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教学与案例教学

2024-09-05

法学教学与案例教学(精选十篇)

法学教学与案例教学 篇1

“法学案例教学是指在法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 通过案例分析,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法学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并通过案例的讨论和综合,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增强学生法治观念的一种教学方法。” (P1 51) 在法学教学的诸多方法之中, 案例教学往往与课堂讲授法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故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往往有助于教师的系统理论分析和全面法条解读, 构成一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

法学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形式往往是, 首先由教师指出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 再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系列案例, 并由学生参与分析和讨论。法科学生在解读案例的过程中, 往往需要凝练和总结案例的分析提纲和关键点;其次根据分析提纲和关键点寻找相关法律依据和理论基础;再次, 运用法律依据和理论基础对案例进行判断、分析、论证、证伪、推理和研究;最后, 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法。

通过运用法学案例教学法, 可以实现以下教学目标:其一, 促使学生理解、掌握繁多地法学范畴、原则和理论;其二, 促使学生了解、掌握法律条文的相关规定和具体运用;其三, 塑造学生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思维;其四, 促使学生了解法官、律师等法律事务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机制、流程以及主观心态;其五, 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相对于其他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法的优点在于促进教学环节的师生互动、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活动灵活生动、教学内容导向法律实践和社会现实、深受法科学生欢迎等。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往往将案例教学与课堂讲授有机结合, 以案说法、以案说理。

在法学教学实践中, 尽管案例教学法受到广泛运用和推崇, 但该种方法的运用也存在很多不足、缺憾和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了法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并影响了课堂讲授的教学效果。体察和反思案例教学法的不足与问题是深入推进法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前提与基础。

二、法学案例教学法的问题

第一, 在定位上, 当前案例教学法仍主要是传统课堂讲授模式的有机补充, 尚未真正确立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实践导向。

正因为“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 所以为了满足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对法律人才的刚性需求, 培养应用法律人才或将“社会人”培养和塑造成“法律人”构成了中国法学教育的主流趋势。正如有学者指出:“高等法学教育是以培养大多数法学应用型实务人才和少数研究型理论人才为目标, 通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来实现法律的传播, 实现依法治国, 实现用法执事, 实现法律变革;通过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实现法律理论研究, 针对法律实践研究其变革。”“法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 法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应用类法律人才。”而当前的案例教学法仍主要是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的有机补充, 引用和讨论案例的目的仍在于分析某种法学理论和注释某种法律规范, 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流于形式, 相关案例的解决方案往往停留于运用何种理论的层面, 而未能深入到在法务实践的操作层面, 未能将案例教学与学生法律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实际上, 这种教学方法的定位十分关键, 这将决定到案例教学法在整个大学法学教育中的方方面面。

第二, 尽管在法学教学中运用了大量的案例, 但案例本身的筛选和提供缺乏科学的标准。

当前, 教师在法学教学中所引用的案例或是自己拟制的案例, 或是将现实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案例, 或是网络下载的案例, 或是自己作为兼职律师所办理的案件。可以说, 案例的来源多种多样, 案例的可用性也各不相同。这导致学生难以透过案例清晰地体察社会生活和法律实践。形成这种乱象的原因就在于案例本身的筛选和提供缺乏科学的标准。而这一案例筛选标准至少需要具备以下要素:即什么样的案例适合应用到法学教学活动中, 什么样的案例更能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深思, 什么样的案例更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 什么样的案例更有助于学生对法律规范和法学理论的掌握等。

第三, 尽管案例教学法获得普遍重视和广泛运用, 但尚缺乏规范的案例教学法运用规则。

实际上, 简单的举例分析相关法条和理论的教学行为并不等同于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所做的是提供一个可以经历的环境, 以使学生体验实际社会生活中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所需要的智力思维及分析, 通过一个用案例教学的过程, 学生可以感觉到实际解决问题的经历。”因此, 科学意义上的案例教学法需要一整套规范的运作流程和适用机制加以配套。而当前的教学环节就缺乏规范的案例教学法运用规则, 缺乏在何种情况下如何引入、解读、分析、讨论、反思、解决及点评案例的运作流程。

第四, 尽管市面上有各种辅助性的案例集, 但缺乏系统、科学的案例教材。

案例集往往构成了引用案例的重要来源, 但案例集的作用很有限, 它对于学生的学习缺乏引导性, 难以起到梳理法学理论、强化法条运用、培养法律技能、塑造法治信仰等方面的作用, 难以系统性地引导学生按照科学的逻辑思维去体察、分析、讨论及解决问题。而对于实现上述目标,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分专业出版案例教材, 以案例教材配合各专业的统编教科书使用, 以分章节、按规范体例讲述的案例教材促进学生对法学基础原理知识的掌握和对法律规范的注释和解读。当前开展案例教学法就特别缺乏这种能将系统性讲述与现实生活、法律的实践操作有机结合的案例教材。

第五, 当前案例教学法多借助课堂讲授模式, 案例教学的方式过于单一和陈旧。

我国当前的法学教育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 即通过主讲教师依据事先指定的教材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讲授活动。课堂讲授模式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法律规范的内容和法律背后的基本原理, 有助于学生系统完整地领会各个部门法的专业知识体系;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暴露出“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应用”等方面的诸多弊端和不足。在课堂讲授模式中, 案例教学的方式过于单一和陈旧, 往往仅局限于课堂举例和讨论。案例教学法并未与法律诊所教育、模拟法庭教育、分组讨论、法务实习、专业论文写作等教学环节有机结合;案例教学法往往未能拓展到法学课堂教学之外, 未能贯彻与适用到法科学生的自主学习生活之中。

第六, 法科学生对于案例教学法多是被动接受和策略式学习;而少有主动参与和深入式学习。

实际上, “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 他们的积极配合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他们必须以一个当事人的真实心态进入角色。”由于当前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往往是教师提出和讲授, 故法科学生多是被动接受和策略式地组织学习活动;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的主动性和深入程度远远不够。教师囿于课堂时间的限制, 帮助学生解读案例、提出问题, 帮助学生寻找相关法学理论和法律规范, 学生对案例的讨论时间也较为有限;教师囿于课堂人数的限制, 也不可能全面照顾到所有学生, 教师启发式教学的效果往往较为有限。故此,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 学生难以以一个当事人的角色进入到案例之中, 难以主动思考各种案例的法律依据和理论依据, 难以深入地将法律条文与现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 难以真正获得各种经验性的法律技能和法务实践能力。

总之, 法学案例教学法存在的上述诸多问题往往是制约教学效果实现的基础因素, 对这些问题的体察和反思极为必要。这有助于我们今后改良和完善案例教学法, 并最终推动法学教学方法的改革顺利进行。

摘要:在法学教学中, 案例教学法是法科教师频繁运用且广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总结多年来法学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可以发现这种案例教学法在使用上存在诸多问题, 如案例教学法的定位模糊、案例本身的筛选缺乏科学标准、案例教学的方式过于单一、缺乏系统性的案例教材等。深入反思这些局限和不足, 有助于推进法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关键词:法学教学,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方法改革

参考文献

[1]程宏.法学案例教学的方法与运用[J].湖北社会科学, 2008 (1) 。

[2]陈司谨、杨千雨.高等法学教育的困惑与变革[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1) 。

[3]霍宪丹.法学教育重新定位的再思考[J].法学, 2005 (2) 。

[4]周汉华.法律教育的双重性与中国法律教育改革[J].比较法研究2001 (4) 。

案例教学与党校法学函授教育 篇2

案例教学法近几年来在我国的教育方法改革中被广泛地提及,一些高校的法律专业已开始尝试用案例教学法来讲授法律课程。我们党校的函授教育也面临着教育方式改革的问题,我们有必要重视一下案例教学法,将其运用到我们的函授教育中去。

一、案例教学的概念和特征

(一)案例教学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导学员自主分析和研究现有案例,释解相关理论内容并培养学员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法学教育领域的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法学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导学员自主分析和研究现有案例,释解成文法内容并培养学员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

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员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讲授法相对立的。在传统法学教育中,教师也常常讲到案例,其模式是:教师系统讲授法理论、法规则后,举出典型案例并加以分析,让学员进一步理解法理论、法规则。因此,传统法学教育中的案例演示只能称为举例。这种举例不是学员讨论,正如潘维大先生所述:“虽偶有发问可形成师生互动,但教师通常背负教完课程的压力,因而无法作深入的探讨。”在教学的方式上仍然是教师讲、学员听,因而其目的也仅仅是解释法理论、法规则,而不能培养学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以对具体事实的观察和分析为前提,主张透彻地观察个别事物,深入剖析它的一切方面,注意研究教育事实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它所关注的不是教育的共性和一般性,而是教育的特殊性和多样性,用以从具体的历史事实中提炼理论分析的基础。因此,案例教学是一种演进分析,得到的是一种分析规律。

(二)案例教学的特征

1、案例的运用

案例教学中一个最为突出的特征是案例的运用,它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方法的关键所在。案例是包含有问题或者说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员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案例展示的都是一个又一个的事件,作为事件,就不能是对事物的静态的描述,而应展示事件演进的过程。事件中包含有问题或疑难在内。换言之,只有那些含有问题、矛盾、对立、冲突在内的事件,才有可能构成为案例,简单的“白开水式”没有问题在内的事件,不能称之为案例。同时,通过这个事件,可以反映一定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类似的情况,可以给案例阅读者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启示。此外,事件必须是真实发生的。案例读起来生动有趣,像一个故事一样,但这样的故事必须是真实发生的,杜撰出来的故事即使再有趣,也不能称之为案例。

2、教学互动

与传统填鸭式教学不同的是案例教学法重视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就教师来讲,他有责任去选择和组织所要讨论的材料,要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出适当的案例,并且,如果手头没有现成的可以覆盖所 2

要教学内容的案例的话,他还要自己动手撰写出这些案例,并以一定的程序把它呈现出来。就学员来讲,他也担负着一定的责任,要对教师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并从中得出对自己日后的办案工作有用的结论来。这也意味着学员必须要做好课前准备。在课堂上,每一个个体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学员一方面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间的交流、讨论中增进对问题的洞察力。

3、时代感强

为了更好的将法律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在选案例过程中,必须要挑选与当代社会紧密结合的案例,这些案例必须能够反映出现实生活,这样才能通过案例的分析,引发的思索,思考一些现实问题,解决当前人们的困惑。一部成文法是相当稳定的,修改程序甚为严谨,所以它不能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及时变化,要想让大家的学习、思想跟上时代步伐,只有不断更改教学中的案例,让人们了解成文法怎样和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如果还使用几年前的案例而无视已经变化了的社会生活,那人们思考的、领悟的也只是几年前的社会,那这样的教学也是失败的教学。因此,案例教学是紧跟时代步伐的教学法,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二、党校法学函授教育的特点

党校法学函授教育和一般全日制教育和党校其他专业函授教育比较起来,在学员和课程安排上有很多自己独特的地方。

(一)学员特点

1、来源相对集中

党校法学专业的学生大多来自公、检、法、司及行政执法部门,有很多甚至是一个工作单位。虽然这几年生源有分散的趋势,例如很 3

多政府行政部门、党务部门、各级政府派出机构甚至自由职业者来党校学习法律,但从整体上来讲学员结构并未有大的变动。这种来源相对集中的特点,给我们设计课程内容,选择案例提供了方便。

2、实践经验丰富

学员大都来自公检法司工作第一线,有很长时间的工作经历,并在长期的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这些经验反过来又指导着他们以后的工作实践。学员对于怎样把一条条的法律运用到具体案件中去掌握的很透彻,但这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学员由于理论功底不深厚,对法律的认识不到位甚至是偏差,当讲授理论知识与他们办案不一致时,他们往往迷信经验而否定理论,丰富的办案经验有时会成为他们接受先进理念的障碍。

3、价值观、世界观已形成党校函授学员大都是在职学生,他们都已工作多年,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他们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有自己独特的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方法。这一点不象是普通院校的学生价值观世界观还未形成或正在形成中,犹如一张白纸。但通过和学员交流会发现并不是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或者说他们有些人的价值观虽已形成,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困难,产生了困惑。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安排内容,变换教学方法,不能像教小学生一样灌输价值观。

(二)课程安排的特点

党校的函授教育和普通高校教育比较起来在课程安排上有很大特点。因学员的在职性,我们安排课程是采用集中授课,面授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而不同于普通高校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的方法。每门课程只有三十几个课时,甚至更少。所以一定要合理安排课时,设置内容,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让学员在短时间内领会精 4

髓,并能融会贯通于工作实践。

三、案例教学在党校法学函授教育的运用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被运用于商学、医学和法学中,但要想运用于党校的法学函授教育,还要和党校法学函授教育的自身特点结合起来。

(一)案例教学与学生特点相结合上述我们分析了党校学员的特点:他们工作经验丰富,价值观、世界观已形成。我们在安排案例教学时就要充分注意这一点。

首先看他们的工作经验。学员们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一个现状不容忽视,即他们法律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对法律的理解尝浅而止,一些工作经验是建立在不规范运作上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安排案例教学时首先要把理论讲解清楚,因为案例教学是建立在对法律理论有正确认知基础之上的。在有了一定的理论功底之后,开始挑选案例。学员们普遍对一些自己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棘手的案件比较感兴趣。他们都希望通过教学过程找到解决的办法,想借课堂讨论之机和同行交流。选那些他们工作实践当中曾经遇到的,解决困难的案例会激起他们的积极性,有了积极性,一堂案例教学课就成功了一半。另外这些经验有的是建立在违法操作的基础之上,但学员有时并不自知,他们会很自然的在讨论案例中把以往的工作经验用到课堂上来,发现这些违法的办案方法时,我们要及时纠正并指出错误所在,让其印象深刻。

其次看他们的思想体系。党校学员都是成年人,他们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有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同样的法律条文,同样的案件让不同文化水平的人,或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更甚者通过更深层次的挖掘还会得不出结论,这都是正常现象。我们老师所要做的工作就是把握好大的方向,在大家讨论徘徊不前时适时的给与提示。此外一些学员他们长期工作在权力机关,多少 5

带有一点官本位思想,这种思想在讨论中也会出现,我们要及时发现给予更正,及时灌输法治理念,改变他们思想体系中与法治相违背的观念。

(二)案例教学与课时安排特点相结合我们党校函授不同于全日制高校,采用的是集中授课,一门课程集中几天讲授,我们在安排案例教学时也要注意这一点,在选案例时应注意一个案例的知识覆盖面,尽可能多的通过一个案例讲解不同的法律理论。既节约时间,又能锻炼学员们的理论运用水平。这就需要我们准备案例时下一番功夫。此外在讨论过程中在知识切换的关节上也要注意引导,及时提醒。

要想采用案例教学,我们老师必须首先摆平位置。案例教学不同于讲授法,教师实际上更多地从讲台前站到了学生的背后,这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使学生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教师不再主导课堂,仅起一个方向性作用和理论提示的作用,真正的主角应是学员。也许通过案例的学习,学生不一定把所学到的东西一一罗列或用书面的形式展现出来,但他逐渐学会了如何处理众多的疑难问题。学以致用,在做中学、学中悟是我们案例教学的最大目的。

当然,我们国家案例教学法才刚刚起步,我们党校函授教育因自己的特点在案例教学中也有自己不同之处,我们还要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其更加适应党校函授教育,使我们的党校函授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法学教学与案例教学 篇3

【摘 要】卫生法学是一门医学与法学交叉的新兴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技能性。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和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并可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本文探讨了在卫生法学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方法及进一步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卫生法学 应用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定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员有针对性地剖析、讨论,让学员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由具体案例提升为抽象理论,以提高学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加深学员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这种方法首创于哈佛大学,最早被运用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律教学中,教师选择个别犯罪案例进行剖析,让学生学习法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此后,该方法被运用于医学、心理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社会学等的研究和教学之中。20世纪以来,运用案例法进行教育教学的尝试日渐增多。由于案例教学法具有高度的拟真性、灵活的启发性、鲜明的针对性等特点,在当今世界的教育和培训中受到重视和广泛的应用。

卫生法学是卫生法的荟萃和精华,是一门医学与法学交叉的新兴学科,对提高医学生的卫生法制观念和卫生法律意识,使医学生毕业后依法执业和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发挥着重要作用。该课程是医学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技能性。卫生法学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教学运用到卫生法学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以卫生法学领域的典型案例为基础,教师通过案例讲析开展教学的一系列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达到特定学习目的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在卫生法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前期充分准备,选择适宜的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将案例作为教材,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素材,选择恰当的案例对其实施效果至关重要。一个好的案例,其内容必须与教学主题以及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并且既要典型又要贴近现实生活。教师应将案例的准备作为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搜集相关案例,选择合适的案例并充分熟悉案例材料,全面收集可能涉及的背景素材和证据资料,提前梳理相關的理论和原理,并制订案例讨论方案,包括如何进行理论铺垫,如何引入案例,如何控制进程,如何结束讨论等,这样更能够在课堂讨论时有效地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路。案例教学法还应遵循案例前置性原则,即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开始之前就要接触和了解案例以及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课前对案例的内容,与案例相关的背景、知识、法例条文等知识的初步接触,使学生对将要传授的知识形成大致轮廓。这样遵循从实践到理论的思维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讲解讨论案例,强调学生主动学习

课堂讨论环节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学生认真参与、在师生互动中充分展开。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应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是在角色定位上,教师侧重于“主导”,扮演着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要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学生侧重于“参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互相讨论,人人都有机会阐述自己的想法,在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的同时,集思广益,经常互动,学生可以得到教师及其他学生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在观点的碰撞中独立思考,求同存异,互相启发,最终形成一致的观点。这样既能拓展学生对问题了解的深度和广度,也可培养学生表达和沟通、反省和批判的能力,以及尊重他人意见的态度,从而更有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有利于改变传统课堂“填鸭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当“听众”的不科学的做法,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学习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也提高了教师的实际授课技能及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 对案例进行总结与升华,加深理解与记忆

在学员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之后,教师要进行梳理,及时归纳与总结,指出各种观点之偏颇并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总结和点评要围绕学生讨论的内容,结合教学目的进行点评和总结,对学生没有表述的或没有涉及的内容要进行补充,对难点与重点应进行着重讲解,使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牢靠,并且能够举一反三。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思维角度和得出多样化的结论,教师要善于理顺学生的思维,关注讨论的思路是否正确,分析方法是否得当,解决问题的路径是否合理等,廓清学生的认识误区,肯定一些好的分析思路和方法并指正一些错误的观点。此外,一个典型的案例可能反映出较多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总结和讲授难点与重点内容时,应对案例涉及的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拓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保障教学质量。

二、进一步完善案例教学法,提升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提升教师自身素养和能力,提高案例教学的水平

案例教学与一般基础理论课相比,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卫生法学课程不仅涉及法学知识,而且涉及医学知识,授课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医学、法学、伦理学等相关的复合专业理论知识,还须具备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并具备较强的发现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对案例涉及的事实问题、法律问题有全面认识和自己独到的见解,保证案例教学的良好效果。因此,授课教师应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提升自身素养和能力,提高教学实践技能,保障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质量。

(二)注重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相辅相成

再典型的案例也具有局限性,它是对一个或一组问题的客观描述,只能代表某一方面的理论或某一理论的一个方面,无法涵盖全部的理论,因而往往有很多基础理论和知识难以通过案例进行系统的传授。因此,教师应将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加强课堂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并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处理好理论知识和案例教学的关系,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讨论、总结评价时,应将案例同相关的理论知识紧密结合,通过案例教学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知识点等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 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实施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实施之初,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大都是采用口头传授和板书的方式作为教学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教学领域,电视、电脑、投影等现代化教学媒体的参与改变了“一支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方式。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其优势在于: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可以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设计出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声像同步的教学情景、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以及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可大大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使教学实施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还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我们在实施案例教学法过程中,应以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辅助手段,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将自己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教学方法融入多媒体手段之中,从而极大地发挥先进手段的教学优势。

案例教学法生动具体、直观易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讨论过程中加深对卫生法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此外,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能够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其应用与卫生法学的教学是一种发展趋势,也是卫生法学理论和实践联系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邓猛,许苹,周俊.案例教学法在军队医院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4,21(05):476-477.

[2]吴妮娜.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卫生事业管理教学中的可行性与实践 [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01):69-72.

[3]程景民,覃凯,李佳,等.案例教学法在卫生法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09):900-902.

法学教学与案例教学 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改革,案例研讨,技能训练,模拟法庭训练,创新研究

法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社会科学, 法学教育应当紧紧联系立法与司法实践, 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 传统的法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必须进行改革。

一、“法学案例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想

“法学案例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对各类案件纠纷解决过程的亲身体验, 是一种体验式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法学案例教学模式”的改革设计了以下三种施教方案。

1.案例研讨旨在使学生通过对案情的梳理, 准确把握案件的争议点, 通过对争议点的分析, 增强学生对案件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法律运用能力。在教学方法上, 以教师指导下的课堂讨论为主。在课后, 一般要求学生选取案件争议的一个焦点, 就双方各自的观点、 证据、理由进行阐述与分析, 并给出自己的结论。教师根据学生所提交的作业质量进行考核。

2. 技能训练旨在使学生在熟悉案情的基础上, 锻炼法律文书写作能力和案件综合分析能力。在教学方法上, 以教师指导下的文书训练为主, 同时, 在规范文书写作的过程中, 帮助学生寻找案件的焦点。在训练结束时, 应要求学生从“起诉状”、“答辩状”、“代理词”、“判决书”, 或者“申请书”、“答辩书”、“代理意见”、“仲裁裁决书”中选择一种文书进行撰写, 并以此对学生进行考核。

3.模拟法庭训练旨在使学生能够对各类案件的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有一个全面把握和感性认知。在实体方面, 能够快速提炼出案件争议的焦点并对其进行法律分析。在程序方面, 能熟练掌握整个纠纷解决过程并合理运用相关规则。此外, 通过模拟法庭训练的角色扮演, 使学生了解法官 (或仲裁员) 、原告 (或申请人) 及其代理律师、被告 (或被申请人) 及其代理律师在整个纠纷解决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以及这三种 “角色”在探求案件事实、分析法律问题、陈述法律意见时的不同特点, 从而掌握实践中不同“角色”的“扮演”方法。

二、“法学案例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要求

“法学案例教学模式”要从纸面构想走向教学实践, 必须具备一定的运作条件。其中, 对授课教师和学生的素质要求、对案件选取和整理的要求、对硬件配套设施的要求, 以及对具体施教方案的要求, 都是该教学法能否成功运作的关键。

(一) 对授课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授课教师应熟悉案情, 谙知各类案件的实务操作, 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学生则应具备一定的法学理论功底, 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 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依照我国目前法学教育的课程设置, 案例教学的对象主要应是大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 课时安排最好是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或者大学四年级上学期, 以保证教学效果, 实现教学目的。

“法学案例教学模式”特别强调授课教师和学生的动态参与性。可以说, 授课教师的指导对该教学方案的顺利实施起到关键作用。在笔者设计的案例研讨、技能训练和模拟法庭训练三类方案中, 均力图使学生逐层深入到教学过程, 结合课前阅卷、收集相关法律法规资料、分组讨论、课后总结等方式, 稳步实现教学效果。其中, 课前准备是基础, 课堂讨论是重点。

(二) 对案件选取、整理的要求

第一, 案例选择必须具有真实性与代表性。目前, “法学案例实训实验室”所选取的案例都是具有一定代表性且法律关系较为复杂的真实案件。为扩大学生知识面, 增强学生兴趣, 笔者有意识地选取了不同类型的法学案例作为教学标本。需要说明的是, 如果选取的案件来源于仲裁, 那么, 基于仲裁的保密性原则, 无论是授课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对所选取的案例严守保密义务, 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 案卷材料整理要充分。“法学案例教学模式”能够顺利开展, 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授课教师对案卷材料的充分整理,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 建立完整的卷宗管理系统。这是笔者设计的“法学案例教学模式”的主要亮点之一。该系统主要包括五大栏目, 分别为原告 (或申请人) 材料、被告 (或被申请人) 材料、 原告代理人 (或申请人代理人) 意见、被告代理人 (或被申请人代理人) 意见、法庭判决及其他文件 (或仲裁庭裁决及其他文件) 。其二, 制作细致的教学方案。方案主要包括:用于教学的类别 (案例研讨、技能训练或模拟法庭训练) 、教学目的和要求、案情报告、教学课件等。其中, 教学课件的制作极为重要, 其又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对案件进行归纳整理, 以利于学生准确掌握案情;二是列出案件的主要争议点, 以引导学生分析案件;三是对案件中的关键证据进行提炼和分析, 以增强学生对证据的判断能力;四是对所涉及的主要法律法规进行整理, 以供学生讨论及法律适用时参考。

(三) 对硬件设施的要求

为使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阅卷室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 能够提供电脑阅卷。第二, 配备电子法律法规库和网络, 便于学生在阅览案卷时查阅相关资料。在教学过程中, 授课教师可通过投影仪介绍基本案情, 学生可以在需要时通过投影仪演示其搜集到的材料、持有的观点, 以及完成的相关训练, 以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直观、高效、深入。

(四) 对具体实施方案的要求

1.案例研讨。一个完整的案例研讨方案通常在2课时内完成, 学生人数大约40人。在课前, 老师可将相关的案情报告发至班级公共邮箱, 并要求学生预先对案件的争议焦点做出思考, 撰写争议焦点的初步提纲。 在课堂, 授课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施, 将已发至公共邮箱的案情报告以及相关证据材料再次投影给学生观看。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手中的材料, 对案情中认为模糊的部分提出疑问, 由授课教师解答。案情介绍后, 即进入讨论阶段, 讨论阶段将采取“抗辩式” 训练法。在此过程中, 授课教师还可结合所讨论案例, 归纳出在实践中寻找案件焦点的基本方法, 进行具有普适性的指导。在课后, 授课教师可要求学生每人选择一个焦点问题, 以书面形式对该问题的观点、证据、 理由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展开详细论述。

2.技能训练。一个技能训练方案的完成一般需3课时, 学生总数为30人左右。在该类训练中, 可将所有学生分成三组 (A、B、C组) , 每组10人。其中, A、B组同学应就案件事实、双方争议焦点以及自己的主张进行有理、有力、有据的论述;C组同学应围绕案情概况、当事人的请求、双方当事人的观点、庭审认定的事实及理由等撰写判决书 (或裁决书) 。

3.模拟法庭训练。在笔者所设计的“法学案例教学模式”中, 模拟法庭教学法是重要的施教方案之一。该方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分别充当各种角色, 根据所提供的背景资料, 进行模拟性实践。需说明的是, 由于准确提炼案件争议焦点对模拟法庭训练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授课教师在正式模拟前, 应引导学生总结出本案的争议焦点。在庭审中, 学生如果出现程序错误, 除非较为严重, 授课教师一般不进行现场纠正, 而是在最后点评时指出。在庭审结束前, 应当公布判决书 (或裁决书) , 由于课时限制, 判决书 (或裁决书) 无需全部宣读, 仅选重点即可。

三、“法学案例教学模式”改革的效果及创新经验

笔者所设计的“法学案例教学模式”已进行了三年的教学实践, 收到了良好的施教效果。该课程所表现出的“真实性、互动性、主动性、职业性、技能性”的特点使其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 深受学生喜爱。

1.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激发。三年来, “法学案例教学模式”的运用充分证明了实践性教学的优良效果。通过案例进行的学习活动实际上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方式的过程, 或者说是有意义的问题求解过程。为了做好案例分析, 学生会主动查找相关的法律法规, 并寻求相应的制度原理, 这些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学生的专业知识理解能力得以提升, 创新能力得以开发和培养。通过实践技能的训练, 学生可以巩固理论知识, 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的表达能力得以明显提高。各类案件的审理需要参与各方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 在笔者设计的案例教学法中, 案例研讨方案培养了学生准确寻找案件争议焦点的能力, 技能训练方案使学生熟悉了各类纠纷解决机制中各类法律文书的写作特点。通过课堂讨论, 尤其是模拟法庭训练方案的实施, 学生的现场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得以明显提升。

经过三年的教学与创新, “法学案例教学模式”改革日渐成熟和完善, 这三年教学与创新的经验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实训的前提须有真实的案件素材, 假造以及虚构的案件无法实现教学的效果。注重实训案件的全貌再现, 还原一个真实的世界。通过案情介绍, 将涉案证据全面、完整地展示给学生, 使学生认识到实践中各类案件的复杂多样, 是本案例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特色。这样的实训方式可以训练学生寻找案件主要矛盾、辨别案件关键证据的能力。

2. 实训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法律综合运用能力, 弥补理论教学中部门法学科分置的缺憾。法律制度本是一个有机整体, 实践中, 某一行为可能会涉及不同性质的法律规范对其进行的多角度调整。就各类纠纷案件而言, 往往可能涉及民法学、经济法、行政法, 以及诉讼法、仲裁法等不同法律部门。学生必须学会融会贯通。

刑法学分则教学案例 篇5

01.工程师叛逃案

我国某核基地高级工程师杨某,在国外进修期间因贪图美色、金钱,接受境外间谍机构任务,回国后多次秘密非法侵入某核基地计算机信息系统窃取国家核技术秘密送往国外,后被我国家安全机关查获。

02.毒死耕牛收购出售

被告人李某,男,34岁。因涉嫌犯投毒罪,于2000年6月4日被逮捕。

1997年冬,被告人李某到宫某家买牛未果,遂产生用毒药毒死耕牛,再买死牛出售赚钱的念头。从1997年冬至2000年2月期间,购买鼠药甘氟钾盐50余瓶,采取白天踩点、夜间潜到养牛农户处,将鼠药洒在草料上,或者直接将鼠药灌入牛嘴内等手段,先后作案27次,毒死耕牛34头,后又收购死牛出售牟利。结果造成农户直接经济损失57300元,并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被毒死耕牛的农户有的放弃农耕;同时被告人将有毒的牛肉投放市场销售,使食用牛肉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腹泻、腹痛、头痛等中毒症状,严重地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03.学开车肇事案

刘甲,男,45岁,系张某雇佣运输矿石的卡车司机。刘乙,男,20岁,系刘甲之子,经常陪同刘甲随车运输矿石,一方面为刘甲做伴,另一方面根刘甲学开车。某日刘甲按张某的吩咐,驾驶张某一辆无牌照大卡车运输矿石。当晚刘甲卸完矿石后,在空车返家途中,为了让儿子练习开车,遂将该卡车交给刘乙驾驶。刘乙驾车行驶至一个三岔路口左转弯时,与直行的王某驾驶的两轮摩托车相撞。造成王某及乘车人徐某受伤,二人经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由于刘乙系无证驾驶,出事后当时即与刘甲合谋,由刘甲顶替刘乙承担交通事故责任。

04.生产销售假茅台酒案

个体工商户李某,自2009年6月起,在A市B镇租用废弃工业厂房,通过回收茅台酒瓶和包装盒等方法,用廉价购买的相同香型的非茅台酒进行灌制,假冒真茅台酒销售。

为了解决资金周转困难,李某向好友张某以年息25%的高额回报为诱饵,借款人民币20余万元。借款期1年,张某获得回报5万元。

李某将灌制出的假茅台酒后,全部委托个体运输户钱某运往A市城区,批发给杨某的烟酒专卖店销售。

为了防止被查,李某积极拉拢B镇工商所所长王某,为其通风报信,并承诺将销售收入的10%作为回报。于是王某一有风吹草动,就提前给李某通风报信,李某每次接到报信就停止生产,将厂房大门紧锁,全部员工逃之夭夭,只留一名保安看门。

今年8月,A市公安局接到举报,会同工商部门进行突查,李某仍已得到消息,厂房大门紧锁,只留一名保安陈某在看守大门。为了阻止摄像,陈某砸坏了随行记者的摄像机。警察敲开厂房大门后,发现大量茅台酒瓶和包装盒,以及大量桶装白酒。

经过公安机关的紧急追查,李某等相关涉案嫌疑人已陆续被抓获归案。经查自2009年6月以来,李某灌制销售假茅台酒非法获利200万元,王某获得回报20万元。

05.走私垃圾案

被告人倪立济,男,1963年2月2日生,汉族,初中文化,广东某炼胶厂业主; 被告人杨广平,男,1953年9月30日出生,汉族,大专文化,广州市某国际贸易公司股东兼法定代表人。

2000年7月,被告人倪立济计划从马未西亚进口一批已使用作废的乳胶手套,于是与杨广平协商,委托杨广平的公司,将已使用作废的乳胶手套作为废次级乳胶手套(也就是未使用过的次品)进口。

委托代理进口协议签订后,杨广平以广州市某国际贸易公司的名义,以一般贸易方式从深圳盐田港申报进口四个集装箱的已使用作废的乳胶手套。在货物入境检查时,海关人员怀疑这四个货柜的所谓废次级乳胶手套已被使用过,不符合合同的规定,因此,该四柜货物被暂扣。后经“复查”,该四柜货物终被放行。

倪立济将该货物运至广东某炼胶厂,准备将其融化,作为乳胶原料。但在该货物拆装过程中,发现其包装袋中有大量苍蝇等活体害虫,结果在两天之后引发工厂周围居民中的疟疾流行,因处理不及时,致使三人死亡。

经案发后查实,该四个集装箱内所载乳胶手套属“国家禁止进口的废品”,总重量为96.47吨。

海关检查人员违法放行,予以另案处理。

本案在提请审查起诉的过程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本案应按走私废物罪提请审查起诉;

倪立济、杨广平将已使用作废的乳胶手套作为废次级乳胶手套进口,这个属于逃避海关监管,将境外固体废物运输进境。在货物拆装过程中,引发工厂周围居民中的疟疾流行,致三人死亡,属于情节特别严重。倪立济、杨广平的行为符合我国《刑法》对走私废物罪的规定,因此应按走私废物罪提请审查起诉。

第二种意见认为,本案应按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提请审查起诉; 本案以走私废物罪提请起诉欠妥,理由是:

(一)倪立济、杨广平将已使用作废的乳胶手套运输进境,没有逃避海关监管,而是通过办理报关手续,接受了海关检查。

(二)第339条第3款明确规定,以原料利用为名,进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液态废物和气态废物的,依照本法第152第2款、第3款的规定定罪处罚。也就是说只有在进口的废物不能用作原料的情况下,才能构成走私废物罪。而本案中的犯罪对象乳胶手套是可以再回收利用的。因此,不应依照本法第152条第2款、第3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三)本案中,倪立济、杨广平将已使用作废的乳胶手套运输进境,虽然办理了报关手续,但未报请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许可,属于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用作原料,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因而构成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应按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提请审查起诉。

06.烧毁小金库财务资料案

张某,深圳某高级中学校长。2007—2010年期间,该高级中学为了增加收入,故意提高入学分数,以增加择校学位,收取各种名义的择校费、赞助费,合计金额500万元。为了不缴纳税款,张某指使学校会计陈某将该款存入小金库,不计入学校正规账本。在 这期间,张某为了巴结教育局长杨某,逢年过节,都用小金库的资金给杨某送红包,合计金额90余万元。2011年初,张某在收到税务局税务检查通知后,心里紧张,遂指使会计陈某将小金库财务资料烧毁。陈某不敢直接烧毁小金库财务资料,企图通过电线短路来制造意外火灾,不料失控,将整个财务室烧毁,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在火灾原因调查中,陈某如实招供全部事实。

07.甲投资公司吸收社会资金案

张某,甲投资公司董事长。自2005年起,甲投资公司陆续投资兴建度假村、养老院、生物制药等项目。在项目投资过程中,由于缺乏资金,甲投资公司以10%的提成比例作为报酬,发动公司全体员工,以承诺年20%的回报,在社会上广泛吸收投资资金。至2010年甲投资公司共从社会吸收资金1.5亿元人民币。由于项目投资回报低,随着所吸收的社会投资资金地增加,资金成本和承诺的回报支出也越来越难以承受。2010年年底,张某感觉公司投资的项目失败,根本无法偿还在社会上吸收的投资资金,于是携公司帐上剩余的900余万元潜逃。潜逃3个月后被抓捕归案。经查明甲投资公司所吸收资金,除张某转走的900余万外,一部分作为提成已被提取,一部分拆东墙补西墙作为投资回报支付给社会投资者,剩余全部投入到项目中。

08.戴某等人保险诈骗案

2005年3月至4月期间,被告人戴某为了在被告人杨某、高某某共同经营的汽车修理厂免费维修其妻的三菱跑车,遂与被告人杨某合谋欲故意撞车制造车损事故,骗取保险金。后在被告人高某某的提示下,被告人戴某在其妻不知情的情况下,用其妻的身份证至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办理了车辆的车损险等险种。被告人杨某将撞车之事交给本车间的修理工被告人顾某某办理。2005年4月29日凌晨,被告人顾某某驾驶该三菱跑车行驶时故意撞向路边水泥墩,造成车损事故,借此向保险公司索赔,骗得理赔金为人民币78600余元的银行现金支票1张。后被告人戴某与被告人杨某因车辆的维修质量及理赔金的分配等问题发生纠纷,戴不愿提供其妻的身份证,致使被告人杨某、高某某至银行取款未逞。

09.姜某等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

被告人姜启祥,原海门市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兼海门市供销大厦总经理。第一起:1995年8月,上诉人姜启祥指使供销大厦楼层负责人黄青荣请周奕忠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3份,虚开税额为人民币25895.94元。1996年9月至次年1月,黄青荣(未再请示姜启祥)又请周奕忠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14份,虚开税额为人民币121547.04元。第二起:1998年3月至1999年1月,供销大厦楼层经理周鹤松未经姜启祥同意请周奕忠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18份,虚开税额101676.46元。

另查明:海门市供销大厦(已于案发前被工商部门注销)系独立法人单位,其下属职工周鹤松、周奕忠、朱瑞田、黄青荣(均另处)等分别承包该大厦的各楼层,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并分别领有营业执照。

本案争议焦点在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部分姜启祥是否应对黄青荣、周鹤松未向其请示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承担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刑事责任。围绕这一焦点有三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姜启祥不仅自己直接请他人,还指使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 票,从而导致该大厦有关人员大量地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实际上其言行已上升为单位意志,不难看出被告人姜启祥对本单位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是持放任态度的。因此不管黄青荣、周鹤松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前是否向其请示,被告人姜启祥均应被认为具有间接故意,承担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二种意见认为被告人姜启祥与黄青荣、周鹤松不具有共同犯罪故意,其在主观上对黄青荣、周鹤松未经请示的犯罪行为至多存在疏忽大意的过失,而过失犯罪须有刑法特别规定方能构成,按刑法规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不存在过失犯罪,而且过失的罪过情形也不能构成共同犯罪。故被告人姜启祥对黄青荣、周鹤松未经请示的犯罪行为不应承担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三种意见认为这两笔事实情况不同,应区别对待。第一笔中被告人姜启祥曾于1995年8月指使黄青荣请周鹤松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此后黄青荣于1996年9月至1997年1月又请周鹤松虚开14份增值税专用发票虽未再向上诉人请示,但上诉人对此前的示意从未加以否定、纠正,明显持放任态度,所以不管黄青荣何时何地再为此行为,都在姜启祥的间接犯罪故意范围内,故其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第二笔周鹤松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从未向被告人姜启祥请示,姜不存在放任的间接故意因而不构成犯罪。

10.清洁工误伤追小偷者案

赵某是一名清洁工,每天清晨在大街小巷清扫垃圾。一日清晨,其正在某街一转角处清扫落叶,猛听得有人尖叫“杀人啦!”“救命!”,抬头一看,见一人尖叫着“杀人啦!”从自己面前飞奔而过,后面一男子手持一把尖刀紧紧追赶,情况十分紧急,赵某当即立断,当追赶者经过自己面前时,猛地将竹扫把挡在其面前。追赶的男子猝不及防被扫把绊倒,头撞街沿石阶致颅骨骨折而成重伤。被追者乘机逃脱。后查明,被追者为一小偷,当日在农贸市场趁卖猪肉的摊主不注意,将其钱包偷走,被摊主发现,小偷撒腿就跑,摊主随后便追,因事发突然,手中的割肉没放下。小偷见摊主紧追不舍就高叫“杀人啦!”,以引诱群众阻拦摊主以便自己逃脱。事件发生一周后,小偷刘某被当地公安机关抓获,赵某也被公安机关进行了传唤。

但此案在处理中有很多种意见,其中最主要的意见有三种:

一种意见认为赵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小偷刘某构成盗窃罪,又是故意伤害罪的教唆犯。

第二种意见认为赵某的行为是假想防卫,不构成犯罪,小偷的行为构成抢劫罪。第三种意见认为赵某的行为是正当防卫,不构成犯罪,小偷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和故意伤害罪。

11.非法戒毒致人死亡案

被告人:吕伟,男,37岁,山东省海洋县人,原系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医院检验科检验师,住南京市鸡鸣山左16号302室,2006年1月10日被逮捕。

被告人吕伟系玄武医院的检验师,无临床诊治资格,但他却以医生的名义,多次私下为他人戒毒。

2005年11月13日,吕伟经人介绍在张炳兰(女,25岁)家中为张进行药物戒毒,并收取戒毒费1000元。张服药后即进入昏睡状态,次日开始发烧。吕伟认为是一般的体热和戒毒者的正常反映,没有对张进行正规检查和及时治疗,只是打了退烧针后继续 给张服药。11月16日凌晨1时许,张炳兰在家中呼吸心跳骤停,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经法医鉴定,张炳兰在戒毒过程中,未能得到正规的医疗监护检查,由于服用三唑仑、氢丙嗪、氢氮平三种镇静药,致其处于睡眠状态,右肺感染未及时发现,继而发展成融合性支气管肺炎,导致心肺功能不全而衰竭死亡。

案发后,被告人吕伟的认罪态度较好,已赔偿被害人亲属的经济损失3万元。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对于被告人吕伟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何定性,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吕伟在为张炳兰戒毒的过程中给张服用三种镇静药的事实,不是造成张炳兰死亡的直接原因,张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戒毒过程中右肺感染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吕伟对此是无法预见的,其主观上没有犯罪的故意或过失,因而属于意外事件,不应追究吕伟的刑事责任。

第二种意见认为,被告人吕伟身为玄武医院检验科的检验师,在为他人戒毒过程中不负责任,疏忽大意,以致发生他人死亡的重大医疗事故,其行为构成玩忽职守罪。

第三种意见认为,被告人吕伟身为玄武医院检验科的检验师,在为他人戒毒过程中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构成医疗事故罪。

第四种意见认为,被告人吕伟的行为符合过失杀人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应定过失致人死亡罪。

第五种意见认为,被告人吕伟只是检验师,而不是医师,不具备行医资格,因而被告人吕伟的行为应该认定为非法行医罪。

12.非法占有错骑的摩托车案

张某借赵某的摩托车办事,办事前将车存放于车库,返回时,张某误将他人的摩托车骑走。当时,看车人没有查对车牌就放行,后张某去赵某处还车,发觉不是赵某的车,二人便决定去换车,行至途中,张赵二人共同商议,欲将错骑的车据为己有,于是将车藏匿,徒步到车棚,谎称存车时看车人就没有给车牌(错骑他人摩托车时,张某已经将车牌给了看车人),又将赵某的车骑走。

13.为追债扣押人质案

法学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研究 篇6

关键词:案例;案例教学;法学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083-02

一、法学课程案例教学模式初探

案例教学是教师将案例作为授课的参考题材,以案例事实作为获取知识的依据,通过师生互动探讨案例中的问题,强调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一种教学方式。我国法学课程的案例教学法最早源于美国的判例教学法,该教学法于1870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朗道尔首创,至20世纪初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和企业管理学等领域,其形式与内容日趋完善,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其基本做法大致分为三步:第一步,教师在课前安排布置案例的讨论;第二步,学生根据一定的判例索引摘录相关的判例的内容;第三步,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实践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可以适时、对症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阐释法学知识,例如课堂列举案例法、课堂讲评案例法、课堂讨论案例法、庭审旁听案例法、模拟法庭教学法、多媒体案例教学法、法律诊所教学法等,这些方法在法学案例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起着互为补充的作用。通过多种不同方式的案例教学,可以将法学知识的传播和法学素质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一改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实际生动的案例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使学生置身其中,清楚认识到这些概念、原理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以增进其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法学课程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法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层出不穷,案例教学的重要性早已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然而,目前法学课程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也不容忽视,使案例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1.案例的选择不适宜。作为教学所使用的案例,应当经过精心的选择和设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然而目前法学课程教学中对于案例的选择过于随意,且缺乏证明力。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教师主观方面的。案例的收集、整理、加工、更新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这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还需要有足够的财力支持。然而,在我国目前由于受到案例采集渠道、投入时间、精力、财力等的局限,使得获取案例的数量与质量大打折扣。此外,还有的教师在法学案例教学的远程中,往往忽视案例的典型性和适用性,一味追求案例的趣味性,使案例教学演变成为“故事会”,达不到教学目的。

2.案例教学的过程随意。有的教师在案例的采用上不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选用案例时,主观随意性突出,缺乏通盘考虑;还有的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与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事实上,由于教师总是处于传授者的地位,即使是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也显得过于主动,从介绍案情、提出问题到展开分析、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均由教师主导和把握,真正让学生讨论和思考的内容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感觉自己置身事外,由于没有真正投入到对案例的思考中去,当然也就无法有深刻的体会与收获。这些是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

三、法学课程案例教学模式运用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案例教学,只有在学生掌握扎实的法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案例教學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法学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司法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案例的收集。在案例的收集方面应当广开渠道,精心挑选目前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好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选择教学案例应当注意具有真实性、针对性和典型性。目前教师收集的案例的渠道主要是书本、媒体和网络等。事实上,我们通过司法机关调取已经结案的相关案卷材料,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梳理、筛选后采用,这样获得的案例由于其更贴近现实,因而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此外,案例的选择还应服从于教学目的的需要,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充分运用最能反映相关案件事实和法律规范之间关系的典型案例,从而使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相关法律知识尤其是重点难点的理解,并能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2.课中案例的运用。教师首先应当在课程设计上多下工夫。案例的选择和使用应当以引导学生深入发现和理解理论知识为目的。由于学生在初学时尚不具备运用理论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方式的运用应注意所选案例要紧扣理论问题,并且案例不宜过于复杂。例如在讲授共同犯罪理论时,可以通过一个案例设计不同情形,从而对应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的不同共犯人种类,通过理论讲授与案例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其次,在案例教学时,教师仍然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虽然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打下基础,但是教师的教学目标要明确,要适时而充分地发挥驾驭课堂的控制能力,充分当好“引导者”的角色。因为学生有限的知识可能更多来源于书本,只是印象性的、感性的,学生课堂讨论有时可能偏离主题或出现错误,如果听任学生的自主发挥,那么预想的效果就会达不到。这时就需要老师进行适时控制,适当点出学生的错误之处,这实际上也是教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思维。

在讨论和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辩证地剖析案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案例教学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学生逐步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例如,在介绍《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并讲解了刑事责任年龄的理论之后,举出一个案例让学生思考、讨论:某甲在14周岁生日当天晚上11点故意伤害他人致人重伤,其后凌晨1点又盗窃3500元现金,通过刑事责任年龄的相关法律规定和理论知识,判断某甲对于其所实施的这两个行为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课后案例的点评。在整个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和点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升华教学效果,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在学生讨论完案例之后,教师针对学生所提出的观点以及理由作出评论,对于正确的观点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这对于提高学生今后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大有裨益,有利于下一次案例教学的开展。通过点评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案例,掌握法学的基本原理,能够更熟练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司法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恒.对法学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

[2]易清.案例教学改革:法学专业课程质量提升的路径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

试论刑法学案例教学法的设计与组织 篇7

一、刑法案例的分类及其教学应用

一般来说, 刑法案例可以分为“普通案例”和“疑难案例”这两大类。前者的特点是其法律事实同刑法的规定之间基本吻合, 相对容易实施准确的量刑和判决;而后者, 其法律事实在证据的采集及其充分程度方面或者法律的适用方面, 存在着与现有法条的规定不尽符合之处, 从而增加了量刑以及判决的难度。无论是“普通案例”还是“疑难案例”, 均可作为刑法案例教学的素材,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启发学生去领悟刑法学的思维方法。然而, 根据自身的教学心得, 笔者认为这两种案例在具体应用方面也是存在差异的。由于“普通案例”与刑法的规定基本吻合, 故而以此类案例为素材展开的案例式刑法教学, 可以教师讲解为主, 学生讨论为辅。教师讲解, 主要是结合案例的法律事实讲解相关刑法法条对于该例的适用性, 并剖析其中所体现的法理;而学生的讨论, 其重点则在于该案例的判决体现了怎样的刑法学思维方法以及实践性的量刑原则。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有效地启发、引导学生的讨论, 调控讨论的方向与进程, 并根据学生对于该例及相关法条的认知状况作出精炼的点评和讲解。

至于“疑难案例”, 在教学中则可以学生讨论为主, 教师讲解为辅。由于“疑难案例”的法律事实与刑法法条的规定不尽符合, 故而具有不典型性。根据不同的法条抑或是对于同一法条的不同理解, 甚至是对于同刑法法条相关联的生活经验的不同理解, 都可能导致量刑差异较大的不同判决结果。因而, 这些“疑难案例”, 正是检验学生对于刑法学思维方法掌握及运用程度、锻炼学生刑法学思维及判断能力的“试金石”。故而, 教师应当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他们通过讨论乃至相互之间的提问、辩论, 来探寻司法实践中具体法律原则的适用以及刑法思维方式中各要素彼此之间的优先次序问题。比如:在“罪刑法定”原则的适用问题上所可能折射出的刑法分则与总则之间的关系及适用问题;在具体的刑法判决实践中“客观判断”与“主观判断”优先次序的衡量、协调、处理与把握等问题。在这里, 可以举出的教学案例很多, 例如, 近年来广泛发生的幼儿园教师虐童案件能否以虐待罪定刑?借助网络裸聊牟利的案件能否以“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定刑?由于此类案件都存在着法律适用问题, 在司法实践当中也就存在着是否遵守“罪刑法定”原则的问题。因而, 高校刑法学教师正可以利用此类案件来展开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首先, 教师可以讲述案例, 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刑法学知识展开各抒己见的讨论;教师根据讨论的结果掌握学生的认知状况, 并选取案例判决中的关键点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比如, 就虐童案件而言, 能否依虐待罪定刑的关键是不是在于施虐者与受虐者双方构成家庭成员关系而且施虐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就网络裸聊案件而言, 能否依“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定刑的关键是不是在于裸聊视频是否形成了文件并获得了相对广泛的传播?在司法实践中, 法官是应该在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 根据自己的主观理解, 利用法律来纠正、维护社会道德秩序还是应该尊重并恪守“罪刑法定”的原则, 以此来彰显“法治”的理念?教师可以就这些关键点启发学生去思考。不妨在思考后进行二次讨论乃至辩论, 以期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思辨习得刑法学的思维方法, 掌握实践性的量刑原则。

此外, 由于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这类“疑难案件”歧见较多, 故而教师在学生讨论之后所进行的总结性点评与讲解应当具有一定的包容性。然而, 对于其中比较显见的刑法学原则和思维方法, 要予以明确和强调。对于案例判决中有违刑法学原则及思维方法之处, 也要予以鲜明地指出, 以便树立正确的思维导向。

二、案例教学法的组织模式

一般来说, 刑法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可以有如下几种组织模式:a教师预先布置相关知识的预习作业, 课上精讲刑法学知识点, 而后导入典型案例, 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行点评、讲解和总结;b教师选择若干 (如三个) 典型的普通案例或疑难案例,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别 (如三组) 展开讨论。而后由每一组推选出一位学生代表阐述本组讨论观点。之后由其他组别学生进行提问、辩论。最后, 教师分别对每一组的每一个案例进行总结和点评;c在教师展示案例教学基本形式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自选案例、自评案例、乃至作为组织者展开自选案例的讨论与试讲、试评。d教师选择典型普通案例、疑难案例导入教学, 并引导学生组建模拟审判庭, 分别任法官和律师, 进行模拟式的辩护、量刑与判决;e教师预先联系法院, 待有刑事案件开庭审判时带领学生旁听审判。并在之后的课堂上以旁听的案例为素材展开案例式教学。

对于以上这几种组织方法, 在实际的刑法案例式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运用。按照“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的教学指导思想, 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选择适宜的案例教学组织方式,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从而更为有效地实现案例教学的功用和价值。

三、根据案例教学法的要求对刑法教学进行配套改革

为了在更大程度上发挥案例教学的功用, 笔者认为, 我们还应对刑法教学进行一定程度的配套改革。目前来看, 改革的焦点集中于教学评价方面:首先, 我们需要建立并完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体制。在日常的案例式教学中, 根据每个学生在情感态度及学习策略等方面的表现, 切实地做好“档案”式的形成性评价记录, 并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总分。这样一来, 我们既拓展了对于学生学业的评价方式, 又凸显了案例式教学的地位;其次, 对于以考试为代表的终结性评价, 也应将一定的分值留给案例分析型题目。由于案例分析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教师应在尊重判例、集思广益、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给出具有包容性的参考答案, 以便在最大程度上消减主观因素的干扰, 增强案例分析型试题的客观性。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案例式教学法组织模式灵活多样, 能够多角度、多层面地提升学生对于刑法学知识点及法理的认知程度, 对于高等院校的刑法教学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因而, 在具体的刑法教学中, 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 灵活地选择不同类型的刑法学司法实践案例、选择不同特点的组织方式来展开案例式教学, 并根据案例教学的特点, 适当地改革刑法教学的评价机制, 就有望使高等院校的刑法案例式教学获得更深入的长足发展, 将刑法教学的效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摘要:近年来, 案例式教学日益成为高等院校刑法教学的一种重要组织方式, 而且它也代表了刑法教学的发展趋向。故而, 笔者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 来谈一下刑法案例式教学的设计与组织问题。

关键词:刑法,案例式教学,设计,组织

参考文献

[1]杨静.案例教学在刑法教学中的运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 (1) .

法学教学与案例教学 篇8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法学案例教学,改进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无孔不入, 面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刻影响,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也与时俱进, 迎头赶上, 出现了不少创新性的教学教法。教学方法的创新是近年来教育界最为关注问题之一, 其中法学案例教学法是最为引人瞩目的一种教学方法。法学案例教学是诸种新的教学方法中最为基本、运用亦最多的教学方法。法学案例教学法中又有各种不同的具体做法, 如模拟教学法、第二课堂教学法、社会调查法、学生参与备课法等。纵观这些法学案例教学法, 无不与现代教育技术密切联系, 且大量地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技术。

然而, 在法学案例教学过程中, 不同的课程, 不同的老师, 不同的教学层次, 不同的教育对象, 都因课程的性质、老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的程度、教学层次的局限性以及教学对象的具体状况等, 导致现代教育技术在具体法学案例教学中的运用中出现参差不齐。有的过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过分地关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外在形式, 而忽视了应的教学内容;有的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只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中一些初步技巧, 并没有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实质需要, 总体上还是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 等等。

出现上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学者没有根本理解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只把现代教育技术当做一种表面的装饰, 也没有深刻把握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真正作用, 更没有从实质上处理好现代教育技术与法学案例教学目的的关系。为此, 本文在深入分析上述原因的基础上, 论证现代教育技术与法学案例教学法的实在关系, 最后提出法学案例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要求, 并据此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索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之下, 法学案例教学法的改进途径。

二、法学案例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

要真正有效地将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法学案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还依赖于教学者们深刻领会与理解现代教育技术之于法学案例教学的意义, 正确处理现代教育技术与法学案例教学方法的关系。

首先, 法学案例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 而现代教育技术只是辅助法学案例教学方法的一种措施和技巧, 或为一种工具。法学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指导下, 法学案例教学的理念, 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 采用典型案例, 将学生带入真实或虚拟的场景, 并担任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相应角色,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法学案例教学所选用的案例必须是与具体的课程内容相适应、相一致的, 应该说法学案例教学是与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的, 相对于现代教育技术而言, 法学案例教学是内容, 而现代教育技术只是一种手段, 一种技巧, 一种工具, 为外在的一种形式而已。

其次,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目的是提高法学案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法学案例教学已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它要求教师能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运用信息技术与其已经掌握的传统教学工具进行充分地融合, 用以唤醒学生学习求知的欲望,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是为了运用而运用, 而是为了提高法学案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达到培育并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最终目的。

最后, 法学案例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是适应现代师生关系变化的需要, 以利提供更多有效信息与案例。同传统的以认知为基础的课程教学法相比, 现代大学教学在师生关系上有了巨大的变化。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角色, 不再仅仅以知识传授为目的, 教师也不再因为其优先掌握相关课程知识而成为课堂的核心, 而且现代教育的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往往不再是教师的“教”, 更多关注的是教师教授的内容和宣讲的方式。这样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的背景之下,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由此, 现代的教学中, 师生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尤其是在法学案例教学中, 教师的主要工作不仅仅是熟悉课程内容, 而是要有问题意识, 首先要设计“问题”, 带着问题, 利用案例, 提供信息, 步步引导, 激发学生自主地思考, 经过思考后能有意识地对所学内容进行设计, 并提出最后总结与报告, 所有这些工作都由学生自主性地独立完成。因此,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 不再是课堂的控制者, 更不是课堂的操纵者, 应该是学生自主积极学习的指导者、引领者和促进者。这样, 教师更多的工作是为学生提供并展示详细的案例学习信息, 而这些案例学习信息的提供与展示都不能离开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

三、法学案例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具体运用与改进

基于上述法学案例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分析,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并深刻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只是辅助法学案例教学的一种措施, 一种技巧, 一种工具, 而法学案例教学必须是与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形成一体的一种教学方法, 两者中, 法学案例教学是本, 现代教育技术是末, 切不可将两者关系本末倒置。在此基础上,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法学案例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具体运用与改进。

(一)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法学案例教学的阶段性改进

法学案例教学模式下, 应根据其所处的不同教学阶段, 有分别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 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 又是教育的主体, 法学案例教学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法学案例教学的不同阶段, 以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具体而言, 学生的心智发展程度是不相同的, 这就决定了不同学生的对知识、信息、案例的认识水平是不同的, 那么法学案例教学就应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 教师应在不同阶段选用不同的法学案例教学方法, 不同的法学案例教学方法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自然教师也应该根据法学案例教学阶段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大学一、二年级学生, 因为他们刚刚离开自己的家庭, 进入新的城市, 由中学进入大学, 为此教师就应该选择适用探索性的法学案例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逐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敢于面对新的学习环境中所带来新问题, 注重在法学案例教学中采用启发与交流式的传授方法, 使用一些学生熟悉的再现与归纳性总结等教学方法, 这时就需要选择一些生动、活泼、多样的现代教育技术, 以利这些低年级的学生能乐意接受, 不至太复杂。那么对于大学高年级阶段, 教师就要选择研究性法学案例教学方法。研究性法学案例教学方法除了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并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及其学术发展动态之外, 还能尽可能拆除各学科间的教育壁垒, 为学生的自由、自主学习与发展提供条件与环境, 侧重采用觅食式发现法、分组讨论法、综合性与设计性实践、联想与演绎推理等教学方法譹) , 此阶段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主要以突出其逻辑性、思考性的、复杂性内容为主, 并且应该注重一些前沿性的教育技术的使用, 以激发这些高年级学生不断求知的欲望, 为其自主探索性地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启发式法学案例教学方法的改进

启发式法学案例教学方法需要学生根据所授内容自己提出问题, 进行自主思考并明白回答。在此法学案例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适当地给予启发, 以增加学生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机会, 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这样, 教师就应当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运用视频、图像、声音、动画等来设计并丰富课堂法学案例教学内容。这些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能有效地缩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开发非智力因素。这就不同于传统教学中, 教师只要求学生从感知课程内容到理解课程实质, 再进行知识巩固, 最后到知识的运用这样简单的过程。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改善法学案例教学的课堂环境, 融洽课堂教学的氛围, 并把上述传统的教学环节融合为一体, 以其形象直观、有声有色的特有优势, 缩短了时空距离, 把远方的东西呈现在学生眼前, 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 把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 促进了学生多种感官直接参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教学过程, 从而缩短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在这个法学案例教学过程中能有机地将法学案例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起来, 一方面, 一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 忽略学生作为教育主体角色地位的缺陷,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其思维能力, 最终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 能扭转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家长式角色的局面, 教师作为引领者或者合作者, 启发学生主动有效地利用学习资料自主学习。

(三)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情景式法学案例教学方法的改进

情景式法学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凭借现代教育多媒体技术事先设计并模拟某种实际的与课程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景, 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由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他们既讲又问, 既发现问题又分析问题, 既独立又合作, 既相互质疑又相互支持, 最后得出问题解决之道。情景式法学案例教学过程必须要与现代教育技术密切结合, 选择适宜的技术支持, 让学生融入现代教育技术之中。这样, 不但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而且还让学生探索问题的解决途径;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不但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而且还加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不但活跃了学习气氛, 而且还融洽了师生关系。同时, 通过情景式法学案例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还能让学生增强了对现代教育媒体技术的认识, 使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经常性工具。这样就改变了传统教学中, 教学媒体只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传授知识的工具。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情景式法学案例教学过程中, 能促进法学案例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丰富教学方法, 以其生动、形象的表现力, 帮助学生充分感知课程内容, 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情景式法学案例教学方法能有效转变教材单一的局面, 使新型的音像教材不断丰富。譺) 在情景式法学案例教学中, 可供选择运用的现代教育技术很多, 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视、光盘、计算机软件等, 并辅之以文字、图形、动画、影像和声音多媒体的方式显示法学案例教学的相关信息, 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扩展学生的视野。

(四)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能力培养式法学案例教学方法的改进

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能力培养式法学案例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安全教学方法, 让课堂教学多角度、多方位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所特有的功能和优势, 从而多角度、多方位地从外部刺激学生, 并丰富学生自主积极学习的工具与资源,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体教学过程, 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教育主体角色的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教学所应追求的目标,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 都是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 教师事先安排好一切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学生只是教师的依附者, 简单的服从者。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能力培养式法学案例教学方法的改进就是使现代教育技术与法学案例教学之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统一完整体, 努力创造符合教书育人根本目标的教学环境, 不忘记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 更是教育的主体, 教师与学生是一个互动、合作的关系。

在能力培养式法学案例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能够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让课程内容所涉及的各种案例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都能全面参加到法学案例教学的活动中来譻) , 并能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 为深刻的理性认识作好铺垫。这样, 易于维护好学生求知的欲望与学习的兴趣, 也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在有限的时间内, 大幅度地增加学生的实践量, 有力地促进知识的巩固和训练,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获知能力譼) 。

四、结语

身处信息化时代, 大数据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 为各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法学案例教学法是近些年来教育界较为关注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一教学方法能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 真正重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作用发挥, 培养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具有创新性的人才。现代教育技术在法学案例教学中的有效、正确、充分的运用, 将不断地促进法学案例教学方法的改进, 利于深入探索更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法学案例教学方法。

注释

11) 王庸.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比较研究[EB/OL].http://det.tjfsu.edu.cn/edu_stu.htm, 2016-1-8。

22) 王珏.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教育[J].中国基础教育网, 2000 (2) 。

33) 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 2006 (2) :68。

关于高校法学教学实施案例教学探讨 篇9

一、案例教学法在法学课程中的实施必要性和意义

从必要性来看, 当前高校法学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如教材内容更新速度慢, 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以及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等, 严重影响了高校法学教学的效率。因此, 创新教学方法, 使用案例教学进行高校法学教学很有必要[1]。此外,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和实施对于促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高校法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加强对案例教学法的研究, 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案例教学法在法学课程中的实施策略

1、选择适当的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中心, 教师首先要找到适当的案例, 才能够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应用。案例的选择需要教师把握一定的原则:首先, 选择的案例应该尽量保证其真实性, 以便给学生带来更多真实的感受, 也有助于检验学生的真实水平[2]。如, 在民法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就本市近期发生的重大民事案件进行案例分析, 这样可以方便学生在案件分析之后对比公安部门专业人员对案件的分析, 有助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案例分析时出现的问题, 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其次, 案例应该要选择较为典型的。教师能够找到的案例必然是多种多样的, 但是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中全部进行讲解, 因此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 以便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例如, 在行政法中, 教师可以将案例设置为外企设立过程中出现的行政法, 这一问题比较典型, 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行政法的理解[3];最后, 案例的选择要注意保持难度适中, 让学生既感觉有一定挑战, 又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例如, 教师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时, 先让学生解决简单的问题, 然后加大难度:“如果你是有关部门, 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进行解决或者调整?”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起来, 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给学生必要的准备时间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要求教师能够提前将自己准备好的案例分析题目布置给学生, 这样学生就可以提前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数据, 以便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进行案例的分析。这种教学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还能够让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复习学过的知识, 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4]。当然, 为了保证学生的准备效果以及学生的独立思考成果, 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整理的资料和结果进行上台演示,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 也可以实现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推动学生的更好发展。

3、重视课堂讨论和总结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我展示之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相互的讨论和分析, 这一环节是案例教学中的核心环节,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讨论过程中, 学生首先要清晰的阐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产生这种见解的依据, 然后其他学生如果对此有异议或者疑义, 则可以对该学生进行提问。发表自己观点的学生在回答其他学生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看到自己观点中的不足, 也能够从其他学生给出的意见和建议中找到新的看问题的思路, 因此有助于形成学生相互之间的思维碰撞, 增强学生对法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4、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 但是却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其主导性作用, 以便推动教学的发展[5]。例如,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创设合理的情境, 活跃课堂氛围, 让学生有话要说、有话敢说。又如, 学生应该什么时候进行独立思考、什么时候进行分组讨论, 也需要由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来决定。此外, 在学生进行自我表达不够准确时, 教师也要发挥其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回归到中心内容, 鼓励学生更加清晰地进行自我表达。只有这样, 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才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案例教学在高校法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实现法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促进学生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因此要求法学教师能够加强对案例教学法的重视, 坚持要以学生和案例为中心, 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促进学生理论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曾辉.浅议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法学教学中的适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03:103-105.

[2]刘燕.法学教学方法的问题与完善途径——以案例教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 2013, 07:62-64.

[3]艾展刚.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校法学教学中的运用[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 01:25-29.

[4]易清.案例教学改革:法学专业课程质量提升的路径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 06:149-151.

谈法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 篇10

一、对法学案例教学法的基础认知

1.案例教学法的由来

案例教学法的历史源远流长, 据说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时代。一般认为, 法学领域近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法1870年诞生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 该院院长兰德尔 (Landel1) 编著的《合同法案例》据说是世界上第一本案例教学法的教科书。为此, 这种方法又称哈佛教学法, 它是通过研究判例而学习法律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培养学生的陈述、分析和对事实综合比较能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它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现在案例教学法也被广泛应用在工商管理和其他专业领域的教学活动中, 但以法学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发展最为完善。它们的根本目的主要不是以案例的形式来论证所要说明的理论知识, 而是通过案例的研究和讨论来锻炼被授课者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2.法学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笔者认为, 从我国当前的法学教育, 法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法律职业人才, 他们既要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和理论, 更要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法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 要达到以下目的:第一, 要使学生掌握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第二, 要能把所学的法律知识运用到法律实践活动;第三, 要具备基本的法治理念。基于以上理由, 笔者认为, 法学案例教学是指在法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 通过案例分析,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法学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并通过案例的讨论和综合,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增强学生法治观念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法学案例教学法的主要功能

1.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法注重培养能力, 能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此外, 在案例教学活动中, 教学者还可以将课堂讨论和辩论向课外延伸, 给学生安排案例研究性论文或者模拟性的答辩状、代理词等。经常性的写作训练对提高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是有益的。

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真实性、新颖性是法学案例的基本特征, 部分刑事类案例甚至还有相当的惊险性。实践表明, 在案例教学中, 只要教学者展示的案例不是十分的空洞、无味, 学生都会喜闻乐见。如果在案例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改革, 其激发兴趣的功能还可以被加强。

3.有利于将法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案例教学的方法更注重对学生“授之以渔”。在教学中, 强调学生把所学法学知识与法学案例相融合的过程, 具有传统法学教育方法所不具有的优越性。

4.有利于教师的提高和进步

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广博的知识, 开放的思维, 敏锐的观察力和协调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师生的互动, 可发现一些教师没有想到或想的不完全的问题, 重新再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 促进和改善教学。

三、法学案例教学法中的误区辨析

现行案例教学法基本上是一种变相的讲授式教学法, 教师往往处于绝对主导的地位。而且, 这种案例教学法中所引用的案例一般都是虚构的, 根本无法引起学生学习和主动参与的兴趣。案例讨论法在运用中, 教师一般会选用真实案例, 而且方法本身也是学生乐于接受和富有启发的。但在具体教学时, 由于分析讨论的内容大多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 案例讨论到最后往往变成了学生聆听教师的精彩分析。这样的案例讨论, 学生学到的, 往往只是该案例个案的解决方法, 谈不上触类旁通。

四、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路径探析

1.调整教学习惯

那种消极被动的“教师讲, 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应该向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调整。这种授课模式, 使得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泼。从形式上更有利于学生的课堂学习。为此, 教师授课前应该指定若干范围, 简略叙说大致内容, 使学生熟悉该部分法规范的大致内容及相关背景资料, 激发其主动预习的动机;学生应该在课前预习, 亲自撰写模拟案例摘要, 以备课堂上做出报告并参与讨论。

2.精心选择案例

首先设计案例中的问题重在启发。设计的问题不能太直接, 通常是显而不露、引而不发, 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法律案例中蕴涵的问题并不在多, 而在于能否启发思考, 能否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维空间。二是案例要符合现实情况。无论什么案例都应该是符合社会现实的, 案情是具体、清晰、明了的。三是要有时代性。尽可能选择司法实践中的最新案例, 或者是央视报道的一些典型案例进行讨论, 了解法治动态。四是结合学生实际。

3.积极组织讨论

分析讨论阶段是案例教学的重要阶段。学生可自由评价学者的观点, 或者提出自己颇有创意的观点。教师与其他学生都可以予以评价、质疑、或反驳。在整个分析讨论阶段, 教师只是引导者, 学生是讨论的主体。在操作过程中, 教师注意做到循循善诱, 渐次启发, 切中要害。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讨论, 让学生感到课堂教学充斥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思想与实际的交流。打破以往沉默的刑法学教学课堂, 并培养学生像法律人那样思考的职业习惯。

4.模拟法庭案例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 由学生扮演某一角色, 全面介入模拟诉讼活动中, 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和理解程序法和实体法的法律规定, 从而提高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但是这种教学活动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 场地布置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庭设置的要求, 并取得司法部门的支持, 参与庭审的学生应统一着装, 体现正式、庄重的气氛。第二, 角色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先天条件, 例如, 有的学生形象气质适合做法官、检察官, 有的学生口才很好, 适合做辩护律师。角色确定以后, 教师要布置任务, 学生要分头准备。

五、结语

总之, 对于案例教学法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我们必须根据法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我国的国情, 应始终坚持学生才是案例教学的主体, 不必给学生过多提示,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梅霞.法学案例教学研究 (S1)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 (10) :9-10.

[2]赵晓光.论法学案例教学的几个基本原则[J].法制与经济, 2008, (4) :55-56.

[3]李龙.我国法学教育急需解决的若干问题[J].中国等高教育, 2002, (7) :14-15.

上一篇:抗旱救灾下一篇:多重耐药大肠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