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性价值

2024-07-26

不确定性价值(精选十篇)

不确定性价值 篇1

我国新修订的《会计基本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的实质体现为“自愿”。在公允价值的运用过程中, 新准则规定确认公允价值时应考虑3个层次:第一, 存在活跃市场的, 活跃市场中的价格为公允价值;第二, 不存在活跃市场的, 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或相似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等的市场价格确定公允价值;第三, 如果不存在活跃的市场且不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 应当采取估值技术, 由专业评估人员的评估结果确定。

公允价值的不确定性在3个层次的运用中都能得以体现:

第一层次: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不同企业的同一项资产在同一采购地点的出厂价格可能是相同的, 但由于采购单位所处的地域、环境不同, 采购成本的构成不同, 单纯一活跃市场上同一项资产的市价作为公允价值就不一定合适。如:一辆轿车, 全国统一销售价为20万, 但企业在买车时还需支付相关税费, 这时以市场价20万作为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就不合理。因此, 选择活跃市场的市价为公允价值时需要会计人员通过职业判断予以确定。

第二层次: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在选定参照物确定其资产公允价值时, 还应充分考虑资产使用负荷情况;资产折旧、摊销、减值情况;未来使用年限;资产实体实有使用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等因素, 这些需要通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予以确定。

第三层次: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在估值过程中,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估值计量技术多样性选择问题, 会计人员如何选择计量模式和恰当的计量估价技术受会计人员计量技术水平、计量方法选择偏好不同的制约, 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最终影响到评估结果。

综上所述,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量净值等计量属性不同, 不论是否能取得资产的市价, 公允价值的合理计量都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道德水平。由于这些判断分布于确认公允价值的全过程, 所以, 我们使用的公允价值不可能绝对准确, 只能是估计金额, 即相对公允价值。

二、公允价值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由于上述等因素, 下面对公允价值应用中几个容易发生利润造假的方面进行分析。

(1) 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新准则允许企业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这将从两个方面给企业带来利润:按照新准则规定, 一是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 不再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 费用减少利润则增加;二是在房地产升值的情况下, 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利润也会增加。这就给利润粉饰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但新准则对此处公允价值的运用设下了几条限制。首先, 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模式有明确的条件:一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要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相关信息, 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由此可见, 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 公允价值必须是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 并且有公平的市场价格参照, 禁止含有较多假设的估值技术的应用, 更不是做一个随心所欲的估价就可以确认收入的。其次, 为了防止利润操纵, 新准则规定, 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价的, 不得从公允价值转为成本模式。但是, 对于关联方的投资性房地产交易, 若是交易有失公允, 则低价购入资产的一方有可能通过后续计量增加利润。

(2) 关于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计量。新准则规定, 第一, 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应当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第二, 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 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其中, 对于投资者投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企业管理当局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价值进行计量。值得注意的是, 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一般是通过公开市场获取, 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不完善、不成熟, 公开市场价格往往不“公允”, 而且如果企业管理当局有选择性发布一些信息诱导市场发生变化, 也可以通过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此外, 准则还规定,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在此, 企业管理当局可能通过改变持股比例或控股关系, 从而在成本法计价与公允价值法之间选择。这同样给企业管理当局提供利润操纵空间。

(3)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 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前提是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即该项交易必须具有商业实质并且换出或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满足这两个条件的, 应当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 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不满足两个条件之一时, 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新准则还规定, 在确定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 应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 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虽然这些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利润造假行为, 但是在判断交易的“商业实质”方面, 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客观性不强的原因, 还是给利润调节留下了一定的空间。比如, 按新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规定, 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均能可靠计量的, 并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可靠时, 可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 此时若是关联方交易, 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差额越大, 交换带来的利润也越大。

(4) 关于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新准则规定, 投资者投入存货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的成本, 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 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为了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企业管理当局可选择合同或协议价, 也可选择市场价作为公允价值, 在不存在可观察的市场报价时, 也可以采用折现法。在此, 不论采用合同价确定还是折现法确定, 均受估计判断的影响, 而且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市场化还不够成熟, 从公开渠道获取的市场价也往往与相关资产的实际价值有较大的出入,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当局很容易进行利润操纵。

(5) 关于债务重组的公允价值计量。新准则规定,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 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计入当期损益。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计入当期损益。而债权人应当对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 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已对债权计提减值准备的, 应当先将该差额冲减减值准备, 减值准备不足以冲减的部分, 计入当期损益。此处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的计量同样存在前面所述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同样的问题, 因此也存在利润操纵的机会。

三、相关防范措施

由上述可知, 公允价值的运用扩大了企业会计处理的自由度。但是, 由于技术上的难度及公允价值判断主观性较强等原因, 企业利润调节的空间、手法将可能发生变形, 监管的难度将大大增加。因此, 要降低企业管理当局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利润操纵的可能性, 除了要求企业谨慎地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同时, 还需要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 完善公允价值运用的市场条件。新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比较谨慎, 这种谨慎性原则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环境特征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的完善以及财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不断进步, 公允价值的计量范围将越来越大。因此需要完善资本市场的建设, 提高市场的有效性, 使市场能够公允地反映资产的价值, 这是推广公允价值应用的前提:首先, 要积极培养各级市场, 获得客观市价。虽然公允价值并不就等于市场价格, 但是市场价格毕竟是最为客观、可靠程度最高, 也是最简便的公允价值的来源。所以当前应该努力培育各级市场, 特别是生产资料市场和二手交易市场, 从而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为客观直接;其次, 要加快各种金融价格市场化进程。金融价格的逐步市场化将为金融衍生产品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实施提供条件。

(2) 强化对企业和市场的监管。在从会计准则角度规范企业行为的同时还应该加强政府对企业的守法教育和道德意识, 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 完善监管机制, 规范企业的经济活动, 以避免不公允交易的发生和从主观上消除利润操纵的动机。

(3)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没有高素质的会计人员, 公允价值也不可能得到合理的估计和很好的利用。

确定公允价值的过程需要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 如运用现值法确定公允价值时, 预期现金流量的估计、用于折现现金流量的利率的选择都需要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近年来, 我国在会计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但仍不能适应我国会计新制度、新准则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国企业中, 会计人员习惯照搬会计制度中的条款来处理会计业务, 对于估计和判断较多、计算复杂、理解难度大的会计准则不适应, 致使先进的会计准则难以有效执行。因此, 培养出具有公允价值观念, 懂理论会实务, 职业道德高尚的会计人员是公允价值得以全面使用的必备条件, 也是降低公允价值计量成本的需要。

(4) 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在目前公允价值衡量标准没有规范的情况下, 对于可以选择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 要求企业在报表附注中说明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对企业盈余影响的差异, 以抵消企业管理当局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伟, 及中军.浅谈新会计准则变更及其影响[J].商场现代化, 2006 (6X) .

[2]黄燕铭.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及其影响[J].财会月刊:会计版, 2006 (6) .

[3]张伟, 张玉洁.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的应用分析[J].国际商务财会, 2007 (3) .

[4]庄丽榕.关于公允价值的本质分析[J].商业会计:下半月, 2007 (7) .

不确定性价值 篇2

1.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

a.现在所拥有的资金在将来投资时所能获得的收益

b.资金随有时间的推移本身能够增值

c.资金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随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增值

d.可用于储蓄或贷款的资金在储蓄或贷款时所产生的利息

【答案】c

2.某投资者购买了1000元的债券,期限3年,年利率10%,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按照复

利法,则3年后该投资者可获得的利息是()元.

a.220b.300c.100d.331

【答案】d

3.某项目计息周期为半年,名义年利率为8%,则项目的实际年利率为()

a.4%b.8%c.8.16%d.16.64%

【答案】c

4.一般来说,在不确定性分析法中,只适用于项目的财务评价的是()

a.盈亏平衡分析b.敏感性分析c.概率分析d.功能评价

【答案】a

5.下列关于内部收益率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内部收益率是使净现值为零的收益率

b.内部收益率是该项目能够达到的最大收益

c.内部收益率说明该方案的实际获利水平

d.内部收益率小于基准收益率时,应该拒绝该项目

【答案】b

6.在项目不存在其他收人的情况下,项目在正常生产期内每年净现金流量的计算公式为()

a.净现金流量=销售收入-经营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

b.净现金流量=销售收入-总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

c.净现金流量=销售收入-经营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所得税

d.净现金流量=销售收入-总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所得税

【答案】a

7.下面()不是敏感性分析的步骤。

a.确定具体经济效益指标为敏感住分析对象

b.先取不确定性因素为敏感性变量

c.分析成本因素

d.通过比较分析找出敏感性因素

【答案】c

8.同一时点上现金流人量与现金流出量之()称为净现金流量。

a.和b.差c.积d.商

【答案】b

9.资金在运动过程中,把未来某一时间收支的货币换算成现在时刻的价值,称为()

a.时值b.现值c终值d.等额年金

【答案】b

10.某建设项目的现金流量如下表所示,若基准收益率为12%,则该方案的净现值为()万元。

年末项目01234

现金流入现金流出01005010501050106010

a.27.87b.72.45c.34.20d.35.52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1.在下述各项中,属于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的是()

a.价值分析b.盈亏平衡分析c.敏感性分析

d.概率分析e.功能分析

【答案】b、c、d

2.下面关于资金时间价值的论述,正确的有()。

a.时间价值是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的一种增值,因而它是由时间创造的

b.资金投入生产经营才能产生增值,因此时间价值是在生产经营中产生的

c.货币没有时间价值,只有资金才有时间价值

d.一般而言,时间价值应按复利方式计算

e.资金时间价值取决于商品货币经济中有风险和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社会平均利润率』

【答案】b、c、d.

3.关于盈亏平衡分析的论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盈亏平衡点的含义是指企业的固定成本等于变动成本扩

b.当实际产量小于盈亏平衡产量时,企业亏损

c.盈亏平衡,产量越小,抗风险能力就越强

d.生产能力利用率大于盈亏平衡点,就可盈利

e.盈亏平衡产量越大,抗风险能力就越强

【答案】b、d

4.在下述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计息期为一年时,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

b.实际利率真实地反映了资金时间价值

c.名义利率真实地反映了资金时间价值

d.名义利率相同时,周期越短与实际利率差值越大

e.名义利率越小,周期越短与实际利率差值越大幅

【答案】a、b、d

5.在进行资金时间价值计算前,首先应了解以下哪几个概念。()

a.现值b.终值c年金

d.单利法e.终值系数

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不确定性分析 篇3

人力资源价值评估在资产评估领域中处于研究探索阶段,之所以对其研究进展缓慢,是因为人力资源价值较其他的资产有更多的难以确定的影响因素,只有把握了这些因素对人力资源价值的影响,才有可能得到较准确的评估结果。

一、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特点

资产评估是依法定程序和标准,按照科学的方法对资产在某一时点的价值进行评定估价的活动,所谓资产评估,评的是资产的市场价值,也就是资产在评估基准日的交换价值。资产评估是一种动态性、社会性的经济活动;是一种带有鉴定功能和管理咨询性质的社会服务。人力资源价值评估也是对人力资源在某一时点的价值进行估算,因此,在评估工作中,应当对人力资源的价值进行剖析。只有关注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特点,才能真正把握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实质。其评估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态性

动态性是指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是从动态的角度去评估人力资源的价值。首先,由于人力资源价值与其载体不可分离,使得人力资源不可能像物力资源那样在静态下以货币加以量化。人力资源的价值高低尚需在动态即人力资源的使用过程中通过对其绩效的考评加以确定,这一绩效不仅取决于自身所含价值的大小,而且取决于使用环境、组织制度和市场供求等。由于这些影响人力资源价值的变量不断发生变化,使得人力资源价值评估具有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企业而言,可能会由于更换一个管理人员而使人力资源的群体价值增加或减少,企业的人事变动,会导致企业人力资源总量的差别。对于人力资源个体而言,其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的作用不同,从而创造的经济效益也不同,使得人力资源的个体价值最终结果也不同。另外,货币时间价值的变化也会影响评估结果。因此,人力资源价值评估应随情况的变化对评估结果进行调整。

(二)市场性

评估是服务于市场的活动,在市场交易活动发生的条件下,人力资源价值评估通过模拟市场条件下资产价值的形成过程和作用机制得出评定结果,并不是实际发生的结果。虽然评估值是模拟价格,但是应该反映出人力资源市场交易的结果,并能够接受市场的检验,不能与市场价格偏离过大。

(三)预测性

预测性是指用人力资源的未来服务的潜能说明现实。现实的评估值必须反映资产的未来潜能,未来没有潜能和效益的资产,现实评估值是不存在的。人力资源的能动性决定了其价值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这更强调了预测性的重要。

(四)关联性

关联性是指企业的经济效益来自其占有的全部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及无形资产,是几个方面共同贡献的结果。而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无形资产发挥作用的方式不同,如果用收益法进行评估,在大多数情况下就需要把人力资源的贡献进行有效剥离,以此作为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估依据之一。

(五)咨询性

咨询性是指评估结论为人力资源提供专业化的估价意见。这个意见本身并无强制执行的效力,评估师只对结论本身是否合乎职业规范要求负责,而不对人力资源定价决策负责。

上述特点中,动态性和关联性是人力资源价值评估与其他资源价值评估的显著不同之处,也是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难点所在。

二、影响评估结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在评估过程中,评估师除了要考虑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特点以外,还要考虑以下几个影响评估结果的特殊性问题,才能更好地利用搜集到的被评估对象相关信息,准确评估人力资源的价值。

(一)人力资源自身的不确定性

任何一项资产,其自身固有的特征也会对不确定性产生影响,这包括市场对这些特征的反映以及在市场定价过程中不同特征对价格的影响程度。人力资源是活的资源,其价值依附于其载体上。载体的性格、知识、能力和智力等自身因素对人力资源的价值有着重大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在评估过程中,评估师有必要根据掌握的各种信息对人力资源的某些特征给予特殊的关注。

(二)人力资源的流动性

一项资产的流动性不仅取决于资产自身特性的影响,还要受市场和其他外界环境的影响。资产的流动性越大,其不确定性越小。人力资源的流动性也会影响其价值评估的准确性。流动性强,会逐渐形成完善的人力资源市场,人力资源的价值会受市场价格机制的约束,以市场价格为参考,评估师评估的结果会更接近人力资源的真实价值。

(三)人力资源价值评估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进行人力资源价值评估需要有充足的数据资料,但在信息、资料搜集过程中,由于信息的来源、传递的方法和途径具有特殊性,难以获得准确、全面的相关信息,因此,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方面,人力资源投资成本难以准确计量,可能导致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由于人力资源是活的资源,其能力的发挥受承载者自身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评估人员难以把握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也可能导致信息不对称,评估人员只能依靠自己的主观判断进行评估,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四)信息的有效性

由于人力资源之间存在异质性,对其评估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要保证所用信息的有效性。信息之间的比较仅仅是评估过程的一部分,评估师的经验以及对人力资源自身条件的研究亦十分重要。信息的有效性可能会影响评估结果的取值范围。因此,信息缺乏有效性会增加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

(五)评估时所做的相关假设

资产评估过程中所做的评估假设前提是非常关键的,如果评估师做出了适当的假设,就会降低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如果假设与实际情况偏离太多,就会增加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

(六)人力资源价值与其他资产价值的区分

因为人力资源价值具有关联性,企业的资产,无论是物质资产还是无形资产都是由人力资源创造的,所以,在评估人力资源价值时应与在其影响下产生的资产予以区分,比如,无形资产中的专利权、版权、先进的管理、卓越的员工声望等,都已成为独立于人力资源之外的一种资产,有其自身的价值,人力资源价值评估应与之相区别,不能混同。

(七)市场环境

市场环境对人力资源价值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如果人力资源市场机制完善,人员流动会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资源配置,人力资源的价值也受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的调整。有了市场价格为参考,人力资源的价值评估也会更接近其真实价值。相反,如果人力资源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市场,其价值没有经过市场的检验,没有市场参考价格,评估结果就很可能偏离真实的市场价格,而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在评估过程中为了评估出资产在市场中最可能实现的交易价格,评估师必须深入了解资产及其所处的市场环境,考虑到市场中所有可能的购买者,并对其购买能力以及他们对目前价格的态度做出评价。评估师在做出价值判断时,由于在分析市场和资产定价中存在着诸多因素,往往需要运用主观判断,这就难免会给评估结果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关于不确定性的表述,笔者参考严绍兵、张莹对资产评估不确定性分析的图表来说明,如图1所示:

图1中所示,X轴表示价值,Y轴表示每一价值的概率,曲线各点之和为100%。价值分布于Va-Vz。具有最大概率Px的价值为V,对称的曲线图形表明位于价值V的两边价值具有相同的概率分布。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市场并不总是处于这样一种标准状态,它有时会产生位移。此时,评估师在表述评估不确定性时,可能会认为处于最可能价值一边的概率大于另一边的概率。如果市场是处于上升状态,最可能价值会移动到图2( b)的位置。这种情形可能表明市场供给正处于上升趋势,也可能反映了评估师作出了谨慎的选择,这种谨慎也许源于对市场可能出现的逆转现象或者资产自身存在的某种不确定性的判断。如图2(a),与图2(b)的曲线倾斜方向相反,这可能反映了一个潜在的购买者由于其掌握某种信息而对市场持有的一种乐观态度,或者反映了一个人力资源供给正处于下降趋势的市场。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价值曲线所包含的信息不仅仅是市场自身的,同时也包含了评估师对市场信息的评价。虽然两条曲线价值分布均在Va和Vz之间,但是最可能价值V的位置决定了曲线的形状,即使两位评估师评估相同的资产,采用相同的评估参数,分析和观察同一市场,仍然可能会得出不同的评估结果,这是由于他们对市场信息所做出的不同判断和评价所致。

(八)评估师的主观判断和风险偏好

虽然存在诸多影响因素,但对人力资源价值评估影响最大的还是单一评估价值的选择。因为人力资源的价值受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评估师会因为知识和经验、工作态度、风险偏好、对信息的理解等不同而对评估价值的判断出现很大差别。在得出单一的评估价值时,假设其他条件不变,评估师具有在一定范围内对评估价值进行选择的权利,这完全取决于评估师对影响人力资源价值的不确定性因素判断时所采用的是谨慎态度还是乐观态度。因此,评估师有必要对评估值的选择范围内各可能价值进行判断,以降低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

公允价值的确定 篇4

IAS39关于公允价值的确定的规定概括为:如果易于且稳定地从交易所、交易商、经纪人、行业集团、定价机构或监管机构获得标价, 并且这些标价代表了公平交易基础上实际并经常发生的市场交易, 金融工具应被视为有活跃市场标价。 (1) 存在活跃市场的:恰当的市场标价便是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如果无法取得市场标价, 只要最近交易日后经济环境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 则最近交易的市场报价可以为当前公允价值提供依据;如果交易日后经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 通过参照类似金融工具的现行价格或利率, 公允价值反映了经济情况的变化。 (2) 不存在活跃市场:则主体应使用估价技术确定公允价值。估价技术包括:使用熟悉情况的交易各方自愿进行的近期公平市场交易, 参照本质相同的其他金融工具的现行公允价值, 折现现金流量分析和期权定价模型。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继2004年6月23日发布“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后, 经过十几次会议讨论, 于2005年11月21日正式向外界发布“公允价值计量公告工作草案"。公允价值计量工作草案提供了一个统一指导公允价值会计实务的理论框架, 阐明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目标、范围、计量、披露、生效期等, 并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在初始确认和后续期间的公允价值估价、估价技术、市场投入、公允价值等级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为了解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清晰的概略图。

CAS22第七章对于公允价值的确定进行了规范, 主要内容还是集中在公允价值的标准和取得程序上, 归纳如下: (1) 存在活跃市场: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 (活跃市场中的报价是指易于定期从交易所、经纪商、行业协会、定价服务机构等获得的价格, 且代表了在公平交易中实际发生的市场交易的价格)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没有现行出价或要价, 但最近交易日后经济环境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 企业应当采用最近交易的市场报价确定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最近交易日后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时, 企业应当参考类似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现行价格或利率, 调整最近交易的市场报价, 以确定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 (2) 不存在活跃市场:企业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采用估值技术得出的结果, 应当反映估值日在公平交易中可能采用的交易价格。估值技术包括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金融工具的当前公允价值、现金流量折现法和期权定价模型等。

二、公允价值确定的比较

我国对于公允价值的确定是放在准则正文第七章中规范的。IAS39除了在正文中规范了公允价值的计量还在执行指南中有更详细的规定, 执行指南也是该准则的组成部分。总体上看, IAS39比CAS22中规定得更详细。而且, IAS39还特别指出, 用于估计特定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适当技术, 应包含关于市场状况的可观察市场数据和其他可能影响该工具公允价值的因素。一项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应以下列或多项因素 (可能还有其他因素) 为基础: (1) 货币时间价值 (即基础利率或无风险利率) ; (2) 信用风险。它对公允价值的影响 (既因信用风险产生的基准利率的溢价) 可以从具有不同信用质量的被交易金融工具的可观察市价, 或者贷款者对不同信用等级贷款收取的可观察利率中获得; (3) 外汇兑换价格; (4) 商品价格; (5) 权益价格。被交易的权益工具的价格 (和价格指数) 在某些市场中是易于观察的; (6) 波动性 (即金融工具价格或其他项目的未来变动程度) ; (7) 预付风险和履约风险; (8)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服务成本。

另外, 从上文可看出美国准则委员会是单独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告工作草案"的形式对于公允价值的确认进行了规范, 不是包含在金融工具的相关准则中, 因此我们在这里只是对下面两个内容进行简单比较。首先, 从公允价值的定义来看, 美国“公允价值计量公告工作草案":“在当前交易中, 在熟悉情况、非关联、自愿的各方之间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价格", 在IAS39和CAS22中定义:“公允价值, 是指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就这两种定义来比较, 对于交易双方都有“熟悉情况"和“自愿"的限制, 但是美国草案中多了“非关联"的限制。“非关联"是相对于FAS No.57《关联方-披露》中的“关联方"而言的, 即除了FAS No.57中所定义的关联方以外的其他所有参与者均属于“没有关联"的范畴。因此, 美国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范围更窄。其次, 从估价技术来看, 美国有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 我国和国际规定的方法应该是包含在美国的方法里的, 如现值法和定价模型法则包含在收益法中, 所以美国对于公允价值的估价技术可选择的更多。

三、公允价值的估价技术

对于不存在活跃市场的衍生金融工具其公允价值需要运用估价技术来取得。使用估价技术的目标是确定在计量日由日常业务中所产生的正常交换的交易价格, 常见的估价技术包括:矩阵法、定价模型法、现值法等。

(一) 矩阵法

矩阵法是指参照与被计量金融工具类似的、有市场标价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 通过调整相关影响因素, 来确定被计量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方法。需要进行调整的相关因素包括信用风险差异、利率差异、期限差异、提前偿付风险差异等。这种方法其实就是我国和国际准则中指出的“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金融工具的当前公允价值"。对于金融工具本身没有活跃市场的公开标价, 应优先采用矩阵法估计公允价值。

(二) 定价模型法

1.定价模型法就是将若干变量输入既定的模型, 以计算确定被计量工具公允价值的方法。

这种方法要借助一定的统计、经济模型, 由计算机辅助, 通过对波动率、无风险利率、金融工具执行价格、标的资产当前价格、距离到期的期限等因素的分析和计算, 来估计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在各种定价模型中, 发展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是期权定价模型。定价模型法在估计活跃市场中无标价的衍生金融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但也有局限性: (1) 一切模型都建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之上, 模型的有用性就取决于这些假设条件的合理性以及被计量金融工具所隐含的变量是否符合这些假设的前提条件。 (2) 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繁多, 而且还在不断的创新当中, 而定价模型的研究和开发则显得相对滞后。 (3) 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价模型是经济学、金融学、现代数学、金融工程学等融合发展的产物, 其推导过程和表现形式都非常复杂, 不具有直观性和亲和力,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一部分会计人员的学习、掌握和使用。而且相关的软件开发在客观上妨碍了在现实中的推广。 (4) 衍生金融工具定价模型中的某些输入变量不可避免地导致人们不能完全做到公平交易, 通过资本市场交易的一些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格也就不公允。

2.计量方面。

在活跃市场中存在的公开标价是公允价值最好的依据;如果衍生金融工具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其类似的衍生金融工具存在活跃市场, 则其公允价值应参照与其类似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 并经适当的差异调整后确定。这两种情况都要求取得衍生金融工具在活跃市场中的公开标价。但是, 我国金融市场尚欠发达, 多数衍生金融工具都不存在交易市场, 即便有公开标价, 也不一定活跃和完善, 金融工具交易被操纵的情况很容易发生, 这样的交易价格不能代表公允价值。假如企业交易的是境外市场的衍生金融工具, 如果没有雄厚的科技、通讯设备为后盾, 境外衍生金融工具的实时报价很难获得, 也就是说, 企业所取得的公开标价可能是滞后的、甚至不相关的。如果被计量的衍生金融工具及与其类似的衍生金融工具在活跃市场上不存在公开标价, 则需要使用期权定价模型、折现现金流量模型等方法来估算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这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第一, 会计人员的水平。定价模型的选择、输入变量的确定、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折现率的取舍等等, 都涉及大量的职业判断, 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一定的经济学、金融学、数学的知识。但我国会计人员普遍未达到这种水平, 将成为制约公允价值运用的一大瓶颈。第二, 交易核算系统的质量。由于衍生产品公允价值的估算过程非常复杂, 必须借助计算机协助进行。交易核算系统开发标准不一, 质量参差, 也会对公允价值运用的结果造成很大影响。

3.会计信息质量方面。

选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虽然在财务报告中能提供更为相关性的信息, 但在可靠性的质量要求上却不能保证。受托责任仍为我国目前会计的主要目标, 信息系统不够完善, 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 大多数会计要素与会计事项无法寻找或确认市场交易价值, 即使确定了使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估计公允价值, 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等方面的确定上往往也存在很大的难度, 即使技术很先进, 也需要人为地主观判断, 操纵空间大, 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可靠性差。

4.监管力度不够。

作为中介机构, 会计师事务所受其审计人员力量、业务素质、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制约, 不能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有的为了争夺客户, 而迁就被审单位要求, 对一些问题知而不查, 查而不纠, 保护了企业的造假行为。有的地方政府部门未能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监督体系, 重复检查和监督遗漏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四、公允价值计量的实施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 在我国现阶段的实务中, 衍生金融工具使用公允价值的计量还是有许多困难的。但是新准则已经颁布, 对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已经不是仅仅停留在探讨的层面上了, 而是要克服现实困难遵照准则上的规定来实行。因此我们就要创造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实施条件:

1.加快各种金融价格市场化进程。

在证券价格逐渐市场化的同时, 国债发行中的投标、竞价方式, 随着全国各银行间同一拆借利率的出现和入网会员的逐渐增多, 以及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进行, 均使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获得很大进展。金融价格的逐步市场化, 为金融衍生品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实施提供了条件。所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与完善的进程中, 就有必要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市场体制, 通过市场条件来使会计人员很容易地获得按公允价值定义所需的各种具体计量属性形式, 从而在会计外部环境上创造一个有利于公允价值全面推广的外部条件。

2.提高计价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现计价技术近20年来在概念框架和实用技术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提高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可操作性, 使其在实务运用上操作性强, 既便于具体操作, 同时又能很好地解决具体问题。在这方面除了应加强会计外部环境的改变外, 我国还应在有关法律规章上给予明确的有利于具体实务操作上的规范, 同时还应对会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 以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从而做到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全面推广应用中, 既容易操作又通俗易懂, 同时还能很好地解决会计实务中的问题。

3.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是推动公允价值计量的两大因素。

对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区分, 规模 (特别是以财务资本为标志的规模) 不再是主要的依据, 其生产工艺、技术的高新程度以及参与国内乃至国际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投融资活动的程度才是主要的依据。使用高新技术和积极参与金融市场, 特别是在资本市场活动的大型企业将从混合计量模式走向以公允价值计量为主、辅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单一计量模式。

4.保证会计计量的可靠性。

可靠性与相关性往往是一对矛盾, 公允价值的具体应用, 由于其本身存在多种计量属性形式的确认与选择, 在进行确认与选择中就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从而使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所产生的会计信息缺乏可靠性。尽管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可以为我们提供决策有关的会计信息, 但如果其缺少可靠性, 这也是很难被会计信息系统所接纳的。因此, 要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就要在市场体制、市场上资产或负债的估价系统等方面做文章, 从而使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所产生的会计信息能够被证明是十分可靠的。

5.降低会计计量的成本。

要降低会计计量的成本, 就要遵循成本与效益原则, 使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过程中所需要获得的计量成本尽量降低。不可否认, 与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相比,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所花费的会计计量信息的搜集成本、处理成本以及今后审计成本都有明显的提高。但是, 这种应用成本不可过高, 如果过高, 就不符合成本与效益原则, 就会影响它的推广与普及。因此, 要全面推广与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其获得计量信息的成本应有一个合理的范围, 只有在合理的获得成本基础上, 才能促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全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孔君.浅谈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会计中的适用性及适用范围[J].现代会计, 2006 (2) .

[2]李小云, 朱开悉.公允价值: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属性的最佳选择[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10) .

[3]张媛, 褚红梅, 修宗蜂.美国公允价值计量最新研究简介及其启示[J].对外经贸财会, 2006 (2) .

[4]Francisco Gabriel Hernandez Hernandez.Derivatives And The FASB:Visibility And Transparency.Critical Perspec-tive on Accounting, (2003) 14:777-789.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如何确定 篇5

固定资产取得时的入账价值,包括企业为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出,这些支出既有直接发生的,如支付的固定资产的价款、运杂费、包装费和安装成本等,也有间接发生的,如应予以资本化的借款利息和外币借款折合差额以及应予分摊的其他间接费用等。

由于固定资产的来源渠道不同,其价值构成的具体内容也有所差异,固定资产取得时的入账价值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分别确定:

(1)购置的不需要经过建造过程即可使用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包装费、运输费安装成本、交纳的有关税金等作为入账价值。外商投资企业因采购国产设备而收到税务机关退还的增值税款,冲减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入账价值。(3)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4)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入账价值。

如果融资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比例等于或低于30%的,在租赁开始日,企业也可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5)在原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按原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由于改建、扩建而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矿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作为入账价值。

(6)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如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受让的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①收到补价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②支付补价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7)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固定资产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如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换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①收到补价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确认的收益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补价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②支付补价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和补价,作为入账价值。

(8)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按以下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 ①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据的,按凭据上标明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②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按如下顺序确定其入账价值。A.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估计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B.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如果受赠的系旧的固定资产,按照上述方法确认的价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9)盘盈的固定资产,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10)经批准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按调出单位的账面价值加上发生的运输费、安装费等相关费用作为入账价值。

KPI的价值及其确定方法 篇6

关键词:KPI 价值 方法

1 KPI的价值

一项工作职责的完成涉及到许多因素,但我们在进行绩效考评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选择其中最为关键的成功因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即KPI。它是用于沟通和评估被评价者绩效的定量化和行为化的标准体系,是绩效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有以下几点:

1.1 有利于绩效评估的提高 确定KPI,去掉许多与工作责任完成不大相关或根本不相关的因素,可对工作完成的关键成功因素进行考核,这样既省时也节约了不少成本,并且由于指标数量较少,增强了绩效评估过程中的可控性,大大减少了绩效考评中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绩效评估的效率。

1.2 对业务执行流程进行支持,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成 KPI是对企业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后制定的。通过KPI的牵引,使员工个人工作目标、职能部门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之间达到同步。这样可使员工明白自己所做工作对企业战略目标的贡献,可使企业内部员工团结一致,为达到企业战略目标而共同努力,使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业务执行流程高效运行,从而也减少了企业内部的协调成本,提高了员工和部门的工作效率。

1.3 有利于员工更加有效的完善自我 KPI可帮助员工在工作中分清轻重主次,明确自己在具体岗位上需要完成哪些工作任务,以及通过哪些具体的过程去完成。对于老员工,通过KPI考核,可使他们明白自己哪些具体的地方需要改进。对于新员工,通过KPI的了解,有可使其更容易了解自己所需做的工作,加速员工与组织的磨合,从而使员工在企业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完善自我。

1.4 便与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和指导 通过KPI考核,可使上级主管更加明确下属的不足之处,从而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来帮助员工改进绩效,同时也使上级和下属更加易于沟通,使组织处于一种流畅的运转状态。

1.5 可使企业把握内外部环境变化,并对其作出快速反应 根据KPI对员工业绩进行考评,可能有的KPI完成理想,有的则不理想,通过分析各个KPI完成情况的深层次原因,我们可知晓影响某项KPI完成的因素究竟是外部环境(人口、自然、技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变化所致,还是由于企业内部环境变化所致,亦或是员工个人原因所致,只有对这些影响结果的原因弄明白并做出相应的调整改进,才能达到绩效评估真正的目的,才能使员工在下一个考核周期内提高绩效。

2 KPI的确定方法

一套有效的考核制度应该包括对员工完成工作的结果情况和完成工作的行为规范性程度两方面的考核,下面就分别从这两方面来讨论如何确定员工的KPI:

2.1 分解工作模块,确定及筛选主要考核指标 员工工作完成情况的考核主要是从岗位本身出发,通过具体岗位分析,将其具体分解为相应的工作模块,每一个工作模块的完成情况都由相应的指标来完成。当一个工作周期完成后,企业就可根据这些指标来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

比如某公司绩效专员的工作模块包括员工绩效管理、临时工作、中高层人事管理以及外事联络等。仅就员工绩效考核管理这一工作模块来看,其衡量的指标就有考核体系建设、考核制度运行和考核结果运用,将这些指标进一步细化得到的相應可考核指标包括制度的可操作性,各部门实施细则制定的及时性和可操作性;考核结果比例控制,考核投诉处理及时完成率;考核结果统计及时性,考核结果分析报告及时有效性。同样地,对其它工作模块进行分析可得出其它的绩效指标。

但要注意的是经过岗位工作模块分析得出的指标是比较多的,它涵盖了企业和部门KPI分解细化的指标、岗位日常工作指标、需要短期关注的指标以及需要改进的指标等,可以说这些指标基本上是该岗位所有KPI的罗列,因此必须对罗列的指标进行筛选。对于罗列出的指标通常进行两次筛选,在筛选前首先需要制定出KPI筛选的原则,第一次筛选主要是为了去掉互相重复的指标、岗位完全无法控制的指标、影响不太大的指标、管理成本过高的指标或者计算过于复杂甚至不能计算的量化指标。第二次筛选时可根据对企业和经济效益影响大小或者是与职责完成相关性来进行排序,选择最重要的几项指标作为最终确定的员工KPI。一般来说,每个岗位的KPI总数应该控制在5个以上,10个以内。指标太少则可能无法全面反映职位的关键绩效水平,指标太多会导致重点不突出,在分配权重的时候比较分散,体现不出激励,并且考核的成本也会大大增加,考核过程中误差可控性的难度也加大。

2.2 分析岗位任职资格,确定不同能力员工的评价标准 具体岗位行为指标的确定必须要通过岗位任职资格分析,明确岗位所需人员的能力标准和行为规范,能力标准有效地界定了员工的能力水平,据此可确定如何评价不同能力员工的标准。

通过能力标准还能够明确员工与岗位要求能力的匹配程度,使得绩效考核结果能够合理的运用于员工职位的调整。行为标准描述的是每个职种不同级别员工的业务行为规范,即对不同级别的员工从事同一工作所应达到的广度和深度进行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员工据此开展工作更容易取得高绩效。

一个企业中有多种职种,如管理、研发、营销等。每个职种的任职资格等级有高到低划分为多个等级,这里只针对较低等级岗位的任职资格分析来确定具体岗位的行为标准项。通过岗位的任职资格分析可将行为标准划分为不同的行为模块,行为模块又可分解为不同的行为要项,最后通过分析完成行为要项的内容,便可得到衡量员工完成工作的具体行为标准项。

如某公司销售类职务,项目任务执行作为其中的一个行为模块,其行为要项包括计划执行、项目计划、技术、商务谈判等,就完成计划执行这一行为要项而言,员工所需完成的工作有:协助组织相关资源,与客户进行技术、产品交流,并做好相应记录;把握客户信息和竞争信息,及时跟踪项目进展情况,按公司规范做好记录并及时进行汇报;协调组织并参与项目分析会,进行汇报、分析,以调整和保证工作方向。这些就是考核这一岗位所需的行为指标的一部分。当然员工不可能在一个考核评价期内出现标准项中所以的行为,这就要通过工作分析找出员工在考核期内涉及的或者需要重点关注与改进的行为。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过程中,我们必须寻找最关键的行为模块、行为要项以及行为标准项,否则就很可能使绩效考评工作成为一个复杂低效的过程,这也正是寻找KPI最重要的一个过程。

3 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KPI的确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每一个工作岗位确定出KPI后,在现实当中不是就一成不变了,当我们的工作过程、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更要适时进行变动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KPI的适时性和动态性,让KPI为真正实现企业的员工绩效科学管理以及提高工作效率做好服务。

参考文献:

[1]饶征,孙波.以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谢康.企业激励机制与绩效评估设[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3]易开刚.KPI考核:内涵、流程及对策探究[J].技术经济,2005,(01).

[4]李谦.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研究[D].天津商学院,2006.

[5]姚海鹰,宋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12).

[6]孙旭燚.我国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绩效评价与薪酬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7]林燕光.浅谈企业绩效考核管理[J].现代企业教育,2011,(09).

公允价值确定之现值法 篇7

关键词:公允价值,现值,价值

一、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

2006年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 新准则的最大亮点就是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新准则重新正式启用公允价值概念, 是我国会计审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表明中国会计计量发展正紧随着国际主流方向, 符合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迫切要求。但其对公允价值的适用范围和具体使用条件也作了明确的规定, 这种适当的、谨慎的态度也表明我国目前市场环境下有效地利用公允价值还存在着一些制度性及实务操作问题。加之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的突然降临, 使得原本被认为是颇具先进性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受到质疑, 这使得公允价值如何取得以及如何确保其可靠性备受关注。基于此, 本文通过分析公允价值与现值的联系, 介绍公允价值确定的现值法。

二、公允价值与现值的联系

价值是经济学的精髓, 价值增值是管理学的永恒追求, 作为从属于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会计的核心正是提供与经济决策相关、可靠的价值计量。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 曾经一统天下、面向过去的历史成本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环境。当代国际会计变革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越来越多地在会计和报告中运用现值和公允价值这两个概念。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 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是最能反映各会计要素本质特征的计量属性, 它是会计计量的最高目标;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其是价值的直接计量 (即现值) 和间接计量 (历史或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和短期可变现净值) 的总称, 在价值和现值的基础上具有“真实和公允”的本质特征, 能提供更多面向现在、未来、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的信息。

基于“价值”这一共同的内在逻辑起点, 公允价值与现值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非同寻常的联系。公允价值, 就其本质特征而言, 是能够反映资产内在价值的计量属性。资产作为能够带来未来经济收益的经济资源, 其内在价值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就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这是因为资产的内在价值体现在资产创造未来经济收益的能力上, 而未来经济收益通常可以用未来现金流量来表示。因此, 现值实际上就是公允价值本质属性的数学表达, 现值计算是公允价值最基本的获取方法, 现值法是公允价值确定的基本方法之一。但是, 也应该注意到现值只是公允价值的一种计量技术, 现值并不等同于公允价值, 因为现值只是任何一种现金流量同利率的结合, 现金流量是估计的, 利率可以随意选择, 这样, 就会出现多种现值。在这些现值中只有与决策相关的近似反映公允交易额的部分才可以用来估计公允价值。

三、现值法的具体运用

在计算现值时, 按照计算对象所能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是否确定, 可将现值计算区分为传统法和期望现金流量法。

1. 传统法, 通常只使用单一一组估计现金流量和单一的与风险相称的折现率。

它假设该折现率可反映有关未来现金流量和适当风险报酬的所有期望。但这种假设只在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和时间都确定、或虽都不确定, 但市场中存在有相应可观察利率和相似未来现金流量的参照物时才成立。而这在现实中很少存在。

传统法模型为:PV=Σ[CFj/ (1+DR) n]

式中:PV为现值;CF为现金流量;j为现金流量金额的种类 (j=1, 2, …, m) ;DR为单一折现率;n为年数。

传统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对于存在合同约定现金流量的资产和负馈。合同利率已经反映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 运用传统方法计量的结果同市场参与者对该项资产和负债的数量表述能够趋于一致。但是, 传统方法在识别和选择与风险成正比的利率时需要两个条件: (1) 市场上具有相似未来现金流量特征的另一参照资产或负债; (2) 相应的利率在市场中可以被观察到。在一般情况下, 满足这两个条件相当困难。另外, 当资产和负债不存在合同约定的金额和支付日期时, 无法取得建立在合同现金流和利率基础上的现值。当合同现金流转变为估计现金流时, 原来适用于合同现金流的利率不能再适用于估计现金流。当现金流的时问也不确定时, 单一、恰当的现金流和利率无法合理确定。这些问题传统方法难以解决。

2. 期望现金流量法, 期望现金流量法是一种更有效的现值计算方法。

它是对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按照每期现金流量期望值乘以相应的发生概率, 然后再加总的计算现值的方法。单一利率或许可以确定金额的不确定性, 但要确定一个能够反应时问不确定性的利率是很难的。期望现金流量法考虑了所有可能的现金流量并计算出它们的期望值, 而不是只寻找一个最可能的现金流量。

(1) 当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确定、金额不定时, 现值计量模型为:

式中:E (CF) 为期望现金流量;P (CFj) 为不同现金流量j出现的概率 (j=1, 2, …, m) 。

(2) 当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确定、时间不定时:

式中:E (PV) 为期望现值;DRj为不同时间i的折现率 (i=1, 2, …, n) ;根据利率期限结构和收益率曲线, DRi可各不相同。

(3) 当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均不定时:

这里, i=l, 2, …, n;j=1, 2, …, m。

期望现金流量法的优点在于它将计量的重心直接放在了对现金流量的分析和计量时所采用的各种假设上。能够提供传统法所不具有的透明度、可理解性和新视角, 从而能相对提高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并因此大大扩展了现值技术在不确定环境下的适用性, 因而得到目前国际上的一致推荐。不过也有人认为期望现金流量法, 并不能够如实反映未来现金流量的真实情况, 不能完全改变现值计量

本身的复杂性, 甚至也不一定提高其精确度。

参考文献

[1]谢诗芬:价值计量的现值和公允价值,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2008;2。

浅谈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 篇8

一、以市场成交的价格作为公允价值

对于上述第一种情况,即已经发生的公允价值交易条件,这时候公允价值就可以用市场上成交的价格来进行计算,但是必须是两个实际中的实体相互自愿并非强迫进行的交易,这时的公允价值在完成交易之后就成为了企业的历史成本,以文字的方式记录在公司的会计账面上。假如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一项交易是在非自愿的情况下进行的,那么作为交易的公司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就是交易中的现金金额。各个方面的原因都会对谈判地位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资金困难或法律法规等原因;如果交易两方属于关联的两个企业,那么两方的交易会受到母公司的约束和影响,母公司会要求其中的一方舍弃一些收益;能够影响固定资产或负债价格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资产或债务的不正确报价或者违反法律法规的活动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交易价格的公允性,这时候就需要对固定资产以及负债进行二次审核。

二、对资产公允价值进行评估

(一)通过市场价格计算公允价值替代计量

在评估公允价值的时候,要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要考虑遵循市场因素,尽量避免采用公司内部相应员工的评估和假设。市场法的定义就是,以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的替代计量。市价法的作用就是把需要估算的资产和负债同市场上交易的相同资产和负债两者进行对比,并对两者进行相应的价格调试。由于各个方面的因素制约,在明确参照物的时候务必考虑三种因素的影响。第一种,是否可以获得真实的交易资料。交易资料的真实性就要求我们,不管是在个人还是在正规的交易机构获得资料都必须具有真实性,因为虚假的报价在反映市场行为的过程中是没有任何功效的。第二种,要多方面的收集交易实例,是由于多方面的进行参考市场交易实例可以有效的控制误差的发生。要想有效的使用市场法,就需要更多的收集市场交易实例,实例不能低于六个。第三种,要顾及计量资产或负债与参照物的相似指数。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不能仅仅局限于相似,是要做到一致。但是这只是研究人员所期望达到的,在现实的交易中是很难做到的。要想使交易实例的参考价值达到最高,就需要参照物和被计量资产或负债相似程度达到最高。第四种,还要考虑交易实例的外在条件和交易的规章制度。交易不单单要能折射出相似市场的谈判情况和销售额度,还要知道其交易的结款方式。结款方式的不同,也会对价格造成很大的影响。企业实体在进入市场的时候,应该在众多的价格市场中,选择一个对企业有最大利益的市场价格。

(二)使用期望现值方式进行公允价值确定

就折现率调整问题解决过程中,不确定现金流的情况下,最有效的现值计算方式就是期望现值方式。单一性的利率方式对于金额的稳定性并不能保证,对于利率反应试点没有较大的确定性。期望限制方式和折现率整理方式是不相同的,期望现值需要考虑到具体的现金流量以及相关的计算方式,并不是单一的对于现金流进行明确。期望现金流量所得数值和最佳现金流量值之间估计有着一定的差异。主要是受到时间以及金额的影响。在计算过程中,管理人员不需要大时间的投入,或者是使用较为复杂的模型方式计算期望现值。同时在进行期望现值运算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成本效益基本原则。相关的现金流估计能够很好的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根据边际效益递减方式来讲,一般来讲通过使用假设方式并不能带来较高的收益,对于数据的准确性也只是有较小的作用,对于最终结果并没有什么影响。最终数据也是估算所得。和其他财务问题相比较来讲,此项所涉及到的成本效益问题需要更加精准的方式进行计算,也就是说成本增加或者是数据质量提升,要是所做的工作不能获得足够的成本收益,那么需要停止此项工作。

三、结束语

新环境下新的准则对于相关会计事项所使用的公允价值有新的改变,对于原本不能解决计量会计方式也得到很好的解决,弥补了原本成本计量方式不足问题。

参考文献

[1]于永生.公允价值会计理论基础研究[J].财会月刊,2011,(10)

彩超在乳腺肿块中定性诊断的价值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3年间因乳腺肿块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手术治疗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介于28~59岁之间,平均(44.55±10.85)岁。

1.2试验方法

对乳腺肿块100例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的良恶性,并与手术治疗后病理学检查相比较,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本研究所用到的超声仪器与操作方法:美国百胜-Au3型彩色超声诊断仪。应用频率7.5~10 MHz的宽频高频探头。操作时患者均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双侧乳房,以乳头为中心,按顺序从1~12点呈放射状多切面扫查乳腺。首先用B超模式对双侧乳腺进行检查,观察乳腺的厚度、内部回声、边界、肿块大小、形状、性质、活动度等,然后再启用彩色多普勒,观察乳腺及肿块的血流情况、阻力指数、血流速度等,最后常规扫查双侧腋窝淋巴结情况。检查的同时,启用超声工作站,对可疑病灶进行采图、计算以及分析诊断。研究方法参照文献[1]。

1.3 统计学处理

部分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部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2 结果

100例乳腺肿块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示恶性肿块42例,手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示恶性肿块4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正确率为91.3%(42/46)。结果见表1。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40~60岁之间、绝经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仅约1%~2%的乳腺癌患者是男性。通常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的诊断与治疗对患者的病情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彩色多普勒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恶性乳腺肿块的超声准确率、敏感率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检查者个体差异、所检样本、检查技术及观察角度等不同,超声对恶性乳腺肿块尚无统一诊断标准[3]。本研究结果表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正确率可达91.3%。彩超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主要从两方面分析:第一,肿块的形态、边缘、分布及乳腺结构等方面分析。第二,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的血流,半定量血流分级:0级,病灶内无血流信号;Ⅰ级,少量血流,可见1~2处点状血流;Ⅱ级,中量血流,可见1条主要血管,其长度超过病灶的半径;Ⅲ级,丰富血流,可见4条以上的血管,或血管相互交通,交织成网状或血流形态紊乱[4]。资料表明,触诊检查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方法,但其阳性率低,一旦发现,一般都是晚期病变[5]。20世纪70年代后,有了X线照像检查以及后来的X线钼靶照像,图像清晰,并能较早发现病变,但有一定辐射,不能经常检查。80年代,有了红外线乳腺仪,它凭借乳腺的透光性、血管的走行及灰影来诊断乳腺疾病,但不能清楚显示乳腺肿块的大小、形态、性质以及肿块的良恶性。乳腺管造影及乳腺管镜虽能早期发现病变,但有一定的创伤,不宜作为普查的方法。MRI虽能准确查处乳腺病变,但其费昂贵,较难为患者接受。唯有高频彩超检查,图像清晰、准确度高、费用低、无创伤、无副作用,可以重复检查。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观察乳腺肿块的细微结构,显著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对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黎文,卢虹,叶春媚,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肿块中的诊断价值.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22):2064—6065.

[2]陈越峰,丛淑珍,李谊.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分析.广东医学,2001,28(7):1087—1088.

[3]温红.彩色多普勒专卖诊断乳腺肿块性质的价值探讨.河北医学,2005,11(7):635—637.

[4]徐平江.彩超在乳腺肿块中定性诊断的价值.中国中医药,2010, 8(1):144.

基于价值创造的虚拟企业稳定性研究 篇10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使虚拟企业出现与迅速发展, 但虚拟企业的发展中存在各种问题, 包括伙伴间的机会主义行为、协调伙伴的困难、战略方向的冲突等导致了虚拟企业管理的复杂化, 使虚拟企业的稳定性受到了极大冲击。虚拟企业的非计划性解体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 一些研究表明虚拟企业的失败率等于或超过了50% (Hennartetaz, 1998;Parkhe, 1993) 。Nas&Teng (2000) 的研究成果显示虚拟企业的不稳定率处于30%~50%之间, 麦肯锡公司研究报告显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被调查的800多家参与战略技术联盟的美国企业中, 只有40%维持到4年以上, 而合作10年以上的仅有14% (陈殿阁, 2000) 。由此可见, 虚拟企业确实存在着一个高失败率的问题, 其失败率大至在50%~60%之间 (蒋国平, 2001) 。虚拟企业的运营中, 相关企业在价值链上存在一损俱损, 一荣俱荣, 虚拟企业的稳定性将关系到价值链上的各成员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鉴于此点, 虚拟企业如何在拥有敏捷性的同时, 保持其相对的稳定性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

二、虚拟企业稳定性相关理论解释

(一) 虚拟企业的界定

关于虚拟企业的界定目前尚无定论, 综合已有研究, 可以将虚拟企业的界定为:虚拟企业是指为了实现某一市场机遇,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独立、拥有核心资源或能力的成员企业, 依托信息网络技术而临时组建的网络化分布式动态组织。该组织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对市场机遇做出反应, 在合作过程中各成员企业相互独立互不干涉, 但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并且当预期目标实现以后, 此联盟即将解体 (陈剑、冯蔚东, 2002) 。

(二) 企业联盟及战略联盟稳定性研究回顾

目前关于虚拟企业稳定性的研究成果很少, 主要是关于企业联盟或战略联盟稳定性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第一, 交易成本理论。根据交易成本理论, 在假定虚拟企业各方都是既得利益追逐者的前提下, 单个企业在虚拟运行过程中机会主义行为将不可避免。这种机会主义行为的出现, 首先会导致在交易过程中双方为了谋求各自利益损害虚拟企业的整体利益与成员企业的利益, 降低双方的信任程度以及合作水平, 造成个别企业的理性与整个虚拟企业经营的非理性;其次, 虚拟企业各方为了降低投机行为对虚拟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 必须要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完备的契约、虚拟企业过程中的监督和控制等, 这些因素都会增加虚拟企业的交易成本, 当虚拟企业的交易成本上升到足以抵消虚拟企业可能带来的收益的情况下, 虚拟企业的不稳定将不可避免 (Gulati, 1995) 。但这种观点也遭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 (Madhok, Inkpen&Beamish) , 如:成员企业在进行投机行为时将考虑由此可能会带来的声望和信誉的损害,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投机行为的出现;虚拟企业是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 一次交易中的投机行为可能会影响未来的合作, 这种对未来的预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机会主义行为的动机;在虚拟企业过程中形成的组织间和主要管理者之间良好的个人关系也会阻止投机行为的出现。

第二, 博弈论。Parkhe (1993) 将虚拟企业伙伴的合作看作是一个博弈的过程, 其支付函数与囚徒的困境相类似, 虚拟企业伙伴可以通过欺骗对方取得超过各方合作所带来的收益, 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会发生背离, 虚拟企业将会很不稳定。另外即使是虚拟企业各方的支付函数可以使选择合作成为Nash均衡, 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可能会使成员企业不了解对方在合作中的支付函数, 为了防止对方选择欺骗或者背叛会给自身带来的损害, 它会采取较为消极的合作态度, 降低投入水平, 根据公平性原则, 虚拟企业伙伴也会随之降低合作的积极性使得虚拟企业变得不稳定。与这种观点相对的观点有:将虚拟企业看作单次的博弈过程是不恰当的。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中, 合作将会成为Nash均衡, 这种重复博弈的模式可能更符合虚拟企业的实际情况;Bleeke (2000) 认为虚拟企业各方都会从合作中受益, 参与者没有进行机会主义行为的动机。

第三, 价值链理论。从某一产业链角度来看, 企业是截取整个价值链的某些阶段从事分工活动的实体, 任何企业都只能在“价值链”的某些环节上拥有优势, 而不可能拥有全部的优势。一个理性的企业只有与其它企业合作,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在产业链上的优势。为达到“共赢”的协同效应, 在某一产业链上的企业彼此在各自的关键成功因素——价值链的优势环节上展开合作, 可以求得整体收益最大化, 这就是虚拟经营模式。如同自然界中的生物链一样, 虚拟企业价值链上的有一个或一些成员企业因为某种原因 (投机行为、相互缺乏信任、企业领导层之间的个人摩擦等) 的不合作行为将影响整个虚拟企业价值链上的企业, 导致其他成员企业受损, 进而导致虚拟企业价值链的解体。

第四, 资源依赖理论。构建虚拟企业动机是为了实现资源互补, 虚拟企业管理的重点是尽量降低自身对成员企业的依赖程度, 提升对方对自己的依赖程度就可以获得虚拟企业的控制权, 从而获得大部分虚拟企业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 虚拟企业各方力量的对比、依赖程度的变化很容易引起虚拟企业结构的变化, 当虚拟企业一方已经取得了想要资源的时候, 或者得到其他获取资源渠道时就会出现主动退出联盟的情况。从资源控制型的—体化战略转向外部资源依赖型的分散化战略, 虽然实现了自身对环境变化的灵活反应, 但也使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从依靠内部控制转向依靠与其他企业之间相对短期、动态的合作契约。如果缺乏有效的协调控制机制, 或成员企业之间难以达成充分信任, 虚拟企业经营中就会存在现实或潜在的合作风险, 从而威胁虚拟企业的延续和发展。如果这种风险无法消除,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有激化的可能, 就会导致虚拟企业不够稳定、失败率较高 (包国宪、贾旭东, 2004) 。

虚拟企业的经营是嵌入在市场中的企业合作, 其运行及不完全依赖于价格机制, 也不完全依赖于组织权威, 其运行是一个为适应市场的企业合作系统。

三、虚拟企业稳定性系统分析

(一) 虚拟企业敏捷性分析

虚拟企业的敏捷性是通过将技术、管理和人员三种资源集成为一个协调的、相互关联的系统来实现的。敏捷性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生产技术、组织方式与管理手段。即将柔性生产技术, 有技术、有知识的劳动力与能够促进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合作的灵活管理 (三要素) 集成在一起, 通过所建立的共同基础结构, 对迅速变化的市场做出灵活响应。

虚拟企业的敏捷性体现在:扁平化的组织形式及弹性化的运作方式缩短了产品研发与生产时间, 能最快响应客户需求, 抓住市场机遇;成员企业可借助外力整合企业内外部优势资源, 将有限资源投入到最关键部位, 有利于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虚拟经营同时具备了波特提出的三种竞争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与目标集中战略) 。与此相关产生了一些不足:当虚拟企业敏捷性过剩时, 则产生了过于松散没有约束的虚拟企业联盟关系, 从而虚拟企业伙伴成员间过度竞争和猜疑, 成员企业的执行力降低, 进而导致投机主义盛行, 虚拟企业解体将不可避免;当敏捷性占主导时, 虚拟企业伙伴成员频繁变更将引起其他成员不满, 当合同或总体目标的变化过快也可能增加调整的机会成本以及人力、物力等;政策或战略目标的不连续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也有损于企业的绩效和声誉。

(二) 虚拟企业稳定性分析

虚拟企业稳定性为一个正在进行着的合作关系中成员企业之间相互联系的程度, 一般通过合约、章程等规则, 依靠虚拟企业各方合作诚意和管理手段实现成员企业间的长期合作关系。

虚拟企业相对于市场交易而言, 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具有稳定性优势, 这主要体现在:价值链上的合作企业在产业分工上存在着工序的联系, 技术上存在着共同的标注, 使系统内的约束机制更容易实施, 企业间会产生信任感;价值链企业的价值依赖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群体之间形成亚理性状态, 群体对机会主义者的放逐可能性, 从而降低个别企业的投机主义行为。与此相关, 虚拟企业的稳定性在某些方面会导致一系列问题:为了维护虚拟企业稳定性, 集体行为有可能阻碍虚拟企业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造成经营业绩下降;有时虚拟企业组织结构过分强调稳定性, 采取一些措施, 可能导致过高的协调和代理成本, 增加成员企业的退出成本。

综上所述, 虚拟企业中这两种相反的力量—敏捷性和稳定性构成了虚拟企业相对稳定框架中的一对张力。然而, 不论是敏捷性还是稳定性取得支配地位都可能改变虚拟企业现状, 发展成新的局面。虚拟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敏捷性和稳定性之间协调。

四、基于价值创造的虚拟企业相对均衡模型构建

(一) 虚拟企业相对均衡模型框架

陈菲琼等 (2008) 验证企业联盟稳定性与刚性水平和灵活性水平之间的差异呈反向相关的核心假设, 即意味着结构的灵活性与刚性差异越大, 联盟不稳定的概率较大。由此可以认为敏捷性与稳定性差异越大, 虚拟企业解体的可能性越大, 即敏捷性与稳定性的相对均衡是虚拟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然而, 该研究中提出的企业联盟的灵活性与刚性不包括伙伴成员间的协作, 只是建立了一个二维曲线, 缺少协作维度。对此, 本文针对虚拟企业的特点借鉴该模型构建一个新的虚拟企业稳定性相对均衡模型, 首先将敏捷性与稳定性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平面, 然后与作为虚拟企业伙伴成员间的协作性作为纵轴构成一个三维的虚拟企业相对均衡的可持续发展立体空间。

基于价值增值的虚拟企业相对均衡模型:虚拟企业价值增值与稳定性、敏捷性以及协作的关联性。

其中, V为虚拟企业价值指数, a为常数项, β为相对均衡系数, W为稳定性 (W1, W2, W3, W4分别代表柔性结构与组织、有技能、有知识且被适当授权的员工、先进制造技术、敏捷化管理) , M为敏捷性 (M1, M2, M3分别代表管理控制、时间、关系控制) , X为协作性 (X1, X2分别代表个别成员企业的合作;众多成员企业的合作) 。模型如图1所示:

(二) 虚拟企业相对均衡模型内容

以下将对该相对均衡模型的维度要素与层次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1) 虚拟企业相对均衡模型维度要素。敏捷性维度的影响要素包括:Amos J.W (1995) 从企业的组织和管理角度来描述敏捷性, 具体为通讯连通性 (C) 、跨组织参与性 (I) 、生产灵活性 (P) 、管理相关性 (M) 和雇员使能性 (E) , 简称CIPME。其中管理相关性是指企业主动调整其资源参与管理使敏捷变化得以实现的能力;雇员使能性是指企业内每个雇员能够根据企业的目标定义自己的义务。CIPME中每个变量都与企业的敏捷性有正比关系。Rick Dove从企业敏捷性转变后的结果 (动态指标) 衡量敏捷性, 分别是成本 (Cost) 、时间 (Time) 、健壮性 (Robustness) 、自适应范围 (Scope of change) , 简称为CTRS (贾平, 2003) 。其中健壮性是指完成一次敏捷变化结果的稳定性和坚固性, 与新产品的质量相关;自适应范围指企业个体在多大范围内可以通过自我调整来迅速适应环境变化, 是敏捷性的重点。笔者将这两种敏捷性度量体系融合在一起, 其优点是:能够反映虚拟企业各方面的敏捷化程度, 尽可能地量化, 并具有可操作性。融合后的敏捷性包括四个影响要素:柔性结构与组织;有技能、有知识且被适当授权的员工;先进制造技术;敏捷化管理。

稳定性维度的影响要素包括管理控制、时间和关系控制:管理控制因素包括组织控制、技术控制和文化控制;时间因素包括联盟构建时间与成员合作时间;关系控制因素包括多种合作关系与资产回收程度。

协作维度的影响因素包括:个别成员企业的合作, 众多成员企业的合作。虚拟经营过程始终贯穿着不同程度的协作。虚拟经营的每个阶段有其不同的目标, 在目标实现过程中也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协作。个别成员企业资源的攫取需要一定的协作, 但这种协作程度偏低。研发活动 (创新) 、战略计划会议 (反应能力) 往往需要更多的交流, 涉及更多的虚拟企业成员。这类活动在协作轴线上定位较高。

(2) 虚拟企业相对均衡模型层次结构。虚拟企业的意义在于通过“协作”达成“增效”, 而虚拟企业的协作增效效果受到“敏捷性”与“稳定性”这两个要素所构成的相对稳定面的影响。虚拟企业在“相对稳定面”的基础上获得一个“成长性”的特质——协作增效, 在图1的模型中, 从一个二维平面转化为三维构造, 从而任何一个要素的转变都会引起整个“量体”的变化。由此, 虚拟企业这一量体的大小说明了虚拟企业的真正效果——虚拟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如果一个虚拟企业所带来的价值增大, 在这里就表现为虚拟企业“量体”的扩张;即模型中敏捷性、稳定性和协作三个要素中的任何一个要素单独的或者三者同时的正向变化都能够导致虚拟企业量体的增大, 即实现了虚拟企业各方的价值增值。虚拟企业的价值增值在这个模型中表现为一个量体。敏捷性、稳定性与协作这些要素的量度, 共同决定了量体的大小即虚拟企业增加价值的大小, 共同实现了虚拟企业的“增效”意义, 达到了虚拟企业的最终目标。该模型包括两个层次:

第一, “敏捷性”与“稳定性”构成虚拟企业的相对稳定面。虚拟企业的敏捷性是进行合作的基础。敏捷性是虚拟企业的本质特征, 新产品投放市场的速度是当今最重要的竞争优势。推出新产品最快的办法是利用不同企业的资源和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 这就需要企业内部组织的柔性化和企业间组织的动态联盟。虚拟企业是最为理想的一种形式。虚拟企业就像专门完成特定计划的一家公司一样, 只要市场机会存在, 虚拟企业就存在;市场机会消失了, 虚拟企业也随之解体。能够经常形成虚拟企业的敏捷竞争力将成为企业一种强有力的竞争武器。虚拟企业必须具有高度敏捷的组织结构。根据产品不同, 采取内部团队、外部团队 (供应商, 用户均可参与) 与其它企业合作或虚拟企业等不同形式, 来保证企业内部信息达到瞬时沟通, 又能保证迅速抓住企业外部的市场, 而进一步做出敏捷反映。因此, 敏捷性是合作是构建虚拟企业的必要条件, 是虚拟企业各方采取合作行为的市场基础。

稳定性既是市场基础又是技术性基础。首先是市场基础。只有在成员企业各方对于对方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为模式持有稳定性的态度即合作稳定性, 才能够使虚拟企业得以运行。如果说敏捷性是虚拟企业的“机遇性”市场基础, 那么稳定性就是“能力性”市场基础。其次是技术性基础, 这体现在行为层面。虚拟企业各方必须能够使合作方的行为模式稳定, 并且各方最终能够形成一个相似的行为模式, 才能够为虚拟企业运行提供现实的可行性。敏捷性和稳定性, 为虚拟企业提供了市场基础和技术性基础, 二者共同构成了虚拟企业的相对稳定面。在该模型中, 敏捷性和稳定性之中任意一个要素发生程度上的变化, 都会对虚拟企业带来价值创造量的变化:敏捷性和稳定性程度的提高, 能够为虚拟企业创造更多的新增价值;反之则削弱虚拟企业的价值创造性。这种变化, 在模型中就表现为底面矩形相对稳定面面积的增减。

第二, 协作增效, 实现价值增值。敏捷性和稳定性本身并不直接为虚拟企业创造价值增值, 只是提供了虚拟企业价值增值的基础。价值增值需要由现实的协作来完成。虚拟企业协作程度的变化, 会影响到其价值创造的能力。协作程度提高、协作关系深化, 虚拟企业才能够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反之, 虚拟企业新增价值量将减少。协作的每个阶段为下一个阶段的市场合作演变提供了基础。协作的动态性建立在历史背景下, 它会影响到下一个阶段协作的本质。根据成员企业对效率和虚拟企业有效性的评价, 虚拟企业演化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一个谈判、承诺和执行的过程。在成员企业间持续的资源交换和社会交流过程中, 虚拟企业受竞争和管理复杂性的影响程度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随着协作能力增强, 成员企业分享的利益越多, 虚拟企业整体创造的价值越大, 虚拟企业整体竞争实力也随之增强。协作程度的变化, 在模型中表现为协作纵轴的伸缩;而虚拟企业整体创造的价值量的变化, 则表现为立方体体积的变化。

五、结论

虚拟企业被看成是敏捷性与稳定性间的一种治理机制, 敏捷性与稳定性两种力量之间的相对均衡是虚拟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虚拟企业相对均衡模型的提出, 为虚拟企业稳定性与价值增值管理的衔接提供了桥梁和纽带。该模型指出, “敏捷性”和“稳定性”共同构成了虚拟企业的相对稳定面基础, 虚拟企业间的协调性所形成的价值增值, 通过影响成员企业之间的“敏捷性”和“稳定性”为虚拟企业的可持续提供保障。模型的提出, 对“敏捷性”、“稳定性”以及“协作”进行了综合考察分析, 使虚拟企业稳定性管理更具可控性。

摘要:虚拟企业是介于企业和市场的商业组织形式,是各种商业利益相关者的一种合作形式,在克服了企业组织刚性的同时,也产生了稳定性问题。敏捷性和稳定性就是虚拟企业中的一对张力,二者间的均衡变动可能改变联盟现状。从敏捷性与稳定性的二维视角,构建以敏捷性和稳定性为基础,以协作性为支柱的三位一体的虚拟企业相对均衡模型,可以实现虚拟企业的最佳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陈剑、冯蔚东:《虚拟企业构建与管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包国宪、贾旭东:《虚拟企业与战略联盟案例点评》, 中国人民出版2004年版。

[3]薛君:《试论敏捷性虚拟企业的竞争优势》, 《经济论坛》2005年第5期。

[4]陈菲琼、闻丽丽:《基于结构灵活性与刚性视角的企业联盟稳定性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5]贾平:《企业动态联盟》,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上一篇:逝世周年下一篇:期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