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精”事件

2024-07-16

“瘦肉精”事件(精选七篇)

“瘦肉精”事件 篇1

通过河南“瘦肉精”事件, 可以看到相关监管部门的“踢皮球”执法。各监管部门相互推诿, 导致执法存在漏洞, 影响食品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据资料显示, 2001、2002、2006、2008、2009、2011年均发生过“瘦肉精”事件。广东省河源市、浙江省杭州市、香港等地发生因食用瘦肉精猪肉多人中毒事件。这些事件暴露出我国食品行业管理的机制存在不少问题, 需要进一步的管理规范。笔者多年从事基层畜牧兽医工作, 结合实践, 就如何保证畜禽投入品安全, 使类似“瘦肉精”事件不再发生, 展开以下讨论, 以供参考。

1 瘦肉精的成分及危害

瘦肉精是一类药物, 而不是一种特定的物质, 是指能够促进瘦肉生长的饲料添加剂, 任何能够促进肌肉生长、抑制脂肪蓄积的物质都可以叫做瘦肉精。瘦肉精化学性质稳定, 一般加热处理方法不能将其破坏, 人食用含有一定量瘦肉精残留的动物产品后, 在15~20 min就会出现头晕、脸色潮红、心跳加速、胸闷、心悸、心慌, 不由自主颤抖, 四肢肌肉颤动明显, 站立不稳, 头晕乏力等神经中枢中毒后失控症状, 甚至引起死亡, 慢性中毒会导致人的肌肉松弛, 四肢乏力、疲劳、嗜睡, 儿童性早熟[1]。

此次涉及的瘦肉精包括盐酸克仑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3种。其能提高猪的生长速度, 增加瘦肉率, 猪毛色红润光亮。含有瘦肉精的猪只屠宰后, 肉色鲜红、偏深、发亮, 脂肪层极薄, 瘦肉丰满, 肉质质密, 硬度提高, 肉质下降。肥猪饲喂瘦肉精后, 逐渐发生四肢震颤无力, 心肌肥大, 心力衰竭等毒副作用。猪使用瘦肉精后体内会有残留, 尤其在猪的肝、肺、胃、脾等内脏器官中残留量较高[2,3]。

2 原因分析

监管不力是瘦肉精进入餐桌的一大原因。在我国由于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超标, 已成为影响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因素, 早在1997年农业部就下发了“关于严禁非法使用兽药的通知”, 严禁在猪饲料中添加使用影响生猪的激素、具有雌性激素样作用的物质、催眠镇静药、肾上腺素等药物或物质作为动物促生长剂作用。2000年以后, 农业部及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多次下文通知, 要求严禁使用违禁药品及其添加剂。从河南省“瘦肉精”事件再次暴露出主管部门监管不力, 打击力度不够, 极个别地方甚至是放任自流, 造成“瘦肉精”事件再次发生。据央视报道, 有些养殖户知道添加瘦肉精是一种违法行为, 而且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对人伤害很大, 但是鉴于客户都喜欢购买瘦肉多的猪肉, 为了猪能卖出好价格, 只有添加瘦肉精。而监管部门对这种现象监管不严, 仍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导致河南省部分地区监管失控, 致使养猪户使用瘦肉精泛滥, 坑害了消费者。

食品安全牵涉到多个部门, 每个部门实行分段监管, 容易出现监督部门各吹各曲、各唱各调的现象, 最后形成有利益谁都想管, 无利益谁都不愿管, 从河南省“瘦肉精”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来看, 企业把关不严, 政府部门监管不到位, 行政不作为, 形同虚设, 最终必然酿成重大食品安全问题。

3 监管措施

这次“瘦肉精”事件, 引起了农业、工商、质监、畜牧、检疫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引起社会各界对于食品安全行业的关注[4,5]。必须完善监管措施, 杜绝此类危害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以瘦肉精监管为例, 首先, 要从生产企业抓起, 把好源头关, 监管生产企业的销售渠道直至终端使用, 形成销售网络备案制度、审批制度, 随时都可追根溯源, 严禁非法生产、销售、买卖、使用, 一经发现, 必须查处、依法严惩。其次, 要加大宣传力度, 让养殖户明白使用瘦肉精的危害性, 对于养殖户明知禁用、人为添加, 主观上有恶意的, 社会危害性极大的, 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 要加大监管力度, 明确责任, 生猪在生产过程中, 需不定期进行监测, 出栏前, 按比例进行抽检, 到屠宰场再进行抽检。一旦发现使用瘦肉精, 就地销毁, 并按货赔付[6,7]。最后, 还要加强基层监管队伍建设, 加强畜牧兽医执法人员教育, 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本领。对于疏于监管、严重失职, 导致瘦肉精流入生猪养殖环节, 必须依法依纪严肃追究责任, 决不姑息。对少数检疫监督执法人员执法不严、有法不依、徇私舞弊, 只收费、不检疫, 与不法分子沆瀣一气, 给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 依法严惩。

参考文献

[1]试验证明“瘦肉精”产生病态肉[J].江西饲料, 2010 (2) :47-48.

[2]农业部:非法使用“瘦肉精”不是行业“潜规则”[J].江西饲料, 2010 (1) :51-52.

[3]刘畅.河南部分地区“出产”瘦肉精猪主销南京[J].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1 (3) :48-51.

[4]陈彬.多措并举全力打造规模养殖场兽药饲料规范使用平台[J].中国动物检疫, 2011 (3) :16-18.

[5]陆剑, 张晓军.“瘦肉精”查禁工作中面临的问题[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1 (1) :52-57.

[6]农业部严防“瘦肉精”生猪流入市场[J].农村工作通讯, 2011 (7) :4.

瘦肉精事件总结 篇2

目前,能够实现这种功能的物质是一类叫做β-兴奋剂(β-agonist)的药物,比如在中国造成中毒的克仑特罗(clenbuterol)和美国允许使用的莱克多巴胺/又译雷托巴胺(Ractopamine)。 瘦肉精在上海曾经引发了几百人的中毒事件。而在台湾,由于从美国进口的猪肉里含有 瘦肉精,几乎挑起一场政治争端。由于西方国家一般不消费动物内脏(内脏特别是肝脏则会残留瘦肉精),因而,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瘦肉精这类物质的使用是合法的。

在中国,通常所说的“瘦肉精”则是指克伦特罗。它曾经作为药物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后由于其副作用太大而遭禁用。 其它这样类似药物还有沙丁胺醇(Salbutamol)和特布他林(Terbutaline)等,同样能起到“瘦肉”作用、却对人体健康危害过大,因而造成安全隐患。它们也因而在全球遭到禁用。

中国大陆首次发生的“瘦肉精”中毒事件:从外地回广州探亲的王小姐投诉,她一家六口进食了含“瘦肉精”的猪肝后发生手脚发抖、头痛、气促等不适。这是广州市首宗“瘦肉精”导致中毒事件。

王小姐称,25日中午,她在白云区新市肉菜市场102档购买了八两猪肝回家用姜片炒食,一家八口晚上6时30分开始吃晚餐,有两名成人和三名儿童均进食了这道菜。到了晚上9时,上述六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手脚发抖、头痛、心慌等不适,赶快上床睡觉休息,没有及时到医院诊治。第二天,中毒者58岁仲老太症状越发严重,被送到医院后诊断为“怀疑化学性食物中毒”。王小姐怀疑是猪肝的问题遂将吃剩的炒猪肝送到广州市防疫站检测。送检菜汁盐酸克伦特罗检测为阳性,猪肝送检样品中的确含违禁禽畜饲料添加剂“瘦肉精”。此前大陆曾在市面上售卖的猪肝中检测出“瘦肉精”,但进食含“瘦肉精”食品导致发生食物中毒在国内还是首次。

更为严重的是发生在4月,上海两名运动员因食用了含有盐酸克伦特罗的肉品,在尿检中出现阳性而被禁赛。

1月12日消息,杭州数十人食用添加“瘦肉精”猪肉中毒。杭州郊县数十人因此而引起食物中毒。据报道,1月19日下午3点到10日早上6点,该地数十余名群众相继出现脸色潮红、胸闷、心悸等食物中毒现象,在当地卫生局送检的红烧肉肉汤里,省疾控中心检测出了不同浓度的“瘦肉精”。据了解,猪肉来源于当地的两家农贸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浙江省杭州、金华、嘉兴等地已发生六起类似中毒事件。病人一般在食用该类食物后20分钟发生中毒现象,最长的也发生在四个小时之内。

8月,广东信宜市北界镇又发生一起特大群众食物中毒事故,事件中共有50多人因食用在当地西江市场购买的猪肉而被送入医院接受检查治疗,中毒者主要是该镇西江中学的师生和附近村民。当地卫生部门怀疑肇事者卖的是含有“瘦肉精”的猪肉。

208月初消息,鹤山市龙口镇龙口村圩兽医李锡荣,承接了一个养猪场,猪场的药柜中遗留有一包“瘦肉精”。同年9月,鹤山市古劳镇新星村农民吕海文,向李锡荣请教如何使养出的猪更值钱,李提出自己有“瘦肉精”,并主动提出可以卖给他。随后,吕海文从李锡荣处买得“瘦肉精”约500克。

3月12日,吕海文将喂养了“瘦肉精”的9头猪,卖给杏坛镇麦村陈某经营的屠场屠宰。次日凌晨陈某批发给多名肉贩,并在杏坛镇内10多个市场出售,致使进食过有毒猪内脏的630多名村民中毒,幸得杏坛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及时抢救,而没有发生死亡事件。

年8月26日讯:“瘦肉精”猪肉又毒倒530人:事发广东信宜北界,是至今在国内发生的中毒人数最多的同类大案之一。肇事猪肉是由一个叫梁汝勇的专业户所养,共3头猪。据当地政府统计,在这次“中毒事件”中,到医院打针的有530人,其中学生300人,群众230人。在医院中有病历可查的共51人。循着养猪户梁某查下去,承包该局属下某饮料厂的负责人也进入了工作组的视野,他们二人被信宜市公安局传唤审查后,已经作了坦白,承认确实给该批生猪喂食了含有“瘦肉精”的饲料添加剂。这些饲料假冒伪劣商品的源头大致有两个:一个是四川、浙江、广西等地的地下工厂,他们生产的是含有违禁药物的的添加剂和小包装盐酸克伦特罗;另一个是广东省一些预混料生产企业,地下工厂。另外,为牟取暴利和收回扣,一些饲料厂的供销员半明半暗地推销小包装盐酸克伦特罗和偷卖含盐酸克伦特罗禁药的大猪预混合饲料,也助长了此类违禁药品的蔓延。此次中毒事件之所以发病快、影响面大,关键在于养猪户特别贪心,喂食瘦肉精过量所致。

2001年11月17日报道,北京首例“瘦肉精”中毒案:11月2日晚,陆续到协和医院就诊的14位中毒人员是午餐时曾集体进食过猪肝,随即表现出肌肉震颤、心悸、恶心呕吐等症状。经过治疗,绝大多数中毒者症状缓解,仅少数须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目前中毒者已经全部出院。

记者从市卫生局了解到,卫生局在对北京市场上的86头生猪的抽检中发现,“瘦肉精”的检出率为25%。这一数据与农业部对北京市场的抽查情况基本相符。

2001年11月7日,广东省河源市发生了一起特大集体食物中毒案,原因就是这种“瘦肉精”中毒。据事后统计,在整个事件过程当中,河源市共有484人因服食有毒猪肉,住院观察、治疗。这是广东省近年来发生的较大一起有毒猪肉集体中毒案件。

11月8日,两名使用盐酸克伦特罗的养猪户被刑事拘留。据他们交代,他们的饲料全部来自河源市金冠饲料批发部。11月9日,该批发部负责人陈朝强被带回公安机关调查,同时还起获了七袋半被转移、藏匿在别处的可疑猪饲料。塑料袋上既无品名、厂址,又无生产日期。经鉴定,这些饲料里确实含有盐酸克伦特罗,也就是“瘦肉精”。11月10日,他的供货商,台山市中洋饲料有限公司的经理林清源,被带回河源市协助调查。

3月25日消息:3月14日上午10时,苏州市卫生监督所接到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报告,一名3岁患儿疑似“瘦肉精”中毒。该所即派人员前往调查。据了解,该患儿家庭13日午餐食用自烹猪肝后不久,患儿母亲和外婆先是心跳加速、四肢发抖、心慌等症状,尔后,患儿亦有相同病状。三人分别被送医院就诊。

14日下午,市卫生监督所又获悉3月14日、15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等几所医院相继收治数名中毒患者,共计26人。苏州市卫生监督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这些患者均在食用猪内脏(24人吃的是猪肝、两人吃的是猪肺)后发病。这些有毒猪内脏相对集中地采购于市4个农贸市场的个体肉摊,据了解,这批含有“瘦肉精”的猪肉来自浙江嘉兴。该市疾控中心从中毒者吃剩的猪肝样品中测得“猪肉精”含量超标5倍以上。

204月广东湛江发生首起“瘦肉精”中毒事件。据了解,事件发生在4月4日,广东遂溪县河头镇朱屋村的35名村民食用了由朱某私自宰杀的猪肉和一些猪内脏。没多久,其中的31人先后出现心悸、心跳加速、头痛、头晕眼花、四肢发麻无力等中毒症状。这些来历不明的毒猪肉经检疫部门检验后发现含有“瘦肉精”成分。而据随后的进一步调查了解,造成这起“瘦肉精”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竟是养猪业主所喂养的猪患了“哮喘病”,为了给猪看病,业主向不明身份的人购买了一些“治喘药粉”,给猪服用后仅5天就出栏进行了屠宰。真是搞不懂是“人给猪治病”还是“猪使人生病”啊!

10月21日,辽阳62人“瘦肉精”中毒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卫生部门也高度关注,已派出专家组专项调查“瘦肉精”中毒事件。随后辽阳市拨款18万元检测生猪尿样。

3月14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约有近百名群众下午开始陆续到杏坛镇医院治疗。经当地有关部门初步查证,中毒原因是食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所致,受害者讲都是吃了市场上买来的猪肉后引起病症的。据镇政府办公室负责人介绍,猪是从外地买来的,并经过了当地检疫站部门的检查。

204月3日讯:“瘦肉精”害倒祖孙三人。一天晚上十一点多,家住广州东园新村的王女士正上高中的儿子忽然觉得全身乏力、头痛、心悸、心跳加速、手指震颤等。她本人及其70多岁的老母亲也相继出现类似的症状。在医院急诊室里,当班医生诊断为“食物中毒”,罪魁祸首就是半小时前喝的那碗加入了“瘦肉精”的猪肺汤。

…:江西省赣州江西应用技术学院黄金校区75名学生误食含瘦肉精猪肉,集体中毒!

“瘦肉精”放倒上海泳花周洁

中国游泳运动员本来已经在各类国际兴奋剂检测中保持“清白”长达4年,而此次兴奋剂事件的根源竟然和4年前如出一辙,中国泳将再一次倒在“瘦肉精”的“埋伏”中!

:上海300余人瘦肉精中毒!

广东省惠州市5名工人猪肝中毒,瘦肉精超标1000倍

11月,浙江嘉兴中茂塑胶实业有限公司70名员工在午饭后开始出现手脚发麻、心率加快、呕吐等症状,医院确认为瘦肉精中毒 。

2月19日,广州市出现“瘦肉精”恶性中毒事件,截至20日上午10时,广州市累计接到21宗疑似瘦肉精中毒事件报告,共67人发病,较前一日的报告新增10宗,增加病人21人。

双汇瘦肉精事件这个世界上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再一次‘感受’瘦肉精的‘洗礼’

203月15日,央视“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将双汇发展(000895.SZ)推到风口浪尖之上。当天午后,上万手卖单将双汇发展砸在跌停板上,双汇发展当天巨量成交6.51亿元。3月16日起,双汇发展随即停牌至今。双汇发展的二级市场**暂缓,但基金界的天空密云涌起,一周多的时间内,暗流之下,基金公司与基民的角力战已然拉开。

这个比《还珠格格》还长的‘瘦肉精’什么时间才是个头啊!!!!!

早在3月,我国农业部严令禁止β——激动剂在畜牧业上的应用。

19上半年,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发出国检办[98]2号文件《关于加强供港活猪检疫工作的通知》,规定对所有供港生猪进行严格的β兴奋剂尿样检制度。一旦发现,销毁所有生猪,禁止其猪肉在香港上市。

19,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盐酸克伦特罗等违禁兽药饲料的专项查处,并出台农牧发[]1号文件,明确规定禁止生产和使用含“瘦肉精”的规定。

1999年5月29日,国务院颁布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中明文规定:“生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不得添加激素类药品”。

204月3日,农业部联合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首次单独就“瘦肉精”问题发出紧急通知(农牧发[]4号),要求各地、各部门联合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盐酸克伦特罗”的查处。

2001年初,农业部颁布了强制性行业标准《饲料中盐酸克伦特罗的测定》,确定了两种测定方法。

2001年6月,农业部、工商总局等五部委又再次专门发文(农牧发[2001]14号),通知的措辞已升级为“严厉打击”,并再一次强调,“盐酸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即非兽药,也非饲料添加剂,而是“严重危害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安全的”。

到了年,鉴于“有些地区仍存在违规使用”的情况,农业部又先后以193号公告的形式,禁止将“盐酸克伦特罗”等数十种药物用于任何食品动物,对“瘦肉精”从原料到制剂一律封杀。

农业部部长曾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就“瘦肉精”的问题做了专题回答,并强调:农业部对四个试点城市共进行了四次定点跟踪监测,其中有些城市的生猪样品中仍有少量被检出的“瘦肉精”。今后将会继续加大对“瘦肉精”的定点监测力度。筹建瘦肉精检测仪等等的相关实验室

随后,深圳、福州、厦门、上海、北京等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瘦肉精”的打击力度,纷纷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全面禁用“瘦肉精”创造了较适宜的法制环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年3月17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海关总署等8个部局联合颁发的国食药监察[2004]66号文件中,把“瘦肉精”的防堵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做了专项规定:整治畜产品违禁药物滥用和兽药残留超标行为,加强饲料和兽药市场准入管理,逐步建立生产和经营的可追溯制度,阻止违禁药品从人用药品领域流向养殖环节。以检查“瘦肉精”生产使用窝点为突破口,对“瘦肉精”检出率过高的地区实施重点整治。

“瘦肉精”事件 篇3

此事件不仅暴露出肉品加工企业在质量监管机制上存在着漏洞,同时也暴露出检疫检测部门在生猪检疫管理上存在着漏洞,而一些养猪户昧着良心唯利是图的做法,同样令人切齿痛恨。作为一个有公德、有良心的养猪人,我们应该充分了解“瘦肉精”的危害,遵守国家有关规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饲养和管理,避免在猪饲料中添加包括性激素、抗生素、兴奋剂、重金属之类的任何违禁品。

一、“瘦肉精”是啥东西

“瘦肉精”是肾上腺素类神经兴奋剂,主要有盐酸克仑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硫酸沙丁胺醇、硫酸特布他林、西巴特罗、盐酸多巴胺等7种物质,其中,盐酸克伦特罗为其主要成分。盐酸克伦特罗是目前生猪业的重点检疫对象,呈白色结晶粉末,无臭,味苦,熔点为161℃,溶于水和乙醇,微溶于丙酮,不溶于乙醚。盐酸克伦特罗属于强效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具有扩张支气管的作用,过去临床上常用来防治哮喘、肺气肿等肺部疾病,俗名克喘素。1978年,美国一家公司的科学家意外发现盐酸克伦特罗具有明显的促进猪生长、提高瘦肉率及减少脂肪的效果。20世纪80年代,国内有专家为此撰文介绍其功效,证明将其添加到牛、羊、猪和家禽饲料中,可提高动物蛋白质含量约15%,减少脂肪含量约18%。

正因为盐酸克伦特罗对动物具有促进肌肉特别是骨骼肌中蛋白质合成、抑制脂肪合成与积累等作用,使肉猪生长速度加快,瘦肉增加,毛色红润光亮,卖相好,外观上能明显改善生猪形象,屠宰后胴体肌肉颜色深红,肌肉饱满、结实、不易渗出液体,皮薄,脂肪较少,感觉很漂亮,所以,盐酸克伦特罗又被称为“瘦肉精”。上述类似的物质如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也都有这种作用。研究证实,将这类物质添加到饲料中,都可以提高动物的瘦肉率,减少饲料使用量,使肉品提早上市,能满足消费者渴望高瘦肉率的膳食需求,还能起到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作用。

二、“瘦肉精”其实是“害人精”

虽然盐酸克伦特罗能提高生猪的瘦肉率,但随后的研究证明,盐酸克伦特罗对猪以及食用猪肉及其肉产品的人,都有不可忽视的毒副作用。如果用盐酸克伦特罗作为饲料添加剂,其使用剂量必须达到人正常用药剂量的10倍以上,才能有提高猪瘦肉率的效果。由于盐酸克伦特罗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量大,使用时间长、代谢慢,进入猪体后主要分布于肝、肾、肺和肌肉中,且残留量很大、残留时间很长;同时,其稳定性也很强,能够耐受100℃的高温,在126℃的油煎条件下,需要5分钟才能将毒性破坏减半:所以,盐酸克伦特罗一旦在猪的肌肉和内脏中沉积下来,家庭厨房中常规使用的加工烹饪方法,根本无法对其毒性进行有效破坏,绝大部分都会被食用者的消化道所吸收。

医学研究表明,人体对盐酸克伦特罗吸收很快,食用后15~20分钟即会发生作用,2~3小时后血浆浓度达到峰值。每千克猪肉中残留几微克盐酸克伦特罗,就能引发人体中毒症状,迅速造成心率过速,同时使细胞内血钾降低,导致心律失常,对原有心律失常的病人更易引发心肌梗死。一个人如果摄入20微克盐酸克伦特罗,就可以出现明显症状,表现为面红口渴,皮肤出现过敏性红色丘疹,心情烦躁不安,失眠,手指震颤;食用量过大则出现心慌、乏力、恶心呕吐、耳鸣、头痛、震颤等症状;对于高血压、心脏病、甲亢等疾病患者来说,更容易诱发病状,危险性很大。食用盐酸克伦特罗中毒严重者可致人死亡,中毒症状轻微者感觉不明显,但长期食用可引起慢性中毒,导致染色体畸变,诱发恶性肿瘤,其危害自不待言。而人吃了残留于猪肉及内脏中的莱克多巴胺后,对青光眼、糖尿病、高血压、前列腺肥大等疾病患者的危害更大,严重者也危及生命。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媒体多次曝光“瘦肉精”中毒事件:1998年5月,17名香港居民中毒;1999年10月26日,浙江嘉兴市57人中毒;2000年4月14日,广东博罗县龙华镇30人中毒;2000年10月9日,香港57名市民中毒;2001年11月7日,广东河源747人中毒;2002年7月2日,解放军某部80人中毒;2003年3月13日,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160多人中毒;2003年10月21日,辽阳市62人中毒;2003年11月22日,杭州市22人中毒;2006年9月,上海市连续发生多起中毒事故,波及全市9个区、300多人;2009年2月,广州市发生11起共计46人中毒。国外类似的报道也不罕见,如1989年10月至1992年,西班牙有255人“瘦肉精”中毒;1990年秋季,法国有22人“瘦肉精”中毒。在台湾,由于从美国进口的猪肉里含有“瘦肉精”,几乎挑起一场政治争端。

三、“瘦肉精”是违禁品

人类并不是所有的发现和发明都是科学的,也不是所有的主观愿望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瘦肉精”最初的发明者——两位美国科学家在30年前一定没有想到,他们为提高猪的瘦肉率,竟然在无意中为世人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无数事实充分证明,盐酸克伦特罗之类的“瘦肉精”,是一项对人类极为有害的研究成果。因为中毒事件接连不断,1991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禁止将盐酸克伦特罗使用在食用动物身上;在此之前,欧共体也决定自1988年1月1日起,禁止将盐酸克伦特罗当作饲料添加剂使用。

因为我国有关专家撰文介绍国外对“瘦肉精”的研究成果时,刻意回避了已经证明存在的毒副作用,所以,起初在飼料中添加“瘦肉精”曾经得到国家科委、农业部等部门的支持。但由于逐渐发现了“瘦肉精”添加在猪饲料中会导致人食物中毒之后,我国有关部门很快就做出了禁用的决定:1997年3月,农业部下文严禁将β-肾上腺素类激素在饲料和畜牧生产中使用,其中,盐酸克伦特罗名列禁单第一位;1999年,国务院又颁布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条例中明令禁止在猪饲料中添加β-兴奋剂。在盐酸克伦特罗被禁用后,作为其最佳替代产品的莱克多巴胺开始浮出水面。后来由于发现了莱克多巴胺有导致动物腿疾的副作用并会危及人类健康之后,2002年我国农业部明确将莱克多巴胺也列入了《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中;200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也规定,养殖企业、养殖户不得添加、使用“瘦肉精”等违禁品。

概而言之,无论是盐酸克伦特罗,还是莱克多巴胺,抑或是其他5种β-兴奋剂类物质,都是养殖业的禁用品。准确地说,盐酸克伦特罗之类的“瘦肉精”,既不是兽药,也不是饲料添加剂,而是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害人精”。由于“瘦肉精”的毒副作用大,被人们认为是肉制品行业中的“三聚氰胺”,在生猪检验检疫过程中,“瘦肉精”是重点检测项目。目前全球136个国家和地区都规定肉品中不得检出“瘦肉精”。

四、养猪户应懂得自重

的确,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需要大量的瘦猪肉,但在养殖业上,要达到提高猪瘦肉率的目的,理应顺应自然规律,采用选择饲养瘦肉型品种猪,改善生猪的饲养环境,利用生猪发育特点选取合适的饲料配方和出栏时间等办法,绝不能走歪门邪道。用“瘦肉精”喂养的“健美猪”,虽然皮下脂肪极少、瘦肉率特别高,比普通瘦肉型猪60%左右的瘦肉率高出一大截,达到80%~90%,但那样的产品,根本就不是改善居民膳食结构的美味佳肴,而是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的毒药。同样的道理,养猪户要想降低养猪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也要走合理合法的正常渠道,应注重搞好日粮配制,改变饲喂方式,重视资源利用和环境控制,通过加强饲养管理达到挖潜降耗、开源节流的目的,绝不能投机取巧走违法犯罪的道路。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看似仅仅投入几块钱就可以换来近百元的收入,但拿到手的是金钱,丧失的是从业良心,干的是违法勾当,一旦被发现,轻则要遭受经济处罚,重则被锒铛入狱,危害和损失都会很惨重。

俗话说得好:“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养猪户不要抱侥幸心理,也不要随从所谓的“潜规则”,应该坚守社会公德和做人的良心,遵守畜牧法规,遵循科学规律,脚踏实地搞好管理,本本分分地发“猪财”。应知道,在养猪整个产业链中,养猪户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害人害己的事,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坚决不能干。

“瘦肉精”事件 篇4

关键词:“瘦肉精”事件,负面新闻,舆论监督

自新闻媒体诞生以来, 负面新闻报道便伴随着媒体的发展而发展。普利策在论述现代报刊的社会使命时说:“报纸的生命就在于‘暴露’, 这种暴露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 一是社会问题。报纸应当监督政府官员的表现, 对任何一种腐化堕落和错误都进行曝光。一个自由而有责任的报纸应当试图使‘政府官员、公务员、社会各机关和司法系统尽心尽职, 履行责任’。” (1) 无论是报纸还是其他形式媒体, 舆论监督功能是其最根本的社会职能, 它们有监督社会引导舆论的使命。

自从“3·15”之后, 新闻媒体对“瘦肉精”事件的报道在人们的生活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作为一种负面新闻报道, 充分发挥了其舆论监督的职能, 完全地体现了负面新闻的特征以及它的现状与不足。

负面新闻的定义与特点

负面新闻作为媒体新闻传播的一项内容, 日益占据了重要地位。关于负面新闻的界定, 新闻学界有不同的说法。如杨保军教授认为:“负面新闻 (报道) , 是指对负面新闻事实的报道。”张威教授认为:“负面报道聚焦于那些与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相冲突的事件以及一切反常现象。对于具有社会内容的负面报道来说, 它的目的不在于歌颂光明或者倡导精神, 而在于反映和暴露社会敏感灰暗的一面, 以使公众瞩目、警醒和震惊。” (2)

总体而言, 负面新闻的内涵是指“消极的 (或不好的、有害的) 新闻信息”。负面新闻具有突发性、敏感性和复杂性等特征, 这些特征也是负面新闻最显著的特征。

突发性, 是指负面新闻事件的报道是突然的, 没有预报与提醒。在“3·15”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央视报道“瘦肉精”事件对双汇以及全国广大消费者来说也同样是突如其来, 给消费者一个毫无准备的意外, 也让这次事件的主角双汇措手不及。

敏感性, 是指负面新闻一旦发生, 能迅速刺激受众心理, 引起受众的强烈震撼和密切关注。“瘦肉精”事件发生之后, 双汇股票当天跌停, 全国上下对“瘦肉精”事件异常关注, 一时间成为全国上下议论的焦点。

复杂性, 负面新闻的复杂性, 主要是其产生的原因复杂, 其产生的影响深远, 受众对负面新闻的认识、心理与行为反应复杂。负面新闻产生的原因分为主客观原因。其中主观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 由于受众不同的性格、文化程度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复杂因素, 这就决定了他们接受负面新闻事实的心理能力和认知能力是复杂的。“瘦肉精”事件的产生原因是复杂的, 人们对它的认识也不是简单的, 它产生的影响同样也是复杂的。

负面新闻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 我国媒体与国际传媒理念接轨, 负面新闻报道在数量上和深度广度上都有较大的突破。在负面新闻报道中, 坚持新闻的根本原则, 适度地把握负面新闻的负面性, 能够使其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产生积极的正面作用。

负面新闻的正确适度传播有利于国家相关法规和制度的完善。负面新闻事实自身的好坏、受众对它的认识以及其传播的环境等因素, 都会影响传播的社会效果。负面新闻报道的信息大多是存在一段时间之后才被媒体发现, 并不是一开始就能被报道, 然而这些负面新闻信息一旦被媒体报道出来就会产生轰动效应, 备受人们关注, 上自国家领导下至普通受众。通过“瘦肉精”事件, 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完善相应的法规制度, 关注检疫部门的监督检测职能, 近日全国各地加强食品添加剂市场监管, 以防类似的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发生。

负面新闻的正确适度传播能够成为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激励手段。负面新闻信息的报道, 能够使受众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从而刺激受众思考如何解决新闻反映的问题, 从而有利于社会经济与生活发展。当今社会飞速发展, 人们在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 也面临着诸多社会问题。负面新闻报道将这些问题揭露出来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 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 这次“瘦肉精”事件再次将食品安全问题提上议程, 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刺激人们去积极寻找如何消除威胁人们身体健康因素的途径。由此可见, 媒体准确地把握负面新闻报道潜在的社会价值, 其激励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负面新闻的适度传播更能彰显媒体舆论监督职能。我国媒体有舆论监督的社会职能, 然而负面新闻报道的舆论监督的功能更明显, 主要是因为它通过对社会中不良现象进行揭露报道, 引导社会舆论, 给社会一定的警示作用, 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不良社会现象的滋生与蔓延。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是秘密进行不为大多数受众所知, 新闻媒体将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报道出来, 从而引起强烈的社会舆论, 发挥其舆论监督的社会职能。

“瘦肉精”事件是由央视报道出来的, 多家媒体进行追踪报道, 这在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强烈的舆论台风。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受众议论的焦点, 然而这次事件的主角双汇集团也是受众谈论的焦点, 虽然生猪检测检疫的职责不全在双汇, 然而双汇作为广大消费者信赖的品牌, 出现这样的食品安全问题, 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 在多家媒体追踪报道之下, 双汇推出多项安全措施确保食品安全, 尤其是“瘦肉精”生猪在线全检, 每年多增加2亿至3亿元的生产成本。由此可以看出负面新闻报道适度传播更能体现媒体的舆论监督职责,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负面新闻报道的现状冷思考

负面新闻报道日渐式微。尽管负面新闻报道随着报纸的诞生而存在, 然而在我国成立初期却是一个禁区, 学术界很少触及。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新闻报道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弘扬正气依然是媒体的主旋律, 然而媒体负面新闻报道也逐渐发展起来了。但是负面新闻报道的敏感性与复杂性让其发展态势不容乐观。近几年来, 受众感觉到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中舆论监督内容所占的比例明显下滑。《南方周末》也在市场发展中被磨平了棱角, 负面新闻报道在整个报道比例中占的比例逐年下滑。

负面新闻报道感情色彩较浓。负面新闻报道一旦出现, 就会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 往往一家媒体报道出突发事件, 其他的媒体会争相追踪报道。客观公正才是新闻的根本命脉, 然而, 有的媒体在追踪负面新闻报道的时候往往带着感情色彩, 主观意识比较强。

自从央视报道了“瘦肉精”事件之后, 国内其他媒体也争相追踪报道, 在媒体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也带着一定的感情色彩。这次事件关系着食品安全, 关系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这让广大消费者对双汇失望, 同时也对政府的监督检疫部门失望, 新闻记者在报道这件事的时候难免有失公允, 带着一定的感情色彩。

食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 政府部门的监管显得格外重要, 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 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 还有其他一系列相关的技术标准。从中央到地方逐级都有相关的食品安全质量监管部门来负责食品检查。在我国对“瘦肉精”的检测是由多部门共管的, 然而由于某些监管检测部门的失职以及双汇检测部门员工的失职, 让喂有“瘦肉精”的猪流入双汇。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然而大多媒体却把原因指向双汇并进行跟踪报道, 把舆论的焦点转移到双汇身上, 鲜有媒体深度挖掘造成“瘦肉精”事件的其他重要因素, 国家检疫部门的失职在此事件中可谓是重中之重, 然而却被媒体大大地忽视了。

3月31日双汇召开万人职工大会, 有位经销商在大会上激动地喊了“万岁”, 这让媒体记者大肆炒作了一番, 众说纷纭, 不了解内情的人说是双汇公关作秀。然而, 据双汇内部知情人士透露, 这个高喊“万岁”的经销商已经经营双汇产品十几年了, 他今日拥有的一切都是因为双汇, 所以他在激动之余高喊了几声“万岁”, 这就让有些不知内情的记者带着感情色彩来报道。也少有媒体去挖掘这件事情背后的真相。

通过这次事件, 不难发现多数媒体在报道这件事情上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 舆论导向有少许偏离客观公正, 透过此次事件却反映出我国媒体在报道类似负面新闻的现状及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威:《比较新闻学:方法与考证》,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3年版, 第358页。

对瘦肉精事件的思考 篇5

摘要:自从央视新闻频道播出 3·15特别行动《“健美猪”真相》之后,双汇公司就深陷瘦肉精的漩涡。瘦肉精不仅仅严重打击了双汇集团的发展态势,更是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引起了各方的强烈关注。基于此,我查阅相关资料,对瘦肉精事件进行分析并思考,对防范食品安全事故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瘦肉精、盐酸克仑特罗、法律规范、利益、道德、建议

1、事件回放

3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了南京市场上广受消费者欢迎的这种瘦肉型猪实际上就是用“瘦肉精”喂养出来的,而且这些“瘦肉精”喂出来的 “健美猪”还流入了双汇这样以质量把关严格著称的知名肉制品企业。

在河南孟州市、沁阳市、温县和获嘉县,这种用 “瘦肉精”喂出来的所谓瘦肉型“健美猪”,钻过当地养殖环节的监管漏洞,进入贩运环节。每头猪花两元钱左右就能买到号称“通行证”的检疫合格等三大证明,再花上一百元打点河南省省界的检查站,便可以一路绿灯送到南京一些定点屠宰场,无需检测“瘦肉精”,每头猪交10元钱就能得到一张 “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有了这张证明,用 “瘦肉精”喂出来的所谓“健美猪”就能堂而皇之地进入南京市场销售。

《“健美猪”真相》的报道后,农业部高度重视,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严格整改,切实加强监管,并立即派出督查组赶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

据双汇集团介绍,该公司已要求下属所有工厂,进一步加强对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同时将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开展对此次事件所涉及的各个环节的全面检查。在资本市场,双汇市值也于3月16日一天蒸发12.68亿元。继农业部在15日派督察组赶赴河南后,16日商务部也发布消息称,16日派出督导组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同时要求双汇集团对所属企业进行全面清理整顿,查找和整改存在的问题。

据了解,河南济源、获嘉、沁阳、孟州、温县等五县市共有养猪户2万8238个。3月16和17日两天,有关部门对5446户进行排查并控制涉案人员29人,抓捕27人,立案8人。其中,主要负责济源区域内生猪收购工作的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宋宏亮,涉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刑事拘留。在干部及公职人员处理方面,沁阳市柏香镇动检站站长王二团、开票员王明利;孟州市涉案的防疫员田伟斌、检疫员李正付,被开除公职。

2、瘦肉精到底是“何方神圣”

瘦肉精学名为盐酸克仑特罗。盐酸克仑特罗又称β-兴奋剂,是一种高选择性的兴奋剂和激素。β-兴奋剂(β-agonists)是一组选择性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因能与动物机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膜上的β受体结合而得名。具有调节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松弛气管平滑肌及促使体内营养素重新分配的功能。克仑特罗具有蛋白同化作用,且与合成代谢类固醇不同之处在于其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可以减少脂肪的形成,提高瘦肉和脂肪的比率,因而被滥用于肉禽饲养业,造成该药在肉禽体内蓄积,尤其肝脏组织中的浓度较高。人类食用含有克仑特罗的肉后会出现头晕、心悸、手指震颤等中毒症状,还可引起糖尿病人发生酸中毒。在1990年和1992年,西班牙曾爆发过两次消费者食用残留克仑特罗的牛肉和牛肝脏中毒的严重事件,中毒者高达135人和140人。1998年,香港居民因食用内地供应的猪内脏,造成17人中毒。

我国明令禁止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中添加激素类药品。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中明文规定:“生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不得添加激素类药品”。瘦肉精作为一种β-兴奋剂,是被禁止在饲料中添加的,但由于喂养添加瘦肉精的饲料可以达到增加瘦肉,抑制脂肪生长,具有很大的经济利益,再加上检测难度比较大,不少黑企业置人民生命安全于不顾,铤而走险,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

3、在利益面前道德和法律沦陷了

有记者调查后得知,一头生猪从生长到宰杀,最后流向人民的餐桌,要经历养殖、贩运、检疫、屠宰和销售等多重环节。在这个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斥着谋利者的身影。

猪的价格很重要的一部分取决于长得怎么样,瘦肉率的高低。猪长得白,瘦肉多,价格就高,而卖相不好的收购员就自然会给养殖户低的价钱。养殖户不添加瘦肉精,猪贩子就降低收购价格。一袋瘦肉精的价格就两三百块,一头猪添加瘦肉精的量不到10克,平均一头猪的成本多了3至5块钱。小养殖户100头猪,如果添加瘦肉精能多卖3000多块钱。没有加这个瘦肉精的猪,就少卖了几千块,养一年下来甚至还赔钱。

在这个利益链条当中,经纪人充当着联系屠宰场和养殖户的中间人,也是利益的最大受益者。经纪人人都是当地既掌控猪源,手头又有买猪客户信息的一批人,平时多以卖药、卖饲料为主,或者以前养过猪,但因养猪辛苦“转行”的。按照当地规矩,一般猪贩收购一头猪要支付18.5元中介费,其中包括10元信息费,6元运猪装车费,2.5的开票费用,包括耳标,各种证明等。经纪人拿走10元,这是净得。举例来说,一车猪数量在120头到150头,一天一两车猪,一个经纪人就能净得1200至1500元。有时一天两车,一个月就挣好几万,却没有任何成本和风险。实际上这些人才真正赚到了农户养猪的利润。举例来说,一车猪数量在120头到150头,一天一两车猪,一个经纪人就能净得1200至1500元。有时一天两车,一个月就挣好几万,却没有任何成本和风险。实际上这些人才真正赚到了农户养猪的利润。

然而瘦肉精已经在国务院明令禁止的名录中。早前,国务院颁布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中已明确禁止使用“盐酸克伦特罗”。并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使用的药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第三条也规定,“使用盐酸克伦特罗等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或者含有该类药品的饲料养殖供人食用的动物,或者销售明知是使用该类药品或者含有该类药品的饲料养殖的供人食用的动物的依照刑法第144条的规定,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刑事责任”。

但是养殖户为了卖好猪,卖个好价钱,添加瘦肉精,检疫部门为了自己私利,对添加瘦肉精的猪却一路开绿灯。在这些人的利益面前,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被漠视了。在利益面前,这些人置社会道德于不顾,拿人民生命健康当儿戏,藐视法律,铤而走险。

这些年来,一连串的食品安全事件,让人触目惊心。从2000年的“毒瓜子”到2001年得“毒豆奶”再到2009年震撼全国的三氯氰胺毒奶粉事件,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都给全国人民敲醒了警钟,每一次都在人们心灵上留下了一个伤疤。为了一点点利益,利益链上的每一个人就可以不顾道德谴责,不顾人民生命健康,不顾法律制约,铤而走险。在这个看似物质丰富的社会,却时刻埋藏着一颗颗食品安全事件的定时炸弹。在这些事故面前,我们感到道德的沦陷,法律的缺失,公职人员的腐败。试想一下,如果生产者和利益分享者心里有着对道德的尊重,对法律的敬畏,对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视,这一切不幸的事故都可以避免。但是,我们生在一个道德沦陷,法律缺失的社会。

4、如何辨别添加瘦肉精的猪和猪肉

(1)判断吃了瘦肉精的猪的方法:吃了瘦肉精的猪的屁股特别滚圆,脊背上有一道凹槽,体型“健美”;服药后的猪,心脏跳动加速,喘气频率加快,一般会气喘吁吁,尖叫乱叫,表现狂躁,甚至有的会全身通红。(2)判断瘦肉精的猪肉:

①观察猪肉的脂肪层:生猪吃了瘦肉精生长后,其皮下脂肪层明显较薄,通常不足1厘米,瘦肉与脂肪间有黄色液体流出。②观察猪肉的色泽:含有瘦肉精的猪肉肉色较深,肉质鲜艳,颜色鲜红,纤维比较疏松,时有少量“汗水”渗出肉面。而一般健康的瘦猪肉是淡红色的,肉质弹性好,肉上没有“出汗”现象。

③用PH值试纸检测。正常新鲜肉多呈中性和弱碱性,宰后1小时PH值为6.2-6.3;自然条件下冷却6小时以上PH值为5.6-6.0,而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则偏酸性,pH值明显小于正常范围。

5、对防范类似食品安全事故的建议(1)做好宣传教育,增加公民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使每个公民都清楚地认识的各种食品安全问题产生原因和途径。(2)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对从事食品生产、加工、运输、检测、销售等各个领域的相关人员进行法律培训,使从业人员有清晰的食品生产法律意识。

(3)立法部门要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规范,做到有法可依。

(4)提高违法成本。立法部门应该在立法过程中,对触犯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的条款进行修订,要以更加严厉的法律处罚来提高从业人员的违法成本,让从业人员不敢轻易违反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规范。

(5)执法部门要依法行事,做到执法必严。执法人员要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运输、检测、销售等各个领域的监督,把事故扼杀在摇篮当中。

(6)消费者要提高警惕,多学习各种食品安全的知识,增强辨别有害有毒食品的能力。

参考文献:

 许牡丹,毛跟年《食品安全性与分析检测》,化学工业出版社

 高向阳《食品分析与检测》,中国计量出版社

 方晓明,丁卓平《动物源食品兽药残留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 刘雄,陈宗道《食品质量与安全》,化学工业出版社  朱坚,邓晓军《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 侯仕农,闫强,马爱民《盐酸克伦特罗的药理作用、对食品安全的危害和检测技术》

“瘦肉精”事件 篇6

关键词:供应链,物流,危机,危机管理

作为业内的肉类领先企业, 双汇集团采用的是企业+基地+农户的行业发展模式, 这一模式不但可以利用广大农民养猪的优势, 又体现出了专业化生产的趋势。关键是它还能够利用企业的技术、资金、市场、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 带领养猪户从分散的自给性饲养转向有组织的商品性饲养, 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企业和农户之间的沟通, 因而也是目前龙头企业广泛采取的模式。那么, 为什么双汇在这样好的模式下又产生了几乎致命的危机呢?主要由于双汇对这个模式没有强有力的执行力来保障标准化的运营, 缺乏对产业链的控制和供应方的管理, 以致于瘦肉精从供应链的源头流了出来, 对企业品牌形象造成了重大的伤害和损失。但是如果企业当时能够加强供应链危机管理意识或者是有一套供应链危机预防系统, 相信这种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因此, 企业的供应链危机管理很重要!

1 供应链中潜伏着危机

很多专家和学者都在致力于研究这个课题:供应链在什么时候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但这些研究一般只集中在正常情况下。而在企业供应链的实际运作中, 供应链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灾难事件或突发性事件, 例如:丰田的刹车门、三鹿的三聚氰胺以及禽流感事件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又该怎样应对呢?因此, 在解决危机之前, 很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供应链中都有哪些危机, 从而加以分类, 制定相应准确的措施。

简单来说, 我们可以把供应链的危机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灾害, 例如, 地震、洪水、干旱、台风、火山爆发、泥石流、臭氧层的破坏等等。这些灾害有的是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引起的, 有的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如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多。这些灾害都是企业生产中无法避免的, 而且由于事先无法预料的特点, 往往给企业带来的的损失也是巨大的。另外一类是人为因素, 即在企业活动中引起的, 它包括供应链的连锁反应、信息技术的落后、信息传递的失真、企业文化的差异等, 它可以人为的实施一些措施或者技术来加以改进, 从而消除危机。

2 供应链危机的应对措施

随着全球化经济地发展, 市场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这种情形下, 企业不担心正常的事件发生, 最担心突发事件, 因为这些突发事件一旦发生, 就会点中企业管理的死穴, 常常使企业从此一蹶不振, 无法再现昔日的风采。其实在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活动中, 我们发现供应链并没有实现它所起到的作用, 效率有时非常低下。原因可能是使用供应链的企业没有制定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策略, 所以当他们遇到突发事件时, 往往会不能立即查出危机事件发生的原因, 并制定方法去解决。因此供应链中也需要危机管理。

根据危机发生时所处的位置, 供应链中的危机管理分为危机防范和应急管理。危机防范是指预防危机发生的措施;而应急管理则是指在面临危机的情况下, 企业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或转移危机, 并把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有些危机, 例如高层管理者离职、核心技术流失、重要客户流失等, 可以采取提前预防的手段来防止危机的发生;而对于事先无法预知的危机, 只能使用一些应急的方法来化解, 在当危机来临的时候, 就主动面对, 并且快速的制定出解决的方案。一般来说, 供应链中的危机管理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 建立“生于忧患”的危机意识。

在供应链管理的一些活动中, 可以通过一些宣传手册、领导讲话等使处于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都拥有很好的危机意识, 在必要的时候, 也可以通过一些激励或惩罚的手段来加强危机意识, 要将这些危机意识有效地贯彻到供应链中有关企业的每个领导及员工的意识里, 还要将其制度化、规范化, 从而达到危机管理的目的。另外, 为了对风险做到“早发现, 早预防”, 在日常供应链管理中建立不同的应急预案。

(2) 相互之间结成战略联盟。

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缔结成为战略联盟, 企业之间构成更为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 这样的合作关系可以使各个企业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共担风险或成本, 而且可以利用他人的优势来互补自己差的一面, 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因此, 在供应链上的战略联盟意味着厂商与供应商不仅仅是买家和卖家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一种信任、合作、开放性交流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3) 同时发展多个供应商。

供应链不能单单依靠某一个供应商, 应发展多个供应商, 否则一旦该供应商出现问题, 那么原材料的供应将会不及时, 势必将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 扩大来讲讲会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做。例如, 供应商存在的地域风险。因为一旦供应商所在地发生了自然灾害, 那么就会使企业所要的原材料或者零件等供应中断, 如果没有其他供应商的供应, 势必给企业造成缺货的危机。所以, 企业应该发展多个甚至不同地方的供应商。另外, 在同供应商建立关系的前后, 必须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考核, 可以从供应商的声誉、交货时间、生产能力、产品质量、产品成本、用户满意度等方面做充分地调查, 因为它很可能影响企业的生产、交货等方面的活动, 成为供应链上一个不安全的因素。而且, 在实际运作中, 如果发现某个供应商出现问题, 还能联系其他供应商, 使企业原来的计划正常进行。

(4) 积极开展第三方物流。

一般资金和规模雄厚的企业习惯使用自己的物流, 但是这种物流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 效率比较低。而且, 当突发性危机来临时, 由于企业的资源和解决危机的能力有限, 这时企业管理者愁眉不展, 员工人心慌慌, 不能及时的解决, 最终导致企业效益低下, 甚至面临破产的危险。正如本文中前面提到的双汇面临“瘦肉精”事件一样, 因为没有及时去面对, 制定正确的解决方法, 使企业的利润和声誉短期内大幅下降, 同时也给了雨润赶超的机会, 失去了肉类企业第一的宝座。而近年来, 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 竞争更加激烈, 迫使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具备更广泛和更专业的物流网络。而且, 在运输货物的过程中, 由于第三方物流具有许多物流路线, 如果碰到自然灾害或者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 使它无法按原来的线路进行运送时, 也可以立刻改变路线, 使配送的任务及时完成。因此, 企业通过把物流外包, 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经营效率, 而且还可以有效的分散经营风险, 增强企业抵御危机的能力。

总之, 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会因为各种危机事件使供应链的运作效率低下, 导致供应链断裂, 合作无法继续下去。最常见的是牛鞭效应, 指的是供应链上的最终客户到供应商这头传递信息时, 由于信息扭曲, 无限的扩大, 使得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收到的信息无法对称, 信息无法实现共享。因此, 企业应该重视供应链危机管理, 只有这样, 才能杜绝像双汇“瘦肉精”致命重创供应链危机的发生, 才能使企业今后的道路走得更远, 更平坦!

参考文献

[1]戴维.泰勒编.全球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案例[M].胡克, 程亮译.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3.

[2]刘伟.物流管理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3]韦红革.物流管理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瘦肉精”事件 篇7

一、问题的提出

1953年,美国刑事学家、犯罪学家、社会学家唐纳德R.格雷西(Donald R.Cressey (1919-1987)在其所著的《别人的钱:贪污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员工“舞弊三角理论”,即指动机、机会和借口三个因素,但其研究仅限于员工舞弊或白领犯罪。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Association of Certified Fraud Examiners,简称ACFE)的创始人、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著名教授、企业舞弊领域研究的著名学者、曾任美国会计学会(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简称AAA)会长的W.史蒂文阿伯雷齐特(W.Steve Albrecht)将这一观念引入到审计领域,并在其相继出版的《如何侦查和预防企业舞弊》(How to detect and prevent business fraud,1981)和《舞弊检查》(Fraud Examination,2003)等论著中,对格雷西的舞弊三角理论进行了发展,结合企业实情对这些要素进行了具体阐述,生动地解释了企业舞弊现象的社会规律,认为其产生是由压力(pressure)、机会(opportunity)和自我合理化(rationalization)三要素组成,缺少了上述任何一项要素都不可能真正形成企业舞弊。压力可能是由经营或财务上的困境以及对资本的急切需求引起的;机会可能是由宽松或松懈的控制以及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而自我合理化则可能是一种自我掩饰的心理慰藉。

2011年3月15日,央视3 15特别节目中有关《“健美猪”真相》的报道,顿时使我国最大肉制品加工企业双汇集团卷入了“瘦肉精”漩涡之中。报道称,河南孟州等地采用违禁动物用药“瘦肉精”饲养的有毒猪,已经流入了双汇集团下属子公司济源双汇的系列产品中。

消息一出,不仅社会公众哗然,各方均引起了不小的震动。3月15日,双汇发展股票即跌停,并致市值蒸发103亿元;3月16日,双汇发展停牌;尔后,农业部和商务部的调查组分别奔赴河南,对事件进行调查,双汇发展由此进入漫长的停牌状态。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估算,济源双汇处理肉制品和鲜冻品直接损失预计将达3000多万元;预计全年增加瘦肉精检测费用3亿多元。接着,大量超市、零售店下架双汇冷鲜肉和火腿肠等肉制品,一些双汇加盟店也纷纷“改旗易帜”,脱离了双汇的销售体系。据双汇集团统计,3月15日起的10天内,其集团旗下各经销商的销售额锐减十多亿元。

3月16日起,双汇先后发出了两个声明,“态度诚恳”地表态要彻查“济源双汇相关责任人”。但是,这两次声明,重点均在其子公司济源双汇身上,双汇的董事长万隆也面对公众称,问题就在济源一家工厂。尽管该公司为济源双汇的检测手续形同虚设向公众道歉,但在多个场合,双汇集团高管却强调自己是“代人受过”,真正的罪魁祸首是生猪养殖业秩序混乱和动物检验检疫标准过于宽松。事实难道果真如此吗?出现影响如此巨大的企业舞弊事件,难道与企业集团高层管理当局自身没有关系吗?笔者认为,若用企业舞弊三角理论对这一事件进行深入剖析,会得到相应的结论。

二、用企业舞弊三角理论解析“双汇”案例

“双汇”事件的发生,与管理层的舞弊动机有直接的关联,对于这些关联,我们可以从企业舞弊三角理论的角度,从企业内部控制的视角,从企业社会责任观念的方位,从双汇内部管理层压力、机会和借口三个方面找出其发生的必然性。

(一)高成本导致的压力因素

企业舞弊的第一要素就是压力,它是企业舞弊者舞弊的行为动机,即直接的利益驱动因素。企业舞弊的压力大体上可以分为经济压力和工作压力两种类型。前者是指企业管理当局或者个人由于经济上的困难而产生的舞弊动机,包括高额负债、意外财产损失、应急需要、贪婪以及虚荣等,它是企业面临的最主要的压力,它一般表现为筹资压力,诸如会计制度上对于企业上市、配股、增发、退市都有很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往往和某一单项财务指标相联系。企业为了从证券市场筹集资金,就有很大的驱动力去进行会计舞弊;后者主要是由失业威胁、提升受阻、对领导不满等因素引起的,它也会促使当事人通过舞弊的手段来应付考核或者从公司的资产中进行补偿。当企业经营业绩不佳的时候,管理当局为了获取较高的报酬,或者为了捞取政治资本,保住乌纱帽,就会有很强的动机去进行舞弊。那么,造成双汇集团“瘦肉精”舞弊事件的压力因素是什么呢?

1. 高成本的压力。

双汇集团是以屠宰和肉制品加工业为主,养殖业、饲料业、化工包装、彩色印刷、物流配送、商业外贸等行业配套的产业群。作为该集团的主业,肉制品加工业的原材料采购成本自然不容忽视,双汇产品之一的火腿肠对原材料猪肉的瘦肉要求比较高,如果使用瘦肉精喂养出来的生猪,就意味着产品成本的大幅降低。对农户而言,每头猪添加瘦肉精的成本只有2元钱,但出售时每公斤猪肉可以多卖0.4元。而对肉食加工企业来说这其实也是笔划算的买卖,因为生猪收购价格每公斤虽然高出普通猪0.4元,即每头猪多花40块钱左右,但是经宰杀后细分出来的肉,可以比普通猪多卖几百块钱。在加工业中大大地减少了原材料的成本,无形中就给企业的运营减轻了不少压力。除此之外,双汇在其他方面有没有受到高成本压力所迫呢?双汇董事长万隆在“瘦肉精”事件后接受《望东方周刊》采访时曾被问及对生猪进行检测时,若采用“头头检”的方式,屠宰业还有多大利润空间?万隆表示,屠宰一头生猪最多利润是50元,仅“头头检”这一项,就会吃掉他们利润的一半多。2010年屠宰量是1350万头,按照这个屠宰量计算,仅“头头检”这一项,成本要增加4亿多元。双汇集团2010年的利润是43亿元,然而这几十亿的利润是整个产业链产生的利润,它包括养殖业、饲料业、屠宰业、肉制品加工业、化工产业等产业。如果按照“头头检”方式,单在“瘦肉精”检测上就得多投入数亿元的成本,而这对整个集团的利润而言,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比例。

2. 双汇管理层攫取高利润及至高报酬的内在压力。

正如媒体报道所言,双汇公司在猪肉检验的十八道关口形同虚设,根本没有对瘦肉精这项进行检验。而瘦肉精正是每年都会被提及的问题,连普通老百姓都知道这项指标需要肉制品公司认真把关,公司高管又为何不知?现在看来并非不知,而是置之不理。现在高管的薪酬都是与业绩挂钩,业绩又是靠利润来体现,而这个利润也许正是通过瘦肉精来丰满的。当企业经营业绩不佳的时候,管理当局为了获取较高的报酬,或者为了捞取政治资本,保住乌纱帽,就会有很强的动机去进行舞弊。

(二)内控漏洞导致的机会因素

机会要素是指舞弊者既可进行企业舞弊,又能掩盖起来不被发现,或者能够逃避惩罚的条件。机会要素的存在使得舞弊动机的实现成为可能,它主要包括缺乏内部控制、信息不对称、会计和审计制度不健全、缺乏惩罚措施、工作质量不易辨认和无知或能力不足六种原因。那么,双汇集团“瘦肉精”舞弊事件中的机会因素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 这次舞弊行为

“成功”的明显机会因素正是双汇集团的内控漏洞。据报道,双汇的管控体系在业内还是非常知名的,从财务到产供销都有一套完备统一的信息化系统,可以做到跟踪每一头猪的来源地、体重、品种、激素含量、瘦肉率,以及被分割成多少个产品,被送到哪一个连锁店,什么时候销售出去,这些信息系统都可以支撑。也就是说双汇的管控体系是没有问题的,尤其是在物资采购方面是有专门的要求,但问题却恰恰出在采购上。另外,万隆是否真的不知道“瘦肉精事件”我们无法得知,但是既然双汇内部的成员表示该类事件曾经出现过,这就说明了企业内部肯定是知道此事,但有可能没有上升到集团层面,即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因素。从这点可以看出,双汇对瘦肉精存在的风险估计严重不足,并且没有做到信息对称,使集团高层不能发现企业舞弊行为,或者认为发觉的成本太高、不经济,例如需要进行“头头检”方式才能发觉舞弊行为,这将导致成本升高,这从另一方面也就促成了双汇的“瘦肉精”舞弊动机。

2.“双汇瘦肉精”

舞弊事件的另外一个机会因素可能是由于双汇集团处于全国肉制品加工业的龙头地位,其他的肉制品加工企业对其造成的竞争力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他们在产品质量方面已经博得了消费者的认可,不需要再做更多的广告说明自己的产品是高质量的,也许就是因为没有竞争对手的威胁,使其放松了对自己产品质量的监管与警惕,最终导致产品在原材料方面出现了重大的质量安全事故,缺少强大的竞争对手在一定程度上也就促成了“双汇瘦肉精”的舞弊。可喜的是,正是由于双汇这次事件的后续影响,恰好给其他冷鲜肉品牌带来了机会,如金锣、得利斯、雨润等多家企业即开始争抢双汇撤退后留下的市场空白,并且有望将自己的市场做大做强。如果双汇将来振作重起,相信这些品牌的竞争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双汇再次舞弊事件的发生。

(三)责任不明晰导致的借口因素

舞弊者在面临压力、获得机会后,还需要一个要素,那就是借口。借口因素是指舞弊者舞弊的“合适”理由。舞弊者的道德、品质、价值观,会促使其主动出错,并能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借口,使之公道化。那么,就这次“双汇瘦肉精”舞弊事件而言,他们合理化自己舞弊的借口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 指出此事件曝光系“代人受过”。

2011年3月26日的小规模媒体沟通会上,双汇董事长万隆曾表示,瘦肉精源于上游产业对生猪的不规范饲养,双汇是在替生猪养殖业不规范经营受罚,所以是无辜的。此言一出,生猪养殖业者立刻表示不满。有猪农爆出,70%的瘦肉率一直是双汇集团制定的生猪收购底线,如果不满足要求,猪贩就要将生猪拉回,而一般的生猪瘦肉率只有30%~40%。除此之外,一家大型肉企联系人也透露出“双汇是按照猪的瘦肉率来收肉的,它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尽管双汇方面驳称公司良种猪和土猪都收,没有刻意制定瘦肉率标准,但业界指出这样规定瘦肉率是行业的潜规则,因为“作为肉食品加工企业,现在火腿肠对蛋白质含量要求开始提高,更使得企业欢迎瘦肉。”那么就这样一个明显有违生猪自然属性的瘦肉率,导致瘦肉精事件在一家知名肉制品企业中发生,老板无论怎样措辞看起来似乎都是在给自己的过失寻找借口。

2. 强调此事件只是双汇分公司之一的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出现的漏洞,集团则不知情。

但据报道,济源公司2010年8月就曾查出过瘦肉精,却没有引起重视,最终导致2011年3月事件的爆发。公司在一步一步做大,但是局部风险却一直没有控制好,结果就演化成了整个集团的风险。如果此时集团管理层继续推卸责任,强调自己对子公司的舞弊不知情,则难以使人信服。企业内部控制并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是整个集团的日常管理程序,内控的第一责任人不是别人而是集团的董事长,如果一个企业集团对下属公司的舞弊行为不承担责任,那么一旦问题暴露就是弃卒保车,断臂自救。

三、防范双汇舞弊事件重演的举措

(一)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以优化企业内部经营环境

1. 培育蓬勃向上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主要是由一个企业的传统和风气构成,还应包括它的价值观,它对公司制度的形成及执行程度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因此,企业要花大力气去重视它。我国的食品业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正在一步一步地建立相应的企业文化,可见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在重视伦理道德规范建设的同时通过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来促进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形成,让高尚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境界深入人心。只有当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观念趋同、目标明确,内部控制才能落到实处。企业应当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强化风险意识,而不是将重心放在事后控制上。等到违规违纪行为发生后才设法堵塞或予以惩处,这将导致内部控制成本更高、收效甚微,从而使内部控制失去效力,无法有效地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目前的双汇,仍然处于特殊时期,哪怕是成本再高,“头头检”的控制程序也必须到位,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使每一块肉都得让消费者放心,这就是之前内部环境没有建设到位而带来的高危机成本。待企业文化形成气候后,员工都能自觉抵触瘦肉精猪肉的掺入,即使企业恢复到抽检方式,风险亦将自然降低。这将大大缓解企业质检方面的压力。

2. 深化企业社会责任观念

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观体现了该企业的道德观,体现了它对待生命、对待公众的态度。在某种意义上,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态度、履行社会责任的行动就决定了企业的生命是否能够得以长久延续。相比而言,食品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方式就是通过给社会提供优质的食品来实现的,因此这将是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前提。近年来,三鹿、双汇等企业舞弊事件都给企业敲响了警钟,作为国内的知名品牌,几代人的奋斗、几十年的积累所形成的无形资产不容易,但企业形象却被曝光的舞弊事件伤得不轻。即使双汇集团在生产成本上遭遇原材料收购及质量检测成本过高的压力,也不能冒着违背道德良知的风险通过不合理的手段压缩成本从而提高集团利润。一个企业只有做出合格的产品才能做到对消费者负责、对自己的员工负责、对社会负责和对国家负责。企业只有将社会责任的观念深入人心,才能让员工实实在在地落实每一道工序、每一次操作、每一次检验,而不是应付了事,更不是造假掺假。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确确实实任重而道远。

(二)强化内部控制措施以消除企业舞弊的滋生机会

当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内部控制不健全,很多企业重经营、轻管理,没有健全的自我防范、自我约束机制,内部控制的组织网络也不健全,造成既定的内部控制失控;二是偏重事后控制,经常是待违规违纪行为发生后才设法堵塞或予以惩处,这样导致内部控制成本较高、收效甚微、使内部控制失去效力,无法有效地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

食品行业是一个风险管理层级非常高的行业,应该在这个行业中导入风险控制委员会的日常管理机制,由董事会或者专门成立的委员会来负责。正如金融行业有风险控制委员会来防范金融风险,食品行业也应该有这样的管理机构来防范相应的风险。企业进行风险管理,首先应该把社会责任作为根本目标,旨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而不是只为了赢利和业绩。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可能做到持续经营。此外,还要细致导入风险管理系统,具体到每一个环节。双汇这次事件的主要漏洞就出在采购环节上,对于这么大的企业,就更应该着力把重要材料的采购和供销的管理上升到集团控制层面,以消除企业舞弊的滋生机会。

(三)明晰不同层次的管理责任以堵死企业舞弊的不当借口

企业进行舞弊的动机之一就是设计出几个予以自己及大众自我合理化的借口,即使其在舞弊事件曝光后也能找到看似合理的借口自圆其说,解脱自己应当担当的一些责任。笔者认为,如果要避免企业的舞弊行为,就要断掉其可能选择的借口之路,重点就是要明晰各类责任,完善问责制度。

在“瘦肉精”的问题上,政府的政策本身就是矛盾的,虽然一直有文件禁止瘦肉精的投放使用,但又从来没有文件要求企业对瘦肉精这项指标进行检测,这样企业就可以和政府周旋。企业存在一种免责的侥幸心态,认为有关部门要求做的监测都做了,就算没有将瘦肉精查出来企业也是没有责任的。最终,责任划分的不明晰就导致了问题的爆发。因此,监管部门要落到实处,不仅要将各项检测指标规范清楚,还要加大对犯错误的企业的严惩措施,必须明确企业对自身产品质量全权负责这一规定,不能轻易将责任推卸给供货方。通过这种强制性的责任规范来促使企业对原材料的严格把关,堵住企业在事发后转嫁责任的路子。

上一篇:二分法下一篇:环境法的本质