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农药

2024-07-18

常用农药(精选九篇)

常用农药 篇1

有机氯农药中毒性大的DDT及六六六虽已于1983年经国务院决定停止生产,但氯丹、七氯、毒杀芬以及艾氏剂、狄氏剂等有机氯农药仍在应用。各地仍有家畜发生有机氯中毒的事,故不能放松警惕。有机氯农药多不溶或难溶于水,而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中,在酸性条件下稳定,碱性条件下则易脱氯分解。

1.1病因由家畜接触、采(误)食这类农药喷洒或拌种的作物,或驱除体外寄生虫而发生中毒。主要侵害动物的神经系统和实质器官,对肝脏有较大的损害,它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未损伤的皮肤进入机体,且大多数可以从乳汁排出,故对哺乳仔畜亦可产生毒害作用。这类农药有较强的蓄积作用,长期接触,可引起慢性中毒。

1.2临床症状(1)急性中毒:多于接触毒物后1d左右突然起病,主要表现神经症状,动物兴奋不安,易惊恐,轻微刺激亦反应强烈,知觉过敏,肌肉震颤或痉挛性收缩,常先从头颈而后扩展到全身,四肢强拘,共济失调,步态不稳,卧地不起,视力减退,流涎,吞咽困难,腹泻。病情进一步发展则狂躁不安,横冲直闯,呼吸促迫,鼻孔开张。猪则惊叫、呕吐等。(2)慢性中毒:起病缓慢,产乳量下降,逐渐消瘦,口腔粘膜有烂斑。知觉过敏,肌肉震颤等常不明显。一旦转为急性,则病情突然恶化,数日内死亡。家禽中毒主要为腿麻痹,卧地不起,重者头垂向一侧,闭眼不食,呼吸急促,流涎,下痢,有时兴奋,不断鸣叫。

1.3病理剖检特点胃肠道炎症变化明显,淋巴结、脾、肾肿大,出血、质脆,肝肿大、肝小叶中央区坏死,胆囊肿大2~3倍,胆汁浓稠。皮肤青紫、脱毛,甚至溃烂。

1.4防治发现中毒后,立即用生理盐水,或2%~3%碳酸氢钠液,或0.3%石灰水洗胃,然后灌服盐类泻剂加活性炭缓泻,并静脉注射葡萄糖和VC。禁用油类泻剂和副肾素。兴奋和痉挛时用镇静剂,如2.5%盐酸氯丙嗪液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内服。慢性中毒,为促进残毒排除,防止变急性,可选用苯巴比妥钠5g(奶牛),活性炭500~1000g,加水灌服,1次/d,连用2周,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2磷化锌中毒

磷化锌是常用的杀鼠药之一,纯品为暗灰色带光泽的结晶,有剧毒,具强烈的大蒜臭味,不溶于水和醇,易溶于有机溶剂和酚类,微溶于油及碱中。杀鼠时用2.5%~5%的比例,同食物配制成毒饵使用。

2.1病因多因误食灭鼠毒饵或被磷化锌沾污的饲料而中毒。自然中毒的以家禽常见,猪次之。犬、猫常因误吃了毒死的鼠尸而造成中毒。

2.2临床症状初期食欲减损或不食,继而发生呕吐,腹痛。其吐出物有大蒜味,在暗处呈磷光。同时有腹泻,粪中混有血液,在暗处也发磷光。病畜迅速衰弱,脉搏减少而节律失常,粘膜黄染。尿色带黄,并出现蛋白尿、红细胞和管型,粪便带灰色,末期陷于昏迷。患禽表现流涎,口腔内有大蒜臭味,腹泻,冠及髯呈暗蓝色,呼吸困难,痉挛,有时出现特异性飞跃运动。家畜的病程约2~3d,家禽通常为1d,如能耐过,其恢复期需1周左右。

2.3防治无特效解毒法。如能早期发现,灌服0.2%~0.5%硫酸铜溶液,使其催吐的同时,与磷化锌形成不溶性的磷化铜,从而阻滞吸收而降低毒性。与此同时,可静脉注射25%葡萄糖液和氯化钙溶液。预防上应随时注意对磷化锌毒物、毒饵的保管和放置,防止沾污饲料,防止畜禽误食,对毒死的鼠尸,也应妥善处理,以免犬、猫误食。

3杀鼠灵中毒

杀鼠灵又名华法令、双香豆素,是一种强力抗血凝药物,广泛用作杀鼠剂,我国使用的商品名为敌鼠钠或称灭鼠灵。中毒主要发生于散放的猪、禽及犬、猫等动物。

3.1病因主要为对敌鼠钠保管放置不当而被畜禽误食。犬、猫还可因食被毒死的鼠尸而中毒。猪中毒致死量为5~50mg/kg·bw,犬为20~50mg/kg·bw。其作用原理为毒物通过血流进入肝脏后,破坏肝凝血酶合成,从而导致凝血时间延长。并能使毛细血管壁脆性增加和通透性增强,结果使中毒动物发生严重出血而死。

3.2临床症状急性中毒,无前驱症状便因内出血而突然死亡。亚急性中毒时,可视粘膜苍白,呼吸困难,口腔、舌、鼻腔粘膜及皮肤等出血,便血。病畜衰弱,喜卧,四肢关节突出部皮下出血。心律失常,全身痉挛、抽搐、麻痹,直至死亡。若病程较长时,则可出现黄疸症状。

3.3病理剖检特点以严重出血为特点,常见胸膜、心内外膜、胃肠及腹膜、脑膜、纵隔、皮下组织等大量出血,形成血肿。肝小叶中心坏死。

果树常用农药及防治对象 篇2

一、杀螨剂

1、哒螨灵(哒螨酮、扫螨净、速螨酮、牵牛星、杀螨灵等商品名)。属哒嗪酮类杀虫杀螨剂。对人畜中等毒性。具触杀作用,无内吸传导作用,速效性好,对卵、若螨和成螨都有效果。适用于果树及其他作物的叶螨、锈螨的防治。

2、三唑锡(倍乐霸、螨无踪、三唑环锡等商品名)。属有机锡杀螨剂。中等毒性。稳定性好,持效期长,具触杀作用,无内吸传导作用。对冬卵无效。可与大多数有机磷杀虫剂混用,但不能与石硫合剂、波尔多液混用。适用于叶螨、锈螨的防治。系感温性农药,温度较高时使用效果好。安全间隔期为21天。

3、炔螨特(克螨特、灭螨净、果满园、丙炔螨特等商品名)。属有机硫类杀螨剂。对人畜低毒,有刺激性,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无内吸和渗透传导作用。该药在20℃以下随气温下降而药效递降。如使用浓度过高时,幼嫩叶片和幼果表面易产生油斑和叶片卷曲等症状。可防治果树等多种作物的叶螨、锈螨。不可与碱性农药混用,采前30天停用。

4、四螨嗪(螨死净、阿波罗等商品名)。属有机氮杂环类杀螨剂。对人畜低毒,对螨卵毒杀效果好,对幼、若螨也有一定活性,对成螨无效,但成螨接触药液后,可导致产卵量下降,大多卵不能孵化,即使孵化出的幼螨也很快死亡。该药药效发挥较慢,一般药后7~10天才见效,持效期较长。它与尼索朗有交互抗性,一年使用1~2次为宜,用药前要充分摇匀。可防治叶螨、锈螨,与速效农药混用提高防效。

5、螺螨酯(商品名螨危)。属低毒、高效、广谱、长效的杀螨剂。具抑制害螨体内脂肪合成,非内吸性杀螨剂,主要通过触杀和胃毒作用,杀死卵、幼螨和雌成螨。与常规杀螨剂无交互抗性。可防治叶螨。安全间隔期4天。

6、噻螨酮(尼索朗、除螨威等商品名)。属低毒的噻唑酮类杀螨剂。其渗透性较好,无内吸作用,具有较强的杀卵、杀幼螨及若螨作用,对接触到药液的雌成螨所产生的卵仍有杀卵力。与螨死净有交互抗性。速效性差,一般施药后7天左右才能发挥防效,对锈螨和瘿螨效果差。可与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多种农药混用。适用于柑桔、葡萄、桃、李等多种作物的叶螨。

7、苯丁锡(托尔克、克螨锡、螨完锡等商品名)。属低毒有机锡类杀螨剂。对害螨以触杀为主,药效作用缓慢,药后3天开始增强,到第14天到达药效高峰,持效期长,对卵杀伤力不大。当温度在22℃以上时药效提高,15℃以下药效差。适用于柑桔、梨、李、葡萄等多种作物的害螨防治。收获前14天停用。

二、杀虫剂

1、阿维菌素(爱福丁、虫螨光、虫螨杀星等商品名)。为经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抗生素杀虫剂。具有强烈的触杀和胃毒作用,兼具熏蒸作用,能刺激昆虫神经肌肉系统释放r-氨基丁酸,从而抑制昆虫的神经传导产生抑制作用。对作物叶片的渗透力强,可杀死表皮下的害虫。适用于柑桔、梨、杨梅等作物的螨类、蚜虫、潜叶蛾、木虱等害虫。收获前20天停用。

2、吡虫啉(一遍净、大丰收、艾美乐、康复多、必喜等商品名)。属硝基胍类杀虫剂。低毒,具急性触杀和胃毒作用,其杀虫机制不同于其他杀虫剂,主要作用于昆虫的神经系统,干扰神经脉冲的传递。为高效、低毒、广谱、内吸性杀虫剂。适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飞虱、木虱、粉虱、介壳虫等害虫。

3、噻嗪酮(扑虱灵、优乐得、壳虱等商品名)。属低毒的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对害虫有触杀、胃毒作用,抑制昆虫几丁质的生物合成和干扰新陈代谢,而使害虫死亡,但不能杀死成虫。适用于果树粉虱、介壳虫、叶蝉等害虫及部分螨类。若与有机磷农药混用,能提高防治效果。收获前4天停用。在果园间作白菜、萝卜的慎用,防止叶片白化等症状。

4、杀扑磷(速扑杀、果满园、速蚧克、融蚧等商品名)。属高毒广谱有机磷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渗透作用。能渗入植物组织内,可有效防治刺吸式

和咀嚼式口器害虫,尤其对介壳虫有良好效果。适用于防治果树介壳虫、柑桔凤蝶、卷叶蛾、尺蠖、绿天牛和粉虱等多种害虫。可与多种杀螨剂农药混用,加入矿油乳剂,能提高防效。但不可与碱性农药混用。

5、矿物油(绿颖)。属烷类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安全性好,效果优良区别于机油乳油,俗称夏油。在作物整个生长季节均能使用。喷在虫体上形成油膜,通过毛细管作用进入卵的气孔及幼虫、蛹、成虫的气门和气管,窒息昆虫和害螨而憋死它们,对天敌影响极微。它也能破坏病菌细胞壁,具有杀菌作用,并与化学农药混用,提高杀虫、杀卵效果。适用于柑桔、梨、杨梅等果树害螨、介壳虫、木虱、粉虱及鳞翅目害虫。不可与含硫的杀虫杀菌剂混用。

6、机油乳油(绿库、绿豪、桔美等商品名)。该类物质用于病虫防治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一直都在作物休眠期使用,以防治越冬害虫,俗称休眠油或冬油,作用方式与矿物油类似,但安全性远不及矿物喷淋油。

7、毒死蜱(乐斯本、杀死虫等商品名)。属有机磷农药,中等毒性,具有胃毒、触杀和熏蒸作用。在土壤中持效期较长,可防治地下害虫,杀虫谱广,适用于防治果树作物的介壳虫(1、2龄幼蚧)、梨大小食心虫、桃食心虫、黑刺粉虱、蚜虫、潜叶蛾、凤蝶、卷叶虫等鳞翅目、同翅目和蜱螨目的各种害虫、害螨。对地老虎、梨象甲等地下害虫(出土期)也有效。果实采收前一个月停用。

8、联苯菊酯(天王星等多种商品名)。对人畜中毒,是一种高效杀虫、杀螨剂,具有很强的触杀和胃毒作用,击倒作用强。可防治多种作物害虫。适用于尺蠖、粉虱、螨类、象甲、潜叶蛾等多种害虫,对白蚁也有特效。

三、杀菌剂

1、铜制剂(波尔多液、硫酸铜、络氨铜、可杀得、禾益万克等)。是最早使用的保护性杀菌剂之一,有良好的悬浮性和粘着性,呈碱性反应。该类杀菌剂,对作物较安全,易受水分、二氧化碳等影响而释放出铜离子,发挥其杀菌作用。能防治果树和多种作物病害。

2、硫制剂(石硫合剂、硫悬浮剂、胶体硫等)。是用硫磺粉与生石灰、水熬制而成的液体(或结晶体)。喷在植物上,在空气、水分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多硫化钙逐渐被分解出极细小的原素硫,沉积于叶面上,并以蒸气的形态渗透到菌体细胞组织内,使菌体的正常氧化—还原作用受到干扰,而起到杀菌作用。硫与氢结合生成硫化氢而杀死病菌和害虫。能防治多种果树的害螨和介壳虫,也可防治多种病害。适宜冬季休眠期和早春使用。

3、代森锰锌(大生M-

45、山德生等)。是有机硫杀菌剂,低毒、广谱,药效稳定,持效期长,有一定的肥效作用。是一种保护剂,无抗药性。可适用于多种果树的多种病害。不能与碱性农药或含铜农药混用。

4、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安美克、红日等)。是内吸性的广谱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作用。主要向顶部传导,内吸作用比多菌灵强。能防治多种果树的多种真菌病害,其水悬剂喷于植物表面和进入植物体内后,会转化为多菌灵。还具有一定的杀害螨卵和幼螨的作用,并能影响雌成螨产卵。可与多种杀虫、杀菌剂混用,不能与波尔多液混用。果实采收前14天停用。

5、多菌灵(苯并咪唑44号、棉萎灵、双菌清、油丰等)。属高效、低毒、广谱的内吸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作用及杀螨作用。对许多真菌病害有效,并能抑制叶螨种群的增长。它通过植物叶片和种子渗入植物体内,主要为向顶型传导,横向传导作用较差。

6、百菌清(百可宁、达科宁、大克灵、大菌丹等)。属低毒农药,是一种无内吸性的广谱性杀菌剂,主要为保护作用,也有一定的治疗和熏蒸作用,持效期长。可治疗多种果树的真菌病害。不能与石硫合剂等强碱性农药混用,果实采收前20天停用。7、843康复剂。本剂系用多种中药材和化学原料制成的复合杀菌剂。属低毒农药,对植物无残留、无残毒、无污染、无公害,对有益昆虫也无害。具有疗效高、灭菌好,不烧伤皮下组织,保护树体,增强输导和愈合,恢复树势快等特点。是防治柑桔、桃、枇杷、杨梅、梅等多种果树枝干病害的特效药,也可作为整枝后伤口的封口剂。

8、抗菌剂402。(乙蒜素四二O、抗生素402、402等)。属中等毒性杀菌剂。根据具有杀菌作用的大蒜素的化学结构发现:人工合成的广谱杀菌剂,与大蒜杀菌素类似,对多种果树的病菌具有很强的杀灭能力,还对植物有生长刺激作用,促使生长健壮。防治癌肿病、流胶病、枝枯病、褐斑病等。对眼、鼻有刺激作用。腐蚀作用强,灼伤皮肤。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9、白涂剂。本剂主要保护树干,防止日灼和冻害,兼有杀菌、治虫的作用。由生石灰、石硫合剂、食盐、动物油等原料配制而成。配方多种,根据不同病情而配成的白涂剂,以涂在树干上不往下流,能薄薄一层为度。可防治柑桔树脂病、果树流胶病等病害。

10、链霉素。为放线菌所产生的代谢物。属低毒农药,主要防治果树细菌性病害,杀菌谱广,能渗透到植物体内传导。防治柑桔溃疡病、杨梅细菌性溃疡病、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等多种病害。

四、植物生长调节剂

1、赤霉素(九二O、GA3、赤霉酸、奇宝、勃激素等)。属低毒性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能加速植物生长发育,促进细胞、茎伸长,叶片扩大,单性结实,果实提早成熟,增加产量,打破种子休眠,促进发芽,改变雌雄花比率,影响开花时间,减少花、果脱落。它主要经叶片、嫩枝、花、种子或果实进入植株体内,再传导到生长活跃的部位起作用。适用于柑桔、梨、葡萄、柿、草莓、猕猴桃等多种果树。提高坐果率、单果重、含糖量、无籽率、耐贮性及发芽率等。

2、多效唑(PP333、对氯丁唑、MET等)。属低毒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内吸作用,广泛用于植物生长延缓、调节剂和杀菌剂。能被植物的根、茎、叶吸收,根茎吸收对整个植株起作用;叶面吸收只对局部起作用。在多种木本果树上施用,能抑制根系和营养体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增加,抑制顶芽生长,促进侧芽萌发和花芽的形成,增加花蕾数,提高坐果率,改善果实品质,提高抗寒力。多效唑既是活性高、杀菌谱广的杀菌剂,又是抑制多种单、双子叶杂草的除草剂。适用于

柑桔、杨梅、枇杷、梨、葡萄、李、桃、板粟等多种果树抑梢、抑节、抑花芽分化、矮化及提高坐果率等作用。

3、芸苔素内酯(爱增美、云大-120、油菜素内酯、五丰素、油菜素甾醇、农乐利、奔福等)。本剂为甾醇类植物激素,是从油菜花粉中提取精制出来的。目前应用的多是24-表芸苔素内酯的化学复制品。低毒。具有增强植物营养生长,促进细胞分裂和生殖生长的作用,提高坐果率,促进果实增大,增重,使作物早熟。还能增强植物抗旱、抗寒力。适用于果树等作物。可与中性或弱酸性农药、化肥混合施用。

4、三十烷醇(正三十烷醇、蜂花醇、增产宝等)。对人畜无毒,本剂以酯的形式存在于多种植物和昆虫的蜡质中,具有多种生理作用,增加开花数量,提高结实率、结果率,减少落花、落果;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增强呼吸作用,促进成熟,改善品质,增加产量。适用于柑桔保花保果、促进生长及贮藏防腐保鲜。

五、除草剂

1、草甘膦(农旺757、农旺、农达、农得乐、草快枯、草净灵、草根斩等)。低毒,为内吸传导型广谱灭生性除草剂,植物吸收后,能很快传导到全株,并干扰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生物合成,使细胞核内染色体失常。中毒症状先是地上茎叶逐渐枯黄,继而变褐,地下部分腐烂,最后全株枯死。该药进入土壤后即失去活性,对未出土的杂草无效。它通过茎叶传导到地下部分,对多年生深根杂草的地下组织破坏力很强。故对果园、茶桑园及路边的多年生杂草及一年生、二年生的禾本科、莎草等都有较好的杀灭效果。施用时,药液不要接触到作物的幼芽、叶,避免药害。在药液中加入少量洗衣粉(或有机硅助剂“好湿”、“神露”),能防除更多的杂草,并能增加杀灭效果。

2、百草枯(克无踪、克瑞踪、龙卷风、对草快、草枯灵、天除等名称)。中等毒性,为无选择性的除草剂、落叶剂和杀藻剂,有触杀和一定的内吸作用。能迅速被植物茎叶吸收,抗雨水冲刷,速效,药后半小时下雨也不影响效果,喷药至2~3小时后杂草叶片开始变色。该药与土壤接触就失去杀草活性,也不损

害非绿色的树茎部分。向下传导的内吸作用弱,对多年生杂草的地下根茎无法根除。适用于果园杂草生长旺盛期施用。施药时不要飘洒到其他作物上,避免作物药害。

几种常用农药安全高效使用注意事项 篇3

阿维菌素是一种高效生物杀虫、杀螨、杀线虫制剂。近年来,在农业生产上大量用在农作物害虫、害螨的防治上。使用该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阿维菌素对蜜蜂有毒,在蜜蜂采蜜期间不得用于开花作物。

2.阿维菌素对水生浮游生物敏感,不宜在鱼塘和江河使用。

3.阿维菌素与其他类型杀螨剂无交互抗性,对其他类杀螨剂产生抗性的害螨使用阿维菌素仍然有效。

4.如发生误服中毒,可服用吐根糖浆或麻黄解毒,但不能用巴比妥、丙戊酸等药物解毒。

5.按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规定,在生产A级、AA级绿色蔬菜和果树产品上,不得使用阿维菌素。

二、除虫菊素

除虫菊素具有杀虫和环保两大功能,它具有对哺乳动物低毒、高效广谱性、触杀作用极强、致死率极高、使用浓度低、作用快速等优点。但在使用中要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除虫菊素见光易分解,因此喷洒时间最好选在傍晚。

2.除虫菊素不能与石硫合剂、波尔多液、松脂合剂等碱性农药混用。

3.除虫菊素是强力触杀性药剂,施药时药剂一定要接触虫体才有效,否则效果不好。

4.除虫菊素对害虫击倒力强,但常有复苏现象,特别是药剂浓度低时,故应保证施用浓度,以免降低药效。

5.商品制剂需在密闭容器中保存,避免高温、潮湿和阳光直射。

三、烟碱

烟碱是一种无残留的农药,是传统的植物杀虫剂。施用该药剂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该药剂以触杀为主,无内吸作用,因此喷药时务必均匀、周到。

2.使用时不宜与酸性农药混用。

3.安全间隔期为7~10天。

4.该药致人中毒症状为头痛、眩晕、呕吐、视觉及听觉失常、呼吸急促等。如万一发生致人中毒,可用活性炭1份、氧化镁1份、鞣酸1份,调和后温水冲服,或用1∶1000高锰酸钾水液洗胃。

四、农用链霉素

农用链霉素有内吸作用,可防治多种植物和真菌性病害。主要用于喷雾,也可用于灌根和浸种消毒等。

1.柑橘溃疡病:可用链霉素600~700毫克/公斤加1%酒精溶液或高浓度的白酒浸泡柑橘苗木和接穗30~60分钟消毒;柑橘夏、秋梢抽发,芽长1.5~3厘米时,或谢花后10天、30天、50天对树体各喷1次农用链霉素600~1000毫克/公斤加1%酒精溶液,可防治溃疡病。

2.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在展叶时(雌花出现之前)、落花后和幼果期可各喷1次农用链霉素50毫克/公斤溶液防治。

3.核果类果树细菌性穿孔病:于展叶后喷50~100毫克/公斤药液防治。

4.杨梅细菌性溃疡病:在花后用200毫克/公斤药液喷雾防治。

5.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在发病初期刮除病斑,涂1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300倍液,5天涂药1次,共涂6次;或在发病初期用1000万单位3000倍液喷洒,7天喷1次,共喷7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在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与生物药剂,如杀虫杆菌、青虫菌、7210等混合使用。

2.蔬菜花卉类植物使用浓度一般不超过220毫克/公斤,以防产生药害。

3.防止细菌性角斑病,用农用链霉素220毫克/公斤浸种30分钟,取出后催芽播种。

常用农药的名称含量剂型及作用特点 篇4

1.1 氧乐果

40%乳油, 是一种高效、广谱性有机磷类杀虫杀螨剂, 对害虫击倒力强, 有较强的内吸、触杀和胃毒作用。可防治绿豆、棉花、水稻、果树上的害虫, 稀释倍数为1500~2000倍, 1500倍以下的氧乐果药液对菊科植物、高粱的某些品种及烟草、枣树、桃、杏等作物有药害。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安全间隔期为15d。

1.2 辛硫磷

50%乳油、可防治花生、小麦、水稻、棉花、果树等害虫及仓库和卫生害虫, 见光分解, 黄瓜、菜豆、高粱对辛硫磷敏感, 不能用。

1.3 敌敌畏

50%乳油、80%乳油, 属有机磷类杀虫剂, 具有胃毒和熏蒸作用。适用于粮食、果树、蔬菜上的鳞翅目害虫及仓库、卫生等害虫。对高粱、月季易产生药害。施药后易分解, 残效期短, 无残留, 50%乳油稀释1000~1500倍, 80%乳油稀释1500~2000倍。

1.4 敌百虫

90%晶体, 属有机磷类杀虫剂, 有胃毒和触杀作用, 对植物有渗透性, 但无内吸和传导作用。可防除粮棉、果树、蔬菜地上、地下害虫, 对高粱易产生药害, 玉米、豆类、瓜类幼苗对敌百虫敏感, 稀释倍数为1000倍。

1.5 阿维菌素

1.8%、2%乳油, 是一种全新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广谱性抗生素类生物杀虫、杀螨剂。对害虫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 不能杀卵。杀虫速度较慢, 但持效期长, 对人畜安全, 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对蔬菜、茶、高粱等都安全。稀释倍数为2000~2500倍。

1.6 高效氯氰菊酯

4.5%乳油是一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生物活性较高, 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杀虫谱广, 击倒速度快, 适用于棉花、蔬菜、果树、茶等多种作物上的害虫, 稀释倍数为2500倍。

1.7 高效氯氟氰菊酯

2.5%乳油 (功夫) , 该药为新一代低毒、高效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具有触杀、胃毒作用, 无内吸作用。与其他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相比, 杀虫谱更广, 活性更高, 药效更为迅速, 并且有强烈的渗透作用, 可防治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缨翅目、半翅目、直翅目等害虫, 稀释倍数为1000~2000倍。

1.8 啶虫脒

3%乳油, 主要防治果树、蔬菜上的蚜虫, 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 不仅渗透力强, 且速效, 残效期可达20d左右, 稀释倍数为2000~2500倍。

1.9 克百威

3%颗粒剂 (呋喃丹) , 该药是一种广谱杀虫、杀线虫剂, 有很强的内吸作用, 并兼有触杀和胃毒作用。该药可被植物根系吸收, 并能输送到植株各器官, 多用于拌毒土撒施。

2 常用杀菌剂的名称、含量、剂型及作用特点

2.1 多菌灵

50%可湿性粉剂、40%悬浮剂, 是高低毒内吸性广谱杀菌剂。可防治多种作物根腐病、疫病、叶斑病, 除碱性农药、铜制剂农药外可与多种杀虫、杀菌剂混用。

2.2 代森锰锌

70%、80%可湿性粉剂, 是一种广谱性、保护性杀菌剂, 适于大田、蔬菜、果树多种病害。可与多种内吸性杀菌剂复配, 与25%甲霜灵、64%杀毒矾复配, 用于防治霜霉病、疫病效果较好。

2.3 甲基托布津

70%可湿性粉剂, 是高效、低毒、低残留、内吸广谱性杀菌剂, 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可防治多种作物根腐病、疫病、叶斑病, 除碱性农药可与多种杀虫、杀菌剂混用。

2.4 百菌清

75%可湿性粉剂, 属广谱性杀菌剂, 有保护和治疗作用。药效稳定, 残效期长, 可防治玉米小班病, 瓜类、大豆霜霉病, 马铃薯早、晚疫病, 白菜黑斑病等真菌性病害。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对鱼、甲克类动物危害大, 对梨、桃、苹果有药害, 对人眼睛、皮肤有刺激。

2.5 甲霜灵

25%可湿性粉剂 (瑞毒霉) , 常用混配剂为50%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属高效、低毒、低残留内吸性杀菌剂, 对霜霉病、疫霉病、根腐病、苗期猝倒病的防治效果较理想。

2.6 福美双

50%可湿性粉剂, 是保护性杀菌剂, 可防治多种土传、种传病害, 用于拌种和土壤处理。用500~800倍液喷雾可防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等。不能与铜汞制剂及碱性农药混用。

2.7 可杀得

77%可湿性粉剂, 可防治真菌、细菌性病害, 如防治番茄早疫病、黄瓜角斑病等, 属预防性杀菌剂, 应在发病前与发病初期使用。应避免与强酸强碱性物质混用, 高温高湿天慎用, 在桃、梨、李、苹果、白菜、大豆、小麦等作物上慎用。

2.8 病毒A

20%可湿性粉剂, 可有效控制各种作物的病毒病, 并有刺激植物生长的作用。

2.9 农用链霉素

72%可湿性粉剂, 对多种作物细菌性病害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如白菜软腐病、茄子青枯病等。

3 常用除草剂的名称、含量、剂型及作用特点

3.1 2.4—滴丁酯

72%乳油, 主要用于苗后茎叶处理, 该药展着性好, 渗透力强, 易进入植物体内, 不易被雨水冲刷。主要用于防除禾本科作物田中的阔叶杂草, 对禾本科杂草无效。该药挥发性强, 易飘移, 双子叶作物对本品敏感。

3.2 烟嘧磺隆

4%悬乳剂, 玉米田专用苗后除草剂, 常与莠去津、2.4—滴丁酯混用, 使用时应避免飘移到其他阔叶作物上, 玉米2叶前及10叶期后对该药敏感, 甜玉米、爆裂玉米勿用。后茬不能种白菜、甜菜、菠菜、高粱等。

3.3 氟乐灵

48%乳油, 是一种旱田除草剂, 主要是通过禾本科幼芽和阔叶植物的下胚轴吸收, 但出苗后不能吸收。抑制幼芽生长和次生根生长。可用于大豆、花生、油菜、芝麻和蔬菜田, 防除1a生禾本科杂草及某些阔叶杂草, 使用方法是杂草出土前土壤处理, 地表喷雾并立即混土, 下茬不宜种植高粱、谷子等敏感作物。

3.4 咪唑乙烟酸

5%、10%、15%水剂, 该药属选择性苗前、苗后早期除草剂, 通过根、茎、叶吸收, 在植物体内传导。适应于大豆、花生田防除1a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使用方法是在作物播前、播后苗前或苗后早期, 苗后处理大豆不应晚于2片复叶, 该药在土壤中残效期较长, 蔬菜、甜菜、西瓜、高粱等均不能在施用本品3a内的田块种植。后茬可种植春小麦、大豆或玉米。

3.5 异丙甲草胺

72%乳油 (都尔) , 适用于玉米、大豆、花生、高粱、向日葵、马铃薯等作物, 防除1a生禾本科杂草及部分阔叶杂草和莎草, 使用方法是在作物播种前或播种后苗前土壤处理, 干旱条件下应迅速混土。对后茬作物安全。

3.6 灭草松

25%水剂, 适于水稻、大豆、花生等作物, 苗后茎叶处理, 防除阔叶杂草及莎草, 对苍耳防除效果特效。该药在高温晴天活性强除草效果好, 反之阴天和气温低时效果差。

3.7 精喹禾灵

5%、10%、15%乳油, 适应于阔叶作物防除单子叶杂草, 该药对大多数禾本科作物有害。

3.8 草甘膦 (农达)

41%水剂, 为内吸传导到地下部分, 导致植株死亡, 不能用于土壤处理。适于果园、菜园、田埂、公路、排水沟等除草。

3.9 除草通

几种常用农药安全间隔期的试验 篇5

1 试验材料

供试的蔬菜品种为芥菜, 供试农药为:乙酰甲胺磷 (上海悦联化工有限公司, 30%乳油, 推荐用量200ml/667㎡, 标注安全间隔期7天) ;敌敌畏 (上海悦联化工有限公司, 77.5%乳油, 推荐用量60ml/667㎡, 标注安全间隔期5天) ;高效氯氰菊酯 (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 4.5%乳油, 推荐用量100ml/667㎡, 标注安全间隔期5天) ;毒死蜱 (济南中科绿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480g/l乳油, 推荐用量80ml/667㎡, 标注安全间隔期7天) ;高效氯氟氰菊酯 (山东中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5%乳油, 推荐用量40ml/667㎡, 标注安全间隔期7天) 。

2 试验地点及方法

田间试验在防城区华石镇冲敏村蔬菜基地进行, 定量检测在试验室进行。试验设5个处理, 分别为空白对照 (ck) 、推荐使用浓度 (Ⅰ) 、0.5倍推荐使用浓度 (Ⅱ) 、1.5倍推荐使用浓度 (Ⅲ) 、2倍推荐使用浓度Ⅳ。于芥菜采收前15天, 将供试的5种农药混合喷施, 分别于喷后2小时、1、3、5、7、9、11天采样检测, 每个样品3次重复。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从实验室检测结果来看:

(1) 喷施敌敌畏2小时后, 4个处理的残留量分别为:3.08 mg/kg、1.10 mg/kg、3.79mg/kg、5.40mg/kg。1天后, 4个处理的残留量分别为0.26 mg/kg、0.06 mg/kg、0.43 mg/kg、0.47mg/kg, 降解率分别达到了91.5%、94.5%、88.7%、91.3%, 均低于残留限量值0.5mg/kg, 喷药3天后所有处理的敌敌畏残留均未检出, 说明敌敌畏降解较快。试验表明, 敌敌畏在防城港市芥菜种植上喷施浓度在推荐量 (60g/667m2) 的2倍以下的浓度都是可以的, 也就是60~120g/667m2, 安全间隔期为2天以上。

(2) 喷施毒死蜱2小时后, 4个处理的随着量分别为:18.00 mg/kg、6.19 mg/kg、27.21mg/kg、28.46mg/kg。7天后, 4个处理的残留量分别为1.10 mg/kg、0.40 mg/kg、2.07 mg/kg、2.54mg/kg, 降解率分别达到了93.9%、93.5%、92.4%、91.1%, 所有处理的残留量均高于0.1 mg/kg的限量值。喷施毒死蜱11天后, 4个处理的残留量分别为0.46 mg/kg、0.07 mg/kg、0.81 mg/kg、0.86mg/kg, 降解率分别达到了97.4%、98.9%、97.0%、97.0%, 除了处理Ⅱ (0.5倍推荐浓度) 的残留量低于限量值, 达到安全采收要求以外, 其它处理的残留量均高于限量值。说明毒死蜱前期降解较快, 后期降解缓慢, 且毒死蜱在叶菜上的限量值很低, 喷施后很容易造成超标, 这也是防城港市5年来毒死蜱超标率高的原因。试验表明毒死蜱在防城港市芥菜种植上, 可以喷施的浓度为40ml/667m2, 在此浓度的安全间隔期为11天以上。

(3) 喷施乙酰甲胺磷2小时后, 4个处理的残留量分别为:25.49 mg/kg、14.93 mg/kg、33.05mg/kg、40.53mg/kg。7天后, 4个处理的残留量分别为4.57 mg/kg、3.63 mg/kg、6.72 mg/kg、11.43mg/kg, 降解率分别达到了82.1%、75.7%、79.7%、71.8%, 所有处理的残留量均高于1mg/kg的限量值。喷施乙酰甲胺磷11天后, 4个处理的残留量分别为1.72 mg/kg、0.95 mg/kg、2.09mg/kg、3.16mg/kg, 降解率分别达到了93.3%、93.6%、93.7%、92.2%, 除了处理Ⅱ (0.5倍推荐浓度) 的残留量低于限量值, 达到安全采收要求以外, 其它处理的残留量均高于限量值。试验表明, 乙酰甲胺磷在防城港市芥菜种植上, 可以喷施的浓度为100ml/667m2, 即为推荐浓度的0.5倍, 在此浓度的安全间隔期为11天以上。

(4) 喷施氯氟氰菊酯2小时后, 4个处理的残留量分别为:1.68 mg/kg、1.06 mg/kg、2.01mg/kg、2.46mg/kg。3天后, 4个处理的残留量分别为0.94mg/kg、0.61mg/kg、0.70mg/kg、1.98mg/kg, 降解率分别达到44.0%、42.5%、65.2%、19.5%, 所有处理的残留量均低于普通白菜2mg/kg的残留限量值。试验表明氯氟氰菊酯在防城港市芥菜种植上喷施浓度在推荐量 (40ml/667m2) 的2倍以下的浓度都是可以的, 也就是40~80ml/667m2, 安全间隔期为3天以上。

(5) 喷施氯氰菊酯2小时后, 4个处理的残留量分别为:3.02 mg/kg、2.11 mg/kg、3.84mg/kg、4.44mg/kg, 3天后, 4个处理的残留量分别为1.80mg/kg、1.39mg/kg、1.89mg/kg、3.23 mg/kg, 降解率分别达到40.4%、34.1%、50.8%、27.3%, 除处理Ⅳ外, 其它3个处理的残留量均低于普通白菜2mg/kg的残留限量值。喷施氯氰菊酯5天后, 4个处理的残留量分别为0.87mg/kg、0.67mg/kg、1.30mg/kg、1.81mg/kg, 降解率分别达到71.2%、68.2%、66.1%、59.2%, 所有处理的残留量均低于限量值。试验表明, 氯氰菊酯在防城港市芥菜种植上喷施浓度在推荐量 (100ml/667㎡) 的2倍以下的浓度都是可以的, 也就是100~200ml/667㎡, 安全间隔期为5天以上。

4 问题与讨论

(1) 毒死蜱与乙酰甲胺磷在本次试验中, 由于试验室检测后于田间试验, 而且此2种农药在叶菜类中标注的安全间隔期为7天, 所以本次试验只检测了11天就结束, 定量检测天数不足, 没有得出喷施其它处理浓度的安全间隔, 其它浓度的安全间隔期需进行试验后才能得出结论。

(2) 我国2005年修改并颁布了新的毒死蜱残留限量 (MRL) 国家标准, 规定了毒死蜱在叶菜中的残留限量为0.1mg/kg, 较原来的1.0mg/kg降低了10倍。许多国家和国际卫生组织对毒死蜱在农产品中的最高残留限量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如欧盟标准规定毒死蜱在叶菜上的最高残留限量为0.05 mg/kg。由于毒死蜱严格的限量标准, 且施用后期降解较慢, 容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 建议在蔬菜生产上谨慎使用,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摘要:为掌握常用农药在蔬菜上的使用浓度及安全间隔期进行了喷施试验, 结果表明, 在芥菜种植上敌敌畏、毒死蜱、乙酰甲胺磷、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的适宜喷施浓度分别为60120g/667㎡、40ml/667㎡、100ml/667㎡、4080ml/667㎡、100200ml/667㎡, 安全间隔期分别为2天、11天、11天、3天、5天以上。

关键词:农药,安全间隔期,试验

参考文献

[1] NY/T 761-2008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测定, 农业部农业行业标

[2] GB2763-2012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常用农药 篇6

1 材料

泥鳅购自鱼市场, 鱼体规格为 (12±1) cm。试验前将泥鳅放入水槽中暂养1周, 暂养水为曝气自来水, 用充气泵充氧, 加热棒控制水温为 (20±1) ℃。每天换水1次, 投饵1次, 并及时清除粪便及残饵。挑选体质健壮、无病个体用于试验。试验所用药物见表1。

2 方法

2.1 试验设计

试验在长为70 cm、宽为50 cm、高为40 cm的玻璃鱼缸中进行。每缸加入已配制好的药液20 L, 放入泥鳅鱼10尾。试验用水为曝气3 d以上的自来水, pH值为6.8~7.0, 水温为 (20±1) ℃。试验期间不投喂。

试验方法参考《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方法》[2], 采用48 h静水法, 试验药液的浓度梯度见表2, 期间换药液1次。试验开始后15分钟、30分钟、1小时、2小时、4小时、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48小时时观察中毒反应, 并记录各组泥鳅的死亡情况, 及时捞出中毒死亡的泥鳅。泥鳅中毒死亡判断标准为呼吸停止, 用镊子夹泥鳅的尾柄部30 s没有反应。

2.2 数据处理

采用直线内插法求得半数致死浓度 (LC50) 。安全浓度采用下列计算公式求得:安全浓度 (SC) =24 h LC50×0.3/ (24 h LC50/48 h LC50) 3。

3 结果与分析

3.1 除草剂和杀虫剂对泥鳅的毒性 (结果见表3)

3.1.1 除草剂丁草胺和二氯喹啉酸对泥鳅的毒性

在相同时间内, 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 泥鳅死亡率增加。初期泥鳅在低浓度丁草胺溶液中表现较为平静, 随着时间延长, 泥鳅表现为兴奋、呼吸急促、在水中狂游, 最终沉于水底, 缓慢死去;24 h后3.000 mg/L浓度下死亡率达到60%;48 h后1.923 mg/L浓度下死亡率达到70%。二氯喹啉酸中毒后, 泥鳅表现为身体歪斜、侧游、活动力下降、呼吸频率加快、时而钻出水面、后期伏于缸底、身体僵直死亡;24 h后79.4 mg/L浓度下死亡率达到40%;48 h后100.0 mg/L浓度下死亡率达到70%。

3.1.2 杀虫剂稻丰和奋击对泥鳅的毒性

泥鳅初期暴露于稻丰溶液中, 便表现为兴奋乱窜, 高浓度组泥鳅阵发性抽搐颤抖, 继而死亡;低浓度组泥鳅乱窜后安静, 但表现为呼吸急促、身体颜色变浅, 不久死亡。0.10 mg/L 奋击在24小时导致泥鳅死亡率达到60%。泥鳅对奋击药物反应敏感, 最初是兴奋游动无规律;后逐渐失去平衡, 侧游、旋游、仰游, 鱼体烦躁不安, 在毒液中上下翻动, 嘴不时开合张大, 表现呼吸困难等现象, 逐渐沉至水底;随后鳃组织红肿、出血, 肌肉痉挛, 体后部向一侧弯曲, 体色变淡;中毒死亡后, 嘴自然合拢, 身体有出血点, 体表黏液多。

3.2 4种稻田农药对泥鳅的安全浓度 (结果见表4)

采用直线内插法计算, 丁草胺、二氯喹啉酸、稻丰、奋击4种稻田农药对泥鳅24 h的 LC50分别为2.59, 85.57, 10.50, 0.13 mg/L;48 h的LC50分别为1.41, 73.69, 9.10, 0.06 mg/L;由安全浓度计算公式得到安全浓度分别为0.13, 16.39, 2.05, 0.003 6 mg/L, 泥鳅对除草农药敏感性顺序为丁草胺>二氯喹啉酸;对杀虫农药敏感顺序为奋击>稻丰。农药对鱼类的毒性划分为高、中、低三级, 鱼类48 h的LC50值<1 mg/L为高毒, ≥1~≤10 mg/L中毒, >10 mg/L为低毒[3]。由此得出, 奋击对泥鳅为高毒, 丁草胺和稻丰对泥鳅为中毒, 二氯喹啉酸对泥鳅为低毒。

4 讨论

丁草胺是农田常用除草剂, 占稻田除草剂的50%~60%, 很多研究结果表明它对鱼类是高毒农药, 且具有致突变性[4,5]。丁草胺对鲑鱼、翻车鱼、鲤鱼、鲶鱼和牙鲆96 h的LC50分别是0.52, 0.44, 0.32, 0.14, 0.002 mg/L[6]。本试验中丁草胺对泥鳅48 h的 LC50为1.41 mg/L, 可见泥鳅对丁草胺的耐受性较其他鱼类高。

二氯喹啉酸是植物激素类除草剂。宋稳成等[7]研究二氯喹啉酸对湘云鲫的24, 48, 72, 96 h的LC50分别为151.64, 150.92, 149.60, 149.14 mg/L, 是一种低毒性农药。本研究发现, 二氯喹啉酸对泥鳅的24, 48 h的LC50分别为85.57, 73.69 mg/L, 证明鱼类对此类除草剂不敏感, 在稻田使用对养殖鱼类安全度高。

商品名为奋击的农药有效成分是溴氰菊酯。菊酯对鱼类毒性的研究报道较多[8,9]。周志刚等[10]研究发现, 溴氰菊酯对草鱼鱼种的安全浓度为0.42 μg/L。冷春梅等[11]研究表明, 溴氰菊酯对奥丽亚罗非鱼的安全浓度为2.3 μg/L。在本试验中, 奋击对泥鳅的安全浓度是0.003 6 mg /L, 较以上研究结果高出许多, 这是由于奋击是经原药稀释制成, 相对于原药纯品安全浓度数值必然要有所上升。另外, 农药辅剂对原药毒性影响不同。M.Datta等人研究了溴氰菊酯对鲶鱼 (Clarias gariepinus) 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 用水作为溶剂时24 h的LC50为40 mg/L, 而采用0.5 mL/L丙酮为溶剂时, 24 h的LC50为0.015 mg/L, 因此研究经原药稀释而成的商品农药毒性对于生产实践更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有基, 周兵, 翟旭亮.泥鳅的人工繁殖以及开口饵料的研究现状[J].北京水产, 2008 (2) :23-25.

[2]周永欣, 章宗涉.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9.

[3]国家环境保护局.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9.

[4]孟顺龙, 陈家长, 冷春梅.除草剂阿特拉津与丁草胺对麦穗鱼的联合毒性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7, 29 (4) :254-260.

[5]范立民, 马晓燕, 胡庚东.除草剂丁草胺对两种鱼的急性毒性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2005, 24 (4) :377-379.

[6]殷立成, 郭华荣, 张士璀, 等.利用牙鲆和牙鲆鳃细胞 (FG) 检测除草剂丁草胺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2007, 37:167-171.

[7]宋稳成, 杨仁斌, 郭正元.二氯喹啉酸对湘云鲫的急性毒性及对鱼鳃、肝脏ATP酶活性的影响[].农村生态环境, 2002, 18 (2) :44-46.

[8]李海斌, 李君.氯氰菊酯毒作用研究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7, 24 (5) :372-374.

[9]姜辉, 林荣华, 陶传江, 等.菊酯类农药对水田生物影响研究进展[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5, 26 (10) :14-19.

[10]周志刚, 王明学, 吕敢堂.溴氰菊酯对草鱼鱼种脑AChE及ATF酶活性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9, 18 (2) :176-179.

常用农药 篇7

1 色谱检测法

1.1 检测项目与有关标准要求

色谱检测法根据不同检测类别,检测项目、检测项数、参照标准各不相同。具体如表1所示。

1.2 主要仪器

1.2.1 气相色谱仪。

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技术,原理是将混合物各组分在经过一个固定相和流动相两相组系时,由于各组分在性质上的差异,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各组分随流动相一起流动,并在两相中进行反复多次(103~106)的分配,使得各组分最终分离。气相色谱法是色谱法中的一种,已被用于许多领域中,成为一种简易、快速、高效和灵敏的现代分析方法[1]。检测器是测量气流中不同组分及其含量的敏感器,待测的各组分通过检测器按其化学特征,转换成易于测量的电信号,经放大后进行定性定量。检测有机氯化合物,如ECD主要用于含卤代烃的农药残留检测,检测器灵敏度为≤0.008 pg/s的六氯化苯;FPD主要用于含硫、磷的农药残留检测,检测器对硫的灵敏度为≤20 pg/s的十二烷基硫醇,对磷的灵敏度为≤0.9 pg/s的磷酸丁酸酯。

1.2.2 高效液相色谱。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离检测技术。与气相色谱法相比,更适用于分析高沸点、难挥发、热稳定性差、分子量较大的液体化合物。对于呋喃丹、西维因、灭害威等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测定以及利谷隆、灭草隆等取代脲类除草剂的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

2 农药残留速测法

2.1 酶抑制法

2.1.1 检测原理。

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胆碱酯酶催化水解的功能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与农药的浓度呈正相关[2]。原理结构:乙酰胆碱酯酶(Ach E)+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酶活性被抑制;乙酰胆碱酯酶(Ach E)+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酶活性不被抑制。

试剂为缓冲液、胆碱酯酶、底物、显色剂。

2.1.2 检测步骤。

取1 g样本,擦去表面泥水,切碎(非叶菜类取2 g)加5 m L缓冲液,振荡2~3 min;倒出提取液,静止5min;于比色杯内加入酶100μL和2.5 m L样本提取液,静置10 min;加入100μl显色剂,100μl底物,混合后于412 nm波长下比色。酶抑制率计算方法为:

抑制率(%)=(△Ac-△As)/△Ac×100

式中:△Ac为对照组3 min后与3 min前吸光度之差;△As为样本3 min后与3 min前吸光度之差。

2.1.3 结果判定。

抑制率<50%,表示基本上不存在农药残留;抑制率为50%~70%,表示蔬菜中可能存在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抑制率≥70%,表示肯定存在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通过气相色谱等仪器分析方法进行定量定性。抑制率一般在-10%~110%,一旦检测结果超出此范围,即说明操作过程有误,需要重新检测。

2.2 化学试剂速测法

2.2.1 化学试剂速测法检测原理。

通过研制有强催化作用的金属离子催化剂,使各类有机磷农药(磷酸酯、一硫代磷酸酯、二硫代磷酸酯、磷酰胺)在催化作用下水解为磷酸与醇。

然后研究灵敏度较高的紫色检测液A,使有机磷水解产物与检液A反应,使检测液A的紫红色褪去变成无色。

2.2.2 检测步聚。

第1步取纯净水(蒸馏水、洁净水)3~4m L,约为包装盒内塑料测试盆中1/5处;第2步取需测蔬菜上带柄舒展叶片2~3片;第3步取吸管吸取盆中水反复冲洗叶面;第4步用另一吸管吸取三角瓶中紫红色液体,滴入盆中2滴,混匀;再将塑料瓶内黄色液体滴入盆中4滴,混匀后静置5~10 min,观察颜色变化。

2.2.3 结果判断。

如果液体褪色则表示有机磷农药残留超量,不能食用。重复测定2~3次。

3 酶联免疫法(又称免疫生测法,英文简称ELISA)

3.1 基本原理

ELISA是将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和酶的高效催化反应有机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技术。其基本原理是抗原或抗体能结合到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抗原或抗体与酶联接所形成的结合物仍保留免疫和酶的活性;结合物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后,可根据加入酶底物溶液的颜色反应判定有无相应的免疫反应,而且颜色反应的深浅与标本中相应抗体或抗原的量成正比[3]。

3.2 酶联免疫分析法的操作程序

酶联免疫法是迄今为止农药残留免疫检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免疫分析方法。其中基于竞争吸附的ELISA法成为农药残留检测中的首选方法。ELISA法有抗体包被直接竞争法(E-H法)、抗原直接竞争法(E-Ab法)和间接竞争抑制法[4,5,6,7,8,9,10]。

3.2.1 抗体包被直接竞争法(E-H法)。

是将纯化的抗体吸附到酶联板上,加入酶标记的农药和待测农药样品,酶标记农药和样品中同一种未标记农药与抗体进行竞争结合。通过洗涤去除游离的部分(包括酶标记和未标记的)后,抗体上结合的酶标记农药量与样品中待测农药的含量成反比。加入酶的底物,酶催化底物反应产生有色物质,经比色测定对待测农药进行定性定量检测。

3.2.2 抗原包被直接竞争法(E-Ab法)。

是将人工抗原包被到酶标板上,加入酶标记的抗体和待测农药样品,竞争性结合反应后洗涤,反应板上只留下与包被抗原结合的酶标抗体,其结合量与样品中同种待测农药量成反比。同样,加入酶的底物,产生有色物质经比色法对待测农药进行定性定量测定。

3.2.3 间接竞争ELISA法。

是用人工抗原(包被原)包被酶反应板后加入抗血清和待测农药进行竞争性结合反应,洗涤反应板,板上只留下与包被原结合的抗体(第一抗体),再加入酶标记的第二抗体,与第一抗体进行选择性结合,洗涤后加入酶的底物。酶催化反应的产物量与被结合的第一抗体和酶标第二抗体量成正比,与待测样品中相应的农药量成反比。

3.2.4 双抗夹心法。

抗体包被酶标板后,加入待测抗原(待捡农药)使其与过量的固相抗体结合,温育洗涤再加入过量的酶标记抗体,分离固相和游离相化合物,加入酶底物,根据反应程度可计算出样品中抗原的含量。

4 几种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比较

快速检测的最低检出浓度、最高允许残留限量(MRL)、引起中毒的残留量、气相色谱等仪器最低检出浓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图来表示,如图1所示。色谱法、酶抑制法、化学试剂法及酶联免疫法4种检测方法的原理、特点及成本等差异比较见表2。

参考文献

[1]金雁,姚家彪,付海滨.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蔬菜、水果中多种有机磷农药残留[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7):1153-1241.

[2]李顺,纪淑娟,孙焕.酶抑制法快速检测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食品与药品,2006,8(7):29-30.

[3]王升吉,杨崇良,尚佑芬,等.免疫分析法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及前景[J].山东农业科学,2005(4):72-7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站,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18406.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5]孔宪涛.临床免疫学技术[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80:165-167.

[6]周培,陆贻通.农药残留的酶联免疫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2,24(4):248-251.

[7]李卫霞,王素娟.ELISA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与质量控制[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8):241-243.

[8]王艳玲,江德甜,孙明山.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J].现代化农业,2010(3):25-26.

[9]李卫霞.乙酰胆碱酯酶法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及其质量控制[J].湖南农业科学,2010(3):71-73,76.

常用农药 篇8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温岭市高新农业示范基地进行, 采用钢架大棚种植, 夏、秋季覆盖防虫网, 冬、春季覆盖塑料薄膜。种植的青菜品种为华王、矮抗青。

1.2 供试材料

1.2.1 供试仪器和设备。

配备NPD检测器及μ-ECD检测器的Agilent6890气相色谱仪, 其所需药剂标样来自国家技术监督局标样部或生产单位。

1.2.2 供试农药。

2.5%溴氰菊酯乳油 (艾格福 (天津) 有限公司) ;40%毒死蜱乳油 (浙江新农化工有限公司) ;20%氰戊菊酯乳油 (江苏威尔达化工有限公司)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诺华农化 (中国) 有限公司) ;20%甲氰菊酯乳油 (日本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40%乐果乳油 (江苏省大丰市农药厂) 。以上药品均为市售, 当年生产。

1.3 试验方法

40%毒死蜱乳油3 000 m L/hm2、40%乐果乳油3 000m L/hm2、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 000 m L/hm2、2.5%溴氰菊酯乳油1 950 m L/hm2、20%氰戊菊酯乳油900、1 350 m L/hm2 (夏季) 和20%甲氰菊酯乳油900、1 350 m L/hm2 (夏季) 用手动气压喷雾器细喷雾, 分别于喷药当天以及药后1、3、7、14、21、28 d取1 kg左右青菜进行检测, 其中40%毒死蜱乳油检测参照《GB-T 5009.20—2003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40%乐果乳油参照《GB-T 5009.103—2003植物性食品中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2.5%溴氰菊酯乳油等菊酯类参照《GB-T 5009.110—2003植物性食品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残留量的测定》、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参照《GB-T 5009.105—2003黄瓜中百菌清残留量的测定》[1,2,3]。试验面积逾30 m2。

根据样品残留量检出值, 建立消解曲线, 计算公式为:

式中, C为农药残留浓度, C0为农药起始浓度, k为降解常数, R1为残留量, t为药后天数。在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时, 根据式 (2) 用0.693/k计算出农药的降解半衰期t0.5[4,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季节消解动态

40%毒死蜱乳油、40%乐果乳油、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5%溴氰菊酯乳油不同季节的降解半衰期:40%毒死蜱乳油和40%乐果乳油夏季<秋季<冬季,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和2.5%溴氰菊酯乳油基本接近;冬季40%毒死蜱乳油和40%乐果乳油药后1 d消解数量少;2.5%溴氰菊酯乳油消解到符合最高残留限量的时间分别为夏季7 d、秋季7 d;40%乐果乳油消解到符合最高残留限量的时间分别为夏季7 d以上、秋季14 d、冬季28 d以上;40%毒死蜱乳油在冬季消解过程较慢, 秋、夏季较快, 其消解到符合最高残留限量的时间分别为夏季7 d, 冬季28 d、秋季14 d;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秋季药后1 d基本没有降解, 其消解到符合最高残留限量的时间分别为夏季14 d以上、秋季28 d (图1~4, 表1) 。

2.2 不同用量消解动态

结果表明, 夏季20%氰戊菊酯乳油和20%甲氰菊酯乳油的消解速度与用药量呈反比, 用药量越低, 消解速度越快, 降解半衰期越短。20%甲氰菊酯乳油900 m L/hm2降解半衰期比1 350 m L/hm2短1.5 d, 20%氰戊菊酯乳油900 m L/hm2降解半衰期比1 350 m L/hm2短3.7 d;20%氰戊菊酯乳油900m L/hm2和20%甲氰菊酯乳油900 m L/hm2药后3 d的消解速度最快, 分别达84.3%和84.7%, 其消解到符合最高残留限量时间分别为14 d和7年, 而20%氰戊菊酯乳油1 350m L/hm2和20%甲氰菊酯乳油1 350 m L/hm2消解到符合最高残留限量时间分别为21 d和7年;20%甲氰菊酯乳油1 350m L/hm2药后7 d消解速度也比较快 (图5~6, 表2) 。

3 结论与讨论

大棚内使用毒死蜱1 050 m L/hm2安全间隔期应不少于9 d, 氰戊菊酯600 m L/hm2在夏季安全间隔期应不少于8 d, 百菌清1 500 g/hm2在夏季安全间隔期应不少于8 d, 从相同种植条件施用不同浓度药剂的结果来看, 大棚蔬菜不同浓度组安全间隔期符合以下规律;施药的浓度增加, 相应的安全间隔期也要延长[6]。

摘要:对40%毒死蜱乳油、20%氰戊菊酯乳油等6种农药在棚栽青菜上的降解动态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在棚栽青菜上喷施后, 40%毒死蜱乳油和40%乐果乳油的降解半衰期夏季<秋季<冬季,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和2.5%溴氰菊酯乳油基本接近;20%甲氰菊酯乳油和20%氰戊菊酯乳油用量增加, 其降解半衰期延长。

关键词:大棚蔬菜,农药,降解动态,安全间隔期

参考文献

[1]陈丽萍, 郭建辉, 杨淑娟, 等.百菌清在菜用大豆上残留动态及安全使用技术研究[J].大豆通报, 2008 (3) :19-21, 25.

[2]李界秋.毒死蜱的环境行为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 2007.

[3]屈晓茜, 花日茂, 吴君艳, 等.S-氰戊菊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36) :11743-11744.

[4]陆海.四种有机磷农药的降解动态研究及分析[D].南京:广西大学, 2002.

[5]李艳芳, 罗华建, 李亮, 等.一种定量检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降解酶降解效果的方法[J].广东农业科学, 2010, 37 (9) :224-226.

常用农药 篇9

为了明确吡虫啉与常用农药混用对飞虱的综合防治效果, 探索农药减量使用及延缓害虫抗药性积累等方面的技术, 为绿色稻米生产提供依据, 2008年7月我们进行了田间试验,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 试验药剂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 ;9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 (海盐博大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5%锐劲特悬浮剂 (拜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48%乐斯本乳油 (陶氏化学上海有限公司) ;30%氯胺磷乳油 (浙江省乐斯化学有限公司) ;17%世纪乐乳油 (南通正达农化有限公司) ;18%杀虫双水剂 (宁波舜宏化工有限公司) ;25%噻·异可湿性粉剂 (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 。

2. 试验处理

共设11个处理。A.90%杀虫单75克+10%吡虫啉30克 (亩用量, 下同) ;B.5%锐劲特40毫升+吡虫啉30克;C.48%乐斯本100毫升+吡虫啉20克;D.48%乐斯本100毫升;E.30%氯胺磷200毫升+吡虫啉20克;F.30%氯胺磷200毫升+吡虫啉30克;G.17%世纪乐80毫升+吡虫啉30克;H.18%杀虫双500毫升+吡虫啉30克;I.25%噻·异60克;J10%吡虫啉40克;K.喷清水作对照。每处理3次重复, 区组随机排列。用水量为45千克/亩, 使用手动高压喷雾器均匀喷雾。

3. 试验过程与调查方法

试验田设在一品种为Ⅱ优0293的单季稻田中, 面积1200平方米, 小区面积36平方米。试验时水稻正处于分蘖盛期, 稻苗生长较平衡。用药时间为7月10日。喷药前调查, 田间以白背稻虱和灰稻虱为主, 褐稻虱很少。白背稻虱以若虫为主, 成虫很少, 其中1龄虫约占16%, 2、3龄若虫约占50%, 4龄以上约占34%;灰稻虱90%以上为高龄若虫。

调查方法:药后3天、5天、10天各调查一次, 每小区平行跳跃式随机取样10点, 每点查2丛, 共20丛。采用白瓷盘盆拍法, 记录各种飞虱数量, 与对照区比较, 计算防效。

二、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 (表1) 表明, 每亩使用10%吡虫啉40克, 对白背稻虱、灰稻虱有较好防效, 药后3天、5天、10天, 对白背稻虱防效分别为99.1%、98.0%、90.1%, 对灰稻虱防效分别为93.7%、96.2%、92.4%。

参试药剂与吡虫啉混合使用, 对这二种飞虱的防效也均较好, 尤以杀虫单与吡虫啉混合使用防效表现最佳, 其次为锐劲特和杀虫双。使用90%杀虫单75克+10%吡虫啉30克亩, 药后3天、5天、10天, 对白背稻虱防效分别为97.5%、95.0%、93.5%, 对灰稻虱防效分别为98.8%、98.1%、97.8%。使用5%锐劲特40毫升+10%吡虫啉30克/亩, 药后3天、5天、10天, 对白背稻虱防效分别为94.0%、92.6%、92.2%, 对灰稻虱防效分别为87.4%、93.5%、83.7%。使用18%杀虫双500克+10%吡虫啉30克/亩, 药后3天、5天、10天, 对白背稻虱防效分别为99.1%、92.3%、88.9%, 对灰稻虱防效分别98.0%、92.3%、87.5%。使用48%乐斯本100毫升+10%吡虫啉20克/亩, 药后3天、5天、10天, 对灰稻虱防效分别为92.1%、96.5%、87.5%。

注:表中活虫数为20丛虫量

乐斯本、噻·异 (龙湾好虱灵) 单独使用防效相对较差, 持效期也较短。使用48%乐斯本100毫升/亩, 药后3天、5天、10天, 对白背稻虱防效分别为76.2%、70.0%、54.4%, 对灰稻虱防效分别为70.1%、89.6%、56.5%;使用25%噻·异60克亩, 药后3天、5天、10天, 对白背稻虱防效分别为71.6%、79.4%、78.5%, 对灰稻虱防效分别为81.9%、83.5%、52.7%。试验结果表明, 吡虫啉与参试农药混用, 其用量可减少25%~50%。

三、小结与讨论

吡虫啉是仙居县县用于防治白背稻虱和灰稻虱的首选药剂, 而锐劲特、乐斯本、杀虫单等是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害虫的主要药剂。其实, 白背稻虱和灰稻虱一般可在防治稻纵卷叶螟等其它害虫时兼治, 需单独防治的概率很小。此时, 人们往往采用目标害虫单独防治时所使用的剂量, 相互混合后施药, 而忽视了不同农药混用时产生的增效作用或叠加防治效果, 没有减量用药。如杀虫单和杀虫双, 单用时对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防效都很差, 而与吡虫啉混用后对这3种害虫都有较高防效[1]。今后, 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 加强农药混用下减量使用的研究。

吡虫啉对灰稻虱产生较高抗性时有报道。因灰稻虱为非远距离迁飞性害虫, 抗性可在当地积累, 所以其抗性强弱主要取决于当地的用药状况。试验表明, 仙居县灰稻虱对吡虫啉仍较敏感, 这与我们长期坚持把吡虫啉的使用量控制在2~3克/亩, 采取以兼治为主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持续控制技术有关[2]。

本试验是在白背稻虱大发生的情况下进行的, 施药时虫龄已经偏高, 但白背稻虱仍在不断孵化, 药后5天考查, 虽然防效仍较高, 但田间虫量突增 (增加的虫量均为刚孵化的若虫) , 除吡虫啉处理外, 其它各处理均需再次防治。这说明, 农药的使用量应根据田间虫情作适当调整。发生量一般时, 防效高的处理用药量可酌减;而当发生量大, 发生期长时, 用药量可适当增加。如横溪镇下陈片33公顷绿色稻米生产基地, 同代飞虱7月3日调查, 一般田块每丛平均约56头 (白背稻虱48头, 灰稻虱8头) , 多的田块达500头以上。7月5~8日, 该基地采用24%丙.辛乳油70毫升+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6克/亩进行统一防治, 防效接近100%, 致使以后各代很难找到白背稻虱和灰稻虱。

参考文献

[1]陶岭梅, 王晓军, 姜辉.吡虫啉与杀虫单对水稻飞虱和螟虫联合作用研究[J].昆虫知识, 2005, 42 (1) :47~50.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常用农药】相关文章:

常用农药不同名称对照表04-22

选购农药06-06

农药药害07-23

农药防治08-12

农药制剂08-17

农药产品08-28

农业农药09-07

农药残留09-12

国外农药范文05-16

农药包装范文05-17

上一篇:蒸汽测量下一篇:模拟定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