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会计核算

2024-08-05

收入会计核算(精选十篇)

收入会计核算 篇1

一、收入费用确认基础的变化:从现金制转向应计制

早期的会计遵循收付实现制, 在“现金为王”的时代, 收入确认与资产确认同步, 收入增记的同时资产增记, 费用增记的同时资产减记, 支出与费用含义相同, 发生现金支出就确认为费用, 不发生现金支出就不确认费用。在完全的现金制下, 会计主体的全部资产都是现金, 不存在非现金资产, 也不存在债权与债务 (张国清, 2002) , 一张利润表可完全替代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按照现金制确认的收入是“高质量”的资产, 其特征是具有高度流动性, 收入确认的时点既未提前也未推迟。这是一个堪称科学的方法 (汪一凡, 2011) 。

在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前, 现金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此后, 企业的信用交易日益频繁, 交易的完成与款项的收支存在着时间差;举债经营广泛采用, 债权债务收支与经营业务收支存在着实质的区别;巨额投资越来越多, 投资活动与经营活动存在着目标的不同。在这种背景下, 现金制逐渐向应计制过渡。如美国铁路业的发展, 就促使会计产生了修正的现金制。在准则制定领域, 1970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开始用应计制讨论资产和负债 (APB NO.4) , FASB和IASC分别在1978年和1989年开始支持应计制会计。现金制向应计制的转变, 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正如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IFAC) 所言:会计确认基础有一个区间范围, 现金制和应计制是区间的两端, 其间经历了修正的现金制、现金流动制、修正的应计制等阶段。

在收入处理上, 应计制的典型做法是, 将赊销业务在当期确认收入, 将预收款业务在将来进行收入确认;在费用处理上, 应计制的核心思想是不以支出发生为依据确认费用, 并不断发展递延、摊销、分配等会计处理方法。应计制强调收入与费用的配比, 但配比产生的“净利润”信息却往往给外部信息使用者带来信息幻觉, 因为它不能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 使现实中经常出现高盈利的贫穷公司;应计制另一个弊端是易导致信息虚假, 因为它常常成为公司会计操纵的工具, 如安然公司在2000年、2001年两年中通过空挂应收票据, 虚增的资产和股东权益高达10亿美元 (黄世忠, 2003) 。20世纪90年代现金流量表的引入使应计制与现金制并存, 缓解了“信息幻觉”问题;IASB自成立以来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采用的原则导向, 以及2001年以后FASB制定的US GAAP不再遵循规则导向, 都力图解决“明线测试”产生的会计操纵问题。直到今日, 会计学术界对应计制的批判之声从未间断过, 如, 井尻雄士提出的“现金流会计”, 汪一凡 (2009) 提出的“溢余现金”概念, 都是对应计制会计批判反思的结果。

为此, 我们能不能从税收制度中得到启示呢?现行税收制度以现金制为主导, 辅之以应计制。会计制度能否做到以应计制为主导, 以现金制为辅助?

二、收入确认原则的变化:从实现原则到控制权标准

当今的收入确认主要以交易为基础, 遵循实现原则, 以“已赚取”和“已实现/可实现”为条件, 强调商品发出责任的履行, 和收款权利的形成, 其隐含的理论假设是:现在的权利等于将来的收入。所以, 在实务中, 当会计主体赊销商品或劳务时, 全额增记收入。会计界很快就发现按实现原则确认面临两个难题:如何解决可实现程度达不到100%的交易?如何识别已实现的真实性问题?

针对第一个问题, 会计上引入了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只做实了企业账面利润, 并没有做实账面收入, 导致前期登记的收入与后期实际取得的收入不对称, 形成账面收入的虚记。“已实现”的真实性问题对会计确认的冲击更大, 往往会极大地损害会计信息质量。如上世纪末发生在美国的几大案件:美国老牌小家电制造商阳光公司的“泊货安排”, 通过开票持有的方式“创造”了虚假收入, 美国制药公司百时美施贵宝通过“填塞分销渠道”做大当期收入, 从事租赁销售业务的施乐公司在借款利率为20%的巴西使用低于8%折现率使收入前移。这些交易设计仅满足了形式上的权利实现和责任发生, 而实质上销售并没有真实实现。从这几个实例可以看出, 商品发出仅是一种交易流程, 并非交易实质, 先期实物移交, 并不能保证后期实物的返还或回收;交易发生时拥有的收款权, 并不保证该权利能转化为将来的经济利润流入。

第二个问题是, 如何让诸多“山寨”销售行为不能在账面上确认收入, 使会计确认的收入是企业真实的收入呢?在这一背景下, 收入确认转向“风险报酬转移”标准, 即以风险转移和报酬转移为重要条件标准。1993年12月, IASC发布的IAS18, 将“主体已将与商品所有权上的重大风险与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作为确认产品销售收入的首要条件, 明确规定“如果主体仍然保留所有权上的重大风险, 则这项交易就不是一项销售, 也不能确认收入” (IAS18, 1993) 。

风险报酬转移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堵塞了收入确认制度的漏洞, 但它“需要针对各种不同情况进行细分, 但原准则又未能提供充分的指南, 结果不但导致有关要求的复杂化, 也容易导致执行中标准的不一致”。准则也“未对商品和劳务交易加以明确区分, 因此同一家企业可能因选择应用不同准则而对收入确认采用完全不同的方式” (王霞, 2012) 。而且, 对风险报酬转移的判断赋予了会计主体较多的自由裁量权。

如何解决这一缺陷?2008年12月, IASB发布了题为《关于与客户签订合同中的收入确认的初步观点》的讨论稿, 将控制权标准引入到收入确认中, 以主体是否取得控制权为收入确认的前提。讨论稿建议“在客户获得对承诺资产 (商品或劳务) 的控制权、从而该资产已成为客户的资产时, 针对每项履约义务确认收入”。即仅当客户获得对相关资产的控制权时才确认收入, 也就是基于主体在与客户订立的合同中净头寸的增加确认收入。2010年6月, IASB又发布了收入确认准则的征求意见稿, 明确以商品和服务的控制权转移作为收入确认的必要条件。在收到的反馈意见中, 反馈者对控制权转移的界定、商品和劳务的区分、完工百分比法的应用、履约责任的划分等问题表示了担忧。但2011年12月IASB再次发布的收入准则征求意见稿仍然保留了控制权转移的核心原则, 只是补充提出了“五步法”的收入确认框架。

三、费用确认的观念变化:从利润观到资产负债观

费用确认和计量经历了利润观到资产负债观的演进。早期费用确认遵循利润观, 将费用作为计量利润的重要因素, 将利润表作为会计确认和计量的重心, 将支出直接确认为费用。这一做法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逐渐被修正, 费用确认逐渐过渡到资产负债观上, 将资产与负债作为会计确认和计量的重心。对企业发生的支出与收入, 先从资产和负债的角度进行确认, 费用反映的是经济利益的减少。如IASC在1989年7月公布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将费用定义为“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减少, 其形式表现为因资产流出、资产消耗或是发生负债而引起的权益减少”。

在费用确认的资产负债观的发展过程中, 首先将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支出从资产负债表中剔除, 这是基于人们对资产认识的改变。IASC在《编报财务报表框架》中对资产按“未来经济利益观”进行了定义, 并且规定, “如果未来经济利益的减少与一项资产的减少或一项负债的增加相联系, 并且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 就应当在收益表内确认费用”。我国在2006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时, 就基于资产定义变化的理论, 将原来作为资产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待摊费用”剔除。

其次, 将资产购置支出和企业并购超额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在某种程度上看, 企业的发展过程就是规模扩张的过程, 是从自身积累式扩张到并购式扩张的过程。在自身积累扩张的过程中, 企业的支出向大额化发展, 如果将其一次性记入“费用”账户, 既扭曲了企业的经营业绩, 也不利于企业对外融资。这就需要会计上将固定资产购置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当企业的规模发展策略从自身积累发展到并购, 尤其是当企业并购成为一种浪潮时, 并购实务产生了超额并购支出的会计处理问题, 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购买商誉进行了多角度探讨, 形成了主流的会计确认方法——超额并购支出资本化。

再次, 随着人们对会计信息要求的提高, 费用确认的制度也在不断改革中, 费用确认的资产负债观日益显著。近几年, 国际会计界对资产弃置义务支出和租赁费用的处理, 都从利润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FASB在2001年发布的FAS143《资产弃置义务会计处理》, 在理念上就确认了资产负债观的优先地位, 使准则的制定目标由对净收益的确定 (收入费用观) 转向对资产与负债的价值估计 (资产负债观) (Dichev, 2008) , 资产弃置义务会计义务的起点、终点乃至费用计提、摊销均围绕着资产、负债项目的变动 (肖序、许松涛, 2013) 。2009年3月19日, IASB发布了《租赁》 (讨论稿) , 要求承租人和出租人对所有租赁费用都必须确认相应的资产或负债, 承租人将其获得租赁物的使用权确认为资产, 将其应支付的租金义务确认负债。2010年8月, FASB与IASB提出的租赁会计准则改革提案, 要求企业将偿付未来租金的义务列为负债。

四、收入费用核算对象的变化:从交易观转向未来观

在20世纪90年代前的相当长时间里, 会计收入确认都是以交易为对象, 遵循“交易观”。早在美国第一批通过的会计原则中, 确立了收入只来自企业的对外交易与事项的观点, 佩顿和利特尔顿在《公司会计准则绪论》中指出:“收入是一企业的产出结果”, 资产的自然增长不是收入, 资产的升值不是收益 (Paton Littleton, 1940) 。葛家澍 (1990) 指出:“收益账户不包括未实现利润, 实现是销售后的结果”。会计收入确认的这一思想是经济学真实收益观影响的结果。

20世纪90年代之后, 随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会计中的应用, 会计已经从单纯地反映过去发展到综合地反映过去和未来, 会计核算对象已经从单一的已发生交易与事项, 扩展到将要发生的交易与事项, 会计处理大量地建立在对未来现金流量预计的基础上, 所以, 现今的会计已经发展为预计会计 (黄世忠, 2011) 。

从收入确认上看, “交易观”的收入确认以交易为基础, 但是, 生物资产的表内确认、金融工具的创新、对外投资的广泛发展, 要求收入确认的基础从“交易结果”延伸到“非交易过程”, 即对过程性收入进行确认。2010年, IASB与FASB在联合颁布的收入准则征求意见稿里, 就确立了以资产负债观为导向的收入确认模型, 此模型淡化了实现原则和配比原则, 要求企业按预期收到的对价金额确认收入。即, 企业在确认收入时, 先对应收账款的潜在信用风险进行预计, 并将其作为当期所确认收入的减项单独反映, 收入确认的前提是对应收账款期望值进行预计。

从费用确认上看, 无论是我国会计准则还是国际会计准则, 都存在着对费用预计的规定, 如对或有负债、职工薪酬和金融资产减值等相关费用的确认。

首先, 或有负债的确认建立在对费用的预计基础上。当企业面临诉讼、仲裁、重组等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经济事项, 以及为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对消费者提供产品质量保证时, 会计上就要预计其将来发生的费用, 即未来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对于亏损合同的履行, 油气井及相关设施或核电站的弃置, 因其涉及的期限长, 会计上不仅要预计其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额, 还要预计其货币时间价值, 并据此计算预期的费用。前述的资产弃置义务, FASB在FAS143中对其初始计量就将期望现值技术作为估价技术, 用以估计资产弃置义务负债的现值。

其次, 职工薪酬中离职后福利的确认建立在对福利支出的预计基础上。离职后福利如果是采用设定受益计划, 在计量义务和费用时需要运用精算假设, 对确定企业年金费用的各种变量进行预计, 既包括对职工死亡率、离职率、寿命等统计变量的预计, 也包括对折现率、未来工资水平、年金基金的投资回报率等财务变量的预计 (IAS19, 1998) 。

最后, 金融资产减值费用的确认将建立在对预期损失的预计基础上。2002年6月, IASC颁布的IAS39, 对金融资产减值计量采用的是已发生损失模型。2009年11月, IASB发布了IFRS9, 接着, IASB就开始对金融工具减值计量发布了其首个建议, 建议通过调整金融工具的实际利率来计量预计信用损失, 即调整实际利率法。2013年3月, IASB发布了金融资产减值的新会计模式建议, 信用损失将不再是在发生时才予以确认, 取而代之的是, 主体应基于对合同现金流量在报告日的预期短缺金额做出的当前估计值来确认分别源自金融资产和有关提供信贷承诺的预计信用损失。

参考文献

[1] .葛家澍, 刘峰.会计理论——关于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

收入会计核算 篇2

我于2000年自南昌大学决策系会计专业毕业以后,分配在樟树分公司工作。六年的基层工作经验,使得我从当初一名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成为现在一名合格的财务工作人员。今年年初,我又被荣幸的从樟树分公司调到宜春公司财务部。2006年即将过去,回顾来宜春这近一年的工作,有

很多感慨,有很多工作上的感悟,让我一步步成长。

我现在的岗位是:收入核算,其主要的职责是为及时准确核算和反映公司运营收入,在上级的指导下,按照相关会计制度和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运营收入进行核算、稽核和分析。近一年的工作中,深切感受到在公司各位领导的帮助下、在同事们的支持下,自己所取得进步的喜悦,感受到在工作中与各位同事共同努力取得成效的自信,感受到在工作中因面对众多事务不能面面俱到而留下的遗憾,感受到因能力有限面对财务工作如何更好的创新思路而留下的思索。回顾工作,有成绩,也有不足。下面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述职报告,请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事给予指正。

一、准确及时,诚心实意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根据公司及整个财务部的整体安排,确定思路,确定方法,明确目标,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在不断的工作过程中,我主要做好了自己的以下工作:

1、完整准确及时的制订收入计划,确保科学性和合理性,稽核营业收入和核算运营收入,及时反映企业各项收入情况。

2、及时准确符合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公司规定的计提各种税金以及各项税金,保证计提数据的准确无误。

3、准确及时统计核算有关财务报表和相关统计资料的分析工作,确保数据提供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4、全力协助部门经理做好公司财务报账工作,提高报账工作效率,编制、复核相关凭证,且MIS系统已列出本人部分的工作职责范围。

5、配合内外审计、检查工作,以提高相关财务工作的规范性和公允性。

6、协助费用会计对县市费用报账进行帐务处理。

7、做好欠费帐务核算与稽核工作,为企业经营分析和收欠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8、审核收入账户的未达帐项及银行余额调节表。

9、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10、每月整理相关收入、应付及总账凭证,并装订成册。

11、每月与计费核对会计差异(欠费及预存款),分析差异原因,进行差异调整。

二、发挥部门整体优势,发扬团队精神,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

财务部是一个相当团结的部门,我一直坚定的认为,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人自己的工作做得再好,但是一个集体,一个团队,把整个部门的优势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就可以把公司交给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的效率就可以显现。

三、提升业务素质,提高业务水平,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型工作人员。财务工作繁琐、事务性工作较多,作为财务工作人员,有时容易陷入事务堆里而得不到提升,而部门整体水平的高低取决于部门每位员工的工作水平,提高个人工作能力尤为重要。本人在平时工作中,比较注重业务学习,结合专业,考取了初级会计职称,被公司聘为助理会计师,同时也报名参加了中级会计职称、中级经济职称的考试,以会计从业资格的继续教育为契机,对自己所学内容在工作之余与大家共同讨论,学习其他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通过学习,通过一次次的提高,找到自己在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

四、提高工作创新意识,提升工作热情。

我个人认为,工作创新并不是执意的一种创造,更重要的是体现的一种工作激情,一种激发自我潜能、提高工作价值的热情,在今年的工作中,我在此方面做了一些小小的努力,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些帮助,也希望对以后的财务工作中能有一些新的突破。

五、自我评价:

优点:

1、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争做移动的合格员工,争做宜春移动的优秀员工;

2、心胸开阔,待人真诚,不在工作中患得患失,而在工作中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练习自己,成长自己,提升自己;

3、在工作中有创新意识在工作中没有畏难情绪,注重在工作中有所创新。我觉得,任何人不论干什么,必须要找到一个支点、找到一个你愿意为之付出、和奉献的理由。这样,你才会有更多的激情,才能更认真的投入。

我一直喜欢这样一句格言,在知识的山峰上攀登地越高,你领略的风景也越壮观,有时,我想,我可能还在半山腰或者更低,有时候感觉自己被上面拉着,被人在后面推着自己在努力的前行,我希望自己能更强壮一点,更稳健些,能看清目标,走的很远,做的更好。

以上是我近段时间的工作述职,我也特别想借助这样一个机会,衷心感谢公司领导给我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平台和给我的每一个工作的机会,感谢同事们在工作中对我的支持和帮助,也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的得

到公司领导对我的关心与厚爱,一如既往的得到同事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收入会计核算 篇3

摘要组织驾驶许可考试费非税收入,实施机动车驾驶员考试是公安交警部门的重要职能,考试费成本支出一直在交警部门支出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考试费成本支出和交警部门的其它业务支出的性质和管理要求有根本不同。本文从会计报告使用者的角度分析分析现行的交警部门非税收入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在目前实行的行政事业会计制度框架内改进考试许可非税收入会计核算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非税收入驾驶许可收费会计核算

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的财政性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是非税收入的重要来源,驾驶许可收费是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根据法律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有关规定,依照国务院规定程序批准,在向公民、法人提供机动车驾驶许可特定服务的过程中,按照成本补偿和非盈利原则向特定服务对象收取的费用。

一、机动车驾驶员考试业务特点

与行政事业单位提供的普通公共服務不同,公安交警部门实施的机动车驾驶许可考试明显复杂,具有以下特点:

1、考场基建规模大。根据现行法律规定,机动车驾驶员考试分为交通法规及相关知识考试(科目一)、场地驾驶技能考试(科目二)、道路驾驶技能考试和安全文明考试(科目三)。根据考场建设标准,科目一的考场要具有计算机考场、登录室、监控室、待考区,科目二要按要求建设包括模拟高速公路、隧道、山区连续弯道、湿滑路等16项考试科目自动化考场。

2、考试设备技术水平高,升级更新快。科目一和科目二的所有考试项目要求采用电脑全自动评判、全程电子监控。考场相关设施、所有考试车辆加装了特种设备,利用公安网络环境实现车辆自动定位、驾驶状态和车辆控制信息通过网络传送,以达到全程自动评判的要求。科目三虽然是利用公共道路进行考试,但也要求利用电信等无线网络和配备车载设备尽可能进行电子自动评判。整套设备采用自动控制、网络技术、GPS定位技术等飞速发展的当代先进技术,升级更新快。

3、建设费用大,考试维护成本高。笔者所处的是一个全市人口仅150万的小地级市,年办理机动车驾驶员约3万人,要满足本市驾驶员考试需求考场占地面积至少100亩,考试大楼建筑面积至少4000平方米,各类考试车辆至少30辆,需聘用工作人员40人,考场和设备总投资7000万元。每年网络运行维护费、装备维护费、考场维修费、考试车辆油、修理、保险支出占交警公用经费支出的30%以上。

4、驾驶员考试流程多、考证周期长。根据现行法规规定,一名小型机动车新学驾驶员从申请报名考试到完成所有考试取得驾驶证最快30天,有的甚至跨年度才能考试合格取得驾驶证。

二、交警部门会计报告使用者及需求

由于交警部门作为政府机关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且它因得到国家预算的保障和依法向特定对象收取非税收入提供特定公共服务而受到限制,这就决定了其会计目标应向预算审定部门者、审计部门和其他信息使用者在分配和审核预算、确定收费标准时、做出合理决策提供有用信息。根据《预算法》和《会计法》的规定,结合历年工作实际,交警部门一般应向人大、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上级公安机关和公民提供如下信息:

1、交警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

2、交警部门财务状况的信息。

3、交警部门工作效率和效益的信息。其中主要包括财务分析数据信息,以便相关部门通过分析比较不同部门间、同行业间的相关信息,以评价交警部门的服务努力、成本和成就。

三、现行会计核算的主要办法及缺点

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是行政机关,执行的是《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非税收入是作为负债核算,收取的考试费收入一般当天按汇总收缴方式由银行直接上缴财政,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缴预算款------上缴财政

贷:应缴预算款------收费项目

支出按财政批复的年初预算执行,财政一般将考试相关支出作为考试专项经费安排为项目经费,支出时通过单位申请项目经费用款计划,并基本上采取财政国库直接支付形式,一般的账务处理方式:

借:经费支出------考试专项经费------相关目级科目

贷:拨入经费------项目经费------考试专项经费

从上述账务处理可以看出,现行会计核算方法存在以下缺点:

1、不能准确反映考试成本,成本补偿原则和非盈利原则无法得到保证。由于机动车驾驶员考场建设、考试设备投资巨大,考试专用固定资产折旧较大,一般要占考试成本的40%左右,但由于行政单位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考试成本不实。其次,由于行政单位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当期支出为当期实际的资金支出,不按配比原则进行调整,考试专项支出不能如实反映考试成本。相关管理部门无法根据交警部门的会计报告了解真正的考试成本支出,无法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按成本补偿原则和非盈利原则合理调整考试费收费标准。

2、将机动车考试的成本性支出和交警部门其它业务支出都以“经费支出”科目进行核算,使得以经费支出为基础数据的财务分析数据失真。机动车驾驶员考试是交警部门的一项主要职能,近年来每年考试专项支出平均占交警部门经常性业务经费的30%左右并呈继续上升趋势,而考试专项支出和交警部门其它经常性业务经费性质有根本不同,前者是成本性支出,由非税收入安排,支出数额和当年报考人数直接相关,总成本难于准确预测;而后者则是由财政一般预算安排支出,支出总额和人员编制或资产等单位可以控制的因素相关,将这二类性质不同、管理方式不同的支出全部列为经费支出,由此分析比较经费支出的增长情况、人均支出、项目支出和公用支出结构、人均办公面积等财务分析数据,必然得不出有效的结论,不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3、不利于交警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财政部门审核部门预算往往以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为依据,现行的会计核算信息无法提供准确的考试成本支出,批复的预算往往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其次,由于考试专项经费预算难以准确预计常需调整,而根据《预算法》的规定,预算调整程序复杂,审核周期长,难以及时调整预算。现行的考试费收费标准包括考场基本建设经费、考试设备购置经费和考试运行维护经费都包括在考试费收费标准中,因此考场建设等基础建设应从考试费非税收入中安排,但由于不计提折旧,财政安排的考试专项经费预算中不包含折旧费用,在考场处在使用期的时候,考试费收费标准中的考场基本建设经费、考试设备购置经费部份往往被挪作他用,而当考场处于建设期时,由于考场基本建设投资较大,又经常因当年考试费收入不足无法如数全部安排,造成交警部门考场基本建设资金筹措困难。

四、改进现行核算办法的建议

按照国家统一标准,组织实施机动车驾驶员考试是交警部门依法提供的一项公共安全服务。为了减轻政府财政支出压力,提供服务所耗费的支出按行政事业性收费规定向服务对象收取了一定的服务补偿费,因此收取的考试费具有特定的目的,必须是专款专用。从根本上说,采用西方的基金会计模式是贯彻专款专用的较好的内部控制方法。但由于我国政府会计中目前没有采用基金会计模式,因此,为了尽快解决存在的问题,使解决方案具有操作性,笔者在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框架内针对改进考试费收支核算提出如下建议:

1、增设事业单位使用的“成本费用”总账科目,分别以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考试服务为成本核算对象,将各科目考试直接费用如考试车辆油费、保险、维修等直接计入各科目成本,将折旧、设备维护、工作人员经费、大修基金等间接费用通过分配计入各科目考试成本,按月计算各科目考试成本。增设考试支出专项报表,向财政、物价等部门报送每期的考试费成本支出,并按规定向公众公开,接受公众的监督。这样,一方面,通过成本核算可以加强单位内部管理,提高单位成本管理意识,为有关部门考核工作绩效、修订收费标准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另一方面,将考试费收入成本性支出从经费支出中分离出来,有助于会计报告的使用者能对比分析交警部门各项经费支出水平,恰当地对交警部门经费支出情况进行绩效评价。

2、对考试专用固定资产资产提取折旧、并按规定预提其它考试专用资本性支出费用如大修经费,而其它固定资产继续按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不需提取折旧。由于会计报告使用者关注的重点之一是机动车考试的单位成本,为方便核算,仅对考试专项业务支出调整为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来核算,其它收支业务继续实行收付实现制,按现行会计制度进行核算。

3、为适应当前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改革措施的推行,考试费成本支出继续纳入部门预算,但不作为项目支出安排,可作为其他支出安排,并将相应的财政拨款改为其他收入安排,这样既有利于发挥部门预算的作用,又能将考试费成本性支出预算单列,便于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预算。以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和其它资本性支出预提费用建立考场建设基金,将当年预算安排的固定资产折旧和其它资本性支出预提经费,由国库支付中心通过直接支付方式支付到当地财政往来账专户。在实际发生建设考场和其它资本性支出时,向财政申请从提取的考场建设基金中支付,这样确保考试费专款专用,同时又能及时筹集考场建设资金。

浅谈铁路货运收入会计核算 篇4

铁路运输收入是铁路运输企业在办理客货运输业务和辅助作业中, 向旅客、托运人、收货人核收的票款、运费、杂费等运输费用的总称。而在铁路运输收入中, 约有60%来自货运收入, 如2012年我局货运收入占运输总收入的比例达到65%。因此, 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工作中, 加强货运收入会计核算便显得格外重要。

一、铁路货运收入会计核算的特点

由于铁路运输企业生产具有“产销合一” (即运输生产过程和运输产品销售过程同时进行和同时完成) 的特点, 决定了运输收入会计核算工作有别于其他行业。

(一) 特殊的核算、管理体制

铁路运输收入会计核算, 实现“两级管理、一级核算”;两级管理中两级是指铁路局、站段, 运输收入的核收实现发送核算制, 由承运站一次负责计费收款, 并全额上缴铁路局, 铁路局按规定时间将货运收入进款上缴铁道部, 再由铁道部向全路进行清算分配。铁路运输收入核算形式应是铁路局一级专业核算, 是中心和纽带;车务段、营业站为群众核算, 是基础。二者相互联系、形成上下左右、从横交错的经济核算网, 以保证运输收入核算质量。车站是办理运输收入业务的基本报账单位, 这些报账单位按规定将报账资料完整上报铁路局, 铁路局将这些资料进行审核、加算、整理、汇总形成铁路运输收入会计资料。也就是说铁路局是运输收入管理与核算的主体, 站段是运输收入核收与报账的主体。

(二) 庞杂的会计原始凭证

在货运核算中下列票据、报表均属于会计核算中原始凭证, 包括货票、运费杂费收据等票据的报告页;车站退款证明书、退款通知书、垫款通知书和运输进款动支凭证;现金和转账支票进款单、汇款单、利息通知单、银行对账单, 这些凭证具有数量大、种类多、多功能和有价性的四个特点, 数量大表现在以一个年收入10亿的车站为例, 每年填制各类原始凭证 (客货运输票据) 有500多万张 (格) , 种类多表现在票据按用途不同分类, 约有近百种, 多功能表现在它不仅仅是会计核算记账最原始的依据, 同时又具有运输合同、运输凭证、报销凭证、收款凭证、、联合凭证、往来结算、产品统计以及确认和计量运输收入的书面证明等多种功能, 有价性表现在客货运票据均是带有号码、复写式的有价证券。

(三) 复杂的会计核算过程

货运收入会计核算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等方面。它不同于一般企业取得的销售收入在价格计量上的单一形式, 而是包含着面向全社会的每一个运输对象 (货物品名) 运价计量的多元形式。包括货运品种的不同、运程的远近、装卸车种的要求、运送时间以及变更运输等, 均给运价计量带来了极大的复杂性。据不完全统计涉及价格计量的项目近200种, 品类有千种, 规程、规则、命令、制度、办法等达数十种之多。因此, 为保证价格计量的正确性, 企业设专门机构在内部进行大量的核查工作。

二、现行的货运收入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现行货运收入会计核算方法经过多次修改, 在经济运行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也暴露诸多弊端。

(一) 实际的货运收费远远高于基本运价

现行的铁路货运规则规定的基本运价平均每吨货物仅0.0889元, 但是对于作为消费者的货主来说, 实际承担的运费远远高于此标准。收费中铁路基本运价中未包含建设投资的回报。从货主负担的铁路货物运输费用看, 铁路运价由基本运价、建设基金、电气化附加费、特定加价运费、特定线路运价和各项杂费及延伸服务费构成。这些基本运费以外的收费已达到或超过基本运费的水平, 因此, 铁路在运输市场中实际是以2倍于基本运价的价格参与竞争, 使铁路的运价优势尽失, 大大地降低铁路运输的竞争力。

(二) 会计核算人员素质较低

以我局为例:截止2010年底, 共有2200多人的运输收入职工队伍中, 没有拥有硕士或以上的高端人才, 在车站直接参与运输收入工作的人员中, 底学历者居多, 含高中以下学历比例的占57.8%, 在车站与运输收入相关的人员中, 底学历者更多, 含高中以下学历比例的占70.8%。在车站收入人员和收入相关的人员中, 大学学历的比例分别为0.6%和0.7%。服务各站, 尤其是小站的高素质人员就少之又少。但由于铁路货运收入进款取得来自营业站, 因此核算人员素质的高底直接影响核算质量的优劣。

(三) 会计核算有关硬件投入和维护与信息化发展不相适应

现阶段, 铁路运输企业的货运收入的会计核算基本上脱离了手工操作的账务处理过程, 不但节省时间又提高工作效率, 也减少了对收入会计核算的人为因素影响。但铁路运输网络庞大, 由于电脑的更新换代慢、网络传输技术达不到要求等原因, 使企业下属站段收入情况及信息沟通渠道不顺畅, 对货运收入会计核算的实施产生了不良影响。

(四) 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不完善

在实际工作中, 虽然现行的有关货运收入核算管理规章对内部收入核算管理控制做了规定, 但还是存在制度不系统、不完善, 造成一些单位在收入核算业务内部之间以及其他业务之间缺乏有效制约。一方面, 有些单位没有健全的内控制度, 在种种利益的驱动下, 常常会从自身利益出发, 利用内部控制的漏洞, 为了小团体和个人利益而侵害国家和集体利益。另一方面, 有些单位虽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实际的运作中却不执行或经常出现“例外”的现象使内控流于形式, 严重违反运输收入纪律的问题普遍存在。

(五) 会计核算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信息技术在运输收入工作中越来越重要, 熟练操作计算机已经是一项必备的工作技能。但是调查发现, 在车站收入人员中, 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不到1%, 大部分只能操作规定的应用程序, 直接影响收入管理信息化的开展, 计算机能力有待提高。

三、强化货运收入核算的建议

(一) 简化运价分类, 合并收费项目

选择适当的时机, 在财务清算的配套改革基础上, 将现有的运价号由现在整车8个、零担2个减少到整车5个、零担1个左右。铁路货运收费项目繁多、手续繁杂, 而且缺乏透明度。为了方便客户, 必须对此进行简化, 使运价表现形式简单明了。例如可将电力附加费合并进入运价;大力减少杂费项目, 使杂费项目不超过20项。

(二) 强化基层业务培训和考核制度

站段经办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是确保运输收入核算工作质量的前提, 应积极开展职工运输收入业务培训工作, 根据不同培训对象和内容, 把握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原则, 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 对职工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业务培训。而且应逐步建立完善职工考核制度, 根据考核成绩, 定级定岗, 不断提高收入队伍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 加强收入会计核算有关硬件投入和维护

加大计算机和网络等硬件设备投入力度, 更新和完善硬件设备, 以保证信息传输的完整和及时, 满足运输收入工作的要求。

(四) 健全内控制度体系

运输收入核算工作具有涉及面广、关联因素多、工作节奏快、规范化要求高等特点, 为此, 不断总结经验, 着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按照运输经营新情况新变化要求, 建立和完善了内部控制体系, 覆盖了收入管理各环节和全过程, 强化整章建制和现场作业制度落实, 以规范促管理, 使关键环节得到有效卡控。

(五) 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定期进行计算机安全知识、操作技能、应用程序使用规范培训, 积极组织参加铁道部每年举办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并将计算机培训纳入财会人员再教育, 提高收入管理人员信息安全保密意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 根据应用程序的推广使用、优化升级情况, 及时组织相应的应用培训, 使有关人员尽快掌握程序的应用技能, 确保收入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作用。

四、结束语

铁路货运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最大的市场份额和企业效益最大化, 必须加强铁路运输收入会计核算工作, 但由于货运收入会计核算的一些特点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应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改进和完善, 以促进货运收入稳步增长。

摘要:铁路运输收入会计核算是铁路运输收入管理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从铁路货运收入会计核算的特点, 分析现行的货运收入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对加强货运收入会计核算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铁路运输企业,货运收入,会计核算

参考文献

[1]铁路运输收入管理规程2006 (1)

事业单位收入核算练习 篇5

习题一(练习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拨入专款的核算)

资料:

1. 某事业单位尚未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改革,银行已转来“收账通知单”,该单位通过主管部门从财政部门拨入的本月事业经费900 000元到账。该单位将财政部门多拨的事业经费30 000元通过银行缴回财政部门。

2. 某事业单位收到财政零余额账户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反映财政部门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为该事业单位支付了采购事业用材料1 000千克的价款(不含税)50 000元,增值税款为8 500元和运杂费58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3. 某事业单位收到单位零余额账户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反映事业单位获得财政授权支付额度300 000元。

4. 某事业单位银行已转来“收账通知单”,收到上级拨来的弥补单位正常业务经费不足的非财政补助收入500 000元。

5. 某事业单位收到财政部门拨来的专项资金800 000元,用于开发专项技术。要求:根据以上资料编制会计分录。

习题二(练习事业单位事业收入、财政专户返还收入与经营收入的核算)

资料:

1. 某事业单位举办培训班取得培训收入150 000元,接受培训单位已经通过银行汇来该笔培训费。

2. 某事业单位尚未实行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该单位是一所学校,学杂费收入实行按收入总额的50%比例上缴财政专户的管理办法,本学期收到学杂费700 000元,款项当即送存银行。该学校按规定将应上缴财政专户的50%部分计350 000元,通过银行上缴财政专户。

3. 某事业单位某日收到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44 000元,存入银行。

4. 某事业单位收到附属非独立核算的单位招待所交来当天的住宿费收入7 000元现金,存入银行。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编制会计分录。

习题三(练习事业单位附属单位缴款及其他收入的核算)

资料:

1. 某事业单位收到附属独立核算的印刷厂上缴的利润150 000元,存入银行。

2. 某事业单位收到附属独立核算的科技培训中心上交的承包费200 000元,存入银行。

3. 某事业单位收到到期兑付的国库券本息420 000元,其中利息20 000元,本息全部存入银行。

4. 某事业单位收到与外单位联营分得的利润90 000元,存入银行。

5. 某事业单位收到外单位合同违约金罚金3 000元,存入银行。

6. 某事业单位收到某企业未限定用途的捐赠收入50 000元,存入银行。

国民收入核算与现代经济增长 篇6

二战结束后的十年间,世界经济的增长成为一种相对常态的现象,库兹涅茨开始制定研究方案,分析和解释高速、长期经济增长的现象。他坚定地认为,对于持续不断的技术进步所能产生的能量,评论家们有低估的倾向,在他看来,技术进步不仅会持续不断而且还可能加速发展,所以那些有关后半个世纪经济会停滞不前的言论被库兹涅茨称为危言耸听。

但在20世纪50年代,大萧条的阴影仍然笼罩着经济学家和政府,他们担心国家会受到经济长期停滞的桎梏,这种言论一直持续到60年代及以后时期。早在1949年,库兹涅茨就认为30年代末的大萧条是个例外,强劲和长期的增长是个规律。但在当时,持有此观点的经济学家是少数,而对此,库兹涅茨认为应该做的事情是对历史展开细致的分析,形成一个由实证分析支撑的理论。随后,他着手收集有关国家在过去50年间的经济增长数据,他试图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剥离短期经济周期的变动,找出各国占主导地位的长期发展趋势。从1956年到1967年,他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的文章,也由此搭建起了展开实证分析的经济增长理论框架。1966年,代表作《现代经济增长》发表,库兹涅茨对人类历史中经济发展的新时代以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创造展开了深刻的思考,他在书中写到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创造”不仅是指那些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必要基础的技术进步,还包括探索新技术过程中给社会和人类社会制度带来的变迁,技术的发展与制度的变迁相互作用,成为现代经济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尽管在分析中发现了各种阻碍经济发展的危险因素,但库兹涅茨始终保持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乐观态度,他的预测是,技术进步不但能够继续下去,而且还可以加速发展,人口的增加以及受过高等教育人口比重的逐步提高,将会使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科学技术研究视野。除了这些精英人士之外,还要加上那些受传统生产企业效率提高的影响而转移到高新技术行业的工人。库兹涅茨在诺贝尔奖获得者演说中反复地强调了《现代经济增长》的主题,即以实证分析为基础的经济增长理论不但可以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坚实的基础,而且它还有助于清理技术进步的加快对制度调整的需要。

今天重温库兹涅茨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经济长期增长的真正动力,由此高度重视在引领新常态经济中创新驱动的作用,从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政治算术:西蒙·库兹涅茨与经济学的实证传统》 

作者:[美] 罗伯特·威廉·福格尔等

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定价:50元

《谁将主宰世界》

作者:[英]马克·马佐尔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价:65元

在200年左右的时间里,欧洲和美国曾相继在世界上取得了某种主导性地位,如今却不复从前。一个多中心的全球平衡新体系正在成形,一个思想的新世界正在降临。

《张维迎寓言经济学》

作者:岑科、傅小永、邓新华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定价:42元

整理精选了张维迎著作和演讲中的42篇经济学寓言,涵盖张维迎经济学理论体系。

《阿兰的战争》(全三册)

作者:[法]埃曼努埃尔·吉贝尔

出版:后浪出版公司

定价:128元

年轻的法国漫画家与美国退伍老兵阿兰在街头偶遇,二人一见如故。漫画家耗时十四年,用水和中国墨画出了这位老人的“二战”回忆三部曲。

《你一生的故事》

作者:[美]特德·姜

出版:译林出版社

定价:36元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会计核算 篇7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核算

(一)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核算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偿使用收入具体包括: (1) 行政单位在保证完成正常工作的前提下, 经审批同意, 出租、出借国有资产所获得的收入; (2) 行政单位附属机关服务中心等后勤服务单位, 经审批同意, 使用国有资产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上缴的国有资产占用费收入; (3) 行政单位未脱钩经济实体上缴的国有资产占用费等收入; (4) 财政部门确认的其他有偿收入。《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 行政单位其他资金收入, 包括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取得的不必上交财政的零星杂项收入、有偿服务收入、有价证券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等在“其他收入”科目核算;《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规定, 财政预算拨款收入及预算外资金收入以外的收入在“其他收入”科目核算;《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讲座》指出:“其他收入, 是指行政单位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上述范围以外的各项收入。如固定资产临时出租出借和变价收入、非独立核算的后勤部门服务性收入、报刊发行的劳务收入、利息收入等。” (上述范围指“财政预算拨款收入”和“预算外资金收入”) 。根据上述规定,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记入“其他收入”科目。而《行政单位办法》则规定:“行政单位出租、出借的国有资产, 其所有权性质不变, 仍归国家所有;所形成的收入, 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规定,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出租、出借、出让、转让等取得的收入属于政府非税收入的范围, 分步纳入财政预算,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即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不应纳入单位预算, 记入“其他收入”科目, 而应纳入财政预算, 上缴同级财政专户, 上缴前记入“应缴财政专户款”负债科目。

[例1]某行政单位经批准出租房屋取得租金收入3000元存入银行。

按《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按适应《行政单位办法》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上缴时,

(二)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核算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包括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以及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或提供担保等取得的收入。由于事业单位类型多、收入来源多元化, 且事业单位改革总体方案尚未出台, 《事业单位办法》没有要求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使用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事业单位办法》规定:“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收益以及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和担保等取得的收入应当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的规定和《事业单位办法》, 其会计核算仍然按照原《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 投资收益记入“其他收入”科目, 出租、出借和担保收入记入“经营收入”科目, 待事业单位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后再作变动。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核算

(一)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核算

《行政单位办法》规定:“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变价收入和残值收入, 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的规定,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根据上述规定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应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在上缴前按购置时的资金来源记入“应缴预算款”或“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主要是库存材料和固定资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库存材料变价处理, 恢复存款。变价发生损益, 相应增减当期支出。”“转让、毁损、报废及盘亏的固定资产, 应当相应减少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有偿转让、变卖固定资产取得的变价收入和清理报废固定资产取得的变价收入, 作为其他收入处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的规定不符合《行政单位办法》要求的应当改变。以库存材料和固定资产的处置收入, 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适应《行政单位办法》的会计处理例解如下。

[例2]某行政单位出售多余的库存甲材料一批, 取得变价收入8000元存入银行。该批材料账面成本6000元。

(1) 按《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2) 适应《行政单位办法》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例3]某行政单位经批准报废汽车一辆, 变价收入10000元存入银行。该汽车账面价值200000元。

(1) 按《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2) 适应《行政单位办法》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二)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核算

《事业单位办法》规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 是指事业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或注销产权的行为。处置方式包括出售、出让、转让、对外捐赠、报废、报损以及货币资产损失核销等。”同时还规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属于国家所有, 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 实行‘收支两条线’。”根据《事业单位办法》,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处置收入应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上缴前记入“应缴预算款”或“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按资产类别主要有材料、产成品、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处置收入。

一是材料和产成品的核算。《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没有对材料和产成品变价收入的会计核算作出规定, 但规定了在增减材料和产成品的同时, 冲减或增加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因此, 事业单位对材料和产成品变价收入可做如下会计处理。当变价收入低于账面成本时, 借记“银行存款等”、“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 贷记“材料或产成品”。当变价收入高于账面成本时, 借记“银行存款等”, 贷记“材料或产成品”、“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为事业活动服务的材料和产成品记入事业支出, 为经营活动服务的材料和产成品记入经营支出。而根据《事业单位办法》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的规定, 应改变上述做法, 将国有资产处置收入记入“应缴预算款”或“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

[例4]某事业单位经批准处置原用财政补助收入为事业活动购买的甲材料一批, 变价收入8000元存入银行。该批材料账面成本9000元。

如为事业收入购买, 上述会计分录应为:

如为经营资金购买用于经营活动, 上述会计分录应为:

二是固定资产的核算。《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应当转入修购基金;但是, 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出售固定资产时, 按实际收到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 同时按原价借记‘固定基金’科目, 贷记本科目。”“清理报废、毁损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和清理费用列入专用基金。”《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处置收入的规定不适应《事业单位办法》要求的, 应当改变。

[例5]某事业单位经批准出售汽车一辆, 变价收入10000元, 账面价值200000元。

(1) 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2) 适应《事业单位办法》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三是无形资产的核算。《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单位向外转让已入账的无形资产所有权, 其转让收入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贷记‘事业收入’科目, 结转转让无形资产的成本, 借记‘事业支出——其他费用’科目, 贷记本科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讲座》指出:“事业单位无论是转让无形资产的所有权还是使用权, 其取得的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 均记入事业收入”。上述无形资产转让收入的核算规定不符合《事业单位办法》要求的, 应当改变。

[例6]某事业单位经批准转让某项专利权, 取得转让收入50000元, 账面余额20000元。

(1) 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2) 适应《事业单位办法》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事业单位收到从财政专户拨入的款项原记入事业收入, 现贷记了应缴财政专户款, 意味着将要缴回财政专户, 所以注销无形资产账面余额应冲减事业收入。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2006年5月30日。

收入会计核算 篇8

一、收入内涵的界定

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指出,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人, 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的款项。收入作为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之一, 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 收入的来源应是企业的日常活动, 而不是偶发的交易或事项。

关于收入来源于企业的日常活动, 我国会计准则将收入的来源归纳为“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日常活动应是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而从事的所有活动, 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有些交易或事项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但不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所形成, 这种流入的经济利益通常称其为利得, 如企业出售固定资产取得的利益不作为收入。

2. 收人的表现形式包括:

(1) 各种资产或资源的流入, 即企业资产的增加, 如增加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 (2) 负债的清偿, 即企业负债的减少, 如以商品或劳务抵偿债务; (3) 企业资产的增加、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

3. 收入的结果将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收入的三种表现

形式, 即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 企业取得收入通常能够增加所有者权益。但收入若扣除相关成本费用后的净额, 则可能增加所有者权益, 也可能减少所有者权益。

4. 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 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如增值税等。

总之, 要正确把握收入的概念, 必须分清收益、收入和利得的界限。收益包括收入和利得。收入来源于企业的日常活动, 而利得来源于企业偶发的经济业务;收入要以总额并按照配比原则, 与其相关的成本在会计报表中分别反映;而利得属于偶发性的收益, 在会计报表中通常以净额反映。

二、收入的分类标准

1. 按照收入形成的原因, 我国会计准则将收入分为商品销售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而取得的收入等。

商品销售收入是企业收入的基本内容, 可用于企业销售的商品包括企业为销售而生产的商品以及企业为销售而购入的商品, 如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商品流通企业购进的商品等, 企业销售的其他存货, 如原材料、包装物等也视同商品。提供劳务取得的现金流入是企业收入另一主要内容。提供劳务的种类比较多, 主要包括旅游、运输、饮食、广告、理发、照相、洗染、咨询、代理、培训、产品安装等。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劳务交易收入, 如安装费收入、广告费收入、入场费收入、申请人会费和会员费收入、特许权费收入、定制软件收入等。这种收入的金额应根据企业与接受劳务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来确定。

2. 按照企业日常经营业务的主次分, 可以将营业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主要活动, 可以根据企业营业执照上注明的主要业务范围来定。主营业务形成的收入称为“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是指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日常活动, 可以通过营业执照上注明的兼营业务范围来确定。其他业务形成的收入, 通常称作“其他业务收入”。

三、收入标准的确认方法

收入的确认不仅关系到流转税纳税时间的确定, 同时还会影响成本、费用的正确结转, 收入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的集中体现。收入的确认应当遵循实现原则, 即只有企业的经营活动所导致的净资产的增加, 才能确认为收入。常见的收入确认方法有:

1. 生产法, 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或在完工时确认收入的一种方法。

按生产法确认收入, 通常适用于有客户定单, 有确切的买主, 并且生产周期较长的行业如造船业、建筑业, 这类行业在确认收入时, 可根据具体情况在生产过程中按照完工进度逐渐确认, 或在完工时确认收入, 在运用生产法确认收入时, 收入的总额必须是已确定的, 并且可以计量, 因而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确认已实现的收入。

2. 销售法, 是指在销售成立时确认收入的一种方法。

在销售法下, 收入的确认以销售是否成立为标志, 因为在销售成立时收入确认的标准也得到满足。首先, 在销售成立时, 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 企业不再对该商品实施继续管理权和实际控制权, 劳务已经提供, 收入已实现或已赢得;其次, 在销售成时, 已确定了销售价款, 为收入的计量提供了依据;第三, 在销售成立时, 换出商品或提供的劳务已经转换为另一项资产, 或清偿了某项债务。

3. 收款法, 是指在收到款项时确认收入的一种方法。

如果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 无法确切地预计最终收到款项, 则收入的确认应予推迟。在收款法下, 收入通常在发出商品、提供劳务后, 并收到价款时确认收入。

参考文献

[1]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04[S].财政部, 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48

[2]财政部.2006企业会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S].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6:8

收入会计核算 篇9

关键词:预收租赁收入,会计核算,税务处理,差异

厂房出租是当前企业盘活闲置资产的一种经营方式, 本文试图对其租金收入所涉及的税收与会计核算差异进行分析, 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如下例所示:浙江省温州市某企业把一幢闲置厂房出租, 双方于2007年1月6日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内容如下:1、租赁期限:从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 共计四年, 2、租赁标的物:座落在沙城镇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 原值为300万元 (按30年使用年限) 厂房一幢, 3、租金支付方式:每年租金40万, 共计160万元于签订合同之日起15天内一次性付清, 4、其他 (略) ……此时, 企业该如何进行会计核算和税务处理呢?

一、会计核算规定

1、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规定:第二十六条:“对于经营租赁的租金, 出租人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按照直线法确认为当期损益;其他方法更为系统合理的, 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 第二十八条:“对于经营租赁资产中的固定资产, 出租人应当采用类似资产的折旧政策计提折旧;对于其他经营租赁资产, 应当采用系统合理的方法进行推销”。

2、根据《会计科目和主要帐务处理》规定:“其他业务收入”本科目核算企业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附带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包括材料销售收入、无形资产转让收入、以经营租赁方式固定资产出租收入、代购代销、包装物出租收入。“其他业务支出”科目核算的是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业务活动所发生的支出 (包括销售材料成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出租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出租包装物的成本或摊销额) 以及应由其他业务负担的税费。

二、税法的规定

(一) 房产税

《房产税暂行条例》第三条规定:房产出租的, 以房产租金收入为房产税的计税依据。同时,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政策规定的通知》 (国税发[2003]89号) 对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问题作出规定:纳税人出租、出借房产, 自交付出租、出借房产之次月起计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在具体的政策执行过程中, 应以收到实际租金作为义务发生时间来确认。可见, 该企业一次性预收厂房租金160万元, 其房产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款项的当天, 即2007年二月份该企业要向当地税务机关申报房产税:160万元*12%=19.20万元。否则存在纳税风险。

(二) 营业税

1、《营业税暂行条例》第十四条第三款对营业税纳税地点做了规定:纳税人销售、出租不动产应向当地不动产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八条规定:纳税人转让土地使用权或者销售不动产, 采取预收款方式的, 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纳税人提供建筑业或者租赁业劳务, 采取预收款方式的, 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从2009年1月1日起执行。

2、从2008年12月31日以前的厂房租金收入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通知》 (财税[2003]16号) 规定:单位和个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和商誉时, 向对方收取的预收性质的价款 (包括预收款、预付款、预存费用、预收定金等, 下同) , 其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以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 该项预收性质的价款被确认为收入的时间为准。而按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 应在整个受益期内分期确认收入。即是说, 纳税人取得的2008年12月31日以前的房屋租金收入, 可以按照房屋租赁合同的受益期限分期申报缴纳营业税。

可见:该企业一次性预收厂房租金160万元, 其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因新旧税法的不同有两种确认方式, 即2007年和2008年义务发持时间以按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 可以按照房屋租赁合同的受益期限分期申报缴纳营业税。2007年申报营业税40万元*5%=2万元;2008年申报营业税40万元*5%=2万元, 而2009年起义务发生则以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即2009年申报80万*5%=4万元 (两年租金收入一起申报) 。否则存在纳税风险。

(三) 企业所得税

1、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明确规定, 按照合同约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从2008年1月1日起执行;

2、从2008年12月31日以前的厂房租金收入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业务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1997]191号) 规定:对纳税人超过1年以上租赁期, 一次收取的租赁费, 出租方应按合同约定的租赁期分期计算收入, 承租方应相应分期摊销租赁费。

可见, 该企业一次性预收厂房租金160万元, 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因新旧税法的不同有两种确认方式, 即2007年义务发生时间, 可以按照按合同约定的租赁期分期计算收入, 承租方应相应分期摊销租赁费。即2007年确认其他业务收入40万元, 而2008年按照合同约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即2008年确认其他业务收入120万元 (三年一次性申报) 。

三、会计核算和税务处理差异的协调

从上可知, 房产税的税务处理很明确, 即收到房屋租金后就产生了纳税义务;但对营业税的处理在2008年12月31日以前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一致的, 从2009年1月1日起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存在差异;企业所得税的处理在2007年12月31日以前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上一致的, 从2008年1月1日起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存在差异。

(一) 四个年度各税种申报的金额和时间

说明:

1、2007年度应申报税种有房产税为160万元*12%=19.20万元;营业税为40万元*5%=2.00万元 (营业税的附加省略不计, 下同) ;企业所得税为 (40-19.20/4-2.00-9.50) *33%=7.821万元. (其他费用省略不计, 下同) , 合计应申报纳税29.021万元。

2、2008年应申报税种有营业税为40万元*5%=2.00万元, 申报企业所得税时, 要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与租金收入相配比原则, 相应的成本费用 (如营业税金及附加、折旧费、其他租赁成本) 也要及时应该计提, 为 (120-14.40-6.00-28.50) *25%=17.775万元.合计应申报纳税19.775万元。

3、2009年应申报税种有营业税80*5%=4.00万元, 应申报纳税4.00万元。

4、2010年应申报税种为0元.

从2009年起营业税的税法处理与会计准则核算存在差异的或者从2008年起企业所得税法处理与新会计准则的核算存在差异的。要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费用相配比原则, 其相应的成本费用 (如营业税金及附加、折旧费、其他租赁成本) 也应该及时计提进行核算。在会计实务核算处理下要同时进行纳税调整, 以达到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的协调:

1、2007年度应进行会计实务处理:

(1) 某企业签订合同的15天内收到该笔经营性厂房租金160万元并确认2007年的收入的会计分录:

(2) 确认2007年收入

(3) 按照残值率5%, 计提2007年的折旧费:300* (1-5%) /30=9.50万元

(4) 应申报房产税、入库并结转费用 (房产税为160万元*12%=19.20万元)

(1) 计提并向当在税务机关申报, 四年的房租金一次性申报纳税

(2) 缴纳税款

(3) 结转税金 (房产税19.20/4) 四年分摊

(5) 应申报营业税并入库为 (40万元*5%=2.00万元)

(6) 应交企业所得税 (40-4.80-2.00-9.50) *33%=7.821万元

2、2008年应进行会计实务处理

(1) 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预收款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160—40=120万元)

(2) 应申报营业税并入库为 (40万元*5%=2.00万元) 预提2009、2010年的营业税4.00万元

(3) 摊销房产税

(4) 按照残值率5%, 计提2008年的折旧费:300* (1-5%) /30=9.50万元, 预提2009、2010年的折旧19.00万元

(5) 应交企业所得税 (120-14.40-6.00-28.50) *25%=17.775万元

3、2009年应进行会计实务处理

(1) 应申报营业税并入库为 (80万元*5%=4.00万元)

(2) 按照残值率5%, 计提2009年的折旧费:300* (1-5%) /30=9.50万元,

参考文献

[1]、王毅《我国租赁会计准则的特色研究》《财会月刊》2003.10.

收入会计核算 篇10

(一) 资产改良具有紧迫性

酒店的资产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 即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一般包括房屋及其内部设施部件、配套商服设施设备等, 商品色彩比较明显。同时, 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优良程度和便利程度对酒店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酒店固定资产具有一定的使用年限, 所以每年计提折旧比较多, 这实际上无形中大量增加了酒店运营的成本。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存货等资产, 因此, 酒店必须制定合理的筹资政策, 确保流动资金的良性运转, 还可以通过利用各种筹资策略, 以较低的筹资成本融入较多可使用的资金。企业在制定各项资产改良决策时必须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在综合各种财物指标的基础上确保实现各部分资产的改造和更新。

(二) 现金流量具有季节性

旅游行业因受由气候、假期、节日和传统旅游方式的影响, 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不仅旅游产品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和季节性, 酒店行业与旅游行业密切相关, 客流量也会因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 这就导致了酒店的现金流量也具有较强的季节性。气候适宜时, 旅客出游较多, 酒店经营进入“顶峰”, 现金流入量大;而气候异常时, 比如异常寒冷或炎热时, 酒店营业进入“低谷”, 现金流入趋近枯竭。因为受季节性的影响, 酒店在有些时期存有大量的剩余资金, 但是在旅游冷淡季节, 酒店甚至可能会有一些债务需要偿还。因此, 酒店应该制定合理的筹资政策和投资政策, 积极应对季节变化给酒店经营造成的影响, 确保酒店资金能够得到良性周转。

(三) 涉外业务具有风险性

一般企业财务管理需要应对的风险主要有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即企业全部资本因债务资本变动引起的风险和企业利用经营杠杆导致税前利润变动的风险。而酒店却不相同, 除了上述的风险之外, 酒店行业的财务上往往还需要预防涉外业务所带来的风险, 即外汇风险。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发展, 涉及的对外贸易也越来越多, 尤其是加入WTO以后, 中国参与的国际性贸易活动越来越多, 因此, 大部分酒店都会产生涉外业务, 这些业务也带来了大量的外汇收入。众所周知, 有贸易就有风险, 而涉外贸易还有考虑到外汇汇率变化的影响。通常情况下, 外汇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比较多, 主要包括具体国情和经济环境以及贸易的顺差、逆差。因此, 酒店行业必须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学习并掌握外汇汇率波动的规律性, 并制定完善的风险预期机制和应对机制, 使之能够提前采取措施规避相应的外汇风险, 确保酒店自身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失。

二、当前酒店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酒店的构成部门比较多, 有住宿、餐饮和娱乐等部分, 账目的构成也就相对复杂些, 不仅表现在账目的额度不同, 顾客的结账方式也不同。由于酒店的管理还处于发展阶段, 财务管理制度自然不够完善。在酒店消费结算中, 常常会出现账单报废后, 却没能及时作出销号处理的问题。而对于会计统计信息方面, 则由于某些酒店因自身利益需要而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

(二) 菜单和票据的核对不规范

收银台在进行结算计算时, 主要依据就是以服务员提供的点菜单进行结算, 因此必须保证菜单和票据的准确性, 在顾客更改菜单后, 服务人员务必要做出及时更正。但是在实际的酒店运行中, 常常会出现菜单和票据核对不规范的现象, 这主要是因为厨房以服务员提供的点菜单来准备菜肴, 收银台与厨房之间都是通过服务员来连接, 通常情况下, 收银台与厨房之间并不进行核对, 一旦中间出现变更环节或者服务人员有所疏漏的情况下, 收银台却得不到准确信息。这种在服务员、收银员、厨房三者之间的行为, 由于没有认真进行核对, 可能会产生一些制度性的漏洞, 也给截留收入现象提供了机会。

(三) 缺少全面的财务监督

财务涉及酒店的资金, 是酒店的命脉所在, 所以对于财务管理不能有任何疏忽。尽管在财务账目的审计中, 会有专门的人员进行核查, 但是由于难免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不够过硬, 导致账目的审核结果不理想。更有甚至, 可能会存在不法分子, 通过财务管理的漏洞, 徇私舞弊, 中饱私囊。即便这种问题出现, 有些监督管理只是单方行为, 缺乏全面性和整体性。

三、关于酒店会计核算工作改进的建议

(一) 建立和完善原始附件的管理制度

在酒店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部分, 因为其具有自身的特点, 会计核算原始附件比较多, 只有在记账准确、结账清楚的情况下, 方能在消费者离开时准确无误地进行结账, 否则就有可能造成漏账现象, 这也会给酒店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原始附件作为消费结算的依据, 其失真、丢失都会给酒店带来损失。因此原始附件的设置要按照酒店特点、经营项目内容、核算要求来设计, 一式四联并且每份要连续编号。

(二) 规范菜单和票据核对制度

酒店的销售收入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餐饮部门和客房部门, 通常客房部门的销售行为比较简单, 在销售收入的审核问题上也不容易出现问题。但是餐饮部门就不同了, 因为顾客的流量大, 用餐的服务种类多, 结账的方式也多, 比较容易出现漏洞, 尤其是在菜单和票据的核对上。因此必须严格健全收银台与厨房的核对制度, 点菜单作为消费依据的原始附件, 不能重抄, 每天双方对点菜单要进行核对, 核对后在日收入汇总表上签字, 会计核算方能认可。

(三) 建立全员参与的监督制度

要想准确、完整地对酒店当天的所有业务收入进行审核, 并且保证酒店收益和维护消费者利益, 不能仅仅依靠审核部门一方面的力量, 要把酒店全体的工作人员调动起来, 充分调动全员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一旦有人员发现财务账目与实际销售收入情况不符, 能够随时举报, 并对举报人予以相应的奖励。

摘要:本文首先从酒店财务管理内容的特殊性入手, 结合会计核算管理和酒店销售收入控制两大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酒店财务,跨级核算,控制

参考文献

上一篇:报业产业下一篇:加强库存物资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