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发展税收政策

2024-06-24

小微企业发展税收政策(精选十篇)

小微企业发展税收政策 篇1

国民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就是小微企业,在供应就业岗位,促进城镇化建设,推动经济增长与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施展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除大中型企业之外的各中种小型、微型企业的统称就是小型微型企业,在中国,视作小型微型企业的是个体工商户。小型微型企业数目庞大,已变成国民经济的关键支柱,是经济继续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但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许多小型微型企业很难摆脱困境,帮助其走出困境健康发展,对加强整个经济社会活力有利。据统计,中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后产品与服务价值跟我国生产总值(GDP)总量的60%差不多,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纳税,实现了65%的发明专利与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这些年来,我国就算出台了一些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但是达到还是特别有限的结果,重要原因除了政策自身力度不够、吸引力不强以外,还有扶持政策宣传的不够深度、不够广度,执行结果也比较差。因此相关小微企业的财税政策要改善,与金融政策互相配合共同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

二、财税政策对小微企业发展的关键性

(一)财税政策能够为小微企业供应更加公平的发展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为缺陷的市场机制,常常会发生“市场失灵”情况,市场资源不能得到最优配置。政府经过财税政策,能够满足小微企业对公平市场竞争环境的需求,让小微企业产品进入市场的高壁鱼风险减少,把大型垄断企业对小微企业进入开放性市场的影响消弱,让小微企业在优良的市场环境中获得迅速发展。

(二)能够促进小微企业资金积累的财税政策

一方面,财税政策能够让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市场缺陷得到缓解,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的法治环境与社会信用环境,让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拓宽;另一方面,经过直接或间接资金投入的财税政策,帮助小微企业处理创业初期不足的现金与运营中面对的偿债风险等问题。

三、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一)拟定全面的税收扶持制度

针对小微企业生产高的成本、困难的生产经营现状国家能够进一步提升营业税与增值税的起征点;针对小微企业开业阶段小的利润空间、高的创办成本状况,政府能够把小微企业开办前3年的企业所得税免除,并让所得税减半的优惠政策在小微企业第4年与第5年中享受。政府要出台有关的财税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实施自主创新,让小微企业的研发费用调整能够让小微企业购买所要的先进设备,也能够让小微企业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个人技术转让收入扣除比例是政府要提升的,让其对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工作有利。

(二)予以财政资金支持

第一,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要持续改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关键经过地方政府建设担保基金供应担保、财政部门供应贷款贴息的形式,指引银行业金融机构为跟条件相符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复员转业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和踊跃吸纳上述各种人员就业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给予贷款,财政给予贴息支持。下一步,我们还要调整小额担保贷款为创业担保贷款,进一步确定支持对象、规范与条件,最高额度统一贷款,进行优惠贷款利率,激励个人与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第二,支持展开“创业创新城市示范”。为更好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财政部联合工信部、科技部、商务部、工商总局支持展开了“创业创新城市示范”。中央财政资金安排84亿元,支持中国15个示范城市为小微企业供应孵化器等创业创新空间,把场地租金等费用减免;供应会计记账、知识产权保护等公共服务;创新融资支持形式,对接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市场化基金等;促进创新商事制度改革等体制机制。

(三)全面减税,让小微企业税收负担切实降低,让企业成本压力减轻

减免小微企业税收法规和规章在国务院,财政部、国税总局发布后,小微企业确实减轻了直接税收负担,有的相对小规模的小微企业差不多直接不用缴纳什么税收。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种制度的是中国税收制度,税金直接组成产品与服务的成本,小微企业就算不是纳税人,也是负税人,在产品的成本中附着其负担的税收。这就让企业产品成本加大了。在市场低迷、成本上扬的状况下,降低企业成本是全面减税,让企业亏损减少,使企业存活期延长,直到健康成长的关键途径。

详细方法是,全面促进营改增后,为13%的增值税税率,别的统一为5%几档低税率。把教育费附加废除,征收教育费附加没有法律根据。中小学教育具备非此强的外部性,能视为纯公共品,所要经费要由普通税收来满足,而教育费附加不用额外再征收。城建税的取消,用城建税列支的项目,改由房产税列支更适当。被税务局认定的小微企业,开业前三年自愿交税。

四、结束语

小微企业想要做大做强,企业既要靠本身的努力,也要靠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扶持、培育与引导,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空间与加强小微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要在内外合力的功能下持续扩大,只有这样,小微企业才有充足的创业发展基金、技术开发基金与国际市场拓宽基金,小微企业才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小微企业有了充足的高科技人才,就可以把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提升,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立锥之地。

摘要:中国小微企业的发展尽管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跟大中型企业对比,小微企业缺少必要的技术与资金,没有充足的能力抵制社会风险。然而,小微企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关键位置,是中国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细胞。但中国因为缺少明确的小微企业发展思路和战略性规划,小微企业在科技创新、融资等非常难获得国家税收方面的政策支持。

关键词:小微企业,发展,财税政策,研究

参考文献

[1]贾康.财税如何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和融资[J].地方财政研究,2012

小微企业发展税收政策 篇2

关键词:融资成本;税收优惠;融资担保

中国分类号: f27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1-0005-02

1.2011年,国务院出台九项金融财税政策措施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其中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政策如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的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对达到要求的小金融机构继续执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

2.2011年,银监会印发《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通知》指出:引导商业银行继续深化六项机制(利率的风险定价机制、独立核算机制、高效的贷款审批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专业化的人员培训机制、违约信息通报机制),按照四单原则(小企业专营机构单列信贷计划、单独配置人力和财务资源、单独客户认定与信贷评审、单独会计核算),进一步加大对小企业业务条线的管理建设及资源配置力度,满足符合条件的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努力实现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

3.2013年,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商业可持续和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充分发挥信贷资产流转、证券化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作用,将盘活的资金主要用于小微企业贷款,力争实现“两个不低于”目标,即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相关部门要对小微企业贷款增长情况按月监测、按季考核,确保各地区实现“两个不低于”目标。

4.2015年3月6日银监会发布《关于201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将2015年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目标由以往单纯侧重贷款增速和增量的“两个不低于”调整为“三个不低于”,从增速、户数、申贷获得率三个维度更加全面地考查小微企业贷款增长情况。即:在有效提高贷款增量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小微企业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户数,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1.2011年,国务院出台九项金融财税政策措施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其中,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措施如下:清理纠正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切实降低企业融资的实际成本。除银团贷款外,禁止商业银行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严格限制商业银行向小型微型企业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费用。

2.2013年,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科学合理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定价机制,进一步规范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收费。

3.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优化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管理,通过提前进行续贷审批、设立循环贷款、实行审核制度等措施减少企业高息“过桥”融资。

4.2015年3月6日,银监会发布《关于201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对规范服务收费,切实降低融资成本意见如下:商业银行要及时清理收费项目,进一步规范对小微企业的服务收费。要在建立科学合理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定价机制基础上,努力履行社会责任,对诚实守信、经营稳健的优质小微企业减费让利。要缩短融资链条,清理各类融资“通道”业务,减少搭桥融资行为。

三、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1.2011年,国务院出台九项金融财税政策措施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其中拓宽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渠道措施如下:逐步扩大小型微型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积极稳妥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等融资工具。进一步推动交易所市场和场外市场建设,改善小型微型企业股权质押融资环境。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严格监管,禁止金融从业人员参与民间借贷。

2.2011年,银监会印发《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鼓励商业银行先行先试,积极探索,进行小企业贷款模式、产品和服务创新,根据小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加强对新型融资模式、服务手段、信贷产品及抵(质)押方式的研发和推广。

3.2013年,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关于加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支持金融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4.2013年,银监会发布《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工具,研究发展网络融资平台,不断创新网络金融服务模式等。

5.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强调,支持中小微企业依托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开展融资;继续扩大中小企业各类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及集合债、私募债发行规模;降低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的门槛,简化审批流程,扩大发行规模;大力发展相关保险产品,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主体获得短期小额贷款。

6.2014年,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保理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保理业务迎来第一个具有规章效力的监管文件。作为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方式,保理业务监管性文件的发布,为银行与小微企业自觉发起的金融创新从法律层面予以规范和指导。

7.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鼓励各级政府设立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积极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积极引导创业投资基金、天使基金、种子基金投资小型微型企业,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小型微型企业创新产品和服务单列小型微型企业信贷计划。

四、增设金融服务机构

1.2011年,国务院出台九项金融财税政策措施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其中促进小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的措施如下:强化小金融机构重点服务小型微型企业、社区、居民和“三农”的市场定位。在审慎监管的基础上促进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组建工作,引导小金融机构增加服务网点,向辖内县域和乡镇地区延伸机构。

2.2011年,银监会印发《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指出,对连续两年实现小企业贷款投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且风险管控良好的商业银行,在满足审慎监管要求的条件下,积极支持其增设分支机构。同时,鼓励小企业专营机构延伸服务网点,对于小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支持其在机构规划内筹建多家专营机构网点。鼓励商业银行新设或改造部分分支行为专门从事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专业分支行或特色分支行。

3.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出,鼓励大型银行充分利用机构和网点优势,加大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建设力度。引导中小型银行重点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

4.2015年3月6日,银监会发布《关于201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大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建设力度,增设扎根基层、服务小微的社区支行、小微支行,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批量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地方法人银行要坚持立足当地、服务小微的市场定位,向县域和乡镇等小微企业集中的地区延伸网点和业务。要进一步丰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构种类,支持在小微企业集中的地区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小型金融机构。

五、完善融资担保体系

1.2013年,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融资性担保机构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增信作用。

2.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要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担保机构,引导其提高小微企业担保业务规模,合理确定担保费用。

3.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担保的财政支持力度,综合运用业务补助、增量业务奖励、资本投入、代偿补偿、创新奖励等方式,引导担保、金融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为小型微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4.2015年,保监会、工信部、商务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大力发展信用保证保险服务和支持小微企业的指导意见》,鼓励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针对小微企业的还贷方式,提供更灵活的贷款保证保险产品;并鼓励保险公司针对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小微企业,细化企业在经营借贷、贸易赊销、预付账款、合约履行等方面的风险,创新开发个性化、定制化的信用保证保险产品。

5.2015年3月6日银监会发布《关于201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健全主要为小微企业服务的融资担保体系,积极发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

六、加大对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力度

(一)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2008年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就将小型微利企业纳入了优惠范围,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比正常税率低5个百分点,相当于减轻税负20%。2010年起,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生效,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所得税。2012年起,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的年应纳税所得额提高至6万元。2014年起,减半征收的应纳税所得额再次调高至10万元,并将核定征收企业纳入优惠范围。2015年1月1日1日起,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标准由年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以下扩大到2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力度进一步加大。2015年10月1日起到2017年底,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标准扩大到30万元以下。

(二)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

自2014年10月1日起,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含3万元,下同)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兼营营业税应税项目的,应当分别核算增值税应税项目的销售额和营业税应税项目的营业额,月销售额不超过3万元(按季纳税9万元)的,免征增值税;月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按季纳税9万元)的,免征营业税。

(三)印花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自2011年国务院出台九项金融财税政策措施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起,对金融机构向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合同三年内免征印花税。自2014年1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

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篇3

【关键词】小微企业;财税政策;发展

一、小微企业基本情况

1.小微企业特点

小微企业数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7%,创造了80%的就业,为国家贡献了半数以上的GDP和税收。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导致产品服务科技含量低。二是企业多分布在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在高科技产业等现代科技产业占比相对较低。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与大中型企业相对比比较弱势,在上下游供应链上缺乏一定的市场定价权。同时,小微企业规模小,自己独立分销渠道缺失,依赖于大的经销商,同时产品的易模仿性比较高,产品利润率比较低。小微企业资产规模较小,而且人才培训体系不完善,对外部人才缺乏吸引力,因此会出现以家族为单位的经营主体。由于血缘关系或者朋友关系而组建的企业,会在短期克服劳动力短缺问题,但是人才的欠缺确是无法弥补的,这导致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迟缓,企业管理家庭化,不利于向现代企业转变,长期增长缺乏动力源泉。

由于小微企业管理能力相对薄弱,面对经营风险的化解和处置能力较为薄弱,长期家族式或者个人经营而导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透明度较低,交易方风险较高,总体比较而言信用风险高于大中型企业,面对透明度较低和无抵押物的小微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其授信的意愿比较低,出现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由于资金来源和资产规模的限制,小微企业自有资金和经营资金比较少,向社会筹集资金的渠道很有限,加上本身企业的高风险特质,小微企业经常遇到资金无法周转而倒闭的情景。同样,在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也存在很多劣势。

2.助力小微企业的紧迫性

(1)最近几年外部需求降低,海外訂单不断下降,营业收入下降;从成本上讲,国内劳动力成本攀升,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而导致财务成本高;从税收角度来看,在我国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按同等税收政策纳税,相对于自身实力,小微企业比大中型企业承担更大的税收压力;这三方面加总在一起,给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困扰。

(2)过去中国经济改革的主要对象是国有经济,思考如何激活国有企业活力,增加国有企业产出,比如股份制和股权激励。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相对比重已经明显的下降,而小微企业则迅速攀升。小微企业的GDP贡献已经超过50%,因此国家再也不能忽视小微企业的发展问题。小微企业的发展关系全局。

(3)从美国等先进经济体的经验可以看到,小微企业是新经济的代表,它们发展带来的技术创新具有很大的外部性,能够帮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完成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

二、财税政策

1.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一般指政府采购、财政补贴、优惠贷款和信用担保等,它们对企业的刺激作用有着不同的路径。文章主要介绍两种作用比较大的政策,政府采购和财政补贴。政府采购是指政府按照政府预算,为政府自身发展或者社会发展进行的资本性或者消费品的购买活动,这是政府税收收入的一大主要的支出。政府支出在凯恩斯经济学中是一个强有力的政策工具,因为财政支出具有杠杆效应,也就是说政府花一元钱,可以为社会创造出比一元多很多的社会产出。因此,政府采购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一个常用的政策手段。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发展或者其他经济目的,而向企业提供的一种减少其成本的补偿,也是一种为了宏观经济和社会福利而调节国民经济的政策手段。比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财政给予农民的补贴或者国家给予创新型企业的补贴,是一种激励经济体更好发展的政策手段。

2.税收政策

税收政策主要是如何为企业设定税收总量和相对税率。具体可以看到,设定税收总量会影响企业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产生收入效应,即是因为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对企业行为产生的影响;设定相对税率改变一种经济行为相对于另一种经济行为的成本而影响企业行为,这也就是税收的替代效应。税收政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税种的起征点问题,即多高的收入是相对合理的收税起征点,这包含了财政收入总量与社会公平的考量。

三、财税政策如何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1.财政政策

我们可以看到,财政政策主要政府采购、财政补贴、优惠贷款和信用担保等,文章我们更强调政府采购和财政补贴的作用。

(1)对于政府采购而言,长期以来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没有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没有很强的信誉保障,基本上没有进入过政府的采购目录。从政府对小微企业采购的空白,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政府在采购中向小微企业倾斜,降低小微企业的准入门槛,使得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一起在政府采购竞标,从而大大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比如,政府加大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产品的采购,这就会刺激小微企业更多的从事科技创新性活动。

(2)对于财政补贴而言,则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是财政资金逐年上升,但与小微企业实际需求相比仍然比较小,总量上比较小。这也有现实财政资金的限制,因此文章提议如果将财政资金与金融资金配套使用,那会怎么样呢,我们相信会得到更多的资金。比如,财政补贴不再以非营业收入进入小微企业,那样只会给企业增加与财政等额的资金流,那如果是以银行信用贷款保证金的形式进入企业的银行账户呢,以财政补贴资金为银行贷款保证金,这样可以利用金融杠杆为小微企业提供几倍于财政补贴金额的资金。第二是面对小微企业发展的专项补贴形式比较少。由于小微企业处于初创期,遇到的科技创新风险和人才流失风险远大于大中型企业,政府应该在这两个着力点发挥作用,以创新形式来促进企业创新和留住中高端人才。比如,政府部门可以设立专项面对高中端人才的创业就业补贴,吸引高校毕业生或者海龟来加入小微企业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对科技创新型企业进行科技研发的奖励与补贴,刺激企业从事具有风险的但有用的科技创新,这样会为社会提供更多更有益的创新成果。

2.税收政策

我们看到税收政策可以从总量和税率来改变企业的经营行为。

(1)对于税收总量而言,国家可以对小微企业进行适当的减免。税收减免可以增加小微企业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产生税收的收入效应,即有了更多的利润企业可以自主的从事更多的投资活动和降低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对小微企业实行减税对政府税收收入影响不大,不会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骤然减少。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却是大大减轻了自身的经营负担,有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其次,对于税收税率而言,国家可以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设置不同的税率,进而影响企业的行为。比如,国家鼓励高新技术企业,那么就可以降低高新技术小微企业的税率,进而产生税收的替代效应,这样使得该行业的收益较高促进劳动产出的增加,进而帮助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2)税收政策对小微企业的助力中还应该包括设计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增值税和营业税。对于增值税而言,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小微企业的增值税税率相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讲偏高,增值税是流转税,名义上是成为间接税,换句话说这一项税收是可以转嫁给消费者的,而不用企业来承担。但是小微企业从事的行业一般为高度竞争的行业,产品的替代性比较高,需求弹性很高。这导致的结果是,小微企业并没有定价权来使得税负转移给消费者,因为一旦提高商品价格,消费者就会“用脚投票”,这对于小微企业而言会产生更大的损失。因此,流转税的负担最终落在了小微企业的头上,这并不符合税负设计的初衷。如果能降低适用于小微企业的增值税率,则可以相对而言增加小微企业的产品竞争力,进而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创收能力,有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对于营业税而言,进一步提高营业税起征点同时扩大起征点适用范围。由于当前营业税起征点提高的主要受益者是小微企业中的个体工商户,而小微企业中非个体工商户因不符合条件而不能受益,为使小微企业成为普遍受惠者应该取消起征点适用范围仅限于个人的规定。

参考文献:

[1]兰飞.王华.沈亚飞.提升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能力的财税政策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02).

小微企业发展税收政策 篇4

一、认清不同税收优惠政策里的小微企业

通常我们对小微企业的理解是除大中型企业以外的各类小

型、微型企业, 包括个体工商户。但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小微企业的界定各有不同, 分类标准也不同。要想享受相关的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首先要清楚相关政策里的小微企业认定条件。

(一) 能享受流转税优惠的小微企业

增值税和营业税是小微企业主要缴交的流转税。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57号,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 (包含个体工商户、其他个人、企业和非企业性单位) , 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 (含3万元) 的, 可以享受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对于以一个季度为纳税期限的纳税人, 季度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9万元 (含9万元) 的, 免征增值税或营业税。需注意的是对于增值税的优惠标准必须是要满足该企业是小规模纳税人。另外, 2016年5月起全面推行营改增试点, 财税 (2016) 36号文明确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仍然有效。

(二) 能享受所得税优惠的小微企业

在所得税法中, 小微企业的专属名称是小型微利企业, 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 同时还需满足以下条件: (1) 工业企业和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 (2) 工业企业和其他企业从业人数分别不超过100人和80人, 资产总额分别不超过3000万元和1000万元。另外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税的标准已扩大到20万元以下。

(三) 能享受印花税优惠的小微企业

自2014-11-1至2017-12-31, 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

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小型微型企业的认定是按照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文件规定来划分。该文件对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是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 结合行业特点制定。例如零售业的划分标准是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下或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下。其中“50人及以下”与“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下”两条件只要满足其中一个就可以认定是小型微型企业。

二、常见税收优惠政策理解误区

大部分小微企业不关注和不了解税收优惠政策, 甚至认为申办减免税收优惠的手续烦琐, 导致无法“应享尽知”, 错失享受优惠的机会。

(一) 核定征税的小微企业可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旧的税收政策认为小型微利企业的优惠税率应适用于具备建账核算自身应纳税所得额条件的企业。但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23号规定, 无论采取查账征收还是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方式, 凡符合小型微利企业规定条件的, 均可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二) 小微企业增值税优惠政策中“月销售额3万元”的限定, 是指纳税申报当月不含税的销售额3万元。例如小微企业A是小规模纳税人, 当月含税销售额3.05万元, A能否享受免增值税优惠?要把3.05万元转换为不含税价才能判断。3.05÷ (1+3%) =2.96<3, 因此A企业能享受免征增值税优惠。另外要注意“销售额”是包括代开增值税发票和普通发票的销售额。假设小微企业A当月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含税销售额是1.5万元, 代开普通发票不含税销售额是1.5万元, 自己开普通发票和没有开发票的不含税销售额是0.2万元。则A企业当月的销售额是1.5+1.5+0.2=3.2>3, 因此不能享受免征增值税优惠。

(三) 免征流转税的小微企业也免征城市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城市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是以流转税为征收基础, 免征流转税后相应计算基础没有了, 不需要继续征收, 也不需要进行账务处理。

除上所述, 对税收优惠政策理解的误区还有很多, 小微企业应主动通过报刊、网站、12366纳税服务热线等渠道去了解相关政策, 把税收减负落到实处。

三、以税收优惠政策为向导, 不断发展壮大

税收优惠政策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 企业应好好利用这些政策, 在合理范围内最大限度降低纳税成本, 尽可能取得更大利益, 促进自身发展。所以小微企业应借税收优惠政策为向导, 根据自身条件发展政策中的鼓励性内容, 达到“企业发展壮大”和“减轻税负”的双重目的。

(一) 利用代开专业发票拓宽业务对象

以往个体工商户及小规模纳税人等小微企业由于抵扣增值税等问题, 错失不少一般纳税

人企业客户, 但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57号, 废止了国税函〔2003〕1396号, 个体工商户可按照相关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同时明确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缴纳的税款, 在将增值税专用发票全部联次追回或者按规定开具红字专用发票后, 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还。这样小微企业有更多机会接触不同客户, 拓宽了业务领域。

(二) 重视新技术的开发研究

我国小微企业大部分不属于高新技术行业, 很多小微企业没有技术研究部门, 也没有开发新技术的能力, 长此以往导致小微企业业务持续性较差。国家为引导企业重视技术创新, 在所得税优惠政策中给予高新技术企业15%的税收优惠, 同时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按照规定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 还可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同时, 为了扶持鼓励企业发展, 如果某公司同时符合小微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两个条件, 该公司仍可以按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10%计算。 (根据财税[2015]99号文, 年应纳税所得额在20万元到30万元之间的小型微利企业, 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例如A公司既是小微企业又是高新技术企业, 年应纳税所得额是20万元, 如果按15%税收优惠计算, 则要缴纳3万元所得税;如果按10%税收优惠计算, 则要缴纳2万元所得税, 节省的1万元所得税可以继续投入企业生产。

(三) 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同时减轻税负。

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鼓励安置残疾人就业, 国家制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例如, 最新出台的《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相关问题的公告》, 以及在所得税政策中“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 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某小型超市2015年应纳税所得额是200000元, 假设两种情况计算所得税:

1、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条件, 但没有聘请残疾人或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 则:

2、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条件, 同时聘请2名残疾人或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员工, 每人月工资1800元, 该两名员工符合所得税政策中加计扣除要求, 则

显然, 在同等条件下, 聘请残疾人使该超市降低了税负成本4320元, 既能促进残疾人就业, 也能使企业减轻税负。我国大部分小微企业属于生活服务类等工作难度不大的行业, 在安置残疾人就业方面有很大空间。如果企业能给残疾人提供合适的劳动岗位, 自身也能获得税收优惠, 减轻经营成本, 这样两全其美的事何乐而不为?

综合所见, 国家还可以为减轻小微企业税负做更多努力, 而小微企业更要充分了解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在合理范围挖掘到有用信息, 使应享尽知, 让总体税负优化。

摘要:近年来为扶持小微企业发展,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 但由于大部分小微企业对税收政策不关注或不了解, 甚至解读不准确, 导致这些小微企业没有享受到税收优惠。本文通过对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解读分析, 为小微企业减轻税负成本提供相关对策。

关键词:税收优惠,小微企业,政策

参考文献

[1]肖大梅.税收优惠及筹划在小微企业中的应用[J].天津:经营与管理, 2016 (01) :69-70

[2]西南大学,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小微企业税收政策研究报告[R], 2016 (2) .

[3]魏欢欢.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分析[J].北京.商业会计, 2016 (01) :99-101.

[4]郭瑞轩.细化政策确保小微企业税收优惠落到实处[N].中国税务报, 2014-10-20.

[5]国穗轩, 地穗轩.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热点问题解答[N].新华日报, 2015-4-21.

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篇5

一、增值税

1.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不超过3万(含3万,下同)的,免征增值税;以1个季度为纳税期限的小规模纳税人,季度销售额不超过9万的,免征增值税;开票超过9万,全额(含9万以内部分)缴税。注:要注意增值税申报期限录的是月报or季报;新旧单位都可以要求税局录季报。

2.当期因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已经缴纳的税款,申报时候可以抵扣应纳税额。

3.此处销售额(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包括代开发票的不含税销售额。

二、小微企业费金优惠政策

1.对按月纳税的月销售额不超过3万元(含3万元),以及按季缴纳的季度销售额不超过9万元(含9万元)的缴纳义务人,免征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水利建设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自2016.2.1起,将免征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的范围,由现行按月纳税的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按季度纳税的季度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9万元)的缴纳义务人,扩大到按月纳税的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10万元(按季度纳税的季度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0万元)的缴纳义务人。

2.残疾人保障金: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对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在职职工总数20人以下(含20人)的小微企业,免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三、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包括核定征收企业)

1.符合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2.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其中,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50万元(含50万)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注:即应税所得额<=50W,所得税率10%;符合国家规定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率15%;自产自销农产品企业,免征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需要在税务局备案;其他,所得税率25%。

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贷款环境与政策 篇6

摘要:文章立足于北京市,考察近三年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研究银行业市场结构和贷款环境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影响,并与津沪渝三个直辖市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北京市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其他城市,但小微企业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重却处于垫底位置;北京市银行业市场结构集中度下降,但垄断程度仍高于其他城市;此外,法制与社会信用环境建设相对落后。促进北京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改善银行业市场结构外,还需加快法制与社会信用环境建设。

关键词: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银行业市场结构

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我国千万户中小微企业提供了万亿元的资金规模,不仅超过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而且也超过创业投资、股权交易市场和债券市场(史建平,2015)。正是基于银行贷款对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于北京市,考察近三年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研究银行业市场结构和贷款环境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影响,并与津沪渝三个直辖市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发现北京市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而进一步推动银行小微贷款的健康发展。

一、 四直辖市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比较

1. 小微企业贷款绝对规模比较。

(1)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比较。从绝对规模来看,上海市小微企业贷款连续三年领先,贷款余额从2012年的6 953亿元上升到了2014年的8 885亿元。2012年贷款规模排列第二位的是天津(2 745亿元),其次是北京(2 546亿元)和重庆(2 245亿元)。到2014年,北京市的贷款规模上升到了第二位(5 106亿元),天津(3 476亿元)和重庆(3 377亿元)位列第三和第四。

自2013年起,全国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由高速增长转为趋于稳定增长,越来越多的银行从单纯追求“贷款余额”增长转变为追求“金额”与“户数”双增长(史建平,2014、2015)。2013年~2014年上海和重庆的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在相对平稳中有所下降。而2013年北京市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在较低基数的基础上加速到25.88%,2014年增速达到惊人的59.31%。

这反映了竞争压力下银行在开发小微企业贷款时粗放的经营模式。在经济增速下降的背景下,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如此高的增速难以持续。

(2)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比较。个人经营性贷款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个人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合法经营活动的人民币贷款。小微企业主以自然人的名义申请贷款,只要贷款用于所在企业的经营活动,其目的与企业贷款无异。因此,以小微企业主(包括个体工商户)为对象的个人经营性贷款是广义的小微企业贷款中的一部分。

与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表现不同,北京市个人经营性贷款(包括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的绝对规模连续三年领先于其他三个城市,到2014年达到2 198亿元,分别是上海(1 083亿元)、天津(555亿元)和重庆(1 458亿元)的2.03倍、3.96倍和1.51倍。从需求方面来看,北京留学回国人员达10万人,占全国四分之一。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在北京市政府各类优惠政策的激励下在京创业,北京市个人经营性贷款需求可能更高。从供给方面来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银行将小微业务与个人贷款、个人与家庭理财业务相结合而进行大零售管理。北京市作为四大国有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和光大银行的总部,银行大零售的发展进展更快。这可能是北京市连续三年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高居榜首的原因。

2. 小微企业贷款相对规模比较。

(1)小微企业贷款与个人经营性贷款之和/GDP比较。为了更好地分析和比较四直辖市小微企业贷款规模,有必要计算广义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即小微企业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在地区GDP的比重。在金融发展理论中,金融机构贷款/GDP是衡量金融发展深度最经典的指标(?觬ihák et al.,2012),故广义的小微企业贷款规模/GDP可以看作是衡量各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深度的指标。上海的GDP最高,但其广义的小微企业贷款规模也最大,2012年~2014年中其广义的小微企业贷款的相对规模均在40%上下。而2012年北京市广义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GDP只有21.20%,处于垫底位置。但此期间北京市广义的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惊人,到2014年,北京市广义的小微企业贷款/GDP上升到34.24%,提高了10多个百分点,超过重庆(33.89%)和天津(25.64%)。

(2)小微企业贷款/企业贷款比较。另一个比较小微企业贷款相对规模的指标是小微企业贷款在全部企业贷款余额中的比重,这一指标可以反映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相对于全部企业贷款的投入,以及小微企业贷款与全部企业贷款相比的变化。上海该指标在2012年以27.68%排在第一并连续三年保持首位,到2014年已经上升到了29.19%。北京市该项比例一直是四个城市中最低的,2012年为9.49%,仅为上海市当年水平的三分之一,此后虽有所提升,但到2014年也只有13.75%,约为上海市和重庆市同年水平的一半左右。

北京市小微企业贷款在企业贷款中的比重连续三年低于其他三个城市,说明近年来北京市银行的主要贷款资源用于支持大中型企业,与其他三个城市相比,北京市的银行业对小微企业的支持远远不足。

二、 四直辖市银行业市场结构比较

银行业市场结构对于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有重要影响。小微企业信息不透明的特征及中小银行在处理“软信息”方面的优势使之有更大的激励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而大银行由于更加复杂的组织结构导致更高的代理成本,对小企业贷款时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的问题(Berger & Udell,1995;2002;Stein,2002;李志赟,2002)。因而,高度集中的银行业市场不利于小微企业贷款的发展。为此,有必要探究四地银行业市场结构的特点及其与小微企业贷款之间的关系。

1. 国有商业银行市场份额比较。资产的市场份额是传统的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指标。而小微企业信息不透明、贷款成本高等特征还要求银行离小微企业尽可能近。中小银行机构数量太少、市场份额太低则意味着它们距离小微企业的太远,贷款成本过高对小微企业贷款造成不利影响。此外,小微企业贷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收集和处理各种渠道的软信息,即使银行开发基于供应链的小微企业批量贷款模式,也仍然需要一定的人力在后台对信息进行核实。如果中小银行从业人员数量不足、市场份额太低,也不利于小微企业贷款的发展。

2012年~2014年,四城市五大国有银行机构和从业人员数量的市场份额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北京市五大国有银行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市场份额分别下降4.74个百分点和3.2个百分点,前者降幅居首位,后者降幅仅次于重庆(3.37个百分点)。此期间北京市中小银行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市场份额快速增长,对于推动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横向比较,由于五大国有银行中有四家总部设在北京,因此,北京市银行业的集中度仍然比较高。截至2014年底,北京市五大国有银行机构的市场份额为41.45%,仅次于上海(42.29%)。而从业人员数量仍占据了银行业市场一半的份额,比位居第二的天津(45.10%)高出5.13个百分点。

从资产总额的市场份额来看,2012年~2014年间除上海外,其他三个城市五大国有银行的市场份额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北京五大国有银行资产的市场份额下降2.5个百分点。但横向比较,北京市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仍然最高。

综合以上三点可知,无论以机构、从业人员,还是以资产的市场份额来衡量,2012年~2014年期间,与其他三个城市一样,北京市的银行业市场集中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银行业市场的集中度仍然高于其他三个城市。

2. 城市商业银行市场份额比较。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作为我国银行业的“第三梯队”,以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地区经济为市场定位,它们的户均贷款规模多在100万元以下,不仅远远低于国有银行千万元的水平,而且也低于股份制银行数百万元的量级,真正服务于更多以小商户、小业主为主体的小微金融受益群体(史建平,2014、2015)。因而,城商行市场份额的提升有利于小微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贷款的发展。

2012年~2014年,无论机构、从业人员或是资产的市场份额,城商行市场份额排列前位的均是天津,到2014年,天津市的城商行在机构数量、从业人数和资产三个方面市场份额分别达到10.70%、12.14%和17.76%。同年,上海城商行机构与资产的市场份额排列第二,重庆城商行从业人员数量的市场份额排列第二,而北京城商行机构与从业人员数量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三位,而资产的市场份额则排在最末。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三个城商行的市场份额基本呈增长态势不同的是,北京城商行从业人员和资产的市场份额却分别下降了2.05和0.74个百分点。

自2006年中国银监会放开城商行跨区经营限制以来,一些在总部城市具有良好表现的城商行纷纷开始在其他重点城市、特别是四个直辖市设立分支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入驻城市的银行业市场结构,也促进了当地小微企业贷款的发展。根据各城商行官方网站提供个数据计算,截至2014年底,已有11家异地城商行在北京设立82家营业网点,占北京银行业营业网点中的市场份额仅为2.07%,低于上海和天津。北京市城商行市场份额不高,与异地城商行引进数量不足有关。

三、 四直辖市小微企业贷款环境比较

1. 地方政府改善贷款环境的举措比较。在改善贷款环境方面,除了按照中央的部署将担保公司分期分批接入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体系外,各地方政府还建立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完善抵质押物评估机制。但四直辖市政府工作的重点和推进速度有显著的差异。北京市除了推动相关部门为融资性担保机构担保业务快速办理各类抵押物和质押的登记外,2011年还提出推广中小企业信用报告,2012年要求整合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的基础信息,建设中关村信用信息平台和科技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2014年再次提出加快建立小微企业评级发布和信息通报制度。

天津市从2010年开始就建立地方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实现信用信息的全面共享。2013年底开始小微企业信用评级工作,2014年市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重点用于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平台、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上海市更是制度建设先行。早在2010年就出台了地方性的知识产权评估标准,对知识产权评估师的基本要求、职业责任、评估操作程序、评估方法、评估参数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规范,为促进银行向科技和文化创意产业小微企业贷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上海市有关部门按照规定可向社会公开的企业信用信息,都向各类融资担保机构开放,支持融资担保机构开展与担保业务有关的信息查询。同时也于2014年初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对象,试点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工作,将信用评级与开发信贷产品相结合。而重庆市于2012年依托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和市工商局建立恶意欠款人“黑名单”制度,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借款人征信服务。

综述所述,在改善贷款环境的举措中,北京市没有像上海那样着力建设知识产权评估标准,在地方小微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方面也落后于天津和重庆。除了在中关村高科技园外,北京市在全市小微企业法制和社会诚信环境建设方面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2. 小微企业贷款环境比较。为了量化和评价京津沪渝四直辖市的法制环境和社会诚信环境,我们利用王小鲁、余静文、樊纲主编的《中国分省企业经营环境指数2013年报告》中的数据。其中的“法制环境”由“司法公正与效率”、“经营者合法权益的保障”两个指标组成,衡量地区司法系统执法过程中的公正程度及效率水平;“社会诚信环境”指适合企业经营的地区社会诚信环境。数据来自对全国4 000多家企业的问卷调查,评分以5~1表示(数值越大表示该方面表现越佳)。

天津市在法制环境和社会诚信环境两方面均表现优异,分别以3.63和3.56分位列全国首位;上海市法制和诚信环境分值分别为3.36和3.42,均排在全国第二位;重庆和北京的法制环境分别排在全国第四和第五名,分数为3.33。社会诚信方面,北京以3.31分排在天津、上海之后,位列全国第三;而重庆社会诚信得分为3.17,排在全国第11位。通过比较可知,北京市的法制环境与其他三个城市相比较为薄弱,而社会诚信环境也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综合来看,当度量从正规金融部门融资难易程度的指标(包括从银行贷款的难易程度和除贷款利率外的额外费用两个分项指标)时,北京市的得分只有3.02,排在全国第16位,不仅低于天津和上海,而且低于重庆。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

总结全文,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首先,北京市小微企业贷款规模高速增长,2014年绝对与相对规模仅次于上海。但北京小微企业贷款在全部企业贷款余额中的比重一直低于其他三个城市,银行的贷款对小微企业的支持远远不足。其次,北京市银行业市场结构集中度下降,但垄断程度仍高于其他城市,中小银行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最后,北京市法制与社会信用环境建设相对滞后,小微企业从正规金融部门融资比其他城市更难。

为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改善银行业市场结构、提高中小银行的市场份额。除了鼓励在京中小银行发展外,还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面技术先进、业绩突出的外地城市商业银行加以引进,并支持已经进入北京市场的外地城市商业银行增设营业网点,以强化它们的示范效应和鲶鱼效应,进一步推动北京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发展。

第二,进一步完善法制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尽管任务艰巨,但一旦完善,则可促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为此,应将完善法制环境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点。可以借鉴上海的经验,制定《知识产权质押评估办法》和《知识产权质押评估技术规范》,从评估对象、知识产权评估师的基本要求、职业责任、评估操作程序、评估方法、评估参数等方面制定知识产权评估标准,使知识产权质押的评估有法可依,促进高科技与文化创意产业小微企业贷款的发展。还应该进一步整合金融、工商、税务、法院、海关、质检等部门信息,建立北京市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网,实现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询,并扩大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的使用范围(例如:可作为政府招标采购时考虑的一个重要标准),构建完善的失信惩戒、守信受益的信用约束机制。更重要的是,完善融资担保公司的考核机制,制定P2P平台的考核管理办法。对于违规、跑路和诈骗的担保公司和P2P平台,其法人代表和高层管理人员一律列入“黑名单”,终身禁止在京进入金融业。

第三,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考核、鼓励差异化竞争和精细化管理。应该更注重小微企业贷款质量考核,注重贷款笔数、户数、贷款期限和实际需求的匹配程度,鼓励银行主导“下沉”客户对象,并进行精细化管理、规范竞争。

参考文献:

[1] 李志赟.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2,(6):38-45,94.

[2] 史建平.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报告2014[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3] 史建平.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报告2015[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

小微企业发展税收政策 篇7

小微企业一直是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浙江省统计年鉴, 截止至2011年12月31日, 浙江省小型企业已达28698户, 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83.57%;工业总产值为22354.59亿元, 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39.63%。小微企业的从业人数达1384.14万人, 占全省就业人数总额的46.11%。小微企业不仅创造了巨大的工业产值, 有力地推动了浙江省的经济发展, 而且在解决就业问题、推动科技创新、增加出口创汇等方面也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二、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生产经营成本增大。

根据《浙江市场经济发展报告 (2011) 》针对2010年第四季度的问卷调查显示, 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生产资料综合价格水平判断指数环比上升27.44点、23.74点, 同比上升31.89点、31.68点。尤其在人工成本方面, 相比2006年工资涨幅已超过40%。随着浙江省原材料、劳动力、土地、物流等成本持续上涨小微企业面临生产经营成本压力不断加剧, 利润空间一再被压缩的困境。

(二) 税费负担过重。

尽管“国九条”后浙江省出台了一系列减轻小微型企业税费负担的政策, 但是小微企业受制于自身利润微薄、承受能力弱、敏感度高等问题, 仍然面临着较大的税费支出压力。2012年浙江省工商联组织的专项调研中显示, 感到税负明显加重的企业占23.3%, 认为有所加重的企业占50%, 即七成以上企业认为税费负担加重。除此以外, 企业还面临着项目繁多的杂项费用支出, 如工商年检收费, 技术监督检测费用, 赞助协会、慈善机构的费用等。

(三) 融资困难。

小微企业内部管理不完善, 企业财务不规范, 信用观念不强, 抵押担保困难等自身原因, 与资本市场缺乏小微企业融资通道、中介机构, 财税政策实施不到位等外部原因的共同作用之下浙江省小微企业正面临着一个共性问题, 即资金不足, 融资困难。大多数小微企业在无法从正常渠道借贷融资的情况下, 只好转向寻求民间资本。

三、现行财税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不当。

目前, 我国通过提供专项资金的方式加强了对小微企业的财政性扶持。但由于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性等问题, 专项资金的管理松散, 使用随意性大, 存在挪用现象;加之缺乏必要的监督体系, 致使从专项资金申请到拨给和最终分配的过程中都会出现行政干预现象, 甚至出现寻租。此外, 相应绩效评价体系的缺失也加重了专项资金的损失浪费情况。

(二) 税收优惠政策有待完善。

我国针对小微企业提供的税收优惠政策较为零散, 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适用过程繁琐, 力度不强。对小微企业而言, 由于其实际利润较低, 真正收到的优惠政策的效果并不太明显, 税收负担仍偏重。另外, 现行的优惠政策多为普惠性政策对处于市场弱势地位的小微企业的特殊倾斜还不够, 因而税收优惠并不能从根本上为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

(三) 税收征管与服务中存在问题。

目前, 我国绝大部分企业都是由国税和地税两套机构共同征管, 缺乏为小微企业服务的专业征管服务机构。由于小微企业自身财务制度不甚健全, 对国家法律政策的了解程度低, 两大机构的重复征管稽查更是极大增加了其纳税的成本。

此外, 小微企业申报纳税的程序繁琐且频率过高, 加之申报纳税的程序复杂, 税收遵从成本很高。仅就企业所得税而言, 小微企业在申报纳税的过程中就需要填报十余张专业附表, 对核算能力有限的小微企业而言, 成本和难度都很高。

四、对完善浙江省政府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一)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落实专项资金使用。

政府应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推动小微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 进一步增强其盈利和融资能力。尤其在专项资金方面, 应明确专项资金的用途和使用范围, 严格遵循现行的支出标准, 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规范性;在专项资金进行项目申请、资金投放、资金使用、最终完成的过程中, 对资金的使用状况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建议通过建立小微企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对其效果进行当前和长期的考核, 使专项资金的分配更具合理性和效用性。在融资方面, 可从地方财政中提取部分资金构成信用担保基金与再担保基金, 即由财政提供企业信用, 增加企业授信额度, 为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提供支持。

(二) 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整合现行优惠政策, 加快立法进程, 建立和健全小微企业发展适用的法律体系。同时, 应该适当扩大优惠范围, 加大优惠力度, 提高政策利用率, 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以增值税为例, 建议放宽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 取消对应税销售额的限制, 降低门槛, 即只要有健全的财务制度, 财务核算规范, 不违反其他限制条件, 小微企业也可以申请成为一般纳税人, 分享税收优惠政策带来的好处。

(三) 加强税收征管与服务。

由于小微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且依赖于地方支持, 建议由地税统一对小微企业进行征管, 并成立具有针对性的征管服务部门, 集中处理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维护小微企业的合法权益。在此可借鉴美国成立的小企业管理局, 为微型企业提供服务, 并为低收入纳税人建立低收入纳税人诊所等。同时, 为了减低征纳双方的成本, 建议进一步简化税收征管, 减小申报程序的难度, 如完善电子税务系统, 采用企业网上报送申报表, 抽样检查等形式进行征管。

摘要: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鼓励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浙江省, 小微企业数量庞大且富有活力, 俨然成为了浙商创业成长的主要平台。本文以浙江省为例, 对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和现行财税政策进行探析, 并提出了相关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税收负担,财税政策

参考文献

[1]邓菊秋, 王鑫, 吴一楠.完善我国小微企业税收政策体系的思考[J].税收经济研究, 2013 (4) .

[2]黄冠豪.扶持小微企业的财税政策思考——对浙江部分小微企业的调研[J].中国证券期货, 2012 (6) .

小微企业发展税收政策 篇8

根据浙江省第三次经济普查公报和统计局发布的数据 (注:此次统计是对全省第二、三产业所有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进行调查) , 截至2013年末, 浙江省常住人口为4826.89万, 浙江小微企业法人单位达到80.7万个, 小微企业从业人员有1314.6万人, 也就是说超过四分之一的浙江人供职于小微企业。可见小微企业提供了浙江省一半以上的就业岗位, 创造了浙江省全部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是浙江省经济的特色和活力所在, 小微企业也是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它们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和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微企业对于浙江省的重要性, 可见一斑。

可是, 目前大量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状态不容乐观,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连续几年以来成本要素 (如原材料价格波动和人工成本上升过快) 上升过快, 挤压了小微企业的利润空间。二是市场需求不足, 2011年以来欧美、日本、中东、北非等海外消费市场需求萎缩, 小微外贸企业在接单方面竞争激烈、单价低、风险大。三是融资难、融资贵。大多银行不愿贷款给小微企业, 因为多数小微企业未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治理结构不健全, 财务管理不规范, 外欠货款回笼周期长, 容易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四是企业的税费负担还比较重。社保缴费是企业一项必要支出, 由企业和个人一起交纳, 占到工资水平的40%。很多小微民营企业面对不断上浮的社保缴费基数也是叫苦不迭。

2 浙江跨境E贸易现状及其对税收的影响

2.1 浙江跨境E贸易发展现状概述

跨境贸易是指涉及到不同国家间的贸易活动, 包括商品、劳务、技术、信息等交换活动。跨境E贸易是电子商务与跨境贸易的结合, 简单地说企业或个人利用电子商务手段从事跨境贸易活动。

浙江省政府对跨境E贸易发展大力支持, 陆续出台了各类政策。早在2011年, 浙江省就将电子商务产业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并于2012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中就有杭州市西湖区文三街电子信息街和金华市区电子商务产业基地。浙江省的杭州和宁波两个城市也被确定为首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 取得了先行先试的权利。2013年8月, 浙江省政府在《关于深入推进“电商换市”和加快建设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实施意见》中提出2017年全省实现跨境电子商务500亿美元, 占外贸出口比重达10%的目标《。浙江省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浙江省示范电子商务企业、平台和产业基地创建办法》等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 对于促进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与成熟、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营与规范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省电子商务配套设施完善, 互联网普及率高达60.8%, 目前浙江省从事跨境E贸易的经营主体约3万多个, 各类网店30多万家,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跨境贸易零售出口达到200亿元人民币, 同比2012年增加了近40%, 可见跨境E贸易发展十分迅猛, 低成本的全球网购新时代已拉开帷幕。

近几年大多小微企业就是通过网络实现了产品“走出去”的全球化销售。海外买家采购方式已经出现新变化。过去传统外贸一般采用大批量订单模式, 利润率可能只有5%~10%, 而现在75%的海外采购商已经使用在线外贸平台进行采购, 采购方式已逐渐由线下发展为线上或线下与线上结合的方式, 出现了小单多频与定制化。作为占浙江企业总数96.8%的小微企业, 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跨境贸易是应对目前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 实现经济稳中求进的一个重要途径。

2.2 跨境E贸易对传统税收的冲击

跨境E贸易以其贸易形式灵活便捷、大大降低外贸交易成本以及极大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率等特征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甜头”, 给交易双方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我们应看到, 他们对传统的税收理论、原则、征管及国际税收协调等税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许多问题值得关注和研究处理对策, 比如说跨境E贸易往往涉及无形商品销售, 拥有无申报、无财务报表、无经营地点这些特点, 这给目前相对固定的税收征收管理、税收货品尺度、税收管辖权等当前的税收政策及征管系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2.2.1跨境E贸易税收存在的问题

跨境E贸易过程中的广告宣传、业务咨询与商谈、客户下单订购、支付与结算以及善后业务处理等都是在线进行的, 对国际间原有税收体系造成很大影响, 具体情况如下: (1) 传统的税收规范基本失灵, 失去征收依据。跨境E贸易的交易行为发生在虚拟的信息网络里, 不受任何地理界限、国界的区分与限制, 交易定价更为活跃, 更容易隐藏, 当然也就无法用任何一个国家的税收法律制度来规范和监管。 (2) 跨国避税和逃税更容易。只需要一台电脑、一个调制解调器、一部电话并在避税地注册一个网址进行网上交易活动, 从而颠覆了常设机构原则;此外纳税人可选择有利的税收管辖权国家来实现逃税或避税, 因为国际上对国际化网络交易还没有统一意见与举措来防止这类现象, 缺乏国家之间的合作以及共同监管的体制。 (3) 跨境E贸易的隐匿性特点大大造成税务机构操作的难度, 因为消费者可以匿名购买, 销售商可隐匿公司注册地和居住地, 电子消费行为也可以被隐蔽, 所以税务当局无法判断交易具体发生的情况。 (4) 跨境E贸易中提供产品的物质载体和销售数量与传统贸易有很大区别, 如产品数字化和网络咨询服务等都是通过网络来传送“数字化信息”, 征税机关很难判定交易对象的性质、数量、成本以及实际销售情况, 无法进行税费征收以及监管。

2.2.2 跨境E贸易对传统税收体制带来不少冲击

(1) 对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的冲击。由于跨境E贸易是无形的网络交易, 各国税收管辖权面临更大挑战, 对征税主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 从纳税主体来看, 过去传统贸易中可根据其法律状态分为居民纳税义务人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而在跨境E贸易活动中, 原先分类的法律标准不能作为准确判断某主体法律状态的依据, 失去了支持所得税法对不同主体的法律定位的这个功能。 (2) 对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的冲击。在传统贸易中, 税务机关很容易认定地域管辖范围内纳税人应税行为的纳税地点、纳税期限等信息。但跨境E贸易中, 传统的中介机构如银行、代理商等不一定参与其中, 甚至有些交易不涉及商品实物转移和物流运输。电子货币的广泛运用使得商店、销售人员、商品, 以及合同、单证、资金等商品交易的有形手续, 均变成无形的东西。任一交易主体可随意变换姓名和更改经营地点, 为了避税、逃税可将经营活动从税率高地区转移到税率低地区, 税务机构无法跟踪与查清纳税人的收支情况, 纳税期限及纳税地点无法确定。

3 应对跨境E贸易的税收问题的建议

3.1 尽早建立对跨境E贸易税收分类规则

我们应重视研究跨境E贸易中国际税收分配问题的解决策略, 规避其快速发展所造成财政收入流失的风险, 以促进形成公平合理的国际税收新制度。虽然我国是电子商务净输入大国, 但我们可以大胆借鉴DECD乃至电子商务净输出国的研究成果, 同时也舍弃一些维护电子商务净出口国利益的规定和做法。

3.2 试行跨境E贸易企业备案登记制度

对经过备案登记过的经营企业与个人, 主管部门根据他们具体需要分别给予办理外贸经营、报关、检验检疫、结汇、以及退税主体资格的相关手续。

3.3 开发全省跨境E贸易监测统计体系

可开发出有关数据监测统计系统, 组织浙江省各地市、县 (市、区) 对相关企业和个人开展月度数据填报工作。此外建立与亚马逊、e Bay、速卖通等平台运营商的信息共享和交换机制, 从而可监测到跨境E贸易活动的详细信息。

跨境E贸易是有别于传统国际贸易的一种新发展形式, 是从不成熟到成熟, 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难免出现给经济社会带来诸多便利与好处之外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形式、途径、手段均与传统的实物直接交易有本质的差别, 由此带来虚拟化、多国性和隐蔽性等特点的税收问题。各国均加紧研究最大限度、最大范围维护本国税收利益与税收新规则。中国以及各级政府 (包括浙江省政府) 也应积极拟定和完善与跨境E贸易的整体战略、发展规划、发展措施、技术规范等相适应的相关税收法律和法规, 使其有一个更加规范有序的应用与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单祖勇.论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税收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3) .

[2]屈展, 刘骏.电子商务对税收的影响及对策[J].网络通讯与安全, 2008 (3) .

[3]黄永江, 韦继强, 韦念妤, 等.关于构建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及支付外汇业务管理体系的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 2013 (6) .

[4]韩朝胜.电子商务给现行税收带来的新问题及对策[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6) .

[5]肖雪萍.浅析电子商务对我国税收的影响与对策[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4 (5) .

论小微企业的税收政策 篇9

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 微型企业, 家庭作坊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统称。结合我国的实际, 根据企业资产总额, 从业人员, 营业收入等方面将小、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 小型, 微型三种类型。以交通运输业为例, 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 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 且营业收入3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 且营业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根据现行数据显示, 我国共有法人企业460万户, 其中, 微型企业大约308万户, 约占总比的66.93%。由此可见, 小微企业在我国的广泛度, 且对我国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渐长。

二、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小微企业基本适用于现行税收体系中所有税种, 其中, 最为主要的是增值税, 营业税和所得税。针对小微企业资金短缺, 人员不足, 税负较大的问题, 政府对此出台了一系列扶持, 减轻小微企业税收压力的政策。

(一) 增值税优惠政策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 增值税起征点幅度为: (1) 销售货物的, 为月销售额5000-20000元; (2) 销售应税劳务的, 为月销售额5000-20000元; (3) 按次纳税的, 为每次销售额300-500元。再者, 财税[2013]52号文规定, 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的增值税, 具体规定如下: (1) 针对以一个季度为纳税期限的小规模纳税人时, 季度销售额为6万元及以下的单位, 按照相关规定可免征增值税; (2)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中, 季度销售额为6万元及以下的, 当期因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及普通发票且已经缴纳税款, 在追回发票全部联次后可向税务机关申请退税。

(二) 营业税优惠政策

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 营业税起征点幅度为: (1) 按期限纳税的, 为月营业额5000-20000元; (2) 按次纳税的, 为每次营业额300-500元。自2013年8月1日起 (1) 以一个季度为纳税期限的营业税纳税人, 季度销售额不超过6万元的可免征营业税; (2)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中的企业和非企业单位兼营营业税应税项目的, 应当分别核算增值税及营业税的销售额与营业额, 季度销售额为6万元及以下的不征收增值税, 季度营业额不超过6万元的不征收营业税。

(三) 所得税优惠政策

1、企业所得税:

据财税[2011]117号文规定, 自2012年1月1日起, 对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6万元的小微企业, 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为其所得的50%, 且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 从业人员不超过100人, 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的工业企业和从业人员不超过80人, 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其他企业所得税率减按20%征收。

2、个人所得税:

据财税[2011]62号文规定, 对个体工商户户主, 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自然人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时, 税前费用扣除标准提升至每月3500元。

三、现行小微企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 对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力度不够

对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扶持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多个方面, 其中一方面是范围不够宽广, 税收优惠政策还未普及到多数企业。政策规定核定征收企业不能享受优惠, 但对于多数小型微型企业而言, 因为利润单薄, 为节约开支企业不愿在聘请会计和建立健全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上面花钱, 所以选择了所得税核定征收方式, 这样一来导致了企业未在优惠范围内, 自然就享受不到优惠了。并且, 这样致使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也需要交纳所得税。另一方面是优惠力度不够, 虽然规定小微企业可减按所得额的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且按20%的低税率征收所得税, 但实际来看减少的所得税并没有很多。比如, 以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6万元的企业为例, 所得减计50%, 按低税率20%征收, 也只减少了9000元的税额。从以上两个方面就可看出颁布的优惠政策实际并没有为小微企业减少多大的压力, 正是因为优惠力度与政府的扶持力度还没到位, 导致优惠效果并不佳。

(二) 对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不到位

尽管税务部门对新出台的政策会广为宣传, 但难免小微企业对此并不了解。在不了解优惠政策的情况下, 又如何能维护自身享受优惠的权利呢。对于小微企业而言, 缺乏专业的会计人员, 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也不太高, 面对这些变化快, 期限短的税收政策时, 不能非常熟悉。同时, 这些人员了解新政策的途径也较狭窄, 通常是网络、书报等方式, 不能及时, 深层次的理解政策也是一大问题。在实际税收征管中, 税务机关人员更注意大中型企业, 他们认为相对于小微企业的征管而言, 大中型企业更加节约经精力成本。这也导致了小微企业不能得到针对性的宣传。

(三) 享受优惠流程比较复杂

目前, 对于人员不足, 资金短缺, 规模较小的小微企业而言, 我国税种太多, 内容过于繁杂。例如某一项经理业务发生后涉及多种税种与税率, 小微企业的财务人员因为自身专业素质不高也无法判定到底该如何报税, 如何优惠。又或者某些企业因为优惠力度不大, 优惠认定过程比较繁琐, 为了节约时间与成本就自动放弃5%的优惠待遇了。例如, 小微企业当期因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及普通发票且已经缴纳税款, 必须在追回发票全部联次后可向税务机关申请退税, 但追回全部联次是极其困难的, 所以大多数企业为省事, 便不享受退税待遇了。

(四) 税收优惠政策的不公平性

对小微企业而言, 不同的组织形式就表示需要承担不同的税负。小微企业中某一部分可认定为个体工商户, 据规定个体工商户的增值税与营业税起征点由原先的0.5万元上涨至月销售额2万元, 若增值税与营业税未达到起征点则不需要缴纳税费。但除个体工商户外的小微企业却不能享受该优惠。并且, 个体工商户啊不需缴纳企业所得税, 只需缴纳企业所得税。但之外的小微企业则既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还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这样一来个体工商户的税负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减少太多。组织形式的不同影响也大不同, 所以大多数小微企业宁愿选择个体工商户的形式, 这样极大的不利于小微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完善税收政策的建议

(一) 加大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

首先可以扩大优惠范围, 规定即使是核定征收的小微企业也可享受优惠, 并且可以提高优惠标准, 由应纳税所得额6万元提升到10万元, 还可以降低所得税率为10%-15%等等。

(二) 扩大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

尽可能的多向小微企业宣传, 征管部门也要多注意小微企业。税务部门可定期对小微企业的财会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特别是退出新政策的时候和年终报税的时候, 助于他们对税收政策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

(三) 简化优惠认定流程

简化税收优惠手续的办理, 对小微企业可专门设置几个服务点, 简化审批过程, 减少纳税人的认定成本, 增强可操作性。对于代开的增值税发票, 可不要求追回全部联次才能享受优惠, 可改变为追回必要联次即可申请退税。

(四) 降低组织形式对税收优惠的影响

可将个体工商户享受的增值税与营业税起征点优惠普及到所有的小微企业, 使小微企业降低流转税与所得税税负, 将优惠政策的效用使用到最大。这样一来降低了小微企业的压力, 促使其更加长远的发展。

摘要:近年来, 小微企业对国家经济的推动与支撑作用越来越大, 小微企业的长远发展对我国经济有着极大的影响, 所以对税收政策的研究显得更加有意义。本文从现行局面出发, 对税收优惠政策提出了部分建议。

关键词:小微企业,税收优惠,解决建议

参考文献

[1]熊烨.小微企业税费优惠难落实的原因探析[J].经济师, 2012 (11) .

[2]宋英华.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3 (14) .

完善税收政策助力小微企业 篇10

1 税收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原因

1.1 理论原因:小微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面临市场失灵, 需要政府干预

小微企业面临的市场失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正外部性, 如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等。小微企业在确定投资规模时, 通常只会考虑本企业的投资成本和收益, 而不会综合考虑社会成本和收益, 在这种情况下私人实际投资规模小于社会最优投资规模, 产生无效损失。第二, 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风险和不确定性, 外部投资者不愿意把资金投向小微企业。小微企业难以市场利率获得贷款, 获得股权融资的可能性也比较低。第三, 研发活动中存在高投入、低产出甚至零产出的生产风险和新产品滞销的市场风险。资金短缺、实力薄弱的小微企业多选择模仿, 而不愿意从事相关的研发活动。

根据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观点, 当市场失灵时, 可以运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对市场进行干预,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税收政策是政府干预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可以用来解决我国小微企业面临的市场失灵问题。如:通过税收优惠, 对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正外部性进行补偿, 使小微企业实际投资规模接近社会最优投资规模, 减少无效损失;对小微企业研发活动给予税收政策支持, 与小微企业共担新产品研发风险, 提高小微企业自主研发的积极性, 推动小微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和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2 现实原因:小微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作用及其面临的发展困境

小微企业在增加就业、推动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突出作用。小微企业已解决我国1.5亿人的就业问题, 新增就业和再就业人口的70%集中在小微企业。但是, 由于规模小、资金短缺、技术水平低, 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远不及大中型企业。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不景气, 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使原本就很脆弱的小微企业的发展前景更加扑朔迷离。给予小微企业税收政策优惠, 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帮助小微企业突破发展瓶颈, 实现其资金、技术实力的积累和规模的增长, 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在增加就业、推动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1.3 可行性分析:为小微企业减负不一定导致税收收入的下降

拉弗曲线揭示了有效税率与政府收入之间的关系。随着有效税率的上升, 政府收入呈现出先增长后减少的态势。之所以会出现拐点, 是因为税负过高会抑制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导致税基缩小。相反, 如果给予小微企业税收政策支持, 降低其实际税负水平, 提升其投资积极性, 就可能起到扩大税基的作用。因此, 有效税率下降也不一定会导致我国小微企业税收收入的大幅下降。这为我国实施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提供了可行性证明。

2 我国当前小微企业税收政策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小微企业相关的税收政策, 既包括适用于所有企业的税收法律、行政法规,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也包括国家为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而专门制定的部门规章。这些税收政策在减轻小微企业税负问题上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但在促进融资、鼓励投资、推动创新等方面作用并不突出。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增值税税制设计不利于小微企业发展, 阻碍销售, 占用资金

部分小微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 它们在向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时, 自己无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只能找税务机关按3%的征收率代开发票。因此, 作为购货方的一般纳税人不能按17%的税率抵扣销项税额。增值税税制设计的不合理使小规模纳税人很难成为专业化供应链中的一环, 产品销售规模受到不利影响。虽然我国税法中也有“年应税销售额低于特定标准的纳税人可以申请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规定, 但前提是会计核算健全, 能保存必要的税务资料。部分小微企业由于会计核算水平欠缺, 依旧无法适用这一规定。

另外, 我国对新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小型商贸企业实行为期3个月的纳税辅导期管理。辅导期内, 纳税人一个月内多次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的, 应当从第二次领购专用发票起, 按上一次已领购并开具的专用发票销售额的3%预缴增值税;未预缴增值税的, 主管税务机关不得向其发售专用发票。这一规定占用了小型商贸企业的资金, 不利于其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

现行的出口退税政策中也存在不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因素。根据《关于出口货物退 (免) 税若干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2006]102号) 第三条规定, 退税审核期为12个月的小型出口企业, 在审核期期间出口的货物, 应按月计算免抵税额和应退税额。税务机关对审核无误的免抵税额按月办理调库手续;对审核无误的应退税额暂不办理退库, 在次年一月一次性办理退税。该规定同样造成了小微企业资金占用。

2.2 促进小微企业融资的税收优惠力度不大

资金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获得一定资金的前提下, 企业才能购置或租赁厂房、购买机器设备、采购原材料、雇佣工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自有资金不足、外部资金来源有限成为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当前, 我国旨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财税政策还很单一, 优惠力度不大。仅从免征担保机构营业税、免征银企贷款合同印花税、准许担保机构按规定比例计提的准备金税前扣除着手, 无法彻底解决小微企业资金问题。因此, 还需进一步转变思路, 构建全方位的税收政策体系, 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的税收优惠力度, 充分调动广大债权人、股权投资者的积极性, 为小微企业的创建、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2.3 缺乏鼓励小微企业资本品投入的税收政策

我国小微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 在生产环节存在资本品投入不足、技术工艺落后的弊端, 产品的附加值低, 竞争力弱。根据有关调查, 珠三角58%的中小企业在设备、技术方面处于国内中下等水平。目前,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中虽然有“加速折旧”和“投资抵免”的相关规定, 但能享受上述优惠政策的购进固定资产范围狭小。例如, 只有“产品更新换代比较快”或是“处于强震动、强腐蚀状态下”的固定资产才能按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 投资抵免的前提是“企业购进并实际使用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设备”。因此, 小微企业购进的一般性固定资产难以享受到加速折旧、投资抵免优惠。由于资金短缺, 其更换设备、淘汰落后产能的激励不足。

2.4 缺乏鼓励小微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

我国现行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多注重减轻小微企业税负、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鼓励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相对不足。在企业所得税法中虽然有“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税”等鼓励企业创新的规定, 但小微企业往往由于无法满足这些政策的适用条件而被排除在外。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仅适用于“财务核算健全并能准确归集研发费用的居民企业”, 很多小微企业因为会计核算不健全而不能享受该项优惠政策。再如,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要求“研发人员占企业雇员人数的1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 (服务) 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 一般的小微企业很难满足这些条件, 因而也无法享受15%的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因此, 需要制定专门的鼓励小微企业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 减少小微企业在研发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和成本, 推动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

2.5 小微企业税收征管方式有待完善、征管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部分小微企业会计核算不健全, 税务主管部门通常采用核定征收方式对其征税。该方式下, 由于亏损企业也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或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高于小微企业实际利润水平, 可能导致企业实缴税款远大于应缴税款。另外, 我国企业所得税实行“分月或分季预缴税款, 年度汇算清缴, 多退少补”的征管办法。小微企业应纳税额较小, 预缴税款期限过短加重了小微企业税收遵从负担。

3 其他国家鼓励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借鉴

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系到一国经济的成长性与可持续性。因此, 各国普遍将推动小微企业发展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 给予小微企业形式多样的税收政策支持。各国的具体做法如下文所述。

3.1 促进融资, 解决小企业资金问题

各国重视解决小企业资金问题, 对股东转让小企业股权损益实行税收优惠, 提高小企业股权流动性和投资者的积极性, 使小企业更易获得外部资金。主要表现在:第一, 对于转让小企业股权收益, 很多国家实行减征或免征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在美国, 转让持有期在5年以上的小企业股权收益可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第二, 对于转让小企业股权损失, 一些国家允许用这部分损失来抵减个人其他来源收入, 以降低个人税后损失程度。在加拿大, 自然人转让小企业股权损失的50%可以用来抵减个人其他来源收入, 不足递减部分可以向前或向后结转。第三, 对风投机构转让小企业股权收益免征企业所得税, 将风险资本引入小企业, 实现风投机构和小企业的互利共赢。在澳大利亚、爱尔兰、墨西哥、英国等国, 合格的风险投资机构转让小企业股权所收益无需纳税。

3.2 鼓励投资, 提高小企业生产效率

在企业创立的初始阶段, 固定资产投资构成企业主要支出负担。加速折旧、加计扣除、投资抵免等优惠方式可以降低小企业税后固定资产投资成本, 因此常被各国用来鼓励小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在西班牙, 小企业新购置的固定资产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 折旧率为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如果小企业将旧固定资产出售收益用来购置新固定资产, 则可按直线法折旧率的三倍计提折旧。在德国, 小企业可以享受特别扣除, 即在据实计提折旧的基础上, 最高可按设备购置价或建造价的20%计提特别折旧, 计提特别折旧的最长年限为5年。

3.3 推动创新, 增强小企业竞争实力

小企业作为新兴的市场主体, 是打破传统生产模式与工艺的推动力量。各国政府注重运用税收政策鼓励小企业从事研发活动, 增强社会创造力。在英国, 一个纳税年度内研发支出超过1万英镑的小企业可按实际研发支出的150%来计算扣除。亏损的小企业可以从税务部门获得相当于研发支出24%的现金补偿。在加拿大, 小企业研发支出可在当年据实扣除, 同时研发支出中不超过200万美元的部分可按35%的抵免率抵减应纳所得税额。

3.4 简化税制, 减轻小企业税收遵从成本

在部分国家, 政府准许小企业采用收付实现制等简易会计核算方法计算纳税, 减少需要保存的会计核算资料和一年内纳税申报、预缴税款的次数, 准许采用推定课税法代替常规的查账征收法, 大大减轻了小企业纳税遵从成本。如在德国, 销售收入低于649950美元 (50万欧元) 的企业, 可以采用收付实现制确认纳税义务。在澳大利亚, 一般企业需按季度预缴税款, 但前一纳税年度纳税金额小于6269美元 (8000澳元) 的企业, 无需预缴税款, 按年度申报纳税即可。

4 完善我国小微企业税收政策的建议

针对当前我国小微企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结合小微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和特点, 借鉴他国经验,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完善我国小微企业税收政策。

4.1 优化增值税税制设计, 促进小微企业商品销售, 减少资金占用

针对现行增值税体系下小规模纳税人商品销售受阻问题, 可以适度放宽小微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标准。即只要拥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准确的购货、销货记录, 就可以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使小微企业以更加平等的身份参与市场竞争。另外, 对处于纳税辅导期的小型商贸企业, 取消“月内多次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按上一次已领购并开具的专用发票销售额的3%预缴增值税”的规定, 减少对小微企业的资金占用。对小型出口企业, 取消满12个月方可退税的规定, 按月计算免抵税额和应退税额, 及时退还应退税款。

4.2 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的税收优惠力度

为尽快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需要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的税收优惠力度。相应的措施包括:第一, 对股东转让小企业股权损益实行所得税优惠。对自然人股东转让小微企业股权收益减免个人所得税, 允许其用小微企业股权转让损失抵减个人其他来源收入。对法人股东转让小微企业股权收益减免企业所得税, 允许股权转让损失在以后年度内结转扣除。第二, 减免债权人利息收入的所得税。减免利息收入所得税后, 债权人可以在出借资本税后收益率保持不变的前提下, 适当下调资金出借利率, 有助于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第三, 营业税免税、准备金税前扣除规定扩展至一般金融机构。对一般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获得的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 准许其依据贷款质量计提的风险准备金在企业所得税前据实扣除, 减少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成本和风险, 推动民间金融机构蓬勃发展, 扩大小微企业资金来源。

4.3 鼓励小微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 及时淘汰落后产能

为鼓励小微企业及时淘汰落后产能, 更换新设备, 提高生产经营效率, 允许小微企业对其新购置或建造的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 或者用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减应纳所得税额, 减轻小微企业纳税负担。具体做法包括:对于小微企业新购进的固定资产, 不分类型, 均可按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 但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税法规定折旧年限的60%。对于小微企业购进的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设备, 可以按设备投资额的15%抵减应纳所得税额。

4.4 鼓励小微企业从事研发活动, 提高综合竞争力

设备、人员构成小微企业研发活动的主要投入。为鼓励小微企业从事研发活动, 可以通过以下税收优惠手段, 减轻小微企业投入成本。第一, 小微企业购置的专门用于研发的设备, 可享受150%的扣除比例, 或者可用研发设备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减应纳税额。第二, 新雇佣技术人员, 个人和企业均可享受税收优惠。小微企业可按实际支付给专业技术人员工资的50%加计扣除, 降低税后人力成本。对于拥有特定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 为鼓励其投身于小微企业, 对其来自小微企业的工资薪金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除此之外, 对小微企业创新产品销售收入, 减免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增加小微企业税后收益和再投资规模。

4.5 简化税制, 优化服务, 降低小微企业纳税遵从成本

构建科学合理的小微企业税收征管体系, 有助于降低征纳双方成本, 提高小微企业纳税遵从度。完善我国小微企业税收征管体系, 需要遵循以下思路:第一, 进一步简化税制, 降低小微企业纳税遵从成本。允许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采用收付实现制等简易会计核算方法计算纳税, 减少小微企业需要保存的会计核算资料和一年内纳税申报、预缴税款的次数。同时适度降低定额征税标准, 参考小微企业实际利润率制定合理的应税所得率。第二, 优化服务, 提升税收征管现代化水平。加大小微企业相关税收政策的宣传力度, 为小微企业进行上门服务。建立便捷的网上申报和电话申报通道, 最大限度地方便小微企业纳税人。第三, 充分发挥税务中介在推动小微企业及时准确纳税中的作用。对经营不满三年的小微企业的税务代理费用给予现金补偿, 免征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代理收入的营业税, 推动小微企业纳税代理服务的繁荣发展。

5 结语

小微企业是稳定就业、搞活市场的重要力量。构建科学合理的税收体系, 有助于解决小微企业面临的发展难题。一方面, 需要去除适用于所有企业的税收政策中不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因素;另一方面, 需要制定全面系统的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促进小微企业融资、鼓励小微企业投资、推动小微企业科研创新。同时还需要简化税制, 优化纳税服务, 繁荣税务中介市场, 降低小微企业纳税遵从成本。通过以上措施, 为小微企业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使小微企业逐步发展壮大, 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安体富, 杨金亮.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2 (5) .

[2]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支持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 2015 (8) .

[3]鲁元平, 朱跃序, 王伟域.借鉴国外先进税收制度促进我国小微企业发展[J].税务研究, 2013 (11) .

[4]岳树民, 董正, 徐廷.完善税收政策促进小微企业发展[J].税务与经济, 2014 (6) .

上一篇:无线应急通信下一篇:仪器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