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发展要求

2024-07-19

文学发展要求(精选三篇)

文学发展要求 篇1

一、艺术的生命历程

要用气韵理论来研究艺术演变的阶段问题,我们先要了解一下气韵有些什么特点。

对于气、韵,古人心中都有一个明确的评判尺度。孟子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为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在这里孟子将“气”与“大”、“刚”联系起来了。汉魏时人对曹植、刘桢的评价是“骨气奇高”、“仗气爱奇”,这又将“气”与“骨”、“奇”联系起来了。无论是大、刚,还是骨、奇,都给人一种张力,是一种阳刚的气象。古人也常用韵来评价人物,如《晋书·曹毗传》:“曾无玄韵淡泊,逸气虚回。”《宋书·谢方明传》:“自然有雅韵。”这里,韵体现为人的轻盈动态和神情的回环绵延,尤其体现在由玄学陶养出来的名士们的那种儒雅风姿神情。比起气来,韵显然要轻盈一些,它更多的是一种阴柔。现在的人也会用韵来品评人物,比如说某人很有韵味、某人风韵犹存之类的。这些评语,给人一种阴柔之感,显然是评说女人的。钟跃英在其《气韵论》中这样比较气和韵:“气所体现的是一种向往扩散的张力,一种阳刚之态。……而韵则体现为一种绵密、轻盈、轻柔之形态内容。”这就是说,无论古今,人们都认识到了气有阳刚之美,韵有阴柔之美。

进一步探究,我们会发现,气、韵是与乾、坤相对的一组概念。我国古代的《周易》一书对乾坤有过深入的阐发,通对《周易》的研究,我们能列出两条这样的线索:

乾—阳—男—刚—开—易—动—气

坤—阴—女—柔—合—简—静—韵

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气与乾一条线,韵与坤一条线,分析每条线上各个概念的内涵,可以试着总结出气、韵的一些特点。

首先,气有一种阳刚之美,它变动不拘,处于动的状态。如果将它扩大,它也体现为一种变革,一种壮大。

其次,韵具有阴柔之美,它稳定难变,处于静的状态。如果将它扩大,它也体现为一种守成,一种内敛。

认识了气、韵的这些特点,我们再来思考气韵是怎样概括艺术的生命历程的。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都要经历一个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每个过程都能表现出事物应有的特点。比如,人要经历青年、壮年、中年、老年的阶段,青年时血气方刚,易冲动;壮年时不可谓血气不盛,但要内敛一些;中年时事业有成,变得内敛而近于保守;老年时难于接受新事物,多只会在回忆中体会生活。回顾中国历史,各个朝代也都经历了一个建立、兴盛、固守、衰亡的过程。王朝初建,统治者能励精图治,勇于开拓,体现出王者之气。经过努力,王朝兴盛,各方面臻于完备。一段时间的繁荣,使统治者满足于眼前,不思进取。再过一段时间,各种矛盾爆发,统治者便对王朝的崩溃无能为力了。

与此相应,艺术的生命历程也会经历这种类似的过程。对于艺术的生命历程,国内学者一般习惯借鉴西方的分法,认为艺术经历了一个由象征型到古典型再到浪漫型的阶段。事实上,用我国的气韵说来分析,可能会使这种解释更本土化。一种艺术的初创,壮大有力,我们可以用气盛韵弱概括,此时,这种艺术显出一种壮美。比如,赋在宋玉那里,极尽夸张铺排之能事,显出“篇幅之宏大,气势之恢廓”,而这时正值赋的早期。这种艺术发展鼎盛,既有阳刚之气,又有阴柔之韵,显出一种优美,此期我们称之为气韵双高。经历这一阶段后,它便进入保守期,此时该艺术只是承前一阶段之势发展,但缺少创新,显出一种弱美,我们称之为气弱韵显。最后,这种艺术便到了它的衰落期,似乎要变革,但此时已缺少了向前发展的活力,而继续固守前一阶段的艺术成就,又显然不能使自己继续存在。于是,人们尝试各种形式来挽救它,甚至以丑为美,这就是人们说的审丑,我们用气乱韵无来概括这一阶段的艺术。比如,戏剧创作进入清中叶,剧作便案头化、雅化,这就使剧作形式僵硬,远离了观众,而传奇、杂剧的创作也因此进入了最后阶段。

二、当代文学的发展要求

以上我们用“气韵”说概括了艺术生命的历程,总结了艺术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当我们试图依此理论来关照当代文学的建设时,要先弄清一个问题:在古今文学的演变历程中,当代文学是什么现状?

让我们试以诗歌发展历程为例来说明。世所公认,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期。声色与性情的统一,造就了一种“神来、气来、情来”的诗歌。它骨气端详,空灵蕴藉,不可凑泊,是一个不可再造的诗歌盛世。这一时期,无疑是诗歌史上气韵双高的时代。唐诗之前,诗歌也经历了变化发展,但大体上显得气盛韵弱,比如《诗经》古朴,魏晋风骨激扬人生。而宋诗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开创了一个与唐诗不同的新局面,但发展势头已趋缓。明清之诗多模拟,再无新变,典型的气弱韵显。近代以来,西学东渐,诗坛掀起改革之风。但无数人对诗歌的探索,都没能给当代人树立一个标准,当代人仍在一种迷茫中探索着诗歌创作。看来,近代以来,诗歌就处在这样一种气乱韵无的阶段。

诗歌如此,整个当代文学也是如此。不少评论家认为,我国当代文学中弥漫着颓废之情。我国文坛现代主义流行过程中颓废气息的蔓延,是在当代中国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盲目推崇西方颓废主义,与“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江泽民语)的精神相去甚远。这种颓废,体现为审美理想的衰颓。

荒诞和死亡是颓废主义喜欢猎取的题材。在一些作家的笔下,写荒诞不能表现出积极的社会、人生的哲学思考,以惊起改造社会、人生的意识与情感,只是把荒诞不经的事象、物象、行为、心理杂乱地堆砌在接受者面前,不是图解“他人即地狱”的存在主义教条,哀叹人被抛到这个世界上苦难,就是参加狂热的“解构”合唱,把亲情、爱情、爱国之情、神圣事业、美好理想……全都淹没在荒唐大泽里。同时,作家写荒诞,他也把自己和接受者窒息在荒诞之中。而死亡本是一个严肃的人生大课题,但在颓废消极的作品中,死亡被表现为对生存的逃避和对人生价值的否定,甚至被表现为与此相关联的一种幸福。比如,在一些作家的笔下,死亡成为无可无不可的儿戏。在一些作家笔下,死亡意味着“返回家园”,即是把生当成永劫不复的放逐。总之,那种把死的意义的问题当成生的意义的问题,把死亡当成对生的价值的追求和对神圣事业的坚强承诺的这种一些积极的死亡意识,是不能从这类作品中看到的。

总之,这类作品荒诞、颓废,作家将其消极的生活意识欲传播向接受者,进而也使公众消极。用气韵说来分析,就是韵太盛,以至于乱。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给当代文学输入一些“气”,即一些阳刚、活力的元素。只有当气韵双高时,我们的文学才最有生命力,才最有光彩。一部中国文学史告诉我们,韵太盛的文学,是一种纤弱的文学,它太过内敛,就会变得悲悲戚戚。比如晚唐的诗歌,简直就是一部日落西山、万象皆悲的图景。

当代的一些评论家也认识到这个问题,认为要消除颓废,就要唤回崇高。张器友在他的《近五十年中国文学思潮通论》中说:“‘生活亵渎了崇高’,绝不意味着艺术就理所当然地要屈从于病态的生活,也对真正的崇高来一番亵渎,倘若真的如此,那只能是艺术的堕落。在张扬雄强的改革精神的时代,在多样化健康美好的美学风格受到尊重的同时,人们有理由要求‘崇高归来’。”

三、结语

在气、韵发展的历程中,气开始被作为一种哲学上的“本根”,然后慢慢发展到对人的精神品质的规定。而韵是一个比气晚出的概念,它后来与气一样,成为品评人物的一个概念。以后,气、韵被连用,谢赫的《古画品录》提出“气韵生动”的命题,气韵就在审美艺术领域被广泛应用。但是,将气韵与《周易》中的乾、坤联命题系起来,扩大气韵的内涵,却是很少见。而用气韵来概括艺术生命的历程,则更鲜见。然而,这一概括,却与西方文艺理论有着极为相通的地方。本文用气韵理论来关照当代文学的建设,是一种将古代与现代、传统与当前相结合解决问题的尝试。笔者认为,中国当代文学固然与西方文艺有相融合的地方,但是,纯用西方文艺理论来解决中国当代文学问题,显然不能使我们的文学及其理论民族化、本土化。而气韵理论则是一个中国的传统,而且也与国外理论有着相通之处。用它来分析、解决中国当代文学的问题,会更有针对性。并且,随着这个理论被不断地应用,它也将不断地得到完善和发展。有理由相信,气韵理论将是中国对世界文艺理论发展和建设的一个重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M].中华书局, 1983.

[2]钟嵘著.诗品[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3]钟跃英著.气韵论[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0.

[4]袁行霈著.中国文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5]殷璠著.河岳英灵集[M].选自《唐人选唐诗》[M].昆仑出版社, 2006.

天文学考试论文要求原创 篇2

——题记

康德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震撼人的心灵,一样是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一样是头顶上璀璨的星空。”徜徉在天文学课堂,仰望星空,感受宇宙的奥秘,大自然的神奇,是一个求知的过程,也是一个乐趣无穷的过程。

“三星”高照,星座物语,天狼神话,北斗回移,宇宙是何其微妙!白羊若水,宝瓶执着,双鱼隐逸,摩羯孤独,人类是何其智慧!在曼妙的天文学课堂,懂得了“三星”即猎户座的参星,天上原来有88个星座,天狼东南升西南落,北极星也会更替;明白了一个时代的人只能看到时空的一个片刻,宇宙中的任何一个时空点看到的法则都是一样的„„

宇宙膨胀,奇点奥秘,微博辐射,破缺之说,见证了古老的传奇:人类面对的三个最根本的问题——从哪里来,要干什么,到哪里去。宇宙是大自然奇妙设计、高度智慧的产物;在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中,谱写了科学的瑰丽。感谢托勒密,感谢哥白尼,感谢伽利略,感谢牛顿,让宇宙的科学之光普照了大地。

文学发展要求 篇3

关键词:网络文学;编辑;建议

最近几年互联网快速发展,为网络文学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手机作为移动阅读平台,为读者阅读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网络文学平台的日益增多,也为网络文学创作及阅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比如说起点、红袖添香等。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对网络文学编辑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编辑工作当中要顺应网络文学的发展潮流,同时满足编辑工作的基本要求,对网络文学编辑工作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网络文学创作对编辑提出的新要求

(一)要求必须具有更新、更丰富的词汇储备

网络文学作者可以说是各种各样,其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千差万别,文学作品的质量也是千差万别。很多作者比较年轻,在创作的过程中喜欢使用网络语言,一些网络流行语经常出现在网络文学作品当中,比如说“红糖哥”、“小鸡炖蘑菇”等,这些语言如果编辑不知道真实的含义,可能会产生错误的判断,这一点是传统文学创作当中所不能遇到的,这是网络文学发展对编辑提出的一个新要求。网络文学编辑,必须经常性的了解一些网络流行语,了解这些网络流行语背后的含义,这是当前网络文学编辑所必须具备的一项素质。

(二)要求必须具备熟练使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

网络文学创作都是在计算机上进行的,不管是作者还是编辑,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同时,在平台上创作及审核,也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计算机软件才能实现。如果编辑不能熟练的使用计算机,那么就无法高质量、高速度的完成编辑工作。比如说各大网络文学平台,起点、红袖等,都有自己的网络编辑平台,编辑在工作的过程中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审查,都是在平台上完成的。而传统的文学创作,并不需要借助于软件平台,虽然也使用计算机,但是却并不依赖计算机,多数校审工作都是在打印稿上进行的。因此,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也是网络文学发展对编辑提出的新要求。

二、网络文学创作下编辑工作建议

(一)要更加广泛的参与网络生活

网络生活不同于日常生活,网络生活有自己的特点,在网络生活中人们表达自己的思想更加自由、奔放。网络文学编辑要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好的认识和了解网络文学的发展特点,了解网络文学作品的内容,积累网络流行语言等,就必须更加深入的参与到网络生活当中,比如说参加微博互动、参加论坛讨论、贴吧跟帖等,很多网络文学作者都喜欢参加这样的网络活动,在网络活动当中彰显个性、表达思想、宣传作品。在网络文学作者比较活跃的地方,编辑不仅可以深入的了解他们的语言特点,以及不同的语言所要表达的含义,对编辑了解一个作者、一个作品具有重要意义。比如说目前很流行的几部网络文学作品《完美世界》、《召唤三国》等,这些作品的作者几乎都有自己固定的网络生活,多了解这些作品作者的网络生活,对网络文学编辑工作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多阅读不同类型和风格的网络文学作品

网络文学编辑在工作中的阅读量比较大,但他们在工作之余并不愿意多阅读网络文学作品,有的编辑甚至对网络文学作品产生了抵触、厌倦了心理,这种工作状态对其编辑工作有重要影响。建议网站适当的减轻编辑工作的压力,规定网络编辑每天的阅读量,不能超过这一阅读量,比如说一天10万字、15万字等。当然如果编辑工作状态比较少,可以适当的增加阅读、编辑量。这样,可以让编辑在工作当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避免因为工作状态下降影响到审查质量。这样,编辑工作压力降低了,工作质量也就提高了,也有更多的时间在工作上阅读更多的网络文学作品,准确把握网络文学创作的特点及发展方向,以及网络文学的流行趋势,这对提高编辑质量,领悟网络文学所蕴含的思想和表现的形象具有一定的作用。

(三)积极参加各种网络文学创作交流会

现在各大网络文学网站都会在一些节假日开展网络文学创作交流会,比如说起点网络文学创作年会、作者交流会等,这样的活动对编辑与作者来说是难得的交流机会。每个文学网站,可以通过这样的活动,让编辑作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共同探讨网络文学创作、编辑工作中存在问题,消除工作中与作者发生的各种误会,共同就提高网络文学创作质量努力,通过作者与编辑共同努力来提高作品质量。

总之,网络文学有自己的特点,网络文学编辑在工作当中必须跟上网络文学发展的步伐,体现出网络文学创作的特点,增强鉴赏、编审和修改的能力,融入到网络生活之中、积极与作者进行沟通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优秀作品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林新华.传统审美价值对网络文学创作的影响[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上一篇:数据交换流程下一篇:客户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