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的魔力

2024-07-08

《哈利·波特》的魔力(精选十篇)

《哈利·波特》的魔力 篇1

而在《哈利·波特》系列中, 罗琳可以说是将女性的“他者”身份进行了巧妙的解构, 赋予女性角色更加生动、真实的特征, 女性的弱势地位被“完美平等”的原则取而代之, 女性并不是作为陪衬和表现“自我”的“他者”, 而是“自我”本身。

一.“他者”与女性文学观

“他者”的起源与发展基本可以归因于主客体“二元论”和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二元论认为, 主体居于优势地位, 而客体则处于劣势地位, 许多哲学家对女性的看法没有脱离这一观点。根据拉康的理论, 由于女性仍停留于镜象阶段, 不能认同并完全接受父权制社会的“象征秩序” (1) , 因此, “女性总是困于男性的语言—象征系统之中, 也总是困于男性中心的形而上学之中” (2) 。

“他者”的概念在后来被引入女性文学领域。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明确指出了“他者”对于女性主义的影响。她认为, 在原始社会和古老的神话中, 便已有了对“二元性”的表达——“自我”和“他者”, “他者”在尚未理论化的阶段便已开始影响人类的思维活动, 当然也影响着其中的女性主义。据此, 波伏娃将大多数人对女性的看法作了简洁的归纳:“她是附属的人, 是同主要者 (the essential) 相对立的次要者 (the inessential) 。他是主体 (the Subject) , 是绝对 (the Absolute) , 而她则是他者 (the Other) 。” (3)

文学批评家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在《阁楼上的疯女人》中, 曾对19世纪男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概括, 认为这些男性作家的作品中, 女性形象总是趋于两极化的呈现状态:天使与妖妇。这种极端的女性形象是具有代表性的:作为天使形象而存在的女性只是道德、爱情的代言人, 是作为“他者”存在的, 她们的真正价值不在于自己, 而在于忠于道德, 忠于男性。而妖妇形象的定位是典型男权话语模式的体现, 反映了男性对女性的歧视与偏见, 以及现实生活中女性所处的“他者”地位。

纵观西方传统文学中女性的“他者”形象, 无论这些女性是善是恶, 她们都缺乏相对于男性独立存在的性格, 她们的身份取决于文中主题表达的需要。她们, 是躲在黑暗角落的“他者”, 必须把男性放在自己的前面。所以, 伍尔夫说:“在大人物的传记中, 我们常常看到她们一眼, 可是又轻捷地躲到暗中去了。” (4) 西方传统文学中女性的“他者”形象表现了父权制世界的秩序:男性代表理性意志, 女性代表肉体感情, 意志与理智对身体感情的控制与男人对女人的控制相对应。这种把肉体和感性归于女性的思想决定了女性的从属地位, 决定了女性的“他者”身份。

二.《哈利·波特》中女性“他者”身份的解构

相对于部分西方文学中存在的对于女性的偏见, 罗琳毫无疑问以深刻的思想与有力的笔锋书写了自己的看法:女性绝不应是为了体现男性意识而存在的“他者”, 她们是“自我”的一部分。《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 女性的弱势地位被“完美平等”所取代, 小说从多个角度对女性“他者”身份进行解构。

(一) 女性主体意识的展现

在罗琳的笔下, 无论是主角赫敏, 还是麦格教授等人, 她们的形象都是丰满和鲜明的。与传统西方文学中作为“他者”的女性形象相比, 《哈利·波特》中的女性有着强烈的主体意识和鲜明的个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我意识的突出表现

《哈利·波特》中女性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理性与独立。作为小说主人公之一的赫敏, 其自我意识表现地最为突出。

赫敏的理性表现在:首先, 她勤奋好学, 大量阅读各种书籍, 因而知识广博、巫术高超。她从不将美貌或爱情作为自己的追求, 而是努力用知识丰富自己, 用理性思维充实自己。哈利常常会因为别人的注视和赞美而不安, 那是因为他的很多过人之处似乎都是与生俱来的:如蛇腔佬的特异功能等, 而赫敏从来就不会因为所得到的成功而困惑, 因为她的每一份收获都是自己辛苦努力的结果。其次, 她临危不惧, 在危急关头冷静思考, 总能帮助哈利渡过难关。在《魔法石》中, 是她击退了魔鬼藤、解出了斯内普的推测题;在《死亡圣器》中, 因为卢娜父亲的背叛, 食死徒很快就要发现他们, 是她想出了绝妙主意, 使得伙伴们能够脱身。如果不是赫敏的机智和理性, 也许哈利和罗恩早就落入食死徒手中了。

赫敏的独立表现在:她从不试图依靠男性, 无论从行为还是从思想上。科莱特·道林曾说“女性心灵深处希望被照顾的愿望——恰恰是当今女性被压制的首要原因。” (5) 赫敏并没有产生希望被照顾的依赖, 因而并没有受到这种约束。她独立意识很强, 完全能够把自己照顾得好好的。面对马尔福的恶意侮辱, 她没有抽泣着默默退让, 也没有试图依靠两个好友为自己讨回公道, 而是假装穆迪教授正在他身后, 把马尔福脸都吓白了。面对丽塔·斯基特的挑衅, 赫敏依旧没有让步, 而是在百般思索之后揭穿了丽塔的丑行, 既保护了自己, 也保护了周围的人。

传统西方文学中一般总是男性很理性, 而女性是感性和肉体的代名词, 但在罗琳笔下的魔法世界中, 女性的理性相对于男性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哈利和罗恩经常会感情用事, 而赫敏却总是那么理性和独立。

2. 精神自由的充分体现

《哈利·波特》中女性角色的精神自由主要体现在: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和对自由的大胆追求。

罗琳笔下的魔法世界中, 男女是绝对平等的, 因而女性完全不用为了争取与男性同等的地位而战斗。但是在同恶势力对抗的时候, 女性担当了重要的角色。在《凤凰社》里, 麦格教授是唯一敢于站出来反对乌姆里奇的教师;在《死亡圣器》中, 也是麦格教授带领全校师生, 勇敢地反抗伏地魔的死亡威胁, 顽强地与食死徒大军战斗。无论是在反对乌姆里奇独裁专制的行动中, 还是在同以伏地魔为首的恶势力的终极较量之时, 赫敏、麦格、卢娜、金妮、韦斯莱夫人等女性角色都表现地异常活跃、积极英勇。

更值得一提的是, 《哈利·波特》中的女性不仅敢于反抗恶势力, 而且大胆追求自由, 关心弱势群体。比如赫敏, 在伙伴中, 只有她真正关心家养小精灵的处境, 一心一意想要把家养小精灵们从被奴役的苦海中解救, 希望让他们重获自由。为此, 赫敏组建了家养小精灵权益保护协会, 不顾旁人冷眼, 为小精灵的自由和权力四处奔走, 劝说人们支持这一行动。这种对自由的大胆追求和对弱势群体的关爱突出表现了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精神独立和解放。

(二) 女性形象的个性化

在《哈利·波特》系列中, 作者采用多种手法给予每个角色独特的性格特征, 使其典型化、个性化。

最能体现小说女性形象个性化的是霍格沃茨的女教师们。麦格教授, 她虽然非常严厉、不苟言笑, 但机智且极具责任感, 令人由衷地敬重;斯普劳特教授, 她不仅赏罚分明, 而且总是关照常被人嘲笑的纳威, 可以说敦厚善良;特里劳妮教授, 虽然拥有真正的预言本领, 但平时总是装神弄鬼, 以预示哈利的死亡来表现自己的预言天赋, 她懦弱胆小、神经古怪;庞弗雷夫人, 是学校医务室的掌管者, 正是有了她, 学校的师生们才免去了许多疾病带来的痛苦, 她医术高明、尽忠职守;另外还有飞行课教师霍奇夫人、保护神奇生物教师格兰普拉等, 她们各有各的性格特点, 形象十分鲜明。

赫敏是小说的主人公之一, 她的形象是极其典型的。赫敏机智、勇敢、敏锐且好学勤奋, 与此同时, 她还有一些缺点:好出风头、虚荣等, 但是这些客观存在的性格缺陷, 使得赫敏这个角色更真实、更富个性。值得注意的是,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赫敏的性格也在步步成长, 使得她的精神品质和心理的洞察力达到了哈利和罗恩无法企及的高度, 更加彰显出小说作者对女性角色的重视程度。

鲜明而生动的个性使得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立体化、真实化, 这种丰满的性格帮助女性角色摆脱了单一的善与恶的象征。斯皮瓦克曾在论述女性“他者”身份时说:“她们的身份取决于各种文本中所使用的‘男人’这个词。” (6) 《哈利·波特》中女性性格的独立完整可以有力地说明, “她们”可以相对于男性独立存在, 而不再仅仅是“他者”。

(三) 与男性的平等关系

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 男性与女性是完全平等的, 他们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两种:

第一, 团结合作。哈利、赫敏、罗恩三个人的亲密友情是全书的核心情节, 他们的友谊常常通过团结一致的合作表现出来。三个人的友情很容易让人想到著名的《三个火枪手》的故事, 很多文学作品也常常描写三人组的珍贵友情。与众不同的是, 作者将三人组中的一位设置成女性。他们团结合作的关系让我们看到了在哈利·波特的世界里, 平等是显而易见的, 女性作为主体是一件多么自然而然的事情。

其次, 女性是男性的精神支柱。哈利的母亲莉莉是一个贯穿全文的形象, 她为了保护儿子而献出生命。正是这种伟大的母爱使哈利不仅远离邪恶, 而且具有坚不可摧的力量, 是母爱给予了哈利宝贵的精神财富, 使哈利能够不受威胁而独立成长。莉莉的纯洁、善良以及她对哈利的爱就是哈利·波特的精神支柱, 是哈利心中神圣的力量来源。

(四) 形式上的绝对平等

《哈利·波特》小说中女性“他者”身份的解构不仅表现在自我和与他人的平等关系里, 在形式和制度中也有明显的表现。

首先, 霍格沃茨的男女同校制可以证明, 在罗琳的世界里男女平等。适龄儿童只要达到年龄, 不论男女, 都会接到霍格沃茨的入学邀请, 获得接受魔法教育的权力。其次, 各种赛事活动中, 女性也和男性一样表现得非常优秀。在活动中, 女性也是作为活动的参与者, 而绝非旁观者。她们既可以在世界杯魁地奇比赛的场地上驰骋, 也可以参与三强争霸赛的激烈角逐。另外, 教育和政治体制也体现了魔法世界的男女平等。在学校里, 女性和男性一样能够担任教师职务, 并且能胜任管理者的职责, 如麦格教授, 她是霍格沃茨的最主要管理者之一;学校选级长, 每个学院的级长都分别由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担任;魔法部中, 作为女性的乌姆里奇担任要职, 傲罗队伍中也有最富激情、不可或缺的尼法朵拉。

可以说, 在罗琳的魔法世界中, 人人都有相同的权力和义务、机会和责任。任何形式下, 男性和女性都是平等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反映了作者罗琳的“他者”观, 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女性的“他者”地位是完全可以改变的, 女性角色有着充当“自我”的需求和必要。在罗琳缔造的这个魔法世界中, 女性的弱势地位被“完美平等”的原则完全取代, 真正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是他的性格特征和他的选择, 而并非性别。《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对女性“他者”身份的解构, 在现今社会有着巨大的参考价值, 值得我们思考。

参考文献

[1]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 译.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8.

[2]邹广胜.自我与他者[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3]李银河主编.妇女:最漫长的革命[M].北京:生活·读数·新知三联, 1997

《哈利·波特》的魔力 篇2

《哈利波特》哈迷为之疯狂的英国哈利波特博物馆

推荐理由:继佛罗里达州的哈利波特魔法世界游乐园之后,最近又出现了一个让全世界麻瓜为之疯狂的地方,那就是位于英国的哈利波特电影博物馆!里面将公开哈利波特电影拍摄时用的所有布景跟道具服装,忠实影迷们当然要亲自走一趟去朝圣啰!。

入口处高高悬挂着主角们的海报,猫头鹰将带领你进入最华丽的魔法世界,不论是魔法学校霍格华兹随着四季节庆变换装饰的大餐厅、教授们各具风格的办公室、总是暖烘烘的葛莱分多交谊厅,还是充满欢乐的韦斯利家、或阴森黑暗的斜角巷,甚至是哈利小时候住的小壁橱,每一个满载演员们和观众回忆的布景都将原汁原味地呈现在你眼前。#电影之旅#。爱乐活旅游热门标签电影之旅。

影迷心中永远的哈利波特

魔法学校完美展现在你的面前

魔幻城堡

爱乐活——有态度、正能量的品质生活社区。

热爱生活,乐于分享的各类达人聚在这里,分享消费攻略,激发生活灵感,发现城市最IN的角落。在这里,有爱,有乐,有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爱乐活】

哈利·波特的友情魔法 篇3

红遍全球的巫师男孩哈利·波特有着不同寻常的身世:刚出生时,他的父母就被邪恶凶狠的伏地魔杀害了,而他不仅在那次袭击中幸存了下来,还使伏地魔受到重创。十一年后,伏地魔卷土重来,再次用恐怖的阴云笼罩了魔法界,并且认定哈利是他实现邪恶统治的最大障碍,千方百计地要杀死哈利。别无选择,哈利·波特,这个平凡的十一岁的男孩担负起了拯救魔法界的重任,也成了魔法界的英雄。

哈利·波特并非孤胆豪侠,他像磁铁一样吸引了许多忠实的朋友,每一次冒险都有朋友们的支持和陪伴:聪明伶俐的赫敏、憨厚老实的罗恩、法力高强的邓布利多、混血巨人海格、家养小精灵多比……你也想时时刻刻被好朋友围绕吗?现在,就让哈利·波特来告诉你,怎样用魔法获得最纯真美妙的友情。

一、我想和你更要好

从某个角度来看,友谊和飞天扫帚一样,需要精心的维护。我们在维护友谊时,可以使用下列魔法及魔法物品:

记得那是初二的一次夏令营,我的手被石头砸了个大口子,包着创可贴,不能沾水了。就在我看着一盆脏衣服发愁的时候,嫣过来了,她抓起我的脏衣服搁在了自己盆里。那个傍晚,她水花四溅地洗着衣服,我拿着一包相思梅,自己吃一粒,往她嘴里塞一粒……我们天南海北地聊着,一切都那么惬意。后来发现,她不小心把牛仔裤的蓝色染到了我的白T恤上,但我却觉得那些蓝印子是关于友谊的最好的印迹。

(春天的熊)

同桌J是我的“及时雨”,他永远记得带2条红领巾、2支水笔、2支活动铅笔、2把三角尺……(我是个粗心糊涂的女生)而且他天天带纸手帕(我很容易流鼻血)。还有一次中午,我在家里上网,在QQ上遇到了他,他对我说:“现在是一点一刻,外面下着雨,去学校时记得带伞,还有,当心滑,别摔跤哦!会很痛的!”我真的好感动。

(冰雨)

我每次和吴婷一起出去,她都坚决不买零食,也不吃我给她的零食,这样弄得我也不好意思买东西吃了,我常常觉得她太抠门了。直到有一次我去她家玩,才发现原来她的父母都是下岗职工,家里买菜都是在菜场快关门的时候去买最便宜的,哪还有钱给她买这买那呢?她低着头说,因为知道自己请不起客,所以干脆拒绝我请她吃东西,免得我认为她小气,只会吃别人的。听了这些,我才知道原来她这么懂事,这么自尊,不由得暗暗敬佩她了。

(雨点青蛙)

我有个当班长的死党,你们准以为他检查卫生、监督纪律的时候会对我网开一面了吧?才不是呢!他照样很凶地点我的名字,让我下不了台。为了这个,我都气疯了。最近,老师让全班同学轮流当“一日班长”,轮到我的那天,我才知道,原来假如好朋友违反了纪律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全班都会不服你了!他那样做是对的啊!

(小木子)

我的好朋友是可以和我谈天说地、吐露心事、好事坏事一起策划的,她可是把我看做了最值得依靠的人呢!

(蔓幔)

从小学开始我和如就非常要好,每天吃午饭都要面对面,一边侃大山,一边夹菜给对方。我们都喜欢画画,一起出黑板报,一起帮老师画教学用图,那个时候的友谊生长在一个纯净的世界里,没有瑕疵。

可是现在,如竟然对我冷淡起来了,甚至故意躲避我。是因为我在校刊上的文章中开玩笑地说她是“低EQ动物”吗?可是如不是那种小心眼的人啊,何况后来我向她道歉,她也表示接受了。对于她的变化,我无所适从。

如,好想听你说句真话,到底是什么改变了我们的友谊?

(猫线线)

我愿意在QQ上向陌生人倾诉心事,久而久之,就和一个叫做“哈密瓜”的网友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们知道彼此几乎所有的秘密。我觉得网络友谊比现实友谊更好,因为互相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自然也无从泄露秘密,这样交往起来很放心,反而更加信任对方。

(冰镇绿豆汤)

最近,我爸妈离婚的事竟然传到了学校,大家都用怜悯又异样的眼神看我。后来我才知道,这是陶月说出去的!我可是一直把她当成好朋友,再三叮嘱她不要把这事告诉任何人呢!太让我失望了!

(亭亭)

二、友谊告急

朋友难免有吵架的时候,友谊难免有告急的时候.如果你不甘心眼睁睁看着朋友离去,就赶快试试这些魔法吧:

和陆梅吵架其实只为了一件小事:她把我的自动铅笔弄坏了。那是上学期期末的事,然后整整一个寒假我都没见过她。开学后第一天,我在上学的路上一边走一边捧着漫画书看。“这样要看坏眼睛的哦!”背后突然有人说。我心里一震,这不是我和陆梅认识时她说的第一句话吗?那天我也是一边走一边看书来着……我一回头,就看见了陆梅的笑脸。我们又和好如初,一切从头开始了。

(鹿跳跳)

吴玲玲是我的同桌,也是我的好朋友,我们朝夕相处了一年多。后来她因为父母调动工作,不得不转学了。那时候不懂得珍惜,临别时只是挥了挥手说“Bye—bye”。如今,翻开脑海中记忆的相册,思念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我真希望时光倒流,哪怕回到我们分别的那一天,让我们多说一会儿话也行啊! (陈宇嘉)

我一直对自己的成绩挺自负的,可是,有一次考试却考砸了,我就见到谁都发脾气,对好朋友阿麦也不例外,只因为她把水滴在我桌上,就像吃了炮仗一样砰地炸开了。她等我噼哩啪啦发完了火,平静地说:“别难过了,下次一定可以考好的!”在那一瞬间,我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抱着她哇地哭了出来,心里舒服多了。

(钱哲倩)

孙大头挺胖,我们一帮朋友,谁在他面前说了跟“胖”、“肥”、“猪”等等有关的字眼,谁就会被他追着打。终于有一天,他又因为这个对阿超动拳头时,我们忍不住说:“你本来就是胖——可胖有什么呢?胖得健康,胖得强壮,别人想胖还胖不起来呢!几斤肉就让你自卑成这样,你是不是男人啊?”他一听就愣住了。从此,他以“胖哥”自居,再也没因为这个跟朋友闹过别扭。

(文子)

我和好朋友性格都很急躁,有一次为了各自喜欢的足球明星大吵了一架,差点儿打起来,最后两个人气呼呼地宣布绝交。可是我冷静下来后想想,难道为了这么点事就要毁掉三年多的友谊吗?我厚着脸皮去向他道歉,没想到不等我开口他就说:“我刚说完绝交就后悔了!”哈哈,我们又恢复了铁哥们的关系。

(王宁)

我妈妈下了岗,就靠在夜市上卖文具赚钱。我很自卑,总觉得大家瞧不起我,就连同桌的友善也被我当成了怜悯。有一次,我看见她在看一本很权威、也很贵的辅导书,她似乎觉察到了我对那本书的渴望,主动要把书借给我看,我却鬼使神差地拒绝了。回家后,我吵着闹着逼妈妈给我买了那本书。第二天,同桌看到我的新书,竟委屈地哭了起来,我这才知道原来她真的很在乎我们之间的友谊。后来,她渐渐地对我冷淡了,眼看就要失去这么

一个朋友,我好后悔。终于有一天,我鼓起勇气邀她放学后一起回家,她欣然答应了。我们的友谊又开始了。

(心软糖)

三、朋友朋友,从无到有

朋友当然越多越好,然而,所有的朋友都要经历从陌生到熟稔的拉程。怎样才能把陌生人变成朋友,拥有更多的友谊呢?

我的人缘不知怎么会那么好,出去逛街都能和小吃摊老板成为朋友,用老妈的话说就是“自来熟”,呵呵。我觉得,交朋友并不是件很难的事儿,只要常常微笑,愿意和别人聊天就行。我见了谁都是笑眯眯的,和谁都能大侃特侃一番,朋友当然就很多啦。马上我们要分班了,好多朋友都依依不舍地跑到我这儿来诉说衷肠,我快成半个心理医生了。

(糊涂果果)

我和丁了都记得相识的那一天。那时候我刚转到新的学校,下课时看见丁丁靠着阳台栏杆看风景,那背影很像我过去的班长,就不知怎么福至心灵,跑去对她说:“你好,你很像我以前的一个同学哎!”她转身微笑着和我聊了起来,后来我们成了极好极好的好朋友。

(邵昱)

刚上初一时,老师让大家做自我介绍。杨宇笑眯眯地说:“我最好认啦!名字叫杨宇,长得像洋芋!”我们望着他圆滚滚的头大笑起来。后来,杨宇成了班里的“开心果”,谁都喜欢拉他一起玩。

(朱也成)

我们的心理健康课老师叫赵赵。他一说出自己的名字,我就想,他一定是爸爸姓赵,妈妈也姓赵。他笑眯眯地说:“你们一定在想,我起这个名字,是因为父母都姓赵,对吧?”哇,我张大了嘴,暗自嘀咕,不愧是心理老师啊,别人想什么他都知道!谁知他又悠然自得地说:“你们又在想,‘不愧是心理老师啊,别人想什么他都知道。’对不对?”全班都惊讶极了,又忍不住大笑起来。“告诉你们,‘心理学’不是‘心里学’……”他就这样开始了讲课,也开始了和我们的友好相处,不久,就和大家打成一片了。后来我们发现,这样独特的开场白是他设计的小小把戏,靠这个,他得到了好几届学生的喜爱。

(勇气果子)

我一直记得刚入学的时候,发了足有半人高的教科书和练习册,我只好像蚂蚁搬家一样一趟趟地把它们搬回宿舍。半路上,一个很漂亮的高年级女生说:“我有个大口袋,你把书放进去,我帮你抬吧。”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她,和她成了好朋友,心里一直把她当成贴心姐姐呢。

(茉莉)

爸爸是个热心肠的人,街坊邻居谁家有了难处,喊一声他就蹦过去了;我也遗传了他的热心肠,在班上总是随叫随到,所以人气自然也居高不下啦!

(龚睿)

四、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也许我们会不小心交上了不合适的朋友,或者一段友谊终于渐渐地由绚丽走向了苍白,这个时候,放弃也是一种智慧。下面,哈利将传授几种教你潇洒地说“再见”的魔法。

有一天,我买了两支漂亮的圆珠笔,想送给我的好朋友一支。我打电话到她家,她却厌倦地说:“不用来了,我要做作业了,拜拜!”我心情变得很糟,于是就去了附近的溜冰场想消遣一下,却在那里看见她和另外几个同学在一起!我慌忙躲在一边,听见她对身边的人说:“戈中月烦死了,整天缠着我,今天还要来我家,幸亏我说没时间。”

以后的日子里,我尽量地疏远她,告诉自己过去看错了人,赶快忘掉这段“友情”吧!

(戈中月)

三年前,我认识了开开,我们形影不离。后来,他的成绩逐渐超过了我,我发现他开始疏远我,还用一种鄙夷的眼光看我。一次吃饭的时候,我请他帮我递一下筷子,他不耐烦地把筷子往我面前一扔。我忍不住爆发了,站起来质问他:“你最近为什么总是躲着我?是不是因为我成绩没你好了?难道你挑选朋友的标准就是分数吗?别以为只有你行,等我成绩赶上你了,也让你尝尝被看不起的滋味!”说完,我扬长而去,心里舒服多了。

(李东海)

本来,我以为A会是一个挺谈得来的朋友,可是最近,她拼命地在我面前说一个叫做飞鱼的女生的坏话,起因是全校十佳歌手大赛时,A没有进决赛,而飞鱼进了。A说飞鱼的声音是装出来的,太假,而且人也假……A在我面前一遍遍地说着,我却觉得她太小心眼,而且妈妈说过,在背后讲别人坏话的,一定不是正人君子,所以现在每次看见她,我都——闪人!

(星月)

链接:友情占卜课

假如有一天,《哈利·波特》里的魔法师们站在你的面前,而你只能选择一位做朋友,你愿意选谁?

A、聪明勇敢的哈利·波特

B、老实忠心的罗恩

C、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校长,当代最伟大、的巫师阿不思·邓布利多

D、邪恶但法力无边的伏地魔

E、哈利的莫逆之交,患难与共的好友赫敏·格兰杰

测试目的:测测你的虚荣心

选项分析:A、哈利·波物

就是他——一个骑着扫把,风靡全球的小巫师,他一直以为自己只是个平凡的小男孩,但是他却拥有自己不能理解的力量。正义、勇敢是他的本色,如果有一个哈利似的好友,你会感到无比幸福——他会在你快乐的时候陪你玩耍,在你忧伤的时候替你解忧,你也不必担心被人欺负,他的魔杖会帮助你解除一切烦恼。但是,也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喜欢依赖别人的人,你的朋友往往很强,这也说明你的虚荣心指数不高,是个诚恳、踏实的孩子!

虚荣指数:20%

B、罗恩

哈利在魔法学校的同学。他这个毛头小子,有点鲁莽,也没有哈利那样的智慧和法力,甚至他的那头猫头鹰都是人们的笑料——但是他却成了哈利忠实的朋友。原因很简单,他虽然愚笨,但是为人正直;他虽然胆小,但是生死关头却从不退却。他的世界里没有背叛,也没有尔虞我诈,完全符合好朋友的标准。如果从不贪图虚荣的你想找一个真正的好朋友,那么毫无疑问,这个人就是罗恩!

虚荣指数:0%

C、阿不思·邓布利多

我可以肯定,你是个做事公正、讲原则的人。邓布利多是当代最伟大的巫师,戴着半月形的眼镜,银白色的胡须长到可以塞进腰带里,是令人敬仰的长者,是智慧与正义的化身。选择邓布利多的你崇尚公平、正义,但是你更加喜欢的或许是那种笼罩在邓布利多光环下的感觉吧!

虚荣指数:90%

D、伏地魔

魔法世界里的大坏蛋,法力高强,想要统治整个魔法世界,并用黑魔法杀害不服从他的巫师。一般人认为他是一个魔鬼,有着毒蛇一样的面孔和残忍的个性,他没有爱,因为他不知道爱为何物,所以他最后倒在了爱的魔法之下。但是会有人因为他的法力无边而期待成为他的朋友。选择伏地魔做朋友的你一定是一个权力至上者,一旦你拥有了权力,就有可能忘记曾经同患难、共生死的朋友——这是你的致命缺点!解决的办法就是:每日自省,告诉自己,真正的友谊胜过一切虚名。

虚荣指数:100%

E、赫敏·格兰森

魔法学校里的高材生,和哈利、罗恩是学校里的“铁三角”。赫敏没有高贵的血统,她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是她聪明伶俐,并且很勤勉,每次都是班里的第一名,就连她的宠物——一只叫做克鲁克山的描,也十分聪明。如果你愿意选择这样一个出身平凡但是自强不息的小女孩做朋友,那么可以证明你并不贪图朋友的身份和势力,也是个脚踏实地的人。

《哈利·波特》魔法十年 篇4

《哈利·波特》是在开往伦敦的火车上萌芽的, J.K.罗琳在那里遇到了一个瘦瘦的戴着圆眼镜的小巫师, 于是一个伟大的魔法世界诞生了。当然, 还有伴随我们走过10年的哈利·波特三人组:哈利·波特、红头发的罗恩·韦斯莱和来自“麻瓜”家庭的赫敏·格兰杰。

从电影哈1到哈7的上映已经10年, 10年是个什么概念?伴随我们走过青春期的小正太与小萝莉们都已经长大了。戴着小圆眼镜的哈利·波特转眼成为翩翩美少年, 这位小有名气的演员已经陆续接演了多部电影;年少懵懂的小女孩赫敏已开始代言高级服装, 出席各类时尚活动, 屡屡登上时尚杂志的封面, 成为时尚圈炙手可热的新一代少女偶像;而罗恩在这十年间度过了青春叛逆期, 相比其他两位小伙伴, 他正经历从“正太”到“大叔”的转变。

10年间, 我们跟《哈利·波特》一起长大。10年里, 它给我们留下许多令人难忘的“10”。

10个最温暖的人

除哈利·波特三人组之外最吸引我们的10个人, 他们像认识很久的挚友一般, 给我们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邓布利多——他聪明、有力量、博爱、善良……任何赞美的词来形容他都不过分, 总之, 遇到什么事, 首先想起来就是快点去找他。

海格——善良的大个子, 虽然其亲手烹饪的岩皮饼硬到让人生畏的程度, 但我们依然喜欢他。

小天狼星——最让人心碎的教父, 哈利在这个世界上剩下的最亲近的人, 最后死神还是把他夺走了。但是他在我们心里一直是如父亲一样温暖、坚定的存在。

西弗勒斯·斯内普——表面上他不是个友好的人, 但这个沉默而勇敢的男人有着深沉而伟大的爱, 为了自己心爱的莉莉, 他付出了所有的所有, 甘愿承受一切的误解和恨。

卢平——他聪明善良, 哪怕有变成狼人的危险, 哈利还是愿意和他亲近。

金妮——韦斯莱家族的小妹, 一直暗恋哈利的邻家小姑娘。她的勇敢和亲切最终征服了哈利, 成为哈利的恋人。

韦斯莱双胞胎——红头发的兄弟俩, 非常调皮, 热爱恶作剧、开玩笑, 发明出了肥舌太妃糖、金丝雀饼干、无头帽等玩笑用具, 带给我们无数的欢笑。

查理——热爱魁地奇, 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龙的研究事业, 多么有趣的职业!

韦斯莱夫妇——时刻让人觉得温暖的一双父母, 虽然社会地位不高, 家里也不宽裕, 但他们就是那么想让人亲近。

麦格教授——永远站在正义的一边, 虽然固执。

10句经典台词

看到这些话, 你也许会回想起哈利·波特带给我们的青春期记忆, 感谢青春期留下的《哈利·波特》。

对于头脑十分清醒的人来说, 死亡不过是另一场伟大的冒险。——邓布利多

永远不要相信任何能够独立思考的东西, 除非你看清了它把头脑藏在什么地方。——韦斯莱先生

该来的总归会来, 来了我们就接受它。——海格

人们容易原谅别人的错误, 却很难原谅别人的正确。——邓布利多

死了总比背叛朋友强, 我们也会为你这样做的!——小天狼星布莱克

我们只有团结才会强大, 如果分裂, 便不堪一击。——邓布利多

你是第一个醒来的, 但你从来不会懂得爱情和友谊。——哈利

谋杀远比无辜的人想象的要困难得多。——邓布利多

我不想要它, 也不需要它。但是我需要一些欢笑。我们可能都需要一些欢笑。我有一种感觉, 我们很快就会需要比往常更多的欢笑了。——哈利

只要我们目标一致, 敞开心胸, 习惯和语言的差异都不会成为障碍。——邓布利多

10个“麻瓜”熟悉的魔法词

分院帽——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分院仪式上的魔法物品, 可以根据学生的才能和品质来把他们分到各个学院。

魁地奇——魔法世界里最重要的体育运动, 魔法师们骑着飞天扫帚在空中你争我夺, 既要躲开“游走球”, 又要想办法用“鬼飞球”来投球得分, 而找球手则得时刻关注“金色飞贼”的动静。

金色飞贼——魁地奇中来无影去无踪的最重要的球, 只有一颗胡桃般大, 亮金色的球身上还有一对不断飞舞的小银翅膀, 飞行极快, 很难被抓到。

麻瓜——会魔法的人称不会魔法的普通人为“麻瓜”。

泥巴种——麻瓜 (非巫师群体) 出身的巫师被黑魔法界的巫师称为泥巴种, 是一种蔑称。在《哈利·波特》第七部中, 赫敏被贝拉特里克斯·莱斯特兰奇在左手臂上刻下“mudblood” (泥巴种) 的字。

魂器——指藏有一个人的部分灵魂的物体。制作魂器的过程就是把你的灵魂分裂开, 将一部分藏在身体外的某个物体中。

复方汤剂——用于人的变形, 二年级时赫敏曾成功熬制出这种药剂, 使哈利和罗恩变成了克拉布和高尔。

活点地图——当使用者说出“我庄严宣誓我没干好事”, 墨线就会开始延伸, 浮现一张霍格沃茨地图, 使用完毕之后, 只要说“恶作剧完毕”就可以将地图复原成空白状态。

吼叫信——当打开信封的时候, 吼叫信会用写信人的声音对着收信人大吼, 最后吼叫信会把自己撕碎消失。如果不马上打开, 吼叫信会爆炸而且吼得更大声。

《哈利·波特》的魔力 篇5

《黑衣女人》“哈利·波特”的惊悚转型

《黑衣女人》:“哈利·波特”的惊悚转型 内容摘要: 毫无疑问的,根据J.K.罗琳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版《哈利·波特》系列,是新世纪以来最成功的魔幻片,而在影片中扮演哈利·波特的丹尼尔·雷德克里夫,也迅即成为最受欢迎的年轻偶像之一。

毫无疑问的,根据J.K.罗琳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版《哈利 波特》系列,是新世纪以来最成功的魔幻片,而在影片中扮演哈利 波特的丹尼尔 雷德克里夫,也迅即成为最受欢迎的年轻偶像之一。随着这个系列电影版的结束,哈利 波特三人组 的何去何从便成为不少影迷关注的问题,其中,丹尼尔 雷德克里夫便成功的以惊悚片《黑衣女人》转型。

影片根据英国作家苏珊 希尔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当年的这本小说出版不久后便被改编为话剧,也被英国媒体赞为 戏剧舞台上最令人激动、最吸引人和最成功的作品,不仅是在舞台上持久的演出,也被改编为电影或电视剧;最新版本便邀请了《伊甸湖》的编导、《黑暗侵袭2》的编剧詹姆斯 瓦特金斯执导,不仅是将哥特式的惊悚搬上银幕,再加上音效、镜头等的使用,让人看得有点毛骨悚然,无疑是近期电影市场最值得一看的惊悚片。

丹尼尔 雷德克里夫在影片中扮演一个单亲爸爸,因为工作的缘故他前往一个小乡村处理一个遗产问题,但当他来到这小镇上似乎镇子里的所有人都不欢迎他,而当他前往该遗产的所在地之后,不断的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听到一些特别的声音,甚至是看到一个神秘而行踪不定的黑衣女人,再加上小镇突发了一些命案,包括自己的儿子都被卷入其中,他勇敢地承担起救助儿子的责任 影片中的这位单亲父亲,便是当年的小 哈利 波特 丹尼尔 雷德克里夫扮演,他也蓄须扮演一个经历了生活的打击又伤痛的单亲父亲,尽管可能还是可以看到一些哈利 波特的影子,但这种自我的挑战值得肯定。

而最惊悚的,自然是影片对于哥特式风格是融合使用。源自于十八世纪中叶霍勒斯 沃波尔的《奥特兰托城堡》的哥特小说,奠定了哥特式风格的一些元素,比如故事往往是发生在哥特式的庄园或者城堡,城堡里又存在着一些难以解释的东西,再加上哥特式装饰、令人抓狂的天气情况等,而将惊悚氛围推向极致。对于这部《黑衣女人》来说,影片的主要场景 那座沼泽地旁的城堡,从外型上看便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不仅是远离了都市,甚至距离附近的小镇也有不短的一段差距;而主人公在城堡里,不仅是发现一些较为奇怪的装饰品,还有无法打开的门、似真似幻的人,再加上他在城堡里一再的遇上恶劣的狂风暴雨,而将环境的恐怖、人物的焦虑紧密的融合一起。

何况,本片在音效与视效上还花了不少的心思,用以烘托这哥特式气氛。如贯穿在影片始终的灰暗色调,再加上神出鬼没的鬼影(是鬼)、忽然冒出来的动物、不知名也不知来源的怪声音、藉由鬼魂的视角不断的接近于主人公的镜头感等,都不断的将恐怖气氛推向一个高度。这对于一个新导演来说,影片表现相当不俗。

国内的惊悚片在审查时受到不少的限制,相比之下外语片的审查就要宽松不少,在本片里甚至保留了不少女鬼的场景、画面,这对于喜欢恐怖片的影迷来说无疑可以体会原汁原味的哥特式惊悚片。

《疯狂原始人》无厘头堆出满满亲情

《疯狂原始人》:无厘头堆出满满亲情 内容摘要: 动画片是主攻合家欢市场的利器,但直到《疯狂原始人》梦工厂动画才真正做了一部纯粹的家庭主题作品。梦工厂动画在迎合主流价值观的时候一点儿没忘记自己骨子里卓尔不群的恶趣味,用浑然天成的蠢、萌、呆攒成满满、暖暖的爱。

动画片是主攻合家欢市场的利器,但直到《疯狂原始人》梦工厂动画才真正做了一部纯粹的家庭主题作品。在各种美式主流动画里被刷过的煽情模式里,亲情 是最容易显乏味的,即使像《冰川时代》那么有趣的组合,到主角妻儿圆满的时候也陷入低龄化的说教。所幸梦

工厂动画在迎合主流价值观的时候一点儿没忘记自己骨子里卓尔不群的恶趣味,用浑然天成的蠢、萌、呆攒成满满、暖暖的爱。

《疯狂原始人》也确实有点像《冰河时代4》,讲的都是一个爱家如命因此很保守的爸爸和好奇宝宝女儿的矛盾以及和解。旅行的有趣程度七成取决于和谁同行,同样是在因为灾难不得不上路的前提下,咕噜一家的冒险比长毛象们的吸引多了,因为咕噜一家没有陷入某种单调的家庭关系,比如父严母慈,或者对父女矛盾唠叨个不停,每个人都在一路上碰到的怪事上迸出属于自己的小火花,即使是最顽冥不化的爸爸也因为这种顽冥不化惹出最多笑话。如果非要做个类比,它有点像美剧《摩登家庭》,在典型的一双儿女、一只狗一只猫的美式家庭框架里,每个人犯着普通人犯的二。所以在这个一开始最不讨人喜欢的爸爸把一家人都救了却可能困死在地震时,很难不觉得鼻子酸酸,这不就是每个人家里的那个蠢爸爸么!据说有评论把《疯狂原始人》称作动画版《阿凡达》,一点不夸张。咕噜一家从悬崖栽进的地下原始森林不禁让人想起潘朵拉星球 当然这不是说它在抄袭:除了梦幻的果冻色雷同之外,《疯狂原始人》里的设计细节都是打着深深梦工厂烙印的,简而言之,就是 贱。和他们的笑料一样,整个美术设计的根本灵感来源都是现代文明,但动画师将之打散、嫁接,用小孩子涂鸦的思维,把一切已知变成趣味横生的未知:比如长着大象脑袋的小老鼠、脑袋超大的剑齿虎、长着金刚鹦鹉毛色的长臂猿 每一个不经意走过的龙套都能咯吱到不同程度的笑点,在你没有预料过、也不曾要求过的时候出现,这些又美又无厘头的家伙让咕噜一家和观众的历险没有闷场。

《疯狂原始人》的试映场来的记者里不少是年轻妈妈,虽说大团圆结局是必然,结束时现场还是响起小欢呼。不客气地说,在进入高潮前,没有太多人对这个片子抱着对《功夫熊猫》的热情。如果不是冠上梦工厂的商标,《疯狂原始人》光凭卖相在柏林上映的时候会场场爆满吗?这个问题跟它在中国上映后能得到多少人慧眼赏识一样飘渺。梦工厂动画无疑是好莱坞大动画制片公司里最爱剑走偏锋的,偶尔有《马达加斯加》这种以传统动物园明星动物做主角的,造型也算主流,但他们手上更多的是《史莱克》、《兰戈》之流的怪诞神作。《疯狂原始人》的导演也是《驯龙高手》的导演,那部其实3D技术和故事都相当惊艳的动画在中国票房也不好,龙、原始人 不是中国人感兴趣的领域,比起熊猫、小机器人,他们也显得不够圆润可爱。只是一厢情愿的希望,但愿口味越来越重的中国观众这次不会因为嫌弃原始人的方下巴和大板牙错失一部暖心佳作。

《浮城谜事》羞于承认的事实

《浮城谜事》:羞于承认的事实 内容摘要: 据说“好赌”和“好色”是外国人区分中国男人的两大标签。而且我们自己人也会隐约察觉,这“好赌”与“好色”在中国男人身上的外显程度,近几年与其身家十分挂钩。

据说 好赌 和 好色 是外国人区分中国男人的两大标签。而且我们自己人也会隐约察觉,这 好赌 与 好色 在中国男人身上的外显程度,近几年与其身家十分挂钩。有钱的男人或正在变得有钱的男人,总时不时遮不住这两条本性,酿成了祸端后,却有总是羞于承认。《浮城谜事》挑出了两大标签中的 好色,深挖了进去。

虽然《浮城谜事》为了票房竞争,设置了一出离奇的车祸命案来吸引观众,并在预告片中剪入了激情戏和暴力戏等少儿不宜的商业元素博眼球,但是很明显,影片想要讲的和想要让观众去关注和思考的,并不是这起事故的直接凶手,而是引发整个连锁事件的 责任人,以及他们为什么会在面对责任的时候软弱了。可以说,这部影片穷尽全片之力,都是在为一场戏

蓄力,就是秦昊、郝蕾和齐溪三个人在齐溪家里相遇的那一幕。在两个小孩子成为两个母亲的 工具 的那一刻,全片的张力和刺痛感达到了峰值。

是的,就好像片中小姑娘的身亡,是由三个人的 冲动行为 凑巧赶在一起才发生的。这三个人的行为缺少任何一环,该小姑娘都不至于死。于是,这三个人都不符合传统的 凶手 概念。当一个人的责任变成数个人的责任,当一个人有了为自己罪行开脱的理由。他/她便开始羞于承认已成的事实。《浮城谜事》尽述了三位凶案责任人的个人状态。那个男的富二代的社会属性点到即止。两位女角,却都有充分的不幸遭遇,才致使了一时的冲动行为。这种不幸使得我们这些与那位死去的女孩儿没有直接情感关联的人,竟然对两位暴行实施者产生了一丝同情。

顺着两位女角的冲动源头追溯而上,观众便能找到秦昊饰演的这个男人。没错,他的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一个男人。而这一切正是由于他没控制好自己的 好色 本能而引发的蝴蝶效应。从传统电影语言规范来看,秦昊饰演的这个男人非常功能化。他看上去没什么情感,即便是片子里有很多文艺化的镜头,他的内心情感也非常冰封,与观众之间始终有层隔膜在。这层隔膜就是他最后的遮羞布。就像中国当下绝大多数男人一样,他的 好色 本能,在他事业有成后开始难以抑制。他羞于让自己的 好色 本能大白于天下,更羞于让那些因为自己的 好色 行为而引发的恶果大白于天下。于是他对一切与自己 好色 有关的女人,都有着相当称职的责任感。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哈利波特》 篇6

当今的学者们也同样很关注这部丛书, 并已经从女权主义的角度来分析它。这个系列的特征特点尤为引起广泛学者的关注。在中国, 学者们致力于研究它的语言特点。而对于这个系列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更多的其他研究视角还有待被挖掘。正如一个当代女作家所说, J·K·罗琳写作风格很具有描述性, 她更关注描写人物的心理和内心世界。因此, 从精神分析角度分析哈利波特系列可以由此而生, 这也是本文的主要目的。这边文章旨在用精神分析方法分析这个系列故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 (本我、自我和超我) 结构理论可适用于《哈利波特》。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包括的三部分分别叫做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包括要求得到满足的一切本能的驱动力, 在故事里以伏地魔为代表。而超我, 代表了社会良心和道德准则, 以校长邓布利多为代表。自我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 更为实际, 则以主人公哈利波特为代表。

故事主人公哈利波特有着严重的英雄情结, 这是自我的体现。而黑暗魔王伏地魔渴望永生, 是这系列小说中本我的体现。魔法学校校长阿不思·斯邓布利多, 他的无私和为了追求和平世界而敢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是小说中超我的体现。

1 体现本我的伏地魔

在《哈利波特》中的伏地魔代表者本我, 是受原始的本能即自我满足、性欲和攻击性所驱使, 也包括求生的本能及对外界权力威胁的抵御。本我建立在快乐原则的基础上。这就意味着仅被本我所驱动的人强调自我快乐的满足而不去理会其他人。在《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中, 汤姆里德尔, 也就是少年时期的伏地魔, 为了自己的利益, 嫁祸了海格, 造成了海格的退学。

伏地魔的信仰反映他在故事中本我的体现。伏地魔相信世界没有好与坏, 只有权力。他渴望追求权力和永生是人类无意识的本能。被黑暗所驱动的无意识本能是无关道德的, 它既不能被说成是善良的, 也不能被说成是邪恶的, 他是残余的动物原始求生本能的体现。这些无意识本能是本我的体现, 正如这些本能的体现, 伏地魔成了本我的象征人物。

伏地魔的行为也代表了本我意识。伏地魔从来也不爱或者说他也从不关心任何人。他只被本能所驱使。伏地魔想要除掉所有不会魔法的麻瓜们和所有不服从他的人。他甚至也从不在意同情他的属下。当他的属下没能满足他的要求或任务失败时, 伏地魔就会惩罚他们, 使他们无比痛苦。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保留了一部分原始的“恋母情结”, 一种杀父娶母的渴望。汤姆里德杀了他的父亲和祖父, 因为其父亲老里德尔对魔法反感, 老里德尔抛弃了自己的妻子———既里德尔的母亲, 与此同时他也抛弃了里德尔。老里德尔同时对于妻儿怀有一种鄙视憎恶的情感。伏地魔杀了他的父亲, 而部分恋母情结冲动被满足。

2 体现超我的阿不思·邓布利多

魔法学校校长阿不思·斯邓布利多, 他的无私和为了追求和平世界而敢于牺牲一切甚至于自己的生命的精神, 是小说中超我的体现。

校长从不追求个人兴趣。我们从小说中可以看出校长从不追求各类物质满足, 他一生致力于帮助别人, 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校长置个人兴趣于不顾。他的爱人是一个想要以残酷手段征服世界的黑暗魔王, 校长打败了他并把他送到了监狱, 而且校长清楚地知道他不可能成功逃脱并将最终孤独至死。邓布利多可以把这一些抛诸脑后, 他的爱人不想和他当面对峙, 不想把战火蔓延到不列颠。然而邓布利多却把他俩之间的决斗当成自己的责任, 为了世界更美好而牺牲了自己的幸福。

3 体现自我的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是《哈利波特》中自我的体现。自我按照事实原则来行事, 具有防卫和中介职能, 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

整个系列小说不仅描述了哈利波特打败伏地魔的故事, 也反映了哈利波特如何挣扎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在霍格沃茨的这些年, 在邓布利多的领导下, 哈利尽力摆脱自己的本我意识, 但实际他却无法摆脱本我。能做的只是在本我和超我之间寻求平衡。在哈利波特意识到这点后, 当他有了自己的孩子后, 他对自己的孩子坦白说狂热追求魔法的斯莱特林也不算是邪恶势力。在小说的最后几章, 哈利不仅承认了他的本我意识极其的存在合理性, 而且愿意被自己的超我意识所驱使, 因此, 哈利作为这个系列中自我的代表人物, 在本我和超我之间已达到了一个相对的平衡。

4 结论

《哈利波特》不仅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更是具有研究的价值。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哈利波特》进行解析, 为一种全新的解读方式提供了可能。代表超我的邓布利多, 与代表本我的黑魔王伏地魔最终都是死亡, 只有代表本我的哈利·波特存活下来, 并取得胜利。这表明罗琳认为, 独守超我或本我都是不可能的, 也是必将失败的。唯有让超我与本我取得平衡, 自我才能健康成长。

摘要:《哈利波特》系列丛书不仅大卖, 而且在英语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当今的学者们也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哈》。本文主要是从本我、自我、超我三重人格结构的角度, 对《哈利波特》进行分析。作为本书的主人公, 哈利·波特代表的是自我;反派黑魔王伏地魔, 代表的是本我;精神导师阿不思·邓布利多代表的是超我。

关键词: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

参考文献

《哈利·波特》的魔力 篇7

《哈利·波特》系列魔法小说是有史以来最为畅销的儿童读物之一,受到了全球范围内广大读者的喜爱。作者J·K罗琳不仅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充满奇妙魔法的神奇巫师世界,还在细节上推陈出新。为了让自己笔下的人物更有特色,更加鲜活,她煞费苦心的为他们取了一个个独具匠心,不落窠臼的名字,使人物的名字都有了特定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人物的性格特征。

1. 名字背后的神话故事

古希腊罗马神话是欧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重要部分,也是英语名字的来源之一。而且其中很多名字都有着鲜活的个性。所以罗琳在为她的人物取名字的时候,也从神话故事中寻找灵感。

1.1 赫敏·格兰杰(Hermione Granger)

在希腊神话中,Hermione是特洛伊的Helen和斯巴达的Menelaus的女儿,她是智慧的象征。但因为太聪明,太高傲,她也常常被世人讨厌。而在《哈利·波特》中,赫敏也确实是个聪敏、机智的角色。她来自麻瓜(muggle,不懂魔法的人)家庭,但凭借自身不懈的努力,她成为了霍格沃茨成绩最优异的学生。并且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丰富的知识,帮助哈利解决困难。就像在《哈利·波特与密室》中赫敏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丰富的知识,推测出藏在密室里的怪物可能是一条蛇,并且利用下水道管道四处害人那样,她的智慧使许多难解的哑谜迎刃而解。但是和希腊神话中的Hermione一样,赫敏有时候也会因为自己的聪明而和他的好朋友哈利闹矛盾,也让她对心中暗恋的对象罗恩·韦斯莱(Ron Weasley)不敢靠近。在莎士比亚的著作《冬天的故事》中,也有一个叫Hermione的人物,这个人物在故事中变成了一座雕像,和《密室》中的赫敏被石化离奇的相似。

1.2 米勒娃·麦格(Minerva Mcgonagall)

就是我们所知道的麦格教授,格兰芬多的校长。Minerva源于罗马神话中智慧与勇气女神的名字,即我们都很熟悉的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娜(Athena)(王铮:2008)。在神话中女神虽然智勇双全,却面无表情,不苟言笑,让人心生敬畏。这也正是罗琳在书中向我们展示的麦格教授的一贯形象。在书中,严肃的麦格教授极少露出微笑,一直都是板着脸,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但是她的公平和正义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在邓布利多死后,危难来临霍格沃茨的时候,也是她勇敢地站出来组织老师和学生们抵抗伏地魔和他的食死徒,保卫霍格沃茨魔法学校。

1.3 纳西莎·马尔福(Narcissa Malfoy)

也就是马尔福的妈妈。她的名字源自希腊神话中的Narcissus,是一个美少年的名字,因为爱上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而终日坐在水边,最终化作水仙花。现在的narcissus就有水仙的意思,很多时候我们也把它引申为自恋的意思。而书中马尔福的妈妈就是这样一个自恋的人物,她自视甚高,为自己的纯血统而骄傲,除了自己和其他纯血统的人之外,谁也看不起。

2. 名字中的英语涵义

身为英国人的罗琳,对于英文人名的意义有自己独到的理解。罗琳也曾透露,她这些奇妙的名字部分是平时收集所得,部分是自己创造的。通过深入挖掘,相信读者会对英文名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2.1 哈利·波特(Harry Potter)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名字,罗琳是根据一个住在温特伯恩人的名字给她的主角命名的,这个名字还与19世纪一个钟表匠,中世纪时期英国的军人同名。但是在这个普通名字的背后,隐藏着很多信息。Harry是古英语Henry的变体,代表着固执、沉默寡言、忠诚、虑事周全的性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与我们的主人公哈利的性格相似。根据字典上的意思,Harry也有“驱逐,反复进攻”的意思,或许这暗示着哈利要与伏地魔不断的战斗,驱逐邪恶势力入侵霍格沃茨的命运。

2.2 阿不思·邓布利多(Albus Dumbledore)

Dumbledore来源于古英语,有“大黄蜂(bumblebee)”的意思,而罗琳解释为“蜜蜂嗡嗡叫”。作为霍格沃茨的校长,邓布利多的确像辛勤劳作的蜜蜂,为着混血和麻瓜巫师的权利而忙碌着。Albus是白色,象征着他是与黑魔法师对立的白魔法师。

2.3 鲁伯·海格(Rubeus Hagrid)

据罗琳的说法,Hagrid是古英语中的单词,是“很糟糕的夜晚”或“睡不好觉的晚上”的意思。在故事里,海格也的确常因为喝酒睡不好觉。其实hagrid不仅与古英语有关,与法语和德语也有关联,意思是憔悴的,野性的,这与海格乱蓬蓬的黑长发和胡须给人的憔悴,野性的感觉相一致。Rubeus是英语单词“rubious”的同音字,来源于拉丁文的“ruber”,意思是红色。

2.4 小天狼星·布莱克(Sirius Black)

Sirius就是我们熟知的天狼星,作为大犬座最亮的一颗星,天狼星不仅在日常口语中被称为“犬星”,在各种文化中也代表着“狗”,更是传统猎户神话中的狗。而在《哈利·波特》中,哈利的教父小天狼星也会变成一只叫做大脚板的狗。Black的字面意思是黑色,而他变身之后就是一只黑色的大狗。除此之外black还有愤怒的,仇恨的意思,也与他被小矮星出卖后心存复仇的情境相一致。

3. 名字中的法语涵义

在大学时期,罗琳学的是法语专业。法语被视为一种高贵的语言,一直是上流社会的宠儿。在美丽的法语中,罗琳也为她的人物找到了美丽的名字。

3.1 芙蓉·德拉库尔(Fleur Delacour)

芙蓉是布斯巴顿魔法学校的学生,因为有着媚娃(Veela,会令人神魂颠倒的美丽女妖)血统,她是一个迷人的女孩。同时,她美丽的名字也和她的美貌相得益彰,Fleur即法语里的“宫廷之花”,意为“贵妇人”。在她刚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她也的确如“贵妇人”一般高傲,难以亲近。

3.2 伏地魔(Lord Voldemort)

Voldemort是来源于法语Vole De Mort,即“死亡的飞翔”或“飞离死亡”。作为迄今为止最强大的黑暗魔法师,象征着绝对的黑暗,就连他的名字人们都不敢提起,只是用“神秘人”来代替。而我们这个疯狂的神秘人他偷取魔法石,杀害独角兽,甚至借助邪恶的黑魔法,割裂自己的灵魂来制造魂器,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长生不死,征服死亡,也就是他名字里所蕴含的意思——超越死亡。

3.3 卢修斯·马尔福(Lucius Malfoy)

Malfoy一名来源于法语Mal Fol,意为不好的信仰(bad faith)。事实上,他的信仰充满着邪恶。作为伏地魔的仆人,他宣扬血统论;作为魔法部的官员,他利用自己的职权,以权谋私,虐待小精灵;作为魔法学校的董事,他妄图剥夺邓布利多的权力,实在是一个令人生厌的反面角色。

4.名字中的拉丁语涵义

拉丁语是一种很古老的语言,很多英语单词都源于拉丁语。罗琳本人也自学过拉丁语,所以在她所创造的那个神秘的世界里出现很多拉丁语也就不足为奇了。另外据罗琳自己解释,这是因为她认为巫师世界会沿用这种几乎已经消亡的语言。

4.1 莱姆斯·卢平(Remus Lupin)

卢平的名字暗含着他不可意义的身份。“lupin”是拉丁文,就是指“狼”。表明卢平不一般的狼人身份——他在满月的时候会变形成为一只狼。正是卢平的狼人身份,使他备受他人的歧视与不屑。但是因为邓布利多的关系,使得作为狼人的他有机会在霍格沃茨教授黑魔法防御课程,他与哈利有着深厚的友谊,并且教会哈利守护神咒,使哈利能够保护自己不受摄魂鬼的伤害。虽然狼人的身份让他在魔法界得不到他人的尊敬,但他却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4.2 德拉科·马尔福(Draco Malfoy)

“Draco”一词在拉丁文中兼有“龙”和“大毒蛇”的意思,而龙和蛇在西方的文化中都是邪恶的象征。马尔福在霍格沃茨学校就是一个十足的大坏蛋,流窜在学校里干尽坏事,他因为自己纯血统的家族在魔法世界有着较高的地位,而看不起来自混血或是麻瓜家庭的同学。当伏地魔回来的时候,他听从伏地魔的命令企图杀死邓布利多,利用消失柜让食死徒进入霍格沃兹。

5. 名字中的文字游戏

罗琳是一个驾驭文字的高手,她经常运用这一特长为自己的作品添色增彩,以增加趣味性和神秘感。在给《哈利·波特》的人物命名的时候,她也不失时机的玩了一回文字游戏,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她对于文字的那种超常的掌控能力。

5.1 小矮星彼得(Peter Pettigrew)

这个名字并没有太多的涵义,只是小矮星有“长的很小”的意思。它最有趣的地方是可以拆开成“Pet I grew”,意思就是“我变成了宠物”。事实上,在小矮星彼得背叛莉莉和詹姆,把他们的藏身之地出卖给了伏地魔,并嫁祸给布莱克之后,为了保命他变成一只耗子后逃之夭夭。多年以来,他化身为耗子斑斑,的确是成了罗恩的宠物。

5.2 汤姆·里德尔(Tom Riddle)

Riddle就是“谜语”,汤姆也实至名归的是一个充满谜团的人。汤姆是一段封锁在一本日记里的记忆,他通过这本无字日记与外界取得联系并且诱惑单纯的金妮打开了密室。汤姆身上的谜团始终伴随着他与哈利的交往过程,这个谜团也引导着读者不断探索。直到汤姆邪恶的身份曝光后,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汤姆是伏地魔在那个麻瓜家庭的名字,为了摆脱与那个麻瓜家庭的联系,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伏地魔。在这里我们不得不钦佩罗琳构思的巧妙,汤姆的全名“Tom Marvolo Riddle”调整一下字母的顺序就变成了“I AM LORD VOLDEMORT”——我是伏地魔。

5.3 宾斯教授(Professor Binns)

Binns的发音很接近been,在英文中是动词Be的过去分词形式。而事实上,宾斯教授的确已经死了,他现在是霍格沃茨唯一的幽灵教授。作为魔法史教授,他教授的内容也是发生在过去的陈旧的事情,像妖精起义以及其它陈旧古老的魔法历史。罗琳用这种谐音向我们透露宾斯教授的守旧,枯燥与古板。

5.4 西弗勒斯·斯内普(Severus Snape)

Severus在拉丁文中是严厉的意思,折射出斯内普严肃和严厉的个性。Snape是一个罗琳熟知的地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snake”(蛇)或“serpent”(大毒蛇),蛇也给人一种冷酷无情的感觉,可是我们不能因为罗琳的小把戏而误认为斯内普是一个反面角色。身为魔药课教师的斯内普虽然脾气极坏,为人冷酷,不受学生的喜爱,哈利也曾经怀疑他想偷魔法石,赫敏更是误会他在魁地奇比赛中用咒语控制哈利的扫帚。但事实证明斯内普是一个双面间谍。他曾是一个追随伏地魔的食死徒,也是反对伏地魔的凤凰社成员之一,这个身份让他有了做双重间谍的能力,他假意受伏地魔的安排潜伏在霍格沃茨,实则帮助邓布利多对付伏地魔。总之,斯内普是一个外表如他的名字一样严肃冰冷,但内心却是一个勇敢的人。

总之,罗琳综合运用了希腊神话,以及人名在英语、法语、拉丁语等语言方面的涵义,甚至通过各种人名的文字游戏等方法来给主要人物命名,使作品蕴含多重寓意和多元化的主题。这些人物的名字实际上概括着作品的人物形象性格,预示着作品的情节发展,凝聚着作品的主题。研究这些人名的来源和寓意,对于全面深人地把握作品的主题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思良.完全图解希腊神话故事:史上最波澜壮阔的神话盛宴[M],海口:南海出版社,2008.

[2](德)古斯塔夫.施瓦布(Gustav Schwab)著陈德中译.希腊神话故事:插图珍藏本[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李继红.英文名字的文化内涵初探.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5(3).

[4](英)J.K.Rowling原著Sparknotes导读.哈利.波特系列[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9.

《哈利·波特》的魔力 篇8

小说及同名电影《哈利•波特》的大热使得哈利•波特成为了英国小说中继詹姆斯•邦德之后的又一传奇人物。主人公哈利没有显赫的家世, 没有英俊的外表, 拥有的只是灰姑娘一般的生活。他住在玛姬姨妈家破旧的碗橱里, 备受欺凌, 直到巨人海格出现, 哈利•波特才真正成为那个“大难不死的男孩”。哈利英勇无畏, 有勇有谋。他最终打败伏地魔, 拯救了整个魔法世界。而就是在这样一个故事当中, 作者JK•罗琳在巧妙借鉴希腊神话的同时, 也将现实中的英国文化融入小说之中, 使得整部小说在玄幻之中又贴近现实。

2城堡与神秘

从《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开始, 当读者跟随哈利的视线, 看到霍格沃兹魔法学校的时候, 大部分长久生活在东方的人一定被那些神秘的城堡所吸引。小说中那些变来变去的楼梯、油画里面那些会说话的人等等, 使得整个城堡充满了神秘。而在现实生活中, 伦敦的城堡也充满了无数难以解释的秘密。

在伦敦现存的城堡当中, 最引人注目的除了女王的白金汉宫, 就是臭名昭著的伦敦塔了。伦敦塔始建于1078年, 当时的英国国王威廉一世启用建筑名家干杜夫主教为工程总监。直到1097年威廉二世时, 伦敦塔才建成。 (吴再丰, 2007) 然而伦敦塔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就是那些曾经被关在这里的囚徒们, 如:在伦敦塔遇害的爱德华五世和约克王子, 亨利八世的两位王后安妮和凯瑟琳, 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在伦敦塔被谋杀的亨利六世, 在被囚期间创作了《亚瑟王之死》的托马斯•马洛里…… (王忠和, 2007) 目前, 伦敦塔还关押着一群神秘的囚徒, 那就是渡鸦。传说, 只要这些渡鸦一离开, 伦敦塔就会垮下来。相信渡鸦对伦敦塔的不离不弃, 就是游客们奔向伦敦塔的原因之一。

小说中的霍格沃兹城堡给予哈利家的温暖, 它见证了哈利的成长。和现实生活中一样, 城堡也是英国人的家, 它见证了英国历史的血腥与黑暗, 也见证了英国贵族的奢华。古老的城堡作为英国传统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给传统的英国文化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3英雄主义

小说中, 年轻的哈利•波特在好友的帮助下, 过关斩将, 最后保护了魔法石;他英勇地杀死蛇怪, 守卫了整个魔法学校;他击退摄魂怪, 查出真相, 救出了小天狼星, 也找到了出卖父母的叛徒;他参加三强争霸赛, 却没有因为荣誉而丢下情敌塞德瑞克不管;他受到伏地魔的控制, 再次遭遇了失去亲人的痛苦, 但却没有放弃抗争的信念;他和好友赫敏、罗恩组织了DA军, 帮助其他同学一起学习防御术;他漂泊在外, 却也一直谨记邓布利多的话语, 最终找到七个魂器, 消灭了伏地魔。可以说, 哈利•波特身上所体现是一种被平民化、被集体化、甚至被真实化的英雄主义, 但是哈利身上也有着英国传统个人主义英雄的影子。

在《圣经》中, 弥赛亚是万能的救世主, 他拥有超凡的能力, 可以解救身处困境和绝望中的人们。 (白智童, 2003) 英国传统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偏向于一种个人英雄主义, 例如:贝奥武夫、亚瑟王、哈姆雷特, 还有大名鼎鼎的詹姆斯•邦德。与哈利不同的是, 这些英雄们都有着自己超人的绝技:贝奥武夫的臂力过人, 亚瑟王有着超凡的军事领导才能, 哈姆雷特武艺高强, 超级特工邦德身怀各种绝技。可以说, 英国传统的英雄主义就是一种个人英雄主义, 这些英雄们往往可以独当一面, 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

4社会等级

像《哈利•波特》这样的魔幻小说也摆脱不了社会等级的影子。在小说中, 最高贵的是纯血种巫师, 最低贱的就是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精灵。善良的小精灵多比出现在《哈利•波特与密室》中。身为马尔福家的家养小精灵, 多比受尽了欺辱, 即使最后获得自由, 也过着十分艰辛的生活。小说中, 很多角色因为不尊重小精灵, 而最终走向了灭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这也表现了罗琳本人对等级制度的不满。

从小说中卑微的小精灵, 我们也不难看出英国社会传统的等级制度也是英国文化中不能被忽略的部分。在英国传统文化当中, 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界限是很明显的。比如著名的伊顿公学一开始也只是向贵族开放, 平民只能望而却步。就连贵族本身也是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的。1577年, 乡村教师威廉•哈里逊在《英国纪实》中对16世纪的英国等级制度社会结构作了概述。他说:“我们通常将我们的居民划分为四类”。这四类就是绅士、公民和自治市民、工匠和工人。而在绅士这一类中, “其为首者是国王, 其次是贵族, 再次就是骑士, 骑士扈从与普通乡绅。”在那个时候, 门第和财产是确定社会等级身份的决定性因素。 (姜德福, 2004) 正如小说中马尔福一家因其纯正的巫师血统和家底丰厚而自命高贵, 经常贬低那些麻瓜出生的巫师, 并粗鲁地称他们为低贱的泥巴种, 就连同拥有纯正血统却家庭清贫的韦斯莱一家也是马尔福父子经常嘲讽的对象。

世界越来越开放, 而一成不变的英格兰也难避免, 可是许多工人阶级家庭仍深信子女注定与父母一样属于工人阶级, 而上流基层的父母会传承给子女与生俱来的特权。 (迪莫斯•哈勃, 2001) 英国的等级观念在短时间内是不会彻底消失的。

5足球运动

不管是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第一部、第二部、第四部, 还是第五部, 罗琳都描述了魔法师们对魁地奇球赛的喜爱, 就像现实生活中, 英国人对于足球的狂热一样, 巫师们深爱着魁地奇世界杯。大卫•贝克汉姆曾说:“足球渗透在我们的文化中, 存在于我们的DNA里。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 从出生的那一天起, 足球就和我们在一起, 永不分离。”足球文化也是英国传统文化中不能被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现实生活中的足球赛场上, 没有鬼飞球, 没有“金色飞贼”, 没有击球手, 也没有找球手, 队员们也不用骑在扫帚上飞来飞去, 而且一支足球队不是由7个人组成, 而是由11位球员组成。整个大不列颠, 不管是英格兰, 苏格兰还是威尔士, 一代又一代的英国人都为着这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足球而着迷。

目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英国的足球不再只是一项传统, 更是一种产业。足球带给人类的除了精神上的满足与享受, 还有可观的物质财富, 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足球产业背后的巨大商机。人们不惜血本投入大量资金, 组建足球俱乐部, 通过掌控足球队的冠名权、经营权、比赛权以及球星的选拔等, 大规模地把足球商业化了, 还发展了旅游、赌球、拉拉队表演等相关附加产业。足球就这样从纯粹的工人、学生等大众性消遣和娱乐的游戏型项目转变成了城市娱乐和消遣的商业体育运动项目。随着职业足球队员薪酬的不断提高, 加上1992年英国超级联赛建立, 足球的产业化上了一个台阶,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选择足球作为终身职业。 (杨志亭、孙建华, 2013) 尽管足球开始成为了人们谋取利益的工具, 各种踢假球、踢黑球的现象层出不穷, 全世界的足球迷们还是会为了一场足球比赛, 不远万里到现场观看, 亦或是克服时差的阻碍, 守候在电视机旁看直播, 给自己喜欢的球队加油打气。

6结语

英国就是这样一个以传统为重的国家, 她不像美国那样, 追求创新, 追求改变, 追求平等。传统的英国就是那些古老的城堡, 高贵典雅, 充满了秘密。她等级森严, 因而高贵;她崇尚个人英雄主义, 因而受人喜爱;她接受商业化, 但拒绝丢掉传统。也许人们对于哈利•波特的关注很快就会淡化, 甚至消失, 但人们对于英国文化的关注是不会减少的。

摘要:英国作家JK?罗琳的小说《哈利?波特》向全世界的哈利?波特迷们展示了英国社会的很多方面。作为英国人的罗琳除了在麻瓜世界部分展示了传统而真实的英国, 也在魔法世界里, 描述了传统的英国。本文就通过《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来看英国的传统与现代, 揭示英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特征。

关键词:哈利?波特,英国文化,传统,现代,特征。

参考文献

[1]白智童.007系列电影中的个人英雄主义解读[J].学术论坛, 2013 (23) .

[2]迪莫斯·哈勃.英国[M].萧美惠译.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1:28.

[3]姜德福.近代早期英国社会的等级性质[J].安徽史学, 2004 (3) :70.

[4]王忠和.英国王室[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7 (1) :96-102.

[5]吴再丰.伦敦塔探秘[J].大自然探索, 2007 (11) .

《哈利·波特》的魔力 篇9

《新京报》消息, 如果“哈利·波特”的作者被判为剽窃的话, 那恐怕是出版界史上最大的剽窃案, 不过, 这事在美国恐怕不会发生了, 美国法官驳回了指责罗琳剽窃1987年的《男巫威利历险记》一书的上诉。近日, 纽约一位法官宣布, 驳回作家阿德里亚·雅克伯斯的遗产信托人对罗琳的上诉, 雅克伯斯于1987年出版《男巫威利历险记》一书, 他1997年去世, 三年后, 罗琳开始出版“哈利·波特”。雅克伯斯的遗产信托人同时向英国和美国的法院起诉“哈利·波特”抄袭, 指控尤其是第四本《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 一些内容如魔法师比赛、监狱和魔法师学院等, 都抄袭了《男巫威利历险记》中的内容。不过, 根据美国法官的宣判, 两部作品的概念和风格明显不同, 不存在可比性, 因此, 法庭宣布驳回原告的上诉。此前在接受采访时, 罗琳曾表示, 这一指控是毫无依据且荒谬的, 她坚持自己甚至从未读过雅克伯斯的书。

《哈利·波特》的魔力 篇10

据《东方早报》报道,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作者J·K·罗琳日前被控剽窃了已故英国作家阿德里安·雅各布斯的作品。雅各布斯遗产托管方指控罗琳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有大量情节均剽窃了雅各布斯1987年创作的小说《威利巫师历险记》, 包括魔法学校、坐火车的魔法师、魔法大赛等设置。原告律师马克斯·马克逊说:“如果给孩子看《威利巫师历险记》, 他会说:‘那就跟《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一样。’”而面对剽窃指控, 罗琳通常不予回应, 近日她难得地发表声明:“我很遗憾, 又有人说我剽窃了。事实上, 在此前我从来没听说过这个作者, 我当然也不可能读过他的书。”自成名以来, 罗琳女士也成了法庭的常客。2008年6月她还起诉了一本名为《哈利·波特百科全书》的作品, 她认为:“作者有权保护作品不被滥用。”

上一篇:哲学终结下一篇:可控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