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作文

2024-07-22

单元作文(精选十篇)

单元作文 篇1

一、写作标题的拟定——精准切题

话题作文首先碰到的一个挑战就是题目的拟定。众所周知, 一个好的作文题目也就预示着作文写作成功了一半。因此, 教师首先应当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帮助学生拟好话题作文的标题, 而这就需要紧扣四个字“精准切题”。以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八第一单元The written world为例, 这一单元的话题作文是“Writing a review of a book or story”, 给一本书或者一个故事写文学评论, 关键词在于“review”。因此, 学生在拟题时也应当从“评论”角度出发, 有的学生可能会评价主题、有的学生可能评价思想内容、有的学生可能评价语言特色、有的学生可能评价文学价值等, 但不论从哪个角度评论, 只要是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内容就可以, 评价角度不同, 拟出的题目也必然不同。为了与“review”部分切题, 一不能偏离中心, 二要紧扣评价内容, 三要精炼简明。为了做到这几点, 教师在训练中要鼓励学生就同一个意思写出多种表达, 特别要用不同的句型来表达, 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 以提高学生的拟题水平。

二、写作内容的选择———全面覆盖

写作内容是英语作文的血与肉, 是写作文章的重要因素。在话题作文训练中, 教师应提醒学生在写作内容上紧扣“全面覆盖”四个字。以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五第二单元The environment为例, 这个单元的话题作文是以“Fighting against desertification”为题来设计一个海报。写作训练中明确指出了文章的内容, 如荒漠化的现状、原因、被关注与被重视的号召等。对于这类有明确写作要点的话题作文, 学生在写作中要做到全面覆盖, 即每一个要点都不能遗漏。对此, 在训练中,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动笔前要先仔细分析写作要求, 用笔将题目中的要点逐一圈画起来并以关键词标注的方式做好记号, 然后再标清要点。在写作过程中要不断比对所写内容与写作要求, 做到逐一对应, 避免写偏。值得注意的是, 对于这类有明确要求的话题作文, 实际上又类似于内容的翻译, 但学生在对必写内容进行翻译时应当灵活运用, 把意思表达完整即可, 不应过分拘泥于某个词汇的翻译。

三、写作篇章的布局———条理清晰

任何一篇作文都离不开篇章布局的设定, 就如同房间设计一样, 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而在文章写作上则需紧扣“条理清晰”这四个字, 以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六第二单元What is happiness to you为例, 该单元的写作话题是以信件回复的方式来探讨“开心/ 幸福与不开心/ 不幸福”, 教材提供给学生的信件是以Rose为例, 作者开篇先用一句话表达了自己的感受“No one cares about me.”然后再解释是因为父母都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自己, 所以只能自己一人打扫卫生、购物等, 表达了一种孤独感。接着再写到自己在学校因与同学相处得融洽而感到快乐。最后对自己的现状, 发出求助并期望得到建议。该封信件是以总 (陈述自己的情绪) —分 (说明情绪产生的原因) —总 (再次强调情绪并请求帮助) 的结构来写作的。那么, 学生在对其进行回复时, 也应参照这种写作结构, 如首先对Rose进行安抚, 然后解释他父母工作忙碌的原因, 接着对Rose提出合理建议, 最后再对Rose进行鼓励与安慰。如果学生在作文写作时能够做到条理清晰, 则不仅能更直接、更简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而且也便于阅读者的理解。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一写作能力, 在作文写作训练时间有限的情况下, 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草拟出写作大纲, 以此来提高学生写作布局的条理性与清晰度。

四、写作语言的表述———科学合理

写作语言反映了学生的写作风格, 如严谨、生动、活泼、冗长、精短等, 而一篇优秀的作文其语言表述不是千篇一律的, 而是有序变化的, 这就意味着学生作文写作要遵循“科学组合”的原则。以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十一第四单元The next step为例, 该单元的写作是“Writing a report about course choices”, 是关于课程选择的报告。从体裁来看, 报告本身就有严谨的特性, 但这并不代表写出来的文章没有感情。要在这类文章写作中取胜, 学生就要在语言表述上下功夫, 做到合理搭配, 如长短句、陈述句与倒装句搭配, 感叹词与语气词搭配, 单句与复合句搭配等。教师在写作训练中, 可以对学生进行句型句式转换及改写的训练, 帮助学生提高文章写作的层次感与变化性。

五、写作空间的发挥———素材深掘

在话题作文中, 除了上文提到的有指明必写的内容外, 还有一部分仅仅指明了写作方向而未圈定写作内容, 这就需要学生自主发挥, 做到“素材深掘”。以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第二单元Fit for life为例, 该单元的写作是“A radio script”。教材仅仅提示写作时要包括开场白、话题中心、对话题的解释、背景介绍、现状分析、解决对策、建议、结束语等, 它基本上是给学生搭建好了一个框架, 让学生自己把内容填充进去, 而内容就是作文中的最重要部分, 但关于话题的类型与内容, 教材并没有限制, 因此, 学生又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实际上, 最好的素材都源于日常生活的点滴积累。不论是学生经历过的、看到过的、听说过的、甚至是幻想过的, 都可能成为写作的素材, 但并不是每位学生都有一种观察、发现、记录、积累的意识, 因此, 学生的作文内容也常常显得干瘪、生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应鼓励学生尝试深掘素材, 在已想到素材的基础上继续往下想, 不断向外延展, 把素材的前后内容都联想起来, 如此才能丰富素材。如学生可以把有关近视、肥胖、过分沉溺于电子产品等问题, 由点到面, 由外及内, 纵横思考, 全面分析。为了做到这几点, 教师在作文训练中可以运用头脑风暴法, 鼓励学生多想、多表达, 然后在彼此间的思想火花碰撞中收获更丰富的写作素材。

六、写作质量的评价———多维角度

对于写作中的评价与修改环节, 其中评价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写作中的不足, 修改则可以让学生发现更合适、更科学的表达方式, 因此, 这也是写作训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写作质量评价上, 教师可以尝试多维评价角度。首先, 让学生自评, 包括文章亮点、不足之处、改进方面, 并尝试进行第一轮修改。其次, 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修改, 这种方式能让学生以读者的角度来评价文章的好坏, 从而发现自己写作中的问题。最后, 由教师进行综合评价与点拨修改, 从专业角度来审视学生的写作内容, 让学生得到有针对性的修改意见。综合来看, 自评→他评→师评的方式能够从多个角度来评价学生的写作质量, 既公平、客观、全面, 又能发现更多的问题, 从而使文章得到更好的修改。

总之, 从学科角度看, 写作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 它既可以反映学生的思维方式、逻辑能力, 又可以体现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因而, 写作是体现英语综合能力的一项内容。从教材设计上看,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采用模块化编排模式, 并在每一个模块里都集合了由浅到深, 循序渐进的语言材料、语言项目、语言活动、语言任务等内容, 这也体现了学生接触英语、学习英语的一个全过程, 通过模块单元话题训练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俪霞.高中英语单元话题写作教学初探[J].中学英语之友 (高三版) , 2009 (7) .

四年级下第四单元单元作文详细教案 篇2

1、你们还记得本单元学过的人物吗?(夜莺、雨来、雷利)他们生活的年代不同,经历也不同,但在他们身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相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和打仗有关,都为了战斗的胜利流血牺牲,都是英雄。在他们的言行中,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园地四的习作,通过预习你知道本次习作是一篇看图作文。有什么要求?你知道看图作文由哪两部分组成吗?

板书:看到的图画内容,由图上内容想到的。

一、引导看图:

1、这是一张不太清晰的图片,有谁知道这时一幅什么时候的照片吗?

介绍背景:1937年8月28日,日机轰炸上海南站,炸死200余人,伤者不计其数.1937年8月28日,南站遭到了日军两次毁灭性轰炸。当时南站挤满了想要撤往内地的群众,约1800多人,其中多数是妇女和儿童。下午2时左右,四架日机飞临南站上空实施轰炸,当场炸死500多人。不一会儿,又有八架日机再次投下炸弹,炸死200多人。轰炸过后,车站变成废墟,到处横七竖八躺满尸体,惨不忍睹。当时在美国《赫斯特新闻社》任职的中国摄影记者王小亭目睹了这一悲剧并拍摄了这张令人揪心的照片。

2、事隔七十多年了,让我们看着照片,回顾那段历史,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3、指导读习作要求:下面这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仔细观察照片,想一想这个小孩为什么哭泣?他的父母在哪?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如何?联系照片的人和景,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一)、指导看图上小孩。

1、书本上的这幅图是谁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拍摄下来的?(课本习作第一句)

2、图上画的是什么?(板书:一个小孩和一些被破坏的建筑物)

3、我们从哪些方面去观察小孩呢?(板书:衣着、动作、神态)

4、谁能用一到两句话描述一下小孩的衣着?(衣衫褴褛、破烂不堪、衣服被撕成一条条的。)光着腿。

5、小孩的神态呢?(小孩害怕地攥起了拳头,发声大哭、嚎啕大哭。他满脸灰尘,青筋暴起,撕心裂肺地哭喊。)

6、想象一下他会哭喊些什么呢?(妈妈。您在哪里?怎么不来抱我,我害怕极了。妈妈,我要回家,我不要在这里待着)

7、看到这些,你们想到了什么?(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这里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孤独的孩子后来的命运会怎样?)

8、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按一定的顺序描述一下照片中的孩子?(2-3个)

过渡:在照片上,除了看到小孩之外,你还看到了哪些被破坏的建筑物?又是怎样的景象?

(二)、指导看图上破坏的建筑物。

1、天桥、铁路、房屋、碎片

2、再看看这些建筑物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断裂的天桥、扭曲的铁路、残破的房屋、满地的砖瓦碎片。)

3、同学们很会观察,也说的不错,谁可以用一到两句话说说被破坏的建筑物?(1-2个)照片上,只见一片本来繁华的景象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中化作废墟。只留下(断裂的)天桥,(扭曲的)铁路,(残破的)房屋,满地的(满地的)……还有一个孤独的小男孩坐在废墟里号啕大哭。

4、照片上的小孩和破坏的建筑物,谁要写得稍微详细一些?(小孩)

二、引导想到的内容。

1、看完这张照片,你一定思绪万千,感触良多。能跟同学说说吗?(觉得小孩很可怜、很憎恨战争,希望和平)

2、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想到的:对孩子的担忧

对鬼子的憎恨

对和平的渴望

3、一枚炸弹炸碎的何止是建筑物,他还炸碎了小孩的家庭,几分钟前可能还是相依为命的一家人,几分钟后却失去了亲人,这是何等的痛苦,坐在废墟上的小孩以后的命运可能会成为流浪儿,或者可能会成为孤儿、或者是在战争时代被活活地饿死,还可能会遭到地雷致残。

5、是什么改变了小孩的一切?(战争)此时此刻,你对战争有一种怎样的情感?(憎恨)

6、为什么憎恨?(因为战争使丈夫失去了妻子、母亲失去了儿女、战争夺走了许多如

花般灿烂的生命,粉碎了孩子们快乐的家园)

7、引导学生讲出环境的变化、儿童的身心收到伤害等。引导学生用本单元的语句来说。或者用上对比的手法、列举事例的方法控诉自己的强烈不满。

7、这张照片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脑海当中,为了让世人记住这血的教训,我们要着强烈的愿望——那就是渴望和平。还记得雷利是怎样呼唤和平的吗?第16课呢?我们希望,我们期盼。你们又怎样呼唤和平呢?

8、学生自由发言。

9、从看到到想到要有一个过渡句,使文章衔接地更自然。比如:望着这张令人心痛的照片,我的心揪得紧紧地。我不禁为这个小孩而担忧起来。

三、结构、命题

1、今天,我们由一张照片说起,谈了很多,说了很多,请你理一理这篇作文应有几部分组成?哪部分该详写?

一、作文开头:习作开头描述照片里发生的时间以及事件。或以回忆的形式。

①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站,一个外国记者拍下炸后的真实情景。②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死伤者不计其数。车站被炸得桥断房塌,一片废墟,简直成了一个“垃圾场”。

③当我看到这张旧照片时,不禁想起那页页沉重的历史。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胡作非为至今令人唾骂,这次空前的大劫难,给人们留下难以忘怀的伤疤。(由照片引起对战争的回忆)。

二、描述画面:请你仔细观察图片,看看照片上有什么人物?有哪些被毁坏的建筑物?是怎样的景象?

三、编写故事:想一想这个孩子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四、展开联想:那个记者拍完照片后会怎么做?这个孩子以后的命运如何?当时,日本鬼子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夺、狂轰滥炸,一定会有更多可怜的孩子,他们又会有怎样的命运?

五、表达情感:想到这些,你想对日本侵略者说什么?和战争中的孩子对比,你有何感受?你的愿望是什么?

①希望爱好和平的人勇敢地站起来,阻止这样的悲剧,惨景再次发生。(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②我相信战争会被我们永远得淡忘,成为人类的历史,和平则会永远与我们相伴。让我们一起呼吁和平,敲响和平之钟放飞未来之鸽。

③我看着这幅照片,想着想着,觉得我们的生活比那些孩子幸福多了。我很同情那些经历战火、硝烟的孩子,我想这世界上要是没有战争,那该多好啊?那些孩子就可以像我们一样过上幸福的日子了。

3、编写故事的写法。

1、事情的起因

2、事情的经过

3、事情的结果

起因是什么?(“轰”的一声巨响,火车站的候车室瞬间倒塌了。)

事情的经过要写些什么?(小男孩的神态、动作、语言及可能发生的事情)

事情的结尾(这个孤独、可怜的小男孩,他以后的生活又将如何)?或被人收养,或者在战争中死去。

3、命个什么题目才好呢?《废墟中的孩子》《一张令人心痛的照片》《沉痛中的教训》《一张旧照片》

一张旧照片

这是一张黑白旧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摄下来的。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本该是小孩去上学,大人去上班的时候。可是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声打破了早上的寂静,他们从飞机上投下了无数的弹药。本来热闹繁华的上海城,顿时变成了废墟。学校倒塌了;工厂毁灭了;街上到处都是砸碎的招牌和流离失所的人们„„

在某个工厂倒塌的地方,有一个母亲用自己软弱的身体,努力把自己的孩子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而自己却结束了年轻的生命。不知所措的孩子哭喊着:“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我好害怕„„快来抱我„„”但是他的爸爸妈妈再也不能看到他了。他再也不能投入到妈妈那温暖的怀抱中了;不能再触摸爸爸那双有力的手;不能再玩爸爸亲自做的玩具了......这个小孩今后的生活将会怎么样:是会被好心人收养;还是与那些乞丐为伍;还是不

久以后就离开世界......无论会是哪一种,1973年8月28日的那件事,是永远不会磨灭的。看了这张旧照片,不禁激起了我对战争的控诉,对战争的抗议!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我们希望,我们祈盼——和平永驻人间!

家,在哪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家是温暖的,家是神圣的。我们要好好的享受在家的快乐,要学会珍惜在家的每一分,每一秒!

然而,就在1973年8月28日那天,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像魔鬼一样在上海火车站的上空盘旋,对上海火车站进行狂轰滥炸。一颗颗炮弹像冰雹似的落了下来。上海火车南站被日寇炸的早已不成样子了,房屋倒塌了,变成了一片废墟。地上都是鲜血,连地上倒塌的建筑物也被鲜血染红了。许多人倒在血泊里,在人群中有一个小男孩号啕大哭,鲜血染红了他的衣衫,他在那里痛苦地哭泣。

这个年幼的孩子怎么办?他还是孩子啊!这一阵轰炸,不知多少人失去了生命。在这个花样的年华里,他的爸爸妈妈和家又在哪里?这个孩子多么无助!这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领土上犯下的滔天罪行。

废墟上空的烟雾还没有散去,这个儿童只能用泪水来掩饰自己的无助:“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我好害怕,你们快来呀!”这凄惨的呼唤回荡在废墟的上空,但没有人回应他,他的爸爸妈妈或许是被那罪恶的炮火夺去了生命。面对一片狼藉的车站,这个孩子的未来会是什么?谁也不知道。但他那么孤独、可怜,坐在铁轨上哭着,哭着„„他的眼神充满着痛苦和仇恨。此时不知有多少孩子跟他一样痛苦,遭受同样的命运。

在单元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单元教学 人教版

【中图分类号】G623.24

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向学生提出习作的要求。如何顺利的引导学生进入习作的殿堂?笔者认为,可以在单元教学中组织习作活动,教学过程包括单元导读、阅读教学、主题收集、作文指导四个部分。

一、借题发挥:通过导语指明写作的方向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组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了导语内容。如第三组的导语:现在正是金秋时节。我们已经看到了它缤纷的色彩,听见了它美妙的声音,分享了它带给我们的欢乐。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进一步发现它的美丽,感受它的美好,并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导语还配了一幅精美的图画。笔者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朗读单元导读,告诉学生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秋天”,向学生提出任务:仔细观察秋天,可以观察植物的变化,可以观察动物和人类的活动,可以观察天气的变化。可以到田野找秋天,可以到公园赏秋景,可以在放学的路上甚至可以在校园寻找秋天。可以看景色,可以听声音,可以闻秋天的味道,更要问和想。布置学生收集秋天的文章、诗歌,时间为两周。

二、借水行舟:通过仿写,学习并运用写作的技巧

儿童学习语言,离不开大量的、有意识的模仿和迁移。这种基于“模仿和迁移”的写,即通常所说的“仿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模仿尤其重要,从模仿中学习写作的方法。

1.修辞方法的学习与运用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教材中有很多种修辞手法。然以三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为例。这一组教材安排了两首古诗,三篇文章。文章为《风筝》、《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秋天的雨》一文有大量的拟人句,如: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我告诉学生“你挤我碰”、“争着”,是人的动作。课文写“橘子柿子”会“你挤我碰”、“争着”,是把“橘子柿子”当做人来写,这样的修辞手法叫拟人。接着,我出示了如下练习: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改成拟人句)学生喊出: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我进行肯定后,又告诉大家:改拟人句,也可以给蝴蝶(动物、植物等)加上人的心情或语言。学生又把句子修改成:蝴蝶开心地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2.描写方法的学习与运用

《风筝》一课借助人物的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心情。如:“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我引导学生模仿这一写法,描写自己打针时的心情。有学生写下了如下的句子:“老师带我们去打针了。我的心就像打鼓一样怦怦地跳了起来。看见针扎进别人的胳膊里,我觉得自己的手臂也疼了起来。我赶紧移开目光,安慰自己:没事的,我很勇敢,可我的腿却不争气地抖了起来。”

3.段落结构的学习与运用

《秋天的雨》第2、3两段采用先总后分的写法介绍了秋天缤纷的色彩和丰收的景象。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秋天来了,到处瓜果飘香”为总起句介绍果园的景色。

4.谋篇布局的学习与运用

还以《秋天的雨》为例。课文第一句写道:“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我引导学生想象:秋天还是什么?学生说:秋天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秋天是一位音乐家……

三、厚積薄发:收集写作主题,丰富表达形式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积累是表达的基础。引导学生积累大量的优美词句片段,这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但积累要有针对性。仍然以人教版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为例。在学习这组教材的两周时间里,我引导学生专门积累描写秋天的文章、诗歌,逐渐习得写法。

四、对症下药:针对性指导训练,打开写作的思路

笔者按照《教师教学用书》提供的一种方法,指导学生习作:先让学生阅读习作要求,再了解童话的体裁特点(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确定习作的主人公,及它们之间发生的故事,强调要通过故事来讲述一个道理,但道理可以直接点出来,也可以流露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最后让学生学习写作。结果发现真正会写的只有一名学生。

几经反思后,我认为,与习作缺乏针对性有关。后来,我变换了一种方式进行指导:抓住小狗和小鸭两种动物,引导学生立意。现实中存在哪些你喜欢的现象,哪些不喜欢的现象?学生经过思考,说出:我喜欢值日认真的同学,我不喜欢值日不认真的同学;我喜欢愿意和同学和睦相处的同学,我不喜欢心胸狭窄的同学……接着,我告诉学生,把这些事情安在动物头上,让一种动物有责任心(认真值日),让另一种动物办事马虎(地没扫完就想回家)就是童话。再引导学生想象:不认真值日的动物会说什么,认真值日的动物又会说些什么?它们的神态会是什么样的?学生马上有话可说—一不认真值日的动物会说:“老师都走了,我们也回去吧。”“今晚的动画片可好看了,我们回家吧。”“天黑了,我们赶紧回家吧。”学生切实弄明白了故事可以怎么编,有路可循,编出了一个个精彩的童话故事。

单元作文 篇4

一、直面习作教材教学处理之惑

1. 习作教学的选材之难

其一, 打开人教版教材, 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很多习作训练中都有若干个题材选项。其二, 在三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 三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 四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 五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和六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都出现了“想写的内容都可以写, 不出题目, 也不限制内容, 自由表达”的要求。这样宽泛、基于相近的写作要求, 使学生在选材方面面临挑战。

2. 习作教学的指导之难

教材对习作要求并没有明确的界定, 如四年级下册以乡村生活为主题的第八单元习作要求:“把要写的内容表达清楚, 注意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难忘的人或事, 要求:“内容要具体, 语句要通顺, 感情要真实, 题目自己定, 写完以后, 要认真改一改。”这样没有细化的要求, 使教师在指导方面面临挑战。

3. 习作教学的评价之难

新课标注重多元评价、张扬个性、个性体验, 是正确的。但教材习作部分依附在每组单元的课文后, 文字陈述所占比例甚少, 没有呈现适用于习作评改中的具体操作措施。在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方面也面临挑战。

二、建构习作教材主题单元目标序列

基于对教材习作教学的困惑, 笔者深入研读教材, 发现小学阶段习作教学虽然不同的学段会出现相近的主题, 但要求是由浅入深, 先易后难的。如果我们建立一个科学的作文训练“序列”, 使每一次的作文训练目标单一而集中, 这样教师讲解容易深入透彻, 学生也能够集中精力和笔力, 写出符合训练要求的文章来, 同时能激发学生对于作文的兴趣, 收获很多的意外成果。

如教材中三、四年级有四次写景物的习作教学内容:

此表是根据各主题单元中所选的文本确定的, 既具有统一性, 都是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又有一定层次性, 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而设定;还各有侧重点, 不是单一固定的目标, 而是有相对明确的引领方向, 是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同样, 教材中相应的写人作文不同年段目标训练序列可以细化为: (1) 第二学段内容:人物刻画单项训练 (外貌肖像、动作、语言、心理……) ; (2) 第三学段内容:以一件事 (或多件事) 表现一个人一方面的特点。观察事物类作文的训练序列目标为: (1) 观察要细致; (2) 观察要有顺序; (3) 调动多种感官观察; (4) 在了解全貌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观察; (5) 观察要抓住事物特点; (6) 边观察边想象; (7) 观察时要善于思考, 探究事物的因果联系, 抓事物的本质; (8) 留心生活, 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这个序列体现了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不同要求, 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顺序的训练。

如上所述, 如果教师对整个习作教材有了整体规划和思考, 学期目标明确, 就能避免“信马由缰”的倾向, 学生的作文素养就会随着学段的增长, 有明显的提升。

三、实践习作教材序列化教学的策略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以人文专题为主线安排单元教学, 其实教材基本上是阅读教材, 没有真正的作文教材, 因此习作教学不是孤立的, 教师要树立全程关注的意识, 根据梳理的序列, 让听、说、读、写形成统一的、开放的训练体系, 不仅在作文教学中, 更是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技术”, 才能真正引导学生从阅读的体验表达走到习作的实践表达, 习得言语, 从而经历习作的全过程。

1. 抓单元主题, 整体教学, 习作稳步走

在序列化教学习作时, 我们一定要把握单元整体, 从“单元导语”入手, 关注主题, 关注言语。如, 四上第一单元的习作提示, 就言语能力而言, 大体“按怎样的顺序写”表述笼统含糊, 但因为单元导语在呈现单元主题“大自然神奇”后, 已指出语言学习的目标和方法, “一边读课文, 一边想画面, 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并收集有关的自然奇观的资料, 以丰富我们的见闻”。所以我们在单元习作前, 可以作细致的划分。

具体如下:

经过这样整体的教学渗透, 学生已为单元习作作了较充分的准备, 到真正表达时也就比较到位了。

2. 借阅读教学, 分解指导, 习作小步走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 “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 能唤醒学生的作文意识, 渗透作文知识, 培养言语能力, 这是提高习作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 教师要致力于研究和处理教材, 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按照一定的训练序列, 开发阅读教材中的有效习作资源, 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发展写话的能力。

如一年级:以字词为重点, 从句入手, 侧重一句“四素”俱全的写话训练。

例:一下的《识字四》的教学:“蝴蝶花间捉迷藏, 蜻蜓空中展翅飞……” (1) 让学生发现诗歌规律:都写“谁在哪里干什么”? (2) 这句话去掉“在哪里”, 也可以说:“蝴蝶捉迷藏, 蜻蜓展翅飞”; (3) 这句话转换一下就变成:“花间蝴蝶捉迷藏, 空中蜻蜓展翅飞” (在哪里谁干什么) , 这样也能表达。 (4) 拓展自己编一编。通过这几步的设计让学生有梯度地掌握“两素句” (人称、事件) , 再由“两素句”过渡到“三素句” (人物、事件、时间或地点) , 为学习四素俱全的句子作了铺垫。

二年级:以词句为重点, 从句入手, 侧重各种句式训练

如:感叹句、疑问句、描写句、拟人句、排比句 (简单) 等

三年级:以句群为重点, 从段入手, 侧重句群和构段训练

如:总分式、并列式、承接式、因果式等

例:连贯动作句群训练 (三下) :《翠鸟》 (第3段, 翠鸟捉小鱼的一系列动作) ;《燕子专列》 (第3段, 居民四处寻找燕子的一系列举动) ;《绝招》 (第6段, 小柱子奶奶包饺子的一系列动作) 。学了这几课后, 可以让学生上来演一演系列动作, 再写一写。

3. 融口语交际, 细化指导, 习作健步走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它与口语交际都有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特性, 不同之处仅在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差别。从某种程度而言, 口语交际教学也可与“导写”紧密结合。

五上第六组口语交际《父母的爱》, 交流其中的案例后, 重点探讨“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 再谈谈自己的想法”。这些素材在导读导写、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已经有所积累了, 此刻需要研究的是以下几点: (1) 你所说的故事是否属于这一话题范畴? (2) 你的叙述是否简洁明白或者具体生动? (3) 你的观点是否合理?

这既是口语交际的要求, 也是习作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这是主题单元整组教学提高习作效率的又一策略。

4. 享交流平台, 巩固教学, 习作阔步走

第三学段教材中的“交流平台” (第二学段称之为“我的发现”) , 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一组教材之后, 发现丰富的语言现象, 揭示多元的读写方法等, 交流收获和体会, 培养阅读习惯。回顾交流时, 也可以引入学生习作, 通过点评、赏析、讨论等方式, 优化学生习作, 巩固言语能力。

五年级上册的交流平台, 要求先找到课文中描写外貌、动作、语言的语句, “体会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其实这些内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已经全面涉及并深入研读了, 在此是集中回顾凸现重点;而后“交流自己从习作或课外书中找出的类似语句”, 则是明确迁移运用于学生习作的品析点评了。品评什么?遵循一课一得、学以致用的原则, 评改的指向可以相对集中, 不宜宽泛。除却一般性内容外, 这里当重在围绕“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展开。

单元作文 篇5

1.你的家乡在哪里,那里有什么样的民俗民风,当地有什么样的过节的风俗场景?请你以“我家乡的为题材,写一篇作文。

2.要求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抒发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字数在500字以上。

范文

哦,我的故乡

我的故乡在浙江诸暨,那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故乡的山,虽没有名山大川的巍峨,但也蕴含着江南特有的秀气。山上绿油油的是庄稼,青翠挺拔的是松树,郁郁葱葱的是竹林。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走进这绵绵延延的大山,快乐的小鸟替你引路,幽香的野花为你提神。抬头望望茂密的树冠,用力吸一口清新的空气,站在山顶大声地和群峰交流„„一切的一切,是那么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故乡的水,清澈:游鱼碎石,历历在目;柔和:涓涓细流,若趋若驻;悦耳:溪流潺潺,泉水丁冬。常常是山傍着水,水依着山;山在水中走,水自山中流。河中鱼虾成群,塘中鹅鸭戏水。不愧为江南鱼米之乡。

山明水秀的故乡哺育出热情好客的故乡人。客人——不管是远来的,还是同村的,一进门,主人立刻为你沏上一杯清茶,并拿出瓜果,坐下来和你亲切地叙谈。你刚品了几口茶,一碗热气腾腾的点心就端了上来。清茶、瓜果、点心,这是乡亲们待客的三部曲,是历来遵循的风俗。当然,其中的道道儿还远不止这些。就拿第一杯茶来说吧,听父亲说,第一杯茶不能太满,必须用双手送到客人手里。喝了三四杯茶后,要主动为客人换茶叶,为了表示热情,还可以在妇女和儿童的茶杯里放适量的白糖等等。总之,只要你来做客,就一定会体验到什么叫“宾至如归”。

故乡的物产是极丰富的,不说这里绝无仅有的历代王朝贡品——香榧,就是人们经常能吃到的东西,也别有一番风味:那一年四季都出产的笋——鞭笋、团笋、毛笋„„再配上肉丝炒一碗家乡的年糕,便是最常见的待客点心了;还有山上长的罗汉豆,越冬的地瓜,都是孩子们最爱吃的东西。故乡的饺子也与众不同,它用一种嫩草挤出的汁和着糯米粉做成,裹成的饺子皮呈鲜亮的青色,所以叫青饺,吃起来爽韧而不粘牙,又透着特殊的清香,真是味美无比。

正像某首歌中唱的:我的故乡山美、地美、水美,人更美,说起故乡的山水物产、风土人情来,真是三天三夜也道不尽。

哦,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

家乡——欢歌的乐园

乐园,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为你感到自豪,我愿为你歌唱„„

那蕴满神秘的大山,那碧透人心的龙潭河水,那优美的传说,那朴素的风情,奏出了一曲充满生机的绿色旋律。

谁不知道乐园是山歌之乡?你看,农民都缠着头帕,穿着草鞋,一身山里打扮,一口浓重的乐园乡音。虽然显得有点土气,但土家人的生活是美满的,心情是欢快的,嗓子是圆润的。他们一边劳动,一边唱山歌:“党的政策是天平,左右两端都平衡„„”那歌声汇入龙潭河,流进了长江、大海;那歌声从大山里飞出,越过千重关山,飞到武汉、北京„„他们的歌声有泥土的气息,有乐园的韵味,有土家的风格,情真,质朴,生动。我喜爱乐园,我爱乐园的歌。当你走进乐园的村村落落时,你会惊奇地发现,几乎没有不喜欢歌的。每年7月党的生日来临之际,乐园便举行山乡赛歌会。男女歌手穿红着绿,云集乐园镇,这里霎时成了歌山歌海,热闹异常。“乐园”真可谓名副其实的乐园。

歌声入耳,使人如醉如痴。在赛歌会上,歌手们总要炫耀自己一番:“你歌没有我歌广,祖先埋在歌山上,大哥名叫歌师傅,二哥名叫歌秀才,我名就叫歌口袋。”对方不等歌声落音,就接着唱道:“桑木扁担三尺长,挑起歌本到处唱,长阳唱到北京城,万首山歌献给党。”

若是男女对唱,则更是情深意长了。女的唱道:“想唱山歌不怕羞,情哥哥你快抬头,先看山上花引蝶,再看溪边藤缠柳。”男的唱道:“情妹唱歌哥抬头,歌声随着妹妹走,花引蝶来蝶恋花,藤缠柳来抱成球。”男女合唱:“阿哥阿妹情意深,好比芭蕉同根生,阿哥好比芭蕉叶,阿妹好比芭蕉心。”阵阵歌声招来热烈的喝彩。这一年一度的赛歌会,成了土家人的盛大节日。其实平日里,土家人也同样爱唱歌,总是这山唱来那山和:“又有稻谷又有茶,采了头茶二茶发,割了早稻晚稻青,稻谷飘香麦抽芽。”那一声声悠扬的歌声,飘过一山又一山,声声比糖水还要甜。

啊,乐园!充满欢歌的乐园,愿你的优美歌声长盛不衰!

我家乡的火把节

我的家乡普格是凉山州东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这里有着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是火把节的故乡。火把节是祈祷幸福、祝福吉祥的节日。火把节原旨是驱虫灭害、保佑庄稼获得丰收。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普格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日子。

火把节的第一天,各家各户清洗炊具,杀鸡宰羊,筹办丰盛的节日晚餐。吃晚饭前,大人们把饭盛进簸箕里,把菜放进盘子里,筷子与勺子放在菜上,然后一起摆放在门前。希望已过世的老人们回来吃顿饭,来看看儿孙,保佑在世的家人平平安安,健康长寿,并把家中的不吉利带走。祭完过世的老人,全家才开始吃饭。晚饭后,老老少少都走出家门,不约而同地来到寨口,用火把烧几堆熊熊的篝火,老的聚在一起,小的聚在一起。女孩子们手牵着手围绕火堆念起火把祝词。人们迎着金灿灿的火光,跳啊,笑啊!祝词一声高过一声,欢乐一浪压倒一浪,此起彼伏,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火把节的第二天,是节日的高潮。四面八方的彝族人民都聚到一个固定的场地。火把节的场地是一块圆而平坦的草坪,外围是浓浓密密的树林,过节的人们坐满了草坪四周。这天要进行斗牛、斗鸡、赛马、摔跤等活动。普格彝民的摔跤与人们在电视里看到的日本相扑运动有些相似。摔在上面的不一定赢,摔在下面的不一定输,而要看谁的双脚先离地,谁的双肩先触地。能参加火把节摔跤比赛的小伙子都是各村各寨的佼佼者。他们时而被这个抱起,时而被那个摔倒。战败者不气馁,战胜者也不骄傲。他们都冷静地迎接新的挑战,直至无敌手才算胜利。

火把节的第三天,是选美活动。姑娘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佩戴着金银首饰,每人撑一把黄油布伞,相互牵着彩色三角巾,在草坪上围成一个又一个的圆圈,跳起了优美的彝族舞,唱起了婉转的彝族歌。五彩艳丽的裙子摆动着,旋转着,如彩蝶展翅,似孔雀开屏,煞是迷人。姑娘们努力展示出自己的美。记者们可忙坏了,又是拍照,又是录像。评委们也在精心挑选着百花丛中的“牡丹花”。瞧,他们满头大汗,看来还真难选出来呢!傍晚,各家各户点燃火把,在家长的带领下,在屋内、院坎中转绕,口中念道:“烧死瘟疫,牛羊发展。”祈求六畜兴旺,庄稼获得丰收。接着,全寨各家各户把剩下的火把集中堆放于村头牛羊出入的路口,燃起熊熊的篝火,在篝火的上面放一块石板,每家朝石板上投小石9粒、草9根,象征着数不清的牛羊来吃草,收不完的庄稼堆成山。

家乡的火把节随着历史的演进、社会的进步,逐步发展成为集民间体育、文化活动和民风民俗展示为一体的盛大节日。近年来,每逢火把节都有大批的外国朋友和港台同胞来普格和彝族人民共度佳节。

朋友,请来普格参加彝族的火把节,你将会看到惊心动魄的一幕又一幕„„

家乡的刀杆节

在祖国这个多民族大家庭里,我的家乡云南腾冲傈僳族的刀杆节上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和独到的民族风采,最能征服观众。

刀杆节有两项主要内容:一是“下火海”,二是“上刀山”。下火海,即“洗火澡”,在二月初七晚上举行。意为洗去污浊,上刀杆才没有危险。傍晚来临,几千傈僳族人身着五彩缤纷的民族服装,在平地上燃起一堆堆巨大的篝火,男女老少围着熊熊烈火“跳嘎”欢唱。待柴火燃成红彤彤的火炭时,一群身着红装赤着双脚的壮汉,豪饮数碗壮怀酒,在一阵紧锣密鼓声中大吼一声纵入“火海”。他们在火海中跳跃、翻滚,跳动的双脚溅起万千红亮的火星,使人眼花缭乱。继而,又见他们双手捧起通红的炭火,在脸上擦洗、搓揉,进行火的“洗礼”,然后又从火堆中捡起烧得通红的铁链你拉我扯。表演者履“火海”如走草地,抓“火球”如戏玩具,使观众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跳过火海后,身着节日盛装的傈僳族男女又继续跳嘎、对歌,直到东方发白。

第二天,即二月初八中午,是更令人惊心动魄的上刀杆(即上刀山)活动。它比“下火海”场面更大,气氛更为壮烈。这一天,到处人山人海,一群群傈僳族小伙子磨刀霍霍,然后将36把或72把锋利无比的长刀做横档,绑在二十多米长的两根粗木杆上,再把它竖立起来,一头栽到地上,一头直捣云天,远远望去,就如同一架直通云天的天梯。当作梯档的利刀,刀口向上,寒光闪烁。正午时刻,一声炮响,锣鼓齐鸣,十几个身着民族服装的傈僳族汉子来到梯下,赤手抓住刀锋,赤脚登上刀刃,迅速而镇定地一个接一个往上攀登,一二百斤重的身躯在寒光闪闪的刀口上,如履平地一般。这时观众提心吊胆,屏住呼吸,目瞪口呆,浑身出冷汗。有的闭上眼睛,不敢再看。在紧锣密鼓声中,几副刀杆上的傈僳族汉子陆续登上了半空中的梯顶。此时演出进入了高潮,达到白热化程度。只见他们一个个凌空打倒立跟头,表演各种惊险动作。然后取下插在梯顶的小红旗,顺东西南北五个方位下投插在地上。接着,他们又在空中鸣放鞭炮,令观众欢声雷动,令群山发出回响。

说起刀杆节的来历,还是十分感人的。明朝中叶,外族侵扰腾冲边境,多少身强力壮的傈僳族青年被杀戮,多少孤苦无依的老人被逼死。自公元1441年开始,朝廷派兵部尚书王骥先后三次率兵约35万人进行征讨,最终在傈僳族人民的配合下,打败了外族,而王骥却在二月初八这一天被奸臣用毒酒害死。噩耗传到傈僳族山寨,男女老少无不捶胸顿足。为此,他们举行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活动来纪念王骥,并将每年二月初八定为“刀杆节”。

改革开放后,上刀杆这项民族传统活动已经走出腾冲,走出云南,走向全国。它参加了在昆明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并先后到上海、海口、沈阳等地成功地进行了演出,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报刊、广播、电视台对这一民族活动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把它誉为“中国一绝”。

家乡的香浪节

香浪节,又称浪山节,是我的家乡甘肃藏族自治州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七月,正是牛羊肥壮的盛夏,水草丰美,风光旖旎。藏族群众利用此时农牧活计不多的空闲,家家户户炸油果、磨炒面、宰肥羊。然后带上帐篷、炊具,骑上骏马,全家离开自己的庄户,到绿草如茵、鲜花争艳的山坡上,搭起帐篷,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过十天半月欢娱的生活。

“香浪”藏语译为采薪,也有译为浪山郊游的。相传早在1000多年前,寺僧每年在盛夏季节外出采伐烧柴,有时因路途遥远当天不能返回,便依山傍水露宿野营,游山玩水。这对整天拜佛念经的和尚来说,无疑是心灵上的解脱。藏语称木柴为“香”,称采樵为“浪”,所以叫“香浪”。这种寺僧采薪郊游活动,后来传到藏族民间,逐渐演化成了传统节日。

节日期间,静谧的大草原一夜之间支起了无数雪白的帐篷,似一朵朵含苞欲放的白牡丹。歌声、乐声,还有熙熙攘攘的人欢马叫声,交织在一起,把草原搅得一片沸腾。人们饮过浓醇的酥油茶,喝过甘甜的青稞酒,吃过手抓羊肉或油馍瓜果,穿着盛装,从各自的帐篷里走出来。在一片空地上,由一位有威望的人指挥,开始了各种娱乐活动。赛马、赛牦牛,是藏族人民最喜爱的竞技活动。在开阔的山坡上,鸣枪为令,骏马如飞。牦牛疾奔,最先到达终点的健儿,将会得到一条洁白的哈达,作为胜利和荣誉的标志。赛跑,掀起了欢乐的高潮。青年、老人、妇女、儿童分组进行比赛。老人组里有80多岁的老汉,儿童组里有四五岁的“稚小鸭”,所以跑起来千姿百态,令人不禁捧腹大笑。摔跤,这可是小伙子们逞能的项目,越是顽强,越激起人们赞许的掌声。拔河更是一种奇特的竞赛方式:两人相背而立,赛绳挂在脖子上,由两腿中间穿过,四肢着地,爬着拔河。力量和意志的较量,赢来阵阵笑浪。

体育节目结束以后,接着举行独具风格的文娱活动。男歌手拿着扎着红绸或羊毛的酒瓶,在场上高唱祝酒歌,祝贺“扎西”(吉祥)。唱到兴起,便扭动起舞。头一名歌手唱完,就将酒瓶传给另外一个人,谁接酒瓶,谁就要高唱欢乐的歌。女歌手则挤在伞底下,一人领唱众人和,唱到兴高采烈时,就情不自禁地手挽手跳起舞来。夜深了,在七月七的晚上,多情的少男少女们,一对对,一双双,情绵绵,意切切,偎依私语。因为这天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日子,是充满了真情、美满、幸福、欢乐的日子。

随着时代的变化,藏族人民的香浪节也由古老走向现代化。不少牧民在香浪节期间提上收录机,搬来彩电,还有气垫床、摩托车,给这绿色的世界,揉进了现代化的色彩。

单元作文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层级分解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发展,作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分数比较高。作为教学极大的考验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内容需要围绕考试转,及时教学改革模式进行分析,按照改革体系的具体要求进行落实。作文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教学形式的特殊性,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收集和整理资料,指导学生开展写作研究。

一、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模式的不断落实和推广,作为教学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做好整合改革工作,按照教学本质要求对教学系统进行落实。以下将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一)作文教学地位不明显

根据现有的教材要求,对作文教学存在重视度低的现象。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是重要的参考资源,但是教材仅仅起到示范的作用,甚至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受到地方文化、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很多内容不符合区域性作文教学现状的要求,导致教学难度比较大。此外多年进行反复的训练后,教材内容和现实社会存在脱节的情况,使得作文教学缺乏创作的个性。最为重要的是,教材不能突出作文教学的地位,作文内容围绕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练习为主。学生对作文技巧的学习缺乏了解,导致教学难度大[1]。

(二)作文教学环境受到限制

考虑到语文教学模式的具体要求,需要对教学题材进行分析,按照设定形式的具体要求进行。但是在实践阶段存在教学计划不完善的现象,作文教学环境受到影响,缺乏生活化的引导,关于生活化作文训练形成虚设。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也是素材的关键所在,考虑到教学途径的具体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建立和生活以及写作的联系,了解写作目的,使其指向生活,而后回归生活。

(三)作文教学训练单一

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仍然很难摆脱原有框架的限制,以强调写作技巧为主导,讲究语言方式的表达。考虑到文章结构布局的具体要求,作文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按照客观发展规律要求进行落实。作文的本质是表达,根据题目的不同对生活进行认知。受到传统思想形式和意识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要对作文类型进行分析,避免出现文不对题的情况。现有的作文教学,侧重的是命题作文训练,考虑到自主性和适用性的要求,必须提升作文教育的时效性,提升学生的自主表达能力[2]。

(四)教学要求不明确

现有的作文教育以模仿为主,一味地按照教材要求进行设定,指导学生照本宣科的套写作文。学生的世界是多样化的,不能采用原有的教学体系,在模仿教育过程中,需要强化和巩固写作知识,如果一味的采用模仿教学的形式,则会导致整体上缺乏个性,作品缺乏生命力。教学要求不明确,会让学生产生迷茫的心理,无法突出创新作文的本质要求。

二、初中语文七年级作文教学能力层级分解

初中七年级作文教学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也对后续教育奠定了基础。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模式进行分析,从不同方面给予学生帮助,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下将对初中语文七年级作文教学能力层级分解进行分析。

(一)作文单元编排

作文单元编排的落实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写作和阅读必须密切结合,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此外写作和综合量练习也要结合在一起,在口语交际能力教学指导阶段,要对案例进行分析,尽量将其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选择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话题。理论和实践处于并重的阶段,因此文章生产要符合自然规律,将情感的积淀、素材的积累等进行融合,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保证各个环节都落实到实处。此外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在层级分解过程中必须遵循实践上的共鸣,对各个章节进行修改,做好做细[3]。

(二)确定层级主要要求

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在层级分析阶段,要对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进行了解,及时确定层级主要要求。写作过程中需要保证感情真挚,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受,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对于教学起到重要的作用,要善于发现生活中有趣的事物。根据表达中心的具体要求,可以选择适当的方式表达,安排和内容一致的内容,保证条理清晰。联想和想象的方式对作文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对详细的内容进行分析,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此外需要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独立完成写作作业,适当对文章进行润色和修改,进而提升作文写作水平。

(三)掌握作文的基本构成要素

初中语文教学本身对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掌握基本构成要素,做好积累和汇报工作。在平常阅读教学过程中,对课前活动、综合性学习活动、日记等引起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根据活动类型增加对语文案例的了解。在平日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作文的汇总和讲评工作,专题知识辅导对整体教学有重要的影响,要掌握立项、审题、构思等基本要素,面对作文题目可以在第一时间确定思路。讲评和修改对作文的完善起到关键作用,要采用作文汇报会的形式对其进行完善,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完成,采用反复修改的形式进行,直到满意为止[4]。

(四)层级案例分析

考虑到专题知识辅导和训练体系的具体要求,在作文修改和分解阶段,必须做好层级案例分析。例如以我喜欢的小动物为例,属于无命题作文,在写作过程中必须抓住动物的形态特征,适当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式进行描述。讲评修改以景物、动物描写方法、修辞方法(比喻、拟人)的运用为主。

三、结语

针对初中语文作文单元教学的特殊性,在具体教育阶段,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单元设计工作,按照层级分解体系的属性变化对其进行引导。在初期教育阶段,必须突出作文教育的重要性,不断促进作文教学的改革和应用,满足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

【参考文献】

[1]赵永光,吴丽珠,王美英.初中语文七年级作文单元教学能力层级分解与教学设想[J].科技资讯,2014(12):122-123.

[2]陈祥俊.新课标下的三套初中语文实验教材比较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2(01):35-39.

[3]王超群,韦冬余.初中写作教学的问题及其对策——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理论的分析[J].教育探索,2016(12):60-62.

用好单元导语, 让单元训练更丰实 篇7

一、提炼单元导语中的方法, 让阅读教学更具指向性

与低年级导语中更多唤醒学生阅读兴趣不同, 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 导语的设置也逐渐丰富化、明确化, 教材编者在设置单元导语时, 将其言语表达的主要内容指向于三个层面, 即:阅读本单元课文方法的提炼与指导、本单元课文中所集中体现出来的表达策略的感知与内化、本单元课文中学习所需要的实践活动的开展与实施。这一部分的内容呈现不仅展现了教材编著的真实用意, 更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所在。如导语“让我们一边读课文, 一边想画面, 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体悟作者生动的描写。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 还可以收集有关奇观的资料, 以丰富我们的见闻。”在这一段导语中, 编者明确提出了“边读边想”的要求, 这是基于阅读方法层面提出的要求, 是阅读本组课文的重点所在, 应该引起所有教师的高度重视。据此, 本单元的教学就应该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自己看到、听到的, 或者运用朗读感知法进行想象式体验, 体会文本所描述的情境。

以这样的方法去揣摩、体悟文本中的内容, 才能准确洞察、把握编者利用导语所传递的方法和策略, 为阅读教学奠定基础。如果我们对单元导语视而不见, 只会运用大量的图片资源、视频录像感知文本情境, 就不仅违背了导语设置的用意, 更与语文教学的规律背道而驰。

二、把握单元导语中的逻辑, 让阅读教学更具层次性

语文作为一门关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对学生语言核心能力的训练绝不是杂乱无章的, 而是在一定体系设置下有序列展开的。如果我们以发展联系的视角关注每个单元中的导语, 就会发现某一种训练点教材延续着一定的逻辑展开设置, 有着极强的层次感。因此看来, 阅读教学就应该将具体的训练内容放置在相应的体系结构中来审视, 才能让语言的训练不断走向丰富与扎实。如在人教版四上第一单元的导语中提出了“一边阅读, 一边想象画面”的要求, 但事实上这一训练重点并非在这个单元中首次提出, 而是在三年级中的《我们的民族小学》就已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而在此之后, 教师在本册第五单元中则再次提出“紧扣课文语言, 联想课文所展现的情境”, 让这一训练点得到了有效的延伸;而到了五年级下册, 导语则再次明确了“入情入境体悟文本主旨, 结合课文最感人的情节感受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 使得这一训练价值点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一个训练内容, 出现在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单元, 则有着不同的训练侧重点, 只有弄清楚导语中所蕴含的编者意图, 才能使阅读教学更加具有层次感。

三、紧扣单元导语中的文本链接, 让教学更具针对性

每个单元的导语都以简练、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凸显其内在的主题。教学中, 教师务必要将导语所传递的信息与具体的课文内容紧密结合, 实现导语的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厘清导语内容与对应课文之间的关系, 从而深入洞察编者为什么要将这几篇课文融合在一个单元中, 这些课文又是怎样从不同的侧面集中凸显这一主题的?

以五下第七单元“作家笔下的人物”为例, 导语中明确提出要“通过一组课文的学习, 揣摩作家刻画人物的不同手法, 进一步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技能”。根据导语中的这一要求, 教师将其分散在单元中的不同课文, 如聚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中的动作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所起到的绝妙作用, 揣摩《临死前的严监生》中的细节刻画对凸显人物吝啬形象的功效,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中对人物外貌和语言的描写技巧, 《金钱的魔力》一文中人物的神态描写等手段。不同的课文有着完全不同的创作特色, 这种方法的选择与作者意欲表达的人物形象有关, 更与展现的故事情境有着直接联系。因此, 我们不仅要关注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更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者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方法。正是因为有了导语的整体性规划, 我们才能在每一篇课文中探寻最为恰当的阅读教学价值点, 从而在不同的视角和维度下感知作家描写人物的独具匠心。有了这样的聚合与分解, 我们才能在课文阅读中、对比辨析中促进阅读教学言意融合, 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单元结构化开发提升单元教学的价值 篇8

实践:在五年级上册“古诗园地的”教学中笔者就进行了单元结构化开发的尝试与实践。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根据本册教材中古诗前后分散,且第一单元的古诗与“园丁之歌”没有内在联系的特点,进行了重组整合,包括《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别》《清平乐·村居》以及练习一和口语交际“学会请教”,同时安排本学期的古诗文拓展积累。

《古诗两首》中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代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和清代袁枚的《所见》,两首诗都是五言绝句,语言清新平白,比较容易理解,而且都有学生参与其中,增加了一份学生气息,有利于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进入五年级前,已经有了许多学习古诗的经验,知道如何去读懂一首古诗,而且也积累了许多古诗文,为学习这两首古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读这两首古诗不但要读懂诗意、体悟诗情,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总结并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读懂古诗。课后小练笔“把《寻隐者不遇》一诗描绘的情景写下来”可以安排在学完文包诗后,参照一定的范文来进行。

《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其中包含了一首李白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文章是根据诗情诗境想象而成的,诗文对照能很好地读懂诗意感悟诗情,同时可以渗透“对比衬托”的写法,为写根据诗意写诗境的小练笔提供范文。

《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形式完整的词。学生在三、四年级时通过文包诗已经接触了一些有名的词作,对词的形式有所了解,但对词与诗的区别并不十分清楚,因此可以借助这首词与古诗的对比感受诗与词的同与不同,初步建立对词这种文体的整体印象。而诗与词的共通性又可以帮助学生借助古诗学习的方法读懂词,实现学习方法的迁移。本词学完后也安排了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的练习,正好可以在前一篇小练笔的基础上实现提升,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使想象诗词情景的文章达到更高的层次。

练习一中有一首诗供诵读与欣赏,一个活动:按《风》的格式续写及赛诵含“风”字的古诗句。可以先进行活动,然后进行诵读欣赏,最后提供本学期所要拓展的古诗词供学生课外诵读,利用每节课的常规性积累进行巩固。

口语交际“学会请教”除通过实践练习知道请教要有礼貌并讲清自己要请教的内容外,还可以加进请教古诗词意思的练习内容,与本单元主题建立起联系。

二、育人价值

1. 通过朗读、想象、图文对照等方法读懂诗意,感悟诗情、熟读成诵,并受到情感与文化的熏陶。

2. 通过学习古诗总结学习方法,并在实践中迁移运用,逐步形成能力。

3. 通过比较诗与词的不同,对词形成整体的感知和印象,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辨识文体。

4.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仿照文包诗的形式写一写诗词所描绘的情景,加深对诗词的理解,提高想象文写作能力。

5. 通过活动拓展积累古诗词,增加文化底蕴,同时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三、课时安排

1. 第一、二课时:通过介绍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导入《古诗两首》的学习。然后学习两首古诗,完成练习。

2. 第三、四课时:学习《黄鹤楼送别》,进行小练笔:想象《寻隐者不遇》的情景写下来。

3. 第五、六课时:学习《清平乐·村居》并再次进行小练笔。

4. 第七、八课时:语文活动、练习并进行口语交际。

四、检测安排

进行一次古诗文的专题练习并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

[思考]

1. 主题单元育人价值的准确定位是结构化开发的关键。

小学中高年级的教材大都按不同主题进行编排,如“园丁之歌”“自然的奥秘”“智慧故事”“祖国各地”“无私奉献”“走进名著”等。同一主题内的不同文本为单元结构化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的可以从人文精神的熏陶展开,提高人文修养;有的可以从不同文体特点的比较切入,提高文学素养;有的可以从同一类课文的学习方法掌握入手,提高认知水平;有的可以从不同思维方式的训练着眼,提高主体创造性。总之,只要站在整体的角度来看一单元教材,我们就能发现这一单元独特的育人价值,从而进行结构化开发,提高教学效率。

2. 单元主题建构点的聚焦是结构化开发的生命线。

在育人价值的统领下,教师就要善于对一单元的文本进行结构化处理。我们初步总结出如下结构化方式:

一是知识结构化。

就是把各类知识按内在逻辑进行梳理,实现知识的系统化、有序化,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模块,以便学生随时取用。这样模块化的知识才是积极的储备,才有助于实现知识的迁移,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是方法结构化。

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出学习某一类知识的方法,形成不同的策略群,以便学生在今后学习同一类知识时随时调用,促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

三是情感结构化。

就是对某一类事或物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相对稳定的情感,从而建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不至于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迷失方向,迷失自我。

四是能力结构化。

就是集中进行某种能力的持续训练,达到熟练的程度,甚至形成习惯,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纯熟地使用。

五是思维结构化。

就是通过具体内容的学习,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最后形成多元化的思维方式网络,从而为创造性解决问题或创造新的知识打下思维基础。

只有进行了结构化处理的文本才能形成合力,每个单元才有不同的生长点,综合效益才会是最高的。否则每篇文本的教学就会散乱虚浮,高耗而低效。

3.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逻辑安排是结构化开发的智慧。

单元作文 篇9

一、呈现时机要准确定位

单元总结课应该何时呈现呢?我认为, 应该在一个单元的所有内容教学全部完成后。单元总结, 即一个单元的总结, 四篇课文只是单元主题下的课例。除此以外, 还包含许多内容:如词语盘点、综合性学习、回顾·拓展、口语交际·习作、单元课外阅读、单元检测等。语文本身就是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 要综合性地利用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按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需要组织教学内容, 使教学内容成为可以联系和繁衍的“活”的体系, 使学生在知识的网络中阅读与写作融合, 理解与表达融合, 构建起生生不息的体系。我们的语文教育是下围棋而不是做广播操, 要照顾到单元整体, 要处理好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一部分的教学完成了, 可以做一简单小结;所有部分的教学完成了, 才可以做单元总结。所以, 最佳呈现时机还是放在一个单元的最后。

二、呈现方式要灵活多变

相对于整体感知的单元导读课而言, 单元总结课应该是一个完善的感知和整体归总的过程, 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归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完成一个单元的全部内容后, 把所有的知识汇集起来, 进行整理、归纳和概括, 由感性上升为理性, 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并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知识, 这样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 使单元整组教学的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1.开展竞赛形式。如字词部分, 可以发动学生以小组之间展开比赛的形式进行。

2.设置展示台。现在的学生自我表现欲都非常强, 老师就可以在课堂上给他们一方展示自己的舞台, 让他们把单元所学自行归总, 小组合作展示,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

3.举办交流会。教师可提前根据单元主题设置交流会的课题, 当然课题设计既要新颖, 又要与主题联系紧密。交流会上, 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积分, 奖励促进学生。像五上第三单元总结课, 采用交流会的形式进行, 课堂会灵动起来, 学生的思维会很好地跳跃起来, 教师的合作者身份也会充分地发挥出来。

4.推荐好书进行时。语文课总也离不开篇章。在概念圈的释义下, 作为语文老师, 我们有理由、有时间、有机会把好书推荐给学生。在学习人教版六下第四组教材的同时, 老师就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鲁宾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课下, 孩子徜徉在书海中, 体验着阅读的乐趣, 增长着才干, 更增强着学习语文的本领。

当然, 总结课的呈现方式还有很多, 需要教师不断开发自己的智慧, 挖掘学生的天资, 让语文课堂丰富起来, 快乐起来。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品味丰收的喜悦, 不正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吗?

三、呈现内容要有针对性

单元总结课应该让学生学会怎么总结?确切地说就是总结梳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单元总结课教师确定的总结内容要准确, 应该为知识巩固而总结, 为能力成长而总结。应该通过师生有效的积极互动, 让学生知识与能力在总结中得以提升。一般情况下, 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分别从基础字词、积累运用、口语交际习作、阅读理解、课外拓展等板块对整组的学习进行归总, 当然五个板块是相互融合的。实际教学中, 教师可以像单元重组教学一样, 把五个板块进行重组, 穿插进行。

我们还以五上第三单元教材为例。

1.字词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自身或同伴书写与测试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字 (包括字音与字形) , 建立错字集。再让学生当个小医生, 找到错处并改正。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进一步考查学生字词的运用能力。

2.课例部分。教师可以结合交流平台, 引领学生对4篇课例再次回顾, 巩固学习到的说明方法。还可以通过科学的设计, 巧妙地将4篇课文串联起来, 那样就更是别有一番风味的课堂了。课例, 还可以是4篇文章以外的, 如学生课外阅读的文章、书籍等, 同样可以拿到课堂上共同交流, 这就是学以致用, 这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的真谛。

3.口语交际·习作部分。这部分内容的总结,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悟与感触。针对单元学习重点以及自己的作文, 寻找出差距所在。课堂上, 如果有时间, 教师还可以现场命题, 让学生比赛说一说。让即兴微型作文在课堂上闪亮登场, 我想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教学策略。

4.其他部分。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具体实际, 将日积月累、成语故事等栏目, 总结到相应的版块中。

单元作文 篇10

一、单元教学计划的概念及特点

体育与健康单元教学计划是指某一项教材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教学步骤的安排。它是按照一个年级各项教材的教学目标、教学时数的总要求, 进行课时及课次的教学内容、教学子目标、主要教学方法的具体分解和落实。其特点表现在单元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反映出教学实施的连续性和层次性。它是连接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 (教案) 的中枢纽带;也是教师理解教材、组织教学的中间桥梁。

二、单元教学计划确定的依据及注意事项

1. 首先要全面领悟单元教材的总目标、总要求, 要研究各项教材编制的意义和作用, 要摆脱单纯技术模式的影响和束缚。注意知识能力与习惯培养、身体练习与学习兴趣、技术能力与身心发展的协调关系。真正体现育人宗旨, 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2. 单元计划要突出单项教材纵向联系的特点。但是在具体制定过程中, 还必须注意各单项教材之间的横向联系, 加强有机结合, 互相渗透, 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3. 一个单项教材就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在进行课时或课次的划分中, 切分技术十分重要。这里需要强调每个子内容、子目标的确立, 注意承上启下、温故而知新, 保持珠联璧合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4. 单元计划的制定, 除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外, 还要充分依据教学环境的客观条件, 从实际出发, 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

三、单元教学计划的制定

由于单元计划是安排教学步骤的具体措施, 它因人而异, 因地而异教无定法, 很难规范划一, 在高中阶段, 一般以大教学单元的形式确定, 对教材体系的构件会产生很大的作用, 能够促使具有特色的教材出现, 完成对《课程标准》的延续, 形成完善的体系, 改变过去“计划性”的特点, 实现“条条大路通罗马”, 使管理科学、合理、实效。能够形成大单元教学观念, 改变过去面面具到, 蜻蜓点水的做法, 能够使教学纵深拓展, 使整个教学段教学脉络分明, 层次清晰, 侧重点明显, 促进教学单元的地位与作用日显重要。体育教学单元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单元计划页的设计

制定单元教学计划时, 这一方面所显示的是单元教学总目标、教学内容、主要教法学法、教学反思等。 (见表) 主要内容有:

2. 编写单元教学计划 (填写上面表格内容)

内容的选择与填写必须要与本单元目标水平相一致, 认真研究教材的特点与价值, 要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的要求,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教材的可持续发展、教学可操作性等等;单元计划的内容不能只停留在过去单一性, 不在室内就在室外。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不仅局限于校内, 需要走向社会、大自然, 有时还会把本单元的目标渗透到其他教学单元中去。

3. 编写教案

在内容选择后, 要结合单元计划制定的目标要求、内容要求、教法要求认真编写教案, 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摘要:新的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相比, 它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只设定了教学目标, 而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它给我们教师在选择教材和制订教学计划时留下了宽泛的空间, 同时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思考。如何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制订单元教学计划, 从操作层面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文将予以解决。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单元作文】相关文章:

七下单元作文05-24

五单元作文04-19

退单元作文04-23

乌塔单元作文07-04

单元话题作文07-18

作文单元教学09-08

单元下水作文范文05-25

八下英语单元作文06-23

小学阶段单元作文07-22

第一单元作文04-21

上一篇:城乡传统音乐文化下一篇:新时期体育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