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软件评估

2024-07-14

多媒体教学软件评估(精选十篇)

多媒体教学软件评估 篇1

关键词:护理教学,健康评估,多媒体,教学质量

护生由于之前基本没有接触临床, 所以在学习《健康评估》相关知识时感觉内容抽象, 主要是以想象学习为主, 对健康状态的评估缺乏具体的认识。为了改善护理专业课教学内容枯燥、抽象的现状,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结合学科特点, 我们在《健康评估》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 明显提升了护理教学质量。

1 多媒体教学方便教学抽象知识

课本知识内容虽然比较全面丰富, 但是形象化资料远远达不到理想教学的要求。首先, 课本中的图片几乎全为黑白线图, 如皮肤青紫、巩膜黄疸, 学生很难产生正确的感官认识, 如一氧化碳 (CO) 中毒, 患者口唇呈现樱桃红, 如果教学中采用多媒体, 则可以事先从各种专业图谱、光盘素材库和互联网上搜集大量的彩色图片, 对这些图片进行适当的处理, 充实到教材中, 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更多、针对性更强的教学资料, 使学生一看就懂, 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 有一些动态形象, 虽然课本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但毕竟“百闻不如一见”, 没有相应的动态演示, 学生无法确切理解, 如:心脏评估一直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如果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难点内容就迎刃而解。我们在制作课件时用一些模拟动画及声音, 让学生能够从课件中看见心脏是如何搏动, 心音是怎样产生的, 血液在心脏内的流向, 这样的形象教学, 则可以让学生很轻松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也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主动性

教学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非常重要的, 而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正好能够刺激和调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启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勤思考、勤动脑的学习模式。因此, 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实践中, 要多设疑问、多启发、多比较, 从而使学生思维活跃, 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 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创新教育思想。值得注意的是在多媒体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避免教学过程的程式化, 应该根据教学过程的动态变化, 灵活自如地运用多媒体软件, 不能使课堂教学演变成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演示流程, 成为教师播放、学生观看的过程, 而应该以多媒体为工具,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

3 操作演示为主, 多媒体教学为辅

教学过程是需要师生共同完成的, 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交流、共同探讨、双方互相的配合, 这样教师才能够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完成好自己教学任务, 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如果一节课45 min全部依赖多媒体教学, 这样的教学就缺乏师生间的交流, 就会使教学过程处于一种单向的信息传递模式。如:学生在观看身体评估视频后, 教师先进行操作示范, 之后让学生反复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发现学生操作中不规范之处, 即时给予纠正。这样的反复训练, 才能有效地提高技能操作水平, 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功能。

新媒体调研评估 篇2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一、新媒体广告投放的形式:

1、移动新媒体:以移动电视,车载电视,地铁电视等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移动电视节目的包装设计,来增加受众黏性,便于广告投放。

2、手机新媒体:手机媒体是到目前为止所有媒体形式中最具普及性、最快捷、最为方便并具有一定强制性的平台,它的发展空间将非常巨大。未来的两到三年内,3G手机逐渐普及,手机媒体将成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手机媒体是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大媒体之后出现的,常称“第五媒体”。“第五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即时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化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目的,以即时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体,也叫移动网络媒体。

手机广告的主要形式与特征:1.短信广告,特点,发布费用低廉,制作简单,到达率高,阅读率高;2.彩信广告,内容较为

生动,表现形式比短信广告有所增加;3.视频广告,表现形式丰富,受众接收度较高,个性化;4.嵌入式广告,如手机游戏、品牌彩铃,易被接受,不占用广告空间、时间。

手机媒体及其广告的基本特性:贴身性、高普及性、高互动性、多媒体性、无限移动、点对点传播、个性化信息、广告资源无限、互动、追踪消费地点和行为、成本低、高阅听率。

3、电子菜谱新媒体:以中高档餐厅里平板电脑、pad、ipad电子菜谱为媒体,通过高清大图、3D效果、视频效果、音频效果、超链接效果、电视节目效果来增加品牌的公众认知度,面对的受众都是高收入人群,使品牌传播达到最佳效果,充分利用时尚的概念,是到目前为止最年轻最时尚的新媒体。

4、楼宇电视广告媒体,是指安装在商务楼宇、商厦、餐厅、高层住宅等的电梯入口或电梯内壁,滚动播放商业广告的液晶电视。楼宇电视广告的传播特性有:强烈的社区终端渗透能力;高度的针对性,目标群精准锁定;信息接收的强制性;目标受众支付能力强;关高信息传播的排他性。

5、微电影、电影植入式植入式:此广告的类型,荧幕画面植入,以道具使用的手法将品牌及产品诉求点得到适时展示;对白植入,将产品名称及其特点写入对白,让演员直接口头表达;情节植入。植入式广告的优势与缺陷:优势,电影中的广告到达率高和低干扰率,广告口碑传播率高,广告成本较低,影响的广泛性、持久性及深层性。劣势: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甚至引发

反感,商品的功能或品牌的内涵受电影情节限制无法充分或正确表达,广告及其表现的品牌和产品在影片中是配角,损害了品牌形象,植入式广告增加了广告主的风险。

从广告传播过程来看媒体的新旧,以下几个方面:网络,信息化比较多元化,传播载体较新,传播范围较大,互动性明显,受众接收的时间和地点变动大;手机,信息源是确定的,传播载体新,传播范围较大,互动性、选择性明显,受众接收的时间和地点是变化的;楼宇电视、车载电视,信息源是确定的,传播载体旧,传播范围小,互动性不明显,受众接收的时间和地点变化大;网络电视,信息源是确定的,传播载体较新,传播范围大,互动性明显,受众接收的时间和地点变化大。

总结:

1、新媒体的类型:目前,热门的新媒体不下30种,如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网络电视、楼宇视屏、移动多媒体(手机短信、手机电视、手机报纸等等)、网络杂志、网络即时通信、虚拟社区、博客、播客、微博、搜索引擎、email等等。

2、新媒体的特征:1.分众性,它的传播模式是“窄播”而非“广播”,可以更有效的针对目标受众。2.互动性,传受双方有着更强的互动性,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增强。3.数字化,高科技化的内容,降低了制作成本。4.复合性,往往文字、视频和音频兼而有之。

3、新媒体的影响:新媒体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的影响,促使

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制定出相应的法规,来监督和管理新媒体广告。需要制定相关法规来制止虚假广告和不正当广告竞争行为。针对某些烟草企业借互联网广告管理漏洞做广告,应引起重视。

4、新媒体对广告行业的影响:新媒体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对广告主而言,可供选择的广告投放媒介载体变多了,广告主的传统的品牌传播概念也应该做出相应调整。1.根据产品或服务特征,以及目标消费者特征,选取合适的媒体载具和广告形式。2.利用新媒体广告,有助于整合营销传播,提升广告传播效果。虽然新媒体的出现吸引了部分广告,但目前还不至于对传统媒体构成威胁。因为新媒体广告可获得门槛较之传统媒体高,而写字楼楼宇液晶电视广告,针对的只是一些典型的小众--写字楼的上班族、白领等。此外,传统媒体广告与新媒体广告可以互相补充,完成广告主的整合传播计划。

如何评估电视媒体影响力 篇3

电视媒体的收视评价体系也在经历了覆盖率、收视率、满意度的评价体系之后,来到了将更为客观、全面,并且细分的“影响力评价体系”阶段。中视金桥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专业的媒介研究服务。此次公司媒介研究中心通过对多位业界专家意见的整理,及长达半年的专业研究和探讨,创立和提出了一套“电视媒体影响力评估模型”。该模型以电视频道为研究对象,对电视影响力的判断标准和层级划分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通过探讨形成的评价体系进行电视媒体传播价值的分析,将电视媒体进行有效归类。为电视频道建立一个清晰的、有据可循的影响力划分办法,使电视频道发现自身的优劣势,,并为广告主提供超越收视率评估的影响力评价体系。

首先要明晰的是媒体影响力的概念,它是文化活动者以一种大众所喜爱的方式左右其观念和行为的能力。电视媒体影响力,一般定义是指电视通过信息传播等方式,左右社会大众观念和行为的作用力。狭义的媒体影响力强调对受众思想和生活形态的改变能力,对社会人文环境的促动,对社会特定阶层产生的精神号召力,甚至引领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一、媒体影响力评估办法

媒体影响力= 媒体影响受众的能力+受众影响社会的能力

该电视媒体影响力评估办法特点,是区别于以往的影响力评估方法,它将从“媒体影响受众的能力”和“受众影响社会的能力”两个层面进行评估。并赋予了评估体系更加严密、更有逻辑性的评估方法与角度。该“电视媒体影响力层级划分”创新性的把电视媒体进行了分类,以媒体影响受众的能力和受众影响社会能力的合力来划分媒体层级。通过各层面多项考核指标的建立,实现了相互独立的评价,是对以往评估方法的开创和发展。

二、建立影响力评估指标

(一)媒体影响受众能力评估指标建立及标准

媒体影响受众的能力主要由“频道层级”、“资源实力”等5个指标构成。

频道层级,指频道产生时所拥有的“媒体出身”,由高往低依次有国家级、省级(境外媒体)、市级、县级等,它一定程度决定频道的定位与发展潜力。

资源实力,指媒体所能达到的讯息的掌握程度,以及本身所能占有的媒体经营投入所需的经济、政治、人力等资源,从而保障了节目的制作能力及内容权威度等。例如对国际事件、国家大事的新闻发布权的掌握、自主创办栏目的能力、是否具有直播能力、高速获取独家信息及运作大型节目及制作的能力等。

受众规模,受众规模分为全球规模、全国规模、地区规模、省级规模、市级以下规模等地区观众。

受众忠诚度,观众越依赖频道所传达的基本资讯来源、思想和觀念,说明其受众忠诚度越高。

内容公信力,频道在观众心目中的可信赖度越高说明其传播的内容公信力越强。

形象代言力,频道所拥有的明星栏目及明星主持人的数量多少决定了其形象代言力的高低。

影响深度,指媒体影响受众能够到达注意、记忆、理解、态度、行为的哪个层面。影响到受众的行为层面被认为是媒体的影响深度达到最高水平。

(二)受众影响社会的能力评估指标建立及标准

“受众影响社会的能力”主要由“决策力”、“舆论力”和“消费力”3个指标构成。

决策力,指受众拥有对所在组织的话语权,组织资源大小决定受众的社会地位及组织决策力。通常指在组织当中拥有较高地位,处于决策层、领导地位的人。他们一般由政府官员、企事业单位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舆论力,一般来讲,学历愈高、知识愈丰富,对社会舆论影响力就愈大,往往成为社会中的“意见领袖”。特指那些文化水平较高,有舆论话语权的人,如作家、记者、大学教授、专家等。

消费力,受众的收入水平、经济资源的大小决定受众在社会中的购买力和消费力。此类人群多拥有较大量财富,如商人、企业高层等。高消费能力人群注重生活品质的提高:拥有知名银行的VIP卡;购买知名国际品牌的产品、拥有别墅和高级汽车等。

以职业为主要指标:干部、私营企业管理者集中度在100以上;以性别为次要指标:男性集中度在100以上,被认为观众决策力高。以文化程度为主要指标:大专以上学历的集中度在100以上;以年龄为次要指标:在25~64岁之间者集中度在100以上,被认为观众舆论力高。按照个人月收入计算,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观众集中度超过100;个人消费水平处于中度消费以上,即被认为观众消费力高。

进一步分析单项指标当中具备高水平,拥有该项指标的高能力的受众所具备的消费力倾向。得出掌握高决策力的人群,同时掌控着组织(政府、企业等)的大型采购权,如包括生产设备、软件系统、金融服务、通讯及物流选择等等。拥有高舆论力者,掌控着绝对的话语权,能够引导各阶层的消费倾向,在消费行为中具有模范和表率作用;同时也是品牌内涵的理想灌输者和理解者。具备高收入、高消费能力者,本身具有直接消费决策权,其对汽车等中高端产品、奢侈品的消费贡献最大,占据社会消费的主导位置。

三、模型的使用与评估方法

指标划分等级体系——量级评分法

每项指标设1~5个等级的水平。对每个层面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分,将所得数值进行简单平均,即可看出本层面的总评分,我们设定3分左右为中、3分以上为中高、3分以下为中低。赋予两个层面不同值的权重系数:媒体影响受众的能力权重系数为60%;受众影响社会的能力权重系数为40%。媒体的影响力水平 = 媒体影响受众的能力得分×60% + 受众影响社会的能力得分×40%。

下图1、2分别为媒体影响受众的能力各项指标及受众影响社会的能力各项指标评分结构图。

四、电视媒体影响力层级划分

按照指标评分等级体系计算得出的媒体影响力水平,可以将电视频道划分为四个不同级别。分别为:第一矩阵媒体——媒体影响受众的能力高、受众影响社会的能力高、综合评定媒体的影响力水平高;第二矩阵媒体——媒体影响受众的能力低(中)、受众影响社会的能力高(中);第三矩阵媒体——媒体影响受众的能力高(中)、受众影响社会的能力低(中);第四矩阵媒体——媒体影响受众的能力低、受众影响社会的能力低。这四个不同层级矩阵的媒体代表着不同的频道影响力范围。各矩阵媒体作为传播内容渠道的同时,也兼具广告传播载体的角色,因此针对不同广告传播需求的广告主,应选择与之适配的广告传播载体,即特殊的媒体矩阵。(如图示)

五、媒体矩阵与广告传播的适配性

依据处于不同矩阵的媒体影响力特点,分析该矩阵媒体所能影响的受众类型,判断出不同受众的消费需求,因而针对性传播的广告消费导向将与频道特有受众特点相吻合。从而使得目标受众需求与传播内容相匹配,实现广告传播价值的最大化。

以第一矩阵为例,第一矩阵中媒体影响受众的能力高,具有较强的媒体说服力;受众影响社会的能力也高,他们在决策力、舆论力、消费力各方面均处于高水平。这意味着处于该矩阵的媒体受众在社会较高阶层、集体、组织当中拥有多方面的决定权。因此针对第一矩阵媒体的特点,在该类媒体当中适合传播的广告内容包括:集团消费品、生产原料设备及服务;中高端产品,如汽车、金融保险、奢侈品;品牌权威形象建立;营销渠道传播支持等等。其他矩阵依此严密分析得出不同的广告传播适配内容。详见图释:

六、电视媒体影响力层级划分实例应用

以中央四套(CCTV-4)为评估对象,首先对CCTV-4影响社会的能力各指标进行评分。CCTV-4媒体影响受众的综合能力评分为:4.14分;再对媒体受众影响社会的能力各指标进行评分,媒体受众影响社会的能力评分为:4分;再分别依其加权指数最终得出CCTV-4的频道影响力得分为:4.09分。按照4分以上得分表示媒体影响力为佳的原则,得出结果: CCTV-4拥有绝对高度的媒体影响力,属于第一矩阵媒体范畴。因此中央四套适合作为集团消费品、生产原料设备及服务等;中高端产品,如汽车、金融保险、 奢侈品等;品牌权威形象建立;营销渠道传播支持等传播需求的传播阵地。

七、媒体影响力与广告传播价值

高影响力的媒体将在五个方面深刻影响着其播出广告的传播价值:

1. 高影响力媒体有助于品牌树立在行业中的权威地位与在消费者中的良好公信力;

2. 高影响力媒体产生的“媒体光环”可以提升广告的可信度;

3. 高影响力媒体可以通过有影响力受众对广告信息的人际传播,实现二次传播,扩大了广告的影响范围与规模;

4. 高影响力媒体可以使品牌信息直达社会“意见领袖”或“舆论 领袖”,直接促进品牌及产品消费,使广告投放“事半功倍”;

5. 高影响力媒体可以使深度品牌信息与品牌内涵更容易被受众所理解和感悟,而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

多媒体教学软件评估 篇4

但是,如何有效地评价本校的多媒体教学效果,目前,还没有一套较为完善的评价方法,致使有些高校一味追求先进硬件设备、较高软件版本,与其他学校盲目攀比,造成了大量资金和精力的浪费。鉴于以上问题,考虑到多媒体教学效果评价因素的不确定性,引入区间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估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价多媒体教学效果,为高校多媒体教学效果的评价提供依据。

1 相关理论

1.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1977年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tty提出的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其基本思路与人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思维、判断过程大体上一致。首先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分析问题,其次是运用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建立判断矩阵并作一致性校验,最后计算权向量并排序。

1.2 区间层次分析法

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成对比较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复杂性,往往会出现不确定的主观判断,这时可采用区间数来代替点值进行描述。这样,就产生了区间层次分析法(Interval AHP,IAHP)。例如对多媒体教学效果而言,教学课件制作的好坏对其的影响,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评价,但是综合得到的结果如果是介于“一般重要”和“明显重要”之间,那么就可以用区间数[4,5]表示,更符合实际。

IAHP是用区间数代替点值构造判断矩阵,然后对其进行一致性校验,再通过区间数矩阵和向量计算得到区间数权重并排序。可见,IAHP步骤从形式上和AHP基本一致。

2 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模糊评估模型

根据模糊综合评估的公式,即:

由公式可知,准确计算出指标权重W和模糊矩阵R是教学效果评估的关键。通过I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然后由模糊综合评判法构造模糊矩阵,最终根据公式1计算出结果,步骤如下:

2.1 建立层次结构

层次结构的建立是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将其包含的因素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由于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信息传播过程,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要保证学习者能顺利进行学习并且取得成功,其直接影响因素主要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所以,我们确定了层次结构的目标层即多媒体教学效果综合评价,中间层即四个一级指标和最低层即十五个二级指标,如图1。

2.2 形成判断矩阵

建立层次结构后,要得到各个指标因素的权重就需要构建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值反映了人们对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一般采用1-9及其倒数的标度方法将专家两两比较的定性描述进行量化。

区间判断矩阵符合以下构造原则:A=(Aij)n×n为区间判断矩阵,其中,元素aij表示第i个与第j个因素间的相对重要程度,用[aij,bij表示,满足:

2.3 矩阵的一致性校验

在多媒体教学效果评估中,由于客观因素的复杂性和统计数据的不完全性,对指标的认识难免带有主观片面性和模糊性,例如出现“A比B重要,B比C重要,而C比A重要”的判断是违反常识的,这样的判断矩阵可能导致决策的错误。因此,必须进行区间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首先按照定理把区间数判断矩阵转化为一致性数字矩阵。

定理:设区间判断矩阵,取:

则称M=(mij)n×n为满足互反性的一致性数字矩阵,令M的权重向量为W=(W1,W2,…,Wn),其中:

然后采用AHP判断矩阵中的一致性检验方法,具体步骤见文献[1]。

2.4 求解判断矩阵权重

在区间层次分析法中,判断矩阵中的元素均为区间数,求解区间数判断矩阵的算法有区间特征根法(IEM)、区间数广义梯度特征向量法、迭代法、构造互补矩阵法等多种方法。该文采用IEM,步骤如下:

1)对给定的区间数判断矩阵A=[A-,A+],求A-,A+的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具有正分量的归一化特征向量x-,x+;

2)由A-=(aij),A+=(a+ij)计算k,m,其中:

3)权重向量

可以看出,得到各因素的综合权重后,为选择最大影响因素,可以用中心区间的形式表示上述区间的矢量,其中m(Ai)=(kxi-,mxi+)/2。

2.5 模糊矩阵的确立

模糊矩阵的构建是指对底层各个指标计算其隶属度。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底层指标评估标准不同,因此,需利用模糊隶属度函数进行模糊化处理。设评价等级论域为B=(b1,b2,…,bj),采用模糊统计方法计算底层指标的隶属度,并得到相应的模糊向量(rij)n×5,形成底层指标的模糊矩阵R,其中rij为第i个指标对应第j个等级的比例,表示该指标与相应等级的隶属度。

3 算例分析

以河南中医学院《网页设计与网站规划》课为例,用上述方面进行评估。首先构造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然后以多媒体教学效果中最低层对中间层为例,选择2位学生、2位同行教师以及2位教学管理者共6位作为专家,将专家的打分求平均,然后根据区间数判断矩阵的互反性,构造的判断矩阵U1、U2、U3、U4如下:

中间层与目标层之间判断矩阵的构造方法一致,根据上文中提到的检验矩阵的一致性方法进行一致性校验。运用IEM求解区间权重,最终利用中心区间的形式获得点值权重。

建立评语集B=(b1,b2,…bj){优、良、中、差},然后对底层指标进行单指标评估,根据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构建模糊化向量,从而形成各要素低层评语模糊矩阵Ri(i=1,2,3,4)。再应用公式1计算出各要素的二级模糊向量,如表1。最后经过两级模糊运算,得出多媒体教学效果评估结果,如表2。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此次多媒体教学效果为:优。从综合评估结果可以看出一级因素级中学生、教师、教学课件都为优秀,但是支持维护的评价结果为良,这样致使多媒体教学效果的下降。由此可以得出,学校重视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构建和维护工作,符合实际情况。

4 结论

该文引入了区间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多媒体教学效果的评估。采用区间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权重,能够很好的处理专家在评判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同时结合使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来处理不精确的信息,使评判结果更符合实际的多媒体教学效果,更为科学合理。通过对实例评判结果的分析,表明利用区间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多媒体教学效果的评估是可行的,这也为以后高校建设多媒体教学环境和教师多媒体教学效果的评估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峰,胡艳连.模糊综合评判和层次分析法在高校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5):10-13.

[2]孙佩红,唐磊,李兴旺.多媒体教学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3(8):41-44.

[3]张静.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高校“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方法[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23):101-103.

[4]李涛,傅晓梅.高校多媒体教学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15):102-103.

[5]郭海丽.层次分析法在对高职教师教学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2):25-27.

[6]高建山.基于IAHP与模糊综合评价的读者满意度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10,1(12):122-125.

多媒体教学软件评估 篇5

这个问题真的很难解决,以至于我有时候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就会混淆问题的概念:对于社会化媒体来说,是无法统计数据、还是无法计算ROI?所以有时候要提醒自己:虽然解决不了问题,但也不要曲解了问题的本质。

社会化媒体的原始统计数据并没有那么复杂和难以获得:数据不会太少,只会太多。需要注意的是,在记录数量的同时,必须同时记录他们的种类、来源和其它可能的附加数据。

ROI只是一道算数题,计算一下投入和产出,再把它们比一比就可以了。也许这谁都知道,所以有时候拿到各种各样的统计数据,就会迫不及待的把这些数据塞到这道数学题里面,

结果搞得自己一头雾水不说,最后很多时候还要自己杜撰一个结果,然后绞尽脑汁来凑数字。

其实社会化媒体评估的难点,是在统计和ROI之间的那段距离:数据如何筛选、整理;如何评价和计算不同来源的数据的营销价值,如何对这些营销价值加权和汇总,如何确立明确的的营销目标来衡量可计量的产出……

不过首先要记得,在解决这些困难之前,统计好你的数据。网页访问数量、评论数量、注册数量、反向链接数量、搜索引擎提及数量,对这些数字不屑一顾,不会对社会化媒体营销带来任何好处,反而只会让人更加迷惑。这有点像以前在中学里面解答数学或物理试卷的最后一题,如果直接写答案上去,即使猜对了结果,也不会给你满分。从已知条件开始按部就班,才可能有更大收获。

多媒体教学软件评估 篇6

收视率以及其他衍生的媒介指标等都是从定量的角度对媒体价值做分析,但因为目前市场研究机构对收视率的调查仅能反映抽样样本的性别和年龄,还无法涉及到收入、职业、生活观、消费观、媒体接触习惯等方面的信息,因此,如果在对媒体进行定量评估之前不先做出合理的定性分析就有可能会做出错误判断,导致传播投资的损失。

例如,假设某一电子产品的目标人群主要特征是:广东省、年轻男性白领、高等教育水平、收入中等偏高。确定了目标消费者以后,在传播方面就要去分析这些目标人群更集中在哪里,然后用最少的成本去跟他们做沟通。

首先,从广东各省级电视频道的观众性别特征看到,南方经视频道(TVS—Ⅰ)在省级频道中男性化特征最为明屁;其次,在职业和教育程度方面,南方经视频道对于该产品目标消费者的倾向性很高。再次,南方经视的观众在个人收入方面更偏向于中高收入水平。

通过以上几个角度的分析,我们对广东省各频道在人群定位方面有了比较清晰的定性认识,且可以看到该电子产品的目标消费者比较集中在南方经视(TVS-Ⅰ)频道,最后,我们看到,南方经视(TVS-Ⅰ)在18~35岁男性人群的收视排名在所有频道中处在第三的位置上,考虑到该电子产品的目标消费人群与这个频道受众的高度一致性,假如每点成本有竞争力的话,那么南方经视就是适合该电子产品做电视传播的理想媒体。

媒体从量化评估到质化评估 篇7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量化”, 指的是目标或任务具体明确, 可以清晰度量。根据不同情况, 表现为数量多少, 具体的统计数字, 范围衡量, 时间长度等等。媒体的量化评估就是测量媒体的内容与受众的接触率。以广播为例, 这些年, 为了体现自身影响力, 都要以不菲的价格从权威调查机构购买收听率、市场份额等量化指标, 而广告客户也习惯性地将此类量化指标作为广告投放的直接参考物。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 媒体生存需要客户的广告投放, 客户的投放欲望直接取决于量化数字, 媒体生产的所有内容都趋向数字指标的最大化。

经过十多年的运行, 我们发现, 媒体单纯的量化评估虽然很直观、可参考性强, 但是的确也存在弊端。内容制作者为了追求量化指标的提升速率, 只是一味迎合受众的口味, 而忽视了媒体引领、引导、协调受众健康价值取向的责任。体现在内容本身就是大量娱乐化、同质化, 甚至低俗化、庸俗化、媚俗化的节目的出现。就连一向被认为是高端模板的访谈类节目都变得格调越来越低, 节目话题多数聚焦于名人艺人的隐私、情感、绯闻等, “以猎奇为动机, 以窥私为目的, 以隐私为依托, 以媚俗为结果”成了这类节目的生存法则, 传播和讲述严肃话题的生存土壤迅速被侵占。

当今世界, 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 文化的引导力在这一时期更加凸显。媒体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 其表达内容的充实、节目思想的提升、传播形式的创新, 都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要求和考量标准, 不能再一味追求指标数字而忽视节目质量, 尽快研发普及更加注重内容质量的科学的质化评估方法尤为重要。

了解媒体的质化评估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媒体质的特性, 它是指以目前的测定方式对媒体无法测定量化的属性, 这种属性即使能够测定也特别困难, 但实际上它却对媒体的到达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表达的是一个媒体说服力的深浅。

时下最火的可能是相亲类的娱乐节目, 各种自然的和人为的噱头在节目内外频频曝光, 为的就是增加收视率。虽然节目制作方一再表达自己对社会婚姻观、价值观的良性引导, 但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 多数人收看这类节目仅仅是由于能看到更多的尴尬场面和搞笑桥段, 并未真正得到思想上的启迪。中央纪录片频道有一档《探索·发现》栏目, 播出以来, 口碑度很高, 《2010年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报告》以健康程度、启迪程度、口味程度和娱悦程度4项欣赏指数对国内电视文化栏目进行评判, 《探索·发现》栏目得分最高。如果用以上四项指数评判娱乐节目, 相信多数节目得分不会太高, 甚至有的节目会出现指数缺失。

健康程度、启迪程度、口味程度和娱悦程度4项指数实际上就是质化评估的一种表现形式, 根据媒体类别的不同, 评估项目的不同, 质化评估的要素可以变化, 不变的是质化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让节目更有效地引导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 从而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

媒体的质化评估可以从以下四种价值的认定着手, 他们分别是:文化价值、公益价值、欣赏价值和大众价值。

媒体要着力提高自身节目的文化功能, 提升文化品质和内涵, 在广义文化的范畴上探索和研发新的文化节目形态。只有节目本身具有相当文化价值, 才能够吸引主流文化人群并引领大众的文化追求。

目前社会上, 对道德缺失的声讨、对慈善行为的追捧及对环保意识的呼唤都是公益心缺乏的表象。作为引领思想文化的排头兵, 媒体理应承担起公益普及的责任。公益宣传不能仅仅依靠公益广告, 日常节目中公益思想的渗透和融合也需要加强和督促。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 年年办年年让人为之动容, 原因不是中央台牌子大, 而是节目用真情实感弘扬了社会的真善美, 公益表达有事实支撑, 公益宣传融于节目之中, 其公益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任何一档广播、电视节目, 都需要具有吸引人们关注的能力, 也就是欣赏价值。这里的欣赏不是靠猎奇、噱头、过分娱乐等追求感官刺激, 而是真正用艺术性和创造性感染人们的心灵, 给予受众欣赏之后思考的空间。一档欣赏价值较高的栏目可以唤醒人们的审美诉求和求知欲望。

目前, 很多节目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欣赏价值, 但是受众却极少关注这些节目, 节目也自然就很难引领受众文化自信的提升。分析其原因, 这类节目往往只适合极少数的精英文化人群收听收看, 缺乏广泛性和贴近性, 不具备大众价值。现实中的很多实例都告诉我们, 大众价值与其它三种价值并不矛盾, 比如说中央台的《夺宝》和《一槌定音》栏目, 它们的初衷都是为了普及我国的历史文化知识, 引导人们尊重传统文化。我们试想, 如果这样的节目只是每天拿出一两件古董给人们介绍它的历史渊源, 也会有人收看, 但可能仅仅局限于那些懂得收藏的人。相反的, 中央台赋予了这两档节目极高的大众参与性、趣味性和适度的刺激性, 在选宝、斗宝、夺宝中把历史、文化、文学等知识传递给广大受众, 潜移默化地引导了受众的文化自觉, 实现了节目的大众价值。

媒体责任·决策·评估体系 篇8

今年5月7日至30日, 我随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第二期赴美培训班在哥伦比亚大学接受了媒介管理的课程培训, 访问了尼尔森调查公司总部、CBS受众调查中心、布隆伯格通讯社、纽约一频道等传媒机构, 对世界广播业最发达的国家有了个浮光掠影的认知。美国教授和同行的经验对我来说亦非常新鲜。但是, 我以为, 仅仅了解另一国家的现状并非此行的目的, 把他国的经验移植到我国也无现实可能。只有借助他人之长, 反省自我之短, 并试图找出解决路径, 方为实在之举。

关键词一:媒体责任。在仅有的一次广播课上, Dinges教授用了差不多一半的篇幅谈他从事广播新闻的经验。他来自于全国公共电台, 这家电台在收听率、影响力和财务方面非常成功。它并非商业电台, 是一家公共服务电台, 接受的是听众的捐助, 所以它能不偏不党, 做些深入的新闻和谈话节目以及公共文化节目。哪怕不挣钱或挣不到太多的钱, 也要承担公共服务。相比之下, 我们的广播在公共服务, 尤其是文化服务方面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江苏广播除了2套新闻频率之外, 其他都在走美国的商业电台的路线, 大量调频资源被用来做流行音乐, 大量中波频率的节目淹没在卖药专题里, 少得可怜的戏曲等传统文艺节目声音微弱, 出了中山门就收听不到。以文化大省为傲的江苏电台, 找不到一档文学节目, 找不到一档介绍影视剧的节目, 找不到介绍江南风情苏北风俗的有人文底蕴的节目。而20年前, 江苏台至少还有一档《文艺天地》。我们越来越像美国的商业电台, 文化服务的媒体责任离我们越来越远。这十分值得警惕。

关键词二:决策。在美国, 我听到不少商店在转播电台, 电台以音乐为主, 但主持人会在音乐间隙介绍天气、电影、图书资讯等;多元文化旗下的中文电台有资讯、娱乐、猜谜等。前年5月, 我参加了“苏港人才培训”, 用心听了香港的广播。香港收听率最高的是商业电台雷霆881。它全天的节目构成如下:三个大板块的新闻节目, 时长40分钟, 分布在早、中、晚不同时段;上午以政府官员接听民众电话为主, 类似我们的《政风热线》, 时长3个小时;下午以娱乐、资讯为主;晚上主要是音乐和情感类节目。以我们的眼光来看, 雷霆88属于什么性质的电台?它什么都不是, 你无法把它定义为新闻台、资讯台、商业台或其他。这是香港高度商业化的自然选择。

以美国和香港的情况反观内地电台。江苏广播的新一轮改革已近两年, 以往的老频率有的还在, 有的让位给了新的频率。刚刚出台时, 很新鲜, 因为理论上我们已做得很专业很类型, 甚至有的频率定位走在了全国前列, 颇与国际接轨。可是, 我们有没有在设计这些频率的时候想一想听众的需求?我们有没有把市场作为决策频率定位的原则?我们有没有根据现实的变化, 根据市场的需要, 去设计频率的定位, 尤其是那些历史背景深厚的频率?一年半过去了, 最初的热情冷却了, 我们惊讶地发现, 现实怎么如此无情:听众市场和广告市场与我们的理想落差巨大。这是我想谈的第二点感受:我们能不能少点拍脑袋的想当然的行政指令?决策出台前, 是不是再多点规划、多点调研、多点慎重?

中国新媒体管理政策的分析与评估 篇9

2014年8月, 《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 媒介融合国家战略正式出台。这是政府第一次官方表态, 鼓励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发展, 《意见》旨在帮助传统媒体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浪潮下, 提升媒体竞争能力, 大力拓展新媒体领域业务, 同时促进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加速转型, 以改善传统媒体当下极度不利的生存局面。

在媒介融合过程中, 如何做好对新媒体领域的有效管理, 是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首先, 新媒体产业的新生事物和新生问题都在同步地不断涌现, 而政府现有的新媒体管理政策无法覆盖所有范围, 政策体系常常出现各种监管漏洞, 因此, 政府便会根据各种新的问题和情况频繁出台各种新政策, 使整个新媒体管理处于运动式管理状态, 既无法体现政府公信力, 又使得被监管对象惴惴不安、无所适从。其次, 由于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内容一般都要通过装载在手机或PAD上的APP软件进行分发, 而APP软件的网络独立性和技术封闭性较高, 导致政府相关部门对由APP软件分发的内容以及用户的评论内容无法进行全面和实时的监控, 政府监管难度增加。最后, 政府的规制和监管同时存在过剩和不足的情况, 政府对意识形态、舆论导向和时事政治等领域颁布了多项政策或规定, 但在抵制有毒或垃圾信息, 以及保护用户信息安全方面的监管有待加强。

在我国大力发展新媒体产业的背景下, 政府出台了诸多新媒体管理政策, 中央不仅提出了媒介融合的整体方案, 还计划制定“新闻传播法”, 而以往的行政命令管理模式也逐步向法治化管理、多元协同治理的方向转变。笔者搜集了2014年以后我国政府颁布的新媒体管理政策信息, 归纳梳理如下:

1. 媒体内容版权监管不断加强

在新媒体环境下, 媒体内容的版权问题成为政府和媒体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 新媒体的版权管理具有一定难度和复杂性,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新媒体与新媒体之间都存在着利益争夺和相互诟病。首先, 视频、音乐、长篇文章等具有较大版权价值内容的版权归属一般没有太多争议, 而许多新媒体内容却具有微观化特点, 用户经常会通过微信或微博发布只言片语, 这些文字或图片是否具有版权, 值得商榷。其次, 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一般都具有用户转发功能, 而媒体内容原创者的版权和信息, 在用户不断转发过程中逐渐流失殆尽, 内容创作者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对于这种普遍存在的版权流失和侵权情况, 国家版权局于2015年4月起, 对在新媒体平台进行内容转载的版权保护问题做出了进一步明确规定, 使广大内容原创者的基本利益得到了保护。当然, 专业媒体机构生产的媒体版权管理仍然是重中之重。

2. 重点关注新媒体文化安全

在新媒体文化安全方面, 政府最为关注的是境外社交媒体和各大网站内容对中国网民思想的渗透与影响。对此, 政府在中国境内实施了十分严格的网络防火墙政策, 由于技术屏蔽的原因, 中国网民在境内无法登录或浏览Twitter和Facebook等社交媒体软件和平台。另一个重大文化安全挑战是, 境外电影、电视剧 (美剧、日剧等) 作品仍然可以通过各类视频网站输入中国。我国政府针对这些国外影视作品在国内流行的现状, 采取了勒令视频网站下架各类未经审核的影视作品内容。2014年,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落实网上境外影视剧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 规定在各大视频网站播出的引进影视作品, 必须进行属地管理, 先审后播, 不得同步直播;对境外影视剧的播出量也进行了严格控制, 要求全年从境外引进的影视作品数量不得超过上年度平台新上线国产作品数量的30%;在内容类型上, 要求各大视频网站引进的影视剧必须内容和格调健康向上, 杜绝色情、暴力、迷信等内容。另外, 总局还规定各大视频网站必须要先拿到引进作品至少完整一季的内容, 并为全片配好中文字幕, 才可送至总局审片。

3. 加强新媒体平台账号实名制管理

在新媒体平台不断发展过程中, “网络水军”和“网络推手”成为了我国政府重点监管和打击的对象, 政府还针对相关违法行为进行了相关立法。从2015年2月开始执行的《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指出, 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须实施整体实名制管理, 要求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必须先在后台完成个人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 方可注册并使用社交媒体平台账号, 对于先前尚未进行个人真实身份信息认证的老用户, 也必须进行信息补录和认证后才可继续使用相关账号功能。目前, 社交媒体的个人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主要通过电信运营商的手机SIM卡号认证来完成, 而据相关报道显示, 多家电信运营商并未积极配合落实相关个人真实身份信息认证的政策。对此, 政府规定, 在限定时间内仍未完成实名制认证的手机SIM卡号, 将被陆续停止服务。另外, 政府还规定, 对于使用虚假姓名、头像、性别、个人简介等信息, 或账号注册信息涉嫌违法、违规, 或含有黄色、暴力等不良信息内容的账号使用者, 账号管理方须通知其限期整改, 对于不予改正或再次违规的, 账号管理方可采取暂停账号使用或封号等强制措施。

4. 大力开展有毒有害信息清理行动

长期以来, 我国新媒体领域一直存在着大量淫秽色情、恐怖暴力以及虚假和谣言信息, 这些有毒有害信息对国家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针对这些负面信息内容, 政府的清理行动不断加强。政府在2015年4月出台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约谈工作规定》中指出, 对提供各类有毒有害信息内容的互联网公司进行严格监控, 对行使不规范或不正当行为的企业进行约谈和查处, 并开展“打击治理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专项行动”和全国“扫黄打非——净网”专项行动。2014年6月, 国家网信办对网易博客、百度贴吧、新浪网、土豆网等50多家涉黄、涉暴、涉黑网站进行查处。之后, 国家网信办、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开展了整治含有有毒有害信息网络视频的特别行动, 分别对各类视频播放器、视频网站、云端网盘、视频链接分享等渠道的淫秽色情、恐怖暴力以及虚假和谣言信息进行全面清理, 有效维护了社会的正常秩序与道德底线。

5. 加强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 中国网民在2013-2014年期间, 因各类网络诈骗、侵权和隐私泄露所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400多亿元人民币, 而在其中, 网民的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信用卡等用户个人信息泄露是网民权益受侵的主要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草案在2015年公布, 明确规定了通过互联网平台对网民个人隐私和信息进行侵犯的各种处理办法。此外, 中国网民还长期受困于各类新媒体平台强制传播的网络广告。对此, 新《广告法》做出明确规定, 各类新媒体平台必须为其弹窗广告设置明显的广告关闭按钮, 否则将被认定为非法广告。

下面, 笔者将依据国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评估标准, 从政策的效果、效率等六个维度出发, 对我国的新媒体管理政策进行评估。

从政策的效果来看, 在瞬息万变的新媒体环境下, 我国的新媒体管理政策已显示出一定成效, 有效治理了新媒体领域的各种乱象和不规范行为, 但有部分新媒体管理政策只发挥了短期效果, 还必须通过构建完善的道德和法律体系来取得更加长久的监管和治理效果。

从政策的效率来看, 由于政府、企业与民众三者之间的沟通不畅, 尚未达成广泛共识, 导致我国政府在新媒体管理方面的政策效率较低。对此, 政府在立法立规时, 不但要从政府的立场出发, 还要广泛听取媒体企业和受众的意见、建议, 确保政策制定过程的民主、公开。

从政策的充分性来看, 我国的新媒体管理政策既有充足的方面, 同时也存在不足的方面。在监管和规制国家公共安全和社会教化等领域方面是充足的, 但在监管和规制个人信息保护和有毒有害信息等领域方面却有待进一步加强。

从政策的公平性来看, 任何政策都需要顾及社会各个群体和阶层的共同利益, 而我国的新媒体管理政策在处理国家、市场和公众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方面还存在不足。未来, 政府在宏观把控国家和市场利益的同时, 还需要统筹兼顾公众个人的核心利益诉求。

从政策的适当性来看, 我国的新媒体管理政策目前仍然发挥着“维稳”的重要作用, 这和我国的国情紧密相关, 但在新媒体产业不断发展的未来, 政府应充分考虑政策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让政策发挥更多作用, 实现更大目标。

最后, 从政策的回应性角度来看, 我国的新媒体管理政策的制定一般缺乏民主程序, 基本以家长式管理方式存在, 经常受到舆论和民众的非议。而健全的政策必须考虑能否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能否满足广大用户和非用户的使用需求、群体价值和个人偏好。

通过对我国新媒体管理政策的梳理与评估可以发现, 目前, 政府最关注的是新媒体环境下相关企业和公众的社会责任与社会义务, 政府要求企业和公众认真履行各自职责, 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但对相关企业和公众的权利保障重视不足, 导致社会各界对相关新媒体管理政策存在诸多诟病。在未来的新媒体管理政策体系中, 政府应从更加公平、透明、长期的原则出发, 将政策规制重点从权利限制转移到权利保护上, 并最终使新媒体企业和新媒体用户成为新媒体管理政策的最大受益者。

参考文献

[1]人民网.《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387950/

[2]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网.《关于进一步落实网上境外影视剧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EBOL].http://dy.chi-nasarft.gov.cn/html/www/article/2014/01493bffdb6528a0402881a7470edaf0.html

[3]新华网.《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EB/OL].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ttgg/2015-02/04/c_127457277.htm

[4]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EB-OL].http://www.npc.gov.cn/npc/xinwen/lfgz/flca/2015-07/06/content_1940614.htm

从品牌格局看新媒体传播效果评估 篇10

In the era of Micro-marketing, even the tiny brand has its own marketing value.It is really a progress that some brands can realize marketing by the means of wide penetration of new media.

大部分营销方案中, 都会在传播效果的评估压力下进入这样的误区:假设有一个1000人参加的会议, 每个来参加的人都将会议的相关情况直播到了微信朋友圈, 并且每个与会者都有3000个好友, 那这场会议的精神就足以影响300万的人群。如果会议是以产品为核心的, 而每个与会的人都是该产品的目标消费群体, 根据物以类聚的原则, 接收到他们微信分享讯息的好友也差不多是这个目标消费圈的受众, 那么这场发布会就可以认定是一场成功的发布会。

一场成功的发布会可以影响到相当于乌拉圭国家的人口——这个传播模型太美丽, 以至于很多挑剔的客户都无力反驳。但以这样的传播效果来衡量新媒体的营销有用吗?显然, 既不科学也没有意义。当下的新媒体营销以微信为龙头, 不但革了传统媒体的命, 同时也在挤压BBS和SNS等“传统”新媒体的生存空间。最近许多营销机构及负责品牌的同仁们对于新媒体营销愈加看好, 同时也抱着必须切入新媒体的信念, 但是具体活动如何策划?怎么做效果最好?做了之后的效果如何衡量?带来的粉丝会不会都是假粉丝?ROI如何考量?这些难题如盘踞在城市上空的雾霾一样, 令人看不清形势, 进退两难。

再小的“微营销”事件, 也有评估效果的方法

新媒体营销中, 最直观、最快能获得评估反馈的就是那些将“销售效果”作为考核依据的“微商”。的确, 现在你打开手机朋友圈, 如果没几个微商的朋友你还真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你可以说他们是一群卖三无产品的, 但别忘了, 他们是最有效的、充满热情、低成本的一个渠道体系, 他们比谁都渴望营销自己。

近期对一些微商的传播和销售效果做了考察, 举个例子, 有家卖永生鲜花的淘宝卖家双12做的微信营销推广, 该卖家无微信粉丝, 需要借助其他大号推广。在双12的前一周他便选取了10个与该卖家所售商品比较符合的微信公众平台草根大号, 活动主题为双12微信用户商品免费送, 送完为止。进行了图文专题发送, 用户点击图文专题后, 跳转至淘宝卖家wap购买页面, 当日总共覆盖了100万微信用户, 点击量4万, 实现购买2500单。

从这个体量小到不能再小的微商案例中可以看出, 以“总覆盖”和“点击量”来考核传播效果都是假的, 关键的是他最终成交的2500单才是最关键的。这类做短线的商家, 不会关心有多少消费者看到了信息, 而是有多少人对其实施了消费。所以, 从这个商家双12的营销中可以推算出, 其销售额大概是在50w左右, 利润25~30w, 营销费用不会超过10w, 其投入产出比还是非常可观的。

举以上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 在全民“微营销”的时代, 再小的品牌也有营销的价值。而在这个前提下, 衡量新媒体营销效果的方法更多的是看销售效果。这个方式可能以前只有在房产营销上才会使用, 此次借着新媒体的广博性在大众营销的层面上实现了, 不得不说是一种进步。

除了增加粉丝外, 我们还能通过什么考评?

时至今日, 微信公众号已经超过了400万大关, 并以每天5000+的速度在增长。其中也当然不乏一些大品牌的账号, 不以盈利为目的, 只是为了开辟品牌营销在广告途径以外的第二战场。但一不小心就喧宾夺主, 他们在新媒体上获得了传统媒体所无法实现的效果, 这些效果被消费者所津津乐道, 比如携程, 比如杜蕾斯, 都是受益者。

我们在研究微商如何评估新媒体营销效果的同时, 也会关注一些大品牌微信公众号账号效果评估。如一年一度某国内大城市马拉松赛的赛事新媒体营销, 该活动拥有很高的关注度, 之前一直通过微博发送最新活动信息, 微信公众号开通后, 微信用户可以通过微信随时获取到最新的活动信息。我们利用微信消息接口, 做了深度开发 (微信公众后台只能开出200个自动回复规则) , 经过我们开发规则可以无限添加, 并且与该活动数据库进行了打通, 用户输入想问的问题, 数据库便自动返回结果。从于用户的沟通渠道上讲, 微信公众号的开通, 让自己的用户有了一个零距离与自身互动获取信息的新渠道。

从案例我们能看出, 微信的效果衡量, 有很多方式, 从微信到内容承载页的点击数 (移动端流量) 、粉丝增长数、销售额, 等等。点击和销售额是业内已经比较成熟的检测手段了, 那微信的粉丝真假如何衡量呢?其实也很简单, 新进一批公众粉丝后, 可以看看我们的内容承载页点击率有没有降低, 粉丝每日的自动消息1对1请求率有没有减少?我们一直会担心是不是有假粉丝, 但通过以上数据来考评, 再加上微信时代假粉猖獗的势头已经过去, 所以这完全是多虑了。

新媒体考评:唯快不破

很多品牌认为, 新媒体拥有太多不确定性, 不必着急进入, 等竞争对手做了微信后再做不迟。其实在新的传播事务上, 既然要切入, 为何不早切入。等得越久, 成本越高, 而且效果越难考量。比如之前在社交媒体上红火的55℃水杯, 赚钱的永远是第一波的人。再比如说去年初热闹的国产399元平板电脑, 借助社交媒体的广博性低定价出货, 后入者除了干瞪眼, 就只能看着满仓库的存货发呆。

我之前经常会举艺龙和携程在新媒体上营销的成败, 艺龙在新浪微博拥有1400万粉丝, 据传总共花费不到400万, 每天为艺龙带来1/4的销售额。而这一切, 都是因为艺龙切入微博很早的原因。携程 (包括同程、去哪儿) 后来花费巨大, 却为何在微博盛宴中失机?因为用户对各种各样的微博活动厌倦了, 没有人再会为了得个爱疯手机而疯狂关注@好友了。而艺龙靠几十台爱疯手机, 初期就获得了几百万粉丝。萝卜卖得快了不洗泥, 新媒体最新出现的时候, 应该立马进入, 并且不应该在乎人群细分, 新媒体是一个新的战场, 不要对这个战场做人群细分定向, 你之前的人群细分定向, 在这里不适用, 因为用户在不同的环境呈现不同的角色。它是一个新的战场, 商家应该做的是立马跑马圈地, 圈好地了, 再做转化, 这才是对新媒体应有的态度。

要在微信上做推广, 找草根大号资源, 推送图文信息, 发送自己活动页面是可以的。就算不做活动, 开通公众账号, 为自己的客户提供一个新的信息发布&客户沟通渠道也是必须的。若是lbs和地理位置息息相关的客户, 可以借助个人微信账号, 集中对活动目的地周围的人进行打招呼推广, 这种方式现在效果很好。

天下武功, 唯快不破。新媒体营销最关键的在于速度。当商家直面消费者的时候, 若是做品牌, 可以由品牌代言人坐台聊天。若是做电商 (销售) , 可以做免费送活动。活动策划好之后, 可以在互联网上、微博上发公关稿, 让众人周知, 获得更多的关注。微信现在属于社会新闻焦点, 有新意的活动策划, 当然足以吸引新闻媒体自发报道。

上一篇:媒体技术教学下一篇:保留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