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林带

2024-09-01

防火林带(精选九篇)

防火林带 篇1

1 育苗技术

1.1 采种贮藏

采种母树应选择树干通直、无病虫害、生长茂盛的中年木荷单株。应严格把握果熟时间, 做到果未成熟不采, 以免影响种子发芽率和苗木的质量。木荷花期4—5月, 果实9月底至10月初成熟, 当观察到蒴果呈黄褐色、微裂时, 即是最佳采果期。蒴果采回后应先放在阴凉处晾2 d, 然后转移到阳光下曝晒至果皮开裂后筛取种子, 清除杂物, 用麻袋包装贮藏好。注意防止鼠、虫害, 保持适宜的干湿度。

1.2 圃地选择

育苗圃地应选择交通便利、排灌方便、杂草少、无病虫害的中等肥沃的酸性砂质土地, 最好是当年种过水稻的水田地, 深翻20~25 cm, 精耕细作。做苗床, 苗床宽一般为1 m, 长一般不超过10 m, 苗床高15~20 cm。忌选择干旱、杂草丛生的畲地、日照时间长或容易水浸的地方作为育苗圃地[2]。

1.3 播种及苗木管理

一般在春季2—3月播种, 先在苗床上均匀铺一层2 cm的纯黄心土, 然后用木板轻压整平, 等待播种。将用清水浸泡晾干的种子均匀撒播于床面, 用细黄心土覆盖, 使种子的1/2露出地面, 再覆盖约1 cm的草。播种量约150 kg/hm2。

播种后20 d出芽, 揭去盖草, 除草2~3次/月。施肥应坚持薄施多次、由稀到浓的原则, 前期以施氮肥为主, 2~3次/月, 后期以施复合肥为主。5—7月结合除草进行间苗, 第1次留苗150株/m2, 第2次留苗130株/m2, 第3次留苗120株/m2, 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当年苗高可达50 cm以上, 地径0.5 cm以上, 次年即可出圃造林[3,4]。

2 规划设计

应根据森林防火需要和控制面积及地势等情况规划设计具有防火能力的闭合防火林带。为了控制森林内部火灾的蔓延, 在新造用材林基地周围布设主防火林带, 在面积较大、连片林地山脊上布设副防火林带;为预防农用火种引起山林火灾, 在林地与较大片农田交接处布设田边防火林带。为了便于护林巡逻和经营管理, 林带两侧需开设人行道[5]。

防火林带主要保护杉木和松类针叶人工林, 以免其发生火灾, 形成林冠火。而为了使防火林带能同时兼防地表火, 要求主防火林带宽度在20 m以上, 副防火林带宽15 m以上, 田边防火林带宽10 m以上。如遇陡坡、风口风道或针叶树较高地段, 防火林带还应适当加宽5 m以上。

3 造林

防火林带一般沿山脊、山坡、山脚田边延伸, 地况复杂, 线长面窄, 无法炼山清理林地, 可用草甘膦除草剂灭除旧防火道上的杂草后挖穴营造防火林带, 8个月后木荷成活率可达95%以上。新造防火林带可与造林同步进行, 一般采用块状整地, 挖穴规格40 cm×40 cm×40 cm, 在大寒至立春苗木萌芽前选用Ⅰ级苗栽植, 行株距2.0 m×2.0 m或2.5 m×2.0m。栽植时要求不伤根、不伤皮, 随起、随运、随栽, 根舒、打紧、栽直等[6]。

木荷速生期较早, 造林后应加强抚育管理。种植后1个月施1次促根肥, 施尿素0.10~0.15 kg/株, 到秋末冬初期进行扩穴施第2次肥, 施复合肥0.15~0.25 kg/株。第2年以后, 每年垦复2~3次, 结合垦复时每次施复合肥0.25~0.50 kg/株。一般连续抚育3~5年, 林带上的木荷达到完全郁闭。每年或隔年在防火紧要期前清除林下凋落物等危险可燃物。

摘要:从育苗技术、山区防火林带的规划设计、造林规格、抚育管理等方面介绍木荷生物防火林营造技术, 以为各地利用耐火树种木荷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木荷,耐火树种,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

参考文献

[1]谢雪峰.木荷育苗及造林[J].安徽林业, 2005 (3) :26.

[2]谢雪峰.木荷育苗及造林[J].湖南林业, 2006 (2) :23.

[3]郭高程, 姜宗清.瑞安市木荷育苗及防火林带营造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7) :50.

[4]张朝旺.浅谈木荷育苗试验与防火林带营建[J].广东科技, 2010, 19 (24) :47-49.

[5]殷志将.木荷育苗试验与生物防火林带的营建[J].安徽农学通报, 2009, 15 (15) :173-175.

油茶防火林带丰产栽培模式探究 篇2

速生丰产林的大力发展,形成大面积整齐的林相,林下可燃物不断增加,森林防火工作越来越严峻,预防森林火灾是林业管理工作的重点,森林防火工作的治本措施是营造生物防火林带[1].而林缘区域是发生森林火灾的最危险地块,发生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是由农事用火或野外用火引起,从林缘引发火灾,因此建立林缘生物防火林带,将能有效地提高防火效果,联合乡是我县森林防火重点区域,长期以来木荷等生物防火林带因为种植者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群众营造的积极性不高,而靠政府投入来营造,资金又有困难[2].根据邱贵云等研究,闽北主要防火林带树种抗火性依次为油茶>火力楠>木荷>闽粤栲>杨梅>苦槠>观光木[3],因此利用国家发展油茶产业的契机建设油茶林缘生物防火林带来解决原有的木荷等生物防火林带没有直接经济效益又占用林农的林地、坡耕地,还存在大乔木防火林带影响田边农作物的生长等诸多矛盾[4].通过在林缘不同地类种植油茶防火林带,探讨防火林带丰产栽培模式,为今后林业生产提供指导。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尤溪县联合乡联合村的联合乡电站一级站后山和山下荒田,地处118°08′05″~118°08′10″E,26°10′05″~26°10′15″N,海拔180~300m,坡向朝南,坡度15°~25°。土壤为花岗岩母质上发育的红壤,pH值5.6~6.0,土层较厚,立地质量等级为Ⅱ级。 属 亚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区,年平均 气 温18.9℃,≥10℃的.积温4480~4860℃,年均降水量1600mm左右,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100~2130h,年蒸发量1300mm左右,年无霜期300~310d,相对湿度80%左右,植被主要有五节芒、杉木疏林、杂竹等。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林缘空地、坡耕地、新荒田、五节芒老荒田上种植油茶生物防火林带4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试验标准地面积20m×20m[5],四周设3行油茶做保护行,共设12个标准地。油茶防火林带的种植密度为2.7m×2.8m,油茶苗木用闽优品种1年生嫁接小苗[6].

2.2 试验实施

12月对营造油茶生物防火林带的规划用地进行林地清理,全面清除杂草杂灌,采用自然带状或块状整地方式按试验设计的株行距挖明穴,穴的规格40cm×30cm×30cm;清理水平宽度15~20m,每条连续长度1km以上,然后回表土,于2月种植油茶嫁接苗,苗木规格地径0.25cm、高16cm.栽植后于当年7月和第二年4月、7月各抚育1次,每次抚育均进行松土、除草并施复合肥20g/株[7].

2.3 调查方法

分别于1月、1月对各试验小区进行每木检尺,调查其全高、抽梢高及成活率和地径、冠幅、分枝数,测出每个小区的成活率、树高年净增量、地径年净增量及冠幅生长情况。

3 结果与分析

3.1 造林当年的生长情况油茶造林当年的生长调查结果,见表1、表2.

3.1.1 油茶当年造林成活率比较。通过对油茶林缘防火林带造林后1年的幼树生长调查,可以看出,在林缘空地、坡耕地、新荒田、五节芒老荒田4种土地类型种植油茶的成活率都较高,均达到90%以上,其中林缘空地和坡耕地的成活率均达到96%以上。经方差分析,4种土地类型种植油茶成活率的差异达到显着水平[8],详见表3.

3.1.2 油茶造林

1年的树高生长比较。油茶林缘防火林带造林后1年的树高生长表现为林缘空地生长最好,树高生长量达到29.3cm,坡耕地次之,树高生长量为28.3cm,新荒田生长最差,树高生长量为21.7cm.经方差分析,F=3.52,4种土地类型种植油茶当年树高生长的差异未达到显着水平。

3.1.3 油茶造林1年的树冠生长比较。油茶林缘防火林带造林后1年的树冠生长表现为林缘空地生长最好,冠幅年生长量最高达到22cm,一级分枝数和二级分枝数也最多,分别达到2.3枝和12.3枝;坡耕地和老荒田次之,冠幅年生长量为15.7cm;新荒田生长最差,冠幅年生长量为14.3cm,一级分枝数和二级分枝数也最少,仅为1枝和4枝,经方差分析,F=1.34,4种土地类型种植油茶当年冠幅生长的差异未达到显着水平。

3.2 造林3年幼树的生长情况

3.2.1 不同地类油茶造林3年的树高生长比较。油茶造林3年的幼树树高生长表现为林缘空地最好,高度达到142.7cm,第1年和前3年的平均树高生长量都最大,分别达29.3cm、42.2cm;坡耕地次之,树高达到130.7cm,新荒田生长最差,经方差分析,F=16.63**,说明不同土地类型种植油茶3年树高生长的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这可能是林缘空地的林木遮荫,土地湿润,因此油茶生长快,而且向上生长,新荒田土壤板结,油茶生长不良。4种地类的油茶第2、3年树高生长量均高于第1年,说明树高有加快生长趋势。见表5.

3.2.2 油茶造林3年的树冠生长比较。从冠幅绝对生长量来看,油茶造林3年的幼树冠幅生长表现为林缘空地最好,冠幅达到72.3cm,新荒田最差,冠幅为49.3cm.从冠幅年均生长量比值来看,坡耕地的前3年冠幅平均生长量比第1年提高42%,老荒田的比值也较大,达1.22,说明坡耕地和老荒田在后期有较强的生长力。经方差分析,F=7.69﹡,4种土地类型种植油茶3年冠幅生长的差异达到显着水平。这可能是第1年林缘空地的土地湿润,因此油茶生长快,而第2年后由于坡耕地、老荒田两种土地类型的光照较强,土质松,油茶生长快。

从树干一级分枝数和二级分枝数来看,第1年与前3年的一级分枝数相差不大,4种土地类型种植油茶第3年的二级分枝数均比第1年大得多,尤其以林缘空地的生长量最大,达27.3枝,坡耕地、老荒田次之,为24.3枝,这与4种土地类型的冠幅生长相吻合。

3.2.3 油茶造林3年的地径生长比较。油茶造林3年 的 幼 树 地 径 生 长 表 现 为 坡 耕 地 最 好,达 到3.03cm,前3年平均生长量和第1年的比值高达3.32,说明其后期生长快,地径生长量林缘空地次之,地径达到2.93cm,前3年平均生长量和第1年的比值达2.55,从地径年均生长量比值来看,老荒田前3年平均生长量和第1年的比值达2.64,说明其后期生长加快,新荒田地径生长差,这可能与土壤板结有关。经方差分析,F=11.33**,说明4种土地类型种植油茶3年地径生长的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这可能是林缘空地的林木遮荫,土地湿润,前期油茶生长快,后期生长减缓。坡耕地、老荒田第1年的光照较强,土地干旱,而第2年后油茶林适应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因而生长加快。新荒田土壤板结,油茶生长不良。

4 结论

4.1 在林缘空地、坡耕地、新荒田、老荒田

4种土地类型种植油茶的成活率都较高,均达到90%以上,其中林缘空地和坡耕地的成活率均达到96%以上。造林当年在林缘空地生长最好,其树高、地径、冠幅年生长量最高,分别达到29.3cm、0.35cm、22cm,一级分枝数和二级分枝数也最多;坡耕地次之,其树高、地径、冠幅年生长量分别为28.3cm、0.28cm、15.7cm;新荒田生长最差,其树高、地径、冠幅年生长量分别为21.7cm、0.27cm、14.3cm,一级分枝数和二级分枝数也最少。

4.2 油茶造林

3年的幼树树高和冠幅生长表现为林缘空地最好,分别达到142.7cm、72.3cm,坡耕地次之,树高与冠幅分别为130.7cm、67cm,新荒田的树高和冠幅生长最差,分别为114.3cm、49.3cm,从树干一级分枝数和二级分枝数来看,一级分枝数相二级分枝数以林缘空地的生长量最大,达27.3枝,坡耕地、老荒田次之,为24.3枝,这与4种土地类型的冠幅生长相吻合。坡耕地和老荒田的3年与1年生长量比值大,表明坡耕地和老荒田的冠幅生长有加快趋势。

4.3 从地径绝对生长量来看,油茶造林3年的幼树地径生长表现为坡耕地最好,达到3.03cm,林缘空地次之,地径达到2.93cm,新荒田生长最差。地径前3年平均生长量和第1年的比值来看,坡耕地最高达3.32,老荒田次之达2.64,说明坡耕地、老荒田第1年的光照较强,土地干旱,而第2年后油茶林适应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因而后期生长加快。林缘空地由于林木遮荫,土地湿润,前期油茶生长快,后期生长减缓。新荒田土壤板结,油茶生长不良。

4.4 林缘空地、坡耕地、新荒田、老荒田4种土地类型均适宜种植油茶生物防火林带,林缘空地的前期树高和冠幅、地径生长均表现较好,后期是否生长减缓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新荒田均表现为生长差。

参 考 文 献

[1]陈存及,杨长职,吴德友。生物防火研究[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5.

[2]戴云喜,马桂莲,金建国,等。经济树种型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24(4):33-35.

[3]邱贵云,罗金旺,张鼎华。闽北主要防火林带树种若干问题的研究[J].防护林科技,(6):48-50.

[3]林家杉,邱尧荣。福建永安市生物防火林带的主要模式和效益分析[J].华东森林经理,,11(2):1-3.

[4]洪伟,吴承祯。试验设计与分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3-18.

[5]陈存及,陈伙法。阔叶树种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256.

探析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工程的措施 篇3

关键词:生物防火林带 功能 问题 措施

0 引言

近年来,国家林业局把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实施绿色防火作为预防林火蔓延,减少森林火灾损失和危害,促

进森林资源长治久安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组织制定了生物防火建设规划,专门做出决定明确要求各地把以生物防火林带为主体的林火阻隔网络体系建设与林业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并采取一系列切实有力措施全面推进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使全国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由此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绿色防火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国生物防火林带由1998年的35.5万公里迅速发展到2001年的46.8万公里,南方福

建、广东等部分省区已初步建成了以生物防火林带为主体的林火阻隔网络体系。随着各地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其良好的多种效益正逐步展现出来。

1生物防火林带主要功能

1.1 防火效能高。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在森林边缘建立阻隔带,或将大面积集中连片森林的分隔成若干小区,一旦发生火情,可将火源阻隔在林缘之外,即使在林内着火,也可将山火有效控制在隔离带内,起到阻火、隔火和断火作用。拥有防火林带11万多公里,平均每公顷有林地密度高达15米的福建省,近五年来,全省森林火灾发生率平均每10万公顷3.9次,年均森林火灾受害率为0.44‰,都比前五年大幅度下降。森林火灾损失逐年减少,主要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全民防火意识普遍提高,防火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而初具规模的生物防火林带在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也是功不可没。

1.2 经济效益好。木荷等生物防火林带的主要树种,不仅易于栽植,生长较快,而且材质优良,是制作家具和地板的上等原料。据调查,18年生木荷林带,平均1公顷活立木蓄积为126立方米,平均每公顷木荷林带年收入可达数千元。另据专家测算,以新造木荷防火、用材两用林带为例,按现价计算,每投入1元,到公益成熟期采伐,可创产值18.58元,投入产出比是1:18。如营造果树型防火林带,将林带建设与农民致富结合起来,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

1.3 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营造阔叶防火树种和经济果木林带,一方面可以改变单一林分为混交林,有利于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抑制森林病虫害、保持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在原来开设防火线的山脊上栽植防火林带,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森林面积,有效减少雨水对防火线的冲涮,对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有明显作用。一些地方在行政区域交界和山林权属界线处建造生物防火林带,使之成为防火屏障和清晰明确的权属界线,稳定了山林权属,减少了火灾和山林纠纷的发生,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稳定,保障了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促进了社会和经济发展。

此外,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同点烧防火线、开设生土带都是防止林火蔓延的主要措施,但与后者相比较,绿色防火具有许多优势。一是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每开设1公里10米宽的阻隔带需占用1公顷有林地,全国目前38万公里需占用近40万公顷土地。二是节约投资。虽然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初期投入较大,但维护生物防火林带与维修“全光式”防火线相比,节省用工和经费,据了解,在防火线上种植木荷,4年后林带郁闭,每年维护1公顷防火林带需10个工,而维修1公顷防火线需67个工,对比节约57个工,按每个工20元计,每公顷可节约1140元,如果将目前全国的近40万公里机耕隔离带的一半改造成防火林带,每年仅维护经费一项即可减少支出超亿元。三是防止水土流失。防火线大多开设在山脊、山岗,这些地方一般坡度较大,长期去除地表植被,必将变成不毛之地,一遇暴雨,大部分土壤表土成被冲走,有的形成带沟、地槽,个别地段露出风化石。点烧防火线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偶尔还会造成跑火。营造防火林带则可避免上述弊端。

2 我国生物防火林带所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在防火阻火中发挥了日益显著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的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仍处于较低水平,全国平均每公顷有林地只有2.94米,且发展极不平衡,有的省区甚至还是空白。根据全国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规划,到建设期末,将建设林火阻隔带343万公里,其中生物防火林带188万公里,使全国平均每公顷有林地有阻隔带24.2米,其中林带13.2米,相当于666公顷为一网格,不仅可以基本控制重大、特大森林火灾的发生,而且还能带来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据测算,按规划完成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平均每年可增加收入30亿元,减少水土流失1亿多万吨。

3 生物防火林带工程营造的措施

生物防火林带工程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长期受益的防火基础性设施,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形成网络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步伐。

3.1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生物防火林带特有的防火效能和多种效益,提高广大林区群众和各级领导干部对营造生物防火林带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使营造生物防火林带为林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3.2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把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和森林防火发展规划,作为造林绿化责任制和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考核。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对发展缓慢、达不到标准的地区,应进行通报批评;对工程质量存在严重问题或弄虚作假的,应采取必要的调控措施,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3.3 依靠科技,提高水平 一是将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纳入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建设标准,促进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二是加强防火树种的选优、繁育以及防火树种优化配置和提高抗火性能研究,大力推广生物防火林带营造适用技术。三是建立优良树种、优良品种的种源基地和苗木培育基地,为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培育优质种苗。

3.4 健全制度,强化管理 一是建立完整的林带管理制度,加强林带动态管理。二是建立检查验收管护制度,确保工程质量。三是建立奖惩制度,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3.5 完善政策,加快发展 一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增加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投入。二是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明确责、权、利关系,确保投资者权益。三是对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实行更加优惠的税费政策。

木荷防火林带造林方法研究 篇4

1 基本情况

1.1 自然地理情况

南陵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 地处皖南低山向长江沿岸平原过渡地带, 黄山余脉由青烟县伸入境内西南。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西南为低山丘陵, 擅长海拔多在200~500m之间, 最高峰戴公山, 海拔558m。中部为丘陵岗地, 山场海拔多在50~200m之间。

1.2 气候

南陵县属亚热带南缘湿润型气候, 温暖湿润, 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5.8℃, 极端最低气温-16.7℃, 极端最高气温39.8℃, 年降雨量1402.6mm, 年蒸发量1377.1mm, 年均日照数1935.4小时, 无霜期236d。

1.3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南陵县烟墩镇金山林场。海拔高160m, 坡向西, 坡度14°, 上坡, 土壤为黄红壤, 土层厚度120cm, 腐殖质层2cm, 较贫瘠, 原林下植被为檵木、蕨类、杂竹等。

2 木荷栽植及抚育

2.1 整地

试验林于1996年冬季进行造林整地作业, 全面清除林下各种灌丛、石块等杂物后进行块状整地。全程单排, 每穴规格为60cm×60cm×40cm, 株距2m。

2.2 造林

2.2.1 苗木选择。

选用符合安徽省苗木标准的Ⅰ级裸根苗 (苗高40㎝以上, 地径0.7㎝以上) 造林。苗木必须发育良好, 茎干通直, 充分木质化;主根要求有大于25cm的完整根系;无病虫害、劈裂、主梢折断等机械损伤;苗木包装要求50株/捆, 及时运输并采取保湿降温、通风和防止日晒等措施。调运到造林试验地后立即造林并采取假植措施。

2.2.2 造林时间。

木荷为耐荫性树种, 忌低温极寒天气。造林时间宜选择在2月底到3月之间, 在树液萌动时期最佳。

2.2.3 造林方法。

栽植前蘸好泥浆水, 栽植时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方法进行, 先填入表土再把苗木放入穴内, 填入心土, 分层踏实后, 穴面覆一层松土, 使其略高于地面, 雨季不致积水, 做到根舒、踩紧、栽直。

2.3 抚育管理

木荷速生期较早, 造林后应加强抚育管理。试验林于1997年、1998年和1999年的每年5~6月、9~10月各松土除草1次, 深度为10~20cm, 以保证造林成活率, 后期抚育管理按造试验要求进行。

3 试验方法与效果

3.1 试验地配置

针对建设防火林带要求, 试验林设立了4组造林方式, 5年为一个间隔期, 配置固定监测样地12个, 每个固定样地设置10株样木作为固定监测木。每种造林方式随机选择3个固定样地共30株样木进行测试。各种造林方式要求如下:第1组 (对照组) 不砍灌、不施肥;第2组只砍灌不施肥:第3组不砍灌只施肥:第4组既砍灌又施肥, 施肥量2000~2005年每株0.1kg复合肥, 2005~2010年每株0.2kg复合肥。

3.2 试验方法

分别调查每个固定监测木, 实测树高、枝下高、地径 (胸径) 、成活率、冠幅等数据, 及时记录好第一手技术资料, 建立数据档案如下:

3.3 试验效果

除枝下高外, 不同造林方式样木的平均地径 (胸径) 、树高、冠幅、成活率均明显高于第1组 (对照组) , 14年生第2组样木的胸径、树高、冠幅分别是第1组的1.2倍、1.1倍、1.2 (东西向) 倍、1.1 (南北向) 倍, 成活率提高10个百分点;14年生第3组样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冠幅分别是第1组的1.2倍、1.2倍、1.2 (东西向) 倍、1.2 (南北向) 倍, 成活率提高15个百分点;14年生第4组样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冠幅分别是第1组的1.3倍、1.4倍、1.3 (东西向) 倍、1.3 (南北向) 倍, 成活率提高20个百分点。通过4种造林方式可以看出第4组的造林方式各项测试数据明显优于其它3组数据, 并且随着树龄的增长优势越明显。

4 经验教训

由于此项工程实施时间较早, 在南陵县历史上没有可借鉴的成功做法, 有些方面显的不足,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加强中幼林抚育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 木荷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树种, 在较贫瘠的土壤亦能顽强生长, 成活率较高, 在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时宜大面积推广。同时要加强中幼林抚育管理工作, 条件允许的地方, 要积极进行砍灌、施肥等营林工作, 使林分尽早郁闭, 尽快发挥其应有功能。

4.2 林带单薄

采用行道树式单排栽植模式, 林带显的十分单薄、脆弱, 防火功能有限。南陵县林地主要是低山丘陵, 适宜防火林带宽度在12~20m之间。因此, 建议栽植6~10排最佳。

4.3 林层单一

安福县生物防火林带现状与对策 篇5

1 生物防火林带的作用

生物防火林带是利用生物之间的耐火和抗火特性差异改变火环境, 在林地不同部位营造一定宽度的阔叶树为主的带状林木, 其主要作用:一是有效阻隔农事火源进入山林;二是有效阻隔林火扩散蔓延;三是有利于组织火灾扑救;四是可成为永久性的防火设施;五是能提高森林综合效益, 特别是能有效调整林分结构, 改善森林生态环境。

2 生物防火林带现状

安福县20 世纪80 年代试验并实施生土阻隔防火为主为生物防火林带防火, 利用国家商品林基地项目资金营造了一部分宜以木荷、枫香、马挂木、酸枣为主要树种的生物防火林带。90 年代和近年来国有林场陆续营造了少量的生物防火林带。林改前后由于政策和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几乎没有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截至目前, 生物防火林带的密度不足1.5 m3/hm2, 与安福县一级火险区的标准相差甚远, 而且生物防火林带的树种选择不合理, 质量低劣, 难以适应阻隔火灾蔓延的需要。其主要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缺乏政策支持

一是省、县两级政府多年来没有重视生物防火林带建设, 没有把生物防火林带纳入林业重点工程, 统一标准、统一实施。而福建、广东2 个省分别在1999 年和2000 年由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防火阻隔林带工程建设的决定》, 2 个省分别利用10 年左右的时间投资6 亿元左右进行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安福县可以借鉴这2 个省的做法。二是生物防火林带从其功能和作用来说应该纳入生态防护林范畴, 应由公共财政投入建设。但实施分类经营后, 生物防火林带法律地位不明确, 享受不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 而在申请林木采伐时无法律依据, 不是防护林, 采伐年龄却比同地块任何林种都长, 管理比防护林还严, 特别是分林到户, 企业、林农种生物防火林带的利益受损, 抵触情绪大。

2.2 缺乏有效保护

国有林场林业经营方式的改变使原有生物防火林带处于濒危状态。现有国有林场的管理人员基本不组织进行林木采伐和造林, 均向社会承包森工生产和销售, 向社会出租山地或吸纳股东造林, 国有林场20 世纪80—90 年代营造的生物防火林带经营方式改变, 因经营者考虑短期利益而经常遭到破坏。

3 对策

3.1 加大宣传, 提高对生物防火林带重要作用的认识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要把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列为“森林城乡, 绿色通道”的主体工程, 作为政府一把手生物防火林带工程来抓。要想建好首先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政府领导的宣传, 引起领导重视, 在组织上给予保证。二是要取得部门支持, 特别是要取得发改委和财政部门的支持, 力争生物防火林带建设项目通过立项。三是要加强对林业经营者的宣传, 通过典型实例广泛宣传提高其对生物防火林带的积极性[1,2]。

3.2 切实保护现有生物防火林带

将全县目前仅存的不足300 km的生物防火林带按技术标准予以登记造册, 建立数据库, 重点加以保护, 每年要进行检查验收, 将符合技术标准管护到位的生物防火林带坚决纳入县资金补偿范围。全县要整合林业项目资金, 县财政要加大投入, 政府林业项目资金要做到有出有进, 将有限资金投入到林业个体因利益原因不愿做而实际又迫切需要进行的公共项目上去, 生物防火林带是建设重点。

3.3 认真编制生物防火林带专项规划, 制定建设标准

一是组织技术力量, 摸清生物防火林带的现状。按照“突出重点, 因害设防, 统一布局, 科学规划, 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原则, 要按照一级火险区20~25 m/hm2的标准, 二级火险区15~20 m/hm2的标准编制出台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专项规划, 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县生物防火林带与县山林交界处要建立生物防火林带, 宽度要达到15~20 m, 乡与乡山林交界处要建立副生物防火林带, 宽度要达到12~15 m (县乡交界的生物防火林带既可起到防火作用, 也可作为边界标志) , 林田交界, 入山道路两旁, 山脊和林农经营界限要建立10~20 m的林内生物防火林带。全县要形成封闭的生物防火林带网络。二是出台不同类型生物防火林带的建设技术标准、验收标准和补偿标准。三是出台生物防火林带的采伐、利用和更新技术标准, 从严管护生物防火林带的采伐环节, 在确保生物防火林带更新建设的情况下加以利用[3,4]。

3.4 多渠道筹措资金, 确保生物防火林带建设

一是明确生物防火林带法律地位, 纳入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二是整合林业项目资金, 将生物防火林带列入类似“长防林”等其他补助范围。三是在加大县财政投入的同时, 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 将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纳入中央投资项目补助范围, 由中央、省、市、县按比例分担, 新建和管护生物防火林带所需的资金纳入项目工程预算[5]。

摘要:介绍了生物防火林带的作用、安福县生物防火林带现状, 并提出针对性对策, 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防火林带,作用,现状,对策,江西安福

参考文献

[1]项缨, 黄媛媛.台州市主要生物防火林带特点分析与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13 (10) :4411-4414.

[2]罗建中.乳阳林区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现状与对策[J].广东林业科技, 2011 (5) :95-98.

[3]贾俊霞, 闫荣杰, 赵志刚.林区生物防火林带营造及对策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 2015 (6) :164-165.

[4]伍树青.河源市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现状及对策[J].广东林业科技, 2009 (4) :88-90.

防火林带 篇6

关键词:生物防火林带,功能,问题,措施

近年来,国家林业局把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实施绿色防火作为预防林火蔓延,减少森林火灾损失和危害,促进森林资源长治久安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组织制定了生物防火建设规划,专门做出决定明确要求各地把以生物防火林带为主体的林火阻隔网络体系建设与林业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并采取一系列切实有力措施全面推进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使全国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由此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绿色防火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国生物防火林带由1998年的35.5万公里迅速发展到2001年的46.8万公里,南方福建、广东等部分省区已初步建成了以生物防火林带为主体的林火阻隔网络体系。随着各地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其良好的多种效益正逐步展现出来。

一、生物防火林带主要功能

1、防火效能高。

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在森林边缘建立阻隔带,或将大面积集中连片森林的分隔成若干小区,一旦发生火情,可将火源阻隔在林缘之外,即使在林内着火,也可将山火有效控制在隔离带内,起到阻火、隔火和断火作用。拥有防火林带1 1万多公里,平均每公顷有林地密度高达15米的福建省,近五年来,全省森林火灾发生率平均每10万公顷3.9次,年均森林火灾受害率为0.44%。,都比前五年大幅度下降。森林火灾损失逐年减少,主要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全民防火意识普遍提高,防火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而初具规模的生物防火林带在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也是功不可没。

2、经济效益好。

木荷等生物防火林带的主要树种,不仅易于栽植,生长较快,而且材质优良,是制作家具和地板的上等原料。据调查,18年生木荷林带,平均1公顷活立木蓄积为126立方米,平均每公顷木荷林带年收入可达数千元。另据专家测算,以新造木荷防火、用材两用林带为例,按现价计算,每投入1元,到公益成熟期采伐,可创产值18.58元,投入产出比是1:18。如营造果树型防火林带,将林带建设与农民致富结合起来,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

3、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营造阔叶防火树种和经济果木林带,一方面可以改变单一林分为混交林,有利于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抑制森林病虫害、保持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在原来开设防火线的山脊上栽植防火林带,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森林面积,有效减少雨水对防火线的冲涮,对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有明显作用。一些地方在行政区域交界和山林权属界线处建造生物防火林带,使之成为防火屏障和清晰明确的权属界线,稳定了山林权属,减少了火灾和山林纠纷的发生,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稳定,保障了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促进了社会和经济发展。

此外,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同点烧防火线、开设生土带都是防止林火蔓延的主要措施,但与后者相比较,绿色防火具有许多优势。一是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每开设1公里10米宽的阻隔带需占用1公顷有林地,全国目前38万公里需占用近40万公顷土地。二是节约投资。虽然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初期投入较大,但维护生物防火林带与维修“全光式”防火线相比,节省用工和经费,据了解,在防火线上种植木荷,4年后林带郁闭,每年维护1公顷防火林带需10个工,而维修1公顷防火线需67个工,对比节约57个工,按每个工20元计,每公顷可节约1 140元,如果将目前全国的近40万公里机耕隔离带的一半改造成防火林带,每年仅维护经费一项即可减少支出超亿元。三是防止水土流失。防火线大多开设在山脊、山岗,这些地方一般坡度较大,长期去除地表植被,必将变成不毛之地,一遇暴雨,大部分土壤表土成被冲走,有的形成带沟、地槽,个别地段露出风化石。点烧防火线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偶尔还会造成跑火。营造防火林带则可避免上述弊端。

二、我国生物防火林带所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在防火阻火中发挥了日益显著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的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仍处于较低水平,全国平均每公顷有林地只有2.94米,且发展极不平衡,有的省区甚至还是空白。根据全国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规划,到建设期末,将建设林火阻隔带343万公里,其中生物防火林带188万公里,使全国平均每公顷有林地有阻隔带24.2米,其中林带13.2米,相当于666公顷为一网格,不仅可以基本控制重大、特大森林火灾的发生,而且还能带来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据测算,按规划完成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平均每年可增加收入30亿元,减少水土流失1亿多万吨。

三、生物防火林带工程营造的措施

生物防火林带工程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长期受益的防火基础性设施,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形成网络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步伐。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生物防火林带特有的防火效能和多种效益,提高广大林区群众和各级领导干部对营造生物防火林带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使营造生物防火林带为林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把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和森林防火发展规划,作为造林绿化责任制和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考核。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对发展缓慢、达不到标准的地区,应进行通报批评;对工程质量存在严重问题或弄虚作假的,应采取必要的调控措施,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3、依靠科技,提高水平。

(1)是将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纳入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建设标准,促进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标准化、规范化。

(2)是加强防火树种的选优、繁育以及防火树种优化配置和提高抗火性能研究,大力推广生物防火林带营造适用技术。

(3)是建立优良树种、优良品种的种源基地和苗木培育基地,为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培育优质种苗。

4、健全制度,强化管理。

(1)是建立完整的林带管理制度,加强林带动态管理。

(2)是建立检查验收管护制度,确保工程质量。

(3)是建立奖惩制度,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5、完善政策,加快发展。

(1)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增加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投入。

(2)是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明确责、权、利关系,确保投资者权益。

防火林带 篇7

森林火灾对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存在严重威胁, 破坏力极大。营造高质量的防火林带, 能有效地阻隔山火蔓延, 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火灾面积, 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 也是一项社会性、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工程。因此, 构建坚实牢固的林火隔离网络体系, 可全面提高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能力[1]。坂头国有防护林场位于厦门市集美区西北部, 现有林地以马尾松为主要树种, 抗灾和防护效果较差[2], 而且林地、果园、农田相互交错, 人为活动频繁, 野外火源多, 存在很大的火灾隐患, 为了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 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 坂头林场积极开展生物防火林带建设, 现对已建设的生物防火林带进行造林调查, 总结成功经验, 为指导今后的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工作提供依据。

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厦门坂头国有防护林场埔头工区浦头至定琳院的道路两侧山地, 东经118°03′40″~118°04′20, 北纬24°38′10″~24°43′20″, 海拔100~180m, 坡度23°, 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温和多雨, 干湿明显,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22℃, 极端最高气温36℃, 极端最低气温1℃, 年平均日照时数2030h, 全年无霜, 年平均降水量1500mm, 主要集中在4~8月, 占年降雨量的60%, 年均相对湿度在78%~83%之间。土壤为砂壤, 表土层下见有风化岩石碎屑, 立地为Ⅲ类。

3 研究方法

3.1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分3次重复, 在浦头至定琳院的道路两侧带状采伐地上种植木荷、火力楠、海南蒲桃, 每个小区面积20m×30m, 面积600m2。

3.2 林地准备及造林

2009年1~3月在浦头至定琳院的道路两侧采伐地带状锄净杂草, 并按株行距2m×2m, 挖明穴60cm×40cm×40cm, 施基肥 (施干鸡鸭粪) 2kg/穴, 然后回表土, 于2009年4月种植木荷、火力楠、海南蒲桃一年生容器苗, 苗木高度为木荷40cm、火力楠35cm、海南蒲桃45cm, 造林选择雨后晴天, 栽植时应做到苗正、压实、容器袋入土比深5cm左右, 回填土呈龟背形, 2009年底对少量死亡苗木进行补植, 种植后2009~2011年每年全面劈草穴锄和施复合肥各1次, 施肥量为0.1kg/株[5]。

3.3 调查方法

于2009年12月对各试验小区进行每木检尺, 调查其全高、抽稍高及成活率和地径, 测出每个小区的树高净增量、成活率及造林当年地径净增量的平均值。2013年10月对标准地进行全面调查, 调查林木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幅和株数, 计算单位面积蓄积量, 立木材积按福建省林木二元材积公式计算: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树种当年的生长情况

不同树种当年的生长调查结果, 见表1。海南蒲桃的成活率和高生长、地径生长都最大, 经方差分析F成活=2.27, F树高=14.2, F地径=2.0, 说明3个树种的造林成活率均超过90%, 平均地径净增均超过0.43cm, 均未达到差异显著性水平, 3个树种的平均树高净增量均超过38cm, 而树高增量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说明木荷、火力楠、海南蒲桃的高生长差异较大。

3个树种的树高净增量进一步进行q检验[4] (表2) , 结果为:海南蒲桃与火力楠、木荷差异极显著, 火力楠与木荷差异显著。说明海南蒲桃苗木生长最快, 火力楠次之、木荷较慢。

注:D0.05=4.34, D0.01=6.33

4.2 不同树种造林5年的生长情况

4.2.1 不同树种造林5年的保存率和树高、胸径生长调查

木荷、火力楠、海南蒲桃造林5年的保存率和树高、胸径生长调查结果表明 (表3) , 木荷的保存率最高达84.7%, 海南蒲桃最低为75.3%, 而海南蒲桃的胸径生长和高生长都最大, 分别达到2.61cm和3.42m, 经方差分析, F保存率=11.61, F树高=10, F胸径=10.95, 说明三个树种的造林保存率和平均胸径、树高的净增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海南蒲桃生长迅速, 火力楠次之, 木荷生长较慢, 但木荷生长稳定, 保存率最高, 而海南蒲桃在造林当年成活率最高, 在以后4年内死亡率最大, 这可能是海南蒲桃比较速生容易遭到病虫危害和林木自然竞争及人为影响产生损耗。

4.2.2 不同树种造林5年的树冠和蓄积生长调查

木荷、火力楠、造林5年的树冠和蓄积生长调查结果表明 (表4) , 海南蒲桃的生长快, 枝下高较大, 冠长也较大, 单位面积的蓄积量也最大, 达到16m3/hm2, 这说明防火林带用海南蒲桃种植, 其生长快, 容易形成隔离效果。木荷、火力楠的保存率高, 冠幅、冠长也较大, 能起到很好的隔火作用。

5 结语

(1) 木荷、火力楠、海南蒲桃3个树种的造林成活率都较高, 均达到90%以上, 造林保存率也达到75%以上, 参加试验的3个树种均在防火林带建设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海南蒲桃生长从幼苗开始就一直表现很好, 生长迅速, 火力楠树干圆满通直, 树冠宽大, 侧根发达, 萌芽力强, 寿命长, 木荷在干旱、贫瘠的环境下表现仍然很好, 适应性强。

(2) 从种植树种的造林结果看, 海南蒲桃生长快、产量高, 其当年成活率最高, 而5年保存率最低, 这可能与海南蒲桃的根系浅, 容易受到病虫害或外界侵害影响, 要做好幼林的保护。火力楠和木荷容易繁殖, 病虫害少, 且树形高大、美观, 枝叶繁茂, 花色洁白, 富有香味, 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能有效地改善森林景观。

(3) 在造林树种结构上可合理进行配置, 由于它们均为优良的乡土阔叶树种, 造林后的生长表现良好且稳定, 能形成较为稳定的森林结构。造林时可运用多树种造林形成混交复层林, 提升其生态防护功能和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存及, 杨长职, 吴德友.生物防火研究[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95.

[2]姚树人, 田晓瑞.论广东省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J].森林防火, 2001 (4) :41~42.

[3]卢镜铭.木荷防火林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 2000, 27 (4) :72~74.

[4]林家杉, 邱尧荣.福建永安市生物防火林带的主要模式和效益分析[J].华东森林经理, 1997, 11 (2) :1~3.

[5]洪伟, 吴承祯.试验设计与分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6]陈存及, 陈伙法.阔叶树种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7]陈添基.多树种生物防火林带营建技术试验初报[J].中国园艺文摘, 2009 (5) :31~32.

[8]徐高福.林火阻隔网络设置技术研究[J].防护林科技, 2009, 91 (4) :49~50.

[9]丰炳财, 徐高福, 李秀平, 等.木荷林分生长过程及其生物防火带适地适树研究[J].华东森林经理, 1998, 12 (2) :60~62.

防火林带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厦门市天竺山国有林场于2007年在天竺山工区的寨仔山至坑内部队吃水坝 (沿山脊, 海拔180~230m) 开设防火林带, 林带长4km、宽20m, 面积8hm2, 有效地将灌口社队与林场公园景区隔离开来。林场往年建设生物防火林带造林树种主要有木荷、火力楠、杨梅、油茶等, 这些造林树种生长较慢, 林带郁闭成带及发挥林带防火效果时间长。2007年度林场选用海南蒲桃作为生物防火林带造林树种进行试验。

1.2 试验内容

1.2.1 造林地的选择。

根据海南蒲桃喜光、耐贫瘠和高温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根系发达、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的生物特性, 造林地选择酸性土壤[2]。

1.2.2 造林密度的设计。

根据生物防火林带防火功能的要求, 结合海南蒲桃的生物特征, 天竺山工区的寨仔山至坑内部队吃水坝生物防火林带海南蒲桃的人工造林栽植密度按株行距2.0~2.5m进行, 纯林造林。

1.2.3 细致整地。

造林前, 伐除林木, 将带内的杂草、杂灌以其他藤本植被等全部铲净, 同时将带外的杂草、杂灌劈落, 清出林带外, 然后在铲好的带内按照株行距要求进行挖穴。要求挖明穴, 穴规格一般为50cm×40cm×30cm。挖穴时先将穴内心土挖起堆放在穴旁边, 先行风化一段时间后再覆土。然后结合覆土工作施基肥, 每穴施干鸡粪0.5kg, 与穴外四周肥表土打碎混匀后进行覆土。覆土时先在穴左、右、上三方各铲67cm, 将腐殖质和肥沃表土填入穴内, 与基肥混匀, 再覆盖已风化过的心土, 覆土应高出穴面10cm以上, 覆土完成后使穴呈反倾斜状。此外, 覆土时应注意一边填土一边打碎土块, 捡净石块、树根、草头等杂物以妨阻碍植株生长。

1.2.4 精心栽植。

容器苗种植:造林苗木一般要求选用良种所育的营养袋百日容器苗, 要求植株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生长茁壮[3]。营养袋苗种植:一般在春季进行。种植前将营养土淋透水, 栽植时一手轻压营养土, 一手将营养袋完全撕掉, 在穴中或偏靠近穴壁栽植, 深栽、压实 (压时注意在营养土球边进行, 不要压碎营养土球) 、种植, 保持营养土完整, 然后覆适量松土[4]。

1.2.5 科学管理。

视幼林生长情况连续进行松土除草、扩穴施肥抚育。具体方法是:根据林地的林相、草相等情况, 每年下半年适时进行1次抚育[5,6], 将带内或穴四周 (穴铲一般为穴四周80cm×80cm范围) 杂草、杂灌用刀劈或用锄头铲干净, 不压青, 将劈落或铲除的杂草培在幼树根部, 并在幼树周边进行松土和培土。追肥则采用沟施法, 对每株幼树追施复合肥0.2kg。

1.2.6 作业设计、投资概算。

天竺山工区的寨仔山至坑内部队吃水坝防火林带建设的具体作业设计、建设投资概况见表1。

2 结果与分析

林场于2007年4月中旬完成造林工作, 9月进行验收时, 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 平均抽高50cm以上;2008年4月进行调查, 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 平均树高1.5m以上, 平均抽高100cm以上, 平均地径3cm以上;2009年4月调查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 平均树高3m以上, 平均抽高150cm以上, 平均地径5cm以上, 林分已郁闭, 郁闭度达0.6以上, 林分生长旺盛, 树木长势表现优秀, 树木的落叶量少, 生物防火林带下杂灌草较少。

摘要:2007年选用海南蒲桃作为生物防火林带造林树种进行试验, 2009年调查发现, 海南蒲桃林分生长旺盛, 树木长势表现优秀, 树木的落叶量少, 生物防火林带下杂灌草较少。

关键词:海南蒲桃,生物防火林带,造林

参考文献

[1]蔡秋, 卢兰, 龙梅立, 等.贵州蒲桃资源分布及生物学特性[J].资源科学, 1995 (4) :69-74.

[2]曾远城, 黄礼祥.海南蒲桃栽培[J].中国林业, 2009 (8) :43.

[3]张林辉, 解德宏, 尼章光, 等.蒲桃引种试种初报[J].云南农业科技, 2006 (1) :41-42.

[4]周菊珍, 杜铃, 林榕庚.海南蒲桃的栽培技术[J].广西林业科学, 2001 (4) :99-100.

[5]陈定如.水翁、海南蒲桃、蒲桃、洋蒲桃[J].广东园林, 2007 (3) :79-80.

防火林带 篇9

对防火林带木荷 (Schimasuperba GardnetChamp) 火力楠 (Michelia macclurei Dandy) 混交造林生长效果进行调查分析[1~3]。厦门市林业局为了保护汀溪水库的水源和水质, 提高森林防火生态效益, 20世纪90年代末在汀溪国有防护林场营造木荷火力楠林木防火林带12km, 现生物林带林木生长效果良好[4]。木荷林木现生长高大, 树干圆满, 枝叶茂盛, 树冠庞大, 叶革质, 互生, 含水分量高。火力楠林木现生长树干通直, 树冠浓密, 枝繁叶茂, 鲜叶含水分量高。木荷火力楠混交林, 能改善林地土壤物理性质, 提高土壤肥力, 促进林木生长, 提高林分生态效益,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可阻隔野火蔓延, 减少森林火灾, 起到森林防火作用[5,6]。经过十几年的经营管理, 现木荷火力楠林木生长效果良好, 生态效益高。2013年10月份, 笔者对防火林带长12km、宽20m木荷火力楠不同的林木生长效果进行调查, 不同类型林分的生长状况进行对比分析, 不同的林木生长指标进行研究, 为营造防火林带保护汀溪国有防护林场生态效益, 以期今后在全市推广应用而提供林业生产科学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 调查地概况

调查地设在厦门市汀溪国有防护林场半岭工区大坵田崙, 面积24km2 (防火林带长12km, 宽20m) 。位于东经118°04′06″, 北纬25°26′48″。此地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型气候, 一年四季分明, 雨水充沛, 气候暖和, 年平均气温21℃, 降雨量1440 mm, 空气相对湿度81%左右, 1月份平均气温12.6℃, 极端低温-1℃, 7月份平均气温28℃, 极端高温37℃。全年≥10℃活动积温7000℃。造林地属马尾松低产林分, 1998年改造采伐迹地, 海拔362~421m, 坡位中, 坡向西北, 坡度19°。土壤属粗骨性黄红壤, 土层腐殖质层薄, 肥力差, 养分低, pH值4.6~5.2。植被为桃金娘 (Rhodomytrus tamentosa Hasd) 、野牡丹 (Melastoma candidum) , 芒萁骨 (Dicranopteris dichotoma) 、五节芒 (Miscanthus floridulu (Labnll.) Warb) , 高度60~800cm, 属Ⅲ类以下立地级。

2.2 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

2013年10月份, 在14a生的木荷火力楠林分中分别选择坡度、坡向、海拔等立地条件因子类似的防火林带地块设立临时样地, 各样地面积20.00m×20.00m, 每种类型的林分各设立4块样地。调查林分因子林木生长量和土壤肥力。

2.2.1 林分温湿度检测

2013年10月13日11:00~14:00, 在3块样地不同的林分内及林分外, 随机设临时标准地对照, 各选择2个观测点, 观测气温、湿度等小气候因子。

2.2.2 生长量调查测定

对样地内的树木进行每木检测 (测定树高、胸径、枝下高和冠幅) , 按福建省林木二元材积公式计算每个树种平均木单株材积, 再按各树种平均木单株材积乘以相应树种的单位面积株数计算各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二元材积计算公式为:V阔叶树=0.000052764291D1.8821611 H1.0093166。

2.2.3 土壤采样与测定

在各样地内根据地形走向, 按S型路线分别挖出土层深度0~40cm的土壤采样剖面各4个, 用容积100cm3的环刀分层 (0~20cm、20~40cm) , 采集原状土, 同时采集0~40cm的混合土样约500g, 带回室内按森林土壤国际分析方法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指标。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不同林分温湿度分析

从表1结果, 防火林带不同类型林分生长状况对比, 木荷火力楠两树种混交 (A) 的林分内平均温度, 分别比木荷纯林 (B) 、火力楠纯林 (C) 林分内平均温度低0.3~0.5℃。而相对湿度则比木荷纯林 (B) 、火力楠纯林 (C) 的林分内湿度, 分别提高1.0~1.4℃。这说明, 14a生的木荷火力楠两树种阔叶树混交, 能改善林分内的生长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尤其木荷树冠庞大, 枝繁叶盛, 叶革质, 叶表层厚, 含水量较大, 枯枝落叶物较多, 树叶覆盖在林地表层, 能使土壤湿润, 形成林分内温度低, 湿度大, 涵养水源大。两树混交林内空气湿度高, 能减少森林野火发生, 抑制森林山火的燃烧, 起到护林防火作用。

防火林带木荷火力楠混交林 (A) 每公顷生长的林木为2441株, 而木荷纯林 (B) 每公顷生长的林木为2586株, 火力楠纯林 (C) 每公顷生长的林木为2638株, 混交林 (A) 每公顷生长的林木比纯林 (B) 、 (C) 每公顷生长的林木分别少145~197株, 而郁闭度分别大2.13%~3.23%。这表明, 14a生的林木生长良好, 混交林 (A) 每公顷生长的林木株数, 分别比纯林 (B) 、 (C) 每公顷生长的林木株数多。且混交林 (A) 郁闭度较大, 树冠也庞大, 树冠浓密, 垂直镶嵌郁闭, 形成多层次林分, 能阻隔森林野火的发生, 控制减少森林林火燃烧, 减少林木经济损失, 达到森林防火效果。

3.2 不同类型林分生长状况对比分析

从表2显示, 对不同林分生长量进行分析, 林木生长到10a之后, 郁闭度较大, 由于林木生长竞争激烈, 造成部分林木被压而生长不良。为了提高林分生长量和生产力, 改善林分结构, 改善林内的环境卫生促进林木生长, 达到护林防火效果, 进行1次下层抚育间伐。按福建省森林抚育间伐技术规定, 采用间伐调整林木组成和林分密度, 每公顷间伐株数为20%~24%, 保留株数为76%~80%。

防火林带14a生的木荷火力楠混交林 (A) 生长效果, 均优于木荷纯林 (A) 和火力楠纯林 (B) , 两树种混交 (A) 的林分平均树高, 分别比木荷纯林 (B) 、火力楠纯林 (C) 的平均树高大3.54%、8.55%, 平均胸径分别粗18.39%、14.21%, 平均冠幅大8.24%、22.26%, 枝下高平均高大8.75%、17.67%, 平均单株材积分别提高45.43%、41.18%, 蓄积量分别增加54.95%、37.54%。可见, 木荷幼树生长较慢, 火力楠幼树生长较快, 阔叶树两种树种混交造林, 林木生长迅速, 林木蓄积量高, 林分生长效果好, 枝叶茂盛, 各树叶含水量高, 能抑制森林野火的燃烧, 阻隔林火蔓延, 可保护汀溪国有防护林场的生态效益。

3.3 林地调查分析

马尾松采伐迹地营造防火林带, 营造木荷火力楠混交林 (A) 、木荷纯林 (B) 火力楠纯林 (C) 试验。对生物林带不同的林分进行经营管理。造林之后, 前3a每年抚育2次 (每年5~6月份抚育1次、8~9月份抚育1次) , 采用单株扩穴抚育除草, 促进树冠下土壤疏松发酵, 提高土壤空隙度。除草后施肥, 每次每穴施肥量0.2~0.4kg尿素和0.3~0.5kg化合肥, 连续施肥3年, 促进幼林生长, 增加N、P、K的养分, 改变土壤理化性质, 提高林地土壤肥力。4年之后, 每年1次清除防火林带林冠下枯枝落叶杂草物, 预防生物林带野火蔓延, 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

3.3.1 土壤物理性质分析

从表3结果, 对防火林带木荷火力楠混交林 (A) 、木荷纯林 (B) 火力楠纯林 (C) 林地的土壤物理性质调查分析, 不论是0~20cm土层, 还是20~40m土层, 木荷火力楠混交 (A) 的林地各项物理性状, 均优于木荷纯林 (B) 、火力楠 (C) 的林地物理性状。以0~20cm土层为例, 木荷火力楠混交 (A) 林地的土壤容重, 比木荷纯林 (B) 火力楠纯林 (C) 的林地土壤容重分别减少2.86%和6.67%, 而通气度分别提高14.16%和23.49%, 最大持水量分别提高17.19%和24.18%, 毛管持水量分别提高13.07%和17.86%, 田间持水量分别提高0.35%和0.49%, 毛管孔隙度分别提高9.91%和10.48%, 非毛管孔隙度分别提高19.70%和33.38%, 总孔隙度分别提高11.57%和14.01%。土壤孔隙度能反映土壤的持水量, 结果表明, 木荷火力楠混交林 (A) 的林地地表层涵养水源功能, 比木荷纯林 (B) 、火力楠纯林 (C) 的林地地表层涵养水源能力高, 林内湿度大, 可促进林分生长, 减少森林野火的燃烧, 起到森林防火的生态作用。

3.3.2 土壤肥力分析

从表4显示, 防火林带木荷火力楠混交林 (A) , 不同方式造林, 其林木生长不同, 从土壤剖面, 土层质地结构分析也不同。以0~20cm土层为例, pH值分别大1.96%和4.00%, 有机质含量分别大3.66%和6.49%;全N、全P、全K以及速效N、P、K也分别比B、C大, 其中土壤全N含量分别大0.9%和1.80%, 土壤全P含量分别大1.92%和6.00%, 土壤全K含量分别大1.79%和3.64%;土壤速效N含量分别大1.96%和2.97%, 土壤速效P含量分别大5.71%和8.82%, 土壤速效K含量分别大0.98和1.98%。可见, 混交林的林分不仅能改善林地土壤状况, 还可改善林地的生态环境[7,8], 提高护林防火生态效益。

4 结语

在汀溪国有防护林场营造生物林带木荷火力楠12km, 经过14a的经营管理, 林木生长效果良好。经调查木荷火力楠混交林 (A) 林分生长, 分别比木荷纯林 (B) 、火力楠纯林 (C) 林分生长快, 可提前郁闭, 促进林木生长, 提高林分产量。尤其木荷林木生长树冠大、枝叶繁茂, 与火力楠混交后, 林木生长枝叶茂密, 垂直镶嵌郁闭, 形成多层次林分, 受太阳光照面积大, 通过光合作用, 能有效地利用光能, 改善林内的小气候, 木荷火力楠混交林 (A) 林内的温湿度, 比木荷纯林 (B) 、火力楠纯林 (C) 林内的温度低, 湿度大, 林木枝叶含水分高, 可控制森林野火的燃烧, 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 能起到保护林木的生态作用。

对汀溪国有防护林场生物林带营造木荷火力楠生长效果进行调查分析。木荷火力楠混交林 (A) 林木生长良好、枝繁茂密, 叶厚革质含水分高, 能阻隔降低林分的燃烧, 可抑制森林野火的蔓延, 减少林木燃烧造成火灾经济损失。尤其是木荷树叶含水率高达42%, 凋落叶又多, 能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枯枝落叶物在林地地表层腐烂后, 可提高土壤肥力, 改变土壤理化性质, 提升林地生产力。实践证明, 防火林带林营造木荷火力楠树木, 其林木生长效果良好, 能起到森林防火的作用, 生态效益值得推广。

摘要:对马尾松低产林改造, 营造防火林带木荷火力楠生长效果进行了调查, 发现林木生长良好。结果显示:经过14a的培育, 其林木生长不同, 木荷火力楠混交林的林分生长量, 比木荷、火力楠纯林的林分生长量更具优势, 平均树高、胸径、树冠、枝下高、郁闭度、单株材积、蓄积量, 分别比木荷、火力楠纯林林分平均树高大13.54%、8.55%, 胸径粗18.39%、14.21%, 树冠大8.24%、22.26%, 枝下高8.75%、17.67%, 郁闭度大2.13%、3.23%, 单株材积大45.43%、41.18%, 蓄积量大54.95%、37.54%。土壤肥力N、P、K分别提高0.9%、1.92%、1.79%, 1.80%、6.00%、3.64%。木荷火力楠混交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有效控制林火蔓延, 可减少森林火灾和灾后损失。

关键词:防火林带,营造,木荷火力楠,混交林,生长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1]王青天.闽南山地杉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培育效果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 2012, 32 (4) :321~325.

[2]刘其文.木荷人工林经营效果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 2008, 35 (4) :24~28.

[3]李振问, 李春林, 林长青.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的生态效益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 1992, 12 (2) :142~147.

[4]蔡梅生.福建省同安汀溪国有防护林场森林保护对策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 (福建) , 2008, 2 (2) :215~218.

[5]刘爱荣, 吴德友, 陈先刚.木荷防火林带阻隔林火蔓延机理的初探[J].森林防火, 1994 (2) .

[6]蔡训标.建设防火隔离带提高林火防控能力[J].安徽农学通报, 2009, 15 (1) :153~155.79

[7]郭剑锋.闽南山地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的生物量和土壤肥力研究[J].防护科技, 2001, 3 (48) :4~6.

上一篇:学校物理下一篇:控制功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