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泼生动

2024-07-28

活泼生动(精选十篇)

活泼生动 篇1

一.注重朗读———琅琅书声里飞出欢乐的歌

在语文阅读学习中, 朗读与阅读是相辅相成的, 如果学生不朗读, 仅仅浏览, 难以形成语感, 难以体会语言之美, 无法发掘文本深意, 这又会影响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反之, 读书百遍, 其义也会自现, 尤其是有感情的朗读, 学生需要细细感悟与体会, 领悟文本内容, 将静态文字变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与场景, 神游其内, 意会质疑, 体验情感, 或感动, 或微笑, 无形中强化学生语言理解力。同时, 朗读可培养学生语感, 丰富语言积累, 给今后信手拈来做好准备。因此,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需要注重朗读, 让课堂内外充满琅琅的读书声, 让琅琅书声里飞出欢乐的歌。

当然, 课堂朗读训练形式与方式都应灵活多样, 避免单一呆板。如或全文朗读, 或片段朗读, 或自选内容精朗读等;或学生自读, 或磁带带读, 或分角色朗读, 或小组朗读, 或全班齐读, 或学生领读, 或学生配音朗读, 或者配乐诵读等等。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层次分明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 给学生更多自主朗读机会, 让他们在朗读实践中思考感悟, 加深理解, 体会多种乐趣。

如教学《威尼斯商人》一文时, 为了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深切感受领略莎士比亚的语言魅力, 感受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魅力, 体会话剧艺术的独特之美, 教师需要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朗读时间, 引导学生多样化朗读。比如有表情的朗读 (表演) 文本, 以读 (演) 把握人物, 了解情节发展;分角色朗读, 感受丰富多彩的语言, 抓住人物性格特点, 体会戏剧冲突, 明白话剧是“说”的艺术。这样, 有利于这篇课文后续的欣赏与品味, 可以想象那样的课堂会变得更生动活跃。

二.回归生活———构建没有“围墙”的新课堂

在新课程中, 提倡开放、对话、快乐、探究与感悟的课堂, 这需要教师突破课堂限制, 沟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构建没有“围墙”的新课堂, 让学生快乐学习, 快乐成长。正如教育家刘国正先生所提倡的:“教室的四壁不应该成为水泥的隔离层, 应该是多孔的海绵, 透过多种孔道使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那么,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该如何回归生活, 激活学生原有生活经验, 让每朵花儿在没有围墙的阳光课堂中茁壮成长, 快乐歌唱呢?

笔者认为, 教师需要以资源整合为主线, 全面启动社会大课堂, 整合融通学校、社区、社会、家庭等多种教育资源, 给学生们创造更广阔的学习天地, 更充足的活动场所, 让同学们由封闭的校园走入没有围墙的社会大课堂, 进行多元化的研究性学习,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得到综合训练, 提高实践能力, 汲取丰富的知识营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间接的向自然、向社会、生活学习, 不断发现与完善自我。同时, 在课外阅读时, 引导学生注意摘抄自己喜欢的阅读内容, 想想理由;记录“思维与智慧火花”, 如阅读提要、阅读感想、问题与疑惑等。课堂上, 教师留出时间, 请几位学生依次在黑板上展览自己所摘抄的内容相互欣赏, 相互评价。这样, 既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 也让学生学会思索, 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而不是附他人观点。同时, 在相互交流中, 在教师指点与帮助中, 解开疑惑。

再如教学《端午日》时, 要求学生围绕“端午节”自选话题展开探究, 自主设计活动方案, 比如端午节的传说,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的食俗,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诗词等等。或者课后收集一些民俗民风, 了解异地风情, 课堂交流展示, 开阔视野, 体会不同的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让语文学习富有情趣, 充满生机。

如何打造生动活泼的语言 篇2

郑柏林

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更能体现学生良好的文学素养和高超大型的写作水平,而善于调动语言文学储备,将歌词诗句,名言警句入文;

多用近义词,灵活使用词语;骈散结合,整齐中富于变化,这些无疑会使表达增色不少。除此之外,力求语言生动,还可适当的说点胡话、西洋话、诚实话、时髦话、俏皮话、行外活,促进语言的生动活泼。

说点胡话、如鲁迅在作品《孔乙已》中,让孔乙已面对一群小孩,说了句“多乎哉?不多也”,表现孔乙已的迂腐,更好地刻到了一个落魄文人的形象。再如,2001年高考中南京一考生写的《赤兔之死》胡话作得了满分可见胡话只要说好了,还是很受欢迎的,这给喜欢在文章中用点文言成胡话的学生一个鼓舞。偶尔使用一下文言成胡话,其实也是一种修辞,可使语言显得典型而诙谐,获得一种独特的表达效果。

说点西洋话。鲁迅作品中时常见些洋文,如在《阿旺传》中假洋鬼子对乡绅:“NO,这是洋话,你们不懂的。”这句话恰到好处地把假洋鬼子装腔作势,故弄玄虚,拉大旗作虎皮的嘴脸惟妙雕肖地到画王来了。再如《〈呐喊〉自序》中“N”“S”等洋文,很好地说明鲁迅自己当时的窘迫境地——家庭条件差,不能走仕途经济之路,只好到异地去学习当时受人侮蔑的洋文。我们学生说话写文章,也可以来一下“OK”、“YES”幽他一默。

说点诚实话。中央电视台XXX主持的“实话实说”栏目,具有很高的收视率,其成功就在于他的憨厚、诚实,不说大话,套话、假话,不说不着边际的话。广大学生说话写文章也应该像这样,表达真挚的感情,以情动人,以必换心。

说点时髦话。如小品《昨日·今天·明天》里两个乡下庄人,满口都是时尚语汇,“涛声依旧”“搭上你的客船”,克林顿……这从侧面说明农村经济形势好了,农民的确富裕了,他们的视野也开阔了。这样的语言与他们的身份性格十分吻合。广大中学生更应该关注社会生活紧跟时代步伐,而最能体现这一点的莫过于恬当使用时尚语言。如“点击”,“上网”,“伊妹儿”“克隆”“WTO”、“纳米”等。

说点俏皮话。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花大娘说:“赵中详是我的白马王子。”花大爷说:“倪平是我的梦中情人。”他们解释“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真让人忍俊不禁。大作家萧伯纳有一次遇到一个富翁,那富翁见他穿得很寒酸,就讥讽他说,我知道世界上闹饥荒的原因了。一句话,说得那个富翁无地自容,可见有俏皮话,语言更有趣味性,板着面孔说教,只会使人厌烦。

让数学课堂生动活泼 篇3

一、善于挖掘日常生活中的素材,使呆板的概念教学变得生动

数学概念具有具体性和抽象性的双重特性。为了使知识内涵深奥的数学概念让学生轻松接受并理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引入数学概念,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在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等实践学习活动中建构数学概念,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了解 “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 概念的可以采用如此情境引入教学:开学了,哥哥妹妹两人一起去买学习用品,回来后爸爸问买了什么?哥哥说买了10支铅笔、签字笔,妈妈问到底每样买了多少?妹妹说买了2支签字笔,8支铅笔,爸爸妈妈听了直点头。借助这个耐人寻味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质疑:哥哥的回答是否有问题?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妹妹的回答能让爸爸妈妈“点头”?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开展讨论,学生在积极的探索活动中发现:哥哥说得含糊,妹妹分类清楚,回答简洁。最后引出新知:学会找同类并分类是生活中常见的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对同類项及合并同类项概念的学习兴趣。

因此,只要我们善于挖掘日常生活中蕴藏着的丰富的素质教育和数学方法等素材,注意提炼,并用于数学教学中,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让学生体验“玩中学”,使平淡的定理教学变得有活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把数学融入现实生活中,教师并善于去发现创造生活中的数学情境使它更贴近于生活中,创设氛围、激发情趣、探究学习,使学生能在玩中学,玩中悟。如笔者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自己实验、猜想导入的方法,我让学生们拿出头天准备好的各式纸版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撕下两个角与第三个角拼在一起,看是否能拼成一个平角,因为一平角等于180。这时,课堂上的气氛活跃起来,各种各样的拼法都有,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动手能力,又解决了同学们在小学时就曾经产生过的疑问──为什么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为180?又如,在学习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之后,我让同学们进行“24点游戏”的比赛,并评选出名次。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混合运算能力,又锻炼了其快速反应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参与意识,真所谓“寓教于乐,乐在其中”。

三、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探索,使乏味的推理教学变得有动力

《新课程标准》对推理能力的表现做了如下的阐述:“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也就是说,学生获得的数学结论应经历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的过程。合情推理的实质是“发现”,因而关注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学生应该带着探索的激情去发现,带着“捉迷藏” 似的心境去发现,这样的发现才是轻松有效,能够触类旁通的。例如笔者在一次辅导数学奥赛中要求学生观察以下一组数字:

12+21=33

23+32=55

34+43=77

①你发现了什么结论?请写出你的观点。

②你能证明你得到的结论吗?

在学生苦思冥想之际,我给他们讲了高斯的故事,让学生觉得只要是有规律可循的事都是不难发现的,从而增添了信心,学生们开始大胆发言,阐明自己的猜测,并开始求证,最终得出了正确解答。

解:①一个两位数将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后,得到新数与原数的和,一定能被11整除。

验证:51+15=66=6×11

(以上过程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猜想,培养了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②证明:设这个两位数为(10x+y),则新数为(10y+x).

(10x+y)+(10y+x)

=10x+y+10y+x

=11 x+11 y

=11(x +y)

(猜想得到证实,此过程主要培养了学生演绎推理能力,其解答过程是一个经历观察、猜想、归纳、证明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合情推理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演绎推理的能力。)

四、增加练习的趣味性,使练习变得有情趣

练习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练习的开发性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成功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曾听一教师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片段如下:

上课几分钟后,先让学生探讨了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接着让学生画三角形:“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画一个简单一点的三角形,假设它的边分别是2厘米、3厘米、4厘米。”话音刚落,一个学生嚷了一声:“画个l厘米、2厘米、3厘米的不更简单吗?”这可不是这位老师预料中的事,可她转念一想,此时让同学们认识一下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不也很好吗?于是说:“那同学们就画一个边长分别为l厘米、2厘米、3厘米的三角形吧。”开始时都自己画,可是过了一会儿学生们都自觉地分成小组热烈地讨论开了。——看来他们已经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微妙关系了。

几分钟后,他们开始相信自己的画法没错,都异口同声道:“不能组成三角形”。

“有这么回事?”老师故作惊讶,“我很想知道它的奥妙所在,你们能告诉老师这三条边为什么不能组成三角形吗?”

“能!”小组里的学生都拿出了自己的学具开始演示。很快就有人提出:当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时,不能组成三角形。

老师刚刚对这个结论予以肯定,有的学生就提出: “l+2并不小于3呀。”好几个人都有了意见:“他的总结不完整。”

师见火候已到,赶紧趁热打铁:“大家思考一下,怎样就完整了?”

小组又进入了热烈的讨论中,后来发现:当三角形的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也是不能组成三角形的。于是大家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做了这样的总结:“当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才能组成三角形。”

为了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师又向他们抛出了一道题: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x厘米、4厘米、5厘米,那么x最大不能超过多少?最小不能低于多少?通过做题,你又发现了什么?

经过努力,大家得出这样的结论:三角形的任意边,必定小于其他两条边的和,而大于其他两条边的差。

就这样,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引导下,自主研究,学习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打造生动活泼的英语课堂 篇4

一、教学方法灵活

口诀法:英语语法枯燥无味, 学生一看到语法头就疼, 而口诀背起来朗朗上口, 既激发了兴趣又提高了成效。比如, 序数词若是死记硬背则很难, 编为口诀则很容易记忆。

游戏法:比如教字母, 26个字母说起来很简单, 但真正教得快、教得准、教得好, 让学生学得有趣味, 也并非每一位教师都能这样做的。我们可以把字母做成卡片让学生做字母排队游戏, 字母认读比赛, 教唱字母歌等。这样做学生学得快而好, 还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反应灵敏能力以及他们的团结互助能力。

实物法:开始教单词, 我们可充分利用实物, 比如教football, 我们可手拿足球边问边答:“What’s this?It’s a football.再重复football、football两次, 这样足球的音形意深深印在学生脑子里, 以后看到足球就会脱口而出football, football。如果进行词汇复习, 我们可进行“Guess”比如复习bell, football, pen, book, car, bus等名词。我们便可把准备好的小实物、图片、模型放在讲台上, 先让学生看一下, 然后放一个准备好的大袋子里, 然后让一个学生拿出来并且用学生已学过的句型问, 另一个学生背靠着他回答。

角色法:教课文, 可采用模拟对话, 扮演角色, 讲故事, 述大意、改变人称, 变对话为叙述, 变叙述为对话, 即兴口头作文, 看图说话, 组句成文等多种形式。这样就会把死教材活用, 学生学得兴趣浓, 用的机会多, 效果必然好。

二、轻松课堂环境

导入新课要讲究艺术。根据教学内容你可设置一个悬念吸引学生;也可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抓住学生;要善于运用教室里的人和物、直观教具如图片、挂图、简笔画等。现在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很广泛, 英语教学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 把课文制作成动漫形式, 同时注上英文, 学生看起来浅显易懂, 听起来容易, 读起来也简单, 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就大大的调动起来了。也可设置情景, 语言总是和情景连在一起的, 有了情景学生才印象深刻、声形意有机结合, 学得才有趣, 掌握才准确。教师讲解要精讲, 长则生厌。要充分发挥小组的力量, 让他们兵带兵, 兵练兵, 使每个人都成为课堂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让他们做到学中用, 用中学, 只有这样学生才感兴趣, 主动性才会加强。要注意在实践中满足学生的“成功欲”, 实行分层教学, 不同水平, 不同层次的问题和语言材料, 要由不同水平, 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践。这样, 每个学生都可品尝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 从而情趣大增, 热情倍涨。一旦学生出了差错, 不要立刻埋怨训斥、责怪, 要注意纠正错误的技巧与方法, 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受挫折。我的课堂上我就要求学生“胆子大一点, 脸皮一点”要不怕丢脸, 只有这样才能学好英语。学生回答错误我从不批评他们, 反而会鼓励他们, 时间长了学生的胆子大了, 脸皮‘厚’了, 也没有人再怕羞了, 课堂的的参与率也大大提高了。总之, 一堂课, 始终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三、融洽师生关系

初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 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 肯花大功夫学这门课, 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吧!所以, 教师要深入学生, 和学生打成一片, 可以用拉家常的形式了解他们的兴趣, 爱好以及情绪的变化, 爱护尊重学生, 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 更是他们的亲密朋友。在他们取得成就时要给予及时的表扬, 而批评时更要注意批评的方式, 不伤他们的自尊心, 不侮辱他们的人格。让他们从内心感到教师的诚挚的爱, 由衷的爱护和帮助。

我们班有一名叫丰宇航的同学, 英语基础较差, 学习也不认真。可有一次在查阅他的导学案时, 他在“问题与发现”一栏里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方位名词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形容词, 作名词和形容词有何区别?又有什么规律?看到这个问题时, 我心里一震, 因为而这个问题是我在备课时没想到的, 也是我在平时没有关注过的问题。这问题也让我知道他是认真预习了, 也认真思考了。我赶紧查阅资料帮他解决并且在课堂上狠命的表扬了他, 让其他的同学都向他好好学习。没想到这次的表扬之后他竟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兴趣浓了, 问题也多了, 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而其他同学对待导学案的态度也认真多了。这件事让我认识到了表扬的力量。因此在教学中, 我们千万不能吝啬我们的表扬, 同时也别忘了多展现我们美丽的微笑, 因为它同样会给孩子们以力量和信心。也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 感情融洽, 学生才能兴趣盎然地学习, 从而取得满意的成绩。

四、闲暇课外时间

教学应是向45分钟要质量。但光靠课堂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同样要学好英语光靠每周几次英语课也是不够的。所以, 我们要学会向课外要质量。老师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来延续学生的兴趣。

一堂生动活泼的作文课作文 篇5

一堂生动活泼的作文课作文

这节课是作文课,只见王老师踏着轻盈的步伐微笑着走进教室。她手中拿着一个白色正方体盒子,神秘兮兮地对大家说:“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未来专家的照片吧。”第一位同学胡亚威上了讲台,把头伸到了盒子里,先是一愣,随后捂嘴大笑。他眼珠骨碌碌一转,然后告诉大家:“我看到了电脑专家,他正在编一个软件。”他这一系列的言行,弄得全班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看到电脑专家还要愣?笑?紧接着胡晗也上台观看了照片,结果一看,满脸羞得通红,吞吞吐吐地说:“我看到了一位地质学家。”话音刚落,就捂着脸跑下去了。这时我百思不得其解心中的.疑问更多了:怎么刚刚一个发笑,现在一个又害羞呢?我焦急万分地等待着,真希望早点能轮到我。终于轮到我了,我三步并作两步迫不急待地跑上讲台,朝盒子里一看,恍然大悟,顿时心中的疑问烟消云散:原来这个盒子里的照片都是每位同学自己!我想了想激动地对同学们说:“我看到了一位老师正在埋头苦干地学习资料。”到了最后,王老师问大家:“你们都看到了谁呀?”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自己!”是呀,每位同学都有自己远大的理想和志向,我们今天是祖国的花朵,沐浴着阳光雨露茁壮成长,再过十年、二十年,我们将成为电脑专家,科学家,老师……将成为祖国的栋梁,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我们将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一切!一堂生动活泼的作文课作文500字

如何创建生动活泼的体育课堂 篇6

一、“磁化”是前提

所谓“磁化”,就是增加教学的吸引力。罗伯特?特拉费斯说过:“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与其它的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体育课表演的技巧性、和谐性和美感愉悦性的特点,就是教师内在的人格显露。教师的表演同演员一样在声、神、行等方面具有艺术修养,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真实情感。 “教”与“学”之间便形成合力,产生“磁化”效应,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

二、“变化”是关键

所谓“变化”,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教学方法,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包括:猜谜、讲故事引进体育课,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多采用小型竞赛等。

我在教《前滚翻》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根据教材内容,编一些韵律操,配上音乐或指挥学生做反口令练习、模仿动物动作等各种新颖、有趣的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低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热衷于小型竞赛,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斗鸡;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打坦克、打飛机比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力求教学过程能适应其个性,教学效果就会大大的提高。

三、“感化”是目的

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容易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苏霍姆费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从爱护学生出发才能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对一些“问题学生”,教师只要把全部的爱心献给他们,对他们给予了解、尊重和信任,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就能把问题学生转变过来。

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几个“问题学生”,这些学生的特征是:无组织无纪律,学习态度不认真,把老师的批评教育当耳边风。我有意的接近他们,经常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他们。渐渐地他们喜欢上体育课。”我进一步体会到一名人民教师是多么的神圣、多么的自豪,更加强了我当好一名人民教师的信念。

四、动作示范的讲解

动作示范的讲解一般是先讲解后示范,有时也有先示范后讲解。示范与讲解相结合,可省去不必要的讲解内容。例如在讲授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时,我的做法是:先做示范,要求学生按照我的动作方法持球,带领学生做投篮的徒手模仿练习后再要求学生“蹬地——伸臂——屈腕(压脘弹拨)”,并强调动作的协调与连贯,可使学生既直观又快捷地掌握动作要领,可节省时间,省去多余的叙述过程。如果按照教材中的动作要领不做创新的讲解,教学效果就不太理想。

五、纠错讲解

纠错讲解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普遍性错误或个别学生出现动作错误时的讲解。比如在教授“原地侧向推铅球”时,学生普遍出现“倒肩”,这时,教师应该停止练习,集中讲解,讲解时应强调:肩向投掷方向移动时,其路线是直线,不可以向左侧下方偏移,否则蹬地的力量不能有效地向右侧肩上传递,造成很多力量“消散”。使学生明白错误动作的根源所在,以利于正确用力方法的形成。如果个别学生动作出现错误,教师要抓住错误的关键,提示性地给予讲解,我常常说:“动作这样做会更好些”,“蹬地再快一些”,“手臂再伸展一些”等等。这样提示性的讲解语言,简便易行,易引起学生注意,是体育与健康课上普遍采用的讲解方法。

谈如何使美术课堂生动活泼 篇7

一、运用直观教具, 是生动活泼的基础

直观性的教具,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领会教学内容, 所以, 我在教学中通过收集、自制等方法展示教具。我收集的教具, 一般是图片和小型工艺品, 用于欣赏, 而且层次较高, 大都是名家之作和民间工艺精品。这种教具对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有极大帮助, 学生可以从中获取许多有益的精神食粮。但这些工艺品比较精妙, 这样也容易使学生觉得“高不可攀”, 所以在教学中, 还要配有另一形式的教具进行教学活动, 即自制教具。自制教具在绝大多数教学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这种形式的教具跟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 学生会觉得很亲切, 就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如我在讲授《京剧脸谱》时, 我就自制了曹操的脸谱, 学生马上就被吸引住了, 赞不绝口, 并且产生了亲自动手制作的冲动。这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教师的敬佩心理;另一方面, 也激起了学生极大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学生在好奇和兴趣的支配下, 他们就会主动、愉快地接受基本技巧训练, 从而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这是教师亲自制作的, 在教学中融入了自身的体会, 那么课堂教学将会更加生动有趣。

二、让学生参与活动, 是课堂生动活泼的关键

活动是学生感受、体验、发现、构建知识的过程和方式。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 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的过程, 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 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 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鼓励教师在活动中“教”, 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活动成为美术教学中的主要形式。教师与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得到沟通, 教师的教学任务在活动中完成, 学生的情感在活动中得到陶冶, 学生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培养。美术课的活动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学生在学习美术时, 需要有老师的引导, 组织, 也需要自己的不断练习;美术课形式有很多, 如画、剪、贴、捏、欣赏等。教师应围绕学生的发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 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 以活动促兴趣。从而实现让学生愿意学, 有兴趣学, 这样的课堂自然就生动活泼了。

三、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是课堂生动活泼的高层条件

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 能使学生更直观的感知客观事物, 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身临其境的效果。而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是运用教师的讲解、示范、图片欣赏等教学方式, 缺乏活力和时代气息, 已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体的动感音乐、五彩缤纷的图像、就会使课堂教学显得生动活泼, 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和欲望。以往上美术欣赏课, 多利用挂图, 并配合大量的讲解进行欣赏, 一张张图片展示既烦琐又耗时, 在欣赏中还得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 学生很难领悟作品的内涵。而多媒体教学改变了欣赏课中教师唱独角戏, 教学单调乏味的缺陷, 并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特别是在工艺美术设计课中, 电脑的作用就更大了。广告设计、包装装璜、在初中美术课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其工艺制作要求高, 需要学生巧妙构思设计, 制作时还要求整洁、精美。所以, 每次练习学生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用手工绘制出一幅像样的作品, 对于中学生来说是相当不容易的。而使用多媒体技术, 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电脑绘图软件“photoshop”等来合成, 学生在图片库中选择合适的图片或通过网络下载喜欢的资料, 使用绘图软件提供的工具自己设计图案, 学生还可以运用所学的构图知识, 色彩知识调整图案、文字、色彩、完成图象处理。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电脑结合美术知识进行创作练习, 并从自己的创作实践中体验成功, 树立学习信心, 对学好美术这门学科的兴趣也会更加增强。课堂也就显得很生动、很活泼, 效果也就更好。

四、开展绘画竞赛, 是使课堂生动活泼的强心剂

学生都会有好胜心, 比赛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 我面向大多数学生, 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 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比赛活动, 用竞争来激励学生的绘画兴趣, 如:在每节课的总结时, 我将优秀的作品挑选出, 及时给予表扬, 并将其中一部分作品贴于学校的橱窗内, 让他们获得成功感。这样学生绘画积极性提高了, 暗地里较上了劲, 比比谁画得好, 画得好的就可张贴于橱窗给全校师生欣赏了, 形成良性循环, 学生越画越起劲, 对学习美术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另外,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举办各类活动。

总之, 作为美术教师应该始终变化不同的教学手法,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及时地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 在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样的美术课堂才会生动活泼。

摘要:如何让美术课堂生动活泼, 笔者认为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及时地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 在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领会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活动, 使学生感受、体验、发现、构建知识的过程和方式;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使学生更直观的感知客观事物;开展绘画竞赛, 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

关键词:直观教具,学生参与,多媒体教学,绘画竞赛

参考文献

[1]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赵玲.有效教学和谐课堂 (美术) [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3]马建华.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行为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

一堂生动活泼的农机技术课 篇8

9月22日上午, 吉水县农机局的农机技术员正在乌江镇前江村为50多位农民机手上农机技术课。

近几年来, 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拉动下, 吉水县农机发展迅猛, 为使农机技术状况良好, 高效、优质、低耗、安全的投入秋收冬种生产, 在秋收冬种生产季节即将来临的前夕, 吉水县农机局早计划, 早安排, 早准备, 组织农机技术人员, 冒雨来到乌江镇前江村, 向农民机手讲授农机技术课。

在课堂上, 来自全村8个村小组的50多位农民机手, 聚集一堂, 仔細聆听了4位农机技术员讲解水稻收割机, 拖拉机, 油菜开沟机的构造, 工作原理, 维护保养, 调整, 故障排除, 操作技巧和安全生产知识。课堂上, 技术人员讲得仔細、认真、透彻。农机手们听得津津津有味, 聚精会神、鸦雀无声, 有的机手还把技术要点记录在笔记本上。并将一张张收割机挂图像宝贝一样传来传去, 看来看去。将一本本水稻收割机使用技术口诀, 安全知识囗诀等的技术资料, 被当作致富技术经珍藏起来。

如何构建生动活泼的小学数学课堂 篇9

一、实物展示活动的开展

实物展示活动的开展是为了给枯燥的课堂注入生机,也是为了减少学生对数学课堂的枯燥感,进而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有效地将与生活有关的实物引入课堂,进而使学生在熟悉的实物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在直观的学习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为构建活泼的小学数学课堂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下雨了———学看钟表”时,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使抽象的数学课堂形象化,在预习环节,我引导学生自主制作了一个表盘,并在授课时将一个真的钟表带入课堂,引导学生边拨动自己的表盘,边对我所展示的表盘中的时间进行回答,如:___ 时;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上午8时和晚上8时的不同,引导学生认识24小时计时法。这样的实物展示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在形象的展示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而且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有着重要作用,进而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二、情境表演活动的应用

情境表演活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在情境再现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理解能力,进而为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立足于数学教材,引导学生表演相关的情境,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高速山东———乘法运算律”时,为了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为了构建活泼的小学数学课堂,更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引导学生走进“超市”,表演相关的情境,如,情境一:小明连续两天去超市买了5元/瓶的饮料,每天平均买了3瓶, 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情境二:小明连续3天去超市买了5元/瓶的饮料,每天平均买了2瓶,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分别引导学生扮演小明和收银员,并引导学生思考:两种消费方式的结果是一样的吗?为什么?即,引导学生思考2×5×3=?与3×5×2=? 是否一样,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理解乘法运算律的相关知识,有助于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三、动手操作活动的组织

知识来源于动作。动手操作活动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好动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能促使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为了构建愉快而活泼的小学数学课堂,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统计”中的“条形统计图”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引导学生自主根据相关的数据动手制作图表。比如:以2008年奥运会“中国、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五国的金牌数为蓝本自主进行条形图的绘制,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条形图的特点,而且也能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的体验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也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当然,除了上述三种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够对构建生动活泼的小学数学课堂有一定的帮助外,小组学习活动的实施也能够让学生在生生交流、互相学习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多媒体直观教学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能够给枯燥的课堂带来生机。

总之,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构建轻松的小学数学课堂,进而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的过程中为学生终身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也就是说,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呆板、单一的数学课堂只会让学生感到数学课程的枯燥、无趣,甚至是厌烦或者讨厌,严重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因此,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来构建生动活泼的小学数学课堂,以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浅议如何生动活泼地上好高中政治 篇10

一、“问卷-反馈-总结教育”法

对于某些学生较为敏感的问题, 如果采取公开讨论的形式, 学生不一定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时, 采用匿名问卷的形式往往较为合适, 有助于教师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从而在教学中“对症下药”, 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例如在讲到“反对拜金主义, 树立正确价值观”这一问题时, 我事先每人发一张纸, 简单设置一个题目“你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金钱吗?A、是, B、不是, 请简述理由”, 并让课代表将结果反馈。经过统计, 大约80%的学生选B (理由多种) , 而20%的学生选A, 即认为金钱为人生第一要义, 在他们陈述的理由中, 认为“有钱就有一切, 钱可以买到一切”“现实社会是以金钱为基础的, 没有金钱就无法谋生, 无法读书……甚至今后娶不到老婆……”。第二天我在课堂上宣布了调查结果, 并且引用了一些学生的观点理由, 学生们哄堂大笑, 兴趣大增。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 最后我作了总结教育: (1) 在商品经济社会中,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财富的象征, 现实生活离不开金钱。 (2) 金钱不是万能的, 金钱并不能买到一切。 (3) “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用之有度”。

二、“思考准备-辩论-总结教育”法

政治课的某些理论, 或者某些相关的时事热点问题, 如果仅仅采用单一式的讲授法, 学生有时不容易接受, 或体会不深, 而如果采用辩论的形式得出结论, 效果往往更好。在形式上,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创建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在内容上, 它要求学生依据课本而不局限于课本, 学生往往要围绕论题阅读大量的有关书籍, 收集大量资料, 从而丰富自己知识。例如, 在高三政治常识教学中讲到“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反腐倡廉”这一问题时, 学生都十分感兴趣, 于是我将某年全国大专辩论赛决赛的辩题“高薪能够/不能够养廉”这一论题引入课堂, 组织了一场辩论赛, 一二组为正方, 三四组为反方, 各派出四名主辩手。为扩大参与面, 延长自由辩论时间, 规定所有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发言。经过准备, 辩论开始了, 气氛是超乎想象的热烈。尤其在自由辩论时间内, 双方展开激烈舌战, 并最终深刻认识到反腐倡廉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教育倡廉 (基础) , 法制治廉 (关键) , 高薪养廉 (必要条件) , 加深了对这一问题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三、“时事演讲-设问-竞答”法

这一方法, 我认为尤其适用于高三高考复习中的热点学习阶段。为激发学生兴趣, 锻炼学生能力, 在一些专题热点学习中, 我采用如下方法。第一, 在开始五分钟, 就事先通知的专题热点让一位同学进行时事演讲, 内容由演讲者就主题事先进行收集准备;第二, 根据这位同学演讲的时事背景资料, 设置一些问题, 可以是客观题, 也可以是主观题;第三, 由学生来竞答, 最后教师总结。我认为, 同样是热点专题复习, 如果从头到尾都由教师“满堂灌”, 学生学得被动、枯燥, 而采用让学生共同参与、师生合作的教学方式, 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活跃课堂气氛, 达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抗震救灾”这一热点时, 我首先请一位同学就他所搜集的时事背景资料进行演讲, 内容主要是时间、地点、事件发生、对策……然后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三门学科三个角度分别设置一系列题目, 让学生回答, 从而对洪灾发生的前因后果有个全面了解, 并且学会联系教材对事件进行分析。

上一篇:交互性、虚拟机下一篇:语文教学要突出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