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与效能监察

2024-09-10

企业管理与效能监察(精选十篇)

企业管理与效能监察 篇1

1 目前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原因

近年来,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以监督为职能的效能监察机构在企业生产运营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目前效能监察工作尚未普及,其监督检查的范畴仅限于党政管理机构,而且监察工作流程中还有薄弱环节有待深入研究。这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思想觉悟不高,对监察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大多数企业的效能监察工作侧重廉正监督而忽视效能监督,有的监察人员对效能监察和纪检监察的工作内容和重要意义缺乏整体认识,混淆了二者的定义和作用,致使效能监察工作始终做不到点上。

1.2 不能准确把握效能监察的方法途径。

部分企业认为效能监察就是追究和处置暴露的问题,孰不知这仅仅是效能监察的一方面,这些企业并未认识到效能监察还具有“事前监察、事中监察、事后监察”的功效。

1.3 缺少一套相对健全的效能监察评估、奖惩体系。

在效能监察成果评估方面,由谁来做评估、评估的标准、客观准确性的问题以及奖惩措施的依据等等,还需进一步探究,尤其是因为日常工作中缺少一套与效能监察体系配套的相对规范的绩效考核体系,致使配套的奖惩条例缺少依据,效能监察的效果可想而知。

上述现象的根源,主要在于企业的效能监察部门业务素质不高,没有透彻理解效能监察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性。笔者不得不重申,效能监察并非简单的对违规违纪行为进行追究和处置,而是通过效能监察,使监察对象增强工作责任心,改变管理思想,改变管理体制,改变管理方法,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廉政建设,以提高工作效率,最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所以,效能监察是对企业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是一种高层次的管理和监督。

2 完善效能监察机制,为进一步规范效能监察工作做好铺垫

效能监察机制建设是确保各项监察活动有效实施的基本前提。

首先,建立领导机制,健全企业内部组织架构,明确分工和权责归属是确保监察工作扎实开局的重要前提。仅由纪检监察一个部门开展效能监察收效甚微,必须加强组织领导,统一部署,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确保责任落实到人,使效能监察每个项目都在纪检监察部门的领导下,充分运用自身的和其他监督部门的监督手段开展工作。企业在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前期,要成立以总经理、党委书记任组长,纪委书记任副组长,纪检监察、审计、财务、物资、经营工程等专业部门为成员的效能监察小组,并建立行政主要领导负责、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协调、专业职能部门配合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

其次,健全教育宣传机制。要开展群众性的教育活动,要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思考,深化思想认识,领会企业经济发展的指导精神,要对效能监察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加大宣传力度,使效能检查更具针对性。

第三,完善立项机制。完善立项机制,使事前预控和过程监督有机整合,将严格管理和查处问题紧密结合,将企业廉政建设寓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以提高工作实效。

第四,建立考评机制。积极探索绩效量化考核,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提高绩效考评的可操作性与可信度,将配套制定效能激励与告诫诫勉制度应用在干部考核与职工待岗问题的处置上,一票否决行政效能上常出差错、绩效考评最差的人员,增强干部队伍的忧患意识,不断激励其寻求自我突破。

3 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必须把握好三个环节

3.1 建立健全效能监察网络。

效能监察部门应下大力解决突出问题,结合实际建章立制,加大督察执纪力度,改进工作作风,着力构建一套相对健全的效能监察网络,指派业务骨干担任临时监察员来处理单一工程或阶段性工作,向上级实时反馈信息,为效能监察领导机构掌控全局、准确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此外,还应大力拓宽监督渠道,形成组织内相互监督、干群相互监督的监督监察机制,构建一套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交叉的监督网络。

3.2 掌握效能监察流程。

效能监察主要是解决企业管理某一时段、某一管理方面或某一重大项目影响生产经营的突出问题,它通常包括五个阶段:

(1) 调查摸底,选题立项; (2) 找出问题,查清原因; (3) 组织实施,逐项落实; (4) 厘清责任,落实奖惩; (5) 提出建议,改进管理。

3.3 针对焦点问题进行效能监察。

效能监察应该明确重点问题,瞄准薄弱环节,将常出现差错的单位、部门或个人作为重点监察对象,重点审查大额资金项目。企业的效能监察要取得实效,就必须关注干部职工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从大局着眼,从细处着手,在生产经营、物资采购、工程管理、干部任免、招待费使用等方面开展效能监察工作。通过效能监察,可以实现企业管理和监督的结合,督促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抓住经营决策、资金运作、物资采购的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建章立制、规范程序、完善机制、提高管理水平。针对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综合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教育的、纪律的、法律的手段,全方位多角度的预防和治理,以保证企业管理活动的健康发展,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

4 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必须正确理解和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

效能监察工作不是“单打一”,也不仅仅是纪检监察部门独行其事,它与单位其他部门、企业管理和企业的自我约束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处理好监察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关系。

首先,正确认识纪检监察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效能监察的主体是纪检监察部门,客体是其他职能部门。而在效能监察立项中,通常由纪检监察部门承办项目,纪检监察部门首先要对效能监察工作的性质和业务范畴有明确的定位,按部就班地履行职责是本部门应该做的,但切忌越俎代庖,多做无用功,应当把它们与效能监察项目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效能监察项目与企业管理项目的关系。要分清监察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充分发挥本部门的组织协调功能,配合经营管理部门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其次,正确处理企业效能监察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企业管理与效能监察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效能监察属于企业管理的范畴,它与企业管理项目紧密联系。从某种程度上讲,效能监察是对管理的再管理,也就是监督检查各种立项的问题,及时定位管理中的问题,并给出合理的整改建议,业务部门根据监察部门提出的意见或建议进行整改、建章立制、堵塞漏洞等工作,监察部门对业务部门主要是督促检查,而不是直接参与管理和纠正错误。虽然它的管理范畴与企业管理范畴有一定的相通性,但始终不能取代企业管理。

三是处理好效能监察和制度建设的关系。制度建设是基础,效能监察是保证,制度建设本身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稳定性的特点。效能监察是通过监督检查,发现漏洞并促进整改,提高效率;而制度建设是通过深化改革、科学管理、继承创新来达到目的,是固本之方、治本之策,制度需要监察来落实,监察需要制度作保障,两者是互相促进、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不可偏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基于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考量,重点纠察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严惩“三违”行为,同时协助各部门建章立制,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实现企业的自我约束。

参考文献

[1]饶素芬.试论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J].求实, 2001 (S1) .

[2]闫爱成.论企业效能监察[J].价值工程, 2011 (36) .

企业效能监察与执行力 篇2

浅谈企业效能监察与执行力

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就没有领导力,就没有战斗力。执行力的强弱不仅是一个企业兴衰的标志,更是一个政党、一个组织的生命所在。国有企业要实现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除了决策层能善于捕捉发展的机遇,有好的战略、好的班子、好的品牌、好的资金和技术等以外,更重要的是实现这一战略的执行力。因为,企业的发展有20%是靠策划,而60%是靠各层管理者的执行力。市场竞争,归根结蒂是企业执行力的竞争,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在于执行力。而一个企业执行力的优劣,直接关系其生存与发展。

作为服务于企业经济工作最佳切入点的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如何将效能监察的触角延伸到执行力领域,如何更恰当的融入现代企业管理,以提升执行力的实际成果,达到从源头上治理腐败,不断接近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是当前纪检监察工作的新亮点。



一、企业效能监察与执行力的关系

所谓效能监察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单位党政组织的领导下,纪检监察部门针对影响工作效能的有关业务事项或活动过程,通过监督检查相关经营管理者履行职责行为的正确性,以及经营质量、效益、效果和效率等情况,促进单位规范管理和自我完善,提高工作效能的综合性管理监控活动。而通过效能监察,对于规范和完善企业管理,促进经营管理者正确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效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所谓执行力,就是企业将长期发展战略一步步落到实处的能力。执行力与战略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好的战略,执行力越强,企业可能失败得越惨;没有很强的执行力,战略再好,也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

尤其是当企业的战略目标已经或者基本确定,这时候执行力就变得至为关键。所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在于执行力。

执行是企业各部门一整套系统化的流程,它包括对方法和目标的严密讨论、质疑,坚持不懈地跟进,以及各部门责任的具体落实。而效能监察同样寓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位员工。因此,执行力和效能监察在内涵、外延上既有重叠,也有相交;既有共性,又各有特性。它们在目标和愿景上具有一致性和统一性,但在流程上执行力包容性更大,而在监督跟进中效能监察再管理、再监督的职能优势明显,侧重性强。

所以,执行力的提出,拓展了效能监察的工作领域。只有当效能监察最大限度地贴近和融入执行的全过程,效能监察的成效才愈容易彰显,进而为提升企业执行力起到积极作用。



二、围绕企业改革发展,深化效能监察工作,提升执行力。

效能监察是国有企业监督体系创新的产物,它在创新中产生也必将在创新中发展。效能监察工作,对于国有企业加强内部监督,提升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而由于效能监察目前主要是由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开展的监督检查活动,它在系统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提升执行力,则要求从整体上提高经营和管理的效能,这对企业效能监察提出了新的课题。



1、坚持事前监察与事中、事后监察相结合。

开展效能监察,既是对企业监察对象的决策行为和决策内容是否正确科学,实施决策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当进行事前监察,对监察对象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是否履职到位进行事中监察。在认真跟进中杜绝懈怠,并有效防止和减少问题的发生,或及时发现和解决过程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到关口前移,监督到位。更要对已经发现的问题进行检查、调查,揭露和处理违纪违法行为,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堵塞管理漏洞,认真开展事后监察。



2、坚持创新制度建设与监督检查相结合,强化监督制衡。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规范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开展效能监察,提升执行力,必须创新制度建

设。一方面,企业须借助于系统管理的作用,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用制度来保证执行力的提升,用制度统一员工与组织的执行行为,用制度建立一个执行力的奖罚机制,使制度保持它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另一方面,效能监察要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新形势以及企业效能监察的性质、特点、规律、任务,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制度,完善操作规程,规范监察行为。围绕企业制度创新,进一步规范和深化效能监察。着力从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减少腐败机会、提高有效预防腐败能力的角度,深刻分析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及原因,促进制度建设和整改措施的落实,加强企业内部机制建设,发挥效能监察在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和风险防范方面的监督作用,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在制度制定后,企业纪检监察部门要以效能监察为切入点,在职责范围内,督促检查制度落实及执行力的落实。同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实现有序管理,按制度办事,从而将制度和执行力落实到位。强化对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机制。发挥纪检监察和各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通过对制度贯彻落实情况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

3、坚持强化管理者执行力与绩效考核相结合。

 管理者决定了整个团队的执行力,一个部门的领导者决定一个部门的执行力。执行力的实施要靠领导者与员工之的沟通和示范来推动。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对象是各级管理者,因此,在开展效能监察中,必须对企业各级领导班子和管理者进行全过程的廉政监察,调查了解管理者履行职责、落实执行力情况,全面掌握其思想、品质、能力、作风,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客观评价管理者,根据管理者业绩实施奖惩。积极通过绩效评价和责任追究,将自律、监督、惩戒、奖励等制约机制有机结合,惩防并举,促进各级管理者廉政勤政,高效优质地工作。为此,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围绕强化管理者执行力和绩效考核,结合企业实际,全面履行职能,监督落实各项制度,从政治、思想、纪律、作风

上为强化管理者执行力和绩效考核提供有力保证,使纪检监察工作真正成为企业内在的需要。



4、坚持执行文化与廉政文化相结合。

有识之士指出:三流的企业靠人管理,二流的企业靠制度管理,一流的企业靠文化管理。当企业发展到较高层次时,企业文化的作用也愈加凸显。而实践证明,在诸多优强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打造执行文化,提升执行能力正逐渐成为其核心方面的内容。

执行力源自企业文化本身,更完善于这个企业近乎教义般的企业信仰,且反作用于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政文化,作为反腐倡廉教育实际的文化活动,在近几年的实践中发展创新,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赢得了不同经济、社会、文化背景的人群的广泛认同、支持和参与,逐渐升华为一种新型文化。把廉政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及经营管理理念的塑造,引导员工树立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大力宣传执行文化和廉政文化,通过理念导入和灌输,不仅能在员工形成“效能优先”的价值观,也让员工强化对目标的认同和凝聚,最终提高执行的意识。所以,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活动中,不仅要依靠组织力量,而且还要依靠社会力量和家庭力量,通过组织条规教育、先进示范教育、案例警示教育、知识竟答活动等廉政教育的多种形式,强化企业领导干部“为民、务实、清廉”意识,扩大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成效影响面,营造出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为保证企业党风建设和领导人员清廉从业责任制的落实,确保各党支部和班子成员切实履行党风建设和领导人员清廉从业职责,公司党委制定了在所属单位实行党风建设和领导人员清廉从业责任制的具体实施办法、具体考核评分办法、责任追究的具体实施办法等,并与各党支部签订了党风建设和领导人员清廉从业责任书,保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

企业管理与效能监察 篇3

一、效能监察在企业管理中的位置、内涵、功能

企业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企业效能监察在管理中的位置,属于“控制”这一职能。控制就是监控组织活动,纠正组织偏差,保证组织按计划运行,以确保实现组织的目标。企业监察部门的职责就是通过监察活动,促使监察对象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优质高效地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效能。而效能监察则是企业监察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监察部门履行和深化职能的重要体现,是监察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有效途径。从职责上看,效能监察履行检查、惩处、保护、教育四项职能,开展效能监察是《行政监察法》赋予企业监察部门的专项职责。从手段上看,效能监察能兼容监察部门的主要监督检查手段,集监督检查、查办案件、纠正不正之风、宣传教育、建章立制子一体,是高层次的综合性的监察方式,具有综合监察的社会效能。从形式上看,效能监察还能兼容监察部门的全部职能。

效能监察的内涵:企业效能监察是企业监察部门在企业负责人领导下,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对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效能的监察活动。

企业效能监察的功能作用是:企业效能监察通过监督检查企业内部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对相关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评价,纠正存在问题,查处违规违纪人员,追究有关领导人员的责任,以达到监督控制管理行为、提高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效能、预防腐败、防范风险的目的。

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是企业强化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效益的一项重要手段,效能监察工作要发挥其重要作用,必须紧密结合企业的中,乙工作,从带有全局性问题入手,选题立项,选准“切入点”开展效能监察,才能从根本上达到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的目的。

二、企业效能监察与内控体系相结合的必要性

内控体系是企业防范经营风险的保障。内控体系要达到服务于企业经营目标,要达到对经营活动的控制,必须对每个环节进行控制。内控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适用性如何,需要通过控制监督过程来评价,企业效能监察就是一个监督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由效能监察不可取代的地位所决定

企业效能监察是综合性的,是对其他专项监督部门起统筹作用的监察。一般说来,企业内部设立的管理部门及专业监督组织都具有制约、监控的职能。但是它们都只是从某一方面或某一专项上发挥其监控制约的作用,效能监察同企业中各监督部门的工作,虽然各有所分工,各有其侧重,由于监察处于企业管理监督及其反馈系统的枢纽和轴心的位置,效能监察对各种专项监督具有全面统筹的作用,故通过效能监察可以对内控体系运行实施有效监督,发挥监督系统的核心功能。

2、由效能监察独特的作用所决定。

效能监察可以针对监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督促其改进和提高并参与建章建制,以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能。通过效能监察不仅可以查明各种情况,而且可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章建制的意见和建议,督促有关领导或主管部门建章立制,为企业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提供监察保障。

3、由效能监察和内控体系的属性所决定。

内部控制体系与效能监察具有相同的属性,在企业中的作用基本上是相同的:即“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又要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保障”,效能监察与内部控制体系都承担着监督、执行和控制的任务,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范围不同、测重点不同。内控体系是对企业的风险点进行重点控制,而效能监察则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风险点进行全面综合考虑,要对易产生腐败、存在风险的控制点进行监察。因此,从企业的实际出发,企业的内控体系应当充分考虑效能监察的功能作用的发挥,企业效能监察作为一种专门的监督形式,决不能游离于内控体系之外,而一定要在内控体系中承担特定的监督控制任务,充分发挥对管理人员履行职责行为进行监督这一优势。在建立健全企业内控体系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和发挥好效能监察防范经营风险的作用,要通过效能监察,加强对所属单位领导人员用权行为监督,特别是对“三重一大”的监督,防范所屬单位高层决策失误、用权不当等风险,维护良好的控制环境,维护政令畅通,确保内控体系的有效性。

三、企业效能监察与内控体系有效结合的切入点

1、以内控体系的有效性、适用性为效能监察的切入点

内控体系是企业防范经营风险的保障。内控体系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是企业实现三大目标(经营的效果和效率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的必要保证。内控体系的有效性、适用性如何,需要通过控制监督过程来评价,企业效能监察就是一个监督过程。企业进行效能监察时,要对内控体系的有效性、适用性进行复合性测试,体系有效、适用才有必要进行效能监察。通过对内控体系运行情况的测试,才能对既定的流程进行定期评估,对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内控流程进行修改,使内控体系保持有效性和适用性。

2、以内控体系的关键控制点为效能监察的切入点

效能监察与内控都是企业的控制部门,都具有防范风险、避免舞弊的职能;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效能监察主要针对人,是事中、事后监督,而内控体系主要是针对事,为事前控制,在其运行过程中有关键控制点。以内控体系关键控制点切入,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效益、效率、质量、安全等问题开展效能监察,并深入到重大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物资采购、产品销售、质量安全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规范管理、经营管理人员履行职责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管理漏洞,及时提出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完善制度,要通过效能监察工作规范部门的经营管理行为和内控体系流程,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企业效能监察的实践与探索 篇4

一、企业效能监察的选题立项要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

选题立项是企业开展效能监察的首要环节。只有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任务,密切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瞄准影响企业效益的重要部位,抓住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关键问题,才能使所开展的效能监察工作避免盲目性。因此,效能监察的选题立项至关重要,而要选准项目,就必须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只有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抓住管理中的难点、经营中的重点和职工关注的热点,才能确立好适合于企业实际的监察项目,较好地发挥效能监察在企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以求得最佳效益。

二、企业效能监察的工作格局要从实际出发

经过多年效能监察的工作实践,逐渐总结出了一套效能监察工作的好做法,确定了“一统三参三结合”,即“行政主要负责人统一领导,监察部门参与,相关部门参与,基层群众参与,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与加强企业管理相结合,与反腐败相结合”的工作格局,对效能监察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要做到统分结合,统而不死。石油企业是一个专业技术性强的综合性企业,企业内部形成了诸多系统,其专业不同,经营性质和管理模式也不同。因此,开展效能监察,各单位要在统一部署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行业特点、经营性质和管理模式,确定最适合改革后本单位实际的项目,创造适应不同行业、不同工作性质的各具特点的形式和方法,做到统分结合,统而不死。

二是企业纪检监察部门要结合企业效能监察的工作实际,根据企业的专业特点,配备和培养复合型人才,使纪检监察部门的人员素质、专业知识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为使人员素质适应效能监察工作需要,每年都要举办效能监察工作培训班,培训内容除效能监察的工作程序、方法等基本知识以及纪律要求、职业道德外,还结合当年效能监察工作的具体内容,相应安排统计、财务、审计、计算机、会计法等专业知识的培训。

三是要进一步加大业务管理部门的参与力度。在效能监察工作中,业务管理部门要变被动为主动,要自己查找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原因,确立监察项目,做到自查自纠,自我完善。监察部门对他们的工作要及时督导和检查,评估他们的工作结果,适当给予奖罚,并查处违纪违法问题,惩治腐败分子,由对事的监督变为对人、对制度的监督。

四是通过效能监察的效益影响,提高职工群众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职工群众最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状况,让他们参与到效能监察中来,会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职工群众在参与效能监察的过程中,也真正体会到效能监察确实是企业管理中纠偏补漏、提高效益的好方法,也是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有效途径,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群众参与和支持效能监察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使效能监察工作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企业效能监察的运作方式要科学、规范

企业效能监察,是规范经营管理行为、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有效监督形式,因此,企业效能监察的运作方式必须科学、规范。我们认为,在运作方式上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整体推进,阶段运作。整体推进,就是要统一部署,统一要求,统一行动,全面铺开,不留死角。阶段运作就是根据效能监察工作的特点,把整个工作分解为四个阶段,即调查摸底———调研立项,确立解剖项目;重点解剖———组织人员进入解剖现场,调查分析,找准问题,写出解剖报告,提出整改建议;整改验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整改,坚持自查自纠与检查验收相结合,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完善管理制度;总结表彰———总结验收,树立典型,通报处理结果,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每个阶段都要明确时间、任务,量化标准,责任到人。各个阶段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衔接。

二是试点先行,以点带面。为了更好地完成效能监察的工作任务,达到预期目的,避免盲目性,根据单位的不同经营性质,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单位作为试点,先于其他单位展开工作。通过试点单位的工作,在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工作重点、人员调配、问题处理等方面取得初步经验,用于指导和推动其他单位的效能监察工作,在全面工作展开以后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由于在经营性质、管理水平、遗留问题、经济效益、难点热点等诸多方面各单位有所不同,因而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强行划一,千篇一律,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抓住要害,重点解决对经济效益影响最大的瓶颈问题。

四是抓好典型, 深入解剖。效能监察的目的就是要发现管理中的问题,总结管理经验,通过整改问题,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在效能监察工作过程中,要选准那些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的项目进行解剖,对解剖中发现的深层次问题,要认真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加以解决。

五是完善制度,规范行为。对效能监察工作中发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一要进行分析研究,加以归类整理。二要针对这些问题的性质和类别,研究解决办法。属于制度不健全或不完善的,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属于管理不到位的,采取措施,强化管理。三要对违法违纪、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当事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作出严肃处理。

企业管理与效能监察 篇5

作者:樊光中

效能监察这个概念是在1989年我国行政监察体制恢复确立以后,监察部领导在研究、借鉴苏联、东欧等国家监督政府工作效率的经验,结合我国行政监察的实际提出的。1989年12月尉健行同志在第二次全国监察工作会议报告中第一次正式阐明了效能监察这一概念,他说:“围绕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加强执法监察。执法监察是行政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能和主要手段,既包括效能监察也包括廉政监察。”1990年6月在贯彻行政诉讼法研讨会上,尉健行同志又讲到:“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能是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我们一般称为执法监察。考察政府机关执法的效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看是否有效率,二是看是否廉洁。因此,我们又把执法监察主要分为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两个部分。”在这之后,尉健行同志对效能监察的标准、重点内容等方面还有过多次讲话。中央纪委、监察部领导又多次对效能监察的内涵、标准、方法、作用及组织作了明确论述。专家们又对其内涵开展了研究,在一些书刊、资料以及专家学者的报告讲课中,对效能监察的理论思考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不同行业的各企业在各个经营管理领域也在全面的深入的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在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加强内部监督,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效能监察概念提出伊始,效能监察工作及其相关理论一直处于积极探索和发展之中,效能监察工作大概经历了启蒙、起步、发展三个阶段,但总体上目前还处在经验积累、理论探索的发展阶段,各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做法各有其长,各有特色。

当前,国有企业正处于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也正在制定和完善之中。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是我国企业一项富有特色的企业内部监督活动,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监督作用,也是企业监察部门切入工作中心的重要工作形式。因此,持续有效地开展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堵塞管理漏洞,防止企业资产流失,促进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企业效能监察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监督管理机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领导重视,也有了长足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监督保证作用。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现代管理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空间与时间范围不断扩大,企业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经营管理信息日趋繁多,引起企业经营管理中效益、效率、质量、安全等问题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因此企业效能监察中所要监察的内容与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专业,监督的难度越来越大,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多,企业效能监察工作与企业改革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也逐步突现出来,存在一些问题或现象。

1、一些企业的行政领导对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本身认识不足,导致企业监察部门和监察人员配备不全,因而难以在监察企业经营管理中有所作为,这是制约企业效能监察发展与深入开展的重要因素。

2、企业效能监察界定不够明确,缺乏工作规范。这是目前一个

比较突出的问题。各个企业都在开展企业效能监察,但各个做法不一。国家法律、上级机关对企业效能监察的界定不够明确,效能监察的具体工作形式、方法、内容、职责等不清楚,不能把效能监察与企业的其他监督形式相区别,没有系统统一的规定、制度对效能监察工作进行规范。

3、随着现代企业制度体系日益完善,缺乏对企业效能监察作用的科学认识。企业管理人员常把企业效能监察看成是查问题、办案件,变成“亡羊补牢”,或者看成是与职能部门的业务监督工作相重复,认为“手伸得过长,种别人的田”。效能监察的“一能三效”目标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内涵认识不深刻,不能对效能监察的发展起到导向作用。

4、企业监察队伍的素质不能适应现代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需要。效能监察是企业的一项具专业性、综合性很强、内部协调难度大的内部监督活动,一些单位监察人员的数量、质量能力都难以适应效能监察的技能要求,要让他们在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开展过程中发挥主导、牵头和协调组织作用,可见工作难度之大。

5、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现象:一是走形式主义,为效能监察而效能监察,工作浮在面上,存在两张皮现象,“虎头蛇尾”;二是事后“救火”,有举报、发生了问题,才组织去开展效能监察工作,效能监察成了消防与事后调查补救,没有发挥效能监察应有的预防作用与过程监督作用;三是效能监察目标与实施过程中的监察标准不很明确,就事论事,不能举一反三;四是监察内容模糊,效能监察的对象确定、现场实施工作、方法选择不够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五是效能监察成果的评价缺乏标

准,成果评价的内容不一,不能形成推进企业效能监察正确发展的导向;六是缺乏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系统总结与研究。

浅谈企业如何发挥效能监察 篇6

关键词:效能监察;市场竞争能力;企业效益最大化

一、效能监察概述

企业效能监察是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增加企业效益或实现特定效果为目的,依托企业权力、财力和人力等可控资源,对组织的管理现状及要求、管理行为过程及结果、管理者勤政及能政进行监督考察和优化提高,运用监察手段,克服管理薄弱环节、实现管理目标,并获得适宜管理模式或先进管理经验的一种企业自我监察和提升管理效能的行政监察。在新形势下,效能监察是企业强化监督制约,净化企业内部环境,完善生产经营管理,加强制度建设,推进管理体制进步的有效途径。企业效能监察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益,这样才能于民、于企、于国有利。企业开展效能监察的目的,就是要及时发现和堵塞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增强领导人员、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效率观念,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随着改革不断深入,企业提出了加强效能监察,建设节约型企业的要求,这无疑是正确的决策,作为企业每一名员工都责无旁贷。但是目前,个别单位领导及相关部门对效能监察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倾于本位主义及单位利益,使效能监察监管手段不严,流于形式的现象还较为严重。一些单位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理粗放和资源浪费的现象。这不但给本单位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极大地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妨碍了单位的改革和发展,也给国家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二、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常见的问题

1.机制问题

有机构缺人员,二级单位效能监察部门人员大多数是兼职,不作为现象严重存在。再加上效能监察是以行政领导主抓,多个部门联合查办,形式上是自己监察自己,有问题没问题都是领导说了算,执行监察不过是走过场。

2.监管措施问题

出台了不少相关规定和要求,但原则性、抽象性的东西居多,具体的、实在的可操作性东西少;因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把握,缺乏强硬的监察监管措施和手段。

3.制度执行问题

即使执行上级指示,也是体现在表面上的形式,缺乏针对性、实质性的监察,更谈不上事前监察,事中监察,事后监察。而事后监察也只是停留在应付监察的层面上。

4.监察不到位问题

一是“老好人”太多。有了好的效能监察监管制度,关键是要组织有效的实施和执行。国有企业内部不像外界人多面广,在一个小单位,很多人相处几十年,平时关系密切,哥们义气重。二是单位领导怕出事。出了问题会给单位抹黑,影响评先、兑现和自己的政绩。其次是职能部门原则性不强,有的职能部门以领导者的“好恶”为监察标准,以领导者是否“点头”为尺度,去确定监察与否的依据,结果,该监的不监,应察的不察。

5.监察队伍素质问题

效能监察是企业的一项具专业性、综合性很强、内部协调难度大的内部监督活动,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同时接受上级纪检监察组织和同级党委的双重领导,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因为身处位置等客观原因,从数量、能力来说都难以适应效能监察的技能要求,要让他们在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开展过程中发挥主导、牵头和协调组织作用,可见工作难度之大。由于以上问题或现象的存在,致使二级单位效能监察工作一直处在一个经验积累、理论探索发展阶段。一些单位的效能监察工作开展并不理想,工作效果也不明显,效能监察工作在单位内部监督工作中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怎样推进效能监察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发挥效能监察的作用,强化内部监督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

三、加强和改进效能监察工作的对策及措施

1.抓好五个环节

(1)选题立项环节。选题立项一般分为专项效能监察和综合效能监察两种方式,但一定要结合企业当前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和突出问题来开展。这样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既可以抓住关键部位,成效又十分显著。从大多数国有企业效能监察的实践来看,只要认真做好分析,不论是以点带面,还是以基础为出发点带动全局,都是选题立项首要考虑的。

(2)人员配备环节。一定要按照“精干、高效、有利工作、结合实际”的原则配备监察人员。效能监察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综合性,配置熟悉各种业务、公正廉明、较真碰硬、又有专业知识的效能监察队伍十分必要。

(3)统一思想环节。在实施效能监察之前,监察组成员务必要召开一次统一思想,熟悉业务,明确任务、明确分工、明确责任的会议,消除因认识不统一,综合协调不顺而给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达到预期目的,提高工作效率。

(4)领导重视环节。效能监察是为推动企业管理、堵塞漏洞服务的,为企业第一管理者理当支持效能监察工作。但往往由于受监察组自身建设的影响,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在第一管理者心中产生了疑问。因此,在争取领导支持的前提下,一定要重视监察组自身素质建设。

(5)求真务实环节。为避免工作流于形式,监察组成员必须有求真务实的作风,既不能发现问题不分原因,动则整改罚款,又不能绕着问题走。必须树立对企业负责的态度来开展工作。而且还要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客观公正地按照效能监察的四大原则: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时限性来做出评价。

2.做到四个改进

(1)加强领导和管理体制改进。明晰监督机构的权力职责,使他们在规定的范围内各负其责,形成一致目标与合力,就应建立科学合理、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在执行对效能监察组织实行双重管理的基础上,是否可以更加突出和强化上级效能监察组织的垂直统一管理。针对企业内部同级纪检监察组织难以对同级党委、行政实施有效监督情况,可在企业内部试行“垂直领导”、“直派制”,对于改变现有监督管理模式的不足,解决管理体制上的不顺,克服平行监督难的矛盾,将会产生重要作用。特别是有利于保证权力监督主体的渗透力、控制力、独立性和权威性。一是有利于二级单位效能监察组织各项监督职能的开展,特别是有利于对同级党委和“一把手”的监督;二是有利于强化对工作的落实和指导,可以做到同系统内各基层单位效能监察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三是有利于监察部门“减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效能监察工作的“本职”上来。

(2)工作机制改进。一是建立巡视督察工作机制。即由局、分公司监察部门牵头,统一立项,从各单位抽调业务精、作风硬的巡视人员,建立巡视督察组,定期对各单位工程项目进行巡视督察。这样既解决了单位对效能监察工作的不够重视的问题,又促进了工作的落实;二是可以尝试建立联查联办案件机制。即由局纪检监察组织牵头,抽调部分业务能力强的二级单位监察干部组成专项调查组进行交叉检察。这既提高了检察质量和检察效率,又锻炼了二级单位监察干部的工作能力。

(3)考核机制改进。一是要选准效能监察的“重点”,在部署效能监察工作时,要根据本单位项目开展情况,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结合企业实际,贴近项目管理活动,把职工普遍关注的热点、管理工作的难点和资金的流失点作为效益监察的重点,制定内容具体,针对性强的考核机制,达到预期目标。二是要全面了解情况,摸清底数;在此基础上认真进行分析讨论,把一些工程项目易发违纪违规的行为作为选题的重点,开展效能监察,找出管理漏洞,分析问题原因,制定量化措施,适时检查,提出整改建议,确保工程廉洁、高效。三是要抓住“关键”。企业效能监察要保证质量、达到预期效果,关键是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每一步工作都能做到规范运作,真抓实查。为抓好这个“关键点”,组织保证到位,责任到位。要充分体现“党政主要领导齐抓共管、纪监部门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依靠职工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做到工作实施到位,方法步骤明确;工作分工明细;工作标准明白。要建立跟踪监督工程运行表,检查运行时间、进度及资金运行情况,将效能监察贯穿于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加大事前监察工作力度,尽量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严格事中监察工作,及时发现和堵塞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漏洞,避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做好事后监察,针对存在的问题,修定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行业管理。建立科学严谨的奖罚激励机制,对发生的问题认真查找分析原因,分清责任,按有关责任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尽可能挽回经济损失。

(4)队伍建设改进。应加强监督力量的整合,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人力资源优势,要明确纪检监察组织与审计、财务、法律、工会等相关部门的联系配合制度。建立监督、协调联动处理机制,克服纪检监察部门权利受限制、人员力量薄弱的现状。整合纪检监察、法律、审计等监督资源,有利于将过去分散的监督信息、手段、力量实现有机结合并发挥出最大效能;有利于减少监督工作协调难度和管理成本;有利于各业务系统不仅仅站在本系统的角度,更重要的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来整体思考、研究和推进监察工作,真正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有效结合,增强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晓娟.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浅谈[J].中国钼业,2009,(2).

企业管理与效能监察 篇7

实践表明, 通过效能监察, 许多企业的工作效率提高了, 企业的管理加强了, 经济效益提高了, 有的企业还查出了案件, 有效堵塞了管理漏洞。与许多企业一样, 笔者所在企业的效能监察工作始于2000年, 10年来,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积极探索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 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 逐渐形成了“立项适当, 典型带动, 积极指导, 规范运作, 注重质量”的工作方针, 不断在“深、细、实”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效能监察工作水平, 取得了显著效果。2000年-2008年, 笔者所在企业共确立效能监察项目182个, 通过效能监察, 增加和创造经济效益1.81亿元, 避免和挽回损失2.28亿元, 整改各类问题368个, 建立和修订规章制度618条。效能监察的作用与效果, 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肯定, 效能监察工作因此得以不断发展, 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效能监察的主体、过程与评价

效能监察虽然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 但对管理领域而言, 仍然是新生事物, 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出现各种问题和矛盾。从诸多企业的效能监察实践来看, 国有企业在开展效能监察中, 经常出现主体不明、疏于过程、缺少评价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效能监察工作的质量及效果。笔者认为, 在效能监察中必须端正认识、理顺关系、注重方法, 注意从以下方面解决好效能监察的主体、过程与评价的问题。

1.明确效能监察的主体。谁是效能监察的主体?这个问题至今仍然在困绕着很多人。由于效能监察是由纪检监察部门负责管理和协调的, 所以很多人、包括很多纪检监察部门的同志都认为纪检监察部门是开展效能监察的主体, 由此在效能监察工作中经常出现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的现象, 监督部门取代了职能部门一插到底, 职能部门则是简单地自认为是被监督对象。在日常工作中, 有的企业业务部门为了体现严格管理和自觉接受监督的姿态, 不仅是招标活动必须请纪检部门及审计部门参加, 而且一般的询比价业务也要请纪检部门参加, 更有甚者, 有关部门在组织清运生产现场废渣、职工买房选号也要请纪检部门参加, 此况之下, 监督部门拒绝参加会影响内部关系, 全部参加又不可能, 所以经常处于两难境地。上述情况的存在, 主要原因是许多同志不理解监督的概念, 扩大和混淆了监督的概念, 所思所为违背了内部管理的规律。客观来讲, 企业的每个职能部门各自对分管的业务具有管理职责, 在设计职能部门的内部设置时, 在确定业务流程的环节和岗位时, 已经充分考虑不相容性, 各环节、各岗位之间不仅仅是协作关系, 更是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财务部门, 不论财务部门的人员再少, 会计和出纳必定是分设的, 两个岗位的关系就是制约和监督的关系。因此, 从企业职能部门设置的本意来讲, 职能部门不仅对分管的业务具有办理职能, 同时也是所分管业务的管理监督主体。纪检监察部门作为监督部门, 其监督只是对职能部门专业监督的再监督, 效能监察的本质不是简单的监督过程, 而是监督与再监督融合在一起的监督活动, 目的是有目标地重点提高某专业管理的效能。由前所述, 在效能监察过程中, 效能监察的主体应该是效能监察项目涉及专业所对应的职能部门。职能部门如果树立了主体意识, 就会按照效能监察的要求, 从专业管理的角度查找和整改薄弱环节, 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全面提升专业管理的效能, 变事后监督部门的监察向事前、事中全过程职能部门内部监督转变, 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及时预防、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 避免造成损失, 使效能监察的作用真正得到发挥。

2.重点抓好效能监察过程管理。效能监察工作如何做到扎实有效, 严格控制实施过程是关键。在实践中, 笔者所在企业不断加强效能监察的过程控制, 注重项目的规范运作, 初步形成了效能监察过程管理套路, 即:综合初查、集中汇报、系统整改。所谓综合初查, 就是由监察部门牵头, 业务主管部门负责, 相关部门或基层单位参与, 组成效能监察初查小组, 对效能监察项目的管理状况进行综合的全面监察。首先是进行全面排查。对涉及的管理岗位和人员, 采取调查询问的办法, 广泛听取意见, 采用统计分析的办法, 进一步查找各个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 做到全面掌握情况。其次, 对重点、难点问题有目的地进一步剖析, 形成效能监察初查报告。所谓的集中汇报, 就是经过初查形成书面报告后, 应及时召开由企业主要领导或主管领导、相关部门和基层单位领导参加的效能监察初查汇报会, 汇报初查情况, 并就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进一步讨论分析, 在共识的基础上形成效能监察报告, 对于一些具体的管理难题, 由企业主要领导明确要求相关部门认真抓好落实。所谓系统整改, 就是督促相关部门健全有关制度, 全面系统地落实整改措施。系统整改分三个节点, 一是根据效能监察报告和领导的要求, 结合职能部门日常工作范围, 由监察部门下发《效能监察建议书》, 以书面形式明确各部门和基层单位要整改的具体问题和完成时间;二是在整改过程中, 监察部门定期实施督察, 保证措施落到实处;三是监察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 听取项目单位汇报, 协调有关事宜, 确保整体工作进度。

3.科学评审效能监察成果。个别企业领导认为, 效能监察只是一种强化监督、推进管理、堵塞漏洞的载体, 并不直接创造经济效益, 所以没有必要评定成果、给于奖励, 由此严重影响了效能监察人员的积极性。从许多企业的工作实践看, 通过效能监察, 确实可以堵塞效益流失的明沟暗渠、纠正或预防管理缺陷, 从而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管理成效和经济效益。因此, 成果评审是效能监察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是推进效能监察的不可或缺的手段。笔者认为, 效能监察成果的评审重点要抓好科学测评、成果发布和实施奖励等三个节点。科学测评一般采用专家评审法, 一是成立效能监察成果专家评审组, 主要由相关部门的领导及专家组成, 通过职能部门领导和专家的参与, 体现评审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二是对效能监察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核查。对于上报的管理效果和效益数据, 由专家组对各单位上报的数据进行了现场核查, 同时现场指导项目单位科学地评价和测算数据。三是在评审会之前先把评分标准和各个项目的资料发放到每个评审专家手中, 让他们全面细致地了解各个项目的情况。成果发布表面看是一种宣传形式, 其实对效能经常的深化与推介非常重要。为了发布成果, 项目责任单位会认真总结效能监察工作, 从而对分管的专业管理现状有了更深刻地认识;通过发布成果, 使效能监察的程序及工作要求被更多的人所理解;通过发布成果, 会让更多的人了解效能监察的内涵与作用, 激起更多管理者的兴趣, 从而推进效能监察工作的广泛展开。四是注意体现奖励的公平性, 在确定各项目等级的同时, 主要是根据每个项目的开展难度和工作量, 在确定奖励额度时, 要注意项目的涉及面和参加人员的多少, 防止奖励失衡挫伤效能监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由此, 奖励中会出现项目的奖励等级相同而金额不同的情况。

企业管理与效能监察 篇8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大量基础建设项目不断上马, 但由于市场体系尚未完善, 工程建设领域已逐渐成为腐败的“重灾区”, “工程上马、干部下马”的现象时有发生, “豆腐渣工程”增多, 这给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1]。工程建设领域中的职务犯罪是一种最具危险性的权力腐败, 因此, 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真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

招投标管理效能监察是企业内部的一项专项监督, 是推进企业强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也是企业监察工作融入企业管理, 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 促进企业管理,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2,3]。通过对企业管理组织和管理人员在招投标管理活动中的行为和能力及产生的作用、效果和效益等进行监察, 能够有效地减少招投标环节的商业贿赂行为, 从而保证企业招投标过程的“三公”。

1 电力企业招投标管理现状

随着电力建设工程项目增多, 物资采购量增大, 电力企业针对招标工作在组织机构, 工作程序, 商家入围, 评委选取, 评标定标, 合同管理等方面, 都程度不同地存在不规范的问题。随着《招投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 极大地规范了招投标管理活动, 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 企业的招投标管理工作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4,5]。过多的行政干预, 操作程序不规范或随意简化、对投标单位审查考核不够、投标结果轻易更改等情况时有发生, 大大削弱招投标机制所应有的效能。在招投标活动中, 由于一已之私, 招标管理单位往往对招标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制度程序置之不理, 采取如下的违规行为: (1) 化整为零, 逃避招标。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逃避招标, 将达到招标起点标准的项目或金额进行分割, 使得分割后各部分达不到招标起点。 (2) 半招半定, 只招其一。只对部分项目展开招标, 其他部分则按设计变更或追加项目发给关系户或擅自采用邀请招标方式。 (3) 表面虚假招标, 实际直接发包, 或泄露标底, 与投标单位串通投标。 (4) 招标文件不规范, 文件信息不清晰、不具体, 导致招标文件内容存在明显差异而缺乏可比性。 (5) 评标不公正, 过程不公开, 搞暗箱操纵, 对关系户和其他投标方区别对待。

与之相对, 投标单位为了中标有时可能采取以下不正当行为: (1) 采取商业贿赂等不正当或非法手段谋求中标。 (2) 投标单位互相串通, 彼此达成协议, 出现陪标、轮流中标的现象或借机抬高标价, 损害国家和招标单位的利益, 削弱、限制了正当的竞争, 使招投标流于形式。 (3) 投标单位挂靠现象严重, 有些投标单位不具备要求的资质和能力, 就采取借用或挂靠等方式谋求参与投标, 中标后再转包或分包, 获取利益。

过多的行政干预, 操作程序不规范或随意简化、对投标单位缺乏审查考核、轻易更改投标结果等情况的发生, 大大削弱招投标机制所应有的效能。因此企业的招投标工作全过程必须控制、监督, 开展招投标效能监察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内部需要, 也是防止违法违规行为发生的有效措施。

2 招投标效能监察对策

2.1 重点监管内容

2.1.1 招投标活动前期相关工作的审查:

(1) 检查是否具有完善招投标活动的管理制度;是否严格履行相关制度中对招投标工作职责的规定, 严格按制度和程序办事。 (2) 检查在制度框架内的项目是否进行公开招标, 有无将公开招标的项目拆分、规避招标的行为。 (3) 检查是否存在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或歧视性对待潜在投标人, 限制正当竞争的行为。 (4) 检查公开招标项目是否按规定发布招标公告, 邀请招标项目是否按规定程序确定潜在投标人。 (5) 监察标底编制工作的保密情况。

2.1.2 招投标工作具体实施情况的审查 (1) 检查招标工作中是否执行“招标、评标、定标”三分离原则。

(2) 检查有无虚假招标, 是否存在影响评标活动公正、公平的行为;是否存在以其它方式干涉招标的行为。 (3) 检查参与招投标活动的各方是否存在相互串通、以权谋私、商业贿赂等行为。

2.2 可采用的方法效能监察的方法多种多样, 最基本方法有过程参与法、资料分析法、评价审核法等。

2.2.1 资料分析法资料分析法是指监察部门对招投标管理所

制定的规章制度, 做出的各种决定、命令, 发布的各种文件、工作计划以及各种账目、单据、统计报表等资料进行查阅, 通过核对及分析研究来正确评价招投标管理活动。其中, 监察部门对收集的数据要反复核实, 必要时应请有关权威部门认证, 防止出现差错。

2.2.2 过程参与法监察部门为了充分保证监察对象正确履行

职责, 有效防止和控制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生, 直接参与招投标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对招投标活动进行监督检查。而监察部门在此过程中需要保证其监察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只是参与过程, 而不能代替、包办和执行业务部门的具体工作。

2.2.3 评价审核法这是指监察部门对招投标管理活动的效益、效率和效果进行审核, 以评价其管理效能的方法。

即对企业招投标管理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使用状况, 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和所达到的预期效果进行比较, 进而给出评价。

上述方法可以通过组合在招投标工作各阶段中加以利用

2.3 具体对策

2.3.1 完善工程招投标制度、规范工程项目发包工作开展招投标效能监管前有必要做到四个明确规定:

一是明确规定实行招标的范围。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应实行招投标的范围外, 还应对可以不实行公开招标的项目作出具体的规定, 防止借此之名规避招投标。二是明确评标过程中的具体打分标准, 对投标企业的资质等级、业绩大小所给的分值应作出合理的规定。三是明确规定中标价合同实施管理办法。行政主管部门要对中标价合同实行跟踪管理, 做好信息反馈、行为调控、决算审计等, 杜绝通过变更设计、增加工程量, 导致工程决算远超概算情况的发生。四是明确规定对违反招投标制度行为的处罚方式。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有关规定, 对规避招投标、搞私下发包、领导干部插手工程招投标等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处理。

2.3.2 创建招投标监督管理体系和监督保证制度组建招标监

督人员库, 选派不同单位、不同专业的监督库成员对招标工作全过程监督, 形成了组织严密的招投标监督管理体系, 从而保证招标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制订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细则、惩防体系考核办法、招投标监督管理规定、效能监察办法、招投标活动责任追究办法等一系列监督约束制度, 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运行机制。

2.3.3 突出招标、投标环节的检查和监督在招标活动过程中,

监督人员应通过检查项目审批程序、招标或谈判文件等, 审查招标项目是否是公司规定的必须招标的项目, 是否按规定进行招标;可以不招标的项目是否通过审批, 更重要的是多渠道掌握不招标项目或谈判项目的相关信息, 防止招标单位将项目以化整为零或拆分的方式, 逃避招标。此外, 还要检查招标文件的制作是否符合公司的相关规定, 设有标底的项目, 是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标底在开标前保密。监督人员应通过全程参与, 及时与招标人就出现的有关问题进行协商, 及时提出有效意见, 对于出现的违规操作, 予以当场制止。

开标过程中, 监察人员参与开标会议、宣读招投标纪律, 并进行现场监督。评标过程中, 当评标专家进入评标现场后, 监察人员将评标纪律和保密要求作为评标工作手册内容, 随评标工作手册一起发给每一名评标专家。同时, 开标和评标的记录资料必须有现场监察人员进行签名。最终定标阶段, 招投标部门要将附有评标结果、评标说明及招投标书说明等信息的资料报送监察部门进行审核和备案。在具体监察中, 监察人员获取招投标文件、会议记录、开标记录等有关文件资料并对其完整性、真实性进行审核, 确保招投标工作的“三公"原则。

2.3.4 加强招标后合同签订及执行情况的监督招标结束后, 监

察部门应继续对中标合同的签订及执行情况实行跟踪式的监督检查。一些企业往往比较重视招标的过程控制, 却忽视了对招标后发出中标通知书、与中标人签订合同及合同执行情况的监督。在没有监督控制的情况下, 随意变更招标结果的情况时有发生, 如招标人与中标人签订的合同并不符合招标文件或者与招标会议上所承诺的内容不一致;合同执行情况与合同所规定的条款不一致, 如交货期、数量、质量的验收及服务等未按照合同约定执行等。这导致招投标仅仅流于形式, 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因此, 应重视事后监督, 对合同执行情况监督检查, 并监督合同执行过程中是否有非法转包、分包问题, 是否有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贿受贿等违法违纪违规行为。

3 保障机制

3.1 思想保障抓好关键岗位人员的廉政教育, 提高关键岗位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 是有效遏制企业发生腐败现象行之有效的措施。

电力企业在开展招投标效能监管时, 应把廉政教育的关键点放在中层及以上领导干部和从事关键岗位的工程管理、人事组织、物资采购等管理人员。一方面, 通过开展廉洁从业教育, 加强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 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 通过签订责任书, 加强相关人员的自我约束意识, 如组织中层及以上领导干部与分管领导签订《中层及以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责任书》;组织关键岗位人员与纪委书记签订《廉洁从业承诺书》,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提高自身拒腐防变能力。

3.2 组织保障组织到位, 形成上下联动的协调机制。

突出效能监察的主体地位, 抓好组织协调, 形成监督合力, 是加强和改进效能监察工作的关键环节。工作中, 公司及所属单位应坚持把效能监察作为“一把手”工程, 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 企业领导班子和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组织机构, 每年专门召开会议, 听取效能监察工作汇报, 对效能监察的工作安排、问题整改、效能评价、表彰奖励等重要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督促和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3.3 人员保障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是搞好效能监察工作的关键。

效能监察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专业知识要求高、覆盖面宽、涉及部门多、组织协调和实施难度大的系统工程。这些都要求从事效能监察工作的人员具有较高的法律水平和专业知识, 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首先, 在成立效能监察小组时, 监察部门应选派工作能力和事业心强、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担当此任。其次, 公司及各基层单位要通过举办学习班、专业知识讲座等形式, 对从事效能监察工作的人员进行学习培训, 重点进行效能监察专业知识的培训。最后, 监察组人员应注重学习与工程相关的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 自觉弥补自身知识的不足, 以适应效能监察工作的需要, 适应公司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工作中敢于监督, 勇于负责, 较好地发挥了职能作用。

3.4 制度保障切实把效能监察融入到企业管理之中, 形成闭环

的监察管理体系, 要搞好效能监察, 必须走监察、整改、再监察、再整改之路, 直到被监察的工作进入正确的轨道和规范的管理程序。

在开展招投标检查效能监察工作时, 应努力做到“监察一批项目, 堵塞一些漏洞, 完善一套制度, 推进一项工作”。结合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 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重新审查, 关注制度的完善性、系统性, 修订并完善如《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物资采购制度》、《工程招标制度》等一系列企业内控制度, 规范市场交易行为, 规范员工从业行为, 规范物资采购、工程招标监督, 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和自律机制, 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腐败的条件和土壤。

4 结论

招投标管理效能监察是企业内部管理上的一项专项监督, 是推进企业强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它从管理入手, 坚持依法依规, 客观公正, 防范风险, 提高管理效率, 维护企业利益和当事人合法效益, 发挥着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形势下, 电力企业是应进一步完善招投标环节的监管, 从源头遏制商业贿赂行为, 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电力建设工程项目增多, 物资采购量增大, 电力企业针对招标工作在组织机构, 工作程序, 商家入围, 评委选取, 评标定标, 合同管理等方面, 都程度不同地存在不规范问题, 因此, 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招投标环节进行监督。本文论述了电力企业在招投标环节开展效能管理的关键实施环节及相关保障机制, 为更好地开展效能监管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效能监察,招投标管理,商业贿赂

参考文献

[1]陈卫权.关于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的思考[J].市政技术.2009. (2) .103-106.

[2]李永明.加强招投标管理提高工程监督质量[J].内江科技.2008. (2) .9.

[3]饶朝东.电力企业执行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制度的探讨[J]天津经济.2006. (2) :59-61.

[4]杨明辉.浅析供电企业招投标管理与监督[J].农村电工.2006. (6) .16.

配网线损管理效能监察 篇9

目前, 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业急剧膨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商贸发展迅速, 大大促进了我国配网用电需求急剧增长, 从而促进我国电力企业的大力发展。而如何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因此提高供电质量、服务质量、降低配网线损成为实现电力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段, 而配网线损不管在损失电量的绝对数量上, 还是在电网的损失比例上, 都占据了较大的份额。因此, 配网的降损显得尤为重要。

1 关于配网线损概述

1.1 关于线损定义、组成以及分类

电能在传输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功电能、无功电能和电压损失的总称即为电损。线损主要由固定损失、可变损失和其它损失三部分组成。而现在目前我国供电公司的实际线损可分为管理线损和技术线损两类, 管理线损指因计量设备误差、电网元件漏电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电能损失;技术线损一般是指正常线路上的电能损耗。

1.2 线损率

何为线损率, 所谓的线损率就是衡量线损高低的指标, 线损率的高低代表了整个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的水平, 是电网经营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技术指标。

线损率的计算公式= (供电量-售电量) /供电量×100%, 即△A%= (AG-AS) /AG×100%。其中供电企业效益高低是由售电量的大小和线损率的高低所决定的, 而国民经济的发展制约着售电量的大小, 并且线损率的高低却是电力企业规划设计水平、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

2 配网线损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 我国线损严格按照电压分级进行管理, 其中35k V及其以上电网的线损较低, 10k V和380V网损历年来居高不下, 高损线路较多, 与国际水平相比较平均线损高出6%的水平, 对于电力公司的总体效益产生了负面作用, 同时也造成了电力能源的浪费, 文中我们以10k V电网线损进行详细的分析。

2.1 10k V线损量化不够

抄表员在进行手工抄表时, 只能挨家挨户进行抄表, 抄完全部用户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即使进行自动远程抄表, 也要逐个通信完成抄表, 由于通信耗时, 遍历全部用户也要数小时, 相差1h的用户数据相加也是不行的, 除非抄定时冻结表底, 在保证对时误差小的情况下才能够保证用户数据的时间段清楚, 相加才有意义。同理, 也要求同时抄变电站出线电能表, 相减才有意义。

2.2 10k V线损居高不下

社会分析以及实际情况证明, 我国10k V线损偏高并且一直居高不下, 而偷电漏电是导致10k V线损较高的主要原因, 从理论上来说线损较高是由于运行的方式、配置不合理引起的, 这两点会引起理论上线损的增高, 与偷电漏电相比较, 这两点原因显得无足轻重。

2.3 浑水摸鱼、偷漏电现象严重

目前来看, 国家的高耗能产业不再得到政府的宏观调控, 在这些高耗能企业成本总额中电力支出是主要部分, 百分比达到30%以上, 为了跟大型企业竞争、盈利, 想尽一切手段地偷电, 由此来节省电费;一些公司内部成员在线损比较混乱的时候, 做同流合污之事, 协助一些用户偷电, 通常我们以为是漏电。由此可知, 偷电漏电有非常广大的市场需要, 在客观的金钱诱惑下, 在企业内部有机可乘的条件下, 导致了目前偷电漏电现象严重。

2.4 反窃电措施与窃电招数层出不穷

针对一些用户的盗窃手段, 供电部门做出了相关的预防措施, 比如说常见的“封变出口、低改高、封端子、封表”等措施, 在市面上也出产了很多的反偸反盗设备, 有一些甚至还向相关部门申请了专利。在偷电与反偸电的不断争斗中, 就像小偷跟公安一样, 总是你来我往, 今天你占上风, 也许明天就是我占上风, 窃电手段源源不绝, 反盗电的方案设施虽然也在不断的提高, 但是相对于窃电手段来说总是落后, 这就导致了窃电的用户越来越多。

2.5 管理办法难落实

各级电网企业非常重视线损管理, 营销岗位上的领导与员工兢兢业业, 想出了不少管理办法, 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对于降低线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一定的难度, 主要表现在规章中的指标已量化, 而线损数据模糊, 人为调整数据后奖罚有失公允, 罚不能到位, 被管理者不是将注意力集中到降线损的措施上, 而是放在了关系上, 毕竟修改数据报表比降真实数据容易。

所有的电网产业都十分关注线损率的高低, 不管是企业管理层还是基层员工研究出很多针对线损的管理方案, 出台了系统的规章制度, 对线损的管理起到了很大的正面作用, 但是在现实操作者还是有很大的障碍, 因为规章制度中的各项数据已经稳定化, 而线损数据却一直在变化, 针对人为调整数据的奖罚上有些不一致, 处罚不能完全到位, 管理上操作困难;被管理的人员不是去思考怎么降低线损程度, 而是在想怎么去修改数据, 毕竟简单的修改要比实际降损容易的太多。

3 加强配网线损管理效能监察

3.1 法律手段加强配网线损管理

相关企业应着重应用法律手段, 对窃电情节严重、证据属实而造成犯罪的用户, 我们应当直接交予司法部门, 要求司法部门对其进行法律严惩, 并且同时动用新闻媒体的力量, 对社会上的用户进行用电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 让广大的用户对窃电的做法以及引起的严重后果有深刻的了解和认知, 在社会层面上营造一种合法用电、遵守规章制度用电的良好氛围。

3.2 明确效能监察目标以及强化效能监察分析

电力企业要把每条线路的情况考虑清楚, 所有的供电企业的线损数据进行精确的核查, 每一个供电所都必须为年度线损指标作出自己的贡献, 指标进一步分解, 分解到台区甚至每一个基层工作人员。同样的电力企业要建立一套系统的奖罚体系, 把线损和每一个人的业绩联系起来, 有奖就有罚, 严格考核, 让效能监察分析制度变得更加完善, 各电力部门要定时召开相关的分析会议, 严谨的去分析线路管理、时间、抄表时差、负载等等原因导致的线损浮动情况, 有理有据的制定出降损以及跟班调查的方案, 准确的找到减少线损的方向。

3.3 督促责任部门加强技术和管理降损力度

加强对各责任部门技术监督, 强化管理。 (1) 对计量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制定严格的管理标准; (2) 加强抄、核、收管理, 实现分线、分台片考核, 增强供电职工的责任心。通过对前期线损分析和现场督查, 以监察建议书等形式督促营销、多经、供电所等责任部门加强表计轮换和用电检查工作, 要求对各关口表计分期分批进行轮换, 不断提高计量的准确性。持续开展用电检查, 重点加强对高损线路、高损台区的营销普查, 重拳查处窃电和违章用电行为, 全力堵塞营销漏洞。

3.4 加大技术和资金投入

随着近几年窃电手段越来越智能化, 供电企业要遏制窃电的发生, 就要加大技术和资金投入, 变“事后堵漏”为“事前防范”。例如, 按上面介绍的技术方案, 构建用电监察系统, 在实现自动抄表、负荷控制的基础之上, 完成线损在线统计、重灾线路排队、异常用电户的判别等功能, 控制窃电发生。

3.5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用电稽查队伍

用电稽查工作作为原则性强、技术水平要求高的工作, 既要有全体职工的共同参与, 更要有一支思想作风好、技术过硬的专业队伍。在稽查管理工作中, 制度要严, 教育要勤, 反腐倡廉, 奖惩分明, 有一支高效廉洁、具有高度责任感的队伍, 是开展用电稽查工作的重要保证。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降低配网线损是电力企业获得经济效益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加强配网线损的管理和效能监察对于电力企业有非同凡响的意义。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定期进行线损分析, 及时制定降损措施实施计划, 并制定确实可行的网损率计划指标, 完善我国电网规划设计和电网改造工作, 从而带动整个线损管理工作迈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彭建春, 王春生, 杨期余, 卜永红, 常双宪.配电网线损集成管理系统[J].中国电力, 2013:11~13.

[2]刘洁, 邱明德, 余熙.配电网性能分析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的建立[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13~15.

[3]施流忠, 杨东俊, 刘巍, 丁心海.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与分析系统的开发研制[J].供用电, 2011:12~15.

开展企业效能监察提高管理效益 篇10

1 开展效能监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效益是企业的生命, 管理是效益的基础, 加强管理, 提高效益, 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效能监察贯穿在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它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时期, 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加强, 达到增加企业效益的目的。

1.1 开展企业效能监察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企业经济的发展就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开展经营管理工作。通过开展企业效能监察, 对管理过程进行再管理、再监督, 不断改善和加强内部管理体制机制, 增强企业驾驭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 使企业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1.2 开展企业效能监察是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如何使企业内部各部门相互配合、良性运作, 真正达到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经济效率, 这是摆在所有企业面前的一个关键的重要的话题。开展企业效能监察, 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反复调整、修正, 才能逐步理顺关系, 逐步建立一种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新秩序,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使各方面工作顺应新形势、新市场的发展要求。

1.3 开展企业效能监察是确保国有企业政令畅通的需要

国有企业的大多数领导人员、管理人员是廉洁、勤政的, 但也存在纪律松弛、作风漂浮、办事拖拉、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职渎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的现象。通过开展效能监察, 依法对本企业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履行职责的能力、效率、效果进行监督检查, 促其增强责任意识, 转变工作作风, 认真履行职责, 确保政令畅通, 有效促进企业的改革、稳定、发展。

1.4 开展企业效能监察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发生的需要

开展企业效能监察, 特别是开展事前、事中检查, 通过建立行为规范, 对办事规则、办事程序、办事依据、办事责任、办事时限等做出明确规定, 使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有规可守, 可以防止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发生;贪污受贿案件的发生与经营管理中的漏洞有直接关系, 通过开展企业效能监察, 建立健全制度, 促使每个管理人员恪尽职守、按章办事, 使想贪污受贿的人无机可乘, 可以防止贪污受贿案件的发生, 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廉洁的良好的环境。

2 开展效能监察要结合实际把握关键

围绕提高效益开展效能监察, 必须结合企业实际, 加强组织领导, 深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 善于发现和解决那些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认真选题立项, 把握关键环节, 开展企业效能监察。

2.1 围绕企业重大决策开展效能监察

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 决策是前提和基础。决策正确与否, 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成败和经济效益的好坏, 甚至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只有加强对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效能监察, 才能保证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得以正确贯彻执行, 才能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 才能避免个人独断专行, 减少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2 围绕企业资金运转开展效能监察

企业资金运转是否正常、畅通, 是一个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只有通过加强对企业资金运转情况的监督检查, 建立完善的资金使用制度, 规范财务审批行为, 才能防止随意开支、盲目投资、担保、借贷、租赁、拍卖等, 才能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2.3 围绕物资采购和产品销售开展效能监察

原材料采购、废旧物资出售、产品销售是腐败最容易滋生也是职工最为关注和反映最多的地方。开展物资采购和产品销售的监督检查, 重点检查企业是否建立营销采购组织与管理体制, 是否实行管理机构与执行机构分设, 是否严格执行营销采购预算制度并严格资金管理, 是否按规定制定和审批招投标方案、企业在产品购销、销售款回笼等活动中是否还存在有拿回扣、提成等, 有助于预防不正当交易行为发生, 防治商业贿赂。针对大宗物资采购检查, 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一是在大宗物资的公开招标中, 由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监督;二是要求要有3家以上物资供应部门前来竞标, 且监督人员要事先对采购价格、数量和资金进行审核, 实行最低中标价;三是在采购资金审批上采取经办部门、财务部门、分管领导联签制度, 并严格实行按需供应。通过规范管理, 严格把好物资采购关, 大幅度降低了采购成本为公司节约资金。

3 开展效能监察要注重长效机制建设

企业效能监察就是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管理的再管理, 监督的再监督”, 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管理和监督, 开展企业效能监察, 要真正体现效能监察的作用, 就必须注重加强长效机制建设。

3.1 结合实际, 健全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围绕提高效益开展效能监察, 是一项系统工程, 如果就监察而监察, 就会失去其意义。通过效能监察, 能够发现企业管理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 从而不断健全制度, 完善管理, 堵塞漏洞, 减少滋生腐败的条件和土壤。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发现管理上的漏洞, 及时整改, 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 有效规范企业领导人员的用权行为, 使党风廉政建设与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融为一体, 形成了相互促进、互为制约、廉洁高效的制度体系。

3.2 严肃认真, 有效查处违法违纪行为

通过完善效能监督机制, 不断拓宽信访渠道, 为广大职工群众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监督提供便利条件, 使不讲廉政、不求效能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和及时揭露。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效能监察, 既能有效解决管理、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 又有助于从中发现违纪违法的案件线索, 有助于纪检监察部门及时揭露和惩处腐败分子, 以教育大多数党员干部。

3.3 强化教育, 充分发挥效能监察惩戒作用

通过效能监察, 如果仅仅是健全完善了管理制度, 查处了违法违纪案件, 其作用还没有得到完全发挥。如果能够举一反三, 教育广大党员、尤其是企业领导人员引以为戒, 在企业上下形成一种廉洁高效的机制和风气, 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 强化效益监察的针对性

单位进行效益监察, 一定要结合行业特色, 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强调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 要有极强的针对性。这样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 才能见真效, 出真成果。例如, 我公司结合企业实际, 紧紧围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一中心, 把握关键, 有针对性地开展效能监察, 发挥了管理中的再管理, 监督中的再监督的作用, 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完善, 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的改革、发展, 稳定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公司抓住业务项目调研、建账查账、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四个环节, 经过几年的监督和管理,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现了企业管理效益、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的效果。几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效益监察工作, 效益监察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 仍将面临新的问题, 与其他公司相比, 我们将因时而变, 不断的创新, 不断地完善效能管理体制, 使公司管理始终处于动态和受控过程中。运用效能监察手段, 促进企业管理上台阶, 不断提升公司“双重效益”和管理水平, 为公司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企业效能监察是服务于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是促进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高的有效手段, 同时也是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进行自身保护、自我防范和强化监督制约的内在要求。

上一篇:领导者威信下一篇: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