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2024-08-25

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精选十篇)

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篇1

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高职院校的排头兵, 教学理念先进, 师资力量雄厚, 教学实施齐全, 实践设备完整, 校外实习基地实力强大。因此, 我院理论课和实践教学的改革重点就落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

一、改进人才培养方案, 采用模块式教学法

模块式教学最主要特点是以能力为本位, 以技能为目标。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 把课程划分为三大模块:基本能力模块;职业能力模块;发展能力模块。模块单元就是把专业中某一特定技能和知识点完整、准确、简明的表述出来, 可将专业的课程中的原理知识尽可能简单化、通俗化、直观化, 操作技能的培训尽量按步骤、按计划高质量的完成。

模块教学突出技能训练, 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突出技能训练是模块式教学的特色, 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特色,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模块式教学中, 学生既可学习专业理论知识, 又可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操作技能, 技术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有机结合, 同时还可从实际操作训练的感知中去进一步理解理论知识。这符合认识的规律, 使学生能学而知其用, 贴近实际贴近生产,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模块式教学改革更新了教育观念, 建立了新型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教师素质明显提高, 同时还促进就业。

二、加强课程建设, 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

我们学院具备一流的实训设备, 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先进设备, 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提高, 便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以《数控编程》课为例介绍一下如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进行结合。

《数控编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骨干课程, 该课程主要讲述了现代机械加工业中经常使用的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程序编制及加工操作等内容。这门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的数控加工的能力,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

教学中, 按照授课内容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的原则, 我们把这门实践性教学课程分为了四大部分:一是引入部分———利用数控机床对整门课程概括性介绍, 如在机床上讲述数控机床的坐标系统、数控面板和操作面板, 一边演示一边把每一个按键的用途和操作方法进行说明;二是基础知识部分———介绍数控加工工艺基础知识和数控编程的基本指令;三是巩固提高部分———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操作技能;四是课程体系的完善———介绍数控特种加工设备和数控原理实训台。

每一部分的教学都是理论和实践并行, 把绝大部分课程内容都改到仿真练习与实践操作中来完成边讲边练, 边练边讲, 把理论和实践糅合在一起。在学时安排上, 理论和实践达到1:1。这种“教学做”紧密结合, 课堂学习与场地实践完全同步的课程整合模式, 是实践教学和高职教育的最佳模式。通过这种教学方法, 学生理论知识夯实, 操作技能熟练, 课程效果良好, 教师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三、加强能力考核, 改进考试方法

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了, 加强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那么传统的考试方法就不能够全面的考核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 因此, 考试改革势在必行。进行考试改革是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明确考核目标, 二要制定考核方案, 三要合理实施考核内容, 四要公平裁定考核结果。

四、推进职业素质教育, 采用“双证式”教育模式

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篇2

张玉英,刘迎春

(潍坊科技职业学院,山东 寿光 262700)

摘要:突出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特色的关键。针对三年制高职机械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构建独立于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建立与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质量的核心。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管理;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A

潍坊科技职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在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中, 以培养“有创新精神、技术应用素质高”的人才为宗旨,坚持提高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 在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上摸索出自己独特的方式,形成了以专业实验室和创新教育实践基地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新体系。机械工程学院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做法是:以分批送出去“充电”的方式提高实验教师的素质;通过对外协作获得更多优质教学资源;建立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中心,独立于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明确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强化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实验教学管理,建立与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一、加强培训,提高实验教师业务素质 在实验教学方面,机械工程学院强调“四大明确”,即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教材明确、实验课课程表明确、实验项目表明确、实验考核要求明确。要求教师做到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协调,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紧密相连;学生实验报告完整,实验实训成绩评定标准完善合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师资是关键。为此,机械工程学院坚持以培养“双师型”实验教学人员队伍为目标,实行教师派出培训制度。去年派送了六名实验教师外出培训,教师的实践技能明显提高;今年暑假派送两名教师接受数控技术空间曲面加工工艺及自动编程方面的培训,两名教师到相关企业学习特种加工工艺及设备的操作,教师业务素质显著提高。

二、拓宽渠道,获得更多优质教学资源 机械工程学院在对外合作交流中,十分注重通过与相关企业的交流获得实验教学的优质资源。校外实习基地是实习教学的主战场,在校外实习基地

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一方面依托单位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一起参与实习教学环节的管理和指导,增强实习教学的指导和管理力量;另一

方面,实习师生可依托实习单位开展技术培训、科技开发等工作,使实习基地同时成为科技开发和人才培训基地,从而在共同合作、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新路子。机械工程学院现有万龙模具有限公司、泰丰汽车底盘制造有限公司、凯马汽车有限公司、康跃增压器有限公司等十几家大型企业为校外实验实习基地。校内实验室及实训中心对学生全天开放。

该院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特长建立各种兴趣小组和实践班,如CAD平面绘图设计兴趣小组、三维实体建模及数控仿真加工实践班、数控编程及CAM软件培训实践班等。对各种兴趣小组和实践班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并推选优秀学生参加省举办的各种技能大赛。

三、突出实践,建立独立于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设计实践教学计划,确定技术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目标,并在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大力度的改革。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达到1∶1,各专业方向实践教学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40%,不少于24周的整周实践教学,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能力训练;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将实践教学分为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强化技能训练等三个层次,建立一个独立于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有公共课(基础理论)、专业理论课和专业专门化方向技术课(技术应用)三大模块。以实践性

环节为中心线索,串接这三大模块,使这三大模块既分工明确,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围绕着实践性环节有机地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相互渗透的整体。机械工程学院各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主要包括机械制图测绘、电工基础实验实训、生产见习、金工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专业技能训练主要包括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机床电器维修实践、电力电子与电机控制实训、智能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实训、PLC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综合强化技能训练主要包括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实训、毕业设计(机床夹具设计、模具设计、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与编程等)、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机械工程学院实践教学环节和实验课安排与理论教学穿插进行,本着与理论教学相协调的原则,制定了独立的实践环节教学安排进程表和实验课课程表,并安排专职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为突出专业技能训练,机械工程学院的做法有:

一、优化实习实训课教学结构,要求实验实习课必须体现讲(教学精讲)、演(教师示范操作)、练(学生练习)、结(教师讲评总结)四个环节,或者必须体现“明确目标——精讲点拨——示范操作——操作练习——评议反馈”五个环节,使实习课达到了高密度、高强度,当堂讲授、当堂实践、当堂掌握的要求;

二、创新专业课教学方法,在数控技术等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推广应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训练教学法,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营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浓厚氛围,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明确目标,强化实践教学管理 实践教学管理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课程大纲和教材,实训指导书、实训项目单、卡、实验报告,实习指导书等实践教学文件和各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在实践教学计划中,明确实践教学目标要求,制定了完备的各类实践教学环节的大纲。实践教学大纲是开展实践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对每个实践教学环节、项目的教学目标、内容、要求、形式、手段、学时安排,与理论教学的衔接以及考核方式、方法等应作出明确的规定,使实践教学规范化。实践教学用书,一般应包括教材、讲义、实验实习指导书、课程设计指导书、毕业设计指导书、技能训练指导书、实训项目单、实训项目卡、实训项目报告、设备操作手册、各类专业技术规范等。

实训项目主要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图测绘、金工实习等。机械工程学院为强化实践教学管理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如金工实习的教学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金工实习属于基本技能实训。05级数控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本学期进行了机械加工方面的实训。在班级多,设备有限的条件下,安排每班一周循环实习。每班分成三组,共三名指导教师,每组两台车床,其他铣床、刨床等共用。这样既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又能满足教学需求。

2.详细设计了金工实习要求学生完成的加工零件的图纸及工艺,并为学生订购了《金工实习》教材、金工实习报告及习题集,使学生明确了学习内容和目标。

3.制定了《金工实习教学任务书》、《金工实习学生成绩评价标准》,使教师明确了教学内容和达到的教学目的。

4.制定了《金工实习安全卫生管理规则》、《学生出勤记录》,制定了《车工操作规程》、《大型设备使用记录》等,进一步强化了金工实习实践教学的管理。

五、规范管理,建立与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与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建立这一评价体系,要对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内容、实验技术队伍、实验条件、教风与学风、实验教学管理、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效果等进行全面的评价。按照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的原则,改革专业课考试重理论、轻操作的一张试卷定优劣的办法,出台理论考试成绩比例小、技能测试成绩比例大的评价制度,每学期照此办法进行一次系统的技能测试,形成测试成绩与学生学业成绩挂钩、教师考核挂钩、教师评优挂钩的激励机制。

通过试验教学评价体系,对实验教学质量考核,可以从实验教学文件、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检查实验课程的开设情况,发现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质量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一)集中考核内容

实验教学集中考核主要是对实验教学文件(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材、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仪器设备、实验材料、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态度)、教学效果(实验报告、考核与考试、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详细检查,并按百分制评分。对实验教学文件检查的内容主要是:实验项目设置是否有依据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学时是否合理,实验开出率是否达到要求;是否有实验教学大纲,且规范可行;是否有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且正规实用;对教材熟悉程度,教案内容是否充实、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实验教学方法能否理论联系实际,并方法多样。对实验教学过程检查的内容主要是:仪器设备是否按实验要求分组备好、技术状态良好;实验材料、工具等是否准备充足;实验教学方法、内容、开展实验教学研究、自制仪器设备等方面做的怎样、实验教学态度能否做到讲授认真、指导耐心,不脱岗,无教学事故。对实验教学效果检查的内容主要是:实验报告的记录数据是否准确,实验结果是否合理,批改是否认真;是否有明确的考试和考核办法,是否有学生成绩纪录;实际操作能力是否符合实验教学大纲要求、达到实验目的。

(二)对学生问卷调查内容

主要是以下这些方面让学生做出评价:讲解实验原理方法,介绍实验仪器装置;精练多练、实验方法多样;实验教学态度认真、准备充分;熟悉实验仪器装置,示范动作准备;实验组织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三)实验教师自我评价内容

有实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熟悉教材,讲解实验原理方法,介绍实验仪器装置,且正确使用;精讲多练、条理清楚、实验方法多样;实验教学态度认真;实验组织能力强;不断改进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及时批改实验报告,做到认真无差错;严格要求学生;仪器设备经常保持完好状态,维护及保养及时;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掌握及实验操作能力有提高。

参考文献:

[1]宁波大学.关于深化实验实习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Z].[2]山师大.实验室管理制度汇编[G].责任编辑:周衍庆

Machinery Class Specialized Practice Educational Reform

ZhANG Yu-ying, LIU Ying-chun

(Weif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 ,Shouguang 262700,Sandong Province)

Abstract: Laying stress on practical teaching was the ke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al characteristic.Aiming to practical-teaching of the major of mechanical, The article proposed that constructing the practice-teaching system which was independent of the theoretical-teaching, reinforcing the practical-teaching management energetically and establishing and consummating the experimental-teaching were the core of raising the teaching quality.Key words: Practice-teaching system;Practice-teaching management, Experiment-teaching assessing system

作者简介:张玉英(1965-),女,山东潍坊人,潍坊科技职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模具设计与制造。

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篇3

【关键词】翻转课堂 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01-01

一、引言

传统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将课程的知识点结合案例方式传递给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仍然起到主导作用,学生只是被动模仿老师的操作进而学习知识。由于教学信息量大,课堂时间有限,有的同学接受能力稍差就会掉队从而失去学习课程的信心。在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的支撑下,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翻转课堂的特点是:1.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作支持。2.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之间的合作。3.增加了师生互动[1]。基于这些特点,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很适合在实践教学中使用。本文就以《虚拟现实应用》课程为例,来研究基于翻转课堂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二、翻转课堂在《虚拟现实应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改革

《虚拟现实应用》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该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理论知识、软件技能还需要综合各种能力,设计并开发一个虚拟漫游系统。基于该门课的特点和要求,将翻转课堂融入实践教学环节,以案例和项目为依托,提高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特点,将个性化和人性化融入教学中[2]。

(一)课程设计

根据翻转课堂和实践教学的特点以及课程要求,将《虚拟现实应用》课程设计分为三个阶段:1.基础学习阶段。该阶段主要是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软件基本操作的熟悉。2.案例深入阶段。这个阶段教师要尤为重视差异化教学,根据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任务和鼓励。3.项目实践阶段。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分组,指导学生进行完整项目的策划、设计与开发,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项目设计开发能力。

(二)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主要分为两部分:1.教学文档编写。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将知识点整理、归纳,并融入适合的案例中,通过案例的讲解和操作来强化知识点的掌握。2.课程视频制作。收集教学资料和资源,将教学文档和案例讲解进行视频录制及制作,同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修改制作好的视频内容。

(三)课程实践

根据课程设计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课前准备、课堂活动以及评价反馈等课程实践都有所不同。

在基础学习阶段,课前准备主要是教师发布问题和练习,学生通过微课视频学习理论知识和基础操作并思考问题和完成练习。课堂活动一方面是学生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并由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另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练习情况,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强化和巩固。在这一阶段主要是教师针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在案例深入阶段,学生的课前准备主要是通过视频学习和作业发现问题,并且首先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如果仍无法解决就在线提出给老师,那么老师通过收集整理学生的问题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差异程度。课堂活动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并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发布难度不同的作业进行练习。在这个阶段,教师要结合个人特色给予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案。

在项目实践阶段,课前准备是主要是教师发布项目要求,学生进行分组,并在课前收集项目相关资料为项目开发做准备。课堂活动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鼓励团队合作和发挥每个学生的特性来完成项目实践。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给与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项目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根据每组同学的最终成果和每位同学在各个项目中发挥的作用给予评价。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分析与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虚拟现实应用》课程教学完成之后,对教学改革的效果给予调查和分析。对班级34名同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2%的同学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增加了师生交流,提高了课堂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73%的同学认为提高了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但也有65%的同学认为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总结和分析,结合翻转课堂和实践教学的特点,本次教学改革创新了一种基于翻转课堂的实践教学模式,即以微课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翻转课堂为手段,以实践项目为依托,发挥学生特点从而实现人性化教学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模式。

四、结束语

这种以微课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翻转课堂为手段,以实践项目为依托,发挥学生特点从而实现人性化教学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就是要将“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手段,要适当筛选翻转内容,不能为了翻转而翻转,要与案例教学和项目实践相结合。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抓住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发挥学生的特点和专长,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翻转课堂的效果,强调个性化教学从而实现人性化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宋朝霞,俞启定. 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4,(1)

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篇4

1“三个模块、三个结合”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打破“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践创新为中心”的“三个模块、三个结合”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多学科相互渗透和结合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 努力培养基础宽厚、思维活跃、有创新意识、整体素质优良的学生。引进现代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增加实验教学的直观性, 加深学生对实验方法和内容的理解。

1.1“三个模块、三个结合”的内涵

“三个模块”即课程实验教学、校内外实践教学、研究创新性实验三个模块。

第一模块重点改革完善理论课程实验体系。在保证基本实验技能训练的同时, 对原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实验的内容整体重组, 更新教学内容, 紧跟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 尽可能将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之中。为此, 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现有条件, 开设能代表该学科先进水平的实验项目, 使学生能了解当今的科技动态, 受到的技能训练能具有先进性;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 使实验教学的设备、手段、环境等均具有先进性。此外要充分挖掘老仪器、老设备的功能, 变“废”为“宝”, 以实现内容的衔接、更新和实验技术的提高。

第二模块重点改革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将原来分散的实验课程按照认知规律重组, 建立融合课程实习 (岗前实训) 和毕业实习 (生产实习) 的实践教学体系, 充分体现了专业实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融合课程实习改革的重点是突出它的先进性和综合性, 将一些先进技术引入实验课中, 如动物传染病实验中增加了猪瘟的直接免疫荧光抗体诊断方法, 同时减少验证性实验, 增加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重组几个大的综合性实验单元, 如动物医学实验包括基础兽医学实验、预防兽医学实验和临床兽医学实验。

第三模块重点建立创新性研究型实验教学体系。通过学生参与教师教研科研项目、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大学生“奥鸿杯”竞赛和实验室开放等形式, 建立创新性研究型实验教学体系。通过创新性研究型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将最新科研成果和教学改革成果引入实验教学中, 使他们在科研活动中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并培养其实验设计能力、组织实验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体现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 第三模块体现个性化和创新培养的特色。

“三个结合”, 即教学内容上体现学生基本要求培养与个性化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教学形式上体现实验室内课程实验教学与校内外实习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条件上体现先进的实验设备硬件与高水平的专兼职实验教学队伍相结合。

1.2“三个模块、三个结合”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实施方案

积极组织专业教师结合实验室设备条件、教师科研水平, 对实验项目、实验手段方法进行研讨, 逐步完善“三个模块、三个结合”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组织教师统一修订了实验教学大纲, 每门实验课都由主讲理论课的教师总体负责该实验课程的建设。注重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合理衔接, 使实验课与理论课内容融汇贯通, 避免课程间内容上脱节或重复的现象, 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体系完整、科学, 基本技能熟练、扎实,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依据培养方案重新构建了动物医学实验教学体系, 动物医学实验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三个方向。

按照实验教学内容, 将现有实验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实验和实验课程二大类。理论课程实验即与理论传授同属一门课程的实验课程, 如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等课程的实验;实验课程即单独设课、单独计算学分的课程, 如动物医学综合实训等实验课程。每门实验课程, 完成既定的生产技能, 并有利于构建动物医学整体实践技能体系, 并且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较多, 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将教师的在研项目与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有效对接, 加大创新力度, 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在研、科研项目,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奥鸿杯”等竞赛, 让学生较早地了解科研、接触科研, 培养他们对科研的兴趣和参与科研的能力, 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辽宁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获奖8项、“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奖6项, 其中辽宁医学院黄涛教授指导的“畜牧工程技术开发公司”在2008年6月份辽宁省教育厅组织的第五届“挑战杯”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苏玉虹教授指导的“辽宁省种猪氟烷基因多态性研究”在2009年10月份辽宁省教育厅组织的第九届“挑战杯”竞赛中荣获三等奖。

实验教学中心实行开放式运行管理。开放前组织教师根据实验教学条件, 跟踪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 结合企业生产需要, 拟定具有补充性和扩展性的实验室开放项目, 然后组织学生自主选择项目, 最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完成实验项目。2009年至2011年共开放20个实验项目, 参与学生267人,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培养创新能力突出、实践能力强、适应面广、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辽宁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加强与行业企事业单位联系, 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到行业生产一线去, 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组织毕业生到行业企事业单位实习, 指派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定期驻场指导。一方面增强了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专业的意识,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为保证上述改革方案的顺利进行, 辽宁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组建三个教学实验小组。第一小组负责实验室建设和课程实验教学, 第二小组负责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 第三小组负责落实研究创新性实验。

2 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创建了以实验室教学主导、科研创新平台引导、临床 (生产) 实践基地相结合的“产学研”实验教学模式, 搭建了多学科、多层次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

2008年, 在畜牧兽医学院院长、畜牧兽医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苏玉虹教授的带领下, 成功申报《畜产品质量与安全工程》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该实验室主要进行肉品品质及遗传质量控制研究、饲料与畜产品质量调控及食品安全控制、动物产品卫生监控技术和肉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四个研究方向的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开放实验平台。

积极引导、组织教师依托实验室实验条件积极申报国家自然基金, 科技厅、教育厅等教研、科研项目。近5年来, 教研方面, 获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课题5项、中国高校学会课题2项、辽宁省教育厅教改项目9项、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9项、“十一五”期间全国农业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5项;科研方面, 主持及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共40余项、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这些教研、科研项目、专利的获取, 极大地促进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为实验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辽宁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除加强校内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建设外, 还积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 以实习基地为平台, 以生产实践为手段, 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目的, 构筑了多地域、多层次、多类型和多项目的校外科研实践平台。“十五”和“十一五”期间, 先后与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辽宁省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沈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口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城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鞍山市千山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葫芦岛市饲料办、营口市饲料办等多家单位签定了“校市合作”、“校县合作”等不同形式的校地合作协议, 先后与辽宁金实集团有限公司、辽宁凯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沈阳市春华动物药品集团公司、希望集团锦州市强大饲料有限公司、济南赛恩动物药品有限公司、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兴城分公司、辽宁省辽宁绒山羊育种中心、本溪市种鸡场、大连市种鸡场、营口绿洲生态养猪场等28家农牧企业或公司签订了学生实习协议和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 构建了产学研合作新模式。辽宁学院畜牧兽医学院向各地方和企业提供了“科技顾问”、“义务咨询专家”, 建立“教学科研实习基地”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 既可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教学实践基地, 每年安排学生毕业实习, 又可承担企业的科研委托项目, 实现产学研的合作与共赢。

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篇5

论《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模式需进行改革,多元化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才能使学生的形象思维与空间想象力形成,最终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学生,以适应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的需要.

作 者:李芳 作者单位:惠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惠州市建筑学校,广东惠州,516007刊 名: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英文刊名:CUTTING EDGE EDUCATION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42.0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模式 空间想象力 启发互动式

和声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篇6

关键词:和声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7-0268-02

和声是构成音乐的三大要素(旋律、和声、节奏)之一,是从事各项活动的音乐工作者均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是高校音乐学专业的主干课,是进一步学习作曲技术理论的基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师范)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与和声课的教学大纲,对音乐专业和声教学均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但只是宏观的指导性要求。而作为施教者则必须研究教育对象,以培养目标为目的,遵循教育的根本规律和教学原则,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才是科学的施教法。桑桐大师有言:“有一位和声教师,既有一种和声教材。”此言将和声学习的特殊性一语道破,十分形象地说明了和声教师对于和声教学所起主导作用。本文在赤峰学院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下,以和声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践为研究对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实现培养目标为目的,从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入手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探讨。

一、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一)习题写作、题量及难度的控制

和声学的教学内容包括和弦连接法则即和声理论、多声部音乐作品分析、和声习题写作、和弦连接键盘弹奏即键盘和声。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培养目标和不同的教学目的等,在教学的侧重点上对上述教学内容做出科学合理的时间安排。以往的和声教学,教师会要求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习题写作,来强化学生对于和声理论的理解,逐步提高多声部写作的技能技巧;必须承认这种学习方法是学习多声部音乐创作的必由之路,也是专业音乐院校学习和声的基本方式方法,不可盲目否定。但结合我校学生学习的实际,根据赤峰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我们也对赤峰学院音乐专业的部分毕业生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了解,认为有必要对和声习题写作的题量及难度进行控制。原因有二,一是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培养目标和当下学生就业情况来看,我校毕业生绝大多数从事的是社会音乐教育工作或是在中小学做音乐教师,部分学生认为和声是研究多声部音乐创作的学问,自己将来不从事音乐创作,学不学和声无所谓,及格即可,故对于和声习题的写作缺乏基本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是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薄弱,对于学习和声所应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素养、钢琴弹奏的基本能力等,有着较为严重的知识亏空,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理解和声理论、做和声习题,确实有一定难度,这无异会对和声教学效果产生严重影响。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和声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即应以大多数学生为根本,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讲解理论知识,进行习题写作训练,以学生能掌握和声进行的基本原则为准,突出实用性,对习题的难度和作业量适当控制,加强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过多的要求和声效果和熟练程度等,均符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培养目标要求。

(二)加强音乐分析的教学内容

音乐的教学自然离不开音响—即音乐,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感性材料丰富可靠,理性认识才会全面深入。在和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应该遵循认识规律,加强音乐分析这一具有感性特质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音乐作品分析(感性)与理论讲解(理性)两者之间的教学内容比例及先后顺序。以往的和声教学,重理论讲解,轻作品分析,重习题写作,轻音响感知,这种学习模式、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往往是事倍功半,确实可悲可叹。在学生感性认识匮乏的情况下,和声的教学应该放下“高大”的架子,多增加一些音乐作品分析的内容。如车尔尼作品599,布格繆勒作品100等。对于作品的分析应以和声分析为主,兼顾和声织体、旋律形态,音乐表现情绪及节拍速度力度等内容,一举多得。在进行作品分析之前,教师一定要将作品完整地演奏出来,以提高同学们对音乐作品的全面感性认知,作品分析与弹奏的实际音响相结合,这样使同学们既有音响上的实际感受,又有理论上的认识指导,无异会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三)增加键盘和声弹奏的内容

键盘和声弹奏是将和声的进行运用在键盘上,既转化为键盘和声,和声学与键盘和声实际上是两门各自独立的课程,但对于和声的学习,又离不开对经典钢琴作品和声用法的研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将来就业的工作需求,在和声课上增加键盘和声弹奏的教学内容,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技能技巧的学习均需要一定的练习时间,对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更易早做准备,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于和声音响感知能力的强化,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避免眼高手低。

二、键盘和声的练习方法

(一)和弦基本连接方法的训练

运用和声连接方法进行训练,包括两个升降号的常用调及它们关系小调的正三和弦间的和声连接,加入属七和弦的正三和弦间的连接(多用和声连接法,就近进行连接练习)。

(二)音型弹奏训练

将和弦的表现形式模式化、形态化、格式化即为音型,它是节奏与和声的结合体,作为伴奏音型其应用极为广泛,主要的练习内容如下:和弦格式化练习,即同一个和弦用不同的音型进行练习,将复式正格进行,特别是正格终止式进行格式化练习,分为单手和双手同时弹奏音型的练习方法,应以单手练习为主,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和声音型的格式化练习,根据已有的音乐记忆,找出适合选用该音型的旋律,以培养感受音型与旋律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融合,风格是否一致等。

(三)为旋律编配伴奏的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和声理论知识与和声听觉感受审美能力相结合,逐步探讨尝试将无限多样、错综复杂的和声音型总结归类,探讨可能通过一种伴奏音型的学习,进而为其它众多表现情绪及风格类似的歌曲编配伴奏。初学阶段可以从简单的C大调和a小调正三和弦入手,即Ⅰ?圮Ⅴ,Ⅰ?圮Ⅳ,Ⅰ→Ⅳ→Ⅴ→Ⅰ和T→SⅡ56→K46→D7→T的进行来练习。有了一定的弹奏基础后,再换其它的调进行练习,并逐步加入副三和弦,重属和弦,副七和弦等。为旋律编配伴奏,谱例的选择是很重要的,主要考量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第一实用性,要充分考虑学生将来音乐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选择幼儿园、中小学校音乐教材上的歌曲,增强学习的实用性。第二典型性,可以根据歌曲的表现情绪及风格,选择具有典型性的音型为其编配伴奏,每一种风格选择5至10首歌曲练习,即可取得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如进行曲风格、舞曲风格、抒情曲风格等。第三趣味性,选择的谱例与学生当下声乐课的学习内容紧密相连,声乐课在学习什么歌曲,就自己尝试为这首歌曲编配简易伴奏;还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比较喜欢,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优秀声乐作品,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另外,在记谱法的运用上,可以要求学生运用两种不同的记谱法,进行对照学习,在社会音乐实践中,简谱的使用具有普遍性和实用性,所以不但要学会而且要学好简谱,要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简谱。

众所周知,钢琴伴奏能力的培养提高,需要花费较长精力和时间,从学习和声开始便着手有目的性的训练,将键盘和声的教学内容纳入和声课的教学实践中,以学习和声理论与写作的基础训练为主,以键盘和声弹奏与歌曲伴奏的练习为辅,促进理论教学与键盘和声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对于和声教学质量与学生歌曲伴奏能力的提高,具有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作用,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

参考文献:

﹝1﹞王瑞年.基础和声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2﹞王耀华,王安国.高师音乐教育论[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杨通八.初级和声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冯丽.论高师音乐专业和声教学现状与改革探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2).

“网店”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意义 篇7

1“网店”教学模式建立的目的

校企共建“唯洛伊产品研发中心”, 进行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的研讨, 组建由“企业技术人员+专业老师+工艺师傅”组成的项目课程教学团队, 在模拟企业工作室的校内真实工作环境中实施教学, 教学主题来源于企业真实的项目, 根据当季流行趋势及品牌定位开发新产品。企业技术人员主要参与指导服装设计开发任务书, 审核新品设计效果图, 对教学过程实施监控及服装成品验收考核, 选择优秀的原创设计作品等。后期唯洛伊将对选中的作品进行整理、拍照, 进入唯洛伊淘宝网店销售, 并根据网络订单情况组织生产加工。网店经营模式使学生在校内就能接触到企业的品牌设计与运营,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合作企业可以直接采用学生设计的原创作品, 把学生在项目课程中完成的作品推向市场, 直接接受市场的检验, 企业还可以从教学中发现优秀的学生重点培养成为未来的新生力量。因师生自行申请网店或注册品牌存在经验不足、客户不稳定和品牌认知度不够等方面的问题, 而利用企业品牌的知名度、稳定的客户源以及淘宝网店的信誉度, 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共同指导下变设计作品为销售产品, 这种方法便于操作, 成效显著。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 解决了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脱轨的问题, 达到了“校企双赢”的办学目的。

2“网店”教学模式的改革

2.1 组建课程教学团队

“网店”教学模式是将女装的设计作品直接推向市场, 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根本改革, 课程内容涉及设计、制版、工艺、销售、摄影和形象设计等多方面知识, 每位教师个人专长不一样, 个体无法胜任项目课程的整个教学环节, 需要通过团队共同学习研究, 实现优势互补。课程教学团队由课程负责人及富于教学经验的本校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工艺师傅等5~7人组成, 课程负责人带领团队建设资源库、组织教学、教学过程监控、对接企业网店项目;专业教师负责项目课程教学、产品研发、技术服务、教材开发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企业技术人员指导项目课程实施、参与项目课程教学与评价、网店运营与管理;工艺师傅负责指导学生设计作品工艺制作, 进行研发中心设备维护与保养等。团队成员分工明确, 同时课程教学团队吸收优秀的学生骨干, 参与到作品整理、摄像、淘宝网店服装更新及网店的订单信息反馈等工作。校企人员共同参与项目研发, 解决了教师实践能力弱的问题, 减轻了学校对教师培训的压力, 教师能力的不断增强, 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全面的技术服务。

2.2 共建产品研发中心

以校内中央财政支持的纺织服装实训基地为平台, 引企入校, 校企共建“唯洛伊产品研发中心”, 研发中心功能集教学、工艺实训、服务社会和企业文化于一体。借助企业的设计、技术资源、聘请企业的专职技术人员作为实践教学的兼职指导教师, 在校内模拟企业的运作模式, 力争达到实践教学的预期效果。这种合作的益处在于:由于企业技术人员的参与, 学校能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 从而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更加贴近,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达到校企深度合作, 同时缩短了学生与企业的距离, 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使他们的设计作品不再是“纸上谈兵”, 而是进入了“真刀实枪”的演练之中。企业可以将研发项目引进学校, 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设计、制版和制作样衣, 由企业派技术人员到学校指导, 这种密切的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增强了学生的信心, 有利于企业对人才的选拔, 同时也能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2.3 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及评价

根据女装课程的教学特点, 在实施项目任务时, 要进行有效的工作前准备, 如对接企业、确定项目主题、师资配备和工作环境的准备等。合理运用女装技术项目精品课程教学网站, 及时发布合作企业的信息及教学任务, 为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做好保障。在开课准备前期, 课程教学团队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讨论, 安排课程进度, 同时把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团队, 4~5人一组, 每组选出组长, 每组学生根据主题共同完成一个项目, 每个项目以5套左右的系列作品形式展开, 每位学生在项目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团队中学生还可按照各自特长选择承担项目过程中的设计、制板、工艺、PS与CAD其中一项的负责人, 团队合作、共同研究和相互协作完成企业下发的任务 (见图1) 。项目教学中, 设计作品的优劣, 网店的销售反馈等都可以作为对学生教学效果的评价, 学生的作品就是产品, 网店销售环节可以增加学生产品营销方面的知识, 服装的销售业绩可以作为学生业绩提成的依据。这些都真正实现了产教融合, 同时也为学生自主创业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

2.4 参与网店的运营管理

由于服装专业项目课程都是5~6周的阶段性课程, 为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 项目课程结束后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对学生设计作品进行筛选, 对设计新颖、制作精良的作品登记挂牌, 进行服装拍摄等工作, 为服装上传网店做准备。校企双方建立淘宝网店产品销售赢利分配方案, 对产品销售状况良好、产品有实际效益的学生进行奖励。企业也可聘请学生兼职网店的管理, 让学生学到更多本专业以外的全方面的专业知识, 如管理知识、会计知识、摄影知识和营销知识等, 为今后的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网店”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

从“网店”的运作过程可以看出, 其本质是一种生产和销售的关系, 学校可以作为企业的生产一线, 为销售环节提供丰富的原创服装。“网店”可以成为架起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桥梁, 这样, 企业就可以把产品放到学校来加工生产, 利用丰富的学生资源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这符合企业的利益。学校可以把企业项目的内容有效地融入到项目课程教学、综合实训等环节当中, “产学融合”使教学内容与企业项目紧密结合, 满足了教学过程职业性的要求。

同时, 唯洛伊的实体店为学生前期市场调研、产品定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教师带领学生在完成企业项目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 又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并且在校内就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企业的真实项目, 做到了提前了解企业, 为学生“零距离”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成果的后期网店销售也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和自我拓展的舞台, 增强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所以“网店”教学模式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将企业的人、技、智与项目等资源充分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让企业和学校双方的优势进行有机良性地互动, 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4 结语

服装专业利用网络电子商务与企业展开紧密合作, 一方面, 利用高校雄厚的学术研究资源, 为企业技术合作提供开放的窗口, 结合高校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建立新型培养体系, 为企业提供全面的、系统的和量身定制的人才培训;另一方面, 利用企业过硬的技术、设备、人才、管理等资源, 为高校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服务。网店与服装教学的结合可以变作品为产品, 变产品为商品, 商品与消费者的对接为企业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高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人力资源是企业参与课程教学并产生实际效益的动力所在, 产学融合是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学生适应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 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实践经验。

摘要:将女装项目课程的教学成果与企业的淘宝网店紧密结合, 进行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主题来源于企业的真实项目, 项目教学优秀的设计作品可以转变为“网店”销售的商品, 直接接受市场检验, 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现的舞台。学生在校内就能接触到“网店”的经营,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实践经验。“网店”教学模式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是实现校企共赢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网店,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马红梅.基于第三方C2C平台的个人网店竞争力因素研究[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2009, (9) :36-40.

[2]李燕, 沈瑾.基于淘宝网店运营的电子商务实训教学项目设计[J].科技创业月刊, 2012, (11) :114-116.

[3]王颖.“CtoC网店经营”课程实战型教学研究[J].成功教育, 2009, (2) :239.

[4]谢刚, 王圆圆.高职“网店经营与管理”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7) :15-17.

[5]刘莉琼.大学生网店创业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学术论丛, 2009, (39) :6-7.

超声医学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探讨 篇8

首都医科大学超声医学系在首都医科大学领导下, 以专科学系的组织形式, 在各附属医院 (临床医学院) 及教学医院范围内整合超声相关学科资源, 搭建临床学科建设发展平台, 各组成单位充分利用先进技术、设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 取得良好效果。目前毕业的研究生和优秀学员遍布全国各省市, 成为推动我国超声医学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现对超声医学教学模式及方法进行初步总结, 以提高超声医学教学质量, 促进超声医学发展。

1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以往超声医学属医学影像专业, 课时少、内容多、缺乏专业教材, 多采用填鸭式教学, 学生接触临床超声影像的机会较少, 只能被动接受知识, 限制了其临床思维模式的培养。现代医学发展需要具有时代特色的超声医学实用型人才, 应根据超声医学特点,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以教学内容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与关键知识为切入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2]。

2 多种教学方法在超声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病例教学 (Case-Based Learning)

病例教学也称案例教学, 以临床病例引入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 以此带动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病例教学法多从一个典型病例展开, 从病例特点、病例待解决问题入手, 将理论与临床教学紧密结合, 通过对病例的深入分析, 启发和调动学生临床思维, 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为将来临床实践打好基础[3]。目前我系研究生及进修生教学常采用这种方法。

该教学方法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互动, 要求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判断病例中的问题。如在讲解肺动脉高压时, 课前给学生一病例:患者, 女, 34岁, 主因剖腹产术后卧床一周、气短半月就诊。超声心动图检查:房室间隔连续完整, 右心稍大;三尖瓣少、中量反流, 三尖瓣反流峰值流速368 cm/s;肺动脉稍增宽, 肺动脉瓣少量反流。要求学生作出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学生经过课前准备与讨论, 将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肺栓塞等可能诊断列出诊断依据, 进行鉴别诊断, 进一步完善血气分析、肺通气灌注扫描等检查;课上通过病例讨论, 提出肺动脉高压相关鉴别诊断。这样将抽象理论知识与临床问题联系起来,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学生课前准备问题, 课上带着问题学习和讨论, 与问题导向式教学重叠, 教学效果更好。钱红等[4]认为案例教学能够实现教学相长, 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以及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自学能力、操作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2 问题导向式教学 (Problem-Based Learning)

简称PBL教学, 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在学生充分自学基础上, 展开以问题为引导的启发式讨论及互动型教学, 其优势在于“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 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的形式, 在教师的引导下, 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性问题, 旨在使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知识, 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5]。

我系近两年将该教学方法应用于研究生教学中, 收到了较好效果。如在讲解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时, 首先提出问题:室间隔缺损血流动力学特点是什么?由此心室腔会出现什么改变?学生分组讨论, 并给出答案及相应解释, 在最后分析总结时,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正常心脏的解剖和血流动力学特点, 分析患者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杂音特征等, 在此基础上讲解二维及多普勒声像, 学生较易理解和接受。通过以上步骤, 学生对超声诊断在先心病中的运用、室缺的典型超声表现与鉴别诊断以及其他影像学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学习自己提出新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新问题不断完善教学计划及内容, 形成良性循环。PBL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中变得积极主动, 黄华兴[6]等认为PBL教学法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诊疗思维,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该教学方法对于医学理论知识较扎实、具有较强自学能力与理解能力、有临床实践经验的学生效果会更好, 目前我系在本科生教学中应用该教学方法。

2.3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展教学的方法。超声医学的基本原理与物理学密切相关, 内容比较抽象、枯燥, 理解存在难度。超声影像学诊断以影像学表现为基础, 更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能够充分运用图、文、声、像并茂的优势, 将抽象知识变得直观、具体、形象, 一定程度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有利于学生接受。比如讲授超声学总论部分时, 超声探头的发射和接受、伪像的产生, 以及各脏器扫描图像与解剖结构的关系等, 结合器官不同断面的图片和三维动画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利用Flash软件制作多媒体动画, 生动再现“超声扫描图像合成”“超声造影”“伪像”等原理, 可极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使其在轻松环境中掌握抽象理论知识。该方法在本科生、研究生或进修生教学中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开展多媒体教学需要不断掌握更新的软件应用, 对医学专业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

2.4 WST教学模式 (Web Supported Teaching)

即网络环境支持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来优化教学内容, 是一种新的医学教育信息化模式[7,8]。与传统临床教学相比, WST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跳出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限制, 转变“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观念, 从各大医学院校的网络课程、专业网站和网络教育资源中, 选择书本上没有、但更有助于阐述概念、表明理论观点的专业新知识, 并将其引入教学中讲解, 使教学内容由“机械照搬”向“个性化构建”转化。这种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内容表现出明显的“教师独特性”[9]。

针对临床实习生, 我们尝试采用WST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带教教师的主导作用, 利用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调动学生积极性, 改变以往教学课件内容枯燥的状况。此外, 我们还充分利用临床先进设备及新技术开展WST教学, 如讲解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时, 将网络相关课程进行总结, 使理论知识点表述更具吸引力, 同时使用形象的图片、高质量的音频视频、简明易懂的流程图等, 为学生提供形象的学习资源, 以开阔学生视野,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讲授过程中还可穿插超声造影检查体验课, 系统讲解超声造影技术原理、开展项目等, 让学生现场观摩, 获得各种直观信息, 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综上所述, 随着超声医学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涉猎范围不断扩大, 因此, 超声医学教学必须不断创新, 以适应超声医学飞速发展的要求。应该强调的是, 任何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优缺点, 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实现教育的全部目标。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和积极互动的动态系统, 他们之间相互联系所产生的整体功能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超声医学是一个年轻且发展迅速的专业, 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合理地将多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 提高超声医学教学质量, 为学生将来的临床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摘要:结合超声医学临床特点, 总结超声影像学专业教学中多种教学模式, 为提高我国医学院校超声医学整体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超声医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新房.新世纪新年新动向——超声医学发展前景述评[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1 (10) :5-7.

[2]徐杰, 彭焰, 苏培强.外科教学查房中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6) :67-68.

[3]刘华, 张通.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康复》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 16 (9) :897-898.

[4]钱红, 任佰玲.案例教学在康复医学实习生教育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 2010, 30 (30) :127.

[5]王济华.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与实践, 2010, 2 (3) :98-100.

[6]黄华兴, 沈力宗, 肇毅, 等.PBL与LBL相结合在基础外科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11, 12 (3) :227-229.

[7]Marshall T A, Finkelst Ein M W, Qian F.Improved student performance following instructional changes in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curriculum[J].J Dent Educ, 2011, 75 (4) :466-471.

[8]高爱国.医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和探讨[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4.

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篇9

1“化学分离”课程教学现状

该校“化学分离”课程教学,目前主要采用“课堂讲解+课后作业”的教学模式,教师讲授占用了大部分甚至全部的课堂时间,缺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至于大部分学生不能及时有效地消化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容。同时,学生在课后复习或练习遇到疑难问题时,由于不能及时得到教师、同学的帮助,事倍功半,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这种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影响学习积极性。

“化学分离”课程一般在大二、大三学生中开设,这个阶段的学生,其认知水平、学习态度和习惯都已逐渐表现出较大的个性差异。而现行的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时间和地点都是相对统一的,难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降低[2],课程反馈不够好。

(2)课堂讲授内容偏多,影响学习效果。

目前每节课时间是40分钟,通常教师会在课堂40分钟内讲解多个知识点,内容偏多,在课堂小结时发现学生只能记得最后讲到的知识点内容,而对于之前大部分的内容印象十分模糊,结果是学习效率较低,效果较差。

(3)学生参与较少,影响质疑、创新能力的发展。

在现行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组织都是由教师主观决定,学生被动地学习、作业、考试,缺乏自主活动,久而久之会产生依赖性、惰性,抑制其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2“化学分离”课程采用的改革措施

现行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化学分离”课程的特点,无法满足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化学专业人才的要求,不利于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根据课程特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创新思想理念进行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依托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针对现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化学分离”课程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1)改革教学模式,实现课堂“中心”转变。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在以往的教学中,为了力求教学进度,教师总是“一言堂”,虽然表面上课程内容一一讲授完成,但是学生的接受和理解情况参差不齐,导致课堂气氛沉闷[3]。针对以上问题,化学分离课程组采用互动-问答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讲课过程中会时不时地提出问题,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并点名请学生回答。为了方便提问以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课程开始时就熟记全班学生的姓名,在课堂上能准确地喊出大部分甚至全部学生的名字,这种做法对学生具有很好的心理暗示作用,一方面让他们觉得被重视;另一方面,会无形中促使他们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另外,经常在课上布置与当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或讨论题目,这样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学生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巩固;而通过对特定话题的讨论交流,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这样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学生会在课堂过程中积极思考,并且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相对较牢固,不会轻易遗忘,从而实现对化学分离知识的掌握。

(2)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化学分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际生活工作中与分离相关的实例很多,而这门课程对分离进行了专业、系统的讲解,结合实例进行方法的讲解分析,会使内容不至于枯燥无味,并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因此,在课程的讲授上,选取有代表价值的分离实验项目贯穿理论介绍的始终。例如:在讲授离子交换分离法的章节中,利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工作交换容量的测量实验,提问需要对树脂进行怎样的前处理,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后面的学习。在接下来的课程学习中,逐渐引导学生寻找答案。通过与实际相联系的实验项目导出所学的课程内容,学生会对理论知识更有兴趣,在阶段性的课堂学习之后,能够主动运用理论知识解释心中的疑问,自己的学习动力也得到提升。在此基础上,还鼓励学生自行查阅最新的高水平文献,并进行课堂汇报,通过互相讨论及教师的解释讲解,学生深入了解现代分离方法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3)优化课程内容,充分发挥自学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每进行一次教学大纲的完善,都会有新的知识体系被加入进来,课程的知识内容不断增多,而改革后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课堂时间大大减少,教师对授课时间及授课内容的安排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鉴于此,在教学中科学地规划教学内容,针对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讲授,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简单易学的内容通过学生自学的方式完成。例如:讲完每一种具体的化学分离方法的基础知识之后,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将分离方法应用的相关内容布置给学生自学,并且对学生可能不好理解的地方事先解释清楚。对于学生自学的效果,通过在课堂上“学生汇报讨论+教师讲解”的方式检查,并且帮助学生对自学内容进一步加深。通过这一改进措施,使得教学重点内容突出,并且结合学生自学,既减少了学生学习的压力,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效果。

(4)重视习题作业,分析教学反馈信息。

“化学分离”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和熟悉基本的分离理论和方法,了解分离方法和相关分离分析仪器的联用,还要能结合具体应用需求,设计分离过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除了在课程讲授上要求学生掌握分离方法理论,还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习题作业,并通过认真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学生在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课堂上重点讲解,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对于发散型习题,首先听取学生对问题的不同见解,通过讨论解释,对问题给出不同的答案,同时积极衍生相关题型,真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化学分离”课程的教学质量,课程组教师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教学反馈良好,取得了初步成果。会继续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不断进行化学分离、分析化学相关的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为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化学)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邱海燕,张世红,罗米娜,等.分析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1(5):68-71.

[2]刘小晶,钟琦,张剑平.翻转课堂模式在“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8):105-109.

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篇10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 机械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是建立起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践教学要求教师既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 又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还要了解现代企业的运作情况、最新技术以及教育教学规律。在对机械类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学校应该对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给予高度重视, 要在政策上对引进“双师”型教师给予必要的倾斜, 并要求所有的在职专业教师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机械科在进行双师型队伍建设中的具体做法是:

1. 积极营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的环境

学校首先是在引进教师的过程中优先引进双师型教师, 其次是针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的政策, 鼓励教师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根据中山市实行中职学生双证毕业的规定, 逐步要求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和相应的执业资格证双证书上岗。目前, 我校机械专业教师中绝大部分都有教师证和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 如数控车和数控铣技师或高级技师、数控车和数控铣高级工、CAD绘图员高级考评员、数控车和铣高级考评员、高级工程师等。雄厚的师资力量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 培养青年骨干教师

对于机械专业青年教师的培养应该从多个方面着力。一是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技术学习和技能竞赛;二是聘请企业或学校的知名专家、教授来校作兼职教师, 通过积极开展应用技术项目研究和专题讲座等形式, 重点带动青年骨干教师成长。聘请的专家、教授既解决了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 也为教学带来了许多真实的技术项目, 为学校开展产学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学校要根据属地的经济发展情况, 结合相关企业和学校自身的实际, 积极引入一些企业的技术开发、人才培训和技术服务项目, 在政策上鼓励专业教师指导部分优秀学生去参与和完成, 从而让更多的教师真实地了解企业与产品, 增强教师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使得学校的双师型教师不仅拥有两个本本, 更是确实拥有两种技能, 努力实现专业与产业的结合, 以及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这样做最显而易见的效应是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使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 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使学生有可能获得系统的以能力为本位的岗位适应性训练与培养。

二、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载体, 是机械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核心。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实践教学改革的基础, 机械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仍然要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 在教学过程中全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根据教育文件和机械行业的实际需求制定教学计划, 设置课程, 并突出学校的专业特色。

1. 设置对应课程模块

目前, 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一个趋势, 是根据职业的要求设置若干课程模块, 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 选取不同的课程模块进行学习, 同时, 有些课程模块还对应相应的职业资格证, 通过这些模块学生可以获取“数控车、铣技能证”、“钳工技能证”、“普通车操作技能证”、“焊工操作技能证”、“电工技能证”和“高级CAD计算机设计”等技能证, 以培养学生本专业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同时开设计算机办公软件、中级和高级CAD软件设计和考证、MasterCAM软件设计与数控加工、Pro/E模具设计, 以培养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和灵活应用信息技术为实践辅助的能力。我校将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程改为“思政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创新教育模块”等四模块。“思政模块”主要培养学生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创业从业相关方面知识的教育等方面的课程, 包括《法律基础》、《职业道德》、《人际沟通》、《职业生涯规划》等。专业基础课模块是学生学习机械专业所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如《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工程材料》、《机械英语》、《机械设计》、《机械制图》等, 这类课程作为重点专业基础, 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 并为学生以后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再学习打好基础。“专业技能模块”是将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模块, 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不同种类的专业技能, 并从中考取相应等级的技能证书, 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创新教育模块”主要为当今高新技术和信息课程, 如《现代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机电一体化》、《特种加工》、《机械新技术》等,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专业高新技术和专业新动向, 并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使学生具备专业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 有机整合各个教学环节

根据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目标, 将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进行重组。建立模块化、分层次、一体化的实践应用训练体系, 使机械专业学生不断强化实操技能。我校的机械专业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分为冷加工技术、数控加工、模具设计、机电技术、汽车维修、工业产品设计等实习环节。上述环节既相互独立, 又相互关联。三年中以机械加工、机电控制和产品设计为训练内容, 围绕机械加工、金工实习、CAD/CAE, CAD/CAPP/CAM/NC和机电控制应用进行实训, 最后通过毕业设计来形成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体系。

三、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实践教学既包括硬件的设施设备、教师等, 也包括软件的教材、实践基地的操作规范、教学内容、考核办法等。学生的各项实践能力培养最终都要落到实践教学体系及其教学过程中去。

1. 开发核心实训教材

核心课程实训教材的开发也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实训教材建设一直是中职教育的薄弱环节, 因为每个专业的实训课程体系繁多, 各层次要求也不尽相同, 并且各校基本上都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开设实训课程, 差异性较大, 难以形成系统规范的实训教材。学校将根据数控和模具专业建设的要求, 从关键实训教材入手, 重点规范实践操作, 开发了《Pro/ENGINEER WILDFIRE》、《数控加工实训》、《模具CAD/CAM》、《模具数控加工技术》等教材, 这些教材不仅在校内得到应用还通过科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机构面向全国发行, 形成学校的专业特设, 增强了学校的辐射能力。

2.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 举办具有专业特色的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制定一至三年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对于一、二年级学生, 实施“科学普及工程”, 主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 养成基本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精神。以科普类社团为基础, 举办科技文化艺术节、各类科普讲座、英语、数学、制图方面的竞赛;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实施“科研立项工程”, 使机械类专业的学生进入各类科研实践过程中, 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性技能竞赛。对于具有创造力的项目直接立项, 学校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积极倡导变就业为创业的理念, 健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创业机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应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行启发式教学,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多年机械专业的教学实践, 我们发现激发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进教学过程中的成绩评定方法, 例如通过考勤、提问、作业、设计、社会实践等多种方法评定学生对一门课程的知识掌握程度;二是妥善引导, 例如开办各种类型的讲座、组织社会调查和实践等活动,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使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三是注意培养师生感情, 消除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隔阂, 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随着社会的进步, 学生的学习动机会多变。因此我们只有认真地研究机械专业的教学方式, 掌握教育的规律, 科学地运用教育规律, 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的机械人才。

四、建立相应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既是开展实践教学的物质基础, 又是组织实践教学的基本平台。原有的完全按专业条块分割的校内外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基地, 无法为学生实践提供专门的平台, 同时也存在资源无法共享、专业交叉难等问题。为此, 有必要打破实践教学对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进行“两条线”建设管理的传统思路, 整合校内外资源。

1. 校内基地的建设要注重实用性与前瞻性

机械设备的购置必须考虑到实用性与前瞻性, 尤其是前瞻性。这就要求职业学校购置先进的设备, 投入大量的资金, 这也往往成为学校望而却步的原因, 但是买一批便宜的已经快要被市场淘汰的机器更是一种浪费, 是误人子弟, 倒不如购置先进机器供学生和教师进行实操的同时开展以机养机工程, 对外承接业务, 利用先进的机器加工, 甚至可以打破体制的限制, 利用学校的设备和人员开办校内工厂。

2. 以就业为导向建立校外基地

校外基地的建设一方面是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 同时也可以满足教师进修实践的需要, 但是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基础。可以通过邀请企业专家来校和到企业去实地参观的方式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的文化, 经营与发展的规划, 让学生提前为自己的就业方向定好位, 实习实训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志愿和意向来安排, 为学生的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江红, 马银忠, 陆媛.机械原理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1) .

[2]刘春生, 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3]王吉军.实验课程与实验教学模式研究[G].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5) .

[4]孙咏梅, 晏群.加强高等工科院校的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研究与思考[J].实验室科学.2008, (1) .

[5]袁军堂等.推进教育创新,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J].中国大学教育, 2003, (8) .

上一篇:中学生学业拖延现象下一篇:循环系统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