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的下一站

2024-06-03

英特尔的下一站(精选八篇)

英特尔的下一站 篇1

2015年12月29日, 英特尔完成了公司历史上的最大一桩并购案——以167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芯片厂商Altera的收购, 后者是可编程逻辑器件技术的发明者和市场的领导者。根据英特尔的官方声明, 此次收购旨在拓展高速增长的数据中心和物联网市场。

IT之变

市场研究机构IDC提出了“第三平台”一说, 认为, IT产业经历了60年代以主机终端为核心的第一平台和80年代以个人电脑、客户端/服务器和局域网/互联网为依托的第二平台, 目前进入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社交为依托的第三平台。

当IT产业进入第三平台阶段, 市场格局也必然随之发生剧烈的变化。

“停止斗争, 这是人生的最大悲剧”, 而对于一家企业, 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停止创新与改变。

改变不一定能够完成自我救赎, 但固守既往肯定会被市场所淘汰。

最近有一篇文章在圈内广为流传, 文章通过对某传统IT巨头产品设计和业务模式的分析得出:在新的环境下 (比如第三平台创新, 互联网+) , 传统IT厂商的没落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这是行业变革的必然结果, 所谓“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

但“传统IT厂商”英特尔却独善其身。虽然PC业务已经失去曾经的光彩夺目, 但英特尔的其他业务却是风生水起。创新与转型让这家公司保持了成长的活力和发展的动力。

“摆脱对传统PC市场的依赖”是英特尔坚决的态度, 当然, 这也是一个艰巨的课题。

顺势而为

《孙子兵法》言:善战者, 求之于势。英特尔的选择是:以计算为核心全面拥抱“第三平台”时代, 其中数据中心业务乃重中之重。

英特尔为何将战略重点转向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数据中心业务?除了这是IT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之外, 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势”, 那就是数字化转型。

投资、消费和出口曾被誉为是拉动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然而, 时过境迁, “三驾马车”论已经无法指导和预测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 于是“新三驾马车”的分析框架诞生——劳动、资本和效率, 其中效率是重点。效率提升, 这正是IT技术最核心价值所在。所以我们看到:信息化被纳入国家战略、数字化转型成为我国企业的共识、互联网+成为全民意志。

放眼全球又何尝不是如此。这对于变革当中的IT行业来说是绝对称得上是一次历史机遇。

云计算是IT产业的未来, 信息化建设和IT治理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 无论是云计算还是数字化, 数据中心建设首当其冲。英特尔抓到了这一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

PC之外, 英特尔正积极的布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商务、可穿戴和智能硬件等第三平台技术。167亿美元收购Altera这宗公司历史上最大的并购案也彰显了英特尔的转型决心。

从云到端

以云计算为例, 英特尔的战略是, 从云到端, 为云计算环境提供更高可靠性, 同时也能兼顾更高效数据分析能力的核心计算平台。

去年5月, 英特尔正式发布的至强处理器E7 v3产品家族。作为至强家族中最具创新力的精英成员, E7 v3不仅进一步提升了英特尔多路至强处理器针对纵向扩充系统提供的高性能、高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优势, 来响应关键交易类应用的需求;同时, E7 v3借助对高速、大容量内存配置的支持, 以及结合高速、低延迟英特尔固态盘及万兆以太网技术构建的横向扩展多节点架构, 来部署由内存计算和内存数据库技术支持的实时数据分析应用, 及更大规模、更加稳定、更易扩展及管理的企业云平台。

x86处理器性能和可靠性的越来越高, 让企业可以从容地建设高水平的云计算数据中心。事实上, 从全球范围看, 几乎所有的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服务器都是基于x86架构。

所以, 你也说不清是云计算成就了x86, 还是x86成就了云计算。

在智能终端的布局上, 从酷睿到凌动, 再到夸克, 英特尔的产品几乎涵盖了所有智能终端的应用场景。在今年的CES展上, 英特尔正式推出基于夸克处理器技术的可穿戴模块产品——Curie (居里) , 借此全面进入可穿戴设备市场。

互联网+战略为各行业带来了转型的契机, 寥寥数言难以描述英特尔转型的全部。无论是自身的技术创新和公司转型, 还是支持行业变革方面, 英特尔已经开始努力。在制造业, 云到端的技术创新将助力行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在医疗行业, 互联网+医疗不仅完善了临床的诊疗模式, 也为精准医疗和个人健康管理开辟了新的模式;在互联网+交通领域, 云到端的技术应用一方面为驾乘者提供了更为人性化的驾驶和娱乐体验, 同时也为交通管理和车辆研发提供不竭的技术支撑。

我的下一站作文 篇2

外面下着雨,我站在公交车里面,好多人哦,许多人都下站了,那我呢?自己的下一站到哪去了。

车上没有人了,我一个人,车子里有一股死一般的.寂寞,我和司机一句话也没有说。抬头望望天空,一样还是灰蒙蒙的,就像我的世界一样,没有色彩。大概是被寂寞打败了吧,我问司机:我的下一站呢?我怎么还没有到啊,还有多远啊?”司机回答我:“还早。”

我有点生气,我要下车,我有手有脚,为什么不能自己去找呢?我下了车。外面还大的雨,我是不是很笨呢?有那吗好的公交车不坐要走,没办法,我好恨自己的倔强脾气。

大概是累了,但是,我不想停下来,我多想找一个人来陪我,但是没有人啊。我只能一个人,好累,眼皮要掉下来了。我身上没什么优点,要说有的话,只有太倔强了,只有这样的,我唯一能炫耀的东西。

风投的下一站 篇3

金融海啸肆虐,全球财富紧缩。

如果现在你对某位风险投资基金的管理人说:“我给你讲一个故事,你投我五千万,保证你五年后能获得十倍的回报,相信我,我的商业模式很独特!”

“对不起,我不能投你!”大都会得到这样的回答。

曾经,风险投资基金看重的是概念,是模式,是故事,而如今环境变了,风投更加谨慎:现在投资看重的是机会。

机会在中国

当下,全球金融动荡,未来经济可能会出现全球衰退。这些期盼能大量增值的风险投资资金,将往何处去?

早在2003年“非典”时期,中国人睿智地解释了什么是“危机”,让世界各族人民了解到中国拼字游戏的巧妙。时隔5年,再提“危机=危险+机遇”,会让人觉得像拾人牙慧。但话虽陈而道理明。2008年与2003年略有不同的是,此次危机,更多中国人觉得“危”在国外,而“机”却在中国。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基础设施不完善,太多的东西需要构建,活跃的风险投资基金,岂有不抓住这近在咫尺的机会之理?

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但是在中国,国外风险投资基金进来已有一段时日,生物能源、家具建材、IT、医疗、食品、教育,风投几乎把中国最赚钱的领域都扫描了一圈。经过2007年的“疯投”和2008年的“慎投”,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风投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周期性行业已失宠

如果现在处于冬眠期的企业获得了巨额融资,会被用到哪里?答案很简单,研发和生产环节。但研发和产业升级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哪个风投愿意当“救世主”,做“拿肉包子打狗”的事情?

实际上,中国有很多行业已经受到了来自大洋彼岸的金融海啸的冲击。由于中国多年来贸易对外依存度过高,国外需求对中国GDP的贡献过大,一旦国外需求出现下滑,中国针对国外市场的产业,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冲击,对于这些企业,真正的寒冬恐怕还没有来到。这些风投投资过的行业包括:生物能源、家具建材、软件外包。

全球金融市场疲弱,对风险投资的投资理念,同样造成一定的冲击。在2007年投资火热的时候,企业家拿到资金,更多的被风投限制在流通领域,比如加大广告投入,加大销售网络建设,推动企业规模迅速膨胀。因为这样做能够尽快满足企业资本市场上市的条件,能够将市场份额和销售金额做得很体面,进而获得超额的资本市场溢价,获取最大化收益。现在投资实体经济,想在近两年得到资本市场溢价的可能性已经不大。

如果现在企业获得了巨额融资,会被用到哪里?答案很简单,研发和生产环节,企业一方面进行产业调整,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实现产业升级。研发和产业升级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哪个风投会投一笔巨款给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并且花几年的时间看着它死亡?风投不是救世主,不会做“拿肉包子打狗”的事情。

所以,那些曾经光鲜一时的周期性行业,在近段时间内很难再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

抗周期性行业是避风港

有些行业不受经济周期的波动而波动,受系统风险影响小,所以具有“抗周期”性。比如教育与医疗行业,这两个行业实际上也是投资行业,它们提供给消费者的是对其自身的投资。这两者的投资需求与消费,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所以会是某些风险投资的避风港。

现在有一个词在投资界很受欢迎,那就是“抗周期”。抗周期的行业不会随经济周期的波动而波动,或者说在经济系统中,受到系统风险影响最小。

主流的经济学家认为,此次经济衰退很可能会持续2~3年,经济增长处于下降通道。随着经济环境的恶化,“顺周期性”的企业大都会因为外部市场环境变差而出现问题,即使是那些内部财务结构很健康的企业,也会受到来自经济系统的冲击。在这段衰退期内,风险投资要么给处于困难的顺周期型企业继续输血,要么就转而投资那些长久以来平稳增长的抗周期型行业。

很明显,这些抗周期行业有医疗卫生、教育、日常消费品、餐饮等,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需求稳定,增长平滑。然而,有些抗周期的企业,并不代表2008年底的投资机会,充其量只能是资本的避难所。

在抗周期行业中,教育和医疗却有些不同,风险投资对教育和医疗行业一向热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可以这样理解:这两个行业,实际上也是投资行业,与普通的投资企业有区别的是,它们提供消费者的是对其自身的投资,一方面进行文化技能方面的软件投资,一方面进行身体健康储蓄的硬件投资。这两者的投资需求与消费,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所以在普通企业投资价值减弱时,这两种行业不仅不受影响,反而得到机会。

在另一方面,作为老百姓三座大山之一的教育和医疗,国家的财政支出在这两块反而显得较少。然而,这两个行业的资金需求很大,发展潜力也很大。老百姓有需求,国家支持不大,所以市场资金就进入。

内需行业是“香饽饽”

在中国搞投资,关键看政策。国家刺激内需的思路已日渐清晰,农业,工业,建筑业。

千亿元的铁路投资,数千亿元的电力设施投资,数千亿元的农村公路和饮用水工程。这些大笔花钱的投资盛宴,怎能少了风险投资的分享与参与?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逐渐扩散到实体行业,对中国来说,整天喊叫着希望国家出手相救的行业,估计还得“熊”上几年,而被国家制定为“基本国策”的拉动内需的行业,才是目前最具价值的投资机会。

目前国家刺激经济的思路日渐清晰。首先是针对农业,其次是工业和建筑业,这几个行业会成为未来最具投资价值的“香饽饽”。

一、农业产业链整合,急需大量资金。

2008年,国家对农村进行了一次大动作,被誉为又一次土地改革。虽然这次政策调整和变革,也有针对2008年上半年的高通胀而采取的措施,但政策对农村的实惠,将是长期的。

事实上,从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农业逐步开放,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不仅拉开了中国农业产业升级和行业整合的大幕,也带来了大量的投资机会。

众所周知,农村资金缺口大。为此,政府在逐年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扶持和补贴的同时,也鼓励农村基层组织、乡镇企业、农民个人自筹资金,并对外资投资现代农业持有积极鼓励的态度。“十一五”期间,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任务之一,便是鼓励外商投资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种植业、养殖业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生物质能开发、现代农机装备开发与制造和农产品深加工,引进现代化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将是中国农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不论是对于熟悉国情的本土创投还是拥有资金和国外经验的外资创投,都是绝佳的进入时机。

二、大笔花钱的基建盛宴,风投岂能缺席?

在工业方面,经济刺激则更加落到了实处。许多工业部门甚至已经抢到明码标价的政府订单,我们看到的是数千亿元的铁路投资,数千亿元的电力设施投资,数千亿元的农村公路和饮用水工程。这些大笔花钱的投资盛宴,怎能少了风险投资的分享与参与?

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对于基础工业设施的支持,首要的是能源行业建设。但是,能源行业中的部分细分行业今后必将难以获得风险投资的青睐,前些年的生物柴油、乙醇汽油,由于其代价高昂,已经逐渐被市场所淘汰;风能、太阳能规模上只不过是国家能源战略上的点缀,真正下血本的是核电。国家将在未来15年投资4500亿元进行核电站建设,大幅提高核电装机容量的比例,从目前的1.3%提高到4%,核能源投资效果将立竿见影。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国内哪里缺电,就可以在哪里建核电站。核电站既不耗费过多的土地资源,又没有污染;既能为当地带来丰厚的税收收入,还能通过高科技人员为当地老百姓带来致富思想和信息,这不仅是对落后地区的输血,更是帮助其造血。国家核电战略无疑对上游供应商是个大实惠,为该类公司提供了巨大的行业需求。

三、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点燃投资火焰。

另外,相似的得到国家支持的基础设施行业,可以从国家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大单中看到端倪。4万亿的支出大体是这样构成的:保障性安居工程是2800亿;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大体是3700亿;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是18000亿;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是400亿;生态环境这方面的投资是3500亿;自主创新结构调整是1600亿;四川灾区灾后重建1万亿。

从上面几组数字,可以看出此次国家的投资方向:一是民生工程;二是农村农业农民的需要;三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四是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的投资;五是生态保护、保护环境的建设;六是用于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投资。这些投资将直接拉动民间需求,据相关机构估计,此举拉动的民间投资,将达到20万亿元左右。

这些数据,足以让风险投资者们听了心跳不已。

最完美的选择

很明显,金融海啸的冲击,对周期性行业无疑是不利的,行业整体赢利水平下滑,企业普遍不景气,只有等到金融危机的结束,行业才可能回暖,当然这会在两三年之后。

对于抗周期性行业,也绝对不能算作是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机会,充其量只能作为金融海啸肆虐时期资本的避风港。这些行业稳健、保守的特点,也决定他们本身无法在未来有快速的投入产出。

最值得风险投资基金下一步关注和投资的,是内需行业。这些行业来自于国家策略,有明确的需求,有政策的支持,再加上中国经济迈上新台阶,政策带动的这些行业,必将延伸出巨大的投资回报空间。

所以,未来的几年,风险投资基金会停靠哪一站呢?明眼人都能看出他们的选择。■

[编辑 谢康利]

物流的下一站——智慧物流 篇4

不过, 办法总是有的, 形势比人强嘛, 这不机器人逐渐大行其道了。尽管我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 但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却实现了稳定的增长。在第十二届中国 (天津) 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上, 天津机器人产业协会秘书长、天津大学副教授梅江平表示,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 对于机器人产业却是机遇。因为在快速发展时期, 企业忙于生产, 无暇顾及转型升级。如今, 放缓的发展步伐却给了企业修炼内功的时间。”

中国机器人产业卯足劲儿往前跑, 前景极为广阔。由此我想到物流业, 很多岗位机器人都能胜任, 而且不偷懒、不耍滑。机器人在物流业大展拳脚, 就人工成本这一项来讲, 肯定会大幅降低。当然, 老板也得腰包鼓, 前期投入敢咬牙掏银子。其实, 物流业使用机器人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智慧物流已成为物流业下一步发展的目标, 而且智慧物流已经出现在物流的某些环节上。比如, RFID标签、感应器、卫星定位等等。

科技改变世界, 尤其是具有智慧性的科技, 更是令我们耳目一新。阿尔法狗玩李世石于股掌之间, 尽管李世石扳回了一盘, 给人类挣回了一点颜面, 但也让人类领教了智能科技的厉害。智能技术用在工业领域, 那效率就是高啊。智慧物流开辟了物流新天地, 智慧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术, 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 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即在流通过程中获取信息从而分析信息做出决策, 使商品从源头开始被实施跟踪与管理, 实现信息流快于实物流。即可通过RFID、传感器、移动通讯技术等让配送货物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前些天, 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决定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 部署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 突破信息基础设施和冷链运输滞后等“硬瓶颈”, 打造智慧物流体系, 发展物联网。

物流的“不智慧、不聪明”是带有“硬伤”的, 若想医治好这些“硬伤”, 智慧物流是一个疗效颇高的药方。由此看来, 智慧物流将迎来发展机遇。

对于企业来说, 成本就是命根子, 而“互联网+流通”能带来降低成本增加效率的效应。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说“, 围绕人、车、货, 给实体公路港配上信息指挥系统、安全诚信系统等软件, 公路港所在区域的工商企业综合物流成本降低了40%, 服务于生产端的互联网是一片有待开发的蓝海。”

唐骏的下一站 篇5

据内部人士表示,盛大原定于3日晚9时30分纳斯达克开盘后才宣布唐骏离职的消息。

“尽管我离开了,但在盛大还保留有公司董事及CEO顾问的相关工作。”唐骏告诉《小康•财智》。

从14年前出身网游、自我创业,而后加盟跨国公司,到现在的盛大,唐骏为其三大经历和三次转变感到欣慰:“我很庆幸我的经历由此而完整。”

结束使命

唐骏认为,“在盛大的四年,应该是个比较完美的四年。我的职业生涯因为盛大变得更加完美,盛大给我很多机会与经验:上市、收购或投资,这些都让我获得很多学习与进步机会。”他透露,自己离开盛大后将继续做职业经理人,不会留在网游甚至互联网领域,更不会创业。

3号下午14时,盛大上海总部,十几位核心高层齐聚,一个对盛大而言最不寻常的管理层“例会”正在召开。盛大掌门人陈天桥宣布唐骏离职的消息后,众人反应“既惊讶又不惊讶”。

用唐骏的话说,不惊讶的原因是,内部外部早有耳闻;惊讶的则是,没想到那么快就离开。

然而,业内也有一些传闻说,唐骏的离开是与掌门人陈天桥之间有一些分歧与不合。可以作为佐证的是,一直处于媒体离职传言漩涡的唐骏在过去几年中已经把手中持有的盛大股票抛售殆尽,这显然给了外界更多的联想。

“坊间的传言不真实。在盛大四年当中,和陈天桥合作的关系可以说用亲密无间的方式一点都不过分。因为过去四年和陈总从来没有发生过一点点口头或者任何形式上的争执。”唐骏向《小康•财智》解释说。

他表示,离开盛大之后,和陈天桥再也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朋友,甚至成为世交,“因为两个人在很多地方都有相同之处。”

“对我来说,我喜欢挑战。现在盛大,已经由四年前的一个创业性企业转变成为一家成熟的企业。作为职业经理人,我应该去选择一个更具有挑战或者说更能实现我理想的一个地方,是该离开的时候了。”唐骏坦然道。

业内人士指出,唐骏走后,陈天桥将失去一位很好的帮手。

前盛大高管、现暴雨娱乐董事长兼CEO朱威廉称,唐骏离职之后身价将增加至少50%!朱威廉表示,唐骏是一位非常完美的职业经理人,在任期间为盛大培养了大批优秀经理人。其中,唐骏最大的贡献是将盛大,甚至中国网游推到了华尔街。朱威廉认为,到目前为止,在盛大内部还没有任何一位能媲美唐骏的沟通能力。

对于唐骏离职的原因,蓝港在线CEO、曾经的职业经理人王峰表示,职业经理人与创业者最大的不同是,要在行业找到自己最佳的位置。通常这个位置都需要一个目标。完成自己的使命,这是职业经理人被赋予的含义。王峰指出,好的职业经理人应该选择一个好的行业,创业者是企业的所有者,他必须肩负企业长远的使命,职业经理人则对阶段性的目标负有责任,“很显然唐骏做到了这一点。”

互联网专家谢文认为,唐骏现在离开盛大算是“功成身退”,因为盛大未来的战略、战术都很清晰。艾瑞咨询总裁杨伟庆说,盛大的管理团队非常完善,不会因为唐骏的离职而出现动荡。

对于唐骏未来的职业方向,王峰表示:“即使唐骏转型传统行业,凭借他的国际化背景、管理经验和社会资源,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唐骏此前也曾表示,将会加入“很传统”的行业,而且他否认了外界流传的将加盟Facebook或者进入投资界的说法。

未来之路

自猎头公司的消息人士称,4月3日以来这位“金牌经理人”目前接到的邀请不下20家,除了IT业之外,甚至连房地产公司都向其伸出橄榄枝。唐骏在早些时间曾表示,“帮助盛大转型成功应该是我在这个职位上得到的最大收获,所以我也非常期待下一份挑战。”

在盛大工作期间,唐骏一共拿到266.1976万股期权,以盛大时下的股价计算,其价值超过4亿元人民币。这让业内人士认为,唐骏的下一份工作应该依旧选择正在准备上市的企业。

大度咨询总经理程天宇说,“唐骏在盛大曾经有三次辉煌的华尔街之旅,第一次是上市,第二次是帮助华尔街重建对盛大模式的信心,第三次更是直接带来了超过8亿美元的市值增长。对任何一家准备上市的公司来说,这样的人才都无比诱人。”

“很多人也预测了,像我们这样的职业经理人出来,最简单的选择就是做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做的人太多了,而且也不是我真正的兴趣所在。尽管曾经有人要给我几千万美元规模的风险投资,让我去做公司。”不过他日前承认,自己“肯定不会去做投资人”。

凭唐骏的经验、资源,还有财富,所有的一切,都让唐骏比一般人要容易创业,但是唐骏已经决定,“不会去创业,我会一直‘打工’,做职业经理人。一定要把中国职业经理人做到极致。”

唐骏表示自己未来不再做IT、互联网,而是做一个与过去15年完全不同的领域,甚至是传统行业。如果“以后能够在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担任CEO,那才称得上一个真正的中国顶级职业经理人。我自己也应邀考察过一家有5万人的地方大型国企,但最终没有去。因为在国企要做好,有很多体制上的束缚和不可控因素,有很大的挑战性。”

“希望能通过我的努力,树立一个职业经理人的标杆,改变职业经理人就是打工者的看法。一定要做个榜样:打工有前途,也可以受到社会尊敬,也会很有钱。”唐骏如是说。

“自己创业干过,全球最优秀的企业我也干过,技术工作我干过,销售我干过,区域管理负责人我也干过。进入盛大四年,上市的过程我经历过,本土企业的情况我也了解了。人生的价值就是要多一份经历,我觉得我的职业经理生涯很圆满,很少有人能跟我一样!”唐骏对《小康•财智》这样感慨。

自主学习的下一站:自主规划人生 篇6

一、强化教育者生涯教育意识, 明确基本任务

国内著名的生涯教育研究专家杨忠建先生曾说过, 任何一张地图都不可能完整地描绘现实中的城市, 但它足以告诉你如何到达你想去的地方;一个好的生涯规划不一定将你未来的事情一一计划完全, 但一定会让你的人生体现它应有的价值。生涯教育是给学生一个愿景, 让他们能对自身展开分析,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因此, 我们要强化教育者的生涯教育意识, 提高他们的认识, 明确初中生涯教育的基本任务, 将“着眼初中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发掘自身优势劣势”, “提升学生对生命价值、生活意义的理解”和“增强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体验”这四点作为关键点来展开活动。

二、根据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 确定生涯教育的内容

初中生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 我们应认识到, 生涯教育的开展必须根据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在面向全体的同时, 尊重个体差异。中学阶段是个人自我调整的关键时期, 因此, 此阶段的生涯教育内容应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这一点上, 帮助他们克服正处于高峰状态的“自我中心”意识, 了解学习与职业、学习与人生、学习与社会的关系, 提高对生命价值、生活意义的理解, 减少由于人际关系、学业失败等因素给学生带来的挫败感, 预防学生这一时期人格发展易出现的“角色混乱”, 协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初步明确自我生涯发展的目标。由于任何教育活动都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所以在初中各年级的具体内容分配上也要注意层次区分, 着眼学生最近发展区, 一步步提升他们的生涯理念。

三、建设专业的教师队伍, 开设专门的生涯教育课程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门专业学科, 所以, 为了使其教学更加科学, 学校在实施这门教育课程时, 应聘请国内外专业的生涯教育专家做顾问, 由学校一把手牵头, 负责德育的校长为执行组长, 带领专兼职生涯教育教师和骨干班主任组成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 共同开展此项教育。课程方面, 我们应本着边探索边实践的原则, 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 利用综合实践课、心理健康活动课等课程, 从认知自我、悦纳自我、挖掘自我、认知学习、认知社会、认知人生等方面, 启发和引导学生找寻自我特色, 追寻自我理想, 规划自我人生, 将学生的学习与今后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 放眼未来。

与其他学科不同, 生涯教育课程的实施讲求实践性, 故课程的活动场所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室内、校园内, 而应更多地让学生走出去。通过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亲身参与自己憧憬的工作等方式, 帮助他们获得切身体验。这不仅可以能够使学生对自己所设想的职业达到一种真正理解, 也可以锻炼他们主动思考、探索的能力。

四、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优势, 时刻渗透生涯教育理念

生涯教育不是专业教师一个人的专利。俗话说得好, 一个篱笆三个桩。在实际教育教学中, 我们应该号召所有教师都参与到此项教育中来。因此, 我们应以各门学科的课堂为主渠道, 在各类教学过程中渗透生涯教育理念。课堂上, 教师除了把控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 还应挖掘生涯辅导的有利时机, 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对自身资源的觉察, 增加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践经验, 引导学生关注自我所学课程是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并成为自身谋生之计的。另外, 各种式样的校园活动也是生涯教育的有利宣传。如:带领学生参观政府、企业、工厂等单位的工作流程, 安排学生参加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交流会, 建立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网站, 开通生涯辅导微博或微信, 定期制作生涯教育展板或宣传小报, 开展有生涯教育特色的校园招聘会或义卖活动, 等等。

五、通过多种渠道向家长群体扩散生涯教育知识

中国留学生的下一站——东南亚 篇7

中国宁波25岁的包倩倩说:“我爸爸常跟我说,你不应该一直呆在中国,思想应该放开点,应该放眼全世界。”

包倩倩能够去留学的国家有澳大利亚、英国等,她的两个姐姐就在那儿读书,而且还有成千上万的中国学生在那里留学。但包倩倩想去留学的地方,希望能够离家近一点,并且留学费用不要太贵,而且那个地方还可以学习英语,并且通用中文。于是,她选择了马来西亚的精英大学(HELP University College)。

目前,亚洲的中产阶级在不断增长,亚洲国家的大学也希望能够吸引像包倩倩这样的学生到那里读书。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2007年,亚洲有超过280万的大学生出国留学,比1999年增长了53%。包括美国、英国都在极力吸引亚洲的学生,但是数据表明,更多的亚洲学生倾向于在亚洲留学。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数据表明,42%的环太平洋及东亚学生选择了呆在东南亚。

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的大学都希望能够招来几千名国际学生。在下一个学年,马来西亚希望能够招到10万名国际学生;而新加坡现在已经有了71000名国际留学生,在2015年希望能招到15万名;香港虽然没有具体的招生名额展望,但也希望能够将现在的留学生名额翻倍。这三个国家都承诺能够提供英语教学,而且收费比西方的大学低廉,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卖点。

新加坡目前只有三所公立大学,但都制定了吸引留学生的政策,提出了要打造“国际化大学”的策略。美国的内华达大学、芝加哥商学院也都在新加坡开了分校,而马萨诸塞技术学院和斯坦福大学都在新加坡的大学推出了学位关联项目。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人力资源部门主管Toh Wee Khiang说,新加坡不仅要吸引留学生来这里留学,更希望这些人才能够留在新加坡工作与生活。他说:“经济发展的核心就是对人才的争夺,而教育在新加坡人才培养中占据了重要的角色。”其他国家的政府认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是教育与人才的培养。

马来西亚,虽然没有一间国际性的大学,但是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早在1990年代,大马政府就将教育政策充分放开,允许私人办大学。目前,马来西亚已经拥有了20所公立大学、36所私人大学、5所国外大学在大马的分校。马来西亚国家高等教育研究所主任Morshidi Sirat说:“在2004年,马来西亚的公立大学取消了对华裔和印度裔学生的歧视政策,这使得马来西亚的私立大学生源紧张,他们被迫到中国等地去招收国际留学生。”

而香港在吸引国际留学生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香港的三所大学在全球排名都在前50位。因为香港大学对于国际留学生的名额有限制,所以在2008~2009学年,香港的大学只有8400名非本地学生,其中超过90%来自中国大陆。

目前,在招收留学生方面,最具价格优势的还是马来西亚,但根据马来西亚国家高等教育研究所的估计,未来,泰国、越南的大学将会更具有价格优势。日本的大学也在准备招收更多的中国、韩国学生,以应对国内学生人数的下降。

澳大利亚墨尔本莫纳什大学国际商务教授Chris Nyland说:“高等教育市场越来越庞大,更多的人开始进入这个行业。但是,印度和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在不断发展。”

911事件以后,美国收紧了其签证政策,这使得很多亚洲学生不得不选择诸如马来西亚等穆斯林国家,但这些国家的大学要想吸引更多留学生,还需要付出更多。(摘自:《纽约时报》2009年9月22日编译:何乐)

民间资本的下一站 篇8

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下行的态势依然未见改观,民间投资也随之茫然起来。追根溯源,这与目前产业的空洞化相关联,而且这种危急形势愈演愈烈。

沿海一些地区再掀企业倒闭风波,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更大,部分外资企业也选择撤离中国。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企业面临订单减少、融资困难、成本上升、招工难等一系列问题,这些成为阻碍民间资本融资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实体经济的半壁江山都是由民营企业占据着。

本都是“民字辈”的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却始终不能“联姻”。民间资本一直都想与国字号靠拢,或者尾随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政策。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能否受到民间资本的青睐?两者能否“联姻”,实现资本的内部消化?民间资本该走向何方?

纠结的民间资本

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在各种投资中,最能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民间资本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方面,实体行业的空洞化严重,另一方面,本该效力于实体企业之中的民间资本一时间找不到出口。

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尽如人意,便能够让民间资本发挥的空间并没有扩大。今年下半年,我国投资增速回升的关键是基础设施投资的拉动。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由4部分构成:基础设施、房地产、制造业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主体主要是政府,其增速主要取决于政策,具有逆周期特征;其余3部分投资的主体是企业,更多受到市场环境和经济运行周期的影响。

关于房地产投资,只要楼市的暴利还在,市场还有大量的投机空间,资本就很难回归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就难以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因此,民间资本也不会进入制造业,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在短期内,拉动投资仍是扭转经济下滑趋势最有效的政策,但是从中长期来看,只有逐步放开民间资本进入的限制、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才是重启中国经济新增长周期的关键。”上海优势资本合伙人卢晓晨说。

他表示,房地产的大环境在短期内是不会改变的。如果要民间资本有更多出口,一个现实的问题,还是应该争取民间资本进入,坚持做实业的企业。有业内人士分析,“稳增长政策和政府换届两个原因,可能会催生投资过热的现象。使民间资本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民营企业”。

民资的现实诱惑

实体经济的复苏需要民间资本的青睐,反过来,只有民间资本更多地流入民营企业中,才会有盘活经济的活力。

当前,我国民营经济迈向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但是在发展中困难重重,江苏沙钢集团董事长沈文荣对此向媒体坦言:我做了30多年企业,从没见过比今天更糟的局面,过去经济形势不好,能知道3个月或者半年后就能回升,如今看不出低谷期是3年还是5年。

“经济放缓、增速下降、限制增多是制造业企业利润直线下降的主要原因。”一位接近政府高层的人士表示,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时期,由于转型升级所需时间长、成本高,再加上整体外部环境较差,造成行业整体利润率较低。

经济学家许小年也分析称,国家相关部门将法律、政策、资金强力扩张,挤压民营经济的空间,导致企业家创新力不足,不仅使经济增长难以维系,而且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

另一个事实是,民间资本出口遇阻,中小企业在此出口上也不能得到光顾。原因显而易见,这是由民间资本的逐利本性决定的。一半以上的中小企业深感生产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最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郑州多数中小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或亲友借款,仅有24% 的中小企业能顺利从银行获得贷款,另有13% 的企业则不得不以民间集资方式获取资金。河南省共有38.3 万家中小企业,其中面临更艰巨融资困境的小型微型企业则有35 万家,占比高达91%。

“民营经济发展需要经历一个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而赋予民营经济强大竞争能力的关键在于自主技术创新。”河南华盛投资公司董事长於大民表示。

下一站出口

据科技部2010年统计,约70% 的技术创新、65%的国内发明专利和80% 以上的新产品来自于民营中小企业。

“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基金,使得民营中小企业对技术和市场的敏锐度提高,决策机制更加灵活,创新活力与动力更强。”於大民说。

现在,民营中小企业势单力薄,科技创新的投融资能力弱,要大力发展创业投资与风险投资基金,以股权基金形式(风险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聚集分散的社会资本,投资具有高成长性的未上市高新科技产业化的优秀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境内外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从资本市场融资。

卢晓晨指出民营资本的另一个方向,就是走合作联盟型转型升级之路,创造民营经济协同聚集效益,这样每个参与其中的单位既是企业主体,又是投资人,减少投资瓶颈,也可以吸引民间资本进入。

随着国际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竞争与合作关系越来越复杂,未来需要以市场为纽带,引导民营企业进行多种合作,推进产业集群的发育、发展,实现产业协同效益。

卢晓晨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由于城市基础设施等基础领域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外部性强、公益性显著、自然垄断等特点,民企难以单独承担。通过建设-转让、建设-经营-转让等新型投融资模式,可以推动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项目的有效对接,为民营经济进入传统垄断领域打开大门。

上一篇:动态自组织下一篇:师生关系和谐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