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适应性

2024-06-28

部队适应性(精选五篇)

部队适应性 篇1

一加强部队院校学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

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合格军人的先决条件

一个军队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没有绝对的忠诚, 就没有强大的战斗力。思想政治教育是保证培养合格军人的基础性工作, 不合格就会意识混乱、人心涣散, 很难有过硬的作风、严明的纪律。社会的多元化、复杂化以及网络的不断发展对学员的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在这样的新形势、新环境下要使学员思想统一、服从指挥, 就得帮助学员厘清是非、去伪存真。部队院校的军事化管理就是为了让学员坚强意志, 锻炼体魄, 筑牢军魂, 更好地让学员安心学习、守卫军营、保卫人民、报效国家, 这样的管理模式是保持学员思想纯洁性的主要手段, 其中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好, 才能使学员砥砺军人血性, 培养战斗精神, 成为无论何时何地都牢记捍卫国家利益、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战士。

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稳固党的领导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 就是要强化学员坚定信念, 更好地报效祖国。坚定信念, 就是要做到热爱旗帜不怀疑、理解旗帜不盲目、高举旗帜不动摇, 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 始终保持对党忠诚的“纯度”“热度”“持久度”, 自觉弘扬革命优良传统, 时刻不忘党的重任。引导学员认清“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观点的本质, 确保部队学员要始终做到形势复杂不跟风、忠诚组织不二心, 一切行动听指挥, 为国家的“强军梦”打牢基础。思想政治理论就像是精良的武器, 而学员和广大官兵就好比是战场上的士兵, 思想理论武装得好, 才能在关键时刻抵御错误信息的侵袭, 才能在关键时刻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一旦思想意识放松, 就会出现问题, 轻者无视军队秩序, 重者违法乱纪, 后果不堪设想。

3.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能够帮助学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能够教会人们如何辩证、客观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青年学员正处在独立人格的形成时期, 思想上不成熟, 受到外部事物的影响易冲动盲从, 因而学习了解科学完整的马哲理论体系有助于学员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模式, 对其成长过程中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今天的学员大多是“80后”“90后”, 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 进入部队之前有优越的生活环境和富足的物质生活, 思想上个体的自我意识较强, 集体观念比较淡薄, 管理难度较大, 要让学员顺利完成从社会青年到军校学员的转变, 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是以前的数倍, 因而必须系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二新时期部队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新时期部队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处理不好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1. 网络内容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对学员思想的冲击

新时期, 信息化条件下, 各种文化思潮、思想言论层出不穷, 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虚假新闻扑面而来, 网络信息的多元化、复杂化对学员的思想和政治意识冲击很大, 尤其是外国敌对势力利用教育信息资源的优势, 肆无忌惮地散布反动思潮, 传播错误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和文化道德, 旨在意识形态领域打赢“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如果不对学员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监督, 不加以科学的分析, 通过现象看本质, 就很容易犯错误。

2. 授课方式僵化与新时期学员的性格特点不相符

主要表现为: (1) 授课内容主要以教材为主, 知识面狭窄, 内容枯燥。很多教员讲课态度认真, 但内容枯燥, 几十年如一日地讲着同样的内容、用着同样的方法, 激发不起学员学习的兴趣。 (2) 授课方式以讲授为主, 缺少互动性, 教学效果甚微。很多教员讲课像一场自导自演的独角戏, 完全没有和学员互动的概念, 成为单向灌输式教学, 忽略了学员这一主体参与者的角色。一堂成功的讲课应该取决于学员学到了什么, 而并非教员讲了什么。 (3) 教学方法因循守旧, 忽略了“80后”“90后”学员的性格特点, 他们性格活跃, 有强烈的表现欲和自我意识, 但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无兴趣心理较强。用过去一成不变的方法管理、教育他们, 遇到问题用上级批评下级的方式解决, 恐怕产生的不良后果大于所取得的效果。

3. 教育工作重形式、轻质量, 忽视学员心理健康

当前社会上利益的诱惑和不良风气的感染, 很多教员也无法坚守教师这个清贫职业, 从而一心多用, 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渐渐松懈。备课不专心, 教课不用心, 思想政治课走走形式就了事, 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从课堂上就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同时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的问题不易察觉, 忽视学员心理健康容易导致重大问题的发生。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必须掌握学员的心理, 因势利导, 除去学员思想上的负担, 排除心理上的不良因素。

三新时期部队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1. 加强军地院校交流, 借鉴成功经验, 改进不足之处

地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部队院校的要求标准不一样, 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地方大学生相对军校学员自由度大, 思维活跃, 地方高校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方法相对结合社会多一些, 开放度较大,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形式也不同。学习地方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可取之处来完善教育模式, 不失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2. 开展师资队伍培训, 增长教学手段, 丰富教学技巧

政治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基本的政治理论, 还应结合部队实际和学员实际, 解决其现实中的问题。每个教员的教学风格迥异、各有所长, 因而拓展培训渠道、加大培训力度就尤为重要。定期开设培训课程, 加强基层锻炼,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系统、全面、科学的培训, 对教员的精神状态进行鼓舞, 帮助教员们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此外定期的教师培训将众多的同行聚集在一起, 还给大家创造了一个同业间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 使之互通有无, 共同成长。

3. 活跃学校文化气氛, 注重沟通交流, 营造良好环境

学校的舆论宣传、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和网络管理等工作, 都是学校重要的意识形态阵地, 因而各类文化活动要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正气的阵地, 既要坚决贯彻“双百方针”, 形式活泼多样, 又要防止不良思想和错误行为的出现, 使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贯彻学校教学工作的始终。通过政治教育、校园文化渗透、岗位实践锻炼等这些措施, 达到筑牢思想防线、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雷.紧紧围绕铸牢军魂加强思想政治建设[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2012 (2)

[2]陈仲华.坚持在后勤转型建设中贯彻以人为本[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2012 (1)

[3]秦书生.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 (1)

地方大学生干部如何适应部队任职 篇2

部队信息化建设的火热天地,为地方大学生干部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全军接收地方大学生干部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接收量占到生长干部的四分之一。大学生走进部队,在优化部队干部队伍知识结构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部队特有的管理模式与地方大学有着根本的区别,怎样尽快融入部队、扎根基层,是每名入伍大学生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现就地方大学生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自我价值,谈一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地方大学生干部都有很高文化素质,具有以下特点:志向远大,斗志昂扬,他们抱着“携笔从戎报国志,青春无悔献国防”的梦想跨入军营,渴望报效祖国于“沙场”、渴望手握“钢枪”建新功;视野开阔,潜力无限,他们有开阔的眼界,敏锐的触觉,积极创新和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强,执着肯干他们知识结构合理,一专多能,爱动脑筋,肯于钻研,富有极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但是到部队后都不同程度出现了对部队任职的不适应。

一、地方大学生干部不适应部队的具体表现

(一)军事素质不够。很多地方大学生干部在大学期间过惯了松散的生活,虽然入伍之初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但差强人意,一时适应不了部队雷厉风行、摸爬滚打和方块加线条的生活。并且一些人不太适应部队严格的纪律。

(二)个人定位不准。刚入伍的大学生在面对新环境时本来有着极高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到工作岗位就想顺利打开工作局面,就想一鸣惊人,急于求成,锋芒毕露,急于证明自己的实力。但有些人面对具体工作又时常眼高手低,遭到失败就思想消沉,不求进取。

(三)行政管理欠缺。这是地方大学生干部任职后带有普遍性的不足之处。他们来到部队后,短期集训只学了一些队列和基础军事动作,根本谈不上提升行政管理能力。下到基层后,多数同志实际工作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不会带兵、不会组织训练。一些大学生干部在校期间学的是基础专业课,与部队管理教育、业务训练等内容联系不大,于是在日常工作中感到困难较多。

(四)思想认识偏差。受传统儒家思想长期教育,平等与民主意识比较强,这种思想导致在基层部队带兵过程中,绝大多数地方大学生干部显得作风偏软。

二、影响地方大学生干部能力发挥的几个因素

影响地方大学生干部能力发挥的因素,既有自身主观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客观因素,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非所学,专业脱节,束缚了地方大学生干部能力发挥。在实际工作中,地方大学生岗位分配不分专业,造成部分同志用非所学、干非所学和领导用不顺手的尴尬处境。造成地方大学生专业不对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有些领导对地方大学生干部关心重视不够,分配工作时专业对口与否考虑较少;二是基层工作任务繁重,干部紧缺,大学生干部分下去边学边干,专业水平能否发挥放在了次要位置。地方大学生经过几年专业知识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如果在实践中得不到应用,专业知识就会逐渐被遗忘,加上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专业水平就难以得到进一步提高,时间长了,就会影响地方大学生干部能力的发挥。

(二)空谈理论,忽视实践,导致了地方大学生干部后劲不足。部分大学生干部确有只重理论不重实践的倾向,主要表现在:讲大道

理口若悬河,而做实际工作时,许多简单的任务也完成不够好,面对一些棘手的问题更是束手无策、无从下手。有些大学生干部眼高手低,自恃文化水平高,心理上看不起周围的战友,容易产生“舍我其谁”的思想,部分大学生干部在工作中又不注重具体工作方法的学习与研究,出现了不会干、干不好的现状,久而久之,领导对他们的工作不放心,有些战士也不愿意和他们一起工作。空谈理论,不重实践,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地方大学生干部的后劲不足。

(三)初来乍到,经验不足,导致了地方大学生干部畏难情绪。首先,环境突变人际交往陌生,和从未接触的一个群体打交道,可能出现不和谐因素甚至是矛盾;其次,自己军事素质较差,甚至比不上连队的士官;此外,行政管理经验因为在地方高校从未接触,所以几乎为零。这些不利因素造成了地方大学生干部对带兵、组织训练有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

三、地方大学生干部如何适应部队生活

尽快的适应部队生活,对地方大学生来说就如同展开军旅生活的基石。现对如何适应部队生活总结为以下四点:

首先要以深入学习为前提,强化自身素质。审视自我,准确定位,谦虚谨慎,耐心请教,一点一滴打好基础,俗话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在基层部队要树立“不管是学士、硕士、还是博士,首先要当好战士;既来之,则安之,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思想理念。树立“三心”:一要有理想有觉悟,安心基层工作;二要有恒心有毅力,努力增长才干;三要有信念有决心,尽心履行职责。在工作上细致认真,刻苦钻研。思想上努力学习党的先进创新理论,不断通过学习,武装自

己的头脑。积极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优良的战斗精神和昂扬的斗志,尽快地融入到部队中。

其次要以积极思考为基础,拉近与战士的距离。士兵是部队的基础,知兵是带兵的基础。“自知者明,知人者智。”知人方可善任,知兵才能带兵。要时常与战士平等沟通,采取平等交流、相互探讨的方式,与战士打成一片,启发引导战士论思想、理困惑、谈愿望,在双向的思维互动中相互理解、增进友谊,培养、建立一个和谐共处、融洽团结的人际关系环境,以取得战士心理上的认同。工作中,要多表扬少批评,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要善于察言观色,从战士的思想和情绪变化,判断战士在想些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及时发现并予以解决。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从心理上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拉近与战士的距离。

再次要以加强特长为牵引,加大在部队的影响。在大学,国防生已经练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特长地培养应该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地方大学生干部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自己收获的同时将有关问题和心得与他人交流讨论,为将来的继续学习创造条件。在特长的牵引下,就会很快地脱颖而出。

最后要以提高素质为导向,巩固在部队的地位。紧跟部队发展方向,快速适应部队,是地方大学生干部必备的素质。在提自身素质方面,既要侧重于理论知识,也要注重实践。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成长进步。只有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才能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在纷纭复杂的形势面前辨明方向,站稳立场,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单纯的理论不能有效地提高素质,还应加强实践锻炼。在实践中求提高,将党的使命与工作相结合。切实地完成好组织交给的任务,在工作同时提高自己的素质,以至在部队有更好地发展。

部队适应性 篇3

一、按照部队岗位任职需求,确定培养目标

(一)航空工程指挥类军官的岗位特点和任职需求

航空工程指挥类军官主要从事航空装备的保障、指挥和管理,以及对所属人员思想政治、军政素质的培养教育工作。作为装备技术保障部队的一名领导,既要有技术干部的业务能力,又要有行管干部的管理才能。要了解部队的装备情况,熟悉其技、战术性能,能有效组织装备保障活动,合理制定各种战斗、训练保障预案,指挥部队完成各项装备保障任务。同时还要根据任务的特点和部队的环境,做好所属人员的思想政治和行政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好部队的各种活动。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航空工程指挥类军官,大部分是从业务骨干提拔起来的,其专业业务能力较强,但普遍存在着对管理理论学习不系统,对部队管理缺乏科学性,对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控制方法掌握不多等问题。因此他们渴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其任职中的指挥管理能力、质量控制意识、以计算机为代表的高科技应用能力和文书能力等。

(二)航空工程指挥类军官晋升前培训的培养目标

航空工程指挥类军官晋升前培训,除了具有与生长干部学员相同培训目标外,还应在政治思想方面,具有政治的敏锐性和全局性:有明辨是非的洞察力和感召力,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解决部队实际问题,能够面对艰苦的条件和复杂多变的形势,做好所属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领导管理能力上,有驾驭全局的魄力,制定决策的胆识,能够根据不同任务的需求做好人员、装备的调配、保障和管理,具有处理复杂问题的果敢性。在知识结构上,能够掌握高技术条件下军兵种知识,计算机应用技术,军用文书写作,以及对装备和人员统筹运作、科学管理的理论等。

二、依据培养目标,构建教学体系

为了达到上述培养目标,搞好航空工程指挥类干部晋升前培训,应当从部队需要出发,科学制定教学计划,优化课程内容体系,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加强教学实践性环节。

(一)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航空工程指挥类军官有别于生长干部学员,也不同于纯指挥类院校的学员,因此教学计划的制定要考虑“宽”与“专”、“技术”与“管理”的结合。所谓“专”就是课程设置突出专业培训目标,重点提高学员领导管理能力,“宽”就是开设课程围绕装备保障指挥管理的特点,通过选修课和讲座课,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技术”类课程为“管理”课程服务,通过“技术”类的课程使学员能够了解相关专业的先进技术和发展动态,为更好的管理装备提供基础。

我院“航空装备保障指挥专业”晋升培训中级班6个月,初级班3个月,在课程安排比例上采用了政治课占总学时的15-20%,基础理论课占37%左右,专业课占33%左右,选修课占15%。这样既体现总参谋部和总政治部关于制(修)订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又有利于打牢学员的政治理论和专业理论基础,培养其辩证的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更好地掌握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学会领导管理的基本方法:有利于学员掌握海军航空兵新技术装备的技、战术性能和保障特点:也有利于丰富学员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二)优化课程内容体系

依据教学计划的要求,优化课程内容体系,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政治课重点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国际关系等课程,使学员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目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认清肩上的重任,增强“打得赢”的信心。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重点开设高新技术知识、军用文书、军事理论、航空装备学、管理学、航空装备保障等课程,使学员具备战略思维和管理指挥能力,能够利用现代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科学制定装备保障和训练方案。选修课和讲座课讲解军事、人文、社科等方面内容,扩大学员的知识层面,改善学员的知识结构,满足学员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需要。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航空工程指挥类干部晋升前培训,由于在校时间短,因此内容讲解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有重点,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根据成人的特点,又不能紧扣书本“满堂灌”。应探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组织研讨、实地考查等方法,增强学员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努力采取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突发性问题训练法等贴近部队工作实际的教学形式,使学员能够一试身手,增强干部培训的实效性,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我们在“航空装备保障指挥专业”晋升培训中,聘请部队有经验专家结合部队实际进行专题讲座,组织学员到部队参观见学,开展“专题讲座”和“案例式”教学,结合课程内容,让每个学员在典型案例中,扮演相应角色,提高学员的管理指挥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部队和知名企业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锻炼学员灵活运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结合部队实际案例,开展辩论和研究,锻炼学员表达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几年来,我们采取了参观见学和开设《综合实践》课等形式,把所学的理论与部队实际相结合,使学员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三、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培训质量

要提高航空工程指挥类干部晋升前培训质量,培养出满足部队需要的人才,还必须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一)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

学科专业建设,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基础和前提。针对航空工程指挥类干部任职需要,应加强“军事装备学”学科建设,主要研究:军事装备使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军事装备技术保障的特点与规律、保障原则与方法、设备的编配与设施建设、器材消耗与补充、经费预算与控制、保障力量建设与合理使用,军事装备的管理法规、标准、制度等。通过本专业的学习,满足航空工程指挥类干部对装备保障指挥管理工作的需求。

(二)编写适应航空工程指挥干部培训的教材

培训质量的好坏,教材是一个关键因素。航空工程指挥类军官晋升培训的教材,应体现出“实”和“新”字,也就是在内容上具有实效性和新颖性。目前航空装备种类繁多,技术密集,而且新技术在航空装备上应用非常广泛。因此培训教材的编写在内容范围上要体现“宽”和“新”,具有通用性,按照宽备窄用的原则,尽量涵盖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扩大教材的信息量,在语言表述上浅显易懂,适合于不同专业人员学习。

(三)培养一批适应航空工程指挥干部晋升培训需求的教员队伍

新战友如何适应部队生活 篇4

一、摆脱思乡困境

当前, 新战友大都是独生子女, 在家中都是“宝贝”。刚来到部队适应能力差, 难免会思念家乡的亲友。特别是部队生活与以往生活差别较大, 在新环境中感觉不顺心, 变得敏感, 遇到困难或者受到批评时, 想家的欲望会更加强烈。古往今来, 思乡、想家是人之常情, 新战友离开了温暖的家庭, 进入到陌生的环境, 想家是不可避免的, 但过度想家则是不可取的, 否则会影响到新战友的学习与训练。如学习训练时走神, 跟不上节奏, 甚至一些人还会因为私立离开队伍而受到惩罚。新战友离开亲友时, 都怀抱着理想, 思乡时可以多想想我们的远大志向。事实表明越是艰苦的条件、陌生的环境, 越能磨炼人的意志, 新战友要把艰苦的训练和生活作为磨炼意志、提高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时新战友还要学会用紧张的军营生活冲淡对家的思念, 学会自我雕节, 业务时间给家人写信、打电话, 与亲友互通情况, 向家人诉说自己的思念, 感受家人的关爱;业余生活中要多参加文体活动, 多看书报, 把精力集中到工作学习上, 减轻思乡程度;多与战友交流, 向他们倾诉自己遇到的难题, 争取战友的帮助, 从而与大家融为一体, 从思乡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二、克服畏难情绪

军营生活是一个严格的统一的整体, 俗话说当得起兵就要吃得起苦。能吃苦是一笔财富, 是一个人意志品质的体现, 是一个人自觉经受困难生活的考验。一般人认为部队生活很苦、很累, 其实很苦、很累大都是在执行训练、抢险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军营里面的生活不是很苦、很累, 一部分人之所以会觉得苦、累, 是因为他还没有适应军营生活造成的心理上的疲劳。当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能经历艰苦的部队生活是一段难得的经历。我们在军营中把吃苦看做是锻炼, 就会快乐的接受, 以苦为乐。当接受训练, 提高了身体素质, 掌握了军事技能, 完成了军事任务后, 就会感受到自豪,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增强自信心。

三、做好角色转变

当前一些新战友在学校学习成绩不错, 有一定的特长, 拥有自豪感与优越感。但是到了部队, 大家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一样的学习、训练、作息, 没有了以前的优越感。这就需要迅速从过去的角色中转变过来, 做好角色转变。如果角色转变不好, 就会产生自卑、落差等不良情绪。自卑心理是一种不良心理反应, 不利于人体健康、新战友要在新环境中发现自己的优势, 提高自我评价, 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或者一些缺点低看自己, 也不要因为他人的优势贬低自己, 应全面的认识自己, 看到自己的长处。把自己放到集体中, 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 都由他人所不能及的地方, 同时又有自身的不足。这就要求新战友要从良好的感觉中走出来, 做好角色转变。

四、约束自身行为

部队有铁的纪律和严格的规章制度, 对新战友来说, 一时会难以适应。新战友在家时自由散漫,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一般没有太多的约束, 但是部队生活会受到纪律的约束。有的同志会觉得不自由, 感到压抑, 思想上转不过弯, 出现不适应或者不服从管理的现象, 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会对部队生活带来消极影响。因此, 要向成为合格的军人, 就要树立严格的纪律意识, 认真学习规章制度, 认识到哪些事情可以做, 哪些事情不能做。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 不该拿的东西坚决不拿, 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说等。不管是单独行动还是集体行动, 表现都一样, 自觉做到慎独, 说实话、办实事, 营内营外一个样, 扎实推进军旅生活。因此新战友要调整心态, 及时更新思想观念, 使自己的生活习惯符合要求;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要当好兵必须服从命令, 这是军人的天职。

五、学会独立生活

部队生活是严格的, 在家随意的作风, 到部队一定要改掉, 一切的行为都要根据规章制度来, 包括日常起居、作息等。俗话说:在家靠父母, 出门靠朋友, 在部队除了靠组织、靠战友外, 还要靠自立, 只有这样才能迅速适应军队生活。独立生活是我们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我们能离开父母跨入军营, 本身就是一种进步。父母不可能跟我们一辈子, 我们迟早都会走向社会, 如果不独立, 就会像一只长不大的羔羊。所以新战友要独立, 衣服脏了自己洗, 遇到困难认真思考, 如果想不出合适的方法, 可以向组织或者战友请教。新战友来自四面八方, 生活习惯存在很大差异, 部队生活不可能照顾到所有人, 需要大家积极适应, 做到不吸烟、不酗酒、饮食洁、语言平和等,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六、懂得生理常识

新占有来自不同的地方, 起初可能会由于水土不服、气候不适应等因素产生失眠、恶心、呕吐等症状, 这是暂时的现象, 在排除其他原因引起这些症状的情况下, 经过两周不用治疗就可以自愈。青年人身体素质好, 适应能力强, 一些身心素质强的青年, 适应能力更强, 有的甚至不会出现不良症状。因此, 新战友要懂得生理常识, 只有这样才能积极应对, 很快适应新环境。

总之, 新战友进入特殊的部队生活, 在适应的过程中必会出现心理波动。新战友只有及时地加以调整, 很快就会适应部队生活, 实现部队生活的良性转变。

参考文献

[1]陶大水, 陈京志, 隋学良.新战友适应部队生活要过好“五关”[J].解放军健康, 2012 (6)

部队适应性 篇5

一、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1. 课程设置。

我校化工防火课程是消防相关专业学科中基础而又处于中心地位的学科体系, 包含无机化学 (60学时) 、有机化学 (60学时) 、消防燃烧学 (60学时) 、危险品防火 (40学时) 、生产工艺防火 (50学时) 。教学时间为第一至第五学期, 是消防专业课程———抢险救援、建筑防火和灭火战术的基础。

从整个化工防火课程的设置可看出, 无机化学课是所有课程的基石, 该门课程的教学对整个后续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学员情况。

国外消防院校主要进行的是职业培训, 而我国目前仅有的两所消防院校既是学历教育也是职业教育, 学员毕业后直接进入消防部队从事消防工作。昆明消防学校是专科, 入校学员来自基层部队服役满两年的士兵或士官, 经全国统一考试后择优录取。同时, 为嘉奖屡立战功者和保留优秀的班长和技术骨干, 对这部分人员在录取时给予部分政策倾斜, 甚至免试录取, 如汶川地震后, 有近200名参加地震救援立下战功的士兵免试入学。近年来, 随着兵役制度的改革, 学员成分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有大学生也有普高生和高职生, 学员的学习基础层次分化加剧, 服役期间所处的岗位不同, 这些都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复杂性。

3. 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年轻化和学院派出身是课程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 教学组全部教师均是从地方院校化学专业毕业后直接当教师的, 研究生学历占80%, 平均年龄30岁。他们有过硬的化学专业知识, 但对学员把握不准, 缺乏驾驭教学的能力, 另外, 由于没有基层部队的任职经历, 无法将知识和部队实践结合起来。所以, 教学能力弱、不熟悉部队的防、灭火任务和消防专业知识的欠缺是新教师成长的主要障碍。

二、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为化工生产的原料、中间体及产品的危化品种类不断增加, 危化品在造福人类、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 由于管理不善、操作不当等原因, 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和使用的过程中相关防范措施的科学技术手段还不完善, 化学事故发生的频率也随之增高, 危害越来越大。对近几年来发生的危化品事故统计分析, 发生事故的主要化学物质集中在液化气泄漏、硫酸泄漏、氯气泄漏、液氨泄漏、金属粉尘燃爆事故和乙醇、柴油储罐燃爆事故, 其中以交通运输中发生的频率最高。

由于化学品的特殊性质使其成为了消防机构在依法对化工企业、危化品重大危险源的履行安全监督和事故处置中的难点和重点, 部队在处置此类事故中甚至付出了血的代价。因此, 这方面的教学显得非常重要,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学历教育和职业需求结合起来, 无机化学的课程建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的。

三、课程建设实施

1. 课程建设的目的。

我校无机化学的课程建设, 有别于一般的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 从培养的对象、教学的目的、学员的结构等来说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何以部队任职需求为指导, 探索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为学员构建科学有效的知识体系, 各课程之间的知识衔接达到最佳状态, 通过教师的因材施教达到学员学有所获, 是课程建设的目的。

2. 编写教材。

(1) 编写统编教材。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点内容, 教材建设应包含教材编写、辅导教材、习题集、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等。我校原来使用的是国家高职高专统编教材, 该教材的优点是知识系统、完整, 适合于高中毕业进入大专教育学习的学生, 缺点是未能较好体现消防职业知识的需求, 相对我们的学员而言, 理论较深奥, 较难接受。为此, 2006年按照国家对大专学历教育的相关要求, 结合消防教育需求, 我们完成了消防指挥专业专科统编教材无机化学的编写, 该教材于2007年投入使用。

(2) 编写辅助教材。06版的统编教材投入使用两年后, 随着部队士官制度改革和为了保留更多的技术骨干, 政策倾斜的力度和招生的数量扩大, 招生对象的成分较往年有了较大的改变。部分学员年龄已有26岁, 离开学校已有七八年, 通过对这部分学员摸底测试显示化学基础是非常差, 要在50学时内完成这些内容的教学比较困难。本着“教学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尽可能让学员打好基础、学有所获的教学原则, 2008年课程组又编写了无机化学辅助教材。该教材较好地将初、高中知识作了梳理和衔接, 教20个学时。下表是2008级学员11个中队 (约758人) 无机化学课程学期学习考试成绩。

注:标准队指通过全国考试录取学员;特招队指功臣和抗震保送学员。

使用辅助教材后对课程组队二大队八中队64名学员的单元测验情况作问卷调查, 反馈的意见是: (1) 课程学习质量: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认为自己的化学基础程度有明显提高的21人 (占32.81%) , 有提高的40人 (占62.50%) , 有3人表示没有提高 (占4.69%) ; (2) 施行化学科目单元测验:有53人认为有必要 (占82.81%) , 有11人认为没必要 (占17.19%) 。从调查结果来看, 绝大多数学员表示通过辅助教材的学习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 学习成绩有了普遍提高, 学习的信心有了提升。通过连续两年的教学实践证明, 课程建设首先是教材的建设, 教材脱离部队需求和学员实际, 最终教学结果都难以保证, 毕竟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 结合学员实际的教材建设和课时调整, 极大地激发了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 落实了教学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这并不是降低教学要求, 而是实现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 让学生获取最大限度的知识需求, 打牢基础为后续课程的教学铺平道路。

3. 教学内容突出部队需求。

教材是课程建设的载体, 而教学则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 “教什么, 什么是教学的重点”是教学中最需要把握好的关键。我校职业性突出的特点决定了教学内容的重点, 学员毕业任职在基层中队, 而基层中队的职责要求是应急救援的第一出动力量, 所以现场能否做到科学处置是后续救援的关键, 特别是危化品化学事故更是对第一处置提出了更高的知识要求, 这些都决定着在教材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教学的重点。例如, 物质三态的变化这个知识点在普通高校是基础性知识, 但在我校教学中是重点掌握的内容, 因为这关系到事故处置的对策依据。如液氨槽车阀门泄漏事故是消防部队处置频率较高的危化品类型, 处置中就是利用液氨从液相转变成气相的过程需大量吸热, 可导致环境温度降低近30℃这个知识点, 实施科学处置的: (1) 必须穿防化服, 手套口必须扎紧, 目的是防止冻伤; (2) 无专业堵漏工具时, 可用棉布包扎泄漏口, 用喷雾水枪实施冷冻, 临时堵漏。因此, 在无机化学的教学中我们就要把这些同部队救援紧密相连的知识点讲清、讲透, 让学生懂理论也知应用, 达到既掌握基础又会应用的目的, 所以教学内容必须突出部队需求。

在教学内容的侧重上本着“基础和应用并重“的原则, 在无机化学的教学中, 课程组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化学基本理论和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上, 元素及其化合物又以性质活泼、具有毒害性、燃烧性为教学重点, 如金属钠、金属镁、氯气、氮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磷及其化合物、砷、含氰物质等为教学的重点。通过这样的教学, 做到了在有限的课时里学员既加强了基础也联系部队实际学会应用, 教学效果反馈非常好。

4. 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搞好课程建设的关键, 是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师资配备上, 以课程组为基本教学单位, 以本专业为主、相关专业为辅。课程教学实行教学组长负责制, 教研室共十名教师, 实行“一课多人, 一人多课”的交叉授课方式, 每名教师须承担两门主科的授课任务。由于化工防火课是互相关联的, 因此, 为促进教师尽快熟悉专业课程教学, 我们要求新教师先上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基础课程两年, 假期时必须到部队参加挂职锻炼和考察调研, 以尽快熟悉部队和掌握实战对本学科教学的需求。同时, 教学组坚持新教师听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和专题讲座制度, 这些制度的实施帮助新教师熟悉和掌握课程内容、教学技巧, 使得授课不再是光讲述理论, 极大地提高了年轻教师驾驭课程内容的能力, 缩短了成长的周期。

5. 重视课程建设和科研互动。

课程建设的成果不单单是体现在教学质量的提高, 承担课程的年轻教师通过参与无机化学的课程建设, 对专业的研究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主持参与了三个无机化学与部队实战相结合的学校课题, 在国家级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篇, 取得的成绩是非常显著的。特别是在教学中, 教师把最新的成果和创新的观点讲授给学员或将之应用到修订教材中, 增强了教学效果的前沿性和动态性, 如《无机毒物的洗消》、《对一起泥磷泄漏燃烧事故的分析》等论文对部队的实战就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6. 完善多种形式教学。

无机化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课程, 教学组完善了教学实验课, 特别是有毒有害物质的性质实验是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教学、课件教学、危化品事故案例教学, 让学员能较好地掌握理论, 提高了部队处置化学事故的能力。虽然是大专教学, 但针对学员自身实际, 教学组改革了考试制度, 实行月考和单元考相结合, 加大作业量, 给学员造成学习的压力和动力, 通过两年的实施, 使学员学习从被动逐步转为主动, 教学的效果是明显的。

摘要:针对消防部队防灭火工作对指挥员的知识需求、教学对象的实际和化工防火课程的设置特点, 阐述了开展无机化学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提出以适应消防部队任职需求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思路。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部队适应性】相关文章:

生理适应性05-14

适应性策略05-18

职业适应性05-25

适应性研究06-12

工作适应性06-21

安全适应性07-02

地方适应性07-14

适应性气候07-22

生态适应性07-26

学习适应性07-31

上一篇:教学指导方案下一篇:伦理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