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干预

2024-08-21

临床干预(精选十篇)

临床干预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药物说明书和相关文献, 将2010年和2011年各自抽查的1559、1754张处方按照用药品种数目、抗菌药物使用率、基本药物使用率、处方金额等进行评价, 建立处方点评工作表。

1.2 方法

将2010年1559张处方作为对照组, 2011年1754张处方作为干预组。药师在接到门诊处方之后, 均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进行审核, 登记并干预不合格处方, 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对不合理处方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 采用Excel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处方点评情况统计

2011年平均每张处方的用药品种数、抗菌药使用率、基本药物使用率、处方金额, 与2010年对比, 均有明显改善。具体数据见表1。

2.2 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见表2。

3 讨论

处方是临床医师对患者治疗时的凭证, 在具备法律意义的同时还反映出医疗机构的用药水平和医疗质量水平。处方点评是指对门诊处方或是住院期间用药医嘱关于书写和用药合理性的评价, 干预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工作是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一种干预方法, 是提高处方质量和提高医疗用药水平的重要途径。处方点评在促进用药规范的同时, 可以实现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治疗, 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在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后, 将结论通过不同的形式反馈给临床医师, 在推动临床合理用药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医师的用药水平和药师的审核水平, 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减轻患者的医疗经济负担。

观察2010年与2011年抽查处方用药情况, 我院平均每张处方的用药品种数、抗菌药使用率、基本药物使用率、处方金额等均有明显改善。这反映了处方点评工作对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保障医疗安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也与国家医药政策及相关文献报道保持一致[3]。我院的基本药物使用率上升明显, 基本药物使用率可以反映出医疗机构对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的依循程度[4]。抗菌药物整体使用情况可以体现一个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欧美发达国家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约为10%, 发展中国家使用比例高达63%[5]。卫生部制订的《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要求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可超过20%, 应尽量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率。

观察不合理用药的问题所在:由于之前我院还未100%全面使用门诊电子处方, 导致处方不规范率高, 主要包括患者姓名、性别、科别、诊断、日期等, 药物剂量规格、药品名书写不规范等;不适宜的联合用药主要包括直接反应、影响胃肠道吸收、影响生物转化, 发生拮抗作用等;不适宜的用量包括用量不足、用量过量, 如用量不足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 不能够完全痊愈, 易反复, 甚至造成细菌耐药性, 诊断与用药不符, 使用溶剂不当;重复用药包括有效成分近似的药物叠加或者在不同科室不同医师的重复用药等;超常用药是指超出说明书的常规用药量, 没有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或是用法下达医嘱, 随着电子处方的规范、处方点评制度的不断完善, 这种情况有了明显改善。

处方点评是治理不合理用药的重要办法, 院内每月定期进行处方抽查和点评, 及时发现问题并分析改正, 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做出合理的干预措施, 对提高临床医师的合理用药和医院的医疗质量水平有重要影响[6,7]。医院要认真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等相关政策, 重点关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药物剂量、用法、用量及药物相互作用, 还应尤为关注儿童、老年人的安全用药。例如在儿科方面所开处方尽量倾向于冲剂、口服液, 老年人尽量简化治疗方案, 采用每天1次的长效制剂及缓释或控释制剂, 以提高患儿及老年人用药的依从性。让处方点评更好的促进医院合理用药, 保证医院安全、有效、经济的临床用药, 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对于提高医疗品质, 改善医患关系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并探讨临床药师对药物处方干预的情况, 从而促使临床医师和药师共同参与到临床合理用药中来。方法 分别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559张 (不含1季度) 和2011年1754张 (同比2-3季) 的门诊处方, 共3313张, 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结合《临床药物使用手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处方管理办法》、药物说明书和相关文献等作为依据进行分析。按照《处方点评工作表》进行点评, 对各项内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临床药师进行处方干预后, 平均每张处方的用药品种数、抗菌药使用率、基本药物使用率、处方金额, 与对照组比较, 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将处方点评制度落实到临床工作中, 可以加强处方管理力度, 提高处方质量, 促使用药规范性, 预防潜在危险的用药失误, 实现了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治疗。对于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提高医疗品质, 改善医患关系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处方点评,合理用药,临床药师

参考文献

[1]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处方管理办法[S].卫医发[2007153号.

[2]卫生部,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S].卫医管发[2010]28号.

[3]卢海波, 戴德银, 刘英.3年来处方点评的实践与总结[J].中国药业, 2008, 17 (12) :70.

[4]朱爱华.我院门诊处方点评及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 2011, 24 (7) :639-640.

[5]林琤, 范静平, 林顺涨, 等.真菌性鼻-鼻窦炎研究进展[J].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1, 6 (4) :236-240.

[6]黎剑, 夏少君.开展处方点评促进合理用药[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10) :157-158.

临床护士压力源分析与干预对策 篇2

【摘要】

了解临床护士工作的主要压力源以帮助管理层及护士本人正确认识工作压力,设法减少工作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本文对临床护士主要的压力源进行了分析;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等方面提出了从管理角度减少或消除护士工作压力源,并对护士进行减轻工作压力的训练等对策。

【关键词】 临床护士 压力源 对策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病人、病人家属、社会对护理服务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使临床护士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本文阐述了临床护士的压力源及对策,旨在探讨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的应对方法,寻求改善减轻压力的措施,指导护士应对现代各种紧张因素,以减轻工作压力对自身的影响,积极地应对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

临床护士的压力源

1.1 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及体力劳动,是护士工作主要的压力源

护士长期工作在医院这种紧张、变化迅速和沟通障碍的场所,它带来许多强剌激,既影响病人又能影响医护工作者。近年来,医院床位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展,医院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开支,最先考虑的是尽可能地少用护理人员。但同时,整体护理的开展,模式病房的建立,优质病房的成立,新仪器、新设备在医疗护理工作的广泛使用,使护士工作量急剧上升,这样以来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特别是急救中心、ICU 是急、危重病人较集中的场所,病人病情变化快,稍有一点疏忽就会导致严重后果,在急救处理过程中,护士有时感到力不从心,服务不能满足全部病人的要求,因此,而产生内疚、失望、沮丧,产生心理压力。病人要求护士能够随叫随到、有求必应,与护理人员短缺成为一定的矛盾。有时护士对病人或家属的不满,或多或少产生恐惧和悲伤,需要压抑自身的感受,做出精神妥协。防备医疗纠纷,使护士们长期处于多种心情的交集之中,身体、精神始终处于应激状态。有关资料[1]表明:中国护士工作有高度疲惫感的人有59.1%。综上所述,各种因素的作用导致护士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

1.2 护士在工作中面临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理,就会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

护士不仅要面对患者,还要处理同医生、护士长及其他科室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医院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护士面对的是饱受疾病折磨、心理状态不同、层次不同的病人。尽管医疗和护理密不可分,但长期以来“医尊护卑”的观念和偏见依然存在于大多数人的心里,加之医护之间巨大的福利差异,令护士们感到职业前景暗淡,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工作无成就感,这种长时间的感情投入,会使护士“精神耗竭”[2]。

1.3 高期望的个人价值和不相称的社会地位

在学校的正规教肓和媒体正面报道中,护士是“白衣天使”,而在现实生活中,护士的社会地位与她们付出的劳动并不相称。国外护理学专家认为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对提高一个专业人员的自尊心及自豪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使护士工作已从单纯的执行医嘱转移到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服务,这种包括心理和文化服务在内的全面护理,是复杂而具有创新的工作,需要护士付出很多的劳动和精力。

1.4 高风险的工作

护士担心在护理工作出现差错事故也是导致工作压力的原因之一,护士的职责和任务是使病人舒适、安全,帮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而护理工作比较琐碎、繁忙,外界干扰多,操作行为重复性大,很容易导致注意力分散,而护士又是整个诊疗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一旦发生差错事故就会威胁到病人的身心健康,护士必须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种风险程度较大的工作会给护士心理上带来不小的压力。

对策

社会各界应大力倡导尊重、爱护护士的观念,特别是卫生行政部门应充分利用教肓资源,提供良好专业培训,使护士能够及时更新知识,卫生学校的课程应更多地增设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如心理、伦理、美学等内容,使护士工作之后能从容面对心理压力。

2.1 医院管理方面

护理部作为医院的管理部门,要在院领导的支持下,直接参与管理,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建立护士自己的支持组织,如护士心理咨询室,护士专业培训中心,护士娱乐活动中心等。加强身体和心理素质锻炼,参加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业务能力,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2.2 稳定护理队伍、增加护士编制、改变超负荷工作状态

随着社会对护理工作需求量增加和护理内容的扩展及范畴的不断拓宽,护理人员缺编问题越来越突出。合理调配人员,保证护士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为护士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和条件,创立适合医院实际的护理模式,重新组合新的护士角色[4]。

2.3 身体放松法

采用视觉放松法、深呼吸、深部肌肉松弛法、幽默、微笑、热水浴、冷水浴、沉思默想、放松训练等[5,6]。

护理工作的压力源主要是长期工作处在不良环境中,护士严重缺编,工作超负荷,医护交流障碍,缺乏社会多方面理解、支持和个人主观因素。针对压力源采取一些相应的对策,如自身放松法,建立支持组织,加强心理训练与业务培训等方式,来减轻护士在工作中的压力,使护士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更高的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参考文献】

老年痴呆临床护理问题干预 篇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82-01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病因未明,无特殊的治疗措施。衰老、抗体功能减弱、代谢障碍、内分泌减退、心理社会因素等均与老年痴呆的发病有关,不同程度的影响了生活能力,需要照顾。老年人住院,不仅病人痛苦,而且造成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通过3年多针对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实践,对老年痴呆患者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应当采取的搞理措施,进行总结,认为科学合理和充满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在维持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和生活质量,回归社会等方面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1临床资料

2005年至2008年,我科共收治老年痴呆患者共110例,其中男52例,女58例,患者年龄范围57~93岁,平均在这些病例中,属血管性痴呆有32例,属AD的78例,住院时间最长

的216天。

2护理问题及干预

2.1心理问题

2.1.1焦虑,患者出现失落和不安全感,症状:坐立不安,重复动作,不停地搓手或者来回走动。

2.1.2抑郁表现为呆滞、退缩、食欲减退、心烦、睡眠障碍、疲惫等。

2.1.3情感不稳定,常见小事发火、逃避、顽固、不合作,甚至出现攻击行为(包括踢、抓、咬、打人、撕东西、破坏物品、罵人或语言攻击),不恰当处理物品、不恰当穿脱衣服。

2.1.4欣快、易怀旧、自得其乐、话语增多,面部表情幼稚。

2.1.5淡漠、表现为退缩、孤独,回避与人交往,对环境缺乏兴趣。

2.1.6语言超越行为,包括持续要求帮助和引人注意,重复评议或问题,抱怨,消极待人或者待物,尖叫。

2.2心理护理:老年痴呆是一种社会的心理性疾病,心理护理必不可少,多与患者谈心交流,鼓励家人陪护探视,对于焦虑者,给予患者足够的照顾,保证居室安静,安排适当的活动,指导患者听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对于抑郁症患者,要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不强迫患者做不情愿的事情。鼓励患者多活动,如散步等,有些攻击行为的发生,应该尽量避免一切应激原,病房环境应尽量按照患者的原有生活习惯设置,分析产生的激越的具体原因,避免刺激性语言,鼓励规律性锻炼,以达到放松的目的,对老年痴呆患者不能用禁止、命令的语言,更不在患者存在激越行为时将其制服或反锁在房间内,这样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使病情加重,表现欣快的患者护理人员首先要尊重患者,劝导患者增加活动,如下棋、读报等。行为淡漠的患者要增加宿舍的照明,多与患者交流,向患者多说一些关爱的语言,与患者建立信赖的关系等,鼓励患者所做的事情。

2.3用药安全及护理干预:老年痴呆患者,多合并多种伴随疾病,用药多样,如果疏忽,会引起漏服、少服药或者用药过量,甚至中毒等。老年痴呆患者常忘记吃药或者吃错药,或忘了已服过药而过量服用,所以,所有口服药必须由护理人员按顿送服,不能旋转在患者身边,老人服药时必须看患者服药,帮助患者将经药全部服下,以避免患者遗忘或者错服。如一些心脏用药,用之过量会导致猝死,有生命危险,糖尿病用药,漏服或者不能按时服用,起不到降糖作用,服用过量又会造成低血糖等。对伴有抑郁症者,幻觉和自杀行为的痴呆老人以及拒绝服药的患者,除要监督其把药服下,还要让患者张开嘴,检查是否已将药物咽下,防止患者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将药吐掉或取出,镇静催眠药要在患者上床以后再服下。中重度痴呆患者服药后常不能诉说其不适,护理人员要细心观察病人服药后的反应,及时反馈给医生,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卧床患者、吞咽困难的痴呆老人,不宜吞服药片,最好将药片瓣成小粒,或才研碎后溶于水中服用,不能吞咽或者昏迷患者应由胃管注入药物。

2.4安全隐患及护理干预

2.4.1跌伤:老年性痴呆多伴有椎体外系疾病,表现为扭转痉挛、震颤麻痹以及各种各样的共济失调,患者站立行走都会出现困难,却愿亲自行动完成一些力不从心的工作,结果跌伤,加之老骨质疏松,极易骨折,所以病房内、浴池、厕所地面干燥,无积水,规劝病人勿做难以承担的劳作,上下床及变换体时动作宜慢,床边宜设护栏,上下楼校梯、外出散步,一定要有人陪伴。

2.4.2走失:老年痴呆患者因记忆功能受损,尤其是中重度痴呆患者,定向出现障碍,应避免患者单独外出,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在其衣服内放一张卡片,写有患者姓名、疾病、家庭住址、联系电话,一旦走失,容易被人送回。

2.4.3饮食护理:以防止因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现呕吐、腹泻,进食时必须有人照看,以避免食物呛入气管致窒息死亡。结合患者饮食习惯和胃肠道功能,制定相应的食谱,要进餐前主动介绍食物之口味,给予鼓励及引导,暗示患者饮食美味可口,早饭和晚饭时尽量开灯、供暖,创造明亮温暖的进食环境,便于观察,对家属送饭者,与患者家属沟通,要求食品制作时尽量保持食物的色香味刺激患者食欲。由于患者容易存在少食,尽量鼓励患者多进食,对于没有糖尿病的患者,鼓励多进食水果及各种蔬菜。

2.4.4睡眠障碍老年痴呆患者往往有睡眠障碍、认知障碍,严重时,常白天休息夜间吵闹,对于这种情况,首先要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入睡条件,周围环境要安静舒适,入睡前用温水泡脚,不要进行刺激性谈话或观看刺激性电视节目,不要给老人喝茶,唱咖啡,吸烟,以避免影响睡眠质量,对严重失眠者,可给予药物辅助入睡,夜间不要让患者单独居住,以免发生意外。每晚应该保证6-8小时的睡眠,对于昼夜颠倒的患者,如病情许可,白天要让其有适度的活动,尽量不让患者在白天睡眠,增加活动,保持兴奋,以便他能在夜间休息,避免整天卧床。

2.4.5日常生活护理除了给予适度的生活照顾外,应尽量指导其自理日常生活,安排鼓励其参加一定的活动,如听音乐、阅读等,多与患者聊天,帮助他们回忆过去的生活经历,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减少被感染的机会。护理人员要时常给予患者必要的卫生指导,采取适当的措施制止患者的不卫生行为,根据天气变幻及时建议患者及时添减衣服,经常为病房开窗通风换气,长期卧床的病人要为其定时翻身拍背,对大小便失禁的痴呆患者,要及时协助大小便,保持皮肤、床铺的整洁干燥,以减少发生感染和皮肤病及褥疮的发生,洗澡时注意不要烫伤,热水瓶、电源、药品、化学日用品、刀剪等危险物品应放在安全、不容易碰到的地方,防止病人自杀或者意外事故的发生,最好随时有陪护。

只有通过护理干预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这样特殊的患者群,护理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要维持患者的日常生活处理能力,以延缓甚至阻止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现象的发生。

临床干预 篇4

关键词:母乳性黄疸,干预,非干预

母乳性黄疸发病有逐年增高趋势, 为避免高胆红素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临床上对母乳性黄疸的干预标准有所放宽。我们收集了50例母乳性黄疸患儿, 观察干预与非干预对患儿的影响及预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1]

(1) 全部患儿均系单纯母乳喂养, 且母乳喂养后不久即出现黄疸; (2) 黄疸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 肝功能正常; (3) 除黄疸外, 生长发育良好, 不伴贫血, 无任何临床症状; (4) 排除其他病理性黄疸; (5) 停喂母乳3~4d后黄疸减轻。

1.2 一般资料

2007年5月~2008年5月我科收治的母乳性黄疸患儿50例, 其中男29例, 女21例;足月儿41例, 早产儿9例;顺产33例, 剖宫产17例;就诊日龄8~35d, 平均 (17.3±5.2) d;出生体重1650~4200g, 平均 (2985.6±637.3) g;孕周32~41周, 平均 (38.1±2.8) 周;入院时查血清胆红素215.2~382.5μmol/L, 平均 (301.8±48.1) μmol/L。血清胆红素与入院日龄分布见表1。随机分为干预组20例、非干预组30例, 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入院日龄及血清胆红素值无明显差异 (P>0.05) 。

1.2 方法

干预组20例, 一经诊断即给予蓝光照射和 (或) 药物治疗 (包括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尼可刹米, 茵栀黄, 蒙脱石散等) 。非干预组30例, 未经任何干预措施, 继续母乳喂养。近期观察主要看皮肤黄疸的消退时间、有无核黄疸的发生及对精神及饮食有无影响。远期观察追踪至1岁, 测量体格发育包括头围、胸围、身高、体重等, 30日龄时采用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 (NABA) 测试法:>35分为正常, 1岁时采用Gesell (中国标准化) 测试法测发育商 (DG) :86分以上为正常。

2 结果

2.1 近期结果

干预组:治疗3~5d皮肤黄疸均明显消退, 血清胆红素<119.7μmol/L, 皮肤黄疸消退时间最短13d, 最长25d, 平均 (18±5) d。非干预组皮肤黄疸消退时间最短22d, 最长51d, 平均 (32±8) d。两组均无核黄疸发生, 精神饮食均正常。

2.2 远期结果

两组患儿于30d、1岁时体格发育均值与中国正常小儿体格发育量表对照均属正常, 新生儿20项NBNA均>35分, 1岁时DG值均在86分以上, 1岁时查血胆红素及肝功能均在正常范围。

3 讨论

母乳性黄疸有报道占新生儿黄疸的82.7%[2]。其病因多认为部分母乳中含有较多葡萄糖醛酸苷酶, 它能分解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苷酯, 使结合胆红素重新变成未结合胆红素, 被小肠重新吸收, 增加肠—肝循环, 从而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加, 造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上将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早发型与生理性黄疸出现及高峰时间均相似, 但早发型在生后第3~4天胆红素峰值可超过生理性黄疸的平均值。而晚发型黄疸高峰多在生后2~3周。由于黄疸高峰期胆红素过高, 有潜在的神经系统损害甚至核黄疸发生的可能。既往的光疗的指征为[3]:胆红素足月儿>205μmol/L, LBW (低出生体重儿) >170μmol/L, VLBW (极低出生体重儿) >102μmol/L, ELBW (超低出生体重儿) >85μmol/L即给予光疗。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2001年制定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推荐标准就提到不能用一个固定的临界值作为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标准。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标准应为随日龄和出生体重而变化的多条动态曲线, 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方案应建立在病史、病程、体检和权衡利弊的基础上。本文对我科收治的30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非干预结果看, 近期观察无一例核黄疸发生, 远期影响体格发育、新生儿NBNA评分、DG等测试评分均正常, 未发现远期潜在的神经智能发育异常。其原因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4]: (1) 胆红素脑病不单与血胆红素浓度有关, 而是众多高危因素如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高热、低血容量等密切相关, 也与新生儿血脑屏障的功能状态有关。 (2) 发生母乳性黄疸的患儿, 一般状况均良好, 机体代谢正常, 血脑屏障功能状态良好。本文非干预组数例患儿血清胆红素高达350μmol/L以上, 均未发现神经系统损害。通过本文观察, 在不存在高危因素的情况下, 对母乳性黄疸是否需要干预, 笔者认为有待进一步临床资料论证。

参考文献

[1]余建明.整肠生、茵栀黄合用治疗母乳性黄疸[J].儿科药学, 2001, 7 (2) :38.

[2]金汉珍, 黄德民, 官希青, 等.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217-247.

[3]薛辛东.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29.

临床干预 篇5

【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药学在临床用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5年~2017年期间收治的100例不同类型患者,应用循证药学进行临床干预,针对其中临床用药不合理现象展开分析,针对其中的不合理总结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干预内容,评定循证药学对临床用药干预的效果。结果 经循证药学干预,对减少临床用药不合理现象发生作用显著。结论 将循证药学应用在临床用药干预中,对记录临床用药干预的过程,降低临床用药不合理、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意义重大,可为今后的用药干预行为积累更多的经验提供更多临床借鉴。

循证药学也被称为实证药学,是新兴学科的一种类型,目的在于改善临床用药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时效性。循证药学的基本内容是指导药剂师提取不同药物适用病症的关键词,药剂师按适应病症的药物关键词根据科研文献制定最佳药物适用方案,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指导病患用药。在临床药学实践中引入循证药学的思想和方法,更好的开展循证实践[1]。我国循证药学起步较晚,截止到目前为止,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循证药学发展基础上结合医疗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以及患者的病情为其制定用药方案。此次研究为探讨循证药学在临床用药中的应用价值,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2017年期间收治的`100例不同类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46例;年龄最小17岁,年龄最大78岁,平均年龄(46.4±1.2)岁。所有患者均开展临床用药干预。

1.2 方法

(1)针对临床用药不合理之处进行分析,对纳入研究的100例患者开展全面探究和分析,找出其中不合理的用药地方,并根据不合理原因,确定相应的用药干预内容,目的在于解决用药指导中的不足和缺点。(2)针对患者用药不合理的现象,确定最佳证据支持相关论断。比如患者对某种药物过敏,就需要针对过敏关键词,搜索科研文献,汇总证据资料,确定过敏患者的用药方案。通过不断的汇总和整理用药参考依据,确定最佳用药指导。(3)分析和评价证据,获取相应证据材料后,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高质量的证据汇总和整理,为患者用药确定最具科学性、合理性的用药方案和疗效评价标准。(4)临床用药干预,当药剂师获取用药证据后,就要采取最具说服力的方法,采用循证的方式开展临床用药指导,充分的发挥临床药师干预临床用药的积极作用,向医师、护理人员还有患者阐述用药观点,取得相应的用药标准配合药剂师工作。(5)工作评价,针对100例患者用药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对其中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为今后临床用药提供借鉴[2]。

2 结 果

(1)经循证药学干预,100例患者不合理用药发生率2%(2/100),其中包括用藥时间不合理1例,用药溶剂选用不当1例,循证药学干预对减少临床用药不合理现象发生作用显著。

(2)案例分析

①病历资料

患者男,52岁,肥胖体型,因发现血糖升高4年、乏力一个月有余,入院就诊。患者在入院治疗前先后服用瑞格列奈片或阿卡波糖片,未坚持运用治疗和饮食干预。3个月前,规律性服用格列喹酮片、甘精胰岛素,稳定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诊断:2型糖尿病。

②循证药学干预

针对患者症状,查阅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在首选治疗方案、改变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排除患者二甲双胍使用禁忌,为患者制定降糖用药治疗方案。在患者用药后2日血糖下降,出院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分别控制在5.5 mmol/L和6.8~8.2 mmol/L,无明显不适。在治疗后20日,复查肝功能、肾功能、血脂,患者各项症状明显好转,治疗有效。

3 讨 论

循证药学在我国起步较晚,正在被广泛应用和推广,1995年出版的《药物流行病学》和《药学流行病学杂志》,利用医学文献对患者疾病进行解决,以流行病学的方法研究药物在人群中的效应与规律,通过查阅文献制定和总结以解决患者所出现的临床个体问题。但是,我国临床药剂师大多为具有化学背景的药学专业人员,缺乏药物临床治疗经验,在进行用药指导时,普遍存在经验不足、底气不足现象。将循证药学引进临床用药指导中,强调以随机对照试验(RCT)的证据为基础,研究新药准入、药物疗效评价,指导患者的临床合理用药确定最佳治疗反感,据此作出临床药物治疗决策的临床实践方式。在此次研究中,为探讨循证药学在临床用药中的应用价值,将100例患者纳入研究,最终100例患者不合理用药发生率2%(2/100),经循证药学干预,对减少临床用药不合理现象发生作用显著。

综上所述将循证药学应用在临床用药干预中,对记录临床用药干预的过程,降低临床用药不合理,为今后的用药干预行为积累更多的经验提供更多临床借鉴[3]。

参考文献

[1]祁 鹏.循证药学在临床用药干预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6,02:160.

[2]伏计能.探讨循证药学方式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16,05:116-117.

早产儿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 篇6

早期干预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对早产小儿期生长发育进行干涉,以促进其发育和智力发展的行为活动。人的大脑在孕中期始至生后3岁内是發育最迅速阶段。而人脑中神经细胞增殖期就是在此阶段,过了此期神经细胞不再复制或再生。从脑重量看,新生儿脑重370g,6个月时为700g(占成人的50%),1岁时为成人脑重的90%,说明人脑在2岁前增长最快。

世界各国20多年的研究和经验,使我们对人生理功能及其发育更为深入了解。DNA(脱氧核糖核酸)曲线有两个高峰,一个反映妊娠中期神经元增殖,另一个反映生后头几个月神经间质细胞的增殖伴随脑组织重量增加,树突发育和突触发生。另外,成熟脑细胞的可塑性能力最强。由于有害因素的影响,神经细胞生理学死亡增加。但脑的某些区域甚至在出生后还能再生新生的神经母细胞,如小脑外颗粒层就是一个例子。神经元移行障碍是脑发育不良的主要原因。晚期神经元移行在大脑皮层持续到生后5个月,小脑皮层持续到生后12个月。新生儿脑内出血和栓塞造成的结构损害,可干扰晚期神经元的异行。故2岁以前良好的育儿刺激对脑功能和结构,无论在生理和生化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窒息、早产等高危儿的抢救大大地降低儿童死亡率,拯救儿童生命更有意义的努力,也正在同步进行。如何使高危状态抢救过来的儿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使他们在体格、智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或一定程度上的恢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高危新生儿的早期干预明显促进这些儿童的智能发育,减少弱智发生,使生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命。

我们对本医院NICU病房的早产儿病例进行随机分组研究,分早期干预组(观察组)和常规随访组(对照组)。患儿均为生后24小时内入院的早产儿。

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可比性,我们还统一了研究对象中的各项标准和条例。

各项生化指标检查均在我院化验室进行:血糖、电解质、氨基酸平衡检测、胆固醇测定。体格发育指标为:体重、头围、身长。

两组小儿一般治疗相同:保温、氧疗、抗炎、输液。并于入院当天脐静脉插管作全静脉营养。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每天给与视觉、听觉刺激,进行爱抚,出院后指导家长进行。两组小儿1岁内每3个月进行1次婴儿智能测查,CDCC法。2岁后每6个月测查1次智能测查,CDCC法。生后每周测体重、身长和头围各1次。

适应性和效果:应用CDCC法智能测查法,监测早产儿智能发育,了解是否有脑神经系统后遗症、智力弱后等。并能动态监测小儿智力能发展情况,客观地评价早期干预对小儿智能发展的作用。本课题研究表明,在新生儿期开始早期教育,可促进儿童智力发育,有效防止高危因素造成的智力低下。早期干预通过家长进行是经济可行的途径。这是一种投入少、产出大的适宜技术,有利于推动我国优生优育事业发展和提高人口素质。

参考文献

临床干预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附属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字法将其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17~59(35.1±11.6)岁;其中神经内科19例,骨科14例,妇科12例,胸心外科9例,肿瘤科6例;文化程度:大专23例,高中26例,初中及以下11例。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18~52(33.4±13.7)岁;其中神经内科18例,骨科12例,妇科14例,胸心外科10例,肿瘤科6例;文化程度:大专22例,高中28例,初中及以下10例。2组性别、年龄、科室、文化水平病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用药管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由临床药师分析医嘱并采取最优化干预方案:(1)临床药师全程参与临床用药管理,结合患者病历资料制订针对性药物应用方案,积极开展药学干预并与临床医师沟通交流,明确药物治疗效果和相关反应情况,合理指导患者用药。(2)组织临床医护人员参与药物治疗及用药知识培训,帮助临床医护人员了解并掌握药物治疗方法及应用要点,确保临床规范、合理用药,降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减少用药不合理问题所带来的危害[3]。(3)详细记录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用药不合理情况,以便于后期参考或查询应用,积极干预管理并做好医护人员不合理用药行为的监督及调查工作。建立并完善相关知识教育制度,针对临床用药情况开展定期抽查与监督。此外,临床药师应做好药物使用情况监管,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开展药学干预时也应提高药物使用监管力度,加强药方审核,不断提高个人专业素养[4]。(4)重视与患者交流,通过护患沟通开展药物知识宣教工作,帮助患者认识用药方法、用药特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用药依从性并做好用药不良问题的预防工作,确保临床用药合理性,为患者用药提供切实的安全保障[5]。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6]

记录2组用药不合理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专项药物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中用药不合理事件包括药品用量不当、给药方法不正确、重复用药、专项治疗药品缺失等。结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对2组患者用药规范情况实施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用药不合理情况

试验组患者药品用量不当、给药方法不正确、重复用药、专项治疗药品缺失等用药不合理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住院时间与费用支出情况

相比于对照组,干预后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专项药物费用及抗菌药物费用支出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用药依从性与药物不良反应

试验组用药依从率为95.0%(57/60)高于对照组的75.0%(45/6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临床治疗的各类方式中,药物治疗是极为重要的一种,随着近年来生物医学的快速发展,药物种类及药物数量不断增多,临床用药由此获取了更多更丰富的选择,伴随而来的是更为突出的临床用药问题[7]。不合理的临床用药给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从而成为药学临床关注的一个重点课题。临床研究发现,临床药物治疗效果诸多影响因素中,用药不合理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因不合理用药而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患者不在少数,所以由临床药师参与用药管理与指导、开展药学干预是极为必要的[8]。

临床药师主要负责临床用药工作,对临床用药是否合理和科学有着不容忽视的控制作用。倘若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未结合患者病情制订针对性的临床用药方案、给药量过小或过大、不重视药物相互作用、重复给药、患者对某类药物过度依赖或用药与实际病情不符等,均会导致用药不合理问题,给药物疗效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9]。值得强调的是,部分医师结合患者病症给出医嘱时,可能对药物疗效及相关禁忌证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所以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临床用药管理,掌握患者病情并随同临床医师查房或参与病情会诊,确保用药安全性,严格审核医嘱,并合理给予抗菌药物[10]。本文结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开展临床用药干预,以改善用药不合理问题。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药品用量不当、给药方法不正确、重复用药、专项治疗药品缺失等用药不合理事件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专项药物费用及抗菌药物费用支出更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用药依从性更高,提示本次临床用药干预方案效果满意。

综上所述,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临床用药指导管理,减少用药不合理情况,积极改善患者用药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率及病死率。

参考文献

[1]齐磊.临床药师干预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4,12(8):37.

[2]吕健.试论药师在临床用药中的技术支撑作用[J].中国药业,2015,24(20):102-104.

[3]李歆,潘坤明,徐欣星,等.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实证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0(1):25-27,34.

[4]陈岩,张良,陈淼.探讨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0):180-181.

[5]赵兴敏.临床药师干预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探讨[J].医学信息,2014,27(8):355-356.

[6]李新便.临床用药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及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7):1385-1386.

[7]杨凤霞.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9):61-62.

[8]王雷.循证药学在临床用药干预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6):196-197.

[9]高艳萍.对临床药师在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2):191-192.

临床干预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患有妊高征的病人62例, 62例都有一定程度的头痛、高血压、胸闷以及视乳头水肿等。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 各31例。干预组年龄19~34岁, 平均年龄为 (26.2±2.9) 岁。孕周26~36周, 平均孕周为 (30.2±2.1) 周。中度17例 (54.84%) , 重度14例 (45.16%) ;对照组年龄21~36岁, 平均年龄为 (28.9±3.3) 岁。孕周27~38周, 平均孕周为 (31.4±2.6) 周。中度18例 (58.06%) , 重度13例 (41.94%) 。干预组与对照组病人性别、年龄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差异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采取综合护理模式, 其中包括以下几点: (1) 心理护理:病人一般会过分担心自己和胎儿的健康, 在知道自己患有妊高征的时候, 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 例如, 焦虑、害怕、忧郁等, 对控制病情发展带来非常大的不良影响。因此, 护士要对其身心变化给予密切观察, 同时根据其特点采取相对应的心理疏导, 可以使其不良心理问题明显缓解, 使血压处于平稳状态。 (2) 大力健康宣教:护士每个月要为病人进行相关健康知识培训, 为病人讲解间接分娩以及妊娠等相关知识, 使病人对这种疾病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同时病人每天要休息8~12h, 正确指导病人采取左侧卧位, 指导病人饮食, 对其饮食结构给予适当调整, 以高维生素、高蛋白以及高热量食物为主。另外, 还要正确指导病人自己测量体质量、血压以及尿蛋白等。 (3) 病房环境:为了保证病人睡眠质量和情绪, 临床护理人员要为病人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 同时还要保证病房湿度、温度适宜, 要尽量避免其他噪音给病人带来的刺激, 使其不良情绪得到明显改善。 (4) 围术期护理:其中包括生产之前、生产当中以及生产以后的相关护理措施, (1) 生产之前:护士要仔细观察病人相关病情变化及各项生命体征, 同时对出现的各种不适症状给予详细记录, 并采取相应措施; (2) 生产当中:要将各种手术器械和物品配备齐全, 对病人子宫收缩、脉搏以及血压给予密切监测, 同时要和病人进行交谈, 分散其注意力, 减少疼痛; (3) 生产以后:增强产褥期预防保健工作, 正确指导病人相关预防知识, 对分娩以后身体恢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3 观察指标

对干预组和对照组病人难产、子痫以及先兆子痫发生率给予详细记录, 同时给予新生儿Apgar评分, 并给予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 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 (%) 表示。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情况对比

干预组难产、先兆子痫以及子痫发生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 其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新生儿相关情况比较

干预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 体质量明显比对照组大, 其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2。

3 讨论

妊娠高血压病是妊娠期间孕产妇独有的病症, 其发病具有隐匿性, 并且发展非常迅速, 一旦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 会造成其昏迷以及痉挛, 进而引发心肾衰竭、子痫以及脑出血等, 其致残、致死率非常高, 对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带来非常大的影响[2]。

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 对妊娠高血压病病人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可以使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明显减少, 同时使母婴生存质量进一步提高。其中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有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围产期护理以及病房环境等。本文结果显示, 干预组难产、先兆子痫以及子痫发生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 其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要比对照组高, 体质量明显要比对照组大, 其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 , 和以上实践研究结果大致相同[3]。

总之, 对妊高征病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 可以使其发生子痫、先兆子痫以及难产的几率明显减少, 使母婴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摘要:目的:分析妊高征病人采取临床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妊高征病人62例, 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护理, 干预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 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难产、先兆子痫以及子痫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 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 体质量明显比对照组大, 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综合护理可以使妊高征病人发生子痫、难产的几率明显降低, 使母婴生存质量进一步提高,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临床效果,护理干预,妊高征

参考文献

[1]郑传国, 王育东, 李燕, 等.临床护理干预对妊高症患者母婴生存质量的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 2 (11) :31.

[2]潘纪华, 王建萍, 林琼霞.护理干预对MP妊高症检测仪预测阳性的效果观察[J].河北医学, 2011, 12 (12) :1278.

重症患者腹泻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患者, 经中医辨证为寒湿泄泻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患者就诊时均有脱水症状, 发热者102例, 伴腹痛表现者110例, 伴有呕吐者108例, 排除有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患者以及消化道器质性病变疾患。观察组中男38例, 女22例, 年龄20~55岁, 平均年龄 (29.8±5.4) 岁, 病程4~12 h, 平均病程 (4.8±1.2) h;对照组中男36例, 女24例, 年龄为21~54岁, 平均年龄 (29.3±6.1) 岁, 病程5~13 h, 平均病程 (5.1±0.9) h。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症状、基础疾病、病情及常规治疗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 给予患者充足的卧床休息时间, 检查饮食中有无变质食品, 若发现及时去除。饮食清淡, 以丰富维生素、低纤维、易消化、富营养食物为主, 忌食辛辣、生冷、发性、产气多及酒类等刺激性食物, 尽量避免受凉、吹风。均给予补充液体、止吐、保护胃肠黏膜、调节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以改善症状, 行对症支持治疗, 解痉止痛、微生态制剂、胃肠黏膜保护剂等[5]。对照组仅给予左氧氟沙星片 (上海双基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 20068095) 0.4 g口服, 每天2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加味藿香正气丸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国药准字Z20003091) 1.2 g, 每天3次。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结束时间, 不良反应进行比较。治疗前后对患者血常规及粪便常规进行检查, 观察其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同时观察其治疗效果及疗程。

1.3 疗效评估[6]

临床治愈:患者服药时间在24~48 h内, 腹泻、腹痛等临床症状消失, 血常规、大便常规检查均正常, 白细胞计数恢复到正常数值范围;显效:患者服药时间在24~48 h内, 腹泻、腹痛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体征等出现明显缓解, 粪便常规及血常规检查等基本恢复正常, 白细胞计数检查出现下降或者在正常数值范围内;有效:患者服药时间在48~72h内, 腹泻次数减少, 腹泻的主要症状及体征有所缓解, 大便常规镜检可见少许红白细胞, 数目低于治疗前;无效:患者服药时间为72 h, 腹泻次数未减, 腹泻的主要症状无及体征改善, 甚至加重, 大便性状同治疗前, 镜检可见红白细胞, 数目不低于治疗前。总有效=临床治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采用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及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治疗后, 观察组的腹痛、腹泻、发热、呕吐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感染性腹泻是一组广泛存在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胃肠道传染病, 尤其在发展中国家仍是重要的医学难题之一。据WHO估计, 全世界每天约有数千万人患病, 每年腹泻病例高达17亿例次, 有220万病例因严重腹泻而死亡[7]。喹诺酮类主要代表药物为左氧氟沙星, 该药作为一种广谱抗菌剂, 能够对由于敏感细菌导致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软组织、生殖系统和肠道的轻中度感染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 临床上主要通过对病原菌DNA旋转酶活性的抑制, 继而抑制其生长繁殖, 从而导致细菌死亡。藿香正气散源自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由广藿香、白芷、白术、苍术、半夏、厚朴、陈皮、大腹皮、甘草、紫苏、茯苓、生姜、大枣等中草药组成, 具有解表化湿, 理气和中, 扶正祛邪功效, 不含阿片和东莨菪碱, 疗效肯定, 无毒副作用。

本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选用左氧氟沙星片与加味藿香正气丸联合对重症细菌感染性腹泻患者进行药物护理干预中,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同时观察组的腹痛、腹泻、发热以及呕吐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临床效果显著。因此左氧氟沙星片与加味藿香正气丸联合用药能皆取二药治疗之长, 提高治疗效果, 缓解临床症状, 减少并发症, 缩短疗程, 节约医疗成本, 可为临床治疗细菌感染性腹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和客观依据, 以期获得广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阮宇鹏, 张勇, 郝建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轮状病毒肠炎50例[J].中国中医急症, 2010, 20 (2) :11-13.

[2]张风岭, 周东生.肠胃舒缓汤配合西药治疗急性肠胃炎58例[J].陕西中医, 2014;35 (3) :318-319.

[3]李军锋.56例急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 (1) :204-205.

[4]徐震乐, 徐昌富.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 (15) :407-408.

[5]孙丽蕊, 时万.急性肠胃炎的诊疗防治[J].中国卫生产业, 2011, 8 (7) :117-118.

[6]朱文锋.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M].第一版.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 1998:39-41.

妇科术后腹胀的临床护理干预 篇10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术后腹胀,妇科

腹胀是妇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罹患该病一方面是妇科手术后由于麻醉和创伤等因素导致患者消化道的运动能力减弱,肠道内的气体无法顺利排出体外;另一方面是术后患者呼吸频率较高,进气较多不易排解从而导致肠内积气。 妇科手术后的腹胀不仅破坏患者食欲和饮食,不利于补充营养和预后恢复,还会影响患者的休息,更有甚者还有可能引起肠梗阻和粘连等并发症[1]。 因此,如何减少手术对于患者消化道蠕动功能的损伤,加快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减少腹胀的发生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从临床护理干预的角度出发,着眼于足底热敷、体位活动、饮食和心理干预等方法,研究了对妇科术后腹胀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的有效性。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乐清医院2012年8月~ 2014年8月收治的292例卵巢囊肿患者 , 并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146例。 对照组年龄20~ 45岁,平均(38.24±6.15)岁;其中未婚54例(36.99%), 已婚92例(63.01%);手术原因:不孕症14例(9.59%), 子宫肌瘤26例(17.81%),卵巢囊肿33例(22.60%), 异位妊娠73例(50.00%);文化程度:大学39例(26.71%), 中学86例(58.90%),小学18例(12.33%),文盲3例 (2.05%)。观察组年龄22~45岁,平均(39.64±7.08)岁; 其中未婚55例(37.67%),已婚91例(62.33%);手术原因:不孕症14例(9.59%),子宫肌瘤24例(16.44%), 卵巢囊肿34例(23.29%),异位妊娠74例(50.68%); 文化程度:大学37例(25.34%),中学88例(60.27%), 小学16例(10.88%),文盲5例(3.42%)。 两组年龄、 婚姻、手术原因、文化程度等相关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患者初次接受卵巢囊肿剔除手术;患者胃肠道无器质性病变;腹膜情况良好,未出现炎症; 年龄均>18岁,且<65岁;均有腹腔镜手术指征;无相关心脑血管病,手术的耐受性好,肝肾的代谢功能好; 神志清醒,沟通能力良好,自愿参与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晚期肾衰竭、肺癌、恶性肿瘤等其他重要性器官功能障碍;存在麻醉禁忌证;存在腹腔镜术式禁忌证;存在智力障碍、听力障碍及言语障碍,且不能够与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者;患有精神疾病者;不配合医护人员安排者;完全无行为能力者。

1.3 方法

将292例异位囊肿剔除术患者分为观察组(146例) 和对照组(146例),两组患者均由同一治疗团队按照同一治疗方法给予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两组患者分别由A组和B组两个护理团队进行护理, 前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

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1健康宣教:以温和的语气向患者讲解有关妇科疾病的发病机制、 病因、临床表现、腹腔镜手术、诊断与治疗原则等,以避免患者内心产生不安、恐惧等心理,并使其保持最佳的状态进行手术;2术前护理:协助患者进行血尿常规、乙肝六项、凝血四项、心肝肾等脏器功能、Rh血型+AB血型、腹部彩超、输血四项等一系列检查,同时做好肠道准备、皮肤准备及冲洗阴道的准备,术前睡眠时间充足;3术后疼痛干预:耐心且详细地向患者说明麻醉药物消失后感觉到疼痛属于正常的现象,并解释疼痛与既往的疼痛体验、生活经历及环境因素有关;按照患者生理、主观报告、行为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其疼痛程度,并传授一些止痛方法,比如通过听轻音乐、 看小说、看电视等娱乐性活动分散其注意力,从而达到转移疼痛的目的。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 1术前心理干预: 患者入院后,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使用温柔的语气向患者讲解一些成功的案例,加强与患者间的交流,针对性地向患者详细讲解病因及治疗方法等相关知识,了解其个性及心理变化,积极引导患者以乐观、平和的心态面对治疗,向患者说明负面情绪给身体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使患者主观上控制自身情绪,同时加强与家属的心理疏导,以消除家属的悲观情绪,给予患者更多的精神支持,从而增强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饮食指导:患者于术前1 d应进食较易消化的流质性或软性食物,且手术当天减少进食量,术后6 d饮食以清淡为主,可饮用柠檬水、胡萝卜汤等以促进肠道的蠕动, 从而有效减少腹胀,且应少食或不食豆浆、黄豆、淀粉类及糖类等产气多、易发酵的食物,以避免加重腹胀;告知患者憋气、抽泣等容易咽入许多气体,这样会严重加重腹胀,因此,术后患者需尽量避免用口呼吸;3体位干预:手术结束后患者取平卧位,并于腹部放置一个沙袋,且时间控制在6 h左右,待患者清醒,由护理人员协助其变换体位,12 h后可取平卧位,并适度按摩腹部,以缓解疼痛度;4运动指导:待患者术后完全清醒应立即协助其进行床上锻炼, 进行翻身运动和上下肢运动,2 h/次; 足底热敷:在患者生命体征处于正常情况下,术后6 h使用温水足浴,温度控制在40℃左右,1~2次/d,直到肛门排气。

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的治疗方法为:插管后实施全麻,于患者腹部开三孔,观察病灶后剥离并剔除囊肿,八字缝合,符合条件的患者可进行电凝止血[2,3]。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术后腹胀程度、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护理情况(手术时间、进食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天数、 费用等)及生活质量评分。

1.5 评定标准

心理状态评定: 通过问卷调查对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进行调查, 采用SAS、SDS进行综合心理状态评定,分数值与焦虑、抑郁程度成正比[4]。 腹胀评定标准:无腹胀:患者术后于肛门排气前无腹胀感;轻度腹胀:患者术后在肛门排气前有轻微腹胀,且感觉到腹内有气体转动,但是切口未感觉到胀痛;中度腹胀:患者的腹部膨隆,并主诉切口胀痛,但是能够忍受;重度腹胀:患者的腹部膨隆,且切口胀痛,呻吟、 烦躁不安,甚至呼吸较为困难[5]。 总有效率=(无腹胀+ 轻度腹胀+中度腹胀)/总例数×100%。 生活质量评定: 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 对患者接受护理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定, 分数值与生活质量成正比[6]。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选择SPSS 19.0版统计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心理状态相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比对照组高(P < 0.05)。 见表1。

2.2 两组术后腹胀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腹胀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2。

注: 与本组护理前组比较,&P < 0.05; 与 对 照组 护理 后比较 ,*P < 0.05;SAS:焦虑 自评量表 ;SDS:抑郁自评量表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2.3 两组首次排便、排气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首次排便、 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2.4 两组手术相关临床疗效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 切口长度、并发症、止痛药使用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 < 0.05或P < 0.01)。 见表4。

2.5 两组护理后 WHOQOL-BREF 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见表5。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3 讨论

术后腹胀是妇科手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 导致术后出现腹胀的主要原因有: 患者围术期精神太过于紧张,致使神经反射出现紊乱;患者术后应用镇痛泵或接受过全身麻醉之后,抑制其肠胃等功能;患者腹腔内残留较多的气体[7,8]。 而正常状态机体胃肠道

内有少于200 m L气体, 主要存在胃部与结肠内,若气体的积聚太多,患者会出现腹胀症状[9]。 妇科手术后的腹胀不仅容易破坏患者的饮食和食欲, 而且不利于其补充营养及预后恢复效果, 甚者极有可能产生粘连和肠梗阻等一系列并发症。 因此,如何减少手术对患者消化道蠕动功能的损伤, 加快患者术后首次的排气时间,以促进其消化功能的恢复,并减少腹胀的发生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话题。 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292例卵巢囊肿患者从临床护理干预的角度出发,着眼于足底热敷、体位活动、饮食和心理干预等方法, 研究了对妇科术后腹胀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的有效性[10,11,12,13,14,15,16]。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心理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均有所改善,且予以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改善程度较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更佳(P < 0.05), 具体表现在SAS、SDS两方面, 这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妇科术后可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从而提高治疗配合度。 原因分析为:因在妇科相关手术实施之前,护理相关人员会根据患者特点予以针对性心理干预,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并详细介绍相关疾病知识、我院医疗情况及疾病治疗成功案例;并了解其个性及心理变化,积极引导患者以乐观、平和的心态面对治疗,向患者说明负面情绪给身体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使患者主观上控制自身情绪,同时加强与家属的心理疏导,以消除家属的悲观情绪,给予患者更多的精神支持,从而增强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为患者讲解妇科手术特点、 大致操作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 术前,相关护理人员会结合患者病情,充分做好手术器材等准备,从而缓解并改善患者焦虑、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从而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与护理依从性,并提升疗效。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结果与张梅香等[10]文献研究结果类似,进一步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妇科术中,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生的发生。 分析两组首次排便及排气时间可知,观察组患者首次排便、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5),这表明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有效降低腹胀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且可提前患者的排便及排气时间,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原因分析为: 所有患者在进行妇科相关手术的前7 d时, 相关护理人员需要开始指导患者予以腹部肌肉、 盆底肌肉舒张、收缩的训练,从而有效提升患者机体肌肉的运动能力。 在患者予以妇科相关手术后第3天,需要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肉相关锻炼。 肌肉训练主要为提高患者肠道肌肉收缩、舒张能力,及患者对自身肌肉控制的能力,从而提供患者术后顺利排气的准备。 医护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屏息凝神,将身体于脚侧移动,并保持坐姿,进行节律腹部收缩、舒张控制, 使气体有效排出。 且患者需要合理控制腹部、肛门收缩及舒张运动,时间每次为半个小时适宜,每天训练3次左右;患者收缩后、舒张前时间注意控制大于3 s, 训练量需要结合患者病情发展、 排尿及排便情况进行调节,从而达到患者自主且顺利排气的效果。 结合患者情况,如果需要,可指导患者仰卧抬腿、仰卧起坐相关训练[17,18,19,20]。 同时需要注意患者术前需要禁食 、 禁水, 术后首先予以流食, 后予以易消化半流质食物,等排气以后可使患者的日常饮食逐步恢复,术后可予以利于机体通便、排气的药汤,有效辅助护理效果,从而提升患者的肠胃蠕动能力。 注意禁食糖类、 豆类等易发酵产气食物, 并适当控制患者食物的摄入量,手术前后给予患者温水足浴,温度低于50℃适宜,时间10~20 min。 通过予以观察组患者以上一系列护理干预,从而有效缩短患者排便及排气时间,提高疗效。

上一篇:美国科幻电影下一篇:矢量控制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