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标准

2024-08-16

燃气标准(精选八篇)

燃气标准 篇1

1 村镇燃气特点及发展趋势

据近年中国农村居民生活用能消费结构调查, 秸秆占48. 33% , 薪柴占28. 10% , 煤占14. 08% , 电力占5. 47% , 沼气占2. 21% , 液化石油气占1. 71% , 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居民生活用能仍以秸秆、薪柴为主, 主要用于炊事和取暖, 优质能源比例低, 除临近城镇气源站的村镇有条件使用集中燃气外, 绝大多数村庄以分散能源为主。从发展趋势来看,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 秸秆、薪柴等传统生物质能仍是我国农村居民的主要生活用能。

此外, 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的能源消费水平和结构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农区主要使用秸秆, 牧区主要使用牲畜粪便, 山地和林区主要使用薪柴。太阳能、风能、水能、煤炭等资源也都有鲜明的区域富集性, 但开发程度低。经济发达的城郊农区接近或达到城市能源消费水平和类型。农村户用沼气技术主要在中西部地区, 其中西南区和华中区发展最快;养殖场沼气工程主要在华东区, 约占全国总量的50%, 其次为华中区;太阳能热水器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华东区和华北区, 太阳房集中在冬季需要取暖的东北区、华北区和西北区, 太阳灶集中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西北区。

因此, 本产品标准体系不宜局限于占农村能源消费比重很小的燃气输配产品, 更应该站在引导开发农村可再生能源及其产品的角度。发展农村沼气、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源, 不仅使农村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而且通过改厕、改厨、改圈、改院等建设, 把农村的“三废” ( 秸秆、粪便、垃圾) 变成“三料” ( 燃料、饲料、肥料) , 实现了社会要生态, 农民要致富的目标, 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发展。

2 村镇燃气产品标准现状

农村燃气产品涉及面很广且管理分散, 比如天然气可分为气源产品、输配产品、应用产品, 归口于国家能源局; 沼气、生物质能源等新型能源目前归口于农业部, 各有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目前我国燃气产品标准70 多项, 主要针对城镇燃气编制, 包括技术标准、试验标准、检验标准和管理标准等, 从形式上, 燃气产品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由于燃气产品对安全性、机械性能和控制方面要求较高, 应用于农村的燃气产品标准不应低于城镇标准, 现行城镇燃气产品应同样适用于农村。

3 村镇燃气产品标准体系编制方向

根据农村燃气主要分由城市燃气集中输配模式、农村独立分散模式两大类。鉴于燃气产品在安全性、机械性能和控制方面要求较高, 农村使用燃气产品与城镇燃气产品标准不应有本质差别, 现行城镇燃气产品标准总体上仍然通用于村镇燃气, 只是城市特有的大规模厂站 ( 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和压缩天然气) 和大型产品在村镇一般用不上。

因此农村燃气产品标准体系应以城镇燃气标准体系为基础, 在城镇燃气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增加符合村镇实际需要的产品标准, 比如沼气、小型液化石油气储罐等标准。

4 村镇燃气产品标准体系框图及体系表

1) 村镇燃气产品标准体系框图如图1 所示。本标准体系分三个层次, 分别为基础标准、通用标准、专用标准。第一层基础标准分术语及定义、符号、计量、分类等标准, 主要沿用城镇产品标准体系; 第二层通用标准和第三层专用标准主要针对在村镇专用或主要应用的产品标准, 如农村用小型液化石油储罐等。考虑农村用燃气产品与城镇用燃气产品在安全、环保和节能方面的标准不应该有等级区分, 为维持标准体系的完整性, 仍然适用于村镇燃气工程的现行《城镇建设产品标准体系》中的主要标准项予以引入。

2) 标准体系表见表1。因篇幅有限, 本标准体系表着重展示农村燃气专属的产品标准 ( 故表1 中标准序号、标准体系编码号不连续) , 完整的体系表可查阅即将发布的《村镇基础设施产品标准体系》。

5 结语

村镇燃气产品标准是村镇基础设施产品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逐步引导农村燃气的气源开发、储存设备改造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综述农村燃气的特点及产品发展简况和标准现况, 阐释了村镇燃气专业产品标准体系编制的方向及重点, 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村镇燃气工程产品标准体系框图和标准体系表。

参考文献

[1]罗本福, 张彬, 赵远清, 等.村镇技术设施产品标准体系的构建技术研究[J].工程建设标准化, 2015 (9) :63-66.

[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城镇建设产品标准体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1-27.

燃气系统运行安全评价标准(重点) 篇2

Standard for the operation safety assessment of gas system

GB ***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

***出版社 ****年 北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告 第***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燃气系统运行安全评价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燃气系统运行安全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自****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标准是根据“关于印发《二○○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由中国城市燃气协会会同相关单位共同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主要内容包括:1.安全评价的一般要求和程序;2.燃气场站;3.燃气输配管网;4.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5.燃气用户;6.燃气安全管理。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由***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寄***(地址:***,邮政编码:******),以供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中国城市燃气协会 参编单位:*** 主要起草人员:***

言..........................................................................................................................3 目

次..........................................................................................................................1 1 总

则.....................................................................................................................2 2 术

语.....................................................................................................................3 3 基本规定...................................................................................................................6

3.1评价对象..........................................................................................................6 3.2评价内容、程序和格式..................................................................................6 3.3 安全评价方法.................................................................................................6 本规范用词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总

1.0.1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对燃气系统安全运行的监督管理,科学地评价燃气系统安全运行的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实现燃气系统运行安全现状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促进燃气系统安全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制定本标准。

1.0.2本规范适用面向城镇、乡村,用于生活、商业、工业企业生产、交通运输、采暖通风和空调等领域,且已正式投产运行的燃气系统的现状安全评价。本规范不适用于燃气的生产、开采和门站以前的长距离输气管道工程。1.0.3燃气供应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应定期开展安全评价工作。对在评价过程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立即整改或制定治理方案限期整改。当燃气系统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时,必须立即对发生事故的燃气系统进行安全评价。

1.0.4从事燃气供应的企业可以根据本标准由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或安全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评价组,对本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安全评价,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依据。当燃气供应企业不具备安全评价条件时,可委托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的第三方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承担。1.0.5法定或涉及行政许可的安全评价工作必须由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且无利害关系的第三方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承担。第三方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应依据本标准的规定,客观、公正地进行安全评价工作,出具安全评价报告,并对报告结论负责。

1.0.6对燃气系统进行安全现状评价时,除应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术

2.1燃气

从城镇、乡村的地区性气源点,通过输配系统供给人们生活、商业、工业企业生产、交通运输、采暖通风和空调等各类用户公用性质的,且符合燃气质量要求的可燃气体。城镇燃气一般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人工煤气,还包括二甲醚、轻烃等一些新兴替代能源。2.2安全评价

是以实现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3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2.4评价单元

评价单元就是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需要,将系统分成的有限、确定范围进行评价的单元。2.5定性安全评价

定性安全评价是借助于对事物的经验、知识、观察及对发展变化规律的了解,科学地进行分析、判断的一类方法。运用这类方法可以找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一步根据这些因素从技术上、管理上、教育上提出对策措施,加以控制,达到系统安全的目的。2.6定量安全评价

定量安全评价是根据统计数据、检测数据、同类和类似系统的数据资料,按有关标准,应用科学的方法构造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化评价的一类方法。2.7安全检查表分析法

安全检查表分析是将一系列有关安全方面的分析项目以表格方式列出,然 3

后对照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通过安全检查表可以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根据隐患的严重程度,给出评价对象的安全状况等级。2.8安全管理

企业单位为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为依据,采取各种手段,对企业生产的安全状况,实施有效制约的一切活动。2.9现场评价

对评价对象的现场设施、设备的设置、状态、运行和维护以及对现场人员的操作和管理进行的安全评价。2.10管理评价

对评价对象所属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人员、制度、规程、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的安全评价。2.11门站

接收天然气长输管道来气,并根据需要进行净化、调压、计量、加臭后,向城市或乡村燃气输配管网或储配站输送商品燃气。2.12储配站

接收由气源或门站供应的燃气,并根据需要进行净化、储存、加压、调压、计量、加臭后,向城市或乡村燃气输配管网输送商品燃气,通常门站和储配站建设在一起,可以节约投资、节省占地,便于运行管理。2.13压缩天然气加气母站

专为车载储气瓶充装压缩天然气的压缩天然气加气站。2.14压缩天然气减压站

由车载储气瓶作为气源,通过减压装置,向局域管网中输送天然气的场站。2.15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

由车载储气瓶或天然气管道作为气源,为社会交通车辆进行加气作业的压缩天然气加气站。

2.16液化石油气储配站

将管道或槽车运输来的液化石油气,进行装卸、储存、气化、混气、灌瓶、调压、计量和加臭,并送人城镇和乡村燃气输配系统功能的场站。2.17液化石油气瓶组气化站

采用瓶装液化石油气为气源,经自然或强制气化方式将液态液化石油气转换为气态液化石油气后,通过输配管网向用户供气的场站。2.18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

经营和储存液化石油气气瓶的场所。2.19液化天然气储配站

将液化天然气槽车或槽船运输来的液化天然气或将管道输送来的天然气部分液化作为调峰备用的液化天然气,进行装卸、储存、气化、灌瓶、调压、计量和加臭,并送人城镇和乡村燃气输配系统功能的场站。2.20液化天然气瓶组气化站

采用瓶装液化天然气为气源,经自然或强制气化方式将液态天然气转换为气态天然气后,通过输配管网向用户供气的场站。基本规定

3.1评价对象

3.1.1评价对象的确定应遵循相对独立、相对完整的原则,以整个城镇燃气系统或其中的若干子系统为对象进行安全评价。

3.1.2对范围较大的系统进行安全评价时,若其中的子系统已单独进行安全评价,且安全评价结论处于有效期内时,子系统的安全评价得分可以直接引用,作为整个系统安全评价结论的依据。

3.2评价内容、程序和格式

3.2.1城镇燃气系统安全评价报告的内容应包括项目基本情况、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评价单元的划分、定性和定量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安全评价结论、附件七个主要部分。

3.2.2城镇燃气系统安全评价的程序应遵循前期准备、现场检查、整改复查、编制安全评价报告四个主要程序。

3.2.3安全评价报告格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评价通则》(AQ8001)的规定。

3.3 安全评价方法

3.3.1对城镇燃气系统的现状安全评价宜采用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体系。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应以安全检查表法为主,其他安全评价方法为辅。

3.3.2采用安全检查表评价时,应分别采用评价对象现场评价表和安全管理检查表进行评价打分,评价对象的总得分应按下式计算:

评价对象总得分=评价对象现场评价表得分×0.6+安全管理检查表得分×0.4 评价对象现场评价表得分和安全管理检查表得分均应换算成以100分为满分时的实际得分。当评价对象拥有多个子系统时,子系统的总得分仍按上式计算。评 6

价对象的总得分应按下式计算:

SSipii1n式中: S——评价对象现场评价总得分;

Si——评价对象的子系统总得分; Pi——评价对象的子系统所占的权重; n——评价对象的所有子系统数。

评价对象的子系统所占的权重应根据各评价对象自身的特点综合确定。3.3.3安全检查表每一项的实得分不应采用负值,扣减分数总和不得超过该项应得分值。

3.3.4评价项目有缺项或特有项目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检查表进行删减或增项,应有而没有的项目不得做缺项处理。燃气输配场站评价

4.1 一般规定

4.1.1 本章适用于城镇和乡村燃气输配场站的现状安全评价,包括门站、储配站、调压站和调压装置。当上述场站与其他燃气场站混合设置时,尚应符合本标准其他章节相关内容要求。

4.1.2 燃气输配场站安全评价包括现场评价和管理评价。本章仅规定现场评价标准,管理评价标准见本标准第12章。

4.1.3燃气输配场站的评价单元一般划分为周边环境、总平面布置、道路交通、输气设施、储气设施、调压装置、压力管道与压力设备、仪表及控制系统、消防及安全设施、供配电设施、运行与维护十一个单元。在实际评价中,可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分评价单元。

4.1.4燃气输配场站内设有气体净化或压缩装置时,可参考本标准第6.2节相关内容进行评价。

4.2 门站和储配站

4.2.1门站和储配站周边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所处的位置应符合现状城乡规划要求; 2 周边的现有道路交通条件良好; 所处的位置应减小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危害性; 场站内的危险设施与现有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安全要求; 5 周边应有良好的消防和救护条件。4.2.2门站和储配站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总平面功能分区应明确; 四周应设有安全隔离围墙,围墙无破损; 场站内的危险设施与现有站内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安全要求; 4 储配站储气罐区的布置和防火间距应符合安全要求; 集中放散管的高度应符合相关要求,以利于天然气的快速扩散。4.2.3门站和储配站内道路交通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出入口设置应符合便于通行和紧急事故时人员疏散的要求; 2 场站内场地、道路应能满足消防救援的需要; 场站生产区应有严格的车辆管理制度,防止无关车辆进入。4.2.4门站和储配站输气设施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进站气质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进站天然气管道上应设有可靠的切断装置和超压保护装置; 3 门站和储配站内应对燃气进行加臭,加臭系统应运行良好; 4 门站和储配站内管道应与站外管道保持绝缘。

4.2.5门站和储配站内调压装置的运行应符合本标准第4.3.2条第1、3、4、5、8、9款的规定。

4.2.6储配站内的储气设施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储气罐罐体应完好无损,无漏气现象; 低压湿式储气柜水位应符合要求,无漏水现象,寒冷地区有防冻措施; 3 低压稀油密封干式储气柜油质、油位、水位、密封、活塞、放散等应符合要求; 气柜导轮和导轨的运动应正常; 气柜升降幅度和升降速度应在允许范围内; 6 高压储气罐应设有安全阀、放散管和排污管; 储罐附属的升降机、电梯等特种设备应运行良好,并定期检测; 8 储罐基础的下沉应在安全范围内。

4.2.7燃气输配管道、压力设备及附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管道外表应完好无腐蚀,有清楚的管道标识; 2 场站内的压力管道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可用; 3 管道所有连接部位应密封良好,无燃气泄漏; 压力表应有清楚的最高工作压力标记,并定期检定,保证完好准确; 5 安全阀应定期校验,保证起跳压力准确无误;安全阀还应具有安全排放天然气的功能; 流量计应定期校验,保证计量准确无误; 7 阀门应定期维护,无泄漏和启闭故障; 8 压力容器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可用。

4.2.8燃气输配场站的仪表和控制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的运行管理宜采用计算机集中控制装置; 场站内的现场显示仪表应完整,现场显示数值应符合工艺操作要求; 3 控制室内应有与安全相关的参数的显示、记录、累加、超限报警及联锁功能,当系统不具备自动记录和累加功能时,必须建立并保留参数和操作情况的人工记录。

4.2.9燃气输配场站消防及安全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内的建构筑物均应符合耐火要求; 具有爆炸危险的封闭建筑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3 出入口应设有防火安全警示标志; 4 储配站内应设有完好的消防供水系统; 5 场站内应配备充足、完好的灭火器材; 场站内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必须具有良好的防爆性能; 可能积聚天然气的部位,应设有完好的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8 建构筑物与设备和管道应有必要的防雷措施,防雷设施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有效; 设备、管道应有必要的防静电设施,防静电设施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有效; 应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工作人员应熟悉各种应急器材的使用。

4.2.10燃气输配场站供配电设施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消防、控制、应急照明等重要设施供电系统应达到二级负荷; 2 配电房应能防止洪涝时水的侵入; 3 配电设施应设有完善的安全警示标志; 4 配电房门窗洞口应有效封闭,防止小动物侵入; 配电房内应设有完好的应急照明装置,控制系统、消防设施和应急照明设施等应有可靠的供电保证; 电缆沟上应有完好无损的盖板,电缆不得裸露。4.2.11燃气输配场站运行与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建立健全主要设备和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2 主要工艺装置应建立定时巡检制度,并保留有巡检记录; 3 建立健全各设备和岗位的运行和操作记录; 4 现场操作人员应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5 各类设备应进行日常维护,并保留维护记录; 6 各类设备应定期进行检修,保证运行良好; 各类设备铭牌和标志应清楚,防腐涂漆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8 建立、健全每台设备、管道及相关附件的技术档案资料; 9 夜间作业应有良好的照明设施; 室外裸露的供水管和排水管应具有良好的防冻保温措施。

4.3调压站与调压装置

4.3.1 调压站与调压装置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周围应设有保护装置; 安装调压装置的位置不应影响周边其他设施的运行; 调压站或调压装置与其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安全要求; 4 调压装置之间的间距应满足检修维护要求; 周边应有良好的消防条件; 噪声应符合相关标准,不应对周边产生不良影响; 7 调压房、箱、柜内温度应能满足输送燃气的要求。4.3.2 调压装置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调压装置应安装稳固; 调压站室外进、出口管道上应设有可靠的切断装置; 调压装置前应设有过滤装置,能够有效保护调压器、流量计等设备; 4 调压装置应设有超压自动切断装置,切断装置应工作正常; 5 应设有安全放散装置; 调压站内的管道和设备应与站外管道保持绝缘。7 调压装置的运行压力应符合调压装置的安装类型; 8 调压装置应外观良好; 调压装置应运行正常,调压精度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4.3.3调压装置的管道、压力设备及附件应符合本标准第4.2.7条第1-7款的要求。4.3.4调压站与调压装置的仪表和控制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调压装置的控制系统宜作为整个燃气输配系统的一个远端站; 调压装置的现场显示仪表应完整,现场显示数值应符合工艺操作要求; 3 控制系统中应有与安全相关的参数的显示、记录、累加、超限报警及联锁功能,当系统不具备自动记录和累加功能时,必须建立并保留参数和操作情况的人工记录。

4.3.5调压站与调压装置消防及安全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调压房的房屋结构应符合安全要求; 2 调压房、箱、柜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调压站出入口或调压箱、柜上应设有防火安全警示标志; 4 调压站内应配备充足、完好的灭火器材; 调压房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必须具有良好的防爆性能; 调压房内应设有完好的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调压房应有必要的防雷、防静电措施,防雷设施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有效。

4.3.6调压站与调压装置运行与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应建立定时巡检制度,并保留有巡检和运行参数记录; 2 调压装置应进行日常维护和检修,并保留维护检修记录; 3 调压装置铭牌和标志应清楚,防腐涂漆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4 建立、健全每台调压装置及相关附件的技术档案资料; 5 调压室、箱、柜内应保持清洁。燃气管道评价

5.1一般规定

5.1.1本章适用于工作压力不大于4.0 MPa(表压)的钢质燃气管道和聚乙烯燃气管道的现状安全评价。

铸铁燃气管道的现状安全评价,可参考钢质燃气管道相关内容执行。

5.1.2燃气管道安全评价包括现场评价和管理评价。本章仅规定现场评价标准,管理评价标准见本标准第12章。

5.1.3具有不同地区等级、不同运行压力、不同介质、不同材质、不同使用时间的管段应分别进行评价,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分配各管段权重后得出综合评价结论。

同一管段在不同区域存在较大差异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划分管段分别进行评价。

5.1.4燃气管道的评价单元宜划分为管道本体、管道附件、防止第三方破坏、防腐蚀、运行与维护五个单元。在实际评价中,可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分评价单元。

5.1.5以往二年内的检测报告,数据可以酌情采用。

5.1.6 燃气输配管网上附属的调压装置可参考本标准第4.3节相关内容进行评价。

5.2钢质管道

5.2.1管道本体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埋地燃气管道与周边建、构筑物和其他管线的间距应符合要求; 2 埋地燃气管道的埋深应符合安全要求; 3 地上燃气管道应有良好的保护设施。管道穿越处应定期检查管道和套管的密封性能; 随桥梁敷设或采用管桥跨越河流的管道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5.2.2管道附件应齐全完好,其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埋地燃气管道上的阀门、检测管、排水管等附件应设置护罩或护井,地下井室应定期检查维护; 阀门应定期检查维护; 3 凝水缸应定期排水和检查; 4 波纹管应定期检查严密性。

5.2.3管道应满足下列防止第三方破坏的要求: 埋地燃气管道沿线地区等级评价; 埋地燃气管道上不得有建筑物和大型构筑物占压; 3 埋地燃气管道安全保护范围内不得有可能侵害管道的行为; 4 高压管道不应穿越可能造成重大事故和影响的区域; 5 埋地燃气管道附近土层稳定性评价; 埋地燃气管道周围的土层不应存在对管道有损坏影响的物体; 7 埋地燃气管道沿线应敷设警示带,并保证完好无损; 8 埋地管道沿线路面标志应完整清晰; 9 燃气企业应对管道沿线进行全方位施工监护; 10 燃气企业应对管道沿线公众进行安全教育和宣传; 11 燃气企业应对管道沿线进行定期巡查。5.2.4管道运行时应满足下列防腐蚀的要求: 燃气的腐蚀性评价; 燃气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当存在内腐蚀影响时,应采取相应的内部防护措施; 4 暴露在空气中的管道应有良好的外表面防护措施; 5 存在暴露在空气中的管道时的大气腐蚀评价; 6 埋地钢质管道附近土壤腐蚀性评价; 7 埋地钢质管道应有良好的防腐层进行外保护; 压力较高、直径较大或重要的埋地钢质管道应有良好的阴极保护措施; 埋地钢质管道应避免直流干扰腐蚀和交流电击腐蚀,当无法避免时必须有良好的排流措施; 管道的剩余壁厚应能满足继续安全运行的要求。5.2.5管道运行与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管道的使用年限不得超过设计使用年限; 2 操作压力达到最大允许工作压力可能性评价; 3 最大允许工作压力应在设计压力允许范围内; 同一管网输送不同种类、不同压力燃气时应保证相互之间无干扰; 5 建立健全管网运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燃气设施的停气、降压、放散、通气、动火、动土、受限空间作业等生产作业应建立分级审批制度,作业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应按照管道设计压力级制、所属地区、腐蚀程度、安全隐患、周边环境等因素进行分级运行检查; 管道运行应无泄漏现象; 运行人员应配备必要的运行检测仪器和劳动防护用品,并能正确使用; 10 燃气企业应具备相应的管网事故抢修能力。

5.3聚乙烯燃气管道

5.3.1聚乙烯管道本体运行除应符合本标准第5.2.1条第1、2、4款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聚乙烯管道严禁在地上明设; 聚乙烯管道引入建筑或调压箱时应有良好的保护措施。

5.3.2聚乙烯管道附件应齐全完好,其运行应符合本标准第5.2.2条的要求。5.3.3聚乙烯管道防止第三方破坏时除应符合本标准第5.2.3条第1、2、3、5、6、7、8、9、10、11款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聚乙烯管道周围的土壤温度不应对管道产生破坏; 聚乙烯管道上应设置示踪线,并保证电连续性。

5.3.4聚乙烯管道运行与维护除应符合本标准第5.2.5条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聚乙烯管道的材质应适合现行输送介质和运行压力的要求。压缩天然气场站评价

6.1 一般规定

6.1.1 本章适用于工作压力不大于25.0 MPa(表压)的压缩天然气场站的现状安全评价,包括压缩天然气加气母站、压缩天然气减压站和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当压缩天然气场站与其他燃气场站混合设置时,尚应符合本标准其他章节相关内容要求。

6.1.2 压缩天然气场站安全评价包括现场评价和管理评价。本章仅规定现场评价标准,管理评价标准见本标准第12章。

6.1.3压缩天然气场站的评价单元一般划分为周边环境、总平面布置、道路交通、气体净化装置、气体压缩装置、气瓶车卸气、气瓶车(或汽车)加气、储气装置(瓶组)、调压装置、压力管道与压力设备、仪表与控制系统、消防及安全设施、供热装置、供配电设施、运行与维护十五个单元。在实际评价中,可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分评价单元。

6.1.4压缩天然气气瓶车和社会加气车辆的安全评价不适用本规范。

6.2 压缩天然气母站

6.2.1 压缩天然气加气母站的周边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所处的位置应符合现状城市规划要求; 2 周边的现有道路交通条件良好; 所处的位置应减小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危害性; 场站内的危险设施与现有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安全要求; 5 周边应有良好的消防和救护条件; 噪声应符合相关标准,不应对周边产生不良影响。6.2.2压缩天然气加气母站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总平面功能分区应明确; 四周应设有安全隔离围墙,围墙无破损; 场站内的危险设施与现有站内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安全要求; 4 集中放散管的高度应符合相关要求,以利于天然气的快速扩散。6.2.3压缩天然气加气母站站内的道路交通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出入口设置应有利于车辆进出的安全; 2 场站进口处应设有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场站内场地、道路应能满足车辆回转和消防救援的需要; 4 场站内的停车场地、道路应平整; 5 场站内停车场和道路无沥青质路面; 路面上应有清楚的交通标线,架空建构筑物应设有清楚的限高标志; 7 场站内重要设施应处于不易被车辆撞击的位置或采取防撞措施; 8 场站生产区应有严格的车辆管理制度,防止无关车辆进入。6.2.4压缩天然气加气母站的气体净化装置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进站气质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进站天然气管道上应设有可靠的切断装置和超压保护装置; 3 天然气脱硫、脱水后的硫化氢含量和水含量应符合相关标准; 4 天然气脱硫、脱水装置所处的位置应能避免天然气的积聚; 5 净化后的天然气气体含尘量应符合压缩机安全运行的要求; 脱硫、脱水装置的运行应平稳,工作参数正常,无异响、泄漏等现象; 7 气水分离器应定期排污,废脱硫剂、硫应可靠收集,并按危险废物处理程序处理。

6.2.5压缩天然气母站的气体压缩装置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压缩机的运行应平稳,无异响、过热、泄漏及异常振动现象; 2 压缩机应设有备用机组,保证供气可靠性; 3 压缩机工作参数正常,出口不得超压; 采用水冷的压缩机冷却水供水压力、温度和水质应符合压缩机安全运行要求; 压缩机的布置应能满足检修维护和安全运行的要求; 6 压缩机应具有紧急切断气源的功能; 7 压缩机应具有防止邻机干扰的措施; 压缩机轴承、安全阀、压缩机卸载等应具有安全放散装置; 9 压缩机停车后应卸载,并可靠排气; 压缩机冷凝液和废油水应可靠收集,并按危险废物处理程序处理; 11 压缩机处于室内时,应有避免管道振动对建筑物的破坏措施。6.2.6对气瓶车加气的运行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内应设置气瓶车固定车位,气瓶车不得随意停放; 2 气瓶车的停放应稳固,加气过程中严禁移动车辆; 建立气瓶车安全管理档案,严禁给无合格证或有故障气瓶车加气; 4 气瓶车加气前和加气后必须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安全检查并保留相应的记录; 加气柱应设有静电接地装置,加气前气瓶车必须可靠接地; 6 站内气瓶车内天然气总量不应超过设计要求; 7 充装压力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加气软管应完好无损,软管上应设有防止意外拉断的保护措施。6.2.7压缩天然气管道、压力设备及附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管道外表应完好无腐蚀,有清楚的管道标识; 2 场站内的压力管道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可用; 3 管道所有连接部位应密封良好,无燃气泄漏; 压力表应有清楚的最高工作压力标记,并定期检定,保证完好准确; 5 安全阀应定期校验,保证起跳压力准确无误;安全阀还应具有安全排放天然气的功能; 流量计应定期校验,保证计量准确无误; 7 阀门应定期维护,无泄漏和启闭故障; 压力容器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可用。

6.2.8压缩天然气加气母站的仪表和控制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的运行管理宜采用计算机集中控制装置; 场站内的现场显示仪表应完整,现场显示数值应符合工艺操作要求; 3 控制室内应有与安全相关的参数的显示、记录、累加、超限报警及联锁功能,当系统不具备自动记录和累加功能时,必须建立并保留参数和操作情况的人工记录。

6.2.9压缩天然气加气母站消防及安全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内的建构筑物均应符合耐火要求; 2 具有爆炸危险的封闭建筑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3 场站周围应设有完好的消防供水系统; 4 场站内应配备充足、完好的灭火器材; 场站内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必须具有良好的防爆性能; 可能积聚天然气的部位,应设有完好的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7 建构筑物与设备和管道应有必要的防雷措施,防雷设施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有效; 设备、管道应有必要的防静电设施,防静电设施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有效; 场站内应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工作人员应熟悉各种应急器材的使用。

6.2.10压缩天然气加气母站供配电设施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配电房应能防止洪涝时水的侵入; 2 配电设施应设有完善的安全警示标志; 2 配电房门窗洞口应有效封闭,防止小动物侵入; 配电房内应设有完好的应急照明装置,控制系统、消防设施和应急照明设 21

施等应有可靠的供电保证; 电缆沟上应有完好无损的盖板,电缆不得裸露。6.2.11压缩天然气加气母站运行与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建立健全主要设备和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2 主要工艺装置应建立定时巡检制度,并保留有巡检记录; 3 建立健全各设备和岗位的运行和操作记录; 4 现场操作人员应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5 各类设备应进行日常维护,并保留维护记录; 6 各类设备应定期进行检修,保证运行良好; 各类设备铭牌和标志应清楚,防腐涂漆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8 建立、健全每台设备、管道及相关附件的技术档案资料; 9 夜间作业应有良好的照明设施; 室外裸露的供水管和排水管应具有良好的防冻保温措施。

6.3 压缩天然气减压站

6.3.1 压缩天然气减压站的周边环境应符合本标准第6.2.1条第2、3、4、5款的要求。

6.3.2压缩天然气减压站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本标准第6.2.2条第1、2、3款的要求。

6.3.3压缩天然气减压站站内的道路交通应符合本标准第6.2.3条的要求。6.3.4气瓶车卸气运行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内应设置气瓶车固定车位,气瓶车不得随意停放; 2 气瓶车的停放应稳固,卸气过程中严禁移动车辆; 建立气瓶车安全管理档案,严禁无合格证或有故障气瓶车进站卸气; 4 气瓶车卸气前和卸气后必须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安全检查并保留相应的记录; 卸气柱应设有静电接地装置,卸气前气瓶车必须可靠接地; 6 站内气瓶车内天然气总量不应超过设计要求; 7 气瓶车卸完气后应保留有安全余压,防止空气进入; 8 卸气软管应完好无损,并定期检查更换; 气瓶车卸气端应有阻挡气体泄漏喷出的安全措施。

6.3.5 压缩天然气减压站采用气瓶组供气时,气瓶组的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气瓶的总储气量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2 气瓶外观应良好无损,无燃气泄漏现象; 3 气瓶应定期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4 气瓶的运输或委托运输应符合危险品运输安全要求; 5 气瓶的存放应符合安全要求。

6.3.6 压缩天然气减压站调压装置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调压装置前应设有可靠的切断装置; 调压装置前应设有过滤装置,能够有效保护调压器、流量计等设备;

调压装置应设有超压自动切断装置,切断装置应工作正常; 4 各级调压装置后应设有安全放散装置; 5 调压装置应外观良好,运行正常; 供给用户作为燃料的燃气应加臭,加臭量应符合相关标准。6.3.7 压缩天然气减压站供热装置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供水管道应设有防止高压天然气窜入的安全泄放装置; 2 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应设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措施; 热水炉、热水泵的安全保护装置应完好有效,运行应平稳,工作参数正常,无异响、泄漏等现象; 热水泵的转动部件应有良好的保护措施; 应定期对热水水质进行检测,并定期更换,保证水质良好。6.3.8 压缩天然气管道、压力设备及附件应符合本标准第6.2.7条的要求。6.3.9 仪表和控制系统应符合本标准第6.2.8条的要求。

6.3.10 压缩天然气减压站消防及安全设施应符合本标准第6.2.9条的要求。6.3.11 压缩天然气减压站供配电设施运行应符合本标准第6.2.10条的要求。6.3.12 压缩天然气减压站运行与维护应符合本标准第6.2.11条的要求。

6.4 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

6.4.1 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的周边环境除应符合本标准第6.2.1条第1、2、4、5、6款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规模应与所处的环境相适应; 当压缩天然气加气站与加油站合建时,其储气规模应符合相关要求; 3 汽车加气站内不得设有经营性人员密集场所。

6.4.2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本标准第6.2.2条第2、3款的要求。

6.4.3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站内的道路交通应符合本标准第6.2.3条第1、2、3、4、5、7款的要求。

6.4.4采用管道供气的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的气体净化装置运行应符合本标准第6.2.4条的要求。

6.4.5采用气瓶车供气的压缩天然气加气站的气瓶车卸气运行应符合本标准第6.3.4条的要求。

6.4.6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的气体压缩装置运行应符合本标准第6.2.5条的要求。

6.4.7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储气装置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1储气装置应优先按下列顺序选择:地下式储气井,单个大储气瓶,多个小储气瓶组; 采用地上式储气瓶时,其数量、体积和摆放应符合相关安全要求; 3 储气井或储气瓶安全附件应齐全,并完好有效; 4 储气井或储气瓶应定期进行安全排污; 储气井或储气瓶应无损坏、泄漏及严重锈蚀现象。6.4.8汽车加气的运行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加气车辆应在指定位置加气,停车应制动可靠,加气过程中严禁移动车辆; 2 应加强对加气车辆气瓶质量的监督检查,严禁给无合格证或有故障的气瓶 25

加气; 加气前和加气后必须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安全检查,并对加气情况进行记录; 加气压力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加气软管应完好无损,软管上应设有防止意外拉断的保护措施; 6 加气枪应完好无损,工作正常,并具有防止天然气泄漏的功能; 7 加气罩棚的设置应具有防火、防天然气积聚性能,并能对加气机提供良好的保护作用; 加气岛的设置应能防止车辆撞击,有效保护加气机和罩棚; 9 加气机上的安全保护装置应齐全,并定期检查,保证完好有效; 10 加气机的运行应平稳,无异响及燃气泄漏现象。

6.4.9压缩天然气管道、压力设备及附件应符合本标准第6.2.7条的要求。6.4.10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仪表和控制系统应符合本标准第6.2.8条的要求。6.4.11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消防及安全设施应符合本标准第6.2.9条的要求。6.4.12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供配电设施运行应符合本标准第6.2.10条的要求。6.4.13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运行与维护应符合本标准第6.2.11条的要求。

液化石油气场站评价

7.1 一般规定

7.1.1 本章适用于液化石油气场站的现状安全评价,包括液化石油气储配站、液化石油气瓶组气化站、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

7.1.2 液化石油气场站安全评价包括现场评价和管理评价。本章仅规定现场评价标准,管理评价标准见本标准第12章。

7.1.3液化石油气场站的评价单元一般划分为周边环境、总平面布置、道路交通、液化石油气装卸、液化石油气输送机械、灌瓶作业、气化和混气装置、液化石油气储罐、瓶组间(或瓶库)、压力管道与压力设备、仪表及控制系统、消防及安全设施、供配电设施、运行与维护十四个单元。在实际评价中,可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分评价单元。

7.1.4本章适用于液化石油气全压力式储存和操作,不适用于全冷冻式或半冷冻式储存与操作。

7.1.5液化石油气火车槽车以及专用铁路线、汽车槽车和运瓶车辆的安全评价不适用本规范。

7.2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

7.2.1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周边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所处的位置应符合现状城市规划要求; 2 周边的现有道路交通条件良好; 所处的位置应减小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危害性; 4 周边地势应有利于液化石油气的扩散; 场站内的危险设施与现有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安全要求; 6 周边应有良好的消防和救护条件。

7.2.2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总平面功能分区应明确;

四周应设有安全隔离围墙,围墙无破损; 场站内的危险设施与现有站内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安全要求; 4 场站内不得有易造成液化石油气积聚的空间; 5 场站内的绿化不应影响消防及液化石油气的扩散。7.2.3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站内的道路交通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出入口设置应有利于车辆进出的安全; 2 场站进口处应设有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场站内场地、道路应能满足车辆回转和消防救援的需要; 4 场站内的停车场地、道路应平整; 5 场站内停车场和道路无沥青质路面; 路面上应有清楚的交通标线,架空建构筑物应设有清楚的限高标志; 7 场站内重要设施应处于不易被车辆撞击的位置或采取防撞措施; 8 场站生产区应有严格的车辆管理制度,防止无关车辆进入。7.2.4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装卸应符合下列要求: 液化石油气气质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场站内应设置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固定车位,汽车槽车不得随意停放; 3 槽车的停放应稳固,装卸过程中严禁移动车辆; 建立槽车安全管理档案,严禁给无合格证或有故障槽车装卸; 装卸前和装卸后必须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安全检查并保留相应的记录; 装卸台应设有静电接地装置,装卸前槽车必须可靠接地; 7 装卸量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装卸软管应完好无损,并应设有防止意外拉断和减少排放的安全措施。9 槽车装卸完毕后应及时离开,不得在站内长时间逗留; 10 铁路装卸栈桥上的防护设施应完好; 铁路装卸栈桥上的机械吊装设施应能有效固定鹤管。

7.2.5液化石油气输送机械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压缩机应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无油往复式压缩机; 2 压缩机和烃泵应设有备用机组,保证生产可靠性; 3 压缩机的布置应能满足检修维护和安全运行的要求; 4 液化石油气输送机械配套的阀门及附件应完整完好; 压缩机和烃泵的运行应平稳,无异响、过热、泄漏及异常振动现象;6 压缩机和烃泵工作参数正常,出口不得超压; 7 压缩机和烃泵停车后应卸载,并安全排气; 压缩机和烃泵处于室内时,应有避免管道振动对建筑物的破坏措施;9 压缩机转动部件外应设有完好的防护装置; 压缩系统的附属压力容器应设有完整完好的安全附件。7.2.6 液化石油气灌瓶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 灌装应采用自动断杆秤; 灌装前应对钢瓶进行检查,保证钢瓶完好; 3 灌装前应确保钢瓶内无残液; 4 严禁超量灌装; 5 灌装后应进行检漏; 钢瓶应保证灌装后瓶内氧含量符合要求; 7 应尽量减少灌瓶间和瓶库内的实瓶存放量; 8 钢瓶的堆放应符合安全要求; 9 灌装站应设有足量完好的备用气瓶; 10 灌装站应具备气瓶维修和附件更换能力。7.2.7液化石油气气化和混气装置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气化和混气装置应至少设有2套,保证生产可靠性; 2 气化器和混合器的布置应能满足检修维护和安全运行的要求; 3 气化器和混合器配套的阀门及附件应完整完好;

气化器和混合器的运行应平稳,无异响、过热、泄漏及异常振动现象; 5 应确保液化石油气与空气的混合比在安全范围内; 6 气化和混气系统内的压力容器应设有完整完好的安全附件; 7 气化器和混合器停车后应卸载,并安全排气; 使用水作为热媒时,应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并定期更换,保证水质良好。7.2.8液化石油气储罐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储罐不应少于2台,以便于处理紧急情况; 储罐组及储罐的布置应能满足检修维护和安全运行的要求; 3 储气罐罐体应完好无损,无漏气现象; 4 储罐配套的阀门及附件应完整完好; 5 储罐应设有完好的防止超压的安全附件; 储罐内液化石油气的放空应符合安全放散的要求; 储罐的排污管应能保证安全排放,寒冷地区应有良好的防冻措施; 8 储罐基础应稳固,沉降应在安全范围内; 9 储罐组钢梯平台应坚固无锈蚀; 10 储罐组防液堤应完整无破损; 埋地钢质储罐应有良好的防腐层并有良好的阴极保护措施。7.2.9液化石油气管道、压力设备及附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管道外表应完好无腐蚀,有清楚的管道标识; 2 场站内的压力管道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可用; 3 管道所有连接部位应密封良好,无燃气泄漏; 4 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两阀门间应设有完好的安全阀; 压力表应有清楚的最高工作压力标记,并定期检定,保证完好准确; 6 安全阀应定期校验,保证起跳压力准确无误;安全阀还应具有安全排放液化石油气的功能; 流量计、充装秤应定期校验,保证计量准确无误;

阀门应定期维护,无泄漏和启闭故障; 9 压力容器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可用。

7.2.10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仪表和控制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的运行管理宜采用计算机集中控制装置; 场站内的现场显示仪表应完整,现场显示数值应符合工艺操作要求; 3 控制室内应有与安全相关的参数的显示、记录、累加、超限报警及联锁功能,当系统不具备自动记录和累加功能时,必须建立并保留参数和操作情况的人工记录。

7.2.11液化石油气储配站消防及安全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内的建构筑物均应符合耐火要求; 2 具有爆炸危险的封闭建筑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3 储配站内应设有完好的消防供水系统; 4 场站内应配备充足、完好的灭火器材; 场站内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必须具有良好的防爆性能; 可能积聚液化石油气的部位,应设有完好的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7 建构筑物与设备和管道应有必要的防雷措施,防雷设施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有效; 设备、管道应有必要的防静电设施,防静电设施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有效; 场站内应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工作人员应熟悉各种应急器材的使用。

7.2.12液化石油气储配站供配电设施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消防、控制、应急照明等重要设施供电系统应达到二级负荷; 2 配电房应能防止洪涝时水的侵入; 3 配电设施应设有完善的安全警示标志;

配电房门窗洞口应有效封闭,防止小动物侵入; 配电房内应设有完好的应急照明装置,控制系统、消防设施和应急照明设施等应有可靠的供电保证; 电缆沟上应有完好无损的盖板,电缆不得裸露。7.2.13液化石油气储配站运行与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建立健全主要设备和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2 主要工艺装置应建立定时巡检制度,并保留有巡检记录; 3 建立健全各设备和岗位的运行和操作记录; 4 现场操作人员应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5 各类设备应进行日常维护,并保留维护记录; 6 各类设备应定期进行检修,保证运行良好; 各类设备铭牌和标志应清楚,防腐涂漆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8 建立、健全每台设备、管道及相关附件的技术档案资料; 9 夜间作业应有良好的照明设施; 室外裸露的供水管和排水管应具有良好的防冻保温措施。

7.3 液化石油气瓶组气化站

7.3.1 液化石油气瓶组气化站的总图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周边地势应有利于液化石油气的扩散; 站内的危险设施与现有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安全要求;3 四周应设有安全隔离围墙,围墙无破损; 4 周边应有良好的道路交通和消防条件。

7.3.2 液化石油气瓶组间与气化间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在保证正常供气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瓶组间的存瓶量; 2 建筑结构应符合防火要求; 3 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室内温度应符合安全运行的要求; 设备和设施的现场显示仪表应完整,现场显示数值应符合工艺操作要求。7.3.3气化器运行应符合本标准第7.2.7条第1、2、3、4、6、7、8款的要求。7.3.4液化石油气管道、压力设备及附件应符合本标准第7.2.9条的要求。7.3.5液化石油气瓶组气化站的消防及安全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出入口应设有防火安全警示标志; 2 应配备充足、完好的灭火器材; 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必须具有良好的防爆性能; 4 可能积聚液化石油气的部位,应设有完好的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5 应有必要的防雷措施,防雷设施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有效; 6 应有必要的防静电设施,防静电设施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有效; 7 应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工作人员应熟悉各种应急器材的使用。7.3.6液化石油气瓶组气化站的运行与维护应符合本标准第7.2.13条的要求。

7.4 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

7.4.1 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的总图布置应符合本标准第7.3.1条第2-4款的要求。

7.4.2 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的瓶库应符合下列要求: 建筑结构应符合防火要求; 2 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室内温度应符合安全运行的要求; 在保证正常供气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瓶库的存瓶量; 5 钢瓶的堆放应符合安全要求。

7.4.3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的消防及安全设施应符合本标准第7.3.5条第1、2、3、4、5、7款的要求:

7.4.4液化石油气储配站运行与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建立落实供应站的值班制度; 2 建立健全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3 建立定时巡检制度,并保留有巡检记录; 4 现场操作人员应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液化天然气场站评价

8.1 一般规定

8.1.1 本章适用于液化天然气场站的现状安全评价,包括液化天然气储配站、液化天然气灌瓶站和液化天然气瓶组气化站。当液化天然气场站与其他燃气场站混合设置时,尚应符合本标准其他章节相关内容要求。

8.1.2 液化天然气场站安全评价包括现场评价和管理评价。本章仅规定现场评价标准,管理评价标准见本标准第12章。

8.1.3液化天然气场站的评价单元一般划分为周边环境、总平面布置、道路交通、气体净化装置、制冷装置、液化天然气装卸、气化装置、调压装置、加臭装置、灌瓶作业、液化天然气储罐、气瓶组、压力管道与压力设备、仪表与控制系统、消防及安全设施、供配电设施、供热装置、运行与维护十八个单元。在实际评价中,可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分评价单元。

8.1.4 液化天然气槽车和液化天然气槽船的安全评价不适用本规范。

8.2 液化天然气储配站

8.2.1 液化天然气储配站的周边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所处的位置应符合现状城市规划要求; 2 周边的现有道路交通条件良好; 所处的位置应减小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危害性; 场站内的危险设施与现有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安全要求; 5 周边应有良好的消防和救护条件。

8.2.2液化天然气储配站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总平面功能分区应明确; 四周应设有安全隔离围墙,围墙无破损; 场站内的危险设施与现有站内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安全要求; 4 场站内的绿化不应影响消防及冷天然气的扩散。

8.2.3液化天然气储配站内的道路交通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出入口设置应有利于车辆进出的安全; 场站内场地、道路应能满足车辆回转和消防救援的需要; 3 场站内的停车场地、道路应平整; 4 场站内停车场和道路无沥青质路面; 路面上应有清楚的交通标线,架空建构筑物应设有清楚的限高标志; 6 场站内重要设施应处于不易被车辆撞击的位置或采取防撞措施; 7 场站生产区应有严格的车辆管理制度,防止无关车辆进入。8.2.4调峰型天然气液化站的气体净化装置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进站天然气管道上应设有可靠的切断装置和超压保护装置; 2 净化后的天然气硫化氢、水、二氧化碳的含量应符合安全要求; 3 气体净化装置的运行应平稳,工作参数正常,无异响、泄漏等现象; 4 净化装置产生的危险废物应可靠收集,并按危险废物处理程序处理。8.2.5调峰型天然气液化站的制冷装置运行除应符合本标准第6.2.5条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制冷剂的储存应符合安全要求; 2 制冷车间内应有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 3 冷箱应有良好的隔热保温和防止冻伤的措施; 4 气液分离设备应设有完整完好的安全附件。8.2.6液化天然气装卸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内应设置液化天然气汽车槽车固定车位,汽车槽车不得随意停放; 2 槽车的停放应稳固,装卸过程中严禁移动车辆; 建立槽车安全管理档案,严禁给无合格证或有故障槽车装卸; 装卸前和装卸后必须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安全检查并保留相应的记录; 装卸台应设有静电接地装置,装卸前槽车必须可靠接地;

装卸量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装卸软管应完好无损,并应设有防止意外拉断和减少排放的安全措施。8 槽车装卸完毕后应及时离开,不得在站内长时间逗留。

8.2.7液化天然气气化器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主要气化装置应至少设有2套,保证生产可靠性; 2 气化器配套的阀门及安全附件应完整完好; 气化器的运行应平稳,无异响、过热、泄漏及异常振动现象; 4 气化器停车后应卸载,并安全放散; 空温式气化器翅片周围应有防止人员接触的安全措施。

8.2.8液化天然气调压、计量装置的运行应符合本规范第4.3.2条第1、2、3、4、5、8、9款的规定。

8.2.9液化天然气加臭装置的运行应符合本规范第4.2.4条第3款的规定。8.2.10液化天然气灌瓶作业应符合本标准第7.2.6条第1、2、4、5、6、7、8、9、10款的要求。

8.2.11液化天然气储罐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储罐不应少于2台,以便于处理紧急情况; 储罐组及储罐的布置应能满足检修维护和安全运行的要求; 3 储气罐罐体应完好无损,无漏气和异常结冻现象; 4 储罐配套的阀门及附件应完整完好; 5 储罐的自然蒸发应符合安全要求; 6 储罐应有防止涡旋危害的控制措施; 7 储罐应设有完好的防止超压的安全附件; 储罐内液化天然气的放空应符合安全放散的要求; 9 储罐应设有完好的液位计; 储罐基础应稳固,沉降应在安全范围内; 11 储罐区应有有效的防止液体溢出的措施。

8.2.12液化天然气管道、压力设备及附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管道外表应完好无腐蚀,有清楚的管道标识; 2 场站内的压力管道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可用; 3 管道所有连接部位应密封良好,无燃气泄漏; 4 管道的隔热层应完好无损,无异常结冻现象; 5 管道应有良好的补偿措施; 液化天然气管道两阀门间应设有完好的安全阀; 压力表应有清楚的最高工作压力标记,并定期检定,保证完好准确; 8 安全阀应定期校验,且具有安全排放天然气的功能; 9 流量计应定期校验,保证计量准确无误; 10 阀门应定期维护,无泄漏和启闭故障; 11 压力容器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可用。

8.2.13液化天然气储配站的仪表和控制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的运行管理宜采用计算机集中控制装置; 场站内的现场显示仪表应完整,现场显示数值应符合工艺操作要求; 3 控制室内应有与安全相关的参数的显示、记录、累加、超限报警及联锁功能,当系统不具备自动记录和累加功能时,必须建立并保留参数和操作情况的人工记录。

8.2.14液化天然气储配站消防及安全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内的建构筑物均应符合耐火要求; 2 具有爆炸危险的封闭建筑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3 出入口应设有安全警示标志; 4 储配站内应设有完好的消防供水系统; 5 场站内应配备充足、完好的灭火器材; 场站内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必须具有良好的防爆性能;

可能积聚天然气的部位,应设有完好的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8 可能泄漏液化天然气的部位,应设有完好的低温检测报警装置; 9 建构筑物与设备和管道应有必要的防雷措施,防雷设施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有效; 设备、管道应有必要的防静电设施,防静电设施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有效; 场站内应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工作人员应熟悉各种应急器材的使用。

8.2.15液化天然气储配站供配电设施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消防、控制、应急照明等重要设施供电系统应达到二级负荷; 2 配电房应能防止洪涝时水的侵入; 3 配电设施应设有完善的安全警示标志; 4 配电房门窗洞口应有效封闭,防止小动物侵入; 配电房内应设有完好的应急照明装置,控制系统、消防设施和应急照明设施等应有可靠的供电保证; 电缆沟上应有完好无损的盖板,电缆不得裸露。

8.2.16液化天然气储配站供热装置运行应符合本标准第6.3.7条第2、3、4、5款的要求。

8.2.17液化天然气储配站运行与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建立健全主要设备和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2 主要工艺装置应建立定时巡检制度,并保留有巡检记录; 3 建立健全各设备和岗位的运行和操作记录; 4 现场操作人员应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5 各类设备应进行日常维护,并保留维护记录; 6 各类设备应定期进行检修,保证运行良好; 各类设备铭牌和标志应清楚,防腐涂漆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建立、健全每台设备、管道及相关附件的技术档案资料; 9 夜间作业应有良好的照明设施; 室外裸露的供水管和排水管应具有良好的防冻保温措施。

8.3 液化天然气瓶组气化站

8.3.1 液化天然气瓶组气化站的总图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站内的危险设施与现有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安全要求; 2 四周应设有安全隔离围墙,围墙无破损; 3 周边应有良好的道路交通和消防条件。8.3.2 液化天然气瓶组与气化器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在保证正常供气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存瓶量; 2 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设备和设施的现场显示仪表应完整,现场显示数值应符合工艺操作要求; 8.3.3气化器运行应符合本标准第8.2.7条的要求。

8.3.4液化天然气管道、压力设备及附件应符合本标准第8.2.12条的要求。8.3.5液化天然气瓶组气化站的消防及安全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出入口应设有安全警示标志; 2 应配备充足、完好的灭火器材; 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必须具有良好的防爆性能; 4 可能积聚液化天然气的部位,应设有完好的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5 可能泄漏液化天然气的部位,应设有完好的低温检测报警装置; 6 应有必要的防雷措施,防雷设施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有效; 7 应有必要的防静电设施,防静电设施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有效; 8 应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工作人员应熟悉各种应急器材的使用。8.3.6液化天然气瓶组气化站的运行与维护应符合本标准第8.2.17条的要求。

其他燃气输配场站评价

9.1 一般规定

9.1.1 本章适用于除天然气、人工煤气和轻烃以外的其他燃气输配场站的现状安全评价,主要包括二甲醚和轻烃等新兴燃气输配场站。

9.1.2 其他燃气输配场站安全评价包括现场评价和管理评价。本章仅规定现场评价标准,管理评价标准见本标准第12章。

9.1.3其他燃气输配场站的评价单元一般划分为周边环境、总平面布置、道路交通、装卸、输送机械、气化和混气装置、储罐、压力管道与压力设备、仪表与控制系统、消防及安全设施、供配电设施、供热装置、运行与维护十三个单元。在实际评价中,可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分评价单元。

9.2二甲醚储配站

9.2.1 二甲醚储配站的周边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所处的位置应符合现状城市规划要求; 2 周边的现有道路交通条件良好; 所处的位置应减小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危害性; 4 周边地势应有利于二甲醚的扩散; 场站内的危险设施与现有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安全要求; 6 周边应有良好的消防和救护条件。

9.2.2二甲醚储配站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总平面功能分区应明确; 四周应设有安全隔离围墙,围墙无破损; 场站内的危险设施与现有站内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安全要求; 4 场站内不得有易造成二甲醚积聚的空间; 5 场站内的绿化不应影响消防及二甲醚的扩散。9.2.3二甲醚储配站站内的道路交通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出入口设置应有利于车辆进出的安全; 2 场站进口处应设有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场站内场地、道路应能满足车辆回转和消防救援的需要; 4 场站内的停车场地、道路应平整; 5 场站内停车场和道路无沥青质路面; 路面上应有清楚的交通标线,架空建构筑物应设有清楚的限高标志; 7 场站内重要设施应处于不易被车辆撞击的位置或采取防撞措施; 8 场站生产区应有严格的车辆管理制度,防止无关车辆进入。9.2.4二甲醚汽车槽车装卸应符合下列要求: 二甲醚气质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场站内应设置二甲醚汽车槽车固定车位,汽车槽车不得随意停放; 3 槽车的停放应稳固,装卸过程中严禁移动车辆; 建立槽车安全管理档案,严禁给无合格证或有故障槽车装卸; 装卸前和装卸后必须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安全检查并保留相应的记录; 装卸台应设有静电接地装置,装卸前槽车必须可靠接地; 7 装卸量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装卸软管应完好无损,并应设有防止意外拉断和减少排放的安全措施; 9 槽车装卸完毕后应及时离开,不得在站内长时间逗留。9.2.5二甲醚输送机械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压缩机和烃泵应设有备用机组,保证生产可靠性; 2 压缩机的布置应能满足检修维护和安全运行的要求; 3 二甲醚输送机械配套的阀门及附件应完整完好; 压缩机和烃泵的运行应平稳,无异响、过热、泄漏及异常振动现象; 5 压缩机和烃泵工作参数正常,出口不得超压; 6 压缩机和烃泵停车后应卸载,并安全排气;

压缩机和烃泵处于室内时,应有避免管道振动对建筑物的破坏措施; 8 压缩机转动部件外应设有完好的防护装置; 压缩系统的附属压力容器应设有完整完好的安全附件。9.2.6 二甲醚灌瓶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 灌装应采用自动断杆秤; 灌装前应对钢瓶进行检查,保证钢瓶完好; 3 严禁超量灌装; 4 灌装后应进行检漏; 钢瓶应保证灌装后瓶内氧含量符合要求; 6 应尽量减少灌瓶间和瓶库内的实瓶存放量; 7 钢瓶的堆放应符合安全要求; 8 灌装站应设有足量完好的备用气瓶; 9 灌装站应具备气瓶维修和附件更换能力。9.2.7二甲醚气化装置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气化装置应至少设有2套,保证生产可靠性; 2 气化器的布置应能满足检修维护和安全运行的要求; 3 气化器配套的阀门及附件应完整完好; 气化器的运行应平稳,无异响、过热、泄漏及异常振动现象; 5 气化系统内的压力容器应设有完整完好的安全附件; 6 气化器停车后应卸载,并安全排气; 使用水作为热媒时,应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并定期更换,保证水质良好。9.2.8二甲醚储罐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储罐不应少于2台,以便于处理紧急情况; 储罐组及储罐的布置应能满足检修维护和安全运行的要求; 3 储气罐罐体应完好无损,无漏气现象; 4 储罐配套的阀门及附件应完整完好;

储罐应设有完好的防止超压的安全附件; 6 储罐内二甲醚的放空应符合安全放散的要求; 储罐的排污管应能保证安全排放,寒冷地区应有良好的防冻措施; 8 储罐基础应稳固,沉降应在安全范围内; 9 储罐组钢梯平台应坚固无锈蚀; 10 储罐组防液堤应完整无破损; 埋地钢质储罐应有良好的防腐层并有良好的阴极保护措施。9.2.9二甲醚管道、压力设备及附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管道外表应完好无腐蚀,有清楚的管道标识; 2 场站内的压力管道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可用; 3 管道所有连接部位应密封良好,无燃气泄漏; 4 液态二甲醚管道两阀门间应设有完好的安全阀; 压力表应有清楚的最高工作压力标记,并定期检定,保证完好准确; 6 安全阀应定期校验,保证起跳压力准确无误;安全阀还应具有安全排放二甲醚的功能; 流量计、充装秤应定期校验,保证计量准确无误; 8 阀门应定期维护,无泄漏和启闭故障; 9 压力容器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可用。

9.2.10二甲醚储配站的仪表和控制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的运行管理宜采用计算机集中控制装置; 场站内的现场显示仪表应完整,现场显示数值应符合工艺操作要求; 3 控制室内应有与安全相关的参数的显示、记录、累加、超限报警及联锁功能,当系统不具备自动记录和累加功能时,必须建立并保留参数和操作情况的人工记录。

9.2.11二甲醚储配站消防及安全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内的建构筑物均应符合耐火要求;

具有爆炸危险的封闭建筑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3 储配站内应设有完好的消防供水系统; 4 场站内应配备充足、完好的灭火器材; 场站内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必须具有良好的防爆性能; 可能积聚二甲醚的部位,应设有完好的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7 建构筑物与设备和管道应有必要的防雷措施,防雷设施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有效; 设备、管道应有必要的防静电设施,防静电设施应定期检验,保证完好有效; 场站内应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工作人员应熟悉各种应急器材的使用。

9.2.12二甲醚储配站供配电设施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消防、控制、应急照明等重要设施供电系统应达到二级负荷; 2 配电房应能防止洪涝时水的侵入; 3 配电设施应设有完善的安全警示标志; 4 配电房门窗洞口应有效封闭,防止小动物侵入; 配电房内应设有完好的应急照明装置,控制系统、消防设施和应急照明设施等应有可靠的供电保证; 电缆沟上应有完好无损的盖板,电缆不得裸露。9.2.13二甲醚储配站运行与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建立健全主要设备和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2 主要工艺装置应建立定时巡检制度,并保留有巡检记录; 3 建立健全各设备和岗位的运行和操作记录; 4 现场操作人员应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5 各类设备应进行日常维护,并保留维护记录;

各类设备应定期进行检修,保证运行良好; 各类设备铭牌和标志应清楚,防腐涂漆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8 建立、健全每台设备、管道及相关附件的技术档案资料; 9 夜间作业应有良好的照明设施; 室外裸露的供水管和排水管应具有良好的防冻保温措施。

9.3 轻烃混气站

9.3.1 轻烃混气站的周边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所处的位置应符合现状城市规划要求; 2 周边的现有道路交通条件良好; 所处的位置应减小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危害性; 4 周边地势应有利于轻烃的扩散; 场站内的危险设施与现有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安全要求; 6 周边应有良好的消防和救护条件。9.3.2轻烃混气站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总平面功能分区应明确; 四周应设有安全隔离围墙,围墙无破损; 场站内的危险设施与现有站内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安全要求; 4 场站内不得有易造成轻烃积聚的空间; 5 场站内的绿化不应影响消防及轻烃的扩散。9.3.3轻烃混气站站内的道路交通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站出入口设置应有利于车辆进出的安全; 场站内场地、道路应能满足车辆回转和消防救援的需要; 4 场站内的停车场地、道路应平整; 5 场站内停车场和道路无沥青质路面; 路面上应有清楚的交通标线,架空建构筑物应设有清楚的限高标志;

燃气标准 篇3

【关键词】标准化;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生产;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企业将标准化管理理论引入经济竞争,转变企业发展方式,应用标准化手段提升质量安全,保障企业发展。在石油天然气行业,由于违反标准、规程而引起的事件、事故不胜枚举,因此,认识标准化在安全生产管理及工程建设质量中的重要作用,是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标准化是安全生产的保障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上半年发生燃气爆炸事故70余起,事故造成死亡14人,受伤180余人,这些事故在给人们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恐慌,这些事故大多是由于企业或个人安全防范意识淡薄,企业生产不规范所致,因此为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势在必行。

安全生产标准化包含安全管理标准化、作业行为标准化、生产条件标准化和作业环境标准化,以及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中介机构在履行各自职责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安全生产标准化以安全为前提,通过建立标准化,能够有效防范并控制生产风险,能够降低事故发生频率,提高在异常情况下迅速做出反应的能力。通过实施标准化,还能够促使对生产设备设施定期检查、随时检查,让人员、设备、环境处于良好的安全状态,并通过不断完善改进,发现故障,消除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随着国标、行标、企标、“三化”文件的不断制定和完善,作为标准、规范实施的基层单位,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可以按照准备阶段、摸底调查阶段、建立标准化系统阶段三个阶段进行。准备阶段即深入学习、制定计划阶段,要针对行业特点,对国家法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摸底调查阶段,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标准,深入基层一线对其安全管理、作业场所、设备设施等方面进行彻底检查和摸底,根据结果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做出基本判断;建立标准化系统阶段即参照质量PDCA循环的原理建立安全标准化系统,内容包含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要求、安全生产组织保障、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等要素。通过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能够对标准从不断的认识飞跃到实践,最终形成一个闭环系统,保障企业的生产安全。

二、标准化是综合管理的有效手段

标准化工作在综合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管理提升的关键。以某燃气公司所属分公司为例,分公司管理包括计划管理、生产管理、工程管理、质量安全管理、物资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各个方面。在实际管理活动中,需要接触大量重复性且多样化的人、事、物、信息等,要做好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就必须把这些人、事、物、信息加以综合分析,进行优化,以最快、最佳的结果完成实际工作,即建立完善“企业标准化”。企业标准化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或重复使用规则的活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标准化与企业规章制度的不同之处在于,企业标准化就是依据管理规章制度,明晰流程、管理权限、工作标准、工作职责、任职要求等内容,对于企业管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企业标准化其实就是“管理标准化、流程标准化、工作标准化”。通过采取统一、简化、协调和最优化的方法,解决各个岗位按什么样的方式做、做到何种程度、达到什么要求的问题,最终实现每个岗位业务的管理标准化程度,这就是管理标准化。在管理标准化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岗位从事的业务范围,明晰工作界面、管理权责、关键控制环节、风险隐患等工作过程,这就是流程标准化。针对岗位业务,从工作目标、内容、业务衔接、工作方法、考核內容等方面制定如何开展业务的标准,同时明确责任、执行、监督主体,这就是工作标准化。因此,标准化是规范管理行为的科学依据,通过制定企业标准,可以对计划、生产、工程、安全等方面的各个环节进行更为科学的管理,有效的引导员工的日常行为,确保业务规范、有序、高效的完成。

三、标准化是工程质量的基础

随着天然气业务的快速发展,由于不按标准、规范施工带来的事故案例颇多,如2009年11月某分输压气站进行工艺管道试压过程中,发生了焊口断裂,同时导致焊口两侧两个电动球阀执行机构损坏。此事故原因主要是违反操作规程、规范及作业指导书,因此标准化在工程建设质量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国家标准GB/T 19000—2000对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故对质量的判定“要求”,可以视为对标准的体现。在工程建设中,从可研、初设、设计到施工、验收,需要一系列的标准来进行指导和控制。以CNG场站建设为例,设计单位必须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设计规范,按照政府部门在环境、安全等方面预评价的要求,做出合理合规的设计;物资采购部门则应根据设备、材料等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采购适合站点建设的设备、材料,同时根据验收标准,做好验收工作;施工单位按照施工标准、设计要求,标准化施工,把控施工质量;质量验收部门则应按照场站质量验收标准做好质量验收工作。因此,在工程建设中,标准为质量管理提供了依据,质量离不开标准和标准化,只有以标准化为基础,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综上所述,标准化工作是安全生产管理、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在企业运行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燃气行业面临着快速发展、竞争日益严峻、管理风险进一步加大的局面,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情况下,只有认清形势,与时俱进,不断应用标准化工作,自身形成一个动态完善的标准化体系,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建都.标准化在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安全、健康和环境,2013,13(12):52—53.

燃气标准 篇4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 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在发展环境友好型技术。随着全球的产业结构调整, 逐渐呈现出新的绿色战略趋势, 都在朝着资源利用合理化、废弃物少量化、对环境无害化的方向发展。

作为产品, 包括商品和服务, 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发生在产品的某一个生命周期阶段, 也可能发生在从原材料获取、产品制造、使用直至废弃处置的所有生命周期阶段。因此, 开发和设计对环境友好的产品也是当前国际产业界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的热点。对此, 世界各国和政府都相当重视, 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标准。本文就以此为出发点简单介绍目前与燃气具产品相关的国内外环保法规和标准的发展动态, 希望引起业界同仁对环境的重视。

2 国际环境管理标准发展现状

国际标准化组织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ISO/TC 207) 自1993年成立后, 便着手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环境管理体系的标准, 其中最著名的是继ISO 9000之后推出的ISO 14000标准体系, 又称战略环境标准体系。这些对环境管理工具和技术的标准化旨在帮助组织预防污染、节能降耗、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 以持续改进环境行为, 在进出口贸易中也有助于减少非关税壁垒和摩擦。

ISO 14000系列标准适用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及科研机构、机关团体、学校等, 当然也适用于各类大、中、小型企业。毫无疑问, 燃气具行业也必然适用。

ISO 14000系列国际标准主要涉及到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评价等国际环境领域。该标准共分为8个系列, 其标准号从14001至14100, 共100个标准号, 统称为ISO 14000系列标准 (见表1) 。

作为产品, 在进行生态设计和开发时都应考虑上述环境标准, 其中环境管理体系中的《生态设计指南》ISO/DIS 14006、环境标志和声明 (EL) 、环境行为评价 (EPE)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 (LCA) 、产品标准中的环境指标和信息交流的ISO/TR 14062都将环境因素引入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中, 其中《环境信息交流指南和示例》ISO 14063、《产品标准中环境因素导则》ISO Guide 64是结合使用最紧密的。而对于向空中排放气体的设备产品, 在设计和开发时就应该考虑上述温室气体排放标准。

由于ISO和IEC的工作是紧密相连、相互跟进的, 故而同时发布了IEC TR 62139、IEC Guide 109、IEC Guide 114等相应的标准, 意在使电气行业推动环境生态发展。

另外, 世界资源协会 (WRI) 与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 (WBCSD) 正在制定产品生命周期标准 (Product Life Cycle Standard) 。

3 欧盟的环保指令及其标准发展动态

将环境因素引入生态设计, 其影响是全球性的, 世界各国都相继将ISO 14000系列标准转化为本国标准, 并出台了相应的法规政策。无论是有害物的限制, 还是能源消耗 (能耗和能效等) , 以及温室气体和全球热议的低碳排放等, 都是考虑环境因素影响的最好体现, 这已经是全球关注的焦点。相关法规和标准化方面, 国外主要以欧盟进行得最为完善, 故在此仅简单介绍其发展动态。

3.1 欧盟环保指令

WEEE:《废弃电子电气设备指令》 (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 要求电子电气设备和产品建立废弃物回收体系, 。2009年2月又提交了相关改写提案, 下一步动态有待关注。

Ro HS:《电子电气设备中某些有害物的限制指令》 (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 , 要求电子电气设备中不得含有Pb、Cd、Hg、Cr、PBB、PBDE等6种有害物, 并对其他有害物的含量予以限制。该指令考虑的是产品废弃之后有害物质在环境中的累积。2009年6月该指令进行了第一次修订。

EUP→ERP:《耗能产品 (及其相关产品) 生态设计指令》 (Eco-Design Requirements for Energyrelated Products) , 要求耗能及其相关产品需要建立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评价体系, 建立环境特性说明文件。该指令不仅包括电子电气产品, 还包括所有使用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及气体燃料的产品, 把生命周期思维引入绿色产品的设计, 提高耗能产品的能源效率、环境绩效, 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并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2009年11月实施的ERP不仅针对产品能耗进行要求, 也对环境冲击的项目 (例如:危害物质) 予以管制。

欧盟新能源标志指令:2010年6月18日, 欧盟正式公布2010/30/EU《新能源标志指令》, 该指令规定了能源相关产品和其他资源消耗的指示性标签和标准产品信息, 且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成员国应在2011年6月20日前完成指令的转换, 旧指令 (92/75/EEC) 也将从2011年7月21日作废。

以上环保指令对应的很多相关产品的实施细则都已经或正在出台。其中, 仅ERP指令就预计到2010年年底就出台了13项产品实施细则, 并制定了指示性清单, 其中包括热水器和锅炉。

3.2 欧盟另外三大环保指令

REACH: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指令 (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 。该法规旨在对进入欧盟市场的所有化学品进行预防性管理, 清单中的物质涉及家电、纺织、服装、鞋业、玩具、制药等多个行业。该法规取代了欧盟30多个关于化学品的法规指令, 包括67/548/EEC (危险品分类标志) 和76/769/EEC (危险品的禁止销售和使用) 等。该指令考虑的不仅仅是产品废弃后有害物质的积累, 也考虑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人和环境的危害, 其涉及面是相当广泛的。在2009年6月底, 该指令开始进行第一次修订, 据悉, 其最终修订版将增加对600多种有害物质的限制。随着REACH的不断完善, 该法规无疑会逐步成为有史以来涉及面最广的技术性贸易绿色壁垒。

CLP:化学品分类、标签、包装指令。该指令是全世界第一部为落实联合国GHS (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示协调法规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而制定的独立、完整的法规, 也为REACH起到配套作用。该法规2009年1月20日开始正式生效, 在2015年6月1日后, 将最终取代67/548/EEC《危险物质指令》和1999/45/EC《危险配制品指令》。

Po HS:消费产品中禁用特定有害物 (Prohibition on Certain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consumer Products) , 这是挪威向WTO提交的新指令。该指令覆盖范围比Ro HS更大, 除了医疗器械、食品等少数例外, 它几乎涵盖了所有消费品。该指令规定限制18种物质, 其中只有两种 (铅和镉) 为欧盟Ro HS指令所包括。虽然该指令只是欧盟其中一个成员国——挪威本国的指令, 但其影响却很大。

另外, 欧盟还制定了一系列各级环境排放指令, 意图通过对不同行业要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物, 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3 标准

对于各个欧盟成员国, 除了制定支持上述指令实施的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 还制定有比较完善的标准体系。其中, 有关ISO 14000的体系标准均已被各个成员国等同采用, 另外还等同了IEC将环境因素引入产品设计的有关标准。

4 我国相关环境管理法规及其标准

4.1 法律法规

我国出台了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大约有30多项, 其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等和相关实施细则可与欧盟的几大指令相对应。只不过我国的标准化体系和国外有所不同, 欧盟的几大指令是二级法律, 属于技术法规性质, 对应于我国则通过标准的强制性条款来辅助实施。

4.2 相关标准

(1) ISO 14000系列标准。我国于1996年12月颁布等同采用该系列标准, 由于14000标准序号已占用, 决定用GB/T 24000对应ISO 14000, 主要有5项重要标准, 即《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GB/T 24001 (对应ISO 14001) 、“《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撑技术通用指南》GB/T 24004 (对应ISO 14004) 、《环境审核——通用原则》GB/T24010 (对应ISO 14010) 、《环境审核——环境管理体系审核》GB/T 24011 (对应ISO 14011) , 还有一些正在制定。其中, 将环境因素引入产品设计的理念引入我国的重要标准为GB/T 24062——2009, 等同ISO/TR 14062:2002。

(2) 电气产品行业考虑环境因素的标准有3个, 都是等同采用IEC的标准。《电工产品标准中引入环境因素的导则》GB/T 20877——2007, 等同IEC Guide 109:2003;《环境意识设计》GB/T 21273——2007将环境因素引入电工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该标准等同于IEC Guide 114:2005;《在电气附件产品标准中增加环境因素的指南》GB/Z 22595——2008, 等同于IEC TR 62139:2004。

(3) 我国不同行业的环境标准加起来有100多项, 其中关于大气排放环境标准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标准各有十几项。

5 燃气具产品标准中考虑环境因素

鉴于全球的环境危机和国际发展趋势, 国际能源组织、ISO以及IEC都在各自管理区域内制定相应的措施, 发展到今天, 已开始将环境因素的内容引入到产品标准中。

同样, 我国燃气具行业也应予以关注。依据《标准化工作指南第5部分:产品标准中涉及环境的内容》GB/T 20000.5-2004的有关规定, 燃气具产品标准应按以下原则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5.1 一般性原则

标准的规定对产品应有促进作用, 应避免阻碍创新和环境改善。产品标准中尽量避免对材料做出规定, 这会阻碍通过采用另一种材料来降低对环境影响新方法的创新和开发;如果一定要规定材料, 则应提供采用规定材料在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如何影响环境的考虑。

(1) 由于产品更新相当迅速, 当采用新技术可能会显著降低对环境的有害影响时, 应考虑对产品标准进行复审。

(2) 按产品预期用途和可合理预见的误使用, 确定该产品对环境影响可达到的程度。当有合适的替代方案时, 标准中应避免出现有害环境影响的规定。

(3) 标准中应规定性能要求, 而不是设计要求。例如, 应集中在功能上而不是设计描述上。

(4) 应认可并采用降低有害环境影响的多选方案。例如, 规定不排斥适当使用回收材料的要求, 并且鼓励零部件的再使用。

5.2 环境影响

编制产品标准时, 改善环境的策略和技术应体现在资源保护、能源保护、预防污染和避免产生废物4个方面。

(1) 应尽量减少对资源消耗的影响, 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

(2) 能源保护, 要考虑3个因素:各种能源的环境影响、选用能源的转化效率以及能量利用率。相应的能源管理可考虑以下情况:原材料的生产、由材料生产成零件和部件、零件和部件组装成产品。采用安全而满意的方法使产品达到功能和使用性能要求 (应考虑产品停用时能自动关闭或切换到暂停状态的选择方案) 、部件和产品的包装和运输、部件和产品的废弃和回收、产品使用过程中能量利用效率。

(3) 污染预防, 指的是向水、陆、空释放污染物。有多种降低这些污染物的方法, 其中包括减少资源使用量、替代材料, 在加工过程中循环、再使用、回收及处理, 以减少危害物的种类。

(4) 避免产生废物, 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都会产生废物, 可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工艺来降低。生产过程中, 可通过以回收材料代替原始材料, 以可回收包装材料代替一次性包装材料等;在使用过程中, 主要是更换部件, 应允许重新制造这些部件, 或者至少是可以安全废弃;这种措施也适用于产品整个有效的生命周期, 因此要将产品视为一个整体来对待。

5.3 燃气具产品标准中应考虑的环境因素

燃气具产品标准中应考虑的环境因素有:节约材料, 有效利用能量和资源, 减少释放物和废物, 产品的材料用量 (包括包装材料) 最小化, 降低不同材料品种, 替代或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 再使用、翻修部件或元件, 技术更新的可能性, 可维修性、拆卸性和可回收性方面的设计, 表面涂层或其他材料接合对可回收性的影响, 标注, 为用户提供足够的环境说明和信息。

6 结语

随着全球环境意识的加强和不断推出的环境保护方案和公约, 人类对于减少环境的影响已发展到更深的层次。世界各国都在争相制定环保标准并设定相应的技术壁垒, 且逐步在产品标准中加入相应的内容。这对进出口贸易而言, 影响是很广泛也是很大的。我国燃气产品应考虑到这种绿色发展的必然趋势, 提前做好准备。

首先, 对于以上重要的国际/国内相关环保标准, 要很好地通过实际应用, 健全相应的企业管理模式, 来提升企业自身抵抗环境风险管理方面的软实力。

其次, 企业应该同时着手燃气产品设计思维的转轨, 从设计初期就引入对环境因素的考虑, 逐步健全环境意识, 使设计、生产、流通的燃气具产品具有一定避免环境风险的实际硬实力。

再次, 作为标准管理机构, 还要不断加强对产品标准引入环境因素有关方面的学习和研究, 如何合理、恰当地编入相关内容, 如何通过标准对企业予以引导, 以真正实现既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又能降低成本而使燃气产品逐步升级到生态优化的可持续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现阶段燃气锅炉排放标准概述 篇5

作者:暖特加锅炉小编

暖特加锅炉小编了解到,自从2006年环境保护部发布《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后,燃气锅炉排放标准日益严格。新建锅炉将必须按照标准进行建造,已建造的燃气锅炉将对废气排放系统进行改造,使其符合国家新锅炉标准。

新燃气锅炉排放标准分年限规定了改造燃气锅炉中烟气中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限值。锅炉企业必须根据具体时限对锅炉的排放系统进行改造。高污染锅炉应逐步拆除或进行天然气改造。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将降低到400毫克/立方米。新建锅炉安装净化装置后,烟尘初始排放浓度即锅炉烟尘排放浓度将有明显改善。

截至到2011 年,我国有各种运行锅炉62.03 万台,总功率达到351.29 万,其中燃煤工业锅炉约52.7 万台,占总量的85%左右,是我国工业锅炉改造的重中之重。“十二五”规划启动总量控制规划、联防联控规划等相关的改造锅炉的规划对标准进行落实。

燃气标准 篇6

SOKOR油田供电模式的选定主要是考虑燃油经济性和环境保护迫切性这两个重要因素,该油田FPF站内的济柴电站采取了6+1供电模式,包括6台1200GF9-T型燃气发电机组和1台800GF9-1燃油发电机组,其中燃油发电机组作为应急使用。1200GF9-T型燃气发电机组存在运转部件多,运转部件工作环境恶劣,易损件多,拆卸和更换困难,对日常检查和调整的要求高等特点。经过四年来的不断摸索,我们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检查和保养方法。按照这套检查和保养方法来执行,可以有效地确保燃气发电机组正常运行,电站正常供电。

1 燃气发电机组(济柴1200GF9-T型)的简述及组成

燃气发电机组是一种以天然气为燃料,将燃料释放的热能转换为电能输出的动力装置。

目前SOKOR油田使用的是济南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1200GF9-T型燃气发电机组,单机额定功率为1 200 k W,额定电压为11 k V。该机组主要是由发电机(LSA53VL85/6P)、发电机(H16V190ZLT2-2)、底盘和控制屏四部分组成。

2 SOKOR油田高温环境概述

SOKOR油田位于非洲尼日尔共和国AGADEM地区的撒哈拉沙漠边缘地带,该地带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温常年在40℃以上,夏季地表温度更是达到了70℃,而且高温气候持续时间长,一年中大约有7个月都是高温天气,济柴电站内的6台燃气发电机组正是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中运转的,因此,要想确保机组平稳高效地运行,就必须要加强机组的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这两项工作。

3 强化机组日常保养,确保机组可靠运行

良好的维护保养能够保证发电机组稳定可靠的运转。一般情况下,维护保养工作应该按规定的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及季节性检查要求进行。通过这些规定的保养内容,能及时发现发电机组是否存声音异常、动作异常、外观异常、温度异常、压力异常和气味异常等故障现象,从而及时对机组进行检查和调整,进而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确保机组运行在最佳状态。在这些保养要求中,以下三部分的检查和保养工作尤为重要。

(1)润滑油系统的检查和保养。发电机的长期稳定、高效运转,需要良好的润滑油。因此在运转过程中应按规范要求选择型号匹配的润滑油,并根据发电机累计加载时间和运行时间实时更新。该类型的发电机组由于存在运转部件种类多,运转部件工作条件恶劣,并且大多处于高温、高冲击载荷状态下,需要润滑的部位较多,对润滑油系统的可靠性要求也十分严苛,因此平时要注意润滑油系统的油质情况、油位情况、油温和油压情况,注意离心滤清器和机油滤清器的清洗,避免出现因润滑不良造成的机组零部件磨损加剧,缩短机组部件的使用寿命,维护工作量加大等问题。

(2)空气过滤器的检查和保养。空气过滤器如果运转良好的话,将有效地避免因进气阻力大使进入发电机的空气量减少,进而导致发电机输出功率降低的问题。日常保养工作中要定期检查和清洁空气过滤器,清洁周期一般根据发电机组运行的环境而定。因为SOKOR油田风沙大、持续时间长,所以按照发电机组每运转500小时清理一次来执行,目前观察效果良好。

(3)冷却液系统的检查和保养。冷却液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降低高温、高冲击载荷的运转状态下发电机组缸体的温度,从而使机组始终在正常温度下工作。冷却水应选用略呈碱性的清洁水,不得含有腐蚀性的化合物,如氯化物、硫酸盐或酸等,而不能直接用井水、海水或泉水等含矿物质多的过硬水,否则易形成水垢,影响冷却效果,造成燃气发电机过热或功率下降。目前我们根据冷却水的实际温度来决定清洗周期,一旦发现水温急剧升高,就会及时通过清洗热交换器和机油滤清器内的水垢,提升冷却水系统的冷却能力,达到为发电机组降温的目的。

4 严格按照机组保养手册要求完成定期保养工作

按时完成定期保养要求的各项内容是发电机组平稳高效运行的前提保障。发电机组的定期保养周期一般是按照机组的累计运转时间进行划分,运转时间越长,保养内容也就越多。一般分为500 h、1 500 h、5 000 h以及12 000 h四个时段,完成这四个时段所要求的检查和保养内容可以及时发现已损配件和潜在问题,进而可以有效避免严重的机组故障出现。

(1)发电机组每运行500 h的检查和保养。发电机组累计运行500 h后要重点检查和调整气缸气门间隙,清洗离心过滤器,吹扫空气过滤气的滤芯,反吹和清洗空气过滤室。这些关键性的检查和保养内容的完成情况和效果直接影响到发电机组的整体功效和性能。

(2)发电机组每运行1 500 h的检查和保养。发电机组累计运行1 500 h后要求在完成500 h检查和保养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对发电机组的机油进行及时更换,以确保机组部件充分润滑,减少部件的磨损。另外,要定期更换机油滤芯和空气滤芯,定期清理增压器气机蜗壳和叶轮上的油污积碳,以上这些都是关键性的保养环节和内容。

(3)发电机组每运行5 000 h的检查和保养。发电机组累计运行5 000 h后,要求在完成1 500 h小时检查和保养内容的基础上,拆检缸盖,清理活塞和缸套积碳,检查气门座磨损程度,磨损严重的进行更换;检查润滑油系统和冷却系统的全部控制阀,确保两个系统正常能工作;检查机组火花塞、安全防护装置以及地脚螺栓紧固情况。另外还要仔细检查天然气管路,清洁燃气滤芯。这些检查和保养内容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直接影响到发电机组后期的运转状态。

(4)发电机组每运行12 000 h的检查和保养。发电机组累计运行12 000 h后检查和保养的内容更多,首先是完成5 000 h检查和保养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根据部件的磨损情况更换活塞环、活塞销、缸套、连杆瓦、密封垫、联轴器、传感器和调压阀。同时要检查缸体内的水质及时清理水垢,清洁油冷器和中冷器,检查增压器和防爆装置等关键部位的部件。发电机组的12 000 h保养是所有检查和保养工作中内容最全面,工作量最大的一项,也是确保发电机组继续平稳运行下去的必要前提,如果做得不好就会造成机组故障频发甚至机组损毁。

典型案例:首次圆满完成燃气发电机组12 000 h保养工作获赞誉。

FPF济柴电站2#燃气发电机组已运行13 545 h,配件更换频繁,驱动端油封漏油严重,4个缸在无负荷的情况下,排温不正常,是电站6台燃气发电机组中状况最差的机器,保养工作极其复杂。根据济柴保养标准要求,该机组的保养工作必须马上进行保养。现场工程师克服现场炎热干燥、风沙侵蚀、多日浮沉等恶劣环境,在高噪音、空间狭小的环境下,逐个对漏水、漏油、漏气等问题进行排查,反复对更换配件进行调试、检修。为了确保保养后的机器可靠、稳定地运行,保证保养进度和质量以及油田生产不受影响,专门请来了济柴厂家专家到现场进行指导工作,历经长达40天的不懈努力,终于在零污染、零事故的情况下,于12月6日8时成功完成,并且一次试机成功,并跟踪正常运行75 h后运转正常,得到了业主发来的表扬信。FPF电站六台天然气发电机组中有五台运行总时间已超过10 000 h,本次发电机组的保养完成,也为其他几台发电机组的保养提供了成功范例,有效保证了油田生产的平稳运行。

5 针对高温环境所做的发电机组维护保养质量改进措施

济柴电站内的6台燃气发电机组所处的发电机房空间相对狭小,每台机组之间的间距只有100 cm,机组顶部距离机房顶棚的距离最多40 cm。室外温度一般都在45℃左右,加上发电机组连续高速运转产生的热量,机房内部最高温度能达到50℃左右,这样的高温环境对机组的平稳运行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而风沙天气导致部分水箱散热片堵塞,直接影响着机组的散热功能。机组低温散热单元水温过高直接导致发动机的功率及油温升高,高温散热单元水温过高降低发动机内部零件的冷却效果,长期如此将大大缩短机组的使用寿命。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机房的散热通道进行了必要的改进,具体的改进措施就是在机房顶部前端安装散热管,提升机房内部散热通风效率。通过安装散热管使机后,房内部温度比安装前降低了4℃,为机组的正常运转提供了有利环境温度,进而降低了发电机组的故障率。

6 结语

四年来我们对济柴电站1200GF9-T型燃气发电机组维护技术的大胆摸索和经验总结,为济柴电站这6台机组在SOKOR油田这种高温和沙尘环境下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同时也为整个SOKOR油田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今后,这6台燃气发电机组的维护保养工作会在原有的检查和保养基础上丰富和细化,只有将每项工作内容细化到点才能确保所有的发电机组平稳高效地运转。

摘要:SOKOR油田位于尼日尔共和国东南部迪法省阿加德姆,地处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部边缘,常年高温。济柴1200GF9-T型燃气发电机组承担着该油田20口井、一座OGM及FPF站的生产运行和营地生活用电,由于高温环境会严重影响燃气发电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所以在平时的维护保养工作中,严格落实燃气发电机组的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燃气发电机组的故障处理方面进行的技术改进和措施提升,从根本上保障了燃气发电机组在高温环境下平稳高效的工作,为油田的夺产稳产上产提供坚实的保障。

关键词:高温环境,燃气发电机组,维护标准,质量改进

参考文献

燃气标准 篇7

冷凝式热水器是当前最节能、最环保的产品。跟普通燃气热水器相比, 冷凝式燃气热水器多增加了一级冷凝换热器, 将热水器的热效率提高了15%以上。随着技术的改进以及“节能补贴”措施的推动, 冷凝式燃气热水器已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同时也亟须新的标准的规范。《冷凝式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行业标准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出台的, 并于2010年12月起实施。

相关标准起草人表示, 该标准以先进的欧盟标准为蓝本, 增加了对燃气具安全性指标的要求, 对涉及安全的气密性、操作安全性、电气安全性等指标都进行了完善, 既可以有效应对冷凝式燃气热水器领域标准的缺失, 又有利于避免行业的不正当竞争, 对促进家用燃气具产品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据了解, 冷凝式燃气快速热水器在燃气热水器家族中是高能效的代表。不过由于技术、工艺、成本等因素制约, 目前在国外, 仅欧洲和日本市场有此产品。中国标准化协会主任张秀春认为, 标准的出台和实施必将进一步推进我国冷凝式热水器行业的发展, 也将确立我国冷凝式热水器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燃气标准 篇8

近日, 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GB20665-2015《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国家标准, 并将于2016年6月1日起实施。

据标准主要起草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陈海红介绍, 目前全国共有快速燃气热水器企业400余家, 年产1500余万台, 热水器制造业正在向能源利用率更高的冷凝式、环保型产品转型升级, 关键零部件已实现自主研发, 更加适合我国居民生活习惯和水电气等使用条件, 国产产品占绝大部分市场, 部分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目前全国共有采暖炉企业100多家, 年产150余万台。

热水器及采暖炉是家用产品中能耗大件, 对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起到重要作用。热水器和采暖炉能效标准和能效标识制度分别于2007年7月1日和2008年3月1日实施, 极大地推动了产品能效水平的提高, 2011年能效1级的产品达到备案数量的8.8%, 2级产品达到备案数量的79.6%, 3级产品下降到备案数量的11.6%。2012年1级产品的比例达到了26.08%, 2级产品的比例为63.14%, 1级和2级产品加一起的比例达到了89.22%, 3级产品的比例下降到只有10.78%。

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显示, 各级能效产品的比例远低于能效标识备案的数据, 主要由于大量中小城市和农村市场中低端产品的存在, 急需对标准进行修订。修订后的标准主要有3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对热水器和采暖炉的能效等级划分, 因为能效等级划分可以向消费者提供产品的总体能效信息, 并且可以作为实施用能产品能效标识的技术依据。修订后的能效等级仍分为3级, 与2006版各等级能效指标中针对额定负荷和部分负荷分别规定了限定指标不同, 各等级能效指标采用取额定负荷和部分负荷热效率值的较大值和较小值的方式, 分别规定了下限值, 既保证了产品的热效率能够稳定在一个合理的区间, 达到节能目的, 同时更符合产品的特性。二是对热水器和采暖炉的能效限定值要求的变化, 由2006版的84%提高到86%, 并规定较小值不能低于82%, 市场准入门槛有了大幅提高, 作为国家淘汰高耗能产品的依据可以更好地防止能效低的产品进入市场。三是对热水器和采暖炉的节能评价值要求的变化, 将冷凝热水器定位在1级更高能效的产品。因此, 将2级产品热效率较大值的下限定在89%。1级能效只有冷凝式产品能够达到, 将热水器热效率较大值的下限定在了98%, 采暖炉热水状态下热效率较大值的下限定在了96%, 采暖状态下的较大值下限定在了99%。

通过对厂家及检测中心反馈1000多组数据的分析, 按照新的能效指标, 各级产品所占的比例相比之前有了较大的变化, 1级和2级产品由能效标识备案型号的90%占比减少到70%, 将有8%左右的产品达不到新版标准限定值要求将遭淘汰。考虑到备案产品和企业送检样品同实际生产销售的产品的能效会有所差异, 实际产品的能效水平应当更低一些。

上一篇:压水堆核电厂下一篇:广西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