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茶文化现状

2024-07-24

韩国茶文化现状(精选十篇)

韩国茶文化现状 篇1

关键词:韩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国启示

一、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 韩国致力发展以制造为主的经济振兴战略, 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效益, 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蓬勃迅速发展。然而这一时期, 由于种种原因韩国社会文化产业的发展却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缓慢了很多。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 韩国政府才开始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一九八六年, 韩国政府推出“文化与国家的发展相统一”的纲领性文化发展战略目标, 为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一九九零年, 在韩国政府《文化发展十年规划》中确立了“文化要面向全体国民”的政策理念。一九九四年, 制定了“文化繁荣五年计划”, 将繁荣文化产业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予以明确。一九九四年, 在文化观光部宣布成立文化产业局, 其职责只是专职负责管理出版发行产业、音像产业、影视产业以及广告服务产业等所有文化范畴产业的发展, 并且出台以《文化产业振兴法》等为主的相关文化产业法律法规, 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奠定理论基础。亚洲金融危机后, 韩国政府更加体会到文化产业对振兴民族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 经过各方面综合考量, 正式推出“文化立国”的方针策略, 而后, 相关部门继续推出文化产业振兴的长远规划, 研究落实了相应的推进措施, 全面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在政府的全方位扶持和社会的多方面努力下, 韩国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 体现出经济效益好、产业基础强、发展前景广阔的重要产业。数据显示, 截止20实际初期, 韩国文化产品占国际市场总量的百分之三点五, 居世界各国文化产业前五位。二00五年, 韩国文化业的总产值达到三百三十亿美元, 占韩国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六点五七。其中动漫产业二00五年超过五点五亿美元, 年增长率超过四个百分点;游戏产业增长速度超过百分之三十;广电影视行业同期也有长足发展, 韩国全国电影院收入就高达十一点二三亿美元, 其中国产电影票房收入超过百分之五十, 达六点六亿美元, 较一九九六年增长了十一倍, 而进口电影在韩国增长幅度仅为一倍多, 电影的出口额则从最初的仅为的二十一万美元, 迅速增长为后来的三千多万美元, 幅度达一百余倍。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的带动和提高了韩国国内GDP的增长, 影视产品的走向世界极大吸引各国游客, 拉动了文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提高了韩国经济发展速度。一方面有力与韩国文化产品大量出口创汇, 另一方面有利于韩国本国文化走出国内, 走向国际。

二、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韩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并取得突出成效, 有许多经验值得汲取, 大体有这样几方面:

(一) 政府层面

首先, 实施宏观考量。20世纪末的金融危机使韩国经济遭到空前打击。为了尽快走出经济低谷, 寻找经济振兴的方向, 韩国分析国内、国际市场的新形势, 有针对性地调整产业布局, 大力开发文化产业。政治上, 国家政府不断制定和出台相关方针政策对韩国文化产业进行大力支持;经济上, 相关部门对韩国文化产业施以显著的资金扶持;技术上, 对韩国文化产业给予高科技投入。

其次, 健全监管制度。韩国的文化观光部来负责韩国文化产业的监管。一九九四年在这个组织的内部第一次设立“文化产业局”, 首要的工作就是负责文化产业的细化管理任务。21世纪初期, 韩国政府成立“韩国文化产业振兴委员会”, 在大政方针方面制定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为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措施的落实, 发展和壮大文化产业实力, 增强市场竞争优势, 韩国政府组建了“文化内容产业振兴院”。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方法很有力的“齐抓共管”, 产生综合收益, 为韩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基础。

再次, 完善法律法规。将大力振兴韩国文化产业纳入法治轨道。韩国政府于20世界末出台《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 为大力推进文化产业不断向前进步提供了雄厚的法制基础。为不断满足文化产业数字化迈进的迫切要求, 近几年来, 韩国政府陆续针对相关规章制度和细节条例做了部分或全面修订。二00二年八月韩国还出台了修改规章制度, 整顿了文化产业市场秩序、有效的力避了政府和企业的盲从现象。

第四, 加大经济支持。韩国取消了游戏行业缴纳的特殊所得税, 减免电子出版物的增值税。还对文化产业提高了经济扶持的高度, 文化产业的经济消费曾经第一次高出国内总额的百分之一。政府的大规模投入极大地刺激了民间资本和风险资本的融资, 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文化产业研发和海外推广的资金不足问题。

(二) 企业层面

首先,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韩国相关机构高度注重对文化产品的系统研发, 特别是在动慢、音乐、游戏、影视剧等领域中, 如果发现某种文化产品在市场中可以获取优势效益, 而后迅速追加少量的投入, 实施立体型经营, 形成具有高效益的附加值产业。相关产业研发、发行、推广一系列极具典型意义的国产漫画作品, 大量的原创漫画经典形象不断地被改编成动漫、影视人物以及游戏人物被搬上书籍和荧屏, 体现出资源综合利用的合理、优秀、良性循环模式。

其次, 实施“走出去”战略。广泛开拓国外的文化大市场, 发展外埠需求的文化产品, 用来加快资金回流, 带动文化产业向广维度、深层次层面迈进。当今“韩流”风靡亚洲很大程度是上源于这个原因。韩国贸易协会在有关“韩流”的经济影响这一研讨会中表示, 21世纪初期, 面向中国大陆、日本、港台地区出口的“韩流”物质和非物质产品, 达九点一八亿美元, 占韩国对上述五个经济体出口总额的百分之七点二。

(三) 民众层面

韩国国内民众因素和其他国家有所不同, 主要体现在物质和精神的角度, 具体表现为韩国国民具有较强的危机感以及拼搏奋进的素质;民众的知识文化素养以及人才储备。为了改变美国、日本再度威胁到韩国文化产业的这一局面, 他们提出“文化立国”治国方略, 其初衷主要是为了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蚀。

韩国高考现状 篇2

韩国高考全名叫做:大学修学能力考试。现行的韩国高考制度经过很多变革,从沿用至今。由于韩国大部分的入学是在春季,所以高考也安排在每年的11月份。考试领域包括:言语、数理、社会探究/科学探究/职业探究、外国语(英语)、第二外国语/汉文等五个领域。这些内容都在一天内考完。

言语和外国语的考试包括听说能力;数理又分为A、B两种。社会探究可以从伦理、国史、韩国地理、世界地理、经济地理、韩国近现代史、世界史、政治以及文化等11门科目当中挑选4门来进行考试。而科学探究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地球科学。职业探究则可以从农业情报管理、情报技术基础、计算机技术和水产海运情报处理等4门科目中,选取一门。然后从另外的农业、工业、营养等13门中最多选两门来考试。而第二外语的考试是从开始实施的。可以从8门外语中选取一门。考生基本在考试结束一个月后就可以拿到自己的成绩单。

可以说高考牵动了亿万人的心。不光是考生和家长本身。全社会都在高考这天给予高度的重视。在15日这天,各个高中的学弟学妹们,会早早地来到考场,挂上条幅和标语,一边唱着歌谣,一边给前辈们加油打气。而大部分公司上班的时间也调整到9点以后,为高考这天的交通顺畅提供有力的条件。然而当高考结束之后,当天的交通就会异常拥挤了。基本上堵车塞车是可想而知的。

韩国教育部在,又对大学录取方式进行了改革。《20后大学录取制度改善试行方案》提出,高考成绩将取消具体的分数排名,成绩分成9个等级。与之相对应的是,删除高中生成绩册中原有的秀、优、美、良、可的记录评语和排名顺序,以每个科目的分数、科目平均分和标准偏差为基准分成9个等级。录取时,高校不是看考生高考具体分数,而是参考其高考成绩分类等级和日常成绩做出综合评定。

而各个高校都有自主录取的能力。也就是说,在高考成绩出来前,学校可以先进行面试,择优录取。虽然择优录取的比例已经增加到15%,但大部分考生还是需要经过高考才能进入大学。

韩国文化院最实惠的韩国文化教室 篇3

在亚洲国家里,韩国比较注重文化交流,于2006年2月成立韩国文化院,其前身是韩国文化新闻处,并于2007年3月22日——中韩建交15周年之际,搬迁至北京光华西里的独立建筑中,该场馆共7层(地上4层,地下3层),面积近6500平方米,作为介绍韩国文化的重要场所。

韩国文化院不仅场地宽敞,其内硬件设施也非常过硬。文化院内分设常设展厅和多媒体展厅,将韩国尖端的IT科技运用到展示中来,将韩国传统艺术运用最现代化的科技呈献给观众。在图书资料方面,位于2层的图书馆共有书籍15000多册,并提供韩国最新的杂志,这些资料均可免费借阅,在每次到访之前,大家可以先从文化院的“在线图书馆”查阅是否有自己想要借阅的书籍,以免白跑一趟。

在韩国文化院还有专门的电脑室,为到访者提供了专线上网通道,方便查阅韩国的最新信息,在这些电脑上还有与韩国相关的各种影像资料。韩国文化院是一个科技感很强的地方,其3层的数码体验馆也会给每一位到访者以特殊的体验。

最让韩国文化院骄傲的是他们的韩国文化教室,这里不仅教授韩语,还开设了韩国料理、国乐、跆拳道等课程,当然开设本国文化课程不算什么稀奇,每个驻华文化机构都有,但是韩国文化院开设的这些课程均是免费的,对那些对韩国文化充满兴趣的人,这里绝对是不二之选。针对韩国人比较密集的望京地区,韩国文化院还特别贴心的开通了班车。

在视觉领域方面,在中国开设分部的韩国画廊不在少数,对于韩国当代艺术的面貌大家并不陌生,韩国文化院在推介韩国艺术家方面也做出了诸多努力,如去年推出了韩国艺术家黄荣幸、金京嬉的个展,中韩美术院校之间的交流展,以及韩国当代美术代表艺术家的中国群展。

韩国茶文化现状 篇4

一、韩剧热播的内在动力

自1992年建交以来, 在两国政府的支持下, 中韩文化交流日趋活跃、不断深入发展。交流范围不断扩大, 交流领域涉及文化艺术团互访、展览、学术、教育、青少年交流、旅游、体育、社会科学、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社、图书馆、博物馆等。

1992年中韩双方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次年, 1993年我国的荧屏上就上映了第一部韩国电视剧《嫉妒》, 特别是在2004到2005年之间, 韩剧的播出规模更是排山倒海。

韩剧主要是指韩国拍摄的电视剧集, 广义上也包括了韩国拍摄制作的电影。[1]其播出渠道主要集中在韩国的三大无线电视台:韩国放送公社 (KBS) 、韩国文化广播公司 (MBC) 和首尔电视台 (SBS) 。

正如深圳市文联副主席杨宏海所言, “‘韩剧’的成功主要来自于准确的文化定位, 及其中反映出的鲜明的本民族文化特色, 观众甚至可以通过韩剧作品深入到韩国的普通家庭, 感觉到爱情、亲情、友情和信义等韩式传统儒家文化、家庭观念和协作意识。”[2]

韩国驻中国大使馆文化院院长张世昶公使认为“韩国一直受到来自中国强有力的文化影响[3]。”韩国和中国在地缘上有重要的影响, 自唐代以来交流就不断, 韩国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之后逐渐发展成为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 因此文化上具有亲近的感觉, 使得韩国影视作品能在大陆观众心中产生共鸣, 易被大陆观众认可。

文化上的亲近性是韩剧在大陆热映的原因之一, 一项项关于“文化立国”的法律颁布, 则是韩剧顺利发展的制度保障。

1998年, 韩国提出“文化立国”的战略口号, 1999年推出的《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是韩国首次对文化产业制定详细的法规政策。先后制定《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文化产业前景》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 明确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计划, 韩国政府还陆续对《著作权法》《电影振兴法》和《广播法》等基本法规作部分或全面的修改, 为文化产业提供法律保障, 确保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4]

另外, 为保证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韩国还设立了多项专项基金, 先后建立了文艺振兴基金、文化产业振兴基金、信息化促进基金、广播发展基金、电影振兴基金、出版基金等等。多项资金的支持是韩国影视产业发展的物质保证。

韩国政府还积极鼓励优秀电视剧集走出国外, 特别是2002年, 韩国政府设立“出口奖”, 由文化观光部联合文化产业振兴院评选过去一年出口的优秀文化产品。《蓝色生死恋》这部电视剧的制作单位就因为在韩国国内外取得的突出成绩而获得其颁布的“特别出口奖”。[5]

人才是产业能够长足发展的重要因素, 韩国政府自2000年开始, 连续五年共投入2000多亿韩元, 分别从产、学、研三方面入手, 培养各类文化产业相关人才。

二、韩剧火爆中国荧屏

自从韩国提出“文化立国”口号后, 大批韩剧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中国两岸三地。

图1是1998年到2012年韩国电视剧的生产制作数量趋势图。可以看出韩剧的年总产量呈现出逐渐稳步增长的态势。

2011年年底开播的韩国有线收费电视台 (JTBC) 和韩国收费台 (TVN) 加入到韩剧的播出大军中。使得2011年年底之后的韩剧播出不再呈现出三家垄断的局面。

在韩国, 电视台的竞争是一种常态化的模式, 韩国政府通过行政的手段将国内的三大电视台 (KBS、MBC、SBS) 定为重点的扶持对象, 并且建立了电视剧的制作和播出业务统一由电视台管理和营运的制播合一体制。

韩国三大电视台凭借资金和实力的优势, 成为韩国电视收视市场和电视广告市场的寡头, 通过运营的发展培养出了资深的专业编剧、导演、演员。同时, 韩国的电视观众对韩国三大电视台的忠实度很高, 三大电视台把生产制作电视剧当做电视台的重点业务来发展。

边播边拍也是韩剧的一大特色。电视剧生产没有审查环节, 因此电视台相对自主决定播出的节目内容。正在投入制作的电视剧开拍前只需要写出大概的故事大纲和前几集的剧本, 电视剧的发展依赖收视率及观众的收视反映。收视率高的就根据收视情况拉长剧集, 收视情况不好的电视剧集可能随即就决定停止拍摄。比如电视剧《女人天下》最初计划拍摄50集左右, 但是由于其收视率最高曾达到过55.3%, 平均收视率也达到34%, 因而它最终拍摄了150集, 在韩国连续播放了17个月。[7]

图2是2002~2012年上映韩国电影的数量, 特别是在2006到2007年韩国电影在数量上有相对优势。韩国的电视剧和电影作品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电视荧屏, 给中国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受众对韩剧的认同

2008年针对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成都、苏州、扬州等城市大学本科二三年级学生1000人 (男440人, 女560人) 进行的“韩国流行文化 (1998年后) 在中国的影响”问卷调查显示:[9]

你是否喜欢韩国文化?

你喜欢看韩剧吗?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 韩剧凭借它细腻的感情、人文伦理方面的优势, 深深地吸引了中国大批观众, 其中, 女性观众占绝大多数。韩剧以及韩国的流行文化女性的接受程度好于男性, 并且有一半以上的人喜欢看韩剧, 韩剧在中国有较好的收视人群基础。

台湾“中央社”的消息, 据“韩国放影像产业振兴院 (KBI) ”2009年的一份数据显示, 2008年韩国电视节目出口总金额达1亿8016万美元, 比2007年增加10.28%。韩国电视节目出口增长率在2005年凭借强劲的“韩流”热潮一度高达72.8%。韩国2008年主要出口的电视节目中, 电视剧的出口额为1亿6532万美元, 占91%, 其次是动画片, 出口额为611万多美元。[10]1995年韩国影视出口额为21万美元, 1997年为49万美元, 2003年达3098万美元, 2004年韩国文化产品占全球市场的3.5%, 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强国。中国有13亿人口, 文化市场前景广阔。1999年实际文化消费总量为800亿人民币。中国广阔的文化市场, 为各国包括韩国来参与中国文化市场的竞争提供了机遇。[11]

四、“韩流”多元影响中国电视

近年, 韩国电视节目对中国的影响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1998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汉城音乐厅》节目开播, 2006年1月1日沈阳电台有限教育频率《极限韩流》节目开播, 2007年6月香港雷霆881的《韩流袭港》开播, 等等, 通过这些媒体, 韩国的大众音乐、影视作品被更多的中国人广为知晓。

2000年北京电视台青少频道播出了韩国某知名财团赞助播出的青少年知识竞赛类节目——《SK状元榜》。《SK状元榜》在中国开播有十余个年头。SK集团自1973年起就开始赞助韩国的智力竞赛节目《奖学Quiz》, 状元榜是SK集团在中国施展这方面的经验。SK在2000年打出培养人才的旗帜, 成了中国这一节目的赞助商。SK总部负责状元榜的有关人员说:“中国好像比韩国更资本主义。韩国电视只说是‘奖学Quiz’, 而中国电视把赞助企业的名字标在节目前边。”[12]

同年7月中央电视台将原来的《星星擂台》改版, 与韩国三星公司合作, 正式改名为《三星智力快车》, 年度冠军能获得四万元奖学金。另外, 年冠军由三星电子提供学费、生活费和首次入境机票费赴韩国留学。月冠军则有机会访问韩国5天。

韩国和中国合拍的电视剧也同样引起观众的广泛关注, 2004年《北京我的爱》、2006年《初恋》上映、2008年10月《恋爱兵法》上映, 2012年, 电影《晚秋》热映, 中国演员汤唯凭借该片荣获韩国映画记者协会奖“最佳女演员奖”。可以看出, 韩国现在不仅仅是出口韩剧了, 而是转向双方或多方合拍电视剧, 一来可以减少韩国电视制作方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另外还能让更多的韩国明星出现在其他国家的荧屏上与观众见面, 也“替”韩国完成了造星“任务”。

从1999年开始, 中国中央电视台和韩国KBS电视台共同举办中韩歌会, 每年一届, 分别在两个国家的电视台播映。这对于促进双方的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2006年12月, 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与韩国三大电视台之一的MBC在韩国首都首尔合作举办“中国电视周”, 在该电视周上, 一共放映了五部中国影视作品, 可见中国不再是被动地接受“韩流”, 而表现出“有所作为”, 为中韩两国的影视文化交流再做新的尝试。

五、结语

正如美国人类文化学家鲁斯本尼迪克所说, “在同一文化圈内部, 又存在着不同于其他的特殊社会目标, 因而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模式, 也即文化上的精神形态特征。随着全球性的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人和所处环境的异质性进一步加强, 同源文化的差异进一步加剧, 同源文化的差异也由此分化和显现出来, 其结果是各民族独有的精神气质和历史个性在这种分化中变得更具有魅力。”[13]

韩国婚俗文化一瞥 篇5

韩国在原始时期是没有婚姻制度的,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产生后,男女成亲要举行隆重的礼仪。一夫一妻制家庭产生的初期,婚礼形式也很简单,结婚的男女只要向他人宣布二人成亲结为夫妇即可。

到了公元 676年至935年的新罗时期,婚礼形式稍有变化,光是口头宣布就不够了,还必须请家人和族人来摆上酒席吃上一顿,“轻重随贫富”。后来有的韩国学者把这种婚礼形式概括为“祝宴”和“共食”。这种婚礼形式保持的时间很长,一直延续到公元918年至1392年的整个高丽王朝时代。

高丽王朝的婚娶有其独特的方式。结婚时男家向女家只送酒和肉,不送彩礼。结婚的当天晚上,亲戚们聚在一堂贺喜,只喝三杯喜酒便散。这就是固有的祖传婚礼习俗。另一方面,实行“入赘婚”,韩语又叫“男归女第”或“婿留妇家”,也是朝鲜半岛的传统婚俗。这种简单的婚俗同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体现了男女平等的观念,也同佛教在新罗时代得到极大的普及,以及高丽王朝将佛教定为国教有关。因为佛教主张众生平等。

公元1392年,韩国建立了朝鲜王朝,又称李朝。李朝把中国的儒教作为新的理念备加推崇,使之成为国教。此后 500年间,儒学思想在韩国得到空前普及,浸染了其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韩国的传统婚俗。

儒教文化传播开来之时愈加强调冠婚丧礼等礼仪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规范。在婚姻上儒教崇尚父母包办,嫁娶礼俗的模式是既周到又烦琐的“六礼”。

李朝时期的韩国据此进行婚姻制度改革,制定了一些具体规定。在实际婚礼中,从做媒开始到觐亲,一共分为6个程序:1.媒人搭桥,相当于六礼的纳彩; 2.提亲圣物“四柱单”,也就是决定婚姻成败的“宫合四柱”(“四柱”指生年、月、日、时辰,“宫合”是根据“四柱”合“八字”,等同于汉族的“合八字”,这相当于六礼的问名),3.婚礼上新郎新娘首次见面;4.在新娘家度过大礼后两天;5.币帛礼,即新娘首次正式地向男方家长及亲属长辈行礼的风俗;6.觐亲,指新娘回娘家拜见双亲。有了这些程序,新郎新娘就成为“行过六礼的人了”。

韩国在借鉴和吸收中国婚俗礼仪外,在婚礼制度中仍然保留了一些自己的特色:一种是“半亲迎”。即“男归女家”,与亲迎礼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婚礼形式,先是新郎在新娘家举行婚礼,并留宿新娘家。第二天接新娘到新郎的家,拜见公婆。另一种叫做“三日于归”或叫“三日对盘”,即新郎在新娘家留宿三天之后,再把新娘迎到新郎家中。李朝社会除了王室和一些士大夫家族在新郎家举行婚礼(“真亲迎”)外,大多数的婚礼还是以“半亲迎”或“三日对盘”为主。

李朝是韩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到19世纪,日本将朝鲜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儒家思想丧失了统治地位,儒家思想与西方文明发生了激烈冲突。在社会变革浪潮的冲击下,婚姻习俗也必然发生变革。韩国进入了新式婚礼时代。

现代韩国青年抛弃了包办婚姻的旧俗,男女都是自由恋爱。不少青年男女结婚以个人感受为准绳,强调“只要我们幸福就可以”。然而,由于根深蒂固的儒教传统的影响,重礼仪的韩国民族并没有在婚俗中完全放弃一些重要的传统礼节。他们在民族传统和现代生活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学习借鉴西方基督教婚礼形式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韩国式的新式婚礼。

现代韩国的婚姻习俗是传统婚俗、新式婚姻和宗教婚礼并存,东西方文化交融,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韩国的婚姻习俗发展变化较大,主要表现为:一是结婚年龄从低渐高,过去13~14岁甚至更小的男孩就要娶一个比自己大几岁的妻子,目的在于早抱孙子,并由妻子把丈夫侍养成人。现在法律规定男子20岁,女子18岁才能结婚,但在实际生活中,男女都致力于工作和学习,结婚比法定年龄还要晚。二是婚礼从繁变简,以西式的教堂婚礼为主,费用大大减少。无论是结婚程序、宾客人数或是庆贺延续的时间和方式等等都日趋简化,使人们从沉重的精神、经济负担中解放出来。三是新式婚姻是自由恋爱,订婚仪式可有可无,结婚仪式各地虽不尽相同,但大体有如下程序:婚礼一般在专门的婚礼厅或礼仪厅举行。举行婚礼的当天,新郎新娘在家或到美容院梳洗打扮,新郎穿上西服(燕尾服),新娘穿上白色婚纱,然后同家人一起来到婚礼场所。新郎和他的父母站在右侧迎接来宾,新娘的父母则站在左侧迎接来宾。来宾都到场后,主婚人整理座位,并请两家的母亲走到台前点燃蜡烛。新郎的母亲点红色蜡烛,新娘的母亲点蓝色蜡烛。婚礼开始时,新郎随着音乐慢慢走到台前,给主婚人行礼,再向来宾行礼,之后站在右边准备迎接新娘。新娘随着音乐把自己的手放在父亲的左手上慢慢走过来。新郎上前走几步,给新娘的父母行礼,然后跟新娘一起来到台前。两个人互相对着行礼,转身。主婚人宣读婚姻誓约时新郎新娘要回答“是”。主婚人宣布二人结为夫妻之后,两个人转身向来宾行礼,再伴随音乐慢慢走出去。然后,双方的家人带领来宾到宴请的地方。新郎新娘换上华丽的传统服装,举行传统婚礼中的币帛礼。旁人把新娘家准备的币帛饮食摆在公婆面前。新娘新郎一起向公婆磕头,公婆把大枣扔在新娘的裙子上,祝福他们早生贵子。接着他们向亲戚家人磕头,人们把为新郎新娘准备的红包送给他们。新郎新娘一起拍照,在照片中留下甜蜜的吻。婚宴结束后,在亲友的祝福中,新郎新娘以旅游的方式外出度蜜月,开始新的人生。

虽然传统婚礼不适应现代生活而被新式婚礼所取代,但对重礼仪的韩民族来说,还是保留了某些重要的传统礼节,如币帛礼和觐亲,这两项是最能体现新人对两家父母亲的孝道。

在韩国,数医生(自己开业的)、律师、教授三者地位最高。而这三种职业女性很少,多是男性,如果能嫁给这三种职业的男子,女方则要预先为男方准备好三把钥匙:汽车钥匙、房子钥匙、医院或律师事务所钥匙(即为男方开业做好准备)。这有点像印度妇女出嫁要给婆家厚重嫁妆的味道。

韩国茶文化现状 篇6

中韩两国唇齿相依, 文化交流历史源远流长。同为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以及属于汉字文化圈的国家, 彼此影响着对方。历史如此, 当今也不例外。众所周知, 中国掀起了一股猛烈的“韩流”, 对此社会各界褒贬不一。也有一部分人开始对韩流提高警惕, 深怕冲击本国文化。姑且不论韩流是否会冲击中国文化, 但这是古代中韩文化交流的延续, 同时文化交流也是双向的, 中国掀起猛烈“韩流”的同时, 韩国也刮起了强烈的“汉风”, 掀起了国人无法想象的“汉语热”。

本人认为, “韩流”与“汉风”都是两国文化交流频繁的标志。韩国从1994年开始以“文化立国”为方针, 大量输出文化产品;中国以建设文化强国, 提高国家软实力为宗旨,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其中汉语是中国文化输出, 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项目之一。与其想方设法抵制“韩流”, 不如大力发展“汉风”、“汉语热”。

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 两国之间经贸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 韩国“汉风”、“汉语热”不断升温。根据中国新闻网的统计, 2014年, 全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总数为377054人, 其中韩国名列榜首, 学生人数达到62923人, 占16.69%;其次为美国, 学生人数为24203人, 占6.42%;泰国学生人数为21296人, 占5.65%;日本从2011年排名第三落至排名第五, 学生人数为15057人, 占4%, 远远少于韩国留学生。根据中国教育部的消息, 截至2011年年底, 韩国共建设17所孔子学院, 在亚洲国家中排名第一。韩国四年制大学的近75%, 约130所大学开设和中国关联的学科专业, 有多达24000名学生就读。韩国各大城市内汉语辅导班纷纷设立, 开设速度与规模堪比英语辅导班, 汉语已成为韩国学生可供选择的高考第二外语。

要延续韩国学生的“汉语热”, 以此实现中华文化输出, 就必须对韩国学生汉语学习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 掌握比较翔实的信息, 反馈于汉语教学。这将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更全面掌握和了解学生信息, 更好地帮助韩国留学生的汉语学习, 从而改进和提高对韩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更对韩国的“汉语热”、“汉风”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也是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渠道之一, 中华文化域外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调查目的及对象

要实现文化强国, 传播中华文化, 其文字是主要途径之一, 大量孔子学院设立之目的也在于此。韩国是第一个设立孔子学院的国家, 韩国留学生已经成为中国外国留学生中最庞大的群体。在这种背景下, 对韩国留学生汉语学习与对韩汉语教学的研究, 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重要方面。而且, 中国要实现文化强国, 汉语是最好的文化产品之一, 充分掌握韩国学生汉语学习情况, 不仅有助于提升对外汉语教学质量, 更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域外传播。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250份, 共回收问卷216份, 216份为有效问卷。调查对象为韩国祥明大学非中文专业的学生57人, 复旦大学69人, 华南师范大学30人, 中央民族大学30人, 南京师范大学30人, 其中女生156人, 男生60人。学习汉语的时间分别为6个月以内57人, 6个月至1年为86人, 2~3年为56人, 3年以上为16人。选择学习汉语时间不同的学生为对象, 更能全面了解韩国学生汉语学习情况以及动机。

问卷共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学生基本信息, 包括性别、学习汉语的时间;第二部分为学习情况调查, 包括学习态度、投入时间、学习难点等, 共10题;第三部分是学习动机及之后将要从事的职业调查, 共5题。

二、韩国学生汉语学习情况调查分析

下面依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汉语学习情况方面的调查研究包括汉语学习态度、难点、学习方式方法等方面。

调查项目1第一次学汉语是在哪里? (选项:A.韩国;B.中国)

关于汉语背景:155人, 占被调查者的71.8%, 在来中国之前, 在韩国国内学过汉语。在韩国的“汉语热”大背景下, 大部分韩国学生已在韩国学习了汉语。

项目调查2喜欢上汉语课吗? (选项:A.喜欢;B.为完成任务;C.不喜欢)

关于汉语的喜爱程度:174人, 占被调查者的81%, 觉得“喜欢”;只有3名同学觉得“不喜欢”, 而39名因为是“任务而学”, 并非喜欢。从调查结果中可以得出, 韩国学生对汉语持有好感, 普遍喜欢学习汉语。

调查项目3汉语学习态度如何? (选项:A.认真学习;B.每天上课, 但并非认真学习;C.偶尔请假, 但认真学习;D.偶尔请假, 不认真学习)

关于汉语学习态度:56人, 占被调查者的26%“认真学习”;113人占被调查者的52.3%, 选择“每天上课, 并非认真学习”;41人, 占被调查者的19%, 选择“偶尔请假, 但认真学习”, 只有6名同学选择“不认真学习”。说明韩国学生学习汉语的态度比较端正, 学习比较认真, 这与他们喜欢汉语有密切关联。

调查项目4你认为汉语什么最难学? (选项:A.语音;B.汉字;C.词汇;D.语法)

调查结果显示:103人, 占被调查者的47.4%, 认为汉语语音最难掌握, 其次是语法、汉字、词汇。汉语的美感在于阴阳顿挫的语调, 而韩国学生比较难掌握的一个环节就是声调, 因为韩语没有声调。同时, 汉语普通话中7个辅音是韩语中不存在的, 韩国学生往往不能发出标准的音阶。所以, 学生要通过朗读掌握发出汉语声调、个别辅音的技巧, 并且不断复习, 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其次, 语法方面,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是孤立语, 韩语属于阿尔泰语系, 是黏着语, 两者语法体系截然不同。从句法结构上看, 韩语与汉语的语序不同, 从结构、语义上看, 韩语与汉语不同的句子成分所指不同;从语用角度分析, 韩语与汉语的表达方式不同。因此, 对象为刚入门的学生时, 教师应该重视语音教育, 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 教学重点应该转为语法教育, 通过汉韩语法对比的方式讲解, 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调查项目5你认为学汉语时最难的是什么? (选项:A.听力;B.口语;C.阅读;D.写作)

调查结果显示:91人, 占被调查者的40.2%, 选项为“听力”;67人, 占被调查者的31%, 选项为“写作”;47人, 占被调查者的21.8%, 选项为“口语”;只有11人认为阅读最难。说明听力、写作、口语是困扰韩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重要内容, 其中阅读是比较轻松的一项。对此, 教师应该加强听、写、说方面技能的培养, 更要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各种渠道, 如交中国朋友、看中国影视剧等来不断提升听说技能。

调查项目6你认为自己应该加强哪方面的学习? (选项:A.听力;B.口语;C.阅读;D.写作;E.其他)

调查结果显示:97人, 占被调查者的44.9%, 选项为“口语”;51人, 占被调查者的23.6%, 选项为“写作”;41人, 占被调查者的19%, 选项为“听力”。此结果与上一结果相反, 学生认为最难的是听力、写作、口语, 但最想提高的确是口语、写作、听力。这也是从易到难的顺序, 也与大部分学外语的学生所需相类似。说明韩国学生学习汉语是以听说等实用性、应用型为主。

调查项目7除了课本以外, 你还通过什么学习汉语? (选项:A.家教;B.看影视剧;C.和中国朋友聊天;D.看中文书;E.其他)

调查结果显示:7人, 占被调查者的3.2%, 选择“家教”, 说明大多数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还是以学校教师为主, 这也与请家教需要经费支出不无关联;48人, 占被调查者的22.2%, 选择“看影视剧”, 比起学习韩语的中国学生热衷于看韩剧, 中国影视剧对韩国学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说明我国的影视产业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终而走出国门;113人, 占被调查者的52.3%, 选择“和中国朋友聊天”, 说明结交当地朋友是韩国学生课后最主要的拓展学习的方式, 可以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提高口语与听力水平;14人, 占被调查者的6.5%, 选择“看中文书”, 说明书籍并不是主要的课外学习材料;34人, 占被调查者的15.7%, 选择“其他”, 说明韩国学生课外学习汉语的途径呈多样性。

调查项目8课余, 学习汉语的时间是? (选项:A.不学习;B.0.5-1小时;C.1-2小时;D.2小时以上)

调查结果显示:36人, 占被调查者的16.7%, 选项为“不学习”;110人, 占被调查者的50.9%, 选项为“0.5~1小时”;53人, 占被调查者的24.5%, 选项为“1~2小时”;17人, 占被调查者的7.9%, 选项为“2小时以上”。课外学习1小时以内的学生占67.6%, 1小时以上占22.4%, 说明韩国学生课外投入的时间不多。分析其原因, 主要因素在于被调查的韩国学生大多不是学历生, 以语言学习、应用型为主, 没有获得学位以及升学的压力, 因此课后投入时间相对减少。

调查项目9你认为决定汉语成绩的因素是什么? (选项:A.兴趣;B.教师;C.教学质量;D.教材)

有126人, 占被调查者的58.3%, 选项为“兴趣”, 说明外语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45人, 占被调查者的19.9%, 选项为“教师”;36人, 占被调查者的16.7%, 选项为“教学质量”, 教师相关选项占36.6%, 表明教师以及教学质量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及兴趣中起相当大的作用, 教师应该积极改革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9人, 占被调查者的4.1%, 选项为“教材”, 相反, 学生对教材的依赖程度远远低于对教师的依赖程度。

三、韩国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喜欢从事的职业调查分析

调查项目1学习汉语的动机是? (选项:A.考取HSK;B.为找一份好工作;C.对中国文化感兴趣;D.为积累知识和自身修养;E.为交中国朋友)

有41人, 占被调查者的19%, 选项为“考取HSK”;有77人, 占被调查者的35.6%, 选项为“为找一份好工作”;有40人, 占被调查者的18.5%, 选项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有26人, 占被调查者的12.1%, 选项为“为积累知识和自身修养”;有32人, 占被调查者的14.8%, 选项为“为交中国朋友”。可见, 从总体上看, 韩国学生学习汉语最强的动机来源于“为找一份好工作”, “考取HSK”也是“为找一份好工作”的途径。我们知道中韩经贸往来越来越密切, 这将给学习汉语的韩国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与升职的机会与空间, 也是越来越多的韩国人留学中国的主要原因。但也不容忽视的是占33.3%的选项不为工作为动机, 只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以及结交中国朋友。说明, 中华文化深受韩国人的认同与爱戴, 他们对中华文化持有好感, 愿意学习汉语, 结交中国朋友。“为积累知识和自身修养”则体现了韩国留学生普遍具有追求成就的内在心理倾向, 这种倾向促使他们在汉语学习上更加认真。这种不以就业为目的动机, 也许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成绩, 但正因为兴趣动机反而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汉语, 这也说明, 韩国学生学习汉语并非都是有强烈的目的性和功利性, 喜欢中华文化、提高自身修养, 这几点也不容忽视。

调查项目2学习汉语的动力是? (选项:A.老师和朋友的鼓励;B.兴趣;C.父母的期盼;D.工作需要)

有45人, 占被调查者的20.8%, 选项为“老师和朋友的鼓励”;有99人, 占被调查者的45.8%, 选项为“兴趣”;有15人, 占被调查者的6.9%, 选项为“父母的期盼”;有57人, 占被调查者的26.4%, 选项为“工作需要”。可见, 韩国学生学汉语的第一动力为对汉语的兴趣, 他们想通过学汉语了解中国以及相关事物, 而“父母的期盼”这种“被动型动机”则不明显。随着现代观念的发展, 现在的韩国留学生似乎已经逐渐脱离了亚洲学生“唯父母之命是从”的传统道德观念, 长辈的要求与态度已经无法完全主导他们的学习行为。

调查项目3家人和朋友对你学汉语持什么态度? (选项:A.一定要学;B.可学可不学;C.没必要学)

有84人, 占被调查者的38.9%, 选项为“一定要学”;有129人, 占被调查者的59.7%, 选项为“可学可不学”;有3人, 占被调查者的1.4%, 选项为“没必要学”。韩国人已经意识到汉语的重要性, 但也不乏对其持中立态度的人。随着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 中韩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 这种重要性会越来越突显。同时随着中国的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 中华文化域外传播更快、更广, 越来越多的韩国人将认同、喜欢中华文化。

调查项目4学习汉语后想做什么? (选项:A.研究中国学;B.中文老师或翻译;C.中国相关公司就业;D.不想做与汉语相关的事情)

有22人, 占被调查者的10.2%, 选项为“研究中国学”;有40人, 占被调查者的18.5%, 选项为“中文老师或翻译”;有130人, 占被调查者的60.2%, 选项为“中国相关公司就业”;有24人, 占被调查者的11.1%, 选项为“不想做与汉语相关的事情”。调查结果显示, 占88.9%的学生想学汉语后从事汉语相关工作, 说明汉语是韩国学生就业的另一种重要工具, 尽管前面的调查中表明学习汉语的第一动机并不是就业, 但汉语的确给就业压力较大的韩国青年提供了较好的就业机会。

调查项目5如果从事与汉语相关的工作, 你最想做什么? (选项:A.进企业;B.翻译;C.导游;D.老师;E.其他)

有94人, 占被调查者的43.5%, 选项为“进企业”;有41人, 占被调查者的19%, 选项为“翻译”;有16人, 占被调查者的7.4%, 选项为“导游”;有27人, 占被调查者的12.5%, 选项为“老师”;有38人, 占被调查者的17.6%, 选项为“其他”。大部分韩国学生的首选是企业, 这与中韩两国密切的经贸关系相关, 其次翻译工作深受学生欢迎, 这与翻译的较高薪资不无关联, 还有部分学生选择了“其他”, 说明学生学习汉语后想从事的职业呈多样性。

调查项目6你认为韩国学生学汉语有什么优势? (选项:A.经济文化交流频繁;B.地理位置;C.历史文化同源;D.学汉语的韩国人很多可吸取经验)

有115人, 占被调查者的53.2%, 选项为“经济文化交流频繁”;16人, 占被调查者的7.4%, 选项为“地理位置”;50人, 占被调查者的23.1%, 选项为“历史文化同源”;35人, 占被调查者的16.2%, 选项为“学汉语的韩国人很多可吸取经验”。76.3%的选项选择了“文化因素”, 说明中韩文化交流频繁以及文化同源, 为韩国学生提供了更容易接近和学习汉语, 认同汉文化的历史基础, 这也是来华留学生中韩国学生占榜首的主要原因之一。

结论:

本文以韩国祥明大学非中文专业学生, 复旦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韩国留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用问卷的方法, 调查分析其汉语学习动机情况, 主要结论如下:

1. 韩国学生对学习汉语持有好感, 来中国之前普遍学过汉语, 同时韩国学生认为中韩两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历史文化同源对韩国学生学习汉语有很大的优势, 说明韩国学生从情感上对中国、汉语有好感。

2. 韩国学生课后学习汉语的时间投入不多, 这与升学压力小相关。韩国学生主要通过和中国朋友聊天的方式进行课后学习, 看中国影视剧的比例不高, 这恰恰与学韩语的中国学生酷爱韩剧相反。

3. 韩国学生认为语音、听力、写作、口语是最难掌握的部分, 而最想提高的部分是口语、写作。说明韩国学生学习汉语主要以实用性、应用型为主, 并非升学为最终目的。

4. 韩国学生认为兴趣是决定成绩最主要的因素, 其次是教师与教学质量。要想提高韩国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 以找工作、获得HSK等级证书为最大的动力, 之外自身素养的提高和喜欢中国文化的比例也较高;学习汉语的最大动力是兴趣, 说明不以升学为目的的学生中兴趣既是提高成绩的最主要因素, 也是汉语学习最大的动力。

6. 学习汉语后要从事的职业中大部分人选择与汉语相关的工作, 其中企业是首选, 其次是老师和翻译。随着韩国“汉语热”持续升温, 汉语老师成为了韩国人向往的职业。

根据调查研究所得结论, 对韩国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提出几点建议。第一,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久而久之,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不断被激发, 达到“乐在汉语学习中”的状态。第二, 在汉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要素, 或进行中韩文化比较。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 韩国学生对中国文化持有好感, 他们渴望通过教师了解、认识中国文化, 而教师也承担着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教学过程中进行中国文化的渗透, 进行中韩文化比较, 如比较中韩饮食文化的异同、讨论中国的京剧、武术, 介绍中国的社会制度、名胜古迹等等。这种文化渗透, 不仅可以传播中国文化, 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三, 注重学生听说写三种技能的培养, 提高开口率。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 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全面发展, 被调查者则普遍想提高听说写的技能, 也认为是最难的部分, 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培养听说写方面的技能。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是中华文化域外传播的载体。韩国自古以来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文字就是其中之一。韩国创制训民正音之前, 官方使用的文字是汉字。时隔几个世纪, 在韩国再次兴起“汉语热”, 对此现象, 应该深入分析韩国学生学习汉语的情况, 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同时传播中国文化, 促进中华文化的域外传播。

参考文献

[1]王晓美.韩国学生汉语学习现状与对外汉语学习前瞻[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9) .

[2]李大农.韩国学生汉语学习特点与教学技巧探讨[J].海外华文教育, 2003, (4) .

[3]李大农.韩国留学生“文化词”学习特点探析-兼论对韩国留学生的汉语词汇教学[J].南京大学学报, 2000, (5) .

[4]柳英绿.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 1997.

[5]许健骥.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9.

[6]韩文.延吉市韩国留学生汉语学习情况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7]杨怀霞.韩国在华中学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与文化融入动机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

[8]陈郁.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与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5.

[9]吕必松.汉语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韩国茶文化对韩国语言文学的影响 篇7

第一阶段:韩国三国时期 (公元前1 世纪至公元7 世纪) , 在值中国西汉宣帝至初唐高宗时期[1]。当时的中国茶文化已经出现, 传播发展势头正猛, 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都喜爱饮茶, 从巴蜀地区到中原广大地区都盛行喝茶, 茶文化由此时开始萌发并向周边发展。早期茶文化传播至朝鲜半岛是佛教徒, 公元372 年佛教传入高丽, 推测茶大约在公元四世纪期间。在公元六世纪和七世纪, 新罗为了学习汉唐时期优秀的经济文化和佛法, 前后派遣僧人30 余人来中国学习佛法和文化, 他们来到中国后进行了10 多年的细心学习, 力图回到自己的祖国后将先进的文化和佛法传播。这些来中国学习的僧人在中原品尝到了茶, 甚是喜欢, 回国后将茶叶和茶籽一并带回自己的祖国。韩国史《三国史记》中记载:“新罗第二十七代善德女王时, 已有茶”, 可见韩国的饮茶之风大约在六世纪至七世纪。三国时代的韩国在历史上是最早引入中国茶的年代, 是韩国茶文化的出现萌芽时期, 然而当时的饮茶之事仅限于上流社会和僧侣之间, 茶通常被作为祭祀和礼佛用的祭品, 并没有在普通黎明百姓中传播开来。

第二阶段:新罗统一, 公元868 年至公元935 年, 是中国初唐高宗至五代后唐时期, 此时中国茶文化日趋成熟, 饮茶之风日益盛行, 各类与茶相关的经济蓬勃发展, 茶道逐渐形成, 与茶有关的文学艺术创作兴盛, 这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2]。韩国《三国史记》就有记载公元828 年新罗派遣使臣来唐朝, 唐文帝设宴款待, 并将茶籽带回新罗。新罗第二十七代闪的女王已有茶。韩国饮茶之风始于九世纪出的兴德王时期, 当时的饮茶风俗仍旧在上流社会以及僧侣、文士之间传播, 黎民百姓也开始流行饮茶。韩国茶文化受到大唐茶文化的影响, 韩国大多数国王、王子与茶相依相伴, 茶成为当时宴客、祭祀物品中的关键之物。新罗统一时期, 是韩国全面输入中国茶文化时期, 这个时期也是韩国茶文化发展的繁盛时期, 饮茶从上层社会、僧侣、文士向民间传播发展, 民间种茶、制茶, 在饮茶方式上也学会了唐朝人的煎茶法和煮茶法。

第三阶段:高丽时期。公元923 年至公元1392 年, 正值中国五代后唐至明太祖时期, 此时中国饮茶之风普及, 点茶、茶道蔚然成风, 茶文学和茶具文化日益繁荣[3]。饮茶品茗是一项内涵深刻的艺术, 品茶缺少不了茶具, 要想获得良好的饮茶风味和视觉效果, 享受美好的饮茶感受, 选择合适的饮茶器皿是非常重要的。从茶文化开始之初, 茶具的发展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时光, 并于当时的时代风气和民俗习惯息息相关。茶具的种类可谓琳琅满目, 从采茶用具到饮茶用具, 名目繁多。此时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第二个高潮, 受到中国茶文化的影响, 韩国饮茶盛行, 陶瓷产业逐渐形成, 为韩国茶具的发展奠定基础。韩国茶文化中茶礼和茶道逐渐形成, 茶礼逐渐在王公贵族、官员、僧侣以及百姓中普及。

第四阶段:朝鲜时期。公元1392 年至公元1910 年, 正值中国的明清时期。此时在中国茶文化迎来第三个高峰, 散茶流行起来, 茶道形式日益丰富, 而采用紫砂制成的茶具颇受市场欢迎[4]。晚清时期, 鸦片战争以后, 茶文化转入低迷。此时朝鲜时期在明朝茶文化的影响, 散茶也开始流行起来, 撮泡法和点茶法逐渐普及。朝鲜中期清军入侵, 茶文化逐渐衰弱。在众多文人大师的热心维持下, 茶文化的热度逐渐恢复。此时韩国茶文化将点茶道和泡茶道融会贯通, 充分吸收明清时期茶文化的精华, 韩国茶文化逐渐走向稳定发展时期, 朝鲜中晚期民间茶生活衰弱, 但是越来越多人推崇茶道精神。

第五阶段:1910 年以后, 当时中国正值中华民国和新中国两个时期, 中国的茶文化一直承袭晚清的衰微之势, “文革”时期跌到低谷。直至上世纪90 年代, 中国茶文化开始复兴。现代时期, 韩国茶文化逐渐走向了一条独立发展的全新道路, 并对当时中国日渐衰弱的茶文化有感染和振奋作用。二战时期日本侵略朝鲜半岛, 当时韩国在日本的影响下开设了一些茶道课, 自此茶文化慢慢开始重新恢复活力。韩国光复后, 茶文化的发展活力日益强劲, 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流行开来。韩国人深谙茶道之人专门著述论著《韩国茶道》, 1932 年还建立了茶道大学, 开创了许许多多茶文化团体。此时韩国茶文化已经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

2 韩国茶文化对韩国语言文学的影响

韩国茶文化从内涵来看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从韩国茶文化的外延来看, 韩国茶文化对当时韩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语言文学、风俗习惯等产生重要的影响。纵观韩国茶文化的发展之路, 可以看出它的发展核心是以茶礼和茶道为基础的, 茶道是整个韩国茶文化中的灵魂, 茶礼是韩国茶文化中的外在文化表现, 二者是组成韩国茶文化的重要元素。在韩国茶文化中, 茶道和茶礼是主流的, 而饮茶却成为次要的。茶文化研究界普遍认为, 在李氏朝鲜时代以前, 受中国茶文化影响, 韩国有过茶文化兴盛的历史, 但是由于李氏朝鲜当局采取“尊儒排佛”的政策, 佛教受到压制, 和佛教关系密切的饮茶也随之由盛转衰, 因此, 至今韩国人没有饮茶的习惯。在韩国的餐厅用餐时, 店家都会上“茶”, 但没有一次是茶叶茶。韩国人一般不喝茶叶茶, 而比较爱喝“传统茶”。所谓“传统茶”, 其实就是用其他植物做成的饮料, 属于“非茶之茶”。比如大麦茶、玉米茶、锅巴茶、大枣茶、萝卜茶、桂皮茶、柚子茶等, 品种繁多, 不胜枚举。韩国茶文化对本国的宗教、民族、语言文学等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韩国的语言文学中, 也不同程度地打上了不可磨灭的茶文化痕迹。韩国语言文学中出现了大量的茶文献, 茶文化内容进入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中, 并与该国的绘画、雕刻、音乐、舞蹈、歌曲等艺术密切融合, 形成了形式丰富多彩、内容新颖的茶文化艺术。

在古代韩国的语言文学中, 仍然保留了大量中文, 汉语的成分和特征影响了韩语的形成, 并逐渐向韩语扩散或渗透。在韩国的茶文化中, 像崔致远、郑梦周、李奎报、李蔷、金正喜等人撰写了许多汉语与茶相关的诗文, 现代韩国的茶礼已经能够独领风骚。在韩国茶文化中, 儒佛道具有重要作用, 其中儒家第一, 佛教第二, 道教第三。在儒家文化传播中, 韩国最为崇尚和重视。在茶文化传播过程中, 古代韩国的佛教教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韩国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中, 儒家文化是第一重要的。此外对朱熹、王阳明为代表的宋明道学更为推崇, 普遍接受中国当时的朱子家礼。论及道教, 韩国的语言文化中, 茶文化与宗教是密不可分的, 道教讲究心境的虚静, 在论茶的关系上, 讲究养生与自然的崇尚。道教崇尚无为而治, 远离俗世凡尘, 返璞归真, 进而实现生活中的逍遥自在。在饮茶之事上, 他们能够把自己的闲适无为、清静虚空的心态融入到茶事当中。禅味来源于宋代的“茶禅一味”说。韩国语言文化中的茶道精神是灵魂, 他的思想核心是静和思想, 但是高丽的文人李行、权近、郑梦周等人的文学盛行, 在李奎报时成为集大成者, 在朝鲜时期高僧西山大师、丁若镛、金正喜等那里得到完整的体现, 当时文人将茶道精神解释为清和、清虚以及禅茶一味。当时韩国著名的草衣大师对韩国的茶道精神做出了解释, 并提倡从茶文化中提炼出来的“中正”思想。

3 结束语

茶文化甚至成为中韩两国邦交文化关系的重要纽带, 自古以来就起到重要作用。茶也是日益成为韩国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饮茶是一种文化艺术表现形式, 而以茶文化为题材的艺术形式就是“茶事艺文”, 茶事艺文的艺术价值包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历史信息、技术信息以及审美信息。以茶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也风格各异, 独具特色, 比如与茶相关的语言文化作品非常丰富。韩国茶文化对本国的语言文化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早期引进中国的茶文化开始, 不断吸收、改变以及创造,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韩国茶文化从模仿走向独立, 韩国语言文化深刻烙印上了茶文化的印记, 也展现出分丰富多彩的文学形式和文学内容, 这是韩国茶文化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的一部分, 也是体现中韩茶文化、语言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

摘要:韩国作为中国大陆上比邻而居的友邦之国, 中韩之间从几千年前就有着极为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往来, 在茶文化的沟通交流上极为密切。茶文化甚至成为中韩两国文化关系的重要纽带, 自古以来就起到重要作用。茶也是日益成为韩国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韩国语言文化中有大量关于茶文化的记载, 并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韩源词语, 比如诗歌、散文、小说等语言文学作品, 这无疑体现茶文化对韩国语言文学的影响非常深刻。

关键词:茶文化,韩国,语言文学

参考文献

[1]陈椽.茶业通史[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2]丁以寿.中韩茶文化交流与比较[J].章玉和译, 2014, (5) :317-323.

韩国企业文化特点探析 篇8

(一) 重视企业权威, 拥有强烈的家族主义意识。

韩国企业文化中有着其独特的传统意识, 这种企业文化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我国儒家思想的影响, 因此其企业文化中有着强烈的家族意识, 反映在韩国的企业文化中, 就主要表现为晚辈极其尊重长辈, 并且服从其命令;同时, 还有着明显的等级意识, 以家族整体为中心, 对国家和社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韩国企业许多都是家族企业, 这是因为韩国人都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自己的奋斗干出一番事业, 并且以家族继承的形式传承给后代。这也就形成了韩国企业中经营管理基本都是以家族为核心的特点。

(二) 崇尚具有团结性的“人和”思想。

在韩国企业文化中, 极为重视以和为贵, 绝大多数的韩国企业领导者都有这样一种意识, 那就是企业内部全体人员都应当像一家人一样, 相互尊重、平等相处, 处理问题时也以和平的方式为首要选择。“人和”成为了韩国企业经营的重要指导思想。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韩国企业对于员工遇到的问题会提供积极的帮助, 为员工所提供的薪资福利也非常人性化, 同时, 也注重企业中员工的长远发展, 能够为员工提供再教育、培训的机会, 为员工发挥自己更多才能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 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

虽然韩国企业内部强调以和为贵的思想, 然而, 韩国毕竟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因此无论是企业内部个人之见还是企业与企业之见, 都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对于企业内部的个人来说, 他们会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与其他员工进行激烈的竞争, 从而发挥出自己更多的价值, 而对于企业整体来说, 在市场中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正是这种强烈的竞争意识, 才使得企业内所有员工能够尽职尽责完成自己的任务, 使得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

(四) 以“能做得到”为信念。

“能做得到”这既是韩国企业文化中一种颇具信心的表现, 也是企业员工对于自己的一种激励方式。在韩国人的概念中, 勤快是一种极为荣耀的习惯, 而懒惰则是造成自己落魄的主要原因, 韩国人认为, 只要自己能够参加工作, 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 再辛苦都值得。这种文化的形成主要是受到近代历史的影响, 在韩国的近代史中, 国家受到侵略, 人民失去了工作的机会, 生存极为艰难, 因此韩国人形成了勤奋、坚强的性格, 这在韩国企业文化中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要素。

(五) “第一主义”观念根深蒂固。

韩国的许多企业都被冠以“第一”的名号, 这是因为韩国人向来将“第一主义”作为企业发展的最终要义, 并且激励自己不断地朝着“第一”迈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韩国人的竞争意识。“第一主义”除了为企业本身带来了高度的荣誉之外, 企业“第一信誉、第一质量”等, 也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也确实为韩国人民带来了切实的利益。韩国的一些畅销国内外的产品, 就见证了韩国企业文化中“第一主义”的存在。

(六) 强调教育与培训工作。

重视教育是韩国企业文化中的一大亮点, 同时也是韩国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无论是韩国政府, 还是企业, 都极为重视教育工作, 这种优良的教育观念, 使得韩国人民能够自始至终都不断接受教育, 获得更多的知识, 为韩国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前提。除了教育工作, 韩国企业也非常注重企业员工的培训。对企业员工严格的培训, 使得企业员工自身的技能和素质不断地提升, 从而能够为企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这也使得企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动力, 也是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一种重要的手段。

(七) 强调以人为本。

在韩国企业发展中, 并没有完全依靠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丰富的资源, 他们更为注重的是人才的发展。由于韩国自身国情的需求, 企业在管理中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因此韩国企业在不断地发展中, 形成了以人才推动企业进步的观念, 在企业的经营中, 人才是第一前提, 在企业的管理中, 人才是管理的中心, 这就使得韩国企业中的员工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所具备的才能,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 参与到企业管理工作中, 推动了企业的不断发展。这种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使得韩国企业获得了极大的凝聚力, 员工的价值得以实现、奋斗的目标得以达成, 也就有更大的动力投入到企业工作中, 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实现了企业与人才共同发展。

(八) 重视目标管理, 强调责任感。

以前的韩国企业管理中, 没有明确的管理目标, 管理者普遍缺乏责任感。而后来韩国企业管理者意识到这种管理方式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 因此韩国企业的管理模式逐渐地转变, 至今, 已经形成了管理者乐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正确对待他人的批评, 主动接受外部的监督, 从而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 就是目前韩国企业普遍采用的目标管理法, 企业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可靠的企业管理衡量标准, 从而增强韩国企业管理人员的责任感, 加强对企业的管理。

(九) 敢于大胆创新。

从本国资源、发展历史等方面来说, 韩国经济发展条件并非非常有利, 然而, 到目前为止, 韩国在电子工业、企业发展业等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获得了世界各国的认可, 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韩国人敢于大胆创新的精神的影响。无论是科学技术的应用、产品的生产还是企业的管理, 韩国企业都非常注重员工的创造能力, 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来激励员工的创新能力, 让企业员工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想, 从而将更多的科学技术运用于企业生产中, 生产出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 也使得企业获得了长久、快速、健康的发展。

(十) 拥有高度的进取精神。

由于受到近代历史中艰苦环境的影响, 韩国企业的创业者都意识到了必须依靠不断地奋斗, 才能克服诸多困难、摆脱不利条件的束缚, 实现自己的最终理想。因此, 在韩国企业文化中, 具备高度的进取精神。正是由于这种精神, 韩国企业上至领导者, 下至基层员工, 都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懈地奋斗, 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 在为自身获得利益的同时, 也促进了企业的进步, 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二、韩国企业文化主要发展方向

韩国企业文化在近些年来的发展中, 形成了其独有的特点, 而在未来的发展中, 将会朝着以下几个方向进行:由家族企业经营模式转变为专家企业经营模式, 这种经营模式更为适应于激烈的社会市场竞争, 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从注重企业规模的扩张和强调量的生产, 转变为重视专业性发展和产品的质量, 这种发展模式使得韩国企业所生产出的产品更具有科学技术的元素,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更为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对客户的服务质量, 现如今, 对于企业的评价不仅仅是其经济收益, 更重要的是社会对其满意度, 这也将会是韩国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更为突出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鼓励员工进行自主管理;企业内部更为团结, 在具备高度凝聚力的企业中, 员工之间公平竞争。

三、韩国企业文化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从韩国企业文化中, 我们意识到, 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应当注重以下几点:首先, 企业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领导的作用, 必须为企业员工做好榜样;其次, 企业文化的建设应当充分考虑我国的文化背景, 将对于现代企业发展有利的文化运用于企业文化建设中, 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再次, 应当注重人才的力量, 形成以人为本的特色企业文化;第四, 企业文化建设中, 应当将创新意识作为重点内容, 鼓励创新性的生产和管理模式;最后, 企业的发展要具有明确的、可实现的目标, 使全体企业员工能够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断努力。在推动企业进步的同时, 也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廉勇, 李宝山.文化差异在企业管理中的冲突和融合——中韩企业跨文化管理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5.2.

[2]何爽, 谢富纪.韩国发展战略思想及产业技术政策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10.4.

韩国茶文化现状 篇9

自从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以后, 随着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方面进行密切而活跃的合作和发展, 需要大量的中韩两国的双语人才, 在这样的人才需求的大背景下, 国内的韩国语教育也得到了迅猛的扩展, 到目前为止, 国内有143个大学 (包括本科、专科、民办大学) 开设了韩国语课程。随着韩国语教育发展成熟, 韩国语课程也更加细分化了, 但作为语言教学中很重要的文化教育在教学课时量和质量方面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

(一) 对韩国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大部分学校的韩国语教师只重视语言技能方面的能力, 即听、说、读、写的能力, 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而且相应的教育方案也不够系统、不够完善, 这导致目前韩国文化教育只是作为语言课程的补充课程, 只起到辅助语言教学的作用, 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韩国文化教育。

(二) 韩国文化课程的课时量很少, 教学效果不理想

由于, 对文化课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 或者客观上安排不了韩国文化有关的课程, 所以韩国文化的课时量很少。创建于1945年, 在国内高校中最早设立朝鲜语本科专业的北京大学来说, 单独开设的韩国文化课在整个学年中只有一个学期, 周学时2节, 韩国民俗课, 周学时2节, 占据大部分课时量的课程是语言技能方面的课程和有关中国历史文化的课程。

除此之外, 据问卷调查显示, 学生普遍对韩国文化课的教学不太满意, 觉得文化课枯燥无味。一般文化课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 由教师来讲解和介绍韩国文化有关的相关知识。这样一味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无法提起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兴趣, 也就无法让学生主动地、创新地学习有关韩国文化的更多知识。

(三) 韩国文化教育的内容没有深度, 韩国文化教育目标不够系统化、具体化

由于对韩国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太高, 相应地, 对韩国文化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也没有具体化、系统化、规范化。文化的内涵广泛, 涉及到方方面面, 简单来说文化是一个团体区别于其他团体的, 而且是特定的团体所共有的人们生活的总体, 不仅包括可以看得见的语言、习俗、艺术、建筑等;还包括看不见的人们的信念、价值观、制度等内在的、深层次的部分, 所以应该进行更广泛、更有深度的文化教育。

据了解, 韩国语专业的学生说虽然大概了解韩国的政治、经济、民俗、节日等一些有关韩国文化或者韩国概况方面的内容, 但是对于韩国人怎样思考, 生活习惯是怎样等深层次方面的内容还是不太了解, 这说明文化教学内容没有深度。韩国人的思考方式、价值观、行为特点等深层次的、内在的文化知识正是跟韩国人进行交流时最能影响交际的重要因素。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是密切相关的。语言是具有共同文化背景的团体中的人们互相传达意思的重要手段和媒介, 也是该团体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们用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感情, 而思想又是文化的一部分, 可以说文化主要是用语言来表现的, 所以, 文化和语言的关系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文化, 寓示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和不同的文化世界。孤立地就语言来研究语言, 不了解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 是无法正确使用语言、更不用说真正掌握了语言。此外, 孤立地就文化来研究文化, 没有语言作为载体也是不行的。学习任何一门外语, 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和词汇, 更要熟知该语言在特定的环境中的文化内涵, 要了解人们怎么用自己的语言反映思想和行为。

如果不清楚了解该语言所属国的文化, 在用外语交流的时候会出现误会和问题, 比如, 一个学习韩国语专业的学生在韩资企业实习的时候, 有一次下班之后, 跟所在部门的部长打个招呼。这位实习生由于不了解韩国人根据身份、级别的不同, 敬语使用方面也有差别, 导致部长非常生气。韩国是自古以来等级关系非常分明, 这最直接体现在韩国语语言方面, 所以韩国语中有最高的尊敬语、比较的敬语、非敬语, 可以说, 有没有学好韩国语, 关键在于有没有正确使用敬语。

可见, 要想让学习者正确使用语言, 没有语言所属国的文化知识是不可能的, 所以必须进行文化教育。

三.韩国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方案的一些建议

上文通过分析文化和语言的关系, 阐明了文化教育对语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但现实情况是在大学本科韩国语教育中, 光要培养听、说、读、写这四个语言技能, 在时间上也是不够的, 所以把文化教育单独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开设, 显然是件比较困难的事, 所以把语言和文化融合在一起教学。

所谓语言和文化融合教育是指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紧密连接起来, 通过学习目标语言所属国的文化, 进行语言教育。这不是在语言教材中片面地进行文化教育, 而是通过学习文化, 进行语言教育, 所以这种教育模式的目标不是传达文化知识, 而是以提高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即, 文化是作为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手段”, 文化的内容是学习目标语言的素材。这样通过学习文化, 进行语言教育的方式,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对正确理解承载在语言当中的文化, 提高语言交际能力也很有帮助。

以下就针对这样的教学方案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 文化内容根据韩国语言学习的不同阶段, 进行分类。

文化教育应从韩国语学习初级阶段开始进行, 随着韩国语言能力的逐步提高, 文化教育的内容也逐步深入。从学习韩国语的初级阶段开始, 选择复杂的、深入的文化内容, 不仅让学习者难以理解, 也可能会给学习者产生文化上的误解。所以, 在初级阶段, 以韩国人日常生活活动为中心, 对一般文化事实的表层文化为主, 到了中级、高级阶段, 以理解韩国人的价值观、思考方式、行为特点的深层文化为教育内容。简单来说, 以学习者接受程度的变化和韩国语言能力的提高, 循序渐进地提高文化内容的深度。

(二) 让学生体验韩国文化的方式, 进行文化教育

目前, 大部分文化课程只是通过讲解相关文化知识的方式让学生吸收, 这样单方面“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像是把学生当做一个容器, 教师在这个容器里不断注入水的情况类似, 这样的教学模式时间长了, 不仅提不起学生的兴趣, 而且学生很快就会忘记大部分内容。相反, 通过学生亲自体验, 并参与到与韩国文化有关的活动的话, 一来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来通过经验得到的对韩国文化的感受和理解会很深刻, 而且无意识当中, 培养了学生对韩国文化的自己的见解。例如, 在介绍韩国民俗文化当中的游戏文化时, 教师简单说明游戏名称和由来, 还有游戏规则之后, 可以用提前准备好的游戏工具, 现场教学生怎么玩游戏, 让学生玩一下这个游戏。游戏结束后, 让学生可以用韩国语谈谈玩游戏之后的感受, 或者再把游戏规则简单说明一下。总之, 在韩国语课堂上进行让学生理解并能体验韩国文化的教育活动, 这样的活动的编排要以全方位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为目标而进行。

(三) 通过图片、电视剧、电影等形式展现韩国文化

通过图片或视频, 让学生亲眼所见和感受到的文化教育比教师以说明、讲解为主的文化解说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取得的教学效果更有效。比如, 在讲到韩国民俗文化中“假面舞”的时候, 给学生先放一段韩剧“王的男人”中带着面具跳舞的场景, 然后再给学生介绍“假面舞”这个韩国民俗文化的由来和相关文化内容。像这样文化中可以看得见的文化, 如:建筑、服饰、饮食等最好用图片或视频来展现。在展现韩国文化的图片和视频之后, 教师根据所介绍的文化主题, 让学生用韩国语看图说话, 或者写一篇感想, 也可以让学生比较韩国文化和自己国家在某个文化内容方面的差异, 培养学生个人对文化的思考力。

(四) 使用韩国语出版物, 进行语言和文化融合的教育

像新闻报纸、杂志等出版物里, 出现在教材中所没有的文化内容, 充分利用这些出版物, 进行韩国语和韩国文化教育, 不仅让学生可以学习到最新的词汇和语言表达, 还可以了解最新的韩国文化, 是非常实用的文化教育素材。这些出版物的使用以中级、高级韩国语学习者为对象。学生读完报纸后, 用韩国语进行概括, 或者扩展写新闻, 还可以对所读物发表感想, 进行讨论, 也可以作为听力资料, 进行听力教育。在文化教育层面来看, 教师从这些出版物中摘取有关韩国文化的资料内容, 让学生比较自己国家的相应的文化, 并进行讨论。

四.结论

本论文通过对韩国语教学中存在的文化教育现状的分析, 找出目前学校和教师对韩国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 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文化课时很少, 学生在文化课堂内所能学到的文化知识很肤浅, 对韩国文化内在的、深层次的文化。如:韩国人的价值观、思考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文化内容没有全面的、深入的了解, 这样的直接后果是在实际交流中会带来很多误会和问题, 因为一个国家的语言反映的是所属国的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而这些思想和行为构成当地文化, 所以不了解语言所属国的文化, 就无法正确运用外语来进行交流。因此, 必须对语言教学中重视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应该从学习语言的初级阶段开始进行, 并根据不同阶段, 规划文化教育的内容, 从简单的日常生活有关的韩国文化和社会制度开始, 随着韩国语学习不断深入, 进行更深入的韩国文化内容的教育。文化教育的方式, 不只是教师口头讲解和说明的方式进行, 应采取多样的方式, 如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现韩国文化, 此外, 让学生亲自体验韩国文化的方式, 全面打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机能,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来进行文化教学, 培养学生对韩国文化的关心和兴趣, 让学生自觉地寻找学习并了解韩国文化的机会和通道。这些体验韩国文化的活动, 不仅以让学生了解并体验文化为目标, 同时通过文化的了解和体验能够掌握韩国语词汇和语法知识, 并提高语言技能。

总而言之, 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了解韩国文化的同时, 自然而然地进行韩国语言教育, 同时提高韩国语言技能和文化能力。

参考文献

[1].作为外语的韩国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模式 裴志云sunmoon大学教育学院2005.8

[2].作为外语的韩国语教育中文化教育方案 沈呅娥 梨花女子大学1998

[3].韩国语教材中的文化教育分析 张润正 延世大学2002

[4].五年制大专英语教学融入文化教学的方法 贠霖 山西大同大学大同师范分校037039

[5].谈跨文化交际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刘夏云 山西财经大学对外交流学院山西太原 (2010) 01

韩国模特圈生存现状 篇10

嫩模改走万能艺人路线相比韩国已经发展相对成熟的影视歌三大领域,韩国的模特行业的发展和规范程度并不乐观。据Model Directors的代表申英云介绍,韩国大概有30多万人在做模特,或者是模特志愿生。如此庞大的人数造成了模特圈的竞争异常激烈,并且收入差距巨大。

据业内人士介绍,模特这个职业的寿命非常短,20岁左右出道,30岁左右就很难再有活动。所以大多数模特在入行之时就已经铺好退路,或转战影视,或做副业。申英云告诉记者,现在的艺人已经不局限在一个方面,而是走万能艺人路线。“模特们有其特有的特长,比如穿衣服的时候所展现出来的范儿,或者是拥有黄金比例身材,这些都造就了他们有很多其他活动的可能性。而最近流行的趨势就是模特也走演艺路线了。”

嫩模集体跨国卖淫申英云代表还透露,“如果说没有潜规则那是骗人的。”模特业内人士表示,事实上韩国的这种潜规则,性骚扰是有很多的。

鉴于韩国模特圈的生存环境,为了出头,模特各个都使出了吃奶的劲儿。跟明星炒新闻是突击队,绯闻一炒,关注自然来;整容则是正规军,虽然有些模特自身长相输人一筹,但可以通过整容这个渠道改善,整得好得不得了,但前后却判若两人;大尺度则被誉为是特种部队,韩国第一S女王黄美姬的身段堪称“胸猛”,而人气急升的新人美女车模柳智慧,更是让车商们大呼:别让她来了,客人们都只看她不看车了。甚至还有一些嫩模集体跨国赴台,因叫价10万元卖淫被抓现行,诸如此类的新闻也是屡见不鲜。(本报综合)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韩国茶文化现状】相关文章:

韩国文化产业07-01

韩国文化论文范文05-14

韩国文化论文提纲11-15

韩语范文 韩国文化04-10

关于韩国文化汇总04-11

韩国文化的理解05-14

韩国民族文化06-08

韩国影视文化05-09

韩国饮食文化论文05-13

韩国企业文化浅谈07-03

上一篇:实时信息披露制度下一篇:作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