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与「加味」

2024-08-02

中成药与「加味」(精选四篇)

中成药与「加味」 篇1

中成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以中药材 (饮片) 为原料, 按规定处方和制剂标准制成一定剂型的现成药物。中成药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 具有服用方便、疗效确切显著、安全性较高等优点, 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青睐, 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总的来说, 临床对其应用处于滥用、混乱的状态, 这会导致降低疗效甚或无效, 严重者可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后果。为了保障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笔者总结分析在临床实践中如何合理应用中成药。

1 辨证论治及其正确应用

1.1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核心, 也是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的纽带。“辨证论治”的核心是“证”与“治”。中成药是根据中医药理论组方而产生的, 而中医理论之精髓在于“辨证论治”, 不能简单地按药品说明书上的适应证, 不经辨证盲目使用。因此临床实践中必须遵循“辨证求因, 审因论治、依法选方”的基本原则选用中成药, 中医处方用药的有效性首先在于准确辨证, 辨证错误, 或者盲目用药, 不但于病无益, 延误病情, 甚至会引起不良反应。同时, 使用中成药时应注意“异病同证”或“同病异证”, 对证用药才能做到中成药的合理应用。在处方调配过程中, 经常发现一张处方中同时出现风热、风寒感冒药等矛盾用药情况, 这不仅不利于治病, 还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1.2 剂型和给药途径的正确选择:中药剂型与疗效密切相关。临床上中成药剂型品种繁多, 只有选用适宜剂型, 才能更好发挥中成药的疗效。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缓急及各种剂型的特点, 选择适宜的剂型。一般根据病情能口服的不注射, 能肌肉注射的不选用静脉, 避免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在选择剂型时, 不但要考虑到安全有效, 还应考虑方便患者服用。一般病情多采用口服给药方法, 危重和急症患者宜用静注或静滴, 皮肤和阴道疾病常用外治法或口服给药方法, 呼吸系统疾病可用口服给药方法或用气雾剂吸入疗法。

1.3 剂量的正确选择:综合分析患者病情、病势、病程、体质、发病季节等诸多因素后, 要因病、因药、因人、因时而宜, 合理确定药物的用量, 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达到安全有效的用药目的。不可盲目加大用药剂量和随意长期服用。有明确使用剂量的中成药, 慎重超剂量使用;有使用剂量范围的中成药, 老年人应取偏小值。在用药时, 要看清药品的规格、剂量与用法。性质平和的中成药用量可适当大些, 内含有毒成分的中成药, 特别是含有剧毒药的中成药则应严格控制用量。为了避免中成药的不良反应, 不要随意加大剂量, 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1.4 给药时间的正确选择: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合理确定给药时间, 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一般口服中成药每日服2~3次, 于早、晚或早、中、晚各服1次。健脾药、补益药、止泻药等宜饭前服。驱虫药可于清晨空腹或睡前服。镇静安眠药多在睡前1~2 h服用。

个体对中药的耐受性差异很大, 尤其是病理状态或疲劳营养不良时更为明显, 另外妇女哺乳期就对许多药物反应敏感。

2 中成药的合理联合应用

2.1 中成药之间的联合应用:当疾病复杂, 一种中成药不能满足所有证候时, 可以联合应用2种或以上中成药。多种中成药的联合应用, 应遵循药效相似互补及功能不同增效减毒原则;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药原则上不宜叠加使用;药性峻烈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配伍用药应注意中成药各药味、各成分间的配伍禁忌。必要时, 可采用内服与外用中成药的方法。

2.2 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应用:临床和药理试验证明, 合理联合应用中西药可起到增强疗效、减低毒性的作用。在中西药合用时应审慎, 使用不当更易引起不良反应且易引发药源性疾病。中成药与西药如无明确禁忌, 可以联合应用;给药途径相同的, 应分开使用;避免不良反应相似的中西药联合使用;避免有不良相互作用的中西药联合使用。如含有甘草、鹿茸等中成药均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 不宜与降血糖药合用。含山茱萸、五味子等中成药含有机酸, 不宜与磺胺类药物合用;含麻黄的中成药药理作用与肾上腺素相似, 这类药不宜与抗肾上腺素能神经药合用。

2.3 中药注射剂之间及其西药注射剂的联合应用:两种或以上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 应遵循主治功效互补及增效减毒原则, 符合中医传统配伍理论的要求, 无配伍禁忌;谨慎联合用药, 如确需联合使用时, 应考虑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 严禁混合配伍, 应分开使用。如生脉注射液勿与藜芦、五灵脂同时应用, 勿与其他药物在同一容器内混合应用[1]。

中药与西药注射剂应谨慎联合应用, 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尽可能减少联用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尽可能选择不同的给药途径;必须同一途径用药时, 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 严禁混合配伍。

3 中药注射剂应用的基本原则和临床管理

3.1 应用的基本原则:目前中成药注射剂的用量较大, 为充分发挥药物作用, 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临床应用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1) 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 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2)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 辨证施药, 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3) 中药注射剂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和疗程使用药品, 不得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 (4) 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 严禁混合配伍, 谨慎联合用药; (5) 长期使用的患者, 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6) .加强用药监护。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 发现异常, 立即停药, 必要时采取积极救治措施;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 加强监测。

3.2 中药注射剂临床管理[2]:在医疗机构内, 中药注射剂应当凭医师处方使用,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对过敏性休克等紧急情况进行抢救的规程。要加强对中药注射剂采购、验收、储存、调剂的管理, 坚决杜绝不合格药品进入临床, 发放时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进行审核。医护人员按照《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2,3]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 严格掌握功能主治和禁忌证;加强用药监测, 应严格执行用药查对制度, 发现异常, 立即停止使用, 并按规定报告;临床药师要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指导, 确保用药安全。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 (事件) 的监测和报告工作。要准确掌握使用中药注射剂患者的情况, 做好临床观察和病历记录, 发现可疑不良事件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对出现损害的患者及时救治, 并按照规定报告;妥善保留相关药品、患者使用后的残存药液及输液器等, 以备检验。

参考文献

[1]王丽霞.中药注射剂的配伍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 2001, 12 (1) :55-56.

[2]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 (卫医政发〔2008〕71号) [J].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报, 2009 (2) :64-65.

中药材、中药饮片与中成药的区别 篇2

中药凡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中医用以防病、治病的药物的总称。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材

一、药材是中药饮片的原料。

二、药材指符合药品标准.三、一般指药材原植、动、矿物除去非药用部位的商品药材。

四、药材未注明炮制要求的,均指生药材,应按照附录药材炮制通则的净制项进行处理。

在严格意义上,药品范畴内的中药材仅指经过净制处理后的药材,对于未经依法净制处理的原药材不能列为药品概念下的中药材,只能是农副产品,不能直接入药。

药品范畴内的中药材应是严格按照药品标准加工而成的商品,在生产上应严格按照许可管理进行生产以区分其他农副产品,进入药品流通渠道后应完全具备药品的属性,药品经营企业经营的中药材必须是完全具备药品的属性(有合法的生产企业及相关的产品标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控制作为药品的中药材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附:药材的产地加工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又称初加工。 适宜的初加工可

一、保持药效

二、降低一些药材的毒性

三、防止药材霉烂变质

四、便于贮运。

五、产地加工不仅影响药材的药效和质量,还直接影响药材的下一步加工。

药材采收后,要及时进行处理,称之为产地加工。

产地加工主要是清洗、除杂和干燥,以纯净药材,降低毒性,防止霉变。

一、药材清冼主要有喷淋、刷洗、淘洗等方法。(喷刷淘)

二、除杂包括挑选、筛选、风选、漂洗等,主要是去除非药用部位。(挑筛风漂)

三、因刚采收的新鲜药材含水量高,富含营养物质,微生物极易从其伤口、皮孔、气孔等处侵入,滋生繁衍,致使药材霉烂;部分药材虽然没有霉烂,但也会因生热、腐败而变质,失去药用价值。因此,及时干燥是药材产地加工的关键。干燥方法主要有

(一)接触干燥

(二)气流干燥

(三)真空干燥

(四)沸腾干燥

(五)喷雾干燥

(六)微波干燥

(七)冷冻干燥等。

一些药材在干燥过程中必须进行揉搓,如山药、党参、麦冬、玉竹等。

有些药材在干燥之前需进行蒸、煮、烫处理,如天麻、地黄、山药、何首乌、黄精等。

多数根和根茎类及皮类药材在半干燥时应停止干燥,密闭堆积使之发热,内部水分向外蒸发时遇堆外低温凝结成水珠附于药材的表面,称为发汗,如玄参、丹参、板蓝根、大黄、黄芪、薄荷、厚朴、杜仲等。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明显区别与药品定义中药饮片、中药材的生产过程,中药材的产地加工品只是原药材不同的存在形式,并不具备药品的基本属性,其进入药品环节时,必须严格按照药品标准进行生产管理。(产地加工只是原药材不同存在形式,不具备药品属性,产地加工后,进入药品生产环节,必须按照药品标准进行管理)

中药饮片

是指在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可直接用于调配或制剂的中药材及其中药材的加工炮制品。中医临床用来治病的药物是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而中成药的原料亦是中药饮片并非中药材。《中国药典》2005年(一部)规定: 药材炮制系指将药材净制、切制、炮炙处理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以适应医疗要求及调配、制剂的需要,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根据现代炮制理论的要求,净制、切制、炮炙统称为炮制,因此“中药饮片”应该理解为直接应用于医疗调配及制剂的中药炮制品。

因此在医疗临床以及无净制条件的药品生产企业制剂所用的中药材都应该是经过炮制加工后的中药炮制品,都应该有合法的生产企业可追溯。

长期以来中药饮片概念大致有三种观点: 1.根据“饮片”一词的出处,即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药肆中俱切为饮片”的说法,很多人认为“凡动过刀的即为饮片”;2.某些中药材专业市场和城乡集贸市场药材经营户认为只有经过复杂加工炮炙工序的成品才是饮片,仅经净制、切制方法加工而成的应称为“切片”,而不应按“饮片”管理;3.根据《药典》定义,“饮片是指经过加工炮制的中药材,可直接用于调配或制剂”。

中药材、中药饮片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中药饮片包括了  部分经产地加工的中药切片

 原形药材饮片以及经过切制(在产地加工的基础上) 炮炙的饮片。

附注:对2005版《中国药典》(一部)进行统计,共51个品种,以下切片在管理上不应按中药饮片对待: 1.药材切片(共22个品种):干姜、土茯苓、山柰、山楂、川木通、片姜黄、乌药、功劳木、地榆、皂角刺、鸡血藤、佛手、苦参、狗脊、桂枝、粉萆薢、浙贝母、桑枝、菝葜、绵萆薢、葛根、紫苏梗;2.药材切段(共13个品种):大血藤、小通草、肉苁蓉、青风藤、钩藤、高良姜、益母草、通草、桑寄生、黄藤、锁阳、槲寄生、颠茄草;3.药材切块(共3个品种):何首乌、茯苓块、商陆;4.药材切瓣(共3个品种):木瓜、枳壳、枳实;5.药材切瓣或片、段(指可选用多种切制方法加工的药材,共10个品种):丁公藤、大黄、天花粉、木香、白蔹、防己、两面针、虎杖、香橼、粉葛。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区别: 同属药品范畴,一直以来,二者无法定概念,人们通常都以“中药”冠之,从而导致二者名称混淆不清,根据工作实践,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同点

来源相同: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科名、植(动)物名、学名、药用部位及采收季节和产地加工等都相同。所以二者来源相同。

部分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性状相同:性状包括药品的外观、质地、横断面、臭、味、溶解度及物理常数等,绝大多数细小种子、果实类药物的药材和生品饮片性状完全相同,其他如花类、树脂类等部位入药的一些药物也存在类似现象。因此,仅从性状这项不能完全区分二者。

鉴别反应相同:鉴别反应一般包括经验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中药材和中药饮片除部分品种因加工过程中淀粉粒糊化而使显微鉴别略有不同外,其他鉴别项则完全相同。◆ 不同点

处方应付不同:同一药物的药材和饮片名称虽然相同,但临床处方应付不同,无特殊说明的,均付饮片。

加工方法不同:中药材只需经过简单的产地加工,而中药饮片则是将原药材进行净选、切制和其他炮制等工艺而制成一定规格的炮制品。

监管方法不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药品流通监督管理方法》(暂行)的有关规定,生产中药饮片必须依法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批发中药饮片必须是持有经营范围包括饮片的《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药品批发企业。因此,各有关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和医疗机构必须从具有合法资质的单位采购中药饮片,而在购进没有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时,国家未进行资质规定。可见,中药饮片将被视同成药管理。

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对二者的界定只能视具体品种及不同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药农采收的是药材,而饮片加工厂经过净选、切制等加工处理,即为中药饮片。医疗机调剂使用的,不管从何处采购,都应是中药饮片。

中成药

中成药是用一定的配方将中药加工或提取后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以直接用于防病治病的一类药品。中成药有两种概念。

中成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3

1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1 未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精髓, 它是将患者病历资料进行汇总并按照中医理论进行总结归纳, 寻找内部联系及致病因素及病变性质, 以对疾病进行准确诊断[6]。因此, 辨证的准确运用对疾病的诊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辨证论治”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相互联系的纽带。因中成药均按照中药组方而来, 而中药组方是辨证论治的产物, 因此, 在使用中成药时应对患者的病情做全面辨证评估, 按辨证施治用药, 对中成药的成分全面掌握, 了解每一味中药的性味、归经及功效, 掌握处方的适应证、禁忌证等[7]。如同为感冒, 中医分为风寒、风热之症;感冒清热颗粒主要用于风寒引发的感冒, 属于偏温之药;而双黄连颗粒主要用于风热引发的感冒, 属于偏寒之药;如将两种药用于同一患者身上就违背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又如对于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患儿, 医生开处方多为蛇胆川贝液, 但中医理论认为咳嗽有风寒、风热之分, 蛇胆川贝液属于偏寒药物, 可用于治疗风热咳嗽, 但对于风寒咳嗽则不能用, 否则可能延误治疗[8]。因此, 在临床应用中, 要遵守“辨证论治”的原则, 合理恰当用药, 以尽快为患者解除病痛。

1.2 用药剂量不当

由于中药起效较慢, 安全、副作用小, 所以多数患者认为在服药过程中随意增减剂量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 其实, 用药过少会药力不足, 影响起效时间及疗效;用量过多则会药力太猛, 挫伤人体正气, 损害身体[9]。如常用药物牛黄解毒丸, 其功效为清热解毒, 但过量长期服用可导致中毒。因此, 在服用时要注意按时按量, 特别是有毒副作用的药物要做到“中病即止”。

1.3 配伍不当

配伍不当主要包括中药之间及中西药配伍不当。中药之间配伍必须遵循中药的配伍禁忌, 从“七情配伍”到“十八反”“十九畏”, 都是祖国医学关于药物配伍理论的精髓, 功效相近的药物连用可增强疗效, 功效不同的药物连用可用于综合征的治疗;但当病情复杂需要多种中成药特别是相反、相畏药物的中成药同用时要考虑配伍禁忌, 慎重用药[10]。如“内消瘰疬丸”和“小金丹”均为治疗瘿瘤瘰疬的中成药, 但“小金丹”组方中含有草乌, 而“内消瘰疬丸”组方中含有天花粉、浙贝母, 中药配伍中草乌与天花粉、浙贝母是配伍禁忌, 如将二者用于同一患者可能引发不良反应或副作用。中西药配伍不当在近几年临床上较为常见, 造成疗效降低、影响药物吸收等。如保和丸、山楂丸均为含酶中成药, 不适宜和抗生素类药物同用, 因为抗生素对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两种药物连用会降低含酶药物的疗效。因此, 在中成药与西药合用时要重视协同用药与合理搭配, 此外, 两种药物合用最好间隔2~3 h为宜。

1.4 滥用滋补类药物

随着社会科学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自身健康和保养的关注度日益增加, 同时也促进了大量保健品的发展。有研究报道, 在儿科处方中有参麦颗粒中成药, 而这种药物中含有人参, 如果长期给小儿服用会引起性早熟, 影响正常发育。

1.5 含毒性药品的不合理应用

中成药一般成分复杂, 有的含有毒性成分, 如对有毒成分了解不透彻, 可能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伤害。如中成药骨刺片, 其中含有一味药为马钱子, 而马钱子的主要成分士的宁具有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的功效, 因此, 对高血压的患者应该慎用。中成药女金丹中含有毒性成分朱砂, 因此对于肝肾功能不全者应该禁用, 一般患者也应避免长期服用。因此, 这些都要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有研究报道, 与木通有关的1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 有13例患者存在长期服用中成药龙胆泻肝丸的药物使用史, 并且其中有4例明显恶化;究其原因可能是药物中的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造成的[11]。因此, 在使用中成药之前, 医生应对其有效成分、成分及有无毒性成分, 毒性成分有哪些禁忌等均详细了解掌握, 避免盲目、随意、长时间地应用, 避免毒性成分对患者造成伤害, 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2 对策和策略

2.1 加强业务培训, 提升医师的业务水平

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讨论会, 做好中医药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提高并加强医务人员的中医药理论水平。为患者诊治时要严格遵守辨证论治理论, 明确患者病机并依据患者个体差异给予用药;告知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症状, 对不良反应较强的中成药要慎重用药, 有毒药物要告知患者避免长期过量用药, 以免造成有毒成分在体内积蓄, 确保中成药在临床上的最佳发挥。

2.2 加强制度建设

医院相关部门制定临床合理用药监控制度及建立门诊处方点评制度等相关的管理办法, 对临床用药进行规范管理, 每季度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一次合理用药分析评价, 对用药的适应证、时间、用量、合理性及不合理用药等问题通过简报或质量反馈会等形式进行点评。

2.3 加大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讲座等, 在社会普及中成药合理使用知识, 根除以往的“中成药无毒副作用, 有病治病无病健身”思想, 使广大群众对中成药的使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提高合理用药和自我保健的意识, 做到能遵循专业医师医嘱按时按量用药, 不擅自应用中成药。

2.4 充分发挥药品说明书的作用

中成药中成分相对较为复杂, 虽近年来已经开始了对其有效成分的探索, 但这方面还没有完善, 且中药中的辅助成分有哪些, 都有什么样的作用, 由于中药种类繁多, 仍需进一步研究考证。此外, 至今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的配伍尚属科研空白。鉴于此, 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服药, 且药物间不宜混合使用, 防止由于药物相互作用而引发不良反应的发生。

3 讨论

中成药以其独特的疗效近年来备受人们青睐, 但用药必须注意合理使用, 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前提下, 因人施治, 因病用药, 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用药剂量, 才能充分发挥中成药的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中成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 结合我院近年来中成药应用存在的问题, 参考相关文献, 提出合理应用中成药的对策。结果 中成药不合理用药主要存在辨证不足、用法用量不当、配伍不当、滥用滋补性中成药等。结论临床应用中成药要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治疗思路, 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中成药,合理应用,配伍

参考文献

[1]郭海祥.浅析中成药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1) :629-631.

[2]WANG G, KANG S, YIN Z, et al.Therapeutic effect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Wuhuanghu"on porcine infectious pleuropneumonia and its acute and subchronic toxicity as well as evaluation of safety pharmacology[J].Environ Toxicol Pharmacol, 2015, 40 (2) :388-396.

[3]段定, 张钰, 郝冠中.中成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2, 6 (2) :116-117.

[4]FAN Y, MAN S, LI H, et al.Analysis of bioactive components and pharmacokinetic study of herb-herb interactions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Tongmai Yangxin Pill[J].J Pharm Biomed Anal, 2015 (120) :364-373.

[5]李静.浅谈中成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药房, 2007, 18 (24) :1915-1916.

[6]ZHANG H, SONG F, XU C, et al.Spatiotemporal PET imaging of dynamic metabolic changes after therapeutic approaches of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neuronal stem cells, and a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in stroke[J].J Nucl Med, 2015, 56 (11) :1774-1779.

[7]王珍华, 洪莹.我院临床应用中成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海峡药学, 2011, 23 (6) :226-227.

[8]WONG TL, AN YQ, AN BC, et al.Comprehensiv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patent drug Yin Huang drop pill by ultra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J].J Pharm Biomed Anal, 2016 (25) :415-426.

[9]YAO CL, Yang WZ, WU WY, et al.Simultaneous quantitation of five 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 by multi heart-cutting two-dimensional liquid chromatography:Method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to the quality control of eight Notoginseng containing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J].J Chromatogr A, 2015 (1402) :71-81.

[10]王春荣.浅析中成药在儿科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部中医药, 2010, 23 (2) :21-23.

中成药与「加味」 篇4

关键词:中成药,化学药物,分析,对策

近年来,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中成药所含成份复杂、检验质量标准不完善的弱点, 在中成药生产过程中非法添加化学成分, 使疗效缓和的中成药具有了速效、高效、特效的优点, 以增加销量, 获取高额非法利润。为此通过对中成药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现状分析研究, 找到解决对策, 使制售假劣药品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才能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1 中成药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情况分析

1.1 特点

1.1.1 剂型简单多数以片剂、胶囊剂、丸剂和口服液等剂型为主[1]。其生产条件及设备简陋, 场地隐蔽, 成本低, 价格高, 以牟取暴利。

1.1.2 利用患者求医心切的心理特点。既迎合了国人的用药习惯, 又利用了西药立竿见影之疗效, 借以骗取医生、患者的信任。中成药里添加西药成分, 是一个不择手段提高其即时疗效的捷径。

1.1.3 标榜推出“新理论”, 在一些降糖中成药中添加化学成分格列本脲, 在镇静安眠的中成药中加安定或舒乐安定。如补肾类药品添加枸橼酸西地那非、甲磺酸酚弗拉明等雄激素, 以达到壮阳的目的。

1.1.4 外观包装精美多大包装或组合包装, 但外包装和说明书却回避所添加化学成分名称和剂量。

1.1.5 销售方式隐蔽制假者多采取在偏远地区现场销售、邮购或网络销售等方式出售此类药品。

1.2 类型

1.2.1 降糖类药品

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里加入盐酸二甲双胍、格列本脲、格列吡嗪等, 并冠以“新药特药”的名称, 长期服用会引起严重毒副作用[2]。如降糖宁胶囊、消渴灵片添加格列本脲等。

1.2.2 抗风湿类药品

抗风湿类中成药里加入强地松、醋酸强地松、磷酸地塞米松或添加消炎痛、布洛芬等其他抗炎镇痛药, 长期使用这些含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的中成药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1.2.3 补肾类药品

此类中成药非法添加枸橼酸西地那非或甲磺酸酚妥拉明等化学药品。如全鹿丸、金锁固精片、补肾丸中添加枸橼酸西地那非。患者服用这些药品, 极易造成毒副反应, 如头晕、头昏、青光眼等, 长期服用对心肾功能造成严重损害。

1.2.4 平喘镇咳类药品

止咳平喘的中成药显效较慢, 多在中成药中添加伪麻黄碱、氨茶碱、扑尔敏、可待因等西药成分。但对其中对于西药的含量、不良反应、禁忌证以及注意事项多数未作说明或说明不全。

1.2.5 降压类药品

降压类中成药里添加氢氯噻嗪、利血平、盐酸可乐定、硝苯地平等西药, 但在说明书中却未标明, 如利尿药氢氯噻嗪, 长期服用易引起机体电解质代谢紊乱。

2 对策

2.2.1加强市场监管

在中成药中非法添加西药的后果常常是毒副作用大、导致慢性中毒或当时有效而掩盖了疾病的真实情况, 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必须加大监管力度, 保证药品生产与流通的安全、有序。相关部门对各类药品广告应进行严格监管;对可能非法添加西药的中成药进行抽样检查, 为百姓营造安全的用药环境。

2.2.2提高检验水平

不断完善和提高中成药的检验标准;收集信息, 查询相关药品分析方法文献, 通过TCL法、HPLC法、MS法以及化学反应等方法, 不断摸索检验中药非法添加西药的新方法;利用西药制剂的快速鉴别方法, 提高药品抽验的针对性[3]。大力提高药品快检车的应用, 快速地查获中成药中擅自添加化学药品成分。

2.2.3加强宣传教育

教育广大群众要有安全用药和防范意识。如果发现某厂家药品的疗效明显好于其他此类药品时, 要咨询相关医师或医师后慎重使用。同时加强各级药学人员和广大药商的职业道德教育, 让他们珍惜从业资格;执业药师也要利用各种场合, 不失时机地向群众患者宣传医药知识, 呼吁市民提高警惕,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 (一、二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2]肖敏, 万国勇, 方翰林.对中成药内非法添加西药成分的几点思考.中国药师, 2006, 9 (8) :771-771.

上一篇:住房公积金金融改革下一篇:非营养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