术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突出音乐教学的双向性、互动性、创造性。音乐教育过程中结合音乐艺术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音乐的实践活动中既传授理论知识与技能,又双向互动地进行审美交流,培养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同时我们还要善于吸收和利用国外优秀的音乐教育理论成果,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建设我国普通高校的音乐素质教育。

(二)更新教材内容

根据目前普通高校公共《基础乐理》课程使用的教材现状来看,急需组织专家、教授、学者共同研究编写适合普通高校音乐教学科学规范的《基础乐理》教材。教材亟待增加的内容有:

1. 世界民族音乐。

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音乐教育同样也要加快与世界音乐文化的融合进程,与国际接轨形成多元共存的开放性的音乐文化发展格局。具体在普通高校公共《基础乐理》教材中,可考虑在不同的章节适时渗透、补充世界民族音乐的相关内容。在节奏节拍的教学内容中,除了一般的进行曲、圆舞曲节奏型以外,还可加入古巴的哈巴涅拉舞曲节奏型,作为“狂欢节音乐”而闻名于世的桑巴节奏型,以及发源于阿根廷的探戈舞曲极富特色与个性的节奏型。有关切分节奏,还可增加一些爵士乐的常用节奏形态。在教材中增加世界民族音乐,对音乐教育面向世界全方位地开放、追求多元化音乐教育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 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传承于传统音乐,但在电子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关于一些电子乐器 (如电吉它、电贝司、电子合成器、电子琴、架子鼓等) 的记谱方式有些已经与传统的记谱方式有了很大的不同。同时有关爵士乐、摇滚乐所表现的音乐风格 (如起源于美国黑人的布鲁斯音乐) 在音阶、和声、记谱等方面的常识,在我们现有的普通高校公共《基础乐理》教材中是看不到的。因此,我们要根据当前社会的需要,适时地将这些内容补充进来,让学生们在音乐课上所学习到的知识与他们平时生活中接触的音乐能够有紧密联系。

(三)创新教学方法

1.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教学方法。

专业音乐教育与普通高校音乐教育都具有各自的规律所在。在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必须对教育观念、教学结构及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目的,除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外,更应该强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探索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新的特点和规律。

2. 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法。

电脑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电脑技术在音乐记谱方面的应用已经显示出越来越多的优越性,因此,在普通高校公共《基础乐理》课程教学中也应将电脑技术的应用作为一个新的课题加以开发利用,并实施到教学中来。目前更多音乐创作软件的开发使得应用电脑进行音乐创作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帮助学生运用电脑技术进行音乐的记谱和音乐的简单创作,也就成为当前乐理教学的责任和义务。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很好地使学生大脑与听觉、视觉、触觉之间建立相应的联系,达到对音乐声音音响的整体感悟。因此,它对于激发学生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评价,加深学生对新授知识的理解有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3. 适当运用音乐美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在普通高校公共《基础乐理》课程教学中适当运用美学的知识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从审美的角度感受到音乐的美。这不仅不会影响《基础乐理》的正常教学进度,反而还会因为一些基本的音乐美学知识的融入,给乐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带来极大的新鲜感,并且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基础乐理必要知识的同时,还了解到音乐美学的一些基本规律。因此,在普通高校公共《基础乐理》课程教学中适当地运用音乐美学知识有助于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提高。

(四)组建专门师资队伍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有许多与师资培养的方向、重点、数量有关。因此,加快建设专门的师资队伍已是当务之急。我们要开拓多种渠道,运行各种形式,使不同层次的音乐教师进修、提高;要成立专门的教研室,加强对音乐课程的研讨和交流,使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能够形成结构合理的、有较高音乐理论水平和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

总之,我国高校公共《基础乐理》教学不符合当前大学生音乐学习需求的现状是由多方面的问题造成的。因此要从根本上认识问题所在,通过对学生、教材、教学方面的比较分析找出原因,针对现状作出积极的教学应对策略,促进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摘要:音乐作为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以及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中起着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多年来音乐素质教育的发展, 高校《基础乐理》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大学生音乐学习的需求, 本文通过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符合新时期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要求的积极对策。

关键词:音乐素质教育,普通高校,公共基础乐理,教学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2]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刘沛译.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的“信仰宣言”和“世界文化的音乐政策”.

[4]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专辑,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1998.

[5]施咏.“21世纪音乐教育对乐理教学的新要求”.《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季刊) , 2002.6, 第21卷, (第2) .

[6]李本.基本乐理若干问题刍议.《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9, (1) .

公共基础乐理 篇2

关键词:音;乐音和噪音;乐音的性质;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150-02

《音》这节课的内容包含音的产生、乐音和噪音、乐音的性质三个方面的内容。根据新大纲要求教师要整体把握教科书的原则,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从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音》这节课选自教材第一章第一节。本节课分三个学习内容分别是:音的产生、乐音和噪音、乐音的性质。本节课它是迈进乐理课程学习的第一步,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作用,它贯穿了乐理课以后的整个教学,也为学生进一步顺利学习《视唱练耳》、《声乐》、《钢琴》等课程打下基础。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可以把教育教学目标定制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中包含让学生了解音是怎样产生;掌握什么是乐音、什么是噪音,乐音和噪音区别;还要熟练掌握乐音的四种性质。

2、根据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理念改革的要求,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音乐专业的特点,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将来实际教学工作中。

3、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这样的情操是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情感目标。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从而领会音乐四个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根据以上三个目标,把乐音的四种性质这一知识点作为本节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因为本节课是迈进乐理课程学习的第一步,在此之前有部分学生没有任何相关的基础知识,所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比较欠缺,而且乐音的四种性质在音乐表现中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音高和音值尤为重要。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所以把乐音的四种性质做为重点同时也作为难点。

二、教法分析与学法分析

因为多媒体制作的音乐课件动静结合,神形兼备,学生更容易理解,所以可以采取情景教学法;根据学生素质的差异,理解能力的不同,接受能力的不同,为使学生即能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所以又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基于乐理课的特点还可以采用弹唱法、示范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因为学生年轻好动思维活跃,所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形成自主探索、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整节课的设计者和引导者。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教学过程分设计一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激发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课堂氛围、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在声音影像一体的课堂氛围中导入新课,音是怎样产生的,告诉学生音是一种物理现象,是由于物体的振而产生。通过对两段不同题材的音乐进行欣赏和体验,使学生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获得喜悦,从而对乐理产生兴趣,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课堂。

第二个环节讲授新课,利用教法克服重点和难点。在第二个知识点乐音和噪音的学习上,学生容易混淆两个概念,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乐音和噪音,可以弹奏一段钢琴曲,同时准备三角铁、小军鼓、木鱼等打击乐器进行对比式教学,学生利用听觉听出哪些是音高明显的乐音,哪些是音高不明显的噪音。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接下来让学生观看两段打击乐器演奏的视频短片,看视频之前教师提出以下问题:找出有哪些打击乐器?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噪音与乐音乐器是否同样重要,是否存在谁优谁劣?学生看完后再进行分组讨论、回答问题,然后由教师总结、补充、扩展。为了完成情感目标同时融入情感教育,告诉学生在我国戏曲音乐里,打击乐器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在世界音乐文化中独树一帜,是值得我们很好地研究和学习的。

本节课第三个知识点是乐音的四种性质,它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更好讲清楚这一点内容,可以加入弹唱法。为了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让男生和女生分开演唱同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儿歌《两只老虎》,教师弹钢琴作伴奏,通过唱一唱、弹一弹、打一打节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到男生与女生音色的不同,男生演唱时声音力度强于女生这就是音量不同,女生唱的速度偏慢男生唱的速度偏快这就是音的长短也就是音值不同,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女生唱歌时音域高一些而男生音域低一点这就是音高的不同,这样就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和掌握了乐音的四种性质。为了进一步领会乐音四个性质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根据学科与专业有机结合的原则,让学生了解神门是音乐活动,学以致用,采用一段奥尔夫音乐教学的视频,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第三个环节巩固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完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本着以培养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这一目的,将知识目标进行巩固延伸,也就是专业能力的训练,与将来教学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让学生利用乐音和噪音的知识,自己设计一节以环保为主题的社会活动课。目的是让其感受噪音和乐音的区别,知道噪音的危害。让学生们知道噪音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减少噪音。同时激发学生营造安静的环境,初步环保意识。

以音樂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乐理基础课程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年

[2]马俊燕.民族音乐文化在教学中的解读与实践 [M].教育学报,2013年,(3)

[3]张大均、郭成.课堂教学设计..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4]熊和平.后理性主义的教学观及教学论意义[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7)

[5]李德林.教学理性探究[D].硕士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公共基础乐理 篇3

一、历史上我国高校基础乐理教材的发展与改革

1.上世纪中叶, 我国高校多采用前苏联的音乐教材及其教学体系。前苏联的音乐教材理论和体系系统具有科学性、广泛性、准确性和系统性等特点, 比较符合我国当时的音乐教育需求, 所以,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采用其系统性的教材理论系统, 并将其翻译了很多版本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斯波索宾的《音乐基本理论》) 。这些音乐教材对我国当时的音乐教学的发展, 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到上世纪60年代, 我国高校音乐教材编撰的自主性意识不断增强。相关艺术家和学者逐渐发现“本本主义”式的照搬西方的音乐教材理论体系, 不仅不利于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更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具有我国特色的音乐教学体系的形成。之后, 我国在吸取西方音乐教材精华的基础上, 编撰了大量能够反映我国民族风情的高校基础乐理教材 (其中李重光先生的《音乐理论基础》就最具代表性) 。这些新编的教材与之前的教材相比, 具有以下优点: (1) 增加了有关我国民族音乐特色的教学内容, 更容易是我国的音乐教学体系具有中国特色; (2)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用先进的乐理基础理论指导音乐教学, 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更新理论知识; (3) 在教材内容设置方面, 避免了过于难、偏的教学内容, 以通俗易懂的教学内容为主, 开展由浅入深的基础乐理教学。这些教材的改革, 有利于同时期我国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

3.20世纪末至今, 我国高校基础乐理教材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改革后的基础乐理教材, 在重新论述 (以文化、哲学、美学等新视角论述了我国传统的音乐理论) 具有我国文化特色的基础乐理知识理论的基础上, 更加加强了对我国音乐文化知识的全面学习。 (如:杜亚雄撰写的《中国传统乐理教程》, 将乐理研究延伸到音的属性、音调大小、节奏等不同层次, 为音乐的深入学习提高了很好参考价值;施咏著的《基本乐理的文化视野》对基本乐理的学科划分、课程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等问题提出新的看法等。)

二、我国高校基础乐理教材改革的发展现状

尽管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 我国高校基础乐理教材就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其教材体系也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但是在高校基础乐的教学过程中, 仍然呈现出一些关于教材编撰方面的问题。

1.传统的基础乐理教材缺乏针对性, 其可行性较差,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基础乐理教学的有效进行。乐理教材在内容上也需要增加我国民族乐理方面的内容。另外, 在高校实际的乐理教学过程中, 还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 教学内容缺乏新颖性等问题。时代的发展, 要求高校的乐理教学理念必须不断的发展和创新, 来满足现代化的教学要求。

2.当前, 乐理教材存在繁多、乱杂等问题, 其乐理知识内容缺乏条理性、全面性和实用性, 使得基础乐理理论体系混乱, 不利于高校基础乐理教学高效性的实现。要改变这一状况, 就必须提高基础乐理教材编撰者的职业技能和道德素养。

3.我国高校教材的管理制度的改革, 为高校教育的改革创造了比较有利的条件, 但是其在活跃教学改革大潮和图书市场的同时, 也给我国高校基础乐理教材改革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高校教材管理发展的市场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一定程度上成为教材改革的瓶颈 (由于是实体经营, 经营主体、经营方式灵活, 而教材、图书市场正处于改革变化之中, 缺少有效、规范地监督机制, 一些实体或个人为了追求经营效益, 谋取实惠, 必然会采取不法手段, 进行违规操作, 违法经营, 诸如盗版翻印、偷税漏税、行贿诈骗、损公肥私等) , 这种愈演愈烈的情况, 加大了高校教材、图书采购和管理的难度, 也给正常的高校乐理教育带来了公害, 直接影响到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的加快。

三、我国高校基础乐理教材的改革前景及策略

教育改革的大潮, 不断地推动着我国高校各项改革事业的发展, 我国高校基础乐理教材的改革也必须加快步伐。

1.教材走向多渠道经营, 责权利三位一体, 通过加大教材选用、计划、采购和发放环节的管理力度, 最大限度地降低损耗、减少报废。向管理要效益, 既能够为学校挖掘潜力, 开源节支, 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活力, 又要发挥人才优势, 减轻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带来的内在压力, 使人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改革所带来的新成果。竞争机制的引入, 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原体制下的机关工作作风, 提高了工作效益, 加强了服务质量, 同时为教材质量和课前到位率的提高, 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教与学的过程, 是有效的教授与学习的结合。高校基础乐理教材的编撰, 要符合高校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在教材的编撰过程中, 我们要坚持由浅到深、先易后难的原则, 在教材中首先讲解概括性的、比较通俗的概念性知识, 再对各个知识要点进行详细的介绍。 (“如:童忠良著的《基本乐理教程》, 按音程、大小调式、民族调式、和弦等顺序进行编排, 先学习音程的知识, 再学习大小调式, 不仅加深对音程的认识而且有助于对大小调式的色彩与区别有清晰的认识;在民族调式学习后学习和弦, 不但掌握了和弦的功能和意义, 还加深了对音程在和弦中、和弦在调式中的应用和理解。”)

3.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趋势, 决定了高校基础乐理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教材编撰时, 在对原有的传统基础乐理理论知识进行筛选和系统化的基础上, 增加现代音乐元素 (如, 融入现代乐理概念的现代乐理知识, 如和弦、调式、音阶以及五线谱的速读法等等) , 来满足人们对音乐的需求。

4.音乐各个科目的学习并不是相互独立的, 它们相互制约和发展。高校学生通过对音乐知识的全面、综合性的学习, 来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和专业技能。所以, 我们在编撰基础乐理理论知识教材时, 不能局限于基础乐理知识的讲解和阐述, 还要适当地加入相关的音乐科目学习。如, 乐理知识与视听练耳的学习密不可分, 学生学习基础乐理理论与发声、钢琴弹奏等实践活动相结合, 才能将各种音乐知识融会领悟, 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音乐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任志琴.要加强视唱练耳学科和理论建设[J].交响, 1995.

[2]马东风.中国乐理学科的历史进程[J].中国音乐, 2005, 1.

[3]罗樱.基本乐理教学初探[J].北方音乐, 2011, 7.

[4]韩宝强.欧洲基本乐理与民族音乐学[N].音乐周报, 2002.

[5]梁莉.浅谈音乐课程综合理念的本质与实践模式[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上册) [C], 2006.

[6]武素霞.关于基本乐理中几个概念之探讨[J].大众文艺, 2011, 16.

[7]李敏芝, 陈维.论建构主义理论下的音乐教学[J].价值工程, 2011, 25.

公共基础乐理 篇4

一、幼师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现状

1.幼师生音阶意识和音准概念模糊,音乐学校基础薄弱

当前,由于招生形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部分学校的幼师专业大量扩招,而大部分幼师生的学习基础较差、文化素质偏低。这种现象给幼师乐理、视唱练耳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性,促使幼师音乐专业教学变成了开发式、普及式的基础教学内容。其中,通过全面分析幼师乐理、视唱练耳的课堂教学情况,大部分学生都无法准确把握音阶,难以准确反复唱准同音和上下行的三、四、五、六度音程。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部分幼师生的半音阶分辨能力较弱,调性反应迟钝,以及部分学生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频繁转换音调,找不到起始音高,以至于无法把握基本音调的音高关系,无法分出音的高低变化。

2.简谱教学重视程度较低,教学目标脱离实际

简谱具有简明、易学的特点,受到了广大音乐专业学生的喜爱。但是,这种简单的记谱法到目前为止也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只是简单作为“双谱”教学中的补充学习内容,教学时间和基本练习的机会较少。同时,还有一些音乐专业的老师错误地认为简谱不适合应用于幼师音乐专业教学过程中,幼师生只适合学习五线谱等知识。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偏颇。因此,从这个角度能够看出当前幼师五线谱的教学目标设定忽略了简谱存在的社会环境,而没有创设良好的简谱识谱能力,便会增加学生学习五线谱的难度,导致学生经常出现记谱和识谱错误,从而难以提升幼师生的专业能力。

3.教学内容编排不合理,教师指导无从下手

在当前幼师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过程中,其在第二单元便出现了一个升号G调、两个降号b B调和三个降号b E调,属于高低谱号变化的视唱练习内容。这些教材内容在编写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具备系统性、逻辑性和实用性,尤其是针对基本调C调的音位识读,无法达到强化练习、巩固内容的目的,从而无法提升幼师生的识谱练习能力,严重影响了幼师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b B,D,G,F,E,b E,A,B,#F,#C等具有调号各调的首调唱名音位与自然音阶的关系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导致学生无法分清楚中央C(do)调与各个首调主音DO,无法准确视读固定调唱名音和首调唱名音位。这样,幼师生在一遇到有调号的基本练习内容时则不知道怎么找到主音(DO)的识别方法,从而无法深入了解首调唱名音位等问题,让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从下手。

二、幼师乐理、视唱练耳教学的发展措施

为了有效提升幼师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水平,教师需要在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循积极参与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以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过程中。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兴趣,不仅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大脑调动思维、深入探索知识的内动力,而且也是学生自发表现出来的一种原动力。只有学生具备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愿意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有利于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幼师乐理、视唱练耳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重要因素,而小组学习方式则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幼师的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几位学生围在一起,相互能够听到对方的视唱的声音;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发挥引导和监督的作用,这样不但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有效提升乐理和视唱练耳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分析以及表现能力,还能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乐理、视唱练耳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添加音乐欣赏环节,并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以视频的方式为学生播放乐理、视唱练耳相关知识,让学生对该部分知识有更直观的了解,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

例如,在教学拍子与节奏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国标舞的相关视频,然后引导学生在欣赏国标舞的同时,尝试以自身所掌握的乐理知识去区分音乐中的拍子类型,如拍子的强弱、节奏快慢等;或者由教师亲自弹奏或演唱。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有效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能让学生在感受音乐律动的过程中发现学习音乐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更积极深入地探索并掌握乐理、视唱练耳的相关知识,从而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强化幼师生音乐基础能力

1. 听觉训练

在幼师生的听觉训练过程中,首先应注重音阶的训练。其中,音乐作品都是由音符所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音调,所以为了全面提升幼师生的音乐素养,让幼师生能够在感知音阶和判断音阶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乐感,则需要增强幼师生的音阶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扮演着引导的角色,充分利用钢琴弹奏音阶,让学生闭上双眼静静聆听各个音阶和音符,并以歌曲的形式进行哼唱。这种方式需要每天反复训练,以便让学生能够深刻记忆音阶,从而在大脑中形成惯性。

2. 注重辨识单音和音程

在幼师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幼师生必须掌握足够的单音和音程,学会听辨和听写两项。其中,听辨是幼师音乐训练的重要课程内容,在其前期的教学过程中应准确根据难度系数采取分阶段训练的方法,从而帮助幼师生能够掌握更加准确的听辨技巧。通常情况下,大部分幼师生都尚未接受过专业化的听辨训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从最简单的单音开始,采取集体听辨、小组合作互听的教学方式展开训练,以便为之后的音程、和弦和旋律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中,为了全面提升乐理、视唱练耳中听辨的教学质量,还应该强化听辨、写、唱与记忆的有效结合,从而达到锻炼学生听觉的目的,全面提升幼师生对音乐音准的把握程度。

3. 视唱训练

在幼师生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视唱练耳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在当前幼师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音乐水准不同,音乐水平差异明显,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法让所有学生都掌握五线谱,这严重影响了幼师生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效率。针对这个问题,便需要幼师生的音乐老师充分重视五线谱的教学,指导幼师生在视唱练习的过程中必须合理地将音乐的基本乐理知识结合起来,力争在乐理知识的掌握基础上展开视唱训练,促使学生深入准确地掌握五线谱的知识。

在幼师的市场训练过程中,由于大部分幼师生无法准确掌握音准,所以应该充分重视音准教学,以便全面提升幼师生的音乐素养。其中,在幼师生的乐理、视唱练耳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出现走音、跑调的现象。这种现象如果不及时改变,长而久之则会让学生对乐理、视唱练耳内容的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甚至还会让学生感到自卑,没有勇气唱出来。因此,为了全面提升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质量,便需要根据幼师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其熟悉的旋律和音乐歌曲。例如,教师可以以《欢乐颂》这首歌曲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出歌曲的实际旋律,然后教师再以琴带唱,尽量选择一个固定的音进行反复训练。其中,可以采取小组的形式进行PK,也可以选择让学生进行个人比赛,以便发现其中音准把握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纠正。这样一旦学生熟悉了解演唱的曲目之后,便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握这首曲目的音高、节奏、音程和节拍等,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为提升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效率创造良好的条件。

4. 节奏训练

音乐作品的重要组成元素就是节奏,其也是整个音乐作品的重要骨架,直接影响着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其中,对节奏的把握是展开视唱练耳的重要基础内容。只有能够准确把握一部音乐作品的节奏,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视唱练耳的水平。一般在进行节奏训练的前期中,教师应尽量根据幼师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较为简单的节奏,并充分利用指拍发来强化训练幼师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如果音符的时值是一拍,便可以划一个对号,而利用休比符则利用逗号进行表示,以此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节奏感,全面提升幼师生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水平。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幼师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师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重视幼师生的音乐情感培养,充分激发幼师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师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课堂学习中,扎实基础,为之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音乐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锋.树立服务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乐理教学——对幼师乐理课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2,(7):114.

[2]段信东.谈“自学辅导”教学模式在幼师乐理教学中的运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4):147—148.

[3]段信东,郭兰英.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改革幼师乐理教学[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2):70—72.

[4]莫玲.浅谈中职幼师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发展[J].音乐时空,2015,(1):163.

公共基础乐理 篇5

一、乐理与视唱练耳之间的联系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它要建立在对音乐基础课的了解,例如:声乐,器乐,欣赏等等这样的基础上来进行音乐教育。所以对音乐基础的学习是不可放松的,也是最重要的。而乐理,练耳与视唱确是基础课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基础乐理是学生学习所有音乐的基础,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是学习音乐的基本能力,两者都是很重要的教学和学习能力,当我们刚刚接触音乐的时候就要从基础的乐理以及视唱和练耳开始学习。视唱练耳课是音乐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从表面上看好像是两节独立的课程,总体上看其实是即看谱即唱。 视唱是一门综合性的训练,是积累音乐语汇和音乐听觉最直接的方法之一,他除了发展听力和提高读谱能力外, 还必须利用学生内在的音感和节奏感来正确而流畅的演唱或演奏,要提高视唱的能力就必须加强听音的能力,所以视唱也是听觉训练的一部分。听觉能力是视唱练耳的一部分,即练耳部分,他分听、记、写这几种形式, 其教育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基础的学习而学会读谱,通过学习其乐理来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听觉能力,并系统的发展音乐听觉能力以及记忆能力,提高理解音乐内涵的能力及水平,从而提高学习音乐的技巧,有了这样一定的基础才能更深层的去学习音乐。基本乐理主要讲的是音乐的基础知识,其目的是主要学习例如:五线谱、音符、 节奏节拍、音程、和弦、调式调性等等这些基础的乐理知识,这是和视唱练耳密不可分的一向基本知识。所以学习视唱练耳前要对基础乐理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那个帮助我们对视唱练耳的提高。所以乐理与视唱练耳对我们学音乐的来说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

二、乐理与视唱练耳在音乐学习当中的作用

视唱练耳怎么运用到音乐的学习中,怎么运用到学习乐理当中呢?乐理与视唱练耳中联系最大的地方集中体现在节拍、节奏,音程、和弦,大调式、小调式,五声调式,转调,旋律等等这些内容当中,他们是视唱练耳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我们学习视唱练耳最基本的地方,也是与乐理联系最多的地方。

其一、节拍、节奏。节奏是一个广义词,它包括了音乐中与时间有关的所有因素,这里概括了拍子、小节、 循环周期和重音的位置。 他们在音乐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学习乐理与其他是视唱练耳之前必要的准备, 这也是最基础的学习,他们二者是必须同时存在的,也是缺一不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有专门的一项练习来巩固节奏、节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如果在节奏模仿中, 如果节奏、节拍不准确,音乐的组织性也就不稳定,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感情也就不会相同,所以音乐中给每一种节奏都起了名称,如:切分节奏,有附点的节奏,没有附点的节奏,大切分,小切分,二分节奏,四分节奏, 十六分节奏等等,有很多节奏类型,也只有学习了这些基本的节奏类型,才能听出更复杂的节奏型,例如三连音等等这样复杂的节奏。另外,在视唱练耳的教学当中, 不仅要唱、要听、要写,还要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内心节拍和节奏感,在对学生训练内心节拍、节奏感的时候, 应训练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节奏、节拍的感情表达上。 可见节奏、节拍的学习在视唱练耳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其二、音程、和弦。音程是二音之距离,和弦由三音或三音以上构成。音程在一定意义上决定和弦的性质。 如:(音程)大三度+(音程)小三度,是大三和弦; 小三度+ 大三度,是小三和弦;大三度+ 大三度,是增三和弦;小三度+ 小三度+ 小三度,是减七和弦……音程分为和声音程和旋律音程两大部分,他们都会运用到视唱练耳当中,在视唱练耳过程中有听写音程,模仿音程,首先掌握旋律音程,在掌握旋律音程的基础上在掌握和声音程。他是最简单的一种和声的效果,如果不从基本的开始训练,那和声就会非常乱,而且听着很刺耳, 不和谐,所以只有把单音和音程的基础打好了才能对和旋律进行听写与模唱。例如:以C大调的1为根音,1-3就是大音程,1-3-5就是大和弦。首先以根音为基础。 向上找大音程和大和弦就会简单的多了,我们熟悉了简单的和弦以后在找一些不同和弦的音乐,就构成了和谐的单声部大和弦的音乐。可以说音程是和弦的基础,和弦是和弦连接的一小部分。

其三、大调式、小调式。那么大调是全全半全全全半, 小调就是全半全全半全全,在视唱练耳中,大小调式运用的也比较广泛,比如在大谱表的和弦连接和单声部和弦连接中,只有先判断这段和弦是大调式还是小调式, 才能根据简单的调式写出大调式或小调式的旋律连接。 如果判断错了。那么整条和弦以及旋律连接就都写错了。 可见判断大调式和小调式在视唱练耳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四、五声调式。五声调式就是由五个音构成的调式, 而不是七个音。 五声调式广泛存在于中国古代和民间音乐中,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中国民族调式的种种变化和完整的音乐理论体系。这五个音的名称分别是:宫、 商、角、徵、羽。五声调式有五种:以宫为主音的叫宫调式。 以角为主音的叫角调式,其它依次类推。在视唱练耳中, 只有掌握五声调式的音阶视唱练习,才能唱出五声调式的旋律,才能分辨出中华民族五声调式的调式调性。

其五、转调。音乐进行中,脱离原来的调性而进入另一调性称转调。在乐曲的构成和发展中,采用不同的调式调性,而且调与调之间产生不同的接触,就产生了转调。在视唱练耳的学习中,时常会遇到转调、调式半音及半音阶联系,它们主要体现在视唱的练习中,调式变音经常出现,在和弦进行中经常会遇到从一个调转到另一个调当中,而在旋律进行中,根据音乐内容的需要, 就会采用不同的调式、调性。在旋律视唱中,我们不能单一的演唱调式,还要去试着唱一些带转调的旋律,这样才能提高视唱的水平。

其六、旋律。构成旋律包含两个要素,即旋律线(或称音高线)和节奏。在连续的旋律进行中,由于音高的走向而形成各种直线的或曲线的进行,这些进行类似画面中线条的伸展或起伏,故称为旋律线;关于音的时间方面:相继发出的不同音高的音(即旋律线)和各种音乐节奏的长短、快慢、停顿等表现职能相结合时,旋律才能形成音乐的种种句法和结构。 他是单音与节奏的结合体,给枯燥的旋律加上了音高,强弱,情感,就形成了旋律。他与节奏练习同时进行,既练习了节奏也练习了旋律。在视唱练耳中,旋律是音乐主要的表达方式, 他是由许多独立的音组成的。所以学生要加强对旋律的学习,无论是旋律的听写还是旋律的模唱,都是学习更高层次的音乐所做的铺垫,所以训练好了旋律也就是训练好了所有的节奏、节拍等方面,旋律是所有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公共基础乐理】相关文章:

公共基础公文基础知识11-22

公共基础07-15

法律公共基础05-23

公共基础管理05-18

二级公共基础06-21

试题五(公共基础)05-22

高校公共基础课程07-01

公共基础写作知识04-24

公共基础法律精讲05-11

公共基础设施07-27

上一篇:高校现代仪器分析下一篇:进口艺术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