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通信通信

2024-09-05

电力通信通信(精选十篇)

电力通信通信 篇1

第一, 所有工作人员都应该树立通信电源工作意识, 以防患于未然;第二, 应该加强培养和培训工作人员相关科技知识, 以构建一支高素质与高水平的通信电源维护队伍或者维护中心。确保每位员工都可以及时查找通信电源安全隐患, 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隐患恶化。同时还要强化通信电源管理者科学管理能力, 使其能够在节约能耗与设施保护基础上, 降低微小事故发生率。第三, 应该做到优化组合, 强化通信电源和相关设备机构的有效配合, 保证空调及机房设施等相关配置的规范性及安全性。

二、构建通信电源监控系统

从根本上说, 通信电源监控系统是现代科技发展与进步的产物, 实时远程检测电源设备设施实际运行参数, 远程调整及处理存在故障的部件与设备。同时通信电源监控还可以对电源系统参数进行实时检测, 例如, 机房温度超标与否。通信电源监控能够系统性、不间断的检测电源及其所处环境, 以此保证电源通信设备的流畅性, 此外, 还有助于缩短维修周期、降低隐患事故发生率以及系统运转机能性的提升。1、实际工作, 由于单套电源具有极为简单的设施与电源监控装置, 一般单套电源监控都会在整流屏区安置。对整流、交流、直流单元予以实时监控;对其环境温度、蓄电池的温度及充放电电流等予以实时监控;系统电压与工作状态等予以实时监控。一般都具有RS-232接口, 对于紧急故障具有电话回叫功能, 第一时间通知运行人员。2、对于电力通信来说, 监控多套电源系统一般是并存多套通信电源, 并由电力通信专业逐级拆分电源系统, 拆分后的各机制包括监控站、监控单元、中心局监控中心以及区域监控中心等。这些分支通过统一管理与集中维护等实时具体操作。并严格遵循电源统一管理、集中维护原则。由于变电站的无人站改造, 通信设备及通信电源都为无人看管运行方式, 所以, 电源监控就显得非常重要。电源分布式监控过程中, 电源监控系统本身所具有的可靠性一定要比被监控设备高。此外, 电源监控系统应该做到监督与控制相结合, 同时还要将安全可靠性置于首位。

三、强化设备维护工作

维护通信电源的关键其实就是维护蓄电池。现阶段应用较为广泛的是阀控式免维护密封蓄电池, 然而, 日常工作中, 对蓄电池进行悉心呵护极为重要, 而通常所说的阀控式免维护密封铅酸蓄电池, 指的是无需加水, 并不是说不需要维护, 使用蓄电池的过程中, 因为长时间处于浮充状态, 会产生电解液干涸、活性物质脱落、栅极腐蚀以及极板变形等现象, 进而降低蓄电池容量。

通常会对免维护铅酸蓄电池提出以下几点要求:a.在投入使用新电池时, 一定要认真完成工程验收, 并严格进行容量试验, 并对蓄电池容量和额定容量是否一致予以明确;b.投入使用电池后, 保证其具有适宜的工作环境温度;c.对电池端电压进行定期测量, 如果电池具有较大的电压差, 则必须实施均充;d.必须对电池实施定期深度放电或者试探性容量试验, 便于对电池性能优劣和活性进行检查。

通常而言, 如果蓄电池正常使用, 其平均寿命应该在9年左右, 然而, 由于一些蓄电池在刚刚投入使用不久, 就存在故障, 其原因除了一些蓄电池在生产过程中就存在缺陷及问题外, 还因为对电池没有科学、有效地维护。对电池进行科学应用及维护, 对电池使用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作用。尽管使用一种新电池的需求也有一定差异性, 且检查维护程序方面侧重点也存在很大不同之处, 然而, 其检查措施均为通过对电池浮充状态的数据进行检查, 并对比检查前的数据与厂家数据, 以此确定电池需要更换与否。以下使用步骤有助于电池使用寿命的延长:a.电池初次使用时, 对电池基本数据进行测量, 并认真做好记录;b.每周对电池电压进行定期检测, 对电池浮充端电压是否在正确范围进行查看;c.不定期对电池连接件与外壳进行检查, 查看电池极柱螺栓松动与否;d.对电池灰尘进行定期清理, 尤其是连接条与极柱上的灰尘, 避免电池发生接地或者漏电的情况。

四、总结

随着电力系统“三集五大”改制及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 电力通信在电力生产中的支撑作用更加重要,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下的新型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高度依赖信息通信系统, 系统支撑能否到位, 直接影响到“三集五大”体系的正常运转。如果通信电源出现故障, 会造成电力通信的中断, 会对电力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最终造成巨大的损失, 为了电力通信的稳定运行就给通信电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必须全面保护通信电源设备, 保障通信通畅。

摘要:随着电力系统“三集五大”改制及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 作为电力安全生产支撑通信网的心脏部分, 通信电源是如此的举足轻重, 为确保电力通信能够安全、稳定运行, 一定要保证通信电源本身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此为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通信系统,通信电源,监控系统

参考文献

[1]李敏操.提高通电电源稳定确保通信系统畅通[J].价值工程, 2012 (10) :123-124.

电力通信中通信光缆故障定位 篇2

但是随着电力通信光缆使用时间的增加,通信光缆难免会发生一些故障。

在日常的维护过程中很难预测通信光缆的故障点,当于通信光缆发生故障时,对故障点准确定位也是判断的难点。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GIS的故障定位算法,该算法可对通信光缆故障点进行准确定位。

电力通信通信 篇3

[关键词]电力通信;检测技术;技术应用

一、电力通信监测系统功能介绍

电力通信监测系统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中心站,一部分是外围站。其中,通信监控系统的硬件主要包括监控工作站、数据采集器、数据服务器和外部设备等,而且各种设备的管理系统各自独立,人机界面不尽相同,给设备维护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设备的监测上设置了统一的管理平台,综合网络管理系统(Integrated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即INMS)为网络管理提供了多种可视化的工具软件,一旦电力通信网出现故障或者错误,综合网络管理系统中的软件将会提供多重保护,在第一时间将范围控制在设定的限度以下,进行区域和小范围的分析和追踪,以防止酿成重大的灾难或者灾祸。它的特点有: ①根据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并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符合ITU综合管理系统标准,具备性能管理和故障管理的功能。 ②提供多个接口模式,支持与标准或非标准的网管系统互联。 ③采用多个系统标准,实现系统最大限度的灵活性和升缩性。 ④INMS提供软件工具在网络系统中增加新设备建立网络管理视频系统体系,从而实现电力网络系统的多元化连接目的。

二、系统硬件结构

监控系统一般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拓扑结构,将其分为中心控制点和外围控制点。监测系统的硬件架构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网,主要由数据采集器、数据库服务器、监测工作站以及其他功能不同的一些外设组成。变电站的通信机房负责进行数据采集,将采集到的各种数据反馈到该地区的中心站,各个分站传输过来的数据都在这里进行处理,并对各种通信设备的告警做出响应。中心站负责处理分站的数据信息,分站可以通过省调专用三级网电路上传监测数据。

监控器安置在中心站机房,是储存数据信息的载体,系统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系统软件之间采用TCP/IP传输协议。数据库rtbase作为网络数据的存储和处理中心,具有应用服务器、文件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的作用。

监控工作站采用图形化操作系统具有设备报警功能,设置在调度值班室,从而方便调度员进行检测和相关的操作。

系统还有数据访问的接口,可以实现与局域网、互联网等系统对接,实现信息发布、事故申告等功能。数据采集及传输部分和前置机网关实现对非智能设备及通信辅助设备的实时数据采集。

由一台工控机对多台设备同时进行操作,可以实现设备管理与配置的集中化。要实现这样的操控我们需要在主站落成一个基于美国信息互换标准代码的仿真终端,通过美国信息互换标准代码的输出对设备进行管理,最终实现自动切换基于不同协议的设备之间的监控。另外信息会反馈给服务器,最后由工作站做出对应的显示。

针对不同的协议,应该在主站建立规约转换网关来进行转换,然后将信息反馈给服务器,网元和信息之间的链接得以实现,最后由工作站进行相应的显示。将波形观测技术结合电平信号遥测技术,双管齐下来处理中心站和外围站的自动化RTU信息,在对电平进行遥测的同时还可以对波形进行直观的显示。

三、系统应用软件

监测系统由两大数据库、三大应用平台及若干应用程序组成。

1.管理数据库和实时数据库。管理数据库和实时数据便是通信系统的两大数据库,实时数据库负责系统设备的实时在线数据的处理,管理数据库负责对设备离线数据(离线数据包括非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等)进行处理,两个数据库共同实现通信网的信息管理。

2.应用平台。通过调度应用平台、图形化数据平台、运营管理平台实现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设备运行,矢量图形,数据查询。使用逐层点击,双击文本警示,自动推送,地图,语音提示,捕捉信息在很短的时间定位网络故障所需的时间大大降低,提高劳动效率,通信网络管理水平,确定故障位置,以确定故障对网络产生的影响程度,在排除故障时,保证网络畅通。

四、通信监测技术的应用优势

电力通信网中存在的各种传输介质,每个独立的,都有自己的一套设备,软开关技术的引进,在单个服务器上,如果可以交换信息以交换各种媒体上,在管理上也更加方便,简单地进行维护的设备上,可以实现跨网络的信息交换。电力通信检测技术在很多地方的电力系统中都有广泛的被采用,获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具有自身的一些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图像监测功能。监测中心的调度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对变电站的任何一台摄像机的进行操作、录像,同时也能按照固定的时间让摄像机实施摄像,比如,给定一个特定的周期来进行摄像,这个周期可以是一个星期或者是一天,并且在录像完成之后具有查询和回放的功能。

2.控制功能。对于变电站内的相关设备,可由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远程控制,比如,如果变电站内无人值班,不法分子闯进偷盗设备,则通信监测技术便可自动报警,及时通知工作人员。此时,工作人员可通过远程控制迅速打开现场的照明设备,记录犯罪活动的过程。

3.报警功能。报警功能包括视频运动报警和视频丢失报警两大功能,首先当变电站一端的摄像机因为被偷窃、被损坏等造成视频信号丢失时,通信检测技术就会对之进行报警,其次视频报警区域可以提前进行设定,如果有物体进入设定好的报警区域就会发出报警。远程变电所发生报警时,当地主机将在1s内响应,监测中心主机能在5s内自动弹出报警信息窗口,显示报警点的具体位置,报警类型,自动将画面切换到告警地点,并启动录像设备对现场进行录像,便于事故处理与分析。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通信监测技术对电力通信网的建设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方便、快捷、稳定、可靠已经是各大企业对日常工作的共同要求,尤其是在电力通信网中,随着电网的不断扩大,业务量的不断提升,做好维护工作,保障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是我们工作的任务和目标,电子通信监测技术主要在变电站的监控方面有着实际的应用,通信检测技术的进步亦会成就电力通信的辉煌。为此,需要我们积极进取为电力事业的未来奋斗终身。

参考文献:

[1] 程岩.电力通信网中通信监测技术及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4,07:33.

[2] 龚伟.浅析电力通信在电网智能化中的支撑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9:77-78.

电力通信干线传输系统通信技术研究 篇4

电力通信系统作为中国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个网络从较为单一的电缆和电力线载波通信到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等多种通信手段并用的局面, 其发展前景广阔。随着电力系统调度交换网、综合数据网、调度数据网等业务网建设, 作为承载层的传输网系统面临着容量和技术选择的考验, 本文对DWDM、CWDM、ASON和PTN等业内主导传输技术及应用场景进行分析和研究, 为后期电力系统干线传输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2 电力通信干线传输系统通信技术分析及应用场景

2.1 DWDM技术

2.1.1 技术分析

DWDM (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是指密集波分复用, 能组合一组光波长用一根光纤进行传送技术。利用单模光纤的带宽以及低损耗的特性, 采用多个波长作为载波, 允许各载波信道在光纤内同时传输。与通用的单信道系统相比, DWDM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网络系统的通信容量, 充分利用了光纤的带宽, 而且它具有扩容简单和性能可靠等诸多优点。DWDM系统由波分复用终端设备 (OTM) 和光线路放大设备 (OA) 以及光分叉复用设备组成 (OADM) 。

波分复用终端设备 (OTM) 包括分波器、合波器、光放大器 (功率放大器、前置放大器) 、波长转换器 (可选) 和光监控信道组成。DWDM技术组织结构详见图1。

DWDM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 传输容量大, 可节约宝贵的光纤资源。对单波长光纤系统而言, 收发一个信号需要使用一对光纤, 而对于DWDM系统, 不管有多少个信号, 整个复用系统只需要一对光纤。

(2) 对各类业务信号“透明”, 可以传输不同类型的信号, 如数字信号、模拟信号等, 并能对其进行合成和分解。

(3) 网络扩容时不需要敷设更多的光纤, 也不需要使用高速的网络部件, 只需要换端机和增加一个附加光波长就可以引入任意新业务或扩充容量, 因此DWDM技术是理想的扩容手段。

(4) 组建动态可重构的光网络, 在网络节点使用光分插复用器 (OADM) 或者使用光交叉连接设备 (OXC) , 可以组成具有高度灵活性、高可靠性、高生存性的全光网络。

(5) 业务承载的可靠性, 目前DWDM系统可提供的保护方式已比较灵活, 如基于业务和基于波长的OSNCP保护、共享的复用段环和通道环保护、光纤线路保护等。

2.1.2 应用前景

DWDM技术可以从根本解决传输距离及传输容量的问题, 适合承载2.5G/10G/40G等大颗粒业务, 且目前DWDM设备已经支持OTN/ROADM等前沿技术, 初期只需要建设一个通用系统平台即可, 后期扩容方便, 主流系统容量可以选择40/80×10G建设, 扩容便利, 如果线路侧光缆路由丰富可以采用OLP系统建设, 增强系统安全性, 适合干线层面长距离、大颗粒业务的承载。

2.2 CWDM技术

2.2.1 技术分析

CWDM (Coar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系统, 即稀疏波分复用系统, 或称粗波分复用技术, 是波分复用 (WDM) 技术的一种, 相对于DWDM而言, CWDM具有更宽的波长间隔, 业界通行的标准间隔为20nm。常用的波长为1470nm、1490nm、1510nm、1530nm、1550nm、1590nm以及1610nm。CWDM的信道间隔为20nm, 而DWDM的信道间隔从0.2nm到1.2nm, 所以相对于DWDM, CWDM称为稀疏波分复用技术。单纯从应用角度考虑, 当业务量小, 传输距离短时, CWDM以其低廉的价格成为了DWDM的一种补充技术,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系统容量:目前主流的CWDM产品单波速率2.5G, 一般实现8波传送, 其波道数量及单波最高速率均受限, 不适合在大型网络中应用, 适合在边缘层应用。

(2) 传输距离:无法实现光放, 传输距离最远一般只能达到60KM左右。如果进行更远距的传输则需要增加大量的电中继, 大大降低了性价比。

(3) 安全性:一般不对业务进行保护, 安全性较差。

2.2.2 应用前景

在业务量很少、且传输距离很近的情况下, 采用粗波分可以实现低成本的目的。但是一旦业务需求增长迅速, 传输距离长, 需求超过8波时, 成本迅速上升。若采用“粗波分叠加+电中继”作为电力干线传输系统的解决方案, 其投资将与DWDM相当, 而扩容空间远远小于DWDM方案, 从后期网络发展看, 不建议使用CWDM技术建设干线传输网。

2.3 ASON技术

2.3.1 技术分析

ASON (Automatic Switch Optical Network) 是指自动光交换网络, 是指一种具有灵活性、高可扩展性的能直接在光层上按需提供服务的光网络。

传输设备是ASON的基本传输载体, 通常提供线性或环型组网结构。光交叉连接设备OXC为ASON的核心硬件设备, 为其提供交换平台。光交叉连接设备的引入, 使组网拓扑从环型、线性结构演进成高效的网状拓扑, 从而为寻找最优化的光路由或在网络发生故障时快速寻找保护路由提供可能, 同时也便于在全网共享备用资源。ASON自身的伸缩性与网络软件的结合可提供全网的伸缩性, 各种直接向用户提供的特色服务都要通过交换平台实施。

从ASON设备来看, 目前基于SDH的ASON设备基本成熟, 大部分传输设备厂家都可以提供相应产品, 按照ITU-TG.8080建议, ASON分为传送平面、控制平面和管理平面。ASON的体系结构详见图2所示。

相对于传统的SDH网络, ASON技术引入了控制平面的概念, 借助于强大的硬件平台, 可以实现灵活的电路交换功能, 其技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实现了Mesh组网, 允许网络资源动态分配, 实现了网络规划、业务指配和维护的自动化, 具有多种业务保护恢复能力等。

2.3.2 应用前景

ASON技术在电力通信干线传输系统中应用应具备以下三点条件:

(1) 需要丰富的物理光缆路由支撑, 每个节点至少3个度 (即3个出口路由) , 不适合干线层面应用, 目前的ASON设备主要应该用其大交叉、多槽位的设备优势, 起到电路疏通作用;

(2) 基于SDH的ASON设备由于自身硬件特点, 其应用范围和生命周期有一定限制, 主要应以2Mbit/s、155Mbit/s等中小颗粒电路为主, 不适合承载2.5G及以上的大颗粒业务;

(3) 以牺牲带宽的方式提高网络生存能力及业务等级, 当电路熟练激增的情况出现时, 对投资压力较大;

鉴于以上几点, 对电力通信业务网提出的2.5G及以上颗粒电路需求, 不适合用ASON系统承载, 对2M/155M电路可以根据业务等级采用ASON系统承载。

2.4 PTN技术

2.4.1 技术分析

PTN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 是指分组传送网络, 未来的光传输网络将主要负责IP/以太网流量的传送, 为分组的流量特征而优化, 向着智能的、融合的、宽带的和综合的方向发展。分组传送网 (PTN) 的概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PTN技术是在IP业务和底层光传输媒质之间设置了一个层面, PTN技术针对分组业务流量的突发性和统计复用传送的要求而设计, 以分组业务为核心并支持多业务提供, 具有更低的总体使用成本 (TCO) , 同时秉承光传输的传统优势, 包括高可用性、可靠性、高效的带宽管理机制和流量工程、便捷的OAM和网管、可扩展、较高的安全性等。PTN一方面继承了面向MSTP网络在多业务、高可靠、可管理和时钟等方面的优势, 另一方面又具备以太网的低成本和统计复用的特点, 是下一代传输网络核心部件。

当前PTN技术主要发展方向是采用T-MPLS技术和PBT技术:

(1) T-MPLS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分组传送技术, 在传送网络中, 将客户信号映射MPLS帧利用MPLS机制 (例如标签交换、标签堆栈) 进行转发, 同时它增加传送层的基本功能, 例如连接和性能监测、生存性 (保护恢复) 、管理和控制面 (ASON/GMPLS) 。总体上说, T-MPLS选择了MPLS体系中有利于数据业务传送的一些特征, 抛弃了IETF为MPLS定义的繁复的控制协议族, 简化了数据平面, 去掉了不必要的转发处理。

(2) PBT技术则是关闭传统以太网的地址学习、地址广播以及STP功能, 以太网的转发表完全由管理平面 (将来的控制平面) 进行控制。PBT技术承诺与传统以太网桥的硬件兼容, DA+VID在网络中的节点不需要改变, 数据包不需要修改, 转发效率高。

标准化方面, 总的来说, T-MPLS和PBT能够满足分组化PTN的目标网络要求, 标准化方面经过了长时间的摸索, ITU-T已经发布了系统架构、接口与设备规范、OAM、保护倒换机制以及业务信号适配等几个与IETF达成一致的文档, 目前正在就详细分层功能定义、增强更多的适配客户信号、业务互通和同步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标准化工作。同时, IETF正在编写T-MPLSRFC, 为T-MPLS业务定义新的标签。从以上的标准进展情况来看, T-MPLS技术架构清晰, 关键技术实现较为完善, 其标准化工作已经达到了设备商用的要求。

2.4.2 应用前景

PTN技术可以满足传输网从TDM电路向业务网内核IP化方向演进, 但单纯从承载不需要带宽汇聚、统计复用、路由计算的电信业务时, 与SDH/MSTP/ASON技术无明显区别和优势而言, 但对于线路带宽有限, 而又需要传输一些可以统计复用、路由计算、SLA等级的IP类业务的时候, 其传输效率会远远高于基于TDM电路交换的SDH/MSTP/ASON, 但在长途网上来说, 其线路承载、长距传输、带宽瓶颈仍是技术难点, 其真正应用场景是在城域核心、汇聚层面及小颗粒IP业务集中的接入层面, 不适合应用于干线层面, 所以针对电力通信干线传输系统的业务颗粒分析, 电力通信干线传输系统目前暂不建议采用PTN技术。

2.5 电力通信干线传输系统通信技术选择

通过对电力通信干线传输系统各种通信技术分析研究, 建议采用DWDM技术+SDH/MSTP技术综合来建设电力通信干线传输系统, 主要理由如下:

(1) CWDM技术, 其波道数量、单波容量及传输距离均受限, 适合应用在业务量较小, 传输距离较短的城域范围内, 不适合建设干线传输系统;

(2) ASON、PTN技术对于承载2.5G颗粒业务无优势, 甚至可以说不适合承载2.5G颗粒业务, 因目前ASON、PTN线路侧最大支持10G速率, 如果利用其承载2.5G, 将会出现大量的ASON/PTN系统叠加, 投资加大, 且增加光放站数量, 不利于后期运维及发展;

(3) DWDM系统可以实现业务的透明传输, 也可以升级为OTN设备, 根据后期业务需求, 开放智能特性, 可扩展性强, 而且光放的投入是一次性, 后期运维方便, 维护成本低, 只是初期平台建设成本相对较高。

3 结语

针对电力通信干线传输系统现有主流通信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较为详尽分析研究, 依据现有电力通信干线传输系统目前承载的业务类型, 提出了采用DWDM技术+SDH/MSTP技术建设电力通信干线传输系统, 为电力通信干线传输系统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池远帆.浅谈电力通信设计[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1 (5) .

[2]李中年.电力通信[M].国防工业出版社.

电力通信中的无线通信组网 篇5

在这样的背景下,无线网络传输运行可以弥补这些操作问题,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1、无线通信组网技术

无线通信一般由无线基站、无线终端及应用管理服务器等组成,目前基于该技术的无线通信技术主要有:WLAN、WiMax、WMN、3G等4种技术。

1.1 WLAN技术

WLAN技术是无线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相互结合而产生的,是在无线通信的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的局部的网络,也称之为局域网或WIFI。

它将无线多址通道当作传输的媒介,不仅能够提供和传统有线网络一样的LAN 功能,而且还能够实现随地、随意、随时的宽带接入。

目前其可达到的`网络覆盖范围有100m 左右,且传输速率快, 能够达到11M /s,甚至在802.11g 协议下能够达到54M /s。

普通的WLAN 组网基本上是由AP (接入点)+ A (C接入控制点)+ 网络管理+无线网卡四部分组成。

有效合理的使用WLAN技术可以快捷的建立无线局域网,特别是一些小型办公区域,其传输的速度能够满足日常宽带的需求。

虽然WLAN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已经随处可见,但是它依旧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问题。

其使用的是RF射频技术接收和发送无线信号,会造成信号不稳定,网络易被占用,经常会受到外界的攻击。

1.2 WiMax技术

WiMax 技术是新兴的一项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提供了面向Intemet的无缝高速链接,,主要用于半静止和静止的状态下访问网络。

WiMax 技术基于802.16e与802.16d协议下生成,其传输速度能够达到10M /s 一70 M /s。

WiMax可以提供超强的最后一公里的无线宽带接入,能够代替现在的D S L 连接和有线连接, 支持移动、固定、便携方式的无线连接。

WiMax技术网络组成包括无线接入网、无线终端和无线核心网。

其接入网的基站需要支持无线管理的功能;终断主要是固定、移动和便携三种类型;核心网是用于解决一些用户漫游、认证等功能。

WiMax是一个较为先进但却又不完善的技术,其频率利用率低、复用率小,但是其加密机制相当严密,可以通过数字证书的认证来确保用户的无线网络的安全。

WiIMax 技术以其高传输性和先进性, 被看作电力通信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WiMN采用的是Tropos Meto Mesh安全方案,其主要是运用多层的安全架构,来实现对客户机的WEP/ WAP 的提供,并且无线路由器使用的加密技术是128hitAES和64 / 128 hitWEP,同时使用了VPN 增强它的整体安全性。

WiMax优势和劣势;从安全陛看,WiMax提供了加密机制,它在介质访问层(MAc)中定义了一个加密子层,支持128位、192位及256位加密系统,通过使用数字证书的认证方式,确保了无线网络内传输的信息得到安全保护。

从成熟度看,WiMax是一个先进的技术,推出相对较晚,存在频率复用性小、利用率低的问题,但由于最近才完成标准化,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还需要实践考验。

从应用前景看,该技术可以在较大范围内满足上网要求,覆盖可以包括室外和室内,可以进行大面积的信号覆盖,甚至只要少数基站就可以实现全城覆盖。

WiMax由于其技术的先进性和超远的传输距离,一直被业界看好是未来移动技术的发展方向,提供优良的最后一公里网络接人服务。

2、WMN技术分析

2.1 WMN技术简介

WMN即无线网状网技术,是移动AdHoc网络的一种特殊形态,它的早期研究均源于移动AdHoc网络的研究与开发。

它是一种高容量高速率的分布式网络,不同于传统的无线网络,可以看成是一种WLAN和AdHoc网络的融合,且发挥了两者的优势,作为一种可以解决”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的新型网络结构。

WMN具有宽带无线汇聚连接功能、有效的路由及故障发现特性、无需有线网络资源等独特的优势。

在实际网络发展中,它可以与多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如802.11、802.16、802.20以及3G移动通信等相结合,组成一个多跳无线链路的无线网状网络。

这种无线网状网络可以有效减少故障干扰、降低发射器功率、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极大的提高频率复用度,从而提高网络容量、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并有效的提高通信可靠性。

2.2 WMN组网方案

在使用无线网格网技术建设的网络中,其拓扑结构呈格栅状,整个网络由下列组成部分构成:智能接人点(IAP/AP);无线路由器 R);终端用户/设备(Client)。

2.3 WMN优势和劣势

从安全性看,目前802.11Mesh网的安全方案主要是Tropos的TroposMetroMesh方案和Nortel的方案。

Tropos Metro Mesh方案,采用了多层安全架构,对客户机提供WEP、WPA保护;对无线路由器问的数据采用64/128 bit WEP或128bitAES加密;同时使用VPN来增强整体的安全 。

链路层的保护是无线网络安全机制的第一步,但是单独的链路层保护不能提供对敏感数据的保护。

Nortel在安全方面也别具特色。

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 篇6

关键词:光纤通讯技术;电力通信;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4-0000-01

电力通信的作用主要是实现电网的现代化管理、电网自动化的控制以及电网商业化运用等,是电网稳定安全运营、灵活有效控制以及自动化调度的基础,在实行现代化电网运营及管理中有较为重要的作用。电力通信中随着经济的发展、用户数量的增多以及容量的不断扩大,传统的通信已难以满足要求,而光纤逐渐利用到电力通信系统让整个电网运行更加稳定、安全、有效,改善了电力系统的运行通信质量。通过利用光纤通信,现代的电力通信系统中是由通信卫星、光纤、无线收发设备等系统装置组成,光纤通信在电力通信中的作用不断的被扩大及充分利用[1]。

一、电力通信特征要求

在电力系统中电力通信主要是对运动的信号控制及电力的调度控制产生作用,有一定的专业性,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及业务范围扩大,电力通信技术的要求逐渐增加,电力行业办公自动化信号传输、电力智能控制系统等方向都需要更为便捷、快速、易控制以及大容量等特点的通信技术。电力通信的要求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高安全可靠性

电力系统的通信是保证整个电网运行的关键,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必须要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而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是电能传输及供电的基本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日常生活工作都离不开电力的供应。当前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智能技术及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电网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电力通信信号的传递在电网中非常的普遍,因此高安全可靠性是电力通信的基本要求。光纤通信能够适应这种要求,在各种恶劣环境、复杂电磁干扰及较大传输等情况下都能安全稳定运行,对于电力通信系统的安全可靠要求能满足。

(二)快速传输特性

电网中信息的传递都是非常迅速的,时间快慢能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一些自动化的设备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是受信号控制,比如,断路器、电气开关、稳压电源、接地设备等。电力通信传输不及时,将造成电网设备的误动作,发展危险及故障时不能正常避险,电网大面积停电等事故出现。光纤通信是依靠光在介质中的传输来实现的,速度快是其最大的优势,能适合电力通信的应用。

(三)扩展性、经济性及清洁环保

在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逐渐推进的过程中,电力系统一直都处于一个变化状态,电网的扩展不但的进行,因此电力通信要能够适应不断变换的电力网络,能够实现电力系统的扩展性,满足经济投资效益,同时电网分布面积广,电网的应用及通信要对环境的影响较小,能保证清洁环保。光纤通信是由二氧化硅材料制成,有较好的扩展性,成本相对来说较经济,对环境的影响几乎没有,对电力通信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中应用

对于电力通信的特点要求,光纤通信技术能够很好的满足电力系统要求,符合电网发展及电力系统的现代化运行。光纤通信以其自身材料特性、技术特点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容量较大、通信距离较长、速度较快、耗能小以及环保等优点,其从技术诞生就在电力通信中得到较大推广应用。在电力通信中应用的光纤通信主要采用的是电力的特种光纤传输,有光纤复合相线(OPPC)、光纤复合地线(OPGW)、金属自承光缆(MASS)以及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等类型[2]。

(一)光纤复合相线(OPPC)的应用

光纤复合相线(Opticalphase Conductor,OPPC)在电力通信的光纤通信技术中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其可以满足电力通信的联网要求,充分利用电力系统的资源,防止通信过程中的电磁兼容、频率以及路由协调等方面产生矛盾。我国的电力通信中小于35KV的线路可以利用光纤复合相线来解决电力通信的自动化运行、便捷调度等问题,其是利用三相线路中的一相改用即可。

(二)光纤复合地线(OPGW)的应用

光纤复合地线(Optical File Composite Overhead Ground Wire,OPGW)应用于通信传输地线的通信光纤单元,在使用的过程中安全可靠,一般都是在架空地线内含光纤,在新旧线路更换中应用比较较多,能够起到的作用有:一是迅捷的传输信息;二是能够起到防雷线的作用,对雷闪电有一定的屏蔽作用。在电力通信中能够满足机械、电气以及光学等方面性能的要求,很好的保证了电力通信的安全、稳定及可靠运行。

(三)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的应用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ll Dielectric Self Supporting Optical Fiber Cable,ADSS)在电力通信中应用于高压输电,能够节约电网的投资,有效减少光缆被损害,可以实现远距离输电,高安全性,不受电磁及强电的干扰,存在维修、检测及故障排除过程能较好隔离,避免雷击功能较好,重量轻、直径小等优点,电力系统应用很广泛[3]。

三、结束语

在电力通信中光纤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让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及有效运行得到保证,本文通过分析电力通信运行的特征要求,从光纤复合相线、光纤复合地线及全介质自承式光缆研究了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肖博兴.光纤通信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2):15-19.

[2]杨辉.探讨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网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2):42-46.

[3]章旺.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09):64-69.

电力通信中的无线通信组网技术浅析 篇7

目前, 电力通信专网大量的使用了光纤这种方式组网, 一旦出现自然灾害, 将对光缆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的威胁, 很可能出现光缆大面积中断的情况, 而光缆的抢修又要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进行, 需要的时间比较长, 这将对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影响。

2 无线通信组网技术

2.1 WLAN技术

(1) WLAN是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在一定的局部范围内建立的网络, 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它以无线多址信道作为传输媒介, 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LAN的功能, 能够使用户真正实现随时、随地、随意的宽带网络接人。WLAN技术也称为Wi-F技术, 目前有三个IEEE标准。Wi-Fi的覆盖范围可达90m左右, 传输速度快, 802.11b的带宽可以达到11Mbit/s, 而802.11a及802.11g更可达54Mbit/s。该技术可以组建无线局域网, 特别在同一层楼内的办公室可以使用无线办公, 其传输速率可以有效的满足宽带联网的需求。

(2) WIAN组网方案, 即由AC (接人控制点) +AP (接入点) +无线网卡+网络管理组成。

(3) 尽管Wi-Fi技术已经在应用非常广泛, 但是它依然在安全性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Wi-Fi采用的是射频 (RF) 技术发送和接收数据。由于无线网络使用无线电波传输数据信号, 所以非常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攻击。

2.2 Wi Max技术

(1) Wi Max技术简。Wi Max使用的标准有802.16d和802.16e两个标准, 无线信号传输距离最远可达50公里。Wi Max是一项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 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 适用于静止和半静止状态访问网络, 其传输速率可达10~70M左右, 能完全满足宽带上网的需求。802.16e标准定义了空中的物理层与MAC层, 802.16e接入IP核心网, 也可以提供VIP业务, 支持一点对多点的结构。

Wi Max是提供最后一英里的无线宽带接入技术, 可以替代现有的有线和DSL连接方式来。Wi Max将提供固定、移动、便携形式的无线宽带连接, 并最终能够在不需要直接视距基站的情况下提供无线宽带连接。

(2) Wi Max组网方案。Wi Max系统的网络结构包括Wi Max终端、Wi Max无线接入网和Wi Max核心网3部分, 根据所采用的标准以及应用场景不同, Wi Max终端包括固定 (802.16-2004) 、便携和移动 (802.16e) 三种类型。而Wi Max接入网主要指基站, 需要支持无线资源管理等功能, 有时为方便和其他网络互联互通, 还需要包含认证和业务授权 (ASA) 服务器。而核心网主要用于解决用户认证、漫游等功能及作为与其他网络之间的接口。

从应用前景看, 该技术可以在较大范围内满足上网要求, 覆盖可以包括室外和室内, 可以进行大面积的信号覆盖, 甚至只要少数基站就可以实现全城覆盖。Wi Max由于其技术的先进性和超远的传输距离, 一直被业界看好是未来移动技术的发展方向, 提供优良的最后一公里网络接入服务。

2.3 WMN技术分析

(1) WMN技术简介。WMN即无线网状网技术, 是移动Ad Hoc网络的一种特殊形态, 它的早期研究均源于移动Ad Hoc网络的研究与开发。它是一种高容量高速率的分布式网络, 不同于传统的无线网络, 可以看成是一种WLAN和Ad Hoc网络的融合, 且发挥了两者的优势, 作为一种可以解决“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的新型网络结构。WMN具有宽带无线汇聚连接功能、有效的路由及故障发现特性、无需有线网络资源等独特的优势。在实际网络发展中, 它可以与多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如802.11、802.16、802.20以及3G移动通信等相结合, 组成一个多跳无线链路的无线网状网络。这种无线网状网络可以有效减少故障干扰、降低发射器功率、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极大的提高频率复用度, 从而提高网络容量、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 并有效的提高通信可靠性。

(2) WMN组网方案。在使用无线网格网技术建设的网络中, 其拓扑结构呈格栅状, 整个网络由下列组成部分构成:智能接入点 (I-AP/AP) ;无线路由器 (WR) ;终端用户/设备 (Client) 。

3 在电力通信专网中的应用

(1) 灾难时应急:采用无线通信系统是作为电网运行在灾难时的通信网络最佳选择, 当灾害发生时或光缆故障不能及时维修时, 无线通信网络可作为应急通信方式。

(2) 远距离接入延伸:对于变电站、城域网远距营业所节点, 由于距离远, 敷设光缆费用昂贵, 可考虑采用无线通信网络技术进行电力通信网络的覆盖, 解决因光缆敷设而产生的高额费用问题, 同时可解决变电站、供电所等节点的覆盖问题。

(3) 用户抄表:采用无线通信系统, 将可以达到对用户用电量进行实时监控。随着这种技术的延伸, 还可以对用户进行精确控制。

(4) 配网自动化:目前我国的配网自动化上还很薄弱, 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可快速覆盖各节点, 并节省大量的线缆投资, 快速为用户提供服务。

(5) 新建变电站临时通信方案:在变电站建设期间, 由于电力通信网络建设严重受限于变电站机房环境、线路施工条件, 而电力通信网络的开通又是变电站投产必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因此, 通信工程的建设时间常常不多, 还经常发生光缆无法按时投产的情况, 因此, 采用无线通信网络技术进行光缆线路投产前的通信方案组织是一种快捷、方便的选择。

(6) 小范围覆盖:对于变电站、电厂、电力楼宇等区域, 可以考虑采用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数据网、语音网的无线覆盖, 在业务流量需求不太大的地方, 采用这种方式, 可以取代综合布线系统, 避免昂贵的布线费用, 同时可以提供便捷、快速的接入方式。适合电力通信专网应急通信的技术有Wi Max、WMN、卫星通信等几种技术, 而适合配网通信的技术有Wi Max技术, 各种需求的解决方案的交合点是Wi Max技术。而为避免网络建设的重复投资, 也避免出现应急网络在日常情况下闲置的现象, 可将Wi Max技术结合WLAN技术、卫星技术进行综合解决方案研究, 并注意结合目前光纤传输网、数据网和微波网的现状, 充分利用光纤传输网和微波网的资源, 使得无线通信技术在电网中不仅仅是为应急通信而建设, 在平常情况下仍然可以作为生产网络使用。

4 结论

电力通信通信 篇8

关键词:长距离传输,衰耗,色散,掺饵光纤放大器

最近几年, 电力光通信系统建设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 各地基本完成了地区网、省网、主干网三级网络的建设。基于变电站分布广的特点, 部分省网、主干网光通信建设必须采取长距离传输方式来减少中继站的建设, 以达到节约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的目的。本文就如何利用光功率放大器实现长距离通信传输进行了论述。

一、长距离传输主要考虑的问题

一般而言, 长距离通信传输主要是指无中继距离超过100km的传输通信。对于普通的传输系统由于衰耗、色散等问题无法达到相关要求, 所以对于长距离通信设计而言, 必须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

(1) 线路的衰耗。线路的衰耗主要包括线路本身的损耗, 活接头的损耗, 系统的通道代价以及光缆损耗的富裕度。其中, 线路本身的平均损耗依据不同光缆的质量, 视具体项目情况, 可能会从0.21dB/km到0.25dB/km, 如果光缆的平均损耗本身就超过0.25dB/km的话, 则说明此段光缆质量并不是很好, 从长期使用的角度来看, 建议不使用这样的光缆;活接头的损耗一般按0.5dB/个来计算;对于L1.2和L4.2的系统而言, 其通道代价一般是1dB, 而对于L16.2和L64.2的系统而言, 其通道代价一般是2dB;对于光缆富裕度的选取, 目前并无标准规定, 目前一般可取5~8dB。 (2) 色散问题。随着脉冲在光纤中传输, 脉冲的宽度会被逐渐展宽, 当展宽超过一定的容限后就会导致接收端误判“0”和“1”, 从而产生误码影响系统整体性能。一般而言, L16.2的系统的色散容限是1600ps/nm, 按20ps/nm·km计算, 折合是80km (G.652) 。色散容限的劣化程度通常是与速率的平方成反比关系的。当超过色散容限后, 就必须进行色散补偿。 (3) 非线性效应。对于长距离通信中, 非线性问题也是必须要考虑的, 直观反映出来的就是对入纤功率有一定的要求, 对于2.5G及以下速率的系统, 可支持17dBm的入纤功率, 而对于10G系统而言, 则要求入纤功率不得超过12dBm。 (4) 光信噪比 (OSNR) 。对于长距离通信系统而言, OSNR也是个关键的指标, 对于2.5G系统, 一般要求OSNR不低于20dB (包含通道代价) , 而10G系统则要求不低于26dB (包含通道代价) , 622M系统一般要求不低于14dB (包含通道代价) , 155M系统一般要求不低于8dB (包含通道代价) 。

二、实现方案

(1) 对于衰耗的问题, 解决方法就是配置不同型号的放大器进行功率补偿。依据放大器的应用位置, 可分为功率放大器 (BA) 和前置放大器 (PA) 。另外, 目前国内部分厂家开发出了转发式EDFA (RT-EDFA) , 该设备同时采用了光信号转发和光放大技术, 可将2.5G及以下速率系统的光端机发射出来的信号进行接收和放大, 然后通过高色散容限的发射机转发输出再经过EDFA进行功率放大, 达到了功率提升的作用, 同时也增加了设备的色散容限, 且可以输出指定的工作波长 (主要就是1550.12nm) , 方便后续配套使用PA。

(2) 对于信噪比, 除了有针对性地配置上述各种ED-FA设备进行功率提升外, 对于一些跨距非常大的应用场合, 还需要配置相应的FEC设备或喇曼放大器。其中, 目前国内2.5G FEC设备编码增益可达到8dB。对于2.5G系统, 若采用了FEC设备, 则OSNR的容限可由20dB降低到12dB, 10G FEC的编码增益可以达到6dB, 若采用10G FEC设备, 则OSNR的容限可由26dB降低到20dB。喇曼放大器配合PA使用, 可以有效提升光功率, 同时, 由于其噪声指数是负值的特性, 可有效改善信噪比。 (3) 对于色散问题, 除了采用上述FEC及RT-EDFA等设备提升系统色散容限范围外, 还可以考虑配置色散补偿模块 (DCM) 进行色散补偿。对于1550.12nm波长的系统可采用光栅型的DCM进行色散补偿, 对于未知波长的可考虑采用光纤型的DCM进行色散补偿。 (4) 对于非线性问题, 主要是要解决发射端入纤功率的限制问题, 通过对信号光脉宽调整, 可以使入纤功率阈值进一步提高, 相关技术目前部分厂商已集成到FEC中。

三、配置实例

以某地区10G系统实现为例, 长距通信时要求采用接收灵敏度是-20dBm或更高灵敏度的设备, 发光功率范围典型是-2~+2dBm。具体配置如表1所示:

四、结束语

本文针对电力光通信系统长距离传输需考虑的问题提出利用光功率放大器等设备解决方案, 已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在实际建设时建议应采用较为成熟的技术和设备, 满足电力通信系统高可靠性要求。

参考文献

[1]赵梓森.光纤通信工程 (修订本) .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

浅谈电力通信网中的通信监测技术 篇9

1 当前电力通信网建设现状

1.1 网络结构不合理。

目前虽然我国大都数地区都已经实现了电力通信网覆盖, 为全国电网的智能化发展和全面管理做出巨大贡献。但是受技术等因素的限制, 目前电力通信网的结构设计还不够合理, 多采用树型或星型, 这样的拓扑结构在正常运行时可用实现有效连接和通信, 而一旦某个干线出现问题时, 却很有可能导致整条干线都无法正常工作, 甚至会对整个电力通信网造成很大影响。

1.2 容量还需进一步扩大。

电力通信传输网主要是由干线传输网和本地传输网组成, 而干线传输网根据等级不同可以分为国家干线与省级干线, 所承载的传输信息量较大, 但是当前电力通信网的容量还相对较小, 并不能满足各级传输网信息传输需要, 甚至一些早期修建的主干线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容量极限, 给电力通信网的应用带来很大的局限。

1.3 传输模式较为落后。

目前的电力通信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很多电力通信网都需要进行大范围的升级与改进, 以适应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发展需要。但是部分电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 并没有按照要求对电力通信网进行大幅变革, 只是对其中一小部分进行了局部调整, 这样使得整个电力通信网的传输模式都非常落后。

1.4 管理不严谨, 地域发展不均衡。

目前很多电力企业对电力通信网的管理都不够规范严谨, 甚至对于信号接口的参数要求也不一致, 已经无法适应多样化的接口管理需要, 必须尽快建立一套完整全面的电力通信网网络管理体系。另外, 受各地的经济水平限制, 不同地区的电力通信网建设水平并不一致, 发达地区的电网调度已经基本实现先进化和现代化, 而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甚至连电话调度都无法得到保证, 地域发展极为不均衡, 给电力同通信网的应用带来很大不便。

2 通信监测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 目前电力通信网的建设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这就决定了在实际的运行中, 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电力通信漏洞或故障。因此必须要对电力通信网进行全面监测, 以便尽早发现存在于系统中的问题, 以及时解决, 以此来完善电力通信网络系统。建立一定的通信监测系统, 可以通过对电力通信网的配置、性能和故障进行监测管理, 来保证电力通信网的可靠稳定运行。其中通信监测技术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

2.1 硬件系统。

监控系统在结构上采用星形拓扑的形式, 综合计算机网络技术, 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中心站和外围站。监控系统的硬件架构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网, 主要由数据采集器、数据库服务器、监控工作站以及其他功能不同的一些外设组成。变电站的通信机房负责进行数据采集, 将采集到的各种数据反馈到该地区的中心站, 各个分站传输过来的数据都在这里进行处理, 并对各种通信设备的告警做出响应。

位于中心机房的监控服务器对系统数据进行储存, 系统模式为客户/服务器, 软件系统之间的传输通过TCP/IP协议来完成。监控工作站采用图形化操作系统具有设备报警功能, 设置在调度值班室, 从而方便调度员进行检测和相关的操作。系统与互连网相连, 方便进行信息发布以及对事故进行申告。为了保证系统免受来自互联网的威胁, 应该设置防火墙。数据采集及传输部分和前置机网关实现对非智能设备及通信辅助设备的实时数据采集。

2.2 软件系统

2.2.1 实时数据库和管理数据库。

实时数据库负责系统在线实时数据的处理, 管理数据库负责对设备的历史数据和非实时数据等离线数据进行处理, 实现通信网信息管理功能。

2.2.2 三大应用平台。

通过调度应用平台、图形数据平台和运行管理平台实现系统运行监视、设备操作、矢量图形、数据查询。应用软件实现的功能有:a.通过一台终端, 实时地集中采集通信设备和电路的运行状况和设备性能指标参数, 及时发现故障并处理, 以确保通信电力的正常运行;b.采用逐层点击、双击文本告警、自动推图、语音提示可以在短时间内捕捉信息大大减少了定位网络故障的所需的时间, 提高了劳动效率和通信网管理水平;c.根据采集的信息, 系统会自动分析故障原因, 判断故障的位置, 确定故障对网络产生的影响程度, 时排除故障, 确保网络畅通。

2.3 通信监测技术的应用

2.3.1 图像监控功能。

监控中心的调度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对变电站的任何一台摄像机的进行操作, 进行录像。也可以让摄像机按照固定的时间进行摄像, 如以每天或者一个周作为一个周期进行录像, 且具有回放以及查询的功能。

2.3.2 控制功能。

监控中心的操作人员可以对变电站的相关设备实现远程操作, 比如, 发现有不法分子进入或者偷盗行为时, 可以实现远程报警, 同时打开现场的照明设备和录像设备进行摄像。

2.3.3 报警功能。

具有视频丢失和视频运动报警功能, 当站端由于摄像机损坏、被窃或断线等情况引起视频信号丢失应进行报警。对于设定的视频报警区域, 当有运动目标进入或图像发生变化时应进行报警。远程变电所发生报警时, 当地主机将在1s内响应, 监控中心主机能在5s内自动弹出报警信息窗口, 显示报警点的具体位置, 报警类型, 自动将画面切换到告警地点, 并启动录像设备对现场进行录像, 便于事故处理与分析。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电网自动化的发展进程中, 电力通信网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并且对电网的实时调度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若电力通信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 就会给电力事业的现代化发展造成很大阻碍。因此加大通信监测技术的应用, 做好系统监测工作, 并及时找出漏洞和缺陷及时改进, 以进一步的完善电力通信网系统, 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

摘要:目前通信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电力行业领域中, 电力企业也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电力通信网, 为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在电力通信网的建设和应用中, 通信检测技术是其中非常关键的技术, 起到了监督作用。现本文就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电力通信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两方面来探讨通信检测技术的具体应用, 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通信网,信息技术,通信检测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凡思.电力通信监测技术应用探索[J].China's Foreign Trade, 2012 (10) .

[2]钟佰维.电力通信网中通信监测技术应用探索[J].科技传播, 2011 (19) .

电力通信通信 篇10

关键词:电力通信网,资源管理系统,电网业务,运维工作

智能电网发展速度的加快使电网通信业务种类也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传输网络的不断完善、传输容量的不断增大, 建立统一化、智能化、完整化、标准化的通信资源管理系统对电力通信设备的运行维护、业务的开展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而此系统的确立相对复杂, 涉及内容广泛, 它包括方式单管理系统, 检修工作单管理系统, 各种图形管理系统 (光缆系统图、设备组网拓扑图等) 和春、秋检各种测试数据库系统等多个方面。

1 电力通信网络资源数据管理现状

目前, 电力通信网络的资源系统大多以人工运维方式为主, 但也会有差错。其特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 业务类型繁多, 资料格式、种类多样。在网络建设初期, 网络结构、业务种类都比较单一, 未能建立完整的台账, 进而造成部分资料缺失。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 通信线路资料图纸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各类设备数量增大, 统计维护困难。 (2) 数据通用性差。由于电力通信网是按分层结构设计规划的, 所以, 各层中使用的设备型号都不相同, 它们都有各自独立的网管系统。 (3) 电力通信网络已经发展为涵盖接入、传输、交换、同步、数据多系统的复合型网络, 各系统之间既是独立的又是密不可分的, 它们的运行维护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操作。从专业网络结构来看, 通信运维管理工作已经依据网络层次和结构实行了分层分级管理。

2 方式单管理系统

以前的通信方式单大多都是采用人工录入的方式编写完成的, 存在操作烦琐、效率低下、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 同时, 也对编写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国网力推的TMS系统虽然提供了强大的通信管理功能, 但是, 由于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具体情况不同, 所以, 目前建立国网公司内部统一的方式单管理系统是不太可能的。

现阶段, 电力通信网业务主要包含光缆网络纤芯架构的呈现、继电保护业务、数据网业务、电话等多种业务, 通过编制方式单, 可以了解整个电力通信网络拓扑情况、业务组建形式。建立方式单模板, 实现自动生成方式单系统, 这样既可以快速生成通信方式单、完成网络拓扑结构重构、实现调度通信业务的梳理, 又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节省工作量, 查询业务时还能做到有据可查。因此, 建立成熟、稳定、规范、系统化的方式单电子管理系统对今后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方式单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日常运行方式单管理和年度运行方式管理两大部分。日常方式单管理系统包括方式单的申请、填报、审批、会签、下发、执行、归档;年度运行管理方式系统包括年度方式的资料收集、方式编制、方式审核、方式审批、方式上报、方式下发。年度运行方式管理是以日常运行方式为基础的, 这就需要有一个强大的综合管理支撑平台。此平台涵盖方式单填报、审核等管理系统所要求的各个环节, 其中, 方式单的填报是中心环节, 它贯穿于整个系统中。具体的方式单管理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在方式单管理系统的基础上, 可以整合整个电力通信系统的资源, 优化网络结构, 建立一体化资源平台, 这对整个系统今后的规划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检修工作单管理系统

在电力通信系统中, 检修工作涉及范围很广——在输电线路改造、改接等工作中, 需要加固、移动、更换或中断通信光缆, 中断相关业务的办理;在电网基建、技改、检修时, 可能会影响通信电路的相关工作;凡影响到电力通信机构所辖、许可范围的通信设备 (设施) 、通信电路的工作;无法提前申请的重大缺陷处理的临时检修工作;由于特殊情况 (市政工作等) 引起的通信光缆、设备临时检修工作等, 这些都需要提前填写检修工作票。

填写检修工作票时, 必须要严格按照电网通信检修工作票的格式填报, 要根据不同工作内容的检修工作选择正确的检修单填报。要详细填报检修工作的类型、范围、申请单位、申请人、现场联系人、申请工作时间、申请完工时间、检修设备、检修工作内容、影响业务范围和安全措施等内容, 以便于在检修工作开始后实时监控管理现场, 规避风险。

在提请检修工作单后, 要层层审核、审批, 之后才能下达相关通知, 所以, 检修工作单的上报要及早、准确, 信息要真实、可靠。在此过程中要注意的是, 凡属于省级及以上通信机构所辖、许可设备的检修都需要在国网T-MIS系统的通信检修工作票栏目中按照相关要求填写具体信息, 不具备条件的部门或单位需要通过打印、手写等方式提出申请, 并传真至省级通调核批。如果检修工作未能在规定时间开工, 要在第一时间内申请延期;如果涉及到上级业务时, 要及早上报审批。在检修工作结束后, 现场施工人员要及时汇报现场的工作情况, 在相关专业人员确认业务恢复正常后方可将此工作单结票归档。一般情况下, 通信检修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统一的检修票管理系统是整个电力通信网业务运行维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够实现电力通信检修工作的规范化运作和管理, 能真正做到检修工作有据可依、有单可查, 从而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4 其余台账管理系统

在电力通信系统中, 还有一项重要的业务, 即春、秋检工作。一年一度的春、秋检工作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必要环节, 而春、秋检的目的在于做好设备的清扫、检查、消缺工作, 测试评估光缆、设备的运行状态。根据监测结果, 可以及早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适当的检修措施排除故障, 防止过犹不及的情况发生, 确保生产安全。在春、秋检工作结束后, 要将检测数据存档备份, 尤其是光缆测试情况。在统计、分析了光缆纤芯的工作状况后, 能及时发现光缆运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同时, 资源紧张的情况也一目了然。这为今后运行检修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可靠的参考依据。

通信系统中的光缆路由图、设备网络拓扑图也是资源管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绘制准确、完整、标准的系统图册, 是进行网络建设规划的必要依据, 对网络的可持续性、有序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前面所提到的运行方式管理系统的建立又成为了绘制各项图形的基础性资料, 利用方式系统中的纤芯方式可以绘制光缆路由图, 利用方式系统中的业务开通情况可以绘制不同业务的网络拓扑图。通过对光缆路由图、设备网络拓扑图的逐年绘制对比, 可以很清楚地反映出通信系统的网络建设、业务类型和业务组成情况, 为今后网络的优化、资源结构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由于通信系统资源管理平台中包含的内容多而复杂, 涉及范围广, 所以, 这里只介绍系统中几种常见的资源体系, 不足之处请指正。

5 结束语

电力通信系统资源体系的建立是电网资源有序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虽然目前一体化资源平台技术尚不成熟, 且存在实际差异, 但是, 该体系的建立已经迫在眉睫, 建立综合的资源管理体系能够让运维部门实时掌握各类通信系统的现状和运行情况, 及时、正确地配置网络资源, 合理、适时地安排通信检修, 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和运维效率, 更好地为智能电网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唐宝民, 张颖.电信网监控和管理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2]陆俊.通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实现与应用[J].电力系统通信, 2011 (7) .

[3]程晓荣, 高会生, 邸剑.现代电力通信网综合监控管理系统[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1, 28 (1) :94-96.

[4]周法文, 何伟力.试论电力通信的资源管理技术[J].科学与财富, 2011 (07) .

上一篇:规章制度VS劳动合同下一篇:中国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