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X线摄影

2024-07-09

直接X线摄影(精选十篇)

直接X线摄影 篇1

1 直接数字X线摄影技术概述

对于任何一种类型的影像设备, 最重要的就是影像的整体质量。因此, 在对相关设备进行设计的时候, 必须要以提高图像的分辨力为核心。以飞利浦DR机的设计为例, 该设备的系统主要由X射线球管、X射线发生器控制台、平板探测器、采集工作站以及图像后处理工作站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 平板探测器和图像处理器是核心部分,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DR的性能和成像的质量。近几年来, 飞利浦DR机在医疗行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同时, 相关技术人员也对其功能进行了不断的优化与完善, 以此来确保设备能够满足目前快速发展的医疗行业的需求。

2 DR影像在放射诊断的优点

2.1 DR大大提高了图像质量, 减低了曝光剂量

DR数字拍片系统的量子捕获效能高达60%以上, 而传统的拍片系统只有20%左右, 对比度的观察能力提高了45%, 得到相同图像质量的X线剂量减少最高达60%以上。通俗地说, 患者摄一张X线片所受X线辐射量大大地减少。

2.2 具有强大图像后处理功能

依据诊断需要调节适当的窗宽和窗位, 可以随意使图像反转、黑白反转、局部放大等, 从而更易于观察, 提高诊断率, 满足各种不同的诊断需要。

2.3 成像效率高

DR由于成像环节较少, 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图像从曝光到监视器上全屏显示只需5秒, DR既能用于摄影又能用于透视, 在医院内进行联网。这些功能使图像的质量较传统的X线有较大提高。

3 直接数字X线摄影技术的综合评价

3.1 性能稳定

通常情况下, 品牌和整机的零部件来源是否具有一致性,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设备性能的稳定程度。因此, 为了确保设备的性能稳定, DR系统无论是从设计还是生产, 都采取了零部件来源一体化的方法[1], 设计人员对系统涉及的部件都事先做了统计的规划和设计, 尽可能确保平板探测器和图像处理器等核心设备和X射线机等辅助设备均由一个品牌的公司提供,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设备性能的稳定性, 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设备的成像质量。

3.2 成像质量高

成像质量如何是衡量放射影像设备综合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整个DR系统中, 能够影响成像质量的部件有很多, 比如说平板探测器、X射线球管以及高频逆变高压发生器等。其中, 平板探测器作为系统的核心部分, 更是对成像分辨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飞利浦DR机在对平板探测器的选择上, 采用了全球用量最大、最高端、最成熟的非晶硅平板探测器, 其影像空间分辨率能够达到3.5l p/mm。此外, 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成像质量, 飞利浦DR机对于高频逆变高压发生器的选择, 采用了制造工艺复杂且具备自我检测功能的脉冲式连续跌落负载技术高频逆变高压发生器。从飞利浦DR机的整体设计和相关设备的选择来看, 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成像的整体质量, 而且还有效解决了由于曝光而引起的零部件损坏等问题[2]。

3.3 完善成熟的图像处理技术

优质的图像质量不仅需要大量的信息, 而且还需要一个好的图像处理软件。如果缺少图像处理软件的支持, 那么就算采集到了足够多的信息, 也无法将其完整真实的展现出来。因此, 对图像处理技术的完善也是不容忽视的。飞利浦DR机自从问世以来, 便对图像处理技术的开发与完善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十多年来, 先后开发出多种类型的图像处理软件, 比如说全自动长骨拼接、焦点融合以及UNIQUE等。这些图像处理软件能够对不同体厚的检查部位进行不同曲线参数的调整, 从而对图像的一些细节进行增强, 提高图像分辨率, 给临床诊断的医师提供了更多准确、清晰的图像[3]。

3.4 多型灵动平床, 专业图像处理工作站

多型灵动平床, 专业图像处理工作站也是目前飞利浦DR机所展示出来的优点之一。目前, 飞利浦DR机所采用的平床都是由德国汉堡工厂生产的, 不仅制作精良, 而且还能够充分满足不同临床角度的拍摄需求, 为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技术支持。同时, 飞利浦DR机的系统中, 还采用最新的Eleva workspot专业图像处理工作站, 这种技术不仅能够使工作的整体流程一目了然, 而且相对于传统设备来说, 运行速度更快, 工作效率更好, 完全可以满足大工作量的需求。

4 直接数字X线摄影技术的发展趋势

飞利浦DR机在医疗行业的主要目的就是在确保影像整体质量的基础上, 通过改变传统X射线成像工作流程来提高工作的效率。因此, 技术人员在对系统进行评价的时候, 不仅要充分考虑影像的质量, 而且还要确保其工作效率。飞利浦医疗致力于提供满足临床医护人员和患者需要的解决方案, 力求以多样化的产品、系统化的技术应用和服务, 多层次、持续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相信在“精于心, 简于形”品牌理念的推动和带领下, 今后飞利浦DR的发展会越来越趋于人性化、智能化, 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医疗行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 直接数字X线摄影技术的应用也必然会越来越广泛, 为了能够将该技术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在未来的时间里, 相关技术人员一定要对该技术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 使技术的发展更加智能化、自动化, 从而为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行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 越来越多的先进设备被引入其中, 促进了我国医疗行业数字化、自动化的发展目标。本文主要以飞利浦DR机为例, 将其与传统的X射线成像进行对比, 并在此基础上阐述DR系统整体和各个环节的优越性能和先进技术, 从而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关键词: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照射野,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宋剑英, 李政明, 李峰.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照片质量评价[A].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会第九届放射诊疗专业学会论文集[C].2005.

[2]杨素英.X线摄影照射野大小对DDR系统影像质量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9, 22 (2) :214-215.

X线摄影室管理制度 篇2

一.每日上班后应先开机、开空调。检查病人前先作球管预热,不许在未预热状态下检查病人。机器出现故障时,应记录在案,维修情况也应记录。

二.进行x线摄影检查前,应仔细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摄片部位和会诊单,检查号码是否准确,严防错号、重号和病人重名重姓。除去病人身上金属、膏药等物品。对检查有不明之处及时请示本科医师或上级技师,或与临床取得联系。

三.摄影操作时注意周围有无障碍物及诸附件有无固定。危重病人或怀疑脊椎骨折病人应有临床医生陪同,协助移动病人和摆位,以免因摄影操作而加重病情,发生意外。

四.病人检查结束后,应填写曝光条件、日期;特殊摄影应记录摄影体位,最后签名。

五.非本机操作人员未经许可严禁操作使用。

六.保持机房内整洁,下班前要及时关机、关灯和空调,并在机器复位后进行清洁卫生工。

暗室管理制度

一.每早清洁暗室、洗片机、打印机,检查自来水、红灯,备足胶片。

二.检查清洁洗片机和打印机各部分结构,检查运转状况,包括循环、补液、显影和干燥、温度。

三.洗片机工作前先走废片数张,并记录走片时间是否正常。打印机每天工作前先作Reset,确定情况正常再进行日常工作,并装满胶片。

四.定期检查、清洁暗盒;看看有无破损、污迹,并做好记录。

五.暗室工作人员应随时关灯,非暗室人员无特殊情况不得入内。

六.下班前进行安全检查,包括电源、水源、空调、洗片机和打印机等,并做好桌面卫生保洁工作。

综合读片制度

一.设立专门的读片室。

二.每天早上8:00-9:00科主任带领全科医生、进修、实习医生进行读片。三.值班医师准备该片内容,挑选一天中一些疑难的、典型的或具有教学意义的病例,收集这些病例的病史及各种影像检查的信息。

四.读片时值班医师汇报病史,分析影像,得出初步结论,并提出需解决或存在的疑问,上级医师进一步分析病例,综台各种影像信息,相互印证;做出最终结论。

五.记录疑难病例讨论结果。

科主任职责

一、在院级领导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 行政管理工作。

二、制定并组织和实施本科工作计划,实行对常规X线、CR、DR、CT、MRI、DSA与各种介入放射治疗的统一领导和管理,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三、根据本科任务和人员情况进行科学 分工,保证对患者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

四、定期主持集体阅片,实施科主任领 导下的常规X线、CT、MRI和介入治疗的综合读片制度。审签重要的诊断报告,参加临床会诊和对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经常检查放射诊断治疗、投照质量。

五、经常和临床科室取得联系,征求意 见,改进工作。

六、学习、引进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开展科学研究。承担教学任务,做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

七、组织和领导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检查防护情况和设备使用与保养情况。严防差错事故,及时处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保障医疗安全。

八、制定本科人员轮换、值班、休假、参加学术活动及外出进修制度。

九、组织本科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业务培训和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意见。

主任医师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和指导科室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工作。

二、担负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参加院内会诊和疑难、死亡病例讨论。

三、定期主持集体阅片,审签诊断报告。

四、制定和主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和科学研究,指导下级医师开展科研工作和论文撰写工作

五、担任下级医师和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教学和指导工作。

六、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七、指导本科各级医师做好综合影像诊断工作,有计划的开展基本功训练。

八、对各级医师业务能力、工作实绩作评定。

主治医师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医师指导下,负责科室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工作。

二、主持集体阅片,修改和审签下级医师的诊断报告。

三、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检查医疗质量,严防差错事故。

四、学习和运用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参与科研。做好资料积累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五、其他职责同住院医师。

进修医生和实习医生管理制度

一、严格管理,高标准要求进修医生和实习医生。

二、专人负责进修医生和实习医生的管理,制定合理的进修实习计划。

三、进修医生和实习医生在上级医师带领下参与日常工作,学习各种临床检查技能。

四、上级医师负责指导进修医生和实习医生书写影像诊断报告。

五、定期给进修、实习生上课,提高进修医生和实习医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六、建立进修医生和实习医生早上读片制度,锻炼进修医生和实习医生的读片能力。

七、建立进修医生和实习医生请假制度。请假应经科主任批准。

暗室岗位职责

一、在科主任的领导下,暗室岗位应相对固定,专人负责。每天工作前,必须检测洗片机运转情况,特别注意显影、定影和烘干的温度、药液量是否充足,补充液及漂洗液是否正常。当天工作结束后做好整理清洁,每周对洗片机进行1~2次清洗。

二、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暗室环境既要确保暗化,又要保证空气流通,暗室内严禁吸烟和进食。

三、上岗前检查当天胶片用量是否准备充足,随时把感光条件、投照位置等信息反馈给投照部门。及时冲洗和整理胶片,核对会诊单后分别送往各书写报告或指定会诊点。

四、记录暗室质控统计及洗片机运转状况。

放射科医师职责

一、在科主任和主治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二、负责X线诊断和放射线治疗工作,按时完成诊断报告,遇有疑难问题,及时指示上级医师。

三、参加会诊和临床病例讨论会。

四、担负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任务,做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

五、掌握X线机的一般原理、性能、使用及投照技术,遵守操作规程,做好防护工作,严防差错、事故。

六、加强与临床科室密切联系,不断提高诊断符合率。

放射科技师职责

一、在科主任和主治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二、负责投照工作,参加较复杂的技术操作,并帮助和指导技士、技术员工作。

三、负责本科机器的安装、修配、检查、保养和管理,督促本科人员遵守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则。

四、开展技术革新和科学研究,指导进修、实习人员的技术操作,并担任一定的教学工作。

五、参加集体阅片和讲评投照质量。

放射科技士职责

一、在技师、医师指导下,担负所分配的各项工作。

二、按照医师的要求,负责进行X线之投照、洗片、治疗工作。

三、配合技师进行本科机器的安装、检修、保养、整理和清拭工作。

四、负责机器附件、药品、胶片等物品的清领、保管及登记统计工作。

五、积极参加技术革新和科研工作。

六、技术员的职责主要是协助放射科技士进行以上工作。

X线摄影室岗位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上岗人员必须爱护各种影像设备,进行经常性保养;及时调整机房温度和湿度,保证X线检查的正常运行;各种仪器设备及附属用品使用完毕后应复位并整理机房、清洁设备。

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按规定的使用条件进行工作,不得擅自更改设备的参数。未经岗位责任者同意,任何人不得开机使用设备。实习人员必须在老师指导下工作。

三、根据临床要求,进行常规和特殊摄影以及特种造影,及时和相关岗位保持密切联系,不断反馈质量信息。各种检查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应请患者稍候观察结果,在使用碘对比剂时,工作结束后再观察15分钟,及时发现迟发反应。

四、坚守工作岗位,按时检查机房内不得会客和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机房内不准吃食物,严禁吸烟。发生医患纠纷时,应克制、忍耐,多做解释,妥善处理,及时汇报。

五、加强防护意识。在对患者敏感部位进行必要的照射时,应尽量使用最小照射野。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正在工作的环境。对陪护人员应进行防护辐射教育和提供防护措施。

放射事故应急响应计划

一、发生放射事故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故影响,保护事故现场,并向县以上卫生、公安部门报告,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必须同时向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

二、发生射线装置事故后,肇事单位必须及时采取妥善措施,保护现场,减少和控制事故的危害和影响,并接受监督部门的处理。

三、处理事故时,应首先考虑工作人员和公众的生命安全,迅速安置受照人员就医,组织控制区人员撤离,防止事故扩大。

四、对事故受照人员,要通过个人剂量计,模拟实验,生物和物理检测方法,迅速估算人员受照剂量,对一次受照剂量超过0.05Sv者,应给予医学检查,对一次受照剂量超过0.25Sv者,应及时给予医学检查和必要的医学处理。

放射诊疗安全防护制度

1、放射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射线防护知识,配合有关临床医师做好X线检查的临床判断,遵循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正确、合理地使用X线诊断。

2、除临床必需的透视检查外,应尽量采用摄影检查,以减少受检者和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3、放射工作人员在透视前必须做好充分的暗适应。在不影响诊断的原则下,应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厚过滤”和小照射野进行工作。

4、用X线进行各类特殊检查时,要特别注意控制照射条件和重复照射,对受检者和工作人员都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5、摄影时,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根据使用的不同管电压更换附加过滤板;并应严格按所需的投照部位调节照射野,使有用线束限制在临床实际需要的范围内,同时对受检者的非投照部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6、摄影时,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在屏蔽室等防护设施内进行曝光,除正在接受检查的受检者外,其他人员不应留在机房内;当受检者需要携扶时,对携扶者也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7、只有把受检者送到固定设备进行检查不现实或医学上不可接受情况下,才可使用移动式和携带式X线机施行检查,检查时做好防护措施。

8、使用便携式X射线机进行群体透视检查,须报请有管辖权的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9、进行X线检查时,对受检者的性腺部位要特殊注意防护。非特殊需要,不得对受孕后八至十五周的孕妇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以避免对胎儿的照射。

10、在放射科临床教学中,对学员进行射线防护知识的教育。

放射科(室)工作制度

一、各项X线检查,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病人随到随检。各种特殊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

二、重要摄片,由医师和技术员共同确定投照技术。特检摄片和重要摄片,待观察湿片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开。

三、重危或做特殊造影的病人,必要时应由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对不宜搬动的病人应到床旁检查。

四、X线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进修或实习医师写的诊断报告,应经上级医师签名。

五、X线是医院工作的原始记录,对医疗、教学、科研都有重要作用。全部X线照片都应由放射科登记、归档,统一保管。借阅照片要填写借片单,并有经治医师签名负责。院外借片,应有一定手续,以保证归还。

六、每天集体阅片,经常研究诊断和投照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防护工作。工作人员要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要妥善安排休假。

每年乳腺X线摄影检查,辐射大吗? 篇3

一次检查辐射剂量:仅相当于一个半月天然辐射剂量

加拿大的一个研究显示一次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查平均每侧乳腺组织吸收剂量为3.7毫戈瑞(mGy),相当于0.44毫希伏特(mSv)的当量剂量。我国妇女相对于西方女性乳房小,所以检查所用的辐射剂量也较小,平均每侧乳腺组织吸收剂量约为2.5毫戈瑞,约0.3毫希伏特当量剂量。此外,其他部位的检查对乳腺组织也有一定的辐射剂量。胸部CT检查时乳腺组织的平均吸收剂量为15.9毫戈瑞;心脏冠状动脉成像乳腺的吸收剂量范围是50~80毫戈瑞;腹部CT检查,位于照射野外的乳腺吸收剂量也有10~20毫戈瑞。显然这些检查对乳腺的辐射剂量均比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辐射剂量高。

除了医源性的辐射,公众其实一直生活在天然辐射环境中,如宇宙射线、室内外地表层的γ贯穿辐射等。据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估计,全世界人均天然辐射的剂量约为2.4毫希伏特/年,我国人均剂量约为2.3毫希伏特/年(0.19毫希伏特/月)。由此推算,一次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辐射剂量,仅相当于一个半月我国人均天然辐射剂量。

乳腺X线摄影筛查:利益风险比为76.2 :1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辐射剂量并不大。那么,这种剂量的辐射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美国科学家通过一系列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人体每接受10毫希伏特的辐射剂量,会增加1/1000的患癌概率。

加拿大科学家根据这个模型计算出,如果一名妇女在45岁时接受一次3.7毫戈瑞的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查,那么这一次她所接受到的辐射剂量,到她70岁时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了0.19/10万;如果这名妇女从40岁开始,每年接受一次3.7毫戈瑞的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查直到她55岁,随后每两年一次同样的检查,直到其74岁,她个人的乳腺癌发病率增加了86/10万,此时她的预期寿命缩短了0.0014年,相当于12.6个小时。但是,通过合理的筛查,降低了她患乳腺癌的死亡率,并能延长她的预期寿命0.1067年,相当于39天。综合考虑,乳腺X线摄影筛查的利益风险比为76.2比1。显然,乳腺X线摄影检查绝对是利大于弊的。

当然,受检者在获得X线检查带来的利益的同时,或多或少地承担了不同程度辐射致癌的风险。因此,为了预防癌症的发生,还是提倡大家远离射线,避免不必要的剂量照射。研究证实,辐射致癌的危险度与受检者所受X线辐射剂量存在一定的关系,即受照剂量越大,辐射致癌的风险越高。所以,在接受有辐射的检查前,大家先要衡量利害关系,再决定是否接受检查。

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图像质量分析 篇4

在X线影像质量中, 密度是影像对比度、锐利度存在的基础, 对比度可因密度的改变而改变, 锐利度又是建立在对比度的基础上, 可见影像密度的高低对于对比度和锐利度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恰当的密度差是观察被检体正常组织与异常组织最重要的影像学依据。传统的X线影像属于模拟影像, 这些影像中的密度在位置上是连续的函数, 影像中点与点之间是连续的, 中间没有间隔, 感光密度呈连续性改变, 因此亮度也呈连续性分布, 每个部位都不具有确定的数值, 只受亮度最大值与最小值限制。而DR结构逼近法, 影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系列亮度值是离散的, 每个像素点都有确定的数值, 是以规则的量的集合来表示的物理图像, 是由不同亮度组成的二维点阵。当一个点阵含有足够多的点 (即像素) , 且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足够近时, 看上去就是一幅完整的图像。数字图像中像素的大小及每个像素灰度值的不同是形成对比度的两个关键要素。由此可知, 数字图像的对比度与各像素之间的数值差有关。在DR系统中, 因身体各部位影像的像素有差别, 从而形成身体各部位对比度的不同。DR成像的基础就是根据身体各部位像素值的不同, 来设定身体各部位的成像参数。也可以将各像素乘以一个适量的系数再减去一个常数值通过计算机计算来得到修正。这就提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认识身体各部位参数正确设定的重要意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各部位的灰度直方图的设置, 它表示图像的灰度值与像素之间的坐标对应关系, 各部位都有相应的灰度直方图。例如在四肢摄影时, 如果选择胸部参数, 不论曝光量如何正确, 不论怎样进行图像后处理 (调节灰度直方图和空间频率的处理) , 都不能达到四肢影像需要显示的对比度、锐利度和清晰度, 从而造成影像的对比度下降, 影响图像质量。这是由于胸部各点像素形成的灰度值与四肢各点像素是完全不同的。

在此我们以胸部为例, 测量能够达到正常诊断要求的胸部各组成部分平均密度值, 从而说明各组成部位参数不同。

1 对象与方法

本组共100例, 男50例, 女50例, 年龄6~75岁, 平均年龄38.5岁。采用美国GE公司DR摄片系统, AGFA8900型干式激光打印机, 柯达密度仪。胸部正位摄影条件70~80kV, 自动曝光, 两边电离室。胸部侧位采用90kV, 中间电离室, 焦距117cm。

2 结 果

以满足标准阅片为条件, 视觉评价标准以诊断学标准为主。通过100份DR胸部影像分析得出结果见表1。能够达到正常诊断要求, 对比度好, 影像清晰的DR胸片, 其密度范围应在0.60~2.20之间, 感光度约为1 125, 对比度约为1.60。

3 讨 论

随着DR系统的应用, 胸部的对比度明显增强, 大大提高了胸部疾病的检出范围和水平, 不仅充分挖掘和扩大了每幅影像的自身信息含量和潜能, 同时也能按照诊断要求, 转换出许多不同视觉型图像。因人眼明视距离对0.25~2.0密度范围内的影像具有最佳分辨力, 这一密度区内具有视觉反应差效应, DR在全身各部位的影像平均密度值均在此范围内。因此, 既可见DR肺部的整体影像, 而且能显示要观察组织内局部的细微结构, 影像信息覆盖宽, 层次丰富。同理可知, DR在全身各系统的检查中, 设定正确的参数值, 是获得优质影像的前提和基础。

影响影像质量的另一因素就是自动曝光电离室的选择以及手动曝光时曝光量的控制。例如在胸部正位摄影时, 如果选择中间电离室, 就会使曝光时间延长而增加曝光量, 即使采用图像后处理功能, 也难以达到应有的理想效果。相反, 在胸部侧位摄影时, 如果选择两侧电离室, 就会使曝光时间过短而曝光量减少, 增加影像的噪声, 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在使用手动曝光时, 要根据被检查部位的厚度、密度以及需要观察目的不同而选择合适的管电压和管电流。在影响图像对比度的因素中, 不仅与像素值有关, 也与管电压的高低有直接关系。在使用40~60 kV的管电压投照时, 能产生高对比影像, 在观察软组织及需要增加肺部对比度时常采用之。当管电压高于90kV, 甚至达到200kV时, 能产生在较小密度范围内层次丰富的低对比度影像。

影响影像质量的又一因素是影像的后处理功能, 也即窗宽、窗位的恰当调节。在图像的后处理过程中, 通过图像的点、代数以及几何运算等可实现图像的不同视觉形式的图像。如应用边缘增强锐化、放大、反转图像、图像平滑、测量密度等软件处理工具, 对DR影像质量可实现图像黑白转换、骨骼像及软组织像的对比等。通过灰度直方图的修改以及空间频率的处理, 在使图像边缘光滑或锐利的同时, 也可改变影像内部信息的层次, 从而通过改变图像对比度达到影像增强的效果, 从中可提取丰富可靠的诊断信息, 尤其对早期病灶的发现可提供良好的诊断条件, 能得到传统X线胶片无法获得的效果。

直接X线摄影 篇5

地点:放射科

时间:2009年9月23日

人员;放射科全体人员

主讲:窦铁祥

内容:正确X线摄影体位的评价标准和质控要点

X线摄影是通过正确的体位操作和选择适当的摄影曝光条件和适宜的胶片冲洗技术使被摄体成为可见的影像。被摄体的解剖结构、形态和细节等征象在影像上的再现是高质量影像的首要条件,这些征象的可见性决定了X线诊断的可靠性。一张能符合X线诊断的影像质量,首先取决于正确的体位技术操作:应使影像能在胶片上显示被摄体的解剖组织的形态、大小、外形的二维性;能显示被摄体的重要影像细节大小;能显示与诊断有关的关键解剖结构的影像特征。具体来说摄影体位正确应是:

1.要求观察的解剖部位组织影像必须全部在胶片上显示:如胸部摄影包括外胸壁的肋骨,两侧肋隔角,肺尖上软组织;腹部应包括肾脏上端和耻骨联合及两侧腹壁脂肪线。2.临床重点观察的解剖组织结构必须界限清楚而无其他非观察组织阴影重选,即使有不可避免的组织重选,也应清晰显示。

3.被摄的组织影像显示应符合正常解剖投影而无失真变形。

4.被摄体应能显示解剖方位和结构的序列:如脊柱应含有相邻段的一个椎体;四肢骨应含有邻近的关节;肋骨应含有第一或第十二肋骨。

一、常用解剖部位正确摄影体位的评价标准和质控要点:

书签引导

肩关节 踝关节 跟骨 膝关节 髓关节 颈椎

腰椎 胸部 头颅 乳突 副鼻窦 视神经孔

(一)肘关节 肘关节前后位 1.评价标准:

1.1关节间隙呈“一”字样阴影,肱挠关节面无骨性重选; 1.2肱尺关节面有尺骨鹰咀重迭但关节间隙仍清晰; 1.3挠骨粗隆少许与尺骨重选,尺挠关节间隙界限不清晰;

1.4肱骨纵轴线与尺骨纵轴线在外方构成165o~170o(女多为165o,男多为170o)。2.质控要点:

2.1前臂伸直掌心向上,上臂与前臂在同一平面放置; 2.2中心线垂直肱骨内外踝中点下1英寸。肘关节侧位: 1.评价标准:

1.1肱骨内外髁重迭构成圆形致密影;

1.2鹰嘴呈切线投影,肘关节间隙呈半圆形透亮影; 1.3桡骨头与尺骨喙突呈“Δ”形重迭显示。2.质控要点:

2.1前臂与上臂成90”弯屈,且在同一平面放置; 2.2掌呈半握拳,腕肘关节呈侧位; 2.3中心线垂直肱骨外上髁。

(二)肩关节前后位 1.评价标准:

1.1肱骨头与肩胛盂有 1/3呈“纺锤状”重迭面;

1.2肱骨头与肩峰分离约4mm不应重迭,肱骨大结节显示; 1.3肩峰与锁骨远端相邻形成约2—5mm的肩锁关节面。2.质控要点:

2.1肩部自然下垂,不应抬肩; 2.2中心线应垂直通过喙突;

2.3为要肩关节无肱骨头重选呈切线显示,应取15”斜位设置。

(三)踝关节前后位 1.评价标准:

1.1踝关节间隙呈„]‟中括号显示:上端为胫距关节面;内侧胫距关节面;外侧腓距关节面,仅上端关节面有少许胫骨影重选;

1.2距骨上缘水平线同胫骨切线,腓骨切线互成交角各为80o; 1.3胫骨的中轴线与距骨的垂直轴线相接续。2.质控要点:

2.1小腿平伸,足趾自然向上垂直,不内斜或外斜; 2.2中心线垂直通过内外踝连线中点上1cm达胶片。

(四)跟骨轴位 1.评价标准:

1.1跟骨投影其横径与纵径之比为1:2; 1.2距下关节应显示。2.质控要点: 2.1足底与胶片垂直;

2.2中心线35o向头通过第五跖骨基底部。

(五)膝关节 膝关节前后位 1.评价标准:

1.1膝关节间隙内外两侧等距约4~8mm,股骨内外髁关节面切线与胫骨相应关节面切线平行;1.2胫骨嵴分离呈“笔架”样; 1.3腓骨头与股骨仅少部份重迭; 1.4髌骨居内外髁中间略偏外。2.质控要求:

2.1由于胫骨关节面前缘高于后缘,内侧关节面前后倾角约13o,外侧关节面前后倾角约10o,因此体位设置应在股骨下方垫一小棉垫使股骨前缘约成13o角,这样,膝关节间隙呈切线垂直胶片;

2.2中心线垂直通过髌骨下缘。膝关节侧位: 1.评价标准: 1.1股骨内外髁重迭;

1.2股骨与髌骨分离,髌股关节间隙清晰。2.质控要点:

2.1身体侧卧股骨下垫棉垫使股骨与胶片成6o角; 2.2跟骨下垫高使胫骨平行胶片; 2.3中心垂直通过髌骨下缘。

(六)髓关节 髓关节前后位 1.评价标准:

1.髋关节面呈半圆形,股骨头约1/2与髓臼重叠; 1.2股骨颈完全显示,不与股骨大粗隆重迭,小粗隆可见。2.质控要点:

2.1由于股骨颈前旋18o,则应取下肢足内旋18o,可避免大粗隆与股骨颈过多重选; 2.2骨盘端正,两骼前上棘等高;

2.3中心线垂直通过骼前上棘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垂直下1英寸。髓关节侧位: 1.评价标准:

1.1股骨颈完全显示不变形,无股骨大粗隆重造影; 1.2股骨大粗隆与小粗隆相重迭。2.质控要点:

2.1为使投影正确应掌握二个平行面,即:中心线同髂前上棘与耻骨连线平行;胶片与股骨颈轴线(即:与骼前上棘同耻骨连线的垂直线)平行。

2.2中心线与胶片垂直通过骼前上棘与耻骨联线中点垂直下5公分达胶片。

(七)颈椎 颈椎前后位 1.评价标准:

1.1椎间关节显示清晰的“心”形状(即不完整“心”字样)及双侧钩突关节(路施卡关节)显示;

1.2下颌骨与枕骨相重迭,两侧下颌角呈“Δ”形显示; 1.3应显示颈椎3—7椎体。2.质控要点:

2.1正中矢状面垂直胶片,头不偏斜; 2.2仰头使听鼻线垂直胶片;

2.3中心线15o向头通过环状软骨下缘达胶片。颈椎侧位: 1.评价标准:

l.1颈椎 1~7全部显示; 1.2各椎体后缘呈单边显示; 1.3下颌骨不与颈椎重选; 1.4齿状突显示清楚。2.质控要点:

2.1标准体位站立,两肩下垂、挺胸、眼平视、颈椎呈自然屈度;正中矢状面平行胶片 2.2外耳孔垂线居胶片中线,片上缘包括外耳孔; 2.3下齿反咬推出下颌骨使不与颈椎1~2重选; 2.4中心线水平投射,通过环状软骨垂直胶片; 2.5焦点胶片距离取180~200公分。颈椎斜位: 1.评价标准:

1.1颈椎 2~7椎间孔显示在椎骨影像正中偏后,对侧椎弓根位于椎体中线前缘,无下颌骨重迭;

1.2颈椎2~7椎间孔显示长类圆形;

1.3构成椎间孔前缘的上/下相邻椎体的唇状椎间隙界限清楚。2.质控要点:

2.1身体自然站立,身体旋转使冠状面与胶片成45o~50o角; 2.2下颌骨前伸、齿反咬、两肩自然下垂;

2.3中心线水平投射15o向头,通过环状软骨达胶片;

2.4后前斜位观察同侧椎间孔,前后斜位观察对侧椎间孔,片上左、右标记应注明清楚。

(八)腰椎 腰椎前后位 1.评价标准:

1.1腰椎1~5及骶椎l—2显示; 1.2腰椎椎体上/下缘呈单边显示; 1.3腰大肌影清浙。2.质控要点:

2.1为减少腰椎生理性前突,尽量与胶片平行,应取双膝屈曲肩部垫高,使腰背贴紧床面; 2.2中心线垂直腰椎3达胶片。腰椎侧位: 1.评价标准:

1.1片含腰椎1~5及腰骶关节;

1.2椎体呈“四方块”影,无上/下或后缘双边影; 1.3腰椎棘突显示。2.质控要点:

2.1身体背面垂直床面,腰下垫棉垫使腰椎棘突联线平行胶片; 2.2中心线垂直通过腰椎3达胶片。腰椎斜位: 二.评价标准:

1.1片含腰椎1~5的斜位影像; 1.2腰椎上/下关节面清楚;

1.3椎弓部份的“狗”的侧面形象界限清楚(被检测的横突相当狗嘴;椎弓根似为狗眼;上关节突为狗耳;下关节突为狗前腿;椎板为狗腹;峡部为狗颈;对侧横突为狗尾;对侧下关节突为狗后腿)。2.质控要点:

2.1仰卧体轴整体旋转,使体背部与胶片成45o角; 2.2中心线垂直通过腰椎4达胶片;

2.3腰椎右后斜位观察同侧,而骰骼关节显示为左侧,左右标号应注明。

(九)胸部 胸部后前立位 1.评价标准: 1.1两胸锁关节对称; 1.2两肩胛骨推出肋外; 1.3两侧肋隔角显示;

1.4两锁骨居平与第4后肋重选且仅与肺尖下1/3重选; 1.5布局合适。2.质控要点:

2.1收腹、前胸紧贴胶片;两肩放松,两手背贴臀上部,两肘前推两肩紧贴胶片; 2.2中心线水平投射通过第五胸椎达胶片。胸部侧位: 1.评价标准:

1.1胸椎4以下椎体呈“四方块”侧影,后肋基本重迭,两侧肺门重选,前后肋隔角显示; 1.2从颈部至气管分叉部能连续追踪到气管影; 1.3心脏、主动脉、降主动脉阴影明确; 1.4胸骨呈侧位投影。2.质控要点:

2.1两手臂上举,两手抱头,眼平视,收腹; 2.2前胸壁和后胸背垂直胶片;

2.3中心线水平投射通过第五胸椎达胶片。胸部右前斜位: 1.评价标准:

1.1片含肺尖及两侧肋隔角;

1.2自膈顶处胸椎体前缘至胸后壁与胸椎体前缘至胸前壁所占比例为1:1.2; 1.3心前间隙的狭窄倒三角形和心后间隙清楚。2.质控要点:

2.1左臂抱头,右臂下垂手背贴紧臂部,右胸贴片,体轴旋转使冠状面与胶片成45o-55o角(45o角心尖前缘为左心室,大于45o则为右心室。心后缘的左心房和右心房显示当角度小时右心房在左心房下占范围大;旋转角度大时,右心房比例小,大部显示左心房); 2.3中心线水平投射通过第六胸椎平面达胶片。胸部左前斜位: 1.评价标准:

1.1片含肺尖及两侧肋隔角;

1.2自膈顶处的胸椎前缘至胸后壁与胸推前缘至胸前壁的比例为1:1.5; 1.3主动脉窗显示。2.质控要点:

2.1右臂抱头,左手背贴臂部,左胸贴片,体轴旋转,冠状面与胶片成60o-65o角; 2.2中心线水平投射通过第六胸椎平面达胶片。

(十)头颅 头颅后前位 1.评价标准:

1.1两眼眶外缘与颅骨外缘等距显示,颅骨在片中布局合适; 1.2岩部显示在眶内不与眶上缘重选,可见内耳道阴影。2.质控要点:

2.1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垂直,两耳孔等距,听毗线垂直胶片; 2.2中心线垂直通过后枕粗隆。头颅侧位: 1.评价标准:

1.1蝶骨嵴、乳突重选显示,下颌骨支部基本重迭; 1.2蝶鞍前/后状突重合无双边显示; 1.3颅骨在片中布局合适。2.质控要在:

2.1头正中矢状面平行胶片,瞳间线垂直胶片; 二.2中心线垂直对准蝶鞍(听眉线后3.5cm处)。颅底颌顶位: 1.评价标准:

1.1下颌骨喙突至两侧颅外缘等距,下齿列与眉间重合;齿状突在枕大孔内中间偏前,但不与寰椎前缘重选;

1.2中颅窝的卵园孔,棘孔清晰显示。2.质控要点:

2.1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垂直,两耳孔等距; 2.2听眶线与胶片平行;

2.3中心线垂直听眶线通过外耳孔前3公分达胶片(当患者不能达到听眶线与胶片平行时,则中心线给适当角度使与听眶线垂直)。头颅前后向半轴位(汤氏位Towne‟s位)1.评价标准:

1.1两侧颞骨岩部弓状隆突对称; 1.2枕大孔内显示寰椎后弓和鞍背后床突; 1.3两侧内耳道显示。2.质控要点:

2.1头正中矢状面垂直胶片,两外耳孔等距、听毗线垂直胶片; 2.2中心线30o向足,通过外耳孔达胶片。

(十一)乳突

乳突伦氏位:(Runstvom‟s)1.评价标准:

1.1因中心线35o向足倾角,则外耳孔上界清楚,下界与内耳重选边界不清楚(即:内、外耳孔并非呈完整的园形显示);

1.2鼓窦入口的透亮线可见,乙状窦界限较清楚。2.质控要点: 2.l头正中矢状面平行胶片,瞳间线垂直胶片,外耳孔置胶片中心; 2.2中心线35”向足通过外耳孔。梅氏位:(Mayer‟s)1.评价标准:

1.1小脑侧岩部呈锐利切线显示;

1.2上鼓室、鼓窦入口,鼓窦组成的“3A区”显示清楚;

1.3岩部呈轴位投影有放大,但无失真,显示完整;其纵径与横径之比为4.5:1.0。2.质控要点:

2.1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成45o角,听毗线垂直胶片,外耳孔与胶片纵中线重合,并在胶片横中线上方;

2.2中心线45o向足通过外耳孔达胶片横中线上。斯氏位(Stenves s): 1.评价标准:

1.1岩部平面显示,岩尖至弓状隆突近似水平显示,乳突尖在枕骨外显示; 1.二可见内耳道,及三半规管。2.质控要点:

2.1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成45o角,听眶线垂直胶片。2.2中心线12o向头,通过外耳孔达胶片。

(十二)副鼻窦 副鼻窦:瓦氏位(water‟s)1。评价标准:

1.1两侧眶外缘与颅骨外侧等距,鼻窦在片中布局合适;

1.2两侧上颌窦的三壁一孔(即内侧壁、外侧壁、底壁及窦上的国孔)显示。2.质控要点:

2.1头听毗线与胶片成37o角,头正中矢状面垂直胶片; 2.2中心线通过鼻前棘达胶片。柯氏位(Caldwtll‟S)1.评价标准:

1.1两侧眶外缘与颅骨外缘等距,鼻窦在片中布局合适; 1.2两眼眶及眶上裂对称显示。1.3岩部显示在眶下缘下方。2.质控要点:

2.1前额和鼻尖贴片、听毗线垂直胶片头正中矢状面垂直胶 2 2中心线 23o向足通过鼻根达胶片。

(十三)视神经孔瑞氏位(Rnees‟s). 1.评价标准:‟

1.1视神经孔显示在眼眶的外下1/4象限中成卵园形阴影; 1.2视神经孔管壁三条骨壁线显示,构成视神经孔的轴位投影。2.质控要点:

2.1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成53o角,听鼻线垂直胶片; 2.2中心线垂直通过眼眶外1/3处达胶片。

二、讨论

1.摄影体位标准是符合临床要求和X线诊断的首要条件,也是优质X线影像的基本条件。2.摄影体位标准是以能使特定解剖结构在胶片上真实准确显示为标准。

3.为要获取优质正确的摄影体位影像,必要掌握人体三维结构在胶片上二维显示所应处置的确切方法:如选择正、侧或斜位;中心线投射角度和投射方位。必须掌握大体解剖和体表定位的关系。

4.摄影用器材如球管倾角、量角板等必须准确无误。

直接X线摄影 篇6

【关键词】肋骨骨折;X线摄影;临床诊断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95-02

肋骨骨折属于胸部外伤,属骨科常见疾病,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资料来确定。X线检查作为最为直接、简单的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一些不典型或是隐匿性强的肋骨骨折也会出现漏诊的现象,特别是单纯进行前后位检查时。为了降低误诊、漏诊率,我院对肋骨骨折患者进行多体位检查,现总结如下。

1资料

1.1临床资料174例患者均是我院骨科在2007年5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病人,男性105例,女性69例,年龄在8-71岁之间,平均年龄38.6岁,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外伤史。车祸伤103人,坠落伤26人,打架斗殴伤38人,其它伤7例。临床出现明显压痛者112例,存在骨摩擦音者23例,怀疑存在骨摩擦音者11人。患者就诊时间在受伤后数小时至数天不等。

1.2临床表现患者胸部出现明显疼痛感,挤压时明显,伴有胸闷,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明显加重,呼吸运动受限,起卧困难。

2方法

2.1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总结的方式。

2.2研究内容肋骨骨折患者的多体位X线资料及诊断正确性。

2.3检查方法采用德国产SIEMENS500mA X线机对患者进行多体位X线检查,检查时嘱患者尽量屏气。诊断需经过副主任医师以上级别的专科医师进行确诊。对于不能发现骨折处及合并严重的血气胸、挫裂伤、胸腔积液及、纵膈气肿或血肿的进行CT检查。所有患者在1-3周后进行复查。

3结果

174例患者经过多体位X线检查,168例患者诊断明确,正确率为96.6%,6例漏诊患者经过CT检查确诊,X线漏诊率为3.4%。34例患者合并血气胸,19例合并肺挫裂伤,13例患者存在咯血,29例合并胸骨、锁骨、肱骨、胸椎、股骨等处骨折,部分患者合并有胸腔积液、纵膈气肿或血肿。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76人,多发肋骨骨折合并其它处骨折者16人。肋骨骨折以3-10肋为主,特别是腋段及背段。

4讨论

肋骨骨折是胸外科常见疾病,在胸部创伤性疾病中占60-70%,发病率居全身骨折的第六位[1]。其临床诊断虽然相对容易,但是容易发生漏诊,如何避免漏诊,提高诊断正确率成为现在医师关注的焦点。

4.1肋骨骨折发病原理因暴力或钝器直接作用于肋骨,使承受打击处向内弯曲而折断,胸部前后受挤压的间接暴力,则可使肋骨向外过度弯曲而骨折;老年人的肋骨钙含量少,因而脆性增强,故偶有咳嗽或打喷嚏而引起骨折;当发生肋骨骨折时,可因尖锐的断裂刺破壁层胸膜和肺组织,血液进入胸腔造成血胸,气体进入胸腔造成气胸,皮下气肿,可以引起血痰,咳嗽,呼吸困难等,如果肋间动脉断裂,还可引起大量出血,甚至导致出血性休克[2]。

4.2多体位X线检查优势X线检查具有简单、直接、临床诊断正确率高的特点。多体位透视能够动态的从各个多角观察患处,有效地避开了患者体表软组织、肺纹理及膈肌的重叠影,并且在最佳的角度观察损伤部位,可以使其清晰地显示出,从而提高了临床诊断率,同时也成为诊断肋骨骨折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叶谦也认为[3],为了提高肋骨骨折的X线诊断准确率,最重要的方法是采取多角度的投拍,一般应摄取后前位胸片、患侧后前斜位胸片,必要时摄取前后位胸片或局部点片,尽可能使骨折线清楚投影在X线片上;这样多体位的投拍,不但可提高肋骨骨折的显现率,还可以鉴别伪影带来的假象。

4.3漏诊原因分析

4.3.1患者自身因素患者一般是由于外伤所致,由于X线检查时需要患者屏气,但是由于患者精神紧张或是因害怕屏气时的疼痛而不能配合检查;此外,部分患者由于病情较重,在进行X线检查时往往为浅速呼吸,导致X线影响模糊不清。

4.3.2肋骨结构特点肋骨为细长弓状扁骨,前端依靠肋软骨与胸骨相连,前后数根肋骨相互交叉重叠,因而有时常规的X线检查难以发现骨折线。

4.3.3位置因素部分患者的受伤部位不确定,X线定位不准确,不能选择投照的最佳体位,导致漏诊出现。

4.3.4并发症影响严重的胸部外伤产生的广泛皮下气肿、纵隔气肿、液气胸、创伤性湿肺等并发症以及肺纹理、心脏等正常结构的重叠,常可遮盖肋骨骨折线,如遇到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更容易造成肋骨骨折的漏诊[4]。

4.3.5曝光不足或主观原因由于膈下肋骨的密度较膈上相差较大,曝光不足容易出现漏诊,同时有时工作人员经验不足或是报告时间紧促也可能造成误诊、漏诊。

总之,多体外X线检查对于肋骨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诊断正确率明显提高,虽然仍存在漏诊情况,但是只要医师能够做到选择多体位投射、选择合适的投照条件、坚持集体阅片、症状密切结合临床、认真细致、多种检查手段互补等措施,就能够将误诊、漏诊率降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楊嵘.X线诊断肋骨骨折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7):66-68.

[2]詹志民.肋骨骨折的X线诊断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3,7(6):84-85.

[3]叶谦.376例肋骨骨折的x线诊断分析[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0,16(1):32-33.

直接X线摄影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12月骨科门诊以肩部疼痛为主诉的患者2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为48~72岁,中位年龄56岁。右肩15例,左肩5例。病程6个月至5年。

1.2 摄片方法

用西门子Aristos Fx对患肩摄DR片,所有被选患者均摄正位、轴位及肩峰出口位片。摄正位片时,患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肢自然下垂,手掌朝上,使肩部紧贴检查床,对侧肩部垫高保持身体稳定,以肩关节处为中心线摄片。摄轴位片时,患者患侧臂外展,腋窝紧贴床面,以患侧肩关节处为中心线摄片。摄肩峰出口位时,患者取站立后前位或俯卧位,患侧掌心向前,前臂稍向内旋,身体与摄影床面成约10°,球管向足侧倾斜20°~25°,射线向足侧投射,以肩关节处为中心线摄片。见图1~3。

1.3 诊断标准

肩峰形态以Bigliani[1]分类标准分型:1型:肩峰平直;2型:肩峰呈弧形,凸面向上,肩峰尖端向下弯曲;3型:肩峰尖端呈钩形。本病根据肩关节DR摄片判断肩峰形态、肩峰下表面是否有骨赘形成,肩峰下间隙是否变小等,结合临床体检、肩部活动受限及疼痛病史进行综合判断。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肩袖部分或全部撕裂作为诊断该病的金标准。

2 结果

本组20例患者的肩峰类型:1型3例;2型5例;3型12例。其中3型肩峰12例患者中,肩峰下表面有骨赘形成者9例,其余两型共8例患者中,肩峰下表面均未有明显骨赘形成。20例患者中8例患者患侧肩峰下间隙变小,其中7例发生于3型肩峰。9例DR阳性表现患者中体检Neer撞击试验及牵拉外展试验均为阳性。本组20例患者均行患侧肩关节MRI检查,其中DR检查为阳性结果的9例患者中,MRI检查其中3例可见肩袖表面毛糙,6例可见肩袖部分或全层撕裂,而DR检查结果为阴性的患者仅1例MRI检查可见肩袖表面毛糙。

3 讨论

肩部疼痛及活动障碍是骨科门诊除腰腿痛、颈部不适以外的第3大类常见非创伤性疾病[2]。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概念最早是由Neer在1972年提出的[3],肩峰撞击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的肩周炎,Neer认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系肩部前屈、外展或内旋时,肱骨大结节与喙肩弓反复撞击,导致肩峰下滑囊炎症,肩袖组织退变,甚至撕裂,以及肱二头肌腱长头的病变,引起肩部疼痛,活动障碍。他特别指出,肱骨头并非与整个肩峰发生撞击,而是与肩峰前外缘发生撞击。另外随着年龄的增加,与三角肌相比,肩袖肌力的下降更为明显,肩部外展时,肩袖对肱骨头的下压力量下降,肱骨头上移,肩峰下间隙变窄,肱骨头反复与肩峰前缘撞击。Bigliani等[2]认为盂肱关节不稳也会导致肩峰下撞击,关节过度松弛会导致肱骨头上移,与肩峰发生撞击。分析本组结果发现,在以肩部疼痛为撞击试验阳性的病例中,有近2/3为3型肩峰。结合解剖特点,3型肩峰易对其下方走形的结构形成挤压,不断摩擦并形成骨赘。故肩峰的形状和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肩峰的结构异常并不能成为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必要条件。本组20例患者中,3型肩峰占12例,而这12例患者中肩峰下表面有骨赘形成者有9例,肩峰下间隙变小者7例,其余2型共8例患者中,肩峰下表面均未有明显骨赘形成,肩峰下间隙变小者1例,20例患者行患肩MRI检查,可见10例有肩袖不同程度损伤,其中9例DR检查阳性。DR检查结果与MRI检查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

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诊断方法应尽可能简单。我们认为,肩关节疼痛病史、体检时Neer撞击试验阳性、X线片显示肩峰形态异常、肩峰下表面骨赘形成、肩峰下间隙变小等影像学改变是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简单有效的指标。Neer撞击试验是模拟肩峰下撞击的动作,阳性代表肩峰下组织与肩峰及喙肩韧带有撞击,并且造成疼痛,因而有重要的诊断意义[4]。而钩形肩峰、肩峰下骨赘形成和肩峰下间隙变小是肩峰下撞击综合的主要解剖病理基础。尤其肩峰出口位,不仅能清晰地显示肩峰形态,而且肩峰下表面的光整度及是否存在骨赘和肩峰下间隙的大小等都可在肩峰出口位DR片上清晰地显示。这样肩峰出口位DR片就能在病因和发病机制方面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提出有力的诊断依据,而肩关节正位与轴位片可以判断肱骨头是否有上移,是否有肩关节其他病变,从而辅助肩峰出口位作出正确诊断,并与一些其他疾病鉴别。

综上所述,对患肩行肩关节正位、轴位、肩峰出口位DR摄片,获取肩峰形状、肩峰下缘骨质增生情况及肩峰下间隙狭窄程度,结合病史及临床体检可以简单有效地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作出正确诊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Bigliani LU,Morrison DS,April EW.The morphology of theacromionand its relationship to rotator cuff tears.Orthop Trans,1986,10:216-228.

[2]黄公怡.肩峰下撞击征[J].中华骨科杂志,1995,15(11):795-798.

[3]Neer CS 2nd.Anterior acromioplasty for the chronic impingementsyndrome in the shoulder:a preliminary report.J Bone Joint Surg(Am),1972,54:41-50.

直接X线摄影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肺癌高危患者,所有患者均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均知情同意。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45~78岁,平均年龄为(58±10)岁。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传统DR胸片检查,对患者进行胸部DR正侧位摄片检查,同时对其进行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归检查,具体操作为:设置扫描参数为120 k V、40 m A,设置螺旋间的距离为1.25,控制重建层厚为5 mm,层间距和重建层厚具有一致的参数,控制CT扫描时间为15.38 s。针对肺内有病变出现的部位,设置层间距和重建层厚为2 mm,对其进行扫描,多平面重建(MPR)或容积再现(VR)处理部分病变。

1.3 检查结果判定:

DR将胸片内发现的结节性病灶数量、部位、边界等情况详细记录下来,CT扫描将肺内发现的小结节数量、病灶形态、内部特征等详细记录下来,同时对支气管壁结节存在情况、管腔狭窄发生情况及管壁增厚情况进行认真观察。应用手术、支气管镜活组织检查等方法明确诊断可疑病变,或分别每隔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6个月时应用动态追踪的方法对患者进行随访复查。

1.4 统计学分析:

用软件SPSS20.0统计分析,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与传统DR胸片检出不同大小的结节数比较:

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检出≤5 mm结节6个,6~10 mm结节3个,11~20 mm结节4个,≥20 mm结节2个,不同大小结节数总检出率为19%(15/80);传统DR胸片检出≤5 mm结节1个,6~10 mm结节2个,11~20 mm结节1个,不同大小结节数总检出率为5%(4/80)。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不同大小结节总检出率显著高于传统DR胸片(P<0.05),具体见表1。

注:a与DR组比较P<0.05

2.2 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与传统DR胸片筛选病理结果比较:

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筛选鳞癌1例,小细胞癌1例,转移癌1例,支气管病变1例,肺癌检出率为5%(4/80);传统DR胸片筛选鳞癌1例,转移癌1例,肺癌检出率为2%(2/80)。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肺癌检出率显著高于传统DR胸片(P<0.05),具体见表2、图1~2。

注:a与DR组比较P<0.05

3 讨论

迄今为止,X线胸片检查仍然是临床筛选肺癌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手段,现阶段,该检查技术在临床具有最广泛的应用,其具有较为简单的操作及较好的经济性[4]。相关医学学者研究表明,和实施单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相比,实施单次X线胸片具有显著较小的辐射量[5]。针对肺癌高危患者,对胸片检查进行定期开展虽然无法直接降低肺癌死亡率,但是能够及早给予患者诊断及治疗,促进患者生存时间的极大延长[6]。但是,针对早期肺癌等肺癌患者,对胸片检查进行单纯应用所受到的检出率通常较低,同时胸片检查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胸片中心脏、膈肌等掩盖的正常肺体积占总数的26.4%,对检查结果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此外,早期肺癌具有相对较小的结节病变,缺乏均匀的密度及清晰的边缘,临床要想有效对比其和附近肺组织是极为困难的[7]。

传统DR胸片检查无法有效显示支气管管腔内部病变,也无法有效检查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普通CT扫描比传统DR胸片检查具有较高的图像质量,因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是其筛选对象每年均需要接受CT扫描,这就不断增加了辐射剂量,因此,临床要想有效保证患者健康,提升诊断质量,就应该在不干扰图像质量的同时将CT检查的辐射剂量降低到最低限度[8]。相关医学学者研究表明,针对肺癌、尘肺等高危患者,低剂量螺旋CT扫描方法具有显著较好的筛查效果[9],其一方面能够有效发现和科学鉴别病灶,另一方面还能够使胸部CT平扫的临床诊断要求得到有效满足,和常规剂量扫描相比,其具有大致相同的疾病检出率及确定疾病性质的效果。

同时,低剂量螺旋CT扫面不会降低肺实质、弥漫性病变的图像质量,也不会降低CT图像的信噪比,能够将5 mm以上的肺部小病灶有效检出来,并将叶段支气管完整显示出来[10],本研究结果表明,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检出≤5 mm结节6个,6~10 mm结节3个,11~20 mm结节4个,≥20mm结节2个,不同大小结节数总检出率为19%(15/80);传统DR胸片检出≤5 mm结节1个,6~10mm结节2个,11~20 mm结节1个,不同大小结节数总检出率为5%(4/80)。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不同大小结节总检出率显著高于传统DR胸片(P<0.05),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因此,低剂量螺旋CT扫描能够有效检测从支气管来源的小肺癌,并将肺部炎症全面显示出来,使患者纵隔淋巴结肿大发生情况明确化,将良好的临床诊断效果充分发挥出来[11]。本研究结果表明,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筛选鳞癌1例,小细胞癌1例,转移癌1例,支气管病变1例,肺癌检出率为5%(4/80);传统DR胸片筛选鳞癌1例,转移癌1例,肺癌检出率为2%(2/80)。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肺癌检出率显著高于传统DR胸片(P<0.05),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图1肺癌(a:传统DR正位片未见明显异常;b:DR侧位片未见异常;c: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示右肺下叶后基底段结节状影,可见血管集束征和空泡征;d:低剂量16排螺旋CT MPR重建示该结节状影可见毛刺征和分叶征)

图2肺癌(a:传统DR胸部正位片示右下肺结节高密度影,具有光滑而清晰的边缘;b: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示右肺下叶后基底段结节状影可见毛刺征;c:纵隔窗可见分叶征和胸膜凹陷征,邻近胸膜增厚)

总之,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比传统DR胸片筛选早期肺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与传统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胸片筛选早期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肺癌高危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传统DR胸片和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归检查,然后对两种方法检出不同大小的结节数及筛选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不同大小结节总检出率19%(15/80)显著高于传统DR胸片5%(4/80)(P<0.05),肺癌检出率5%(4/80)显著高于传统DR胸片2%(2/80)(P<0.05)。结论 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比传统DR胸片筛选早期肺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X线,肺肿瘤

参考文献

[1]杨帆,马跃虎,陈跃芳,等.早期周围型肺癌96例CT影像学特点分析[J].山东医药,2012,9(3):114-115.

[2]冷琦,聂永康,常瑞萍,等.40岁以下肺癌患者病理类型及CT影像学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8(2):93-94.

[3]刘贵喜,熊刘珊,陈丽琨,等.多层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在尘肺病检查中的应用[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4,32(1):64-67.

[4]邢雪莲.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监测早期肺癌动态进展的应用价值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3):411-412.

[5]王志平,杨蓉,周海.64层螺旋CT低剂量双相扫描像素指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7):81-84.

[6]刘乔.螺旋CT诊断肺癌102例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2):21-23.

[7]朱维俊,田为中,张红霞.CT联合MRI检查对X线初步诊断为肺癌患者的临床意义[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7(6):32-34,114.

[8]You J,Fang N,Gu J,et al.Noncoding RNA small nucleolar RNA host gene 1 promote cell proliferation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Ind J Cancer,2014,51(7):99-102.

[9]You J,Zhang Y,Liu B,et al.Micro RNA-449a inhibits cell growth in lung cancer and regulates long noncoding RNA nuclear enriched abundant transcript 1[J].Ind J Cancer,2014,51(7):77-81.

[10]Wang Z,Yan HH,Yang JJ,et al.Venous thromboembolism risk factors in Chines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patients[J].Support Care Cancer,2015,23(3):635-641.

直接X线摄影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90例患者的正位胸片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患者50例, 女患者40例, 患者年龄18~50岁, 平均年龄 (35.5±4.6) 岁。

1.2设备与方法

1.2.1设备:全部患者均使用GE公司提供的XR/D立式数字X线摄影机, 以及由Kodak公司提供的CR800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 包括与之相匹配的带电视遥控X线机;测试版由德国某公司提供。

1.2.2方法:通过DR与CR摄取患者正位胸片的投照条件, 使用测试版分别测量二者的空间分辨率, 对全部患者的正位胸片进行摄取, 对比二者的图像质量, 同时对受检者在进行胸部正片进行摄取过程中涉及到的照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处理;以受试者和主治医师递交的报告时间以及DR与CR功能特点、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3统计学分析:本组实验有关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 表示, 同时予以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DR与CR的空间分辨率:CR的空间分辨率为1.4~2.8 LP/mm, DR的空间分辨率为2.8~3.6 LP/mm, 二者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DR明显优于CR, 其提供的丰富信息量, 可使能量减影, 特别是组织均衡技术的应用更是显著改善了胸部病灶的可视性。

2.2比较DR与CR的平均照射量:90例CR的平均照射量为6 m As, DR的平均照射量为1.57 m As, 二者比较, DR的平均照射量明显比CR少,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比较DR与CR的各自优势:二者均具有超强的质量控制模板和技术处理优势, 图像质量均可以保障稳定性, 但DR明显优于CR。

2.4比较DR与CR的平均检查时间:从开始进行检查到最后图像经由医师工作站发出, DR与CR的检查时间同传统的摄影方式相比, 减少了约75%和25%, 且DR的平均检查时间明显短于CR,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目前, 传统的X线摄影技术已不再适应国内医学技术和设备的发展, DR与CR的出现, 正逐渐被临床接受与认可, 因二者自身具有的高质量图像和高效率水平, 使其在临床方面得到广泛推广与使用[2]。

CR系统采用透明基板, 荧光层发出的荧光可透过地基板向另一侧的光检测器传送, 被整理收集。这样一来, 信号的输出幅度就会显著增强, 从而使图像更加清晰可见。除此之外, 双面阅读IP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加厚了荧光层, 而且其采用的细微荧光颗粒, 可以使X线的吸收率得到更大的提高[3]。所以, 双面阅读CR系统和单面CR系统相比, 具有更大的优势。

DR摄影的原理在于系统之中的碘化铯晶体以及非晶硅光电二级管层面之间可以实现充分结合, 由此间接转换而成的FPD (平板探测器) 主要利用X线光子和碘化铯晶体的共同作用产生荧光, 荧光光子会再次经过硅光电二极管的阵列向数字信息转换, 再加上碘化铯晶体呈针状与FPD表面是垂直排列的位置关系, 在转换光的过程中, 针状单晶体会形成全发射, 可显著降低闪烁光体对光的扩散作用, 其可利用比较后的闪烁体层, 提高FPD的量子检出效率[4,5]。

DR与CR不仅在各自工作原理方面存在不同, 在性价比、操作程序以及售后服务、功能特点、机器质量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二者之间进行综合比较, DR明显优于CR。

在本组实验之中, DR和CR均能显著提高图像质量, 也能够不同程度的降低辐射给受检者的X线照射量, 但DR在工作效率以及医院受益方面却显著优于CR,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DR与CR在图像质量、后期处理以及患者吸收剂量等方面比较, DR明显优于CR, 值得积极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赵永霞.数字乳腺X线摄影各系统影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比较研究[D].泰安:泰山医学院, 2008.

[2]赵永霞, 秦维昌, 刘传亚, 等.数字X线摄影与双面阅读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辐射剂量和影像质量的比较[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1, 45 (11) :1059-1062.

[3]宋少娟, 焦方莲, 亓恒涛, 等.单双面阅读成像板影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对比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7, 41 (28) :970-971.

[4]蒋晓瑜, 纵坚平.直接辐射成像 (DR) 在常规X光医学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图像图形学报2010, 5 (38) :706-709.

计算机X线摄影故障分析与维护 篇10

故障一:扫描仪不能向图像后处理工作站传输图像数据或图像数据传输一部分就死机。

故障分析与处理:计算机图像后处理工作站D盘储存空间满将导致数据从扫描仪向图像后处理工作站传输不通畅, 有时甚至死机。为杜绝此类现象发生, 就需要删除D盘数据让出空间来储存影像数据, 所以, 平时需要及时刻录光盘和删除D盘数据。

故障二:IP板经X线摄影, 通过显影器扫描出图像后, 在每张胶片上呈现无数条白色的竖条形伪影, 严重影响了医务工作人员对病灶的观察。

故障分析与处理:经仔细分析, 产生此类故障的原因可能有:

(1) X线机滤线栅故障。采用一张IP板在无滤线栅的条件下曝光一次, 经显影器扫描传输至计算机图像后处理工作站, 观察图像伪影依然存在, 排除了由于X线机滤线栅因损害而引起的伪影故障。怀疑可能的原因是显影器激光部分有异常。 (2) 显影器激光部分有异常, 需要对激光头进行激光校准或维修维护甚至更换激光头。为了节约成本, 我们先对激光进行校准, 校准之后故障排除, 处理步骤如下: (1) 拔掉显影器网线并重新启东显影器, 启动后显影器左上角的小屏幕上就会出现报错代码:Network error[24000]、MAC:00500AA80112D, 并显示一个IP地址:010.036.189.170, 记住此IP地址。然后启动显影器控制器, 点击控制器屏幕上的UTILITY进入KONICA MINOLLA高级用户, 依次点击:5678→GO→退出→YES→SHUTDOWN→YES→SERVER TOOL→5678→GO→READER→READER按钮, 点击完毕后会屏幕上会显示一个IP地址, 把此IP地址改为显影器上的IP地址:010.036.189.170并保存结束。重新插上显影器网线, 将显影器和控制器重新启动。 (2) 用一个14X17的没有曝过光IP板, 在距X线机球管窗口处2m左右的距离, 采用约20个毫安秒的曝光条件, 不用滤线栅空曝光一次。在CR控制器屏幕上点击U-TILITY进入KONICA MINOLLA高级用户, 依次点击:5678→Go→退出→YES→SHUTDOWN→YES→SERVER TOOL→5678→GO→READER→UNEVEN.cal→Reader Wake up, 此时插入空曝光14X17的IP板, 待IP板从显影器中退出后, 在显影器控制器屏幕上的result对话框中显示出上下两行的数字, 显示的数值都在后面括号内所指的范围, 点OK结束后重启显影器和控制器, 白色竖条形伪影完全消除, 故障排除。 (3) 如上述操作中的result对话框中显示的两行数值不在其后面括号内所指的数字范围, 需要多次重新进行上述校准。如校准失败, 需要对激光头进行维护直至更换激光头为止。

故障三:IP卡片故障。

故障分析与处理: (1) 正确扫描IP板, 操作时将IP板紧靠机器入口槽边缘放置插入激光读取器入口槽内, 不可强行推进机内。确保IP的清洁能有效减少因IP板信息读取失败而出现卡片的问题。若IP板因长期使用受损或污染引起的错误信息报警, 可按下EJECT键取出暗盒, 用蘸有无水乙醇的软布重新擦拭条形识别码后正确插入机器槽内即可。IP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射或被遗留在清除器中长时间受照射, 在装拆IP操作中应带医用手套, 轻拿轻放, 避免磕碰、划伤及污染。 (2) 机器结构造成卡片。IP板载传输的过程中, 由于机器的结构故障导致暗盒不能打开、打开暗盒抓起IP吸盘不正常或IP板因摩擦碰撞发生变形或受损。发生此类故障时, 应首先确保机器处于水平位置, 其次检查机器的传输路径是否正常。传输皮带如长时间使用发生老化易导致传输过程中受力不均匀而出现卡片。机器手橡胶吸盘靠负压泵的产生的吸力来提取IP, 如吸盘老化、有污染物、负压泵吸力不够将导致IP提取过程中不能正常完成而卡片。由于负压泵的吸力比较弱、IP板就靠负压泵提供的吸力和吸盘共同作用被吸出和吸回暗合。因此需要对暗盒、IP、吸盘、负压泵和传输皮带等定期做维护保养及更换。

故障四:工作站开机计算机不能正常启动。

故障分析与处理:计算机不能正常启动的原因有很多, 突然掉电或电压不稳定容易损伤硬盘。突然断电也不利于正常开展工作, 况且稳定的电源和良好的接地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 因此一定要配备不间断稳压电源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其中, 主板引起的故障一般是开机不稳定或是开机不能启动。每次开机CMOS内容及时间日期恢复出厂设置, 这种情况一般是给主板供电的纽扣电池供电量过低引起的, 应及时更换电池。如开机后听到发出一长三短的滴滴报警声, 这种情况可能是内存条松动或是接触不良。可将内存条取出, 用橡皮擦拭内存条金手指后再将内存条正确插回插槽, 重新启动后故障一般会消出。笔者遇到的故障中, 更换显卡一次, 更换硬盘一次, 镜像恢复系统3次。

值得注意的是, 计算机不能正常启动的原因有很多, 对一般的医务人员解决起来也不是很方便。为防止计算机系统因病毒感染造成软件损害, 就需要在系统正常运行时对系统盘备份, 最好做成镜像文件刻录成光盘并设为启动型光盘。也应该避免外来的U盘或光盘带入病毒, 平时注意D盘的储存空间大小, 及时清理储存数据, 确保数据传输通常。

结束语

KONICA REGIUS MODEL 170计算机X线摄影是重要的医用诊断设备之一, 它将传统的X线摄影最终实现数字化。为保证设备正常、稳定、安全有效地运行,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应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并定期做好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包括做到机房要无尘, 恒温, 保证机柜通风散热良好等。

摘要:通过对KONICA REGIUS MODEL 170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原因及故障排除的过程进行分析, 总结设备故障和维护方法, 有利于提高医疗设备的维修技术水平。

关键词:计算机X线摄影,故障分析,维护,伪影,成像板

参考文献

[1]石明国.医影像设备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曹治婷.CR常见故障即维护保养探讨[J].卫生医疗装备, 2011, 32 (1) .

上一篇:银行业机构下一篇:热带农业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