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著文化

2024-09-04

古典名著文化(精选十篇)

古典名著文化 篇1

“人之初, 性本善……”三字经流传久远, 揭示了深刻的哲理。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只不过随所处环境、教育等不同, 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水浒传》中林冲的本性也是一个善良的汉子。《水浒传》第九回中对林冲的善良作了深刻的剖析。野猪林中鲁智深提起禅杖, 抡起来打两个公人时, 林冲连忙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非干他两个事, 尽是高太尉使陆虞侯分付他两个公人, 要害我性命, 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 也是冤屈。”“你五更里出门时, 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倒来这里害你, 正好杀这厮两个!”林冲劝道:“既然师兄救了我, 你休害他两个性命。”林冲两次替对他一路折磨、开水烫脚、甚至害其性命的公人求情, 确实体现了他的善良, 不乱害无辜 (虽然没认清本质, 公人也是得了好处要害他, 不是无辜) 。一句“既然师兄救了我, 你休害他两个性命”就此揭过, 饶了二人。

二、情义汉子

1.浓浓的夫妻情

《水浒传》中塑造的英雄人物形象, 多数是勇猛、多智等性格, 兄弟情义居重。在《水浒传》的众英雄中, 涉及夫妻情的也不多, 如宋江与阎婆惜, 武大郎与潘金莲, 杨雄与巧云等, 都因夫妻情疏远后, 反目成仇, 甚至舍家杀妻。林冲对妻子的情在文中处处体现。“恰才与拙荆一同来间壁岳庙里还香愿, 林冲听得使棒, 看得入眼, 着女使自和荆妇去庙里烧香, 林冲就此间相等, 不想得遇师兄。” (第七回) 妻子逛庙, 丈夫陪同, 真是好一对恩爱夫妻!在封建社会, 妇女一般是没有地位的, 连姓氏也随夫家, 可见林冲对妻子的钟宠。这种在妇权受压制的封建社会是不多见的。

2.深深的兄弟情

“大河向东流哇, ……你有我有全都有, 路见不平一声吼哇, 该出手时就出手哇, 风风火火闯九州哇……”一首风靡中国的好汉歌, 唱出了水浒英雄的狭义精神和兄弟情义。《水浒传》, 多数人读出的几乎都是兄弟歃血为盟、同生共死。大碗喝酒, 大块吃肉, 打抱不平, 快意恩仇, 酣畅淋漓。水浒中的兄弟情义有很多种, 宋江与李逵的兄弟情义属于主仆之情, 宋江说什么李逵就干什么;“智取生辰纲”的几人兄弟情义属于利益兄弟, 各自分了中饱私囊;宋江与晁盖的兄弟情义, 属于“伪”兄弟情义, 各自攻击, 阴谋算计, 狠挖墙角……

而林冲与鲁智深的兄弟情义可谓同富贵、共患难, 是肝胆相照的真情兄弟。且看第九回中, 鲁智深救下林冲后的一段对话:鲁智深扯出戒刀, 把索子都割断了, 便扶起林冲叫:“兄弟, 俺自从和你买那相别之后, 洒家忧得你苦。……以此, 洒家疑心, 放你不下。……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 越放你不下。……林冲问道:“师兄今投那里去?”鲁智深道:“杀人须见血, 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 直送兄弟到沧州。” (第九回)

三、隐忍汉子

林冲有一个突出特点:能忍。忍辱负重, 忍气吞声, 懦弱, 安于现状, 不敢反抗, 能忍人之所不能忍, 可谓水浒人物中第一忍者。一般的小说塑造正面、英雄人物, 一般出场都写他的优点, 而水浒传在塑造林冲时, 则是先写他作为普通人的生活柔情, 写出了他性格的缺点, 安于现状、懦弱, 最后, 随着环境以及生活的发展, 性格逐渐变化, 才写出他作为英雄人物的勇猛、凶狠、果断。可谓在塑造林冲这个人物形象方面, 他是一个性格完整的人, 这也是水浒传在人物塑造上的一个亮点。

《水浒传》第七回:“林冲赶到跟前, 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 喝道:‘调戏良人妻子, 当得何罪?’”“当时林冲扳将过来, 扳着他的肩胛, 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 先自手软了”。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 妻子被调戏, 乃为平生奇耻大辱, 不能忍受, 所以匆匆而去, 气愤地大喝, 真要作点什么。当看到是自己顶头上司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时, “先手自软了”再也不敢做点什么, 只能“怒气未消, 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 敢怒不敢言。“自古道:‘不怕官, 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 权且让他一次。”可见, 林冲追求安分守己的生活, 循规蹈矩, 逆来顺受, 他是一个普通人, 有家庭, 有事业, 有保护生活不被破坏的执着。与林冲的懦弱与窝囊相比, 他的兄弟鲁智深的性格就截然相反, 眼里揉不得一点沙子, 疾恶如仇。“你却怕他本官太尉, 洒家怕他甚”, “俺若撞见那撮鸟时, 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了”。 (第七回) 两兄弟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摘要:研读古典文学名著, 是浏览中国古典文学的智能之海, 也是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知识之库。《水浒传》是明清著名小说家施耐庵写的章回小说, 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形象, 其中, 林冲是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 有情意, 隐忍坚强, 逆来顺受, 疾恶如仇。

关键词:林冲,善良,情义,隐忍,狠毒

参考文献

[1]施耐庵.水浒传.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0.

古典名著文化 篇2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和思想的精华,阅读文学名著不仅能享受到优良的文学艺术熏陶,还能体悟人生经验与智慧,激发孩子们的人性情怀、精神理性和社会责任感。

一、《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作品特点:①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③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 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压迫、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正直无私、行侠仗义、无所畏惧、幽默;喜欢“戴高帽”、好胜心强、喜欢搞点恶作剧 猪八戒: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一方面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另一方面又不失忠勇和善良、战斗勇猛、能知错改错、淳朴憨厚

唐僧: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启示:人生的道路上也有九九八十一难,我们要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战胜困难的过程,往往孕育着成功。

推荐理由:《西游记》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天上地下、龙宫冥府,鲜活的人物,离奇的情节,让我们百读不厌。

二、《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作品特点: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②本书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③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话,所以本书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嫉恶如仇、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武松(行 者):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 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吴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纲 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林 冲(豹子头):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 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李逵(黑旋风):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嫉恶如仇、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宋江(及时雨): 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 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杨志(青面兽): 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启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推荐理由:一群豪杰人物,一个理想社会,一种反抗精神,一部英雄传奇,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心目中的英雄。

三、《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三国演义》艺术地再现了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到西晋重新统一的历史进程,描写了当时魏蜀吴三国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矛盾和冲突,有明显的“拥刘贬曹”的思想倾向。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刘备: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青梅煮九论英雄 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宽人爱民。

诸葛亮:火烧赤壁、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七星坛借东风、空城计智退司马懿、造木牛流马运粮草智慧的化身,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妙计无穷,忠心耿耿,鞠躬尽瘁。

关羽:刮骨疗毒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 英武神威、义薄云天,忠肝义胆。

张飞:桃园三结义 刚烈耿直、疾恶如仇、机智勇猛。

曹操:青梅煮九论英雄阴险、狡诈、专横的一代枭雄。

推荐理由:它全景式地描绘了汉末至晋统一的百年间历史,描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成功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周瑜、关羽、张飞等众多的人物,结构宏伟,故事曲折,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四、《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明末清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红楼梦》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全线。它以贾、林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贾、林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贾宝玉:是《红楼梦》主要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贾宝玉摒弃功名利禄,平等待人,尊重女性,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

林黛玉: 她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她天性率真,和贾宝玉一样也是封建道德的叛逆者。薛宝钗:在贾府人眼中是“完美”的,因为她不仅遵从封建礼德,并且八面玲珑;但比起叛逆的黛玉和宝玉,她显得过分地世俗了,她虽然举止娴静高雅,却信奉封建仕途,常常因此惹得宝玉生气;人们在谈起她的端庄美貌时,也会同时想起她极深的城府。

相关故事情节 :黛玉进贾府黛玉葬花刘姥姥进大观园香菱学诗

中国古典名著的译名 篇3

《西游记》——侠与猪

阿瑟·韦理的英译本《猴》,在西方被公认为是水平比较高的。韦理在为此译本所作的序言中说:“……书中主角‘猴’是无可匹敌的,它是荒诞与美的结合,猴所打乱的天宫世界,反映的是人间封建官僚的统治……”

在英译本之前,早在1831年就有《西游记》的日文译本《通俗西游记》,其后英、捷、波、俄、西班牙等国译本相继问世。

翻译家们将书名译得五花八门,除了理查德的《圣僧天国之行》、韦理的《猴》之外,其他译本有《猴王》、《猴子取经记》、《侠与猪》、《神魔历险记》等。

《水浒传》——强盗和士兵

《水浒传》早在300多年前就流传到东西方各国,被译成日、英、法、德等12种文字。

有一些译本为了迎合市民的喜好,歪曲了书中的人物形象,如把林冲和扈三娘写成了一对情深意切的情人,矮脚虎王英却成了情场失败者。

西方最早的《水浒传》全书译本是德译本,书名为《强盗和士兵》,译者是爱林斯达。

这位译者并不懂汉语,他仅根据一位中国留学生的口述就进行了整理,又进行了大胆的加工,结果闹了不少笑话,比如把李逵的故事错安在武松的身上,武松还会摇头晃脑吟诵白居易的诗等等。

英译本中,译得最好的是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中国长大的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译本,书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聊斋志异》——老虎做客

清代蒲松龄的小说集《聊斋志异》,有英、法、德、日、匈、波、丹麦等20多种文字译本,其中日文译为《艳情异史》,英文译为《人妖之恋》。更为惊异的是意大利文译本,叫《老虎做客》。

中国古典名著阅读指导 篇4

1 课前速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亦会吟。”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阅读量的增加, 通过增加量来提高阅读的质。中国古典名著大多篇幅长, 故事多, 涉及的人物也多, 因此, 在学习“走进中国古典名著”单元之前, 要求孩子们阅读四大名著, 教会教学生如何跳读, 如何扫读, 读的故事越多越好。这样的阅读或许也可以说是囫囵吞枣式的浏览性阅读, 即“不求甚解”, 我觉得这种方法适合小学生阅读古典名著。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 要想完全读懂四大名著, 那是相当困难的。速读, 是大量接受外界信息的必要条件。速读, 也是小学生初读名著时必然采用的阅读方法, 这样囫囵吞枣式阅读终会使他们渐渐走近名著。

2 课中研读

为了让这个单元的学习丰厚起来, 通过课前速读, 孩子们已经储备了大量的名著中的故事。《三国演义》《水浒传》里面的人物众多, 个性鲜明, 孩子们提前接触, 搜集了解一些人物个性, 那么对于学习《草船借箭》《景阳冈》就非常有好处。教学《景阳冈》一课, 孩子们最愿意去读“武松打虎”片断, 是全文的重点, 也是最精彩的部分。教学时, 我引导学生在表演中体会老虎“扑、掀、剪”的来势汹汹, 体会武松“跳、闪、躲”的机敏勇敢。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 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感悟名著故事中人物的形象和文章内涵, 这样才能逐渐在阅读的层次上有更进一步地提高, 才能真正地走进名著。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课上, 我常常指导学生如何不动笔墨不读书。

1) 圈点勾划。如阅读《草船借箭》, 可以在课文的重点、难点或自己觉得特别精彩之处画线或做各种符号。

2) 列提纲。比如《将相和》一课篇幅较长, 实则由三个小故事组成, 我叫孩子们把每个小故事的要点写出来, 概括出基本内容。

3) 写心得。不必拘泥于某一固定形式, 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感想记录下来。学完《猴王出世》后, 多数孩子对美猴王活泼可爱, 聪明勇敢表示佩服, 但也有孩子觉得他有一点成绩就邀功行赏, 耀武扬威表示瞧不起……这些都是孩子们自己读出来的真实感受, 不管怎么写都应该给予肯定。

3 课后延伸读

本单元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 在实际教学中, 老师应该以课标为基准以教材为蓝本, 尊重教材中的点滴内容, 挖掘课本资源的潜在价值, 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史记》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 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这样的历史巨著中的故事出现在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中。我在教学《将相和》一课之前, 就下载了有关“将相和”内容的戏曲录像让孩子们观看。课后, 我充分利用资料袋, 让孩子们课外阅读《三过家门而不入》《屈原投江》的故事, 破釜沉舟、项庄舞剑等这些典故的来历, 认识《史记》中众多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猴王出世》一课的资料袋里除了《水浒传》文学常识的介绍, 还有一些小说里个性鲜明的人物图片, 这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作为教师应该抓住孩子们的好奇心理, 及时质疑。例如《水浒传》中“及时雨”是谁?为什么叫这个绰号?他用什么兵器?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他们的故事?自然就激发了孩子们课后主动找名著阅读的兴趣。恰当地拓展, 会帮助学生铺设一条充满阅读期待又迫切践行的道路, 这条路了无痕迹地将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把孩子们带进了更为丰富多彩的阅读空间, 搭建起一个学习交流古典名著的舞台。

“读一本好书, 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经典名著凝聚了世代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 培养孩子读名著, 对人格塑造有很大的好处。只要我们进行有效的阅读方法的指导, 我相信经过不懈努力, 孩子们一定会走近中国古典名著, 深入中国名著, 爱上中国名著。

参考文献

[1]巢宗祺.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2]杨九俊.让创新思维在课堂飞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古典文学名著 篇5

2、楚辞(战国)屈原、宋玉

3、乐府诗集(南朝宋)郭茂倩

4、李白集(唐)李白

5、杜甫集(唐)杜甫

6、白居易集(唐)白居易

7、花间集(五代)越崇祚

8、李煜集(南唐)李煜

9、千家诗(宋)刘克庄

10、绝妙好词 (宋)周密

11、唐诗三百首(清)蘅塘居士

12、宋词三百首(清)上疆村民

13、元曲三百篇(清)佚名

14、词综(清)朱彝尊、汪森

15、古诗源(清)沈德潜

16、全史宫词(清)史梦兰

17、窦娥冤(元)关汉卿

18、西厢记(元)王实甫

19、牡丹亭(明)汤显祖

20、桃花扇(清)孔尚任

21、昭明文选(南朝梁)萧统

22、文心雕龙(南朝梁)刘勰

23、韩愈集(唐)韩愈

24、柳宗元集(唐)柳宗元

25、欧阳修集(宋)欧阳修

26、苏洵集(宋)苏洵

27、苏轼集(宋)苏轼

28、苏辙集(宋)苏辙

29、王安石集(宋)王安石

30、曾巩集(宋)曾巩

31、容斋随笔(宋)洪迈

32、陶庵梦忆(明)张岱

33、西湖梦寻(明)张岱

34、随园诗话(清)袁枚

35、古文观止(清)吴楚村、吴调侯

36、浮生六记(清)沈复

37、古文辞类纂(清)姚鼐

38、红楼梦(清)曹雪芹、高鹗

39、三国演义(明)罗贯中

40、水浒传(明)施耐庵、罗贯中

41、西游记(明)吴承恩

42、喻世明言(明)冯梦龙

43、醒世恒言(明)冯梦龙

44、警世通言(明)冯梦龙

45、初刻拍案惊奇(明)凌蒙初

46、二刻拍案惊奇(明)凌蒙初

47、东周列国志(明)冯梦龙、蔡元放

48、今古奇观(明)抱瓮老人

49、封神演义(明)许仲琳、李云翔

50、聊斋志异(清)蒲松龄

51、阅微草堂笔记(清)纪昀

52、儒林外史(清)吴敬梓

53、镜花缘(清)李汝珍

54、野叟曝言(清)夏警敬渠

55、醒世姻缘传(清)西周生

56、歧路灯(清)李绿园

57、绿野仙踪(清)李百川

58、三侠五羲(清)石玉昆

59、反唐演义全传(清)如莲居士

中国古典名著的外国名 篇6

《西游记》:侠与猪

阿瑟·韦理的英译本《猴》,在西方被公认为是水平比较高的。韦理在为此译本所作的序言中说:“……书中主角‘猴’是无可匹敌的,它是荒诞与美的结合,猴所打乱的天宫世界,反映的是人间封建官僚的统治……”

在英译本之前,早在1831年就有《西游记》的日文译本《通俗西游记》,其后英、捷、波、俄、西班牙等国译本才相继问世。翻译家将书名译得五花八门,除了理查德的《圣僧天国之行》、韦理的《猴》之外,其它译本有《猴王》、《猴子取经记》、《侠与猪》、《神魔历险记》等。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电视台还曾播放过根据《西游记》改编的4集电视剧。在剧中,观音竟然和唐僧谈起了恋爱,还有俩人亲吻的镜头。又有消息说,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已开始着手进行《西游记》的改编工作,又一部美国版电影《西游记》即将面世。但是曾成功饰演过孙悟空的中国演员六小龄童对此却深表忧虑:“我担心他把‘孙悟空’拍成‘金刚’!”

《水浒传》:强盗和士兵

《水浒传》早在300多年前就流传到东西方各国,被译成日、英、法、德等12种文字。

有一些译本为了迎合市民的喜好,歪曲了书中的人物形象,如把林冲和扈三娘写成了一对情深意笃的情人,矮脚虎王英成了情场失败者。

西方最早的《水浒传》全书译本是德译本,书名《强盗和士兵》,译者是爱林斯达。这位译者并不懂汉语,他仅根据一位中国留学生的口述整理,又进行了大胆的加工,结果闹了不少笑话:比如把李逵的故事错安在武松的身上,变成了戴宗整武松,武松还会摇头晃脑吟诵白居易的诗等等。

英译本中,译得最好的是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中国长大的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译本,书名《四海之内皆兄弟》。

《红楼梦》:庄园里的爱情

《红楼梦》在国外已有十几种文字共23种主要版本,受到各国读者欢迎。世界各国较重要的百科全书,都有专条介绍。美国的《美利坚百科全书》称赞《红楼梦》为“世界文坛的一座丰碑”。

《红楼梦》最先传入日本,但最早翻译 《红楼梦》的却是英国人。1842年,英国人汤姆将几个章节译成英文,书名《红楼梦幻》。此外,英国汉学家戴维·霍克斯等人也翻译了五卷英译本,书名《石头记》。 《红楼梦》俄译本书名为 《红楼阁里的梦》,法译本则叫《庄园里的爱情》,这些译名着实充满了欧洲式的浪漫情调。

在早期英文版本中,黛玉被翻译成Black Jade,即 “黑色的玉”。Jade(玉)在英文中有两个引申义,一有“放荡的女人”之意,另一个则是妓女。除了人名翻译,早期英译本在人物宗亲、语言文化、典故、宗教等方面也存在错译、误译等问题。

《聊斋志异》:老虎做客

清代蒲松龄的小说集 《聊斋志异》,有英、法、德、日、匈、波、爱沙尼亚、丹麦等20多种文字译本,其中日文译名为《艳情异史》,英文译名为《人妖之恋》。更为惊异的是意大利文译本,叫《老虎做客》。凭着这部巨著,蒲松龄与法国的莫泊桑、俄罗斯的契可夫并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金瓶梅》:西门庆与其六个妻妾奇情史

兰陵笑笑生所著的《金瓶梅》,自问世以来,由于内容触犯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敏感的神经,被长期列于禁书的黑名单上。然而,《金瓶梅》却受到了国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原因在于它是“中国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

古典名著教学策略之我见 篇7

一、“读”占鳌头, 触摸语言的温度

叶澜教授曾说过:“我们的语文教学, 只有充分地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 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所以, 对于古典名著的教学, 教师要把重点放在对文本语言的体味上, 让学生在对话、表达、朗读中揣摩、品味和想象, 将文本的语言转化为生动的画面, 去体验古典文学语言的独特魅力。如教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第一自然段, 教师可渗透以读为主、层层深入的教学理念。

一“读”服饰, 感形象。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找出描写人物服饰的词语。这些词语让你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熙凤? (初步感知人物形象:雍容华贵的王熙凤。)

二品对联, 明特点。读一读描写王熙凤容貌的三副对联, 你们发现了王熙凤怎样的特点? (抓住“粉面含春威不露”品读、咀嚼文本的语言, “窥探”王熙凤的内心世界。)

三说评书, 解韵味。融传统的说书艺术于文本的美之中,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后, 学生练习朗读, 读出了韵味。

在这次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很好地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学生紧扣重点词句在读中理解感悟, 又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回归朗读。这样的语文教学是扎实有效的, 也是意趣横生的, 学生对文中的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 学生在这有滋有味的品读中, 触摸了语言的温度, 读出了韵味。

二、巧设契机, 盘活积淀的厚度

对于名著中家喻户晓的经典故事, 学生或多或少都了解一些。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立足文本, 巧设契机, 盘活积淀于学生心中的传统文化的底蕴。下面是笔者在执教《赤壁之战》时的教学片段。

师:要想让曹操上当, 黄盖除了和周瑜演好“苦肉计”之外, 还有关键的一步, 同学们, 你们猜猜是什么?

生 (异口同声) :给曹操写假“投降书”。

师:对!要骗过曹操, 黄盖写这封假“投降书”时要注意些什么?小组讨论一下, 大家一起来帮黄盖出主意。

生:要在信里骂周瑜, 说他不听忠言;要吹捧曹操, 他骄傲自满就会轻敌。

师:有道理。

生:要说东吴和曹军对抗, 根本是自不量力。

师:刚才, 同学们就信的内容提出了许多建议, 那么黄盖在提笔写信时, 为了表示诚意还得注意什么?

生 (恍然大悟) :还得注意人称, 要称曹操为曹丞相, 称自己为降将。

师:大家分析得很有道理, 现在就请你们帮黄盖来写“投降书”吧。

经过一番酝酿之后, 一位学生的笔尖流淌出这样的语句:

投降书

尊敬的曹丞相:

您足智多谋, 当年您只凭三千精兵就在官渡打败了袁术, 天下谁人不知!现在, 周瑜小儿妄想凭着3万老弱病残的士兵, 来抵挡您的80万大军, 简直是自不量力。昨天我好言相劝, 他不但不听, 还打了我一顿板子。我决定三日后带着部下和粮草投奔丞相, 希望丞相能收留我。

东吴降将:黄盖

“水尝无华, 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 相击而生灵光。”在教学中, 一封“投降书”激活了学生的情愫, 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课文所要表达的含义, 也很好地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这样的教学盘活了学生原有的积淀, 让学生对事物之间的关系、结构和本质有了深刻的认识, 同时也让学生享受到了阅读带来的快乐。

三、授法传道, 衍生思维的纬度

教师应交给学生一种常态的阅读方式, 衍生学生思维的纬度, 这样在阅读时, 学生才能有法可依、有路可循。有一位教师执教《猴王出世》一课, 观摩后, 深受启发。现撷取其中的部分教学环节。

环节一:借助注释, 初知词意

在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时, 教师提示学生在阅读古典名著时, 可以借助注释理解句意, 读懂文章。

环节二:细读文本, 圈点勾画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部分———石猴探洞。你们仿佛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画出相关语句, 并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环节三:跳读文本, 感受语言

师:刚才你们抓住描写石猴的语言, 让我们看到了一只自信、勇敢的石猴。同学们, 在文中像这样描写石猴的语句还有好几处, 请你们读一读, 感受一下。

环节四:浏览目录, 领会主旨

师:在原著中每一回都有一个标题, 根据标题你们猜猜这一回的主要内容。

出示: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生:这一回讲的是孙悟空、猪八戒偷吃人参果的事。

出示:第六十一回

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生:这讲的是唐僧师徒过火焰山的故事。

在以上的教学环节中, 教师巧妙地将学法和教法相互融合、渗透。在这节课中, 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名著的魅力, 也获得了打开名著殿堂的金钥匙。学生把握了名著的主旨, 在圈点勾画中放飞了个性解读的“双翼”。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既能体会到自行阅读、自主发现的乐趣, 又能践行阅读的方法, 提高阅读水平。

四、立足文本, 拓展阅读的广度

“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文本中名著选文更是一个“引子”, 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 感受名著的魅力, 拓展阅读的广度。北大教授蒋绍愚说:“……不加引导, 就可能有相当多的学生只愿读一些通俗文艺、消遣作品, 而终身和经典无缘。”教师应立足文本, 适度拓展, 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 真正让学生对名著进行“悦读”。以下是笔者教学《草船借箭》的结课片段。

师:《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小故事, 这些故事对人物的描写形象生动。根据人物的性格和事件, 后人创造了不少歇后语。你们知道哪些关于《三国演义》的歇后语呢?

生: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

生: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 一个愿挨。

……

师:学了《草船借箭》后, 你们能根据故事的内容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歇后语吗?

生:诸葛亮草船借箭———胸有成竹。

生: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生:诸葛亮草船借箭———周瑜自叹不如。

师:用“周郎叹服”如何? (生笑)

师:同学们的思维非常敏捷。阅读不但要有思考, 更要有创造。我已经从图书馆借来了15本《三国演义》, 每组一本, 可以共同研究, 看哪一组能根据故事内容编出更富有个性的歇后语。

为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师必须在教材和原著之间实行“无缝对接”。在教学中, 笔者相机引入传统文化, 让学生编写有关《三国演义》的歇后语, 引领学生回归原著, 将阅读的航标指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高中古典文学名著教学分析 篇8

将古典文学名著纳入到高中语文的教学中, 对于学生们了解中国的文化有很大的帮助。学习古典文学名著能够培育与激发学生对于生命的探索热情。它所表现出来的精神能够让学生的内心世界变得丰富而有内涵。怎么引导学生学习和阅读古典文学名著成了高中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

一、高中古典文学教学的意义

(一) 古典文学名著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教育是高中教学的一部分, 它一直都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来进行教学, 以触动学生的灵魂为目标与归宿。通过古典文学的学习, 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热爱生命, 热爱大自然, 热爱祖国的情怀, 拥有正确、全面和真实的人生世界观。文学名著的阅读是一个深入探索与发掘的过程, 对作品描述的世界进行开掘, 这同时也是对自我精神的一种开发。通过将古典文学引入到高中的教学中, 可以展现先人所留下的一些人文思想, 从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让人们开始思考理想、使命、责任与尊严等人生问题。对于学生的人格培养、文化修养以及情感底蕴的形成也能起到巨大的作用。

(二) 古典文学名著的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与阅读能力

古典文学作为我国的经典艺术之一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它是艺术的结晶, 读者在细心感悟和品味作品后能够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情感, 字里行间也能够感受到作者蕴藏在文字里的意思。这些都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充足的材料与空间,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与理解能力。

从写作的技巧上来看, 著名的文学家一般都是语言大师, 驾驭文字的能力一流, 方式也比较独特。在描绘人物的手段与布局谋篇的手法上为后辈提供了写作的榜样和极佳的范例。

(三) 古典文学名著的教学能够落实“大语文教育观”

大语文的教学应选择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采用语文材料, 改善学习的环境, 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对语文的学习就是对生活的学习, 用长久的学习热情来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大语文教学重点关注各学科之间的关联, 将地理、历史与政治等学科有效融入到语文的教学中。

二、高中古典文学名著的教学现状分析

(一) 教学的过程太过程式化,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语文教学具有极强的主观性,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 往往都是通过解题的方式在分析课文, 一篇优秀的佳作因为教师教学方法的不正确而被解析得毫无价值可言。很多教师在教学前都没有判断文章的体裁就开始进行文章的结构分析。紧扣文章后面的问题来解析各部分的内容, 毫不顾及整篇文章的意境美。这种错误的教学方法将多姿多彩、意境悠长的阅读转变成了乏味枯燥的解剖课、问答课或是习题课。久而久之, 学生在思想上就会带有局限性, 难以调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从而让学生失去学习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语文教学和学术研究分离

新时代各种思想和观念层出不穷, 对于学术研究也可谓是日新月异。在语文课堂上, 一些教师还在因循守旧地解读中国的古典文学名著, 这严重有悖于当前学术的研究。比如《红楼梦》、《百家讲坛》引来了一股“红学热”, 越来越多的红学家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他们的研究成果极其丰硕。可是很多一线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还是一味地遵照以往的教案进行该部分的教学, 用老眼光去看待问题, 没有和时代结合起来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

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教学方式探索

(一) 古典文化名著教学对于教师提出的要求

作为古典文化名著教学的教师, 应该懂得要给学生们一碗水, 自身需要有一桶水。想要提升古典文化教学的质量, 教师应该成为相关作品的专家, 能够从各个方面去看待和解读作品。当然, 这就要求教师养成善于阅读的习惯, 懂得如何去感悟作品的精髓。

关注学术的动态, 了解相关的研究成果。近年来, 学术界开始空前的繁荣。一些学者都开始从多种方法与角度去解读一些经典作品, 而语文教材的更新很慢, 因此需要教师及时了解新的研究成果并将其应用到课堂的教学中。

(二) 培养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兴趣

阅读兴趣是学生研究问题、获取知识最大的动力, 兴趣能够让学生主动去探索中国的古典文学, 这对于阅读效果的提升也是有帮助的。

教师可以通过展现作品的魅力来吸引学生。经典的文学名著能够流传千年, 肯定有其自身的文化魅力。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此点并运用到教学中。

多媒体的利用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动态的画面比静态的画面更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 学生的兴趣持续时间也会越长久。

四、结束语

古典文学名著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构建人文精神, 提升文学素养。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 教师应该积极摆脱呆板的教学模式, 灵活地将古典名著中的人文精神文化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 激发学生们学习古典文化的热情与兴趣。只有这样中国的古典文化才能得以流传。

参考文献

[1]于朝盈.名著阅读教学的几点举措[J].现代企业教育, 2010 (24) .

[2]吴小鸥, 石玉.经典的理念与启蒙的思路——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鲁迅作品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0 (5) .

[3]罗晓莉, 王全盛.小学语文教材中古典名著的解读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 2011 (9) .

巧借多媒体学习中国古典名著 篇9

1.音乐渲染意境, 让学生走近名著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 也是强烈的, 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 塑造出音乐形象, 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只要选取的音乐与教材中的课文具有一致性, 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 教学《草船借箭》时, 教师可先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那大气、厚重的旋律立刻拨动了学生的心弦, 激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 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一千多年前人才辈出、群雄争霸的三国年代。

2.画面呈现情境, 让学生走近名著

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呈现画面, 可以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例如, 教学《将相和》时, 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出示廉颇和蔺相如的照片, 让学生猜测谁是“将”, 谁是“相”。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立刻根据图片中人物的衣着、佩饰展开讨论, 很快就能判断出谁是武将廉颇, 谁是文官蔺相如, 这时教师再出示课题, 可顺利带领学生走近对课文的学习。

巧借多媒体, 让学生走进名著

1.巧借多媒体, 突破朗读关

古典名著往往具有文白相间的特点, 即它是文言, 但又夹杂着白话;是白话, 但又有不少文言成分。学生诵读时, 无论是在句子的停顿上, 还是在节奏的把握上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 在针对中国古典名著的教学中, 朗读是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环节。但由于很多教师受到个体朗读水平的制约, 所以朗读示范的效果并不理想。而多媒体的出现则解决了教学方式上的局限性, 成了辅助教学的有效手段。

2.巧借多媒体, 突破理解关

(1) 背景理解

小学课本的中国古典名篇大多是节选, 由于篇幅所限, 用来揭示历史背景的笔墨通常有限。但如果不能准确地把握故事背景, 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而利用多媒体强大的功能, 从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电影等多方面把静态的、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 既省时高效又能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也增强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2) 字词及句段理解

古典小说与现代白话文小说在语言风格上有较大的差异, 古典小说中一些字词句的用法、意思与现在不太一样, 如《景阳冈》中“筛酒”是斟酒, “榜文”是指旧时官府的告示。学生阅读这类文章, 相比白话文, 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巧用多媒体, 利用图文对比, 效果就会直观得多, 学生也更容易理解。

● 巧借多媒体, 让学生走出名著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是教师实施语文课堂教学所追求的境界。因此我们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进行再创造, 让语文在开放的大环境中学习、发展、拓展。中国古典名著的教学也是如此, 古典名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 要让学生全面感受名著的魅力, 仅通过几篇课文的学习, 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教材中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古典名著文化 篇10

一教:品味人物, 感受人物鲜明形象

一、欣赏《三国演义》篇首词, 引出主题。

1.课件出示:整首词“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请学生自由读一读。

2.师:“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历史就像这奔腾不息的长河滚滚地向前流着, 无数英雄也伴随着历史的进程最终消逝。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 我们看到了许多英雄人物, 有资料统计, 在这本书中写到了1798个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在这本书中, 在众多的人物中, 数一数三国中的英雄人物。 (引出本次读书会的交流主题)

二、围绕主题, 进行谈话交流

话题一:你认识《三国演义》中哪些人物?

1.指名学生回答、板书姓名, 并将姓名写在三国相应的区域内。

2.教师出示五段书中的语言描述, 请学生发挥想象, 猜出每段文字描述的是书中的哪个人物, 并追问对该人物有什么印象。 (人物有:刘备、张飞、关羽等)

话题二:你最欣赏《三国演义》中哪个英雄人物?请说出理由, 可以举例说明。

重点预设:诸葛亮、关羽、曹操 (说说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件以及人物特征) 。

话题三:从书中的英雄人物身上, 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话题四:你认为什么样的人能够称得上是英雄?或者说“英雄”应具备哪些条件?

三、教师总结

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群英荟萃的时代, 三国是一个崇尚勇武、看重智慧的时代。《三国演义》中英雄人物的魅力将永远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

二教:剖析战争, 了解历史真实事件

一、揭示主题

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继续聊《三国演义》这本书。许多评论家说《三国演义》这本书的艺术成就最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全书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四十多次, 而且手法多样, 构思宏伟, 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让我们走进三国的战场, 领略书中给我们描绘的那一场场战争。

二、交流探讨

话题一:《三国演义》中描写了哪些战争?什么战争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引出小说描写最为出色的三大战争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 。

话题二:聚焦三次战争。

师:三国是一个金戈铁马、龙腾虎跃的时代。往往重要的战争也决定了双方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我们对这三场战争作个比较分析, 一起来完成一项填空。

1.学生填表, 填好后进行交流, 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2.聊“火攻”:三次战争中, 为什么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火攻”, 火攻好在哪儿?

3.以著名的“赤壁之战”为例, 梳理出先后运用的计谋 (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借东风—火烧赤壁) 。

4.再来聊聊实施这些计谋的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

5.小结:赤壁大战固然重要, 然而, 战前的若干小事件也极其关键, 是智慧的较量, 是计中有计, 一计套一计。它们好比是一个完整链条上的若干环节, 缺一不可。

话题三:综观《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大大小小的战争, 为什么我们今天单单交流这三个战争?

1.在学生交流的时候, 出示三国形势图。

2.读《三国演义》这类历史小说, 我们不仅将目光聚焦在一次战争, 局限在对一次战争的深入理解上, 还应该综观整本书, 整体地来看战争。 (教给学生纵观、横看这类读书方法, 是阅读历史小说的重要方法)

三教:积累语言, 学会表达灵活运用

一、走进故事王国

1.师:同学们认识了那么多三国英雄人物, 对战争描写也尤为熟悉, 可真了不起!你们知道吗?在人物、战争的背后还有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故事王国, 请各组推荐的“故事王”给我们讲一讲。 (多媒体出示“走进故事王国”及评分要求)

2.各组代表讲述, 评委打分。

3.故事内容:可以讲述自己印象最深的战役, 可以讲述自己最感兴趣的谋略, 也可以讲述最让自己感动的“救主”场面, 还可以讲述其他情节 (如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煮酒论英雄、大意失荆州等) 。

4.宣布“故事大王”得主。

二、逛妙语佳句城

1.请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三国成语, 说说它们的出处和意思。 (每组限时2分钟, 每讲出一个成语记1分)

2.创设语境:我们再登上经典句子城堡去看看。听, 周瑜正在高声长叹:“老天既然生了周瑜, 为什么又生诸葛亮?”他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样的话, 为什么要这样说? (请分在吴组的同学优先回答, 其他小组的同学补充)

3.教师出示自己收集的书中经典佳句, 学生齐读, 再请学生结合故事中的情况讲讲它们的意思。 (也可以讲其他句子, 每组限时2分钟, 每讲清一个句子的意思记5分)

4.请学生说说知道的与三国有关的俗语、歇后语。 (每组限时1分钟, 每讲清一条记1分)

三、激发兴趣, 拓宽阅读面

师小结:今天, 我们一起回味了《三国演义》中的精彩故事, 了解了一些精妙的词句, 初步领略了经典名著语言的魅力。 (宣布得分最高的一个小组为本次读书活动“三国通”) 鼓励学生阅读《水浒传》《西游记》等文学名著, 仔细品读, 从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更深的感受!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明成果的标志, 阅读名著是传承优秀民族精神, 启迪和发展心智的有效途径。三次执教《三国演义》这本非常有阅读价值的名著, 有计划有层次地引导学生对书中人物、故事、语言去认识、阅读和运用, 从而有效地克服了学生在阅读时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也一次次惊叹学生的变化。我能明显地感受到学生们在课堂上阐述的独特视角和辩证分析, 以及释放出的一种自信和热情。

上一篇:集合竞价问题下一篇:生活类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