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

2024-08-05

南方医科大学(精选十篇)

南方医科大学 篇1

《军中白玉兰》这个标题, 是南方医院护理部刘立捷主任命名的, 她说:“人生是一个感恩的历程, 难忘的军旅生涯铸就了白衣天使们高尚的品质, 军中姐妹30年的护理奋斗史, 就像深冬季节的广州, 处处盛开着白玉兰, 给这所城市增加了无与伦比的活力与诗情画意。”

白玉兰树, 为落叶乔木, 高大壮实, 长势伟岸;白玉兰花, 俗称“应春花”、“望春花”。在一片绿意盎然之中, 一大朵一大朵像莲花的花朵, 用伸展于四方的花瓣, 闪耀着纯洁耀眼的白光, 飘荡着近乎典雅的清香, 于粗犷之中尽显难以言喻的美好。

越考证白玉兰, 越觉得刘主任给予南方医院一代军人护士的称谓在贴切之中, 尽显着不同凡响的含义。

而“我这30年”栏目的目光投向南方医院, 除了医院领导与护理部对资深护理工作者的看重之外, 更多的是这所创建于1941年的军队医院, 于2004年, 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命令, 随同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一起成为了广东省的一所地方医院, 这些“军中白玉兰”的30年, 有着怎么样的护理生涯, 一群追梦的女孩子有着怎么样的情感经历?

让我们走近她们……

A朱碧丽我已经与“军中特区”惠侨楼融为了一体

我是恢复高考那年考入第一军医大学护理系的, 那一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年。

我所工作的惠侨楼, 是南方医院最早与广州这块改革热土接轨的地方。专为海内外同胞提供高档次医疗服务的“惠桥楼”, 是军队唯一的“涉外医疗中心”, 它以其优美舒适的环境, 精湛一流的医术、高尚的医德、热情优质的服务享誉海内外, 1995年3月, 还被江泽民总书记授予了“模范医疗惠侨科”荣誉称号。

能在惠侨楼工作是我的梦想。

毕业后我如愿以偿, 那年我不到20岁。在穿上护士服、戴上护士帽的那一刻, 觉得自己就像天使一样洁白无瑕, 就像泰戈尔的诗一样美丽动人, 由此也就有了生命之托的神圣。

因为惠侨楼是军中的特区, 严格的管理使这里形成了严谨、敬业、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风。每一位管理者与每一位医护人员包括餐厅服务人员, 都恪守军队的纪律:病人的需要就是命令, 随叫随到。

我以一颗年少真诚的心, 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当病人心情烦躁不愿意与家属交流沟通, 而愿意向我倾诉的时候, 我是那么的欣慰;当突发心肌梗塞病人因我及时发现, 生命得以挽救时, 我又是那么的自信、那么的舒畅。

作为惠侨楼的一分子, 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 是惠侨楼孕育我茁壮成长;是惠侨楼的前辈、同仁, 扶持我一路走来;是惠侨楼这响当当的名字, 让我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够坚强与执着;更是惠侨楼这棵参天大树, 让我面对困难与挑战, 总是那么的勇敢与坚韧。

自从走向了总护士长的岗位, 每年的7月, 按惯例我都会从护理部领回几名刚毕业的护士, 看着这些富有朝气而又稚嫩的脸, 顿觉时光飞逝。蓦然回首, 不知不觉在寒来暑往中, 与南方医院惠侨楼结缘也已有30年整了, 这30年的时光, 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回顾从青葱岁月至今, 自己与惠侨楼一起走过的岁月, 不禁感慨万分。人生重要的不是我们现在所站的位置, 而是我们要去的方向。

现在的我可以说已经与惠侨楼融为一体了, 我人生的方向和存在的意义, 早在与惠侨楼荣辱与共的岁月里生了根。我期盼未来的路依旧与惠侨楼携手同行, 因为我知道为健康服务的事业没有止境。

B刘梅娟我愿意用自己的经历, 让更多的人懂得“坚持”的快乐

30年的护理生涯, 其实也没有什么, 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可就在刚刚, 一个离开我科到外地工作的护士在QQ上问我:“护士长, 你为什么每天都会那么积极的工作、生活?”还有很多学生问我:“老师, 护士这么苦, 这么累, 你是怎样坚持这么多年的呀?”

于是, 我决定还是写写, 希望让更多的人懂得“坚持”的快乐。

我是南方医院消化内科护士长, 1962年7月出生于贫困农家, 1979年高考参军入军校, 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工作至今。

30年, 我见证了南方人的拼搏、奋进, 见证了南方护理的发展腾飞。但在这30年中, 我觉得自己没能像他人那样一帆风顺, 反而坎坎坷坷、酸甜苦辣一样都没落下, 但我始终不离不弃, 因为我坚信:凡有蓝天处必有阳光, 每个人都是磁场;凡事心存希望, 一切终有转机!

我怀着这一信念, 坚持以恒, 默默的、始终如一的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当遇到挫折时, 总是告诉自己, 要坚强, 要学会调节情绪, 调节心态, 凡事换一种心态去想去看, 感受和结果就会不一样!

我的经历,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 是灰黑色的。

当我的孩子被确诊为智力障碍时, 我觉得天都塌了, 几乎到了崩溃边缘。可是, 我对自己说一千个一万个不能, 必须振作, 必须面对一切困难!为此我付出了比常人多十倍几十倍的精力;加上爱人单位效益不好工作不稳定, 经常不在家。但我从未因家庭、孩子请过一天假, 也没有向领导提出任何要求, 30年来一直坚持在临床一线辛勤工作。

记得一次因为抢救病人, 耽误了接孩子放学回家的时间, 那天大雨如注, 加上修路、道路泥泞, 即使是正常的孩子都很困难, 何况我的孩子。

我赶到学校, 学校已经没有了人影!赶回家一看, 孩子却没回来!我的魂都吓跑了, 顾不得风大雨大, 冒着雨沿着孩子每天放学回家的路线去寻找。在半路中看到全身湿透、浑身发抖, 完全浸泡在雨水中哭泣的孩子, 我一把将她搂在怀里抱头痛哭。原来孩子看到同学一个个都被接走了, 看不到妈妈来接, 便冒着大雨往回走。没想到, 路面被雨水淹没, 过膝的雨水使她找不着路, 加上闪电雷鸣, 把她吓坏了, 傻傻地站在路中, 哭着等待妈妈来接她。

一个受无数病人称赞的护士长, 却是这么一位不称职的母亲!

—个智力发育不全的孩子, 需要更多的母爱来教育、来启发, 来帮助她成长, 而我却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照顾病人身上。虽然很艰辛, 但因为学会了在艰辛中寻求快乐, 获得快乐, 并且把快乐让所有人分享, 所以, 我能够让自己在快乐、平和的心态中生活、工作, 并激励自己不断努力。

30年来, 我克服了超过常人的困难, 坚持努力工作, 曾经连续10年未休干部假。

我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受到了各级人员的肯定。1997年, 院领导任命我担任了消化科护士长。

消化科是南方医院最大的科室, 是全国重点学科, 由一个外科护士调到内科系统担任护士长, 的确有压力。但我暗暗下定决心, 一定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专科技能和科学的管理知识, 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转变。

医院也给予了我极大的肯定, 使我获奖无数:行政上:获广东省优秀护士;广州市的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第一军医大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南方医科大学先进工作者;南方医院优秀护士、优秀护士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团干部、南方医院年终嘉奖;2007年度, 还被提名为“感动南方人物”候选人。科研上: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获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 优秀论文三等奖2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参加国家新药临床试验项目12项。撰写和发表护理文章35篇 (28篇为第1作者) , 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交流12次、获得南方医院发表护理论文数前十名的嘉奖、连续8年获护理文书优秀奖。教学上:在2004年课堂教学评价中被评为先进个人, 2007年获“南方医科大学临床教学基地护理兼职教师教学优秀奖”, “第四届南方医院麒麟杯教学竞赛”三等奖。临床实习带教受到学生和部领导好评;2002、2003、2004、2008年护理组带教成绩排名前十名等。

30年, 我成长成熟了, 我坚定坚强了, 我学会了在艰辛中寻求快乐、获得快乐, 在快乐中激发努力工作的热情, 在平和的心态中工作和生活。

迄今, 别人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刘护士, 你真不容易;学生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刘老师, 我要像你学会坚持, 学会快乐!

我愿意用自己的经历去激励身边的其他人, 包括同事, 朋友、更多的是我的学生, 在激励他们的过程中, 又促使我更加努力奋进, 因为, 我告诉自己, 要真正成为他们的励志榜样。

C李晓云30年的护理岁月使我体验到了平凡与多彩的人生

岁月无情, 30年的岁月时光转瞬即过, 但30年前的事情仿佛就在眼前!

70年代的中国大地, 改革开放还在酝酿中, 中学生的我虽然通过并不丰富的电视节目能获知点滴外界信息, 但是内心之中还是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尤其是对当年我们心中的“明星”———解放军女兵充满了仰慕之情!甚至当时的时装都是仿照军装来做的。

30年前, 通过高考的我, 当得知有机会上军校当解放军, 心中的喜悦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通过了地方、部队的二次体检后, 终于获得了入学的通知书, 圆了我少女时代的“追星”梦。

当学校的大卡车将我们接到当时位于暨南大学的校园, 穿上绿军装时, 心里的感觉就像当上了明星一样, 尤其是走在街上, 别人都会回头看你一眼, 那种羡慕的眼神让我心中充满了自豪感!

但这种新鲜的劲头很快就被枯燥无味的部队生活及学习给取代了。早上六点必须起床跑步, 晚上十点按时熄灯, 即使是节日也不例外。三餐饭前必须集合排队去饭堂, 每天的生活就是科室———宿舍———饭堂, 所有的一切: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都在改变着青春时代玫瑰色的我。

但是, 对于未来的工作, 我心中仍然充满了期盼!

记得那天上午, 我们40多个同学被带到大礼堂, 等待分配到各科室。一批一批的同学都被领走了, 当我前面的几个同学被分到五官科时, 我忐忑地等待着, 不知道是怎样的工作等着我。

我被分配在了烧伤科。

当我和我的三位同学跟着护士长来到科里, 眼前的情景让我们惊呆了, 病床上躺着的是一个个暴露着、并充满焦煳味、药味的患者。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 病人的创面只能几十只电灯泡来灯烤, 以保持创面的干燥, 病房的室温高达三十多度。还有, 那一个个被烧得面目全非、四肢畸形的患者。

看到眼前这些, 顿时胃里的食物往上翻腾, 一切的一切, 对于当时的我都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

科里的老护士长和科主任给我们新下科的几位同学讲了入科室的第一课。他们都是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二三十年的老同志了, 部队多年的教育和培养使他们养成了严谨的工作作风, 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及视病人如亲人的精神。

接下来的日子里, 科里的老护士们也纷纷伸出了热情的双手, 手把手地的对我们进行工作上的指导, 她们对工作严谨的态度, 对业务精益求精的作风对我们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

记得当时的烧伤病房实行的无陪伴病房。家属一律不许进入, 所有的护理工作都由我们来完成。有位在特护室里的被煤气烧伤的患者, 他的一切都由我们负责, 包括治疗、生活护理和心理指导, 喂饭及大、小便的护理。我们都是刚出校门的女孩, 还是在妈妈面前撒娇的女儿, 如何能给予病人身心的关怀、指导, 是我们当时面临的难题。

于是我们就观察老护士、护士长上班时如何与病人进行沟通的技巧, 在生活上给予细心的照顾, 主动与亲属取得联系, 观察患者心理焦虑的原因等。记得当时有位年轻的医生还会给患者表演小品、唱歌。在我们的帮助下, 这位患者闯过了一个个难关, 顺利的康复, 重新走入了社会, 并成为我们的朋友。

这样的日子一天接一天, 这其中, 不知道护理了多少名患者。只是在一些小伙子或大姑娘再次回科进行治疗时, 对我们的称呼由姐姐转为了阿姨时, 才感觉到岁月的流逝。

工作16年后, 我有幸获得了一个到日本学习的机会。当时国内的经济条件还不是很好, 到国外我们将面对生活及语言的挑战。有些同事劝我, 那么艰苦的事情就不要去干了, 别自讨苦吃, 在国内舒舒服服的工作不是很好吗?但我想, 人总是要开阔眼界、放宽思想、增长自己的知识!

日本人一向以工作态度严谨、服务人性化、礼仪要求高而著名。刚到那里, 除语言以外, 日本人很多礼仪、习惯都和我们不同。在那里不管是医生、护士或勤杂工都会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 一切都依照各项规程执行。尤其是对患者的体贴、尊重, 他们之间的文明和礼仪, 都是我需要学习的!

事实证明这次出国学习收益匪浅, 我领会到了我们对工作应有的态度、学会了对制度和法律的绝对服从等, 锻炼了我的独立性, 使我对一些问题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是我人生和工作态度的又一次升华。

在去年, 我国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灾害“汶川地震”后, 我非常有幸地参加了地震伤员的护理工作。虽然工作很辛苦、很累, 但那段时间的点点滴滴在我人生中产生了震撼。

记得那时由于运送救灾物资、伤病员都是晚上进行, 而且时间不确定。收治计划随时改变, 甚至连续改变二三次。但是每批伤员的到达都有院领导、年过半百的专家、教授的迎接, 有时甚至是凌晨二三点。要知道这些专家们第二天还有正常的门诊、手术, 这样是身体透支, 如果没有某种精神的奉献, 是无法办到的。从年轻的医生、护士到年过半百的教授都是在无怨的工作着。人为什么生活, 人应该要怎样生活, 在这次特殊的工作中, 我的人生的意义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30年的日子过的好快, 30年的人生值得回味!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人, 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 但30年的护理岁月, 30年的雨雪风霜, 使我体验到了平凡的但是丰富多彩的人生!

D赖宁南我们就是一片片绿叶, 给大地带来绿洲

光阴似箭。我1971年入伍到现在, 已在卫生战线为广大病人服务了38个年头。在38年的护理生涯中, 也听到很多看不起我们护士的言论, 但我想, 工作没有贵贱之分, 只要我们热爱, 认真努力地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行行都能出状元。再说, 红花都要绿叶配, 我们白衣天使就是一片片绿叶, 用我们智慧与辛勤的劳动, 给大地带来绿洲。

所以做一名护士, 选择这个神圣的职业, 我无怨无悔。

回首过去, 在这里我要感谢38年里培养、关心、爱护我的领导和同志们, 还有我的家人。

那年, 我还不满15岁, 经过了3个月的新兵训练, 培养了我的军人素质, 政治思想品德吃苦耐劳的精神, 当年被评为五好战士。

我作为一个卫生兵, 被分配到消化内科工作。那时医院的条件较差, 挑开水、打饭、拖地、倾倒痰盂、刷厕所、给病人擦澡、喂饭, 样样我都积极地去做, 抽空还虚心地向老护士学习打针、摆药等业务知识。

有一天傍晚, 刚端碗准备吃饭, 卫生班长跑来说科里有一名危重病人在抢救, 主任让我赶快去, 我赶紧放下碗和战友跑步到科里帮助救治病人。最后病人还是因为白血病而离开了人世, 这是我是第一次看见死人, 心里特别害怕, 但是在卫生班长的带领下, 我们得以从容地给病人做临终护理。

从抢救护理这个病人, 我学习到了抢救配合和临终护理知识。

在消化科工作了8个月后, 领导送我到护训队学习了8个月。回来后, 进入了神经、皮肤科, 在这里, 一干就是6年。

记得一天上小夜班, 危重病人特别的多。这天晚上, 我和我的战友干了一个通宵, 配合医生抢救了10名危重病人。

神经皮肤科的6年, 给我的锻炼特别大, 为我做一名好护士奠定了基础。因为神经科危重病人多, 病情变化快, 护理任务很重, 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努力学习专科医学知识, 还要有过硬的护理技术, 和敏锐观察病情的能力, 才能及时的发现病情变化, 赢得抢救时间。

1974年的一天, 我值大夜班, 只有我一个人。小夜班的护士交班说25床有些感冒, 已经给了去痰合剂, 叫我注意观察。25床是个19岁的女孩, 患的是重症肌无力。

接班后我立即去查房, 查到25床时, 看见病人颜面发紫, 立即给病人做人工呼吸, 将口中的痰扣出, 并且叫其母亲赶紧去叫医生。通过积极地抢救, 她的生命得以挽救, 后来转到胸外科做了胸腺切除手术, 就完全治愈了。出院时她来感谢我, 当时我心里非常的欣慰与快乐, 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自己能够拯救人的生命。

30多年的岁月, 像这样的经历太多了。

1977年, 我被调到呼吸科和中医科工作2年。在2年里我学会了呼吸机的使用, 学会瓶装氧气阀门漏气的修理, 掌握了呼吸科专科知识与护理。

1979年, 医院成立了“惠侨楼”, 我被调到这里, 为港澳华侨病人服务。在“惠侨楼”的日子里, 我建立了自己的小家。

记得在怀孕7个月时, 我上小夜班, 为一名患骨肿瘤的病人夜间进行皮肤护理时。该病人的腹水很多肚子也很大, 我的肚子也很大。在交班前, 正当我很吃力的为他翻身时, 一双有力的手来帮助我完成翻身, 抬头一看, 是我的先生来接我下班了, 当时我很感动, 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出现了。

在“惠侨楼”工作的5年, 我以优良的服务态度, 满腔热情工作热情, 娴熟的护理技术为海外病人尽心尽责地服务, 领导和同志们给我起一个外号叫“老黄牛”。

1985年, 领导送我去护校复训2年, 2年后毕业被分配到血液内分泌科, 我在这里工作了15年。

呈蒙领导的信任, 调入该科不久, 就让我当了该科的护士长, 走上了护理管理的岗位。这对我来说, 越发要求自己在工作中更加严格要求, 在努力学习专科医学理论及护理知识的同时, 加强了护理管理知识的学习。

当时血液科的护士加我只有8名。在孩子小、爱人工作也很忙的情况下, 我经常替班在一线工作。小孩只得交给小姑姑带, 以便自己一心扑在工作上。

血液科病人的特点是危重的多, 用药特殊。根据病人的特点, 我抓了消毒隔离工作, 率先使用了静脉留置针, 严格了“三查七对”制度, 加强心理护理的力度, 在保证环境的洁净与用药的安全以及防治并发症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记得在1996年, 从深圳转来一名病人, 是用担架抬入科的, 诊断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并发全身感染。入科后检查她全身皮肤有红肿的硬结, 触之很痛, 部分有溃疡, 血管也很难注射。当时病人的爱人说之前的医院是叫他回家准备后事的, 但听说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好, 是抱着一丝希望来的。

救治入科后, 主任立即组织医生会诊, 制定治疗方案。方案制定后, 立即给病人用药, 但病人的大血管基本上都有静脉炎了, 我就选择了她的手指静脉, 准确地将药物用上了。皮肤的疖肿就用大黄粉加生理盐水制成糊状给她敷, 2星期后疖肿就完全消失了, 溃疡的皮肤也治愈了, 病人的病情通过化疗也逐渐好转到痊愈。至今, 病人还生活的很好。

看到病人从死亡线上被抢救回来, 我真的有很大的成就感。

1998年, 一位做了骨髓移植后的病人, 骨髓移植2个月后出现了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全身剥脱性皮炎, 口腔溃疡, 病人腹泻, 护理难度很大。我带领我的护理组想办法, 研究如何护理。最后我们用先锋霉素Ⅳ加爽身粉加地塞米松磨成粉给病人喷在身上, 并且认真、细致地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保证了静脉用药。

在我们精心护理下, 病人转危为安。治愈出院, 病人还给我们送了一面“医者父母心”的锦旗以表示感谢。

为了钻研专业技术, 我一共撰写了40余篇论文, 分别发表在《中华护理》、《实用护理》、第一军医大学报等杂志上;我曾经连续3年评为优秀护士长, 多次受到学校及医院的嘉奖;1998年, 领导和同志还给我立了三等功。

2000年, 响应军委撤军100万的号召, 我光荣退休了, 但退休后继续在血液科任护士长2年。2002年又被返聘在护理部任临床督导员, 在督导员的岗位上, 按职责对54个护理单元护理工作进行督导, 给领导提供护理质量控质依据, 保证护理工作保质保量的安全运作;在夜间督导时, 帮助年轻护士解决护理疑难问题。

2003年2月24日, 接到抗非典任务后, 领导又派我负责成立消毒队, 对全院54个科, 8座大楼的房间及走廊卫生间进行空气喷雾消毒, 面积为19773.2m2, 面积大、地域广, 每天工作时间需要花9至13小时不等。工作时间又特别, 每天是早上、中午与晚上的时间进行, 还要做到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消毒;还负责自制消毒液。近5个月的消毒工作, 有力地保证了我院工作人员与病人的安全, 同时也保证消毒人员的安全。

当时我爱人在急诊科, 他也处在抗非典的前沿, 我们忙的只能电话联系, 根本顾不上家中的孩子。由于任务完成的好, 我被评为“广州市抗非典”的标兵, 荣立二等功。而我写出的总结抗非典有关消毒的文章, 还发表在了《南方学报》上。2004年, 我又被总后评为优秀退休干部。

目前, 我返聘在护理部做护理文书质量检审工作, 我将用我的知识和经验为护理事业贡献余热。

E晏志军我在32年的护理生涯中收获了无穷的快乐

32年前, 我成为空军部队里的一名白衣战士;32年后, 我虽脱下了军装但仍然在护理的岗位上继续着我热爱的护理事业。

护校毕业后, 起初, 分配到汉口空军医院脑外科。面对神志不清、生命随时受到威胁的患者以及亲属焦急的模样, 是我临床护理工作的第一感受。

在护理历程中:医生的无力回天, 患者在不愈中离开人间, 亲属万分痛苦的情形;患者逐渐治愈, 亲属兴奋的表情, 医护人员松气的舒展……使我悟出了护理工作的使命和价值。

我的第一任护士长当时就看出了我对工作的态度, 看到了我对知识的渴望, 对患者治愈好后的那种心情, 说我将来能从护理这个职业中得到快乐。

几十年过去了, 同事、患者都说我脸上看不到忧愁。但说心里话, 这个评价不是很客观, 我只是遇到不愉快的人和事时, 在理解中使它时间短暂些, 在包容中使它消失得快些, 在善待和帮助中使它变得快乐。

1994年, 我调入南方医院从事透析工作。面对的这一群患者, 是每天都面对的熟悉面孔, 我们为他们不断地进行“重复的操作”。

十几年来, 我认真、热情地对待每一位患者, 从来没有厌倦过。虽然有的患者已走完了他的人生, 有的患者肾移植后继续行进在他人生的旅途上, 有的患者仍在边治疗边从事着自己的事业。我在他们的生命中, 感到了工作的价值, 同时感受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

32年的护理生涯, 是我人生旅途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我在这样的生命历程里寻找到了无穷的快乐。

F周风琴每一天都揣着阳光去关怀病人

我1976年应征入伍, 分配到妇产科工作。1979年中专毕业, 1994年护理大专毕业。在护理工作的岗位上已经坚守了33年, 其中的苦与乐、经历和荣誉也将继续伴随着我往后的日子。

我喜欢产科护士这个平凡而神圣的工作。从我手中问世的孩子数也数不清了, 他们大多已经长大成人, 有的已经成家立业、事业有成了, 我为这些十分欣慰。虽然护理工作者在社会上存在着有不如医生行业伟大的误区, 但是我依然享受着最平凡的幸福。

在这33年中, 也有机会转行, 但我一如既往地选择了坚持。

产科是一个高风险、易出事故的科室, 每个病人身上都系着两条人命;加之护理队伍的年轻化、人才流失等多方面的因素, 产科护士长工作肩上的责任有多大可想而知。

作为护士长, 我必须树立一个良好的管理者形象:以身作则, 率先示范,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只要科室有重病人, 我一定会到场参与抢救, 配合好科领导完成大量的临床护理工作;我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带领着全体护理人员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提高与更新业务技术, 提升病人的满意度, 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这些就是我担任护士长十几年来的重点。

同时我根据自己的临床护理心得及临床科研书, 写了大量的护理论文并予发表。

我的付出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 几十年来得到了许多奖励, 比如:全院十佳优秀护士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计划生育工作者、先进工作者、护理论文前十名等。

这几十年来我照顾和护理过无数的病人, 但由于一直工作在临床第一线, 父亲重病在身, 却没能尽到女儿的孝心, 接到父亲病危的消息也放不下手里的病人。不说没有照顾好父亲, 就连父亲去世也没有时间能见上一面。而且, 把父亲的后事一处理完, 就马上回到了工作岗位, 继续着离不开的护理工作。

但经过了父亲的事情后, 我更加懂得了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呵护生命的真谛;也真正懂得了护理工作不再是平凡的琐碎的。

我的工作格言是:每一天, 都揣着阳光去关怀病人, 让病人无时无刻都享受着阳光的温暖。

G林宗玉真诚的热爱之心, 始终没有改变, 也不会改变

我1976年应征入伍, 1979年护校毕业, 1996年护理大专毕业。在护理岗位上辛勤工作了30余年, 现在是耳鼻喉科主管护师。

7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 医院医疗器械设备陈旧, 注射器都是重复使用的玻璃注射器。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做到无菌、做到慎独, 是对我们的一个考验。

选择了护理这一行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 也深刻体会到了临床护理工作平凡中的伟大。从护理病人到传帮带过程中, 我始终按要求完成任务, “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 就要做好它”, 是我这30多年在琐碎的工作中对自己的要求。

接病人入院、测量生命体征、打针、发药、铺床、输液, 我们琐碎中感受着呵护生命的快乐;交班、接班、白天、黑夜, 在辛劳中把握着生命轮回的航舵。看到病人来时的愁容满脸, 我们为之忧心;看到患者走时的眉开笑意, 我们为之舒心。

我们是用心来丈量无数个夜晚的漫长;我们是在亲人的期待和焦怨声中, 把自己奉献给了他们———身患疾苦的病人。

护理过的病人中, 有高级干部, 也有下岗工人;有白发苍苍的老者, 也有孩子气十足的少年……为病人做小治疗, 配合医生工作, 为病人减轻痛苦, 虽然都是一件件小事, 但从一件件小事中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也看到了护士的价值!

在医院特有的气味中, 我已经走过了清纯的少女年代;从血染的伤口边, 我已经走过了炙热的青春年华, 但一颗真诚的热爱之心, 始终没有改变, 也不会改变……

人们说酸甜苦辣才是生活, 诗人说过去了的将会成为美好回忆。

H李海兰过云了的都将成为美好回忆

护理工作平凡、琐碎、辛苦, 甚至伴有委屈和无奈, 有些人不看重她或轻视她, 但她肩负的是救死扶伤的使命, 需要有心灵手巧的天资、渗入爱心的专业技术、拥有医学知识的敏锐观察力和决断力、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健康人维护健康, 病人恢复健康都离不开她的呵护。

30年, 难忘军校的号角, 夜大的路漫漫, 中山医大对学生的“无情”, 课程班师生对人性的探索;难忘与姐妹们一起迎接新生的太阳、送走离别的晚霞, 一起抢救垂危病人、驱赶疾病痛苦, 一起相伴无助的人、安抚孤独的心, 在血与泪中、在生命的重逢中寻到了忙碌的价值。

30年, 有忧郁也有快乐, 有泪水也有欢声, 有挫折的沮丧也有成功的喜悦。没有惊天动地的创举, 没有显赫的成就, 但回首之间, 真诚待人、认真做事, 可以欣慰, 可以无愧。

30年, 是护理这个专业给了我立足社会的资本, 给了我人生的丰满, 给了我昂首挺胸的自信。

感激上天的赐予, 不管是幸运, 还是磨难, 这都是我人生的色彩。在此, 深怀感恩之心, 感谢所有授予我知识和智慧的老师, 感谢教育和培养我的领导, 感谢对我生活和工作给予了帮助和支持的好人, 感谢与我共享生活“阴晴圆缺”的朋友, 是你们使我由一个幼稚无知的少女成长为一个拥有健全自我的主任护师。

许多人、许多事都留在了记忆中, 这些记忆我会珍藏一生, 因为她是最美好的回忆。

后记

关于玉兰花有这样一个传说, 是讲三姐妹在下山游玩时发现一片死寂的村子, 原来是秦始皇赶山填海, 杀死了龙虾公主, 龙王爷就跟这里的人成了仇家, 锁了盐库, 不让人们吃盐, 导致了瘟疫发生。三姐妹决定帮大家讨盐, 在遭到龙王多次拒绝以后, 她们用自己酿制的花香迷倒了守门蟹将军, 趁机将盐仓凿穿, 把所有的盐都浸入海水中。村子里的人得救了, 三姐妹却被龙王变成为了花树。

南方医院, 这所曾经的军队医院, 加之处在改革开放前哨阵地广东, 所具有军队和特区的双重文化, 其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以及创新精神, 构成了南方医院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价值。

而这些“军中白玉兰”, 无愧于这所医院, 无愧于玉兰花的传说———为了他人的幸福, 奉献出自己的美好。她们把自己的青春无悔地献给了护理事业, 她们在自己的护理人生中, 犹如白玉兰, 豪放地闪耀着纯洁的光辉!

让我们唱起那首军旅歌曲《军中白玉兰》, 向这些有着30年护龄, 曾经的军人护士致敬:

弯弯的小路边/开满了白玉兰/小路上走来的姑娘/歌声是那么甜/姑娘在花中舞/采一束白玉兰……

桂学勤南方医科大学南方燕岭医院 篇2

尊敬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燕岭医院甲状腺诊疗中心全体医护人员:

你们好!

我是贵院甲状腺科一名就诊的甲状腺患者,本人自2014年11月份入住贵院以来,一直得到了贵院甲状腺科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诊治和细心护理,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病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已基本稳定。治疗期间桂学勤主任等医生护士(请原谅我不能一一叫出他们的名字),不仅给我医治疾病,还经常与我谈心,不断给我鼓励,是他们的开导和安慰为我燃起了生命的希望,增强了与病魔搏斗的勇气。

我是一个地道的农民,虽然无文化,但是我有一颗感恩的心。住院期间所有医护人员对我的关爱,我点点滴滴记在心上,曾经也想请大家吃顿便饭以表谢意,可都被他们婉言拒绝,他们说:“你治病本身就要花好多钱,我们怎么还能让你花钱请吃饭呢?”一句朴素的话语,却让我无比感激,你们的言行体现出贵院良好的医德和纯朴的医风,这也是贵院党委长期培养教育的结果。为此,我代表我全家向贵院党委,并通过您们向贵院甲状腺科的全体医护人员表示衷心地感谢,祝贵院事业兴旺发达!此致 敬礼!

患者:周祝

南方医科大学 篇3

文书记告诉记者,在长期的军队办学实践中,该校形成了具有鲜明的军营文化特质的校园文化:绝对的政治服从、赤诚的爱国奉献、严格的管理规范、高度的集中统一、丰富的文化活动、清新的校风医风、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这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历史积淀,也是鼓励南医大人再创辉煌的精神动力。”

“由军队院校转为地方大学,是脱胎换骨的改变。包括办学理念、教育目标、管理体制、学生构成、教学内容等校园文化建设主体要素,都在发生着深刻的改变。”文书记说,经过三年来的摸索,该校党委认为,军校转制后,校园文化建设既不能另起炉灶,也不能姓“军”不变,而是要采取辨证的扬弃。教风学风是校园文化的灵魂。为此,该校党委狠抓了教风学风建设,以教风学风的培育带动校园文化走出新型发展道路。

弘扬“讲政治、重德育”的光荣传统,

强化责任意识

学校移交地方后,针对人才培养对象和学生就业方式发生变化的实际,学校既重视弘扬军队院校良好教风学风,又坚持与时俱进,把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

学校坚持开展以“崇教厚德、为人师表”为主要内容的师德教育,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在职称评审、级别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广泛开展“教师成长成才经历进课堂”活动,明确规定教师给学生上第一节课时,必须讲授自己的成长成才经历,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每年新生开学典礼推出师生互签承诺书活动,通过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互换学习承诺书和执教承诺书,强化教师为人师表的责任意识,营造崇教厚德的良好氛围。

学校广泛深入地在大学生中开展“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勤于学习、敢于创造、乐于奉献。下功夫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推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2002年,该校率先开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程,探索并形成的学习模式,先后在全军、全国高校推广。2005年,按照这一模式,又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充实到教学之中,

弘扬“能吃苦、敢拼搏”的光荣传统,

倡导奉献精神

南方医科大学从一个军医专科学校发展到全国重点大学,依靠的是几代人不畏艰苦、勇于拼搏的精神。移交地方后,学校党委仍然十分珍惜这一精神财富,大力倡导全校师生员工用敢于拼搏的精神对待各种困难,用无私奉献的精神教书育人。

学校坚持把先进典型引路作为倡导奉献精神、促进教风学风建设的有效手段。先后大力宣扬了“全国模范教师”、著名病理生理学家赵克森教授;冒着生命危险,连续解剖4例“非典”病人尸体的“国家级教学名师”丁彦青教授等等。同时,还大力宣扬了荣获“2006年全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称号的陈强同学、荣获“2007年全国三好学生”称号的孙慧美同学等一大批优秀学生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把“学典型、比贡献”推向深入。

学校对先进典型不仅大张旗鼓地宣传,而且与评功评奖、晋职晋级、提拔使用挂钩。尤其是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师生给予重奖。如对志愿赴艰苦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在立功授奖、报考本校研究生录取等方面予以倾斜,对志愿赴边远山区工作的教师和毕业生予以优先提拔和经济补助,对在教医研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予以物质奖励。

弘扬“重团结、善协作”的光荣传统,

增强团队效应

学校党委把培养师生团队意识作为教风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构建机制、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有力地促进了教风学风建设。

学校十分重视教学人才的梯队建设,努力构建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教研团队;实施科技创新团队计划,以国家重点、重大项目负责人为带头人,以具体研究项目为纽带,分批次组建和引进创新团队,形成一批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研究群体。比如,今年成功引进以吴补领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教学科研团队,大大增强了口腔医学系的办学实力和教学水平。

通过资源整合,创造协作攻关的条件;按照“资源共享、建设集约、管理集中、课程整合与课程独立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资源的兼容整合,重点整合化学、预防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教学实验室,建成7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功能完备、运作高效的科技信息交流、成果转化和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了各类创新资源的有效融合;广泛开展境外技术合作和学术交流,先后与国内外十几所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聘请一批外籍、外校院士和教授,吸纳一批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形成开放合作、互融共进的良好格局。

弘揚“重规范、严管理”的光荣传统,

完善长效机制

军校管理模式的特点就是突出一个“严”字。师生一日工作、学习和生活,都依据军队条令条例进行规范和管理。移交地方后,学校对原有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措施和具体管理方式方法进行合理扬弃,形成了一套既有军校管理特色又有地方院校风格的教育管理体系。

学校着力抓了“三支队伍”建设,即:着力抓辅导员队伍建设,按照规定比例配备数量充足的专职辅导员,支持辅导员攻读相关专业硕士、博士学位,评功评奖、晋职晋级适当向辅导员倾斜,促进了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着力抓党政管理和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专兼结合的原则,鼓励更多的教职员工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着力抓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每个班级配备兼职辅导员,鼓励兼职辅导员关爱学生、贴近学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突出经常性管理,形成了一套宽严相济的管理体系:严格执行早操、上课报告、到课率检查、内务卫生检查、查辅、请销假、周点名等管理制度,形成“人人都在管理中,人人都在组织中”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体系积淀着深厚的军旅文化底蕴,渗透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贯穿于学生日常管理的全过程,有效地指导和规范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确保了学校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学校、二级学院、班级定期召开学生工作会议,集中解决各种热点和难点问题。坚持问题排查制度,规定辅导员每月必须对本单位重点学生做一次排查,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了学校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

南方科技大学 篇4

朱清时校长访问麻省理工学院, 与校长苏珊.霍克菲尔德女士交谈南方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太学是由广东省领导和管理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 是深圳市举全市之力高起点高定位创办的一所创新型大学, 目标是迅速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建成我国重大科学技术研究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教授出任创校校长。南方科技大学被确定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2011年3月, 南方科技大学教改实验班幵学。2012年4月, 教育部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学, 并赋予学校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使命。南方科技大学学科设置以理工科为主, 兼具部分特色人文社会学科与管理学科。首批设立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电子与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等6个系, 开设物理学、化学、生物信息学、生物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金融数学等6个专业。I S S N 1 6 7 3-7 1 6 49 771673"71 6130'南方科技大学初步建成了一支国际化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学科研人员中90%以上拥有博士学位, 95%以上从海外引进, 60%以上教师具有在世界排名前100名大学学习或工作经历。南方科技大学着力建立有利于教育公平、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和先进的全面教育体系。学校2012年采用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招收优秀学生, 招生制度改革获初步成功。学校采用个性化的培养模式, 院士亲自授课、小班制教学、书院制管理, 努力培养创新人才。南方科技大学致力建设符合现代大学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学校设理事会、校长、校务委员会和校学术委员会, 建立了教授会和顾问委员会。南方科技大学新校区占地面积194.38万平方米, 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校园内九山一水, 风景如画, 建筑彰显“厚重、节能、实用、环保”理念。未来, 南方科技大学将发扬“敢闯敢试、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的创校精神, 突出创新、高端、前沿、国际四大办学特色, 大力培养创新人才, 早日实现办学目标。朱清时校长与南方科技大学学子交流南方科技大学学生在做化学实验

南方医科大学 篇5

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建设实施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校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管理,提高投资效益,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以“211工程”国家部际协调办公室发布的《“211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为指导,根据《广东省高校“211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省211工程”)是指经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的5个项目,分别是:用于疾病诊断的生物新技术研究、疑难病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优化及新制剂研发、重大疾病的分子基础及药物筛选、器官衰竭的防治研究、应对核化生恐怖的医学防护技术研究。其主要建设目标是:通过重点建设,使我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获得显著提高,成为国家和广东省培养高层次人才,解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重大问题的基地,力争到将我校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多科性研究教学型医科大学,为科教兴国、科教兴粤做出更大贡献。

南方,南方 篇6

她在廊道上向前凝望着,快要倾身倒进这白日的雾气中。前方站着几个男人,生意人打扮,偷偷摸摸回头看一眼,又转回去聊两句。安安静静的,什么声音都收尽了,时间像一片单薄的羽毛。

她看到显出形状的南风,感到敞亮,远离过去与未来。一个被乱掷的毽子,很难再找回来了。

她站了一会儿,拿出烟来向人借了火,细烟在身体一侧和嘴唇边上来回停留,一歇歇工夫,黄昏已经在她身后毫无顾忌地降下了。

接机的人到了,一个圆头大膀的姑娘,还穿着冷冬天的黑色呢子衣,像是大病初愈,或是坐月子的年轻母亲:这种背时多半是出于扭曲的自我标榜。车在机场高速公路上行驶,那姑娘介绍说:“路边的那个是芒果树,市区种得更多,果子成熟的时候经常会砸到路人。”

“哦!”她不知该说些什么,投向窗外的目光像油漆匠的刷子,在一排排由芒果树搭建的绿色墙幕上齐齐地掠过。她还看到间隔着一种高大的树木,高到人的目光根本捕捉不到它的叶片,无论怎么看总像是在远远望去。

“那是凤凰树。”然后就是棕榈树和榕树,这两样则是她自己家乡也常有的。

晚饭由机构老板做东,接车的姑娘是他女朋友。她第一次吃到那种斋菜。按人头分好,一道菜只吃一口,吃完一口,再想吃就没有了,要等下一道。所以起先,心总是悬着的。

他们几个在商量画廊开幕展的事。她则暗自想象,厨房里大蒸笼,十几个装点精致的菜,每样十几份复制,红樱桃绿芭蕉,星星点点地,雾气腾腾,吃不饱,吃不遍。焦虑。

后来,穿和式长服的女侍者端来一个素菜火锅,总算是个大菜。但精炼的几笔蔬菜菌菇之后,又得分开吃。有一道菜她特别记得住,叫作“春天里”,几片薄薄的生豆腐垒在一起,最上面一片饰以贝形小叶。一股脑儿吃进去,藏在豆腐夹层中的香椿叶子渐渐发味,满嘴里香气,是一个人回看童年的满足感,什么前嫌都不计较了。

饭后去机构看画。城中的道路是弯弯绕的,上坡连着下坡,店铺灯和路灯一闪一闪,互相帮衬。她的朋友肚子不舒服,大家停车买了保济丸(她则在药铺里借厕所)……有一点很怪,这个常住人口过千万的地方竟然一副小城镇的面貌,到了夜里也不出一点声响的。

摸黑走进机构二楼的小房间。灯打亮了,老板从他花了好多钱定制的铁箱子里抽出一摞画来。法国人米歇尔·马多的作品,《贝克特文集》封面系列。他在女朋友的帮助下把缠在画上的保鲜膜解开,屋顶的射灯直照着画——画中人慢慢醒过来,体态僵硬、抽象,有时近乎于无,情绪虚浮不定。她对此很熟识,但仍然抓住机会细细看。她端详时的呼吸,仿佛要把那些伤痕全吸进去。

机构陈设得像革命时期的总统府,笃定、神秘。大大小小的作品又拿出几幅,都是老板自己的收藏,供画廊开幕展参考。她的朋友显得很踌躇,许多话想说又吞回去了,冒冒失失的。(这期间,刚下飞机又吃了一顿斋饭的三个人,全都因为胀气而服下几颗保济丸。)

第二天,她从对面是海员学校的小卧室里醒来。整个身体像飘浮着热气球的蓝天下的绿草地。她听见,吹哨声和南方过早就茂盛起来的榕树冠交缠在一起。她想象着穿水手服的男学生,中等个儿,皮肤棕黄,人很老实。水手帽后面拖着两条标准的长带子,烈日使得他们的眼睛眯缝起来。她故意什么也不穿。三月的南方,天已经转暖,屋内总还有些湿凉。她好像想用身体和这里的空气建立起联络。更重要的是,她意识到对面海员学校的男学生,这时候正三两个扒拉在宿舍的窗台上,兴奋地看着她哧溜一下在露台上划过的裸体。是的,他们连望远镜都不用,完全看得到她的裸体。她觉得这样子很有趣,像在做一个永远不会完结的游戏。

她喝了些昨晚买回来的橙子汁。便利店的姑娘长着典型南洋人的矮鼻子。他们主要是去买伏特加的,但酒只喝了一口就亲上了。在南方的一间公寓房里,在早来的春风和微漾的夜色中和他做爱,这让她觉得奢侈,这种奢侈倒不是令人不安,而是使她觉得已经完成了一张102分的试卷,接下来无论怎么样,都不会失望的了。于是现在,她套上一件盖住臀部的白毛衣,在小露台上坐下来。没有抽烟,也不要伏特加,而是想着该如何度过这一天。

听到海员学校那种机械的上课铃后,她揉了一下鼻子站起来。从行李箱中拿出一件旧衣服和一把十厘米不到的拆线刀。她出门总是会带一把拆线刀,然后在旧衣服里面挑一件带在身边。由于技术的关系,她每次拆衣服的花样逃不出三种,她自称为老三样。比如,她在塔斯马尼亚把一条灯笼裤拆成高开衩裙,在科隆把一条连衣裙拆成上下两截,在莱比锡把一件灰色衬衣的袖子拆掉。她已经到过世界各地。这既不是出于职业上的需要,也不是热爱旅行的表现。她不过在别人忙于做别的事的时候,挑了这一件事罢了。她父亲的钱足够她每年去一个国家待一阵了。她和她父亲保持一种动物饲养员和大猩猩的关系,语言不通,观念迥异,但在基本的生活需求上彻底地依赖他。

她手上拿着一件香蕉黄的,带黑白双色波点的背心裙。按照老三样,她要把这条裙子拆成上下两爿,把上截变作一件短胸衣,下截则可当一条贴身的衬裙穿。这把红色包牛皮手柄的拆线刀,是她从外婆的缝纫机小屉斗里挑来的。U形的叉戟,一头尖利,用来探路,另一头被一个小塑料圆点封住,可能是为了手感上的控制力而设计。当然,真正用来断线的是中间的凹形刀片,整齐的线脚每次被尖利一头引带到这里,就很容易扯断了。她第一次发现拆衣服的乐趣是在六年前,她父亲正在聊那天的股价,她对这些事有一种天生的绝缘,但她没有打断他,而是顺手拿起一件棉T恤,三两下地撕成几片。

从那以后,拆衣服就成了她立刻躲进自己身体里的一个甬道,虽然表面上她仍坐在原来的地方,脸蛋上映着浅白色的天光,但事实上,她就像钻进一个地下洞穴或是用帐篷把自己围住那样,只看得到自己了。这些衣服的针脚都是机器踏出来的,像铺好的铁轨,她用拆线刀一挑,线头就爆将出来,像投了一颗小小的炸弹。她迷上这种破坏感,沿着一条针线,插入、挑起、勾断……然后,她那不断寻找舒服坐姿的身体渐渐倾斜,直到白光被包裹她的大沙发的靠背一点一点遮蔽了。

nlc202309090056

这些衣服,她一件也没有再穿过。

她放下手里的活儿,起身。她已经决定去附近的街巷里随便走走。有一带二十年代后就没怎么动过的老建筑,他昨晚推荐过。她几乎是连蹦带跳地坐电梯下楼,小区中央的树木竟使她觉得惊奇——它们长得太高大、太繁盛了……这不光是季节倒错的问题,很显然她还处于一个容易自我倒错的年龄段。

她倒没怎么流连,只管把惊奇带在身上,在随后的行步中慢慢消化。初春的街道已经很温煦,有好些老人家,满头银丝梳得很妥帖,在斜斜的小空地上推太极。对面骑过来一个复古打扮的男学生,褐色粗花毛衣,同色系仿皮剑桥包。行人也多,不急不缓地,脸上是快慰和满足,这和她对这城市的想象完全不一样。

按照手机上的实时地图,她的路线沿着一条狭长的城中河道。一些生在早春的乔本植物,已经在堤岸两旁密密麻麻地攀附起来了。她只认得迎春花,花还没有开满,但绿色的茎叶已经十分成熟。

她意识到,这是一个由绿色植物暴露性欲的城市。

她一次比一次确信已经走到那个民国建筑群。路旁是百年以上的榕树,树干是苍灰色的,就像吸过几口的烟,草叶灰还没有滴落时的那种颜色,质地则更扭曲(一种会动的扭曲)。她多想抱紧树干——哪怕只能抱住三分之一——她也丝毫不会犹豫。但她始终克制着,只把手掌平放在上面,轻轻摩挲,眼睛则安静地望向别处,仿佛已经继承了那榕树的秘密和基因。

她感到自己从人类的长链中消失了片刻。

她在路旁的小卖部坐下来。有一张支开的小桌子,两个用旧的木凳。差不多是三岔路小转岛的一侧。风也轻得很。她想抽根烟,点上火,鼻头擦红了。她拿烟的手撑着脸,感到他就坐在隔壁的矮凳上,和她一起看眼前路过的买菜人和小货车,小货车里挤成一堆的狂野的男工——都是些无名的种子,在南方落下来了。

第三天在庄园里。

庄园占了一座山头,连带向公路边倾斜的大片空地:水塘、假山,盘曲的路面还没来得及铺水泥。南门碰上泥石流了,黄灰色的中型吊车在他们来的时候已经中断了作业。

没有人知道那个艺术家为什么一刻不停修缮他的庄园。有时候耕作,有时候挖塘,有时候种树。棚屋、树屋、展厅、画室和工作室,全都像开着灯的子宫——一个养护子宫的大工厂。他们就在那工厂最高处的亭子里喝茶。

喝到一半,她从高高支开的树屋露台爬上树去,三角漏斗形的枝杈马上就要挤坏她的臀部。她把两腿尽量地放低,人在大树上挂着。他注意到她的小腿正粘上一枚蕨形叶在月光下的影子,像一个轮廓模糊的纹身,发出服帖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这种漆黑的夜。脱离、缺隙、孤立和安全。他们在庄园的不知哪一条路上往前走。是泥土路,踩下去有温柔的回弹。听到一两下枪声(那是枪声吗?),在这个背靠山坡的水塘边回响。她在一块巨大的石头前停下,再走过去就是庄园界外的过境公路了。在那种夜色和远方被稀释的灯光下,她无论如何也没能看清这块石头的样子,但她凭感觉躺了上去,一块被人拦腰劈开的石头——尖砺的、尘土气的、灰白色的,刚刚被挖掘出来。

他们就在那上面又做了一次爱,有一棵大树弯下脖子看着。艺术家摆在四面八方的金色佛像旋转起来。禽兽坐骑、高高的发髻。崇拜、祭台。她觉得身上的光太亮了。

在等候机舱门打开之前,她翻看了手机相册。露台上的盆栽;一碗汤河粉的特写;海员学校的宿舍楼;她在中山大学的大草坪前;她在抽烟,旁边的矮凳子上,有一本《梦中的塞巴斯蒂安》。

还有那晚,她一个人在江边散步。宽阔的江堤公园,那些正在向人兜售的长长的影子;永远有多余长发的滑板少年。马路对面虚幻的、晦涩的骑楼,百货公司和跋扈的海鲜酒楼。

她不由得想,如果上帝正在看她,会看见什么呢?

——一片由游船点染的河道裁开的印花哔叽布上,一个细小的圆点所拉开的一条线?

不管怎么说,他为此投下好奇的那一瞥,对她来说是那样的庄重。

(责任编辑:钱益清)

南方科技大学实验楼 篇7

业主:南方科技大学

设计单位: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深圳南山区西丽街

用地面积:2.7 hm2

建筑面积:4.8万m2

结构形式:框架结构

建筑层数:地下1层, 地上5层

设计总负责:冯果川, 傅卓恒

建筑专业:傅卓恒, 石黄俊, 曹健

结构专业:汤凯峰, 黄曙光

设备专业:马亚翔, 张永峰, 汪清

主要建材:玻璃幕墙, 涂料 (室外) , 芝麻灰花岗石 (室内)

景观设计:奥斯汀环境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

设计时间:2011年07月

建成时间:2013年06月

图纸版权: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摄影:傅卓恒, 山和诚文化传播

南方科技大学实验楼包括A、B、C三栋建筑, 位于校园的西南角, 紧临城市道路。设计不仅要满足复杂的实验工艺需求, 还要回应深圳夏季湿热、多雨、曝晒的气候条件。我们认为这3栋楼除了作为专业实验室, 还需要向城市传递“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理念。

面对建安成本每平米4 700元人民币 (包括实验专用管道和公共设备) 的限制和紧张的施工周期压力, 我们务实地选择了一个中性的方盒子形体, 由此带来的另一个结果是建筑获得了比较严整的外观。

设计生成

基地规模的限制基本确定每栋实验楼的标准层为3 000 m2。

学校的生活区在北, 教学区在东, 意味着大部分科研人员和学生从北面、东面而来。我们据此将3栋楼的主入口全部设在建筑东侧, 同时紧邻主入口设置图书室、报告厅与咖啡馆等公共空间。

按照任务书要求, 我们将每栋实验楼分成7个2 000 m2的实验单元, 其中5个水平实验单元位于西侧, 2个垂直实验单元位于东侧。首层的风雨连廊将各栋楼的主入口联系起来。

对于限高24 m的规划要求, 我们为首层分配了6 m的层高, 其上4层均为4 m的层高, 总高度控制在22 m。

设计在每栋楼的两组实验单元之间插入一个共享中庭, 其中包含一组客梯、一个扩大的电梯候梯厅、一部开敞式楼梯、一台货运服务电梯以及两座架在中庭上空的“会议廊桥”。因为这些公共设施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各实验小组碰面、相互沟通交流, 中庭成为实验楼的核心。

我们还在实验单元内部设计了可供交流、讨论的空间。北侧的实验区的凹阳台是相对私密的休息、沟通空间, 步入阳台可以眺望远处的羊台山。东侧两层高的实验单元设置了通高的内中庭, 便于联系。

建筑南向立面采用玻璃幕墙使内部办公空间获得了充足的采光;北向除了凹阳台外, 实验研究部分采用了竖向百叶遮阳;东、西外墙则使用大面积的实墙。不同朝向的立面有着不同的表情。

空间特征

其一, 现代实验室的工艺要求办公区、辅助功能区、实验区必须有明确的区分。辅助功能区应满足进入实验区前除尘、消毒等必须的步骤, 我们在其中整合了疏散楼梯、洗手间等等设施, 将整个辅助功能区做成一个盒子, 插在办公区与实验区之间。

其二, 拥有足够的设备机电空间与清晰的通风方式。与一般的教学楼、办公楼不同, 实验楼更似一台被维护结构包裹的精密的巨型机器, 建筑空间为内部的设备和实验活动而服务。因此, 在空调系统设计方面, 我们在首层的南立面设置通风夹层, 为整栋建筑采集新风, 处理后引至辅助功能区新风竖井, 再送入各实验单元;各实验单元的实验废气由各层引入辅助功能区的排风竖井, 处理后高空排放。这样新风与排风干管同在实验辅助区解决, 大大解放了实验区的室内空间。

其三, 实验楼是一座容纳交流的建筑。经过调研, 我们发现科研人员的研究灵感并非都是在实验室产生的, 很多是在与团队成员, 甚至是团队以外的专业人员闲聊的过程中产生的。让科研人员“偶遇”的时候“闲聊”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这促使我们加倍关注实验楼的公共空间。我们将建筑的中庭设计成一个“偶然遇见”的场所——充足的光线、摆着大沙发的过厅、可以踱步的廊桥、飘着咖啡香的公共会议室……这些都能让偶遇的同事和同学愿意停留下来, 充分交换各自的学术思想。

其四, 平面使用的灵活性。在设计进行之时, 南方科技大学还在筹建阶段, 实验团队尚未搭建完成。我们意识到实验团队进驻后, 肯定对空间会有改造要求, 所以我们只是将建筑的实验辅助区和公共空间 (包括中庭、风雨连廊等) 做了明确的设计。办公区和实验区只明确了设备关系, 预留设备接口。在2013年6月实验楼投入使用后, 实验团队果然对平面的分隔有大的调整, 但由于所有的设备区、竖井都设在实验辅助区, 并且预留了充足的竖井, 改造的内容就仅限于隔墙的改变, 避免了由于建筑内部设备管井不足, 而不得不将设备辅助管道, 诸如排气管、新风管等粗暴附着在外立面而影响建筑形象的尴尬局面。

南方医科大学 篇8

2011年年初, 针对南科大及深大新校区前期拆迁工程中产生的近100万t的建筑废弃物, 各级部门招标引入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就地转化进行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 通过现场移动式破碎, 被制成再生骨料、实心砖、空心砖等15类绿色再生建材产品, 这些产品全部将回用于南科大、深大新校区的建设。

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传统模式是施工企业对建筑工程进行拆迁, 并组织车辆将建筑废弃物运往建筑废弃物受纳场填埋。按传统处理方式, 这批建筑废弃物全部外运填埋, 需占用土地约66 666m2, 不但耗用土地资源, 而且, 降低了土壤质量, 影响了空气品质及市容、城市环境卫生。同时, 大量的建筑废弃物的运输车辆还会给城市交通带来极大的压力, 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循环经济产业政策。

南方医科大学 篇9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基础英语,ESP (专门用途英语) ,ESP课程设置

1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回顾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分别以1985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1999年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和2004《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为标志性文件。从强调把英语作为一种工具, 分文理科进行分级分类教学;到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及四级考试通过率作为衡量高校公共英语教学质量的主要尺度, 使得大学英语教学逐渐转向应试教学模式;之后进入新世纪, 英语作为语言工具的特性进一步凸显, 社会越来越需要具备一定的英语口头交流能力和读写能力的实用性人才。继2004《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颁发之后, 2006年11月颁布新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 将四六级考试以语法和阅读理解为主的评价体系转变为以听说和实用为主,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模式随之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基于计算机的多媒体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 模式, 内容和方法等也随之多样化, 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在上述的背景下, 蔡基刚提出了“转型时期即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的说法。他指出:2006年11月颁布的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标志了一个硬性的、统一的教学要求时代已经结束, 一个强调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的到来。” (蔡基刚, 2007)

2 GE (基础英语) 还是ESP (专门用途英语) ?

Hutchinson and Waters (1987) 把外语教学分为GE (General English基础英语) 和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 两大类。前者以教授听、说、读、写、译基本语言技能为目的。后者则是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专门用途英语, 指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需要而开设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

多年以来, 我国的中小学和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是基础英语 (GE) 教学。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高中英语与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模糊, 高中毕业生的英语水平已达到大学英语的一般水平, 再进行一贯制的基础英语教学不啻为一种浪费。因此, 我国英语界众多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中小学英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实现接轨, 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应该转向ESP教学。程雨民 (2002) 指出:“我国面临外语教学转型期, 即基础外语教学的重点将由高校转到中学”;“中学培养基本外语能力、高校结合专业进行提高”。秦秀白 (2003) 认为:“从长远角度看, 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主流应该是专门用途英语 (ESP) 教学”。章振邦 (2003) 也曾指出:“把普通英语教学任务全部下放到中学阶段去完成, 以便学生进入高校时便可专注于专业英语的学习”。杨惠中 (2010) 也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在性质上就是专门用途英语”即ESP。

进入新世纪, 大学里纷纷开设各种ESP课程, 积极探索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设置。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实践主要是GE和ESP的整合, 即把大学英语课程与学生兴趣和经验, 以及社会需求三方面有机结合,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适应社会”的重要理念。

3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个案分析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于2006年建校, 是一所民办的本科独立学院。我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心从2008级学生开始开设后续ESP课程, 迄今已实行到第四个年头。笔者在我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心同事们的帮助下, 先后在2010级学生中做了两次问卷调查, 以期了解该课程体系实行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3.1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简介

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包括基础能力阶段 (12学分) 和应用能力培养提高阶段 (4学分) , 共计16学分。基础能力阶段 (第一二三学期) 实行分级教学 (快班和普通班人数比例为1/4) , 小班授课 (40人标准班) ;每周4课时综合英语课, 外教口语教学和学生上机自主学习各2课时分单双周自主学习测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期末总评成绩。应用能力培养提高阶段 (第四学期) 为全校非英语专业的二年级学生开设十门左右的ESP后续拓展课 (必选课) 。

第四学期开设的后续ESP课程中, 2至3门ESP核心课程 (如商务英语, 外贸函电, 新闻英语等) 固定不变, 另有6至7门与我校各专业相关的其他ESP课程可以依学生实际需求适时增减, 此外还开设应试助考的基础英语和高级英语课程, 以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需求。

总体来看, 我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整合了基础英语 (GE) 教学, 四六级应用型英语教学, 和后续的专门用途英语 (ESP) 教学, 充分体现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主, 面向社会, 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

3.2 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3.2.1 问卷发放及回收

两次问卷调查分别在第四学期初 (即2012年2月, 学生选修ESP课程之前, ) 和第五学期初 (2012年9月, 学生选修ESP课程之后) 进行。从南方学院2010级文学传媒, 经济, 公共管理, 会计, 工商管理, 电子软件, 艺术设计等七个系 (不包括2010年以后新开设的专业) 各随机选取一个快班, 一个普通班发放问卷;由各班任课老师, 通过电子邮件, 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 学生在做完问卷后发回到指定邮箱。

3.2.2 第一次问卷调查内容及结果分析

第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总人数588人, 回收问卷490份, 有效问卷454份。

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1) 调查对象的相关信息:是快班还是普通班学生, 是否过四级?2) 学生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满意度;3) 学生对自己英语水平的评价;4) 学生对于将来英语学习方面的期望。

是否已过四级?

对自己目前英语水平的评价

对目前我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满意度

在第四学期开始前已过四级的学生占50.6%, 但是只有24.1%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有提高, 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不进反退”的占40.7%。这组数据对比说明在相当一部分学生看来, 四级考试的成绩并不一定能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语言能力。

对我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满意度调查表明, 尽管超过一半的人表示满意和很满意, 但表示勉强满意的超过三分之一;表示勉强满意和不满意的学生中有65.3%的人给出的原因是学不到实用的知识和听说能力得不到明显提高。

对于将来英语学习方面的期望, 值得关注的是希望提高语言技能 (听说读写译) 的学生占到89.2%;打算参加专业英语考试和希望提高语言技能的学生中绝大多数给出的理由是“方便就业”, 只有极少数选择了“个人兴趣”和“其他”。

问卷的最后一题要求学生从十门ESP课程中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课程。74.5%的学生选择了商务英语, 其次是外贸函电 (7.6%) , 新闻英语 (6.4%) , 跨文化商务沟通 (5.1%) , 及其他 (4.1%) 。

综上所述, 这一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无论过了四级与否, 相当数量的学生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不太满意。他们希望在课堂里学到更多实用的技能, 能够在将来的工作中学以致用, 学生对商务英语课的热情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我校在基础能力阶段主要关注语言知识的传授,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基础英语教学。在应用能力培养提高阶段还应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就业, 课程的设置必须反映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要求, 为学生开设一些与其专业相关的, 切实关注实际语言技能的课程。

3.2.3 第二次问卷调查内容及结果分析

第二次问卷调查的调查对象与第一次相同, 总人数586人, 回收问卷502份, 有效问卷462份。

问卷主要内容包括:1) 学生第四学期选课情况2) 对第四学期后续课程的满意度;3) 英语水平是否有提高, 哪方面有提高?4) 目前的后续课程有哪些建议或哪些不足有待改进 (开放性问题) ?

由于第四学期的期末考试分不同课程进行学业成绩考试 (achievement test) , 且各ESP课程的难易程度及考试形式的差异 (口试, 笔试, 开卷, 闭卷) 可能对学生期末成绩产生的影响, 因此, 在第二次问卷分析中并没有包含对期末考试成绩的分析。

对后续课程的满意度

哪方面收获较大? (多选)

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师是否能胜任ESP后续课程?

与之前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满意度相比, 学生对后续课的满意度明显增加。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学生从58.3%增至76.1%, 其中很满意上升了6个百分点, 比较满意上升了12个百分点) ;说明目前后续课程的设置体系有其合理性,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经过一个学期的ESP后续课程的学习, 69.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词汇量大大增加, 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听说和读写能力有一定提高, 而绝大多数学生认为ESP后续课程在专业知识的提升方面对自己的帮助并不大。这一结果跟大学英语课的教学目的和我校ESP后续课程设置的初衷是一致的。基础英语之后的ESP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熟悉专业词汇特点, 句法结构和语篇特征, 为他们的专业学习或今后的相关工作做好语言技能和内容上的准备 (蔡基刚, 2010) 。由此可见, 我校现行的后大学英语ESP课程体系总体是合理的, 在试行的过程中得到了学生的肯定, 对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2.4 现行后续课程设置体系中的不足

不可否认, 任何一种课程设置体系的最终确立, 必定会经历初步形成、不断发展及最后完善的过程。第二次问卷调查的结果也显示了我校的ESP课程体系在师资培养, 教材选用及后续课程的评价体系方面还亟待改进。

我校现有大学英语教师, 除了少数具有商科专业的背景, 大多数是英语语言学, 英美文学, 文学翻译等专业, 缺乏必要的ESP理论和专业背景知识, 要开设商务英语、商务口译、外贸函电等课程只能现学现卖, 难免会捉襟见肘。在调查中有超过10%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师勉强胜任甚至不能胜任ESP后续课程。这就需要我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心在今后还要更加关注ESP师资培养, 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培养出更多合格的ESP教师。笔者认为可从几个方面同时着手, 如:充分利用本校的资源, 邀请本校优秀的专业教师为大学英语教师举办短期专业知识培训班;鼓励大学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合作教学;鼓励大学英语教师的自我发展, 积极自主地实现从单纯的语言教师向ESP教师的转型。

其次, 由于对于ESP课程没有一个统一的类似教学大纲的指导性文件, 各个学校选取ESP教材缺少统一确定的标准。目前担任ESP课程的老师们比较普遍的做法是:任课教师根据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和设想, 自行为学生选定一到两种教材, 按照选定教材的体例, 同时结合从互联网或其他途径得到的语言文字音像资料授课。虽然教学材料形式丰富, 选材灵活, 但很难保证语言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在教学实践中容易偏离课程的初衷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 应积极鼓励我校开设ESP课程的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 开发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ESP教材, 为学生提供中最真实, 最实用, 并且适度兼顾专业性和趣味性的教材。

此外,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校现有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考查主要是学业成就考试 (achievement test) , 对于整个后续课程设置体系的合理性还缺少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 T, 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M].Cam 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 (1) :47-50.

[4]蔡基刚.后大学英语教改依据与对策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 2010 (3) :3-11.

[5]蔡基刚.廖雷朝, ELE还是ESP_再论我国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J].外语电化教学2010 (5) :20-26.

[6]程雨民.入世形势下的外语教改[J].外国语2002 (6) :10-12.

[7]《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修订本)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8]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2003 (4) .

[9]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 (2006修订版)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10]杨惠中.EAP在中国:回顾、现状与展望[R].中国ESP探讨研究高端论坛, 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0.

南方医科大学 篇10

所谓办学特色是指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累形成的独特的、优良的、比较持久稳定的、被社会公认的创新性办学特征。它一般包含“定位特色”、“文化特色”、“学科特色”、“人才培养特色”、“科研特色”、“服务特色”、“地域特色”等方面。其中,定位特色是前提,学科特色建设是基础,人才培养特色是核心。

本文探讨的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是于1999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截至目前,学院在校学生人数已超过9000人。经过多年努力,无论是学院自身的软硬件建设,还是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升。然而,随着近年来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同期成立学院的强势崛起,后起学院的迅速发展,学院面临的形势严峻,竞争压力巨大。如何确定学院自身的办学特色,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已成为学院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1 确立办学特色的必要性

(1)明确学院办学特色是国家教育发展纲要和母体高校——南京林业大学校发展规划的要求。国务院1993年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制订高等学校分类标准和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各种类型的学校分工合理,在各自的层次上办出特色。”就全国范围高等学校而言,无论是研究型综合大学,还是单科教学型学院,无论是全国性重点高校,还是地方性非重点高校院校,办学特色均已成为它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南京林业大学在《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了我校民办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与淮安市政府合作,办好南方学院淮安校区,创造条件,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办成独立学院”。而要达成独立学院的长远规划目标,更需要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独特优势。

(2)明确学院办学特色是学院自身发展的需要。2010年起,经江苏省教育厅同意,淮安市人民政府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共建了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淮安校区。自此,我院实行“2+2”的特色办学模式,即一、二学年在淮安校区学习,三、四学年在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本部校区学习。随着淮安校区的正式招生,南方学院无论是组织机构、院系设置、学生规模、教职工人数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学院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和日益庞大的规模,已经迫切需要明确办学特色来统领学院工作的展开和明确学院的办学方向。

(3)明确学院办学特色还是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随着国家对教育领域的放开,民办学院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在经历了最初几年的红火之后,激烈的生源竞争,使得越来越多学院的发展陷入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而同一化成为大多数学院的通病。及早明确办学特色,有利于我们南方学院能在与同类学院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更好的成绩。

2 南方学院自身特点分析

南方学院目前正处于依附传统、探索创新并举的阶段,主要院情有以下几点:

(1)两地办学、各有所长。就前面所述,南方学院目前实施“2+2“两地办学模式。本部地处省会南京,依托母校南京林业大学,办学基础条件较好,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这已成为学院与其他同等院校相比的一大办学特色和优势。淮安校区的设立符合了省内高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需求,充分合理地利用了淮安地区经济文化特色资源,同时也对促进其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淮安校区的开创与建设充分表明,高校与地方政府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已成为当今民办院校发展的主要出路之一,是一条双赢的快速发展之路。

(2)区域性生源,有利于保持和增强区域发展的特色和优势。我院主要招生对象为江苏省省内生源,毕业生就业去向也主要为省内企事业单位。江苏省城乡经济文化既是我院服务的直接对象,也是我院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土壤。

(3)学科与专业建设定位模糊,缺乏系统化、创新性的规划与指导。由于学院建立时间较短,学科和专业建设一直处于被动模仿状态,专业构成设置和课程配置基本依赖母体高校,缺乏明确的方向和特色定位。师资队伍主要依附母体高校供给,以退休教师和年轻教师为主,另有部分外聘教师承担课程任务。师资建设缺乏系统的培养方案和发展思路。另外,还存在教学模式传统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环节薄弱等问题。

(4)年轻化学院,校友资源不够强大,但正逐渐丰富壮大。自2007年重整旗鼓之后,到今年六月为止,我院仅有三届毕业生,从毕业生数量和毕业年限上看,的确存在年轻化的现象。但是,全院始终与校友保持紧密联系,每学期都会邀请校友回母院进行经验的传授,例如开展以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留学、企事业单位就业等为主题的讲座。学院还积极创建与建设QQ群、人人网等校友信息平台,为在校生和校友间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互动交流渠道。这些都是我们努力朝着特色化办学方向发展的可行之举。

3 南方学院办学特色初探

结合以上所述学院院情分析,笔者针对如何创建南方学院的办学特色做以下初步探讨:

(1)科学合理的定位是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证,明确了特色办学的战略方向。作为民办院校,南方学院的定位应主要从办学层次、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类型和方向、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将学院打造成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一批服务社会、面向世界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广泛适应性的,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2)打造“学科建设”特色。要做到以依托母体高校特色的教育资源为基础,以地区特色的社会、经济、文化底蕴和特征为背景,以培养出满足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的,打造独具特色的学科建设模式。

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学科专业设置。杜绝盲目地照搬母体高校的学科设置,防止大而全的学科建设思路,应结合母体优势和淮安地区经济文化特色,打造特色专业,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例如:以我院各专业历年就业情况和市场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为主要导向,确立部分特色专业和优势学科,如:园林设计、家具设计、景观建筑设计等。第二,课程体系设置。根据强化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合理调整基础课、专业课、专业特色与方向课、实践环节的课程配置和教学时间的分配比例。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可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如:旅游管理专业应加大与旅游景区、旅行社等相关单位的合作交流,积极确保稳定、可靠、长期的校企实践合作。第三,教学模式。作为民办学院,应充分发挥灵活办学的特点,由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模式向突出培养学生动手、创新能力为中心的实践型教学模式转变。民办学院的生源在学习能力和水平上与母体高校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人才的培养应更重视“实”,强调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突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特点。应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国内外兄弟院校的实践交流和合作,以“实践”来提高理论教学效率的“驱动”和“效果”的检验作用。

综上而言,打造“学科建设”特色,就是要以设置优而精的学科专业为基础,以实践型教学模式为手段,达到培养社会需要、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3)打造“人才培养”特色。首先,应明确层次清晰的人才培养取向。学院既要满足部分学生考取研究生,进一步学习深造的需要,又要满足大部分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需要;其次,要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民办二级院校,在兼顾多层次人才培养取向的同时,应以培养应用型、开发型人才为主,把面向基层办学具体化。着重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广泛适应性,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地方城乡服务。

(4)打造“师资队伍建设”特色。高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实践能力强的创新教师队伍。作为民办院校的师资,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突出特色和优势:第一,不断强化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民办学院强调多层次的办学取向和低重心的培养目标,因此,教师自身发展也不能与社会脱轨,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专业实践能力,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践。第二,定期组织教学竞赛,鼓励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合的教学方式传授解惑才能激发民办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第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人格魅力突出感化教育的作用,推动学风、教风建设的发展。第四,鼓励民办学员教师积极参与各项科研项目研究,打造实践型与研究性并重的创新型教师。

综上所述,特色靠摸索,特色靠创新,探索民办学院的办学特色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集成化战略工程。民办学院只有在办学特色方面赢得主动权,集合全院师生、母体学校、兄弟院校、企事业单位、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全社会各方力量,才能在特色办学过程中谋求到发展机遇,在高校竞争中占有先机!

参考文献

[1]徐浩贻.高校办学特色的时代内涵与创建原则[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学科学版),2005(4):81-83.

[2]肖波.论地方性非重点高校办学特色的战略选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2):80-83.

[3]秦天堂.“高校+政府型”学院的发展战略研究——以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为例[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1.8(04):53-55.

[4]周山泉,邱缤毅.构建独立学院专业建设的特色[J].理工高教研究,2006.25(5):102-103.

上一篇:水管单位财务管理分析下一篇:力矩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