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2024-07-20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精选十篇)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篇1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为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 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 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在实际操作中如果不作任何安排, 任由小组成员自由发挥, 那么他们可能会七嘴八舌, 谁也不理会谁, 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也可能学生之间都决不了, 不能讨论, 学生在合作中得不到提高。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 在成立小组时给他们分好工显得十分重要。教学中, 我是这样做的。

1.刚开始 , 我按成绩蛇形将班上的学生分为4~6人每组 , 这样每组有优等生、中等生, 也有学困生, 避免都是学困生不能很好地讨论的现象。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 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记录员, 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 负责将小组合作情况在全班进行汇报。组长暂时不换, 其他轮流来当, 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 避免无事可做。

2.分组后, 组与组之间水平相当, 有利于班级小组间公平竞争, 也方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接下来就是调座位, 为使小组成员更好地合作, 起初我们班的学生是6人呈倒T字形而坐, 短时间还好, 但是时间一长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侧对讲台, 不利于看课件、看板书等。经过班内讨论, 把座位改成了现在的F型。

3.在小组建立的起初 , 在实施小组合作的过程中 , 我还注意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人员调整与分工调整, 以调动小组间学生的竞争活力, 保证小组间的和谐。例如:为使小组间更好地合作, 按成绩来分组, 这样就忽略了一些其他因素:小组内组员性别的搭配、性格内外向的搭配、组员之间磨合得怎样、组员的身高因素, 等等。所以在实行小组合作期间, 根据这些因素对小组内的人员、分工等进行不断调整。但是, 这些调整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 不然不利于小组的稳定和以后的实施。完成调整后, 基本上不会再轻易调整。

4.小组建立基本完成后, 明确各自的任务。由于学生刚上初中, 再加上新接触这种学习方式, 他们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所以, 我明确地告诉他们小组内各职位的具体职责是什么;告诉他们在合作时应该怎么做, 不应该怎么做;同时采取小组捆绑措施, 奖罚在一起, 增强他们的小组团队意识。当然, 虽然明确地告诉他们这些, 但也避免不了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这时就需要教师不断强化要求, 一遍遍地唠叨。等他们养成习惯后, 一切操作就容易了。

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研究中, 我发现了这样的现象:

1.不合作。我总结的原因大概有这两个 :不会和不愿意。不会是因为面对新事物不知道该怎么办; 不愿意是因为有的学生不接受这种方式, 有的是不乐意教别人, 藏私。面对不会的现象, 我明确职责与分工, 按要求慢慢来, 多鼓励, 增强学生信心;不愿意合作是因为有的守旧, 有的害怕教会别人, 别人会超过自己。我给学生讲小组合作的优点, 讲我们墙后面粘贴的“学习金字塔的理论”, 改变这部分学生的心理, 让他们慢慢接受。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2.小组讨论时, 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 , 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 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 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 结果, 好的更好, 差的更差, 久而久之两极分化更严重。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做好安排, 讲清合作规则, 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方法: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 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 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 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 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 等等。因此, 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 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 把想法记下来, 再由小组长安排, 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 其他人倾听, 然后讨论, 形成集体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 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在反馈阶段, 最好先让小组中的学困生发言, 这样既能检查其在合作中学习的效果, 又能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在小组合作中, 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

1.合理安排合作内容, 有足够的合作时间。我们要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 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合作, 否则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因此, 我们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 明确教材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有一定探索和讨论价值, 要有一定的开放性。确定好内容后, 一般在导学案中表现出来。既能给学生足够的预习时间, 又能使他们提前知道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以便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和讨论。

2.及时进行评价指导。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 同时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从表面上看, 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压缩”了教师教学的空间, 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赋予了教师更大的责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我们不应“袖手旁观”, 也不能干其他事情, 而应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 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对各小组合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 我们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当小组对任务还不清楚时, 我们要耐心地向学生说明;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 我们应及时发现, 及时制止, 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点拨, 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我们深入小组中, 了解学生合作效果, 讨论焦点, 认知进程, 等等, 从而避免学生盲目合作, 使学生的合作更得法, 交流更有效。教师对学生大胆放手不代表无事可做, 反而加大了工作量。课前备课认真做导学案;课中认真充当指导者、调节者;课下对作业、导学案的检查, 等等。

3.以评价机制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新事物的出现会带来一定的新鲜感,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如何才能保证积极性不消退, 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回想我这一年里采取的措施: (1) 组名、组徽、口号、目标一是写在教室的黑板上时刻提醒他们, 二是打印成册调动积极性。 (2) 墙上粘贴“每周之星”, 各组的学习、劳动、纪律的比赛结果, 增强学生为组争光的荣誉感。 (3) 在后墙上钉上小黑板, 各组都有板书区。 (4) 课上小组之间比拼, 在黑板上直接加减分记录, 通过结果对表现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 给较弱小组以鼓励。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篇2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要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让每个组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准确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同时教师要深入指导,让学生的合作学习取得成效。

[关键词]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有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3-031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能力,形成一个有利于全体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发展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实现高效的课堂目标呢?

一、科学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是有效推进合作学习的前提。只有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加强对小组合作的指导,有效控制课堂教学过程,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合作小组一般以4人为宜,编组不能随意,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互补性,让具有不同性格特征、思维特质和能力倾向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具体考虑有几个方面:一是成绩,要有好中差搭配;二是性别,要有男生与女生搭配;三是性格,要有开朗的与不善于言辞的搭配。这样,可以以好带差,相互弥补。分组时不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若让学生自己组合,他们通常喜欢选与自己各方面相近的学生,即成绩好的选好的,差的选差的。这样就不利于有效开展小组学习活动。

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分工。只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担任的角色,清楚各自所承担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师应根据每组成员的特长,进行合理的分工。每一个小组必须有一个负责召集组员、维持秩序的综合素质较高的组长;有一个写作能力较强、写字好而快的学生负责记录;选择一个胆子较大、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负责代表小组发言的报告员;还选择一个自我约束能力较强、严于律己的学生担任监督员。应该注意的是,小组成员的职责分工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任务可以进行轮换,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多机会感受每项“工作”的职责,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明确学习内容,适时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针对某一疑难问题而进行讨论、交流,共同攻克难关的过程。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要认真考虑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些问题过于简单,一眼就能看出答案,就不必合作讨论。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每节课的重点与难点,设置的讨论问题不仅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要考虑难度和挑战性。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思考求知的欲望,使他们体会探索的意义与价值,又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对感悟作者的心理活动“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我的心像刀绞一般’,真的是刀在绞‘我’的心吗?究竟是什么像刀一样在绞‘我’的心呢?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并联系生活实际,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经过小组交流,学生有了以下答案:首先,他们联系自己平时有被烫伤、烧伤的经历,都觉得钻心的痛,何况邱少云是烈火烧身呢?其次,是“我”当时非常担心,担心邱少云突然叫起来或者突然跳起来,整个部队就要遭受重大损失。邱少云还那么年轻,他能忍受烈火的煎熬吗?这种深深担忧与紧张像刀一样地绞着“我”的心。通过讨论,学生感受了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体会邱少云为了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自觉遵守纪律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四、深入指导,师生合作共进

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教师应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要求。在小组深入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一是当学生在小组合作遇到困难时,要多给予帮助,并及时鼓励和启发。比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讨论如何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含义时,如果仅从表面去理解,学生是很难回答的。教师要适当地介绍时代背景和鲁迅先生与反动势力斗争的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二是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树立学生深入学习的信心。三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想说就说,说错可以改正;有不同见解的,允许保留看法。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篇3

一、何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语文的教学内容并不全都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老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进行有价值的引导。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如何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呢?

1在学生学习遇到难点,思维受阻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适用于较为复杂或较高层次的认知学习任务,只有当学生处于一种将通未通、似懂非懂的状态时,合作交流才能激发兴趣;也只有当学生意见不一,感到有必要探讨时,合作学习才更有价值。

2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之前,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比如学生赏析了一首诗歌后,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共同总结出诗歌的意蕴、特点等。

3当某一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或多种表现形式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比如教学生寻找春天的足迹时,可以让学生用演唱、写诗等形式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发挥学生讨论的积极性。

二、如何科学分组

老师首先要对授课班级的学生有所了解。比如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脾气等。其次,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进行分组学习时要做到科学、合理。分组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①民主集中制的形式。此方法体现在让学生自由组合。②“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方式。“组间同质”是就每个小组来说,小组的人员数目,组内人员的个人能力、学习水准等基本均衡。“组内异质”是就某个小组成员来说,将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及不同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合作小组内。如在学习“祖国大好河山”这一单元时,将具有不同学习能力、特长的学生分在一组,有的学生长于画画,有的学生长于唱歌,有的学生擅长跳舞,有的学生擅长朗诵,有的学生擅长写作等,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看到他人的特点,在学习中完善自己。

三、如何合理分工

分组完毕后,小组内应该有一定的分工,每个学生都要担任一定的职务。比如小组内有组长、策划人、协调员、记录员、报告员等,老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的特长进行合理分工。此外,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适当地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重要性。

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两类学生。一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老师要特别照顾那些平时在班上学习处于劣势的学生,在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比如上写话教学课时,可以让学习较好的学生给写得较差的同伴讲讲自己的写作经验,在下次写作课时,再由写得较差的学生执笔,写得较好的学生在旁指导,角色互换,达到互相进步的目的。二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设立组长,没有一个得力的小组长,小组合作学习或是盲目行动,或是迟疑不动,无法实现合作学习的目的。小组长可先由小组内部选举后再由老师调整,或轮流担任,老师要给予小组长一定的权利,以便于小组长开展工作。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要做什么

1努力营造自由、宽松的小组合作氛围。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自我参与、自我评价、自主学习的环境。老师把角色定位好,才能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才能营造民主、平等、愉快、积极的学习氛围。只有在自由民主的环境下,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展示,轻松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

2重视激励、调控与点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应采取激励的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老师要恰当地把握评价标准,在评价时,不但要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更要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加以肯定,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老师要注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的合作互动富有成效。老师在巡堂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当小组成员不懂如何有效开展讨论时,老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引导。在低年级教学中,没有进行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进行小组合作,老师要做好示范,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起合作学习的概念,要做好学生的参谋和助手。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努力探索,有意识地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浅谈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篇4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是在学生之间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进行的学习形式, 这是任务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这种活动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还可以培养同学间的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 使他们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下面谈谈自己的点滴看法和做法。

首先, 明确目的, 开展真正的、合适的小组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是两人小组、三人一组或四人一组,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随时进行指导, 设计的任务须具体并可操作, 解决的目标要明确, 并把握好学生小组活动的时间, 而且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参与到活动中去, 否则就违背了老师组织小组活动的初衷, 更达不到小组互帮互学的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往往致力于教学环节的设计, 但对于活动的具体要求及可能发生的意外估计不足, 造成效率低下, 甚至达不到预期目标。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中, 有相当一部分的小组合作学习只顾形式, 不求实效。有些需要充足的时间去讨论的问题, 由于时间不充分使讨论不能深入展开, 有时一个单独可完成的任务硬要进行小组讨论, 既失去意义, 又浪费时间。

其次, 规定时间, 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向。

要使小组活动有效率, 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时间限制, 养成学生快速有效的合作习惯。如在教学where will you go on vacation?中, 我们大都会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并设计一个旅游的计划。在布置任务之前, 别让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在地点上各自讨论自己感兴趣的地方, 直到时间结束还未确定方向, 须告诉他们首先必须迅速确定旅游的地点where!然后教师出示幻灯表格。

进一步明确when, how等, 而且还要留空白格, 让他们自由发挥, 这样, 既能让中等生和学困生明白要讨论的内容, 每个成员都选适合自己难度的内容来表达, 留空处又能让组内优秀同学尽情发挥, 为小组再添风采。

第三, 分工明确, 内容分配要适合小组成员。

强调小组个人负责和集体负责两种责任制, 在确定学习内容之后, 首先进行分工, 每个成员先负责完成某一部分, 然后回到小组, 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成果, 与大家分享信息资源, 最后担任特定的角色。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 使每个人都有事干, 所以要求每小组再推选一位组织能力强, 成绩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 小组长要组织协调好本组的学习, 并且在小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 同时对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分工合作等。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拈轻怕重, 总想选择轻松的话题或角色, 或者不知道自己在组内具体的分工, 以致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如我们学习了八年级英语“How long have you ever been collecting shells”之后, 要求各小组成员回家后调查父母的爱好以及坚持的时间, 而且小组内四人必须分工, 两人调查汇总, 第三人作笔记, 第四人汇报发言, 第二天各小组汇报, 最后才能总结全班父母的最多的爱好是什么。结果第二天, 大部分小组都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有一二个小组却不尽人意, 他们中有的在汇报给调查员时吞吞吐吐表达极不流畅,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说明他们没能完成相应的内容, 而且没有人员记录调查内容, 最后汇报时还推三阻四, 显然他们组没有做好分工合作。

第四, 岗位轮换, 责任落实保持小组活力。

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有着共同的目标, 有义务为小组做贡献, 每一个学生的收获都是整个小组的收获, 小组的成绩取决于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 这样可以化竞争为合作。但总有个别学生认为反正是小组大家的事, 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 积极与否无关紧要, 反正自己不干总会有优秀生会救场的, 所以被动参与活动, 没有积极性。

为了杜绝小组成员的这种依赖性和惰性, 唤起每个成员的责任感, 主动参与讨论, 要进行岗位轮换, 人人都有机会当组长, 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也是小组内主要任人物, 也要组织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意识到自己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感受自己的责任。让他们在交往、互动、分工合作中, 体验组织他人的成就感和小组学习成功的体会。

最后, 广泛运用, 小组活动于写作之前。

大家先合作讨论, 同学们可以在合作中听取他人的好句子, 充分集中利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 集思广益。学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可以随时提问, 随时把不懂的东西弄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自己应该宽容学生出现的语言错误, 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宽容他人, 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 确保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 并使学生对学习本身和英语产生兴趣。

中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管理 篇5

如何达到小组有序进行,达到活而不乱之效?

1、班主任要按组分好黑板,粉笔谁管理,黑板谁擦,要明确。任课教师上课时黑板必须用好,达到每节都充分利用。学生到黑板前要先写上自己名字,设计好板面,书写要清楚。

2、加强对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教育和宣传,尤其是让学生明白:倾听他人发言是一种美德,是合格的中学生一种表现,小组讨论声要小,开口之前要想好,别人发言我倾听,意见不同我不吵。同时要求发言者声音宏亮、抑扬顿挫,发言前先评价他人发言,养成好习惯。班长管好小组,组内纪律组长管理好组员,教师管课堂。

3、小组内结对子方法:每组内1号与6号,2号与5号,3号与4号,(或1与8,2与7,3与6,4与5)结对子实行捆绑,一人违纪,两个都受罚,一个答不上,两人都受牵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组间开展“四比”活动,建立竞争机制。此活动教师可以:(1)作业完成情况。(2)学生参与人数多少。(3)课堂纪律。(4)小组考试成绩总分等四个方面来考核。等级制或百分制,5分制均可。要求每位教师每节课将上述四项内容实行日查,周结,两周一表奖。评选分组合作学习标兵、发言积极分子、优秀学习小组、进步最快生等。

5、课下教师与学生谈心。课上经常违纪,表现异常的学生,采取课上冷处理,课下单独谈心,多找闪亮点,带显微镜看学生。

6、对于反复无常、屡教屡犯的学生,放学后进行意志训练或留校制度。前一天通知家长,你的学生需要放学后意志力训练多长时间,并且要求家长来接。

7、每周班会,班主任要对课堂现象及其措施要做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8、每个小组内要有追赶目标,要有措施,要有计划,每位组员要有月计划,包括追赶前面同学目标,自信名言,具体学习内容与时间安排,学会利用“三前”(睡前、饭前、上厕所前)时间学习等。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篇6

关键词:小组分工 优化 组合 互动 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让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率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了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我们积极探索研究,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精心搭配小组成员,合理分工

精心搭配小组成员,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条件之一。合作小组人数一般以4人或6人相邻合作学习开始。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每次合作学习有序开展。记录员要负责将小组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便于向全班交流汇报。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角色分工不能长期固定,组内成员要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另外,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有限的,同一形式使用时间过长,次数过多后,就会失去新鲜感,降低学习兴趣,所以合作小组考虑应该至少每学期调整一次,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

二、设计合理的问题、有效进行讨论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讨论,为了避免讨论成为学优生的个人表演,可以丰富讨论的形式。

例如,在“推断题复习课”上,小组成员分别分配到了推断题的“题眼”,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性质、用途,以及各物质之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反应的现象等,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如果学生在理解任务的某处存在困难,在询问教师之前,可先通过组内其他成员的帮助,然后讨论,形成集体意见。因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背景不同,合作小组同组获得的成果也不尽相同,各小组之间再相互交流讨论、评价,使思维产生碰撞,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讨论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

三、把握恰当的合作学习契机,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需要,把握好合作的时机,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不能随意地进行。

1.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教学的重点、难点学生往往很难理解掌握,在这些地方进行小组合作,有利于帮助完成教学目标。

例如:“燃烧与灭火”一节中,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推导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探究过程中控制变量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尽可能让学生到现实世界中亲自观察,体验事物的变化过程。对燃烧的产生和灭火,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这里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对一系列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动手探究,例如试一试水和酒精,哪种物质能被点燃;试一试在酒精灯上点燃木条和煤块的难易;尝试熄灭蜡烛火焰的种种方法,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启发大家自己想一想,这些条件是满足一个、满足两个还是缺一不可。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实验,探究燃烧条件是否缺一不可。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间交流,较好地发挥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效能。

2.在思维混乱、模糊不清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思维混乱、思维不清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一节中,教师提出问题:复分解反应定义是什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什么?用学过离子的结合能否解释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引导学生先独自思考,随之组内展开讨论,然后各组拿出讨论结果,再组与组间交流、辩论,小组之间展开激烈的讨论,形成了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到各组巡视,听取同学的讨论,引导合作,使讨论步步深入。各小组讨论后,教师组织各小组组长汇报交流,在充分的讨论交流中,学生正确理解了复分解反应定义是什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什么?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3.在教学的探究学习活动处。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往往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此时进行小组合作,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学习了化学变化,课后给学生留的作业是“鸡蛋浸入食醋中有何现象?分组写出实验报告”。要求描述合理,实验报告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上交的作业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做得很认真,在自制的报告纸上,学生合理分工、团结协作,尽情地发挥和联想,有的加了插图,有的还配了花边,真可谓图文并茂。同学们的设计和创造是我事先无法估计的。小组合作开发了学生的潜能,放飞了生命的翅膀。

四、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评价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化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教师可以多方面地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获取信息、加工和表达信息的能力,可以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参与活动、进行讨论的积极性、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可以在活动后组织学生对自己和同伴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评和互评,提高总结和反思能力。教师通过评价机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它的优点很多:合作学习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和评价,从而构建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对学生一生也是有积极意义的。今后我们要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有效整合与提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寻找取水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福泉.我国合作学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6).

[2]彭安全.初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0(6).

[3]卫红霞.初中化学教学合作学习的研究,2001(4).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篇7

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构建“学习共同体”, 在“学习共同体”中互帮互助, 展开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能明显改善课堂内的学习气氛, 提高课堂效率, 大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和学会自主学习, 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

但是笔者在现实的教学中, 却发现许多合作学习都是低效的, 很容易流于形式.于是, 我们常常会看到以下场面:

1.学生合作不主动.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室里鸦雀无声.小组成员接到合作学习任务后不商量、不讨论.要么使用中文进行讨论, 失去了语言训练的目的, 使合作流于形式, 实效性很差.

2.学习合作参与度不均衡.优等生参与自由发言和小组汇报的次数明显多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天塌下来, 有高个子撑着”, 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成了各组名副其实的代言人, 而学习困难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只是其“陪衬”.

在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 让我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我认为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 精心设计语言情景, 提高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学生要获取语言知识, 首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会愉悦和快乐.而教师通过设计语言情景让学生扮演情境中的主角, 在角色中完成各种学习内容, 以达到教师在课前预设的目标.它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位置, 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 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则成为旁观者和指导者, 教师的导应只在课堂教学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比如, 9A Unit6 Welcome to the Unit中, A部分给出了一个Detective’s Report, 讲述了一个谋杀案和其中4个嫌疑犯的基本情况, 要求找出谁是凶手, 把凶手的名字填到空格内.B部分是一个海报, 要求学生猜一下凶手的外貌, 并且把他画下来.但是如果仅仅做了这些的话, 对于语言的训练肯定是不够的.所以, 这节课我就进行了改编.既然是Unit6的第一课时, 我就把它和Unit5的主题———电影连接起来, 改编成了一个短剧.教师变成导演, 学生变成了演员.设置了4个场景, Scene 1地点为会议室, 有一位同学扮演官员的角色, 向警探们发布任务, 呈现谋杀案的基本情况, 并要求警探们去审讯嫌疑犯, 导入到Scene2.Scene2地点为审讯室, 以二人为小组, 按任务以对话的形式熟悉4个嫌疑犯的基本情况, 同时对口语进行训练.Scene3则是一个Report, 要求警探们对官员就审讯情况进行汇报, 这是语言训练从对话进入到语篇部分, 难度有所提高, 并使学生有意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记忆.最后, 警探们进行讨论, 谁最可能是凶手, 并进行描述, 说出理由, 进行了思维的拓展.Scene4教师设置了The suspect ran away secretly at night!这个情景, 很顺畅地进入了B部分, 并且把B部分的海报改编成了电视新闻, 对于Scene1-3进行了再次巩固.教师基本没有参与, 而学生兴趣很浓,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而且实效性很强, 对话和语篇表述都非常流利, 每个环节都有练有展有评, 达到了语言综合能力训练的效果.说明情景设计好了, 是可以代替教师的讲授的, 更重要的是, 在情景中课堂不再是一种负担, 学生能体会到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效果因此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 重视小组建设

1. 合理分组, 优化组合.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 存在着智力、能力、喜好等方面的差异.为了使他们能最大限度地互补学习、互相帮助, 发展智力, 培养能力, 教师在编组时注意就近搭配, 优化组合, 使组内优劣互补, 组外水平相当.每小组的规模不宜过大, 要兼顾男女比例, 智力、能力的优劣和兴趣爱好的差异, 这样方便对于合作和小组合作.并且选出一个小组长, 负责组织管理工作.

2. 重视小组长的选拔和培训.

A.组长在小组内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 所以, 组长的选拔一定要慎重考虑, 得到全组同学的认可.小组新建时, 可由老师先定组长, 由组长挑选组员, 经过学生间的互动, 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这样对于学生也是一大促进.在小组逐渐成熟之后, 可以同时对于组长和组员进行考核.可以由组员自行民主选出本组表现好、有威信的学生担任新组长.

B.“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 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灵魂人物, 所以对于小组长的培训是至关重要的.他既是一个组织者又是一个协调者.小组长要率领本组组员, 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任务, 并合理分配任务, 精确把握学习时间, 确保小组成员在适当的时间干恰当的事, 讨论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话, 不说无关的话题.小组长在课堂上要清楚地知道小组成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学生板演、回答提问、交流发言方面, 小组长一定作好调控, 要有针对性, 不要只让优生参与.另外, 在组内, 组长要带头平等地对待每一位组员, 要互相团结, 互相帮助.当组员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 组长能够热心帮助组员解决困难.

(三)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制.

设计语言情景, 用情景导学固然能够吸引大部分同学, 但如果再有评价体制, 课堂效果能得到进一步的保障.所以在展示时, 我采取了小组评分制, 奖罚分明.

A.奖励方面.每月评出最佳小组、最佳个人, 和评优评先挂钩.哪位同学展示了, 那这个小组就可以得分, 补充别的小组发言也能得分, 基础薄弱的同学展示双倍加分, 所有的小组得分也记入个人得分中去.这个方法就像一把熊熊大火, 燃起了所有同学的学习热情, 小组内他们更关注薄弱同学的学习情况, 并热情地帮助他们, 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了, 从另一方面也避免或是减缓了学困生的出现.

B.惩罚方面.对扰乱小组合作学习情况或是不参与的同学, 每次进行扣分, 对小组有贡献的相应加分.这样一段时间之后, 小组的每个同学得分上就有很大差异了.在此基础上, 每月对每位成员进行考核, 由小组长对于现有的组员进行调整.这样, 扰乱或者不参与者就会感到压力, 在以后的活动中就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进来, 从而小组合作学习就得到了制度上的保障.

(四) 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讨论空间

要让小组合作学习切实有效, 深入的思考是前提条件.所以教师必须给出充足的时间, 才能引发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实践与操作、联想与想象、思考与探究, 将课内外学习联系起来, 通过铺垫和蓄势, 在后续的讨论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从而给出富有思想和深度的结果.所以, 在教学中切忌因为赶进度而匆忙结束讨论, 直接让学生report, 那并不是节省时间, 反而是时间的浪费.所以,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 既要保证思考和讨论空间, 也不能无限制地进行时间的浪费.在大多数同学完成之后, 及时喊停, 才能真正保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总之, 小组合作学习还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改进、反思、校正, 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身心去实践, 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提高思维创造能力.同时让他们学会合作,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夯实基础.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构建“学习共同体”, 明显改善课堂内的学习气氛, 提高课堂效率, 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但是, 在现实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容易流于形式.日常教育中, 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和手段去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周永林:《浅析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今日中国教研》2008年第二期.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初探 篇8

一、科学合理分组

为了促使学生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 小组一般为6人, 按照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知识水平按照好中差三层组合成一个小组, 组内成员分工明确。组长在组织学习时, 每次都先由小组里成绩较弱的同学发言质疑, 因为相对而言, 他在小组里学习较差, 提的问题也较简单。所以小组交流的基本顺序是:成绩较弱同学质疑解疑, 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补充, 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总结。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交流中学到得到锻炼, 学到知识,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分组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性别、兴趣和性格、差异等因素, 教师应遵循“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 对全班学生进行二次优化组合, 取长补短。合作组之间保持相对平衡的水平, 既有利于小组同学“合作学习”, 也有利于各小组“公平竞争”。

二、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刚开展小组活动时, 老师们会经常碰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开展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说的是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事, 有的几个人在一起随便说两句就算大功告成, 当老师叫学习小组代表发言时往往都是一家之言, 小组的其他组员对此无动于衷;二是教师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 放开了就收不回, 最后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1) 目标明确。在学生分组活动之前,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活动的内容和应该达到的目标, 指导学生怎样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务。

(2) 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诉说、发表自己的观点、纠正他人的错误、吸收他人的优点、集中大家的意见等。讨论前, 各小组成员先充分独立思考, 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大家把想法写下来, 组长统筹安排, 组内成员用合适的方式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此基础上组织讨论, 形成统一的意见后进行汇总。保证每个同学都参与思考, 参与讨论, 参与合作。

(3) 制订有效的课堂调控方法。学生在小组活动过程中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动作或口号来约定, 学生在教师的约定下开展活动、停止活动。比如:教师说“开始讨论”, 学生就会全体起立进行讨论, 讨论结束后, 小组成员自行坐下, 教师就知道学生讨论完了。教师在学生讨论期间发现问题及时作出指导, 大大地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三、善于把握合作时机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选择恰当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在合作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 可以在以下几个时机组织学生学习:

(1) 学生学习、探索遇到困难时组织合作。自主探索是前提, 合作学习是方式, 自主探索是有效分组合作学习的保证。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以及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 当学生自己探索遇到障碍时, 就必然寻求同学的帮助, 此时的合作最有必要。

(2) 学生意见不一致时组织讨论。有时学生会有不同意见, 为非本质的问题进行无谓的争论。这时教师需要把有争论价值的问题和提示适时告诉学生,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和争辩, 让学生在辩论中明晰正误、学到知识、增长才干,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 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基。

(3) 学生遇到开放性问题时组织讨论。“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 解题思路不唯一, 解题方法不唯一、解题答案也不唯一。而学生个体的学习基础薄弱, 思维能力毕竟有限, 很难做到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 这时组织学生合作讨论, 集思广益, 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 使学生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 有效掌握学习的方法。

(4) 学生学习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时组织学生讨论。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学生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处设计小组合作活动, 要把学生当做学习活动的主体,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建立多元化的评价制度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 坚持只有小组团体成功, 才能代表小组成员的个人成功, 形成“竞争和合作并存”的新格局, 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达标和大家合作达标。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成功融入到团体的竞争与合作中去, 从而更加激发学生主动合作的热情, 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对小组学习的成果、精彩的反馈汇报, 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与鼓励。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是多样化的, 可以自评、互评、小组评、全班评, 加上教师评, 使评价更客观、准确, 让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长处、同学的优点, 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让基础好的学生感到提高自己成绩的同时, 还必须尽力帮助组内其他成员, 让基础较差的学生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 变压力为动力, 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的局面,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使每一个参与小组合作的学生既充分表现自我, 也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 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在评价别人的同时, 也接受别人的评价, 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 学会与人相处, 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我相信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能坚持做一个有心人, 在探索过程中时刻学习、总结和反思, 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会更加有效!

摘要:在教课堂教学中, 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以及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 当学生自己探索遇到障碍时, 就必然寻求同学的帮助, 此时的合作最有必要。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篇9

一、初建学习小组———产生合作疲劳

1.组建学习小组

笔者任教六年级两个班, 每班48名学生。分组时, 按班主任排好的座位 (4个大组, 每组12人) , 每大组分成2小组, 即前6位学生1小组, 后6位学生1小组。8个小组在实验室就座 (如图1所示) 。

2.实施合作学习

按照常规, 笔者给每个小组配备了:1名组长, 负责组内纪律, 监督组员的学习, 器材的领取和整理, 实验操作, 组织讨论;1名记录员, 负责记录实验现象 (只用一张记录单的实验, 由记录员记录, 通常组员记录在自己作业本上) , 记录组内成员的发言;1名汇报员, 总结学习活动, 全班交流、汇报。课堂上, 按照各自的分工进行探究性学习。

3.产生合作疲劳

一方面由于要做很多的实验, 另一方面所学习的知识和身边的食物紧密相连, 所以大部分孩子喜欢科学课。然而没过多久, 笔者发现学生对这种常态的小组学习产生“合作疲劳”, 主要表现有:

(1) 学生的喜欢往往停留在对实验的好奇上, 或者说觉得“好玩”;

(2) 实验成了组长的独角戏, 有些组员在旁边玩或做小动作或相互讲话, 不观察, 不记录;

(3) 合作学习名不副实, 课内各顾各, 课后交流少、无合作;

(4) 缺乏“小组”“团队”的概念, 小组6位学生围坐, 孩子们觉得与教室排坐相比只是位置上的不同。

笔者尝试了让学生轮流操作实验, 并与部分学生交流, 引导、教育学生, 但收效甚微。

二、二建学习小组———形成协作氛围

如何才能将他们“捆绑”在一起, 不管是课内探究还是课外学习都能相互帮助、相互监督, 形成一股学习的合力?基于此, 笔者对学习小组进行了重建。

1.层层设关, 精选组长

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 是小组学习的“领头雁”, 组长的选择非常重要。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当组长的积极性, 选出号召力、组织能力强的组长, 笔者特加了两条:一是可以组织小组学习、探究活动;二是学期结束后, 小组评出一、二、三等奖, 给组长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结果, 全班48名学生中竟有35名学生举手示意要当组长, 从中选出8位组长 (流程如图2所示) 。

2.双向选择, 自由分组

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融洽的合作环境, 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笔者改变原来固定的分组方式, 让学生自由选择。具体做法是:将全班学生集中在操场围成一圈, 8位组长挨个挑选组员, 组员有权决定是否加入哪个小组。为公平起见, 组长挑选时按照一定的顺序:先按第1, 2, 3, …, 8小组顺序进行挑选, 再按第8, 7, 6, …, 1, 依次循环。当某组长挑到一名学生, 而这名学生不愿意时, 组长挑选下一位。假如出现最后个别学生与组长的选择无法统一时, 由该学生选择加入哪个组, 组长必须接纳, 但教师和组长一起与该学生“约法三章”。如此选法, 学生个个兴奋异常, 满意而归。

3.个性组名, 彰显特色

学习小组组建好之后, 为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体现小组特点, 笔者让他们给自己的小组取个名字, 课堂中以取好的名字进行小组命名, 而不是“第1小组、第2小组”。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 又是富有个性的。他们都取了让自己骄傲的名字:“科隆队”、“自然搜索队”、“天狼星行动队”、“发现者小分队”、“奋进组”、“波光组”、“哥白尼探科组”、“彩虹组”等。

4.个性口号, 自我激励

个性组名,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此基础上, 笔者让每个小组设计自己的口号。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 有的结合自己的组名, 有的从励志角度提出很多极具创意的口号。为便于叫喊, 笔者和他们一起进行适当的修改, 概括成八个字, 如“科学彩虹, 绚烂无比”、“勇于探索, 追求真理”、“多看多思, 破解秘密”、“奋进奋进, 奋勇前进”等。鉴于科学课每周只有2节, 又在实验室, 上课时, 笔者将原来课始模式“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 请坐”改为:教师宣布上课→学生起立, 齐喊小组口号→教师说“孩子们, 好样的!请坐”。如此一来, 学生上课更有精神, 学习更有动力, 更有团队意识。

5.捆绑评价, 共同提高

小组捆绑评价引导小组成员从个人竞争走向互助与合作。[1]选组长、组建小组、个性组名是开展小组学习的基础工作, 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应有的作用, 除了教师有效地组织引导之外, 最关键的是如何评价, 运用评价来促进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笔者采用的措施是捆绑评价 (具体包括学习过程捆绑、课堂即时捆绑和各级测试捆绑) , 即个人所获得的评价既要记于个人, 还要记于小组。也就是说, *同学在某项活动中获得“3★”的评价既要记在该同学的身上, 又要记在小组上;同样, *同学扣除几★, 小组也要扣几★。一周或两周之后反馈, 比一比哪组做得好, 学期末进行汇总统计, 对获得评价高的前两个组进行表彰。这种“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捆绑的评价方式有利于促进他们进行小组合作, 相互监督, 相互帮扶。

6.定期交流, 取长补短

从教者都知道, 不管我们怎么做, 在学生中总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再建学习小组后也发现些问题, 如:不将个人评价当回事, 一时控制不住自己等。为了解决出现的问题, 总结阶段学习成果, 取长补短, 笔者定期组织学生交流, 汇报自己或小组做得好的、不够的地方以及需向其他同学或小组学习的地方。对个别“困难生”, 分析原因, 寻找对策, 共同帮扶。

重建后的学习小组能将每个组员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引导他们不能“独自为战”, 既要有个人竞争, 又要注重互助合作, 使他们明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水涨船高”的道理。

三、三建学习小组———期待小组学习

有了以上的成功经验, 笔者将这种小组建设贯穿于教学始终。不料第二学期开学不到一个月, 有些学生又产生“合作疲劳”。笔者找学生座谈, 寻找原因。原来, 他们已习惯了这些措施, 个别调皮的孩子不再“感冒”了, 他们对每次的学习任务都很清楚, 谁领器材, 谁做实验, 由于成不了“主角”而减弱了学习兴趣。于是, 笔者再次改建学习小组。

1.叫号决定任务

每个小组的6名学生自行编号, 如“奋进组1号、2号……6号”, 小组只设组长, 不固定小组合作任务, 在探究前由笔者报号, 例:各组1号请举手, 1号的同学上来领实验器材;3号请举手, 这次实验由3号同学操作;请天狼星行动队1号同学说说你这组的探究结果……这种随机叫号确定探究任务的方式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期待, 每个学生都拥有同等的机会, 对课堂学习有了更大的兴趣, 也迫使一些顽皮的学生认真操作、观察、思考。

2.态度决定座位

根据学生的表现, 进行适当的奖惩, 笔者在前后各增加了两个座位 (如图3所示) 。A位置奖励给学习态度好的学生, 可以近距离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 并和老师一起操作。每节课选出两位表现好的学生作为下次科学课就座该位置的人选。B位置是针对个别特别调皮的、屡教不改的学生, 让他们坐在B位置上观看, 10min再回到原座位, 有的甚至直到课堂结束。奖惩措施的实施能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 克制自己的行为, 从而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率。

作为教师, 必须不断尝试、探索和创新, 不断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完善, 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以及学生的综合素养。[2]学习小组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修正, 才能真正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成长。笔者经过建设科学学习小组的多次实践充分认识到, 合理建设学习小组能促进学生的学习, 克服学生的合作疲劳, 使学生期待小组学习, 使学习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冯伟青, 创建小组文化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 2013 (4) :16.

浅析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篇10

然而,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由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和操作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理解, 所以致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高。并不是热热闹闹的学习活动就表明学习方式的高效, 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深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 只有以积极的情感参与和深层次的认知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才是高效的。在近几年的课堂教学中, 我尝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发现了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下面说说自己的几点感受:

1.课堂秩序较混乱, 学生七嘴八舌, 听不清谁说得不准确, 谁说的缺乏条理性, 教师无法对场面进行调控, 也无法深入到小组中针对学生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或帮助。

2.小组学生成员间缺乏交流和合作技能, 要么自己做自己的, 要么自己说自己的, 不知道怎样倾听别人的看法, 出现不一致的想法, 也不知道怎样清楚地交流, 解决问题。

3.学优生在小组学习中往往成为重要的活跃分子, 而学困生往往属于从属地位。学优生由于往往具备了合作学习的条件, 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 个性得到了张扬, 学困生由于接受能力较慢一些, 思维的敏捷程度稍逊, 所以往往落后一些, 失去了发言、思考的机会, 长此以往, 不利于他们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出现这些问题, 我认为对于合作学习, 不仅教师要深入理解它的含义, 还要充分关注学生, 认识到它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 还是一种学习能力。出现上述的问题, 也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不够造成的。因此, 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提高其有效性, 在当前情况下显得尤为迫切与必要了。

我查了有关资料, 总结了下“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而所谓“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指:以小组活动为主体, 教师分配任务并控制教学过程, 把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竞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 实现了特定的教学目标。即: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 发挥小组成员的互动作用,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竞争等意识, 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那么, 怎样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而使这种学习形式更有效呢?下面说说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一、控制人数, 合作搭配

一般小组最好不要超过5人, 实践证明人太多一方面不容易控制, 会引起场面局部混乱, 另一方面也不易落实到每一个学生, 可能会成为优等生的表演舞台。分组时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1) 成绩:成绩好、坏、中等三个层次的学生要合理搭配。教师要对学优生进行一定教育, 要他们不要排斥学困生, 并给他们提供帮助, 形成友谊的关系, 在与他人的合作帮助中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教师也要树立“学困生”的信心, 要鼓励和关心他们, 多发现并表扬他们的长处, 帮助他们树立“我能行”的观念, 使他们也能主动参与, 主动学习, 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

(2) 性别:实践证明不同性别的混合小组合作学习比相同性别的小组合作合作效果更为显著。

二、分工合作, 明确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所收获是小组合作的目的。假如不作任何安排, 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 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 谁也不理会谁, 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 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样现象的出现, 在成立小组时便给他们分好工十分重要。让学生明白要做什么?如果讲述不够清楚, 可以直接出示要求一二三点, 使学生知道学习的任务和目的。当小组成员发言时, 别人应该怎么做?有不同意见时应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好的学习品质, 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尊重别人, 等别人说完再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 不要通过争吵说服对方, 而是要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 这些都需要一定时间地培养。

如我在教学“统计”一课时, “想想做做”环节让学生在小组里调查每个同学最喜欢一类电视节目和一种球类活动。我在小组活动中前提出明确的要求:

(1) 轻声活动, 不要影响其他人。

(2) 组长负责统计小组里每人喜欢的情况, 并做记录, 其余人听从组长安排。

(3) 每人只选择一种喜欢的项目。

(4) 组长负责汇报结果。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 还可以使小组的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务, 不至于在合作学习中出现各讲各的乱哄哄的场景, 大大地提高了小组合作的效率。

三、善于调控, 积极参与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做些什么, 才能更有效的发挥小组合作的意义呢?笔者认为: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但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来, 成为他们的一分子, 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参与学生的讨论, 积极提供意见和建议, 获取学生讨论的信息, 为有效调控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合作学习结束以后, 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 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指导。我们不是等待, 不是观望, 也不是去干其他事情, 而应是深入到小组中去, 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 讨论的重点, 认知的进程等等, 并能引导学生的思考不断深入, 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不断探索, 使合作更具价值。

最后, 我想教师还要意识到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具有合作学习的价值, 不能遇到什么问题都让学生合作讨论, 在合作之前也应该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不同的教学内容, 选择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也不同。

上一篇:森林防火现状下一篇:教学反思提高教师索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