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稻旱育秧栽培技术

2024-05-16

中稻旱育秧栽培技术(精选三篇)

中稻旱育秧栽培技术 篇1

1 苗床培肥

育秧先育苗,壮苗先壮根,壮根先肥土。苗床培肥是培育壮秧的基础。要求以充分腐熟好的有机肥为主,适当配施氮、磷、钾化肥,必须在年前施入苗床。旱育秧技术推广运用以来有相当一部分农户的秧苗到2叶1心时出现发黄、死苗现象,都与苗床施肥有很大关系,如播种前施用了未腐熟的肥料而导致死苗,或不施肥而导致黄苗继而感染病菌死苗。培肥苗床,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在冬前施入苗床,然后耕整,到播种前翻整2~3遍,使肥料与土壤均匀,提高床土的肥力,增加土壤团粒结构,疏松通气,达到肥沃、疏松、深厚3个条件。形象地说,苗床像海绵一样,遇水不板结,干旱不开裂,具有较强的蓄水保墒能力和较高的供肥强度[1]。这是最佳的培肥床土方法。如果是当年施肥,特别是播前耕整施入的,一律用充分腐熟的肥料,禁止施用未腐熟的猪牛栏肥、饼肥、人粪尿、酒糟等,包括化肥,以免烧根死苗。正确的方法是施用水稻旱育秧专用苗肥。如果来不及培肥床土,必须在秧苗1叶1心或2叶1心时施断奶肥,同时预防立枯病。因为秧苗三叶期前属异养阶段,主要由种子自身贮藏的养分供给秧苗正常生长。秧苗1叶1心时蛋白质将分解完毕,2叶1心时淀粉也基本耗尽。如果不及时从外界补充氮素,秧苗就会生长瘦弱。因此,在床土不肥、秧龄较短(30 d以下)的情况下,以1叶1心施断奶肥为好,这样不仅可以弥补秧苗体内氮素不足,促进秧苗健壮生长,而且还能增强秧苗抗性。在三叶期时,再施追肥1次,也叫接力肥,有利于秧苗物质积累和根系生长,从而形成壮秧。

2 播种量

苗床播种量的多少,对秧苗质量的影响很大。水稻旱育秧的特点是采用稀播培育壮秧。苗床稀播由于秧苗单株所占营养面大,养分吸收多,光照充足,加上水肥条件的配合,秧苗光合作用强,制造和积累大量营养物质,促进秧苗根叶的健壮生长,加快出叶速度,提早抽穗,使生育期缩短[2]。同时能提高成穗率,增加有效穗数,促进穗大粒多型的形成而提高单产。通过试验及多年观察,在当阳当地中稻苗床的最佳播种量为50 g/m2,如果秧龄超过40 d,用量可减少至35 g/m2。如果秧龄在30 d以内,用量可增加至80 g/m2。

农户播种植最突出的问题是播种量过大(100~150 g/m2),秧龄过长(因为水源差、不能按时插秧,导致秧龄40 d以上),所以旱育秧的优势不够明显。播种量过大,除了单株所占营养面积小之外,随着秧龄的延长,秧苗群体叶面积增大,植株个体所受抑制的程度也随之增大,特别是低节位叶片光照受到抑制,由于光照不足,苗体瘦弱,下部叶早枯,根系发育差,即使多肥也只能长成瘦长秧,难以培育壮苗。这正是要从根本上扭转的大问题。

3 水分管理

中稻旱育秧的水分管理要围绕“旱”字做文章。3叶以前以保证秧苗不干死为原则。具体的管理原则是底墒一次性泼透浇足。标准是手捏床土成团,平胸落地即散。揭膜后,缺水就补,不缺坚决不补。如果早晨秧尖有露水,说明秧苗不缺水,这时苗床干得发裂,也不能浇水。如果早晨秧尖没有露水,中午在太阳的照射下有的萎蔫,太阳落山后能还原,说明秧苗缺水,应在第2天下午补充水分。最后在起秧的前1 d晚上浇透水1次以利扯秧[3]。农户在中稻旱育秧水分管理的问题表现在怕少浇水死苗,有浇水过多的情况,有农户甚至早、中、晚各浇1遍。其结果是秧苗素质差,甚至立枯、黄枯、青枯死苗。究其原因,是水稻3叶以前需及时扎根,根深才能叶茂,只有在扎好根的基础上才能使秧苗健壮,提高秧苗的抗逆能力。从生理上讲,水稻种子内的淀粉水解酶在一定的温度、水分条件下,土壤氧气越充足,越有利于淀粉的水解,促进萌发根芽。所以中稻旱育秧苗3叶以前不能乱浇水,苗床只能保持湿润,使之增加土壤的透性,保证通气供氧,这是培育壮秧的技术关键。

“旱长根,湿长芽”是作物对水分的生物学反应。在水分胁迫条件下,长根比长芽更重要,而且种子在异养生长时期,必须先形成根系,在根系组成上,幼苗为适应找水、吸水的需要,与土壤接触面较小,耗水又较多的不定根必然减少,而接触面大,水分利用系数高的分枝根大量形成,且根的走向多为纵向直下。中稻旱育秧苗在缺水情况下,找水活命,造成先强根的特性,同时促进了对应的地上部同伸叶蘖的分化,地上部的分化又促进了根原基的萌动,形成互为促进的因果关系,为后阶段的早发根、早分蘖奠定了内在基础。

4 死苗烂秧的防治

当阳当地中稻旱育秧死苗、烂秧有2个明显的高峰期。一是秧苗出土前后,即破胸期至0.5叶时,原因是发芽出土能量消耗大,对外界逆境的抗性脆弱;二是1.5~2.5叶时,原因是秧苗正处于生理敏感期,即“断奶”的时期,抗逆性也较弱。秧苗3叶以后基本不发病[4]。药剂选择不正确,浓度配比不当等均会导致死菌。管理措施不当造成也会造成死苗烂秧。一是育秧时不插弓子膜平铺,造成缺氧引起秧苗“贴膏药”死苗(主要表现在用水田做苗床上)。二是揭膜不及时,造成高温烧苗。三是不先两头通风,中午高温时陡然揭膜,造成秧苗青枯死苗。四是立枯死苗。五是地下害虫的危害。

中稻旱育秧死苗烂秧的防治在秧苗出齐时用敌克松等杀菌剂,外加杀虫剂,喷施1次防病虫,在1.5~2.5叶时,给秧苗施“断奶肥”再防治1次。

摘要:分析当阳市农民在运用中稻旱育秧技术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发生原因,并结合当阳市的实际情况,指导农民正确运用旱育秧技术,以促进旱育秧技术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水稻,旱育秧,问题

参考文献

[1]吴永祥,徐胜洪,协伟俊,等.水稻带蘖旱秧生长特点及育秧技术[J].耕作与栽培,1992(1):19-21.

[2]费同兴,韩天喜.麦茬中稻旱育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1997(3):9-11.

[3]赵国平,青先国,陈进红.水稻旱地育秧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中稻无盘旱育免耕抛秧栽培技术 篇2

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中稻无盘旱育免耕抛秧栽培应选择高产、优质、高抗品种, 如扬两优6号、两优培九、淮两优三号、新两优6号、丰两优四号、武运粳7号、当育粳2号等。根据大田面积确定用种量, 中籼杂交稻品种大田用种量15 kg/hm2, 常规晚粳用种量45 kg/hm2。包衣前将稻种在清水中浸泡10 h左右, 气温高浸种时间要短, 气温低浸泡时间稍长。确定适宜的旱育保姆剂型及用量, 根据品种选定籼稻或粳稻剂型, 每1 kg旱育保姆可包衣稻种3 kg。将浸后的稻种捞出, 沥至不滴水即可, 先将称量好的旱育保姆置于圆底容器中, 然后将稻种慢慢地加入容器中, 进行滚动包衣, 边加种子边搅拌, 直到包衣剂全部包裹在种子上为止, 包衣后即播种[1]。

2 适期播种, 培育壮秧

淮两优三号、两优培九、扬两优6号等于5月5日左右播种, 丰两优四号、当育粳2号等于5月10日左右播种, 新两优6号、武运粳7号等于5月15日左右播种。育秧苗床不宜选用含沙量大的土壤作苗床, 否则育出来的秧苗不仅不健壮, 而且秧根带土少, 不便于抛秧立苗。大田需备苗床375~450 m2/hm2, 苗床冬前施农家肥和复合肥进行沤制。用菜地作苗床, 整厢时一定要彻底拣除菜根[2]。苗床要翻耕耙碎, 如果肥力不足, 可在播前施商品有机肥或壮秧剂, 畦面要做平、做细, 畦宽1.3 m左右。播前苗床底水要浇足浇透, 使苗床0~10 cm土层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将包衣的种子及时均匀播种, 并覆盖细土, 确保籽不外露。喷施旱育秧田专用除草剂, 如丁·恶、幼禾葆、旱育青等。播后覆盖稻草或其他秸秆, 稻草一定要脱谷干净, 齐苗后及时去除覆盖物, 苗期实行旱管, 秧苗不卷叶不浇水, 若苗床肥力差, 在三叶期喷施1%尿素液, 喷后用清水洗苗, 要注意稻蓟马及其他害虫的防治。拔秧的前一天下午苗床要浇透。

3 选地整地

应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保肥能力较好的田块, 沙田、漏水田不宜选择。前茬可以是油菜、小麦、花草及冬闲田, 前茬作物收割时要留低桩, 株高不得超过15 cm。灭茬除草及泡田, 冬闲田、花草田季节宽松, 可在抛秧前25 d用农达4.5 L/hm2对清洁水750 kg均匀喷雾, 喷药前要排干田水, 如果排水不好要提前开沟沥水。施药15 d后杂草枯死, 如果杂草太多太厚, 泡田一时难以腐烂, 可点火烧掉 (杂草不厚的不需火烧) 。然后灌水泡田5 d左右。为加速枯草腐烂, 泡田时可施碳酸氢铵150 kg/hm2。田间若有新草萌发, 可以在泡田时施抛秧丰等除草剂封杀, 也可以在泡田结束落干田水整田前喷施百草枯。油菜、小麦茬在前茬收获后将秸秆埋于沟内, 2畦并作1畦, 用百草枯杀草灭茬, 然后泡田2~3 d即可[3]。泡田结束后落干田水, 用铁耙进行削高填低, 耙除厚草, 整平田面, 低洼田、山坑田、冷浸田、烂泥田需开好环田沟和“十”字沟, 施好基肥, 准备抛秧。

4 科学抛秧

适龄抛植, 掌握在秧龄30 d左右, 苗龄4~5叶时抛植[4]。苗床土壤含水量为30%拔秧能多带土, 不粘连, 效果佳, 拔秧时单谷或双谷拔秧, 随拔随抛。抛足基本苗, 免耕抛秧的抛植密度要比翻耕抛秧的增加10%左右, 一般肥力田块, 中籼杂交稻抛栽37.5万穴/hm2左右谷粒苗, 茎蘖苗则要达到112.5万根/hm2以上, 常规晚粳抛120万穴/hm2左右谷粒苗。短苗龄适当少抛, 长苗龄适当多抛。均匀抛秧, 提倡点抛, 抛秧时用手抓住苗根部, 逐个地投到田面, 使秧苗均匀分布, 先抛70%布满全田, 再抛30%补稀, 抛后对不均匀的地方及时匀苗, 已开沟的田块, 可定厢定量抛植, 未开沟的田块, 抛后要分好操作行或抛时用绳子拉出操作行。抛秧时, 田面要保持湿润或水层2 cm以下, 遇大雨大风天气不要抛秧, 抛后遇大雨要及时排水。

5 肥水管理

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 施好基肥, 少施分蘖肥, 增施穗肥 (促花肥和保花肥) , 一般产9 000 kg/hm2产量指标, 施有机肥7 500 kg/hm2, 纯氮不少于180 kg/hm2, 氮、磷、钾比例为1.0∶0.4∶0.7, 氮肥50%作基肥, 15%~20%作分蘖肥, 30%~35%作穗肥, 磷肥全部作基肥, 钾肥50%作基肥, 50%作追肥。有机肥要在泡田前施用, 基肥在抛秧前施用, 氮肥促花肥在烤田结束上水时施用, 保花肥在抽穗前15 d左右施用, 钾肥追肥作促花肥施用。齐穗期后禾苗叶色偏淡可喷施叶面肥。提倡无水层或湿润灌溉, 立苗前田面无积水。无盘旱育免耕抛植栽培抗倒伏能力相对较差, 要适时烤田, 控制无效分蘖, 促进根系下扎和壮秆健株, 提高分蘖成穗率。一般当茎蘖苗达预期穗数90% (茎蘖苗达到405万根/hm2) 时开始烤田, 提倡分次烤田, 先轻后重。烤田结束后, 浅水勤灌, 孕穗扬花期保持水层, 灌浆结实期保持湿润, 一些长生育期、大穗型品种有二次灌浆特性, 故后期不可太早断水[5]。

6 病虫草害防治

水稻病虫害主要有恶苗病、稻瘟病、纹枯病、白粉病、二化螟、稻飞虱、稻蓟马等, 应根据病虫情报及时施药防治各种病虫害。及时除草, 一般立苗后, 即抛后4~6 d灌水层结合分蘖肥施用抛秧丰除草, 若灭茬效果不好, 对一些恶性杂草要进行人工除草。

摘要:介绍了中稻无盘旱育免耕抛秧栽培技术, 主要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适期播种与培育壮秧、选地整地、科学抛秧、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 以期为采用该技术的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无盘,旱育,免耕,抛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张千海.水稻浅旋耕机械平整及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4 (16) :3944.

[2]姜明波, 翟顺国, 潘晓波, 等.豫南稻区水稻机械化插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7 (9) :31-32.

[3]李平, 熊京城, 盛律勇, 等.双季水稻无盘旱育免耕抛秧技术[J].作物研究, 2006, 20 (2) :163-164.

[4]林启椿, 林明贵, 林仁东.水稻旱育无盘抛秧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3) :141, 143.

麦茬中稻机插秧特点及育秧技术 篇3

1 麦茬中稻机械化插秧的生产特点

1.1 优点突出

一是省工。据测算,采用手工两段育秧,从浸种、催芽、育小苗、两段寄插、寄秧田管理到秧苗育成,需用工270个/hm2,平摊到大田用工37.5个/hm2;从拔秧、运秧到插秧,大田用工22.5个/hm2,合计需用工60个/hm2,机插秧省去了这部分用工。解除了千百年来农民祖祖辈辈弯腰曲臂、面朝黄土、头顶烈日、脚踩泥水、辛苦劳作的疾苦。二是省秧田。手工育插秧,秧、大田比一般为1∶7,即插1hm2大田需要1 399.5m2秧田,而机械插秧的秧、大田比一般为1∶100,即插1hm2大田只需要100.5m2秧田,比手工育插秧节省1 299m2秧田。三是省投资。农户自己育秧、人工插秧,秧田需投入:整地750元/hm2,施肥750元/hm2,灌水300元/hm2,农药300元/hm2,寄秧育秧管理用工1 200元/hm2,合计14 100元/hm2。按秧、大田比例1∶7折算,育秧环节的投资带给大田的费用为2 010元/hm2,加上大田人工插秧费1 050元/hm2,最终把秧苗插到大田里需投入3 060元/hm2。而机械插秧只收取育秧、插秧作业费1 500元/hm2,比人工插秧节省费用1 560元/hm2。四是高效稳产。农户在节省投资的同时,省去自留秧田,还可多种一季作物增收;省去育秧、插秧用工又可把劳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实现劳务输出增收;最后还可实现水稻稳产增收。

1.2 与人工插秧相比需做好三个衔接配套

一是麦稻连作季节紧,需做好品种、茬口搭配衔接配套。二是高效率的机械插秧作业,需做好统分结合的衔接配套。为利于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开展,在前作布局、品种选定、大田耕整、稻田灌水和秧苗培育等方面要做好“统”的工作;在大田管理上可实行统一技术指标要求、分户操作。三是育秧技术要求高,需做好统一育秧供秧的衔接配套。

2 麦茬中稻机械化插秧的水稻生育特点

一是与手插秧相比,机插秧秧苗弹性小,秧田期缩短,而本田期延长。对于麦茬田,需通过推迟播期来缩短秧田期,如要与手插秧同时收获,则需选择生育期短5~10d的高产稳产品种。二是机插育秧播种密度大,秧苗环境胁迫严重,栽插时不带蘖或带蘖极少。栽插的基本苗多为主茎,栽后低位(Ⅰ、Ⅱ)分蘖一般不发生或发生率极低,在适栽秧龄后,随秧龄延长,低位分蘖缺失越严重,因而分蘖穗较小。因栽插主茎较多,中期分蘖发生量大而且较集中,高峰苗来得猛。三是机插秧本田群体起点物质少,栽插时个体生物量仅为同秧龄常规旱育秧苗的1/2。前期生长量较小,中期生长量大。单株器官生长不充分,总生物产量不高。群体中无效成分(蘖、叶、穗)比例高,加剧了群体内部的竞争,削弱了有效茎蘖的生长量,因而分蘖成穗率较低和单穗颖花数较少。通过关键农艺技术减轻与弥补秧田期密生环境对水稻生育造成的负面影响对机插稻高产十分重要。

3 麦茬中稻机械化插秧的育秧关键技术

3.1 插前准备

步行式或高速乘座式插秧机要求的秧块规格为58cm×28cm×(2.0~2.5) cm(长×宽×高),四角垂直方正,不缺边缺角。成苗1~2株/cm2,苗高10~20cm,秧苗整齐均匀,根部盘结,提起不散,可整体放入秧箱内。近年发展起来的机插育秧方式有硬盘育秧、软盘育秧、双膜育秧和其他育秧方式。经实践和综合评价,最适宜采用的育秧方式为标准化的塑料软盘育秧。不管哪种育秧方式,均可采用旱育秧和湿润育秧,旱育秧苗易控制苗高,根系发达,盘结较好,秧龄弹性大,栽后缓苗期短,更有利于高产。播种期需综合考虑茬口、秧龄、品种和本地的气候条件确定。与小麦茬口相配套的机插秧的秧龄一般为25d以内。因此,要根据前作小麦的收获时间倒推25d播种水稻。播种量主要由机械抓秧要求和秧苗素质决定,在满足抓秧的情况下,单位面积播量越低,则秧苗素质越高。按成苗1~2株/cm2,平均1.5株/cm2计算,则每个秧盘(58cm×28cm)需播种子80~90g,千粒重越低,播量越小。

3.2 旱育壮秧

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水源方便、土层深厚、肥沃疏松、运秧方便、便于操作管理的田块作秧板田,按照秧、本田1∶80~100准备秧田。播种前翻(旋)耕秧田,整平整细。然后开沟做秧床,秧床宽1.4m,沟宽0.4m,沟深0.15m。要求厢面平整,灌透底水。培育1hm2大田的秧苗需750kg营养土(供240~270个秧盘用)。提前取肥沃菜园土或疏松稻田土浇入人畜粪尿,并加过磷酸钙15kg/hm2堆沤,然后风干打碎过筛。播种前用壮秧剂拌土,但要注意壮秧剂的类型和用量,且必须先试验。提倡使用适合当地土壤性状的壮秧剂代替无机肥,在床土加工过筛时每100kg细土匀拌0.5~0.8kg旱秧壮秧剂。对于软盘育秧,横排2行软盘,盘与盘的飞边重叠相交,盘底与床面紧帖,确保秧盘不变形,不翘边角。在秧盘上铺平底土,厚度为1.8~2.0cm(约2.5kg营养土),铺好后,用木条刮平,厚度要均匀一致。铺土后用洒水壶浇湿底土。采用日浸夜露的办法使水稻种子达到破胸露白。播种时要按秧盘称种,做到细播、匀播、分次播。用已备好的未加壮秧剂的营养土覆盖种子,盖种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边框上不应有泥,以防因串根而不利起秧。播种后1周内管理的核心是水分的调控,要做到保持秧床的干湿适度。掌握的标准是:秧床的表土不发白不浇水,浇水时要采取措施使水滴雾化或细化,不能大水滴猛浇猛灌;每次浇水不能在盘面和盘周围形成积水,始终保持落谷部位的土壤湿润即可。在这个时期,既不能让盘土干炸裂,也不能让盘上盘底有积水,使水气协调,以利扎根立针形成壮芽壮根壮苗。软盘育秧可起盘后卷秧移栽。移栽时尽量减少秧块搬动次数,做到随起随运随栽,保证不变形、不断裂、不伤苗。

3.3 合理栽植

机插水稻的大田整地质量要做到田平、泥软、肥匀。机插秧移栽时,秧苗小,大田平整度要求高。通过旋耕机、水田驱动耙等耕整机械将田块进行耕整,达到田面平整,全田高低差不超过3cm,田面整洁,无杂草杂物,无浮渣等,表土上细下粗,上烂下实。水田整平后需沉实1~2d,待泥浆沉淀、表土软硬适中、作业不陷机时,保持薄水机插。栽插时严防漂秧、伤秧、重插、漏插,把缺株率控制在5%以内;水层深度为1~3cm,有利于清洗秧爪,不漂不倒不空插,还具有防高温蒸苗的效果。机插秧群体起点低,栽插适宜基本苗为60~75万根/hm2。在保证基本苗的情况下,应适当降低栽插穴数,以保证群体优化。插秧机行距固定为30cm,通过调节株距,控制插秧株数。在本地生产条件下,以低密度22.5万株/hm2更加有利。抓秧量=基本苗/合理栽插株数,低密度下的抓秧量为3苗。同时,要提高栽插的均匀度,减少漏插率。漏插率与秧块质量、成苗的多少、抓秧量、插秧机性能、机手操作熟练程度诸多因素有关。

3.4 插后管理

机插秧由于受到育秧质量、机械和整田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会存在一定空株。因此,要留有部分秧苗,机插后及时进行人工补缺,以减少空株率和提高均匀度,确保基本苗数。机插秧苗小,以浅水湿润灌溉为主以利返青成活。活棵后即进入分蘖期,应薄水露泥勤灌,达到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气促根,分蘖早生快发。机插秧分蘖势强,高峰苗来势猛,可适当提前到预计成穗数85%时自然断水落干晒田,反复多次晒田至田中不陷脚,叶色落黄褪淡,白根满田,田中炸丝裂,以抑制无效分蘖,并控制基部节间伸长,提高根系活力。水稻孕穗、抽穗期需水量较大,应建立浅水层,以促颖花分化发育和抽穗扬花。灌浆结实期实行前水不见后水的间歇灌水法,干干湿湿,以利养根保叶,防止早衰。视稻田肥力而定,一般土壤施纯氮150~180kg/hm2,氮、磷、钾配比1.0∶0.51.0。氮肥中底肥、分蘖肥比例为7∶3。采取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的方法,根据预测预报及时进行施药防治,重点加强对纹枯病、稻瘟病、二化螟及三化螟的化学防治。在插秧后3~5d施用除草剂加尿素112.5kg/hm2进行化学除草、追肥促蘖。

参考文献

[1]古幸福, 陈文佳, 叶玉平, 等.水稻机械化插秧及配套育秧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 2006 (6) :15-16.

[2]孔庆俊.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J].农机安全监理, 2001 (8) :53-54.

[3]代冠礼.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6 (9) :135.

上一篇:道德品格下一篇:顾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