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水平

2024-09-01

科技进步水平(精选十篇)

科技进步水平 篇1

科技进步是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科技部每年发布《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 围绕科技进步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五类指标进行统计与评价, 用于反映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的变动特征和发展态势。本文从科技监测数据出发, 对江苏科技进步水平进行具体分析研究, 提出了改进江苏科技发展的对策建议。

1 江苏省科技进步水平总体状况

“十一五”以来, 江苏科技进步综合水平一直位居全国第五位, 2013年首次上升至第四位, 2014年, 江苏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73.06%, 仍排在全国第四位, 在省级行政区域中保持第一。与2013监测比较, 提高了1.00个百分点, 增幅排在第二十九位。反映出江苏科技进步总体水平较高, 科技发展态势良好。具体如表1所示。

数据来源:《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 (2006-2014年) 。

(1) 科技进步环境进一步改善, 科技人力资源和科研物质条件保持增长态势, 全民科技意识良好。2014年, 江苏科技进步环境指数由77.6%提高到78.04%, 继续保持全国第四的位置。其中, 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数排全国第二, 万人研究与发展 (R&D) 人员数和有R&D活动的企业占比重排在全国第四, 显示出江苏良好的创新意识。

(2) 科技活动投入略有增加, 企业研发财力与政府科技投入突出。2014年, 江苏科技活动投入指数为79.21%, 较上年增加1.53个百分点。其中万人R&D研究人员数和R&D经费支出与GDP比值排在全国第四, 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排在全国第五, 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排全国第六, 反映出江苏近年来对科技投入的高度重视。

(3) 科技活动产出显著提高, 产出数量保持在全国前列。2014年, 江苏科技活动产出指数为68.22%, 较上年增加3.31个百分点。其中万人科技论文数和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都位于全国前列。

(4) 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良好, 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2014年, 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为69.92%, 较上年增加1.26个百分点。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以及体现企业研发能力的高新技术产品、新产品情况都排在全国前列, 这表明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效显著。

(5) 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稳定, 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2014年, 江苏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为69.66%, 排在全国第六。其中全社会劳动生产率11.73万元/人, 比上年提高1.03万元/人, 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有所改善, 综合能耗产出率为18.04元/千克标准煤, 比上年提高了0.75元/千克标准煤, 两个指标都排在全国第五。

2 江苏与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的科技进步监测指标比较分析

2006年以来, 江苏科技进步综合水平一直位居全国第五位, 2013年首次上升至第四位, 2014年保持上年水平, 在省级行政区域中保持第一。《监测报告》根据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 将全国31个地区划分为五类, 江苏处于第一类地区, 即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63.55%) 的地区, 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和浙江。

(1) 科技进步环境。2014年, 江苏总体水平在六省市中排第四位, 落后于北京、天津和上海。其中科技人力资源方面, 万人研究与发展 (R&D) 人员数反映了科技人力资源的数量情况, 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则代表科技人力资源的学历情况, 江苏万人研究与发展 (R&D) 人员数为59.24人年/万人, 排在第四位, 与排在第一位的北京123.44差距较大, 而浙江虽然排在第五位, 但其人员数为57.11, 与江苏差距很小。另外, 江苏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为1372.99人/万人, 六省市中仅高于广东。

江苏科研物质条件六省市中排第四位, 落后于北京、天津和上海, 其中每名R&D人员仪器和设备支出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占比重六省市中均排第四, 低于天津、上海和北京, 远高于广东、浙江。

科技意识方面, 江苏的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数排在第二位, 与排第一的天津差距较小。但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比较系数江苏在六省市中却垫底, 反映出政府和社会对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人员高水平工资待遇认可程度相对不高。江苏的万人吸纳技术成交额落后于北京、上海、天津, 且差距较大。有R&D活动的企业占比重, 江苏虽然落后于天津、北京和浙江, 但相差较小, 且同排在后面的上海、广东差距较大。

(2) 科技活动投入。从人力投入来看, 万人R&D研究人员数, 江苏远落后于北京、上海和天津。企业R&D研究人员占比重, 江苏落后于广东、浙江, 但相差不大, 天津、上海、北京在全国的排名较靠后。从财力投入来看, R&D经费支出与GDP比值江苏排在第四位, 落后于北京、上海、天津。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江苏落后于上海、北京、广东和浙江。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江苏位于六省市末位, 这一指标反映的是企业对于研发活动的重视程度进而体现出企业的创新意识, 上海、广东、北京、天津、浙江走在了江苏的前面。企业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江苏低于上海, 高于其他四省市, 技术引进对缩小同先进国家或地区的差距十分重要, 但引进后的自我开发、吸收与创新, 才是赶上并超过技术先进国家或地区的根本所在。

(3) 科技活动产出。从科技活动产出水平来看, 万人科技论文数和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主要是体现产出的数量, 而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系数则反映产出的质量情况。万人科技论文数江苏排在第四位, 高于浙江和广东,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江苏虽然在六省市中排最后, 但与天津、广东、浙江的差距不大, 而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系数江苏排第四位, 略高于浙江, 远低于北京和上海。从技术成果市场化来看, 万人输出技术成交额江苏排在北京、上海、天津之后, 万元生产总值技术国际收入江苏仅高于浙江, 且两个指标江苏都与排在前面的省市差距较大。

(4) 高新技术产业化。从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来看,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和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江苏在六省市中处于中游位置, 排第四位, 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江苏都排在末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方面, 江苏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仅次于天津, 而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江苏都排在第四位。两个方面综合来看, 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化六省市中排第四, 落后于天津、北京和上海。

(5) 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 江苏的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排在第四位, 综合能耗生产率排在第五位, 这三个指标分别反映了生产活动中劳动者的效率、利用资本的效率和使用能源的效率, 综合来看, 江苏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指数排在第五位, 仅高于天津。另外, 环境改善和社会生活信息化方面, 江苏在六省市中分别排在末位和倒数第二位。整体来看, 江苏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同广东、北京、上海、浙江相比有待进一步加强。

3 江苏科技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根据《2014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 江苏总体科技实力较强, 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在第一类地区中排在中间位置, 仅落后于北京、上海、天津, 在省级行政区域中保持第一。然而在江苏科技发展态势总体较好的背后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3.1 高水平科技成果产出亟待加强

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系数反映区域科技活动直接产出的水平和质量。2014年, 江苏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系数为2.19项当量/万人, 排在全国第十九位, 比2013年下降两个位次, 处于中下游水平。说明江苏在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产出上有所不足, 有待进一步加强。

3.2 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相对较弱

虽然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处于全国高水平位置, 但是在产业化效益上相对偏弱。从总体上看, 2014年江苏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指标上的排名为第七位, 并不靠后。但在衡量其三个三级指标中, 有两个在全国的排名都比较靠后, 即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仅排名二十一,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在31个监测地区中排名倒数第六。这些都反映了江苏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并不高。

3.3 环境保护方面有所懈怠

2014年, 江苏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中的环境改善指标在全国排名第二十三, 比2013年下降了九位。其中环境质量指数排在第十三位, 环境污染治理指数从2013年的十三位下滑到第二十三位, 反映了江苏的科技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支撑力度还有待加强。

4 提升江苏科技进步水平的建议

4.1 继续优化科技进步环境, 加强科技意识

着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推出更多的人才政策, 培育和吸引更多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 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 完善科研仪器设备的配套, 广泛调动政府、企业和社会对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出台相关政策措施, 提高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人员的工资水平, 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 培育高素质人才, 夯实科研基础条件与平台, 优化科技进步环境。

4.2 完善科技产出激励机制, 强化科研管理, 促进高水平科技成果产出

江苏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五年保持全国第一, 但是在获国家级科技成果上相对薄弱, 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提高科技人员撰写论文的积极性, 应进一步加大奖励的力度, 从精神和物质上给予论文作者奖励。强化科研管理, 促进高水平科技成果产出, 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 创造更多、更尖端、更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要建立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发挥好规划、政策、标准、考核等在创新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使高校、科研院所的力量更多按照市场需求来配置, 提高创新的集群效应。

4.3 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切实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效益

强化高端引领, 主攻高端技术, 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 加强重大创新产品应用示范。把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 促进一批成长期小企业加快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着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企业创新集群。把高新区作为科技创新主阵地, 创新管理体制, 不断提升创新型园区发展水平, 强化综合服务功能和科技创新促进功能。注重企业员工的素质培养, 提高高新技术产业链中从业人员的劳动生产率。

4.4 加强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能力建设, 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能力

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努力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对环境执法的社会监督机制, 增强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的透明度。加大政府对环境污染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投入力度, 优化发展形态, 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类资源, 从严控制源头污染, 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政府也要加大力度, 提高居民生活的信息化指数, 普及计算机、网络等数字化先进科技, 努力改善民生, 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摘要:文章根据《2014年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 通过对各级监测指标位次的变化, 分析和总结2014年江苏科技进步监测水平的现状, 同时与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等六省市进行比较分析, 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江苏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

参考文献

[1]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课题组.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R].北京:2006-2014.

科技进步水平 篇2

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使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跃升发展中国家前列,一些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领先水平,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由27%提高到48%,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38%;超级稻、杂交玉米、转基因抗虫棉、杂交油菜、地膜覆盖技术等一大批突破性科技成果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大大提高了粮棉油等大宗农作物的生产能力,粮食总产量从6000亿斤跃上了1万亿斤的台阶。畜禽品种改良和规模化养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技术的进步,使我国畜牧、水产养殖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肉类、禽蛋和水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

马屁股制约科技进步 篇3

据说,美国的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4.85英尺,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标准。人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原来这是英国的铁路标准。而美国的铁路原先是由英国人建造的。那么,英国人又为什么要用4.85英尺这个标准呢?原来英国的铁路是由建电车的人所设计的,而这个正是电车所用的标准。电车的铁轨标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而他们则是沿用了马车的轮宽标准。那么,马车为什么要用这个轮距标准呢?因为如果那时候的马车用任何其他轮距的话,马车的轮子很快会在英国的老路上撞坏。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路上的辙迹宽度都是4.85英尺。

这些辙迹又是从何而来的呢?答案是古罗马人所定的。因为欧洲,包括英国的长途老路都是罗马人为军队所铺的,所以4.85英尺正是罗马战车的宽度。如果任何人用不同的轮宽在这些路上行车的话,他的轮子的寿命都不会长。

我们再问,罗马人为什么以4.85英尺为战车的轮距宽度呢?原因很简单,这是两匹拉战车的马的屁股宽度。

故事到此还没有完结呢。当你在电视上看到美国航天飞机立在发射台上的雄姿时,你留意看看在它燃料箱的两旁有两个火箭推进器,这些推进器是由一家名为THIoKoL的公司提供的。如果可能的话,这家公司的工程师希望把这些推进器造得胖一点,这样容量就可以大一些。但是他们不可以,因为这些推进器造好之后,是要用火车从工厂运送到发射点的,而这一路上要通过一些隧道,而这些隧道的宽度只是比火车轨道宽了一点,然而我们不要忘记,火车轨道的宽度是由马屁股的宽度所设定的。

科技进步水平 篇4

1 广东省专利总体状况

1. 1 专利申请情况

2004 - 2013年, 广东省专利申请受理量呈现显著上涨趋势, 年均增长率达到了45. 14% , 其中发明专利受理量占专利申请总量的比例也逐年上升, 创新环境明显改善, 但是发明专利的比例自2011年以来停留在26% 左右, 徘徊不前。2013年, 广东省共计受理264265项专利申请, 比2012年同期增长15. 14% , 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其中发明专利达到68990项, 占26. 11% , 比2012年所占比例略有下降 ( 见图) 。

2013年, 广东省三类专利申请中, 分别是外观设计10168项, 占申请总量的38. 48% , 比例最高;其次是实用新型93592项, 比例达到了35. 42% ; 发明专利仅为68990项, 只占26. 10% 。发明专利比重还有待提高。

1. 2 专利授权情况

2004 - 2013年, 广东省专利授权量稳步上升, 年均增长率为49. 11% , 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占专利授权总量的 比例较低, 2007年前该比 重均不足10% , 2008年开始有了较大的提升, 突破了10% , 但所占比例仍 偏低。2013年, 广东省共 计授权170430项专利, 相比2012年同期增长了10. 96% , 其中发明专利占11. 78 % , 共计授权20084项发明专利, 较2012年同期下降了9. 34% 。

2013年, 广东省三类专利授权中, 实用新型77503项, 所占比例最高, 达到了45% ; 外观设计紧随其后, 72843项, 所占比例也达到了43% ; 而发明专利仅为20084项, 所占比例只有11. 78% 。对比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发明专利比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2广东省知识产权水平的区域差异分析

2. 1 2006 - 2013年各地区专利申请情况

2006年以来, 广东省各地区专利申请量均大幅增长, 深圳尤其突出, 至2013年累计专利申请量达到410813件, 居全省之首, 比第二位的广州多了近57. 5% , 更是远远高于广东省其他地区。

如图3所示, 东莞、佛山的专利累计申请量紧随在广州之后, 分别达到161552件和153524件, 在各地区中累计申请量较高。而中山、汕头、江门、惠州、珠海5地区在2006 - 2013年中专利累计申请量也都超过了3万件。清远、汕尾、河源、云浮等4个地区专利累计申请量较低, 仅为3686件, 3455件, 3441件和2292件。

从下图4中可以看出, 2006 - 2013年, 广东省21个地区中只有深圳以发明专利申请为主, 累计发明专利申请量所占比例超过了40% , 而排在第二位的广州发明专利所占比例只为27. 2% 。以实用新型为主要专利申请类型的地区包括肇庆、珠海和韶关3市, 而其余的16个地区申请的专利都是以外观设计为主要类型, 其中不乏申请总量位于前列的佛山、东莞地区。除深圳外, 其他各地区发明专利申请比例明显低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专利申请比例, 这些地区应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专利申请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

2. 2 2006 - 2013 年各地区专利授权情况

2006 - 2013年, 广东省各地区累计专利授权量仍然是深圳以252964件稳居第一, 是第二位广州的2. 06倍, 多了一半以上, 对比广东省其他地区, 更是遥遥领先; 佛山、东莞2市以121898件、119410件居第三、第四位, 与第二位的广州122531件差别不大, 都是10万件以上; 而到了第五位的中山就下降较快, 比第四位的东莞少了将近一半; 3000件以下的有清远、汕尾、河源和云浮4个地区, 分别为2651件、2504件、1926件和1850件, 与前几名地区相去甚远, 差别巨大 ( 见图5) 。

从图6可以看出, 2006 - 2013年, 广东省21个地区, 除深圳累计发明专利授权量比例达到24. 02%外, 其余20个地区累计发明专利授权量所占比例均在20% 以下, 以阳江为最低, 发明专利授权量比例不到1% , 倒数第二位的潮州也只达到1. 8% , 授权量排名前例的佛山、东莞发明专利授权量所占比例也只有4. 26% 、3. 75% 。除深圳、珠海、韶关、河源、惠州和肇庆6个地区以实用新型专利为主要授权类型外, 其余的15个地区授权的专利都是以外观设计为主要类型。总的来说, 各个地区累计专利授权类型中发明专利偏低, 专利授权结构不合理。

3广东省专利数据与科技进步的关联度分析

3. 1广东省科技进步总体状况

根据全国科技进步水平指数, 全国31个地区被划分为5类: 第一类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 第二类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高于50% 的地区; 第三类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在50% 以下, 但高于40% 的地区; 第四类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在40% 以下, 但高于30% 的地区; 第五类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在30% 以下的地区。从全国科技进步与统计监测数据显示, 广东省2006 - 2012年一直处于全国科技进步水平的第四位, 其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从2006年的55. 74% 增加到2012年的70. 89% , 虽然2013年有所下降, 排在了全国第五位, 但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71. 48% 较2012年有所增长, 并自2008年开始, 其全国科 技进步水 平指数超 过了60% , 已从全国科技水平指数的第二类地区跻身第一类。

3. 2 基于灰色关联的关联度分析

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计算子因素与主因素关联度的方法[2], 以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主因素, 专利指标为子因素, 分析专利指标和科技进步的关联性大小[3,4]。鉴于数据搜集与计算的可操作性, 本次研究选择了2006 - 2013年的数据 ( 见表1) 。

在进行模型分析时, 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采用均值化处理, 即分別求出各个序列数据的平均值, 再用平均值去除对应序列中的各个原始数据, 所得到的商为新的数据列, 即均值化数列。进而计算出专利各指标和科技进步水平关联度。

分别用γ1、γ2、γ3、γ4、γ5表示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实用新型授权量、外观设计授权量与科技进步水平指数的关联度。通过计算得出各指标关联度大小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 不同专利指标与科技进步的关联度大小不一, 专利授权量与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关联度为0. 72, 而专利申请量与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关联度相对较小为0. 65。这主要是因为专利授权意味着该专利技术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仅仅从专利申请的数量上并不能完全反应专利与科技进步有很强的相关性, 还要看专利的质量, 只有高质量专利才能推动科技进步。

发明专利授权量、实用新型授权量和外观设计授权量三者与科技进步的关联度分别为0. 61、0. 59、0. 72, 仅从数据看, 发明专利对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与其它两者差别不大, 这是因为对于广东省这样一个专利发明大省来说, 其发明专利授权量的比例偏低, 仅为10% 左右, 而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比例最大, 是发明专利授权量的4倍, 实用新型的授权次之, 说明广东省专利类型结构严重失衡。这与图1 - 图6反映出的情况一致。

4 广东省知识产权水平的综合分析

4. 1 广东省各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的年度比较

近几年来, 广东省自主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多项科技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各地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逐年上涨。2012、2013年广东省各市内专利申请量深圳高居首位, 且比第二位的广州多出了1倍多, 特别是发明专利, 两年分别比第二位的广州多出了216% 和165% , 占到了全省发明专利的一半, 阳江、云浮、汕尾三市每年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均超不出两位数 ( 见表4) 。而对2012 - 2013年各市的专利授权量进行比较 ( 见表5) , 也出现了同申请量比较一样的结果, 深圳位于第一位, 和广州两市贡献了广东省近一半的专利。韶关、河源、梅州、汕尾、阳江、茂名、清远、潮州、揭阳及云浮等东西两冀和山区十市每年发明专昨授权量均不足两位数, 阳江在2013年甚至低至4件。

4. 2 广东省不同区域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比较

我们将广东省各地区进行分类, 分别分为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 ( 广州和深圳) 、珠江三角洲其他城市 ( 珠海、惠州、中山、东莞、江门、佛山) 及东西两翼和山区三类。广东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主要来自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其比重一直占到87%以上。东西两翼和山区的专利水平发展缓慢, 无论是申请量还是授权量, 其比重一直在12% 左右徘徊, 并没有取得大的进展 ( 见表6、表7) 。三地域专利发展情况差异明显。表7为各类型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区域汇总表, 专利类型与地区之间的关系也较为密切。

%

4. 2. 1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广州、深圳这两个城市在全省各市中, 甚至在全国各市中, 无论是总体经济实力, 还是自主创新能力, 都处于领先地位。两市集中了全省大部分的科技园区、大型国有科技企业、大型民营科技企业、跨国高科技企业、研究型大学、大型科研院所, 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在各市中占有绝对优势, 并以发明专利为主。

4. 2. 2珠江三角洲其他城市。珠海、惠州、中山东莞、江门、佛山的总体经济实力较强, 产业特色较明显。从数量上看, 其专利申请总量和授权总量占全省的41% 左右, 是东西两翼和山区的近3倍。但从专利申请类型来看, 一半以上是外观设计, 发明申请只占13% 左右, 而发明专利授权只占4. 13% 。

4. 2. 3东西两翼和山区。广东东西两翼和山区, 工业基础薄弱,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非常滞后, 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仅仅占到全省总量的12% 左右。与珠江三角洲其他城市一样, 专利结构失调, 外观设计占总体申请量和授权量的60% , 发明专利申请才占10. 25% , 而发明专利授权更是低至3. 56% 。

4. 3 广东省各市专利聚类分析

广东各地区专利发展水平差异性问题由来已久, 深圳与广州两地区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一直位居前列, 其他地区各类型专利与之存在较大差距, 在此, 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 根据专利指标, 将各地区划分为4个级别。

下列为广东省21个地区专利情况的聚类分析图 ( 见图7 - 图10) 。从图中可以看出, 深圳,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的重要城市, 相应专利水平均位居第一。广州、东莞、佛山紧随其后。

表8为广东省21个地区专利情况的聚类分析表, 该表按照4个类对21个地区进行划分。表8结果显示, 2012 - 2013年间, 无论是专利申请量还是授权量, 深圳都是稳居第一梯队, 而广州、东莞、佛山为第二梯队。

发明专利授权量是衡量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据, 广东21个地区发明专利授权量显示了明显的区位优势。深圳凭借发展成熟的高新区、高科技产业和其他有利条件, 发明专利授权量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高达上万件之多; 广州、东莞、佛山为第二方阵, 发明专利授权量也较多; 中山、汕头、江门区发明授权量一般, 其他地区发明专利授权量较少。

5 具体对策

综上所述, 尽管广东在自主创新环境建设的实践中取得了许多成绩, 专利申请受理量和授权量呈现显著上涨趋势, 创新环境明显改善, 但仍存在地区差异明显、核心技术少、发明专利授权比例过低、专利类型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根据上述的研究, 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5. 1 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 促进核心技术研发

上述研究表明提高专利的授权量可以加速专利促进科技进步, 专利授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专利的质量, 只有专利质量的提高才能推动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增长。作为一个专利大省, 广东的发明专利授权量的比例偏低, 仅为10% 左右, 即使是排名第一的深圳, 其发明专 利授权比 例也只占 到了24. 2% 。但是深圳的发明专利申请比例却达到了40% 以上, 虽然说专利授权有一定的滞后性, 但这也反映了广东省发明专利的质量有待提高, 自主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经费是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 研发投入是专利创造的必要基础, 是专利有效运用的前提条件, 研发投入的规模与水平决定着专利产出的多少, 许多创新型国家的科技法律体系中都有对国家科技投入进行指导性或强制性的规定, 尤其是对研发投入 占GDP比重的研 发强度的 具体要求[5,6]。因此, 政府应通过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以调节与扶持, 鼓励专利申请; 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完善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加大科技投入的环境, 促进各行业积极开展科技活动, 加强核心技术研发, 最终使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均得到提高。

5. 2 分层次进行战略布局, 全面推动区域自主创新协调发展

上述数据表明, 广东省各地市的专利发展水平差异非常大, 珠江三角洲城市在全省专利发展中贡献了绝大部分, 仅仅深圳的专利申请量就占全省专利申请总量的二成以上, 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四市的专利申请数占全省的七成左右。可见, 广东省区域专利发展严重不平衡, 这与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非常不平衡是相对应的。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 以广州深圳为龙头的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90% 以上, 而东西两翼和山区的广大区域,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非常滞后。

广东省这种区域专利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 将阻碍全省总体专利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广东省要结合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分层次进行战略布局。首先, 以广州、深圳中心城市为自主创新的核心[7], 重点建设一流的科技园区、大型高科技企业、跨国高科技企业、研究型大学、大型科研院所, 为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的资源环境, 促进企业的部分核心技术跻身国际前列; 其次, 优化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带, 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 积极开展引进吸收再创新, 加快从“制造工厂”向“创造工厂”的转变; 第三, 环绕珠三角外围的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要作为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承接地, 企业应着重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广, 发展壮大密集型产业, 全面推动区域自主创新协调发展。

5. 3 建立知识产权的共享信息平台, 有效利用专利信息

专利信息是世界上最新、最系统、最完备的科技信息资源, 囊括了全世界90% 以上的最新技术情报, 合理有效地利用专利信息, 可以提高研发起点, 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和避免触犯他人的专利权益, 从而缩短研发周期, 加快科技进步。广州、深圳都有成熟的专利信息检索服务机构, 从上述分析也看出这两市在全省的知识产权水平位于前列。广东省现在许多地方还缺少大规模的专利信息检索服务中心, 现有的专利信息检索服务机构小而分散, 大量专利文献得不到检索利用。因此, 广东省应加强专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面向企业的知识产权信息网络共享平台, 促进全省各地区、各行业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2012年全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报告[EB/OL].[2014-5-10]http://www.sipo.gov.cn/ztzl/ywzt/zlwzn/2012qgzscqfzzkbg.pdf

[2]黄贯虹, 方刚.系统工程方法与应用[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5

[3]胡文广, 张垒.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专利与区域科技进步关联性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 (22) :93-97

[4]台新民.专利指标促进科技进步的关联性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 (19) :31-35

[5]JIN B, FENG L, PIAO H J, et al.Research on information fusion model for patent retrieval[J].Information Technology Journal.2011, 10 (1) :164-167

[6]马廷灿, 李桂菊, 姜山, 等.专利质量评价指标及其在专利计量中的应用[J].图书情报工作.2012 (24) :89-95

科技进步水平 篇5

撰写要求

一、撰写要求

(一)选题原则

按照“全面、真实、准确”的方针,遵循“大事不漏、小事不收”的基本原则,从各领域、各学科的实际情况出发,纵观全市,对2007年发生的事件、活动和成果等进行全面的估量和平衡,从中选出在全国、全市最有影响,最有代表意义;体现最新知识和最高水平的事件、科技成果、科技人物作为年鉴的选题。单项事件列条目,标准从严,避免工作总结式文稿。

(二)撰写文章、条目的一般要求

1.各类条目、文章都应标有题目。部分中、长条目,根据需要,可在文中标出分层小题目。标题要简明扼要。

2.条目要求直陈其事,以事实和数据说话,所选用的材料在具备准确性、稳定性、权威性和资料性的同时,还必须注意材科的新、广、精。要避免偏狭,不以各人好恶决定材料的取舍,也不以各人的观点对所述人、事、物作任意褒贬和评论。

3.条目和文章的撰写应该采用说明、记叙文体,述而不作。文句要精炼通顺,合乎逻辑,认真执行《汉语语法》。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易读易懂,不啰嗦重复。注意文字叙述的生动和通俗。材料须翔实,应以事实说话,不作空泛议论,删除空话、套话、华而不实及形容词过多的内容。提倡写三五百字的短条目。

4.在撰写条目时,为有助于说明问题,可配以图表(示意图、表格)和照片,但必须同时配有图注。若配备图表有困难,可由撰稿人提供线索,由编辑部收集和约请专人绘制。图表和照片要求正确、直观、清晰。

5.撰稿中所涉及到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或术语、重要会议名称和组织机构名称,一律用全称。有关外国人名、地名、机构名称、专用学术名词,一般都应译成中文。

6.《上海科技进步报告》截稿时间为2007年12月31日。《上海科技年鉴》截稿时间为2008年1月31日。

7.撰稿人(或单位)必须通过网上填报系统提交材料或稿件,正式提交后的材料需下载打印并加盖单位公章后寄至编辑部。作者(或单位)对已送交编辑部的稿件,如有修改,应及时通知编辑部。编辑部对不合要求的来稿有权要求修改或不予刊登。

(三)条目撰写的具体要求

1.概况性条目:全面而概括地记述2007年各行业、部门、学科的科技工作的基本情况和重大事件、重要发展。不要面面俱到,避免与其他单列条目重复。应把重点放在自身的特点和突出的变化上。

2.综合性条目:对大量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加工而成,力求全面并突出重点。主要收入各行业、部门和学科的基本情况和数据指标,重要成果,年度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情况,年内采取的主要措施、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不加作者评论。

3.典型性条目:(1)会议条目除了介绍会议的时间、地点、组织单位外,着重介绍会议的内容和产生的影响。学术性会议必须介绍会议的中心议题及主要观点。具体发言、会议气氛和场景均不必写。(2)新发现、新成果条目除了扼要介绍背景材料,着重讲清“新”的意义,说明具体提供的新内容及今后影响。介绍科技成果的内容时,只需通俗叙述原理,不需论证、推导大量公式。(3)人物条目:一般先写生卒年、国籍、活动领域(职业),然后介绍

.2.学历、经历、贡献和科技成就。

二、投稿要求

创新务实 促进企业科技进步 篇6

公司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和山东省特种水泥外加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建设了国内首条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建立了从上游原料、中间产品到终端产品完善的产业链。在同行业率先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宏艺牌”水泥助磨剂被认定为山东名牌产品,“宏艺”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公司院士工作站依托单位为山东宏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艺科技),多年来,公司院士工作站先后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济南大学、中国建材研究总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积极开展“讲、比”活动,并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德龙教授为创新团队带头人,带动公司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为宏艺科技的发展和科技创新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2011~2012年度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中,宏艺科技院士工作站获取得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公司院士工作站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博士6人、硕士11人。经过了2年的发展,该工作站无论在人才建设、软硬件设施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所做工作获得宏艺科技公司的充分认可。

目前,公司院士工作站在研课题有国家创新基金重点项目—水泥粉磨节能关键技术聚羧酸水泥助磨剂的开发与应用、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年产10万吨液体无氯型复合水泥助磨剂项目、临沂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水泥工业协同处置工业废渣关键助剂技术及产业化等,已投入研究经费2000余万元,项目进展顺利。

院士工作站在国内率先开发的液体无氯型复合水泥助磨剂先后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国家火炬计划和国家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并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山东省重大节能成果奖和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发的新一代聚羧酸合成水泥助磨增强剂改变了行业产品单纯复配的历史,并被国家发改委列为2009年度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项目,被山东省科技厅、财政厅列为2012年度山东省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重大专项,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

宏艺科技院士工作站开展水泥工业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科研工作以来,先后主持研究开发了低环境负荷水泥制备技术、工业废渣在水泥工业中超值利用技术等10余项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和政策引导类项目,截止目前获得山东省重大节能成果奖1项、山东省优秀节能成果奖1项,全国建材行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淮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参与起草了《水泥助磨剂》、《海工硅酸盐水泥》等2个国家标准和《水泥生料球性能测定方法》等3个行业标准,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出版《水泥助磨剂应用技术》等学术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院士工作站研发团队发明的高效复合水泥添加剂、液体无氯型复合水泥助磨剂、新型聚羧酸合成水泥助磨增强剂等对水泥工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水泥助磨剂按不超过0.5%的比例用于水泥生产,同等条件下节约水泥熟料10个百分点以上,提高水泥台时10%以上,吨水泥降低成本6元以上。近年来,产销该产品7.3万吨,供给4570万吨水泥生产使用,节约水泥熟料457万吨,多利用工业废渣457萬吨,节约标煤69.8万吨,节约石灰石594万吨、粘土82.3万吨,减排CO2457万吨,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宏艺科技在院士的助力下,公司坚持绿色服务、增值服务,全心全意提升客户竞争力,为客户创造价值。多年来,与北方水泥、南方水泥、中联水泥、西南水泥、西部水泥、声威集团、沙流河集团等国内300余家水泥生产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供应、服务关系,为这些企业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科技进步水平 篇7

1 重庆市直辖以来科技进步水平总体状况

1998年, 重庆科技进步综合水平位居全国第17位, 2005年首次上升至第10位, 2015年排在全国第8位。2015年, 重庆市与全国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分别为63.06%、63.55%, 较2003年分别上升了30.65%、25.09%, 重庆市增长速率高于全国综合水平。反映出重庆市直辖以来科技进步总体水平上升较快, 科技发展态势良好, 具体如表1所示。

2 重庆市与其他省市的科技进步对比分析

1998年以来, 重庆市科技进步综合水平一直保持稳步上升态势, 从1998年的第17位上升至2015年的第8位, 上升幅度高于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及周边的四川省、陕西省。《监测报告》根据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 将全国31个地区划分为五类, 1998年重庆市处于第四类地区, 2010年上升至第二类地区, 2015年在第二类地区中排名第二位。

2.1 科技进步综合水平

1998—2015年, 重庆市科技进步综合水平保持增长态势, 虽然各年度的排名均落后于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陕西省, 但已多个年度排名超过四川省, 近年来逐渐接近陕西省排名。直辖以来, 重庆市排名上升了13位, 陕西省上升了10位, 上海市位次保持不变, 北京市、天津市、四川省略有下降。

注:数据来源于《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 (1998—2015) 。

2.2 科技进步环境

1998—2015年, 重庆市科技进步环境逐步改善, 虽然排名波动变化较大, 且各年度均落后于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陕西省, 但近年来排名上升较快且相对稳定, 2011年排名全国第10位, 比2010年上升9位, 此后各年度保持在10~14位范围内波动。

2.3 科技活动投入

1998—2015年, 重庆市科技活动投入在全国排名变化不大, 2015年排名全国第14位, 比1998年上升了1位。虽然各年度的排名均低于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陕西省, 但2006年开始超过四川省排名并一直保持至今, 2015年领先四川省3位。从人力投入来看, 2015年比1998年上升了6位, 但落后于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陕西省, 仅略微领先于四川省;从财力投入来看, 2015年与1998年排位变化不大, 但三级指标中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落后于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四川省和陕西省, 是制约科技活动投入指标在全国排名的主要因素之一。整体来看, 重庆市科技活动投入是影响科技进步总体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未来还需加大科技人力、财力投入。

2.4 科技活动产出

1998—2015年, 重庆市科技活动产出波动变化较大, 2004、2005、2007年全国排名第4位, 2013—2015年排名全国第12位, 2015年比1998年下降1位。从科技活动产出水平来看, 2015年比1998年上升了8位, 万人科技论文数上升最快, 与北京市、上海市有一定差距, 与天津市的差距正逐渐缩小, 已领先四川省、陕西省;从技术成果市场化看, 1998年该项指标为高新技术产业化, 现已纳入一级指标, 但2015年万人输出技术成交额、万元生产总值技术国际收入均排名10位以后, 与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差距较大, 与四川省、陕西省排名差距较小, 还需进一步提升。整体来看, 重庆市科技活动产出水平较差, 也是影响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提升的最主要指标, 还需加大提升力度。

2.5 高新技术产业化

1998年, 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二级指标, 2003年开始设定为一级指标, 为了更好地表现趋势性变化, 从1998年开始进行排位分析。1998—2015年, 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指数在全国的排名保持上升趋势, 1998年排名全国第9位, 落后北京市6位、上海市8位、天津市3位、四川省2位、陕西省1位;2015年排名全国第4位, 超过陕西省12位、四川省2位, 直逼排名前3位的天津市、北京市、上海市, 在5个一级指标全国排位中最为靠前, 说明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较好。整体来看, 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化可持续发展较好, 未来需继续保持稳步提升态势。

2.6 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1998—2015年, 重庆市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在全国的排名呈现波动上升趋势。1998年排名全国第17位, 领先四川省4位、陕西省7位, 落后北京市15位、上海市16位、天津市12位;2012年全国排名为历年最低, 排名第27位;2013年开始保持快速上升, 2015年排名全国第8位, 领先四川省11位、陕西省9位, 仅落后于北京市5位、上海市6位、天津市2位, 差距逐渐缩小。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看, 2015年与1998年相比变化不大, 且全国排名落后于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陕西省, 仅领先四川省2位;环境改善指标是最大的亮点, 领先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四川省和陕西省;社会生活信息化方面, 1998年没有此项指标, 2015年重庆市全国排名第15位, 与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差距较大, 领先陕西省、四川省。整体来看, 重庆市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 重庆市科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 (1998—2015年) 》, 重庆市直辖以来科技进步综合水平稳步提升, 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由1998年的第五类上升到2015年的第二类中间靠前位置, 仅落后于山东省, 在直辖市排名中靠后, 领先周边的四川省、陕西省。然而, 在重庆市科技发展态势总体较好的背后也存在着三大问题。

3.1 需加大地方财政科技支出

重庆市直辖以来, 多数年份科技活动产出指数在全国的排名高于科技活动投入排名, 说明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较好, 但科技投入仍待加强。2015年, 科技活动财力投入排名全国第13位, 处于中等水平, 但分析其4个三级指标可知, 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在全国排名第19位, 且近年来均位于全国20位左右, 拉低了科技活动投入指数全国排名位次, 因此需加大地方财政科技支出。

3.2 高技术产业化效益相对较弱

虽然重庆市直辖以来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处于全国中上位置, 但产业化效益较弱。从总体上看, 2015年重庆市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指标上的排名为第9位, 不算靠后。但分析其3个三级指标可知, 高新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排名第11位,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排名第22位, 处于中等和中等偏下水平, 反映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仍需改善。

3.3 经济发展方式亟须转变

重庆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直辖以来多个年度在全国排名落后于其他一级指标, 2015年虽然比2014年上升8位, 跻身全国第8位, 但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是影响排位的主要原因。分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3个三级指标, 劳动生产率和综合能耗产出率都排名在全国15位以下, 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反映重庆市经济发展方式亟需转变。

4 提升重庆市科技经济水平的建议

4.1 亟须优化科技进步环境, 改善科研基础条件

近年来, 重庆市委市政府着力改善人才发展环境, 出台了关于人才评价、人才流动及创新创业等多项支持政策, 但还需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加大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力度, 进一步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并推进科技资源共享、高端研发平台、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夯实科研基础条件, 广泛调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出台相关政策, 促进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及大型民营企业规范薪酬体系, 建立科技成果收益分配制度, 提高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人员的工资水平, 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4.2 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

强化高端引领, 以电子核心基础部件、物联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材料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端技术为主攻目标, 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 加强重大创新产品应用示范。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将其作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 促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加快成为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着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企业创新集群。把两江新区、高新区、璧山高新区为载体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科技创新主阵地, 创新管理体制, 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强化综合服务功能和科技创新促进功能。同时, 注重企业员工的素质培养, 提高高新技术产业链中从业人员的劳动生产率。

4.3 加大财政科技经费投入, 促进高水平科技成果产出

重庆市科技投入与科技产出不成正比, 虽然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较高, 但科技经费投入仍然是制约科技成果产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加大对科技人员进行科研活动的支持力度, 并提高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分配收益比例, 激发科技人才的积极性, 促进科技成果产出;另一方面, 要建立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发挥好规划、政策、标准、考核等在创新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提高市场对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力量的配置能力, 提高创新的集群效应。

4.4 加强科技能力建设, 促进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

一是要提升劳动力生产率, 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产业转型升级两方面的作用推动社会劳动生产力的优化配置。二是加大政府对资源综合利用的投入力度, 优化发展形态, 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类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三是政府加大对互联网经济高地建设力度, 提高互联网普及率、信息化应用效益指数和智慧城市指数, 提高居民信息化生活水平, 从而促进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

5 结语

本文对重庆市直辖以来科技进步各项指标的位次变化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 并通过与北京、上海、天津和四川、陕西等省市的比较分析, 梳理了1998年以来重庆市在科技进步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差距, 并提出相关的改进策略。由于主要着重于对1998、2015年和位次变化明显的年份进行各项指标位次变化分析, 未深究某个年度某项指标出现明显上升或下降的具体原因, 直辖以来重庆市在科技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尚未明晰。因此, 对于此类问题, 还需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社会进步促进护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篇8

关键词:医学的发展,整体提高,职业素质,职业道德

1 提高专业化护理水平

1.1 组织医护人员集中学习和培训业务知识,全面提高护理队伍水

平,同时进行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在平常医护人员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慎独精神

1.2 制定分级护理培训计划

医护人员要熟练地掌握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遵守和执行。使其操作程序朝着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1.3 护理文书的重要性

(1)医疗活动中,护理文书要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2)书写上要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达准确、标点符号应用正确。(3)不得采取刮、粘、涂、贴等方法,掩盖式抹去原来的字迹。护理文书在日后的医疗纠纷过程中,会作为重要的法律依据。

1.4 医护人员自主加强学习

由于社会经济整体的快速发展,以及它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尤其是我们所从事的医疗行业,它是社会主体中发展较快的行业。因此,要求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新观念。在专业技术方面:制定专业知识和技术操作培训计划,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和应急、应变能力。在实践工作中,向业务强的同志、老同志学习,老同志更要做好传、帮、带的工作,帮助新同志共同进步。

2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1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俗语说的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1)礼貌的语言是满意沟通的前提,是医护人员与患者交流的基础,护士能正确使用语言沟通技巧,语言表达清晰、准确、温和,学会使用保护性语言,禁用伤害性语言。注意语言的科学性,通俗易懂,便于患者理解,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2)医护人员与患者及患者家属是一种诚信、平等的关系。一般情况,多数患者在患病期间,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焦虑、心情烦躁等心理变化。(3)在整个的治疗过程中,我们医护人员对待每一位患者要向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处处为患者着想,关心、体贴患者的同时做到:耐心、周到、细致的人文关怀。通过我们的辛勤付出和努力的工作,使患者尽量处在一种愉悦的心理状态,鼓励其提出问题,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样会对患者的治疗和早日康复都起到一种积极地作用。

2.2 医护人员得到患者的配合

(1)医护人员的行为举止要体现出稳重、大方、得体,在热情接待患者的同时,也得会到患者的尊重,提高患者对我们工作的认可程度和满意程度,这样使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为其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奠定基础。(2)语言交流中最重要的技巧是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对方,使患者感到亲切和被关怀,医护人员通过耐心、仔细地倾听,全面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3)选择恰当的称呼:恰当的称呼是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的起点,且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护士与患者的地位是平等的,要以开放式询问进行沟通,不要称病号、姓名。对患者恰当的尊称,使其感到被关怀并解除紧张心理,主动配合治疗。(4)医护人员要履行告知义务。在与患者及患者家属相处融洽的同时,要履行严格的告知义务,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及时解决。对医疗单位的各项诊疗项目收费要做到公开、透明,患者和患者家属如有异议,一定要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直到他们满意为止。总之,加强有效的护患沟通,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可以有效防止和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3 提高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

3.1 我院组织医护人员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加大医疗法规的宣传范围,让医护人员认识到学法、守法的重要性,增强法律意识。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更重要的是使医护人员自觉的依法行医,便可以有效地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3.2 医护人员需具备以下三种意识

(1)纠纷意识。随着普通百姓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普遍提高,医疗单位和患者之间的医疗纠纷不断,呈上升趋势。因此也经常听到:现在的患者越来越难“伺候”。我们应冷静地思考,认清当前的形势和顺应时代的潮流,从《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法律在向弱势群体倾斜,立法的进步体现了人文关怀。在这种形势下,医疗单位及其医护人员应当更新观念,树立法律意识和纠纷意识,在诊疗活动中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若稍有不慎就可能侵害到患者的利益,就有可能引发医疗纠纷。

(2)举证责任意识。在举证责任的分配上医疗机构承担了较大责任。即通常说的“举证责任倒置”。在医疗诉讼中,原告一般是患者,被告是医院。按照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一般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因此,在一般的民事案件中,通常要由原告承担主要的举证责任。而在医疗诉讼案件中,原告只需证明自己曾在被告处接受过诊疗并在诊疗后出现了人身损害后果,就算完成了原告的举证责任。此后,举证责任的“皮球”就踢给了被告,由医院提供证据,来证明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如果医院不能提供充足有利的证据,即举证不利,将承担败诉的结果。

(3)自我保护意识。防止病历落到患者手中被涂改、毁弃或被偷梁换柱;防止患者利用假名从医院骗开证明;医护人员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主观病历可拒绝患者复印。

参考文献

[1]任辉,李景波,宫海燕.医疗标准化护理服务的思考与实践[J].重庆医学,2006,35(1):21.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生物燃料 篇9

美国政府认为, 要保持其世界领先地位必须有足够的能源。目前生物燃料是其唯一通过立法保证实现发展目标的可再生能源。其他许多国家也把可再生燃料替代石油作为运输燃料列入国家能源战略。

2007年3月, 欧盟首脑会议, 提出了三个“20”的目标, 即到2020年减排温室气体20% (与1990年水平相比) 一提高能效20%, 可再生能源占整个欧盟能源消耗量的20%, 其中生物燃料占运输燃料的比例至少要达到10%。缺油、少气、没有煤炭的瑞典, 早在2005年就提出到2020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不依赖石油的国家的目标, 目前生物能源已占瑞典能耗的30%。也就是说瑞典已在使用将树木、农作物、植物和垃圾中的有机物转化成液、气、固体等形态的生物能源。作到了有效处理废物, 化害为利, 变废为宝, 有利于环境保护。印度制订了宏伟的目标——到2020年用5000万吨乙醇代替86%的进口石油。埃塞俄比亚计划开发200万公顷处女地种植甜高梁, 生产1700万吨乙醇、1200万吨高梁米和发电300亿千瓦时, 实现5年经济翻番的目标。

生物燃料产业不仅能解决石油替代和环境问题, 还可以带动多种行业发展, 创造就业机会。但是由于第一代生物燃料替代石油的成本太高 (指主要是糖、淀粉、植物油生产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 , 替代能力和减排二氧化碳能力有限, 并且可能影响粮食安全和破坏环境, 国际上正转向用秸秆类农村废弃物、纸张和城市垃圾以及专门的能源作物 (如柳枝稷、芒草或短轮代期杨树) 为原料, 生产第二代生物燃料——纤维素乙醇。纤维素乙醇具有原料资源丰富、再生周期短、不增加温室气体总量等众多优点, 还可以利用荒山荒地种植柳枝稷等能源作物, 这样就不会引发粮食安全问题, 也避免了资源枯竭的威胁, 使生物燃料得以可持续发展。

欧盟已把2020年用生物燃料替代10%石油的希望寄托于第二代生物燃料。美国也是如此, 由于采用玉米只能生产4500万吨乙醇/年, 美国计划到2022年其生物燃料目标中的其他6000万吨要以纤维素乙醇为代表的先进生物燃料来满足需求, 美国有13亿吨生物质用于生产生物燃料 (乙醇) , 而我国有2.92亿吨秸秆类农林废弃物可以生产纤维素乙醇。美国鼓励第二代生物燃料——纤维素乙醇生产, 每加仑给与1.01美元的补贴, 而把玉米乙醇的补贴从每加仑0.51美元减少到0.46美元。从2005年到2016年的十年间, 美国累计投入了350多亿美元研究经费。但由于没有突破技术瓶颈, 国际上纤维素乙醇生产成本高于粮食乙醇和甘蔗乙醇, 无法和石油竞争。

升级替代产品正在加快步伐, 用CO2和 (海) 水经光合作用生成油藻后生产的生物柴油和乙醇等燃料被视作第三代生物燃料, 正进入中试阶段;未来的第四代燃料将用二氧化碳和水直接光合成乙醇、柴油或其他高碳醇。尽管美国对纤维素乙醇投入了大量研发资金, 建立了33套中试和示范装置, 但由于技术不成熟, 要到2015年后才能具有竞争力。

基于生物燃料的技术现状, 全球公认产业须从第一代向第二代生物燃料过渡, 甜高梁秆乙醇被国际公认是从粮食向秸秆类木质纤维素食原料过渡的1.5代生物燃料。根据我国人多地少的特殊国情, 我国政府早在2006年就提出了发展生物燃料产业“不得占用耕地, 不得消耗粮食, 不得破坏生态环境”原则。国家发政委、财政部、科技部都极力支持木薯、甜高梁秆、菊芊等非粮原料生产乙醇的产业建设和技术研发工作。我国已成功地实现燃料乙醇原料的转型, 从玉米等粮食原料转为非粮食原料, 如在广西已建成年产20万吨木薯乙醇工厂;用甜高梁秆生产乙醇的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用玉米芯中的半纤维素生产糖醛、纤维素、联产乙醇、木质素, 用于生产防火材料技术在山东济南圣泉集团公司成功建成千吨级燃料乙醇示范装置。工厂经济效益良好;山东龙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建成了万吨级用玉米芯生产木糖醇联产纤维素乙醇示范工程。

可喜的是, 今年2月13日, 央视《新闻联播》播出头条新闻《我国农村沼气快速发展, 节能减排惠民生》, 江苏省金坛市直溪镇秸秆发酵集中供气工程上了央视后, 几天中接到上海、广东、河南等10多个省市农村能源办要求来参观考察的联系电话。

金坛市农林局长奚云龙几年前曾兼任该市农村能源办主任, 他介绍, 投入160多万元建成的汀湘村秸秆发酵集中供气工程, 当时是全省第一个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2008年9月底投入运行, 8个75立方米的发醇池, 可为202户村民集中供气, 为批量消化农村剩余秸秆, 开发沼气新能源, 改变农民传统的炊事用能方式, 改善农村民住环境,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找到了一条新路子。

与户用沼气相比, 集中供气不需农户自己进出料, 省时、省工、省钱, 通过管道输送的沼气压力稳定、产气量足;与管道煤气相比, 沼气集中供气费用低, 沼气协会免费提供日常维护, 每立方米沼气价格春冬季节1元, 夏秋季节0.5元。据介绍“村民只要种上二三亩地, 每亩地10担稻草, 以草换气就绰绰有余, 一年下来。自家不仅不要掏钱, 大多数家庭还有钱进账。”从集中供气后订湘村夏收、秋收季节已杜绝了田间焚烧秸秆现象, 就连村上房前屋后也看不到一处草垛, 腾出的地方建成了小绿岛或生态菜园, 河水清澈见底, 村庄成为首批国家级生态村。由此可见, 生物燃料担当了拉动内需推手, 利用我国丰富的生物资源生产生物燃料 (乙醇、沼气) 供应本土生产的汽车、炊事用能, 形成自我循环的经济链条, 可以显著拉动内需经济。

据农业部2008年提供的专项调查报告, 全国可用于发展液体生物燃料的宜能荒地有2680万公顷, 集中分布区为8片。其中一等宜能荒地0.65亿亩 (433.33万公顷) , 占16.2%;二等宜能荒地1.31亿亩 (873.33万公顷) , 占32.6%;一等和二等宜能荒地可以种植能源作物, 共计1.96亿亩。依靠科技进步, 利用盐碱、沙荒等边际性土地和退化农田, 通过生物技术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可以在不占用现有耕地和不影响粮食产量的前提下为中国的生物燃料产业提供原料。再加上现有种植薯类、甜高梁等的非粮低产农田, 即具年产1亿吨燃料乙醇的生产潜力, 真是一片巨大的“绿色油田”!

据农业部有关部门2009年完成的秸秆资源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有约7.6亿吨秸秆, 可以集量为6.46亿吨, 利用的途径主要包括能源、还田、饲料、工业、栽培食用菌和焚烧或 (闲置) 等6种方式。其中用于炊事29.6%、饲料27.5%、工业用2.7%, 还田15%, 焚烧或闲置25.2%。在不影响秸秆现有用途的前提下生产纤维素乙醇, 原料是目前与总量25.2%的焚烧或闲置秸秆, 即1.63亿吨, 可年产4000万吨纤维素乙醇或费托法生物柴油。全国每年林业剩余物量为1.3亿吨, 可生产3000万吨纤维素乙醇或费托法生物柴油。目前我国可用农林剩余物资源量为2.92亿吨, 具备年生产7000万吨燃料乙醇或费托法生物柴油的潜力, 又是一个潜在的“绿色油田”。

从目前到2015年, 甜高粱和薯类等是我国主要的乙醇原料, 年产量达到500万吨;生物柴油以垃圾油、油脚、棉籽油为原料, 年产量100万吨。2016~2025年, 燃料乙醇以甜高梁、薯类和秸秆类木质纤维素原料并举;木本油料、冬闲田菜籽油将是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2025年后, 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增加的生产能力主要是以木质纤维素作物为主的第二代生物燃料。

依靠科技进步助推企业发展 篇10

1 健全组织机构, 加强科技进步创新管理

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公司发展的重要举措, 并将科技进步规划纳入企业总体发展规划, 不断加大科技投入, 保障科技进步工作稳步持续发展。成立了以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为组长, 分管领导为副组长, 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制定了创建规划和工作方案, 明确了远景和近期目标以及阶段重点工作, 并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强化创建全过程监督管控, 出台了《铜山供电公司科技进步管理办法》, 定期召开分析会、推进会、调度会等各类会议, 对创建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及时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同时建立科技成果后评估制度, 及时总结科技创新工作, 确保各类经济实用的创新成果得到有效应用。

2 结合公司实际, 加快转化科技应用成果

2.1 着力提高电网和设备的科技化水平

近年来, 该公司新建了220 kV高皇、吴桥以及110 kV孙庄等变电站, 建设并投运了110 kV线路90km, 优化了电网网架结构。加大设备技术改造力度, 完成了张集、何桥、大许等变电站设备技术改造任务, 10k V及以上断路器无油化率、设备微机保护率、变电站和供电所专用光纤覆盖率、节能型主变压器及配电变压器应用均达到100%, 所有变电站全部实现无人值班。升级改造调度自动化系统, 增加了高级应用软件PAS、调度员仿真系统以及无功优化VQC系统, 实现了区域电网无功电压优化控制与管理, 变电站无功自动投切装置投运率达到100%。加强农配网设备技术改造, 从改善结构、优化布局、提升供电能力等方面着力解决卡脖子、低电压等问题, 取得了显著成效。

2.2 着力提升生产和经营科技管理水平

大力推广“五遥”技术应用, 公司35 kV及以上变电站全部具备“五遥”功能, 实现了调控一体化, 提升了电网安全运行水平。深化微机防误操作系统的使用, 通过逻辑设定和程序闭锁等技术手段, 大大降低了误操作风险。强化无功电压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 实现了无功电压管理动态统计、分析以及各类电压自动上传。深化供电可靠性管理, 实施设备状态性检修, 合理制定停电计划, 避免重复停电和临时停电。加快推进远程智能综合配电箱的应用, 提升农网台区的智能化管理水平。积极推行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滚动修编了《铜山供电公司“十二五”电网规划和配电网规划》, 高度重视设备验收环节, 新建工程标准化建设率达到100%。

2.3 着力提升营销服务现代化管理水平

积极开展差异化设计, 满足不同用电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深化营销业务系统应用, 确保了业扩流程信息化管理。安装和使用负控终端设备1 600台, 终端监控面和控制面分别达到80.3%和77.9%, 100 kVA及以上工业客户全部实现负荷监控。强化抄表质量管理, 自动化实抄率达到100%, 降低了人为因素造成的抄表误差。推进居民用电采集系统建设, 已完成9.8万户采集系统的安装和使用。继续加大卡表和负控购电比例, 积极推广邮政代扣和福农卡业务, 降低了电费回收风险。

2.4 着力提升信息管理科技化水平

以SG-ERP系统推广应用为抓手, 形成信息网络、数据交换、应用集成、企业门户、硬件集中“五位一体”的信息集成平台。建立了涵盖生产、营销、办公、财务、档案、农电管理等业务的综合信息处理库, 实现了多种先进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 各变电站、供电所均实现了各项业务和视频应用联网。大力推广生产MIS应用, 实现了所有设备基础资料、运行状态以及各项工作流程的资源共享。同时, 公司继电保护班自行研发的仓库物资管理系统和资料信息管理系统等信息管理软件, 为提升信息管理科技化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

3 坚持以人为本, 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上一篇:班级组织结构发展探讨下一篇:“十二五”节能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