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一张图”

2024-09-07

国土资源“一张图”(精选十篇)

国土资源“一张图” 篇1

1 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的概念

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的建设是指通过对国土资源各类数据进行整合, 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变更调查、地质环境、遥感监测以及基本地理等多种信息资源, 形成核心数据库, 实现国土资源对矿产、土地等资源质量和数量的全面检测, 准确的对国土资源利用时各个阶段信息进行掌控, 实时的检测灾害的发生, 努力的做到对国土资源全面检测的目的, “一张图”的建设主要把核心数据库作为依据, 结合国土资源的审批、计划、开发、供应、执法等业务, 实现国土资源事业的全面信息共享平台以及监督平台的合成化。

1.1 制定标准数据和建库规范

对“一张图”的核心数据进行分析, 探究数据分类、内容、来源、用途及同类型与不同类型数据研究, 建立多要素、多尺度、多源的数据关联模型, 为数据管理和系统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依据数据关联模型, 将遥感影像、土地矿业及覆盖地理图像等核心数据作为主要内容进行分析, 实现在几何、实体和属性层次上统一管理, 进而形成标准的核心数据库。

1.2 整合和建设核心数据库

根据制定统一的标准、数据更新、管理和汇交的机制, 采用一致的数据库和GIS平台, 将不同类别和专业的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整理组合, 利用必要的工具和手段, 把处理好的数据按照统一建库标准和逻辑集中原则, 形成全市国土成为“一张图”的核心数据库, 向国土资源提供帮助与支持。

2 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的中存在的问题

“一张图”数据库的建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对国土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 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的效率。那么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国土资源数据库的种类比较繁多, 数据库的管理不能有效的统一, 比较分散, 各种数据都是由各自的部门进行相关的管理, 没有统一的规划管理系统, 标准程度不够, 数据堆积过多, 不便于数据的共享, 并且数据的维护成本比价高;第二, 各种国土资源业务都比较独立, 很难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 很容易以出现孤岛现象;第三, 业务数据与空间数据不能合理的整合, 不能实现数据的关联, 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各个部门的系统基本上只能实现基础业务的办理, 不能实现数据库之间的共享, 很容易造成业务重复办理现象;第四, 各类数据的比例和格式不能得到有效统一, 很难实现数据的分析, 不便于数据的综合使用;第五, 由于各类数据都是进行独立建设的, 使得地质和土地资源数据库建立的时候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不利于数据的关联分析和跨专题分析等, 也使得不同数据之前存在着矛盾与冲突, 以至于不能为业务的办理提供有效的保证。

3 国土资源管理“一张图”建设的措施

“一张图”建设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全面实现土地利用数据、土地规划数据、基本地理数据、土地登记数据、矿产资源数据等等进行统一的管理与存储。如何有效的开展“一张图”的建设, 就需要我们采取一些合理的措施。

3.1 创建新的管理模式

没有高度统一的数据管理模式, 不利于数据的管理与更新, 使得数据结果之间的相互整理和应用出现很大的困难, 采用创新的数据中心的管理模式, 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 从而实现数据的同步更新和共享, 成为了数据业务之间的枢纽, 打破原来的固有模式, 实现了数据的有机统一。

3.2 统一数据标准

建立“一张图”核心数据库的基础其实就是数据, 实现数据的精度统一、标准统一、成果统一、坐标统一, 是实现数据有机统一的前提, 相关政府应当出台相关的管理规范以及数据标准, 利用政策的条件, 从产生数据的来源控制数据质量, 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3.3 建立有效的评估体制

国家相关部门应当重视土地资源综合管理机制的建立, 建立合理的机制作为进行绩效考核的重点, 尽量把工作合理的落实, 切实做到有计划的相关工作。充分的把“一张图”的数据管理策略融合到日常的工作中, 从部门领导抓起, 让领导带动大家共同建设, 努力做到把不一定用到变为必须用, 从以前的被动变为主动, 严格的把“一张图”使用与建设的情况作为国土资源进行年度考核的一项重点项目。

4 结语

总而言之, 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的最根本目的就是把现代的信息技术合理的融合到国土资源管理当中, 构建全面发展的国土资源管理体系, 努力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社会化、精细化和科学化, 建立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是国土资源管理以后发展的趋势, 有利于促进国土资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琰, 李金华, 朱文英等.市级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建设的探讨——以昆明市为例[J].地矿测绘, 2013, 29 (4) .

[2]龚尚升.浅析国土资源测绘成果与数据库建设[J].低碳世界, 2014 (15) .

[3]马世洲, 张锋, 张蔚等.“金土工程”数据库建设之地政管理“一张图”技术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 2014 (2) .

国土资源“一张图” 篇2

再上新台阶

(信息中心 易维)

摘要: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作为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的核心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结合我局实际来分析“一张图”项目在县级国土部门进行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它能给我们日常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所带来的改变和创新。

关键词:国土资源 一张图

一、项目背景

国土资源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又是城市居民生活的保障和农民生存的根本,与人民群众和企业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我国资源相对短缺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与国土资源管理相关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凸显,日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需要深入研究梳理,找出症结,切实加以解决,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为适应国土资源管理新形势、新要求,加快国土资源管理方式根本转变,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国土资源部提出要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规范和创新国土资源管理。

2009年11月,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全国国土资源信息

2各环节,打通机构、层级、职能分割,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构筑覆盖全国、贯穿四级的协调联动、高效运转的网络化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为构建新机制,持续推动国土资源领域改革创新不断注入活力;落实“节约优先”战略,需要充分运用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核心数据库,全面掌控资源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开发利用现状和潜力,优化土地利用、矿产资源开发的空间格局和供应时序,促进资源高效合理配置;完善“全国覆盖、全程监管、科技支撑、执法督察、社会监督”于一体的国土资源综合监管体系,迫切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扩大监管视野,真正做到“天上看得清、地上查得实、网上管得住”;构筑惩防体系,要求通过网上审批、网上监管、网上交易、网上公开,规范权力运行,构建不可逾越的信息技术“防火墙”,前移关口,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借助互联网的影响力,扩大在线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回应资源热点、焦点问题,增强舆论引导能力,提高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公信力和公众满意度。三、一张图的定义和建设内容

长沙县“一张图”是指在统一的地理空间框架下,借助WEBGIS、空间数据库、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把基础地理数据库(遥感影像数据DOM、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线划图DLG等)、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矿产资源、矿产开发、地质灾害防治以及遥感监测、实地巡查采集等多源数据进行整合,将国土资源管理的各项业务,集中在电子政务平台下运行,实现国土资源规划、报批、审批、征收、供应、开发利用、保护、耕地补充、登记发证、执法监察、地灾防治等行政管理手段叠加,共同构建统一综合管理体系。整个”一张图“项目包含三大块,核心框架见图一:

1、“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平台

以遥感图为底图,将基础数据库(土地利用现状、城镇地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农用地分等与耕地质量、土地整治规划)和业务数据库(建设用地审批、土地征收、土地供应、土地执法、土地整治项目和耕地占补平衡、土地开发、储备和利用、二级市场、地价监测)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一张图”总体架构。

(图一)

2.“一张图”管理决策和综合监管平台

国土资源“一张图” 篇3

关键词:国土资源;一张图

1、引言:为切实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加强国土资源信息管理力度,尽快推进国土资源 “一张图”工作的开展,保障建设任务顺利实施,充分发挥“一张图”建设成果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以实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和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为基础,梳理国土资源管理各部门的业务流程,整合各业务领域的国土资源数据,从而开展了新疆托里县国土资源管理“一张图”工程。

2、数据整合建库总体原则

(1)“一张图”数据库建设不是重新建库,应依据基础库的特点,灵活采用数据整理加工、数据库链接集成、数据提取转换加载(ETL)方式、数据服务整合集成等多种模式;

(2)原则上围绕应用需求,遵循“谁生产,谁负责,谁更新”的数据更新责任制度;

(3)依据国土资源信息框架模型,实现各类国土资源数据应统一数据组织与规范,且数据管理与数据应用做松耦合的分离。

3、数据整合建库思路

基于现行国家、行业及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数据库标准,通过数据内容、特点、关系及来源的梳理分析,制定纳入托里县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库各类数据的数据库标准,从分类与编码、数据分层、属性结构、属性值域定义等方面对数据进行约束。

通过数据整理加工、数据库链接集成、数据提取转换加载(ETL)方式、数据服务整合集成等多种方式,实现托里国土资源“一张图”的整合建设,逐步建设完善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库。实施过程中依据托里县国土资源数据现状及特点选择适合的建库方式。

(1)数据整理建库指对未建库成果的加工处理、入库及服务配置。

(2)ETL建库指对已有建库成果的抽取、转换、清晰、入库及服务配置。

(3)数据库连接注册指保持原有数据库及数据结构不动,采用数据库连接注册的方式纳入到“一张图”平台,实现对数据库的统一管理和服务。

(4)数据服务集成:保持原有数据库及数据结构不动,采用加载服务的方式纳入到“一张图”平台,实现对数据库的统一管理和服务。

“一张图”规范包括数据整理、建库和管理的一系列技术标准规范,用以确保所有的数据按照统一的空间数据数学基础、统一的数据分类代码、数据格式、命名规则和统计口径等进行管理和提供应用,奠定托里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础。

4、数据整合建库技术路线

在国土资源“一张图”的数据管理框架内,包含全县基础地理、土地、地质矿产等各类数据,本期具体内容为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用地审批、土地供应、基本农田、土地开发整理、矿业权、测量标志8类数据。各业务领域数据是贯穿管理全过程的动态数据。对各类数据分门别类,按照基础层、专业层、管理层三个层次在“一张图”核心数据库中“对号入座”,数据层次清晰、相互关系正确、更新及时。 “一张图”涵盖数据种类多样、内容丰富、数据来源广泛,数据整合建库应在统一的技术路线指导下进行,并对数据整合成果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成果质量。

(1)分析设计。通过数据调研及资料搜集,获取本次项目建设所需数据及其他资料,梳理清楚数据的来源、组成内容、格式、坐标系、范围、数据量、应用及更新状况等各方面的信息,分析各数据资源的内部逻辑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编制数据库建设方及数据库设计方案。

(2)数据整合建库。按照数据库建设方案、数据库设计方案,对需整合加工的数据进行逐一整理加工,并经过质量检查,形成满足入库要求的数据成果。主要包括数据格式转换、标准化处理、坐标转换、统一数据组织方式、数据项补充、元数据采集及目录整理、过程数据质量检查。参照国家、行业相关规范和标准,制定适用于“一张图”数据库数据成果的数据质量检查工作需要的质量检查细则。从数据的质量元素、质检内容、缺陷分级、评价方法,以及检查验收的文档格式及内容要求等方面对数据质量检查工作进行约束。

(3)数据入库。将满足入库要求的数据成果、元数据据导入“一张图”数据库中,或以连接及服务集成的方式将已有数据库或服务加载到“一张图”数据库中,经全面质量检查及运行测试无误后,在最终成果数据库上创建索引、建立数据字典。

(4)地图服务配置与发布。采用数据整理/整合、数据库连接注册方式完成建库的矢量数据在入库后为了便于使用,需要进行符号库制作及符号化显示配置工作,同时为了实现以地图服务的方式为国土资源各项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需要进行地图服务的配置及发布,包括地图设计、符号库制作、地图配置、地图服务发布四个部分。

5、数据集成管理

新疆托里县国土资源“一张图”集成管理系统包括元数据管理、数据浏览、数据导入/导出、数据质量检查、数据入库、数据转换、数据(集)管理维护、数据编辑、专题制图等管理功能,从而实现各类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业务管理等数据的一体化管理,为各应用系统提供数据任意组合、数据综合应用的数据集成环境,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结束语:新疆托里县国土资源管理“一张图”系统覆盖了土地“批、供、用、补、查”、土地登记、地价监测、土地整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矿山环境监管、地质灾害等业务的“一张图”数据库及应用,全面、准确的掌握各类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布局,做到资源状况“一览无余”,逐步实现“以图管地”、“以图管矿”、“以图管量绘标志”、“以图防灾”。坚持“精简审批、快捷服务、透明过程、有力监督”的原则,统一各业务工作流程,为国土资源业务管理、动态监管提供数据和技术保障,为领导决策提供數据依据和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GB/T 18578-2008) 中国质检出版社出版

[2]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 8567-88)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3]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规范和创新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0]81号)

国土资源“一张图” 篇4

关键词:ArcGIS,国土资源,一张图,设计

1 系统建设目标

数据集成系统是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的基础工作, 同时也是“一张图”工程建设需要调查成果及各业务数据库的支撑。市级基础地理成果主要是基础测绘成果, 调查成果有全国第二次土地、矿业权核查成果, 规划成果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等成果, 各业务数据库包括地籍、土地征用、土地储备等数据库。在专题数据库建设完成之后, 通过对各个专题数据库对应的业务之间相关性进行梳理, 建立起各业务之间逻辑关系, 进而进行数据的有机整合与集成, 使这些成果在“一张图”中得到充分展示并能联动协同办公, 与电子政务相结合, 实现带图审核, 达到“一张图”的管理模式。

2 系统设计原则

(1) 一致性原则:一致性指在数据集成过程中所涉及的专业术语、专业名词在定义的界定上, 必须严格保持在语义和概念上具有完全的一致性, 对同一个专业名词和专业术语的解释必须是唯一的, 不允许存在两次或两次以上不同的解释。

(2) 集约性原则:集约性指经过集成的数据库要符合行业规程的要求和对应的数据库标准, 不能存在数据库结构和内容的冗余, 奠定数据的共享基础。

(3) 独立性原则:独立性是指数据库要独立于业务所使用的应用系统, 即不管业务应用系统如何变化, 基础数据库数据不会因为应用系统的变化而发生例如数据内容和结构这样实质性的变化, 必须消除数据本身对应用系统的任何依赖。

(4) 适用性原则:适用性指经过集成的数据要符合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保证数据共享和交换无障碍。集成后的数据要能正确无误地响应对不同的应用系统, 保证每次调用结果相同且有效, 工作效率不受影响。

(5) 完整性原则:完整性是指集成后的数据在整体上要具有概括性和包容性, 并且要严格符合地理信息系统格式的要求和数据建库标准, 含有数据库标准的全部信息, 不得重复或遗漏。同时对空间数据库进行整合时, 要满足原数据或用户对精度的要求。

3 系统的总体框架

国土资源业务系统是在信息化条件下进行国土资源管理的各类系统的统称, 根据国土资源管理职能, 简要将国土资源业务管理系统分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专项业务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和信息发布系统四大类, 在专项业务系统中, 又根据职能分工将专项业务系统分为地政管理、矿政管理、测绘管理和综合业务管理四个方面。根据目前梧州市国土资源局各项业务需求设计梧州市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集成系统的总体框架, 如图1所示。

4 系统的体系结构

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集成系在从体系结构上采用C/S和B/S两种混合模式, 前者侧重于业务办理功能, 主要用于对业务基础数据信息的处理、统计、分析、输出;后者侧重于“带图”行政审批, 主要用于政务信息的网上流转、审批办理以及信息的对外发布和服务。

系统采用三层体系结构:数据层、支持层、应用层。

(1) 数据层:负责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库之间的数据通讯、数据同步、数据交换与数据安全管理等功能。 (2) 支持层:保证整个系统运行的环境, 它直接或间接为系统服务, 以服务的形式支持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集成系统的运行。 (3) 应用层: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集成系统在该层提供可视化的操作界面, 允许用户输入信息后并提交给后台, 也可以提出数据请求, 是用户与系统交互的接口。

5 系统建设平台设计

梧州市和各县区采用统一搭建平台,主要包括GIS数据处理及应用平台、电子政务运行平台和电子政务构建平台。电子政务运行平台是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和社会化服务系统的支撑环境。

搭建平台的核心思想是:利用电子政务构建平台定制和维护各项业务应用, 同时建立电子政务平台支撑数据库;通过电子政务运行平台对支撑数据库中的元字典的解释和调用, 形成国土资源“一张图”业务应用系统。系统平台框架如图2所示。

搭建平台主要功能包括:工作流引擎、图形发布访问引擎 (WEBGIS) 、内容管理引擎、统计分析引擎、日程安排、信息全文检索、电子邮件管理、通讯录管理、即时通讯等功能。支持各种外部接口, 如通用信息发布接口、外网网站接口、移动终端查询接口、远程信息提供接口以及其他服务提供接口等。

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集成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运行速度, 不管是纯粹的空间数据集成或是整体的数据库和系统集成, 必须严密设计并严格遵循预先的设计程序, 本文所设计的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集成程序见图3。

6 结语

主要介绍了国土资源“一张图”系统的总体设计, 分别从国土资源“一张图”的系统框架设计、系统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研究数据集成, 提出了数据建库的技术方案。

参考文献

[1]全国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与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总体方案 (一) [J].国土资源信息化, 2001 (2) .

[2]田凤山.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促进国土资源事业加快发展——在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国土资源信息化, 2010 (3) .

校友一张图系统调研报告 篇5

开发目的

从普遍大学或学院的现状看,往届的毕业生在毕业之后,离开了母校,开始和母校之间的联系逐渐减少,导致校友与母校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也变得十分困难,同时校友与校友之间的信息沟通也十分困难。一个可能出现的现象是,这边母校发生了重大事件或者举办大型活动,如校庆,而校友那边却一点消息也没有收到。或许有一些院校会保留毕业校友的各种信息以便日后联系,但与此同时对应的问题是校友信息的更新与维护。这可以说是目前大多数院校所共同面临的校友资源的流失问题。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对母校有着强烈感情的校友来说,及时而无误地了解到母校的近况比如学校重大新闻,学术人才发展情况,校内新增建筑景观等,是他们维持与母校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而这一点,则由于学校新闻的分散或者校友工作的忙碌而无法得到充分满足。然而校友是学校的一种珍贵的社会资源,他们能为学校建设投入资金,给在校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机会,是学校和在校学生在校外的一股庞大的潜在财富。然而从我校现状看每年毕业的校友有好几千人,面对这么多的校友,对其进行管理既是一项很重要,又是一项很繁琐的工作。例如,百年校庆中,很多校友回来,接机、登记等很多繁琐的事、没有信息管理,使得劳动重复、浪费大量财力物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发此系统是多么必要。开发背景

1、待开发系统名称:校友一张图

2、项目提出单位:中南大学地信院地理信息系

3、服务对象:中南大学在校生、毕业校友和选择报考中南大学的高中生

4、学校简介:中南大学(Central South University),简称中南(CSU),坐落于湖南省长沙市,副部级大学,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南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同建设,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一所以医科和工科为特色的综合类研究型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双方共同建设。[1]2000年04月,湖南医科大学、中南工业大学与长沙铁道学院三校合并,组建中南大学。中南工业大学的前身为创建于1952年的中南矿冶学院,矿冶学科享誉中外有中国“矿冶黄埔”之称;长沙铁道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53年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享有中国土木工程学科“三驾马车”的美誉;湖南医科大学的前身为1914年创建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是我国创办最早的西医高等学校之一,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的盛誉。[2] 中南郭声琨、姜异康等大批杰出校友,为党和国家的教育科技及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大学汇聚和培养造就了大批享誉中外的专家学者和党政企等各条战线上的杰出人才,其中包括陈国达、陈新民、黄培云等工学先辈泰斗;张孝骞、汤飞凡、李振翩、谢少文等现代医学宗师;王淀佐、何继善、左铁镛、古德生、钟掘等在校的当代学术大师;梁稳根、王传福两位中国首富。项目定义

本项目旨在通过图形的形式管理校友信息,是校友相互联络等易用、可靠的信息交流和服务平台。通过此平台管理员或校友可以发布招聘信息用户可以发布自己的简历,为校友求职提供一个平台。此系统还实时更新动态信息,让毕业校友能了解学校举行的大型活动。系统面向校内院系领导,提供校友详细情况及统计查询服务。提供灵活的常规查询和基于主题的信息查询,查询条件任意组合,信息显示项可选。可方便、快捷地获取校友的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校友信息的日常维护和跟踪。系统功能丰富、实用、使用方便。校友总会介绍及校友分布概况

中南大学现有校友40余万人,遍布世界各地。中南大学校友总会于2001年6月经湖南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现有海外校友会18个,省级校友会13个,市级校友会11个,基层校友会11个。校友总会设有理事会,现有常务理事111人,理事234人,校友总会会长为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教授,常务副会长为中南大学常务副校长黄健柏教授,校友总会工作人员4名。以“沟通信息,加强合作,共享资源,服务校友,服务学校,服务社会,促进发展”为宗旨,负责校友的联络和联系,地方校友会的筹备组建,《中南大学校友通讯》的编辑出版,校友总会网站的维护更新,校友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建立校友工作二级体系制度、开展寻访校友创业足迹活动、为校友返校开展“一条龙”服务、为校企科技合作牵线搭桥等一系列工作。

广大校友秉承母校的校训,发扬母校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运用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各自的岗位上,大显身手,竞显风流,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物,其中,既有学富五车的院士、勇于攻坚的科技工作者,也有诲人不倦的名师、悬壶济世的名医,还有勇立浪头、搏击商海、创业报国的企业家,更有忧乐天下、勤政为民、服务国家的政界精英。据不完全统计,建校以来,已培养科学家、两院院士31人,政界精英35人(其中正部长级9人、副部长级26人)、企业家数120余人,其中上市公司担任总经理的有40余家。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充分展示了中南学子的风貌和才华,为母校争得了荣誉。在个人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他们不忘感恩和回报母校,或热心为母校发展捐款捐物(达数亿元),或回母校讲学任兼职教授,或为母校在校学生提供实习基地,或回母校组织招聘会,或设立教育基金、奖助学金激励优秀学子和资助家庭困难学子完成学业。据不完全统计:通过校友牵线为学校建立238个学生实习基地,以校友个人或企业的名义设立奖(助)学金46余项,为母校“和谐中南基金”捐赠3000余万元,为母校共建国家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等引进资金2.24亿元,为母校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本科教学评估、科研合作、校区建设和发展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近两年评选出的杰出校友28名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是全体中南大学人的骄傲。调研机构

中南大学发展与联络办公室组织机构

中南大学校友总会组织机构

中南大学教育基金会组织机构

调研总结

通过对于相关组织机构的参观、走访,以及与相关工作人员或学生助理进行面谈、电话访谈,包括对于这些机构的官方网站进行访问,同时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访问在各地各行各业的一些校友,我们对于现有校友信息管理体系下的校友信息数据进行了总体了解。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可以得出中南大学现有的校友信息管理体系总体上还是存在了技术上较为传统、数据的完整性和共享性不高等问题。可以适当引入一些新技术,将校友信息与地理信息数据结合起来,将数据库进行空间上的扩充等。用GIS的形式将校友的有关信息通过图形展现是一种非常直观的表达方式,能给各方面的使用者都带来很多方便。

校友一张图系统调查问卷

第一部分

A1.您的出生年份;_____ 性别;____ 籍贯;______ 生源地;________ A2.您的单位类型;

A.国企 B.政府机关 C.事业单位 D.股份制企业 E.私企 F.自主创业 G.其他___________ A3.您的职位;

A.单位基层 B.单位中层 C.单位高层 D.其他___________ A4.您的收入状况;_________万元/年

A5.您每月的闲暇时间;能专门腾出的用于闲暇的时间,;_________小时 A6.您的爱好;

A.摄影 B.打球 C.交友 D.看书、学习E.上网 F.__________ A7您在中南的学历;可多选,;

A.大专 B.本科 C.硕士研究生 D.博士研究生 E.博士后研究 F.其他 A8.您最为常用的联络方式是;

A.QQ B.MSN C.SKYPE D.Email E.电话

第二部分

B1.您毕业后回母校的次数; A.无 B.1次 C.2次以上 D.经常 B2.您回母校的主要缘由是;;多选,A.办事 B.看望老师、同学 C.参加活动 D.返校聚会 E.做讲座、报告 F.与母校合作事宜 G.进修、深造 H.其他

B3.如果毕业后还未曾回过母校:是否打算择期回来~ A.不会 B.会的:只是时间不确定 C.很快安排 D.当受到邀请时 B4.您回母校的主要打算是;可多选,;

A.逛逛校园 B.看望老师 C.同学聚会 D.洽谈与母校合作 E.办事 B5.您向母校寻求帮助时:会首先联系哪个部门~ A.自己的学院 B.教务处 C.校办 D.校友会 E.科研院 F.研究生院 G.学生会 H.其他____________ B6.您目前和母校保持联系的老师有________人 A.无 B.1人 C.2——5人 D.5人以上 1/3页

B7.您和多少大学同学保持着经常联络~ A.无 B.5人以下 C.5——10人 D.11——20人 E.20人以上

第三部分

C1.近年来与母校有关的互动次数~ A.无 ;选择此项:请直接回答C3题,B.1次 C.2次以上 D.经常 C2.那是在何种场合;可多选,~ A.论坛 B.讲座 C.座谈会 D.返校聚会 E.毕业;开学,典礼 F.校友会活动 G.校园学生活动 H.校庆活动

C3.您偏好的与母校的互动方式~ A.参加校友活动 B.参加校庆活动 C.与母校产学研合作 D.帮助学弟学妹 E.其他________________ C4.以下是母校为校友提供的一系列服务举措:您了解哪个~ 服务项目 完全不知道 不太了解 了解 非常了解 校友值年返校活动

校友网 校友联名信用卡

校友亲和使者

校友捐赠 《校友汇刊》电子版 《校友之声》杂志 C5.您是否考虑过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回馈母校或是为母校表达一份心意~ A.已经做过 B.一定会 C.正在考虑此事 D.不会 C6.您;愿意,以何种方式回馈母校或是向母校表达心意~ A.出资设立专项基金 B.专项赞助 C.与学校产学研合作 D.举办讲座、报告 E.担任学生校外导师 F.其他

C7.您;希望,对母校的资助用于以下那个方面;可多选,~ A.学校硬件设施的改善 B.帮助困难的学弟学妹完成学业 C.奖励优秀学生 D.奖励优秀教师 E.资助教学科研 F.其他

C8.您倾向于母校对您的善举的致谢方式是;可多选,;

A.无需致谢 B.校领导接见 C.举办捐赠仪式 D.媒体报道 E.颁发证书 F.活动冠名 G.建筑物命名 H.其他 C9.在国外:校友捐赠率是评估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体现出校友对母校的认同感与凝聚力。国际知名大学都有相当高的捐赠率:学校推出每年为学校捐赠100元;海外100美元,的“捐赠计划”:您认为;

A.难以接受 B.已参与 C.希望参与 D.选择其他方式 E.没兴趣 C10.您参与捐赠的出发点是;可多选,;

A.表达心意的需要 B.重在参与母校活动 C.支持学校发展 D.对母校的认同感 E.其他

C11.您认为提高小额捐赠的吸引力与参与率的关键点是; A.捐赠方式简便 B.致谢方式 C.捐赠数额 D.捐赠用途 E.其他

第四部分

D1.您是否登录过母校的校友网~ A.无 B.1次 C.2次以上 D.经常登陆 D2.您在校友网上最关注;

A.查询校友信息 B.更新个人博客 C.参与班级社区论坛 D.查看其它校友留言 E.查阅校友相关新闻 F.查看校友捐赠 G.了解各地校友活动动态 H.其他 D3.您是否收到母校发送的《校友汇刊》或其他电子邮件~ A.无 B.1次 C.2次以上 D.经常

D4.您是否阅读过母校校友工作专刊《校友之声》~ A.无;选择此项:请直接回答D6题,B.1次 C.2次以上 D5.您最关注的栏目是;可多选,~ A.今日中南 B.中南人风采 C.校友活动 D.情系母校 E.校友美文 F.母校掌故 G.信息百叶窗 H.校友论坛

D6.您是否愿意赞助订阅《校友之声》~ A.已订阅 B.愿意 C.感兴趣:会考虑 D.没有兴趣 D7.您是否申请办理了母校校友联名卡~ A.是;选择此项:请直接回答D9,B.否

D8.校友联名卡是和招商银行合作的具有金融功能的信用卡:您每刷卡1000元会有1元捐给学校的发展:您希望办理校友联名卡吗~ A.是 B.否 C.再考虑

D9.您是否愿意成为“校友亲和使者;校友工作志愿者,”:工作之余做联络校友与母校的桥梁与纽带~ A.没有兴趣 B.感兴趣:会考虑 C.愿意 D.愿意推荐他人

第五部分

E1.您在校期间是否曾经参加过校友活动;比如接待校友、走访校友活动等,~ A.从未;选择此项:请直接回答E3,B.是的:有过 C.是的:经常 E2.您在校期间参加过的校友活动的类型是;

A.校友返校活动 B.校庆活动 C.校友报告会 D.校友座谈会 E.校友志愿活动 F.校史讲解 G.其他

E3.您在校期间是否获得奖学金或其他方面资助~ A.是 B.否;选择此项:请直接回答E5,E4.您受到的资助类型是;

A.校友企业 B.社会企业 C.慈善人士 D.学校设立 E.国家设立 F.其他

E5.您在校期间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 A.是 B.否

E6.您在校期间是否有过拉赞助的经历~ A.是 B.否

E7.在校期间接受学校的帮助与关爱:对您影响最大的是;

A.学业上的 B.生活上的 C.情感上的 D.其他 E8.是否曾经出国留学~ A.是 B.否

一张图看世界民航安全 篇6

统计图中的“多”与“少”

在这张图上能看到,去年全球一共发生了21架飞机运输航班的安全事故,遇难者人数是990人。从趋势对比可以看出,2014年客机失事次数在这80年以来最低的,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调查后称,以出事航班数量衡量,2014年是最安全的年份之一。不过,就死亡人数而言,2014年无疑是航空史上的“黑暗”一年,以全年990人丧生的死亡数据来看,2014年仍是航空史上令人悲伤的一年。

在单次飞行事故的死亡人数上,不走运的马航遭遇了两次离奇的飞行事故,遇难人数都达到了200人次以上,使一个航空公司的空难死亡人数就接近全年全球空难死亡人数的一半,尤其是马航MH370失联事件,让人们对航空安全,对马来西亚航空的关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遇难地点的统计上,非洲地区仍然是飞行安全事故的高发地区,这和非洲地区不稳定的局势和相对集中的老旧飞机运行有很大关系。我们也能看到,飞安网站上已经发布了马航370的遇难地点,在接近南极洲的印度洋。看来马航MH370“去哪儿了”在国际航空事故统计专家的眼里,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共识。

非常有意思的是,以这21起飞行事故发生的飞行阶段来看,我们一直说的飞行“黑色10分钟”,也就是起飞3分钟落地7分钟内发生的飞行事故只有2起,其中起飞阶段更是0起。而在巡航阶段有13起,其实这和飞行时间客观规律是吻合的。因为飞行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巡航阶段,而在这个阶段,飞机遭遇天气,故障,或者不可预知的突发事件的概率也就大大增加,这就是概率学的集中体现。

更好的飞机,更先进的管理

不论如何,从2014年全世界32亿人次旅客使用航空运输来满足其商务和旅游需求来看飞机依然是非常安全的交通工具。

飞机是人类高科技文明和智慧的结晶。自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飞机开始进入商业运营,成为普遍意义的交通工具,保证飞行安全就成了全人类科学家和飞行专业人士对民航发展最重要的追求,从这个统计表上能看出,从二战以来,随着民用航空飞行数量的大幅上升,每年全球的飞行事故基本上稳定在60次到80次之间。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飞行制造技术的提升,飞行安全管理文化的普及,飞行事故数量开始逐年降低。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都被运用到了飞行安全的发展上,民航系统也在一种紧密的方式运行,并形成了完整的闭合链条来保证航班安全。

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技术革命,使得飞机的制造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空客公司和波音公司所造就的飞机制造业的良性竞争,使飞机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比如现在全球飞行最多的新波音737和空客A320系列,就是那个时代开始在各国航空公司普及的。

飞机制造商从气动、推进和系统技术入手,提高了飞机系统的可靠度。材料、电击保护、结构和系统健康监测等方面的进步增强了飞机的安全性,减少了耗油率和维护费用。而减轻材料和结构重量又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飞机的经济性。比如说在飞机制造中新的合金材料和复合材料的使用,以及新的飞机维护定检制度,使以前(20世纪六七十年代)飞机在空中解体的梦魇般的飞行事故不复存在。

同时,新型的彩色气象雷达和增强型近地告警系统(EGPWS)作为标准设备而不是选装设备配备了所有的飞机,使得飞行员能够避开风切变这样的“气象飞行杀手”,也使飞机可控撞地的概率大幅下降。飞机的避让系统也让飞机冲突这样的飞行事故几乎绝迹。

同样的,地面导航设备的精度也大幅提高。二次雷达,盲降等一系列新技术的使用使飞行迷航的概率大大降低,飞行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以上因素集中反应在这张图表上,我们可以看出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随着航空制造和管理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飞行事故的次数开始有了明显的下降。

中国,从薄弱到杰出

在这图上可以看出,2014年,东亚地区尤其是中国民航安全平稳,还是保持在GOOD LUCK(好运)中。

实际上,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民用航空基础薄弱,发展缓慢。当时在国外旅客眼里,“中国民航”是安全记录极差、没有服务、航班延误的代名词。记忆好的人应该记得,中国民航那些年,几乎一年摔一架飞机。中国民航的进步积累和世界民航历史一样,都是从鲜血开始的。

几十年,中国民航从安全记录极差,到超越世界安全记录的平均安全水平,中国民航在飞行安全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进步需要付出了比国外同行更多的辛勤和努力,这里面承载了中国民航人多少汗水!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中国民航进入了制度管理、规章管理、科学管理的阶段。90年代开始,民航法规开始走向系统化,特别是199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颁布实施,这是一部让民航走向正规的“宪法”。从这个阶段开始,民航发展经历了三次体制改革,也形成了现在中国民航三大航空公司并驾齐驱布局,数家航空公司紧紧追赶,良性竞争的局面。2009年,国际飞行安全基金会将全球唯一的“世界民航安全杰出贡献奖”授予中国民航。

尤其是2010年至今的5年中,中国民航提出建设民航强国,重点实施的第一大战略就是推进持续安全战略。引进SMS安全管理系统理念,提出了用文化管理的新概念,使中国民航的安全得到很大的提升。

5年来,我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年均分别增长11.7%、11.1%,运输飞行总量年均增加51万小时,而运输航空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为0.03(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为0.2,美国为0.1),百万架次重大事故率为0.07(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为0.39,美国为0.19),亿客千米死亡人数为0.0016(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为0.01)。2014年,中国民航完成运输总周转量748.5亿吨千米、旅客运输量3.9亿人次和货邮运输量593.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1.4%、10.4%、5.7%。

近5年来,中国民航扎扎实实抓安全工作,2011年、2012年、2013年,民航运输飞行小时同比分别增长9.4%、10.2%、11.7%,人为原因严重事故征候万时率同比分别下降51.7%、48%、64.2%。

我们民航人知道,安全是相对的,不安全是绝对的。中国民航的安全记录不仅仅是靠“好运气”来维持的。民用航空承载着众多人的宝贵生命,实施持续安全理念,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提高所有民航从业人员的准入制度和从业素质,形成符合客观实际的安全文化,保证民航安全才有了可能。

每次航空事故背后都蕴藏着航空交通安全的进步的可能,每一次行业性反思都出自全球民航人的共同目标:让飞行变得更安全。中国民航持续安全,离不开大家所有人包括旅客朋友们对中国民航的支持。民航安全的话题,讨论不完,也请大家相信,飞行绝对是旅客朋友最安全的出行方式之一,中国民航依然是你最好的选择。

“一张图”水务信息整合共享实践 篇7

水务信息化是一个覆盖多行业、多层面、多应用的庞大系统工程,覆盖水文、水利、供水、排水等行业,贯穿省、地市、区县等层面,支撑防汛保安、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整治、水土保持、政务办公等应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成立了水务局,为从根本上结束“多龙管水”的局面奠定良好的体制基础。水务一体化管理对信息整合共享,有效支撑基础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新的需求。水务(利)部门陆续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5]。随着管理内涵的扩大、需求的增加及技术的进步,涉及的问题多,难度也大。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水环境治理系统、水务工程管理系统、数据中心等项目大多分头建设,标准不一,系统多而分散,未能很好地做到集约建设、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普遍缺乏准确、及时、全面的数据支撑及切实可行的更新维护机制;系统功能多局限于资料管理、查询统计和图表展示。基于一张电子地图汇聚整合多源多类信息,满足多目标、多任务和多层次应用的综合信息平台尚不多见。

上海市水务局是集水利、供水和排水于一体,在全国第一家实现水务统一管理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2004年提出了水务公共信息平台的理念,将在建和拟建的重点项目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不断充实数据和深化应用。按照“顶层设计、统一标准、资源整合、系统集成、共建共享、分级维护”等原则,基于“一张图”汇聚整合了水利、供水、排水、水文、气象、海洋、海事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开发了支撑防汛保安、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整治、电子政务等应用的水务公共信息平台,对水务信息整合共享进行了有益的实践。

1 信息平台架构设计

1.1 总体架构

总体设计包括信息采集层、网络层、数据层和应用层等设计,还包括标准规范和安全保障等保障措施。总体架构见图1。

1.2 数据架构

数据架构采取“集中为主、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包括以下3层:

(1)行业基础数据库,存贮在水利、供水、排水等行业管理单位,汇聚和管理本行业的数据,支撑行业调度和精细化管理。

(2)水务数据中心,在市水务信息中心,是相关单位提供的各类数据整合后的合集,是决策支持和跨行业管理的数据,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形成支撑多个专题应用的数据仓库。

(3)数据交换系统,在水务数据中心与各行业基础数据库之间,通过数据抽取、异构处理和数据归并,提供基于统一平台的双向数据交换服务。

1.3 应用架构

应用架构设计分为以下3个层次:

(1)模块层。设计了若干个可一源多用、功能复用的模块。如:防汛专栏中的气象、水情、雨情、工情、灾情等监测模块,封装后可应用于水资源和水环境专栏。

(2)业务层。对多个模块组合封装,形成对监测监控、规划管理、行政许可、行业监管、行政执法、应急管理等业务管理应用的逻辑实现。

(3)门户层。基于一个门户、一个平台和一张地图,综合展示防汛保安、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整治、政务办公等应用,可支撑区域或个性定制的专题应用。

2 数据汇聚整合

基于消息中间件技术,开发了具有易扩展性、高可用性和可移植性的数据交换平台,在不改变原有系统的情况下,实现对多源异构数据的集中、路由、交换与同步。目前已按照统一标准,汇聚整合了25个实时系统的数据。包括上海市水闸泵站计算机自动监测系统(市水利处)、堤防巡查管理系统(市堤防处)、市水情信息采集系统(市水文总站)、原水供水信息监测系统(市供水调度监测中心)、太湖流域水情信息采集系统(太湖局)、气象数据(市气象局)、近海水情数据(市海事局、海洋局东海分局)、市污水厂在线监测系统(市环保局)、市区排水信息监测系统(市排水公司)、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水务数据(市城市发展信息研究中心)、市政务外网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市政府公众信息网管理中心)等。

目前,已基本建成包括基础类、实时类、业务类、政务类、元数据类信息的数据中心。基础地理数据涵盖了1998年以来的多比例尺、多时相、数据量超过1TB的数字地形图和遥感影像等;设施数据涵盖了河道水系、海塘堤防、城镇排水、区域除涝、供水设施等;实时数据涵盖了30个气象站、165个水位监测点、190个雨量监测点、118个水闸泵站监测点、1 500个视频监测点、31个积水监测点等;形成了切实可行的数据更新维护机制。

3 应用系统集成

采用Web GIS作为应用集成的主要技术手段,搭建了基于“一张图”的水务公共信息平台。Web GIS软件的选型将决定系统整体技术架构、应用深度和可扩展性,对于该平台Arc GIS Server 9.31是一个理想的开发软件。考虑到行业特点、用户对象、系统易用性和建设运维成本,开发中主要采用REST API模式。这种轻量级开发模式具有丰富的客户端展示功能和令人期待的发展潜力,只要熟悉业务,通过客户端脚本技术调用相应的GIS功能,就可以满足功能需求[6]。

3.1 防汛保安应用

3.1.1 监测监控

(1)气象模块

包括天气预报、卫星云图、雷达云图、风速风向、台风路径等子模块。如雷达云图将1幅/6 min的多普勒雷达云图自动矢量化,能与其它图层进行精准化叠加分析;台风路径具有路径自动生成、多预报路径分析、与卫星云图和雷达云图叠加分析、与Google Map数据熔享、动态告警、风圈影响分析、相似路径查找等功能。台风路径模块见图2。

(2)水情模块,集成了上海、流域和近海等处水情的165个监测点的实时水位数据。

(3)雨情模块,集成了来自市水文总站、市排水公司的190个监测点的实时雨量数据,能以点雨量和等值线(面)方式显示、查询、统计及分析。

(4)工情模块,集成了由上海市水利处、堤防处建设的水闸泵站自动监测系统的实时工情信息;集成了由市防汛信息中心、市政府公众网管理中心建设的1 500个监测点的视频信息。

(5)灾情模块,集成了由上海市排水公司建设的31个道路积水监测信息,直观显示积水退水过程;集成了“水务热线”、“110”、“城建热线”等来源的防汛灾情信息,具有灾情接报、信息录入、地图定位、处理过程监控、统计分析等功能,具体模块见图3。

3.1.2 行业监管

(1)河道水系模块,集成了河流、湖泊信息,包括市管、区管、镇管、村级河流和湖泊;

(2)海塘堤防模块,集成了海塘护堤工程、海塘里程桩,以及黄浦江苏州河防汛墙、防汛墙里程桩、一线水闸、防汛闸门等信息;

(3)城镇排水模块,集成了排水系统、泵站和管网等信息;

(4)区域除涝模块,集成了水利分片、水闸、排涝泵站、圩区等信息。

3.1.3 应急管理

(1)防汛工作联络网模块,集成了各级防汛单位的信息,可进行地图定位、查询统计等。

(2)基础资料信息库模块,对水务工程基本信息、险工险段信息、地下空间信息、历史灾情信息,进行地图定位、查询统计、专题地图制作等。

(3)防汛专家资源库模块,集成了综合管理、水利、排水、气象、水文、建筑、港口等类别的专家资料,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提供专业技术咨询。

(4)预警预案管理库模块,集成了各类预警预案文档资料,提供分权限的网上浏览和下载功能;重点探索了人员撤离预案的地图化,直观显示撤离点、安置点和撤离路线等,以应对突发情况下的人员安全、快速、有序撤离。

(5)抢险队伍物资库模块,对不同级别和类型的防汛物资、抢险队伍,进行地图定位、查询统计、专题地图制作等。

(6)防汛风险图发布模块,集成防汛风险图模型,可对市区暴雨积水风险、沿海区域风暴潮淹水、黄浦江沿线堤防溃决风险进行模拟,分析和发布。

(7)短信传真集群发送模块,对防汛相关人员、撤离点和安置点人员信息分组管理,集群发送短信和传真,及时获取防汛预警信号等。

3.1.4 行政许可

对《填堵河道的审批》等与防汛相关的行政许可信息进行数据上图。

3.2 水资源管理应用

3.2.1 监测监控

(1)原水信息监测模块,集成了长江和黄浦江2大原水系统的实时监测信息,包括长江原水的氯化物浓度、原水厂流量、压力监测等信息,黄浦江原水的潮位、氨氮、溶解氧、浊度、流量等信息。

(2)供水信息监测模块,集成了供水水厂、泵站、管网的实时监测信息,包括供水水厂的出厂压力、瞬时流量、累计水量、出厂浊度、出厂余氯信息,供水泵站的出站压力信息,供水管网的压力信息等。

3.2.2 行业监管

(1)水资源基础管理模块,集成了水功能区划、水源地、取水口、污染源、排放口等信息;

(2)水资源设施管理模块,集成了原水水厂、供水水厂、原水泵站、供水泵站、原水管网、供水管网等信息;

(3)水资源统计报表模块,设计了34张统计报表,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实现统一权限登陆及网上填报。

3.2.3 应急管理

3.2.3.1 水资源评价

(1)雨量评价模块,以点雨量、等值线(面)方式对场次和时段降雨进行评价。(2)水位水量评价模块,按照“跨区域引清调水实施细则”的标准,结合各水利分片代表站的实时水位,以正常、偏低、偏高3种方式实时反映水位评价结果;对长江、黄浦江、苏州河代表站的水位、流量进行评价。(3)河道水质评价模块,以每月监测数据为基础,按水质级别以不同颜色直观反映河道水质情况,查询任意河道在某一时段内的水质变化曲线。(4)水功能区达标评价模块,以每月监测数据为基础,按照水功能区划定义的水质控制标准,直观反映各河段水质是否达到控制标准,并提供查询统计。

3.2.3.2 水资源预警

(1)突发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模块,实现了突发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的填报、地点与范围的查询、结束事件等功能;(2)咸潮预警与处置模块,实现了长江口咸潮事件填报、事件发布、日志管理、结束预警、预警查询等功能;(3)水源地水质预警模块,当水源地水质超标后系统自动报警。

3.2.4 行政许可

对《供水工程建设审批》等与水资源管理相关的行政许可信息进行数据上图。

3.3 专题应用

基于一张地图和一个平台,支撑苏州河区域、世博园区域、区县等区域专题应用。

4 应用效果

4.1 减少了灾害损失

过去,防汛会商通常先找通信录,召集相关人员在各种地图和图纸前开会商量;防汛值班的主要任务是接听电话、收发传真;天气预报、汛情通报是一张张地传真到相关单位,水情、雨情信息的汇总是每天1次,根本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实时指挥。信息平台实现了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异地会商、动态预警,大大提高了部门工作效率,有效减少了人员疲于奔会的现象。从数据采集和汇集、系统分析到地图发布,整个流程通常只需要5~10 min,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频次和速度,减少了信息传递环节。该信息平台经受了多次台风、暴雨、水资源突发事件的严峻考验,市委市府领导多次来到市防汛指挥部,根据该平台提供的决策支持进行现场指挥。如在防御2007年“韦帕”和“罗莎”2次超强台风中,及时做出了中小学、幼儿园停课,安全转移30万人的决策,确保了城市平稳正常运转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2 提高了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以该信息平台为抓手,在相关工作中更加重视资源整合和系统集成,提高了行业管理的精细化和数字化程度,加强了部门间的工作协同。面向水务系统、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准确、及时、全方位、分层次的信息服务,实现了信息和过程的逐步公开,强化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2007年该平台接入了由上海市政府公众信息网管理中心建设的服务管理平台,是上海市第一家接入市政务外网的应用系统。据统计,2008~2009年平台首页访问量达15万次,监测监控模块达22万次,发送短信363.8万次,传真1.5万次,成为水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信息窗口。

4.3 降低了信息化建设和运维成本

过去,各部门和单位在信息化建设中分头进行,自成体系,缺乏总体规划和资源整合,信息难以共享。通过该平台使多个相互封闭的信息系统有机关联起来,实现了资源整合和分级共享,初步改变了原来各系统独立运行、数据孤岛、功能重复、效率低下的局面,减少重复建设,降低了建设和运维成本。

5 结语

本文设计了能够一源多用、功能复用,支撑多目标、多任务和多层次应用的,水务公共信息平台的总体、数据和应用等架构;综合应用Web GIS、中间件等技术,汇聚整合水利、供水、排水、水文、气象、海洋、海事等相关部门的多源异构信息,实现了“一张图”水务信息整合共享,有效支撑了防汛保安、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整治和电子政务等工作。目前已在上海市大部分区县及杭州、广州、深圳、佛山、泉州、顺德等城市得到推广应用。研究理念、关键技术和实施措施对其他行业和省市的信息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08年度中国水利信息化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2]刘梅,章艳锋.信息化对北京水务公共管理和综合决策的影响研究[J].水文,2008,28(增刊):51~52.

[3]张闻波.水利信息资源整合的必然性与面临的问题[J].水文,2008,28(增刊):35~37.

[4]刘建国.北京水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的设计与实现[J].水文,2008,28(增刊):97~101.

[5]林先成,杨武年.WebGIS在防汛指挥决策支持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人民黄河,2008,30(3):15~16.

深圳:构建交通规划体系“一张图” 篇8

经过多年的发展, 深圳已经发展成为特大型城市, 面积有1953平方公里, 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了320万辆, 跟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一样面临着严峻的交通拥堵形势。深圳在交通体系方面一直在做着规划, 深圳市交通于是农户委员会副主任徐忠平将深圳的交通规划体系问题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交通规划的职能是长期分散。在深圳交通体系结构改革之前, 整个交通管理呈纵向环节, 政策、规划、建设、应急等方面都是分散割裂的。2009年, 深圳实施了交通改革, 整合了规划、发改、财政等相关的部门职责, 在职能上实现了交通管理、纵向环节的一体化贯通。

第二, 交通规划零乱, 缺乏权威性。经过多年的发展, 在城市规划方面深圳已形成了一套体系, 是法定化的地位, 但是综合交通规划只是城市规划里的一个部分, 还是从属的地位, 随着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 应该更加突出综合交通规划的地位和作用。经过15年来的发展, 深圳城市规划已经探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包括城市总体规划、组团 (分区) 规划、法定图则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但交通规划的体系构成、编制标准尚未系统建立, 市级层面有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作为城市总规专业配套, 并制定专门导则, 区级以下的对应关系尚不清晰。

第三, 交通规划缺乏与现状、建设及管理之间的动态互动。深圳有道路交通运行指数仿真系统、公共交通规划决策系统, 但在日常管理使用过程中, 决策支撑和借鉴意义还有待加强。此外, 城市交通系统和城市规划与用地的地理信息系统的衔接还不够畅顺, 整个交通规划到建设停留在传统图纸作业层面, 科学性和延续性不是很强。

深圳交通规划编制体系的整个目标是不断提高交通规划的地位和作用和法定化, 具体表现在:

首先, 要致力于规范编制的规划编制和管理。借鉴城市规划的经验, 制定一套标准, 来规范各类交通规划项目的编制技术及管理工作。重点是把综合规划与各专项规划内容实现整合, 来达到横向的整合;同类型规划项目根据研究范围大小深度的挖掘与延伸, 从而达到纵向贯通。也就是说通过横向整合和纵向贯通来保持规划的统一性和延续性。

其次, 构建一张图, 就是建设城市交通“现状—规划—建设 (管理) ”多层次、动态“大数据”一张图, 构建城市交通数据共享平台。把规划从立项、编制到组织实施评估全过程在一个系统里进行完成。要开发决策的支撑系统, 从而提高对整个规划的利用。通过“一张图”的建设, 来达到规范管理、动态更新、成果共享的效果, 从而形成实现“现状—规划—建设 (管理) ”三层次的动态一张图。

未来, 深圳将从强化规划研究方面开始入手, 来支撑和配合整个规划, 进一步达到计划实施, 从而使规划从研究的科学性、执行的时效性能够达到有机的整合。

在空间上要实现与城市规划的相对应, 在时间上要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适应, 在具体项目实施上, 与建设项目前期管理环节相衔接。

交通规划的实施, 最后将落实到具体交通建设项目的实施。重大交通建设项目从规划到实施的工作阶段可总结归纳为三个阶段:前期研究阶段, 与相关交通规划相衔接, 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对项目选址、主要技术标准提出建议;可行性研究阶段, 进行项目技术可行性 (多方案比选) 评估, 进行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分析论证;实施阶段, 实施交通工程设计, 进行施工期交通组织, 明确交通疏解方案, 项目实施后跟踪, 对项目进行后评价等。

最重要的是在实施过程中, 将详细规定了各类项目的工作指引和编制技术规范。工作指引就是明确各类规划项目的启动程序, 阶段流程以及其审核、审查、审批机制;技术要求是规范项目的基础内容、阶段深度、成果构成, 包括图纸的技术细节规范, 来避免不同部门之间做出的规划它的流程和技术要求不一致的问题。

交通规划体系的建立, 是构建“一张图”平台的基础, 是开展规划评估的前提, 对于杜绝交通规划的重复、“打架”和浪费, 提高规划的效率、水平和权威性,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交通规划体系的建立仅仅是第一步, 城市交通的现状、规划、建设、管理“一张图”平台的构建将是一个长期、动态过程, 需要巨大的投入和持续、艰辛的努力。

一张图教你运营品牌官方微博 篇9

首先, 我们可以把品牌官方微博运营分成两大部分:内容和互动。如果说运营品牌官方微博是在建造一个建筑物, 那么这两大部分就是该建筑的两大基石, 如果说品牌官方微博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 那么这两大部分就是两条腿。总之, 我们所有的工作都可以归于这两大部分:内容、互动。

内容为灵魂, 网友乐于分享

内容是任何品牌官方微博的灵魂, 是吸引网友关注和持续关注的基础。微博运营人员需要源源不断地创造符合品牌定位和精神, 传递品牌及产品信息, 把有趣有益且具有创新性的内容提供给网友。

从品牌维度来看, 内容可以分为与品牌、产品直接相关的内容, 以及符合品牌精神、文化的内容。与品牌、产品直接相关的内容包括品牌新闻、公司新事、新品信息、促销信息等, 可以直接地把品牌需要传播的信息传递给网友, 但一方面这类的信息毕竟有限, 很难完全填充整个官方微博的日常内容, 另一方面网友对内容的需求往往多于直接的品牌产品信息。因此我们需要更广泛、更丰富的内容, 但凡符合品牌精神、文化的内容都可以纳入内容的“囊袋”中, 如宜家家居这样的品牌代表了快乐家人相聚的家庭生活, 这样来看, 任何家庭生活的内容都可以用作官方微博的内容, 是非常丰富的。

从日常传播战役维度来看, 内容又可以分为日常内容和支持品牌传播战役的内容。伴随着新品上市、重要节日等各种情况, 品牌往往有目标明确、传播信息清晰的系统性、有组织的战役, 在战役期间品牌微博当然需要支持以部分符合主题的内容, 将战役要传达的信息转化为网络语言传递给网友。

不容忽视的是, 除了以上两种维度分类的内容之外, 品牌官方微博的内容还必须包括随时抓取的网络热点话题。这些热点话题每天都在社交网络上发生并广泛传播, 作为微博上的一个分子, 我们的品牌官方微博当然也不能置身事外, 运营人员要保持敏感, 注意将热点与自己的品牌结合, 转化为自己的内容, 这些往往会受到网友的欢迎, 获得好的传播效果。

互动为血肉, 网友乐于参与

互动可以理解为任何发生在品牌和所有网友之间的交互性沟通行为, 有互动品牌官方微博才有活跃度, 才可称之为真正地存活于社交媒体这一平台上。互动做得好的证明是网友的参与度很高, 他们乐于将品牌官方微博当作自己真正的朋友一样进行对话、讨论, 因此会提高官方微博的评论量。

我们可以把互动分为与普通网友的互动和与微博大号的互动。

在与普通网友的互动中, 形式一般来说是较为大型、正式、周期性的微博活动, 这样的微博活动一般以品牌官方微博主页为平台, 也可以以微活动页面为平台 (特指新浪微博) , 以关注、转发、评论、发布图文内容为参与形式, 并且配以奖品作为刺激。

当然我们也发现,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 网友对于这种有奖微博活动的敏感度和参与意愿越来越低了, 其实完全可以换个思路, 将互动和日常内容相结合, 举行小型、随意、多样的日常微博互动, 可以充分运用提问、抛砖引玉、启发、选择等形式邀请网友参与讨论, 各抒己见。

在和微博大号的互动中, 我们又可以根据大号的性质将其分为个人性质的网络意见领袖和具有媒体性质的草根大号两类。

在与个人性质的网络意见领袖建立联系和交流的过程中, 微博运营人员可以向其传播品牌精神、文化, 可以赠送其产品试用、了解, 可以邀请其参加线上线下的活动, 以及精彩内容的推荐, 同时也可以致以节日的问候, 通过多种形式的沟通交流, 意见领袖便会帮助转发或直接发布品牌、产品、线上线下活动的信息, 也能从业内人士的角度对品牌文化精神进行介绍和诠释。

一张图看清贪官的赃款赃物去哪了 篇10

反腐追回多少赃款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2013年,全国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挪用公款100万元以上的案件达2581件,追缴赃款赃物101.4亿元。

举例

原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武志忠被收缴的各式赃物数量高达2000多件,以家人的名义在国内拥有房产多达33处。

赃款赃物去哪儿了

注在贪腐案件中,贪污案由于有受害单位,所以赃款要退还给这些单位;行贿受贿案件则如数没收上缴国库,统一由国家财政进行重新分配。

一些地方根据赃物的种类不同,处理办法也不同。

以温州为例:

温州“581”廉政账户内资金,一律上缴国库。截至今年4月30日,该廉政账户余额约为1473万元。

上缴国库之后怎么用

我国目前尚未公布相关情况。

我们不妨了解一下在我国古代是怎么做的

上一篇:自然生长的木本下一篇:语言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