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板裂缝原因分析

2024-07-03

现浇板裂缝原因分析(精选十篇)

现浇板裂缝原因分析 篇1

钢筋混凝土板裂缝通常表现为:表面龟裂,纵向、横向裂缝以及斜向裂缝,其中较常见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形房屋阳角处)和距离阳角1 m左右处的位置,即在楼板分离式配负弯矩筋或角部放射筋末端外侧部位发生45°左右的楼板斜裂缝,此通病在现浇楼板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从长期实践经验总结,主要有混凝土原材料、施工与设计三方面的原因,以下将逐一具体分析。

1.1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方面

首先水泥质量方面把关不严,如果水泥安定性不稳定,水泥中含有生石灰或氧化镁,这些成分在和水化合后产生体积膨胀,容易产生裂缝;其次骨料方面的把关,如果砂石骨料中含泥量过多,随着混凝土的干燥,会产生不规则的网状裂缝;另外外掺剂方面的把关,如果外掺剂的掺合料过多,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

1.2 施工质量方面

1)脚手架搭设要牢固,特别是大梁两侧模板一旦产生不均匀沉降,容易引起沿着大梁方向产生横向裂缝。2)混凝土搅拌要控制好水灰比,水灰比没控制好,坍落度过大,虽然流动性好,但易产生局部粗骨料少、砂浆多的现象,此时,混凝土脱水干缩时,就会产生表面裂缝。浇筑过程中,如果过分振捣,造成表面砂浆层,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易形成凝缩裂缝。3)浇筑过程中如果没有专人护筋,容易造成支座处负筋下陷,从而使板上部沿梁支座处产生裂缝。4)铺设的暗装水管、电线套管等不当,如水管、电线套管铺设不够牢靠、集中铺设、上下交叠铺设等致使水管、电线管保护层厚度不足,都可能造成板面沿管线长度方向产生裂缝。5)混凝土浇捣后未及时浇水养护,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发快,导致收缩迅速,而混凝土内部水分散失慢,收缩也慢,此时混凝土强度很低,不能承受较大的干缩应力作用,势必产生干缩裂缝。6)外力的作用也是产生裂缝的一大原因,比如追求进度盲目赶工,当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不足24 h的养护时间,就忙于进行脚手架的搭设、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混凝土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和集中荷载的作用下引起裂缝。

1.3 设计方面

首先应充分考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条形结构的楼房,一旦出现基础沉降不均匀,将会导致楼房的拉裂和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开裂;其次配筋过于经济,特别是现浇板端支座构造负筋及板角辐射筋不足,容易引起裂缝的产生;另外有些设计师为了追求立面效果,平面布局凹凸较多,在转角处由于应力集中形成薄弱部位,一受到混凝土收缩及温差变化易于产生裂缝。

2 现浇楼板裂缝的防治措施

2.1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方面

首先水泥要有合格出厂证,必要时应认真对水泥标号及安定性进行试验;其次严把砂石骨料进货关,认真地对进场砂石骨料进行检验,严格控制砂石的级配及含泥量,并做好各项试验,发现不合格材料进场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清除出场;最后要提高对商品混凝土的性能要求,选用高效优质混凝土外掺剂,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减少混凝土的收缩,订购时对混凝土质量要有明确要求。

2.2 施工质量方面

1)脚手架的搭设,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施工,首先要认真检查材料的规格是否合格,其次遇有土质松软时,应加绑扫地杆或铺设脚手板。最后针对跨度较大的楼板时,立杆要适当加密,防止大梁两侧出现不均匀沉降。2)严格控制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严格控制水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另外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3)严格控制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在楼板浇捣过程中要派专人护筋,避免踩弯板面负筋的现象发生,板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大于1.5 cm,建议楼层双层双向钢筋设置小马撑,施工过程合理安排好各个工种间的交叉作业时间,发现有被踩踏、踩倒的钢筋,专业护筋的人员要及时校正绑扎。4)对于较粗的线管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可增设垂直于线管的抗裂短钢筋网加强,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采用线盒,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灌注顺利和振捣密实。当线管数量较多,使集散口的混凝土截面大量削弱时,宜按预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Φ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5)加强对楼面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混凝土初期伸缩裂缝发生。6)杜绝外力的作用,避免盲目赶工。混凝土浇筑完毕的24 h内,不允许吊卸大宗材料,避免冲击振动,做些定位、弹线、测量等准备工作。24 h以后,可先分批安排吊运少量小批量的柱和剪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做到轻卸、轻放,以控制和减小冲击振动力。第3天方可开始吊卸钢管等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在模板安装时,吊运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荷重和振动。

2.3 设计方面

对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可以通过调整基础的选型来对楼房沉降和沉降差进行控制,如采取改用深基础及桩基础等方式以减少这类裂缝的发生;在板角增加辐射筋,使产生裂缝的应力作用方向与辐射筋相一致,能有效地抑制裂缝;现浇板端支座构造负筋总量取值要充足,中间支座下部受拉时要确保钢筋锚固长度;平面布置上尽量减少凹凸现象。

3 对裂缝的弥补处理

对于一般裂缝处理,可将板缝清洗后用1∶1水泥砂浆灌缝,压平养护;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当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通长、贯通的危险结构裂缝,裂缝宽度大于0.3 mm的,可采用结构胶粘扁钢加固补强,板缝用灌缝胶高压灌胶;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总之,对于楼面现浇板容易出现的一些非结构性裂缝现象,想要彻底消除它,除了在混凝土的原料上、施工技术上以及设计方案上认真把关,尚有待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和积累经验,并进行技术创新,采用更为科学的解决方法。

摘要:针对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的普遍性,从原材料、施工、设计三方面出发分析了裂缝形成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裂缝的防治措施和弥补处理方法,以保证现浇板施工质量。

关键词:现浇板,裂缝,原因,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原因的分析 篇2

一般情况下,楼屋面裂缝表现为:表面龟裂,纵向、横向裂缝以及斜向裂缝。究其原因,主要有施工、设计及混凝土原材料等三方面的原因,以下将逐一具体分析。一)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方面

1、水泥凝结或膨胀不正常,如水泥安定性不稳定,水泥中含有生石灰或氧化镁,这些成分在和水化合后产生体积膨胀,产生裂缝。

2、如果骨料中含泥量过多,则随着混凝土的干燥,会产生不规则的网状裂缝。

3、碱----骨料反应:蛋白质、安山岩、玄武岩、辉绿岩、千枚岩等碱性骨料有可能与碱性很强的水泥起化学反应,生成有膨胀能力的碱--硅凝胶而引起混凝土膨胀破坏,产生裂缝。

4、水灰比、塌落度过大,或使用过量粉砂混凝上强度值对水灰比的变化十分敏感,基本上是水和水泥计量变动对强度影响的叠加。因此,水、水泥、外渗混合材料外加剂溶液的计量偏差,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泵送砼为了满足泵送条件:坍落度大,流动性好,易产生局部粗骨料少、砂浆多的现象,此时,砼脱水干缩时,就会产生表面裂缝。二)施工质量方面

1、混凝土施工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造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易形成凝缩裂缝。而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上之间洒水不够,过于干燥,则模板吸水量大,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2、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干压光会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

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天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天一层。因此当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混凝土总收缩值较小开间要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

三)设计方面

1、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在住宅建设中,有相当一部分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裂缝,是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而造成的。如在软土地基下采用扩展基础,则对于那些相对较长的条式楼来说,要想保正它们沉降均匀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有时也会由于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而引起楼房的拉裂和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开裂。

2、荷载的作用:在住宅建设中,也有少部分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裂缝,是由于荷载作用方面的原因引起的。由于设计人员在进行现浇板的配筋计算过程中,通常只是根据其承载能力来确定配筋量的,而往往忽略了对板在正常使用阶段由其承受的荷载而引起的挠度及裂缝宽度的验算,由此而引起裂缝的产生,这些裂缝有时也会超过规范的最大允许值,这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3、结构体型突变及未设置必要的伸缩缝:房屋长度过长,而又未考虑设置伸缩缝,当房屋的自由伸缩达到应设置伸缩缝要求的间距时,就要引起裂缝的产生。另外,平面布局凹凸较多,即转角也越多,这些转角处由于应力集中形成薄弱部位,一受到混凝土收缩及温差变化易于产生裂缝。

4、在楼房的设计中,设备专业特别是电气专业,大多将照明、有线电视、通讯等所需的管线直接敷设于现浇板中,而且有时集中于某一处现浇板中的管线多达7----8根,并且这些管线的直径多为2---3CM,由此就会使该处的现浇板厚度大大削弱,从而引起现浇板在

二)施工质量

1、在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

2、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楼板浇筑后,对板面应及时用材料覆盖、保温,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

3、严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赶工。杜绝过早上传、上荷载和过早拆模。在楼板浇捣过程中更要派专人护筋,避免踩弯面负筋的现象发生。通过在大梁两侧的面层内配置通长的钢筋网片,承受支座负弯矩,避免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

4、施工后浇带的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制定施工方案,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以及施工中钢筋被踩弯等现象。同时更要杜绝在未浇注混凝土前就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而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

5、对于较粗的线管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可增设垂直于线管的抗裂短钢筋网加强,抗裂短钢筋采用Φ6-Φ8,间距≤150,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毫米。

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砼灌筑顺利和振捣密实。并且当线管数量众多,使集散口的砼截面大量削弱时,宜按预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Φ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

6、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堆放区域部位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就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砼表面上铺设旧木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

7、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砼

住宅现浇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 篇3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 裂缝 现状和原因 措施

0 引言

近年来,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 面已逐步替代传统使用的预应力圆孔板,使房屋建筑在结构的整体性、抗震性、抗渗漏及抗房屋不均匀沉降等方面有较大的提高,解决了一些由于使用预应力圆孔板而引发楼(屋) 面的质量通病。但是新的问题也随着旧的矛盾的解决而出现,各种原因引起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 面裂缝已经成为广大用户及建筑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的新问题。

1 楼板裂缝的表现

混凝土开裂实际上是其内部应力释放或外部应力作用的一种表现,最终达到应力平衡的机理。从宏观分析,引起混凝土开裂的因素可归纳为两个方面:首先是混凝土内部自身存在的因素,涉及到组成材料的性质(如水泥品种、细度、骨料品种、含泥量、级配等) 、各种组材的配合比(包括水泥用量、拌和水用量、含砂率等);其次是外界因素,涉及环境条件、外部结构约束、施工管理(振捣、养护、拆模等) 和荷载作用等。裂缝按现浇钢筋混凝土组成材料的特性、建筑结构的力学特性及设计施工等方面问题可以分为收缩裂缝(包括塑性收缩、化学收缩、干燥收缩、温差收缩等)、温差裂缝、结构裂缝、构造裂缝和质量裂缝,上述裂缝除质量原因引发的裂缝无规律外,其他原因引发的裂缝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还有一些裂缝是综合作用的结果。

从裂缝出现的时间考虑,可以分为早期裂缝、中期裂缝和晚期裂缝。而早、中、晚三期的划分与施工期间气候、地理环境、建筑物结构形式和应用材料有直接关系,很难人为地以年、月、日进行划分,一般将主体施工过程出现的裂缝称为早期裂缝,竣工前后出现的裂缝称为中期裂缝,交付使用后出现的裂缝称为晚期裂缝。

2 裂缝的原因分析

2.1 建筑设计方面原因 在现绕楼板平而形状突变的部位,由于应力集中现象,也会产生裂缝。在住宅卧室、起居室、电梯旁的平面形状不规则的部位,有时楼板遇到电梯开洞等位置,楼板的受力情况复杂,来自两方而的应力叠加而产生应力集中。在混凝土楼板的凹角部位就会产生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的主拉应力,形成上下贯穿性裂缝。

2.2 使用环境方面原因 这方面主要指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尤其温度的变化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 面板产生裂缝的原因。夏季由于受高温影响,外部建筑结构发生膨胀变形,使与其连接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 面相应地发生变形,板内产生的拉应力,特别是在纵横外墙两方向的夹角处的楼面板呈现两个方向的拉伸应力,其主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2~3MPa)时,混凝土出现裂缝。这就是部分建筑楼面板在转角处容易发生近似45°斜裂缝的机理之一,通常这一裂缝是上下贯穿的。

2.3 混凝土材料的原因 混凝土材料的配比不当,粗细骨料的含泥量、水泥的品种、细度等也是产生裂缝的原因。随着城市环境保护的需要和高层建筑的发展,预拌(泵送)混凝土已成为混凝土供应的主要方式。为了达到运输、泵送和施工的要求,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和水泥用量明显加大,含砂率和坍落度也大于现场搅拌的混凝土,因此混凝土固体颗粒间的层间水和毛细孔大大增加,水泥石的凝胶体也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2.4 施工原因 施工过程中模板支撑不合理、拆模过早、施工作业人员随意踩踏抗负弯矩钢筋、过度振捣和压抹、养护不及时及缺乏必要的养护期、施工荷载控制不严等均是混凝土开裂的因素。

3 裂缝防止对策

材料的组成决定了混凝土的不均质性,内部固相、气相、液相及各种孔隙、缺陷、微裂等存在着相互作用。引起现浇混凝土楼(屋)面板裂缝的因素涉及设计方面、使用环境方面、材料方面和施工方面的各个环节,总结、分析裂缝的现状和成因,探索相应的控制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 设计中应采取的措施

3.1.1 目前的结构设计,主要根据混凝土和钢筋的弹—塑性确立的理论,包括极限强度、极限变形和极限裂缝三种极限状态为主的强度理论。因此设计时应分析建筑物竖向构件的刚度,充分考虑现浇混凝土竖向构件与楼板平面之间三维空间的内力分配和协调变形,楼板配筋中(尤其是建筑物端部和外墙转角处)应考虑侧向力或温度引起竖向构件与楼板之间的内力传递和变形问题,满足内外温差引起的应力需求和角端嵌固作用产生的负弯矩效应。

3.1.2 控制建筑物的长度,适当增设伸缩缝或后浇带,减少楼板的收缩膨胀影响。有预埋塑料管的混凝土楼面,应适当加大楼板的截面厚度,避免管线在楼板内十字交叉,管线位置以预埋在混凝土中性层为妥。

3.1.3 加强屋面保温隔热措施,降低阳光辐射导致屋面结构的升温,外墙面宜采用浅色装饰材料,增强热反射,减少热量吸收等措施对防止温度裂缝有一定的帮助。

3.2 混凝土的组成材料选择 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满足施工需求的前提下,控制混凝土拌制时的水泥用量和用水量,能有效地减少混凝土毛细孔及收缩膨胀率较大的凝胶体总量,从而减少混凝土的干缩和化学收缩。合理的粗骨料级配、含砂率以及骨料含泥量小,砂的细度模量增大等是减少水泥、水用量的有效措施。另外,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掺入适量的减水剂和外掺材料(粉煤灰、矿粉等),能提高混凝土坍落度,减少水泥和水的用量,同时外掺料能与水泥的水化产物氢氧化钙发生二次水化反应,生成的胶体填充混凝土中的孔隙和毛细孔,对阻断毛细孔、致密混凝土、减少收缩、提高后期强度十分有利,对加大混凝土的流动性,提高泵送性能有积极的作用。

3.3 施工工艺应采取的措施

3.3.1 首先模板支撑体系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其竖向杆件、水平杆件、斜撑应具有整体稳定性,防止形成可变机构,设计时除考虑荷载(包括施工荷载和自重) 外,还应考虑混凝土浇捣时的侧向力引起模板支撑的整体侧移;在局部上应考虑横楞的间距,防止横楞之间模板的弯曲变形。

3.3.2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避免为减少拆、装泵管次数而将混凝土拌合物集中卸料,用振捣器赶料等现象,使大量浆体被赶走,粗骨料留在卸料部位,导致混凝土结构分布失匀,导致浆体多的部位出现塑性收缩裂缝和干缩裂缝。

3.3.3 使用木质模板应在混凝土浇捣前使模板充分湿润,浇捣后应及时覆盖,严防烈日暴晒和冰冻,一般应在初凝结束后开始浇水养护。天气越干燥,气温越高,浇水养护频率应加大;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应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

3.3.4 商品混凝土送达施工现场时,不得随意加水稀释,泵送混凝土在符合泵送条件下,配合比设计时尽量降低其坍落度和采用连续级配的粗骨料,并尽可能采用粒径较大的颗粒级配,这样既满足泵送要求又降低组成材料的比表面积,对减少砂率和减少水泥用量较为有利,最终能减少混凝土内部的空隙率和降低混凝土的收缩量。

4 结束语

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将裂缝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而不影响结构自身的使用和安全性能。

减少、控制混凝土楼(屋)面板裂缝的课题,既涉及设计、施工和原材料各个环节,也与工程所在地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建筑市场环境)、气候有密切联系,尚有待不断研究,不断完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陈士良.现浇楼板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住宅现浇板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防治 篇4

近年来, 传统的预制板逐渐被现浇板所取代, 由于使用了现浇楼板, 房屋的整体性、抗不均匀沉降性和结构安全性均有很大提高, 但也伴随产生了一些楼板裂缝的情况, 不少住户担心这些裂缝引起房屋的基础沉降而向有关部门投诉。

例如我市某小区共建住宅楼14幢, 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 砖混结构, 室内无分隔墙, 全部为现浇板, 板厚100~120mm, 现场拌和浇捣, 混凝土强度等级C20, 楼板与梁连接处均配负筋, 房屋高5层, 底层设架空层高2.2m, 房屋约长80m, 无伸缩缝, 基础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工程于1999年12月陆续竣工。竣工验收时, 尚未发现明显的裂缝现象, 住户陆续购房进行装修时, 发现楼板裂缝, 遂向我站投诉。经现场勘察 (包括尚未售出的房屋) 发现, 14幢房屋均存在裂缝, 开裂户数达124户, 占总户数450户的27.56% (而投拆用户21户, 占总户数的4.64%) , 裂缝位置主要有两类, 其中位于板角处的裂缝占绝大多数, 约占总数的90%, 其缝宽一般在0.1~0.2mm。

2 裂缝原因分析

对用户反映的现浇板裂缝, 经多次会同设计、监理、施工等部门进行实地查勘。首先进行了沉降观测和图纸复查, 均符合规范和标准。因而根据上述裂缝状况并结合其成因作了如下分析。

2.1 引起裂缝的首要原因是混凝土的收缩

众所周知,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 由于水分蒸发, 体积逐渐缩小, 产生收缩, 而板的四周由于受到支座的约束, 不能自由伸展。而当混凝土的收缩所引起板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程度时, 必然引起现浇板的开裂, 开裂的部位往往产生在应力相对集中的地方, 所以板的裂缝绝大多数产生在板角处, 其走向与板的对角线相垂直。

2.2 温度裂缝

因水泥具有快硬、高强、水化热大的特点, 再加上该房屋的主体施工在夏季, 混凝土浇捣后又未及时浇水养护, 混凝土在较高温度下失水收缩, 水化热释放量较大, 而又未及时得到水分的补充, 因而在硬化过程中, 现浇板受到支座的约束, 势必产生温度应力而出现裂缝, 这些裂缝也首先产生在较薄弱的部位, 即板角处。另外, 室内外温差变化较大, 也要引起一定的裂缝。在调查中发现房屋西边及顶层的裂缝居多。事实上许多裂缝往往是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综合引发的。

2.3 结构体型突变及未设置必要的伸缩缝

开发商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房屋长度过长, 而又未考虑设置伸缩缝, 当房屋的自由伸缩达到应设置伸缩缝要求的间距时, 就要引起裂缝的产生。另外, 平面布局凹凸较多, 即转角也越多, 这些转角处由于应力集中形成薄弱部位, 一受到混凝土收缩及温差变化易于产生裂缝。

2.4 支座处负筋下沉产生裂缝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不当, 致使支座处负筋下陷, 保护层过大, 固定支座变成塑性铰支座, 使板上部沿梁支座处产生裂缝。

3 裂缝的防治

上述裂缝虽属非结构受力因素所引起的, 但现浇板裂缝既影响美观, 又容易使住户产生心理上的不安, 而且裂缝不仅会影响抗渗效果, 也易造成水分侵蚀钢筋, 影响使用耐久性。因此, 针对上述裂缝产生的原因, 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 并在开发另一小区中, 重点加强管理, 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3.1 加强现浇板浇捣后的养护

混凝土养护是整个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忽视对混凝土的养护, 既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又易使其在硬化过程中失水得不到及时补偿而产生裂缝, 尤其在高温下施工, 更应经常浇水养护, 这样既可减少温度产生的裂缝, 也可降低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的约束应力, 有效控制裂缝。同时, 对水泥砂浆地面, 也要严格按施工顺序操作, 并加强养护, 经常使地面处于湿润状态, 也能有效地抑制地面裂缝的产生。

3.2 严格控制砂的粒径及含泥量

混凝土用砂应采用中粗砂, 如砂粒过细, 砂的含泥量超过标准, 不仅降低强度, 也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这是因为泥的膨胀性大于水泥膨胀性的缘故。

3.3 在板角增加辐射筋

现浇板的四周在设计上都已配置负筋, 但针对绝大多数裂缝产生于板角这一现象, 在板角四周增设辐射筋, 使产生裂缝的应力作用方向与辐射筋相一致, 能有效地抑制裂缝, 此外配筋较多时, 相对来说也能明显改善裂缝的产生或扩展, 根据裂缝距板角的距离, 辐射筋长度为1.5m左右。

3.4 平面布置上尽量减少凹凸现象和设置必要的伸缩缝

平面转角过多, 即薄弱部位过多, 而这些部位由于应力集中, 往往是裂缝的多发区。

3.5 严格控制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

现浇板负筋一般放置在支座梁钢筋上面, 与梁筋应绑扎在一起, 另外, 采用铁架子或混凝土垫块等措施来固定负筋的位置, 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板面钢筋不再下沉, 从而可有效控制保护层, 避免支座处因负筋下沉, 保护层厚度变大而产生裂缝, 板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大于1.5cm。

结束语

对于现浇板容易出现的一些非结构性裂缝现象, 经多次的分析研究, 找出原因, 对症下药, 采取了一些防治措施, 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市的另一小区, 建筑面积为4万平方米, 9幢住宅也是现浇楼板, 于2000年7月竣工, 由于防治措施在前, 现浇板出现裂缝的现象在9幢中只占6幢, 开裂户数28户只占总户数220户的12.7% (投诉用户只占总户数的1.34%) ,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要彻底消除裂缝现象, 尚待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和不断积累施工经验, 采用更为科学的解决方法。

摘要:讨论了住宅现浇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现浇板裂缝原因分析 篇5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速,商品混凝土作为一项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等领域,对现场的文明施工是带来了便利。但是,商品混凝土楼板的裂缝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特别在工程后期及使用过程中更为明显。如果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妥,会缩短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降低承载力,耐久性,严重者将危及人民的生命安全;同时因裂缝的存在,也增加了用户与开发商及政府间的矛盾,某种程度上扰乱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下面从图纸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拌制、运输及施工过程方面谈谈商品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一、设计方面原因

建筑设计不合理会导致混凝土结构中出现楼板裂缝。主要表现为钢筋配置过多或过少引起的裂缝。

二、从商品混凝土自身角度分析

1、商品混凝土是一种由粗、细骨料(砂、石)、水泥、水及其他掺合料和外加剂混合而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微观构造以及所受外界影响的不同,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就很多;

2、商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方面:不同型号的水泥的含碱量不同,水泥中的碱与活性骨料中的活性氧化硅起反应,形成胶状物质,从周围吸水膨胀而产生裂缝;

3、混凝土采用的粗细骨料级配不连续,造成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不到位,为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埋下了隐患;

4、商品混凝土在上料时,搅拌台上有计量但无控制,质量控制处于失控状态,计量偏差导致水灰比失控,从而造成混凝土的收缩不一,形成裂缝;

5、混凝土供应方面,由于工程多或未考虑交通等因素,造成混凝土供应不上,前一车入模的混凝土超过了初凝,后一车还没到,时间上脱节,形成冷缝;

三、从施工角度分析

1、施工时,钢筋控制不到位,保护层不符合要求,模板支撑不牢固等均会导致混凝土楼板裂缝,线管的埋设不合规范,层叠现象严重或设计不合理等;

2、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没有注意加强分层混凝土间的振捣,使两次浇筑的混凝土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振捣不到位;

3、混凝土压光时间未掌握好,一般木蟹抽2~3次,有的工人为了省事,混凝土还没初凝或刚初凝打一遍后就用薄膜盖上了,未能消除混凝土内外产生的拉应力,而形成裂缝;

4、部分工程为了加快料具周转,提前拆模或虽然按拆模试块强度拆模,但拆模试块弄虚作假,用标养的代替同条件的或同条件的试块养护不到位等;

5、由于气候等原因,养护不及时,水泥在水化过程中需水的作用才能完成水化过程,没水造成混凝土“烧死”而形成裂缝;

6、为了抢工期,未达到1.2Mpa就上人或过早上材料,造成混凝土内部被破坏;

7、建筑物不均匀沉降造成裂缝(主要表现在垂直面裂缝较多);

8、周边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造成了内部应力超负荷,产生裂缝。

针对现浇商品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分析,不难看出,除了要掌握商品混凝土本身具有的特性,严格把握商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拌制计量和运输关,更重要的控制重点还在施工环节这一关。一般可以从商品混凝土拌制现场和施工现场控制两大方面入手,严格控制、严格把关、全过程监督,具体措施如下:

一、做好施工前的设计工作

在结构设计中,合理增加构造配筋。对四周的阳角处楼板配筋进行加强,减少裂缝的出现。

二、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拌制过程、运输方面

1、配合比设计人员应深入现场,根据各工程的施工现场状况、结构特点等合理设计相应的配合比,控制水灰比,改善骨料级配;选用低碱水泥和低碱或无碱的外加剂,积极采用合适的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抑制碱骨料反应,正确掌握好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的运用;

2、拌制过程中,加强交底和工人的自身素质,严格控制上料的计量,不得随意加减,根据工程反馈信息,及时调整配比以满足施工需求;

3、根据搅拌地点到浇筑地点的路程、路况等因素,合理控制发车时间间隔和发车数量,确保浇筑地点有车但不过多。

三、现场施工方面的防治措施

1、切实贯彻执行现行的国家、地方、行业的规范和标准,施工前认真编制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切实做好交底工作;

2、现场的模板及支撑体系必须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因模板的支架等位移或挠度过大,影响混凝土内部结构的挠动,从而影响其硬化的过程;

3、严格控制钢筋的原材质量,按设计及规范控制钢筋的绑扎质量及钢筋保护层厚度,特别是控制负弯矩筋的绑扎质量;

4、安装的线管预埋,敷设在钢筋混凝土内的线管外径不得超过板厚的1/3,严禁三层及三层以上的管线交错叠放,必要时,在穿线管处增加钢丝网等加强措施;

5、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禁私自加水或减水剂来调整坍落度,并且严格控制楼板的浇筑厚度;加强混凝土的振捣,控制混凝土供应,确保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连续浇筑,防止人为冷缝的产生,如遇供应问题,可采取减慢浇筑速度或塔吊配合施工,防止冷缝的产生;

6、正确控制混凝土的收浆和压光时间,第一遍收浆是在混凝土初凝时进行,第二遍收浆和压光是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最好紧接第二遍压光后,再进行一遍压光,并扫毛,这样既防止了开裂,又起到了美观的作用;

7、采取自然养护时,覆盖浇水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h内进行;混凝土浇水养护,不得少于7d。

8、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未达到1.2Mpa时,严禁上人;未达到设计上料荷载(约10Mpa)时,不得上料,同时,材料应分散堆放,不得产生集中荷载,吊运时不得对平台产生冲击力;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分析 篇6

【摘 要】本文结合工程建设过程中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对混凝土裂缝形成的成因以及控制措施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施工

混凝土裂缝是由于混凝土硬化的过程中,受温度的影响而产生裂缝。目前由于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以混凝土结构占主要地位,而且其耐久性以及防水性占主要的原因,建筑物的裂缝防治问题已成为了热门话题。现结合多年来的施工实践教训,分析如何防治楼面裂缝问题。

1.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

混凝土裂缝是建筑工程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混凝土裂缝原因形成主要因素综合起来可以分成四个方面:设计因素、材料和混凝土配合比因素、施工及现场养护因素。

1.1设计原因

设计中导致裂缝的主要成因有这几点:

设计中结构中断面突变,导致应力集中所产生的构件裂缝。设计中对构件施加预应力不当,造成构件的裂缝(偏心、应力过大等)。设计中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等引起构件裂缝(如墙板、楼板)。设计中未充分考虑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

1.2材料和混凝土配合比原因

(1)材料原因。混凝土材料选用中导致裂缝的主要成因有这几点:

粗细集料含泥量过大,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集料颗粒级配不良或采取不恰当的间断级配,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的增大,诱导裂缝的产生。混凝土外加剂、掺和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导致混凝土收缩严重,也是产生裂缝的重要原因。水泥品种原因,矿渣硅酸盐水泥收缩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收缩大,粉煤灰及矾土水泥收缩值较小,快硬水泥收缩大。水泥等级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原因:水泥等级越高、细度越细、早强越高对混凝土开裂影响越大。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脆性越大,越易开裂。

(2)混凝土配合比原因。设计中水泥等级或品种选用不当。配合比中水灰比(水胶比)过大。单方水泥用量越大、用水量越高,表现为水泥浆体积越大、坍落度越大,收缩越大。配合比设计中砂率、水灰比选择不当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偏差,导致混凝土离析、泌水、保水性不良,增加收缩值。配合比设计中混凝土膨胀剂掺量选择不当。

1.3施工及现场养护原因

对于现场浇捣混凝土施工,若是振捣或者是插入不当,漏振、过振等情况的发生,都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导致裂缝的产生。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不仅缺少两次的抹面,比较容易出现裂缝问题,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对水化计算不准,现场混凝土的降温或者是保温工作不到位,引起的混凝土内部的温度过高或者是内外的温差过大,混凝土产生的温度裂缝,现场的养护措施不到位,混凝土早期脱水,引起收缩裂缝。

2.关于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中裂缝的控制

2.1混凝土楼板裂缝原因分析

由于裂缝具有较明显的规律性和普遍性,排除了偶然因素的影响(如设计失误施工事故等),它反映了目前在工程结构领域中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就是建筑物裂缝问题。大量的调查与实测研究证明,砼裂缝原因有两类:

第一类,由外荷载直接应力引起的裂缝和次应力引起的裂缝。

第二类,由变形作用引起的裂缝,变形作用包括温度变形、收缩变形和地基不均匀沉降变形。

大部分浇现浇楼板大量裂缝的出现并非与荷载有直接关系,通过对现浇楼板裂缝现状的调研、分析可以认定,90%以上的裂缝是由变形作用引起的;在变形作用中,由地基不均匀沉降变形引起的裂缝发生的很少,主要是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引起的。

现浇砼楼板是表面系数较大的构件,上述砼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变形,如果是完全自由的,变形达到最大值时,内应力为零,也就不会产生裂缝。如果变形受到约束,在完全约束状态下内应力达到最大值,而变形为零。在全约束与完全自由状态的中间过程,即为弹性约束状态,亦即自由变形分解为约束变形和显现变形(实际变形),也就是说,在约束状态下,结构首先要求有变形的余地,如结构能满足要求不再产生约束应力;如结构没有条件满足要求,则必然产生约束应力,超过砼的抗拉强度,导致开裂。

2.2裂缝与施工质量控制水平的关系

裂缝与施工质量控制水平有着重大的关系,是由内因外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砼是粗集料、细集料、和无机胶结材料(水泥)和气体组成的非均质堆聚结构,充满着微观裂缝,但肉眼是看不到的。在建筑工程实践中,是以肉眼可见与不可见裂缝作为裂缝存在与不存在的相对标准。肉眼可见裂缝的起始范围约为0.02-0.05mm,从对工程有害影响方面和最小界限判断,0.05mm较为合适,即认为建筑物存在小于0.05mm的裂缝为无裂缝建筑。

(1)裂缝的出现与养护条件的关系。干燥的环境对早期砼的抗裂能力有严重影响,国内有关试验表明,湿润养护的砼其极限拉伸值比干燥养护的要大20%-50%。裂缝一旦产生,开始的微裂缝和楔形裂缝的尖端起到毛细管的吸水作用和楔劈作用,收缩应力集中,裂缝向下延伸,此种裂缝一般发生较早,当砼再次经历温差变化及干缩变形时,应力集中于原有裂缝处,致使原有的部分裂缝裂透。

(2)裂缝出现的部位与薄弱环节的关系。施工缝处,多是接搓处理不细,致使新旧砼衔接不紧密,砼凝固过程中收缩变形引发裂缝。在线管预埋时不按规程严格操作,致使线管位置的保护层厚度失控,有的多管交叉,如不仔细处理会使局部截面削弱,抵抗砼变形能力减小,在砼产生温差应力或干缩时,在此位置引发裂缝。

早期塑性裂缝,中后期产生的裂缝,有许多是早期裂缝的发展,这种裂缝一般发生较早,在砼浇筑完数小时内便出现,有的干缩裂缝是早期塑性裂缝的延伸。目前,随着泵送砼施工工艺的发展,使砼裂缝控制的技术难度大大增加,泵送砼由于流动性与和易性的要求,坍落度增加,水灰比增大,水泥标号提高,水泥用量、用水量、砂率均增加,骨料粒径减小等诸因素变化,导致砼的收缩及水化热作用增加,收缩时间延长。

3.裂缝控制措施

裂缝控制是相当复杂的,它涉及到结构设计,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材料质量,环境状态等诸多因素。本人认为,对现浇板裂缝的控制主要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3.1优化砼配合比

优化砼的配合比,一次来提高砼的抗拉性能,无论是现场的拌制的小坍落度砼还是泵送的砼,都应该在现有的配合比的基础上,来进一步试验研究高性能的砼,优选有利于抗裂性能的砼级配,尽力减小水灰比没减少坍落度,降低砂率,增加骨料粒径,降低含泥量及杂质含量。选用影响收缩和水化热较小的外加剂和掺合料。

3.2改善砼养护工艺

改善砼养护工艺,减少砼自身收缩试验证明,养护条件对砼的收缩影响很大,养护14天的收缩比养护3天的收缩降低约20%。按施工规范进行养护,能有效地持续地使砼表面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浇筑时间不长的砼,仍然处于凝结、硬化过程,水泥水化速度较快,养护形成的潮湿条件可防止砼表面脱水而产生收缩裂缝。

3.3规范施工操作规程

规范施工操作规程,避免砼浇筑后的扰动尽量采用小流水段施工,砼现浇板浇筑后不要过早上人,合适的开砌时间应在楼板砼达到5N/mm2后;为使砼不早期受损,且不影响工期,宜采取早强措施;5N/mm2值应制作同条件试块,确定达到的天数。楼板浇筑完毕时,新浇砼、模板体系、施工人员、机具、脚手板和手推车等也可能使下一层楼板超载。除非下一层板的砼已达100%设计强度。一般情况下应在上层的砼浇筑完后再拆下层模板。

3.4重视薄弱环节管理

重视薄弱环节管理,控制引发裂缝对施工缝,后浇带、预埋线管部位,塑性裂缝等,应严格按规范施工,制定具体措施,作好技术交底,必要时加膨胀剂,调节砼的收缩。

4.结语

现浇板裂缝原因分析 篇7

1 现浇板裂缝原因分析

1.1 商品混凝土自身的原因

混凝土收缩是其自身的特性,但商品混凝土因需要泵送等因素,收缩程度更大。

1)富浆含量高。因商品混凝土要满足泵送工艺的要求,混凝土中的细粉含量要比普通混凝土细粉含量高得多,必然导致商品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的收缩值大得多,为现浇板裂缝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2)坍落度大。一般商品混凝土坍落度在100 mm~180 mm之间,而普通混凝土的为70 mm~90 mm,现在商品混凝土公司为保证现场泵送顺利及现场施工人员为了施工方便快速,均要求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50 mm~180 mm,大坍落度必然导致高水泥用量、大用水量或大外加剂掺量。这3种因素直接的后果是商品混凝土的收缩值显著地增加,均易导致商品混凝土现浇板裂缝的产生。

3)较小的粗骨料粒径及较少的粗骨料用量。商品混凝土为满足泵送工艺要求,粗骨料最大粒径相对较小,从而导致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增加。另外,由于富浆量大及用水量大等因素,导致混凝土单位粗骨料用量减少。在混凝土组成材料中,粗骨料是抑制水泥石用量,对混凝土收缩抑制是不利的,降低了商品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易出现现浇板裂缝。

4)粗细骨料含泥量。含泥量越高,混凝土也越易开裂。因泥阻碍了石子与砂浆之间的咬合粘结,弱化了石子的界面结构,降低了界面强度,也就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特别是降低了商品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导致现浇板裂缝。

1.2 施工方面的原因

1)振捣时间过长,造成混凝土分层离析,浆体上浮,混凝土失水干燥后,毛细孔收缩作用引起现浇板出现裂缝。

2)振捣方式不正确。现浇板施工泵送混凝土时一般采用接管式,混凝土浇筑人员为图省事,减少接拆管次数,直接用插入式振动棒赶料,而不是用布料器布料或用铁耙将混凝土摊铺均匀。因此,现浇板施工中工人常把振动棒直接放在混凝土管道出料口处,这就造成该区域石子沉积而浆体外流,在整个现浇板就会出现一些区域骨料多,另一些区域浆体丰富,在浆体丰富区和界面处就会出现大量的混凝土收缩裂缝。

3)现场加水问题。混凝土浇捣人员为提高施工速度,擅自向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现场增加水不仅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也必将增加混凝土中泌水通道并使表面形成弱化层,失水产生毛细管收缩应力,增加了混凝土现浇表面出现裂缝的可能性。

4)现场养护问题。养护不当是造成商品混凝土现浇板裂缝的重要原因。随着泵送混凝土的发展,粉煤灰的广泛应用,养护的问题越发显得重要。混凝土浇筑后,若表面不及时覆盖并浇水养护,表面水分迅速蒸发,很容易产生收缩裂缝,特别是在气温高、相对湿度低、风速大的情况下,干缩更易产生。现在施工现场的养护方法一般在混凝土终凝后,喷水养护,没有进行覆盖,养护龄期约3 d~4 d,这与国家规范规定的养护制度极易使混凝土楼板在其表面因温度梯度及湿度梯度过大而产生拉应力开裂,有时发展成为贯彻裂缝,造成商品混凝土现浇板出现裂缝。

5)支撑体系拆除及现浇板加载过早问题。商品混凝土一般由商品混凝土供应公司供应,为了保证商品混凝土坍落度要求及运输、停置、施工所需要的时间,供应公司一般均掺入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及粉煤灰以满足泵送要求,因此商品混凝土初凝时间比普通混凝土初凝时间要长得多,早期强度偏低,而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节约模板支撑,往往提前拆除支撑体系(混凝土未达到拆除强度),在现浇板上堆载、或上人作业均不符合施工要求,造成混凝土结构破坏并导致现浇板裂缝形成。

1.3 设计方面的原因

在现浇板的四周因构造筋不足,常导致45°斜裂缝;对现浇板的配筋数量及配筋方法应加以探讨,防止配筋率的不足及配筋方法的问题而导致现浇板的裂缝;对现浇板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在设计中应加以控制,在现实中,强度过大也常易导致现浇板裂缝的产生。

2 商品混凝土现浇板裂缝防治措施

2.1 混凝土材料方面措施

因为混凝土是一种收缩性材料,当收缩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极限时,裂缝就产生,对于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来说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尽量减少使用收缩量大、需水量较大、水化热大的水泥,建议采用需水量比较小、水化热低的且与混凝土外加剂适应性好的水泥。

2)在满足和易性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减小混凝土的水灰比,减小坍落度,尽量减少单位体积水泥浆、砂浆量及砂的用量。

3)对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必须严格控制,防止降低界面的强度,并且必须确保粗骨料的粒径及骨料用量,以保证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

2.2 施工方面措施

1)混凝土布料宜采用布料器进行,严禁采用振动棒赶料,确保骨料摊铺均匀,防止出现薄弱界面,给裂缝的形成提供可能。

2)严禁现场加水,加强现场监督,确保按规范施工,减少施工人员随意性。

3)振捣方式和方法必须确保正确。振捣宜短振、快插、慢拔。振捣时间过短,振捣不均匀;振捣时间过长,易导致严重浮浆,减少混凝土现浇板的有效截面尺寸易造成裂缝,因此必须确保正确的振动方式、振捣方法。

4)制定合理的养护制度。注意混凝土的覆盖,以防止水分蒸发及太阳的曝晒,养护应以降低现浇板的温、湿度为目的,同时必须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并且应保湿养护不少于14 d。

5)支撑体系的拆除及现浇板加载问题,应考虑现浇板的承受能力。GB 50203-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明确规定“砌体施工时,楼面和屋面堆载不得超过楼板的允许荷载值”。在施工进度安排及混凝土强度增长特性,充分考虑各种施工荷载,确定支撑层次、模板及支撑拆除时间,防止造成混凝土现浇板的“内伤”。

2.3 设计方面措施

对现浇板的四周易出现45°斜裂缝部位,应增设构造放射筋防止斜裂缝的产生;对现浇板宜双向配置钢筋,并且最好采用细筋密布的配筋方法;现浇板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不宜过大,以不超过C30为宜,也不应低于C20。

3 结语

通过以上对商品混凝土现浇板裂缝的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预防措施,因此,只要按规范去选料、设计、施工,必定会有效地减少及避免出现商品混凝土现浇板裂缝。

参考文献

[1]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GB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3]彭圣洁.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4]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现浇板裂缝原因分析 篇8

近年来,传统的预制板逐渐被现浇板所取代,由于使用了现浇楼板,房屋的整体性、抗不均匀沉降性和结构安全性均有很大提高,但也伴随产生了一些楼板裂缝的情况,不少住户担心这些裂缝起因房屋的基础沉降而向有关部门投诉。

我市某小区共建住宅楼14幢,建筑面积约8万余平方,砖混结构,全部为现浇板,板厚100~120mm不等,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楼板与梁连接处均配负筋,房屋高7层,底层设架空层高2.2m,房屋约长80m,无伸缩缝,基础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工程于2005年12月陆续竣工。竣工验收时,尚未发现明显的裂缝现象,住户陆续购房进行装修时,发现楼板裂缝,遂向我站投诉。经现场察勘 (包括尚未售出的房屋) 发现,14幢房屋均存在裂缝,开裂角处的裂缝占绝大多数,约占总数的90%,其缝宽一般在0.1~0.2mm。

2 裂缝原因分析

对用户反映的现浇板裂缝,经多次会同设计、监理、施工等部门进行实地查勘。首先进行了沉降观测和图纸复查,均符合规范和标准。因而根据上述裂缝状况并结合其成因作了如下分析……

(1)引起裂缝的首要原因是混凝土的收缩。众所周知,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体积逐渐缩小,产生收缩,而板的四周由于受到支座的约束,不能自由伸展。而当混凝土的收缩所引起板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现浇板的开裂,开裂的部位往往产生在应力相对集中的地方,所以板的裂缝绝大多数产生在板角处,其走向与板的对角线相垂直。

(2)温度裂缝。因水泥具有快硬、高强、水化热大的特点,再加上该房屋的主体施工发生在夏季,混凝土浇捣后又未及时浇水养护,混凝土在较高温度下失水收缩,水化热释放量较大,而又未及时得到水分的补充,因而在硬化过程中,现浇板受到支座的约束,势必产生温度应力而出现裂缝,这些裂缝也首先产生在较薄弱的部位,即板角处。另外,室内外温差变化较大,也要引起一定的裂缝。在调查中发现房屋西边及顶层的裂缝居多。事实上许多裂缝往往是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综合引发的。

(3)化学裂缝。由化学作用而产生的裂缝,包括水化反应和碱骨料反应,它们会使砼表面出现有序的网状裂缝和内部裂缝。

(4)结构体型突变及未设置必要的伸缩缝。开发商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房屋长度过长,而又未考虑设置伸缩缝,当房屋的自由伸缩达到应设置伸缩缝要求的间距时,就要引起裂缝的产生。另外,平面布局凹凸较多,即转角也越多,这些转角处由于应力集中形成薄弱部位,一受到混凝土收缩及温差变化易于产生裂缝。

(5)支座处负筋下沉产生裂缝。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不当,致使支座处负筋下陷,保护层过大,固定支座变成塑性铰支座,使板上部沿梁支座处产生裂缝。

(6)施工问题。a.原材料质量控制不好。骨料针片状含量大,砂含泥量高,致使砼内部有缺陷。b.计量不准。集中表现在加水凭经验,水灰比时大时小,致使砼形成强度的差异,使早期裂缝机率增大。c.运输的影响。高、撒、抛、掷在工地上已是屡见不鲜的事情,致使砼发生“离析”,导致砼板块早期裂缝的概率大大加强。d.砼养生问题。养生的目的是防止水分快速蒸发,使砼产生干缩变形发生早期烈缝,若操之过急则砼路面、早期裂缝的机率将增大。

3 裂缝的防治

上述裂缝虽属非结构受力因素所引起的,但现浇板裂缝既影响美观,又容易使住户产生心理上的不安,而且裂缝不仅会影响抗渗效果,也易造成水分侵蚀钢筋,影响使用耐久性。因此,针对上述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并在开发另一小区中,重点加强管理,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1)加强现浇板浇捣后的养护。混凝土养护是整个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忽视对混凝土的养护,既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又易使其在硬化过程中失水得不到及时补偿而产生裂缝,尤其在高温下施工,更应经常浇水养护,这样既可减少温度产生的裂缝,也可降低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的约束应力,有效控制裂缝。同时,对水泥砂浆地面,也要严格按施工顺序操作,并加强养护,经常使地面处于湿润状态,也能有效地抑制地面裂缝的产生。

(2)严格控制砂的粒径及含泥量。混凝土用砂应采用中粗砂,如砂粒过细,砂的含泥量超过标准,不仅降低强度,也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这是因为泥的膨胀性大于水泥膨胀性的缘故。

(3)在板角增加辐射筋。现浇板的四周在设计上都已配置负筋,但针对绝大多数裂缝产生于板角这一现象,在板角四周增设辐射筋,使产生裂缝的应力作用方向与辐射筋相一致,能有效地抑制裂缝,此外配筋较多时,相对来说也能明显改善裂缝的产生或扩展,根据裂缝距板角的距离,辐射筋长度为1.5m左右。

(4)平面布置上尽量减少凹凸现象和设置必要的伸缩缝。平面转角过多,即薄弱部位越多,而这些部位由于应力集中,往往是裂缝的多发区。

(5)严格控制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现浇板负筋一般放置在支座梁钢筋上面,与梁筋应绑扎在一起,另外,采用铁架子或混凝土垫块等措施来固定负筋的位置,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板面钢筋不再下沉,从而可有效控制保护层,避免支座处因负筋下沉,保护层厚度变大而产生裂缝,板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大于1.5cm。

4 总结

混凝土现浇板裂缝常见问题分析 篇9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裂缝原因,防治措施

引 言

随着商品混凝土的推广, 现浇板出现裂缝的几率在增加, 其中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出现裂缝占较大比重。实践证明, 混凝土现浇板是可以通过设计手段、施工措施来克服的。

1 工程概况

南京市某小区综合楼采用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现浇板, 板厚120 mm, 商品混凝土, 强度等级C30。房屋高5层。基础采用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工程验收时, 发现明显的裂缝现象。经现场勘察, 3~5层均存在裂缝, 位于板角处的裂缝占绝大多数, 约占总数的90%, 其缝宽一般在0.1~0.2 mm。

2 裂缝原因分析

对建设方反映的现浇板裂缝, 多次会同建设方工程技术人员、监理、施工等部门进行了实地查勘。根据上述裂缝状况及接触到的相关问题, 对其成因做如下分析:

2.1 板角裂缝的特点

(1) 纵向裂缝:即沿建筑物纵向方向的裂缝, 出现在板下皮居多, 个别上下贯通。

(2) 横向裂缝:跨中1/3范围内, 沿建筑物横向方向的裂缝, 多出现在板下皮, 个别上下贯通。

(3) 角部裂缝:在房间的四角出现的斜裂缝, 板上皮居多。

(4) 不规则裂缝:分布及走向均规则的裂缝。

(5) 楼板根部的横向裂缝:距支座在30 cm内产生的裂缝, 位于板上皮。

(6) 多出现在除屋面、首层地面 (大地下室) 以外的各个楼层。

2.2 板角裂缝的形成原因

2.2.1 材料质量

水泥、砂、石和钢筋等质量不好或不符合规范要求是引起裂缝的较常见的原因。

2.2.2 施工工艺

(1) 水分蒸发、水泥结石和混凝土干缩通常是导致混凝土裂缝的重要原因。

(2) 混凝土是人造混合材料, 其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成型后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度。因此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灌、振实各道工序中的任何缺陷和疏漏, 都是裂缝产生的原因。

(3) 模板构造不当, 漏水、漏浆、支撑刚度不足或地基下沉、过早拆模等都可能造成楼板开裂。施工过程中, 钢筋表面污染, 钢筋保护层太大或太小, 浇灌中踩踏钢筋使其移位等也可能引起裂缝。

(4) 混凝土养护, 特别是早期养护质量与裂缝关系密切。早期表面干燥使内外温度差较大, 容易产生裂缝。

2.2.3 结构受荷

结构受荷后产生裂缝的因素很多, 施工和使用过程都可能出现裂缝。如早期受震和施工超载等均可能产生裂缝。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中规定裂缝最大宽度为0.2~0.3 mm。对宽度超过规定以及不允许开裂的构件上出现的裂缝则被视为有害, 需认真分析, 慎重处理。

2.2.4 设计构造

楼板构造配筋设计不周。现浇板按单向板设计时, 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未配足或不满足规范要求, 当板面出现温度变形和混凝土收缩, 因无构造钢筋约束, 板面即出现裂缝。此外现浇板因开洞而未采取相应措施引起的应力集中也会导致裂缝出现。

2.2.5 湿度变形裂缝

普通混凝土在空气中硬结时, 由于环境效应, 体积收缩, 在构件内产生拉应力, 又由于尺寸效应 (楼板裸露面积大, 厚度薄) , 使楼板较其它构件更易出现干缩裂缝。特别是早期混凝土强度较低时混凝土收缩值最大, 更易产生收缩裂缝。

2.2.6 徐变裂缝

结构构件在内应力的作用下, 除瞬时弹性变形外, 其变形值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的现象称为徐变变形。因变形量加大而使拉区混凝土承受拉应力, 造成裂缝的出现。

2.2.7 施工方面

由于施工原因造成裂缝出现的因素很多。如混凝土结构养护不良或养护时间不够;水灰比过大、外加剂加入量过大;搅拌时间不够、振捣不实;任意留置施工缝且不按规定处理;后期施工扰动前期混凝土;构件内外温差大而未采取有效措施;冬季施工未采取防冻措施等。

2.3 本工程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

根据和各方工程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实地勘察, 并对计算书进行了复核, 对裂缝的形成的主要原因形成以下意见:

本工程施工期间主要为春季, 风沙较大, 昼夜温差大, 导致水份蒸发过大过快, 且该工程楼板面积较大, 从而形成湿度变形裂缝。而商品混凝土一般来说水灰比过大, 外加剂加入量过大, 使得混凝土收缩严重。再加上施工过程中, 由于由于混凝土局部振捣不实, 养护不良等施工原因, 更加剧了裂缝的进一步发展。

3 楼板裂缝处理

通过以上裂缝产生原因的分析, 根据工地现场的实际施工条件, 针对现有裂缝, 采取了以下措施, 以期消除裂缝并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1) 裂缝宽度小于0.3 mm, 采用620胶泥等封闭;

(2) 裂缝宽度大于0.3 mm进行化学灌浆处理, 做法如下:

①凿缝:沿裂缝进行剔凿, 根据开裂情况凿出宽、深各15~20 mm的V型槽;

②埋设灌浆管:沿裂缝方向每隔50 cm钻孔一处, 埋设灌浆嘴, 用胶固定;

③封闭裂缝:用结构胶骑缝反复刮实,

④吹气试压:补封漏气部位;

⑤灌浆:配置灌浆液注入灌浆器, 由空压机加压0.2 MPa, 从一端灌浆嘴起进行灌浆, 一般从邻近灌浆嘴溢出后停止灌浆, 并封闭灌浆嘴, 依次进行下次灌浆;

⑥折嘴, 封闭灌浆嘴。良好养护2周;

(3) 当裂缝较细, 数量不多时, 可将裂缝用水冲洗后, 用水泥浆抹补;如裂缝开裂较大较深时, 应沿裂缝凿去薄弱部分, 并用水冲洗干净, 用1∶2.5水泥砂浆抹补。

本工程的楼板裂缝经上述方案处理后, 效果较好, 相关各方较为满意, 事后多次检查, 原有裂缝未重复出现。

4 预防措施

4.1 材料选用

(1) 水泥:

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 严禁使用安全性不合格水泥。

(2) 粗骨料:

选用表面粗糙、质地坚硬的石料。级配良好、孔隙率小、无碱性反应;有害物质及粘土含量不超过规定。

(3) 细骨料:

选用颗粒较粗、孔隙较小, 含泥量较低的中砂。

(4) 外掺料:

宜选用减水剂等外加剂, 以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 降低用水量, 减少收缩。

4.2 配料

(1) 配合比设计:采用低水灰比、低用水量, 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2) 禁止任意增加水用量。

(3) 配制混凝土时计量应准确, 要严格控制灰比和水泥用量, 搅拌要均匀, 离析的混凝土必须重新拌匀后, 方可浇灌。

4.3 配筋

(1) 从塑性铰区延性考虑钢筋品种、规格、数量的改变、代用, 必须考虑对构件抗裂性能的影响, 使楼板具有一定的刚度。

(2) 钢筋位置要正确。保护层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 钢筋间距过大易引起钢筋之间的混凝土开裂。

4.4 模板工程

现浇板裂缝的预防, 在模板工程中应注意以下各点:

(1) 模板构造要合理, 以防止现浇板的变形不同而导致混凝土裂缝。

(2) 模板和支架要有足够的刚度, 防止施工荷载 (特别是动荷载) 作用下, 模板变形过大造成开裂。

(3) 合理掌握拆模时间, 拆模时间不能过早, 应保证早龄期混凝土不损坏或开裂。但也不能太晚, 尽可能不要错过混凝土水化热峰值。

4.5 混凝土浇筑

(1) 混凝土浇筑时应防止离析, 振捣均匀适度。

(2) 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时间。在气温高、湿度低或风速大的条件下, 特别是春秋季节, 更应及早进行浇水养护。浇水养护有困难时, 或者不能保证其充分湿润时, 可采用覆盖保温等方法。

5 结束语

在设计、施工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控制裂缝, 是可以使结构尽量不出现裂缝或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的。

参考文献

[1]盐城工学院.建筑工程质量检评与事故分析[R].

[2]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建筑科学研究院.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大面积现浇板裂缝原因、预防及处理 篇10

1 设计原因引起的裂缝

1.1 结构计算提供的数据不准备、检查复

核疏忽, 使板厚偏薄、配筋间距偏大, 该原因出现的板面裂缝会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此类情况不易被人们发现或复查到。

1.2 设计时未充分估算到装修的恒载, 使

用活荷载, 造成设计计算配筋率较小, 而实际受力较大而发生板下开裂现象。

1.3 设计的板偏薄、混凝土强度等级偏低, 或强度未达到而过早进行安装。

1.4 顶层屋面板的温度应力大, 高温下施

工又无可靠的保温隔热措施, 使屋面板受温度影响较大, 设计中未提出具体要求, 顶层板缝开裂较下层更多。

2 施工原因造成的裂缝

2.1 钢筋绑扎不规范, 板中正负受力钢筋

之间有效高度不够, 局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无保证;使下部受力筋的抗拉强度不能有效发挥, 反而造成了板上混凝土的受压应力。该原因产生的裂缝, 严重时会是贯穿性的, 容易出现在板边及板中受力较集中的部位, 这类裂缝严重者将会影响到结构的安全使用, 应采取纠正措施。

2.2 为赶进度造成的裂缝。在现浇梁板混

凝土低于规范允许的强度下, 甚至在浇筑完的混凝土刚终凝后, 即将成吨重钢管、钢筋、模板, 甚至将红砖吊上去压在板上, 材料的重压和人员的踩踏, 使板面混凝土内部胶结凝固受损成内伤;钢筋结构柱的连续焊接绑扎、模板的安装等抢工期施工, 是导致板表及贯穿开裂的原因之一。

2.3 底模刚度低、拆除早。某工程浇板底模

板使用了大面积竹胶合板, 板面大、四周不固定, 分布筋安装绑扎后浇筑板面混凝土, 浇完后人在板上走动板面会有振动, 再加上过早吊压重物, 裂缝在早期已形成;如强度达不到设计的100%拆除底模板, 更会加大裂缝。在同条件下用钢模作底模, 板面极少开裂, 可见底模自身刚度对现浇板面裂缝的出现影响很大。

2.4 板中预埋各种管线直径较大, 板混凝

土包裹不严、厚度不够;电线采用预埋PVC管, 径粗有弹性, 浇筑时PVC管在混凝土自重作用下下沉, 使板的底层钢筋也随之下沉, 造成下部钢筋保护层在振密实后变薄, 在凝结过程中因逐渐干缩开裂, 这种裂缝对使用有一定影响, 但一般不会对安全造成危险。同样, 假如PVC管在交叉处, 也会造成上层钢筋保护层过薄而开裂。

2.5 在浇筑板混凝土时, 板底层钢筋无保

护层垫块或垫块太少无法保持一定的保护层厚度, 会沿钢筋方向出现裂缝, 这种现象容易发生, 当出现大面积露筋现象时要认真处理, 不要造成危及安全的情况出现。

2.6 板混凝土厚度不足也会引起板的裂缝

出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是钢筋同混凝土共同承担的, 构件过薄刚度不足, 板中受拉筋和受压混凝土的应力增大出现“超载”现象, 本不应该开裂的因厚度不足而开裂了, 此类裂缝是贯穿性的, 其危害程度不容忽视。

2.7 混凝土由于多种原因实际的强度等级

低于设计强度等级, 导致混凝土在安全使用范围内因强度低过早开裂。

3 现浇板开裂的预防措施

为避免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开裂, 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和验收标准, 根据工程实践, 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3.1 业主和施工企业技术人员认真审查工

程结构施工图, 仔细检查钢筋配置、板渠厚度, 不同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屋面板的配筋设计构造要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 尤其在檐口部位的配筋、保温处理更合理。

3.2 加强钢筋制作的规范性, 重视钢筋的

品种、直径、间距、上下层钢筋间的有效高度、钢筋的锚固长度、附加弯起筋的位置、上下层筋的保护层厚度及分布筋是否符合要求。这些隐蔽项目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 必须报请监理工程师确认, 重要的部位还必须请监督站认证, 以确保准确无误。

3.3 浇筑混凝土时, 必须有专门的钢筋工

护筋, 当筋由于人员踩踏、震动错位、保护层不到位时能保证及时调整, 使钢筋在混凝土中位置正确, 符合设计要求。

3.4 预埋电线或其他管线时, 要固定好位

置, 垫好保护层, 浇捣时专人检查并做好保护;当管径粗混凝土在管上部太薄时, 应将该处混凝土略加厚, 以保证该处不开裂。

3.5 板底部支设底模时, 下部木楞间距不

大于600mm, 竹木胶合板接缝处应钉牢固, 防止局部受压不均而发生翘曲变形。

3.6 严禁现浇梁板的混凝土强度在低于

12Mpa/cm2前吊压重物或上人操作, 更不允许拆除底模进行下道工序。无论工期多紧这是必须遵守的。实践表明:在夏季气温达30℃左右, 建筑3d后即可在其上部作业, 但仍需在其上有保护性的施工, 养护不可轻视。

3.7 板的混凝土必须按试配进行, 原材料

比例、水灰比、外加剂专人计量;梁板浇筑保持不能有冷缝出现;板的厚度要经常检查, 保持板面平整, 收压按要求进行, 防止干缩开裂。

4 已裂缝板的一般处理方法

预防板的开裂是施工控制的关键, 已出现裂缝修补是下策了, 不处理是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 下面浅介几种主要对裂缝的处理方法。

4.1 板上裂缝宽在0.2~1mm之间时, 一

般采用环氧树脂常用法修补。作法是:将缝表面凿出一个宽20~25mm、深20~30mm的V型槽, 用水冲洗干净;待表水干后, 用环氧树脂掺乙二胺、丙酮及二丁脂增加韧性, 并同砂浆混合成稠糊状, 压抹同板面平。各种材料比例根据气温参照施工手册来确定 (参考配合比为:100:30:10:300~350) 。

4.2 板面上裂缝较多的部位, 用整体加固

的方法处理, 可采用覆盖钢丝网细石混凝土的方法, 表面凿毛、冲洗干净、铺一层φb4@100~150的钢丝网, 洒一层1:0.4的素水泥浆, 再浇一层厚度 (不影响板上结构厚) 25~35mm细石混凝土, 浇筑时将钢丝网在原板面的混凝土中提高5~10mm, 注意养护防止开裂。

4.3 条件允许时可用压力喷浆的方法补

缝, 缝的宽度应在1mm以上;采用素浆, 但拌合用水中必须掺入占水量20%的107胶水拌浆。

4.4 板下裂缝如影响使用时要修补, 一般

可不修补, 如采用压力喷浆时高压浆可能会渗出板底, 待终凝前铲平至板面即可。

4.5 环氧树脂修补要热法施工, 如确有困

难时也可选用107胶水泥浆修补, 其方法同环氧树脂修补一致, 只是拌合水中掺入15%~30%的107胶水即可。

4.6 选用UGM高效无收缩灌浆材料修补,

早期强度高, 1d强度可达50Mpa以上;现场临时加水不振捣可填充缝隙, 带有微膨胀性对补缝及灌缝适用, 效果很好。

摘要:详细论述了大面积现浇板裂缝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预防及处理措施。

上一篇:知识网络教学下一篇: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