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技能

2024-07-08

实用技能(精选十篇)

实用技能 篇1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我国已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时代,人们依赖计算机开展的各项活动越来越多,计算机已完全融入到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同时,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使科学与技术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培养能将最新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与生产实际相衔接的人才,已成为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二、外语院校计算机技能培养的现状

1、课程设置缺乏专业特色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一个优秀的员工不仅能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能够运用当前的高科技技术来解决专业岗位上遇到的问题。当前一些高等院校外语专业的计算机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课程间交叉重复现象严重,公共课程偏多,专业课程设置宽泛,技能实践课职业针对性不够,缺乏专业特色,很难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

2、学无所用,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力度的加大,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加,许多外语专业毕业生因为没有很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不能适应社会“技能型、实用型”的人才要求,而失去了许多的就业机会。这也恰恰反映出当前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培养模式和社会岗位需求之间的脱节问题。笔者走访了很多兄弟院校,大多数高校外语专业的计算机课程设置仍然保持着三年前的样式,教学内容过于陈旧,试问毕业生用这些“过时”的知识如何去应对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近几年许多毕业的大学生为找工作发愁,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毕业生没有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术,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所以说,高校计算机教育首先要以市场需求为向导,制定一套完整的标准化的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从而适应当前社会对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3、重理论轻实践,缺少技能型人才

随着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当前一些高等院校外语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内容,重点仍然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实践性课程开设得较少,实践教学时间严重不足,缺乏教学与就业岗位相结合的实际操作训练,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理论基础较为扎实,但严重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能适应基层生产第一线高技能型、实用型的工作要求。

三、外语院校加强计算机技能培养的措施

1、调整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

高等院校外语专业的计算机课程设置,应该根据不同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具体专业方向,设置相应的公共课程、专业课程、技能课程和职业岗位实践等课程,培养目标不能过于宽泛,专业定位和专业特色要明确。以我院为例,除了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为我院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以外,结合每个专业的特色又增设了不同的专业选修课程,如英语教育专业开设《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网页设计》和《平面设计》课程等等。而且结合职业岗位要求,在大四阶段为所有毕业生开设了《计算机与办公自动化》技能实践课程,实现了大学四年不间断的计算机教学,从而使整个计算机的课程体系比较完善。

2、更新理念,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新模式

随着用人单位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计算机教师,应该尽快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以能力为本”的观念,重视实践教学。要不断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把实践教学逐步从理论教学中独立出来,统筹协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强化实践教学。并根据市场需求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满足社会需求,在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实践,使学生学得会、用得上,真正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从职业岗位要求出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训练

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职业化一技能型”人才,必须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职业岗位的能力结构和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把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训练,做到“学以致用”。学生通过亲自专业的技能训练,获得从事实际职业的基础知识;通过直接参加实践,训练技巧、总结经验,掌握技术环节,学会更多工作方法,培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培养社会需要的“职业化一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4、完善计算机考核方式

随着计算机技能培养的加强,考核方式也要予以完善,建议采取分组的形式,模拟办公环境,为学生设置工作中经常遇见的问题,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实践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为了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既要熟悉文化知识、又要掌握专业技术;既要懂得教育规律,又要明确操作要领。因此,教师应定期进行专业实践活动,从而更新教师的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使教育内容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及时补充新技术。

四、结束语

总之,外语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必须面向市场、面向学生和面向实践,变被动地满足个性需求发展为主动地引领个性需求发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从而培养真正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技能实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如何在计算机教育中提高毕业生的计算机技能水平也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外语院校计算机技能培养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当前高等教育中计算机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从而满足社会对“职业化-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实用技能培训活动 篇2

为进一步丰富当代大学生的急救知识,增强急救意识,11月10晚7:00,我校科协培训部在京江报告厅开展了以“实用急救技能及生活实用技能培训”为主题的第三期干部干事培训活动。活动主办方还诚邀了江苏省镇江市急救中心主任、我校邹圣强教授做了精彩的讲演。会场谈笑风生,掌声此起彼伏。

邹老师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作了具体的阐述并提出了“大学生必学10招急救法”,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指导大学生在各种危险中准确运用相关急救知识,积极地面对困难。他还用自身活经历作类比,并与学生互动进行真人模拟,趣味横生,让大学生在欢乐中学习急救技能,使人印象深刻。在接下来的“心肺复苏”与“包扎”的实际演示中,邹老师一边模拟示范,一边分步讲解,系统调理地讲述急救的方式与关键点,并现场请同学实习实验,大家都兴趣颇坡,反响热烈,将本次活动推入高潮。最后,邹老师与大家分享了一些自己的个人感悟,从日常细节着眼,分析了一些与当代大学生密切相关的焦点话题,并祝愿大家以后一定要健康地生活。

接下来是游戏环节与情景模拟(穿插视频),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一些生活小技能;还有有奖竞答活动,帮助我们掌握了一些健康小知识,学会简单生活。

本次培训活动提高了干部干事的应急能力,学会如何在黄金时间挽救他人和自己的生命,同时也掌握了一些日常生活实用技能,方便大家的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ps备用题目:掌握实用技能争做优秀学生)

DotA五大实用小技能 篇3

将远古的冰霜能量聚集于指定区域,创造一个小型的固定的冰霜漩涡。冰霜漩涡会降低被卷入敌方单位的移动速度和魔法抗性。

持续时间:12秒

冷却时间:6秒

施法距离:1500

等级1:魔法抗性降低10%,移动速度减缓18%,作用距离275。魔法消耗80点魔法。

等级2:魔法抗性降低15%,移动速度减缓22%,作用距离275。魔法消耗90点魔法。

等级3:魔法抗性降低20%,移动速度减缓26%,作用距离275。魔法消耗100点魔法。

等级4:魔法抗性降低25%,移动速度减缓30%,作用距离275。魔法消耗110点魔法。

提到冰霜漩涡(E),相信大多数玩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减速,不过光凭借减速效果就能进入DotA五大实用小技能的榜单,实在是太牵强了。事实上,冰霜漩涡除了能够提供减速效果之外,真的是用处多多。

这个技能除了提供减速效果之外最大的作用便是提供视野,虽然视野范围并不大,但却可以清晰的了解到关键地点是否有对方英雄存在。此外,冰霜漩涡的施法距离高达1500,并且冷却时间只有6秒,在紧急的情况下,这个技能可以轻松的洞察到关键地点是否有敌人存在。

另外,冰霜漩涡还有着降低对方魔法抗性的效果。它在团战中不但帮助己方魔法输出制造更多的伤害,而且还有着超强的减速效果,短短6秒的施法间隔可以让对方陷入冰霜陷阱,无论是追杀还是逃命都非常适用。凭借着诸多的优点,冰霜漩涡荣登DotA五大实用小技能榜单。

Top4:半人猛犸——上榜技能:授予力量

提升一个友方单位的基础攻击力并赋予他分裂攻击能力(分裂攻击对远程无效)。

魔法消耗:40点

持续时间:40秒

冷却时间:12秒

施法距离:800

等级1:给予一个友方单位20%的基础攻击力加成,如果友方是近战单位则对200范围内的敌人造成20%分裂伤害。

等级2:给予一个友方单位30%的基础攻击力加成,如果友方是近战单位则对200范围内的敌人造成30%分裂伤害。

等级3:给予一个友方单位40%的基础攻击力加成,如果友方是近战单位则对200范围内的敌人造成40%分裂伤害。

等级4:给予一个友方单位50%的基础攻击力加成,如果友方是近战单位则对200范围内的敌人造成50%分裂伤害。

在半人猛犸的四个技能当中,授予力量(E)可以算是最不起眼的了,相比于冲击波(W)的强势、獠牙冲刺(D)的霸气以及两级反转(V)的威力,授予力量确实显得有些渺小,但仔细想想,其实这个技能也是相当的实用。

升到满级之后,授予力量可以给队友提供50%的基础攻击力加成,如果是近战单位的话,还可以对200范围内的敌人造成50%的分裂伤害。50%的分裂伤害是什么概念?要知道狂战斧也只能造成35%的分裂攻击!

此外,授予力量的冷却时间为12秒,而持续时间却长达40秒,这才是这个技能最为Imba之初。试想一下,如果在一场团战开始之前,半人猛犸给己方近战英雄每人都施放了授予力量,在团战中每个英雄都凭空多出一把狂战斧,对方会是多么的无奈。

Top3:树精卫士——上榜技能:活体护甲

为友方单位创造一个魔法藤蔓护甲,保护他不受伤害并医治伤口。承受7次攻击后失效。

魔法消耗:25点

持续时间:15 秒

冷却时间:15 秒

施法距离:全地图

等级1:生命恢复:4点/秒,物理伤害减免20点。

等级2:生命恢复:7点/秒,物理伤害减免40点。

等级3:生命恢复:10点/秒,物理伤害减免60点。

等级4:生命恢复:13点/秒,物理伤害减免80点。

在近几个版本中,IceFrog连续对树精卫士进行了加强,沾了英雄的光,活体护甲(V)这个技能也是一变再变。如今的活体护甲,实在是不可谓不实用。

首先来看看这个技能的魔法消耗,区区25点魔法对于树精卫士来说毫无压力。虽然魔法消耗量只有25点,但是这个技能带来的效益绝非这25点魔法量可以比拟的。有了活体护甲的帮助,队友在线上就能打出优势,至少是不会处于劣势,毕竟这个技能又能回血又能减免伤害,如果这要再让对手打崩盘的话,那么神仙都救不了你了。

满级之后,活体护甲可以每次减免80点物理伤害,换句话说,加上护甲等因素,活体护甲基本可以让前期防御塔打在英雄身上毫无感觉。而13点/秒的生命恢复速度在静谧之鞋被削弱了的今天,也让队友有了更多的鞋类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活体护甲的生命恢复效果对于防御塔也有效。只要你想,让一座防御塔一直保持在满血状态并不是一件难事。

Top2:祸乱之源——上榜技能:虚弱

虚弱一个敌方单位,降低它的物理攻击力。

持续时间:20秒

冷却时间:10秒

施法距离:1000

等级1:减少30的攻击力。魔法消耗95点魔法。

等级2:减少60的攻击力。魔法消耗105点魔法。

等级3:减少90的攻击力。魔法消耗115点魔法。

等级4:减少120的攻击力。魔法消耗125点魔法。

在前不久进行的G-1联赛Orange与LGD.cn的对决中,Orange祭出的祸乱之源大破LGD.cn亮瞎了人们的眼睛,比赛过后玩家们一致认为虚弱(E)绝对堪称神技!

在此之前,祸乱之源在路人局中的上场率都算不上高,就算能够登场也很少有人主升虚弱。在Orange与LGD.cn的对决中,Orange的战术令祸乱之源一夜爆红,我们也不得不佩服国外战队对于新英雄的开发。

一级的虚弱可以减少对方30点攻击力,这让祸乱之源在线上拥有极强的压制能力,30点攻击力在游戏初期可以让绝大多数英雄的攻击力比地精工程师还要低。随着技能等级的提升,虚弱降低攻击力的效果更为明显,满级之后可以减少对方120点攻击力,这对于对方的限制显然是致命的。

需要注意的是,虚弱的冷却时间为10秒,但是持续时间却是20秒,这也意味着在一场团战中通过虚弱可以轻松限制住对方两个英雄。凭借这一点,虚弱排行DotA五大实用小技能第二位。

Top1:剧毒术士——上榜技能:瘟疫守卫

制造一个不会移动的蛇形守卫,守卫对魔法免疫。

魔法消耗:20点

持续时间:40秒

冷却时间:5秒

施法距离:850

等级1:守卫75点的生命,11点的攻击力。

等级2:守卫200点的生命,21点的攻击力。

等级3:守卫325点的生命,32点的攻击力。

等级4:守卫400点的生命,42点的攻击力。

剧毒术士的招牌技能,有着超高的性价比和极广的用处。

在游戏的初期,虽然瘟疫守卫的生命值和攻击力都并不算高,但是在对线期插到树林中也可以给对方带来很大的压力。此外,40秒的持续时间和广阔的视野让瘟疫守卫可以真真正正的当做侦察守卫来用。在感觉情况不对之时,用瘟疫守卫做视野可以有效的保证自己的安全。

进入游戏的中后期,这个技能的用处就更加宽广,对方绕树林?在狭小的地方放下一个瘟疫守卫可以挡住对方的去路;远古和肉山很难打?连续放下瘟疫守卫帮你轻松解决;防御塔攻防战?瘟疫守卫能攻能守,堪称全能。

实用技能 篇4

物流之所以成为第三利润源,这是因为物流所囊括的诸多环节需要合理的规划及设计,需要进行复杂的建模及优化及考虑存在效益背反效应的诸多环节间的协同,从而带来成本的降低,实现获取利润的目的。而这些都是需要有合理的理论来指导物流运营管理,或者说需要更多的定量分析结果来说明方案或决策的合理性、优越性。而培养学生实用软件技能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落实能力。

一、基于承上启下和实践理念的课程设置分析

在笔者多年指导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具有较好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具有较好的对物流优化问题的建模能力,但是在对问题的求解能力以及详细深入的数据采集、处理能力方面稍显不足。例如,针对物流当中普遍存在的优化问题———物流配送车辆调度、库存控制、生产计划等。学生在经过管理运筹学及物流系统工程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后,基本能够独立完成问题的分析及建模,但是在问题优化求解时还停留在手工计算(这对于稍大规模的优化问题显然不切实际) 或者基于C/C++ 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结构化程序设计来求解。但是在教育部要求减少学分、压缩学时的大背景下,学生对于计算机文化基础,C/C++ 程序设计语言,大型数据库开发等计算机相关课程学习明显欠深入。这些课程的学时基本都在48 学时,甚至32 学时,因而学习内容篇幅可能存在不完整或者实践环节偏少的情形[3]。此外,对于C语言而言,诸多数据结构的程序细节都需要学生独立完成,而C++ 虽然有设计好的模板类可以调用,但这些基本属于C++ 高级部分,在少学时的课程中一般没有介绍。这就造成非计算机类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学过之后,难以理论指导实践———将这些知识付诸实践,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

此外,导致学生动手解决问题能力弱的原因是有些偏向开发的课程往往是需要很多交叉知识的,例如大型数据库开发往往需要学习很多面向对象软件程序设计知识及可视化软件开发工具本身,那么这些承上启下的课程知识如果交由学生自学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笔者认为作为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应该去掉传统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课程C/C++ 程序设计,改为具有友好的可视化界面的软件工具,例如Visual C#、基于JCreator或JBuilder或Eclipse的JAVA,这些相对新颖的工具基本具有现成的成熟的数据结构,例如java.util包中包含了诸如数组排序等诸多函数的功能模块,从而减轻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开发这类程序功能的负担。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大型数据库开发及物流信息系统课程时就具备了可视化软件开发的基本理念和一定的软件开发自学能力,学生完成简单的物流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及实现的能力或自学能力将会有一定的提高。这就是笔者所倡导的循序渐进、承上启下的课程设置理念。这样对于专业核心课物流信息系统,我们可以形成如下的循序渐进教学课程体系:JAVA→基于SQL Server的大型数据库开发→物流信息系统(嵌入JAVA中学习过的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概念及新的UML建模教学内容)→物流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利用物流信息系统中所需知识进一步实践以强化学生面向对象分析、设计及程序设计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具有物流优化建模的能力,以管理运筹学、物流系统工程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以使学生在学习物流中心设计与运营、仓储管理、企业采购与供应管理、多式集装联运、供应链管理等专业课程当中具备相应地基础建模及优化知识。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管理运筹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开设之前开设“MATLAB基础及应用”这样的课程以及在相关专业基础课程中开设诸如LINGO、CPLEX等教学模块,并进一步在专业课程中布置设计实用软件使用的课外作业以强化学生的实用软件使用技能。

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管理科学的知识,设置了这样一条学习主线: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物流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含Eviews软件教学模块)→电子商务(重点包含商务信息检索,存储,商务信息处理及分析)。

最后,对于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笔者更倾向于开设模块化能力非常好的成熟的通用软件,例如MATLAB,SPSS,R,Eviews,LINGO,CPLEX,Flexsim,Extend,Witness,Arena,Netlogo等成熟的科研软件,既让学生学会了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让学生种下了科研分析的意识种子,从而很好地引导他们更多地主动学习新领域的新知识,同时也为将来有一部分学生走上研究生学习之路做了更好地铺垫[4,5]。

例如,数学规划软件LINGO(嵌入了分支定界算法)对于一个整数规划问题,可以利用简短的几行语句完成求解及灵敏度分析,这样学生就不用从头开始写经典的分支定界算法的程序,从而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求解的乐趣,进而增强学生学习及进一步自学的兴趣。

综合以上分析,针对物流管理类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及在课程设计中所表现出的动手解决问题———给出定量结果及分析能力不足的现象,提出物流管理类专业实用软件技能培养目标及新的组合式实用软件技能培养模式。

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用软件技能的培养目标

(一)信息搜索能力

在日常学习及毕业设计过程中,如果学生具备非常好的搜索技能,那么学生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资料、工具、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对于信息搜索能力,首先,学习常用的搜索引擎(Google,Baidu,Sogou),了解每个搜索引擎的优势及特点,例如,Google搜索引擎提供的子功能Google Scholar可以提供学术资源的查找与搜索,尤其是英文学术资源的查找;其次,了解学校电子图书馆提供的电子资源概况,以及如何获取和使用这些资源,包括学习使用一些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如Note Express,End Note等;最后由专业课教师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或者在新生专业介绍会上列出与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常用社区、论坛或微博网址,如了解与管理、经济等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大型学术网站———人大经济论坛。

(二)信息存储技术

21 世纪已经进入大数据的时代,如何采集数据,利用数据挖掘出数据背后的有用信息是非常有潜力的一种管理模式。例如著名的尿布—啤酒故事就是典型的购物篮分析所带来的好处,而没有大量历史数据的使用与存储,购物篮分析又谈何容易。而大量的数据从各种链接、免费数据库、商业数据库采集时,需要考虑采用何种方式存储这些数据,以及如何管理并利用这些数据,因此,我们应该学习有关信息存储技术。学习数据库技术可以实现对一些分散的数据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三)信息处理能力

在收集好数据之后,对数据信息进行合理的处理是获取信息价值的必要途径,给学生介绍相关数据信息处理软件:Excel,MATLAB,SPSS,R,EViews等。这些软件都比程序设计语言处理数据要更加易于学习和使用,而且对于数据的可视化都较其他程序设计语言工具方便得多。此外,对于海量数据的处理还可以借助诸如Or-acle、SQL Server这样的大型数据库。

(四)问题建模及求解能力

对物流管理专业类学生而言,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的概念已经通过很多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而深深映入脑海,那么思考的一个问题便是如何挖掘第三利润源,也就是采取何种策略降低物流成本,使得物流冰山下的成本得以不断减少,从而达到追逐并获得第三利润源的目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优化问题,即如何建立优化模型,例如建立模型优化生产调度策略,优化车辆配送路径,优化物流配送车辆装载率,优化供应链的库存,对供应链订单进行排序等,这些优化模型构建的相关基础知识在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管理运筹学里都有详细的介绍,但是对于求解的方法基本都是介绍的经典理论且是对非常小规模的问题进行处理,然后用手工计算的方式进行求解。为此,我们提出介绍一些建模优化软件如LINGO、CPLEX、MATLAB等来对问题进行求解,从而实现所解决的问题更接近实际情况。

(五)结果展示能力

当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建模并求解之后,需要对结果进行展示,其中包括数据可视化的展示,即图形化表示,为此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绘图能力,这个任务可以通过学习Microsoft Visio及Excel的绘图功能来完成。此外,我们需要对相关结果形成正式的报告或文档(毕业设计论文,课程设计报告),这个任务可由微软办公软件WORD来完成,即学习WORD中的一些高级排版技巧(自动生成目录,自动公式编号等)。最后,学生可能需要在一些公开场合(例如参加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的答辩会)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成果,这时需要使用到Power Point多媒体功能。

三、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用软件技能的培养模式

(一)单独开设相关课程

对于某些应用范围大、处理能力强的通用软件或开发软件应单独开设系列课程,例如对于在诸多场合(优化、数据处理等)都非常实用的软件MATLAB可以考虑单独开设课程来讲授,以使学生在后续课程当中可以不断地使用该软件解决课程作业及进一步解决更加实际的问题。这些软件技能的培养对于其他课程能起到承上启下、循序渐进的纽带作用。

(二)依托相关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设置教学内容模块

对于某些学习难度不是太大的实用软件技能,采用随堂教学的方式依托相关课程设置一定学时的教学内容模块来实现软件的普及入门。例如EXCEL、WORD、VISIO的学习可以放在校必选基础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里,而对于LINGO可以放置在“管理运筹学”课程里,而且从2012 年开始,兰州交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选用由李引珍教授编著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管理运筹学》已经将LINGO列入了每一章的讲授内容[6]。此外,基于Logware软件的供应链仿真建模分析也在相关课程设计中得以运用[7],即对于依托相关课程实施实用软件技能培养已迈入了实质性的教学阶段。

(三)设置引导型教学模块

考虑到总学时的限制,教师在讲授某些主干课程的同时,指出要求学生自学的实践内容,即开展引导型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达到延伸、扩展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这部分内容可以由教师指出学生自学的提纲,内容,自学的方式、方法以及自学的资源(推荐书籍,推荐学习的工具、学习网址),由学生课后业余时间主动学习。而且对于引导型教学模块的内容,还可以设置自学应该达到的目标,考核的方式(例如做一次汇报)及手段。

某镇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工作总结 篇5

根据《关于认真做好扶志扶智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我镇严格按照文件组织人员培训,现将培训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根据文件要求我镇召开了党委会专题研究了xxxx年农村实用技能培训事宜,成立了以分管领导__为组长,经发办、农业服务中心、畜牧服务中心、财政所等办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__镇xxxx年农村实用技能培训方案》。

二、落实培训任务

我镇在各村累计组织实用技能培训x场次,累计培训xxx人次,其中含贫困户xxx人次,低保户xx人,残疾人户xx人,一般农户xx人,涉及xx岁以上参训人员xx人,较好的完成了xxxx年实用技能的培训任务。

三、取得成效

通过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林果管理、畜禽养殖、粮食作物种植等实用技能,极大的激发了农户积极发展的热情,促进贫困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四、存在的不足

实用技能 篇6

关键词:散打,技术分析,警察格斗

我国对政法干警的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已悄然展开。我校监狱学专业政法干警试点班即是采取专科及以上学历起点的监狱学本科教育模式,学制两年,其中到基层政法机关实习不少于半年。这些学员能入学就意味着能就业,某种程度上讲,他们在校的学习与岗前培训是一脉相承的。试点班的生源专业广泛,大多数学员之前对警察职业的了解近乎一张白纸。格斗技术是警察应当具备最基本的自我防护与强制能力,而达到一定的格斗技术水平,需要长时间的训练积累。他们有二到三个学期的警务技能课,使学员们从近乎白纸到较强的技击水平,将为他们日后的警察生涯打好一项基础。

警用武术属于实用武术,其特点是简单实用,一招制敌,且便于统一练习[1]。常用格斗技术是我们所熟知的,然而具体到技术的实用性,我们通常是主观认定的,因为警察在执勤中与不法分子的格斗片段不易记录,也就不便分析、总结实用技术。在热兵器时代,武术在军队、警队战斗中的作用较小,但军、警的防卫控制技能仍是武术的攻防核心价值的主要实现形式。[2]从军事中脱离出来的中国武术,在民间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社会价值不断扩展,其中散打比赛较为集中的体现着武术的技击本质。散打对抗比赛中,各技术的使用次数与得分显示出某技术的合理性与技击价值,而量化的指标便于分析、总结实用技术。我们不妨从散打比赛中筛选实用的技法,并借鉴散打的前沿技术,以便在有限的训练时间里,较大程度的提高我校警察学员的格斗能力。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2011年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各级别前32强的比赛520局;其中,85kg级及以上级别场次较少(因资料原因),其他级别至少10场(弃权未列入研究范围之内)3]。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关键词:警务技能、实用武术、散打技术、散打竞赛规则,搜集到相关论文150余篇,并筛选出与主题关联性较强的论文30余篇。

1.2.2 录像分析法

通过录像分析法,统计出技术使用次数、得分。具体方法:视频分析人员为1名国际级裁判,2名国家一级裁判,根据2名及以上分析员同时给出的技术指标及得分进行记录;2名以下分析员所给出的技术指标次数及得分不列入统计数据中。[4]

1.2.3 数理统计法

原始数据的处理使用Excel软件,并运用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散打新旧规则的变动与说明

2011年散打新规则所修订的条款(见表1),中心思想是为了:加快比赛节奏,提高摔法得分难度,限制比赛中的消极因素,迫使队员积极对抗。规则的修改是为了散打技术能够均衡发展,降低规则对技击的不良影响。

2.2 散打技术的使用情况及在警察格斗中的价值

本文统计了新规则实施前后的比赛指标,以便在对比中撇开规则因素,更好地分析各项技术对警察格斗训练的价值。

注:**代表P<0.01即差异极显著,拳法得分为拳法总得分。

所统计的技术指标是散打比赛中使用频率较多的技法,一些罕见技术未列入表中。数据(见表2)显示,散打队员常用的技法也就是散打运动的三大技术体系,拳法、腿法、摔法及其组合动作。总体上看,每局比赛技术使用总数明显增加,表明规则修改使得对抗更加激烈了;每局得分高度显著性增高,说明队员的攻击效果增加。但各技法的用途及其攻防价值明显不同,对常用技术进行评估,有助于警察学员在有限的课时里快速弄清楚简明而实用的攻防体系,以便重点练习。

重击头部对散打队员的战斗力影响极大,需要强调警察学员对头部的防护。“武林风”擂台上出现过一些选手,因其注重点在本门派的技法与风格上,而在细节上实战基本姿势中双拳较低,被多次击中头部。警员将来在执勤中多数不会穿着格斗护具,因此除了养成正确的基本姿势注重头部防护之外,也要加强对腹部、裆部的防护意识。只有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防护技术,才能更好的强化进攻技术。

2.2.1 拳法的使用情况及在警察格斗中的适用

统计数据(见表2)显示,新规则下散打比赛中拳法每局使用总次数略有增加,拳法得分高度显著性增长,但拳法得分基数及得分贡献率较低。新旧规则下拳法单独使用次数少于腿法,是技术体系中的第二大技法,表明它在技击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而拳法得分少表明,实力相当的散打运动员对抗时,拳法更多的是以攻为守,或是拳法对于受过良好训练的人而言易于防住。也就是说,拳法精湛者如果遇到防守或拳法弱的选手,出拳仍能得势。警察执勤中面对的客体受过良好技击训练的人应当是少数,所以拳法在警察格斗中除有防守作用外,还有较大的攻击价值。

直拳在拳法中使用次数最多(见表2),占出拳次数的一半还多,仅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直拳是拳法进攻的最主要技法。对于同一目标,直拳进攻的距离最近,耗时就相对较少,击中目标的几率就大。警察与不法分子展开对抗时,我方使用直拳攻击其面部,直接快速命中率较高,会达到较好的威慑效果。所以,直拳应当作为警察格斗的重要技法之一。

摆拳使用次数位居拳法第二,它是弧线拳,进攻距离远,力量大,是拳法中击打效果较优的招式。摆拳攻击对方侧面部,防守难度较大,在散打比赛中较其他拳法得分高。警察可在危急时刻摆击歹徒下颌侧面,对脑部的震荡会使对方瞬间失去意识,削弱其抗击力。因此,警察格斗训练中同样应当重视摆拳技术练习,使其成为另一重要的拳法攻击技术。

勾拳在拳法中使用明显较少,其在比赛中不易得分。其原因在于勾拳是近身攻击技术,抱缠时使用勾拳常常受到对手的拉扯,不易发挥其威力。但勾拳毕竟是近身时有效的进攻方式,在双方贴身时使用勾拳击打对方腹部、下颌,可重创对手并能以攻击的方式使双方分开,以便于脱身寻机再战。所以,勾拳在警察格斗训练中也不容忽视。

2.2.2 腿法的使用情况及在警察格斗中的适用

新旧规则下,腿法平均每局出现的次数都是技术体系中最多的(见表2)。2007年散打锦标赛腿法得分略低于摔法,位居第二;2011年散打锦标赛腿法得分位居各大技术之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腿法在技击中占有首要地位。武术谚语中讲“拳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也表明了腿法是最主要的攻击技术。

表2数据显示,鞭腿在新旧规则下都是使用次数、得分最多的技术,也就意味着鞭腿是所有散打技术中技击价值相对最大的技法。从技术自身来看,鞭腿是由提膝前摆—转身扣膝—挺膝鞭挞等环节组成,在实战中由于支撑脚与击打点在左右两侧,使得转身角度较小,重心变化不大,所以整体而言,鞭腿技术难度相对较小。鞭腿是弧线腿法,攻击对方身体侧面,防守难度略大一些,其旋转性与鞭挞发力表现出较大的力量。警察格斗中正是需要技术难度小,力量大,隐蔽性强的技术。警察执法中更多的是对不法分子暴力行为的遏制,且尽量减小对其损伤,而使用鞭腿攻击对方腿部、肋部,尤其是膝关节通常能暂时减弱不法分子的攻击能力,所以适合警察实战的情形。

侧踹腿比正蹬腿使用的次数多(见表2),新规则下侧踹次数略有减少,而正蹬次数高度显著性增加,但二者的使用次数和得分基数较低。说明此两种腿法在训练有素的对手之间不太适用。原因如下,侧踹腿有转体侧身动作,重心浮动大,不易掌握;正蹬腿是正面直线攻击,易被接摔。正蹬次数极显著性增加,表明正蹬技术受到了新规则的推进,或者说正蹬在阻截战术中的价值仍然保留着。警察队伍中人员的年龄分布于各个年龄段,使用腿法的选择也需适合自身条件。侧踹腿可以在年轻警员训练时规范练习,由个人根据兴趣而加强。

正蹬腿技术难度小,易掌握,阻击效果好,宜正面进攻使用。对于攻防练习不多的对手,正蹬腿倒是有一定的攻击价值。但警务实战并非运动比赛,不容出错,所以在训练时除了加强正蹬腿技术的攻击力,还要强调蹬腿之后的顺势收腿,攻防结合。

2.2.3 摔法的使用情况及在警察格斗中的适用

摔法在散打比赛中一度是首要得分技术,素有“唯摔获胜”的说法,新规则提高了摔法得分的难度,使得摔法得分与次数相对减少。摔法在警察格斗中的应用需要捋清思路。散打比赛中摔法使用次数多,得分贡献率高,与规则中摔法得分规定有关,老规则规定:先后倒地,后倒地者得一分,将对方摔倒且本人未倒或使用技术将对方摔倒本人顺势站立的得两分。散打比赛中有一方倒地,裁判即叫停,而警察与不法分子格斗中是不存在叫停的,需要果断、快速的优胜。而警察与歹徒格斗中,歹徒的反抗基本上不会考虑力量的大小,为了逃脱,往往会用尽全力,所以警察使用接招摔时应当在了解对手特点或是战机优质的情况下;另外,摔法中常会出现角力的情况,则力量消耗较大,所以警察格斗中适用快速抱摔(近身摔),安全起见不易与歹徒抱缠扭打,应当攻其不备,快速抱摔加以控制。

2.2.4 组合技术使用情况及在警察格斗中的适用

组合技术每局平均使用次数和得分都有明显增长(见表2)。随着散打技术的发展,队员的各项技术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散打比赛的观众对比赛观赏性的要求也在提升,从技术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观赏性来看,组合技术符合以上两点的共同要求。警察格斗水平也需要提升,除了练好单个技术,也应当掌握擅长的组合技术。在竞争激烈、高水平的散打比赛中,运动员都喜欢采用构成简单、实用、易用、耗能小的二次或三次组合动作,且二次组合动作的运用处于主体地位。[7]鉴于警员的实际情况,可根据自身的条件,设计主动进攻型,防守反击型,反击型的二、三次组合动作,不在乎多而在于精。

3 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我校监狱警察学员格斗训练的技术内容,有如下方案。

(1)拳法:以直拳和摆拳为重点,勾拳为辅,转身鞭拳作为介绍内容,为格斗爱好者提供空间。加强直拳和摆拳的击打速度与力量,强调拧腰、蹬地发力。

(2)腿法:打造鞭腿特长,重在攻击对手大腿及膝关节,以减弱或消除对手的攻击能力。熟练使用正蹬腿法,尤其注重正蹬的阻击作用,正蹬练习中在强调其攻击作用的同时要重视蹬腿之后的收腿,以减小直线腿法被接摔的风险。

(3)摔法:重点练习接招摔加反关节控制,达到借力打力的效果。散打中的近身快摔技术,可用于警务实战中秘密抓捕嫌疑人,以便速战速决,减小社会影响。

(4)组合技术:随着社会成员整体素质的提高,违法分子的各项反控制能力也不断增强,民警应加强组合技术练习,警员可根据自身的条件,设计主动进攻型,防守反击型,反反击型的二、三次组合动作来提高徒手制胜能力。

(5)肘法、膝法是散打比赛中的禁用技法,但是在与违法分子斗争的第一线可将其作为有力的制暴技术。

参考文献

[1]邱丕相.中国武术教程(上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5.

[2]曹华.关于武术攻防时代价值及应用的探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101.

[3]赵发田.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不同级别身体形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2):215.

[4]姜传银等.武术散打新规则对散打比赛导向效应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6):63.

[5]中国武术协会.武术散打竞赛规则[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试用本).

[6]中国武术协会.武术散打竞赛规则[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7]倪峰.对十运会男子散打决赛中主动进攻组合技术运用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0):1425-1429.

实用技能 篇7

一、实用技能为导向意义分析

实用技能, 顾名思义就是知识教学要与实际应用能高度吻合, 让学生走出课堂就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实用技能为导向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当前职业课堂的发展方向, 其本质就是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 能及时更新知识, 将实际运用技能带到课堂上来, 给学生及时的点拨与指导。 毋庸讳言, 教材都是事先编好的, 而社会发展迅速, 计算机技能更新很快, 如果我们沿袭守旧, 那学生可能学到的许多知识都是“ 过期的”, 毕业走出校门遇到计算机问题感到有时代断层。 所以计算机教学一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及时更新理念, 更新技术, 才能有效提升人才培养层次。 所以, 以实用技能为导向是计算机教学为契合市场发展而自身进步的不二法门, 我们应该积极发扬。

二、构建实用技能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方法分析

以实用技能为导向对知识更新和学生实践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所以我们要以集成化统筹知识脉络, 然后让学生在实践项目驱动下体验知识生成过程, 完成实用性技能学习。

( 一) 知识集成

实用技能的背后要有强大的知识网络, 所以计算机教学要注意对模块知识的集成引导和启发, 在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 指导他们系统地深入探索知识。 学习都要经过陌生到熟悉, 散落知识到集成技能的升华。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 我们在必要的理论知识传授后, 要注意统筹单元模块, 引导学习系统地回忆和整合知识, 这样才能生成知识网络, 为以后动手实践奠定基础。

例如, 在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中, 我们可以先将耦合密集的设计参数进行统筹规划, 作为一个知识集成模块, 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动脑思考来融合知识。 在具体操作中, 可以让学生先观看该模块知识内计算机操作教学视频, 以这样形象的方式将知识与技能操作联系起来。 知识模块化是对学生自我整合知识的启发和示范, 便于诱导他们自己归纳和总结知识, 通过思考“ 知识模块的分解”到“ 知识模块的集中”的过程完成对系统知识的全面把握。

( 二) 项目驱动

为了提升学生的实用技能, 教师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项目化教学。 首先, 教师要利用网络来分布任务, 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加强学生能力实训, 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一体化。 例如, 教师为了训练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 让学生模拟工程项目进行分工, 各小组在网络环境之中了解任务的具体目标、分布解决的方法、最终汇报的程序等内容。 然后, 各个小组的学生发挥智慧完成任务, 并提出可行性的方案。 例如, 在基于建筑构件的软件开发中, 通过计算机领域分析形成领域基准体系结构, 在此体系结构上进行相关构件的创造。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来解答学生的疑问, 形成计算机形式下的师生互动。 教师在设计项目学习活动的过程中, 要注意项目编排突出其实践性, 按照任务驱动的思想, 让学生通过体验扎实基础, 提升技能。

( 三) 实践体验

计算机技术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所学知识与社会工作实践之间的关系。 教师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展现更加真实的实践学习的模式, 因为在实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需要让学生更多地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但是受教育资源的影响, 很多实践学习活动不能及时开展, 这时候计算机技术就是最有效的补充。 利用计算机技术, 教师可按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水平制定出几套方案, 供不同基础的学生自主选择。 因材施教、个性化指导是优化实践教学过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计算机环境带给学生的真实感官刺激远比仅仅是教师语言、文字这些抽象的符号产生的知觉鲜明。 可见, 计算机实用性教学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到“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体验中, 这样才能实现技能螺旋式上升, 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总之,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目的, 也是职业院校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 计算机技术更新比较快, 所以课堂教学要适时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只有做到以生为本,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才能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 及时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迁移, 增强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升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实用技能 篇8

1 对校企合作的基本认识

1.1 校企合作的涵义

校企合作是大中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通过校企合作能够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 能够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 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1.2 校企合作的意义

校企合作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 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是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 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是将学校培养与企业直接挂钩, 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

1.3 校企合作的基本模式[1]

(1) “2+1”模式。该模式的内涵是学生在学校3年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前两年完成基础学习和必要的技能训练与生产实习, 最后一年到企业进行顶岗或轮岗实习, 并结合企业生产实际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考核。

(2) “订单式”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就是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 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 共同组织教学, 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3) “工学交替”模式。“工学交替”模式即企业与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学生在企业和在学校学习相互交替, 学用结合。

2 我校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

2.1 推进校企合作, 明确办学目标

我校紧紧围绕“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口腔修复工艺人才基地,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中、高等口腔修复工艺人才”的办学目标;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生命、以创新为灵魂、以实践为特色、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技能为重、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 进而把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建设成精品专业、示范专业, 把学校建设成名牌学校、品牌学校。

2.2 推进校企合作,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十分重视校企合作, 除了与国内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推进“订单式”培养外, 还变传统的“2+1”医学教育模式为“1+1+1”模式。“1+1+1”培养模式是指学生第一年在学校重点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由企业派出驻校代表, 跟班追踪教学全过程,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二年把课堂搬进企业, 在未来工作场所学习口腔修复工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 重点学习口腔修复工艺领域新知识和高新技术, 真正做到“课岗融合, 做学合一”;第三年即留在见习企业进行生产实习。这样就把课堂设在企业,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巩固了学生的专业意识, 强化了操作技能, 为培养高素质口腔修复工艺人才开辟了新的途径。

2.3 推进校企合作, 构建“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

我校与北京联袂义齿有限公司和太原齿科有限公司的临床一线专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及学生就业岗位需求, 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 以专业实践为主线”, 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2.4 推进校企合作, 加强校本教材建设

目前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使用的教材《医用化学基础》和《物理应用基础》所讲授的知识与口腔修复工艺专业教学联系不紧密;部分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固定义齿工艺技术》、《可摘义齿工艺技术》中临床知识所占比重较大, 对于技工操作部分讲授较少, 当前国内外通用的新技术、新项目内容缺乏, 难以适应教学和未来岗位需求。因此, 为了彰显学校专业特色, 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有效对接, 我校在长期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中, 组织相关教师和企业从事义齿加工的一线人员、专家共同完善和编写了一套更加贴近专业、贴近岗位需求, 突出专业技能的8门校本核心课程教材。该8门教材拟被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正式出版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

2.5 推进校企合作, 创新教学模式

根据口腔修复工艺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职业教育的特点, 在教学模式上注重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 加强实践教学, 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通过理论指导实践, 使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 使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不断提高;并根据学生学习规律, 由浅入深进行模块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职业情境的创设, 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 使学生明白教学的目的, 完成知识的正迁移, 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让学生在“教中做、做中学、学中会”, 学会学习和工作。通过创新教学方式, 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岗位教学和模块教学, 注重“教、学、做”一体化, 有利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素养的培养, 使学生成为实用型、高技能、高素质技术人才。

2.6 推进校企合作, 加强实践教学

职业教育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的技能人才。因此, 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培养高级技能人才, 由学校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共同设计制订实践教学计划, 确定实践教学目标, 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构建了以突出学生职业能力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基本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

为了强化训练学生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 我校通过增加专业实验课学时数的比重 (实践学时/理论学时为2.6∶1) , 利用课余时间合理开放实验室, 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技能比赛, 并通过对专业核心课程的技能考试等措施,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专业兴趣。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各类技能比赛, 2012年在西安举办的中华医学会口腔修复工艺技能大赛和在天津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学生作品展洽会上, 我校学生薛二飞分别获得了三等奖和二等奖, 我校还获得了优胜团体奖。在作品展洽会上, 我校学生的作品深受原教育部副部长张天保的肯定, 并为我校题词“口腔技工的摇篮”。

2.7 推进校企合作,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加强学校竞争力的核心, 是提高教学质量、彰显学校特色的根本保障。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我校除了制订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 每年寒暑假安排专业实训教师到北京联袂义齿有限公司、太原齿科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单位的生产一线进行实践外, 还定期邀请企业专家到校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校企通过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 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企业还安排驻校代表指导和监控整个教学过程,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我校通过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办法, 已培养出了一支“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精、教育理念新、创新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2.8 推进校企合作, 促进实训基地建设

职业学校要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需要有高质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校企合作, 在校外建立实训基地, 既节约了学校的办学资金, 又能使学生接触到当前先进的生产技术, 有利于学生提高技能。学校在全国范围内经过考察, 确定了北京联袂、山西齿科、深圳现代、珠海维登等30余家综合实力强、规模大、技术领先、管理规范的义齿加工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 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将工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 企业可以从中选择优秀的实习生, 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 达到了校企双赢的目标。除此之外, 校内也按专业基础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生产顶岗实习4个层次建设了专业实训实习基地, 共有固定义齿、可摘局部义齿、全口义齿等14个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实验室, 完全满足在校本专业全部学生的校内实训, 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岗位职业素养, 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 我校将于2013年投资200万元进行实训基地建设, 最终建设成一个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体现职教特色, 与口腔修复专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示范性、仿真性的实训基地。

2.9 推进校企合作, 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

每年在安排顶岗实习时, 我校召开实习就业洽谈会, 实行实习、就业的一体化管理, 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 满足了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留在实习单位工作, 从而实现了实习就业一体化, 为学生进入企业, 走上工作岗位打造了一条校企合作的“绿色通道”, 收到了学校、学生、家长和企业四方满意的效果。

2.1 0 推进校企合作, 设立爱心奖学金

北京联袂义齿技术有限公司出资在校设置奖学金, 每年10万元, 对我校品学兼优、技能突出的20名学生进行奖励, 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积极性, 增强了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同时在每年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时, 对于在校设立奖学金的企业可以优先挑选学生。这样, 设立奖学金的企业就能够比其他企业能够得到更多更好的优秀技能人才, 这样的合作方式实现了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共赢的局面。

综上所述, 校企合作举办职业教育, 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 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需要。我校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 不仅提升了校企合作层次, 也提高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为社会培养了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技能口腔修复工艺人才。

参考文献

实用技能 篇9

教育部在《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由于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趋势,过去那种单一外语专业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市场对单纯语言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在逐渐减少。因此外语专业必修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鉴于此《意见》精神和新形势下俄语人才市场需求现状,全国诸多俄语高校调整了人才培养计划,增加了与某些专业相关的课程。如,国际贸易、科技翻译、商务谈判、法律常识、石油、医疗等比较专业化的课程。有的高校实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出“俄语+专业”的“3+2”跨学科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或者与俄罗斯合作实行“2+2”的模式办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一些毕业生从中获益,他们在校期间就已经获得了一些专业知识,比同期入职的同行有优势,为更好、更早地就业奠定了一些基础。但是,对绝大多数毕业生来说,在没有打好基础的情况下,过多地将时间和精力放到实用技能课程上,只能适得其反。一方面,虽然毕业生自己的专业是俄语,但实际上不敢说、不会说、说不好。他们不敢接俄罗斯客户的电话,不能主动与俄罗斯人交流,不能准确翻译俄文信函、公司简介等最简单的文件等。另一方面,关于实用技能知识,即一些行业的专业知识似懂非懂。有一个毕业生需要帮助老板和俄方商讨开据信用证事宜,该生坦言,大学期间学过这个术语,但仅仅停留在背下这个单词而已,其他相关知识就不了解了。这种现象并不是个案。

的确,单一的俄语毕业生逐渐地被社会所冷落,市场对俄语人才的需求迫使我们探索新的俄语教学改革之路,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机制。但是,正如教育部副部长、中国俄语教学委员会会长刘利民指出的,人才市场是波动的,不断变化的,而专业人才培养却相对稳定,应该注重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目前,全国各高校的俄语生源绝大多数是俄语零基础。学习初期,学生面临英语干扰、俄语语法规则多、繁,单词难记忆的问题,再加上基础阶段课程多、专业课时少等诸多因素,使得大多数学生感觉俄语很难学,比较吃力,不能消化知识。分析全国俄语四级考试,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一些学生不明白нужно,можно,надо,должен的用法,有的学生分不清сначала和нача-ть,после和потом的区别,甚至出现前置词之后加上动词、将名词变位等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因此,培养高质量的俄语人才应该从抓基础知识教学做起,基础知识教学是根本,是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或忽视的教学环节,这完全符合本科生应重点培养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学资源和能力优势,特别是办学历史中已积累的特色基础进行实用技能教学。基础知识教学为主,实用技能教学为辅,一主一辅,相得益彰,循序渐进,形成一套培养既能精通俄语又懂相关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教学模式。

二、构建厚基础平台,注重学生语言能力培养

厚基础主要指强化俄语专业基础课程。没有扎实的基础,建起来的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强化基础知识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在基础阶段配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授课,组建一支优秀的基础阶段教师团队支撑该平台。如可以安排教授、外教讲授精读、语法、视听说、口语等俄语专业基础课程,教师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研究和交流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最佳教学资源。

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入学阶段应注重学生语音面貌的培养,增加语音、语调阶段的课时,同时加强语法教学。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多年的授课经验将语法分门别类地授课,使学生尽快在脑海中建立一套较完整的基础阶段语法体系;培养听、说、读的习惯,指导学生模仿朗读,教会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堂上实行俄语授课,讲课节奏紧凑,迫使学生有紧迫感;攻克单词关,引导学生树立记单词、记牢单词、储备单词的理念,尽快排除英语的干扰因素,传授记忆单词的正确方法。

侧重培养语言技能与连贯语表达能力。首先,教师运用口语表达,采取课堂讨论、辩论、分角色表演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口语实践能力,逐步由对话、独白语过渡到大段落以及整篇转述、论述上,迫使学生用俄语进行思维、表达。适当增加专题讨论研讨课,为学生提供展示俄语语言能力的机会,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其次,培养学生的写作与翻译能力。中俄教师联合讲授写作与翻译课程,充分发挥外教的优势,帮助学生正确地用俄文撰写。教师完成汉译俄授课任务,用标准的汉语行文规范指导学生,同时,加强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口头翻译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建立主动式、独立式学习模式

基础知识教学倾向于知识的灌输,即填鸭式教学,若方法不得当,学生会感觉枯燥,其结果是许多学生养成了被动性、应该式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仅忙于完成作业而已。针对这一现状,教师首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确定学习目标,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巩固与扩大课上所学的知识,多提供运用俄语交际的机会,这样既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觉得学习俄语是学有所用,又能培养他们主动性、独立性的学习习惯。通过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扬长避短,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切实可行的教与学方式,并在探索实践中不断完善。

四、完善教学规章制度,保障学习氛围

完善的教学制度是完成俄语基础知识教学的保障。完整、常态化的教学制度不仅有益于教师的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将学生课堂上的双边活动、单元测验、平日作业、竞赛活动等列入学生的日常评价之中,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充分发挥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励他们多学习、多努力,学好每一步,每一个环节,打好扎实的俄语语言基础。

五、结合实际,理性开设实用技能型课程

根据学校俄语专业的传统,结合实际情况,找准俄语专业建设的定位。

首先,本着以基础知识教学为主,实用技能教学为辅的原则,分析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改革专业发展课程,有针对性地开设俄语外贸函电、谈判口语、商务俄语、旅游、法律俄语等课程,要求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以实战演练为主,主张将课堂教学转向课外训练,这样既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又保障学生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

其次,创建有益于基础知识和实用技能知识学习的平台。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各种竞赛活动。例如,举办俄语朗读、单词竞赛,翻译和口译比赛,命题演讲和辩论赛等活动以此检验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应该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利用一切学习俄语和展示俄语水平的机会,提前检验和体验运用俄语的能力。

六、实行校企合作,进行产业培训

大多数高校四年级的课程比较少,主要集中实习和撰写论文,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这段时间值得深思。如果学生在前三年有了扎实的基础,可以在第四年实行专业、专项培训,建立产业培训。用人单位可以直接去学校预定或者学校与企业联合创办培训班,培训班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接续的或者是再继续教育式的,即毕业前与某公司签订协议,然后参加此类专项培训课程。这样既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问题,又为公司储备了俄语人才。院校平台和社会平台的双向协同发展,可以使俄语人才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修正学习和发展策略,真正地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七、结论

构建厚基础平台,建立常态化基础知识与实用技能知识的一主一辅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储备一定俄语基础知识之上,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新的专业知识。结合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分析俄语人才的市场需求,发挥各高校俄语教学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回归俄语基础知识教学,偏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重提基础知识的重要性,看似与目前提倡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相符,但我们所关注和提倡的基础知识教学恰恰是服务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其实施做铺垫、打基础。

综上所述,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语言综合能力是培养俄语复合型人才的根本,切不可本末倒置。相信,坚持重视俄语基础知识教学的理念并在实践中贯彻执行,再结合高校的办学方向、层次、规模、能力和特色,增加实用型课程教学,必将有益于高校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市场对俄语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实用技能 篇10

一、从教育对象入手, 深入分析特殊群体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采用自编《学生基本信息调查表》对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部分学生随机抽样调查, 回收有效问卷70份。采用常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得出以下结果:

1、性别比例严重失衡, 生源以少数民族为主体。首先, 性别比例严重失衡, 男女比为61:9;其次, 从民族构成来看, 汉族与少数民族比为5:65。就其原因而言, 一是目前学校开设的专业偏向于工科为主;二是黔江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 就全区而言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2.8%。尽管以上两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 但是就教育管理角度这一结果直接加重了学校的学生管理难度。

2、特殊背景学生比率偏高, 心理创伤较深。在被调查的学生当中, 有9名学生有特殊的家庭背景, 占被调查总数的12.85%。具体表现为:父亲或母亲一方去世, 甚至父母双亲去世, 父母的一方离家出走等。不论是情感上还是精神上, 这些都给他们带来了较深的心理创伤。

3、有过获奖经历的比率明显偏低, 潜在巨大的被认可欲望。在被调查的样本中, 共有17人有过获奖的经历, 占总人数的24.28%。其中, 在小学有过获奖经历的4人, 在中学有过获奖经历的6人, 没有写明何时获奖的有7人。从获奖的类型看, 首先, 获过优秀学生或优秀干部荣誉的有3人, 占总体样本的4.28%, 占获奖人数的17.65%;其次, 所获荣誉多集中在运动项目的5人, 占获奖人数的29.4%;最后, 因文娱、写作等获得荣誉的9人, 占获奖人数的52.9%。获奖荣誉经历是令人记忆深刻的, 有的同学把自己获得小学前10名或进步奖例举了出来, 可见获奖经历对每个心灵有多么深刻的影响。同时, 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得出学生潜在的被认可欲望。

4、留守学生比率较高, 少兄弟姊妹居多。首先, 留守学生比率较高, 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比为9:61, 留守学生占总数的14.8%;其次,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比为6:64, 独生子女占总体的9.4%。其中, 非独生子女中兄弟姊妹在2个以内的为55人, 占总数的85.9%, 这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计划生育政策有紧密相关。

5、崇拜明星有显著性别差异, 但带有普遍的盲目性。一是男生喜欢的前5名明星分别为成龙、李连杰、周星驰、李小龙、科比, 主要偏重于武打明星, 而崇拜歌星以周杰伦为首, 且有非常一致的喜欢程度, 但是对于其他歌星则呈现出多样性, 如李露、于波、吴奇隆、黄品冠、宇桐非、马天宇、林俊杰、任贤齐、蔡依林、水木年华、苏畅、胡歌、黄晓明、陈小春、郑伊健、周传雄、小沈阳、吴晶、章子怡、刘德华、李宇春等。二是相较男生而言, 女生总体倾向喜欢歌星, 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但对象多样, 如胡秉承、明道、杨千嬅、李俊基、苏有朋、林俊杰、赵杰等。当学生们被问到“你们如此喜欢成龙、周杰伦, 知不知道他们的个人奋斗事迹?”事实上, 没有一个学生能够回答问题, 表现出盲目的喜欢与崇拜。

6、兴趣爱好广泛, 但主流却不是学习。在学生例举的众多兴趣爱好中, 体育运动、上网、音乐是他们三大主流的爱好, 但兴趣或爱好与学习或相关的实在是少数。具体而言, 笼统地喜欢体育运动的有8人;非常明确喜欢的体育运动分别为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长跑等;喜欢唱歌、跳舞及听歌的有14人;喜欢上网聊天、打游戏等有15人。但是, 喜欢看书、画画等仅有4人, 与其他相比差距很大。无疑,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为学校花费比普通学校更多的时间和心思去解决的问题。

7、有QQ号的比率高达八成以上, 三成有过早接触网络的经验。首先, 有QQ号的学生与无QQ号的比为58:12, 有网络QQ号的学生占全体学生比例的82.86%;其次, 从QQ号的首位阿拉伯数字来看, 在数字7以下的有21人, 占有QQ号的36.20%。通常而言, 截至2006年12月31日, 申请网络QQ号的首位阿拉伯数字应在7以下, 若以此为界的话并进行推断, 有3成以上的学生在2~3年前就已经有网络的经验了, 而那时他们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8、过半遭受过重大社会生活事件, 抹不掉深刻经历的烙印。从统计结果看, 过半学生认为自己生活遭受过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 有过此深刻经历的与无此深刻经历的比例为38:32, 有生活深刻经历所占比例达到54.28%。具体而言, 主要表现在:一是家庭的紧张或不幸, 如因父母不和睦导致母亲离家出走、父母亲的一方或双方去世、因父母疾病的花费而家庭经济困难、意外的车祸导致家庭经济紧张、亲人的去世等;二是人际关系紧张, 如朋友间的矛盾, 师生、父母关系紧张、不适应新环境等;三是周围环境的影响, 如生活水平的改善 (如第一次照明用电) 、邻里暴力、基础设施落后等;四是重大社会事件的影响, 如“5.12”大地震。

二、从重点工作着手, 努力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局面

作为中职学校, 面对职教发展的新形势, 我们知道, 必须培养社会需要、市场需求的实用型技能人才, 实现学生毕业后与市场、与用人单位无缝对接, 学校才会有生命力。同时, 我们面对在市场经济环境、互联网时代及少姊妹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特殊群体, 而中职学生, 大多数来自农村, 家庭比较贫困, 且单亲家庭、留守儿童较多, 他们在初中成绩较差、行为不够规范、综合能力不足, 是特殊群体中的特殊群体, 只有采取特殊的对策, 才能把他们培养成有用之才。

1、创新工作思路。我们根据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 科学定位了德育工作理念思路, 确立了“以人为本, 依法治校, 以质量为中心,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 严格实行封闭式、军事化、人性化的“一式两化”管理和学生既是学生又是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学生管理模式。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思路, 特别注重素质教育和成功智能的培养, 把培养目标由社会需要、市场需求的实用型技能人才细化为“文明规范+团结协作+敬业忠诚+一技之长”, 把学生打造成合格的实用型技能人才。

2、认真宣传发动。为了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确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出成效, 学校每年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会议, 统一了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 提高了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报刊、电视、标语、展板、黑板报、校园网络、文艺活动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 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并从校舍、校容、校貌, 到学校的一草一木都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教室有名言警句, 花园有温馨提示, 食堂有爱卫标语, 寝室有文明规范, 营造出和谐的育人环境, 形成了“学校无空地, 处处都育人;学校无闲人, 人人都育人;学校无小事, 事事都育人”的良好氛围。

3、开展德育活动。我校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中心, 以系列德育活动为载体, 推动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着重开展了“八个一”活动, 即:学唱一首道德歌曲, 开展一次“三下乡”活动, 奉献一颗爱心, 每天做一次寝室内务, 帮助一名同学, 组织一次主题班会, 参加一次文明传播活动, 举办一次文娱晚会。要求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 从一点一滴做起, 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 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4、发挥示范作用。在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 学校特别注重对思想道德模范的培养。每年定期在教师中评选师德标兵, 在学生中评选道德标兵, 对思想道德素质表现突出的师生实行表彰奖励, 发挥典型示范带头作用, 鼓励倡导学生以他们为榜样, 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 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 以点带面, 推动了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6、深化素质教育。为了切实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 我校特别注重学生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行为规范养成素质、身心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同时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每一个教师学科教学过程之中。按照实用、够用、重技能操作的原则, 探索建构适合中职学生的课程及课程内容体系。创新教学内容, 按照市场需求, 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技能课, 将普通话、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应用、礼仪规范作为所有专业的公共课。并积极开展“四心” (感恩之心、施恩之心、敬畏之心、怜悯之心) 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 注重培养学生成功智能, 特别注重教育引导学生具有感恩之心、施恩之心、宽容的心态、懂得什么事情都得靠自己,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成功最基本智能。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得到了明显提高, 实现了学生毕业后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

6、注重德育研究。我校成立了德育工作研究课题组, 积极开展德育工作研究活动。不断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注重了对共性问题的探讨和个性问题的研究, 强化了对问题成因的分析和对策建议的研究。组织教师编写了符合本校实际的中职学生德育课校本教材, 开设有专门的德育课程。同时成立了心理咨询室, 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的思想道德问题及困惑。

三、从务求实效着力, 不断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向纵深开展

(一) 加强组织领导。

我校高度重视学生德育工作, 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重要工作内容, 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 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为副组长, 各科室负责人和专职辅导员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设在学生科, 由学生科具体负责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和日常行为管理工作。并不断充实德育工作队伍, 由团委和医务室具体负责心理卫生教育工作和实践活动组织工作。同时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每一学科教学过程之中, 与其他各项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同奖惩。

(二) 强化制度建设。

我们在始终坚持依法、科学、民主管理, 努力提升师生法制素质的同时, 不断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强化执行力和落实力, 努力实现制度与人的良性互动的基础上, 提出并施行工作目标管理, 将全面工作重点化, 重点工作目标化, 目标工作责任化, 严格考核奖惩, 团队精神进一步增强。学校在深化封闭式、军事化、人性化的“一式两化”的学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 在重庆乃至全国率先提出并施行学生在校既是学生又是单位员工的“双重身份”学生管理模式, 提高了学生就业、立业、创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努力破解毕业生社会适应周期长的难题, 引起了教育部的高度关注。

近3年来, 我校德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效果, 学校先后被评为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全国职业教育管理创新学校、学校党委被黔江区委评为“五好”先进基层党组织, 市政府参事室参事、市扶贫办领导、区“四大家”领导纷纷莅临视察我校, 对我校取得的跨越式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学校全面工作整体推进上台阶, 办学水平和效益得到人们广泛认可, 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学校狠抓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普遍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工作激情热情高涨, 涌现出了一批教学骨干, 学校有国家级、市级、区级优秀班主任各1名, 国家级优秀教师1名, 国家级骨干教师3名, 市级骨干教师8名, 区级骨干教师24名, 市级师德标兵2名。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 就业和创业立业能力也得到明显提高。2007年, 我校学生谷雪瑞夺得黔江旅游行业“微笑大使”选拔赛第一名。2008年, 我校成功承办黔江区首届农民工技能大赛暨重庆市首届农民工技能大赛黔江区选拔赛, 并在大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同年, 参加全区部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黔江区红歌会”比赛, 获最佳节目奖。2009年, 参加黔江区中小学素质大赛演唱一等奖、独舞二等奖, 参加重庆市技能大赛获团体第15名, 2009年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管理创新学校”。

我校坚持以德育促就业, 通过实行“一式两化”和“双重身份”学生管理模式, 培养出的学生具有文明规范的行为习惯, 能做到敬业忠诚, 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近年来, 学校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为毕业生顺利进入知名企业及出国就业打造了良好平台, 实现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 稳定就业率达90%以上。就业工作实现了从零星安置到成规模安置, 从安置进中小企业到安置进世界500强企业, 从就业后无人管到长期跟踪服务管理, 从低收入到高薪就业的转变。2008年, 虽然面临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的严峻形势, 由于我校学生实习就业的企业都是世界500强和全国知名企业, 1000多名学生在我校实习就业基地工作稳定, 无一被裁员;09年毕业或结业的1000余名各类学生均被安置到世界500强及全国知名企业就业, 工资待遇稳定, 人均都在2000元左右, 做到了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用人单位满意和社会满意。

上一篇:包装设计的趣味性研究下一篇:扬州锻压机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