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现代化的内涵

2024-07-08

警务现代化的内涵(精选三篇)

警务现代化的内涵 篇1

1 警员现代化

1.1 具备坚定不移的政治素质

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的政治信仰既是公安工作发展的强大动力, 又是公安队伍建设的政治保证, 更是警员现代化过程中必备的素质。警员必须要加强政治思想学习, 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 以政治上的坚定来保证行动上对公安事业的无比忠诚。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从警观, 增强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培养对党、对人民、对公安事业的热情和忠诚。面对危难时能够冲锋在前, 面对糖衣炮弹时要经得起诱惑, 廉洁自律, 能坚守一名警察的基本底线。

1.2 具备扎实过硬的业务能力

作为人民警察, 必须具有丰富广博的公安业务知识, 掌握适应工作需要的警务技能, 具备较为扎实的群众工作能力。公安民警因此应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把自己培养成“复合型”业务能手。公安机关应加强与专业学院、研究机构合作, 为提升民警业务能力创造良好的途径, 强化新警随岗轮训、重点岗位名师制、岗位人才分类分级评定等人才培育工程。

1.3 具备勇于创新的进取意识

人民警察在工作要有创新思维, 善于思考公安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积极探索应对的策略和路径。要敏锐地认识到社会治安形势和人民群众治安需求的深刻变化, 积极改善传统勤务模式、工作手段和工作方法。要敢于打破、摒弃不符合时代特征的思维方式、勤务机制和工作定式, 大胆尝试, 不断推进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在工作中要勇于实践, 敢于尝试, 不断探索契合岗位需要的创新工作模式和方法。

2 警务理念现代化

警务现代化不仅是实现公安工作深度转型升级的再次蜕变, 也是社会治理理念的深刻体现。在“三化建设”过程中, 应当坚持以现代化理念指引公安工作, 推进公安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2.1 着力培育积极警务思维

积极警务的提出是警务工作理念创新的一次革命, 是公安工作在应对社会转型过程中面对新问题、迎接新挑战、抓住新机遇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必然选择。从警务工作本身规律性来看, 积极警务思维并不能全面替代消极警务思维, 而目前警力仍然存在不足和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 同时公安管理工作明显滞后, 公安民警在开展警务过程中消极被动情况大量存在。为此, 必须不断转变民警的思想观念, 要通过提高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来强化民警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管理意识、合作意识与超前预测和灵活机动处理问题的能力。

2.2 积极倡导民本警务

现代化的最终目标就是让人民满意, 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警务现代化同样如此。尤其在服务管理中要更加突出人本化导向, 大力推进警民沟通、警务公开、为民服务、案件防范等多个方面, 提升“服务管理人本化”水平。倡导民本警务, 是新时期公安工作大势所趋。在各项工作中, 注重民意导向, 让警务工作更多地贴近群众需求、服务群众生活, 更好地促进警民沟通, 不断增强公安工作公信力。

2.3 大力推进警务工作社会化

在当前警力少、任务重的情况下, 推动警务工作社会化是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的必由之路。要积极培育公民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现代意识, 完善社会公众参与机制。注重统筹资源、整合力量、健全机制、创新方法, 着力构建党政领导、综治协调、部门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引导各级公安机关加强与其他有关部门的协作, 整合利用社会资源, 提升“警务工作社会化”水平。

2.4 坚持内涵式发展提升警务效能

警务效能现代化是衡量警务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指标, 警务效能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公安工作的进展, 关系着人民警察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以及威信。在警务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必须紧紧抓住警务效能这个核心所在, 多措并举地进一步提增效能。[2]各级公安机关要以转变职能为核心, 创新公安工作机制和手段, 提高警务运行效能, 强化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能力, 推动公安机关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2.5 推动警务运作集约化

警务运作集约化是警务现代化的现实之需, 强调以信息化为支撑、以机制建设为主导, 通过信息战、合成战、专业战, 努力提升警务运作效能, 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3]。传统警务方式主要通过大量配置人和物两个要素, 广泛采取“人海战术”, 管理模式单一, 警务效率低下。集约化警务运行机制强调对警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结构优化, 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 发挥最大化系统功能。

3 警务运行机制现代化

3.1 构建科学高效的指挥体系

公安指挥体系要突出情报信息的引领与科技手段的支撑作用, 充分依托各类信息系统, 创新警情研判机制, 用好用活资源, 实现警务工作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 大力建设人机交互、结构严谨、功能齐备、多种要素共同作用, 构建起集“情报研判、警务调度、打防指导、应急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指挥决策枢纽。

构建现代化警务指挥体系, 要加快公安指挥中心改造升级步伐, 按照扁平、可视、集成、协同的思路, 高质量、高水平建成现代化的公安扁平指挥体系。要建立健全指挥调度工作架构, 突出情报信息的引领作用, 彻底改变传统单一的接处警模式, 将情报作战直接导入指挥系统, 实现警情受理、警务指挥、情报作战、巡防指导、应急联动“五位一体”。要优化形成一级接警、一级处警、接处分离、分级管理的警情处置模式, 实现城区警情由市局直接指挥派出所和街面巡防警力进行处置, 区县公安指挥中心负责直接指挥当地警力对警情进行处置。

3.2 协同作战机制

在警务运行过程中, 充分调动社会各种力量的共同参与, 基本形成了以综治部门牵头, 公安机关主导, 城管、运管、路政、工商、税务、文化、环卫、药监等行政执法队伍和武警、民兵、青年志愿者等力量纳入其中的整体联动运行体系。在公安机关内部, 充分整合现有警力资源, 打破警种界限, 将治安警、交警、刑警、巡警等警力资源配置在防控工作第一线, 形成多警联勤的警务运作新机制。

3.3 快速反应机制

快速反应机制是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处置突发事件和街面治安防控的重要机制。快速反应机制的形成, 应有效整合接处警资源, 依托110报警平台和指挥中心, 搭建动态情报信息研判与警务一体化平台, 并积极完善指挥中心接警、指挥、处警、反馈等各个环节运行程序, 通过对街面防区、110巡逻车和机动队施巡车辆实行统一编号管理,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配套网格化防控工作, 实现报警定位、巡处警力分布定位、警情现场及处置过程的可视化指挥, 减少指挥层级、畅通指挥关系, 缩小处警半径, 从而提升快速指挥调度效能和处警能力。

3.4 治安防控和处警机制

公安机关要在各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 着眼防控智能化建设, 大力推进“天网工程”建设, 在部分主要路口、重要路段和重点公共场所安装监控设施, 并接入市 (县) 局指挥控制中心, 构筑起严密的街面视频监控网络。市、区 (县) 公安机关实现“110、119、120”三台联网, 并充分依托“天网工程”、350兆无线集群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围栏及人像采集识别系统等, 实现了指挥通信系统与接处警车辆集群车载台无缝对接, 大大提升了街面防控及处警能力。

4 警务手段现代化

当今世界,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信息化浪潮方兴未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公安机关要在传统与非传统两个领域、虚拟与现实两个社会、网上与网下两个战场, 低耗高效地克敌制胜, 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强警之路。

公安机关要注重通过科技引领公安工作, 不断提升公安工作科技化、智能化水平, 增强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随着以“金盾工程”为载体的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和应用, 现代科技手段, 特别是信息通信手段在公安工作中发挥着传统手段无法替代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公安应用中, 要着力建立“数字化”治安管控体系, 依托现代化移动终端设备 (车载GPS、对讲机GPS芯片、3G单兵系统) , 启动高效运转的“可视化网格巡防”;通过旅店、网吧等社会视频资源接入整合, 构筑立体覆盖的“远程化视频管理”, 以信息化充分彰显公安现代化特征。要大力推进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智能指挥调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人案关联分析系统、车型及特征识别系统、人像预警系统、“公安云”系统等的建设工作。

5 警务保障现代化

警务保障是与当前警务机制现状及其发展相适应、为公安警务服务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资源的合成, 是当代警务体制改革得以开展的支持系统, 是公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发挥公安战斗力的根本条件和坚实基础。

要重点强化公安装备保障体系建设, 应坚持科学规划, 提高装备的规范化、通用化、系列化程度;坚持科技强警, 提高公安装备的科技含量, 提高公安装备的标准化、科学化、现代化水平;坚持应用为先, 引研并用, 突出公安装备的实用性和实战性, 努力使公安装备转化为现实战斗力;坚持以人为本, 面向基层、面向一线, 以有效保护警员的人身安全为出发点, 重点为基层公安机关和一线实战单位民警提供良好的装备保障;坚持合理配置公安装备资源, 挖掘潜力, 加强装备的使用管理, 保持公安装备的适度规模和良好技术状态, 努力发挥公安装备的最大效益。

摘要:近年来, 各地公安机关大力推进“三化建设”, 着力提升了队伍形象、提高警务实战能力和快速反应决策能力。警务现代化是“三化建设”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新的历史条件赋予了其新的内涵, 必须不断提高认识, 勇于创新, 积极推动警务理念革新、技术革新和工作机制革新, 推动警务流程再造, 提高警务效能。准确把握警务现代化的内涵、积极探索警务现代化的路径是当前警务改革能否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之举, 也是突破目前警务工作发展瓶颈的现实要求。

关键词:警务,现代化,效率,内涵

参考文献

[1]陈永峰.民法精神视角下的警务现代化[J].前沿.2013 (3) :84-88.

[2]陆晓.论警务现代化的三个维度建设[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2 (4) :139-144.

论现代警务管理 篇2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警务管理工作的难度也愈来愈大。如何有效地实现警务管理已经成为当代警务工作的一大重点。各市、地区派出所也相应的推出一系列措施,认真按照总体部署要求,本着以人为本的主旨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不断推进现代警务管理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警务管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一、现代警务管理的含义

警务管理也叫公安管理,即公安机关运用依法获授的公共权力,以承担公共责任为前提,以合法、科学的方式为手段,以追求警务绩效为目标,对国家公共治安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控制和协调的活动,是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广义上的警务管理。狭义上的理解是指公安机关管理者依法对公安队伍和人民警察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二、现代警务管理的内容

当前,公安机关试试警务管理,其主要内容是推进以下四个方面的正规化建设。

(一)思想现代化

1、遵循正确的思想指导。规范公安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抓起。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开展各项工作。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学习党的主要思想。同时,在基层推广以人为本的工作主旨。认真负责的将以人为本这种态度投入到公安工作当中去。

2、强化政治教育。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和学习党章活动,提高我们公安民警的政治素质。完善经常性的政治思想工作机制,增强政治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3、积极融入新思想。再现如今的公安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我们初次遇到且不熟悉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公安工作中积极吸取一些新思想,对于一些旧的思想我俄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切实提高公安民警的思想素质。

(二)机构高效化

1、加强基础建设。整合公安资源,加强公安工作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

教官对建设,培养适应公安民警职业训练的优秀警官。

2、理顺主治体制。规范公安工作的事权划分,理顺上下级公安工作机关共工作的领导与指挥关系,形成结构合理、运转高效的组织体系。落实公安机关内设机构的规定。

3、规范机构设置。科学设置公安机关的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明确职责任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能。实行分类管理,明确机构设置标准,统一机构称谓、规格、数量和层级。

(三)方法法制化

1、规范执法主体。完善公安民警执法资格考试制度。清理整顿非法主体人员。严禁非法执法主体人员参与执法。

2、严格执法程序。针对每一种执法行为、每一项执法措施和每一个执法环节,细化制定明确、严密、标准和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规定,加强公安治安制度建设。同时,在执法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各项法律规定。

3、提高执法质量。对于“执法质量”这个词语,或许很多人都很陌生,在这里我所说的“执法质量”是指在只发给过程中所对于“法”这个概念的理解。作为公安工作者,我们要时刻把握住以人为本这个主题。什么问题都要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中心,在处理相应问题是,要合理的倾向人民群众的利益。提高法律的利用效率,同时提高警务管理。

(四)方式民主化

1、在对于公安机关人员的录用做到“凡进必考”和“公开、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落实由省级公安机关和录用主管部门统一考录公安民警的制度。完善统一招警的实施办法和工作程序,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规范公安民警转任和公安民警调任工作。

2、在实行警务管理的同时,做到透明化。时刻告知工作任务以及实施细则,在工作结束后,及时做好汇报工作,以保证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对于参与的每个人又要公平公正,分配的当。

三、如何有效地实现现代警务管理

(一)警务管理的基本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通过管理者对警务管理的全局把握和战略调整,把警务管理作为严格自身管理,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具体落实方法是,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坚持求真务实,切实保障工作的顺利实施。

2、明确职责任务。对于上级机关分配的任务要积极落实下去,同时合理的调配人员,有效地明确职责任务,做到高效快捷。

3、稳步扎实推进。各级公安机关,要在上级统一领导下,坚持从自身警务化管理的基础环节和基本要求抓起,坚持自上而下、分级实施,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落实好内部管理的各项措施。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出,充分运用典型引路等多种方法,稳步扎实的推进警务化管理的步伐。

(二)警务管理的一般方法

警务管理的一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行政方法。行政方法,是指公安机关的管理者依靠行政职权,通过强制性的命令、规定、警示手段,对公安机关内部以及公安队伍和人民警察进行直接指挥和管理的办法,他是警务管理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2、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法律规范,对公安内部进行约束一起到有效管理的效果。这是当今世界各国警务管理普遍采用的有效管理方法,是依法治警方针的具体化。

3、目标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方法是指公安机关的管理者通过上级下级的协商一致,共同制定组织的总体目标,逐级分级形成目标体系,由此确定公安机关各级组织和全体民警的共同目标和相应的责权关系,作为评估和奖惩的基本依据,从而对公安机关内部以及公安队伍和人民警察实施有效管理的方法。

4、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公安机关的管理者通过对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上级文件、政治经济、公安形势的宣传、教育,对公安机关内部以及公安队伍和人民警察实施有效管理的方法。

四、现代警务管理对公安工作的意义

现代警务管理的的有效实施是为了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提高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有利于实现公安机关内部管理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

警务现代化的内涵 篇3

强化意识,重视投入,信息化应用基础得以夯实

在滨州公安局,上从局长下到普通警员,有一种意识鲜明而独到:科技强警一些尖端的东西可能当时用不到,但绝不能想不到;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同志可以一时缺乏信息化知识,但决不能没有信息化意识。

2006年初,基于警力严重不足和经费保障不力的现实考虑,市公安局党委一班人决定彻底改变传统的“人海”战术,靠科技支撑提高警务效能,并于当年完成科技强警建设项目22个,从此,全市公安科技和信息化建设应用步入了快车道。

为确保科技强警工程项目的科学性、实用性,保证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局党委成员带着分县局的负责同志分头到全国、全省信息化推进力度大的地方学先进理念,学建设思路,学工作机制。在充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全市公安科技和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及长远规划。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坚持“瞄准前沿、立足实战,边建边用、急用先建,分步实施、预留空间,精益求精、精打细算”的思路,逐步搭建起了以有线、无线、视频会议、局域网、应用系统、八大资源库为主体的公安信息网框架体系,开通了语音、数据和可视指挥等多种通信方式。目前,全市公安三级网带宽达到千兆,城域网达万兆,接入网全部开通,带宽达百兆以上。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开通至全市所有95个派出所。市县两级公安机关350兆无线主基站全部建成并实现联网,网络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市注册上网计算机3620台,人均1.4台,数字证书配备率100%。公安信息系统覆盖主要警务,联网运行应用系统35个。全市信息与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在信息化的引领下,指挥模式、侦查模式、管理模式等警务模式发生了深层变革,全市公安工作顺利向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服务实战,注重实用,信息化应用系统发挥显著作用

服务实战,注重实用,就是信息化手段的建设应用,能够确保实战始终朝着最有利于打击犯罪、维护稳定、服务发展的方向纵深展开。

滨州市公安机关建成的独具特色的实战化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集中整合了全市的人口信息、机动车信息、违法犯罪人员信息、接处警信息、社会信息及重要部位的实时视频监控图像等1000余万条数据,使信息资源实现了高度整合和共享,并在比对报警、网上布控、串并案分析、案件预警、追逃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应用。2008年,该局依托此平台在全省首推了身份识别系统,该系统通过终端进行身份证核查,对重点控制人员实现实时比对和报警。奥运安保期间,仅无棣、阳信、沾化三个进京治安检查站就用这套系统查获逃犯等21名重点人员。全市1020家旅馆安装了旅馆业信息系统,住宿旅客只要登记,信息系统即开始比对,一旦发现逃犯,系统立即提示,并且向市县两级公安指挥系统报警,通过该系统抓获公安部网上逃犯68名。全市交警部门在所有能上公安专网的微机上,安装“追逃先锋”比对软件,对到交警部门办理证照、处理违章的人员与全国在逃人员数据库进行比对,发现网上逃犯7名,全部及时抓获。全市刑侦部门安装“在逃人员活动轨迹信息系统”,充分利用银行业信息追逃,发现网上逃犯线索149条,抓获逃犯5名。

在侦查技术方面,滨州市局瞄准一些前沿的、立竿见影的技术,舍得投入。他们购置了新型DNA测序仪,筹建了全省最好的DNA自动化工作站,并实现了与全国DNA数据库的联网运行。全市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全部实现网上办理。指纹数据库达到了每秒钟12万枚的比对速度。信息手段、技术手段及各类监控图像的应用,给侦查破案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特别是在命案、涉枪涉黑案等影响大、危害大的案件侦破中,发挥了传统侦查手段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在市局组织开展的为期40天的“网上追逃竞赛”活动中,通过网上信息比对及网上串并、摸排、布控、搜索,抓获网上逃犯287名,现行犯罪分子184名,破获各类案件390起。活动中,派出所充分发挥了主阵地作用,对凡进入派出所的人一律先与全国在逃人员库进行比对,共抓获各类逃犯96名。2007年以来,全市仅利用技术手段破获各类重特大案件950多起,带破案件5400余起,平均3天破2起案件。今年,建设了综合性的业务技术楼,准备把刑事技术、信息技术等部门集中起来,实现最大限度的整合。

结合省公安厅部署开展的“一河三圈”治安防线建设,滨州市局还密织了一张数字化治安防控网。围绕滨州城区及外围统一建设了61处警务工作站、治安检查站和治安堵截点,在县城、国省县公路建设了100余处智能管控系统,实现车辆监控、现场监控、身份证识别三大功能,构成了环京护城河、环济安保圈、环滨防控网的防控总体框架。“一河三圈”治安防线配合全市1.7万余个监控探头,辅之境内205、220国道以及长深、荣乌两条高速的全程监控,构成了治安防控、交通管理、打击犯罪“三位一体”的“天罗地网”。凡是进出滨州的车辆和人员,都有实拍和记录,很多案件可以借助这些视频确认特定车辆的运行轨迹,达到尽快破案的目的。

此外,市局还实行“全时流动警务”巡逻机制,各警种全天候巡逻的警车全部配备GPS定位系统、350兆通讯系统,实现了“点对点”扁平化指挥和数字化指挥调度。110出警车、巡逻防暴车配备摄像机、照相机、笔记本电脑、打印机,刑事勘察车配备发电机、360度旋转光源、照录像设备以及全套勘察器材,路面交警、派出所一线民警配备照相机、录音笔,连警帽上都安装了微型摄像头。在汽车保有量激增的形势之下,我们超前谋划,2年间上马了22套无线拍照电子警察、60个城区道路视频监控点和10个测速点,并且在所有固定测速点全部建设了治安卡口功能,改善了城区的交通秩序,提升了城市形象。

重视人才,全警应用,是我们推进信息化建设应用取得实效的关键

信息化为人才施展才华搭建了平台,同时又依赖人才、吸引人才、聚集人才。市公安局非常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成立专门的信息化办公室,把人才和力量集中起来,避免了技术人员单兵作战、低层次循环,实现了技术力量的集约使用;警校毕业生、军转干部分配由技术部门优先选择;定期选派青年技术骨干到公安部、省公安厅和多所高等院校、研究机构进修学习深造;形成可操作性强的科技应用标准评价体系,开展评选公安科技拔尖专业技术人才、科技强警示范单位和个人等活动。

为使花费大量资金建设的各类设备、系统高效运转起来,切实发挥实战效能,我们在强化全员培训,开展岗位练兵,提高全体民警科技应用水平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应用、全警共享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机制。一是加以规范。对相关标准、内容、程序、要求都要一一制定操作性强的制度,编制了《滨州市公安局信息化应用规范汇编》,使全警在信息化建设中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干成什么样、干中注意什么。二是全面推进。通过抓示范,激发全警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自觉性;通过树样板,激发全警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积极性;通过比速度,激发全警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紧迫性;通过赛质量,激发全警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实效性。我们针对不同岗位、不同警种的民警,分期分批组织集中培训,市局组织工程师深入各分县局巡回培训,对一线民警实行“小班化”重点训练。各警种、各单位也各自选拔小教官,组织开展计算机及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常态化、灌输式的培训增强了广大民警的应用意识,提高了应用本领。三是落实奖惩。市局将信息化工作以高于12%的权重,记入全市公安年终综合考评,用大比分的考核拉动信息化应用工作的深度推进。同时,开展排名比较,奖励先进基层单位、先进民警,鞭策后进基层单位、后进民警,让民警看到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既能够提高效率,减少工作量,又能够得到上级和同志们的认可。在考核指标的重压之下,各警种、各部门、各单位纷纷出台更为细化的考核办法,“不换思想就换人”的口号也由此而生。目前,广大公安民警已经充分感受到了信息化的便捷与高效,上公安专网已经成了广大公安民警办案办事办公必不可少的环节和迫切需要。

信息化激活了全盘,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公安工作的发展。2008年刑事发案降幅列全省第一;2009年命案现案侦破率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市局连续3年荣膺全省优秀等级公安局。

上一篇:语文课堂教学碎思下一篇:屋面卷材防水的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